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感恩节的含义和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我校于开学第一天,全面启动“感恩世界,感恩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搭桥,细节渗透,文等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学会感恩。
一、活动搭桥,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
我们首先利用开学典礼,告知学生此次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个健全人的必备品格,同时我们举行了“感恩世界,感恩社会”的全校师生的签名仪式,大家郑重地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承诺。我们还让部分孩子现场进行书法与美术表演,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感恩”的含义。
其次,我们还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讲一讲自己从生活中,媒体中了解到的“感恩”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还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黑板报比赛等。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孩子们经历了深刻的体验过程,心中不禁蓄满了深深的感恩情结。释放出孩子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二、细节渗透,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感恩”。
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
三、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懈怠。
为了使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落到实处,我们根据上级要求,把每一项活动我们都留下了详实记载。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创新,让全体同学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校园感恩节活动总结二】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为了让广大队员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面对生活,感恩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开展了“心存感恩,永不言弃”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在活动中,我校以“感恩六个一”为活动主题。让学生感受大爱无声和身边周围平平凡凡的爱。我们都是这一些爱的受益者。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疼爱我们的父母;没有父母、亲人、朋友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包括太阳在内的自然界万物,谁给人类提供吃、穿、住、行,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们都来之不易,要知恩感恩。
即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关爱;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集体,从而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永恒主题。
一、领导重视。
为了让同学们提高对感恩活动的认识,我校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细致的。
二、活动异彩纷呈。
1、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一次宣传。做完课间操,红领巾广播站播报了感恩节的来历、一个感恩的故事,激发全体队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个队员都将感恩放在心中。
2、利用课间操学生向老师说一句感谢的话。在《感恩的心》音乐的渲染中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各班召开一次感恩主题班会。使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4、办好一份感恩节手抄报。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感恩氛围。
5、制作一份感恩节贺卡,送给你要感谢的人。
感恩一切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的生活!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感恩节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1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含义。
2、知道在自己的成长中有许多的人在付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活动准备:
1、课件:口渴的蚂蚁2、音乐:感恩的心3、心形彩色纸、勾线笔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含义。
1、分段欣赏,了解故事情节(欣赏第一段)今天孙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动画片,我们共同阅读,提问:蚂蚁碰到了什么困难?那你知道什么是口渴吗?小蚂蚁口渴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表情怎么样?(让幼儿感受口渴)后来小蚂蚁有没有喝到水呢?(幼儿体验喝到水时的心情)提问:那一滴水是哪来的呢?(幼儿讨论)(欣赏第二段)提问: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姑娘为什么流泪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小姑娘呢?
(欣赏第三段)提问:小姑娘有没有被吃掉呀?是谁想了什么办法救了小姑娘?小蚂蚁为什么要救小姑娘呢?为什么说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也救了她自己?(因为小姑娘的泪水救了蚂蚁,所以小蚂蚁为了感谢小姑娘,就想办法帮助了小姑娘。可以说小姑娘的泪水既救了小蚂蚁,也救了她自己。)
2、完整欣赏,进一步理解故事含义。
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故事中的小蚂蚁在得到小姑娘的帮助以后,他也能想办法主动去帮助小姑娘,他真是一只聪明、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知道感恩的小蚂蚁,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他。)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你又被谁关心过,被谁帮助过呢?(幼儿讨论)在家里你被谁关心过、帮助过,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在幼儿园,谁又来关心帮助我们小朋友呢?
(1)家中:妈妈洗衣服、爸爸拖地、爷爷喂饭。
(2)幼儿园:老师教本领、阿姨铺床、叔叔做饭
(3)社会:清洁工扫地、警察指挥交通·······
2、小结三、探讨交流感恩的方法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帮助着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感谢他们呢?那你们就将感谢的方法画在这张卡片上,制成一张精美的感恩卡,送给你们想要感谢的人,好吗?
(1)集体交流(2)画出感谢的方法(3)总结,送卡片活动延伸:
制作感恩卡在日常活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懂得感谢,学习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附故事:口渴的蚂蚁有只蚂蚁口渴了,它到处找水喝,可就是找不着。突然,就在蚂蚁要渴死的时候,一大滴水落了下来。蚂蚁喝了水得救了。这滴水实际上是一个正在哭泣的年轻姑娘的泪水。蚂蚁抬起头,看见一个年轻姑娘坐在一大堆种子前。"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啊?"蚂蚁问道。"我是一个巨人的囚犯",姑娘告诉蚂蚁,"这一大堆种子里夹杂有谷子、大麦、黑麦的种子,我必须把他们分开,捡成三堆,他才肯放我走。""这需要你一个月的时间哪"蚂蚁看了看堆得像山一样的种子说道。"我知道"姑娘哭着说:"如果我明天还不能把它分完,巨人就会把我当作他的晚餐吃掉。""不要哭"蚂蚁说,"我和我的朋友会帮助你的。"很快,成千上万只蚂蚁忙碌起来,将这些种子按类分成三堆。第二天早晨,巨人看到分派给姑娘的活干完了,就把她给放了。就这样,这个姑娘的一滴泪不但救了蚂蚁,还救了她自己的命。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2活动名称:手工活动——爱心送给您活动目标:1、让幼儿掌握撕贴以及团圆的技能。2、教育幼儿关心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3、学会感恩。活动准备:1、心形的红色卡纸(数量与幼儿数量相等)
2、各色皱纹纸若干。
3、浆糊。
4、做好的范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明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你们知道吗?
教师:明天是三月八号,就是“3/8妇女节”!“3/8妇女节”是所有女性的节日。小朋友的妈妈都是女性,所以呀,明天也是所有妈妈的节日。妈妈平时照顾我们可辛苦了。每天要做饭给我们吃,还要帮我们洗衣服,陪我们玩游戏,讲故事给我们听。让我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对吗?
教师:那小朋友爱你们的妈妈吗?
1、出示范例。
教师:明天也是我妈妈的节日,我给我的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教师:明天也是你们妈妈的节日,你们想送一份礼物给你们的妈妈吗?
教师:那小朋友要看仔细哦,胡老师是怎么制作礼物的哦!
