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合理的管理,是其高效发挥教学和科研作用的基础。本文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制订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科学有效地管理实验室,使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本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研究生和科研队伍的主要场所,其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的职能。因此,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和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力并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制订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制度,对充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总结了几点建议。
一、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1.管理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多数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责任与权力不分明或越级管理的现象很多,致使实验室的直接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常常处于“有责无权”的状态,工作开展困难,甚至严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因此,实验室管理队伍结构配置上应当责任与权力分明、各司其职,明确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职责范围,建立适合本校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
2.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同样负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1]。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情况。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发挥高校实验室培养高水平人才功能的必要条件。
3.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高水平的管理是高校实验室高效率运转的必需条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损耗金,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功能合理、高效地发挥。4.培训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使用和维护的能力现代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越来越多,其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为昂贵,所以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使用操作和维护。因此,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训可以使大型精密仪器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同时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1.制订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首先要重视安全管理,因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首要保障。在重视实验室安全方面,必须做好防水、防火、防爆、防毒、防环境污染和防盗窃等工作,以防止各种不测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的、高水平的管理,而且要求使用人员严格自律,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警惕,经常检查电源、水源、气体阀门等设备,保证其能正常使用。在贵重精密仪器、贵重金属、剧毒试剂药品和重要实验用品方面,要由专人管理,指定专门的存放地点。实验室领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短期使用为主,不得大量存放。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严防事故发生。凡未经安全检测,未取得安全合格证的压力容器不得投入使用。门窗要有安全防护措施,消防器材要齐备,并定期进行检查、更换,保证能正常使用。实验人员要按规定倾倒废液及腐蚀性溶液,严禁随意抛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室使用完毕后,要切断电源,锁门关窗,方可离开。
2.实行信息化管理及使用登记制度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等[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优化实验服务及管理,高效率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相应的实验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前网上预约系统、仪器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使用情况查询系统、仪器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及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库等。实验室使用人员首先可查看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以确定当前实验室的仪器能满足自身实验需求。在此之后需进行网上预约,网络预约系统可看到预使用仪器的使用状态,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能预约到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预约并确定了使用时间后,使用人员还需对所使用仪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查看和学习。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仪器设备安装了智能卡,授权使用管理系统通过开通智能卡授权使用的方式为使用人员提供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详细地记录使用人使用仪器的过程及仪器运转情况,起到实时监控记录的作用,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实验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3.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减少仪器损耗,维持实验室的稳定运行,需要制订详细的仪器使用管理规定。每台仪器都应配置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技术资料。使用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认真阅读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方可进行操作。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或指导使用。同时,使用人员需在使用结束后对所使用仪器的运转状态做记录备案,以备管理员查看,并判断该仪器是否需要进行维护或维修。
4.制订完善的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则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室内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器皿、材料、试剂、水、电等都是保证实验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所有使用人员必须爱护仪器设备,自觉地管好、用好各项物品和设施。实验结束后,应将所用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化学试剂等归还原处,清理垃圾,回收剩余药品、材料和溶液,排除有害气体,擦洗仪器部件或容器,整理实验桌柜,清扫实验室。离开前要认真检查实验室安全,关好水、电、门窗。一切使用实验室的人员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按规定处理好废气、废水、废料、废液,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火、防爆、防腐蚀、防污染。经常保持实验室良好整洁的环境,做到门、窗、桌等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划一,仪器设备干净整齐。
总之,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立中,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中坚力量,设置好实验室人员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方案,最终做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才能为实验室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良的条件,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何文亮 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 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3-02
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教研及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设置了科研实验室,支持教研及教学。但是,在良好设置科研实验室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以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说,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有多种化学品,如若化学品存放不合理、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不佳等,很可能引发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所以,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督、控制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如此可以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
1 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与分析国内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日常应用与维护实际情况,确定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
化学科研实验室内所开展的大多数实验活动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未知,存在多大程度的危险性也无从知晓,这使得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化学科研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尝试,逐渐了解化学现象,逐渐得出结论。所以,在化学科研实验室所进行的大多数化学科研项目都是难以预测其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2 未统一管理研究生科研工作
以往,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有指导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化学科研,因为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根本无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科研中做到面面俱到,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或安全防范等,加之一些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或存在侥幸心理,致使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出现安全事故。而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情况下,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往往开放化学科研实验室。但是因为一些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基本技能不强,使其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难以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化学研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总结来说,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化学科研实验室应用过程中都没设定统一管理标准来约束、监管学生,从而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1.3 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
化学科研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同样会加大实验室危险性。而综合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情况,确定有一些高校为了能够更新科研项目或引进人才,加强校内基础建设,如,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线路破坏、通风设施破坏等将成为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改造中频繁移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也容易使化学品变质或受潮,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用仪器设备,致使实验室内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较多,这同样会加剧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3]。
1.4 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
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所存放的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为更好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材料。但因为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化学科研实验室必然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一旦高危险性化学品爆炸或燃烧,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因为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
2 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强化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管与约束,尽量规避安全隐患,必然能够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呢?
