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月亮的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地月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2.学习利用图书馆、书店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3.阅读背诵有关月亮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月亮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和欣赏能力。
4.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对资料的综合能力。
活动设想:
1.布置学生搜集与月亮相关的资料,到图书馆、互联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起源、传说、诗词和图片等资料,装入档案袋。
2.教师检查并帮助个别学生整理资料,用一课时。活动内容分作五章进行,由学生自由选做,导入、总结由教师进行。
3.本次活动用三课时完成,活动中由一名学生扮演月亮并主持整个活动过程。
4.活动结束,学生总结心得体会,写在《成长活动记录卡》相关的栏目中,再由本组评分,家长评价,最后上交由教师评价。
活动重点:搜集有关资料,整理装入档案袋。
活动难点:准确讲解、朗读、背诵相关内容。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指导
由《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导入本课的题目:探索月球奥秘—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布置、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学唱歌曲《月亮船》,课下继续学唱,并给学生印发参考书上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成果展示
教师导入:茫茫的宇宙中,月球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朋友。自古以来,月亮就曾给人类带来许多美好的幻想,也曾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现在就让我们—起去欣赏、品味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有请今天的主人公月亮上场。
主持人月亮上场。
第一章:追溯月亮起源
月亮:我是月球,是人类的近邻和朋友。现在请大家来追溯月球的起源,也就是说,“我”是怎样在宇宙中形成的呢?
三名同学陆续登台介绍:地球分裂说、俘获说、同源说。
月亮:这三名小科学家的论述各有其道理,但“我”究竟是如何起源的,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希望各位同学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去探求“我”的起源,给“我”一个科学准确的结论。
第二章:讲讲传说故事
月亮:自古以来,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一讲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吴刚砍月桂树和老妇纺线)
第三章:吟咏月亮诗词
月亮:请你以诗人的身份吟咏关于月亮的诗词,让我们一同到古典文学中感受月亮的美丽、皎洁和情怀吧!
同学们分别以唐代诗人王昌龄、李白和宋代词人苏轼等人的身份吟诵。
第四章: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月亮:月亮文化在文人的笔下是如此的富有诗情画意,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更能让我们大开眼界,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下面拿出你手中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让我们共同倾听有关月亮与地球的知识。
同学讲解:月相变化、潮汐现象、月球概况、月食、中秋节的由来、月饼的由来、月亮别称等有关知识。
第五章:畅想未来
月亮:历史给我们启迪,未来给我们召唤,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共同去畅想心中的未来。(同学们各抒已见)
第六章:歌唱月亮歌曲
月亮:月亮文化的确丰富多彩,无穷无尽,让我们乘坐月亮船去邀游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实现我们美丽的梦想。(全班齐唱《月亮船》)
教师总结:月亮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所讲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大家可以在课下交流与探讨。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大家动手能力很强,资料搜集较为全面,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加强与提高,个别同学搜集资料的情况不够好,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你们的动手能力,增长知识才能,更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若干年后,在探索宇宙太空的科学家的行列中,能有你的足迹。同学们课下总结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写在《成长活动记录卡》上。
第三课时:评价体会
学生填写《成长活动记录卡》,总结学习心得及改良方法,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课后家长评价,小组互相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活动课,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这体现在学生积极搜集查找资料,有的同学资料搜集得很全面,不但有详实的有关月亮的地理资料,还积累了很丰富的有关诗词资料。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图片,有的学生到书店摘录资料,还有的学生将查到的图片进行复印归类,在准备期间积极踊跃地把已查到的资料拿给老师翻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白天,小棕熊看蓝天白云,和每一只飞过的小鸟打招呼:“嗨,你好啊?有什么好消息要带给我吗?”但是小鸟们总是很忙的,拍拍翅膀,唧唧地叫唤两声飞走了。晚上,小棕熊看星星和月亮,听田野里小虫们的合唱。
小棕熊总是对邻居黑牛说“天空多么神奇啊,天空中―定藏着许多奇迹。”
黑牛摇摇头。黑牛不相信任何奇迹。比如人们传说的,天空中出现蓝月亮的时候,你许下的愿望就会变为现实。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蓝月亮啊。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蓝月亮。
小棕熊相信有蓝月亮,每天晚上都坚持观察天空,从来没有因为贪玩错过一次。现在小棕熊对天空竟至着迷了,还忙碌着到处去拜访老师,学习关于天空的知识。
小棕熊对黑牛说,他把愿望都想好了,当天空中出现蓝月亮的时候,他要许愿: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和黑牛的友情越来越深厚,我们每天都很快乐。”
黑牛悠闲地在田野里吃着青草,不住地摇头,嘴里嘟哝着:“等着看吧!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没有什么蓝月亮。”
黑牛又对小棕熊说:“忘记你的蓝月亮吧。知识是无用的。只有食物才是有用的。”
小棕熊摇摇头:“会有蓝月亮的,有一天我们还可以去蓝月亮上旅行呢!”
2加4年到来了。今天是8月30号,小棕熊和往常一样静静等待着月亮的升起。月亮升起来了,一轮蓝色的月亮!小棕熊微笑着,不慌不忙地许下了自己早已经想好的那个愿望:“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和黑牛的友情越来越深厚,我们每天都很快乐。”然后,小棕熊跑去黑牛的小屋,“砰砰”地敲门,黑牛睡得真够沉的,花了老半天功夫,黑牛才终于醒来,走出了房门。
黑牛顺着小棕熊的手指看到了什么?天空中一轮蓝月亮!