二、教授幼儿制作礼物。
1、一边制作一边讲解。
教师: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制作礼物。第一个方法是把,小纸条团成圆,然后站上一点浆糊粘到爱心上。也可以直接把纸条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粘到爱心上。但是要注意把颜色搭开来。各种颜色都要粘一些。不能只粘一种颜色,否则的话礼物就没有漂亮了。
1、幼儿制作,教师巡视。
根据幼儿的制作情况进行指导。
三、评价幼儿作品。
四、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感恩。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3活动目标:
1.通过视觉教材,让孩子们说出图中所表现出的美德。
2.通过视觉教材帮助孩子们理解所学的美德。
3.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可视教具和支架、可视教具PPT、美德名称展示卡片、《感恩》故事、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1.问候孩子们,唱美德主题歌。
小朋友们下午好,欢迎大家来上美德课,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唱响美德主题歌。
2.介绍主题:《感恩》
邀请孩子们一起读出主题。
3.展示可视教具(PPT),邀请孩子们分享对感恩的理解。
(1).展示卡片时让每个孩子都看清楚。
(2).按顺序引导孩子说出图片上是怎样表现出这个美德的。
(3).如果孩子说错了,不给予否定,继续引导,适当时给予提示。
教师小结:感恩就是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照顾我们、感谢我们身体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感谢生命的必需物(阳光、空气、水)。舒适和困难都是一种祝福,如果我们克服了困难,他会引领我们成长和幸福。感恩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和平。
4.提出对话中的问题并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理解。
(如果孩子们回答的不够充分,给出相关答案)
如果:
——没有空气呼吸?
——没有饮用和清洁用的干净水?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照顾我们?
——没有阳光照射在所有成长的生物上?
我们是否可以感谢我们所拥有的:
——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听)。嘴巴用来?(说话和吃东西)。鼻子可以/(闻)。手指和手可以?(触摸和拿东西)。腿和脚可以?(走和跑)。大脑可以?(思考)。
还有什么其他的是我们应该感恩的?
通过以上对话问题掌握美德新技能:认识到给予我们的所有礼物。对这些被给予我们的礼物要表现出感恩的心情。
5.讲感恩故事《一束野花》。
讲完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是怎样表现出感恩这个美德的?
6.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课程。
附故事:
一束野花
佑琪的妈妈很勤劳。她不但照顾佑琪和她的小妹妹,还要打扫房子,洗衣服做饭,在晚上还抽出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学习。她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友善和富有爱心。佑琪想要感谢妈妈,但她不知道该怎样做,能做些什么,能买些什么,或者能说些什么?
有一天,佑琪有了一个好主意。她去了离家不远的一条小溪边,那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紫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白色的,芳香扑鼻。佑琪小心翼翼地采了一束鲜花,并用自己头上的丝带在花束上系了一个蝴蝶结。她把花束小心地贴在胸前,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到了家里,佑琪把花了一个小花瓶,然后摆放在了妈妈的床头边。佑琪还一笔一划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妈妈,谢谢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爱您!”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4活动目的: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活动时间:11月(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活动地点:幼儿园内(根据活动需求确定场地)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环境布置:幼儿园二楼走道悬挂教师、家长的“感恩箴言”。
4、《感恩的心》手语版示范。
活动过程:
一、环境:幼儿园二楼走道悬挂教师、家长的“感恩箴言”。(11月23日)班级教师集中悬挂。
二、开幕式(11月21日)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幕2、在升旗仪式中启动,园长、教师、幼儿代表讲话,并邀请家委会代表参加并见证启动仪式。
3、《感恩的心》手语版表演(全体教师)。
4、感恩宣言:小班——爱自己,爱家人中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大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
5、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黄丝带的意义(宽容、理解、感恩、温暖等寓意),仪式当天让所有的孩子们把黄色的丝带带回家征集“感恩箴言”
三、主题活动:
1、各班教师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的“感恩”故事。
教师提前收集有关的故事内容
2、“爱在海丽达”教职工抒怀(11月23日中午)
4、各班级开展有关感恩节的英文活动(感恩节当天)
5、周四感恩节当天是每月的分享日,各班下午开展感恩分享的特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四、闭幕式:周五上午各班分组欣赏二楼“感恩箴言”(班级教师念给孩子听),顺序:N2—K1A—K1B—K1C—K2A—K3A。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5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发展的情感脉络,理解并表现词"气喘吁吁"等。
2.初步懂得向曾经帮助、关心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画课件、小动物图片"感恩备忘录"记录纸、视频仪等。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猪"形象,导出课题内容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是关于谁的呀?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表现"气喘吁吁"等词语的表情与神态。
2.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你认为是谁帮助了小猪?"发表各自的意见。
三、继续感受故事后半部分,学会感恩。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设问: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感恩之情师:生活中有没有别人关心爱护你的事呢?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怎样感谢?
