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风险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防控措施

时间:2023-06-06 09:31: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风险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风险防控措施

第1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第2篇

区纪委: 

按照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和省委巡视整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单位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等方面着手,采取“自己查、相互找、领导点、组织评”等方式,组织全机关人员进行廉政风险源点的拉网式排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1、认真搞好宣传发动。接到区纪委下发的廉政风险排查通知后,我中心迅速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议,统一了思想,根据文件精神,成立了廉政风险排查领导小组。明确廉政风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要求,充分认识廉政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使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廉政风险排查工作中来。

2、全员广泛参与,认真清查风险。本着全员查找、全面查找的原则,结合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从一般干部到主要领导,各自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主动查找风险点。认真分析查找各自岗位及在平时行使职能所有环 节中容易产生不廉洁或影响工作绩效的风险点。全体人员全部参与了风险排查,分别填制了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识别和自我防控表,科室工作职责和廉政风险识别自我防控表。对排查出的风险,办公室认真进行梳理、分类,根据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将风险确定为三个等级。

3、加强监督防范,实现标本兼治。对排查和确定的风险点,坚持做到监督监控、预警处置,实施标本兼治。重点围绕“三重一大”、业务流程等方面,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管理制度。针对查找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并将措施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廉政风险点排查活动的开展,根据岗位风险例举及分析,对岗位职务行为可能承担的相关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条规,让全体工作人员做到“三个知道”:知道岗位风险所在,知道防范措施,知道“越规”以后的责任后果。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工作职责、岗位责任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针对性、警示性强的预防措施,切实增强自我防范风险意识,提高抵抗风险能力。

二、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重大事项决策风险内容方面:1、在安排工作,确定工作思路、确立工作目标方面;2、在关系商务系统发展的重要决策和关系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方面。

防控措施: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安排部署,重大事项决策要在全体职工大会或公示栏进行公示;2、坚决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接受上级部门监督。

(二)重要人事任免风险内容方面: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及调整;中层干部的选拨、任免、推荐,重要岗位人事调整;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拨和使用意见;推荐申报区级(含)以上综合类先进个人或先进集体。

防控措施:1、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党支委会议事规则进行,不滥用权力、徇私舞弊、优亲厚友;2、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3、征求派驻纪检组意见,有问题的暂缓提拔使用。

(三)重大项目安排风险内容方面:审核或上报的各类项目,如外贸、服务外包、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等业务。

防控措施: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必须提交申请报告和可行性报告等资料,联合财政局初审行文,报上级部门审批;2、单位执行项目必须做好详细预算,明确经费来源与开支渠道,不得突破预算标准。

(四)大额资金使用风险内容方面:各种会议培训经费安排;公务用车购置维修;一次性采购5000元以上的办公设备。

防控措施:1、严格控制会议培训规模和时间,对会议的各项费用要做详细预算,各项费用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严格把关,并将预算方案提交支部会集体决策;2、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五)思想道德类风险点: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可能产生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政治素质下降等情况;2、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职工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有畏难情绪,可能产生工作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导致工作一般化,不能开拓工作新局面;3、思想放松,廉政意识不强,可能导致吃拿卡要的不廉洁情况发生;4、不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消极怠工,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

防控措施: 1、提高全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在全单位范围内开展思想大交流活动,让党员干部相互查找对方优缺点,提出好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办法,并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3、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转变工作作风,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廉政教育活动。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防范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3.13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事业单位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资金的来源、单位的性质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工作变得愈加复杂,由此暴露的财务问题也逐渐增多。对于气象部门而言,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财务管理上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当前,气象部门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预算约束力不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针对气象部门日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进行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从而尽早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对于规范气象部门的财务管理,促进部门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以气象部门为例,通过归纳、总结当前气象部门所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进而分析造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

从单位领导到财务核算部门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财务风险重视度不够,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财务人员把财务管理简单地当做财务收支,没有将财务管理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从而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在资金的使用和报销上较为随意,常常忽略了财务报销工作应有的程序和要求。由于对财务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财务部门也没有对业务部门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对于单位取得的科研项目,往往只是注重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对于财务预算和财务风险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科研合同的签订上,尽管有内容变更却未能及时签订合同的补充协议,从而导致合同在日后地履行中存在着极大的法律风险。此外,单位在决策和执行一些重大事项时,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靠经验来替代风险控制,这也为今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1.2 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当前事业单位大都对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单位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导致预算编制未能与单位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很好的契合。在具体的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大都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即以当前已知的或近期的发展计划再结合上年度的预算为基数,加上一定的增长率,没有体现出便得出了预算数。这种预算编制不仅没有考虑到单位未来的规划和业务的发展,也缺乏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的所应采取的预测和控制措施,以至于预算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使得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也非常薄弱。此外,在预算执行上存在执行与预算脱节的问题,由此而导致的项目间经费相互挪用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一些专项资金成了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的“常态化”资金,有的单位为了完成预算要求执行的进度而超前使用经费,从而给财务资金上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3 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

事业单位大都对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成文的内控制度,出现问题了也没有可参照处理的操作流程。对于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由于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存在内控制度实用性较弱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并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在逐渐加大,但每个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提升,因而出现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财务技能的提高。另外,在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上,存在相同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的财会人员薪资差别较大、缺乏科学的岗位和职位评估等问题。由于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相分离,财务部门对于业务单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程度难以判断,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

2 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的防控策略

通过分析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升财务风险重视程度

首先,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从领导层面就开始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从而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定下扎实的基调;其次,要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做好各种风险管理的应急措施,通过对资金、资产、日常收支以及重大项目投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早期识别,从而控制和分散风险;再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务必使其建立任何工作失误都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的思想,并通过开展各种财务管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自觉提高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最后,要建立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机制,通过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设备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

2.2 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要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预算管理与单位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单位领导、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到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加强统筹集约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财务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编制预算要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实际,应根据单位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年度预算收支水平,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算分析和预测,提高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并为全年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要强化预算执行,确保预算执行进度,要求财务人员对于每个科目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预算管理责任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和项目预算,严格把握项目的审核、督导和验收,切实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合理支出,从而降低财政资金的支付风险。

