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时间:2023-06-06 09:3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变态心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变态心理学

第1篇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已被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它采用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讨论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1]。虽然PBL教学法最初主要应用于医学院校的教学中,但目前已成为多学科、多领域广泛采用的教育模式,亦已成为心理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之一[2,3]。

变态心理学是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与分类,力图揭示异常表现的原因与机制,从而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为学生日后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等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变态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对各类心理异常进行正确的表达和叙述、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理解与分析、对各种心理异常的发展和预后进行判断与估计、制定异常心理的咨询、治疗和预防措施。

综合上述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教学目标,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角度出发,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对临床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鉴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实现以上目标,因此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本研究将以实现变态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选择PBL教学章节、创设适合PBL教学法的具体问题等环节,对变态心理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进行架构和探讨。

二、实施PBL教学法的必要准备

(一)确定教学章节

以刘新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规划教材《变态心理学》为例,该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绪论、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变态心理分类、诊断与评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各类心理障碍等章节[4]。在以上内容中,除绪论、理论模型、分类与诊断等章节以外,症状学和心理障碍等章节都有大量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适宜采用PBL教学模式,可以将其作为PBL教学法的授课章节。

(二)完善教学资料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因此,完善教学资料,根据具体章节内容选定有代表性的案例,编辑相应的视频材料,是PBL教学法顺利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三)明确实施步骤

经典的PBL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教师讲解背景知识并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得出答案[5]。根据PBL的教学理念,在变态心理学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形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展开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以解决问题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三、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提出具体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PBL教学法的起点,也是实施该教学法的关键。以《变态心理学》教材中的神经症一章为例,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神经症的特征、类型,掌握神经症发生的心理病理机制,重点和难点是影响神经症发生的心理社会及生物学因素。在神经症一章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个神经症的具体临床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讨论几个问题:该案例的具体症状表现;影响症状形成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

(二)构建学习小组

按每组4~6人的规模形成学习小组,一个班级可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确定各组小组长。每个小组都需要解决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小组长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给予每个成员明确的分工,使小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组内交流合作

完成分组与小组内分工后,教师根据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指导每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必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然后由小组成員根据各自分工,分头查找资料,通过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小组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与交流巩固所学知识、纠正错误认知,使具体问题在争论、探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并在小组内形成较为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展示成果与总结评价

各小组在小组之间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根据成果展示内容,归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握到的要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巩固所获得的知识与思维技能。

四、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具体问题的设定、教师指导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

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对教学素材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PBL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储备程度直接决定其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变态心理学课程适宜开设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第四或第五学期,此时学生前期已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基础类课程及方法类课程,逐步形成了分析及解决心理学问题的思维模式,能够为后续变态心理学领域中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奠定基础。

(二)具体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时需要把握几个原则,即难易适中、以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为核心,以课程目标为基础[6]。过于容易的问题或任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当任务难度过大过难时,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内容要紧扣对应章节的内容,并以实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

(三)教师的指导水平

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同时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把控者。Barrows认为,理想的指导者既是一个学科专家,也是一个指导专家,必须同时具备学科能力和指导技能[6]。教师指导能力的高低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教师在开展PBL教学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PBL教学培训,通过不断提升指导能力以实现PBL的有效教学。

五、结束语

在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PBL教学法则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PBL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探索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因此,PBL法的实施能够在大学课堂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了当下高校所提出的研究型教学理念,满足了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促进其个人成长[8]。

在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中,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提出合理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是PBL教学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ThomasSzulevicz,M.Jenses.PBLinEducationalPsychology-PotentialsandChallenges.[J].JournalofProblemBasedLearninginHigherEducation,2013,1(1):19-35.

[2]师保国.心理学课堂中的PBL教学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增刊:13-17.

[3]罗亚,康玉坤,黄颐.P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29(1):29-30.

[4]刘新民.变态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4.

[5]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6]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16-118.

[7]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8]鄭铮.PBL教学法在异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2):61-62.

第2篇

“我想学心理学。”

“为啥?”“文科生学心理咨询,还是很适合的吧!”

“我也想学心理学,我偶像最近因为抑郁症去世了,我好想帮助抑郁症人群……”

不少同学对心理学专业都存在类似上述的误解。那么心理学专业具体学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有哪些必修的基础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统计、人体解剖生物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

除了以上课程,如果你是师范类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么你可能会接触教育类方向的学习;如果你是综合类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么你可能会接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类、人力管理类方向的学习。

听完以上内容,有的小伙伴就要惊呼了:“心理学还要学统计、生物?我可是文科生啊。”“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实验心理学又是什么?我只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

关于心理学还有哪些误区,今天小编就来一一解开吧!