五、制作感恩卡,感受互爱的情感1.介绍"感恩备忘录",师幼共同探讨记录方法。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作记录。
3.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感恩备忘录"。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的教育现状是注重英语的基础知识、词汇、语法等考试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分数提高了,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却没有增强,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英语这一科目成为一门纯语言知识科目,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差,在真正交际时却不能流利的与外国人对话,而只会回答英语试卷上的问题,这是典型的“哑巴英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确切认识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目标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本就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文化背景不仅表现在艺术、建筑、风土人情上,更多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传承手段。同样,语言的学习也离不开文化,从文化中能更好地理解与体会语言的魅力。人们对于母语的学是无意识的,没有太明显的学习过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自然获得,而且交流也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中进行。而英语的学习没有生活环境的优势,所以只能通过学习手段。为了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将文化导入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形成重视文化习俗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导入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也很重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展,各国语言不断碰撞,擦出文化的火花。此时,拥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对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能有包容,服从的态度,可以制约、影响语言行为的发生。不同的民族文化,用所学外语进行交流,对其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也有帮助。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文化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文化学习,了解他国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人生价值观等,与传统文化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对形成世界观也产生有益的影响。文化的学习还可以为单调的学习内容增添乐趣,通过文化学习了解国外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方法
教科书中关于文化描述的篇幅越来越多,但教师仍着重讲词汇和文章中的语法,对于教科书里所提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等只是一带而过,不给予重视。例如,在提到Berlin(柏林)时,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单词,而不对这一单词进行深入解释,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更不要说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了。但是,教材中有明确的语言目标与文化目标,因为考试要求,语言目标一直是重点,而文化目标却被轻描淡写地带过。例如,在提到外国节日Thanksgiving(感恩节)时,学生们只知道感恩节要吃火鸡,可为什么吃火鸡学生却不清楚,一般来说,教学用书中有对于感恩节的来源、意义,但老师却很少给学生普及。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质量,增加学生的教学印象和趣味性,用卡片挂图来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无论是卡片还是挂图都具有色彩鲜艳,趣味记忆的特性,但同时也具有静态,只限于表面的局限性,无法普及到文化含义里,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补充,让学生从小就培养文化意识。课堂上常用的同样还有磁带,磁带的作用是让学生从听力方面加深印象,锻炼语感。磁Ю锏姆⒁簦语言方式都比较贴近国外风俗习惯,通过听磁带中的对话和歌谣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但是歌谣和对话方式中的文化内涵却没有得到重视,只限于听,却不管讲。例如:Ladybug/Ladybug Ladybug/Ladybug/Fly away home/Your home is on fire/And your children all gone/All except one/And that's Ann/For she has crept under/The frying pan。这首童谣就是在焚烧秸秆前为避免烧伤Ladybug(七星瓢虫)而唱的,体现出英语国家对益虫的保护意识,同时,在歌谣里,色彩斑斓的Lafybug象征着好运。如果在放这首歌谣时能将这些讲到,学生对其文化印象会更深,而不仅限于消遣娱乐歌曲。
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文化导入进课堂中,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知识,而有更多机会去学习文化。教师在讲词汇时就可以随时为学生补充文化知识。例如,一些历史原因改变的单词black,black不仅指代颜色黑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因为种族歧视,还指代黑人。但随着反抗种族歧视活动的兴起,the Blackpeople才成为表达黑人的意思。若在讲单词的同时将这层含义添加进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影响,而且对美国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展开活动来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在模仿国外对话中,让学生学到国外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对其影响。例如,学生所学的“见到你很高兴”习惯用“Nice to meet you”来表达,然而在国外更为正宗的表达是“How do you do”,而且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姓在名字中的位置也可以体现出文化的差异。
文化的导入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需要教师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随时革新课堂方式和教学模式,并且对文化要有深度了解,通过和课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去认识文化,将语言和文化统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
懂得感恩是我们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与非最基本的觉悟。来,让我们学会感恩,在感恩中茁壮成长!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会感恩》读后感,请您阅读。
《学会感恩》读后感1感恩节,这个节日对中国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可对美国人民来说,就是“像你们中国的春节”。
感恩节不但隆重却意义重大。它起源于300多年前,来自英国的清教徒历尽艰辛,来到了今天美国的普罗文斯港,但在生活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们是北美大陆的第一批移民。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祖居在那里的印地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后来经过辛勤劳动,生活得到安顿和富足。为了感谢上帝的保护和恩惠,感谢印地安人的友好帮助,这些新移民在第二年的11月份,举行了一个感恩节。
感恩节不但使每一个收到问候的人感到高兴,带来了团聚和快乐,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学会了感谢。感恩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现在西方以外的许多国家的人也在过这个节日。从感激开始,让一切事情变得美好。
在生日的那一天,既是我们见到这个精彩世界的日子,也是我们母亲的难日,他们为了我们的诞生,受了许多痛苦。感谢父母,是他们养育了我们。
有一种职业,操着这种职业的人燃烧自己青春,照亮别人的人生之路,这就是——老师。是他们传导给我们知识,教我们人生的哲理;在我们做错了事时,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当我们有了进步时,表扬我们,让我们再接再厉;当我们的家长询问时,会把我们在学校的情况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感谢老师,是他们教育了我们。
知心朋友,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孤独时,他们陪伴着我们;当我们烦恼时,他们倾听着我们的诉说;当我们犯错时,他们真诚地指出,并希望我们改正;当我们改正时,又内心里为我们高兴;感谢朋友,是他们避免了我们误入岐途。
走向社会,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件事。社会上有形形的人:
卑鄙的人,阴险的人,软弱的人,无私的人,正直的人,下流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你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经挫折。就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变得坚强。感谢社会,是她磨练了我们。
话说回来,我感觉中国这方面还做得不够。许多孩子长大成人后,便丢下父母不管;许多人因为生活和工作不顺心,对社会抱有仇视心理;亲朋好友之间翻脸不认人;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进行报复……如果我们学会了感恩,就学会了理智和宽容,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十分美好。
中国人要学会感恩,推广过这个美好的节日。
《学会感恩》读后感2感恩,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在学会感恩朋友,感恩生活之前,应该学会感恩父母。
父亲、母亲、父爱、母爱,多么伟大的的字眼,在读了《感恩父母》这本书后,我被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动了,这本书,没有一处不散发着爱的气息,展示着爱的伟大。
感恩,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父母把我们养育大,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金钱,他们毫无怨言,为什么?因为爱,有多少时,父母为我们而默默流泪。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死亡之吻》第一章,一位叫多莉的妇女,强烈要求提前分娩,这是十分危险的,稍不注意,便会母子亡,风险很大,终于,孩子成功的出生了,多莉却恳求医生,护士,赶快把她和孩子送回家,众人不解,最终,多莉终于说出的原因,原来孩的父亲,身患癌症,危在旦夕,为了能抱上孩子,他们夫妻俩商量,提前将孩子生出来,当父亲抱着孩子,吻了吻孩子之后,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但他抱着孩子的手,却握得紧紧,紧紧的……
这使我十分感动,在生死离别的那一刻,父亲把所有的爱全部融于给孩子的唯一的吻中。
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无私,它,不求回报,只求你能平安,快乐每一天,虽然很简单,但却重于泰山,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却从不放弃对孩子的爱,感恩父母,是我们对父母起码的尊重,我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如,晚上和父母谈谈心,捶捶背,洗洗脚,哪怕就是说一句“谢谢”或是“生日快乐”,我想,他们也会高兴一整天的吧!
我们有时或许会想,长大了,我一定要给父母买轿车、豪宅,让他们安享晚年,但你可曾想过,你父母操劳了一生,能否等到那个时刻呢?
所以,赶快行动,去感恩父母,哪怕是一杯热茶,他们也会开心的,因为在孝心的天平上,一杯热茶和一辆轿车等值呀!