2.3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准确,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单位内控系统建设,可以由本单位各业务部门骨干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财务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出入资金的审批记录进行核查,从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加强对财务运行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模式。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预算编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资产安全。重视并加大对现金流的监督力度,坚决杜绝财务人员,切实执行钱账分管、印鉴分管的制度,加强对现金的会计核算,并按规定设置经费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本单位财务经费状况的目的。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并推广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先进典型,加强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经验交流,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2.4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气象部门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并针对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研项目等重点领域进行防控。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主要着眼于风险点,明确单位重点的防控业务事项,将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财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各种常见的财务风险纳入到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进行重点监控,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操作流程,完善风险防控图,确定各风险事项的责任主体、监督主体,进一步细化各部门风险防控责任,并将每个潜在的财务风险所在环节、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等进行明确,同时将各流程的控制过程反映在整个廉政风险防单中,从而完善了针对财务风险的“一图、一表、一单、一规程、一制度”的“五个一”防控体系。依托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而建立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4篇

一、继续坚持“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一是将反腐倡廉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分解责任,严格绩效考核,严肃追究责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对于预算安排、干部使用、机关建设、大额财务开支等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会议决定,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班子成员要肩负起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责任,带头遵守各项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廉政建设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律己严于一般干部。

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全面提高财政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财政干部作风建设。要按照县委要求,大兴紧密联系实际、务实重行、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五种优良作风,营造比学赶超、奋发向上、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和导向。要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等制度,深入开展“三帮扶”。加大作风整顿力度,纠正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特权观念重、优越感强等不良倾向,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

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扶贫和救灾救济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肃处理违规违法行为。积极参与软环境和政行风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和“政行风热线”等工作,继续探索提高全县财政系统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继续探索完善财政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宣传。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和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以及从政道德教育,弘扬财政优良传统,促使广大财政干部增强廉政勤政意识,模范践行“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财政系统先进人物事迹为榜样开展示范教育,以财政系统典型案例为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岗位廉政教育。

二是继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防控措施的评审和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考核办法,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为发挥和巩固“金财工程”在财政科技防腐方面的作用和成果,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是强化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财政部门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成员的监督,推进“三重一大”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管。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中对廉政方面有问题的实行纪检监察一票否决。

四是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按照全州财政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四项改革工作。第一,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范围。第二,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实现县级全覆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覆盖到各级政府及所属预算单位。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不断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第三,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使用效益。第四,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细化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加快推进“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工作。

四、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第5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政风险;应对探究

一、引言

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低碳政策的推出,让煤炭贸易企业感到巨大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也遭到阻碍,煤炭贸易企业为应对现在财政风险必须进行改变,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企业发展中,采用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利用科学创新技术,企业利用新能源,将污染较大的能源减少使用的次数,达到低碳和企业发展之间双赢的局面,本文对煤炭贸易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应对展开描述。

二、煤炭贸易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

(一)市场风险在全球各地区由于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在资源价格竞争方面比较激烈,致使煤炭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之间的变化,由于市场分布不平衡和资源分配不均匀,让供求关系的问题更加严重,进而使煤炭价格波动激烈,所以,煤炭贸易企业存在更大的市场风险。

(二)政策风险在勘探测量和生产方面的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对煤炭管理,这样的管理要求对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对煤炭企业的要求,发展对煤炭贸易企业的具有较大的阻碍,对于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风险。

(三)利润风险对于煤炭贸易企业而言,资本产业价值的降低、利润效率风险的加大、流动资金成本的提高,将出现在煤炭贸易企业发展中,企业投资含有财政风险,在企业股份经营中,金融部门建立了有关制度。提高企业投资难度,煤炭贸易企业违反合约的风险更大,煤炭贸易企业筹备资金的难度加大。

(四)政治及财政内部管理风险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各地都十分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存备用,所以煤炭行业不仅是商业斗争,还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煤炭贸易企业终究要面对政治风险。预算风险,由于我国制度的要求,一部分煤炭贸易企业采用消极的态度处理,对于预算的计划不够全面,对于企业季度的规划不完善,分散管理企业资金,对流动资金的调动也不规整,对于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结构风险,由于煤炭贸易公司基础薄弱,管理人员比较混乱,公司的规章制度不严格,职工职责不明确,财务管理不清楚,企业之间缺乏交流,煤炭贸易企业财务管理不完善。

三、煤炭贸易企业财政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风险政策建立市场风险预算制度,对煤炭贸易企业进行监督防控,煤炭企业收款力度的加大,企业要保障产品的质量,公司的管理者了解煤炭的形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煤炭贸易企业财政风险降到最低,假如公司出现财政风险时,采取控制,避免,分散等方法,将财政风险仔细分类,预防煤炭贸易财政风险的发生,在企业财政风险发生之前估计风险造成的损失,并采用有效的方法,降低风险的影响,如果企业财政风险发生,立即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把企业的经济损失尽最大可能降到最小,在市场变化中,通过企业财政管理公司的运营,吸引投资者投资煤炭贸易企业,总结以前的教训,制定有效的决策,有目的投资,并在投资前进行调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企业恶性经营,假如公司负债的金额不大,而且有一些资产,如果公司负债的金额较多,就会恶性经营,在负债的情况下企业还债的资金,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煤炭贸易企业负债应该科学合理的经营,促进煤炭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政管理加强风险干预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变化无常,煤炭贸易企业在发展生产时必须筹备资金,假如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筹备到的资金收益波动比较大,所以筹备资金的风险就出现了,在借资情况下,考虑到投资的资金投入,没有偿还利息的压力,企业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长期使用资金,合理利用,控制发生的财政风险,由于是用投资者的资金,在企业收益时,还要偿还借资,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事情,通过资金投入煤炭贸易企业获取资金,还可以利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煤炭贸易企业进行经营生产,对于风险制定策略。要积极进行风险投资,获得一些收益,与此同时要理性面对,把风险减少到最小,根据这样的问题,应该进行收款记录,进而建立可靠的信用,确定客户的信用度展开企业的偿还债务考评,合理的收款记录,销售进行责任化管理。煤炭贸易企业财政的最后一项是收益的合理分配,其中,股份分配和收益,公司股份的分配可以让股东得到满足,收益让企业的规模发展的更加大,两者之间互相辅助,在煤炭贸易企业发展时,销售和生产也逐渐提高,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发展就会更加稳定,在煤炭贸易企业管理时,要建立风险制度,构建预算警惕机制,进一步加强收益,合理分配资金,强化煤炭贸易企业财务管理,进而降低煤炭贸易企业财务风险,达到公司良性发展的目的,保证煤炭贸易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改善资金使用,提高企业结构根据煤炭贸易企业的现状,资金结构的不完善,较高的负债,在煤炭贸易企业经常出现,企业应根据煤炭行业的特征及企业结构,制定合理的金融结构,预防过高的负债带来的风险及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利用竞争优势,开拓投资途径,将债券和股份融合在一起,把煤炭贸易企业资金结构进行改善,让企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享受到收益,具有较高的偿还能力,应该分散资金管理,提高煤炭贸易企业的管理水平。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资金,实施有效政策管理,采用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资金管理部门,成立不同的账户,统一企业授权,提高企业财务的效率,推动煤炭贸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合企业财务现状,建立财务预防制度煤炭贸易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立稳定的财务预防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经济收益状况,企业获益是根据成本投入和获取的收益来看,其中最能显示企业的获利,是公司资金整体获益,企业支出的资金的收益,这个数量大就表明公司收获的资金越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建立财务预防制度,最大可能的减少企业财政风险,明确煤炭贸易企业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第6篇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通知,禁止将政府还贷公路违规转让或划转成经营性公路。为此,五部委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禁止以体制调整、资产重组、有利融资等名义,将政府还贷公路转为经营性公路,随意变更政 府还贷公路属性。二是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确保政府还贷公路属性归位。三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还贷公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贷款、统一还款。四是各地要按照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及通知的相关要求,抓紧实施整改。整改不到位或者继续违规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

