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船厂实习总结

船厂实习总结

时间:2023-06-06 09:3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船厂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船厂实习总结

第1篇

2009年1月末至2月初我们在上海实习,参观沪东中华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以及华润大东等几个船厂,上课听取了各厂主要技术骨干的技能培训,通过这次实习,我体验到一些平时在书本上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让我对造船行业的现况以及前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下面就这次实习做下总结,希望能够使自己在总结过程中再次熟悉学过的内容,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希望通过总结能够使自己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为自己坚定做一个造船人的目标提供更直接的动力吧。

我们首先是在沪东中华造船厂实习参观。沪东中华是两家企业合并而来,目前在全国造船行业里面也算前列的企业之一。通过老师傅们给我们讲解船厂的历史,我们了解了她的发展过程,明白了无论作为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如果他要发展,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企业,她有很多的分支,在国家困难的时候,靠自己的实力,靠领导者的英明决策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使自己的世界造船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沪东的很多船型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它们的研发其实都是从零开始的,靠的是师傅们艰苦的努力换来的。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型企业,她有自己的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很多造船行业的精英,她从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却在默默的为国家做着贡献。现在该厂既承接世界各大船东的造船要求,又在为国家造军船,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做着贡献。沪东人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为我们的国家能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

现在沪东的主打品牌是74000吨和74500吨的散货船,11万吨的油船和VLCC以及各种纲结构。这些品牌基本垄断了国际市场,是沪东自己研发制造的,也有很多自己的专利在里面。现在沪东的主要设备包括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6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她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也是同行业里面比较先进的,除普遍使用瑞典TRIBON、美国PTC/CADDS先进的船舶设计系统软件和CAD、CAM技术等,还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HZ—CIMS中文信息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该公司拥有各类资质认证证书百余份,并通过CCS、ABS、LR、DNV、GL等船级社的认证。正因为如此吧,沪东正在努力发展,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

在沪东我们参观了各个车间,在里面我们看到了正在加工的分段,使我们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更加的立体化,也更直观,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现在一看就明白了。我们在车间还看到了各种先进的焊接技术,让我们明白了原来现在的技术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艰苦。当然或许有些地方的焊接或者舾装什么的还是要人工来完成,但是相对来说现在的造船还是比较先进的,完工效率很高。从一块一块的钢板,经过变形,焊接,组装直到涂装,让我们直观的了解了造船的过程,这样的流程使我们看到了图纸上所谓的那些线是什么,那些符号代表什么,对于我们了解记住这个东西很有帮助,比只看图纸死记硬背强了很多。

上课的时候老师傅们给我们讲了很多现在正在船厂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就拿把钢板弯曲成我们需要的形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根据不能船型和船的不同部位以及曲率的不同,其弯曲方法各异,简单的来说分机械成型和热力成型,机械又分很多种,不同的钢板。不一样的曲率起设备也不一样,机械成型的主要设备是滚弯机,用来加工板的筒形或锥形曲面;压弯机,用来弯板、折边或轿车;弯曲机,用来加工横梁、肋骨等。而热力成型则是利用化学原理来使板在不同的受热情况下弯曲成我们想要的形状。这些设备我们在车间都见到了,师傅们的操作也是我们认识到了现在的技术,对于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某些符号啊什么的现场师傅们也对我们进行了讲解,可以说收获颇多啊。

在黄浦江边我们参观了沪东的码头,停靠的和在造的几艘军舰也让我们现场感受到了沪东在为我们国家做的贡献。虽然我们没能进到他们的船坞里面去参观,因为毕竟涉及安全啊商业秘密啊什么的,但是我们远远的也看到了在造的VLCC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型,它的高技术性。高附加值和长久的寿命都有很多的先进知识在里面。师傅们也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下,使我们感受到了造船人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毕竟很多专利啊设备啊我们都是进口的,我们在没有能力生产的情况下就要受人家的制约。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自己研发出向现在进口的耐超低温的钢材。沪东也是边制造边在学习,或许第1遍造的时候我们需要你的材料,但是第2艘船我们自己就能解决大部分材料和设备问题,节约很多开支的,也为我们目前空白的技术领域加入了新鲜的血液。

第2篇

船舶建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船舶的使用寿命和营运安全。船舶建造质量主要由图纸设计、建造工艺和检验监督三方面决定,而船舶在建造过程中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按认可或先进工艺施工,等等,这些都与验船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有关,可见验船师的检验工作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建造质量。在1993年至1996年实习和工作初期,我分别在XXXX船厂、XXX船厂、XX船厂对船舶设计、放样、装配焊接等等船舶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实践。并跟随验船师对包括千吨级“XXX五运司8”等几十艘建造船舶进行了实践检验,掌握了辖区内船舶的建造检验技能。在任助理工程师几年来,独立检验建造船舶二十余艘,其中包括客船、货船、工作船等类型。在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科学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管理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重要,原来部分船厂管理较为混乱,检验发现问题,产生返工现象较多,影响了船舶建造速度和船厂的效益,在工作中我经过思考,与船厂协商,制定出“技术工人-----船厂质检员-------验船师”的三级报检制度,有针对性的把规范要求发放到技术工人手中,在船舶建造中的几个重要步骤按三级报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检制通过检验后,方能进行下步施工,实践证明,采用这个措施后,返工现象大大降低,提高质量和效益,收到了船厂的欢迎。船舶检验过程其实是执行规范的过程,但执行规范决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充分理解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恰当的处理。在检验工作中,我常常在保证满足规范的情况下,尽量考虑到船厂和船东的利益。一次在船舶改建检验中,该船进行加长、加宽,原实肋板强度不能满足要求,设计图纸原设计采用增加实肋板腹板高度的做法来满足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该设计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质量无法保证。我经过研究,提出在原实肋板面板上增加一扁铁,达到增加实肋板面板尺寸,满足强度要求的变更设计,该变更设计得到上级检验部门的审核通过,施工上大大减少了强度,加快了施工进程,船东、厂方均很满意。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想方设法解决它。一次在“XXX181”倾斜试验中,把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船舶没能完全回复到原先平衡位置,保持倾斜了一个很小角度。开始以为船上物体滑移所至,但检查后没有。虽然只是很小角度,我并没有放过,相信其中必定有原因。打开舱室仔细检查,发现该船在尾舱内有一隔离空仓,为了让船舶试航时能在空载情况螺旋桨不露出水面保持航行性能,船东对该舱进行灌水压载,使船尾部加大吃水。倾斜试验前船舶曾进行排出仓底水但没干净。倾斜试验时,该舱内积水移向了另一边,在将移动到船舶另一舷的压铁移回原处时,由于船底纵向骨架的阻拦,虽然在骨架间有流水孔,但回流速度缓慢,致使仓内一边积水使船舶没能回到原平衡位置