感恩,就是对父母的包容,坚守和爱的最好的回报,事不宜迟,赶快行动吧!
《学会感恩》读后感3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宽大的投影幕上,看着投影幕上的黑体字,我的心早已不能平静。看着看着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和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小时候,爸爸对我很严厉,要求我学会独立生活,小学一年级开学没几天,爸爸就让我独自一人去上学。天真的我在车站旁看见了一个20来岁的小伙。“叔叔,您可以带我去学校读书吗?”旁边等车的人笑了起来,而那位叔叔却没有笑,而是把我抱上他的摩托。
没多会儿,我就到了学校门前。
“谢谢你,再见!”
伴着我欢快的话语,我跨进了校园,那时的我好像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
在学校里,我也常常有些出人意料的举动。
一年级,便问到“还有谁要?“
”我“!我一边大叫一边高高地举起”稚嫩“的小手。
诛如此类在我的童年中数不胜数,但最让我感动的却不是这些。
不知是为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写字就都不是很好。几乎每次老师写评语都要提到我的书写不认真。
每个老师也都曾想帮我解决这个”老大难“,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虽然结果并不是很满意,但每次矫正书写的时候我都深有感触。让我如今还记忆犹新的是小学五年级的那位老师。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找他,我以为是关于做操的问题(因为我那时候操的不认真)。原来他是让我坚持每天练一页字。除此以外他还嘱咐了我几句,全是关于书写潦草的弊端的,当时我也没放在心上,不过出于“应付”心理我连连点头,回家练字也坚持一笔一划写端正可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练字时写得端端正正,可一到正规作业,我就“龙飞凤舞”起来了。
可祸不单行,正当我为这件事发愁时,数学中考试成绩又给了沉重的打击。其中我大多数题目都会做,可因为字迹潦草把“了”当作“5”,把“6“当作"b",这些错误频繁出现,使我的成绩大幅度下降。那时我才明白那天放学老师对我说的话的含义。
尽管我现在的字还不是很好,但我仍然感谢对我付出的那些老师。
这么多年来,对我付出的不仅仅是这些老师,还有我的父母,甚至是陌生人,以前我小,还不懂得感恩,然而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已经学会感恩,我只有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那些为我付出的人。
《学会感恩》读后感4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一声“谢谢”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那,也是最好的回报……——题记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人们要吃火鸡、红莓果酱。那一天,不管是在天涯海角的孩子,再远,也要赶回家。
心底里还是有那么个遗憾,中国的节日很多,唯独缺个感恩节。我们可以跟西方一样,吃火鸡,也可以日夜兼程地赶回家。但总觉得,那不是在感恩,而是在凑热闹、扯家常、听唠叨。书上那篇文章,一读就难忘。不是有多少华丽的词汇,丰富的语句,而是内容。两姐妹小时侯落水,被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名。姐妹父母觉得,命是人家救的,却一声感谢的话都没说,良心不安。二十年匆匆流过,她们千方百计找到恩人,跪拜在地下,为的就是感恩。路人和那位恩人禁不住落泪……故事很感人,两姐妹漫漫二十年都用于感恩。看到后,不禁叫道“太不可思议了!”是呀,我们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总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她们完全可以放弃寻找,好好享用花样年华。试问,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呢?什么时候都别忘了感恩,就同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都告诉我们要感恩。有时候,旁人帮助了你,可是觉得太微不足道了,常常忘记。总认为在这种小事上做感恩,有和没有没区别,别人也不会在意,缺一种想法。好似振振有理的话,细想,会发现区别堪大。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很深很深,对一些琐碎小事做得都堪称完美,但我们却不知。妈妈说出我的毛病,是一种关心,我们却感觉唠叨,老爱反着干,发脾气。同学生日都记得很清,偏偏有人记不住父母的生日。读到文章上的故事,总觉得自己不能比较。就举一个简单的小事吧。春天,气温高出奇。翻箱倒柜,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周末,妈妈约我一起去看外套。睁眼看世界,角度各不同。我喜欢一件长款,而妈妈看上一件短款外套。说实话还蛮漂亮的,我很快便回心转意,看中了。买了漂亮衣服,心满意足。高兴过后,还是忘了说句谢谢。虽说大恩不言谢,但说句谢谢会给别人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不是说非要像文中小姐妹那样做,但有一份感恩的心就足够啦!同学借你一根尺子,说一句谢谢估计是很好的事;父母帮你解开一道难题,说句谢谢真是在合适不过;好友生病了,捎去一声问候,别人也很难忘吧!