4月6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分析研究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李盛霖强调,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继续在促改革上下工夫、在调结构上做文章,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李盛霖指出,一季度,客货运输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春运保障工作平稳有序,港口生产稳中趋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盛霖强调,当前交通运输经济运行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需要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统一认识、周密部署、有效应对。

交通运输部研究取消一级公路收费

近日,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会上表示,重点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将于5月份,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类违规及不合理收费问题彻底解决。冯正霖表示,2011年全国免收通行费已超过130亿元;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收费公路里程达10.7万公里;从2011年6月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目前已撤销和调整了328个收费站,降低了182个收费公路项目的收费标准,停止收费的公路总里程3706公里。同时,积极规范和强化公路、水运文明执法行为,不断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的治理力度,努力降低物流通行费用。

交通运输部酝酿节假日公路免费通行

4月17日,交通运输部消息称,正认真研究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有关问题,按程序报批后争取尽快实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介绍,交通运输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2011年全国免收通行费已超过130亿元。自2011年6月开展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以来,目前已撤销和调整了328个收费站,降低了182个收费公路项目的收费标准,停止收费的公路总里程3706公里。交通运输部还将研究取消一级公路和经营性二级公路收费的可行性、时机和保障措施。

中国酝酿出台“海运发展战略”

面对航运业低迷状态,国务院日前做出批示,令发改委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对航运业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出台“海运发展战略”,以推动行业改革。据了解,今年3月底,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召开“港航局长座谈会”,会议提出要推进国家出台海运业发展战略,包括完善扶持海运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加快海运船队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等内容。

冯正霖调研河北道路客运安全和农村公路

4月17日至18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一行到河北省就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和农村公路工作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深入推进“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道路客运安全细节管理;要学习借鉴河北省先进经验,深入推行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七公开”制度,为打好今后十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交通扶贫攻坚战提供制度保障。冯正霖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召开之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油价上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途径,确保交通运输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快递或迎来集体涨价

近日汇通快运在其官网上宣布提价,而此前,圆通速递已经进行了提价。在此之前,已经有快递公司针对网店卖家减少了优惠幅度,变相上涨了价格。有分析认为,此次集体涨价虽然名义上是由于上个月油价上调,而实际上这个原因仅是导火索,更重要的是现在快递招工难,员工的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因此要提高待遇,快递行业目前已到了提价的临界点。

交通运输部新出台民间投资实施意见

交通运输部日前已经出台政策,继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运输新兴业务领域,发挥民间资本推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已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路、港口码头、航道等建设、养护、运营和管理,参与综合运输枢纽、物流园区、运输站场等建设、运营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道路运输、水路运输业务,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经营公路货运中介服务、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以及无船承运、船舶等运输辅助业务。

“十二五”铁路基建春回大地

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1日讨论通过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意味着基建建设仍将是“十二五”拉动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铁路基建龙头企业中国中铁再次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中国中铁通过及时调整经营布局,积极开拓非铁路和海外市场,有效降低了对铁路市场的依赖程度。在公路BOT、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房地产开发等业务领域均有稳健发展。2011年仍以较好的业绩回报向市场展现了逆境中的中国中铁审时度势、多元进取的竞争实力。

第7篇

为进一步提升我中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社会保险经办的各种潜在风险,按照我中心《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工作计划》与《xx社保中心经办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现将2019年市社保中心经办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继续加强稽核内控组织建设,完成本年经办风险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稽核内控组织机构建设,按照人社部关于风险防控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加强经办机构内控力量,加强日常工作管理。明确监察科为风险管理科室,负责日常监督考核,加强日常工作管理,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内控人员要认真履职,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流程,监察科人员专职履行风险防控职责。2019年2月制定出台xx市社会保险经办风险2019年工作计划,并与各县区及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区社保经办机构指定出台社会保险经办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或实施办法。4月对各县区落实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及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轮督导检查,对上一年年风险管理中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完善和新出台相关管理制度。督促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社会保风险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内部防控体系、高危风险点防控等方面的梳理排查,逐一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办法。7月份对全市风险管理进一步自查,并根据我中心一窗式经办服务改革,对现有流程进一步简化,梳理风险防控点,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并出具了调研报告。10月总结全市2019年度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经办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结合养老保险业务的调整进一步细化经办流程,将制度寓于经办业务中,寓于信息系统中,寓于风险防控中。严格履行经办人员审核、签字程序。同时紧紧围绕务实、高效、便民、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宗旨,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坚持以制度抓管理,以创新抓服务,以纪律作保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进一步强化窗口建设,规范各项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开发了“智慧社保”系统,为实现“一窗办”业务奠定了基础;二是实行网上申报制度,实现了参保登记、缴费核定、人员增减变动网上办理,有效缓解了前台办事压力,减少了企业经办人员奔波的负担;三是取消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市内跨经办机构转移业务,减少了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对照省人社厅关于全省人社领域的28项赌点问题逐项自查解决了涉及社保办理的7项赌点问题;五是在社保业务经办中取消了11项证明事项;六是实行大厅咨询台和抽号机双重值班制度,有效分流办事人员,提供精准、到位的社保服务。

