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06 09:3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第1篇

一、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描述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提出的。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期、老化阶段。同时,又在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将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死亡期。根据我国国情,将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和其他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而风险投资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偏好和投资策略。

二、风险投资及其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中的运作研究

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兴的金融工业。它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它是由风险投资家出资(个人或募集资金),协助具有专门技术而无法筹得资金的技术专家,并承担高风险的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家采取购买企业资产,并参与管理使资产增值,最后通过出售所持有的资产从而赚取利润。从本质上来讲,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从各国投资实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处于种子期的企业,从技术酝酿到走向市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投资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都很突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一方面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排除技术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制造一些产品进行市场试销。投资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也同时存在。处于扩张期的企业,一方面需要扩大生产,另一方面需要增加营销投入开拓产品市场。此时,虽然技术风险已经解决,但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加大。尽管此时企业已经有一定资金回笼,但由于对资金需求很大,加上公司原有资产规模有限,因而投资风险仍然较大。以下便是针对不同阶段企业中的风险投资运作情况。

(一)种子期。种子期是指企业正式建立之前的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新思想、新发明和新技术的拥有者首先要对拟生产的产品及其市场潜力做出基本判断。这一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这也是天使投资人热心关注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高科技企业完成产品开发并准备投向市场,这样就要求注入大笔资金以设立、装置生产设备等等。所需资本约为三十万美元左右。由于新企业毫无业绩可言,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一步的发展,企业或许会请求银行给予贷款,但往往因为无抵押品等原因难以如愿。唯一可行的路径是由企业拟一份商业计划书,送呈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机构根据一定的标准审核,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专家取得股权之后或成为投资公司的经理人,或成为董事会成员之一。

(二)成长期。成长期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企业产品已经进入市场,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变得清晰起来。但是,由于高科技企业的不确定性,企业销售收入、现金流入极不稳定,为了企业更大规模地扩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需要的资金也会增多,大约会在200万美元左右。而企业的营业状况仍不足以达到发行股票的地步,因此,能否进一步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一阶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分界点,业务进展至此,企业必须开始考虑下一阶段是否由公司发行上市股票以获取业务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本。根据NVCA(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数据,“风险投资投资于新兴企业的比例保持不变,加大了投资成长期企业的力度,对于发展后期企业的投资减幅较大。”这说明技术更新和模式探索仍在继续,并保持平稳的发展速度。成型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成长期企业的良好前景和发展速度是吸引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

(三)扩张期。扩张期是不断赢得顾客、扩大市场份额的阶段。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企业大量需要资金的时期,由于正的现金流量已大量产生,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并且出现绩效,显然风险投资机构对这一阶段企业会备爱有加。总之,成功的盈利模式是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这时的风险投资机构会面临一大抉择,即是否继续投资,若风险投资公司并无现金或流动债券对该创业企业融资,则必须通过股票的公开上市或合并来赚取超额的资本利得,再投资于其他具有希望的新投资计划。

(四)成熟期和其他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组织、市场和资本联系均已稳定,此时的企业已成为成熟的高科技企业,然而,为了进行大规模投资结构调整或将企业推向公众等,有时公司还可能需要创业资本。这时的企业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进行适当举债经营,举债的规模也随着企业的业绩增加,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此时,风险投资机构已经随着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或股权出让而逐渐收回资金。

三、国内外风险投资业投资阶段现状

在行业不景气的形势下,国际风险投资业呈现出投资阶段后移的特点。根据NVCA(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数据,在2000年第一季度,美国共有1557家公司获得了22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有62%的企业处于扩展阶段,而在一年之前这个比例只有44%。从投资金额来看,发展初期和扩展阶段的公司获得了61.9%的投资。

相比国际投资机构而言,国内风险投资业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对2004年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阶段的调查,在其所偏好的投资阶段中,成长期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偏好最大的阶段,回答率高达76%,其次是扩张期,占66%。整体来看,2004年和2003年的投资偏好阶段相似。(表1)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2004年我国风险投资仍主要集中于成长期和扩张期,这一阶段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近三分之二的比例。但由于中后期阶段的投资竞争越发激烈,单笔案例的估值水平被人为地不断抬高,2004年风险投资出现向种子期等早期阶段一定程度的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风险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的意愿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与科技部等发起募集10亿人民币的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国家的母基金,它专门支持那些投资早期项目的民间创投,包括税收优惠或一些损失补偿等条件。可以相信,如果这个基金出台,将会有更多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我国的早期项目。

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国内缺少面向高新技术小企业的天使投资者。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不能为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担保,创业投资不发达,运作也不规范,使得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得不到创业投资的支持。

2、风险投资不规范,随意性大。对投资对象的选择,也不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创业初期,而是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项目,谈不上自始至终地参与风险企业的科技开发、成果转让、人才引进及其企业管理。

3、退出机制问题。一方面真正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很少,投资对象选择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出口更是问题百出,这也造成了目前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储蓄高居不下这一矛盾现状。

此外,风险投资的发展环境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体制和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目前,我国仍缺乏对发展风险投资的有效激励措施、明确的发展计划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同时,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出口优惠政策的力度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以下对策尤为重要:(1)建立有效合理的担保体系,为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初创型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为风险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有关风险投资的一些暂行管理办法,确保组建运作规范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克服我国经济活动中所惯有的因立法滞后而造成种种不良后果的弊病。(3)要加大力度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服务于风险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为风险投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为风险资本建立切实可行的退出机制。(4)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

第2篇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社工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重庆市部分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改进与验证。

最后,我的论文是在肖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我的陈述完毕,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可行性分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分析多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参考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及各模式存在的弊端,再根据老年人生命阶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此来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合适的方式,以改善现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很少从社区照顾理论的观点和意识来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把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了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也具可行性。

在查找文献和收集数据方面,能够通过适当的查找文献方法可以较快获得各种所需资料,相信能够如期完成论文。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本人一定会较多听取督导老师建议,在文章结构上、论点论据的充分性上、文章逻辑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总之,考虑到四年社会学、社会工作方法的学习积淀和本人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相信自己一定能如期完成任务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是:以社区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

解决的思路是:(1)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首先,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了在现阶段,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上午好!

我是**专升本**班的***,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5.塑造优秀企业文化;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人力资源管理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老师是xxx。在我的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同我对自身所选专业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中小企业已成为大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中小企业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通过对当今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地分析,找出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出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比较充分地分析,提出一些切实有用的对策建议,以对解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产生积极的作用。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权威学者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个人的理解,最终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全文写作过程中形成以下新的理解与突破:

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较深入的挖掘了影响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意见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级XX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学术情结》,我的指导老师是宋聚轩教授。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初始原因是先生是我大学四年一直喜欢并深深羡慕的,每当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尽力淘本有关的书籍,以慰藉我与世格格不入的灵魂。,作为一个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五四中,出现在资产阶级唯心派的行列中,其实我们从小就接受过他的思想教育,如以前的小学课本、现在的初一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便是他最早的思想拙作,这种“亡了国做了奴隶的人们,只要不忘记自己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体现了在战乱年代学生学习的目的重要性,学生不是为国捐躯的尸体,更多的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很久,大约在大三暑假我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资料收集,但一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那个时候,我是一名的狂热追求者,他一生获得美国35个荣誉博士称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一辈子徘徊在政治与学术的夹缝中,为民主为科学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在情感的痛苦煎熬中,又深刻展现了一个俗人的中庸心态,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恢复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文写作第一目的。

