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育儿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2016一
为贯彻落实仙游县教育局《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让教育传递爱,让爱启迪教育,营造和谐社会良好氛围,我园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2、依托专业资源,加强协调合作。
充分利用鲤中实验幼儿园人力、设备资源,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宣传,赢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3、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我园围绕活动主题,积极参加县组织的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1)以多种形式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增强社会共识。
通过LED显示屏、发放宣传单等形势,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发展形势以及县教育局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规划等;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力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2)宣传学前教育管理规定,促进规范办园。
以展板、宣传单方式,组织幼儿园教师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家庭,重点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的意见》、《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等一系列学前教育法规、规章制度让家长、社会了解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的行为。
(3)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发放宣传单、咨询活动等形式,面向家长及社区群众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通过本次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使科学的早期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为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2016二
按照省市级的具体要求,一科学观发展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我园为提高教师们的准也素质及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营造了了解孩子、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我们班级在园里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同样进行了多种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健康快乐了。现将班级活动总结如下: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一、我们教师积极参加园组织的全体教师会议,认真学习解读了具体的活动方案,会后我们三位教师共同商讨并制定相关的班级活动方案。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二、通过班级飞信及班级QQ群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关于《学习【指南】,了解孩子》为内容的学习资料并进行群讨论,争取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月份的时候,我们及时将园领导上传至园QQ群中的《指南》及相关解读内容转发到班级QQ群和飞信中,引导各位家长积极学习了解指南的内容,并在群讨论中探讨关于《倾听孩子 共同成长》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家长们积极发言,实实在在说出了自己日常育儿的成功及小困惑,家园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三、在家长中开展关于《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们嫌麻烦,于是我们就耐心地向家长朋友委婉提出各种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实实在在的讲出内心的感受和经验体会,经过交流,家长们渐渐认可了,积极地投入到征文活动中来,都实实在在就自己孩子的情况参照《指南》的要求进行较详细地阐述,我们读了家长们一封封的征文,感觉走进了家长们真诚的内心世界,对每一位孩子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我们的一日教学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参照。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心态渐渐在我们家园互动中得到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样得到家长们的关注,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家园关系得到良好发展。
大三班《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四、认真学习解读《指南》内容,积极探讨和创新我快乐,我自主的师幼互动教学模式。
通过自身学习,认真地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我们三位老师坐在一起认真分析交流了学习心得,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每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每一位幼儿,认真对待授课内容,做到心中目标明确,认真备课,精心制作相关道具,改变些许的简单说教教学方法,采取了孩子喜欢的快乐游戏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快乐。
五、利用空闲时间多学习相关的《指南》内容,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相关考核。
六、积极参与园组织的倾听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征文活动。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义务、有能力丰富家园共育内涵,提升家园互动水平。
一、完善互动渠道,增进家长认同度
1.充分利用传统模式,搭建家园沟通桥梁
(1)成立家长委员会:幼儿园与班级都成立家委会,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全方位协助幼儿园和班级做好保教工作。
(2)开展班级“互动家长会”:结合家长关心的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每学期教师和家委会的家长组织家长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有的放矢的互动交流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
引导。
(3)使用幼儿联系册:有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有家长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达到双向了解。
(4)完善家园联系栏:布置于各班教室外墙上,向家长介绍每月及每周教育教学计划,宣传幼儿教育理念,指导保育、教育的经验与方法,教师教育心得,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等。
(5)巧用问卷调查:针对班上孩子各时期的一些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活动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教工作。
(6)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通过预约的形式,与园长、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沟通。
(7)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参观所在班级,观察自己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知道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不足,调整自己对孩子学习的态度。
2.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1)创建幼儿园网站。幼儿园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不断更新的信息让家长可随时上网点击了解幼儿园的动态、活动,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了解幼儿园的师资结构等全方位内容。
(2)使用QQ交流群。我园每个年龄班级有年级QQ家园交流群。方便同一个年龄班孩子的家长一起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在QQ群里有的幼儿家长发帖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趣事,有的家长向其他家长讨教自己育儿中的难题,教师也会积极参与讨论。
幼儿园有网站宣传,年级有QQ流,教师与家长有微信互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更快捷更及时地将幼儿园和班级的新资讯传递给家长,分享教育资讯,探讨教育问题,实现了家园充分互动。
二、注重专业引领,提升家长教育意识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提高家长的科学保教水平
我园家长学校定期授课,既有本园教师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也请幼儿教育专家、保健医生、心理教师来授课,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授课形式既有专家授课式,也有互动问答式、主题沙龙式,内容由幼儿园列出年度计划后发放表格供家长勾选,更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适宜的育儿指导。
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与家长共享幼教报纸杂志等教育资源。我园图书室有近两千本的低幼读物,近百本家长科学育儿的书籍,满足幼儿、家长、教师的需求。家长可以利用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间里在图书室里阅读,也可办理借阅手续借阅书刊。
3.分享保教经验
每年举办一次全园家长家教经验文章交流活动,家长一起分享交流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家长之间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总结育儿的经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有效参与,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1.家长乐助教
每位家长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家长带来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教学风格,丰富孩子们的事业,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弥补幼儿园教师在其他专业领域的不足,如大班苗×的妈妈是小学老师,邀请她为大班家长讲“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与家长互动探讨,一起研究幼小衔接系列教育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孩子之间的情感,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与支持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
2.节日共联欢
邀请家长参加重大节日的联欢会,每逢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我园都会邀请家长来园一起欢庆节日,参与节日环境的布置,与孩子共享节日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感情。
3.亲子齐活动
每学期我园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亲子登山”“亲子郊游”等亲子活动,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乐趣。在活动中亲密亲子关系,融洽家园关系。
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建设 。
1、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各项家庭教育网络培训,不断提高指导家长工作的理论水平。
2、幼儿园不定期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学习培训活动。
3、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鼓励班级教师开展小型班级指导讲座,不断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水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4、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选出优质家长,在管理中不断提高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指导水平。
二、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同步教育 。
1、继续丰富北斗幼儿园骨干家长群,协助家庭教育站的各项工作。
2、九月,十月与十一月组织大中小班幼儿及部分家长慰问老年公寓,与银河金色桑榆“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共度端午节。
3、12月9日邀请本园家庭教育骨干、高级教师卡德丽亚老师进行了维语家庭教育讲座活动,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 欢迎。
4、鼓励家长书读书心得,让更多的家长互相了解育儿心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家长比较支持我们的工作。
5、在小中大班依照市教育局开展了“家教征文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关注家庭教育,共有22名家长积极热情地参加了征文工作,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家长朋友们参加。
6、12月31日与家长、幼儿一起开展“新年快乐“亲子庆祝活动。
三、建立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方法:
1、各班每月一次家园之窗联系(定期调换教育内容及家园联系和教育指导)。
2、各班老师每学期发放家园联系单8份,及时收回,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家情况的评价。
3、鼓励家长积极加入我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站”群,学习家庭教育的多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家教指导的质量。
4、幼儿园家教指导站每月初出一份双语家教小报,每月末一份家庭教育菜单,本学期小报3期,家庭教育菜单3份。
这几天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转瞬十几载,韬涵已长成小小少年,那么在孩子的身体和心智拔节的日子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值得众人肯定呢?千般琐碎归为一条,那就是我帮助韬涵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没错,只要帮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塑造一种好人格,那么孩子的成长定然不会那么虐心,家长的育儿也不会那么累人,“养成教育”让你教子事半功倍。
“健康养成”体能达人
结婚后我没有盲目要孩子,而是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身体调养。家人朋友觉得我过于郑重,婚前体检健康,生个孩子用得着那么刻意吗?
