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电毕业设计

机电毕业设计

时间:2023-06-06 09:3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电毕业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电毕业设计

第1篇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

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措施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teaching content in a university , and is also an key cont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tent is not only a essential practice training independently ,but also an important synthesis reorganization about knowledge in the school. The paper introduce improve measure about teaching quality from the selected topic, decided topic, Instruc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graduation reply.

key word: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Graduation design,

Measures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选题、开题环节、毕业设计指导,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 立足实际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 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转贴于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 。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 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 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 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第3篇

根据笔者几年来指导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情况看,学生一般能较好地运用 Pro/e、UG 等 3 维绘图软件设计机械结构部分,但对电气或软件控制部分往往只停留在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等比较简单的设计层面上,难以体现机电项目设计的技术含量。同时在毕业设计阶段,由于部分学生已经与实习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导致学生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敷衍心理,加上设计时间的限制,最后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难以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个别学生甚至照抄照搬他人的学术成果或请人代为完成,这样的结果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初衷完全背离。[3]从上述毕业设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可见,如果指导教师没有一套有效的办法来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将会出现学生在设计初期茫然不知如何动手、在设计中期发现问题很多却时间紧迫、在设计后期只能舍难就易草草了事,这不仅难以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际也是对教师和学生精力的浪费。通过几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发现,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设计课题的命题和设计过程的管理两个环节。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设计课题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一般均能获得满意的毕业设计效果。

二、设计课题的命题

对于没有多少实际开发经验的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应体现 “模仿、提高、创新”的原则。为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选题应力求多元化。其来源可以多方面,如根据教师个人的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设定的课题、与具有相似科研背景的其他教师共同设定的课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单独设定的课题以及以大学生竞赛项目为平台设定的课题等。在这些课题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来确定是由单人独立完成还是由多人协同完成。

( 一) 单独完成的设计课题

由于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可选择其中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某个问题点作为设计课题。其具体做法是: 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向学生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学生完成初步任务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再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保证设计完成的质量,这类课题最好是已有了初步的原型或样机,这样指导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样的毕业设计在短期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最为有效。例如,在本人横向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给机电专业 07 级某学生设定了利用 Visual Basic6. 0 开发工具读取 JPG 格式图像的 R、G、B 颜色值的设计课题,该生在开发出了软件的原型后,进一步还开发了进度工具条、上位机管理程序等模块。由于该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并且难度适中,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近 2 个月的扎实工作,开发出的软件系统能较好地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该生由于在毕业设计中态度认真、工作踏实,很快就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

( 二) 多人分工完成的设计课题

对于较为复杂的机电产品设计项目而言,在确定了设计课题后,指导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机、电、控制等多个子部分由多人协同完成。一般而言,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较为简单,可设定为一人的工作量; 对于电气或软件控制部分,可根据难易程度分别指定1 -2 人完成。一般一个课题安排2 -3 人完成较为合理,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形成一个学习的氛围。

三、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毕业实习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毕业设计的过程。良好的过程管理不仅能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保证每年的毕业设计有序进行。

( 一) 设计时间的安排

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毕业设计课题,可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现在有的高校已经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第 7 学期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是值得学习的。[4]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容地进行毕业设计,不会与第8 学期就业找工作的事情发生冲突。同时,在第 6学期结束后已完成大学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毕业设计所需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教师在平时教学时结合授课内容讲解一些可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的知识,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可吸引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科研项目中,尽早地接触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

( 二) 设计小组内部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阶段,因多种原因教师和学生并不能每天面对面接触,因此可通过学生民主推选一位组长,在教师和学生间起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同时,通过建立 QQ 群、群信息和群邮件,建立教师和学生间密切的联系,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学生有问题也可及时求教教师。[5]

( 三) 教会学生高效使用各种电子资源

虽然学生已学习或参加过相关图书情报收集与检索的课程或培训,但部分学生仍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者已经忘记了。教师可在指导过程中针对某个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国内外电子资源搜索需要的参考文献、利用读秀学术搜索引擎找到需要的参考书籍,这样读参考书、看文献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 四) 设计质量的保证

指导教师应每周至少召集学生一次集中见面,见面前要求学生对设计进度做好简短的 PPT,在集中讨论时由学生讲解,运用脑力激荡法启发全组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设计的进展状况,对学生的设计进度起到一定督促作用。将学生每周的表现作为设计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案,这样在最后的总成绩评定时就有据可依,就能客观、公正地的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思路 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机电类专业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为一体的交叉学科,①随着电子信息类、机电制造类技术的发展,该专业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微型化发展,目前高校对于机电类专业的教学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是这样的方式仅仅给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而忽略了他们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在教学环节里面加一些实践和创新环节。