黑牛完全惊呆了,压根儿忘记了许愿这回事情。
第二天,黑牛一天都没有吃青草,他开始学会思考问题了。
晚上,黑牛慎重地对小棕熊说他思考的结果:“我终于懂得了,奇迹是给予头脑有准备的人的,比如小熊你。”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人们常常说家乡的月亮最美,又圆又亮。这是真的吗?我虽然不太敢保证全部人都这么想,但我肯定自己是这么想的。
小时候常和兄弟姐妹在中秋节那天到楼顶或者是到岸边去赏月,爷爷和奶奶,还有父母、叔叔们一起吃东西,一起赏月,爷爷常常说起“嫦娥”与“年郎”这对恋人,他们是因犯了罪而被迫分开的,每缝八月十五这一天他们会相聚在一起的。
看着这个又圆又亮的“家乡”月,当然这个月亮不是我自己独占的,而是全世界人们的。人类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月球探索,使人们知道更多关于月球的知识,当人们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条“路”是多么的壮观,多么的骄傲。
月亮在哪里看都是一样的美,用赞美的眼光去看月亮就会觉得月亮是那么纯洁和美丽,就像天使一样的纯洁和美丽!
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家长、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足量的月饼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8月15是中秋节
2欣赏故事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讨论: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师幼互动交流,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3谈话品尝
A中秋节我们吃什么?
B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C朗诵华文早读儿歌《看月亮》
D吃月饼
【亲子时间】
“月亮的故事”放飞梦想活动:以“月亮”为主题,幼儿与父母自由创作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二在这一天很多企业公司举办中秋活动是个很不错的策划。既宣传了企业公司文化,同时也是对企业公司一个美好未来的既定,更加坚定员工的信念,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宿感。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在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抬头望着一年中最亮的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中秋丰收节,同时也是一个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节日。
二、活动目的
借着节日活跃公司气氛,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实现公司与员工间的互动,密切内部的人际关系,活跃身心,使员工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融洽的关系投身工作。巩固企业文化氛围。
三、活动主题
“同喜同贺中秋佳节,同欢同乐精彩华联”
四、活动时间
今年的中秋节为_月__日
五、活动地点
_____区
六、活动人员
公司全体员工
七、相关准备
由人事部预先联系好前期准备事宜,做好活动安排;相机;(可以上传到群空间里面)。准备好员工通讯录,确保在活动中与每位员工联系。
八、活动安排
1、吃饭:A、__区直港大道34附5号“____”人均¥32元;
B、___区__大道上___“____”人均¥49元。
2、唱歌:地址:___西郊路19号欢乐迪KTV。
3、互动游戏(可定为饭桌上的游戏)。
果园,菜园,动物园
九、活动经费
餐饭预算标准:控制在4000元以内。
娱乐预算标准:豪包消费控制在800元内。
总统包消费控制在1500元内。
十、活动准备
略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三随着中秋节的到了,我_小学特制定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
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
_月_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四一、实施背景
通过本次活动策划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二)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1.情境导入
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3.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4.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三)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主题展示活动策划,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欢庆中秋节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指导思想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称四大传统佳节。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我们开展此次班会,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从中国传统佳节中秋中体会中国结——福禄寿喜财安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情结,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
2、活动对象:全班学生。
3、活动时间:班会课。
4、活动形式:观看资料片、知识竞赛、歌曲竞猜。
5、活动准备:
(1)挑选两名主持人主持活动并注意记分和计时。
(2)收集相关的中秋灯谜和歌曲。
(3)全班分成四组,选出答题代表,组长做好组员沟通工作,准备组内节目表演以备惩罚之用。
(4)竞猜规则宣读。
(5)准备书签。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主持人开场白。(2分钟)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师、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月到中秋分外圆”的主题班会。
女:提起中秋,大家会想到什么吗?像中秋的诗歌,古人关于咏月畅怀的诗歌何其之多呀。
男:那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举头望明月。
同学们:低头思故乡。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学们:天涯共此时。
男: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茶是故乡浓。
男:看来大家对于中秋佳句都了解得较深啦。那么,中秋节的来源不知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女:这个我知道,是跟“唐明皇梦游月宫”有关的。
男:没错,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人们传颂,请大家欣赏短片《中秋节》。
第二阶段:女主持人放短片。(5分钟)
第三阶段:竞猜。(15分钟)
必答题:猜灯谜,每组两道,由代表抽题。
抢答题:月亮与歌曲联姻共八首歌曲。
如果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给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建立语言与物品、数与形、色彩与形体、文字与环境的联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声画并茂促兴趣「激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例如《看月食》一课,在讲日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也就是课文的第4自然段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的变化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动画边注意听与课文匹配的解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彷佛把他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天体之中,强化了第一信号系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表像,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缩短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彩图排序促智能「转化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学获得知识的前提。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
在讲《看月食》一课时,我事先通过计算器设计了显示月亮形状及颜色变化的七张彩色图片,然后打印出来,课前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学生经历声画并茂的初步感知后,启发他们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准这段话中写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月亮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把七张彩图按顺序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读书也读得分外专心。在认真阅读、找准关键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摆图了,大多数同学摆得又对又快。
运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的现象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多种感官同时激活,进行观察、阅读、思考、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语言文字,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三、文字显示促过程「强化
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将知识结构「硬塞给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不是让学生铭记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某些结论,而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把七张彩色图片按顺序摆好后,我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打出第4自然段文字,然后请学生板演,并让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找出的显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下加点。诱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比较,找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到小的,并指出,正因为有些同学专心读书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所以摆图又对又快。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懂得结论的获得应以本为本,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第4段课文,既方便了板演学生,又直观地给在座的学生演示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习过程。
四、综合运用促理解「深化
学生搞清了月食开始时月亮样子的变化,是否真正读动了课文的这部分内容呢?我看并不尽然。于是我先请同学们观察7张彩图,看看月食开始时除了月亮的形状在由大变小地变化,还发现什么也在变化?学生很快发现月亮的颜色也在由明到暗地变化。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从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中找出写月亮颜色变化的字、词,学生不难找出开始是「玉,最后是「红铜色。然后我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亮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直接找文字屏幕上的句子回答,学生又顺利找出是「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我再一次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开始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看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月食开始时的景象。
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例析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识别或者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这类题目大都源于教材,源于生活,比较简单.