,保持了一个很小的倾斜角度。问题缘由找到了,我即要求船舶清空该仓内积水后重做试验,结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果令人很满意。在检验隆安船厂建造的“隆安水运12”船时,进行操舵试验过程中,发现左右满舵时舵杆明显摆动,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产生摆动的原因是由于尾封板结构布局不太合理,下舵承座安装位置处于扶强材之间,在满舵时舵杆牵拉尾封板产生较大弹性变形所致。考虑到内河船操舵频繁,经常大角度操舵,受力较大,故提出在下舵承位置的尾封板内侧加设舱壁水平桁的措施,厂方采纳了我的意见。后经重新试验,情况良好,该船营运多年来,舵系从未发生问题

二、营运检验

营运船舶的检验是船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船舶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营运船舶的检验,而且营运船舶的技术状况较之新建船舶更为复杂,在业务技术水平方面对验船人员的要求更高。因此,从事营运船舶检验的验船人员不但要掌握和运用有关新建及营运船舶检验的所有规范规则和规程,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任助理工程师以来,我共对船舶进行营运检验1000艘次,包括客船、普通货船、油船、工程船、拖轮、汽车渡船、砂石船、乡镇圩横渡船等船舶类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的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及时加与解决,清除了大量事故隐患,保证了船舶的安全航行。九七年十一月,我在检验“XXX水运001”船时,发现货舱口纵桁有变形现象,仔细查看,发现舱口端横梁尺寸较小,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我提出在货舱区左右增设支柱的办法来进行解决,经过这些年的跟踪检验,没发现该船货舱区出现变形现象。二00一年八月,我在检验“XXX水运188”船时,凭我对规范的熟悉和经验,敏锐的感觉到这条长度在30余米的船舶所核定的B级300mm干舷值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翻阅该船的干舷计算书,果然发

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46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the 2013 edi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is set up in the direction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hip equipment. Proposed series curriculum system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hip equipment direct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refo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Key words ship power plant design; Marine Engineering and Ship Equipment; teaching reform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原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全国上百所大学均有设置,只是不同院校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各有特色,表现在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①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和船舶及动力行业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积淀,特别是近些年的就业走向,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船舶和动力特色的、体现第一线工程师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结合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调整,我校制定了2013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造船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将本专业方向由2012版的“船舶动力装置”方向修订为“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方向。因此,有必要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及能力结构的要求,进行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

1 构建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体系

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方向课程包括:海洋工程原理(2.0学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2.0学分)、船舶辅机(3.0学分)、轮机建造工艺(2.0学分)和船舶管系(2.0学分)以及与这些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根据系列课程的内容差别,我们构建了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系统,该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将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分为:

设计类课程和工艺类课程。设计类课程包括海洋工程原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和船舶辅机。工艺类课程包括轮机建造工艺和船舶管系。本系列课程体系改革就是要适应船舶和动力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建立以船舶动力装置相关的理论及方法为基础,以设计和工艺为主线,侧重学生的工程素质、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新体系。

2 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长期以来,各门课程始终“自成系统、自我完善与发展”,有些内容门门都讲,有些内容哪门课都不涉及。②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与先修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不必要的重复,课程之间的分工与接口不明确,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等。尤其,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各大船厂,而由于造船工业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采用和新型船舶的出现,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船厂的实际,学生就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船厂的工作。因而,根据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体系,进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协调和优化,使课程内容体现出既加强船舶和动力方面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又拓宽专业知识面,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是本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在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船舶设计规范”观念的培养和设计方法的掌握;船舶辅机以各种船舶辅助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主线,精选典型船用泵的原理、结构及维护,与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管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海洋工程原理则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目的,加强学生对海洋平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了解。轮机建造工艺是以机械制造工艺为基础,以船舶动力装置制造和安装工艺为主线,注重学生对“船舶建造规范”的熟悉和掌握;船舶管系则是以管系的加工制作和安装工艺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船厂工作环境的了解。

结合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成果,以及船厂的工程实际,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例如,在船舶管系介绍过程中引入“船舶压载水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问题”等等,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同时,迫切需要编写一套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方向系列课程新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了教材《船舶管系》。

3 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和挂图,学生很难从静态的平面图上真正理解立体运动的主机、辅机、轴系和管系等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多媒体教学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有机结合,拟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课件的容量多,播放速度快,导致学生思维跟不上;缺少师生间的教学互动,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③因此,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性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黑板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为主,并辅以讨论式教学,条件与时间允许适当安排实验室现场教学。设计类课程,适合多媒体课件和黑板教学相结合;工艺类课程,则尽可能多安排实验师现场教学。

根据我校的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方向课均为考试课,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比较死板,学生只需临近考试时突击复习应付,便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为了真正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设计类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原理、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编写程序、撰写文献综述以及案例分析等等都是很好的考核方式;工艺类课程,重点是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而不是对书本上公式的记忆。

4 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

通过对本学院的动力工程实验室和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十九个功能室进行重组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聘请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使学生和教师能尽早地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在维护好现有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进一步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

增设船舶动力装置拆装实验室。由于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具有第一线工程师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船舶动力装置的拆装实验,学生才能够将教科书上零部件的原理剖面图与实物相对应起来,了解其内部构造,才能胜任未来的船舶动力装置制造、维修、装配调试及操作等工作岗位。

组建船舶动力装置仿真实验室。实践证明,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船舶动力装置多种运行工况下的模拟仿真,使学生对主机、轴系和管系等的工作原理、工作状态有更直观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兴趣和效果。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开发模拟实验软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部分地取代实验教学,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

5 总结

为了适应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方向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托我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船舶设计与建造、渔业机械和船舶辅机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具有船舶和动力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予以实施。

注释

① 宋文武,符杰,李庆刚等.关于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大专业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11.28(4):44-48.