1.心理学专业不是文科类专业

在很多人的眼中,心理学是与哲学、教育学一样的文科类专业,然而事实上,心理学是一个理科类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得到的学位只能是理学学士学位或教育学学士学位。

在中国,有一些高校的心理学专业是文理科兼收,但是有的学校则只招收理科生。如果你要报读心理学专业,一定要弄清楚这一点,并且做好学习数学、统计、生物等相关课程的心理准备。

心理学不是文科,因为现在心理学家们都努力做着一件事情――让心理学成为一门名正言顺的科学,希望能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理解和研究人类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努力甩掉心理学头上的“伪科学”名号。如果你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者,那么现在你需要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这门学科了!

2.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咨询

从课程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熟悉的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等都只是心理学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如果你以为学心理学专业就只学这些东西,可就大错特错了。

本科阶段心理专业学习基本不会涉及很系统的心理咨询的学习。有一些高校会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之后开设一些选修课,其中每年爆满的专业选修课就是“心理咨询与技术”。然而不得不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本科阶段心理咨询的学习只是一个最基础的入门,你只能了解一下心理学的概念,如果你希望凭借一学期一门课程的基础学习就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那真的是不明智的。想成为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更深入地学习。

但也不要灰心,虽然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你还没有心理咨询师的能力给别人提供专业的帮助,但是你拥有了科学、专业的心理知识(你知道咨询不是算命),你会知道心理咨询的效果以及它的局限性(你知道有的人遇到的问题可能是需要服药而不是仅仅做咨询),你会知道心理咨询的界限与范畴(你不会再轻易对熟人说“来找我咨询吧”),更重要的是你拥有了关爱和保护自己、家人和友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你能够在家人或者朋友遇到发展性问题的时候,推荐给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求学大课堂:

心理学专业的大家庭

心理学专业一般分为4个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其中应用心理学是考生们比较热衷学习的专业方向,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些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工业心理学

主要研究工程、技术设计和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内容包括: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高效、安全、健康工作的要求,人所必须具备的感知觉、思维、决策和操作特点;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个体特征、群体心理、领导行为和组织心理;有关人员选拔、训练、评价、激励的方法和“人―机”系统设计的心理学依据等。

2.社会心理学

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着重阐明人的心理受社会文化制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在各类实际部门的应用。内容包括:个体社会化过程,以及,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心理现象等。

3.医学心理学

主要研究和探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内容包括:医学心理诊断和评估、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咨询和防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行为―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心理关护和康复等。

4.运动心理学

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内容包括:运动领域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技能学习、心理训练、运动员选材,以及心理测试与训练方法等。

5.军事心理学

主要研究军事领域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内容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评估、作业过程、训练、咨询和作战心理等。

心理学就业方向

1.高校:心理学教师,大多数学校是要求老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心理学公共课教师,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

2.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机构的公务员。

3.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的工作。

4.中小学:心理咨询部门。

5.心理咨询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6.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

心理学专业院校推荐

一本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二本院校: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鲁东大学等。

第3篇

1、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3、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主干学科: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及其常用软件、心理测量学、生物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现今中国已有不少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招生状况也日渐升温。现今绝大部分单位需要心理学专业的人员,如学校,部队,公安部门,医院等,由此可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是较为广阔和明朗的。

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是比较良好的,一是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需要心理辅导与帮助,二是心理咨询逐渐受到各个行业、各类企业的认可,正在引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心理咨询顾问将成为一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的独特风景,而到高校从事教研工作仍然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途径。

总体来说,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况且这是一门朝阳学科,随着人们对它了解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量将日益扩大,就业前景乐观。当然,展望不等于将来的现实,还是需要时间来证实。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

第5篇

【摘 要】“法律孤儿”的心理救助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暴力事件(本研究中的家庭暴力事件主要是指目睹父母犯罪或目

>> 别让孩子成了“心理孤儿” 莫让孩子成“心理孤儿”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孤儿孤独感的研究 “心理孤儿”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孤儿作品利用法律问题 浅析离异家庭的“心理孤儿”现象 如何培养孤儿的健康心理 浅析初中生心理孤儿现状 关注“心理孤儿”教会学生做人 让孤儿的心理充满阳光 孤儿药相关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研究 唇腭裂孤儿术后心理护理对语音治疗的影响和作用研究 民族医高专孤儿医学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生“心理孤儿”现象成因及对策分析 请做好领养地震孤儿的心理准备 孤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分析及维护 优势视角下孤儿心理问题及疏导途径分析 积极心理对孤儿英语教学的帮助 孤儿学生的特殊心理及教育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07-04.

[2] 劳伦·B阿洛伊,约翰·H. 雷斯金德, 玛格丽特·J.玛诺斯.变态心理学(第9 版)[M].汤震宇,邱鹤飞,杨茜,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79-284.