再微不足道事,也别忘了感恩。
《学会感恩》读后感5读了“学会感恩”,使我想起了部队著名作家罗光辉大校在他的《秋色之旅》中曾说过“有思想的东西有影响力,有价值的东西有生命力,有激情的东西有凝聚力”的语句。博主的”学会感恩”是有思想、有价值、有激情的作品。”学会感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说实在的,感恩,也使我回想到了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的心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更应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既然是感恩就要永远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恩是温柔而挺拔的生命姿态,感恩的人永远是快乐的,感恩的人从来不懂得什么是抱怨,感恩的人永远或一辈子都生活在阳光下,即使在遭遇黑暗也只是暂时的、也能依靠感恩的心走出灾难,从容穿越这黑暗。
感恩的心让我写作,写作让我懂得了感恩,也使我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怎么样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窘迫。怀揣感恩,我的内心就会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怀揣感恩,我的内心就会变得纯净而又宽广;怀揣感恩,我的内心就会变得安静而又和谐。
一个时期,生活中有许多要感恩的东西而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以至于找不到人生的坐标而苦闷彷徨,曾经一度处于一个不断抱怨的状态,回想起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怕。后来我找回了感恩的心,我畅达了,是“学会感恩”让我学会了感恩,是文学让我找回了自我,是感恩的心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航向。不容置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在困难的时候,是亲朋好友的帮助让我们有了勇气;在徘徊无助的时候,是亲朋好友让我们寻回了感恩的心。
我国的学校英语教学一般从小学阶段开始,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众说纷纭,大致总结,基本上认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外乎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处于入门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往往沦为单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而对英语文化、语用的教学涉及很少,学生往往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不得其法。这要求我们根据语言的本质属性――交际出发去看待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的技能性和交际性,不能忽视语言背后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文化的教学可以大大提升语言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引进英语文化的教学十分必要。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候、称呼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用“吃了吗”“去哪儿”;而英语国家的人见面时主要是谈论天气、健康、交通、体育等话题。如英国人见面很喜欢谈论天气,原因在于英国的天气多变,就算是最厉害的气象家也难以精确地推测出第二天的天气。这样的文化内容放在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内容,也能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的称呼语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汉语的亲属称谓比英语要复杂且更加细化,这和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有关,而英语国家多是“人本位”“个体本位”的民族文化。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引进汉英语言的对比,使学生了解称呼语差异的文化原因。
二、节庆文化
英语国家有几个重要的节日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比如圣诞节、复活节,和宗教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宗教中的小故事介绍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节日的风俗习惯。“感恩节”“母亲节”等源自美国,教师在讲述月份牵涉相关节庆日时,可以讲透,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在美国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法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在这天,家家亲人团圆,彼此感恩(Say “Thank you!”),并品尝以“火鸡(turkey)”为主的感恩节美食。同时告诉学生一些国外的节庆文化体现出了西方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友情的特点。在这里,英语教师也可以在语言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结合文化的教学,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中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本民族文化外的多彩世界。
三、答谢和致歉
在回应他人邀请或问及个人需求时,中国人习惯客气地推辞,这和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有关;而英语文化中,对待别人的邀请和给予时,如果需要,则回答“Yes,please”,如果不需要,则直接回答“No,thanks”。这也体现了西方人直率的个性。在英语文化中,“Thank you”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极高,不论是对家人,还是在公众场合面对陌生人,这也体现了英语文化中的绅士风度。这一点和汉语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四、隐私和禁忌
在交谈中,随意地询问他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等,在中国文化中十分常见,而在英语文化中,这些都属于个人的隐私,除非是谈话的对方乐意,否则不可随意提及;而人际交往中的禁忌,也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之一,“13”和“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数字,这源于宗教故事《最后的晚餐》,足见宗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五、词汇的文化含义
有些词汇本身就是文化符号,如各类专有名词,而有些词汇除了有概念意义,还包括文化的色彩。在教学中,这两类现象我们都要注意解释其文化内涵。
文化的教学能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1)依托教材,按照教材的内容渗透文化的内容;
(2)英语课要有“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
(3)要结合中英文化对比,在差异中领略英语文化的魅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类感觉、知觉;
关键词:双语词典;文化词语;释义
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70-02
双语词典编纂涉及到两种语言,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两种语言在词汇体系中所存在的差异。双语词典为了准确地反映英汉两种语言词义要素的等值、非等值、不完全等值,就必须进行对比。对比不仅需要对比词的语义结构、内涵,词的组合特点,还要对比由于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非等值或不完全等值。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它们不仅用不同的符号命名同一事物,而且往往赋予其不同的文化语义。李明指出,双语词典实际上承担着跨文化交流的任务,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双语词典理所当然应该提供异域文化的信息,尤其是与本族文化相异的内容。双语词典应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加以界定。
笔者将文化词语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只属于一种文化的词。在源语中的所指内容在目的语的社会里并不存在。例如汉语中的“仁”“龙舟节”“粽子”等,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privacy”“Thanksgiving”等词。第二类是指在不同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看似词义相近而实际隐含着不同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比如英汉语中的数目词、颜色词等。第三类是指语言中存在的成语、典故和谚语。双语词典必须点明其文化渊源,揭示其社会文化内涵。第四类即人名、地名,大学、报社、广播电台名等,这类词语也是一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下面分别从词条立目、释义和配例三方面考察国内几部词典对上述四类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并与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做适当对比。
一、立目
收词立目是词典编纂的第一步,收词的宽窄与词典的质量密切相关。一部大、中型的英汉词典应该适当收录英美文化中重要的人名、地名、城市名、名胜古迹名以及知名大学名。笔者随意选了Thatcher,Napoleon,Toronto和Manchester四个英美文化中的常见词语,它们在四部词典中的立目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英汉大词典》和《英华大词典》(最新修订版)收录了全部四个词条;而《新英汉词典》(世纪版)和《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只收录了其中的三个。另外,《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未收录individualism一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双语词典还没有能够全面、均衡地收录源语中的国情、文化词语。
二、释义
释义是双语词典的灵魂,释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词典的质量。以上界定的第一类和第二类文化词语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词或者只能找到部分对应词。因此,双语词典编纂者在处理这两类词语时会感到比较棘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部词典是如何对individualism,Thanksgiving,thirteen这三个词以及.carry(take)coals to Newcastle这一成语进行释义的。
(一)释义不尽全面。我们先看这四部词典对Thanksgiving给出的释义。《英汉大词典》对感恩节的历史由来及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具体庆祝日期都作了说明,因而给出的文化信息最为全面;《英华大词典》仅给出了其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具体庆祝日期,未对节日本身做出描述;而《新英汉词典》和《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只给出了―个对应词“感恩节”,没有提供任何释义。另外,这四部词典对thirteen提供的义项也详尽不一。
(二)释义未给出充足的文化信息。例如在处理individualism和thirteen两词时,四部词典中只有一部给出了详细的社会文化内涵的说明,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对应词。在解释carry(take)coals to Newcastle时,提供Newcastle是英国产煤地这一背景文化知识的,四部词典中也只有两部。
(三)双语词典对某些文化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例如individualism一词,它在英语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能否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作为其对应词,还有待商榷。
三、例证