我的论文《学术情结》写作分为三个部分:留学时期,思想和立业的定型,这是传奇一生的基础,我主要写他从一名留学者到热衷政治关心国内时事的爱国者,这里面包括他对自由主义与实验主义接受和改造,这两种思想是一生思想的定型;变态社会中,大力奉行镇静主义,这部分也是论文最有趣的部分,我参考了很多史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把的政治与学术的脸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种脸谱的交叉又构成了典型的20世纪学人内心苦苦挣扎的心态。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过程中,几次让我潸然泪下,的那种在逼与被逼的崩溃边缘让我触目惊心,让我感到要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活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地艰难!第三部分是平和时期,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这是一生的理想,也是当代中国学术追求的最佳状态,是我写本论文的第二个目的。

第3篇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绩效评估的联系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绩效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职能管理方式,是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也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职能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因为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很难适应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性需求。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是一种高速成长的企业,其绩效测评的重心在于未来成长趋势,而不在于现在的状态,更不在于过去的成效,而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财务指标为核心,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成效,因而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内在本质相抵触。

平衡计分卡理论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绩效评估存在着天然的拟合性,从而为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策略。“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简称BSC)的概念出现于1988年,由KPMG公司帮助Apple公司设计绩效制度时问世,后来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诺朗顿研究院总裁戴维・P・诺顿带领下的研究小组在“衡量未来组织的业绩”的研究课题中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思想体现于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陆续发表的《平衡计分卡:良好绩效的测评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实际应用》和《把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石》等三篇文章中,从而为现代企业绩效测评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平衡计分卡理论认为,传统的财务指标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如下诸多缺陷:第一,财务数字仅能够衡量过去的决策结果,无法评估未来的绩效表现,容易误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第二,财务指标源于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是按照有关的会计原则来编制的、无法按照经济环境和经营政策来调整有关的数据,因此导致指标值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三,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经营者容易过分注重短期经营结果,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误导,并且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有强烈的冲动去操纵财务数据;第四,没有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忽视企业对市场、顾客和企业职工的关注;第五,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缺乏对企业的整体社会价值的综合性判断。

平衡计分卡既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也是一种战略部署工具,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和学习,持续改善企业内部运作过程,获得最大化的客户满意,才能获取持续的财务收益。平衡计分卡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收益是和外部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三个方面高度地关联。企业的整体战略绩效相当于一棵大树,只有“根深”(学习创新能力强)、“枝壮”(高效的内部流程)、“叶茂”(客户满意度高),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财务绩效)。

因此,在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绩效评价管理中,平衡计分卡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效结合:财务是最终目标、顾客是关键、业务流程是基础、学习与成长是核心。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持续改善内部业务流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最终实现财务目标。所以,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层面,应力图维持这四个层面的均衡,保证与战略发展的一致性。

二、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在综合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分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运营绩效体系分为财务业绩、顾客需求、内部流程与持续发展四个要素。绩效要素主要测评企业现在的财务绩效,顾客要素主要测评企业的市场运营及发展状况,内部流程要素主要测评企业内部机制的有效性,而持续发展要素主要测评企业的持续性成长能力。其中,每个要素包含三个具体的指标,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测度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三、模型检验

本研究拟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对测评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是结构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专门用来检验理论模型结构的合理性。一般而言,理论模型与现实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基于现实的数据进行实证性检验。

本研究基于国内某投资基金公司所属的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为样本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共选择100家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作为样本总体,数据收集方法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该基金公司所投资的对象主要为生物、医药、电子等行业,具有显著的高科技特征。样本数据均由投资基金公司提供,因而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在100份回收问卷中,本研究选择了高质量研究问卷60份,从而使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6:1,满足结构方程验证的基本要求。

基于所获取的样本数据,本研究采用SPSS11.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如表2所示:

由因子负荷列表可知,指标X6、X9与X11的因子负荷缺乏显著性。同时得因子协方差矩阵如表3所示,

由因子协方差矩阵可知,财务要素、顾客要素、内部流程要素与持续发展要素等四个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得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如表4所示:

由模型拟合指数列表可知,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最优值阀值的要求,因此,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四、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本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所设计的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可知,在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营销策略的实施过于保守,不能适应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第二、组织结构缺乏应用的灵活性,与高技术行业的特征不匹配;第三、后继性融资能力乏力,无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这三个问题是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需要引起风险投资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与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同健、李迅、孔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2]李迅、孔胜、张同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实证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3]张同健、孔胜、李迅:《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型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第4篇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相对成熟后,将所投资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的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吸引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最重要原因是其带来的高回报,与其他投资工具不同的是,风险投资获取收益主要不是通过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而是通过上市、被其他企业收购或在股权变现过程中获得收益,所以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就成为风险投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对补偿风险资本承担的风险、准确评价创业资产和风险投资活动的价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的不同,退出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公开上市(首次公开上市发行,IPQ)。IPO通常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风险资本家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上市公司股票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而且收益普遍较高;IPO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生产业绩的一种确认,而且这种方式保持了公司的独立性,还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以及保持持续的融资渠道。但公开上市难度较大。据资料显示,只有30%的风险资本选择公开上市退出。它需要有良好的资本市场条件,如Nasdaq市场、中国香港创业版市场。

2、股份转让。在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选择上,更多的风险投资家选择股份转让方式退出。一方面公开上市难度较大,时间长,即便公开上市成功,风险资本也要在发行股票后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公开上市硬性规定较多,不具有灵活性。因此,股份转让成为风险投资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股份转让包括股份回购、一期并购、二期并购,其中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买回风险投资家持有的本企业股份,这种股份回购方式在美国基本上达到38%,比公开上市还要多,也是最常采用防止股权稀释的方法之一。一期购并是指购买者是新的投资者,这种购并是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在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中占23%。二期购并是指购买者为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新的风险资本进入风险企业,在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中占9%。股份转让在总量上比公开上市多得多,但收益率仅为公开上市的1/5。由于它具有简单、易行、灵活、方便、时短、费少等优点,所以股份转让仍不失为风险资本退出的良好渠道。

3、清算破产。由于高科技创新所具有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大部分的风险企业不是很成功的,相当一部分风险企业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特别是对于处在萌芽阶段的风险企业,它的失败比例非常之高。当风险企业发展不利和已没有发展前途时,风险投资家便会想方设法摆脱风险企业,使自己的风险资本最大可能的保全。因此,清算破产就成为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且形势难以扭转时减少损失的最好办法。

二、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实选择

对于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问题,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倾向于大力发展二板市场,或者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实现中国风险资本的退出。

(一)公开上市(IPO)

1、从主板市场来看。高科技企业上市十分困难:一是受上市规模的限制,二是争相上市的企业多。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资金紧张,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高负债率、设备老化等问题,急需大量资金,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筹资,占用了大部分指标,使得高科技企业上市难上加难,风险资本也无法退出实现资本增值。我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难度很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上市标准太高,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企业经营业绩、无形资产比例都有较高的要求,风险企业难以逾越。二是上市指标太少,我国股票发行实行“计划控制指标”,而争相上市的企业又多,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筹资,占用了大部分指标,使得高科技企业上市难上加难,风险资本也无法退出实现资本增值。三是现有制度规定法人股、国有股不能流通和交易,只能进行场外协议收购,与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利得的特性相背离,因此风险投资通过主板市场退出几乎不可能。但我们仍能找到变通的办法,即风险企业可以利用现有上市公司资源进行“买壳上市”、“借壳上市”或“受壳上市”等操作,这是目前比较实际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2、从创业板市场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产业还没有真正建立,风险投资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远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建立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为了给具有高成长性和高科技的中小风险企业提供筹资渠道,从而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为了给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退出渠道,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虽然接受风险投资的风险企业不一定每个都能上市,甚至不乏失败的案例,但创业板市场毕竟能为风险资金建立一种释放机制、一个出口。没有出口,无法获得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就无法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让资金卷入常规业务,风险投资的功能就丧失了,退化为普通资金。依靠境外创业板市场到境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应得到鼓励,但不能没有自己的创业板或创业板市场,缺乏国内广大投资群众的参与,风险投资市场机制是无法建成的。