2.1 对化学科研实验合理布局安排
针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改造频频,且仪器设施放置不合理的情况,笔者建议重新规划实验室,正确布局与安排,实现化学实验室区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布局方面,则是根据实验室功能及实验特征,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化学品存放区、仪器设备区等,如此可以分区域地监管与保护,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针对实验室的安排,首先是考虑仪器及化学品存放、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电线、水管等基础设施的布设。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及各种化学品的存放[4]。
2.2 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实验室行为规范管理。基于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学生日常行为,提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管理,如,穿实验服,佩戴防护镜及手套,化学试剂规范应用,化学器皿及时清洗等。
其二,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实验室存在较多高危险性化学品,为了避免因化学品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制定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说明化学品从存放、应用、回收等方面的要求[5]。
2.3 强化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很多学生安全实验意识不强及科研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能够规范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其一,加强化学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应当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重点讲解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内容,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及基本技能。
其二,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案例培训、情景式培训、安全技能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化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仪器、安全使用化学品等[6]。
3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诸多高效化学科研实验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应当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安排实验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使化学科研实验室长期安全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制度不完善及管理人员不协调两方面。首先,目前许多的高校虽然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但是却疏于管理,并且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也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室的管理条例不够重视,而管理实验室的老师执行制度和条例的力度也相对较弱,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几乎起不到应有的规范作用。其次,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人员配备上也存在问题,导致工作任务和人员配备不协调。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的各类教学和考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为其配备的管理教师却相对较少,一般只有两三名教师负责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甚至有些高校让学生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造成了工作任务和人员配备的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暴露出许多的管理和维护问题。
1.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上述管理的问题之外,对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工作中也存在这许多问题。在大部分高校中,由于计算机配备较早,并且未及时更新换代,都存在着硬件配备较低、运行速度较慢、质量较差及超负荷运转等情况,这就会使计算机经常发生硬件故障,不利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因此经常会造成计算机超时间使用、网络病毒传播以及人为造成的硬件损坏等情况发生。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2.1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实验管理制度是对实验室实现有效管理和维护的关键,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各项规范条例,例如《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规范》《学生上机操作条例》《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等,通过设立和完善这些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者的行为,使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维护都有据可循。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使用者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使用方法。除此之外,完善的制度并不只是一纸空文,还应注意制度的运行和落实,建立督导小组定期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罚,提高制度运行的效力和约束力。
2.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队伍建设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实验室管理和维护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加大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师资配备,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尤其是在实验室任务较为繁重的时候,更要抽调人员来协助管理。其次,还要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服务素质。高校要向计算机实验室引进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教师参加工作,并且还要定期组织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工作品格,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素质,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计算机实验室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计算机实验室的良好运行,为实验室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2.3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管理与维护
对于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的管理与维护也是保障计算机实验室良好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软硬件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机发生故障概率。第一,就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来说,母机制作尤为关键,必须经过周密考虑,这对系统安装与恢复很重要。当系统瘫痪或因感染计算机病毒而无法正常运转时,可以快速地恢复到系统原始的“安全”状态,而不用每次都重装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从繁琐的系统安装与维护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还可以利用硬盘保护卡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经常会因为操作失误等原因,使硬盘数据被删除或格式化,这就给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使用硬盘保护卡就可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管理和维护水平。
3结语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共性问题 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3-02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管理的动态平衡中把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统一起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的产出投入比,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
(1)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实验室建设包括了实验室基础建设(包括实验场所、实验环境等),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等方面。现阶段,在高校的众多事物中,学校领导层往往最先考虑校园环境的改善或者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关注点落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经费上,容易忽视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室队伍建设,造成高水平人员不愿承担低层次的工作,低水平人员无力承担高层次的工作,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教学和科研的步伐。
(2)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
高水平的实验室是高校实力的重要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国家对高校教育投入经费的增加,各高校在加大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面投入的同时,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步伐也在加快。但是,在购置设备的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基础性设备重复购置、专业性设备购置后利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3)管理制度混乱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更是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管理制度混乱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不畅通;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2.对管理问题的探讨
(1)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于实验室专业队伍建设重视不足,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总体水平只降不升。受传统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高校的领导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因此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跟不上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要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业务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作风,将经验与技能继承并发展,并科学地安排各人员的工作岗位,根据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分配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出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内容,让每个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其次,量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通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人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科研生产的成果等方面来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另外,对实验室贡献大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激励,可以实行奖励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这样可以起到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2)合理调配,优化实验资源
