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忆江南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情绪;有了情绪就有了动力。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殿堂的钥匙,也是邀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所以在导人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忆江南》一课导人时,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听听看,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课件展示)播放宋祖英的《又唱江南》,我配以剪辑后的苏州风景影视画面,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到了江南小桥流水、摇橹而行、雨打芭蕉、桃红柳绿、白墙黑瓦及错落有致的园林等,在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中,学生感受到精致婉约的江南,无不让人心驰神往。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忆江南》。
二、化难为易。解决难点
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知识及演唱技能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教学也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此,往往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音乐理论以及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变得直观、有吸引力,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能更好地解决难点。例如在歌曲教学时,先后出示课仲:歌曲旋律一填上歌词一突出难点。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听旋律、唱旋律,再填唱歌词,提示学生一字多音的唱法,并反复练习,同时强调歌曲中反复记号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歌曲教学步骤清晰,难点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学得轻松。
三、以情带声。表现歌曲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解歌词,感受音乐的必要途径。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教师可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感受层次,并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例如在本课歌曲情绪的对比及处理时。提问:“这首歌曲曲调委婉、流畅,朗朗上口,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点情感就更好了。那么你认为哪两句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呢?”生答:“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这两句写的最美,听听看老师是怎样唱的。”我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歌词:火一样的热烈与绿色的宁静形成对比,音量分别用强和弱来处理。同时分角色演唱,男生唱第一句,女生唱第二句。(课件展示)在歌谱中用红色标出强弱记号,用蓝色标出角色的分配。使学生演唱时一目了然。在结束旬的处理中我运用了渐弱记号,学生唱出了对江南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四、增强容量,提高效率
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得被动且枯燥。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臂之力。由于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设计收集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在电脑中进行适当地编辑、处理,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使用,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增加了课时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本课教学中,除了歌曲导入、歌曲难点教学、歌曲处理这几个教学环节,我还设计了歌曲欣赏教学。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一、 运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老师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开头如果设计得巧妙合理,就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有声、有色、有形、有像的展示下,能很快地理解音乐的语言,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忆江南”这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笛子独奏曲《姑苏行》。营造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入课堂,为导课作好准备,紧接着通过欣赏歌曲《又唱江南》的VCR,采用背景音乐与江南水乡风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欣赏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感受江南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节课所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教师怎样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尤为重要,这是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这时,我们音乐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画面清晰、由静变动、反馈及时、高效、动感强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彩结尾、拓展延伸
古代人写文章,非常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教学的结尾,也应有个“豹尾”——精彩的结尾。但是,一节课临近结束时,学生已显得疲劳、精神不振作,思维也常常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充满情趣,使学生在教学临近结束时精神为之一振,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认为它可以代替一切,为此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教学软件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学习效果,这一点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毋庸质疑,如果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学中起了主导作用,那么,这样的教学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2.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注意转化偶发事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比如说: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遇到文件打不开,或者突然停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将课堂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处理得又好又巧。
3.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以达到教学目的为根本