三、逐级逐条梳理经办风险点,做到风险防控明晰有力

目前市社保中心经办业务采用社保经办系统统一办理,我们以各个经办环节为主线,兼顾人员操作失误、人员恶性操作、流程问题、IT系统故障或设计及缺陷、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和不执行或者不按照规定执行政策等一系列风险问题,对我社保中心经办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梳理。

(一)参保缴费的风险

1、参保单位增加、减少参保人员所需证明材料把关不严;

2、参保单位增加、减少参保人时未认真核对参保人个人信息,具体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个人社保编号等导致参保人被错误添加或减少;

3、社保基数审核过程中未按照《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把基数审核关;

4、违反《甘肃省社会保险费征缴违章处罚暂行办法》的规定,擅自延长社保缴费核定业务期;

5、对已进行当期社会保险费核定的参保单位擅自取消当期核定;

6、对未进行参保人员增减申报的参保单位随意进行人员增减操作;

8、随意修改参保单位参保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或随意封锁参保单位社会保险账户,影响参保人正常享受社会保险权益;

9、对未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被社保管理系统列入封锁名单的参保单位违规进行解除封锁操作;

10、未确认查验参保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税票,随意进行参保单位养老保险视同到账操作、未认真查验或未提供参保人《养老退休审批表》情况下办理参保人医疗保险在职转退休业务;

11、办理参保人医疗保险在职转退休业务时对于缴费年限不足的参保人未进行退休一次性补收处理;

12、在职死亡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退费时退款账号填写错误;

13、在职死亡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退费时未在3个工作日内将退款明细报送至计划财务科;

14、到龄退休人员打印指数认证表时退休日期录入错误导致参保人指数表错误;

15、办理参保单位破产社会保险一次性核定时,未对参保人年龄、缴费基数等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即办理破产一次性核定;

16、办理参保单位注销时未核对参保单位是否存在社会保险欠费即办理注销手续;

17、社会保险核定管理各业务流程经办未按照人社部发〔2019〕20号、甘人社通〔2019〕134号、市社保局〔2018〕47号文件要求取消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办理业务,擅自增设环节和材料。

(二)关系转移的风险

1、经办环节中需出具的《联系函》、《参保缴费凭证》、《信息表》未通过《兰州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生成,擅自通过手工操作生成;

2、正常转移业务经办环节未执行初审、复审程序,特殊转移业务经办环节未执行初审、复审、审批或集体研究决策程序;

3、正常转移业务经办未按照人社部发〔2019〕20号、甘人社通〔2019〕134号、市社保局〔2018〕47号文件要求取消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办理业务,擅自增设环节和材料;

4、正常转移业务经办未按省政府政务服务网录入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承诺的流程和时限办理;

5、财务未执行和基金转入银行每月2次对帐、记帐规定,致使转入业务办理滞后;

6、财务未执行和业务每月2次移交转入资金银行回单,致使转入业务办理滞后;

7、财务业务未按月对转入基金办理情况进行对帐;转出业务办结后,业务未及时提交财务转移基金;

8、业务提交财务转移基金后,财务未及时转移基金;对异常转入资金,财务未经业务审核发起资金回退;

9、业务经办岗位和财务经办岗位由同一人兼任。

(三)财务管理的风险

1、基金财务与业务对账环节基金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

(1)业务与财务未按月对当期基金应收应付和实收实付情况进行对帐,致使业务流与资金流不匹配;

(2)业务未按月提供当期保险费征缴收入分账报表,致使财务会计核算不满足科目要求;

(3)正常待遇支付业务经办环节未严格执行初审、复审程序,特殊待遇支付业务经办环节未执行初审、复审、审批或集体研究决策程序;

(4)业务经办岗位和财务经办岗位由同一人兼任。

2、社保基金财务与银行对账业务办理环节基金管理安全风险和廉政风险。

(1)财务与财政专户银行对账不及时,致使会计核算滞后;

(2)财务与支出户银行对账不及时,致使会计核算不准确;

(3)财务未按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致使账表不符、账账不符;

(4)财务未按时与财政部门进行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的对账工作,致使双方账务不一致。

3、社保基金财务报表管理环节基金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

(1)财务未按月和基金账户银行、财政部门完成对账工作,致使账账不符、账表不符;

(2)市就业局和县区上报的基金报表存在报表数据质量不高,逻辑性审核不严密的现象;

(3)上报基金财务报表时未履行审批程序,致使报表数据质量不高、时效性不强;

(4)向有关部门提供我市社保基金财务报表数据时,存在未履行报备程序、数据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四)待遇支付的风险

1、离退休人员待遇支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养老金发放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不规范,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有偏差;

2、各项待遇审核把关不严,业务流程不严谨,致使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核发产生错误;

3、与金融机构每月进行养老金数据传递流程不规范,传递数据过程中未按相关流程进行加密处理,造成养老金发放数据产生风险;

4、在养老基金拨付环节处理不及时,养老金不能按时发放造成不良影响;

5、各项养老待遇支付业务(死亡待遇审核、养老金待遇调整、养老金待遇停发、续发、补发)等把关不严,造成基金流失的,对离退休人员未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的,养老金继续发放未采取相应措施,造成养老金继续领取的。

(五)退休资格认定的风险

1、在退休档案审核过程中初审、复审把关不严格,造成拟退休人员符合法定退休年龄和参加工作时间认定错误或者造成拟退休人员特殊工种年限认定错误;

2、在待遇计算中没有仔细核定工龄导致养老金计算错误;在退休资料核定中,没有仔细核对退休人员所提交的材料,造成存档有遗漏;

3、经办人员对所执行的政策理解有偏差、执行不到位,造成参保职工在办理退休过程存在认定不一致的现象;在退休人员信息修正过程中存在审核疏忽、把关不严或者系统模块进入错误导致养老金补退发有误等。

第8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健全制度,不断规范监督行为。一是建立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提高财政工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的同时,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管理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从单位、股室、个人岗位三个层次,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管理机制。真正建立起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制度防线,积极营造了廉政、风正、心齐、气顺的良好工作氛围,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围绕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今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切实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的同时,积极牵头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围绕扶贫资金、惠农资金、社会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小金库”治理等影响程度高、资金规模大、领导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系列专项检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是根据《财政局关于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单位立即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自查工作,3月19日财政局监督检查局苏兴全局长带队到我县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资金安全检查,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支付中心岗位设置不合理,未建立ab角替岗制度;二是直接支付退票流程不规范、存在手工填制直接支付凭证;三是直接支付凭证传递未建立登记制度。