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根据校、院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大小进行统一规划,分轻重缓急制订购置计划。购置计划应由各相关专业或实验室提出,并上报学院和学校,经同意后方可购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以及购置后的闲置问题。
应积极尝试在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室开放,包括从基础性设备、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满足师生课外实践和其他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师生参加的各类竞赛项目,实验室都应该给予支持。
(3)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标制度,仪器设备的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的领用与保管制度,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仪器设备产品说明书文档管理制度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
责任追究制度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只有做到责任明确,逐级落实,各负其责,才能将人力资源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责任分工时,一件事可以由多个人来完成,但是一定要做到专事专人负责制。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管事的人较多,意见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出现完不成任务或者出现事故的现象。具体到每一个实验人员也要制定相应的责任问责制度,结合考评制度让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感受到压力,切实认真负责来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有利于资源信息共享,有利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比如信息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以实验室的科研生产为例:实验室负责人每天召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召开十五分钟左右的早会,及时总结前一天的工作情况,部署今天的工作任务,把昨天和今天的工作信息通过早会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整个科研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早会模式能调动起实验室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高校实验室首先要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结合考核制度把安全作为考核的首要指标,从思想上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其次,实验室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并针对每一个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预案,备好一些基本的急救工具和药物。最后,实验室可以根据教学或科研的分工将实验室人员分为若干个安全责任小组,通过安全责任小组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审批制度:实验室主要原材料、化学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等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由安全责任小组长负责进行审批。审批项目中必须明确包含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数量等事项;水、电、惰性气体等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实行安全责任落实签到制度(2)监督制度:每天由实验室负责人和一个安全责任小组长不定时对所有的安全检查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置,对安全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采取批评、扣发当月奖金(或年终奖)、取消职称评审甚至开除等措施。
3.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管理者依靠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进行有计划安排,为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生产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属于一种刚性管理。实验室文化管理则属于柔性管理,有学者赞成推行其管理的人性化,本文不持反对意见。但是至今,刚性管理依然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历.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科技资讯》,2010.11
[2]钱泉,康黎明,孟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黑龙江教育》,2011.11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72-02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实验教学观,构建实验教学和科研可持续发展,发挥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川北医学院于2003年成立相对独立的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同时这也是该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一大重点。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实验室要有高效有力的管理机制才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热带病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多元融合、学用兼善”作为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1],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科研和实验教学活动。在体制上,实验室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研究所人员即为教研室教师,教学与实践的严密结合;在资金投入上,申请课题获得科研基金,并且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使用办法;在人员管理上,根据科研实验课题内容优化组合,相同方向的实验人员编成一组,资源共享,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在仪器设备管理上,实行个人托管、负责制,使用预约制等。从资源优化配置、经费使用、实验仪器配置、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措施等方面都能促进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的有效使用,提高科研实验的创新性。借鉴以上管理方法与经验,便于其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管理建设上更加高效与人性化。
1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建设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作,保证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热带病研究所(即寄生虫学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预防医学和诊断治疗研究基地、培养众多优秀科研创新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购买制度”、“仪器操作使用制度”、“仪器使用预约登记制度”、“实验材料申购制度”、“病原生物安全制度”、“学生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和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都加强了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实验室人员人手一册“实验室管理规范手册”和“实验室常规操作手册”,就将各项制度归纳其中,便于随时学习参考。同时还创建各种档案,如“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实验仪器维修档案”、“实验室人员出入档案”和“实验资金使用档案”以及“实验技术操作流程档案”等。实验室各项档案的建立,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可对以往的工作做出具体的总结和分析,及时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实验室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进行。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2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实验室内部的合理布局是做好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前提,实验室资源的开放共享是今后应用型科研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3]。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因其专业特点,经常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故分区严谨、标识鲜明。实验室内有专门放置电泳仪、离心机、水浴槽的实验台等;还有放置常用药品、染料瓶、试管架、接种器具等的壁柜;专区专用,如学生清洗器皿专用区、公用试剂区、实验员准备台专用区及特殊操作区等。学生的实验分组进行,有相应所需试剂配套使用;同时,实行组长负责制,实验完后,负责卫生及实验器材、试剂的清点。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之间,比较大型先进、精密、贵重设备进行共享,实验技术和相关材料分析技术也不断进行交流学习。实验室设计布局合理,实验流程完善,实验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实验室之间的开放学习,使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
3 加强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指用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4]。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5]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病原微生物对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危害;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并且要求实验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监督实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实验室内感染的事件的发生。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用完后及时放回指定存放地点,并将漏出的试剂擦干净,并作相应处理。如实验室常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虽不是强致病型,但沾此菌的试管和平皿应放在指定位置,由值日生统一灭菌清洗。对于化学危险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作业区域,不仅设有防护隔离措施,还用区域名称(如“剧毒危险”等)的标牌配合警示图形来表示该区域的危险性,提醒大家注意。
4 实验室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
日常事务管理有序、有节是体现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在这方面体现尤为突出,也制订出多项管理和监督制度,把实验室管理的井井有条。如:①考勤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到实验室后应先签到,分为早中晚三次,按照实际到达时间进行签到。这样便于导师了解研究生做实验情况以及大致了解实验进程情况。②实验器材仪器管理:对实验器材仪器进行托管形式,即“个人负责制”,就是把实验室的重要仪器设备如离心机、冰箱、PCR仪分给个人托管,使用者要预约登记在册,便于托管者查询和维护。③杂物管理:实验室日常需要的文具、物品及其他实验的小物件等由实验室主管统一购买、保存,需要时在网上实验器材申购系统登记后,找主管领取。如要外借,需在《实验室试剂及物品外借登记本》登记,便于清楚物品的流向。④实行值日制度:每周安排两名研究生值日,主要是负责实验室的卫生清洁、常用的实验物品的清洗消毒、实验常用试剂的配置以及实验材料的补充准备等。⑤外来实验人员管理:非本实验室或本课题组人员来做实验时,需提前与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联系,经同意后,填写《外来人员实验登记表》交与负责人方可进行实验,并且要遵守实验室的管理规定。这些日常事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有力执行,大大提高了科研实验的效率。