[3] 张卫英,陈琰.国家机关在法律孤儿救助中的作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4] 薛蕾.服刑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04).

[5] 盛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11).

[6] 马晓梅.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3(03).

[7] 沈辰.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04).

第6篇

【关键词】音乐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方法与技术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据统计,已有45个国家开展了音乐治疗,150 所大学设置了音乐治疗相关专业。从音乐治疗的不断发展可见音乐治疗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其认可程度不断增强。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普通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8.5%,基本上1/3以上的患者终身失去了社会生活的能力,自杀率也很高。在笔者看来,音乐治疗既不会有医药治疗的副作用,又比心理治疗更加系统全面,不失为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好方法。

一、音乐治疗的概念

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实用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治疗疾病或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音乐一直被用作一种疗愈的力量来减轻疾病和痛苦,创伤事件是不可改变的,但音乐却能够改变患者对这些事件的体验。音乐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聆听、演奏、歌唱、音乐创作、舞美设计以及音乐投射和音乐联想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钱铭怡在其主编的《变态心理学》中指出:“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①

(一)心理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创伤,会持续多年,甚至终生,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暴力事件等增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心理症状大体表现为:“闪回”,即创伤事件会不时地在头脑中重现,包括当时的情景、气味、声音等的重现,并引起强烈生理和情绪反应,有时也会以恶梦的形式出现;“回避性反应”,即刻意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或情景,人际关系淡漠,对社会生活缺乏信心和希望,警惕性提高。

(二)生理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生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情绪波动大,惊跳反应。患者会经常性的失眠且梦到与创伤事件相似的场景或有关人员,以致病情恶化,甚至出现厌食、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二、音乐治疗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方法与技术

通常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直接作用于体验层面,此时音乐干预相较语言干预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音乐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情绪,改变其认知进而影响人的生理反应。音乐治疗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一点,使创伤患者将压抑的悲观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帮助患者对生活重拾信心,甚至彻底走出创伤带来的消极影响。创伤事件一旦发生就无从改变,且创伤记忆只要出现就会在右脑中以条件反射的形式,激活所有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消极体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改变患者对创伤事件的体验,将痛苦的创伤经历转化为对生命的积极体验。

音乐治疗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实施方法与技术有以下几个阶段:平抚情绪与状态、暴露创伤和系统脱敏、整合干预。

(一)平复情绪与状态

音乐治疗师以积极的体验为基础,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可以提高积极体验情绪与状态的方法,促进患者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康复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游戏或音乐活动与患者建立某种关系,建立稳定的团体及个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如歌曲演唱、音乐游戏、打击乐的即兴演奏等。音乐治疗师可以运用放松训练、音乐积极想象等方法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不去触碰患者的创伤问题,改善患者的情绪,使恐惧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并为后面深入的精神创伤干预打好稳固的基础。

(二)暴露创伤和系统脱敏

音乐治疗师帮助患者在音乐的作用下对创伤事件的记忆进行干预和系统脱敏,使患者在创造性的想象中转变对创伤记忆的痛苦体验。在此阶段,音乐治疗师可以针对不同患者做一些针对性的音乐治疗,如通过乐器的即兴伴奏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情感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与其他患者互助、支持。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和消除患者对创伤事件的消极情绪体验和不良躯体反应。

(三)整合干预

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重新融入社会。严重的精神创伤会对患者的人格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且创伤人格的消极性致使患者一些行为模式的改变等因素仍会持续存在。所以,音乐治疗师要在这阶段帮助患者学习如何更好地适应创伤后不同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使患者更好地重新融入生活。

综上所述,在此过程中,音乐治疗需要针对患者的创伤事件,分析患者不同的心理冲突、性格特点,帮助其改变错误认知。将这些具体可行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会在临床干预中明显地加快患者的康复程度。

结语

音乐治疗通过音乐对人引发的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导致相关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就必须有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不能只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相信音乐治疗将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带来越来越多的福音。

(注: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创新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音乐治疗对于老年痴呆症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HSDSSCX2015―46)

注释:

①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8.

参考文献:

[1]姜利人,刘宝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18).

[2]严虎,陈晋东.艺术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J].国际精神病学,2015(2).