其实我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身高只有153cm,老公不足170cm,按照我俩的基因条件,孩子身高恐怕也会受影响。怎么办?着手改变“土质”,输入健康“肥料”,再撒种子不迟。于是依计划,在2002年一边自学考取了营养保健师,一边严格按照营养学知识调养身体。不管孩子身高会不会突破遗传,毕竟优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4年,韬涵出生,体重8斤多,哭声高亢嘹亮,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优生还得优育。营养学只是给你一个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一日三餐,除了搭配合理变着花样做饭外,在我们家有一个规矩:拒绝一切垃圾食品。
你也许会感慨,学校门口摊位林立,哪个孩子能抵得住诱惑?哪个大人能拗得过孩子?我想说,“养成教育”是各个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方式,这需要一家人共同遵守一个原则,不能说妈妈不给买,爸爸偷着满足,或者爷爷奶奶禁不住孙儿软言相磨而妥协。
为了避免韬涵对某种食品垂涎,我会时不时带他去各种Diy食品坊,健康的食材,看得见的辅料,自己亲手制作的乐趣,孩子往往乐不思返。
另一个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心得是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我觉得无论男孩女孩,必须有一到两个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依托。这当然受父母爱好的影响,但我们决不受此局限。为了让韬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和爸爸陪着他各种尝试,跑步,骑行,各种球,各种拳,从不嫌麻烦。在这期间,韬涵说不喜欢哪个项目,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他放弃,但只要选择了,我和爸爸就陪着他不怕雨雪风寒进行训练。
但陪伴不是永远的,当某种爱好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家长的明智选择就是悄然退出。现在篮球成了他的最爱,韬涵每个课外活动都组织同学去操场打对抗赛。
说到这,我得偷偷黑我老公一下,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爱叹气夹带着口头禅“怎么可能呢?”“不好办”“办不成”等等。作为三级心理咨询师,我非常明白,大人习惯虽小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于是私下里跟他交流,你必须改掉这个毛病,它对孩子是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时间一长对他成长不利。慢慢地,我们家的口头禅变成了“那有什么难的?”“没问题!”还有李宁的广告语“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为了践行这些口头语的可行性,我还挑战自己的身高,天天练习投篮,不为别的,就为给孩子增强信心,“我妈这么矮都行,我肯定没问题”。
饮食健康加上体育锻炼,韬涵的体能比一般孩子都强,很少生病,即使头疼脑热也不用打针输液,物理疗法很快能够解决。傲娇地提一句,韬涵今年13岁,身高已经超过172cm,6块腹肌展示,俨然一个健康小达人。
“国学养成”早慧儿
我从小喜欢诵读,中学大学都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平时经常声情并茂地阅读古诗散文,怀孕之后,更是拿它作为胎教的内容。
儿子出生后,还在月子里,我就天天播放配乐的《唐诗三百首》。直到现在,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播放优美的古诗诵读或者《论语》、《大学》、《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音频,然后一家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洗漱用餐。
韬涵7个月时我就把他抱在腿上诵读国学绘本,他也啊啊跟着念,每天至少读两次。
由于经常被有声文学冲击,韬涵10个多月就会说话,而且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顺畅说出。有一次正玩着,他忽然张嘴来一句“锄禾日当午”,奶奶惊得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更值得骄傲的是爷爷过生日时,他还不到一周岁,竟当着客人的面背诵了全本的《三字经》,客人们啧啧称奇。
韬涵经典诵读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到现在还是中午读书20分钟,晚上睡觉前30-40分钟。我家客厅放了一面一米八的大镜子,就是用来一家人在镜前练诵读表情的。读书成了韬涵的催眠曲,如果哪一天不读书,他也像我一样睡不着觉,所以不管初一十五,还是有客人来访,我们都雷打不动坚持诵读。
韬涵慢慢地以读书为乐,以背书为骄傲。虽然我们从来不规定时间和数量,但在上学前,他已经背下来《三字经》、《弟子规》,熟练诵读《论语》、《大学》、《孟子》、《庄子》、《千字文》、《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等。一些精彩且容易的片段背诵下来,过难的我从不强迫他背,我怕孩子一旦有了畏难情绪,对读书背书失了乐趣。
就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小学4年级之前,《唐诗三百首》背下来180首,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都能提前背下来;4-6年级,高中古诗文尽收大脑,甚至像《蜀道y》、《梦游天姥吟留别》、《滕王阁序》等连高中生都觉得难背的篇目他也不在话下。
表面看我这个“国学养成教育”顺风顺水,其实是困难重重。家里亲人没一个人支持我。老公觉得枯燥让孩子不快乐;公公是数学教师,典型的重理轻文;婆婆是农村妇女,在我让韬涵背书时她甚至挡在前面,我孙子今儿就是不背了,我们玩去……
外人对我的行为更是不理解。有一次我和孩子在校园的大树下诵读,几个同事看见了嗤之以鼻侧身而过。
然而事实证明,读书背书不但不耽误成绩,反而更使他大脑灵光,理解题意准确迅速,小学低年级时每次数学考试10几分钟答完一张卷,而且从来都是100分。在老师的建议下,韬涵从一年级直接跳到了三年级。
上了中学成绩照样排在全校前十;作为班长,富有号召力的演讲让他人气爆棚;大小舞台的脱口秀表演经常博得热烈的掌声;最近在全市的朗读比赛中他激情饱满挥洒自如,好不令人赞叹!
我的家人和同事都转变了观念,一致认为从小多读书,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总在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个起跑线是什么?我觉得,与其倾其所有买一个学区房不如好好布置一个书房,然后以身作则地读书。我相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未来绝对不会太差。
“道德养成”品端行正好少年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这就是父母的潜移默化式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的“公益”心理,我每年给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衣服之前都跟韬涵商量,你哪件衣服小了咱捐出去?你的压岁钱和零用钱攒多少了,准备拿出多少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买书?年复一年,韬涵现在不用我督促,提前就把该捐的衣服和零用钱的数额规划好了;旅游或上街看见乞讨的老人,我都给韬涵哪怕一元零钱让他恭敬地放到老人碗里;我有一个公益讲课群,每天早上在群里发一到两个古诗词朗读的音频,晚上则详细讲解内容。
说到兴趣,最近一位朋友和我说起时下在幼儿园中流行的兴趣班。我说很不错啊,都是些什么班呀?朋友告诉我,兴趣班主要是钢琴、美术、英语和算术,我听了差点厥倒———这与其叫孩子的兴趣,不如说是父母的兴趣。现在知道如今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早熟了。相比之下,小时候只知道摸鱼、钓龙虾、吃麦芽糖的我们,是何等的幸福。
玩,是一种能力
已经大班的萌萌最近总这样,早上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不去幼儿园”,妈妈只好又哄又吓,可小女孩就是不愿意去,问她为什么?是不是老师批评你了?是不是同班的小朋友欺负你?她都说不是,最后萌萌突然挤出一句,“幼儿园不好玩!”
有一次采访一位音乐人,偶然问起,他做音乐的心得,他边喝着啤酒,边告诉我,就玩呗。音乐又不是做数学,玩着玩着就会有灵感。还有一次采访一位优秀的程序设计师,也问他心得,他边玩着电子游戏,边告诉我,写程序就是玩呗。玩着玩着,那些数字自己就会跳出来。你看那些计算机系里,天天死啃书的学生,为什么到了关键的写程序这一关时就傻眼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玩。
音乐和程序设计,一个是艺术类、一个是纯粹的数理化,原来想应该很不一样,哪知道,想要做到优秀,同样需要有一颗会玩的心。玩,是人重要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在我们童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总是把童年视为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如果这一段时光,都无法感动快乐,那将不仅仅是遗憾,更是一种对孩子莫大的伤害。然而的确有孩子在幼儿园,被剥夺了玩的权利,代之以学习、考试。对此乐此不彼的,我相信,更多的还是父母望子成龙,然而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的同时,你们是否想过,不会玩的孩子,才是那种永远不会有出息的孩子。
小时候最会打弹弓、捉青蛙的小小孩子王,长大了做什么事,也比同伴更能玩得转。玩不是一个具体的项目,而是一种不断寻找快乐的能力。数学很枯燥,会玩的人在里面找到了数学的快乐。弹琴弹得好的人,永远是那种在弹琴中找到乐趣的人。生意做得好的人,不一定是那种看似聪明的人,而往往是,在一个别人感觉没戏的生意里找到了自己快乐的人。
玩,是人的天性
某幼儿园虽然园内花草修剪得格外整齐漂亮,各种滑梯、秋千等幼儿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然而,一整天都很少看到孩子在上面开心的玩乐……
认识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在她工作的幼儿园,请了好几位钢琴、美术老师,她现在也要放下正常的幼儿教育,去教孩子们算术。正常的幼儿活动,被各种名目的课业代替。许多孩子不愿意弹钢琴做算术,哭着要回家。她看着都心痛。
然而,这一切改变,又是那么迫不得已——现实使然,父母愿意。你不开这些班,孩子父母还不乐意。学习并不是件坏事,但如果为了学习而不让孩子们玩,那么在学到有限知识的同时,孩子失去的东西似乎更多。知识是可以不断地去学习增加,然而童年错过就没有了,在童年被学习扭曲的个性,才会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会玩的孩子,以后也许很会考试,然而社会工作的经验却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会考试和有能力往往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生下来不是为了考试的,我们生下来是为了快乐的,快乐了才会玩。
不存在的水晶鞋
崔女士带儿子到一所重点小学报名。学校的第一句话是:你儿子有“证”吗?原来,在这里,可是获奖证书、考级证书,级别越高越好。难怪现在的孩子很早就被父母领着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器乐、书法、绘画、舞蹈、语文、数学、英语……孩子们直报怨幼儿园“一点都不好玩”!