5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优化实验队伍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调动实验室人员积极性是保障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关键点[6]。实验室人员队伍,不仅包括在职教师,还有实验准备人员,最重要的是有各个年级的研究生,他们是实验室的主体。这只队伍整体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管理能力有所不同。故因人而异、因个性特点不同分配不同的管理任务,这种方式对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如有的研究生对仪器操作流程很熟练,导师就分配实验仪器让之管理;如有的研究生对实验材料和试剂很熟悉,尤其对不同公司生物制品的优缺点了解自如,就可以让他(她)负责相关材料或试剂的购买等,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做到人人懂管理,个个会管理。实验室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能力,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药品等有详尽掌握。如了解到某些仪器使用期限到了,必须停止使用,更换新仪器,否则超期使用会带来巨大隐患或危险;经常检测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感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培养时,严密监测,防止感染物的泄漏。实验室选配德才兼备的实验人员,集管理能力和责任心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创新和教学服务的精神,就能做到实验室管理高效与人性化。
6 建立科学评估与考核制度
中山医学院热带病研究所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将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情况、新进研究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值日期内卫生情况、课题进展过程等,作为对实验室管理评估和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与评估来督促实验室人员调整工作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专业素养。同时采取奖励机制,如发放工资的形式奖励卫生值日优秀研究生;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根据影响因子的点数不同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或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公开或者授权等,也给予较高金额的奖励。这些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和实验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实验室涉及到致病微生物与寄生虫,其感染性大,危险因素多,在基础医学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参照了优秀实验室管理先进模式[7],但不能完全照搬这些模式,要开拓新的思路,站在巨人肩上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实验室建设,逐渐制定出一套适应本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的良性循环模式,使之能更好地为科研与实验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蕾.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14-117.
[2]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Z].2002,4:3.
[3]陶兴魁,钱玉梅,冯志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8):105-107.
[4]汪宏良,骆明波.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
[5]李正凯.生物安全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12):36-37.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创新;重要性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正进入一个“深水化”阶段,各方面都面临新的发展目标和新局面,人才培养方式也已然不同于之前,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源头和基础则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教育工作和科研探究才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财产、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立于2004年6月,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与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目前,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实用,面积达6000m2,截止2016年,实验涉及的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等设备总数达千余台(件),总值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固定的研究人员有53人,承担各级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学术交流频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等4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我校这几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在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发困难。
2.1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
当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制度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安全责任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这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出现问题和漏洞也没能做到责任到个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而哪怕是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化,不能够针对性的规避实验室安全潜在威胁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管理不同类别、属性的实验室上,实验室的统一化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欠缺、淡薄
当下,我国的大多高等院校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热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作为科研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却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具体的问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流产于形式,虽然无论是会议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还是定期的制度检查,在形式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起来,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患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点真正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家对于实验室制定的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使得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如何预防潜在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候如何自救等相关的知识更为的缺乏。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制度都是空口说白话。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基本呈现出资金投入分配重教学科研,轻安防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方面,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搭建试验平台、购买实验仪器等工作上,而对于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及检查却是十分的欠缺,而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可谓是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以我校为例,2014—2015学年,我校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除去实验设备的维护费用后,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4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事务众多、工作量较大,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建设专业性高、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学校缺少相关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实验室里有部分员工还是临时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晋升渺茫。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缺少必要的责任心,缺少专业技术和学历,难以及时、科学的管理实验室。
2.5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
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实验室势必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许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设备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实验产生的资料和数据的各项安全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
3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新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不能够有一丝疏忽,其安全管理和保障需要所有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当下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保证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3.1提升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水、电、火、气等都是实验室中经常涉及的实验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和化学药品的操作管理,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再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通过做到落实管理个人责任,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统一化,只有这样,那么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3.2侧重安管宣传,强化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现实,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疏忽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安全管理教育、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做足了工作,那么要想使大家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意识也就不在话下了。