3、海外上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愈益密切。可以将风险投资退出的渠道选择在海外,即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市。要利用好二板市场,一是准备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要解决类似于H股市场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建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有关部门在上市企业的选择和审批中应采取有别于H股的一些标准,尽可能按市场原则取舍,向高科技企业倾斜,放松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审批。在对待国内高科技风险企业到海外上市的问题上,我们应持一种乐观支持的态度,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在风险投资领域或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面我们都存在的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使少数成功的风险企业到海外的二板市场上市,不仅可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而且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与标准规范内地风险资本的运作经营,拓宽内地相对狭窄的退出渠道。对风险投资来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本退出,至于退出的市场设在哪里并不重要,而且许多国外市场对其他国家公司的上市持积极欢迎态度。目前,我国已有中华网、亚信公司、裕兴电脑、青鸟环宇、搜狐和网易等高科技风险企业在美国NASDAQ市场和香港创业板市场上市。但是境外资本市场对于风险投资的企业之国际化程度、境外上市的操作经验和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股份转让。选择股份回购、一期购并和二期购并即股份转让方式的专家共计达到了38%,总和超过了选择通过二板市场退出的比例。结合中国特殊的法律政策环境限制以及实际操作的经验,这种方式也确实具有现实意义。股份转让的产权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企业所处行业比较朝阳、企业成长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盈利规模,但因种种原因不够上市要求和条件、或在二年之内无法尽快上市的被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可以通过投资机构自有的渠道完成,如促成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收购和兼并部门完成。在这方面讯龙公司被新浪收购以及邦讯被亚信收购都是很成功的退出案例。

第5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被中央定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共同协商制定了相关政策等,在企业战略调整转移、空气质量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道桥,机场,港口建设开发等一系列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并已初见成效。其中科技和金融可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动力,如何加强合作以促进京津冀三地高科技产业及金融业规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

长久以来,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区域化合作在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区域化合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区域内各省市经济水平的进步,并辐射拉动了周边省市经济实力的共同提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两个地区,足以作为范例,证明区域协同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进步方面的良好效果。而以京津冀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发展极,经济圈范围内各省市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进步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2014年,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同年,总理也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一.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分析

天津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在高科技行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早在1988年,天津就创建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吸纳高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来促进拉动高科技行业发展。2006年,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对天津滨海新区高科技行业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完善研发转化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功能定位方面,“滨海新区发展重点放在先进的研究开发与技术孵化器、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国际运输和物流业、金融改革创新等领域,并最终在以上四个方面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中心。”高科技行业已成为天津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1)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依托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以及各类高科技企业的努力,近年来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得到的较大的提升。

(2)高科技行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天津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超过千家,这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此外,天津始终重视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养,通过实施科技型“小巨人”成长计划,选拔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并进行积极宣传推广.

(3)科技实验基地不断增加

天津市科技实验基地主要依托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研发部门。

(4)科技服务体系平台建设进展迅速

为相应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号召,天津市于2012年开始,在高新区范围内着手就科技体系建设进行尝试。

天津金融业发展概况

天津市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良好契机,不断推进金融业改革向前,金融改革创新实现突破并取得可喜成就。

(1)投融资主体不断丰富

除传统的银行体系投融资主体外,天津市投资基金业发展迅速。

(2)金融机构类型日益全面

渤海银行、天津银行等总部设立在天津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快全国范围内分支机构布局的步伐。

(3)金融资本要素市场建设成果卓然

天津市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建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天津滨海柜台交易所等地方性金融资本要素市场。北京市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显现,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加大了对于高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进行,高科技行业在北京各产业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并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北京市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1)北京市金融行业结构完善

北京市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商业银行方面,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各类商业银行均将总部设立在北京。北京市已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

(2)北京市金融产出水平高

北京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北京2014年金融行业产值为3310.80亿元,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9.91%,占全市2014年GDP总值21330.83亿元的15.52%。

河北省高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于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不断建设。目前,河北省共有省级以上高新区18家,其中包括石家庄、保定、唐山、燕郊、承德五个国家级高新区。

河北省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河北省金融行业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占比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融资渠道方面,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Y为主,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新平台构建的政策建议

1 .加强金融要素区域内自由流动,鼓励服务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面向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创新,特别是河北省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应努力抓住京津冀科技金融协作的良好契机,加强创新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缩短与北京、天津金融业之间差距。重点挖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引导社会资本借助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助推其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丰厚投资回报的机会。鼓励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上市承销、转板、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服务,帮助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2.重点发展特色化高科技产业

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构建,其根本目的之一,在于促进三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科技行业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其包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细分子行业。京津冀三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具备良好发展基础,且符合本地区产业长期发展规划的子行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优势,加速实现产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由于发展重叠所导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3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分工合作

高科技行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研发活动主要在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高校及科研院所基于学术研究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另一种是科技型企业基于产业升级或开发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前者成果相对前沿,通常难以直接应用于具体产品的生产,后者则贴近市场需求,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但两种渠道并非彼此分离,一些科技型企业受限于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通常会选择和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二者将市场经验和创新能力相结合,以研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总之, 科技金融作为一项涉及多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还必须发挥政府在引导其他科技金融主体及营造制度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涉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地基于自身利益考虑,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在放慢科技金融创新活动发展步伐的同时,也造成了效率和效益的损失。因此,需要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这一能够统筹三方的机构,从更高的视角出发,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规划,以营造能够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并肩负起调节平衡三方利益的关键职责,以坚定的决心推动京津冀科技金融创新事业的最终完成。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中译本.李默泽.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215-274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财政政策

一、徐汇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问卷调查

(一)调研目的及意义

徐汇区作为上海市商业环境发展最为繁荣的区域之一,吸引了大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落地、生根、成长、发展。而融资难作为全世界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深深困扰着区内的中小企业。区内金融机构众多,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银行机构,各类民间融资机构也非常活跃,区财政局、金融办、经信委、科创中心等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财政政策作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直是区政府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此次调研主要是对区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也为区财政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对象

参加调研的中小企业均来自徐汇区某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公客户群,该银行位于徐家汇核心地段,对公客户群遍布在徐汇区的众多行业。2015年9月中旬至10月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45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145份,回收问卷140份,通过对问卷答题情况的筛选,有效问卷共134份,占到问卷发放总数的92.4%,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三)调研结果

参与调研的中小企业以高科技企业与商贸企业为主,共占到调研企业总数的59%,与该国有商业银行的位置毗邻徐家汇商业中心和漕河泾开发区有一定关联,但与徐汇区内中小企业的业态分布情况基本一致。71%的中小企业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处于扩张状态,对于融资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超过60%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从未获得过财政贴息资金,而在获得财政贴息资金的中小企业中,超过半数的企业获得的贴息金额不足融资成本的20%。77%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且在申请授信额度或增加额度时遇到过无合格抵押物、准入门槛较高等困境。32%的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借款,但是反担保方式仍需要抵质押物。