以上问题都已整改完毕,并将整改报告上报与财政局。将进一步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以强化部门预算执行为核心,做好对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各项资金的支付,做好账务记载与核查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二是为切实履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检查和财政管理的重要作用,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维护财经纪律,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及其他风险,根据《财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安排,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情况于2020年4月15至2020年5月15日重点对财政局农财股、行财股、预算股、国库股和资产管理相关股室进行检查。

三是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对2020年至2020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联合相关股室及相关单位对县17个乡镇的2020年-2020年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四是根据《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拓展滥发奖金、工资、补贴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县纪委监察局、县审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组成专项检查组,对县公安局(看守所)、县安监局、县城建局、县卫计局、县国土局5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未发现滥发奖金、工资、补贴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五是为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川财监督〔2020〕4号)要求,党组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由财政牵头,于6月22日至10月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自查、重点督查工作。明年我县将继续深化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主动担当,定期清理,杜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审核、办理、发放、管理、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私自保管代管、违规收卡借卡、扣留扣压群众“一卡通”及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等问题。

六是为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严格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按照《财政局关于开展全面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部门预算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阿财监督〔2020〕12号)、《财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工作实际周密部署,成立专项检查组于于2020年8月16日至10月29日进行严肃财纪律、严格部门预算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专项检查,此次检查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调看账目和现场反馈的方式进行,未发现违规发放津补贴、工资、奖金“三公”经费、私设“小金库”情况。但此次检查中发现我县部分单位在报销办公费、公务用车费、差旅费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再次重申严禁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发放津补贴、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等。

七是为全面理清我县各部门、各乡(镇)银行账户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各单位在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和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人民政府工作安排,由县财政局牵头于2020年11月13日至20日开展了部门银行帐户清理工作,按照“部门自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88家行政事业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帐户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四)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能力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全局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监督,为出色完成各项财政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为了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乡镇财政干部,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均衡化、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职责,我们举办了专门针对乡镇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督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县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滞后,检查人员较少,检查力量薄弱;财政监督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工作中缺乏权威性、及时性、有效性和主动性;财政监督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夯实。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对税收征管质量、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县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强化惠民惠农政策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监督检查贯穿于惠民惠农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细化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同纪委、审计及资金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性。三是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国债风险 政府债务 法律控制「正文

    引言

    1998年以来,为拉动国内需求,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应付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国内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该政策指导下,我国国债发行数量不断攀升,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升温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需要,政府财政支出一时难以回缩,由于财政收入增长受到限制,从而形成赤字增加和国债大量发行的局面。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债风险,探讨化解国债风险的方案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国债风险的基本含义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在我国,国债是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以人民币支付的国家公债,包括具有实物券面的有纸国债和没有实物券面的记帐式国债。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公共只能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候形成的政府债务 .[1]

    准确认识国债风险,首先必须澄清一种误识,即认为由于政府拥有强制征税权和货币发行权,所以政府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从而否认国债风险的存在。这种看法完全将政府当作一个拥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而未认识到政府属于公共权力机构,承担着为公众谋福利的职责。对政府来说,风险是对社会公共福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如果政府通过货币化融资和强制增加不合理税收来偿还债务,必定会损害各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实行财政法治化、公共化的现代国家,国债风险的概念不可能不存在 .[2]

    1994年《预算法》实施之后,我国财政只能通过举债而不能再通过货币化融资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我们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定义国债风险 :从动态来说,国债风险是指国家债务累积规模越来越大,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给财政造成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长期发展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从静态来说,国债风险是指某一年度内政府财政无法按既定规则筹得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到期的本息,丧失国家财政信用的可能性。静态的国债风险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国债危机,但是,能够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动态意义上的国债风险显然也不能忽视。

    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到1996年底,我国累积发行国债近6646.02亿元,到1996年底,国债余额达3803亿元。年度人民币国债发行额增长率相当高,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6300亿元 .[4]另外,我国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的特征,大大超过了同期GDP增长幅度。按照现代经济学上的李嘉图—巴罗定理,国债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国债规模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 .[5]

    二 国债风险法律控制的途径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债已成为各国政府不可缺少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如何控制国债风险也为各国所重视。控制国债风险的途径并非单一,其中,对国债风险的法律控制可谓最有效、最直接、也最符合建立在法治化基础上的现代财政理念的要求。

    第一,制定《国债法》,建立起规范、完善、系统的国债发行、购买、流通体制。目前,我国国债发行、购买、流通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加以规范,主要是遵循《预算法》的有关规定,而这对于整个国债法律体系的健全稍显不足。

    首先,《预算法》在当今国债体系的地位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力。国债发行规模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进行测算和估计,真正体现出法治管理的视野和高度,沿着配合和服务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轨道进行,不能越轨。《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国债年初确定的发行额基本上是按“财政赤字+本年本息支付”这个公式确定的。政府在预算年度中期多次增发国债是否严格贯彻了预算约束还颇值探讨。

    其次,国债发行、购买、流通等诸多事宜,必须有专门的基本大法加以规范,对于现行《预算法》来说,要对国债进行全面而周密的调控,不光从理论上不可行,而且也是一种过重的负担,难以实现有效调控。完善的国债法体系的建立对于国债风险的控制将是一个根本性的保证。

    第二,建立具有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国债市场,并加大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一般而言,国债市场问题比发行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国债市场,不仅便于确定新发国债的发行条件,而且能为其他筹资人发行债券建立成本标准。同时,它还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便于中央银行利用国债市场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是从市场体制层面对国债风险进行防控的有效措施。

    目前,中央银行虽已实行了公开市场操作,但力度仍小,尚难以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6]今后,要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须在以下两个难点有质的突破:一是以何种方式使中央银行持有大量的国债,同时又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二是调整和完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利率体系,使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商业银行可从中央银行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来源。中央银行在国债发行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防范国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在流通市场上,应当适度增加向金融机构发行国债的份额。我国的国债主要面向个人发行,其利率水平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确定的。这就决定了国债发行利率必须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且其期限不能太长。在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较少、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和城乡储蓄存款稳步增长的情况下,面向个人发债不失为一种稳健的做法。但是,由于面向个人发行债券发行期过长、发行成本过高、债券期限较短等问题,以及存在国债规模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多发行国债。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债期限品种多样化,而且能够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和风险。