第4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 制度

顶岗实习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来阐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一、构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实习”课程标准

1.三个阶段顶岗实习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实习后总结。不同的阶段,需要学生做不同的工作。在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明确实习单位、实习细则等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企业,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进行总结、汇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的过渡。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旨在培养学生具有造船生产技术准备、船体计调、修船计调、放样检验、装配检验、涂装检验、船体工艺、船体分段技术、船体总装技术、船体生产设计、船舶舾装技术、船体涂装技术、放样、舾装装配、分段装配、船台装配等专业能力;且具备一定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船舶建造的各个岗位。

2.顶岗实习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

(1)顶岗实习教育、顶岗实习单位确定

顶岗实习前,必须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具备了专业的基本能力。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培养课程,指导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去企业实习打好基础。

(2)顶岗实习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顶岗实习前,必须完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如结构与识图、船舶建造、船舶CAD/CAM,并参加放样、装配、工学结合等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岗位专业能力。

(3)顶岗实结、汇报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结合顶岗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在毕业答辩过程中体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反映岗位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充分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检验学生是否能实现岗位工作零对接。

3.顶岗实习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

整个顶岗实习,周期长,任务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良好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熟悉生产企业运作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操。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岗位实习措施探讨

1.成立顶岗实习指导委员会

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指导委员会各领导高度重视岗位实习工作,统一认识,狠抓落实,形成合力,全员努力做好岗位实习工作。深入挖潜本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岗位实习接待能力,尽可能统一解决没有岗位实习去向学生岗位实习问题。系内各单位,特别是实验室、实习车间,认真落实教学内容,妥善安排岗位实习学生的学习地点和教学内容。对个人联系岗位实习单位的,系内审批要严格把关,做到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对口,能够完成毕业设计教学任务。

2.监管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

顶岗实习并不是学生随意找个单位去实习,而是学生去自己的签约单位去实习,这就意味着岗位实习和学生就业戚戚相关。毕业生在学院组织双选会期间,在落实就业单位的同时,就提出岗位实习要求,就业单位对此工作予以落实,基本明确实习时间和岗位实习要求。各专业制定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的专项计划,并认真落实执行。

在第五学期期末,安排专人在规定时间周,做好毕业生岗位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教学内容按照毕业生岗位实习指导书进行,重点强调安全教育、保密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同时深入贯彻学院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顶岗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起着不同忽视的作用。

3.顶岗实习信息资源库的构建

毕业生信息资源库是岗位实习管理过程中重要手段,及时、准确的信息是反映毕业生动态的直接数据,也是体现岗位实习科学管理的凭证。畅通多渠道指导和联系方式如系内设专人管理岗位实习学生,配合教务处指导、检查岗位实习工作;系内开通毕业生岗位实习指导、答疑论坛,指定专人管理,回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岗位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跟踪实习学生动态;引导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汇报给校内外指导教师,并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对已返校毁约的毕业生,做好登记,上报相关部门后,重新参加学院的各教学环节;不定期地抽查学生顶岗实习是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

三、搭建顶岗实习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建设首先应针对建设目的确定其规模和布局。“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是专门为顶岗实习服务的一种网络系统,目的性专一,没必要盲目仿照各大门户网站投入过多成本,建设重点应为扩大平台互动性及增加使用人员的认同感上。例如本平台就按专业不同分设“船舶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和“船舶涂装工程”等五个子模块,考虑到学生在“中远船务集团”、“渤船重工”等企业实习人数较多,特设相应子模块,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检索信息。

自本平台开放以来,学生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经常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现场记录,再上传到平台,大家共同讨论,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平台中还为学生提供个人空间,使学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心得体会进行保存,相对于传统的工作日志来说,这种新形式的网络日志更易被学生接受,并能提高学生记工作日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平台中还设有学生专用讨论区模块,在此模块中学生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船厂实际情况、学生在船厂中实际待遇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热门话题人气过千,跟贴数百,学生各抒己见,创造出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目前“船舶工程系‘顶岗实习’教学网络平台”时间上24小时开放,空间上全方位开放,使用对象包括学院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及相关专业人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提升岗位实习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送向职业岗位,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这种转变,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1.实现学生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

环境造就人,不同的环境,人们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在学校里领导、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他们的时候充满了爱心和耐心,学生倍受呵护,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很高。可到了单位,有的学生反映带她的师傅不好,而忽视了现在自己已经是一名服务者,困难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对迷茫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意识到已经是一名单位的员工,是企业的责任人。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应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而不能包庇,否则学生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将来的工作是不利的。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心态乐观

在各实习单位的学生的心态都不一样,我认为是否有责任感、具备积极的心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有的同学说为了将来的蓄势而发在积蓄力量,再苦再累也不怕,这样的同学勇气可嘉,值得称赞。而有的同学成天无所事事,或抱怨或颓废,师傅也对他印象不好。这样抱着消极的态度任何事情也不会做好的。应积极引导,并给予适时的鼓励,端正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人和工作。学生将来是否能干好本职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心态是否积极,所以岗位实习学生应该及时调整心态,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3.遵守企业、校两级规章制度

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一方面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需要与校内指导教师时刻保持联系,汇报自己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因此在校期间对学生日常的道德规范和考核标准就应该严格,这样学生才能把这种严于律己的标准带到实习单位去。

五、进一步深化岗位实习工作

1.成立岗位实习专项事故处理小组。岗位实习期间,事故发生原因多样,时间随机,不好控制和判断,对此学院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合理保障毕业生权利和学院财产损失。

2.学校应该给专业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船舶企(事)业单位走访和调研,甚至是挂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3.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学院招生就业处的事情,而是全员师生以及企业教师共同的工作。就业推荐工作是检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其难度不亚于教学、学管等工作,学院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要将就业指导贯串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加强与家长交流,使学生、家长正确的评估学生自身的能力,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量力而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总之,几年来岗位实习工作的开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经过研究,基本上理顺了岗位实习的组织管理过程,明确了岗位实习内容,进一步确立了突发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决了岗位实习中几个难点,为深入开展岗位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力维.由西南悉尼TAFE学院审视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J].职教论坛,2011,(33):93.

[2]俞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以高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 [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7.

[3]张宁新.有效实施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 [J].职教论坛,2010,(36):80-81.

[4]赵节昌.构建分散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 [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73-174.

[5]林国安.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管理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0,(35):36-37.

[6]王永福.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10,(32):46-47.