第7篇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本研究团队人员走访了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和湖北等五省份10多所省属医药院校,实地了解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建设情况。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发展要求,归纳起来,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学时不够

从教学计划来看,一是学时分配不合理,理论学时偏多、实验学时偏少,大多数院校该专业实验学时不足20%,明显存在偏重理论的现象;部分课程完全为理论教学,如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在心理测量与评估课、心理统计学等课程教学中缺乏专门的测验软件,也没有安排上机实验课;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安排上没有安排实践技能操作课时。二是实践技能类课程设置少,少数院校只开设有1门。三是部分院校没有开设见习课。四是实习期限太短,少数院校仅有3个月。缺乏实验教学和实践技能操作,学生难以深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4,5]。

(二)设计或创新性实验项目不多

从实验内容来看,部分高校由于该专业起步较晚,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实验设备不足,从而导致创新性或设计性实验无法正常开出,甚至少数高校设计或创新性实验开出率不足10%。

(三)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从实验教学授课质量来看,部分高校教学效果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多,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体验式等方法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于有些学生把实验课等同于理论课[6,7]。

(四)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固定的实习单位;二是现有的实践基地管理松散;三是指导教师带教水平不够高。从而导致学生实习内容、实习目标都无法正常完成,学生实习存在走形式、走过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我校是湖北省首批试点转型发展的高校,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和省厅有关转型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校提出了“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实践理念,大力尝试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增加实践学时,构建“实验课+见习课+实习课”即“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增加实践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为此我校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实践学时。按照1∶1的比例设置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学时。同时,在每学期开设选修课时,也尽量要求理论和实践学时符合1∶1的标准,提倡实践学时多于理论学时。二是设置见习环节。见习课不同于实验课,实验课强调学生亲自动手,但见习课一般强调的是学生听、看、思。为了真正意义上达到见习课的目标,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上午理论课,下午见习课,并且尽量做到理论内容和见习内容一致。同时,针对理论章节的内容,建设了与之配套的大量的见习视频软件,学生们通过观看,结合教师对重点问题的讲解,达到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三是延长实习时间。针对其他高校实习期限比较短的问题,我校将该专业学生实习期限延长至1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实习内容,并熟练地掌握专业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优化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数量

围绕我校该专业设定的“人际沟通与协调”、“心理咨询与治疗”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目标,整合优化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实验实训内容,使每门课程的实验选题真正具有不重复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独立开展课程实验设计,而且要求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比例不低于50%。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视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由教师协助而定,每个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内容要紧密相关、层层递进、形成体系,以便于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选择了“人格成因”、“能力测试”、“情绪分析”、“自闭症分析”和“抑郁症分析”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实验设计,通过课程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了团体自我、人际交往、社会认识、心理语言等概念所反映的心理咨询的内涵,从而加深对学科概念来源于心理咨询实践的感受[8]。

(三)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学科性质的影响,心理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听、看、思等环节,来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大多数被动地在接受知识,而且也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实践效果也难以正确评价。在本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适当改进案例教学,大力倡导体验式教学方法。改进案例教学就是要改变案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即变学生听为学生讲、变教师讲为教师评。通过学生亲身对常见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剖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把握案例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掌握解决问题的原则与要点,并将所学到的心理咨询知识、心理测量知识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式教学法重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的做法有三种:一是情景模拟,即让学生按事先提供的案例为脚本进行角色扮演;二是行为体验,即利用周末组织学生亲身参加具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实践活动;三是视频观摩,即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学生观摩、体验真实的咨询与治疗情景。通过体验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深入理解书本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9,10]。

(四)共建实践基地,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

实践基地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笔者认为目前要从根本上解决实践单位和学校“两张皮”的问题,就是要走共建共治共享之路,要让实践单位真正成为象学校一样的办学实体,责任共担、荣誉共享。我校的具体做法有四点:一是制定实践基地建设标准,选择有一定教学科研水平的心理服务机构作为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理顺基地管理体制,学校把基地当作学校的一部分,每年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基地硬件建设;三是基地带教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享有和学校专职教师同等权利,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支持其外出开展学术交流;四是学校制定严格的基地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对在带教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带教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资和精神奖励。通过上述举措,我校建立了较为稳定紧密的校社(社区)、校医、校企关系,实践指导教师的带教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为我校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评价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从2017级学生中逐步得以实施。现就普通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后,2017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改革前2016级对比分析如下。

(一)实践部分考核成绩优秀率有大幅度上升

2016级参加考核的人数为41人,成绩在80分以上有12人,优秀率为29.3%;而2017级参加考核的人数为37人,成绩在80分以上有25人,优秀率为66.6%,显然成绩优秀率有大幅度上升。

第8篇

报名条件: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考试科目: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考试时间: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考试分为两天进行,分别考查四个试卷。

2、注册会计师。

报名条件:具有专业以上学历,或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考试内容:专业阶段考试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3、特许金融分析师。

报名条件:基本要求为大学毕业。

考试内容:考试分为三个等级,知识领域包括道德和专业准则、量化方法、经济学、财务报告及分析、证券投资等。

考试时间:第一次考试每年6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第二级第三级考试每年均于6月同时举行一次。