    第五,规范国债用途,国债只能用于具有公共性的建设项目。首先,国债乃是取之于民的财政收入,在偿还时又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支出。取之于民自然要用之于民,国债必须用于公共性项目上。其次,建设性项目具有直接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政借款的风险。在我国,建设性项目既包括公共预算中的公共投资项目,也包括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中的赢利性投资项目。由于后者完全建立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风险太大,因此,为了实现国债用途的稳健,降低国债风险,必须规范国债用途,并进行程序上的审查监督手续。

    第六,建立健全国债发行效益的考核体系,并积极探索宏观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财政风险进行测算,是对财政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案;对国债发行建立效益考察,有利于提高国债发行的效率和业绩和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转轨、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和各国实践通例来看,建立一套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确有必要。但由于相关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所造成的国债问题的复杂性,在迄今为止所得到的国际经验中,尚无一种相对成熟的关于国债风险的宏观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可供完全借鉴。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国债风险有被严重低估,至少是不准确、测算公布的可能性。因此,在法律上搭建一个指标体系框架对国债风险进行监控刻不容缓。

    三 结 论

    在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扩大的同时,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与防范机制,全面把握现实情况,精心和稳妥地把握赤字与举债的合理数量界限,正如中国企业高峰会议上所指出的,要十分重视国债和赤字规模问题,注重加强财政偿债能力和财政风险防范的研究,在国债规模总量扩张的同时,注意对国债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短期举债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衔接,争取克服体制、结构等方面深层矛盾,争取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综合环境,这样才可能迎来国民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增长。

    国债风险控制的核心和灵魂是:在国家能够掌握和控制风险的范围内,尽可能充分发挥国债手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7]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考察,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提高偿债能力、控制和化解风险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不发展,提高偿债能力便会成为无源之水。从较短时期看,为拉动经济增长,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张又势必会相应增大政府的偿债风险。因此,对国债风险的控制要正确把握和平衡潜在风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从中积极寻找既能抑制风险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

    「注释

    1 刘建文主编:《财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2 这意味着各国只有国债风险程度大小之分,而非国债风险有无之分。后一种提法容易产生误导和混淆的弊端。

    3 傅志华:《国家财政安全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4 搜狐财经business.sohu.com/2005/01/10/49/article219794949.shtml

    5 魏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政策风险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6 何开发:《中国财政风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第10篇

最近,我们结合“勤廉村(居)”创建活动和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的督查工作,深入全区9个乡镇街道的农村、社区,对村(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__区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在__市纪委和__区委的领导下,__区纪委、监察局大胆实践,务实创新,全面推进了农村和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推动政策落实。__区注重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畅通政策落实组织渠道,全区112个村(居)建立了村(居)纪检小组,设纪检委员112名,规范了村居纪检组织建设;通过发放《__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资料汇编》和实用手册等方式,利用公开栏、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统等阵地,及时传递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政策和信息;加强涉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仅去年就组织检查组10个,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保障性安居等11个方面的专项检查,查处土地违法案4件,确保了中央涉农惠民政策在我区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防控廉政风险。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廉政宣传教育,如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示范点的考核授牌活动、结合电影下乡播放廉政电影、开辟廉政宣传专栏等,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基层干部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工作,将腐败风险点、防控措施、防控流程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基层干部腐败风险预防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监督制约,规范村(居)务管理。去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35宗,涉及金额1986万无,增收节支298万无,退回不规范票据金额135万元,减少不合理开支93万元,查处违反“三资”管理的乡村干部3人,对5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创建村(居)和村(居)干部“勤廉双十佳”活动,重点推行村(居)办事承诺、基层干部勤廉双述等制度;推进党务、政务、村(居)“三公开”,落实了点题公开、公开工作评议制、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村(居)民主管理逐步深化。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加强了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9个乡镇街道按“九有”标准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基本上设立了便民服务站,纳入便民服务事项30多个,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7.3万多件,受理群众咨询2.2万余人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近770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我们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发现工作实践中有些问题亟需解决。比如,村(居)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增多的趋势,强农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仍然存在,少数农村、社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办事不公、与民争利现象仍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深化村(居)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找准有力的抓手。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可以探索从推进基层政策落实、加强风险防控、强化村务监督、优化便民服务等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整体推进。

1、细化任务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要细化工作任务。对乡镇街道纪委、村(居)纪检小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惠农惠民资金发放,制定规范的发放流程和操作规程以及检查方案。对民生项目建设,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二是要细化工作机制。必须结合上级要求抓细,健全完善上下沟通、左右整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为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细化监督检查。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力量对中央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开展监督检查,科学谋划,做到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以强有力的监督,切实解决有关建设项目和补贴资金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2、强化责任举措,推进风险防控纵深开展。一是要健全防控工作平台。依托__区政务网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廉洁从政宣传教育以及廉洁信息传递和监督平台;探索廉政教育新方式、新方法,开展经常性的廉洁从政宣传教育。二是要扎实开展风险防控。按要求开展风险教育、排查、防范、预警工作。制定风险防控示意图和风险防控制工作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提升风险防控效果。三是要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把“41个不准”的禁止性要求作为村(居)基层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年度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加强自查整改;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第11篇

一、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是积极主动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实际行动,是针对行政权力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促进国土资源系统廉洁从政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事关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我局发生的案件涉及矿产资源管理、土地出让、资金管理、行贿受贿等问题,涉案金额较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暴露出我市国土资源领域行政权力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案例,身同感受,我局党组更加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组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对国土资源事业和全系统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

二、查纠防结合,着力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了综合组、土地市场治理组、矿业权市场治理组、建章立制组、案件协查组,制定了《高要市国土资源系统“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高要市国土资源系统“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责任分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各股室目标任务,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边查边纠,对症下药,规范运作。局党组及各股室、各基层国土资源所和属下单位按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各自责任分工,对自身业务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和审批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并结合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边查边纠,规范运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配合案件查处工作,降低案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成立了配合检察机关办案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案件查处工作。案件发生至今我局共有9人被立案查处,先后逮捕刑拘6人。通过加强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分清涉案人员责任,加快案件查处进度,目前已经3人不,1人免予刑事处罚,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主动组织清理违规发放的资金,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主动配合办案人员及时清退有关款项。还协助检察机关收回涉案人员梁某名下的用地,及早追缴梁某补缴的土地价差款。

二是清理不符合政策文件,严格依法行政。由市委办、市府办牵头,对与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相冲突的地方性4份文件,予以废止。