让我们来看看,是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权利,乍看好像是幼儿园想多赚点钱,然而笔者却不这么认为。证当然是要考的,要考试当然是要学习的。为了跨进理想的小学,幼儿园开办各种班,就有了理由。到底用什么来评价教育是否优秀?收费高的就一定好吗?为了上“优秀小学”、“贵族学校”,让孩子不像孩子,这和灰姑娘故事中,那个为穿水晶,把脚割去一块的女孩有何区别?
在这种不健康的环境下,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提早适应未来的所谓的水晶鞋,父母们巴不得孩子在学前多学点东西;巴不得在孩子幼小的大脑里塞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加上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认为:玩就是浪费生命,早点开始学习,在许多父母看来,是件好事。多学点将来才会有出息的心态,仍顽固存在于许多父母的思维中。他们甚至不惜伤害孩子的童年,压抑孩子的个性,在所谓“兴趣班”的流行中,父母成为这股潮流最大的推波助澜者。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教育孩子的一点简单体会,希望能通过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知道自己和孩子眼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家长育儿个人总结资料,仅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家长育儿个人总结一
0__年8月29日上午,开完家长会一直想坐下来记录下来作为一名新生家长的激动心情、以及所感受到的跟所学到的一些重要的知识,与其说是忙的不如说是懒的拖到今天。对孩子来说小学一年级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开始。我参加了孩子步入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家长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校对全体一年级学生家长谈谈怎样教育好孩子以及学校情况介绍和对家长的要求。
作为家长,我认为此次家长会开的及时而且重要。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们知道了自己和孩子眼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怎样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从各个侧面耐心细致的讲解,沟通和回答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会可以说是对学校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老师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美好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播种习惯,收获成长”,成就着家长们期盼已久的愿望,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会就象是一扇窗子,开启了家庭与学校联系的重要通道。
要说感言,我的感想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是孩子成长教育极其重要的平台,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坚实后盾,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熔炉,老师是孩子成长的教育者和培育者,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者和引导者,都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促其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今天我们捧出一缕阳光,明天我们收获一片灿烂,今天我们播种一种习惯,明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更有辉煌和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
我庆幸孩子选择了一所能让他快乐学习的学校,我也庆幸孩子遇到了几位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育人智慧的好老师。
最后祝锦绣小学全体同学天天快乐、健康成长!
家长育儿个人总结二
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以来就有一句话: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只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从孩子懂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礼貌,对一些简单的事能判断出对错。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姥姥来家里,女儿拿出她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分给大家吃,可能老人都特别疼孩子,当时确实巧克力也只够家里人分的,她姥姥就说:“姥姥不吃,留着给蒙蒙下次吃。”我当时就批评了妈的观点,小孩给你东西吃就一定要吃,要不养成习惯,她觉得反正给你也不吃,等她大了也不会懂得孝顺老人了。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她)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还是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市区。我和老婆坐了两个位置,我抱着小孩,后来上来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因为我们坐后面,老人站在前面,再加上我抱着女儿就没有让座,可我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她说:“爸爸,你怎么不给老爷爷让座啊?你不是说看到年纪大的要让座的吗?”我当时心里真的非常高兴——我女儿董事了。于是,我就告诉女儿:“你让妈妈抱着,爸爸刚才没看到,现在就给老爷爷让座!”
三、关注孩子的专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也给孩子买了许多玩具,但孩子到现在对她所有的玩具都是最爱,因为每个玩具上都是爸爸妈妈对女儿的爱。她经常要拿出来看一看,哪个是爸爸买的,哪个是妈妈买的。每次看完,都要自己整理好放回原处。有一次在她姥姥家,她姥姥摘了好多嫩嫩的豆子,要剥掉壳做稀饭。于是,我女儿和她妈妈一起剥豆了,可她妈妈才剥一点就去邻居家了,结果我女儿一个人全部剥完。我抱着女儿表扬了她,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这才是好孩子。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大学生生活不会自理等等,无不给我们提醒,孩子不能独立,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为了给孩子独立,我还得了个残忍的称号。那还是孩子刚刚学着走路,每次摔倒,我都要求女儿自己爬起来,然后还告诉她,自己摔倒的一定要自己爬起来,现在我可以拉你,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谁来拉你呢。后来看着女儿摔得膝盖上留着血,眼睛里噙着泪水告诉我:“爸爸,我下次走路会小心的!”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既有心疼又有欣慰。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
与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难题,在她向你求救或者准备放弃的时候,尽量不要批评、抱怨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要信任孩子,给她时间,勉励她、鼓励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我们从旁助她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的所在,从侧面启发她、引导她,激发她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她一起享受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心情。我一直相信,现在我们欺骗孩子一次,孩子将来就会欺骗你一百次。对孩子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听完,不能随意打断,等她说完再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临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则你以后真的再也没法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现实情况了。
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点简单体会,希望能通过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育儿个人总结三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任何经验,经过这几年的时间总结了一点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从孩子升入一年级开始,我就非常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陪着孩子。孩子写完以后我们再一起检查,现在孩子已能独立完成作业了,但还是有点粗心。
其次,注重孩子品格的培养。
我觉得让孩子成才,必须让孩子先成人。我有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孩子有外公,外婆从小我就教育孩子吃东西前要先给老人吃,要懂得孝敬老人。坐公交车时要给老人让坐。
大家好!
老师安排我在这里发言,与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当老师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的甜蜜的,因为xx自身的乖巧,让她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同学,我们当家长的,心里自然是欣慰的。但事实上我也惭愧,跟好多家长比,我觉得自己为孩子做的并不算多,我也不能全面总结教育方法的对与错,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主要也是讲一点零碎的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消除家庭教育中的几种误区
很多时候,在跟老师朋友们聊起教育孩子的话题时,相信也会有很多家长会说,不要给孩子设定太多的目标,不要设想靠孩子的成材给我们带来荣耀,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一个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自然、快乐普通地成长。但在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要求孩子学习成绩拿第一,幻想孩子以后出类拔萃,因此,也常常能看见以下的一些教育误区:比如对孩子满怀期望,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却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孩子个性健康成长的现象;比如关注子女的知识、智力与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态度习惯重视不够的现象;比如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指导不足等等。
对此,我觉得适当的看一些育儿书籍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书:第一类是关于儿童心理学的,我觉得这方面的知识是我们做为家长必需了解的,掌握孩子的心理,学习关于小学生言语的发展、注意的特点和培养、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等等对孩子正常人格的培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去年在孩子上学前一段时间在书店淘了本《小学生心理学》,有空时翻翻看看,了解了解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等等相关知识,比如书中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发展一二年级为一个阶段,三四年级为一个阶段,到五年级时另一阶段,四五年级之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加速期,我们据此可以结合孩子的心智发育给予相应的教育;第二类是关于教育理念的,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育儿书籍,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这类书我觉得只能仅仅是当作教育的一种参考,不能跟风,小时候我们父母辈给我们的是棍棒教育,而现在到处都在说“孩子你真棒!”其实,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教育尤是,对孩子不能一味的指责但也不可一味的夸赞,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因此,诸如此类的书仅能当作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一个参考,绝不可盲目模仿;第三类是关于心灵沟通的,比如可以在网上搜看一些自己喜欢的教育博客,又或者一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温馨文字,比如《傅雷家书》,比如杨绛的《我们仨》,又比如前段时间刚看的一本《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是一个做为父亲给女儿爱的书写,里面有关于音乐、生活、阅读、旅游里的大小事,诉说着热情、包容、自尊、梦想的宽阔景致,点滴絮语,情怀足迹,教育无处不在,至所以看些这样的书籍,是因为觉得这些都是可以能从这些柔韧至情的文字中,细细咀嚼伴随孩子成长的处世信念与美好价值。
二、以自身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是培养良好的作息时间。上一个学期,我和xx爸爸最值得自夸的是我们陪着xx一起执行着良好的生活作息。因为我和xx爸爸都是公务员,基本上能做到生活比较有规律,遇到工作上的一些应酬和加班,我们两人也总是能有一人保证陪伴xx生活作息。早上我们亲自早起给孩子做好早餐,送孩子上学,下午下班回家,xx已经在外婆的陪伴下把作业完成,我和他爸爸,不管回家早晚,每天都要仔细翻翻看看她的书包书本的,看看她当天学习的内容,检查检查她当天的作业情况,吃完晚饭后,孩子一般都跟外婆去小公园玩,在那里她自己跟小朋友们跑跑跳跳,爬爬单杠,做做游戏,到七点半左右准时回家,给孩子泡杯牛奶,再陪孩子洗漱泡脚半小时,八时左右准时上床,在床上各自看书,或者一起读书,八时半左右准时睡觉。按照这样的作息时间,要求家长也放弃很多自己的娱乐聚会,但是形成习惯后,享受在家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当然,偶尔在双休日或节假日破例一下,甚至也带孩子去k歌电影也是有益无害的。除了良好的作息时间,还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特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完成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每天对学习进行预复习等等,但今天我特别想谈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我很想跟各位家长一起沟通的一个话题,那是因为虽然去百度里搜索一下“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300多万个答案,但我也还没能让xx现在就显现出爱阅读品性特征,我自己对xx理想的教育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带孩子在旅行中开阔视野丰富情操,对xx理想气质的想像是个娴静端庄能在阅读中寻找快乐的知性才女,呵呵,别笑话啊,但如前面所说的,xx能自由安排的也就是晚饭后的那一个半小时,而这段时间她基本是去小操场跑跳玩乐为主,思量再三,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剥夺孩子这点快乐的玩乐时间,而xx的品性气质也不一定就要按着我的理想去发展,还是要让她自然成长。至于要求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也不必急,我现在只是在家中尽量自己多阅读,尽量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睡前的那半个小时,尽量以自己的阅读习惯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养成。