二、徐汇区中小企业融资财政政策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补贴政策执行的困境

针对于徐汇区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补贴政策,主要为投资补贴和贷款贴息。投资补贴作为针对性很强的财政补贴方式,对于受援助的企业资质或项目要求较高,难以作为普遍性的政策推广。贷款贴息政策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已经在区内各职能部门推广多年,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企业、银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贷款贴息难以扶持真正有需求的企业。

(二)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偏弱

区内中小企业的主要外部融资来自于银行,但银行近年来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愈来愈弱,部分商业银行正在不断缩减中小企业信贷投放规模。从银行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易受到所处行业内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担保机构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的重要增信途径,也是区内中小企业在不能直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或支持额度不足时,采取的主动措施之一。目前区内担保机构所能承担的最大对外担保金额一般为净资产的六倍,对外担保实力有限;2012年的钢贸风险事件拖累了很多中小民间担保机构,造成目前整体担保有限。

(三)税收优惠范围较窄

区内有条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占比较少。由于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针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出口企业,而对于一般的商贸企业及制造业支持较少。

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管理局企业信用公示征信系统为代表的官方征信系统的信息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民间征信机构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可由财政资金牵头,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有机整合工商税务、中小企业、官方征信和民间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引导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的建立可以约束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对企业活动中的信用意识,同时可以使得中小企业经营信息更加透明、真实、有效,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投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

(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直接或间接给予流动性资金支持,由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有目的地支持一些符合政府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企业,体现出政策意图,因而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第7篇

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分析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一般特征及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这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建议: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慎重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同时,多元化选择融资渠道,拓宽无形资产评估范围,改变利润分配模式,并加强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

关键词: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现今很多中小企业只知道要做大做强,盲目进行扩张。在企业生命周期的黄金发展时期会取得好的成果,但当进入停滞期时成果并不理想,明显中小企业对停滞期企业周期循环的准备不足。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显示,1950年《幸福》杂志中的世界500强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20年后从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消失,到了1990年这一比例降为50%。截止2010年,我国已经破产的企业达到2.6万多家,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1.8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利润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企业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不停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中小企业选择更好的财务发展战略、实现持续长久发展。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是新兴的并且发展速度很快的一类企业。在其发展过程当中,财务管理方面遇到很多的问题。由于它具有小规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风险、无形资产地位显著等特点,其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使用传统简单思路,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因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流动,并且贯穿于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传统企业管理主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自己的特征。辛宏飞(2000)提出了“知识管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中心”的观点[1]。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点,树立“知识管理”观念;另一方面,知识管理中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都需要财务管理的配合。由于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全部资产中占很大比重,陈秀霞(2002)提出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的观点[1],认为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六项内容外,还应将人力资源、网络域名、软件版权、特许经营权、管理才能、企业文化等列入无形资产评估内容。辛宏飞(2000)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不同有: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募资管理水平在高于传统企业;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募资时难以获得负债性资金;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募资的来源与传统方式不同[2]。龚光梅,李春歌等(2014)认为,缺少资金、难以募资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创业阶段难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来募集所需资金。其投资主要用于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要很长的时间。作为产品,其竞争力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对企业知识资本投资具有很大风险。综合以上观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活动离不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二者相辅相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应有所侧重,根据企业特征和发展状况,应该将无形资产评估、融资渠道选择、投资管理、筹资管理等摆到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

三、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其运行主体,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暴露出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孙国山,(2014)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第二,处于产业结构底端;第三,企业自我创新意识不高[3]。冯毅,张玉荣(2011)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制度不健全,控制不严格,融资渠道单一,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方面问题[4]。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小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为同一主体,缺少约束。在这样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主管都是经营者的亲属成员,有的财务人员甚至缺少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财务部门混乱。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都是这样的管理,随意性较大。这种管理制度没有过多的约束,看起来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实际上较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一定的管理漏洞,从而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连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都没有,更不用说相应的考核制度了,这样的管理怎么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其资金一般都来自内部留存收益或者自有资本,而外部股权资金、债券等几乎没有。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单一,在直接融资上方式较窄,间接融资上又有很大障碍。这样的融资状态,不仅对中小企业而且对我国整体国家经济发展都不利。在我国大部分小型企业内只有会计部门,且财务会计人员会计知识储备不足,会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会计,主要是企业高层和会亲属来担任。魏然(2014)认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符合高科技企业的需要[5]。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由于有其自己的特征,因此经营业绩不能用传统财务评价指标来衡量。传统指标很难判定企业价值、未来的发展和盈利情况,无法认识到企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及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很难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财务问题。比如对人才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人才流失,由此对企业在实证竞争中产生不利的影响。总之,在高新技术小企业财务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财务管理人员意识落后,制度不健全,控制不严格,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

四、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目标制定准确化

应根据科技含量高的特征制定出科学可行且和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程度、发展潜力趋势和收益水平、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风险的管控和资本运作能力等。

2.高效率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管理方式多为扁平型组织。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将财务、销售等集合在一起,缩短生产时间,提高质量,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使其事先低耗、高效益,企业资源的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

3.随机应变的管理理念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确立随机应变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灵活性,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对变化的处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市场环境瞬间万变,企业财务管理更应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4.正确的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政策。除了传融资还可以高科技人才,使人才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使人才具有主人翁意识。

5.正确投资

企业要合理分配投资,一方面保证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要保证好内部需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状况下要加强对外投资。

6.加强无形资产建设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和专业技术和资源水平等。

7.提高高科技人才的利润份额

有人才才会有技术,有核心技术企业才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才对企业才是重要的。企业可通过发行内部员工股票等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高技术人才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8.重视风险管控

科学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需要时间,市场竞争力还要市场检验,风险管控非常重要。在研发初期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风险防制策略,在研发中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五、结论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简要探讨了一些建议。财务管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准确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适应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建设和改变传统利润分配,加大知识融资,加强投资管控和风险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促高新技术中小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宁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秀霞.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22-24.

[2]辛宏飞.高新技术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特点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01):47-51.

[3]孙国山,.宁波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2014(19):86-89.

第8篇

辽宁产业集群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政策支持、建设投入、投资规模、收入结构等方面问题,需要加强政策环境、运行机制、资源共享、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设,构建有利于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发展有效途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1302

1 辽宁产业集群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随着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1959年,美国在纽约建立了全球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随后世界各国也陆续建立了孵化器。实践证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为各国创新企业的发展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设立以来,孵化器在中国诞生的30多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孵化了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辽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发展与全国同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国家级大学科学园5家,孵化场地面积达3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800家,孵化企业从业人员15万人,在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各类孵化器的建设为辽宁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处在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产业集群整体竞争的优势,由于产业集群本身具备的特点,在产业集群内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中小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随着国家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举措的实施,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基本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经济区三大区域。据统计,2012年,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规模超过100亿元达70个,超500亿元的已达6个,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万人,年销售超3500多亿元,上缴税金超100亿元,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692家,其中地处沈阳、大连、鞍山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已超过50%,锦州、营口、辽阳、盘锦、葫芦岛五市约占40%,其他城市不到10%。这些产业集群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辽宁省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力量,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也成为科技型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2 辽宁产业集群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影响因素