4、中国精算师。

报名条件:分为准精算师和精算师。报考准精算师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申请精算师需要具备中国准精算师资格。

考试内容:精算理论和技能,考试要求以精算实务为主,设计财务会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保险法规等。

考试时间:每年春季、秋季两次。

5、一级建筑师。

报名条件:每年对专业、学历和取得学位或学历后从事建筑设计的最少时间都有详细的要求,例如: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从事建筑设计的最少时间为2年,建筑学学士毕业的为3年,等等。

考试内容:《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9科。

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5月。

6、一级建造师。

报考条件: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①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4年。

②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3年。

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

④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工作满2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年。

⑤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博士学位,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年。

考试内容: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管理项目、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工程管理与实务等。

7、执业医师。

报考条件:

①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②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另外,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或者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也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内容:根据不同的医学方向考试内容有变化。

考试时间:实践技能考试一般在每年7月,综台笔试一般在每年9月。

8、教师资格证。

考试内容: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采取全国统一考试的形式。考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学科教育知识和能力.采用机考+笔试+面试的形式。

考试时间:统考后,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9、人力资源管理。

报考条件: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报考条件各不相同,一般要求有从业经验。

考试内容:考核技术知识和技能操作。涉及人力资源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薪酬福利设计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相关内容。

考试时间:每年两次,分别在5月和10月。

10、心理咨询师。

报考条件:心理咨询师分为一、二、三级.报考标准条件不同: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专业的教育背景。

考试内容: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第9篇

【关键词】《黑天鹅》;叙事序列;人格分裂

“叙事作品是一段包含着一个具有人类趣味又有情节统一性的事件序列的话语。” ①电影的基础是情节,而一个具有整体统一的情节,就被称其为叙事。就这个角度来说,电影是最具代表性的叙事作品形式,而情节及叙事手法在电影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叙述者想按时间顺序组织他所讲述的事件,赋予事件的意义,他这时没有别的本领,只有将它们在一个统一的通向结局的情节中连接起来。” ②

《黑天鹅》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摄于2010年。电影背景在美国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剧团重演《天鹅湖》,主人公Nina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成为台柱,但要求领舞一人分饰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随着公演时间的逼近,面对周围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使得原本乖巧如白天鹅的Nina陷入极大的压力和自我分化之中。最终,人格分裂走向死亡。

这部影片原则上讲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却充满象征和潜意识让观者产生混乱、陌生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以克洛德·布雷蒙的叙述逻辑理论来看,导演采取了一种环状的叙事序列,将节奏安排得十分恰当。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到投入、集中以及最后的。这时观众心理彻底被击穿,心理在最投入时受到最强烈震撼,效果极佳。环状叙事序列,意味着事件将不断恶化、改善,而每一个改善带来下一个恶化。随着情节的发展Nina必将被这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逼入绝境,不得不分裂出另一个自我成为自己的同盟,最终致使分裂与死亡成为必然的结局。

一、环状的首尾连接的叙事序列

(一)、得到既是失去

Nina和母亲相依为命。她们每天的生活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芭蕾,母亲的梦想也是Nina的梦想,成为领舞。所以当这个机会降临,Nina面临着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恶化的可能。得到首席舞者的位置就是她需要改善的目标。在第一次努力失败,被告知她只能是白天鹅,成不了编导所需要的黑天鹅时,她抱着母亲痛哭。这时的母亲是她的同盟。而Nina是主动施动者,她必须找Thomas主动争取。美貌和才能在这时成为她的诱惑物,促使Thomas与她结成同盟,得到了领舞的位置。而前任领舞Beth是她的敌对障碍。但这个障碍的消除是自然而然的,Nina并没有成为主动施动者,而是借与Thomas这个同盟者的主动行动替代了Beth,得到了改善。但这个改善意味着另一个恶化的开始,像小公主一样在母亲庇护下的Nina纯洁如白天鹅,黑天鹅的魅力深藏在她的体内,从未发掘。这时的母亲,不仅成为了外在的束缚,更是内在的束缚。而编导也转化成债权人,逼迫Nina偿还他对她的期望,否则就剥夺她已得到的。Lily那样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也虎视眈眈,寻找机会伺机而动。于是恶化产生了,得到意味着失去。将这个阶段画成结构图就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这个序列:

(二)、坐稳首席舞者的位置

每一个改善的结果是下一个恶化,而恶化就意味着改善。在这个叙事序列中为了守护已得到的,Nina必须与束缚自己的母亲决裂。没有黑天鹅的魅力,编导随时会换人。因此他们都站在了Nina的敌对方,不可倚靠。因此,Nina向昔日自己模仿的偶像Beth寻求和解,或向自己向往的理想形象Lily寻求友谊,希望建立同盟。而这些改善都失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一个不幸的主人公开始自己帮助自己,设法挽回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就分化成两个角色,把自己变成自己的同盟”③ “按照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④发展到极端就是病态的人格分裂。分裂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间歇性人格分离(Dissociative Disorders)”,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⑤ Nina想变得强大来改善目前的状况,但自觉胆小脆弱的白天鹅不能做到,外在的压力和敌对者都太强大了,又被以往内心道德信念谴责。所以Nina分化出一个如Lily般内心强大的黑天鹅来依靠,能与自己结盟的也只能是自己。

事情已然得到了改善,Nina显现出黑天鹅的魅力,重新争取到了编导的同盟。事实上恶化早已悄悄地来临,即分裂出来的自我对身体的争夺。对于追求完美的Nina是不能容忍失误的,另一个Nina也不能容忍。Nina的黑天鹅人格转化成了债权人,要求白天鹅的她偿还债务,放弃身体的主导权,于是施动者的主动改善行为又引发了另一轮的恶化。如同所示:

(三)、为了完美的表演

最后这个序列,是全剧的。白天鹅Nina在公演舞台的失误,意味着完美表演受到了威胁,需要改善。于是内心黑天鹅正式登场,要替代白天鹅的主导权,自我同盟破裂。但实际上,杀死了Lily形象的黑天鹅意味着人格的统和。在心理学上,分裂人格的统和过程,如果不是以和平的方式接纳的话,都是以杀死其他人格作为统和的象征。这个统和使得事件改善,Nina淋漓尽致地完美演绎了黑天鹅,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似乎事件到此即可以划一个完美的句号,但环状序列叙事序列,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因此她将永远走不出叙事者制造的循环,只有面向死亡的陨落来成就艺术的永恒,才能得以成就她完满的表演。毫无疑问Nina的罪行必然要受到惩罚报复,即便她杀死的并不是真实的Lily。白天鹅的Nina在恶化开始时,伪装成无辜者,隐藏Lily形象黑天鹅的尸体。在叙述逻辑中的“报复就是要他受到由他引起的损害同样的损害”。Nina在伤害了内心的幻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当真实的Lily出现在她面前,而那个被杀死的Lily竟是自己的幻觉,腹部深深插入的玻璃让她发现,自己杀死的是自己。于是这个发现突转了情节。本想以隐匿,装作不知情来逃避惩罚的Nina,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报复。但她并未想到去医院,而是继续完成她的表演。正像电影最后,奄奄一息的Nina低咛着,“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完美。”只有完美才能让她得到满足,只有死亡才能带来完美。而这个艺术的完美是以死亡为代价,同时让整个电影叙事在死亡中得到悲剧的完满结局,将观众的情绪在最引爆,获得完美的体验。

二、结语

就像Thomas第一次登场时说的那样“一个纯洁可爱的小女孩,被天鹅的躯体束缚。她寻找自由,但只有真爱才能让她获得自由。她的愿望就要实现的时候,和王子就在她表白爱意之前,同胞姐妹黑天鹅却勾引了那个男人,留下白天鹅一人,她选择了自杀,在死亡之后终获自由。”这个在故事中上演的故事预示着这样的结局。而电影的叙事逻辑也处处预示着这个结局,采用的环状叙事序列,让事件不断需要改善,又在改善之后不断恶化,一点一点的将其逼入绝境,导致了Nina的分裂和死亡成为自然而然的必然。

注释:

①克洛德·布雷蒙,张寅德译.叙述可能之逻辑:156

②同上175

③克洛德·布雷蒙,张寅德译.叙述可能之逻辑:162

④黄维任,爱情心理学讲座:4

⑤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变态心理学[M]汤震宇,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07,405.

【参考文献】

[1]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克洛德·布雷蒙.叙述可能之逻辑[A].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美)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斯.变态心理学[M].汤震宇,邱鹤飞,杨茜,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 学龄儿童 睡眠障碍 气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89

2003年~2008年对我院就诊的194例睡眠障碍学龄儿童(8~12岁)进行气质测试分析,以探讨睡眠障碍与气质是否存在联系。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生物遗传因素。通过对睡眠障碍儿童进行气质分析,初步探讨睡眠障碍与气质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寻求指导对睡眠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干预的新途径。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心理专科就诊的194例睡眠障碍儿童,年龄8~12岁,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磨牙、梦呓、夜惊、入睡困难等。其符合CCMD-3非器质性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睡眠障碍者,其中男104例,女40例。