3.3从经费投入上提升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
按照相关的实验室建设标准,我们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我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过期设备;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个分电闸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3.4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实验室安管工作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专业性是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下优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教育技术中心上面。由于实验室种类多,设备数量大,工作量巨大,只靠实验实训中心的几位专职管理员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实验老师为兼职实验室主任,用他们专业的技术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学校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去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班,努力提升自我。同时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和优越的薪资待遇。
3.5提高实验室安管级别
实验室安管级别,决定了教育与科研的质量。作为实验室里接触实验资料和数据的第一人的工作人员,需从法制观念上出发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保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落实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还必须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保密工作,建立多层病毒防护体系、进行有戏身份登录验证、加密数据库与存贮、系统访问权限分级设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升级相关实验设备系统补丁等。
4结语
教学科研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实验室的发展是决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然后才能够更好地为该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发展等更好的贡献力量和光热。虽然过去几年也在实验室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鉴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布合力其汗·白克力 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许春英,阳会兵,黄拥军,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5-116.
[2]蔡杭锋,丁建波.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198.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11(7):54-55.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培养。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总结作者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提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的高低。总接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平时应多看业务书籍、期刊和文献等,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2]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也要积极安排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比如假期培训、支持在岗轮训或脱产进修学习,使他们弄懂理论、精通教材,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真正服务于教学,当好任课教师的参谋,认真准备好每个实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另外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学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3]
二、完善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服务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加强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器材等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同时对更新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记录,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对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目前教学技术和教育科研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在扩大,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能尽量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放射性物质和病菌污染处理、特殊实验室选址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仪器及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传染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增加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感,降低心理压力,杜绝错误操作;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挤时间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强化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过程督导和评估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的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六、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同时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学生实验要在所在实验室登记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编号等信息,各开放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4]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论文摘 要: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难题,诸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等等这些全球化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加剧。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高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环境工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显得尤为重要。
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难题,诸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等等这些全球化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加剧。而当前新兴的环境工程学科就是伴随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而开设的。环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看有较大不同,环境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建设环境工程实验室,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其次,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一 环境工程实验室概述
按照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中关于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依据环境工程专家多年实践经验,我校制定出了学科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在借鉴多所国家级实验室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整理出一套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规模及发展方向的整体方案。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计划以及所需课程中专业基础课学时、专业课学时分配原则,环境工程实验室需要承担相应学时实验课。
为满足上述要求,具备了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实验装置、设备和实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分实验室:环境化学基础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处理技术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具备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样品分析等实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设备;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方面完整的实验设备与系统,如活性污泥曝气池实验系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实验系统、中和吹脱实验系统和袋式除尘器模拟装置、静电除尘模拟装置等;还具备研究实验和对外科技服务所必需的高精密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二 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实验教学环节的成熟和发展,实验室建设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在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验教学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维护措施,导致实验室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受到一些阻碍,总结归纳不利因素,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制定出以下几点细则。
2.1 完善实验管理制度
首先,环境工程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实验管理制度应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为主要出发点,按照环境工程所设课程的大纲、教案、进度制定符合课程开设条件的相关细则,在实验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范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的具体衡量标准,另外,还应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实验报告、抽样检查文档等文件信息指定统一的资料存档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规范以及实验室文档进行内部抽查和审核,由此来保证实验室的整体秩序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另外,任课老师应保证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验的质量,多开展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与实验室管理员合作指定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的详细计划,并保证实验学时达到要求,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应至少保证90%以上的可利用率。另外,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每位实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以构建稳定且具有创新力、生命力的实验组织为中心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于实验室的相关项目申报及审批、项目管理、经费申请及使用应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实验室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惩细则,保障实验管理工作的有机运行。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构造网络管理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造现代化实验管理平台,为实验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提供便捷的实验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如下:实验员可以进行主机设备的登记,如登记仪器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厂家、出厂号。从设备网络管理平台的设备变动栏目上,可以填写报废申请单。从数据分析栏目上可以进行快速查询,可以按编号、按领用单位、按领用人、按仪器名称、按型号、按规格等查询。实验员还可以查询到其他实验员所管理的仪器设备,便于申请调用;查询到自己所管理的低值耐用品,了解本期低值品录入情况,可以进行报表打印,打印统计表,明细帐。