例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
C.检查一块木板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方向看过去
D.日食、月食的形成
解析 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才沿直线传播,而大气层并不均匀,靠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密度较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因此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曲,故B不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答案 B
例2 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 造成的.
解析 台灯放在左侧,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台灯发出的光线能射向左脸,右脸光线射不到,故拍出的照片左脸白,右脸黑.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点评 此题容易错填为“光的反射”.
二、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探究例析
例3 小明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解析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实验发现光在各种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在实验②中由于慢慢倒入的海波溶液不均匀,所以光在其中传播时会发生弯曲,在实验③中由于经过搅拌,使溶液均匀,光又会沿直线传播.
答案 D
例4 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 ,
而忽略了光的亮度、 (写出一条即可)等其他性质.
解析 光线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描述了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而忽略了光的其他性质,如亮度、速度、颜色、频率等内容.
答案 方向 颜色、速度、频率
例5 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2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解析 激光笔能发射出激光,再利用塑料吸管来创造传播路线,以此来判断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答案 (1)用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把吸管弯曲,用激光笔射一束光从一管口入射,不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
点评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同学们有没有实验探究的意识.
三、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作图例析
例6 如图3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解析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答案 如图4所示.
点评 光线必须加箭头,同时要注意箭头的方向.此题中E点为青蛙的眼睛,所以光线上所加的箭头是向下的.如果E点是一个点光源,要画出光源照射到井外的范围,这样光线的箭头就要向上了.
例7 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5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解析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只要将每条光束的发光点找到,它们的交点即为光源处.
答案 如图6所示.
四、关于影子、日食、月食问题例析
例8 小明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那么,现在的时间应该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无法判断
解析 这是一道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小明同学面向正北站在阳光下,他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说明阳光是从他的右侧射过来的,他的右侧是东方,所以现在是上午.
答案 A
点评 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的阴影.
例9 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7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解析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投出了影子.此时,如果地球上的人正好处在影区中,就可以看到日食了.图中a区为月亮的本影区,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挡住,能看到日全食.b区为月亮的半影区,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部分被挡住,能看到日偏食.
答案 C
五、关于小孔成像问题例析
例10 2010年1月15日,我国许多城市观测到了日环食,如图8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情况,月亮把太阳遮住了一部分.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 ).
A.圆环形的 B.圆形的
C.树叶形的 D.小孔的形状
解析 形成亮斑的现象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太阳被月亮遮住一部分后成为圆环形状,故所成的像是圆环形的.
答案 A
例11 2010年12月21日,扬州出现了日偏食奇观.小华借助如图9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即像是在物体的基础上旋转180度,像和物相比,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答案 C
例12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10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倒立/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改变/不变).
中秋节的主题活动方案1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吃团圆饭,品月饼,赏明月,到处洋溢欢乐喜庆气氛。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业主集聚的情形,不仅体现出小区大家庭般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升物业公司形象。
二、活动筹备
(一)活动主题
中秋佳节,团圆新居
“新居”二字也可由开盘小区的名称替代
(二)活动目的
1、以“中秋”这个众所周知的传统节日为由头,让业主每逢中秋便会回忆起这次中秋活动的欢乐景象,印象良好。
2、通过这次文娱活动,增进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和谐沟通与合作,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保持了两者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
3、提升小区物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活动形式
以“中秋”为主题的文娱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四)活动对象
入住小区的业主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晚
(六)活动地点
可选择小区里宽阔的场地
三、前期准备
(一)前期造势
1、交房时主动向业主提起此项活动,并热情邀请业主的参加。
2、海报形式的宣传。
3、宣传单形式(选用)。
(二)活动的前期准备
1、活动前10天,宣传动员会,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娱乐节目、活动流程发到每名员工手中,这样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可以明确告诉业主有什么亮点及娱乐项目,吸引业主的积极参与。
2、通过预热把台词及文艺节目进行实战演练,并总结问题再熟练、自然地运用。针对不同的工作设置专职主持人和会务人员负责。
3、活动现场的彩排及音响调试及布置。
4、安排专任布置场地。