三是培养良好品德习惯。道德情操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不仅从口头上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会感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以身作则,当孩子的榜样。比如一家人一起围着吃饭,身为家长,我们自己主动地给爷爷奶奶等长辈夹菜成盛饭,说些温暖的话,平时的这些小细节一定能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靠的不是言教,而是靠身教,让孩子做到的,做家长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的示范,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爱与被爱的世界里。另外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善用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比如我们xx是个特别乖巧懂事的女孩,但同样因为乖巧反而就容易听不得批评受不得挫折,也因为乖巧使她的规则性较强而创造力可能就会较弱,因此,我就要想办法尽量发掘她自信心和表现力的培养,适当的给予挫折教育。而对于那些我们说“很疲很闹”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定很丰富,适当的给予鼓励,耐心的给予自制力的教育,切不可苦口婆心、费尽心机的说教,有的时候,或许你会急得咬牙切齿:“你怎么就是不肯听我的呢,我是为了你好啊!”我们认为道理说得很透了,孩子却不一定会领情或买帐,那是因为孩子认知世界的标准和方法跟我们大人是完全不同的,跟孩子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呢。
三、正确鼓励孩子,相信孩子
对孩子要鼓励,但不要过度的表扬,学习中的挫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经历。作为父母并不是给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安乐窝中,而是要做孩子背后的一只推手,给孩子以安全感,信任感,相信孩子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四、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仔细算算也就是到小学毕业这么几年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尽好自己对子女成长的教育责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
要配合学校,就要先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何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何老师每天都会用校讯通给我们家长发短信,还经常给我们寄写给家长的信,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认真接收,并用自己的方法给予积极配合。比如老师布置孩子每天背一首名家儿歌,如何让孩子觉得背诵是种乐趣而不是个苦恼的任务呢,我和xx的爸爸总是会用非常夸张的表情故意和xx打赌,赌谁背得快谁学得好,刚开始时,用游戏的方式和xx约定我们来比赛,三个人都背一次,按下秒表看背诵的时间,爸爸会故意背不出来,让xx赢,满足孩子的好胜心,再接着有时也想办法让xx输,培养孩子的求胜心,慢慢的,我们一下班回家,xx就主动的拉住我们,要跟我们比赛背诵,她老早就偷偷的趁我们还没下班的时候把儿歌给背熟了,等着赢我们呢,呵呵,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再比如老师在给家中的信中要求孩子熟练的掌握20内的加减法运算,我们也积极配合时时处处用游戏的方法给孩子训练加减运算,比如一起去超市时,我给 xx10元零钱,让她自己挑选东西计算价格,这对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再比如老师在放寒假给家长的信中有要求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也认真的带xx去参加了一次春节前东阳义工组织去三单乡送温暖的社会活动;要求培养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先是去书店给xx买了本《小p妞日记》,故意扔在家里引起xx自己去看,看了后引导她有自己想写日记的愿望,接着陪xx去挑了本漂亮的本子,告诉她可以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记在这个漂亮的本子上,这个寒假 xx也写了一些所谓的日记,虽然每篇都写得很稚嫩,但我觉得这是个好的开端。
儿子:妈妈,你喜欢爸爸吗?
妈妈:喜欢啊,你呢?
儿子:我不喜欢爸爸。
妈妈:为什么呀?
儿子:因为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没犯什么错,爸爸都对我大声喊叫,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可爸爸从不夸奖我。
暑假里,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网络培训。在辅导老师的精心安排与指导下,我用心聆听了多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视频讲座,每天在网上与一同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提问、看帖、回帖,交流着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着彼此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网络培训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丰富的同时,也点燃了我用心学习的激情:在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我每天听视频讲座、看理论书籍、上网查资料、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忙得不亦乐乎。
在听网络培训中专家讲座的同时,我有幸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儿子在五岁这一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发展特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我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儿子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反思。我发现自己对孩子太过于挑剔,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不懂得欣赏孩子,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尊重孩子,最终导致儿子不喜欢我,不愿意跟我玩,有话不愿跟我说。
一番反思之后,我尝试着改变自己,带着一颗欣赏之心走进儿子的生活:跟儿子一起看他喜爱的动画片,随着动画片中的动人情节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欣赏着儿子表现出来的爱心与同情心;跟儿子一起做他喜爱的游戏,在游戏中享受他的欢声笑语,欣赏着儿子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敢;带儿子到河边散步,聆听鸟语,闻嗅花香,和儿子一起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尽情享受着父子真情;和儿子一起画画,看着他专注绘画的神情,欣赏他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奇妙创造;和儿子一起听他喜欢的音乐,欣赏他在音乐伴奏下稚气十足的舞蹈;与儿子一起进书店,一起逛超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改变与付出没有白费。我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挑剔儿子,不再对儿子大发脾气,不再对儿子指手画脚,凡事与儿子多商量……儿子也变了——如果我一天不在家,他会问无数遍:爸爸上哪了?怎么还不回来?我想爸爸了;只要我在家,他就会缠着我问这问那,说个没完没了;或者让我欣赏他的作品:一会儿让我看他的画儿漂不漂亮,一会儿让我听他唱歌好不好听,一会儿让我看他跳舞好不好看,一会儿又要讲故事给我听。在我专心做事的时候,他会时不时给我来一句:爸爸,我好喜欢你哦!弄得夫人非常嫉妒我,问我用了什么绝招把儿子的心给“俘虏”了,非要我给她传授经验不可。
结合网络培训学习的收获以及我与儿子的成长变化,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必过多地进行说教,而应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多采取表扬、激励的办法,对他们的正确行为和进步表现都及时肯定,激发孩子“想学”“爱学”“乐学”并“学而不厌”。让孩子在快乐中自学、摸索、感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你发自内心的欣赏与爱去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滋润他们的心灵。我们对孩子的欣赏与鼓励能激起孩子的积极情感体验,并转化为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自信,在成人的过程中实现成才。
【关键词】家园互动 家长专业学习 家长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可见当前我们将家园合作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园互动合作既然是这么一项十分重要有十分棘手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家园互动方面动动脑筋,多创设一些家园互动的有效途径,使得家园互动不在是一个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家园互动取得有效的成果。
1.组织家长进行专业学习
要搞好教育,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幼教理论、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学习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专题教育座谈会,组织家长结合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谈谈学习心得,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及育儿心得书写成文字,发表在园报上,以供其他家长分享学习。
2.开放活动,家长参与
在举办开放日活动时,如小小运动会、幼儿才艺表演、节日联欢、家长开放日、家长参教活动、游园活动等,让家长亲自了解幼儿在园是怎样学习生活的,了解国内教育活动的一般进程和某个教育活动的具体进程,了解教师启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孩子在园内的表现情况。另外,在某些教育活动中,我们还请家长来园帮助教师一同完成教学活动,例如,我们在上角色医院的时候, 就邀请当医生的家长来向幼儿园介绍医院的一些知识,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又如,我们邀请在学校当美术老师的家长,来为我们的孩子上一节美术欣赏课,从而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家长亲自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平日上课的一些情况,让家长在实践中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取得家长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家园互动工作的开展。
3.定期更换家教园地为家长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不在一味地从专业杂志上复制一些东西来提供给家长。而是要通过与家长日常的交流,及时了解到家长近阶段在育儿方面的困惑之处,针对家长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文章供家长学习借鉴,这样才能发挥到家教园地的真正作用,为家长提供有用、有价值的帮助。
4.改变以往的家长会形式,促使家长“说”起来
家长会是我们每学期都必须开展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家长会形式,多动脑筋,调动起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而不再是只有老师说,家长听。教师可以根据先阶段幼儿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谈话的形式让家长一同来讨论,最后通过家长的讨论一同制定出教育方案。因为我们很多家长是大学教师,本身组织能力也十分强,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家长会上老师主持,家长听的形式,而是请一名家长来主持,针对孩子不会穿衣服的问题在家长会上与其他家长、老师一同讨论,由于问题是家长抛出来的,其他家长得到了共鸣,都十分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方案。(一方面家长在家监督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尽量做到不包办代替,在家让幼儿形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在幼儿园,教师组织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比赛,以表扬奖励的方式督促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我们的家长会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而不再是一个摆设品、一个过程、一个模式,家长和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沟通,同时也为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5.教师要用“心”构筑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要开展好我们的家园互动工作,除了摆正好教师与家长的位置关系及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交流沟通方式外,教师的态度也是决定家园互动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因素。
现在社会的家庭中,孩子是唯一、是宝贝,所以家长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想及时在老师那里得到有关孩子的点滴反馈。不过,说实在的我们一个老师要面对30几个孩子,在家长送幼儿入园或接幼儿离园的那一点点时间里根本无法顾及到每个家长,更谈不上与家长细聊孩子在园的情况了。另外,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朋友的配合和支持。那么要如何在我们与家长之间构筑起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呢?