2.3 制定仪器管理方案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发展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大型设备配置明显显示不足。在设备管理的采购方面,应尽量添加大型设备的投资,并针对大型设备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大型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针对相关设备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定明确的设备使用办法,使用前应预约,使用完毕后需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管理员还需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使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规范管理办法都是良好的辅助作用。
2.4 构建技术性师资团队
通过长期在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发现,实验室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因此,需加强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出一批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合作意识浓的专业技术团队,为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安排添砖加瓦。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工程知识业务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实验教师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指定明确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在试验工作一线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师予以表彰,相关实验成果、研发成果、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应与高校教学奖励、科研奖励保持一致。
2.5 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
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是围绕设备完成,那么硬件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效果,因此,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不断提升硬件设备的整体水平,高校应加强对实验中心的整体建设力度,摒弃对实验室辅助教学地位的偏执认识,根据教学方案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硬件采购措施,保证采购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日常学习实验的需要。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与2008年至今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共计400万元,实验室利用这批资金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换代、纳新工作,五年间供先后购置水分测定仪、环境检测仪、有机碳分析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套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将我校环境工程试验的硬件水平提升到省级先进实验室的高度,通过这些器材开展相关课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6 打造开放型实验基地
实验室需要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堡垒式的自我感觉误区,大多数实验室往往感觉自身建设比较完善,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导致建设空间降低,人才流失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校制定开放型试验基地的建设方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一方面实验室需对学生开放,将实验室的基本管理制度,设备的实际信息、操作规程,学生申请实验的流程办法以及学生完成试验所要提供的实验报告细则公布,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开放式实验环节中来,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验室应与学校其他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建立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关系,扩展实验平台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管理。第三,开放型实验室应多开展实验室宣传活动,组织讲座、研讨会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的形式对实验室多做宣传,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三 结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增多,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高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环境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多年,依附工作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做以上总结和叙述,希望可以凭一己薄力为读者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邱馗,夏晓丹,孟丽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科学,2008.
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难题,诸如人口的急剧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等等这些全球化环境问题正在逐渐加剧。而当前新兴的环境工程学科就是伴随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而开设的。环境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看有较大不同,环境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有较高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建设环境工程实验室,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其次,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一 环境工程实验室概述
按照国家教委对高等学校中关于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依据环境工程专家多年实践经验,我校制定出了学科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在借鉴多所国家级实验室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整理出一套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规模及发展方向的整体方案。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的教学计划以及所需课程中专业基础课学时、专业课学时分配原则,环境工程实验室需要承担相应学时实验课。
为满足上述要求,具备了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实验装置、设备和实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分实验室:环境化学基础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处理技术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具备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样品分析等实验项目必备的仪器和设备;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等方面完整的实验设备与系统,如活性污泥曝气池实验系统、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实验系统、中和吹脱实验系统和袋式除尘器模拟装置、静电除尘模拟装置等;还具备研究实验和对外科技服务所必需的高精密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二 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实验教学环节的成熟和发展,实验室建设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也在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验教学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维护措施,导致实验室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受到一些阻碍,总结归纳不利因素,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综合考虑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制定出以下几点细则。
2.1 完善实验管理制度
首先,环境工程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实验管理制度应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为主要出发点,按照环境工程所设课程的大纲、教案、进度制定符合课程开设条件的相关细则,在实验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范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的具体衡量标准,另外,还应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实验报告、抽样检查文档等文件信息指定统一的资料存档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规范以及实验室文档进行内部抽查和审核,由此来保证实验室的整体秩序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另外,任课老师应保证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验的质量,多开展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与实验室管理员合作指定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的详细计划,并保证实验学时达到要求,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应至少保证90%以上的可利用率。另外,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每位实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以构建稳定且具有创新力、生命力的实验组织为中心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于实验室的相关项目申报及审批、项目管理、经费申请及使用应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实验室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惩细则,保障实验管理工作的有机运行。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构造网络管理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造现代化实验管理平台,为实验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提供便捷的实验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如下:实验员可以进行主机设备的登记,如登记仪器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厂家、出厂号。从设备网络管理平台的设备变动栏目上,可以填写报废申请单。从数据分析栏目上可以进行快速查询,可以按编号、按领用单位、按领用人、按仪器名称、按型号、按规格等查询。实验员还可以查询到其他实验员所管理的仪器设备,便于申请调用;查询到自己所管理的低值耐用品,了解本期低值品录入情况,可以进行报表打印,打印统计表,明细帐。