5、活动前一天晚上,召开活动动员会,总结宣传活动,明确活动现在的分工及出现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6、活动当中用到的礼品要在活动前3天到位,不要到活动开始那天,出现礼品不足或者不到位的问题。
7、寻找小区中有艺术特长的儿童,并进行邀请。
8、了解业主中是否有新婚夫妇,进行邀请,并可事先跟他们说好活动规则和安排。
(三)企划准备
1、现场布置所需物品:横幅、气球等营造节日气氛。
2、制作礼包,准备礼品。
3、画出活动现场平面布置图,事先演练。
四、活动设计
1、赏月,分发月饼,同时用心体会中秋主题意义,如有可能建议业主给家里的父母或者亲人打电话,捎去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2、简单介绍关于中秋的来历、意义等相关信息,可以让业主们说出以前或者最难忘的一次过中秋的情形,与大家一起分享幸福和乐趣。
3、互动游戏:
(1)吟对与中秋有关的诗句。谁吟对的多,就赠送精美小礼品。
(2)吟唱歌曲,歌曲里带"月"字,谁唱得好唱得多,赠送小礼品。
4、中秋"最棒家庭"竞赛。可以进行拉唱节目,即歌唱带“月”字的歌曲(或吟对与月有关的诗句或成语),邀请几户业主进行对抗,以所唱歌曲的多为胜,赠送礼品,其他参加的家庭也赠送小礼品。每组家庭只需赠送一份礼品。
5、安排小区中儿童的才艺表演,儿童表演一般都是观众愿意看到的节目。
6、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因此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妇女会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公司可以借鉴这个传说,邀请新婚不久的夫妻上台,恭祝早生贵子。
五、中期操作
1、现场布置:提前将现场根据预选描绘的现场平面图加以包装布置,安装调试仪器,音响、活动时间等必须逐一落实。
2、统一着装,员工提前到场,鼓舞士气,热身,调整到的精神状态;需要协调和强调的工作,严格按操作标准及分工进行。
3、保证礼品的到位
4、活动进行中,指挥人员根据活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规范和调整各环节的操作,提高活动质量。
六、后续活动
1、可以考虑编写新闻报道,利用新闻媒体提高公司的形象。
2、公司领导对活动进行总结,发表简短的说话。
中秋节的主题活动方案2
一、主题来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已经有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如中秋节的歌曲、贺卡、动画、精美的月饼盒等。
二、总体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丰富幼儿的科普知识,了解“月食”现象,与影像知识。
3、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食物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三、主题开展时间
x月x日至x日为期一个周的“快乐中秋节”活动。
四、活动类型
1、听一听:听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节的由来》。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个月饼。
3、画一画:“小手画月饼”,“月亮婆婆”,鼓励幼儿以绘画的方式设计月饼图案。
4、读一读:学习朗读一首中秋节的古诗或者宋词。例如:唐诗《静夜思》、《中秋夜》、宋词《明月几时有》等。
五、主题环境的创设
1、中秋节前,各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及渲染以“快乐中秋”为主题气氛的环境。例如“团团圆圆庆中秋”图文并茂的主题环境创设,或者是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故事”的图文并茂资料或者“中秋诗词”等等。
2、“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
3、“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亲子制作比赛。(中班)
4、“庆中秋灯笼大汇演”作品展示。(小班)
5、举办小小作品展示“我设计的月饼图案”。大班)
六、家园共育
1、建议家长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2、鼓励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各样的月饼盒、月饼礼品袋、中秋节贺卡、图片、灯笼等资料创设班级环境。
七、分散活动的配合
1、阳光超市体验——由家长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放园后)。
2、自助餐——月饼品尝大会(全体幼儿)。
3、创意月饼比赛、亲子“情意浓浓,爱满中秋”贺卡展——(大班)
八、活动内容建议
(结合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来展开)
1、社会:《节日的街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大家一起吃月饼》、《一起过中秋》。
2、语言:《月亮的遐想》、儿歌:《我与月亮的对话》、《漂亮的月饼盒》、《月亮船》《各种各样的月饼》、古诗《静夜思》《月饼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几时有》。
3、科学:《会变的月亮》、《月亮上面有点啥?》、小班《数月饼》、分类;大班统计《月饼品牌》、《月饼的生产厂家》、《等分月饼》。
4、艺术:《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月饼图案》、《我为妈妈做灯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吧。
中秋节的主题活动方案3
一、活动时间
9月_日-9月_日
二、活动主题
八喜同庆_燃情
三、活动内容
1、抢购一重喜:
活动期间每天上午9点到12点,数款情侣对戒和部分精美首饰按国庆酬宾特价999元发售,每人限购一款,12点后回复原价销售。
2、红包二重喜:
活动期间购买钻饰满1800元以上的顾客均可凭小票参加“红包大惊喜”大抽奖活动,即可当场获得抽取的红包中卡片的现金,100%中奖,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现金500元红包,让您找到捡钱的感觉。
二等奖:现金100元红包,让您买到超值的首饰。
三等奖:现金20元红包,让您省下回家的交通费。
3、寻宝三重喜:
来店顾客无论购买与否都可参加“中秋寻宝”活动,参与方法是在店内首饰标签处寻找“中秋宝箱”字样的卡片,凭卡片兑换宝物,宝物是价值388元18K项链一条,共免费送出五个宝物(数量可调整)。
4、复购四重喜:
如顾客以前在本店已经购买过珠宝首饰,则在活动期间再次购买镶嵌类钻石饰品“每1000元优惠101元”的惊喜复购价。
5、团购五重喜:
如顾客与其亲友在活动期间同一天一起购买镶嵌类钻饰,则可享受团购优惠,优惠办法是两人都可享受“购1000元即送100元现金”的特大优惠。
6、新人六重喜:
凡购买镶嵌类首饰2800元以上的新人凭购物发票即可获得流行婚纱或新娘中式礼服一套(或指定婚纱影楼888元摄影券一张)。
7、返券七重喜:
凡购买即送100元现金券,现金券可下次购买镶嵌类钻饰或翡翠时冲抵现金。
8、中秋八重喜:
凡10月1日出生、身份证中有“101”(连号)、手机号码中有数字“101”的顾客购买钻饰1800元以上即优惠101元(素金不参与优惠活动)。
四、活动宣传推广策略
(1)9月1日、10月2日各刊登一期报纸广告(1/8-1/4版),主题是《八喜同庆_燃情》,介绍所有促销优惠内容。
(2)印制活动宣传页2000份在9月8日起派发。
(3)在店内设活动宣传的_展架或户外喷绘,主题是《八喜同庆_燃情》,介绍所有促销优惠内容。
(4)9月7日起通知老顾客和会员参加活动。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新课程改革。但遗憾的是,目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仍然没有多少改进。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仍然采取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即简单布置几道作业题让学生来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过于死板,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在当今的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设计多元化的小学语文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阐述如下。
一、设计“超市型”作业
目前,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有超市。而超市的存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之所以超市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主要原因是:进入超市之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要购买的商品,这使得人们进入超市之后就有一种放松感。基于此种情况,我灵机一动,我想,我们何不仿照超市的理念,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呢?