三是依法追缴地价款,挽回案件违法违规办理用地手续造成的经济损失。收回高要金利镇559.35亩违规出让土地,并在今年11月,我局将该土地的其中的207.4亩重新挂牌出让,成交价款达7330万元,创我市工业用地出让价历史新高,扣减用地报批成本和整改清退的补偿款项1263.885万元,实际挽回国家经济损失6066万元。并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依法追缴9月高要市政府出让给新明珠集团1500亩土地价差款4740万元,已全部入库。

四是开展矿产资源整改专项行动。从去年6月份开始,开展了全市矿山专项清理行动,查处无证非法开采1宗,查处超量开采6宗,缴交采矿权价款327.4万元;查处超层越界开采3宗,缴交价款2.1888万元,没收非法所得178.482万元,罚款9万元;进入立案程序罚没款14.34万元。

五是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好相关的用地问题。撤销金盛工业园违规批准补办用地手续文件,并对金利镇擅自征收出让、但尚未使用的土地559.35亩,收回由市政府作为储备土地。另外通过多次主动省检察院沟通,已争取省检的支持,同意由高要市政府逐级上报,将金盛工业园区需要完善用地手续的4312亩用地,按“三旧”改造政策进行补办用地手续。并且在不超过原贷款规模的前提下,同意该园区的企业办理房产地产抵押融资续贷业务。

六是认真开展财务管理检查专项行动。针对案件暴露出来的财务管理漏洞,经征求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和市政府的同意,从高要市财政局借调了两名具有中级会计职称人员到我局财务股主持和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协助完善规范局财务帐户管理和经费预算、报销等规定,及时撤销合并过时帐户,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财务管理漏洞。

(三)防范风险,建章立制,防控在先。

一是建立联合会审制度,严格用地审批。市政府成立了高要市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政府制定颁布《高要市人民政府土地审批办法》,建立了全市建设用地审批(会审)制度,对全市土地出让、项目用地预审一律实行集体会审,所有用地审批必须经市用地审批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切实规范了用地审批制度。对重大用地审批,还需征求市纪委监察部门和检察部门意见,上报市党政班子会议研究通过后再具

体操作。二是建立全市土地执法巡查责任制,严格土地执法。力促市政府制定颁布《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和《高要市国土资源执法共同责任制》,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和执法监察共同责任制度,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所和执法队规范化建设,加大动态巡查力度。在解决基层所独立办公场所和执法车辆基础上,今年投入50多万元,为基层所配备手持gps定位仪、红外线测距仪、数码相机、手提摄录机,全面提升执法队伍装备水平。并建立巡查台帐,实行动态巡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案件信息情况通报、土地执法联合机制和查处国土资源犯罪行为联席会议等3个制度,形成多部门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群防群治网络,使土地执法的廉政风险得到及时防范。

三是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并完善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局财务开支若干问题的通知》、《局党组议事规则》、《局务会议制度》、《班子联系基层所》等制度,局内所有重大开支、决策、人事安排、业务审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通过,并由形成《会议纪要》印发到各部门,强化行政权力监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层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参观肇庆市纪委举办的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到四会监狱接受狱中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征订《〈廉政准则〉学习实用读本》等,使拒腐防变的警钟长鸣。成立了《办事指南》和,《工作制度》编制两个专责小组,细化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来构建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透明政务。成立了信息工作小组和组建了信息中心,组织中层干部到观模湖南长沙县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拟定了我局“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利用“一张图”和土地“征、批、供、用、补、查”综合电子信息监管平台,规范各项业务审核审批程序。建立政务网站,推动国土资源系统政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信息手段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约束与监督。

三、“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一)按时完成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通过对各项权力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点工作环节、工作部位和工作岗位进行梳理,排查出廉政风险点60个,其中:a级风险点10个,b级风险点25个,c级风险点25个;制度漏洞8条。干部职工清退有关违规款项459.2万元。

(二)整改防控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基本完成《办事指南》的重新修订,规范各项业务工作;二是成立矿业权交易中心(与地产交易中心合署办公),进一步规范矿业权交易市场;三是建立健全制度10项,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四是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大,逐步实现透明政务;五是通过对行政审批、资金管理、项目安排、干部人事制度等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整改防控,变“风险点”为“安全点”。六是干部职工从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算好人生账,筑牢思想防线,拒腐防变的自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围绕“保稳定、保运作”工作重心,各项业务工作成绩突显。制定了《高要市国土资源局41项重点工作分工安排表》,并公开上墙,层级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全年工作取得了成效:一是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全力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突破,成为我省第一批允许置换2625亩增减挂钩指标报批用地的单位。四是“三旧”改造工作走在肇庆市八个县(市、区)前列。五是完成园地山坡地耕地开发6000亩的目标任务;六是建立了全市闲置土地动态监测台账;七是遏制违法用地工作取得实效。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为2.07%,比上一年下降了3%;八是基本完成江肇高速、南广铁路、江滨新城等项目7780多亩的征地工作;九是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地质伤亡事故。

第12篇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扩张引致风险积聚

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在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推动下迅速膨胀。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利用自身主导的融资机构聚集银行贷款,用于地方政府的融资项目,使大量银行资金在极短时间内流入地方政府各种融资平台。受信贷政策紧缩控制的影响,地方政府纷纷转向银行表外融资方式,大量资金通过信托计划、基金、融资租赁等渠道变相地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这种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方式,其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在业界被统称为“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在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城投债、基建信托、平台贷款等。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城投债8800亿元,信托资金7551亿元,至少超过1.6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以“影子银行”为渠道。在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中,其潜在风险亦显而易见。

(一)投资效率低 地方政府债务投资效率普遍不高,社会资源配置效果不佳,降低了经济发展质量。如在公路上投资上的建设项目建成极可能被淘汰,给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二)债务约束软化且社会信用环境恶化 地方政府性债务展期、拖欠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无法按期清偿还会动摇投资者信心,使得政府性投资项目后续建设受阻。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积患沉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期限错配、以债养债、偿债能力较弱等问题一直存在,问题逐渐长期化,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并诱发中央政府层面对宏观经济走向的不良判断及决策措施。

(四)规模化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积累了庞大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的存在,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最终必然转移至金融机构,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累积。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和风险趋向复杂化之际,地方投资冲动无疑会给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引发国家层面的担忧。

二、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推动政府会计改革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希腊、冰岛、美国加州等欧美地区出现的债务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债务管理与政府会计之间的密切联系。政府会计的制度变革将有助于增强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更有利于防范政府的财务风险。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及政府会计核算实际情况来看,尚存在以下不足。