词典中的配例起着佐证释义的作用,而且可以给释文提供语境,帮助读者准确运用词目。从跨文化角度来看,配例应适当设置一些与源语文化相关的例证,以帮助传播源语文化。上面四部双语词典除了《英汉大词典》提供了稍多一点的例句外,其他三部词典例句较少,它们几乎没有对这些文化词语配例,更谈不上在例句中传递文化信息了。在随意查看了这四部词典对the apple of ones eye的配例后,笔者发现《英汉大词典》和《新英汉词典》的例句几乎是相同的:His daughter is the apple of his eye.《英华大词典》和《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未给出例句。在对thirteen一词进行配例时,四部词典给出的竟是同样的例证:the thirteen superstition,另外,《英汉大词典》和《新英汉词典》对thanksgiving提供的例证也是相同的:in the thanksgiving before the meal.由此可见,存在于我国双语词典中的例证不充足,例证缺少文化信息以及例证重复现象应该引起词典编纂者的高度重视。与此相比,《柯林斯》的编纂者由于利用了柯林斯伯明翰大学国际语料库,例证较充足又有新颖性,并传递了较多的文化信息,其对上面列出的四个词条全都提供了例句,而且例句恰到好处地向读者传递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
以上仅仅是选取了极少的几个文化词语对四部我国双语词典进行了抽样调查,所以还不足以得出系统的结论,但笔者深感我国目前的双语词典在文化词语的立目、释义和配例上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
(一)在收词立目上,要增加收录外国国情、文化的词语。但双语词典要和语言文化词典区别开来,不能将所有有关外国国情、文化的词语都收录进来。对于大、中型双语词典而言,收录面可以广―些,可以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术语和一些重要的人名、地名、知名大学名以及富含英美文化的成语、谚语、名言、警句,同时还要注重词目的实用性。双语词典还要及时收录―些新词,去掉一些古词和废弃词。
(二)双语词典要注意文化词语释义的准确性,要融入尽可能多的社会文化内涵,不仅要给出词条的外延意义,还要给出词条特定的文化内涵的意义。有效的方法是可以进行配图释义。另外,双语词典还可以设立文化诠释,对一些西方独有的文化现象加以介绍或者提供专文,对英美国家的重要背景知识做简明扼要的说明。
(三)双语词典除了在词条释义上需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外,在例句翻译中也应充分考虑读者对源语文化信息的需求。双语词典编纂者可以利用一些大型语料库。语料库中的语料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颇有帮助。
总之,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双语词典编纂者应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在词典立目、释义及配例上更多地关注文化词语,关注双语词典的文化传播功能,关注读者了解异域文化的需求。大量的文化信息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非常有用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双语词典只有融入更多的文化信息,才能更好地为语言学习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黄建华,陈楚祥.双语词典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甚至不会正确发音,这样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会影响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有的学生读单个的词读得准,但不懂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可使单词的读音在语流中发生变化,也无法正确辨认和理解所听的材料。随着对外开放,新课程的改革,新目标英语的启用,美音逐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有些学生自身发音不准,又不能正确把握语调,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这势必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
2、母语干扰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来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AprilFool 学生对西方的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又如中国的中秋节和西方的感恩节,难度相当的两篇听力材料,由于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不甚了解,所以听起来肯定觉得相对难多了。又如,在英美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通常会说:“It’s a nice day, isn’t it?”而中国人则常以一日三餐为话题,往往会说:“Have you had your lunch?”文化差异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
二、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
1、一般人总是认为,听的越多,听力能力就越强。勿容置疑,多听的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的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的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程度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就如盖房需要一定数量的砖瓦一样,若想听懂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词汇。按“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掌握2000英语单词和一定数量词组对于初等难度的听力材料是基本够用的。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听力的基础不牢。
2、未能掌握正确的听力理解技巧,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推测技巧低。推测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对所听材料的上下文词汇和语言含义进行判断的能力。遇到陌生的词汇或难以理解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联想猜测其含义。推测能力不强,难以疏通上下文,是中学生听力理解的又一障碍。其次,反应速度慢。不少学生在听音时,不能及时领悟学过的词汇,一旦见到时才恍然大悟,这是由于从学习新的词汇到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使学到的词汇变为熟悉的,随时能辨清与运用的词,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学生还处于词汇认识的初级阶段,较快的言语速度经常影响他们的听力理解,使他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记忆中搜索出他们学过的词汇及用语。最后,取舍不当。对于听力材料,并非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同样重要的。只要抓住关键词与主要线索,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全文。许多学生不懂取舍,平均分配注意力,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
三、矫正英语听力障碍的策略
1、要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⑴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⑵在课时安排,可充分利用课前或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材料;⑶在内容选择,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
2、培养良好习惯,克服紧张情绪。养成良好听音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听力非常重要。在听音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听力材料,而是借助汉语先经过“心译”的中间过程,这无形中增加了理解的中间环节,要跟上语流就会产生困难。这种不良习惯只有通过较大量的实践逐步克服过来。
1."...it is hard enough to start ……
2."we are old fossils.we are part of another world.a world ofdinosaurs"用“化石”“恐龙”将“落伍于时代”“历史的古董”“僵化守旧”等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3."i was a little surprised that he had married her,but these may-december alliances are commoner than one likes to admit."一个是风华正茂,一个是风烛残年;一个是阳春,一个是隆冬。这种忘年之合,通过"may"和"december"这两个词,表达得十分贴切,体现出作者洞察事物本质的敏锐。
4."and what would it be to grow old?for after a certain distance,every step we take in life we find the ice growing thinner below our feet,and all around us and behind us we see our contemporaries going through."“如履薄冰”形容晚年生命朝不保夕;用“穿冰落水”暗喻生命的终结,含蓄而不晦涩,即使对没有冰上经验的读者也不费解。
5."it is an idle question to ask whether his books will be read a century hence;if they were all burnt as the grandest of suttees on his funeral pile,it would only be like cutting down an oak after its acorns have sown a forest."这一比喻生动地表明他的著作将永垂于世。"oak"一词本身就有“坚固”“持久”的象征意义;橡树种籽入土,百树挺起,生动表达了他的著作影响广泛、深远。
6."every one got hurt in 1970,but the investor who was up to his elbow in fast food seems to have escaped with relatively slight first degree burns."用相对轻微的“一度烧伤”来表示快餐业在其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虽然和以前相比,盈利减少,却并未遭受严重损害。这一比喻新奇、准确,给人印象深刻。
7."...so &n
bsp;to me,on that day,he was just an executive who had been successful in the white man's world of major-league baseball-a world as far beyond my reach as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在棒球队黑、白队员严格分开的四十年代,一个黑人新手被挑选进第一流白人棒球队,这在他看来比登天还难。"the moon"已遥远之极,何况还是"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这个比喻极其生动地反映了机遇之难。
以上各例均属“普遍性比喻”(universal metaphors/similes),尽管其中许多具有独创性,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但就其内容而言,仍属于人类经验和知识的共同范畴,异族读者和作者思想上的沟通毫不困难。
另有一些可称作为“特定文化型”的比喻(cultural metaphors/similes)。这些比喻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或历史性、地区性特色。
1."born into a large middle-class family in lincoln,kerry received an early baptism in political discourse around the dinner table."这里作者借基督教的洗礼来说明此人因受到家庭的熏陶,早年即受到政治教育。对西方读者而言,其联想意义十分清楚。
2."from the time she was a year old,the princess had been showered with presents.her nursery looked like cartier's window.""cartier's window"这一比喻会使许多西方读者联想到这一世界闻名的繁华首饰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高级首饰,由此可见小公主的娇惯和生活的豪华。