第5篇

2006年为全市职教年,2007年为全市职教规模效益年,2008年为全市职教质量年,2009年为全市职教管理年……从2006年起,定西市职业教育工作年年有新思路、新举措,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底,定西市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启动试点“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定西市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资源整合实现跨越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多赢的新举措,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新模式。

2008年9月,甘肃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定西市职教集团应运而生。

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盛淑兰说:“职教集团的成立,为统筹全市职教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开展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实习就业,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西市职教集团的成立,打破了各学校之间合作的羁绊,形成了各职业学校抱团发展的局面。”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张敬元介绍说,现在,集团内各学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就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初步实现了“共赢”的发展目标。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仅仅是定西市整合办学资源、提高职教办学层次的第一步。

2009年4月,定西市将陇西师范学校与原陇西县职教中心、文峰职业技术学校整合,组建成立了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新成立的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一个学校、三个校区、四个基地”的集团化办学格局,实现了区域内师资、实训资源的共享和就业市场的统筹拓展。

“一加一大于二”,定西工贸中专的办学效益和办学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学校招生人数达到3626人,在校学生达到6028人,学校也被甘肃省教育厅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推荐学校。

定西工贸中专的跨越式发展并不是个案。在定西市教育局的统筹和指导下,定西市各县区将一些办学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统筹和划转,全市职业学校数由原来的近30所缩减为17所,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办学规模的目的。目前,全市共有17所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4所,省级重点职校4所,市级重点职校4所,在校学生达49899人。

在整合职教资源的同时,定西市加快了共享型、开放式实训平台的建设步伐。按照“市县共建,市上管理;服务当地,辐射全省;立足实训,对外经营”的模式,定西市集中市、县两级财力,依托定西理工中专和定西工贸中专,规划建设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工、饭店服务与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四大重点专业的省级实训平台,规划总投资7960万元。

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盛淑兰介绍说,目前,四大共享型、开放式实训基地的建设进展顺利,将于近期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四大实训基地的建成,将对提升定西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盛淑兰说,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定西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定西市将以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甘肃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区域互动“联招”减少“内耗”

“以前每年的招生季节,所有老师都要跑到各地去‘抢生源’,起早贪黑,很辛苦,压力也很大。自从去年出台了‘市内互动联合招生机制’以后,我们老师肩上的担子轻了、压力小了,学校之间在招生方面的恶性竞争也不见了。”定西理工中专一名老师欣喜地告诉记者。

2009年,定西市开始推行“以县为主,学校参与”的市内互动联合招生机制。该机制彻底改变了职业学校单打独斗、跑乡走校的招生模式,转变为“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各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级中学全员参与,分工负责”的招生新模式。该机制实施的第一年,定西市中职招生人数猛增2000多人,创历史新高。各学校的招生成本都有所降低,职业学校之间“抢生源”的现象也少了。

为及时掌握招生动态,定西市教育局还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周报告制度,及时解决各县区中职招生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此外,各县区对区域内的非法招生行为进行了打击和治理整顿,有效遏制了非法招生和中介招生,维护了学生、家长的利益。

“盲目去找工,不如读职中”,“学职业技术,走致富之路”,“报读职中,升学有门,就业有路”……每年6月份是定西职业教育宣传月,在定西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各县区、职业学校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宣传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招生氛围。在宣传月,城市和村镇的主要街道、路口随处可见宣传职业教育的横幅,报纸、电视、广播滚动播出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职校学生广阔的就业前景,引导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学校。重视职业教育。

良好的招生机制和招生环境,使中职招生人数快速增长,2009年定西市招生达18636人,截至目前,2010年已招生18002人,年年超额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任务。上职校、学技能、外出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定西市城乡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就业“质保”增强吸引力

“我的儿子王朋2008年4月在上海造船厂实现了就业,现在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工作条件不错,全家人都很满意。”家住安定区内官镇清溪村七队的王汝林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和王汝林的儿子王朋一样,近年来定西市中职学校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顺利就业,实现了“用技能改写命运”。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以“出口”拉动“进口”,是定西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

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盛淑兰介绍说,2008年定西市职教集团注册成立了驻上海实习就业服务站和驻深圳实习就业服务站,后来又成立了驻天津实习就业服务站。3个实习就业服务站已经与宝钢集团、上海中芯国际、上海造船厂、海信集团等100多个全国知名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及培养协议,每年安置毕业生近万人。上海浦东、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青岛工业开发区都有定西职校的毕业生,有些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定西理工中专就业办主任李斌说:“每个实习就业服务站都有一到两名教师常驻。这些老师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企业的用工动态和需求,并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解决学生就业和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定西理工中专副校长、定西市职教集团驻上海就业服务站站长马桂珍形象地总结实习就业服务站的工作。马桂珍坦言,在实习就业服务站工作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是,每当看到一个个农村孩子在发达地区实现就业,她心里就感到非常满足。

“实习就业服务站已经成了所有定西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娘家。”定西工贸中专副校长郭志胜说,实习就业服务站不仅为应届毕业生和实习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而且对往届毕业生也一视同仁。只要是定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找到实习就业服务站或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最终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第6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及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0-02

校企合作,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各高职院校都在做,但是如何把校企合作做到实处,如何真正实现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做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这是各院校都在研究的问题。

一、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促进机电类专业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院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将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有机整合,深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及课程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动手能力,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有利于提高学院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社会知名度;探索一套适合企业、学生、学校三赢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

二、对接滨海新区,根据机电类专业特点,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的实践

根据不同企业采用不同合作模式,多元化校企合作能发挥出各种模式优点,针对企业、学校不同需求,使用不同合作模式能达到不同合作效果。对接滨海新区,针对我院机电类专业特点,根据企业需求及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及企业的优势。