5.1 耐心地解答家长的疑问,与家长建立起友好的关系。我们可别小看我们的家长,他们可比我们的孩子还“好问”哦!“我们家帅帅今天在幼儿园表现的好吗?”“老师我们浩浩最近进步了吗?”等等!可能十个家长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却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回答出十种不同的答案。所以当家长在询问我们幼儿的情况的时候,即使这个问题你已经回答过十遍,甚至二十遍,但是请你拿出你的耐心去解答家长的问题,给他们一个满意且真实的回答,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而在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教育幼儿。
5.2 细心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家长反馈。一个老师要面对30几个孩子,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的未必能点到每个点上。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生活中细心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当然我这里说的反馈不是说让老师立马给家长打电话交流,这样不仅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影响了家长朋友的工作生活。
5.3 贴心的“服务”,让家长感受你的用心。进入我们班的时候,你能看到墙上有一个“分享小站”,上面会不时地贴出幼儿各种活动的照片,有春游的、有生活自理能力比赛的、有才艺表演的……家长在接送孩子的同时,可以看到幼儿在幼儿园活动时候的照片,也可以与幼儿交谈,让幼儿向其介绍。
另外,我们班门口还为爸爸妈妈开设了一块“请您留言”的版块,让爸爸妈妈在上面写下他的意见建议及一些交代。例如,今天宝宝生病了,可是爸爸妈妈送宝宝来幼儿园的时候刚好遇到老师在忙,爸爸妈妈便可以在“留言板”上写下她的交代,方便老师及时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及给予特殊的照顾。
——孙云晓评李天一案(摘自新浪网教育频道)
母亲的教育是缺爱型,父亲的教育是溺爱型,加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问题孩子养成规律”。中国五千年来的正确家庭教育理念都是“严父慈母”,父亲管原则,母亲给慈爱,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优秀孩子。因为从男女心理特点讲,女人是感性的,教育孩子时是很难坚持原则的,女人的原则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的,女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感性给孩子更多慈爱;男人是理性的,天生是具有原则性的,男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原则和有道德的人。
——郑 委评李天一案(摘自“郑委老师的博客”)
解决教育难题的最优路径,就是落实《纲要》(即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者注),而不是再把现实的问题拿出来分析,再寻找新方案。
目前,这一《纲要》面临的困境是,它只是行政性纲领,没有通过立法程序变为法案。由于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未根据《纲要》所提的改革进行修订,因此推进教改被滞后的法律拖了后腿,存在“违法”的风险。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摘自2013年3月5日《光明日报》)
什么叫救自己呢?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陈丹青(著名画家、作家。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
当你为某件事操心得睡不着觉的时候,这件事已成功了一半。不怕有缺点,就怕没优点。
——毛军发(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摘自凤凰网)
马云说:“做企业做大了,是一种变态行为,姚明这样的身材是不正常的……”其实,学校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小的学校,才是美的:美的的校园,美的风景,美的师生,美的情调。庞大的学校,往往意味着简单的控制和可怕的冷漠。这是美好教育的大敌。
——王木春(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
谁都知道成绩在学生一生中不是首位的,但眼前高考、中考的威力很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至于其他的事,明日复明日吧。这是中学追求升学率最直接的原因。
马克思说,人们可以创造历史,但不能离开所在的环境随心所欲去创造历史。难为了各位教育局长校长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率双重标准的压力下艰难地工作。很多人都知道该怎么做,就是迈不出去。
鲁迅说,在中国想要移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可以让江山易主,而几十年过去,素质教育这个海市蜃楼至今看得到摸不到。
都是评价惹的祸,所以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戴 凌(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我让孩子们收集的资料,了解的前世今生;观看《新闻调查》,了解他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对自身健康的威胁;看看灰蒙蒙的天空,了解雾霾的成因与危害,思索人们的行为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生存的危机;说说过年过节的消费,理解浪费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内容教材里没有,但是这些事情就发生在他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孩子们有权利关注,也应该关注。毕竟,未来中国的模样,就在孩子们的心中。
关键词:家园共育;现状;问题;走向
家园共育就是幼儿园和家庭协调一致,共同保育或教育儿童。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靠幼儿园、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力参与。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西方有句谚语叫做教育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美国前任国务卿希拉里曾写过一本书,名为《It Takes aVillage to Raise a Kid》,翻译过来就是“培养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努力”,充分证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于家园共育的重视。新加坡于2002年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School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简称SFE计划),该计划契合了终身教育、大教育观等先进理念,打破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共同致力于建设牢固、健康和快乐的家庭,让社区更加团结,社会结构更加紧密,儿童成长健康快乐。可见,儿童教育是个生态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儿童所处的整个环境的参与,包括家庭、幼儿园、社区等。
家园共育这一观念从教育主体上强调家庭和幼儿园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各自在儿童教育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从教育过程上强调双方协调一致,共同施加教育影响给儿童;从教育目标上强调双方为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但幼儿园和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别,幼儿园是近现代产生的制度化的正规教育,通常归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对于儿童受教的资格和年限有严格的规定,有受过训练的师资,有符合一定教育卫生标准的场所设施,有经过审定的系统教育内容等:而家庭则是自古就有的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则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童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在看顾护理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因各自在内容、方式、场所、目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别而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家庭和幼儿园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各有其特点,但在教育儿童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要求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竭尽全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家园共育的现状掠影
家园共育已经成了人们在教育儿童中的一项共识。幼儿园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家园共育,家长则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常见的家园共育形式有:家长会、家园宣传栏(或称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咨询活动、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座谈会、家长观摩会、家长交流会、家长汇报会、家长信箱、家长问卷调查、家长意见征求、家长参与教学、亲子互动活动……虽然并不是每家幼儿园都采取所例举的所有形式的家园共育形式,但至少可以结合园所特点采取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共同教育儿童。形形的家园共育,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园所教育为中心,家园地位不对等