从前面统计数据看出,辽宁产业集群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辽宁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园区的孵化器建设呈现了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但在政策支持、建设投入、投资规模、收入结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制约了园区内孵化器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1 政策支持方面

近几年,国内地方政府为了促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制定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相应措施,例如北京、上海、武汉、杭州、成都等许多城市,包括辽宁省的大连等地,地方政府相继颁发文件支持科技园区建设,对园区内在孵企业实施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为科技园区和在孵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孵化器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这些举措对科技园区及在孵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辽宁省内除了大连外的许多城市至今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对于高新区内的在孵企业的返税政策也没有落实。

2.2 建设投入方面

辽宁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场地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或者将现有场地使用权转给科技园区。另外,也有政府出资租用场地或改造闲置房屋的方式建设科技园区,特别针对地处产业集群内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相应的土地政策倾斜。依托辽宁特色产业集群的牵动作用,产业集群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对促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企业横向产品开发和技术合作关系,对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每个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政府投入的大多在3000万元到l亿元之间,其中,武汉市孵化场地面积达60万平米,孵化器数量40多家,北京市孵化场地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孵化器数量达60多家。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辽宁省平均每个孵化器建设政府投入平均低于1500万元,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孵化场地规模偏小,大大影响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2.3 资金规模方面

孵化资金投入规模是孵化器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孵化资金规模的大小决定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各项服务的实力和水平。我们知道,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规模生产、市场经营中普遍存在筹措资金的困难,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孵化器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投融资服务,一定会为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孵化器能够提供多少企业孵化资金已成为孵化器投融资服务能力的衡量标准。据统计,目前孵化资金投入规模方面,重庆市约2000万元,上海是1.7亿元,成都市2.3亿元,武汉市3亿元,西安是4.6亿元,北京市高达26亿元,优势突出。相比来说,辽宁科技企业孵化资金规模与国内其他省份比存在明显差距。

2.4 收入结构方面

经统计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平均收入主要包括房租、政府补贴、增值服务和投融资服务收益四部分。据中商华研研究院《2013-2018年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孵化器平均收入中这四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房租46%、政府补贴32%、增值服务13%和投融资服务收益9%。而辽宁的孵化器年均收入各项比例为房租70%、政府补贴15%、增值服务10%和投融资服务收益5%。从统计数据看出,辽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某种程度上还处于园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上。

3 辽宁产业集群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思路及的对策

3.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在税收政策方面,对产业集群内在孵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可以对到科技园区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免除税费或实行退税,从而鼓励中小企业企业入驻科技园区。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评估论证,对处于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创新能力、运行状况、盈利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在财政、工商等方面给予有良好的优惠政策。也可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初期,政府做好孵化器在土地使用、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等方而的规划,发挥政府的社会信用优势,积极为孵化器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在孵化器建设的中后期,政府应该从具体事务中逐渐退出,让科技企业孵化器自主管理。

3.2 构建科技产业一体化体系,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完善科技企业孵化集群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市场需求条件,辽宁应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联动机制,形成科技产业一体化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科技园区的特有科技创新优势,拓展科技企业孵化集群发展国际竞争力所需的有效市场规模,提升辽宁科技孵化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为促进科技企业孵化集群国际竞争力发展,应提高科技产业结构层次,加大向高科技产品研发、中试等投入力度,并向科技产业孵化集群进行政策倾斜,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培育知识、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集群的的发展,培养创新源头项目,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增强集群国际竞争力。

3.3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增强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是调节人才需求与供给、充分发挥人才效益的重要机制。实践证明,人才流动对技术产业创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产业集群内,在孵企业的各类企业人员可进行无障碍流动,而流动人员的各种社会保障方面也应具有可转移性,在孵化器内可以实现各类人才的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无差异性流通。同时,孵化器政策与制度应保证流动人员在工作单位变更后不会遭受损失,使孵化集群内形成统一的保障制度,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同时,可尝试建立人力资本出资机制,使人力资本量化折股后纳入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金总额,形成企业人力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孵化器管理机构不应受传统公司的资本理念的束缚,应开拓思维,允许根据人力资本出资赋予出资者相应的股权收益。建立通过技术入股、参与分配等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园区内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孵化器的人才聚集效应。

3.4 建立共享资源机制,培育创新学习环境

学习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产业集群内聚积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蕴藏着较多的学习资源。如果集群内的孵化器能够建立共享的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在孵企业通过查找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经验、参考成功案例等方式,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例如,可以在园区内建立在孵企业网络共享平台,建立企业之间帮扶体系,提高在孵企业的解决问题的成功率。通过互动式的共享交流平台,在孵企业可以和平台背后高素质的专家队伍进行互动交流,就有关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向专家提出咨询,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作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园区内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成长,培养优秀的企业家。孵化器管理机构通过建立专业的导师队伍,为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孵化器内企业群体的共同学习还会产生竞争效应,在企业间形成一种竞争性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可以使孵化器的孵化服务更趋于专业化,可以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专业化、更有效的服务。

3.5 加强孵化器品牌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

品牌是指一个组织通过其提供的产品、服务而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综合表现,品牌是通过组织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良性循环而形成的“第三态资产”。孵化器品牌建设可以为孵化器创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业集群内孵化器的知名度。在社会有了知名度以后,就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科技园区,给产业集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孵化器建设过程就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因此,孵化器建设要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全局性规划和设计。孵化器品牌建设凝结着孵化器文化机制建设的精华,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品牌建设,可以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系统,为辽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思路,提升其所在园区整体实力。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的入驻,更可以增加社会认同感,提高品牌竞争力。通过孵化器的品牌建设,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内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机制的形成,使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赢、高度协同的孵化器组织。

参考文献

[1]辽宁省科技厅.中国科技部辽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迅猛[R].20110922.

[2]洪林.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现实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16):104106.

第9篇

【关键词】东莞经济转型税收

一、税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作用分析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活动构成了税收的基础;税收又影响着经济,税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方向上“引”

调节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各流转税,针对不同行业或产品设计高低不等的税率,透过市场机制调节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盈利水平,并通过开征、停征、税收减免等手段,引导纳税人生产经营方向和规模,使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例如,制定兔征、减征税款等鼓励性措施,推动研发、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企业集团化,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和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等。

(二)结构上“限”

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只对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进行宏观计划,而各部门、各行业内部的具体经济活动,则由市场机制发生作用。这为税收诱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依照国家产业政策,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目的选择、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设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措施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节。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对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破产、联合等形式重新配置资源,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市场信号对产业结构调整会出现一定的误导,而税收调节又可减少资源浪费,达到合理的配置,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三)生产上“促”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阐述了两种规模的生产,即内涵性和外延性的再生产。对于东莞市来说,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挖潜改造,注意内涵性扩大再生产十分必要。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扩大外延再生产,才能保证适当的增长速度,使产业、产品、企业在不断运动中,实现其“产生――成熟――发展――衰亡”的过程,社会生产力才能按比例不断发展。而扩大外延再生产,就要上基建项目、扩大产业规模。税收则通过税收政策实施有效推动,支持服务于产业政策,保持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东莞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外源经济

东莞经济结构呈现过分依赖加工贸易的外源型经济模式,内源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瘸腿”现象。这源于改革初期,东莞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东莞曾诞生我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并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众多外资企业的进驻促进了东莞的经济繁荣,外资企业占了当地的80%,逐步形成了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近年随着东莞经济结构调整,外源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占主导地位。例如,2010年东莞国民生产总值4246亿元,其中外资经济增加值1614.25亿元,占38.0%;民营经济增加值1536.47亿元,占36.2%;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95.53亿元,占25.8%。东莞外资经济比重虽然高,但层次较低,东莞外资企业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都不足。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利润空间急剧萎缩,使得东莞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外源型经济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