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执教完《桂林山水》一课之后,我设计了如下几道作业:1.读一读。桂林山水一文的文字非常优美,请选择一段优美的音乐,配上课文进行朗读。2.查一查。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查关于桂林山水的一些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向大家介绍桂林山水。3.画一画。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桂林山水的风光,在课余的时候画一幅关于桂林山水的画,然后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出示完作业之后,我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他们可以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道作业,也可以选择完成全部作业。这一切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没想到,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完成得都非常出色,也让我非常吃惊。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选择性地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效果非常之好。
二、设计“想象型”作业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想象型”作业,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执教完《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型”作业:请同学们写一写《狼和小羊》中狼扑向小羊之后发生的情景。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后,一口就把小羊给吃了。有的学生想象:狼正想扑向小羊把羊给吃了,没想到被旁边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有的学生想象:小羊机敏地跳进了旁边的小河,顺着小河游到了河对面,狼只能“望河兴叹”……除此之外,在执教完《穷人》一课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道“想象型”作业:请同学们想想,安娜一家会怎样照顾西蒙的孩子?他们家的生活会怎样?在执教完《坐井观天》一课之后,我让学生们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所观、所闻、所感。这些“想象型”作业都被学生们出色地完成了,让我深感欣慰。
不过,“想象型”作业不是在任何课文中都可以设计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设计。通常来说,这类作业比较适合有悬念的课文。假如在任何课文的学习中都设计“想象型”作业,这势必会影响作业设计的效果。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很少涉及“实践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是一种动手性非常强的作业设计方式。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课文知识。
例如,在执教《捞月亮》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型”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有月亮的夜晚,盛一盆水放在室外,看看水中会不会有月亮的影子。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当晚就进行了实践操作。实践结果表明,在水中果然可以倒映出月亮的影像。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省去了我很多解释的时间。再如,在执教《小猫种鱼》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们回家后把鱼种在泥土中,看看是否能够长出小鱼。通过学生们的实践验证,在土中种鱼是根本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到了鱼的繁殖过程。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相关的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讲授效果要好很多。
信息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仍属年轻学科,但已形成诸多共识和定论,并日渐渗透到包括法学在内的其它研究领域。因此,在法学研究中借鉴、运用信息科学的原理时,就不能完全不顾及信息科学中已经实践检验的成果,更不能曲解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以服务于某种预设的结论。
1、“信息”是什么?
首先,不能简单、笼统地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随便翻开一本信息科学的书都可以看到,这句话至少有两层相互关联的含义:1、信息如同时间、空间、运动等,是一切物质都具备的普遍属性,这是就任何物质形态而言;2、针对具体某个物质,信息则是该物质属性的反映、表征。这样说很容易遭到反诘:如果该物质的属性未被反映、表征,是否就不存在该物质的信息?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 ”。因为任何物质都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彼此间必然相互作用,因此,特定物质的属性,即该物质内、外部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必然对其他物质的运动产生影响,在其他物质上留下“痕迹”,或者说必然被其他物质反映出来,没有哪一种物质的属性是不被反映的。所以,信息是“一物的属性在其他物质上的反映、表征”。正因为存在这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物质之间才是普遍联系的,否则,所谓的联系将是空洞而无法成立的。也正因为信息是“一物的属性在其他物质上的反映、表征”,所以信息必然以某个物质为载体,若甲物的属性被反应到乙物上,则乙物为甲物信息的载体。
形象地讲,一物的属性在其他物质上得以反映,就如同水中月。 水面反映、表征了月亮的形状、亮度等属性,形成水中月这一关于月亮的信息,换个角度说,是月亮在水中的“再现”。显然这种再现并非月亮物质实体的再现(月亮并未离开夜空而进入这块水面),因此关于月亮的信息并不是月亮本身。这说明,特定的物质与该物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信息表征物质的属性,但绝不是物质本身。同时也不难看出,一物的属性被其他物质反映后,该物并未丧失其属性,该物本身更不会丧失。正如水面反映、表征了月亮的形状、亮度等属性,但月亮并不因此就失去了原有的形状和亮度,更不会因此就没有了月亮。
2、信息的几个特征
某特定物质(甲物)的运动对另一物质(乙物)的运动产生影响,或者说甲物的属性被反映于乙物之上时,必然引起乙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变化或差异(其实由于是相互作用,甲物的运动也受到乙物属性的影响从而产生变化,在此我们仅以乙物为观察对象),因此也有人(如艾什比、乌克兰因采夫等)认为信息就是这种变化、变异。由于乙物与其他更多的物质也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相互影响、彼此作用,所以乙物运动状态和方式上所产生的变化(即甲物属性的反映或直接说——关于甲物的信息)同样会在其他更多物质上被反映出来,而且与甲物直接互相影响的绝不止乙物一个,所以,甲物的信息被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到多种多样的物质上,这就是信息的传递性,是信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见,物质的绝对运动及由此而形成的普遍联系必然导致信息的传递。无论在无机界、有机界还是人类社会,信息的传递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且,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在空间发生(如侦察蜂将某朵花有蜜的信息通过不同的飞行动作传递给其他多只工蜂),也可以在时间上发生,如DNA中代代遗传的生物信息,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也被认为是信息的存贮。
当然,信息的传递有赖于信号。然而,信号只是完成信息传递的形式(所以信号被认为是信息的“运载工具”),信息则是信号的载荷内容,二者并不相同。同一信息可由不同信号传递,如电信号、声信号、光信号等,但无论使用何种信号,该信息自身都同时发生着传递,而不能认为传递的只是某种信号。例如,某动物发现天敌来袭时,既可以号叫这种声频信号向同伴传递“有危险”这一信息,也可以突然的奔跑这种光频信号向同伴传递“有危险”这一信息,无论使用号叫还是奔跑,结果都是将“有危险”这一信息传递给同伴,可见,被传递的绝不仅仅是信号,信号只是信息传递时所采用的形式,信息本身才是真正被传递的内容。 而且,也可以看出,信号绝不仅仅是 “人的创造物”。