1.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双元制、工学交替”等,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适合我系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校园宣讲、企业参观、学生自愿报名、公开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安排就业等环节,我们成功组建了“船厂班”、“康师傅班”、“鸿富锦储备干部班”等多个订单班。订单班冠以企业名称即为冠名班。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与方案,根据岗位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双方有效资源,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非常受企业欢迎,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很快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2.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二:师资培养。(1)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实训课程指导、讲授课程,企业课程实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顶岗实习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环节。(2)建立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分批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顶岗实践,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掌握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关键技术,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3)承担周边地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随着滨海新区的迅速发展,企业中越来越多的职工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层次的愿望不断提高。由于学校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有多家企业正在对职工培训与系部进行洽谈交流。近一年我们承担了对天津哈娜好医材公司60名员工的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培训,对天津丰爱汽车座椅部件公司100名员工进行了机械制图专业培训。另外我们教师针对企业开发岗位技能培训包,对天津裕川干粉公司38名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得到企业领导的好评。通过开发岗位技能包,教师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4)校企共同完成横向课题。学校教师具有理论扎实、研究能力强的特点,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校企联合完成横向课题,既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又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我系教师到天津裕川干粉公司生产现场进行大量调研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技术,校企联合设计、研发了一套“自动称重分料系统”,不仅解决了裕川干粉公司生产成本问题,还可复制到该行业其他公司。

3.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三:专业及课程建设。(1)校企教师合作完成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的开发。每年我们都召开由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审议专业标准,根据企业人员意见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对应的课程标准。通过企业教师来学院任教,把他们在生产一线掌握的新技术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去,使课堂贴近社会和行业。学院教师把这些实际企业项目加工整合解构重构,完成学校课程的开发,几年来校企共同建设了PLC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编程等多门优质核心课程。(2)灵活组织校内教学实训工作,探索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我系将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及机电专业的部分课程实习都安排在企业进行。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3)将企业的产品引入到学生课程实训中。将企业的真实产品引入教学课堂,由企业提供实习原材料,并派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为企业加工实际产品。学生在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材料的准备,加工、调试装配等工序。通过实习,学生掌握了技能,学校节省了实训经费,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4.校企合作的模式之四:社会服务。利用学院人才和实训基地设备的优势,向滨海新区中小型机电企业提品开发、技术改造、来料加工、产品装配、设备故障维护等科技服务。有效利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优势,向社会开展数控、钳工、维修电工、电焊工等认证培训。(1)承担企业技能竞赛培训与考核工作。机械加工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是我院自主筹建的,该实训基地在满足我院机电类专业所有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同时还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大赛任务。2013年我们和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联合,针对公司一线的技术工人,在实训基地举行了一场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按照组委会的安排,对参赛队员的技术辅导工作由我院教师承担,让参赛队员不但要提升实操技能,更要细化理论知识。大赛理论考核、油泵装配、钳工技能等三项考核的评委及裁判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比赛获奖的选手不但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更关键的是他们的职称晋升及人事关系变动,将以此为依据。(2)积极为社会人员开展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依托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学生与社会人员技能鉴定与培训工作。我院与市级技能鉴定中心、滨海技能鉴定中心经过多次沟通联系,在学院建立了考试站,与鉴定中心合作进行技能证的培训及鉴定工作。鉴定中心设备不齐全,但有培训的生源及资质,我们提供设备和场地及部分师资,我们的实训基地能承担数控、钳工、维修电工、电焊工等培训,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方的合作,双方共赢。经过几年的合作,我们已经为几千名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3)积极联系企业承担非标零件的加工。学校周边企业大多是一些从事非标产品的研发民营企业,因此需要许多非标零件,这些零件是在商场买不到的,需要手工加工。因为零件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许多加工企业不愿意承担此项业务,我们联系了这些企业,为他们加工一些小批量非标零件,既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校的对外服务能力。(4)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教师们通过假期的顶岗实践及业余时间和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产品。联维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是我系的校外实训基地,长期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该公司把企业的部分产品拉进学院实训基地,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承担了产品非标零件加工、产品装配调试。通过装配调试,发现了企业产品零件设计缺陷,给企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几年来,教师共同参与了超音波焊接机的附机――自动卷带机、精确定位传送带、礼帽自动卷边机等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第7篇

论文摘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论述了船体建造工艺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造船人才。

近十多年来,随着造船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结构型式、新的材料和新的设备的大量出现尤为突出地反映在船体建造工艺上。所以船体建造的方法和过程—船体建造工艺成为影响船舶建造周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船体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造工艺过程涉及了很多专业技术和综合方法,本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船体建造的过程和方法,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高、感知胜强等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挂图和生涩的讲解,并配合教科书中黑白图示和繁杂叙述。由于建造工艺本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发展更新很快,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如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那么这种教学效果较差。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多媒体教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

一、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一般使用文字教科书、挂图、教师的大脑等记录、储存教育信息,靠教师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等自然声光传输、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能强调重点,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对理解船体结构及其建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缺点是既不真实,又缺乏动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递教学信息速度慢,信息量小,效果欠佳。

2.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

二、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各有优缺点。在船体建造工艺教学中,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采用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娴熟的教学语言、手势、表情等对船体建造工艺专业知识的阐述,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等正是传统授课方式的优势。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而不是代替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成功仍然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述之间的转换关系,特别要注意时间上的分配、衔接,注意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需要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哪些教学内容用传统教学方式表达更恰当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在多媒体教室中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等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教学改革越来越注意学习者的心理机制,在着力于课堂结构改革和强化学生认识活动的同时,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认识活动和调节各种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注重改变僵滞沉闷的“灌注式”教学,采用积极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生动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例如,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船体建造中零件、部件、分段、总段等的各级中间产品不断地导人新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然后开始讲解新的内容。

(2)实行探讨启发式教学方法

探讨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自觉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各种教学方法应用起来就奏效,教师教学就比较轻松,总的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在“船体建造工艺”授课的过程中,不是仅仅把课本知识搬到黑板上,或者用多媒体把每一个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这种方法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运用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组织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比如,在讲船舶下水方法选择的时候,启发学生自己根据不同下水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船厂的实际条件出发,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探讨出适合不同类型及尺度的船舶的最合适的下水方法和设施,最后经过老师的评述和总结,学生会很容易地掌握课程内容。

(3)充分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所以要认真备课,花时间琢磨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重点要讲透,难点要化解,知识点要交代清楚,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并熟悉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动画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以确保在授课过程中能适当地来回走动,合理安排授课进度、课件内容的播放次序和数量等。