方法:使用CNrry儿童气质系列问卷中的《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在心理保健医师指导下,由最熟悉的带养人填写,对194名研究对象进行测评,根据各项目的分析算出9个维度得分,并将儿童气质划分为5种类型,即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由心理专业人员负责测试与评分。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与正常儿童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 果

学龄儿童睡眠障碍者气质类型分布与其我国正常气质类型分布的比较结果,见表1。

男、女睡眠障碍学龄儿童各个维度的平均值示,睡眠障碍者普遍存在活动水平较高、节律性差、适应性差、反应强度强烈、坚持性低,注意较容易分散等问题,见表2。

讨 论

儿童青少年期经常性有睡眠问题,不少研究报道发现有20%~30%儿童抱怨自己有睡眠问题或与睡眠有关的问题。睡眠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大多教学者都广泛认同其为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物学方面,我们通过本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儿童中难养型气质发生率远高于正常儿童。作者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气质因素在患儿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作用以调适不良和大量负性情绪产生为中介因子,作用于大脑,引起大脑眨眼控制中枢产生不良反应,引起睡眠障碍。

在气质的维度分析上,本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儿童普遍存在节律性差、活动水平较高、适应性差、反应强度较强烈、坚持性较低、揭示了这样一现象。睡眠障碍儿童表现的睡眠不安、梦呓、夜惊可能有着深刻的先天气质根源,但由于是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气质测试分析。我们不能排除环境对气质影响的可能性,大量的临床医疗也说明,通常用一简单的诊疗方法就可以消除睡眠问题。如消除外在环境对儿童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儿童的睡眠困难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睡眠障碍是一种危害儿童较为普遍的心理疾病,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动能和智能。气质是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体气质的了解,顺应气质的特征,应用气质的调适理论,减少儿童的负面情绪,可形成良好的睡眠,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等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97-98.

2 郑日昌,蔡永红.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81-384.

3 傅文青,等.人格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43-345.

4 刘新民,等.变态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237-239.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认知能力 情绪能力 消费者行为

论文摘要:纵观目前国内外学者就认知及情绪对个体行为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分别讨论情绪及认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对于情绪及认知对消费者行为共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认知能力与情绪能力的理论综述,分析两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共同作用,最终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中国已经开始进入消费大国的行列,消费者在社会经济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消费者行为逐渐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认知能力及情绪能力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理论综述及其共同作用的分析,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建议。

1.理论综述

1.1认知能力

对认知的最早研究出现在医学领域,1947年出版的《变态心理学杂志》对电击休克中的认知功能损益进行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H. A. Witkin通过对知觉的研究抽离出认知能力的两种类型,分别为独立型认知和依存型认知,所谓独立型即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谓依赖型即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随着消费力加强,研究者逐渐将对认知的研究延伸到消费领域。Oshikawa和Sadaomi指出通过认知失调的降低可以增加品牌回购率。Noel和Roger认为基本的认知能力措施是消费者信息处理策略的预测因子。丁丽敏指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问题认知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企业必须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出发,加强产品认知质量管理。同时杨伟文也指出品牌认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当前购买行为,并通过品牌关系影响消费者的未来购买行为。

1.2情绪能力

情绪可以划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Kidwell指出消费者情绪能力是代表一个人能熟练运用情绪信息的能力,以达到期望的消费者购后,同时它也包含消费者解释自己情感的能力,了解购买决策和消费如何在一个消费集中使消费者感受和调整他们的情绪。情绪能力不同于认知能力,它被定义为特定领域知识的数量,这种特定知识是由先天个体差异或者经验久而久之产生的。张戈零和陈晓红指出,当积极的惊讶情绪被启动时,被试者的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耿黎辉从广告、消费促进和公共关系等多方面引起的消费者情绪对购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以上因素引发的消费情绪对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满意间接影响重购意向。陈晓红和张戈零探讨了消费者情绪对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并指出处于惊喜情绪的消费者更易表现出口碑传播的意愿。田巧玲从营业员情绪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指出营业员在商业营销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传染给顾客,从而使购物过程顺利完成。

1.3情绪与认知共同研究

Yi-Ting Yu和Dean通过比较情感和认知的预测能力,指出正面情绪是消费者忠诚的预测因子。陈劲和李志探讨了认知和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指出认知是情绪的基础,同时情绪又影响认知的加工水平。Sointu和Seppo研究了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调整的相互作用,并指出认知能力可以缓冲情绪对满意度的影响。

2.理论分析及经营启示

2.1情绪能力与认知能力对消费者行为的共同作用

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并不是单独影响消费者行为,情绪在该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主导作用。当消费者处于正面情绪时其花费的金钱或时间将显著高于负面情绪时的消费者。同时,如果消费者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认知与情绪失调,为了减少认知失调,消费者将最大可能减少消费投入。因此,不同的情绪会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决策。