由上述对信息传递性的介绍不难发现,由于物质间的普遍联系,特定的一个信息能够传递到多个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还可以将该信息继续向更多的物质传递,而提供该信息的各个物质并不因此失去这个信息,简单讲,同一信息可以同时附载于多个不同的物质之上、同时存在于多个空间,或者说,同一信息可以有多个载体物,载体物的变换不影响该信息本身,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又称无损耗性、可复制性,也是信息与物质最主要的区别之一。任何物质,在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于一个空间,因此,对物的利用方式与对信息的利用方式迥然相异。认识到这一点,对研究知识产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另外,既然信息是对某物质属性的反映、表征,那么,就有可能是“失真”的,即该物质的属性未被如实地反映出来,从而不能表征该物质真实的运动方式和状态,这被称为信息的可伪性,也是信息与物质的重要区别。信息科学上将这种“失真”的反映称为虚假信息、伪性信息。虚假信息在自然界中屡见不鲜,如“变色龙”通过随环境变换自身颜色这种光信号向其天敌发出“我不在这里”的虚假信息,使自己的真实地理位置不被如实地反映出来;人类社会中更是广泛存在着各种虚假信息,如“增兵减灶”、“指鹿为马”、假冒商品(此处之“假”恰恰不指向该有形商品,而指向该商品的产源信息)等等。尤须指出,虚假信息一旦形成,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依人能否意识到其虚假性为转移,换句话说,无论人们是否对其真伪做出判断或做出何种判断,已出现的虚假信息都是对某种运动方式和状态的不真实反映,因而是“伪”或“假”的。可见,虚假信息之“伪性”与人的主观认识无关,是一种确定的客观存在,正如假冒商品,无论人们对其产源作出何种判断,该商品上所标示的产源信息(即假冒的商标)都是对该商品真实产源的虚假反映。
3、“信息”及其相关概念的名称
“信息”在英文中是“Inform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formatio”,意为“使…接收、感知”,可见其与信息的概念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信息相关的概念包括知识(Knowledge)、情报(Intelligence,有时也译为Information)、消息(Message,有时也译为news)、信号(Signal)、数据(Data)等。信息学界普遍认为,知识、情报、消息、数据均属于信息范畴,分别指涉不同内容或不同形态的信息,信号则是信息的传输形式。特别是“情报”一词,曾经被广泛使用,但后来考虑到应借助于"信息"涵盖面大于"情报"的特点以拓宽有关的研究与工作领域,并避免因混用Intelligence与 Information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原使用“情报”的许多场合已改用“信息”,例如,据新华社1992年9月20日北京电,国家科委决定,采用"科技信息"的称呼取代原来的"科技情报",并决定将该系统内从事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和服务的工作机构随之改名:"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改为"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改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
4、知识属于“信息”范畴
知识学认为,知识是人类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经验的总和,简言之,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运动状态和方式的一种特定的反映和概括。知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具有高度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智力)的人脑。作为一种物质存在,人脑的内部组成物质及其作为一个整体均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并与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着,因此客观世界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必然反映于人脑,这种反映显然是一
种信息,必然引起人脑内、外部运动状态和方式的种种变化。由于人脑具有高度发达的智力,能够对上述关于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概括、抽象、整理(这些都是人脑内部特殊的运动、变化方式),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本质性、规律性的反映,即所谓的“知识。”可见, 知识实质上是人脑内部的物质间相互作用及其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客观世界彼此影响的“痕迹”和反映,因而是一种信息。但知识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简单、直观的反映(信息科学上称“自为信息”)——这种信息在其他物质,特别是其他生物中也能产生而非人类独有。知识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由人类独具的思维能力深度加工过的、浓缩的系统化了的特定信息。反言之,正是由于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智力,才产生了对客观世界前所未有的、系统化的反映,即“知识”这种优化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说,任何知识都是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信息科学上称“再生信息”)。所以,学者们常把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比作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信息是外层圆,知识是内心圆,这形象地表明了知识与信息间的种属关系,知识属于信息范畴,是信息的一部分。但就人类社会而言,知识是信息的核心。既然知识是一种特定信息,所以知识具有信息的一切属性,如前述的传递性、共享性、可伪性等等,质言之,知识之所以可被传递、共享,正因为它属于一种信息。其实,认定知识属于信息,有一种更简单的推导办法:当代科学界、哲学界普遍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三大基本元素,知识显然不是物质、能量,若再非信息,还能是什么?可见,如果坚持将知识排除于信息范畴,或者说知识本质上不属于信息,显然违背科学甚至违背科学中的常识。
二、 关于知识产权
如前所述,任何知识都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彼此作用的过程中凭借智力创造的成果,其本质是一种特定的优化信息。因此,将保护特定智力成果的权利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很有道理的;将此种权利译为“知识产权”,揭示了知识与智力成果的同构关系,也难谓不当。进而言之,基于知识(智力成果)本质上是一种特定信息,将知识产权确定为一种“信息产权”,更是顺理成章的。当然,正如知识只是信息的核心部分而非其全部,知识产权也只是信息产权的核心部分,信息产权的范围大于知识产权的范围。另由于“知识产权”早于“信息产权”出现,因此可以认为信息产权是知识产权的扩展。
认识到知识产权的客体属于一种信息并了解了信息的一些基本属性,就可以(至少有助于)理解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应当指出,一种权利的内容设计会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依赖于其权利客体的属性。原因在于,不同客体产生的利益不同、其能承载的利益实现行为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客体上设定的权利必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1、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 民事权利(私权)
