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韩国电影分级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韩国电影产业;南北题材电影;中国电影
在韩国电影产业崛起的棋盘博弈中,南北题材电影①一直是其屡试不爽的制胜棋子。1998年,韩国电影产业在金大中政府的本土电影扶持政策鼓舞下日俱规模,次年,由韩国导演姜帝圭执导的《生死谍变》便饱含着南北韩“本是同根生”的民族情结,一举击败了当年在韩国同步上映的美国大制作电影《泰坦尼克号》。南北题材电影由此开始担当起了韩国电影产业崛起征途中的得力开路先锋。
一、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异军突起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生死谍变》事件”并不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现象。2000年9月9日,由朴赞郁执导的《共同警备区》在首映后的两周内就创下了200万人次的观影票房纪录;2003年12月24日,由康佑硕执导的《实尾岛》在韩国首映,该片在当时人口不足5 000万的韩国本土创造了1 000万人次的观影上座率;2004年2月5日,由姜帝圭再次执导的南北题材电影《太极旗飘扬》在韩国首推,影片在与《实尾岛》首映时间相隔不到两个月的情况下在韩国本土吸引了1 174万人次观看……而与这些创造票房神话的高投入规模的南北题材电影相似的是,以《男南北女》《朝鲜男人在韩国》《天军》等为代表的一批中等投入规模的南北题材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观众口碑。
韩国南北题材电影之所以能够一路高奏凯歌,一方面得益于韩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实施的电影分级制度带来的电影题材的繁荣多样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此间以银幕配额制为重心的韩国本土电影扶持政策。按照银幕配额制的强制性规定,韩国国内所有影院每块银幕一年中都必须上映146天的国产电影。基于这些优惠政策,韩国电影制片人不需要过于担心影片在国内院线的上映问题,仅在2004年,韩国本土电影的上座率就超过了12亿人次,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好莱坞电影也仅能以慌乱的招架之势应付。这支名利双收的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异军”全面步入了屡战屡胜的海内外电影市场拓展进程中,同时也促成了整个韩国电影产业一跃成为亚洲电影强国行列并影响着国际电影界。
二、韩国南北题材电影遭遇“滑铁卢”
然而就在多数韩国电影人满足并致力于维持这一电影产业格局的情况下,迫于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美国指责韩国所实施的银幕配额制属于贸易壁垒以及经济危机影响下的韩国民众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在权衡国家利益舍与得后,2006年3月7日,韩国政府正式宣布缩减银幕配额制,将146天的义务上映制度调整为73天,尽管银幕配额制缩减案在出台前就受到了韩国电影人的强烈抵制,但是政府的强硬立场和民众的漠视态度则直接把韩国电影人的这次抵制运动推上了“一个人起舞”的舞台,抵制运动最终黯然退场。
在缺乏国家政策保护的产业环境里,此前所向披靡的韩国电影产业呈现出了持续下滑态势,2006年上映的108部韩国国产电影中只有22部盈利;2007年上映的112部电影中盈利的不到13部;2008年上映的101部电影中仅有7部盈利。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间上映的南北题材电影也没有逃脱亏损的厄运。以2006年7月13日在韩国首映的《韩半岛》为例,尽管影片是由韩国资深导演康佑硕继《实尾岛》票房神话后再度执导,制作费和推广费等总投入达150多亿韩元(现约合1亿元人民币),影片上映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银幕配额制缩减后海外电影连环冲击韩国电影市场的局面,但是《韩半岛》过于生硬的故事叙事手法和死板的“高、大、全”人物形象招来了观众漫天的批评与质疑,而最重要的是过高的投资最终导致成本不能收回。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成熟的电影产业是一个“纺锤”状格局,即高低投入规模电影数量相当且分居上下,中等投入规模电影数量居多且居中。在银幕配额制缩减前的十年里,韩国电影产业在扶持政策的呵护下愈加呈现出一个“倒金字塔”状格局,并以132%的年平均增长率成为仅次于韩国汽车产业的国家经济重要支柱,此间以南北题材电影为中坚力量的韩国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造成在有限的国内电影市场里形成垄断的同时,也直接挤压了中低投入规模电影的市场占有率。银幕配额制缩减后,韩国电影投资人为规避日益增大的商业风险,或者转移投资市场,或者采取观望态度,或者倾向于投资风险较低的中低投入规模电影,期间高投入规模电影的接连失利则坚定了电影投资人的谨慎心理,进而造成更加缺乏有力的本土高投入电影对抗美国好莱坞大制作电影的冲击。产业格局的失衡混乱局面造成了韩国电影在海外电影强力冲击下自2006年起连续三年全线崩溃。
三、《到炮火中去》: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凯歌再起
自《韩半岛》遭遇“滑铁卢”后,韩国南北题材电影能否在“后配额”时代继起凯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着的一大悬念,而《到炮火中去》的适时出现则对此作出了一个有力的肯定回答。该片以1950年爆发的韩国(朝鲜)战争作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以学生身份被迫参与到战争中去的71名韩国学生兵在最前线与朝鲜正规军展开正面作战,最终全部阵亡的真实悲情事件。