(一)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未得到广泛应用 希腊危机揭示了收付实现制下隐匿真实债务状况,并最终引致偿债风险的事实。我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无法准确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信息,使得债务负担率失真,甚至导致部分地方基层政府在负债实际超过当地生产总值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举债,因而缺乏对政府负债义务的计量基础,实质上掩盖了政府财政可持续性能力较表内弱的事实。欧洲部分债务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都充分认识到传统收付实现制的严重不足:收付式会计基础下,无法全面反映财政财务状况、运营情况,不足以提供财政长期可持续性的信息,权责发生制虽不一定能全面解决债务危机,但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负债、义务情况。我国政府自2009年在海南试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后,理论和实务工作成果显著,可以预见海南模式下权责发生制的成功应用,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政府会计改革工作中推广。

(二)财政财务透明度低,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不明确 我国财政预决算管理程序中,只限于披露直接显性负债信息,且历年财政预决算报告也只反映了政府主体期间内部分债务收支情况,未反映债务余额情况,揭示出的债务信息缺乏延续性,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具体规模更是无从得知。目前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权威的数据披露基本以2011年7月审计署公布的《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为基础,公报显示2010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在经历2011-2012年政府债务消化和结构调整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及变化趋势则又成为一个相对模糊的数据信息,这也给宏观政策部门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决策上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反观西方国家,均以通过改良政府会计对负债确认、计量、报告的程序,实现了债务信息的明晰化,达到了及时掌控政府负债义务及风险的目的。

(三)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未能有效揭示债务潜在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有效防范离不开高质量的政府会计信息,由于正式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尚未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鲜有定期公开对外披露。我国财政预决算报告侧重于反映每年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对部分表外负债、或有负债等均没有记录或披露,这不利于政府财务状况的有效评估。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在债务信息披露上的缺失,极大降低了政府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性和可靠度,同时,地方政府在信息披露中未相应披露地方政府费用和负债情况,削弱了会计系统揭示潜在风险的功能,掩盖了地方政府财务管理的问题。从公共财政角度看,社会公众需要且有权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中获悉政府资产、负债等相关财务状况信息,建立充分、有效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定期公开,也符合公共财政、公共决策的需要。

(四)债务投资主体项目的总体绩效评价体系缺乏 《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自行发债,除上海市、浙江省等试点地区外,由于举债权受限,中央转移支付制度未能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财政收支缺口扩大使得地方政府只能通过投融资平台等举借债务,由此也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在投资项目的核算上,财政预算会计只能反映当期的项目收支,而由于负债不在表内反映,使得项目的资金来源与项目收支相脱离,无法将债务资金的使用进行单独的收入成本匹配,不利于真实反映投资项目本身的成本收益信息。由于缺乏债务资金投资项目的体的成本费用配比信息,作为财政绩效管理的相关支持信息缺乏,导致各级政府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判时,不能真实地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反馈,并确保债务资金效用最大化。且由于债务资金对应成本费用信息无法合理体现,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时亦缺乏对应的效益意识和监督,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不利于控制投资项目的负债风险。

三、政府会计改革推进措施

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渠道的扩展、融资规模的膨胀,潜在的偿债风险受到监管层及各方的关注。改革现有政府会计工作机制,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的迫切需要。

(一)循序渐进推广权责发生制,完善政府会计确认基础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在实践中已显现出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的弊端。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以提供政府在债务问题决策上财政可持续性的信息,在债务危机问题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09 年3 月,财政部的《2009 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基本实现了将隐性债务显性化的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地方隐性债务的扩大化问题。因此,应改革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循序渐进地逐步引进权责发生制,统筹分步地在资产、负债等要素确认中执行权责发生制,最终建立起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据实反映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及或有负债的状况、债务项目的建设及绩效情况,强化债务借入、支用和偿还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通过全面、可靠地对政府负债情况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现政府会计及时提供政府负债的信息,便可实现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债务收支管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政府会计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管理经验表明,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也是增强债务透明度的有效举措。要尽快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项目分类、核算规则、科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修改,要将预算监督以外的各类地方政府性债务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来。在地方政府年度预算编报中,要单独建立债务预算编报体系,对债务情况进行记录、反映,不仅体现当年的债务情况,也应包括债务数量、金额、结构的变动,这也将有利于对预算表中的财政收支情况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此外,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后,地方政府直接负债、或有负债等均将纳入预算管理,将有助于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及时掌控负债情况,并通过严控财政支出达到对债务实施源头管理。在此基础上,以完善财政预算会计体系为契机,修正政府负债纳入表内核算的确认、计量、报告工作程序,实现预算会计能全面、真实反映政府所控制的资产、资源和实际承担的负债义务,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会计工作体系。

(三)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推广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从国际上公共财政改革的方向来看,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大势所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已经有部分国家渐进式推进了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改革:保持原有日常的基础核算工作中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年末再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调整、数据转换,据此再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于2010年年底启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亦采取了上述改革思路,2012年该项工作已基本在全国范围内各级地方政府普遍推行。

(四)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不论是地方政府直接债务、或有负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亦或影子银行等各类渠道形成的潜在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实质上充当了最后偿付人或间接担保人(保证人)角色,绝大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均依托于地方财政,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套措施,要尽快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识别、分类,理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流程,研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债务偿还机制以及风险预警机制,把防范地方财政风险与建立长效机制相融合,深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制度。

(五)强化国家审计职能,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 政府审计与政府会计改革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二者协同效应较为明显。审计署2011年审计公告首次以官方口径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了明确,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达到了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隐性风险,弥补了政府会计核算的不足。近期,审计署亦公开表示,2013年将再次对2011年到2012年间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专项审计。因此应加强审计机关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政府审计对资产负债信息的核查,可以充分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潜在风险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揭示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以维护经济安全运行,避免出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

(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透明度建设,稳步实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 IMF《财政透明度手册》(2007)规定“会计制度应该为收入、承诺、支付、欠账、债务与资产的跟踪提供可靠依据”。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重要动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透明度是规避政府债务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见政府会计在公开透明揭示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上作用显著。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并不透明,且存在多头举债和管理的无序状态,以致披露的政府负债情况不尽准确,潜在的债务更是无法获知。因此,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之一,应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公开机制,涵盖在政府公务信息中定期公开,接受社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监督,同时,应逐步对债务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分析、评价考核,以确保债务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琦、张娟:《供求矛盾、信息决策与政府会计改革——兼评我国公共领域的信息悖论》,《会计研究》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