2.3 制定仪器管理方案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发展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大型设备配置明显显示不足。在设备管理的采购方面,应尽量添加大型设备的投资,并针对大型设备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大型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针对相关设备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定明确的设备使用办法,使用前应预约,使用完毕后需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管理员还需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使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规范管理办法都是良好的辅助作用。
2.4 构建技术性师资团队
通过长期在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发现,实验室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因此,需加强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出一批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合作意识浓的专业技术团队,为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安排添砖加瓦。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工程知识业务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实验教师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指定明确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在试验工作一线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师予以表彰,相关实验成果、研发成果、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应与高校教学奖励、科研奖励保持一致。 2.5 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
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是围绕设备完成,那么硬件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效果,因此,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不断提升硬件设备的整体水平,高校应加强对实验中心的整体建设力度,摒弃对实验室辅助教学地位的偏执认识,根据教学方案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硬件采购措施,保证采购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日常学习实验的需要。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与2008年至今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共计400万元,实验室利用这批资金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换代、纳新工作,五年间供先后购置水分测定仪、环境检测仪、有机碳分析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套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将我校环境工程试验的硬件水平提升到省级先进实验室的高度,通过这些器材开展相关课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6 打造开放型实验基地
实验室需要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堡垒式的自我感觉误区,大多数实验室往往感觉自身建设比较完善,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导致建设空间降低,人才流失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校制定开放型试验基地的建设方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一方面实验室需对学生开放,将实验室的基本管理制度,设备的实际信息、操作规程,学生申请实验的流程办法以及学生完成试验所要提供的实验报告细则公布,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开放式实验环节中来,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验室应与学校其他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建立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关系,扩展实验平台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管理。第三,开放型实验室应多开展实验室宣传活动,组织讲座、研讨会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的形式对实验室多做宣传,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实验人员
人体解剖学作 门形态学课程, 量教学工作要在实验室完成。可以说实验室工作对于解剖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工作,对于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专业的医学合格人才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迅速发展和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我校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
1 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有序的基石,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转的依托。其次实验室人员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设备和仪器等资源的维护,对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托和基石。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实验员管理职责、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职责、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器赔偿制度等组成。因此完善的管理机制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可见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管理。
1.2实验人员的素养首先,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的建立及其积极性的激发,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及现状,可以看出,在众多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往往会受到歧视等。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相应的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赋予其教师编制等,从而极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知识层次,并是其应得到尊重和肯定,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日常管理,实验室必须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培养。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解剖学教学能力的培养;二,培训标本制作技能;三,提高对实验室设备等物资的维护能力。以上工作表明,实验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顺利开展和运转的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正确、有序和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成为可能。
2 标准化实验室的标本建设
标本建设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建设之一,实验室内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各类教学标本,这是最基本的。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标本。我校解剖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其制作精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分为大体标本、小标本、模型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其中大体标本放在实验室内液压立体不锈钢解剖尸体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上课时可以调出,不用时可以放回。每个实验有4个。小标本放在局部解剖室,各式各样的盒装标本以及神经铸型标本放在实验室走廊两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使学生一走进走廊就对所学理论有了感官认识,骨骼标本及一套完整的人体骨架,每室各放一套。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标本的观察,认知,感性认知立体的概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血管、神经铸型标本等。挂图在解剖教学中也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有些标本不能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所以,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标识明确的模型与标本一样能在解剖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增加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挂图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实验室管理制度
良好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托,这样就能做到管理的规范、细致、有序[1]。我校制定了一套完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规范细致有序。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评估要求,分为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管理职责,实验室物品、仪器赔偿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防火措施等,做到了实验室分工管理物品仪器专人专管等。实验室人员自身建设,包括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培养,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仪器及设备维护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历、个人专业技术、科研能力等。
4 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几年已成为发展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最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直观教学,其效果是肯定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可将不能直观的结构或过程视觉化,能把人体各部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可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水平、拓展教学改革思路,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增加了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实验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加快了实用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在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
Chen Xiaoli