影片由韩国导演李载汉执导,摄制总投入达113亿韩元(现约合7 500万元人民币),于2010年6月16日在韩国上映,首映日即夺得韩国单日票房榜冠军。此后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票房统计数据显示,《到炮火中去》在上映19天后,观影人数顺利突破了240万。《到炮火中去》不仅受到了韩国观众的青睐,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特别关注。影片被选为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压轴电影,此外还被推荐竞争下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在法国戛纳影展上,影片以良好的票房潜力和成熟的电影叙事手法成功与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新加坡四国当场鉴定了输出合约;在影展之外,目前仍在与之进行输出洽谈工作的还有中国、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表面上看,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到炮火中去》凯歌再起的原因如同该片海外发行部门所介绍的那样:“世界各国买家都很看好这部影片,很多人称赞《到炮火中去》讲述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韩国(朝鲜)战争,更是描绘了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以及人性美好的一部作品……”而在电影内容的外化形式上,韩国电影特效人在我国大制作电影《集结号》中展现过的精湛视觉奇观化CG技术也再次在该片中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身临其境般的大规模激战场面着实让观众叹为观止。但究其实质,韩国南北题材电影的重新崛起并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电影艺术升华现象。
从韩国电影发展历史上看,韩国电影在每次面对着政策导向性产业走向十字路口时,最终都能选择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在经历了2006年到2008年的产业“萧条严冬”后,2009年的韩国类型电影拂着“百花齐放”的春意撼动了这三尺寒冰,虽然与银幕配额制缩减前的产业辉煌业绩相比仍然相差甚远,但以中低投入规模电影《超速绯闻》和《牛铃之声》等为代表的大批崭新电影叙事手法和独立电影复兴现象正改善着韩国电影产业格局,不同于此前国家扶持政策占主导地位的情况,这次产业调整更多的是依赖于产业自身的市场规律。韩国电影产业正经历着一个从“倒金字塔”状格局向“纺锤”状格局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到炮火中去》实际上是韩国电影人在2009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新棋盘”布阵日趋合理化的基础上,再次起用南北题材电影这枚“铩手锏”棋子。
针对银幕配额制缩减后韩国电影人此起彼伏的抗议,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做过这样的阐述:“当年我们实行银幕配额制,是因为韩国电影还很弱小,就像一个学步的孩子,需要大人的扶持。但是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难道我们不该让这个孩子独立行走,而是永远搀扶着他吗?……”靠自己“独立行走”的《到炮火中去》再次奏起了韩国南北题材电影胜利的凯歌,与《到炮火中去》情况相同的还有于2010年2月4日在韩国首映的南北题材电影《义兄弟》,尽管这只是一部中等投入规模电影,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片上映首周即夺得周票房冠军,一举终结了《2012》《阿凡达》等好莱坞大制作电影对韩国票房榜长达三个月的绝对统治地位。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再次出现的“热映”现象是韩国电影产业苏醒的信号。
四、结 语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对韩国南北题材电影的再度崛起之谜进行探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进行更多的思考。镜像中的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带来的启示是双重的。
首先,我国高投入规模电影居上且居多的“倒金字塔”式的电影产业结构现状令人担忧。电影产业是个需要整体推进的产业,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韩国银幕配额制缩减前的产业格局极为相似,一方面在国家本土电影扶持政策的利好下,投资市场倾心于高回报的大制作电影和过于依赖国内几位大导演,在商业利益面前,道德通常是一件奢侈品,极端歪曲史实的“古装”系列国产大制作电影“旋风”由此得以毫无顾忌地愈刮愈烈;另一方面,在电影审查制度的过度干预下,国内电影市场被大制作电影充挤严重,中低投入规模电影所占市场比率极低。
其次,未来我国民族电影品牌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与韩国系列南北题材电影相比,目前我国国内并未形成有效的品牌电影形象。自陈凯歌的《无极》开始,“古装”系列国产大制作电影已备受国人的诟病,而为数不少的海外电影人更坦言已有极力抵触此类中国电影的情绪。此外,我国电影导演群也未形成类型电影品牌梯队结构,创作风格更存在着过度跟风市场变化的不稳定因素,近期张艺谋继其“怪胎”电影――《三枪拍案惊奇》②后再度回首青春岁月题材电影,力图以《山楂树之恋》挽回观众失落的心,尽管该片上映后的市场反响较好,但另一方面却恰恰反映出了导演短期内创作风格的波动曲线度。
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过程都会有高峰期和低谷期。本文在探究韩国南北题材电影“峰回路转”之谜的同时,更希望所述观点能够引起更多的相关领域学者关注我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若有此学术效果,笔者将不胜欣喜!毕竟我们都还在期盼着自己的民族电影早日实现复兴与全面繁荣!
注释:
① 以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军事对抗事件为主要叙事内容的电影。
② 闫伟:《文化鸡肋与商业怪胎――评影片〈三枪拍案惊奇〉》,《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编著.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