众多形式的家园共育基本上都是围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展开,家长则是鼓励、支持和某种程度的参与。首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了解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纲要》虽然是从幼儿园的角度提出家园共育的指导建议,但却因为没有相应的规范从家庭角度提出指导,致使家园共育中家庭的角色被弱化,至少是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其次,目前所见的家园教育的各种形式基本上都是由幼儿园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幼儿园更多是根据自身的计划和节奏安排相应地家园共育活动,较少考虑到家长的需要。这种强力地组织结合幼儿园自身的专业优势,更将家庭在家园共育中的地位弱化。再次,虽然也有针对家长如何教育儿童的家长学校等活动,但大部分的家园教育活动以配合幼儿园完成其任务为目标。最后,从总体上看,家园共育在过程上以在幼儿园开展为主,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处于“显学”位置,家庭教育则被遮蔽或半遮蔽。
(二)以单向沟通为主导,信息交流不对称
家园共育的效用发挥在于强调过程性的“共”,这意味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需要建立及时沟通分享的机制,以此为基础共同建设和利用资源信息数据库,达到保育、教育儿童的目标。但就当前而言,家园共育还没有实现“共”的价值,家、园沟通表现出单向性的特点,信息交流不对称。幼儿园向家长公开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尽可能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吸引家长参与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效果等,以获得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充分地了解和理解。尽管也有家长问卷调查、意见征求、家长交流汇报会、座谈会等举措,但相比之下,家长方面的信息传输到幼儿园的就很少,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会更少。这种不对称的信息沟通还受制度化的影响而表现出内容固定、频率较低等特点,致使家、园之间常常不能及时沟通多方面的信息。
(三)以师幼活动为主角,三方互动不完备
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儿童、家长形成三方互动的作用模式,建立起师幼、亲子、师亲等关系,有效协同地保育、教育儿童。但目前家园共育大多围绕师幼互动,教师与儿童充当了理所当然的主角,而家长则为配角或“旁观者”,更有甚者受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的影响,干脆将教育儿童的任务全盘托与老师(要么是幼儿园的老师,要么是形形早教机构或育婴机构的老师),自己主动缺失于儿童教育者之中。对于一部分家长而言,要么很少有时间教育儿童,要么不知如何教育,亲子活动缺少,亲子关系质量不高。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淡薄,大多数家长未能将自己教育儿童的心得和困惑与老师交流,也没有与老师进行协调,在对于儿童教育的内涵、目标、方法、材料等方面存在不一致,达不成广泛的共识。
以上只是就家园共育现状特点举其要者进行论述,可以看出家园共育还处于一个内涵狭窄、模式单一、操作简单的水平。
二、家园共育的问题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儿童最早的受教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也真实地拥有养育、教育的权利。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儿童完全在家庭中受教育,到后来制度化教育兴起以辅助家庭教育,再到工业社会以来制度化教育获得重要发展,以致家庭教育的功能大大减弱。尤其在当代中国,不少家庭更是将自己对于儿童的教育权尽数让渡与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家长自身承担的抚养、教育儿童的功能日趋弱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当前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有力推手。当然,对于物质的过度推崇,对于科学技术的迷信甚至迷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功利化、产业化等价值取向,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的教育系统,家园共育更是不能幸免。
(一)技术主义的诱导
客观地说,现在的家长对于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也会支出重金于儿童教育上。但是,与此同时家长与儿童的真实的保教互动却在减少,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和儿童相处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教育的专业化使更多家长缺乏时间装备,深感不会教育儿童,所以家长倾向于选择专业化的机构或产品来代其行使保教权利。所以,从幼儿踏入幼儿园的时候起,家长往往对幼儿园充满了过高的教育期望,也容易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幼儿园教育的支持者、鼓励者。尽管如此,生活中家长还是免不了对于儿童的教养任务。深感装备不足的家长大多选择外在援助,或者将儿童送入其它儿童保教机构,或者购买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产品作为替代者,充当儿童的保教师,这类产品也常被称为电子保姆、电子老师等。对于各类儿童保教机构和产品,自有其价值,这儿并不否定;但是,家长将对这样的方式或手段的使用从依靠变为依赖,则潜藏着双重的危险。一重危险是亲子关系将变得淡薄,甚至出现隔膜;另一重危险是这种做法背后的价值取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儿童。
(二)应试教育的捆绑
应试教育牵引着整个教育,就连表面上跟应试教育相去甚远的幼儿教育也被这只大手牢牢地攫住。幼儿园顶着禁令的严厉小学化,各种天才特长班雨后春笋般地布满各处,各种教授儿童专门知识的产品铺天盖地……应试教育如魔影一般,尾随着儿童,侵蚀着童年。家园共育受此影响深重。幼儿园在迎合这种风向,家庭在鼓励和固化这种需求。受应试教育这只看不见的大手的引领,家园共育在内容上重视科学知识,较不重视人文素养;在目标上重视儿童智商的提高,较不重视情商的发展;在过程上重视规范化的学习,较不重视生活化的体验;在手段上多采用成品材料,较少使用生活用品、尤其是废旧物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幼儿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言论自由;解放幼儿的时间,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应试化影响下的家园共育无疑地在某种程度上阻挡了六大解放的实现。
(三)功利价值的追逐
马克思·舍勒在分析现代社会问题时曾指出,现代化的后果之一是,属于较低层次的价值造反,取得统治地位,高层次的价值遭遇放逐,形成价值系列的错位和颠倒。放眼家园共育,对于物质利益的追逐隐秘地排挤了对于儿童精神世界的关照。知识化、获利性的内容占据教育的重要地位,精神性、非功利的内容被束之高阁;技术化、规训式的手段甚嚣尘上,人文性、教化型的方式鲜有问津。教育这种高度精神关切性的事业,难免会蜕变成物质利益追逐者手中的工具,失去其自身的高尚性,屈就于桎梏精神者的权势。家园共育也尾随功利追逐游荡,在人类文明堆积如山的当代却用低劣的行径勾画着社会之怪现状。这种功利化的追求或者瓦解家园共育的内涵,或者将家园共育完全异化,使家园共育从目标到方法走上歧途异路。
三、家园共育的时代走向
教育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在其著作《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中,将教育定义为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由此可见,回归本真的教育有三方面的使命:一是对于过去形成的要去除不良的部分,立足于当下的教育要保留其有价值的部分,面向未来的教育要避免不良的影响。家园共育同样担负着这些方面的使命,在自身向本真回归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改善儿童心理素质结构的任务。
家园共育以“育”为目标,以“家”和“园”为主体,而“共”一方面强调了家、园之间的关系,宣示家、园之间不是乌合之众似的聚类关系,而是协同一致基础上的协商与共事关系,另一方面则将家、园与共同的目的和愿景相连,使家、园之问仅仅以“育”为连接纽带,而不是其它。因此,确立家园协同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崇高的价值为引导真实地关切儿童的精神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成果,积极构建良性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是家园共育的应然追求。
(一)确立家、园协同教育主体地位
儿童教育非常复杂,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方可以单独胜任的,家庭和幼儿园方面的教育都不可缺失。就现状而言,一方面家庭教育需主动承担起教育儿童的重要任务。亲子之间天然的连接、沟通,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情是无可取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具有根基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需要密切沟通、积极正向地“育”人。从方向上看,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三种可能关系:正向一致、反向一致和正反不一致。正向一致是家园共育的追求,也是其本然含义。反向一致意味着家园共同地走在了违反教育本真的路上,成为侵蚀童年的同盟者。这种情况在对儿童缺少正确认识、不尊重儿童期独特性的时代常有发生。正反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未能就教育达成共识,追求截然相反的目标。“幼儿园五天的影响不如家庭两天的影响”这种说法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家园共育要取得正向上的一致需建立在充分沟通、紧密协调,共同追寻崇高价值的引导,真实关照儿童的精神需要。
(二)追寻崇高价值的引导