(二)高科技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弱

近年来,东莞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数额逐年增加,但由于东莞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本身缺乏科技创新意识、研发能力和创新动力,东莞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数量较少,创新研发能力不强。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比例来看,2009年东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6家,只占全省的7.6%,而深圳为30.33%,广州为26.45%,佛山为11%。从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2006年东莞市R&D经费占GDP比重只有0.12%,远远低于全国(1.42%)和广东省(1.20%)的水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进入后工业化阶段,R&D投资规模应达到GDP的2.10%~3.10%。专利产出是科技产出的一种主要形式,代表着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从每百万人口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来看,东莞远落后于广州、深圳等城市,位列珠三角的中下游(见表1)。

(三)经济发展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虽然东莞制造业总体规模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全球制造业链条的末端,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东莞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东莞全市总面积370万亩,截至2010年底,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16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3%,再除去163万亩的农业用地,全市剩余可利用土地面积47万亩,仅占全市总面积的13%,东莞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东莞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以东莞近年来渐趋增多的灰霾天气为例,i957年到1989年的33年里一共出现了12天灰霾天气,而上世纪90年代灰霾天数已经达到25天,进入2003年之后,灰霾天数急剧增加,当年灰霾天数为121天,超过了之前有历史记录总和(55天)的两倍多。此后每年的灰霾天数一直处于增长态势,2007竟达到192天。

三、合理运用税收杠杆作用,推进东莞经济转型升级

(一)认真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开始实施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度,即名义上内外资企业的基本所得税率均为33%,但由于减免税优惠和税前列支标准项目不同,使不同企业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差距很大,据测算,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为13%左右,两种企业实际税负相差10个百分点左右,造成内、外资企业间明显不公平,外资企业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厚外薄内”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东莞外资经济占优,公有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逐步取消各类因税制差异和企业性质差别的税收政策,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的所得税法、统一的所得税税率、统一的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东莞要认真贯彻和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为东莞各类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这不仅使外商投资企业能够健康发展,而且使得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有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信心,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二)利用增值税减免政策,帮助“三来一补”企业转三资

“三来一补”企业为东莞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来料加工企业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特殊身份不仅带来了产权不清晰、经营方式单一以及不可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在国家进出口税收逐步趋向统一的政策大环境下也面临更加困难的生存空间。2008年4月以来,东莞政府大力开展“三来一补”企业转三资工程。根据我国增值税减免相关规定,对于转型企业能够提供设备进口报关单原件、售价不超过报关单上进口价格的机器设备,视作该企业“使用过的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予以免征增值税。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了企业转型成本,使企业能够利用有效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激励“三来一补”企业及早转型升级。

(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为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广东省地税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中小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东莞政府要用好用足这些优惠政策,要送税法到企业、社区、工业区,让企业财务人员了解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利用绿色税收制度,实现企业“清洁生产”

“绿色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而开征的“绿色”税制。国外的环保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建立了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我国绿色税收制度发展虽然比较滞后,但现行税制中关于环境保护措施亦有不少,例如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也对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东莞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这些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手段的扶优限劣作用,对资源消耗过多、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给予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同时通过绿色税收减免和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节约资源、治理污染和科技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千庆兰,粱教华.金融危机下制造业的困境与对策――以东莞为例[J].城市观察。2009(1):171.

[2]宋有才.长春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税收战略研究[EB/OL],http://wwwjlds.省略/DsFwCrm/site/jldscms/news/n2217457055.htmi.

[3]李齐云.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税收政策改进与创新[J].税务与经济,2003(2):41.

[3]谢文新.东莞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极[J],国际贸易探索,2007(2):24.

[5]萍,许新立.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东莞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1):99~103.

[6]张福至.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变革要点释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6.

[7]简安.浅析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完善[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48~50.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健康发展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应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GDP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在我国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公经济的近况却不尽人意。一是企业规模较小。2006年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数量只占17.4%,与其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并不相称。二是技术创新存在障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方面处于弱势,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和财政支持乏力也导致创新资金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非公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1%。三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资源环境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左右,全球经济下行也直接导致了国际需求下降与企业出口锐减,外汇汇率的变动更使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四是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一季度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34%,而小企业贷款仅增长6%,目前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仅占金融机构企业贷款的15%,广东省就有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位一体通力合作,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企业发展的力度,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一)放宽市场限制,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第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目前我国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及商业、房地产等行业。今后应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需要加快发展的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盈利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特许经营、公私合营、建设移交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根据社会事业项目的公益性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积极探索财政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支持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网络动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二,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

逐步扩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智力投入和固定资产所含税款能够抵扣,调动中小高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对中小企业产品的采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为内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二)建立适应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尽快推出创业板,推动国内优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放贷额度,按照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增量给予补贴。激励金融机构去寻找合适的中小企业客户,并推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扩大就业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快培育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以及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机构,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让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并大力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的发展。建立全国性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相关政策,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产权交易渠道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民间或海外资金。

第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间接融资是现阶段中小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积极支持、严格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放宽准入门槛,大力推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科技银行、区域性中小银行或其它形式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心,成为第三方金融服务专门机构,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出借、投资、典当、寄售和资金代管等灵活多样的“融资+服务+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创新投资方式,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通过有限合伙制、股份制等民间融资方式,整合社会资金进行实业投资。

第三,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合理扩大信用担保覆盖面,主要用于担保风险的补偿和担保机构的激励。尽快建立跨部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组织推动建立地方区域性维护中小企业借款信用联合会,使中小企业实现联合增信担保,达到短期银行借款能够长期安全使用的目的。结合地方和行业实际,鼓励“互保联贷”、“联保联贷”、反担保等担保形式,适当放宽担保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积极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强对创新风险、创新保险的宣传,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加科技保险,转移创新风险。在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的同时,研究推广订单抵押、仓库存单抵押、品牌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形式。有些城市已经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出口退税账户、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对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起到了实效。

(三)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一,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行为规范,激励其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金融、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咨询、培训、评估服务。加强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扶持第三方中介服务组织,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发建设统一的中小企业采购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便于中小企业通过这一平台直接从海外市场采购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帮助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大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减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成本。降低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抵押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标准,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的外部成本。

第二,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对科研人员利用技术入股所获收益,考虑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能够更多地吸引和稳定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协会联合,采取定向招生、员工进修、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联合开发产品等途径,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一季度GDP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国民经济企稳回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回升势头仍需巩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和潜在风险还很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我们高兴的看到,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特别是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六大扶持措施。相信这些政策和措施将对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引导其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在复杂国际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第11篇

国外孵化园区的共性

虽然各国国情和文化有差异,但是在对高科技企业孵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上仍然有一些共同之处。

外界环境:政府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发达

各国政府不论从国家政策还是国家战略上,对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和开发;从政策上制定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助的力度,专门设立孵化项目的管理监督部门。印度和以色列政府甚至统筹规划科技孵化园的建设。

国外的科技转化之所以高效,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介机构服务周全,从帮助写商业计划书、项目评估、资助的申请、企业战略辅导、市场策划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辅导、法律服务、财务申报等方面,都有专业的中介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从项目的形成,到项目的转移,再到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中介的纽带作用。在芬兰和德国的科技园中科技企业只占在园企业总数的1/3强,其他都是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