而认知方式也在消费者接触产品资料过程中同样影响消费者情绪,从而作用于消费者决策。在相同的认知能力水平下,当消费者出现正面情绪时产品购买量将明显高于产生负面情绪时的购买量。而在相同的情绪能力水平下,独立认知型消费者产品购买量波动将小于依存认知型消费者产品购买量波动。与此同时当独立型认知消费者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其产品购买量波动将小于依存型认知消费者购买量的波动。

2.2经营启示

综上所述,经营者在培育消费群时应着重于消费者情绪能力的培养。而消费者情绪能力的培养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刺激因素,因此应把关系投资作为一种经营方式,来满足情感型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利用关系投资唤起独立型认知消费者的非理性需求,增强这部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为经营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在经营者发展长久商业关系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培养消费群的认知能力,而应通过认知的培养逐渐激发消费者的情绪能力,通过情感方式构建持久的买卖关系。

参考文献

[1]Stone CP,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47,42

[2]Oshikawa Sadaomi, Can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Explai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1969,33:44-49.

[3]丁丽敏.谈企业产品质量认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职大学报.2007:99-100.

第1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心理平衡;心理障碍;自觉平衡统一说

何谓心理健康?这是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卫生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其说甚多,先选有代表性的理论供借鉴。“心理健康”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者良好水平。关于心理健康的正常状态,一般有四种意义:

1)正常即健康状态,以有无心理疾病为判断标准。

2)正常即平均状态,从统计学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于正常。

3)正常即理想状态,正常是用来评价行为而非描叙行为。

4)正常即适应过程,将正常看作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心理健康的人能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各点:

1)乐于工作,能将本身的知识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且乐于与人交往,其对人的态度是正面态度(如喜悦、尊敬)等多于反面态度(如敌视、怀疑等)。

3)对本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能有悦纳的态度,愿意努力发展其身心潜能,但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以为羞。

4)和现实环境有良好接触,并能作健全的适应,对生活中各项问题能用有效的方法谋求解决,而不企图摆脱。心理健康观:称之为心理健康的自觉平衡统一说,心理健康是自觉平衡统一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包含如下四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

第一, 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的对立概念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两个概念共同的最邻近概念是心理状态。明确了这三个概念的种属关系就可以和我们前面讨论的心理状态的理论联系起来了。心理健康状态的最重要的规定在于健康,这是由定义包含着的三点内容来揭示的。心理健康的独特规定性在于自觉平衡统一,这个是从不同维度上进行慨括的结果;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最重要因素是自觉,自觉是意识形态形成的综合功能,所谓自觉即在人整体统一的意识相对独立的整合对人自己的意识、肢体和整体的生活行为自控、自知、自正的作用规律。上面分几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的自觉平衡统一,具有自觉平衡统一状态的心理,是为健康的心理,为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还是把它与心理障碍相对照。

心理障碍状态:当明确了心理健康后,就可进而讨论心理障碍状态或心理疾病了。什么是心理疾病?

首先看我国学术界代表性看法。心理障碍是在人心理、社会、文化、生物等原因作用下形成的昏乱失衡统一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包含如下6方面相互关联的内容:

其一,心理障碍是一种昏乱失衡的心理状态。

其二,意识的失衡,意识是由多系列的意志过程和多种观念统一而成的,从意识全局来看,意识的平衡统一表现在许多方面。

其三,认识的失衡,认识有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之分,认识失衡分为三种:1.直接认识(感知)的失衡,2.思维的失衡,这种失衡的统一形成种种幻觉或者病理错觉,3.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关系上的失衡。

其四,意向的失衡,意向的失衡首先是间接追求与直接控制的平衡。

其五,认识与意向的失衡。

其六,情感与诱因的失衡。在病理状态下,诱因与情感失去平衡。因引起否定的感情,否定的诱因引起肯定的感情等二者的失衡统一为一系列悖谬的情感。

其七,记忆的失衡。在健康状态下,记忆、回忆、认知等记忆环节是平衡统一的。由此,我们简述了心理失衡的主要情况,心理失衡形成相互关系态势上的昏乱,是心理障碍的规定因素。心理障碍状态一般由心理健康状态转化来的,低下的挫折耐受力使人经不起挫折,不良的心理习惯积累着障碍的诱因,易受暗示性导致自我扰乱等,这些心理原因不见得导致心理疾病,但心理障碍往往离不开这些心理原因。此外,导致心理障碍的还有一系列社会文化原因。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按照社会文化要求组织自己的生活,来建利种种社会关系。总之,社会关系上的失衡,社会压力得超量,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面分几个方面论述了心理疾病的昏乱失调说,次说与心理健康的自觉平衡统一互相参照,便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述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