受时代价值潮流的影响,家园共育中忽视对于高尚价值的追寻是这个时代的教育病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际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使教育变得纯净而高尚,使儿童形成情怀高尚、气质高雅的君子人格。那种单纯以利益为目的的教育行为不仅有害于儿童的成长,而且对教育事业带来沉沉阴霾。就此,爱因斯坦曾告诫:“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教育并不反对帮助儿童获得生活技能以谋取生活资料,但这只是其目的之一,而不是全部,也不是主导目的,而是从属于对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的追寻之下。
(三)关切儿童的精神需要
虽然如蒙田所言,父母、老师常以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学生作为乐趣,但这并不排除父母、老师等儿童的教育者静下心来认识儿童,从儿童本身的特点和需要来教育儿童。陶行知先生曾使用过一个通俗的比喻: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家园共育首先要认识儿童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教育者需要走进儿童,观察儿童,与儿童对话,发现儿童世界的独特性,行学习欣赏儿童世界的精妙。这也不是一些极端的儿童中心主义者所吹捧的那样,半点不要对于文明经典的学习、来自于教育者的管教。林格伦曾指出,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黑格尔也说过,家庭教育的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家园共育就是在儿童内在需要和外在文明之间恰当地契合,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结构素质,哺育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心灵。
(四)利用科技成果作为有效的工具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当代家园共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先进的媒体技术使沟通跨越时空的限制,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及时地交流、分享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和经验。这种便利性的条件有利于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起整体教育系统。另外,网络技术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家园共享,不但帮助幼儿园的教育拓展了范围,同时也提升了品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将家长融入终身教育的浪潮中,使家长利用闲暇时间或碎片时间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幼儿园和家庭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共建儿童发展的档案,记录儿童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切实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真正为儿童的成长服务。
(五)构建良性的家园共育生态系统
家园共育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生态系统:家庭、幼儿园、社会之间构成两两作用的生态圈,而家长、儿童、老师之间也形成一个互相联结与作用的生态链。良好的家园共育生态系统需要各部分之间的协作与平衡,彼此之间有顺畅的沟通和反馈,方向上一致,内容上互补,方法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彼此协调如雨露、阳光、沃同孕育种子成长一样。良好的家园共育生态系统既有儿童自由成长充分的空间,又为儿童提供帮助其成长的沃土养料。以道德教育为例,如裴斯泰洛齐所说,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如此就构成了一个“爱”的生态系统。
说真的,孩子都5周岁了(XX年1月2日出生),我还没认真的考虑过怎样来更好地教育孩子,更谈不上育儿的心得了,我家陈欣洋在家一向是自由发展,没有特别对他严格的要求,现在想想也是问题一大堆,也常会束手无策。
其实很多的育儿知识大家也都知道,只是要坚持执行是很难。而且每个小孩有每个小孩的特点,书上讲的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记得有次我去听了堂课,其中上课老师说了这么一个例子,大意是:要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做的话可以这样:幼儿园放学回来,不要问他,今天你学了什么,他通常不会回答,而要问,今天老师表扬了哪些小朋友,小朋友干了些什么受到表扬了,这样他通常会回答,就可以引导他往好的方向发展。我那天回家就问了他:"今天幼儿园里老师表扬了谁",他回答很干脆:"表扬我了""只表扬我一个人"。"表扬你什么","不知道"。完全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说实话确实也没啥经验,也不太懂。在刚怀孕到出生的时候,还是看过一些育儿书籍的,那是基本是抚育婴儿的书籍,那时候看的那些书对那时候的陈欣洋的抚育还是有一定的效果,比如坚持母乳喂养、给他看黑白图画、对他进行抚触、爬行训练、生病感冒的处理等等,有2个同学比我晚一两年生,看到我们儿子身体这么好,都以为我很有经验,那时候常打电话问我呢。现在长大些了,幼儿的育儿书籍还真的没怎么看过。我们在育儿方面知识还是很欠缺,也是正需要别人来指点迷津。今天还是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吧,我讲的不算什么经验,我就讲讲我们平常怎么做,然后讲讲我儿子的一些问题。一、平常我们所做的一些感悟/总结
1、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利用陪伴孩子的时候、亲子活动的时候进行随机教育和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很重要,我们应该多陪陪孩子,陪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父母对他心不在焉的举动休想欺瞒聪明伶俐的孩子,我们每天抽出上网、看电视、逛街的时间多陪陪孩子,他们会感到很开心的,这个在我儿子身上也很有体现的,如果我们家里4个大人看电视的看电视,上网的上网,他在那里肯定也是百无聊赖,如果我和他爸能陪他玩,他肯定跟在屁股后面爸爸长爸爸短地问问题。
儿子的好奇心很强,观察能力也挺强,问题很多,就坐个公交车都能问出很多问题,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尽量满足他。有时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回答上来,这个时候我通常说:"这个我也不知道,要回去查查书,或者网上查一查,或问爸爸去吧"。对于小孩的问题还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他记得牢的,记得有次他发现了他同样一个问题,我2次给他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他就问:"为什么你上次是说的不是这样。
平时,我们尽量多带他到户外,到空气清新的公园或郊外去玩。三墩的周围的很多田地我们都去过的、三个人一辆电动车到处逛。还有浙大紫金港等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
有时候他就对马路边的挖土机、马路边的修路工人在挖路面,路边店铺的人进行一些切割等等,都很感兴趣,我一定会陪着他一起看,直到他看够。
偶偶也带他到外面旅游,比如去年带他到三亚、爬三清山等,他特别地开心,三清山他一路都自己爬,还自己要求走路下山,不坐缆车的,当时我们好多同事都选择缆车下山的,他勇敢地毫不犹豫地选择走路下山。一路下来可以看小溪流水、看挑夫挑担、摘些野花等比坐缆车来得开心。在三亚,放手让他玩沙玩水。
通过这样带他到大自然里不但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能开扩视野、增长知识,能观察到树木的发芽,毛毛虫,池塘里的鱼、小蝌蚪,跟他讲讲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美化环境的同时会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等等…。他还能观察到很多问题。比如坐在三亚的公交车上,别看他一声不吭坐在我腿上,那是他在观察,过了几分钟他就开始问"为什么三亚的公交车除了一个司机,还要有个人站在那里问到哪里""为什么每个人投的钱是不一样多的"等等。
另一点,对于男孩子来说,我觉得爸爸尤其重要,我就发现虽然他爸爸经常对他体罚,但是只要他爸爸在,他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爸爸长爸爸短,问这个问那个。而且儿子从来不记仇的,前一秒钟刚受到体罚,后一秒钟眼泪一干就爸爸长爸爸短了。一家三口在外面玩的时候,我离开也许他无所谓,而他爸爸如果离开一会,他马上就到处找,或者上个厕所都跟着去了。
但平常沟通中对儿子的话通常我是能第一个理解的。他爸爸有时候儿子重复两三遍还是没明白,也许是他心不在焉,也许是他实在不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比如两三岁时儿子问"爸爸,水会不会长大啊?",一句简单的话他老爸连问好几遍都没听明白。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要和孩子沟通,得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试着用"孩子世界"的眼光来了解他。往往孩子的想法会和你截然相反,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换位思考,还是一种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灵距离的有效方法,更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友谊。2、多沟通,多鼓励他,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这里讲下,和孩子沟通说话时尽量蹲下和他平视着对话,大人蹲下来与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与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会让孩子觉得你和他是平等的,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据说是如果孩子习惯了仰视人家,那长大后他还是习惯"仰视",总会觉得人家高他一等。如果他做对事情了,多多表扬他,"你真棒,你真聪明,对了"。管理课上有句话大意就是:激励就是把偶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形成习惯固定的行为。就算他做了错事,其实也不要一味的批评他,批评太多,会伤他的自尊。所以尽量少用"你不能….,你不应该",也许用"我喜欢…的孩子,我认为小朋友应该…如何如何"更好。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也是对他有所要求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包容孩子的缺点,尽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多赞扬和肯定他。有情况多与他沟通,和小朋友闹矛盾了,打架了,要帮他分析,要加班、要出差我们都会事先与他沟通好,早的时候我在小区里和一些小朋友妈妈聊天的时候发现有些小朋友爸爸妈妈要瞒着偷偷去上班,说不能让他发现否则会哭的。我们这个从小就不瞒着他去出去上班的,每天都和他说再见,记得有段时间还常在我出门时提醒我钥匙带上没,手机带了没,那是刚学会说话没多久。 2