(安康学院,安康 725000)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 实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必须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规章制度、文档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着手,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Abstract: The aspects about implement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were considered from building up experimental teams, regulation and system,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and documents, the laboratory safety. The purpose w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general ability of studen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规范化
Key words: laboratory;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203-02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既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所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是必须之举。本文分析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应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规章制度、文档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着手。
1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技术人员是实验室队伍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执行实验室管理的主要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和业务水平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效。实验教学任务会在高素质实验室工作者的指挥下顺利完成,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因此要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好,配备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从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到实验教学的准备、改进、创新,都要通过他们辛勤劳动来实施;除此,他们还要发挥好助手作用,帮助主讲教师上好实验课。同时,随着升本、专业转型和实验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知识更新,接受再教育,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自我完善,以适应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
很多高校认为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辅助地位,把实验教学人员当作教辅人员,严重挫伤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改变观念,要大力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管理水平高的实验室师资队伍。首先院校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进修计划,分批次、分层次地进行;要加大与其他院校的学术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方法;要做好业务培训工作,掌握最新技术和提高仪器设备和使用维修能力,保证实验环境和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其次要鼓励实验人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在与他人进行合作中总结经验和积累科研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2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建全
实验室规章制度就是实验室系统中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在实验室现代化建设、科学管理、以及完成实验室基本任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指挥和协调实验系统中人们从事实验活动各个环节的准则和规范,是维护实验室管理秩序,确保实现实验室管理功能、管理对象及其基本要求的、不可缺少的强制手段,同时又是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激励性手段。它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了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增强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做好实验室建设项目、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仪器设备管理(包括采购、效益评估、报废等)、实验教学等各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3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建立与完善
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主要效用是它的参考价值,它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考查、经验总结及以后的科研研究工作有着广泛的参考作用。实验人员应该平时及时收集并记载各种存档材料,建立完整的文档,促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①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教学登记制度、实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损坏、维护维修、丢失赔偿、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仪器设备借用、贵重仪器使用登记等)、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工作档案的管理制度。②实验教学档案,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大纲、加血计划任务书、课表),教材,分组表,点名表,实验登记表,教学工作日志,实验报告,成绩表。③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包括仪器明细账,仪器损坏维护维修登记表,仪器报损表,仪器借(领)用登记表,大型仪器使用情况登记表,有毒药品的使用情况登记表。④其他,实验室工作日志,实验室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记载等
4仪器设备管理
4.1 设备的管理要实行全程管理,就是对每个实验室建设时的仪器购置、仪器的使用、维护、报损等的全过程管理仪器设备购置必须要有前期的论证工作。首先,由使用单位召集相关学科老师,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教学科研需要和学院现有条件提出论证报告,提供仪器设备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是否合理等方面论证依据,报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查。大型仪器设备、批量仪器设备及药品的采购要采用招标方式。购置的仪器设备,经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向商家付款95%,仪器试用一年后质量有保证付余下的5%的保质金。
仪器购置回来后应该在设备管理处建账,使用单位入账,建立仪器设备表,主要包括:设备的学员代码、仪器设备编号、分类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国别、单价、购置日期、现状、使用单位、使用方向。
仪器下放到各个实验室运行使用,应该实行使用单位负责制,责任层层落实到部门到个人。实验人员在仪器使用前,必须对其检查、调试,学生使用时,仔细给其讲解使用方法。对于一些操作比较复杂的仪器,应多次示范,使用时随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对每台仪器都要有使用记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使用一次都要认真填写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所做的实验名称、使用的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情况、使用人签名、指导老师签名,并且检查验收。这样对每台仪器的使用都有详细的记载,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从而充分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4.2 实验室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尽力提高利用率首先进行实验室资源整合,打破“小而全”的实验室格局。建立实验中心,从而避免重复购置仪器设备。一些通用设备如万用表、示波器在电信类实验中都要使用,就可以把一些专业课实验室整合到一起,既可以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又提高了房间的率用率。
4.3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有效措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验室开放可以采取的方式:科研课题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爱好,选择相关的实验项目;设置设计性、创新性以及扩展开放类实验项目,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根据目标和要求,自主组织竞赛队伍完成实验项目。
实验室仪器设备除了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和科研课题任务之外,还可以开放共享实行有偿服务,直接为社会服务。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合理分配,鼓励大型仪器设备主动对外开放,既可以增加收入,弥补实验经费不足,又扩展了科研方向,使教师的科研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仪器设备的社会价值。
4.4 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还需加强设备维修工作管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维修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够保持仪器的完好率。做到随时坏随时修,这样不仅可节省开支,节约时间,更可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日记和维修日记,每次维修要记录故障情况及检修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性能和每台设备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建立维修资料档案,为仪器维修建立参考资料库。
4.5 仪器都有使用年限,超期服役的仪器就会经常出现故障,测量结果不准确,应及时报废或报损在这些仪器设备中,有些是完全没有使用价值了,而有一部分经过适当修理,还可以在一些低要求的场合使用。因此,可将这些仪器设备以及那些由于实验改革、更新而搁置的仪器设备,一方面组织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修旧利废,挖潜改造,改进仪器性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另一方面让相关专业学院的学生去拆卸、组装,让学生了解仪器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就是本着“物尽其用,合理调剂”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调剂给相应的大专院校、高职学校和农村中学,以使其得到有效地利用。
5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是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安全的管理。对进人实验室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操作程序。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实验室使用完毕,及时关水、关电、关窗、关门。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和处理,以保护环境。
6结束语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科研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必须不断地总结,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杜玉杰.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9):168-170.
[2]杨春文.高等师范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4150-14151.
[3]徐舶.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97.
[4]祝社民.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2-24.
[5]方伟红.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0,(2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