另外,国外孵化园区都为企业提供了齐备的基础设施,营造出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例如印度创业园孵化器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园区通过减少噪音污染、垃圾回收、污水回收处理、改善空气、保障优质的水利和电力等措施,为企业创造了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法国的索菲亚ANTIPOLIS科学园周围有9个酒店、6个学生宿舍楼、2个国际教育学院,以及高尔夫球场、健身中心、商场等公共设施。国外的科技园区并非一味地追求规模和档次,有些甚至还会“废物利用”,使用老旧的房屋和场地建立科技园,保持着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很多园区都是依托良好的环境建立,园区环境建设的目标都围绕着企业的需求。

内在建设: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孵化团队建设及服务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英国、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的孵化器与科技园都非常重视依托周围的学校及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研究,为企业的需要而服务,这样的技术转移就是双向的,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利用学校的免费资源,把大学里创新研发的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去,推动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走向市场;同时,大学又从企业了解市场的需求,从而指导大学的研究方向。国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往往就是企业最早的孵化器。

总体上看,欧洲各国很多孵化器的物理空间和企业数量都不大,但共同特点是从项目评估到项目融资直到企业孵化都提供全方位、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如德国柏林Adlershof科技园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孵化器集中采购设备,并且在孵企业新购设备的20%款项可以找孵化器报销。法国的孵化器中拥有企业最多的也不超过50家。这样的孵化器就可以为在孵企业提供全程的陪伴式服务,企业孵化的成功率更高。有的孵化器还建立了导师与企业的谈话制度,如:斯德哥尔摩科技园规定孵化器的导师要在每周与四、五个企业逐个谈话,一次一小时。

国外的孵化器提供的孵化服务一般由一个核心团队组织,与外部顾问团队协同完成,比如企业辅导,孵化器一般会聘请十几个企业顾问作为企业的教练,他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工程技术知识背景,对新企业的辅导培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孵化器会联系很多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作为导师,参与企业项目评审,这样他们在企业成立之初就接触到这些项目,如果有好的项目这些企业家还有可能成为投资或融资者。

国内外孵化园区的比较

横向比较中国和以上国家科技园与孵化器的发展,可以发现,与国外相比国内孵化器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孵育服务水平

通过对国外孵化园区服务的考察发现,包括法国,芬兰,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的孵化器中大多设有“创业导师”这一职务,他们的职责包括在种子前期检测,商业想法是否可行、专利检索、注册公司、商业模式、市场调研等;种子期的商业计划书、团队建设、种子资金、办公场地、实验场地、知识产权评估、寻求风险投资及联盟等。

这些创业导师一般由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来担当,其中一些导师还掌控着相当数量的资金,对于有前途的项目会直接进行种子期风险投资。但是“创业导师”这一创业服务形式在国内的孵化园区中出现的还不多。我国的孵化器大都还停留在母爱式的“保姆制”的方式上,在这种环境下孵化出的企业,其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不会很强。引进成功的企业家作导师对在孵企业进行指导,可以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为加速企业快速成长奠定好基础。

通过对芬兰和德国考察发现,当地的科技园中科技企业占在园企业总数的1/2~1/3,而另外的企业都是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有的园区甚至有幼儿园,数量庞大的中介服务公司为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同时也完善为孵化器的服务内容。而数量如此多的中介服务企业在同一孵化园区中在国内是很难想像的,因为国内的孵化器对进入高科技企业园区的中介服务机构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很难吸引到中介机构的加盟。

国际合作能力

绝大多数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国外科技园区都十分重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关系网络平台。如德国的海德堡科技园已经与17个国际上的科技园结成了姐妹园,Adlershof科技园与欧共体、美国、俄罗斯等23个地区及国家建立了长期合作,芬兰的库奥皮奥科技园长期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韩国的9个科技园合作。这一方式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力和知名度,而且对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本国科技水平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作用。同比中国的创业园,虽然清华等几个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创业园与国外开展了一些合作,但是并没有将国际合作作为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持续发展机制

从印度、瑞典以及爱尔兰等国的实际情况看来,这些国家政府对全国的科技园、孵化器从开始建立就统一规划,而我国自1987年第一个孵化器建立以来,各地的科技园、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比较而言,我们的孵化器缺少统一规划,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的状态。

孵化机构的结构体系和管理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高新区单一管辖下的、高新区与经济区合并后管辖下的、高新区与行政区合并后管辖下的、营利性的与非营利性,事业运作与公司运作等多种模式。大多数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都是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并采用行政管理模式。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这种管理模式限制了孵化器和创业园孵化功能的发挥,缺乏内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优惠政策实施

国外孵化器有国家统一优惠政策,用于孵化出成功的企业,而我国各地方在国家高新区优惠政策下,另给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以特别优惠,注重的是吸引企业入驻。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性大,一些地区为吸引留学人员来创业而制定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对留学人员提供10万元创业资金;有的提供10万元+100多平米住房,发展到现在有的创业园甚至提供10万元资金+别墅+汽车,造成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承诺无限却难以兑现。这种局面造成园区过分追求在孵企业的数量,而忽视了成功企业的孵化;另一方面也造成一些留学人员企业在不同创业园之间游走,搞投机性经营。

与当地优势产业结合

印度和爱尔兰把自己国家的产业政策向软件行业倾斜,而目前我国各地的孵化园区没有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及资源的最大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行业并创造出享誉国内外的优秀品牌企业,而只是照搬国家产业政策,不同的园区所发展的产业却是越来越同质化,许多园区都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及资源优势,无法形成特色,缺少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这种状况使得有限的创投资源极度分散,造成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不仅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还使孵化服务的成本十分高昂。这与美国硅谷中各产业集群分布于不同地域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的经验明显相违。有关方面已注意到此问题,已开始建立专业性孵化器。

企业化运作程度

国外孵化器采取企业化运作,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化管理,在为在孵企业提供多种服务的同时,设立多种营利模式。而目前我国的创业园大多数是由政府机构兴办的,政企不分,缺乏直接创造价值的紧迫感,并且营利模式单一,主要收入来自政府有限的拨款和收费较低的房租、物业管理,孵化器、创业园一直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徘徊,其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运营模式始终未能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增值服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指标压力下,创业园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追求入驻企业的数量,无暇探讨和实施深化服务。由于绝大部分创业园所获得的收入不能对创业企业投资,致使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无法获得成长所需要的资金,很难谋求共同发展。

融资环境优劣

国外孵化器有较强的融资能力,有些国外孵化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而我国的孵化器在融资能力方面较弱,这一方面有赖于我国整体投融资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受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孵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管理制度完善

国外孵化器注重的是软环境建设,硬件建设方面甚至要修旧利废,比我国要“艰苦奋斗”多了。国内孵化园区的建设,其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主要原因是园区的建设由政府投入,投入和运作往往不计成本,忽略了自身的创业。在创业园管理团队建设方面,国外孵化器的管理者基本上是稳定的,且大都有过从事企业管理的经历,而我国孵化园区的管理者更换频繁,很难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国外孵化器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科技园和孵化器起步不久,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究竟采用何种发展方式是一个值得我国各地科技园和孵化器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结历次对各国的考察活动,可以看出各国科技园与孵化器都因其国情而各具特色。比较我国科技园和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借鉴。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决定我国不可能采用所有国家的优点和长处,只能将一些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拷贝。