(4)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和风格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人阅读和反复思考之后,提炼出教学内容,把教材的内容体系演化成教学的逻辑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必须认真制作多媒体教案,教学内容要有新意和活力,这样才会有吸引力,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提高教学效果。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船体建造工艺这门课程涉及面十分广泛且教学内容丰富。钢制的船体是由成千上万个构件经装配、焊接而成,这些构件又是由造船钢材加工出来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的船体建造过程和方法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因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丰富全面的船体构件和生产加工设备的图片,这样增强了动感、立体感、真实感,使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瞬间变得简单明了、具体易懂。同时也充实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上课气氛更加活跃。例如,船体钢料加工中的钢材预处理工艺是使材料表面预处理技术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劳动条件。它把钢材的矫平、预热、抛丸除锈、喷漆和烘干等预处理工序的机械设备,用传送辊道连接起来,组建成钢材预处理流水线,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可见钢材预处理流水线包括数道工序、机械设备种类较多、操作繁杂,教师如果仅凭一般性的讲解,学生感到既抽象又难掌握;在课堂上引人了钢材预处理整个过程的视频后,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并因其直观性得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另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媒体素材的选择和整合。平时到造船厂参观实习时,要留意多拍摄一些与船体钢料加工、船体装配、船舶下水及其航行试验的照片作为素材,在网络上也要收集此方面的影像、动画等,以便在课件制作中适当引人,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

但是也不能过分追求片面形式,使版式、字体颜色、字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跳跃性过大,颜色过于丰富,图片过多甚至不清晰,导致学生眼花缭乱,走马观花,顾不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所以合理分配图片与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版面不要过于花哨,以简单明了为主,图片也不要引人过多,取一些重点清晰的图片,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同时也要配合书本进行讲解,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像繁杂的船舶总装中船台装配方式,上课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各种装配过程做成动画直观地演示出来,学生会很容易掌握,并增强了感性认识,寓教于乐,提高了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越性的实际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三、教学效果

在船体建造工艺教学中,通过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充分结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枯操烦琐的建造方法、复杂难懂的建造过程等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教学效果。据对2006-2008级选本课的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适当减轻了工作量。

第8篇

本文作者:满意工作单位:南通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门新的课程,将原来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而设置的课程。②艺术类学生有较强的艺术感悟能力及造型设计能力,但对工科舾装技能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较弱,因此课程整合须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认真进行科学分析,优化课程体系,围绕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个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课程的整合并不是将原有内容简单混合,而是有机地组合教学内容,要求时刻把握行业发展动态,适时增减教学内容,保持与市场同步。由于国内对该专业建设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及经验非常缺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自开设专业以来,经过四年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该专业已初步建立了一个融教学、实践、市场为一体,以强化创新和实战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船企发展需求和岗位特点设置课程体系,有效实施教学,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核心,以校外船舶设计单位和校内实训室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设置组织校内外课程专家、船企行业主管领导、艺术系和船舶工程系教师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计划,对船舶舱室内舾装课程设置进行修改与整合,实现了舱室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毕业设计系统课程的全面整合。(1)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船舶舱室内舾装设计课以舱室空间为母体,以舱内界面为依据,以舱内空间的陈设设计为主体,从而拓展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等几方面的教学基础,进行模糊整合。舱室设计专业所涵盖的面比较广,整合是为了在交叉学科中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这样就有别于工科类的船舶内舾装专业的舱室设计,前者所侧重的是视觉传达信息的设计能力,突出人文关怀,设计出适宜人居的舱室内部环境;后者所侧重的是工程技术,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舱室设计专业在以水上室内空间为母体的前提下整合了这两者的优势,突出自身学科的特点,把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主干课程的内容定位船舶舱室内舾装设计课依靠船舶美学、船体制图、船舶装饰材料、计算机辅助舱室设计(二维、三维)等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的前后相承、互相衔接,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舱室设计的概貌及一定的设计方法。参考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例如,船舶舱室内舾装设计课程分三段式授课分别为:舱室专题设计一(128学时)针对船舱室中居住舱室展开设计,舱室专题设计二(120学时)针对船舱室中公共活动舱室展开设计,船舶舱室内舾装课程设计(128学时)主要突出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结合船企实际案例展开设计,为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企业顶岗实习做准备。2.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选择适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实训室为依托,借鉴船舶装饰企业的设计项目施工流程,使该课程实现教学流程与实际案例设计流程的统一。在专业课程教学流程中,根据实际案例的设计步骤,将教学流程分成四个阶段——理论讲解阶段、考察分析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具体案例表现阶段(二维、三维再现)。通过选定真实空间,根据实际设定虚构的设计命题,在课程中切实地深入空间中思考和研究设计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空间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舱室专题设计一”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例:(1)理论讲解阶段(48学时)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讲解舱内空间规划、家具造型、陈设设计、灯光配置等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创设教学情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能力;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舱室设计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建立基础理论知识构架,提高理论素养。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例如,在讲到国外舾装业的发展时,通过对国外豪华游轮内装设计案例的赏析,以大量可视性、可比性、可听性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其建立对舱室内部环境设计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该阶段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可以通过赏析、课堂分组讨论增强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设计实践奠定理论基础。(2)考察分析阶段(16学时)依托校内实训室(舱室设计实训室、舾装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船舶内饰企业、船厂舾装设计部),把教育的课堂从室内移到室外,从教室移到实训室,移到施工现场,尽可能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创造意识的设计工作者。③通过对施工的舱室空间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考察研究,加深学生对舱室空间理论的感性认识,理论部分内容在实践环节得到论证。该阶段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调研、研究、分析各功能舱室空间的特点与利弊,并通过调查报告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舱室空间设计手法,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为下一阶段的具体设计作好铺垫。(3)方案设计阶段(32学时)参照船企设计团队模式,让学生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分工协作。从前期收集资料、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的评价,使课堂真正动起来,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一位咨询者或指导者。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积极地讨论出不同的观点,做出不同的决策,激发发散性思维,对方案做出取舍,通过实际案例的设计训练,强化学生从事舱室空间设计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熟悉设计的流程,掌握舱室专题、专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因势利导,如在船长居住舱室设计方案讨论课中,引导学生结合船长室的区域位置,从船长的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本组方案讨论结果上讲台陈述,让其他组成员充当船东,对设计风格、造价成本、材料等提出质疑,分析方案利与弊,给出意见,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能力以及实际方案的设计能力,同时通过分组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参与设计实践的综合专业素养。(4)具体案例的表现阶段(32学时)在计算机机房完成该课程任务。采取计算机辅助设计形式,运用AutoCAD、3dsMax以及Photoshop等设计软件再现设计方案。当前,许多船企仍主要运用二维CAD,在职业教育领域,三维设计软件还未真正进入舾装专业的教育核心体系。为实现真正的虚拟设计和优化设计,学院加强了对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随着课程体系的健全,今后还要着重突出对三维CAD、Pro/ENGINEER等软件的教学,包括对舱室动态场景的展示制作,这也是学院舱室专业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效果考核方式上,采取灵活的评价机制,课程考核的重点不断向学生能力的整体评价转移,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表现都被当作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且每位学生的分数势必会受到整个团队成绩的影响,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除了单纯的教师评价之外,还加入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在教材选择及教案的编写上,参照艺术专业的适用教材,结合船舶舾装专业的教材,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船舶系列教材《舱室设计》《船舶内装工程》,围绕舱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删减,自编教案、制作课件。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能从艺术生的自身优势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设计与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认可。3.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包豪斯所确立的“教育—研究—设计生产”教育体系值得借鉴,教学为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研究为教育与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设计生产为教育与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可能的经济支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④邀请船企设计部门人员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的编写;教学实践环节,安排船企工程师来校实训室现场施工讲解,将企业的设计环境带进课堂,使企业从单纯的人才使用者成为人才培养的共同参与者。⑤学院与企业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给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到船舶装饰企业实践,把最新的设计案例和施工经验带回学院,并运用在教学中,不仅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更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实际、生动的素材,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提高了教学质量。