Trips前言中明确指出,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对此鲜有争议。但是,由于人类对信息的认识远远晚于对物质、能量的认识,更由于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本质性的差异,因此,相对于以保护物质(能量)的归属和流转为主干的传统民事权利原则理念、规范体系而言,知识产权有着太多的特殊性。显例之一即为不少知识产权的得丧变更是由行政权力这种公权决定的,而非“私法自治”,由此也使得知识产权法中含有大量行政程序性条款,因为对信息内容的判断、价值的评定等比对物的判断、评定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仅鉴于此,知识产权与传统上历来作为纯粹实体性私权的普通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已不需多言、不容否认。另需强调的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知识)的重要性愈益突显,其价值已呈超越土地、机器甚至资本价值之势,但对知识产权、信息产权的关注程度与此却难以相适应,因此知识产权乃至信息产权尤其需要“特别”的重视。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亦称“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特定客体上的利益只能由特定权利人排他地实现,即任何其他人均被排除于该客体利益的实现可能之外。笼统地讲,物权、人身权等均具备排他性。但稍加分析,即可发现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具有特殊品格,不应淹没于其他权利的排他性概念之中。试以排他权之典型——物权为例。任何物均不具有共享性,某特定物在一个时间只能被特定主体控制。因此,特定主体只要排他地控制住该物本身,自然也就可以排他地实现该物上之利益,因为其他人皆因与该物脱离而不能实现该物所生之利益,亦即被排除在该利益实现可能之外;反过来,要实现特定物上的利益,必须控制住该物本身,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否则,该特定物上之利益无从实现,所以“对物的支配、控制”在物权的内容设计中永远处于统帅地位,易言之,物权由保障特定主体排它实现特定客体物上利益的权利演变为保障该主体排它支配、控制该客体物本身的权利。应该说,对物权而言,其排他性内容上的这种转换并无不当,因为在物权领域,客体上利益恒与客体物同在,不加区别并无大碍反倒更易于观察 (物只能在一处)。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这种特定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建立在对“客体”与“客体上利益”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允许客体(某特定信息)的共享,同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将该特定信息所生利益确定地配置给法律认可的特定主体(权利人),质言之,非权利人可以掌握某特定信息,但不能实现该特定信息所生之利益,该信息上利益只能由特定主体凭借“法律上之力”去排他地实现。同样由于信息的共享性,非权利人掌握了权利人的特定信息(客体)后,权利人并不因此失去该信息因而仍然可以排他地实现其上利益。可见,知识产权是 “客体共享,利益排他”,这意味着不必通过配置客体再间接地配置客体上利益,而是直接对客体上利益进行排它性配置。物权则是通过“客体排他”间接地完成“利益排他”。由此应不难看出知识产权排他性的特别之处。
3、知识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
诚然,可以认为权利都是无形的。但长久以来,物权特别是其中的所有权均被视为“有形”财产权。罗马法上“物的分类”将多种权利列为“无形物”(暂不论其将权利与权利客体混杂安排),却未将有形物的所有权划入“无形物”中。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正是针对此而提出的。由于物权权利内容表现为对物本身和物之控制的保护,物权与客体物只能始终保持同在,至少也要“推定”如此,所以特定物之所在即为物权之所在,或者说,物权总与一个看得见的“物”在一起,或者说总有一个有形的“外壳”,踪迹确定,非常直观,易于观察也易于辨识,因此称为“有形” 财产权。而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特定智力成果这种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知识产权客体常与该权利本身发生分离,知识产权客体之所在并不能成为判断知识产权之所在的依据,这是将知识产权称为无形财产权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虽然智力成果作为信息对物质具有依附性,但除极个别例外,特定智力成果上的知识产权的变动与该智力成果载体物上的物权的变动各自遵循不同法律规则,或者说,特定智力成果的载体物承载着一个并不以该物自身为客体而是以其上特定智力成果为客体的专有权,因此该载体物之所在一般亦不能决定知识产权之所在,这是将知识产权称为无形财产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知识产权不能适用占有、准占有、取得时效等物权制度的主要原因。简单讲,作为某一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智力成果随处可见,该特定客体上的权利却踪迹难觅,既不能依该智力成果之所在确定权利所在,更不能依该智力成果的载体物之所在确定权利所在,或
者说,知识产权缺少一种有形的“外壳”,因此很容易让人觉得知识产权无踪无影,所以称之为“无形” 财产权。
4、知识产权的“法定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客体作为一种特定信息,具有共享性,从时间上说,这意味着不同时间的人可以共享同一个智力成果,甚至几乎可以认为该智力成果是永存的(当然也有某智力成果随载体物的灭失而灭失的特例),仅以此为据,该智力成果上的专有权应可永远存续,知识产权并无“时间性”可言。但是,任何知识的进步必然是以已有知识积累为基础的(现时任何智力成果的权利人也是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完成智力创造进而取得专有权的),智力成果上的专有权若永远存续,意味着其他人尤其后世人将无法利用这些智力成果,显然这将阻塞知识的发展之路,说严重些,人类的子孙将深陷各个知识专有权的囹圄中而无从进步,这显然有违人类追求进步的公益。换个角度讲,知识产权若无时间限制,将使知识产权人向全社会索取的回报远远超过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极不公平。因此,法律断然为绝大多数知识产权设定了时间上的限制,一旦期限届满,原来专有的智力成果自动进入公有领域。可见,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法律直接设定的。物权中没有类似的“法定时间性”,因为任何物质都有其存在终结的自然时刻,不可能被子子孙孙共享,因而可以说,物权的时间性不言而喻,无需明定。可见,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法定的,而非自然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讲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应该讲知识产权具有“法定时间性”。
5、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智力成果作为一种信息具有共享性,因此,一个特定的智力成果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不同的国家或特定地区。但是,各国家、地区这时对在此同一智力成果上是否设定知识产权、设定何种知识产权以及所设定的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如果设定某种知识产权)等问题的答案显然不可能相同,具体说,在甲国被设定此种知识产权的某个智力成果,在乙国及其他更多国家中可能被设定彼种权利甚至不被设定权利,即使被设定相同名称的知识产权,其具体权利内容也不会完全一致,可见,该特定智力成果虽同时存在于各个国家,但在这些国家中所得到的 “知识产权待遇”不同,而且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因此,就该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分别单独适用各个具体的“权利登记地法”或“权利主张地法”;反之,任何一个特定物都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国家、地区,所以其上物权在一个时间只能也只需要适用特定的一个“物之所在地法”。换句话说,不同国家、地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物设定物权,却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智力成果设定不同内容或不同类别的知识产权,或者说,同一智力成果上的知识产权在同一时间因地域不同而呈现不同样态。这一比较充分显示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也说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作为一种权利的特点与法律的地域效力虽有联系却绝不能混淆——各国物权法也有相应的地域效力,但物权却没有地域性的特点。当然,知识产权地域性特点的形成也有历史原因,此处不赘。
6、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