关于孵化战略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文化各异。从宏观层面上讲,就不可能照搬瑞士或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发展模式。而美国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在宏观层面进行支持的方式就比较适合我国科技园和孵化器产业的整体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高校科研院所在少数大城市比较集中的客观现实。像北京这样科研机构高度集中的地区,借鉴英国科技园产学研高度结合的方式就比较合适。而对于不仅科研院所相对集中,而且又高度商业化的上海来说,借鉴爱尔兰的科技园区与商业园区结合的方式也许比较合适。另外,印度的产业倾斜的孵化方式就比较适合像吉林省这样资源禀赋突出(现代中医药、汽车等),但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实行产业倾斜式的孵化。

关于服务方式

园区对企业的孵化服务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提供办公场地,收取房租上。但是也不能不顾自身实力,一味地求多,求全。规模较大的孵化器和创业园可以选择比较全面的服务方式。但是规模较小的孵化器和创业园没有能力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完全可以学习法国孵化器的经验,将孵化器做得小而精,对在孵企业进行全程的贴身式孵化服务,提高成功率。创业园要学会“借力”,借社会上专业中介机构之力,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创业园应该成为整合资源的平台。

第12篇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风险投资;股权投资

一、 引言

近年,国家逐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又一新的国家重大战略。2014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在此战略背景下,尤其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国际化发展的契机。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加快占领全球化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培育周期长,技术、市场、政策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这些问题与以营利为目的和资金安全为首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相违背,企业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入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在市场缺失的领域,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坚持市场建设方式,以融资为杠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引导资本投向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国开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起到主导作用。如何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内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谭中明(2012)、袁天昂(2010)、胡海峰(2010)等人从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培育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顾海峰(2011)则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并分别从政策性直接金融层面、政策性间接金融层面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王保忠(2015)认为在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特色产业等领域,应该以开发性金融形态为主导,以培育商业性金融为辅。在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支育辉(2012)以西部地区发展的视角,认为开发性金融在支持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蓝虹(2012),杜莉(2013)对开发性金融支持碳金融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开发性金融在碳金融市场建设中可以发挥信息溢出,风险过滤和信用增进作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问题,推动碳金融快速发展。本文在前期学者研究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和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国际化的开发性金融支持模式。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 国家扶植力度空前,多项政策和规划出台。近年来,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际化,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例如2010年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规划和意见中,都重点提到了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创投和股权投资基金,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等。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委也分别出台了多项综合性政策和具体实施规划,涉及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子领域,主要内容涉及到整体规划,财税政策,资本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等。

2. 总体规模逐年扩大,国际化趋势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2011年,总产值超过9.5万亿,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万亿,年均增长2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代表,发展趋势和投融资特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相似,有较大重叠性,可以参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从而预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2年,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 0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5%;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达到5 068.6万亿元,同比增长9.4%,高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处于快速增长状态。2003年~2012年10年间,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逐年扩大,2014年达到1 091万亿元,同比增长16%,这说明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高新产品和技术输出的比例越来越大,产业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3. 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随着国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企业创新意识增强,研发力量投入加大,研发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发明、装备和产品得到实际应用,企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分产业拥有并掌握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的5%以上。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部分领域规模上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研发的投入仍明显不足,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研发的投入占收入比处于全球中下等水平,相当多的产业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关键设备和技术依然依赖进口。

4. 融资需求旺盛,融资方式趋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面临大量资金缺口,而金融支持力度亟待加强。首先,国内企业很难获得或者较高成本获得国外信贷机构融资;其次,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国内企业由于对国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环境的不甚了解,面临较大的风险,使得国内金融机构往往惜贷;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很多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另外,政府和骨干企业的大量资金投入造成融资需求非常旺盛。融资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部资本融资、信贷融资、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目前,我国股权性融资体系尚不成熟,亟待完善。

5. 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全球布局。

目前,市场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骨干龙头企业,它们在开发性金融为主的金融体系支持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展高层次国际商贸往来,在海外投资并购建厂,开设分支机构,建立研发中心,布局全球市场,和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力争在国外大型企业主导的市场中获得话语权。

华为公司作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拥有重要市场份额的企业,近年与国开行签订约40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协议。在国开行支持下,华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海外参与并购活动和建立研发中心。华为连续5年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2 291亿元,占整个收入的58%,同比增长27.8%。

三、 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开发性金融着重于以市场的方法,不以盈利为目的,筹集和引导社会、商业资金,把短期零散的存款资金转化为大额、长期贷款,建立稳定资金来源,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扶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领域,支持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

1. 加大信贷力度,筹集和引导社会、商业资金流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最主要金融需要就是融资服务,国际化往往涉及到海外业务拓展、投资、并购、开设驻外机构等等,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企业某种程度的不了解或不信任,以及过高的交易费用和苛刻条件,造成中国企业较难外国技能结构的信贷支持或者以较高成本获得信贷支持。

国开行引导和带动了其他商业银行,由国开行牵头组成银行集团,在贷款中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长期和巨额资金需求的大型骨干企业或者企业集团进行银团贷款。通过国开行发起银团贷款项目,使得国开行可以避免资金紧张而不能给优质重大项目贷款;同时,又可以使商业金融机构参与规模特别大而无法参与的项目。

在开行的支持下,中兴公司从几十年前的中小型科技公司一跃成长为全球顶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占据全球主要的市场份额,从占领亚非拉市场,到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自2004年以来,国开行与中兴多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5月,中兴向银团申请超过70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不仅如此,在政策性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也纷纷给中兴提供信贷服务,

2. 风险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风险投资基金对处于该时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投资引导作用。通过开发性金融建立的风险创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国开行通过股权投资可以使其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防止甚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相关信息。在具体的股权投资过程中,对于所需资本超过企业承受力的,但是项目却有益于社会的,可以考虑附条件股权投资;对有这较大财务问题的发展前景较好企业,可以将贷款和股权进行相互转化从而解除财务负担;对具有核心竞争力,且前景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购买企业股票或者在发行过程中持有股票。国开行方面进行了股权投资行为,需定期搜集企业经营财务信息,做好审查和风险防控,一旦发现问题或者预计出现问题,可以行使股东权利进行干预以化解风险。

开发性金融创立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大力支持处于成熟期或者扩张期的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回购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团股份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20%,除国开行和另外8家国际性银行提供近20亿美元贷款外,国开行旗下子公司国开金融联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博裕资本、中信资本等,参与了阿里巴巴普通股的认购。

3. 投行业务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开行作为集“投贷债租证”于一身的全能型银行,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国开行资本实力雄厚,信用级别同于国家信用,掌控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它在市场化发债、项目融资的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国开行子公司国开证券可以开展财务顾问、企业并购、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和上市方面的投行业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国际化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服务。

国开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主要结构是国开行作为发起人、贷款服务机构或者是其他机构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机构。国开行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力度。首先国开行可作为商业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人,对向新兴产业领域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证券化服务,然后把这些商业贷款进行打包后向投资者出售,极大增加了此类贷款的流动性,同时也消除了商业银行投资于新兴产业的风险的顾忌和担忧。

国开行具有债券承销资格,可以利用自身信用优势,对承销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债券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国开行和中广核集团合作中,国开行担任中广核已经发行的573亿元各类债券中的486亿元的承销商工作,市场占有率达到85%,国开行还是中广核最早合作支持其“走出去”业务的银行。在国开行的支持下,中广核“走出去”战略力推核电、太阳能、风电等多个项目。

四、 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国际化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