全方位强化学生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积极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教师担任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给学生介绍大量设计网站,使他们接触学科前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如,200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船舶舱室内装潢设计》通过立项并顺利结题;2010年南通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船舶舱室设计材料与施工工艺市场调研》获得市级、院级实践优秀成果奖、学院优秀集体奖;等等,以此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的培养。结语科技创新孕育新的机遇,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学院浓厚的工科背景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不断地探索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推动舱室设计专业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融艺术与技术于一体的具有创新实践和设计实战能力的舱室设计类专业人才。

第9篇

199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针对美国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标准低、学生素质差的老问题,启动了“新型美国高中”试验项目(NewAmericanHighSchoolInitiative),旨在探讨新时期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普职融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其他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

对于“新型美国高中”项目,各地高中纷纷跃跃欲试,既将之当作一种荣誉,更视为学习、提高和确定本校发展方向的好机会。1996年,经学校申报、州教育厅考评、教育部实地考察打分,美国教育部通过严格遴选,确定了12所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高中为项目校;1998年,从当年的120所“蓝带优质奖学校”(BlueRibbonSchoolsofExcellence)中挑选了7所项目校;2000年,又选定了30所项目校,2002年最后选定6所项目校,使项目校总数达到了65所。

教育部专家打分主要依据四个方面:

第一,符合“新型美国高中”的12项指标(满分为60分,略);

第二,学校能够得到社区的支持,有切实措施将全体师生吸引到项目中来(满分为15分);

第三,具备收集资料、科学评价的能力(满分为15);

第四,具有综合信息、传播成果的愿望和能力(满分10分)。

教育部希望在项目学校里,“所有的学生既达到具挑战性的学业标准,又获得交流、解决问题、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技能,以便既能升学,又能就业,成为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社会中负责任的成员。”为此,教育部对项目学校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价,提供信息、专家指导和经费支持,力求积累经验,推动更多的高中进行改革。教育部不向项目校平均拨款,而是罗列出带经费的课题,如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问题、高中最佳规模问题、课时长度与学生注意分配等,供项目校申请。教育部还委托布朗大学作为项目校的技术支持单位,帮助解决项目校在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难题。项目校之间也常来常往,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二、“新型美国高中”措施

1.提高学业标准和期望

“新型美国高中”项目认为就美国的现状而言,对学生期望高一点,学生的进步就会大一点。提高期望,包括为全体学生创设肯定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成绩标准,消除普职分轨,强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新型美国高中”的标准比同学区其他学校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水平。纽约经济高中、特拉华州的萨塞克斯技术高中、密苏里州的盖特卫高中采取的措施有:(1)消除低水平课程和大的分轨;(2)提高必修课的深度和广度;(3)在学分、年级平均成绩方面提高毕业要求;(4)提高有特殊需要学生的标准。项目校认为,提高学业标准与提高课堂要求不同,如果标准不提高,只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加码,则往往适得其反。

2.创设小的学习环境,方便师生协作

研究认为,在较小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容易熟悉,教师可花较多时间与一个个学生在一起,启发答疑。在这种家庭般的氛围中,学生易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把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教室行为与外界工作结合起来。高中、加州的在所有“新型美国高中”里特别提倡小环境教学,具体的措施有:(1)建立“校中校”,即在大校中按学科或职业分成若干学部,各学部享有一定的自;(2)控制班额,每班在25人左右;(3)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指导顾问之间的接触,建立亲切、熟悉的关系。据反映,这种氛围确实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增强学习责任感,社会更愿出资赞助这样的试验。

3.依据职业需要和学生兴趣设计课程

人人承认普通教育和职业训练对受教育者缺一不可,但对二者敦重敦轻、是分是合、如何实施则已争论100年。“新型美国高中”高高举起普职结合综合高中的旗帜,并称这是未来高中的基本模式。项目校通常的做法是:(1)以特定的职业领域或较宽广的行业为课程发展的有机主题,并与农业、保健服务、金融服务,或住房建设、自然资源、通讯技术等联系起来进行课程设计。(2)以职业为重点进行跨学科课程重组,创设着重职业的课程(career-focusedcurricula),并超越技术和学科实现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的结合,使教学成了一个融合的、综合性的过程。(3)对学生,有时还有教师,以职业大类或行业分组,因其有共同兴趣,便于相互启发。例如,纽约州散德斯贸易和技术高中把课程分为四类,即技术类、专业类、职业类和学术类,共12个领域,即化工科技、汽车机械、自动供热和制冷、美容美发、时装设计、木工科技、印刷科技、建筑技术、环境科技、计算机工业设计、电子与计算机、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学生从高二起需选修一个领域,每天两节专业课,直到高中毕业为止。这所高中的所有课程都围绕各专业开设。当然,专业课只是主线,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仍占主要分量。学生可于高中毕业前参加资格考试,通过者获专业资格证书。