3、做错事情的惩罚、让他意识到错误与责任
孩子毕竟还小,对于孩子的言行,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好多时候孩子是一些无意识的行为而导致一些错误的结果。但是也不能太放任,有的时候只是说教也许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让他更能记住自己的错误行为,我们的惩罚通常有以下几种:1、罚他面壁思过,关在房间里关上灯让他自己好好想想,说好过几分钟再出来,出来之后引导他自己分析刚才的行为。2、让他数数:抱住他,不让他动,让他数数,数到一定数了就放开他,这招是在他刚学会数数的时候用的,这招其实挺好,即教育了他,又让他学到了数数的本领。不过有一两次他犯错,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数,他也许觉得很丢面子,死活不肯数,一边哭一边想逃,他爸爸也百折不饶,他不数就不放他走,最后还是一边哭一边数完了。3、让他自己道歉去。在他3、4岁的时候挺有攻击力的,那时候打架他从不服输的,人家打他一下,他肯定要打回来。有时候是手没有个轻重,有时候也许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会去动下这个小朋友,动下那个小朋友。记得在3岁多的时候有次有个孩子走在小区的水池边上,陈欣洋站在他边上,手突然间一推,小朋友掉进水塘里了,那小朋友妈妈叫了一句"陈欣洋,你怎么这样",抱了他儿子就往家里跑了,我跟在她后面,半路上帮她抱了她儿子,让她自己先去开门。陈欣洋爸爸则负责教育陈欣洋。在那个小孩洗好澡,我陪他在玩的时候,陈欣洋爸爸带着陈欣洋登门道歉来了,陈欣洋抱着2个刚新买的玩具自己亲自向那个小朋友道歉,并且我们罚他一个星期不准看《喜洋洋灰太狼》,那段时间他天天看《喜洋洋灰太狼》,一天不看就难受,但是他接受了这个惩罚,真的很自觉,一个星期电视机没有开过。4、罚他不看他喜欢的电视。5、体罚,这是他爸爸常用的伎俩,这个我是挺反对的,我通常也要骂他爸爸的。不过好像体罚之后再对他讲道理,他特别地乖。我通常对他说"小蝌蚪,我爱你",现在他说他长成青蛙了,我也改成"小青蛙,我爱你",这是要让他觉得我们是爱他,不仅仅是只会惩罚他。每当我这么对他说的时候,他总会温柔地回我一句的"metoo"或者"青蛙妈妈,我也爱你"
4、相信他,并且让他有行使选择的权利
让孩子有行使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少对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现在小孩都挺叛逆的,要他按着大人的意愿去做,他又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大人过分强求,他就不听话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一些比较固执,脾气比较倔的孩子来说,给予他选择的权利,会是一个问题好方法。比如我们陈欣洋有时候晚上会让我给他看猫和老鼠,他一看起来就是希望多看几集,看了还想看,我就说:"你是现在睡觉去,还是看完这集",他往往会讨价还价,我再看3集,而我也稍微作点让步,"要么看完这集再看一集",这样,他知道我不太会再妥协,一般也会遵守约定看完乖乖睡觉去。或者让他自己限定个时间,如15分钟后自己关电脑回来睡觉,给他一个钟,告诉他分针走到哪里就好睡觉了,通常会很自觉地准时地关电脑的。
5、家庭教育统一意见,坚持原则,
在和孩子教育和沟通的过程中,作为父母要坚持原则。我们基本上能坚持,他爷爷奶奶除外,所以,儿子在我们面前的表现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通常,去超市,我们会事先允许他买一样他喜欢的零食或者玩具,他就肯定遵守,要是他喜欢不止一样,想买2样,3样,我们让他自己选择,他自己会作出选择的,把其他的送回原处。所以他从来没有在店里非要买下他喜欢的东西决不罢休的时候。比如,浙江台一天到晚放喜洋洋,寒假和爷爷奶奶在家看了一个寒假,停不下来了,周末,我不允许他看,抢了遥控,关了电视,他闹和我抢遥控,我就不给,他知道我的脾气,不给就不给的,他就会乖乖的吃饭的。而他爷爷奶奶只要他一句"恩??",他们马上妥协的,所以管不牢他。一句话:如果大人认定是无礼的要求就得坚决拒绝,不管他怎么哭闹。坚持住了,他就会知道哭闹,耍赖是没用的。
6、给他一些零钱,教孩子理财
其实我不知道这点对还是不对,看了些资料,也挺有争论的,有赞成有反对,也有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我小时侯就我爸爸经常会给我零钱的,我也不会乱花,只是偶偶买点零食吃。我们陈欣洋我们从小带他去超市,买水果等,他很会观察的,很小就知道钱可以交换东西,大了些了的时候找回来的零钱,一元硬币他通常会说"给我吧",我也没当回事,给他就给他了。有时候发了工资,崭新的小额钱,我也会给他一两张。这个他自己就存着,我专门给了他一个钱包,他管理得很好,20元、10元、5元、1元等各种面额都分开放的。有时候他会用他自己这个钱去买点他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一起去买个什么一起分享,他向来挺大方的,经常把他的书啊,玩具啊送给小区里其他小朋友(不过,送出去了,过两天可能又会去收回来的)。我也会和他说不能乱买东西的。有时候他自己想买个什么,比如看上一双鞋子,试过后,他会问店员多少钱,然后说我现在钱还不够。回家他就算,他还差多少钱才能买那双鞋。他通常会算他有多少钱了,要买个什么要用多少钱,多少钱能买几个。好象也锻炼了他算术的能力。当然复杂的他算不出来,要我帮他算的。今年过年开始,所有红包他都自己收了,不肯交给我们,后来好说歹说才去银行存他的名字。
借鉴
美国家长如何教孩子理财
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这个理财教育计划被细分到了各年龄段: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小孩。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报、帮家长干活获得报酬。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节约零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能比较各种储蓄和投资方式的风险和回报,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这里面的几点,到第7点,陈欣洋都会,他通常在超市观察哪个东西多少钱,买特价商品更合算等,当然这些我们不是特意去教他,只是他自己突然间感兴趣了,自己就会问。
二、儿子的问题1、腼腆,不主动
我感觉我们儿子还是蛮腼腆的,在家里叽里呱啦但在公共场合叫他上台表演节目,或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还是不太敢的。其实我想这很有可能是遗传来的,我们自己两也都是不爱表现的人。但是我想这应该是可以通过锻炼,很想给他报个主持人或者演讲班,锻炼下他这发面的能力,手拉手那边看到过这个课的宣传,但手拉手那边一直都说招不到人,没人报名。但是他在小区里的小朋友堆里玩总是能带头。去年的暑假玩了2个月,在小区里总是做同龄小朋友的头,他给他们上课,给他们设计游戏,还蛮像模像样。如果有小朋友打架,也有人向他报告。记得有次有个大朋友(上小学一年级)欺负他们中的一个小朋友,见欣欣来了,立即向欣欣报告,欣欣二话没说就冲过去和大朋友打起来,打了几下,最后是大朋友骑着滑板车逃了,欣欣还追过去,当时是在小区正对楼的二楼,一直追到楼下,见不到那个大朋友才回到那批小朋友中。我一看不对,自始自终欣都没说过话,立即开打,于是我事后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你怎么不问问他们为什么打架?万一是你的小朋友错了呢?""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先了解是为什么打架,到底是谁对谁错,如果真的是大朋友错了,你可以先警告他,和他讲道理,不可以打架的嘛",他听了,连说是,知道了。2、在家学习没耐心
儿子除了在幼儿园学习、兴趣班学习外,在家基本不强求他学习,偶偶陪他做做手工、曾经教他写过字,但他写了几下就没耐心了。比如学过珠心算的,回来叫他练习练习也很不乐意,总是想着要出去玩,碰上一下两下学不会,或者没搞懂得,一下子就不耐烦了"哼,我不学了….."每当这样,我也没耐心了,心想"还是交给老师管吧!"
3、自己的事情还是会依赖大人
我觉得儿子其实还是蛮能干的,从小就比较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十几个月的时候他想拿得东西够不着,他自己就会搬凳子去够。满2岁就会骑自行车了,满3岁就骑只有2个轮子的车了,,2岁多就开始学滑轮,才十几个月就骑纽纽车超级快那速度以及灵活程度连我们大人都自叹不如。
很多事情其实自己都会干的,但在家里通常挺依赖大人,比如穿衣、穿鞋子、尿尿等,通常他奶奶代劳了。不过这个问题与爷爷奶奶同住有着密切的关系。老人总是宠着他。有我们在家督促好些事情改善了不少,但是老人还是很难改变的,比如通常欣欣一叫"爷爷我要出去玩",他爷爷噢一声,然后就拎来一双鞋替他穿上了,欣并没有说"给我穿鞋。"
4、通常和我讲条件
这个问题是这个意思:我们想要他去做某样事情,他会提出条件,你们必须怎么怎么样,我才会去做。这其实是和大人教育有关,我们大人也通常在他想要某样东西或干其他事时,会提出先把眼前的事做了才同意给他。 (5)
记得那天同学聚会,同学的女儿好象要看电视还是干嘛,我同学说:"你再吃3口饭,你就可以看电视",我当场和同学说,我也经常这样教育,你先把什么事做了,才可以干嘛,我说结果儿子也学了这招了,现在通常这样和我讲条件,我说这样教育方式好象不是很好,另一个同学表示赞同,她说她侄女现在16岁也是通常这样和她妈妈讲条件。所以挺困惑的,有时候如果不加点条件诱惑一下,他不听你的话,如果采用这样方式教育,他也反过来老和你谈条件。
5、晚上睡觉时尿尿是老大难问题
从出生到3岁半我们晚上睡觉一直用尿不湿,我当时是这样想的,这样我们自己可以安心一觉睡到天亮,而他也可以一觉睡到天亮,都说睡觉长身体嘛,3岁半刚好到夏天,尿不湿拿掉了,但是他不会叫尿尿,一直到现在他都说睡着了他睡很死的,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尿尿。到现在5周岁了,还是不会叫的,只有听到过2次半夜叫"妈妈,尿尿",所以常尿床的。
不过这个问题你们给我保密,不要对他说,回去也不要对你们的小孩说,免得到时候小孩之间取笑。他很要面子的,不能让别人知道,每次写成长快乐,我说把你尿床写上去吧,他极力反对,其他的缺点都可以随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