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师要按照正确的教学思路,贯彻科学的教学思想,创设条件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为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做形式主义,只追求表面,炫耀计算机使用技术,甚至用一些和教学内容并无太大关联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哗众取宠,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在黑板上写一写、画一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去表现,岂不是做了一件画蛇添足的蠢事吗?如果这样,多媒体课件将变成在教学过程中华而不实的摆设,有百害而无一利。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理解;积累;思想教育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读懂学会古诗词是所有老师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方法探索。
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尺,按照年级的不同梯度而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1―2年级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3―6年级学生都要求诵读优秀诗文。对低年级只要求朗读和背诵浅近的古诗,而对诗意的理解、意境的感悟、词句的推敲不作规定;对中高年级则有明确要求,让学生诵读、背诵、还要倡导搜集、欣赏等课外活动。
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接受能力是有区别的。给低年级的学生讲授古诗时,字斟句酌的解释与与冗长的背景介绍学生听起来就会很苍白,学生只要能记住作者和朝代就行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诵读上。为此,在学生读诗之前,教师必须先范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听配乐的古诗词朗诵,让学生对诗词的韵律、节奏、轻重、平仄等有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如:小组合作诵读、配乐朗诵,并对诵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评价。例如我在给一年级学生讲授《咏鹅》一课时,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诵读上,听名家的古诗词配乐朗诵,引领学生抓住“曲项向天歌”这一句诗,竞相展开想象,表演与诵读相结合。
二、讲出古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靠自身的文学修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其学国语言文字的热情。例如我在讲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的赏析教学时,我是这样讲述的:王安石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了几首,我们知道他是一位文学家,是唐宋家之一,王安石还有另外的一个身份,他是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所处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经常受到北方少数族所建立的辽国、西夏的侵扰,国家的军队不堪一击,吃败仗是常事。当时的皇帝宋神宗为了富国强兵,发展生产,就任用50岁的王安石担任宰相主持变法。那么,什么是变法呢,变法就是一个国家对政治、经济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比如说我们中国现在所进行的改革开放。王安石推行的变法,触动了一些封建权贵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于是保守派和王安石的变法派之间就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王安石在这期间是受尽了打击和磨难,而皇帝呢也是摇摆不定,也不完全地站在王安石这一边,这场变法维持了4年,到了1074年就失败了,王安石辞去宰相的职务,回到南京钟山的家乡进行休养。王安石在家乡度过了一段非常惬意的时光,养花、访友、写诗……,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只过了一年,皇帝觉得要想富国强兵还得需要王安石推行变法,于是又招王安石进京担任宰相,主持变法。这时的王安石已经55岁了,经过上次变法的挫折,可以说对政治已经是心灰意懒,他两次推辞,可是皇帝坚决不同意,于是王安石只好进京。王安石从钟山出发,经过京口,渡过长江到达瓜洲渡口,然后继续北上,到达当时的京城汴京。《泊船瓜洲》这首诗就是王安石停宿在瓜洲时所写的,而正是这片刻的停留却让诗人感慨万千。由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初步了解了王安石的政治生涯,渗透了历史文化知识。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应允许“模糊”存在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做到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其次,古诗距离今日,时间跨度太大。在几千年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的汉字,把它放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理解,我们很难完全准确地诠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在设计古诗教学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一些字词的较真的解释。第三,对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境,学生会随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在上一年级时,母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30多年来,在工作与生活中饱受挫折,才逐渐领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名句的真正含义,也才认识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四、针对不同类别的古诗,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教授古诗,仅仅注意词语解释,诗句的串讲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的观点。教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写景诗,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认识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教材中还有很多描写四季景色、田园风光的写景诗,诸如: 《山行》、《望湖楼醉书》、《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教育;咏物诗,可抓住托物言志的特点来渗透思想教育。教郑y的《竹石》,可抓住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铁骨铮铮,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说理诗,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分析诗句,明白事理。如王之涣的《登X雀楼》,可教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可望得远,激励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的志向。
无论哪一类诗,都是作者志与情的体现。教师只有牢牢抓住古诗的特点,确立德育渗透点,将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文与道的有机统一。
五、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对学过古诗词的复习
四年级前,学生已经学过22首古诗,如果加上日积月累的诗句,就更多了。但是,我们往往发现,升上高年级,这些学过的古诗却渐渐被淡忘,纵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倒背如流。这里原因很多。我认为,一是因为低年级重诵读,缺少默记,记忆痕迹不够深刻;二是因为缺乏适当的复习和应用。如此,学过的古诗词渐渐遗忘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从四年级起,我在教学古诗词当中,每次都要先唤起学生的旧知。不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内容的古诗词。可以以诗人为专题。比如学习《独坐敬亭山》,就先把李白的诗背一遍;可以以内容为专题。比如学习《忆江南》,就把描写春天,甚或四季的古诗背一遍;可以以诗情为专题,比如学习了一组送别诗,可以把学过的古诗当中的送别诗复习一遍等等,方式多样,灵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