4.通过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水平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新型美国高中”认识到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明了学生的需要,对综合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教师要亲自参与项目,获得专业发展。教师的进修提高不在于出去开几次会、参加几个研讨班,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和本校的实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职进修,不断学习和自我提高。教师的提高计划由教师参与制定。实践课教师需要到第一线“充电”。教师年度考评结果可让全体教师查看,使得每位教师都有上进心和紧迫感。

5.将课堂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

高中学生尤其家庭经济条件差的高中学生,往往在放学后和周末到零售店、快餐点打工,这与长远的职业兴趣并无太大关联。如今,为求社会实践时效,“新型美国高中”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地方让学生锻炼,视工作作为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科与学生需要更为相关。新泽西海洋技术高中常把学生安置在海上或船厂进行实习作业。纽约散德斯贸易和技术高中,定期安排修习自动化供热和制冷专业的学生到现场实习,将之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可获得少量报酬,初尝了劳动的甘甜。

6.为学生深刻领悟升学和就业提供咨询指导

“新型美国高中”重视咨询辅导,咨询员深入到“校中校”、学部、教室,增加了解学生的机会。不仅如此,项目校还增强全体教师的辅导功能,使他们既做教师,又当咨询员,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测定学生技能和兴趣,促进学生的职业意识或升学意识形成;通过见习、企业参观、职业见面会、请企业代表到学校等形式,让学生接触职业和工作;将职业意识的培养贯彻于小学、初中和高中。事实上,项目校的多数学生毕业后并不直接就业,而选择升学。但咨询员让学生们感到,即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所掌握的职业技术也是十分有益的,它们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对增强未来竞争能力和实现完美人生有益。同时也是日后挣钱交学费的手段。

7.将每一天组织成灵活、相关的部分

有些“新型美国高中”认为,传统的每节45~50分钟的课时太短了,应予以改变。他们认为,每节可增至70分钟,甚至120分钟。或者学生每天上4个90分钟的正课,要比通常的6节到7节效果好。还有的项目校尝试将学年分成3个12星期的学期,改变传统上的2学期制。

试验者认为,课时变长便于教师深入探讨和演绎一些学科问题,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以项目或工作为基础的学习机会,特别是与同事一起实施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并可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益。另一方面,课时变长,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更多更深的实验,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探究一些学科,避免浅尝辄止。课数减少,纪律问题下降,教师可不必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堂管理,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真正用于课堂教学。

8.评价学生重看动手能力

标准化测试有其弊端,有的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不佳,但动手能力强。“新型美国高中”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波士顿的分威高中设立由2名本校教师、1名校外专家、1名管理者、1名家长和1名学生组成的毕业评价委员会,集体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一人打分可能出现的偏差。他们采用“标题性评价体系”(RubricSystemofEvaluation),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定其是否超过、达到或未达到标准要求。

9.与两年制或四年制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联系

“新型美国高中”不反对学生升学,认为不让学生升学的高中教育是没有吸引力的。它们支持1990年《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法》,将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重视增强职业和中学后教育联系的意识,帮助学生作出选择。高中课程中加入升学预备内容,着重对中学后各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准备,而不仅是普通的四年制院校。“新型美国高中”普遍开设了大学承认学分的AP课程(AdvancementPlacement),在高中和大学课程之间建立了联系渠道。据散德斯贸易和技术高中校长凯斯琳?麦尔斯博士介绍,她的学校与曼哈顿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圣约翰大学、纽约理工学院、维切斯特社区学院等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定期请这些院校的教师来校指导教学,或为学校工作提出参考意见,彼此相当熟悉。各高中也尽量利用大学的资源来丰富学生学习领域,例如,芝加哥农业高中每年派高年级学生到大学,在教授指导下从事6个星期的研究。

10.建立教育者、家长和社区的支持联盟

把社会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比简单地将学生推向社会更有效果,这是“新型美国高中”的普遍观点。现在,校外学习机构、图书馆、博物馆,都由教育部门统筹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校友会献计献策、捐钱捐物,在项目进展中亦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家长踊跃参加家长会和学校活动,对学校的改革给予理解和支持,如对学校开设职业科目,不认为是耽误学生时间,鼓励学生修习,协同学校实施良好的教育。

三、“新型美国高中”启示

1.提高质量是核心

在美国,作为义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教育,普及已经实现,提高势在必行。事实上,从《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到《2000年教育目标法》,20年来,联邦政府一直为基础教育质量过低而担忧,为提高质量建章立制、寻求出路。“新型美国高中”欲独辟蹊径,在提高质量方面先行一步。所以,在项目校中最核心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就面上的情况看,不少州也提高了高中教育标准。马萨诸塞州从1998年开始对高中生的英语、数学、科学、历史按新标准实行全州统考,并从2001年起,将英语和数学成绩与是否准予毕业联系起来。可见,高中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追求质量提高。

2.走向综合是趋势

从“新型美国高中”到其他高中,走向综合是基本趋势。首先,培养目标是综合的。没有人再声称自己的学校单搞升学预备教育,抑或是就业预备教育,而强调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高中毕业生。其次,教育结构是综合的。消灭初中阶段的职业学校,将其彻底进行普通化改造;淡化高中教育阶段普高和职高界限,提倡综合高中。据美教育部2002年统计,当前综合高中已占高中阶段学校总数的五分之四。再次,课程内容是综合的。有的项目校以职业为大类,对课程进行改造和重组,不再是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而变成自然、科学、社会等综合课程。第四,培养人的途径是综合的。不再只靠课堂教学,而提倡通过动手试验、社会实践、半工半读、与大学联合等多种途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第五,考试和升学标准是综合的。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不仅SAT或ACT考试侧重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而且录取时还综合权衡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动手能力和已取得的成绩。

3.项目推进是“突破口”

“新型美国高中”是美教育部以项目为“突破口”推动全美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据美教育部项目负责人盖尔介绍,在这样一个教育地方负责的国度里,光靠行政命令或法律规定来推动工作是很不够的,而设计一个个项目,吸引和指导基层学校参与则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如1985年启动的“2061计划”、2001年启动的“准备美国未来”(PreparingAmerica''''sFuture)项目,都是教育部从不同角度调动地方积极性、引导教育改革的措施。

“新型美国高中”项目已取得一定成果,使接触它的人颇感耳目一新。对这一项目,美教育部今后不拟扩大,而希望切实进行试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资料:

1.AimingHigh:StrategiestoPromoteHighStandardsinHighSchools,USDepartmentofEducation,19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