3."toad face fedunka just sort of sat there deflated in a high-back wing chair like a life size ball on the night after 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将此人比作美国梅西百货公司感恩节游行后泄气的真人大小的气球,其沮丧之态跃然纸上。
4."if i have to be knocked out in the first round,it's a consolation to know it's done by a world champion."西方拳击运动流行,许多人对拳击比赛非常熟悉,所以,作者希望他的对手是世界冠军,这样在第一回合就被对手击倒也不丢人。这个比喻非常准确、生动。
5."my car and my body are in about the same shape."both have quite a few miles on them but they are running well and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能力
1.影响听力的因素,弄清这些因素,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
1.1词汇量不足、语法不过关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障碍。
听力训练中,如果遇到的生词太多,就很难懂得整篇文章大意。同样,没有一定的语法分析能力,即使听懂了单词,也未必能快捷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lie”一词除表示“躺,平躺”之外,还可以表示“位于”“撤谎”等意思。有时句子表面上有否定词,却表示肯定,例如: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while driving at night .(夜晚开车要非常小心)。
1.2发音不正确,辨音能力差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前提。
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易混淆音素特别是音近的词不能正确辨识,从而影响了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英文中有一些相同发音不同含义的词,即同音字,如:hear,here;还有一些相似的拼写,易混淆的发音,即近音词,如: soup(汤),soap(肥皂);如果学生听音不准,就会接受错误的信息,就会判断错误。
1.3不良的情感因素,听的习惯及对英美文化的不了解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就会出现“情感过虑”,致使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在理解上也大打折扣。还有的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各方面文化了解不够,有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Thanks giving, April Fool等 ,学生若对感恩节,愚人节等不甚了解,就会对这些感到茫然。
2.消除听力干扰因素,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2.1夯实基础,帮助学生过好词汇关。
2.1.1引导学生去发现单词拼写与发音的关系,以此提高单词拼写的准确率。
2.1.2多练习,先从听写单词入手然后听写句子、短语。
2.1.3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积累各个领域的词汇。
2.1.4牢记场景词汇,熟悉特定的场景用语和关键词。
2.2巧过语音关
2.2.1学会分辨出相似音。听音时,学会分辨出相似音很重要,如称呼Ms和Miss听起来很像,再比如: said和sad等。
2.2.2识别非完全爆破。英语中的爆破音 如|K|,|g|,|t|,|d|,|p|,|b|为另外一个辅音跟随时,它的音不完全发出来,如:Jack can speak good French.
2.2.3识别英语发音中的连续。在语流中,同一意群内部的各词之间并不停顿,以使言语更流畅自然。通常是前一单词词末的辅音与后面一个以元音开头的单词的元音音素拼一起。例如:When I put my card in ,
2.2.4正确的理解语调。不同的语调说出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W:Are you ready? M:Ready?(在英语中升调重复词句往往表示否定的含义)。
2.2.5了解英美英语读音的差异。
2.3调整好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社会风俗。
听力理解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综合,为了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不产生焦虑情绪,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可以插入轻松美妙的音乐作为调剂品。在听力材料安排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过渡;选材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为主,找一些反应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以此增加学生兴趣,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让学生渐渐摆脱对文字材料的依赖。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多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知识。
3.加强听力解题技巧的指导,促进听力水平提高
3.1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克服焦虑情绪。在听录音材料之前,让学生微闭双眼并做深呼吸有助于减轻情绪焦虑的程度,鼓励学生相信自己。
3.2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听材料前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浏览选项时可采用纵向观察法,分析和对比三个选项的不同点,做到心中有数,捕捉一切可以从题目及选项上获得的信息,打有备之仗。
3.3随听随记,无把握就猜。听力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如一些数量,人名、地名、时间、等,及时摘录,数字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记,地名、人名可记下个别字母作提示。还可以借用一些常用符号或缩写形式,
如:> 表示 more than/bigger thanm表示metre
3.4抓住要点,细辨信息。借助非语言信息进行推理,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调口气去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在听音时要联系上下文,分清主次,不能顾此失彼。听,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了解学生困难是关键,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训练方案,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
一、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在教师素养中处于首位,不可或缺。针对当前存在的师德弱化和缺失问题,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德育体系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在语言的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训练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育才的必然要求。
二、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本文以陈艳丽、郑毅主编的学前英语教材《幼师英语》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
(一)树立正确“四观”。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在学前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堂资源,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真谛、劳动的价值和职业的意义,充分认识教师的平凡、伟大和光荣。幼儿教师的职业是苦中求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义务,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幼儿的心田,在奉献自己、燃烧自己的同时,感受到工作中的有苦有乐,乐在其中,以做一名幼儿教师为荣。《幼师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第二单元MyFamily中提到家的布置和家庭成员,通过学习单词,强化学生对家庭成员的爱。同时,通过讨论“离开父母家人到外地求学,该如何做到让父母放心”,引导学生养成独立的意识。ThanksgivingDay则是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由来、西方人如何过感恩节,教师则可以引出:“Whowillyouthankandwhywillyoubethankful?”通过讨论让学生对于“感恩”有更深刻的体会。感恩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它能使人心胸开阔,从容热情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和不幸,是人健康成长与成才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课间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感人视频,如《妈妈做的菜最香》《妈妈的临终告白》等,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并最终升华为一种敬业精神。第七单元EnjoyFestivals中涉及中西方的传统节日及传统食物,对此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九单元FantasticNumbers通过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来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课文LuckyNumbers则指出了过度相信数字的含义是一种迷信的行为,我们应该“workhard,insteadofdependingonnumberstofulfillourwishes.Ourlifeisinourhand.”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保持勇于挑战,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总之,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资源,积极开展“四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筑起牢固的师德底线。
(二)培养师德素养。新形势对教师队伍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培养师德素养,成为学前英语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师范生爱岗敬业、热爱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素养,打造仁爱之师。《幼师英语》第一单元WelcometoSproutKindergarten中提到:“Kindergartenteachershouldhavefiveimportantqualities:love,patience,caution,considerationandresponsibility.”(幼儿教师应具有五项重要的品质:爱心、耐心、小心、关心和责任心。)“Kindergartenteachershouldteachchildrentobehealthy,honest,braveandconfident.”(幼儿园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学会健康、诚实、勇敢和自信。)第三单元BodyLanguage中介绍如何关注孩子的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给予孩子特别是低龄幼儿更多的关注与爱。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关注每一个幼儿,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对特殊孩子给予特别的关爱。第五单元EatMoreFruitsandVegetables通过学习一些蔬菜水果单词,进而学习课文TheFoodPyramid,从课文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以及保教能力。第八单元KeepChildrenSafe介绍了交通标志及出行方式,课文WhatShouldWeDo提到幼儿教师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懂得如何进行急救,从而保证孩子的安全,让学生懂得急救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学以致用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总之,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培育学生的师德素养。