关键词:多媒体;综合性学习;激发兴趣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合理利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充分吸引学生并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同样是综合性学习课,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中,我先把我搜集到的有趣的广告语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奶粉广告)大大泡泡糖的名气是吹出来的;不打不相识(打字机广告)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有趣的语言有哪些好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并补充了很多他们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这样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这节课加深了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识,开阔了语文视野,激发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扩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像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一旦进入活动,就展示出广阔的天地。比如,以放映人类登月录象导入的“探索月球奥秘”,以“女娲造人”为引子的“追寻人类起源”,他们看似内容单一,但都只是找到了一个出发点,学生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历史、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延伸到地理、生物、天文、物理,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而这些延伸仅仅依靠课本、教学参考书上的零星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而利用多媒体便可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互联网就能查寻到丰富的素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中,我给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月亮的图片,基本介绍,阴晴圆缺的变化,与地球的关系和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等内容,扩充丰富学生对月亮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积累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和文章并谈谈感受,最后教师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再呈现在幻灯片上,让学生选择记录。自此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对月亮的感悟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给予学生便捷的展示平台
如前所诉,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去搜集资料,并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模型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探究成果。传统的在讲台上把物体展示出来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媒体则能弥补不足。例如实物展示平台可将图片、资料通过屏幕展示出来,音影文件也能根据教学需要播放出来,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七年级语文下册“我也追星”中,我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下去搜集他们心目中的“星”的材料。因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教师拿出一节课让学生来展示。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不仅拿出了比较传统的文字书面材料,还拿出了他们搜集的视频,音频材料,有些甚至还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并对这些材料做了很好的诠释。让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都获益匪浅。展示结束后,很多学生仍意犹未尽。这在还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学生是万万没有这样主导性的精彩表现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论述,无论是阶段目标,还是教学建议,都处处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指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主题的策划,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方式、学习步骤的安排到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地观察、调查、阅读、讨论,主动地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不断提高搜索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策划活动的组织能力、表现能力和研究能力。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教学手段,实际上就是为学生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其余的空间便留给学生利用现代科技遨游飞翔,展现其自身的规划能力以及自主意识。从而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为了上好“追寻人类起源”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大部分同学都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料,还有几个同学自己创作了关于人类起源的Flash,不能不说是他们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结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学生能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并变成自己的知识。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把既成的理论变成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消化吸收知识的良好方法。如果没有多媒体与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难在短期形成的。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很大的提高。
五、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壮观的日食
福建省安溪沼涛实小三年3班 余子健
指导老师:余雪文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上午八时左右,在我国发生了极为罕见的日食。
我早就通过电视知道了这一天有日食,而且是近百年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了6分钟。全国最佳观测点是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等城市,能看到日全食,在我们这儿只能看到日偏食。我在网上查到了关于日食的知识,知道了日食必定会发生在农历初一,但并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有日食,要日、月、地三个星球排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又在同一直线上才会出现日食。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那天,我正好在家里。上午九点多的时候,天渐渐暗了下来,我赶快到了我家阳台上。一天始,太阳缺了一小块,像是被什么咬去了似的。渐渐地,一个黑影明显地遮住了太阳,黑影越来越大,太阳越来越小,只见一个明亮的“月牙”呈现在眼前。此时的太阳没有了往日的灿烂与耀眼。
我真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奇妙的日食,同时我也感觉到人类的伟大,能将日食时间计算得如此精确!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探索更多的宇宙奥妙,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