(三)培养师德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幼儿教师无声的人格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日常工作中要文明礼貌、诚实友善、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在《幼师英语》教学中,通过第六单元GoodHabits关于“Goodbehaviors&Badbehaviors”对比,让学生了解良好的习惯应该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行为习惯等,明白养成按时作息和勤于锻炼好习惯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如何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区域的卫生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好习惯真正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传递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正能量。课文HelpingYourChildrenDevelopGoodHabits给出五点建议,即“providemotivation,beconsistent,encouragechildren,joinchildren,celebrateoften.”(给予激励,持之以恒,鼓励孩子,加入孩子游戏或学习过程,时常庆祝),因为“Childrenaren’tperfect.Theywillmakemistakes.Theywillfail.Childrenneedpositivefeedback.”孩子不是完美的,他们会犯错、会失败,因此教师的积极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若能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后,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领会到这样的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歧视的教育原则,用教师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沐浴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才。
(四)培养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热爱祖国,才能与祖国共呼吸、同命运,将“青”“教师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最终实现“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栋梁材”的教育愿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教材和电视新闻等诸多素材,有针对性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内化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讲读课文时,更应不失时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师范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其爱国热情,为争做人民满意的幼儿教师树立奋斗的旗帜。在《幼师英语》第四单元TheWorldinMyEyes教学中,通过对国名、国旗的学习与对比,教育学生要心怀天下,放眼世界,加强时事政治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动物名称及课文ALetterfromaChild,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课文延伸中,还要让学生明白,有些不起眼或大家不屑于去做的小事,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物、节约用水用电等都是爱国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看待乱丢垃圾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自身的素质与国家形象息息相关,提高个人素质也是一种爱国的具体体现,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总之,在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主题,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引导广大幼儿教师自觉承担起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振兴培贤育才的使命。
总之,学前英语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思想,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师德是教师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重而道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学前英语教学中渗透师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有效选择。
作者:张千映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云.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
[2]李静,黄艳兰.五年制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实践案例[J].湖北函授师范大学学报,2015(23)
[3]潘宝红.育学教学中师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1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1了解文化知识是学好语言的关键,语言与文化不可分
东西方之间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别。中国传统文化视双数为吉利数字,事事要好事成双、十全十美;人们结婚都要选双日子等等。而英美文化视单数为吉利数字,如in one's seventh heaven(在无限幸福中)。例如: Although he is not friendly to us,we heaped coals of fire on his head by helping him in his difficulty。(虽然他对我们不友好,我们以德报怨。在他困难时,帮了他的忙。)可見,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就必须提高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1.2有益于学生恰当地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缺乏文化意识,许多学生在和英语国家的人士交谈时往往遇到困难。譬如:有一位外教,听说某公司有个英语角,便去那里观光一番,回来后有人问她感觉如何,她不高兴地说:我好像去了一次海关或警察局,因为他们老是问我下面问题:
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在语法上这些句子都是正确的,但是所提问的内容涉及到英美人所谓的隐私,违反了他们的说话规则。
2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1口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
在口语和听力课中,教师要着重介绍与交际密切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教会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如对话时,许多学生会这样问候老师:Good morning, Teacher.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中称谓的差异,以避免交际中的用语不当。汉语中老师好一类的招呼语是表示对教师的尊敬,而英语中teacher一词仅表示某种职业,而不是称呼语。在英语国家,称呼教师一般在姓前加上Mr./Mrs.或Miss。所以上面句子应改为:Good morning, Miss Huang!又如在学习英语国家人士如何打电话时,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自我介绍时说:I am xx。询问对方是何人时说:Who are you?等等表达不恰当的句子。此时,教师可就打电话言语方面作跨文化用语对比教学,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人士的打电话用语。上面笫一个句子应改为:This is讇護r this is讇譻peaking.第二个句子正确的是:Who is that or who is that speaking?
2.2阅读课中的文化渗透
要阅读英语文章当然要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些学生能看懂文章的表层意思,但不知深层意思,做题时经常做错。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涉及英美文化的文章时,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意义。例如在上Thanks giving Day,要告诉学生西方国家感恩节的来龙去脉。总之,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既学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学习英语的效果大大提高。
2.3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占很大一部分。所以,英语教学应介绍词汇的文化意义。如汉语中有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等词,而英语只用cousin一词来表示。在西方,人们习惯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或者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肃穆、严肃,用黄色表示猥下流。在汉语中,龙以及与其相关词语,明显具有至尊至上的色彩。因而百姓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就叫做望子成龙。然而,在英美国家,龙则是古代硕大、凶残的古怪野兽,专门干危害人类的事,西方人对于龙绝无好感。在中国, peasant(农民)含有正面的、积极的含义,但对西方人来说,却有某种反面的、消极的意味,指的是乡下人、乡巴佬。相反,landlord(地主)对中国人来说是贬义词。总之,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化的积累。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交际能力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里有这样的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事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一、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上课时的问候语往往是“Good morning, teacher!”也就相应地把“李老师”称为Teacher Li。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李老师=Teacher Li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别扭。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二、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接受。)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英语国家人的不同风格。
三、赞美及回答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四、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国家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五、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六、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七、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1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