1.1 教师观念和自身定位的转变

在本科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只是附属和服从于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通常都显得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这样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更加是不知道。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课程就会失去兴趣,觉得所学知识毫无意义。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增加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首先可以从教学开始进行改革,将教学中那些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安排学生自学,将整个课程的重难点突出,②并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学到重点的同时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并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教学演示,比如实例仿真、实例演示、案例分析等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1.2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定位转变

很多高校都对一些应用性较高的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多个层次,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这些实践环节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跟着实验指导书做的一些验证性试验,这仅仅处于实践教学的基本试验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满足不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能力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在试验课中减少一些验证型试验,③一般以占40%~50%为宜,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一些带有扩展型的试验,一般以占30% ~ 40%为宜,主要以培养学生强动手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设计一些研究和创新型试验,一般以占10%~30%为宜,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还能使其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

2 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2.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机电类专业是多学科和多种技术融合的专业,在教学和学生的培养上应该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综合设计性的试验和课程设计等试验环节,在此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尽量保证在试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上的开放,以全开放的教学模式④来引导学生试验,让学生自主完成试验。全开放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能不论时间、不论内容、不受试验环境限制的进行实践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某些应用要求高的课程的综合实验项目添加到学生课程设计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时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题目,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够为创新做好知识储备。

2.2 组织各类设计大赛

各高校应该响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号召组织各类设计大赛,⑤如机器人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与此同时可以用举办讲座的形式对这些比赛进行宣讲,让学生能够了解比赛的性质、内容、参加途径等,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对比赛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挥所长。

在参加这些设计大赛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由浅入深的培训课程,让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能够掌握到学习方向,基础好的则可以进行更深入学习。在这些比赛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可见这些科技活动对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3 毕业设计改革

高校中组织的课程设计一般都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而毕业设计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也是迟早的事,因此可以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一些课程有关的应用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不那么陌生,而且可以让他们能选择自己在课程设计中自己感觉有兴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

机电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大多都具有较强应用性,而在组织课程设计时考虑到应该让多数学生都会做,而且课程设计会受课时等时间限制,因此在难度上会有所考虑。但如果将课程有关应用添加到毕业设计中时则不用考虑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将问题难度、广度有所增加,使选择这些题目的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3 结论

机电类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该探索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层次化、模块化的新的教学模式运作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具体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点:(1)改革实践教学,以全开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不论时间、不论内容、不受试验环境限制的进行实践学习;(2)组织各类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3)在毕业设计中增加课程相关应用课题,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注释

① Craig K. Is anything really new in mechatronics education[J].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2001.8(2):12-19.

② 丁泽庆.巧妙设计单片机原理及运用课堂教学.中职教育,第664期:127.

③ 于秋红,田瑞.“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27(7):55-57.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中职教育;实践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门人才的教育职能部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的提高,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强化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中职专业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这一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突出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这个重点。实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中职机电类专业包括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和焊接技术等。面向制造业企业,是在学人数最多的一类专业。针对目前制造业“国际化、先进化”的趋势以及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要求,制造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从以往的“只要能开动机器生产”到现在的“具备一定的学习和使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在教学上必须将诸如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先进技术适当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一、实践环节应用CAX技术体系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英文简写CAD/CAX/CAM,简称CAX)技术近些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要研究CAX技术在机电类中职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首先要搞清楚CAX技术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它们二者的关系是,实践教学环节是载体,CAX技术是手段。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明确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得到综合训练,但是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借助CAX技术,它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可以起到关键作用。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只能了解经验设计计算上升到现代机械产品的综合设计分析计算的高度,更符合社会对机电类中职学生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英语词汇积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CAX理论和软件,往往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通过研究机电类中职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确立了CAX技术的应用应遵循“循序渐进、全面提高、兼顾特色”的原则,提出“三阶段式”实践教学环节的CAX技术应用体系,即在第一学年结合机械制图实习认识CAX软件功能;第二学年结合CAD/CAM实训、模具加工与装配实习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使用CAX软件的能力,支持个别重点学生创新思路;毕业前结合毕业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对所有学生进行CAX技术实践,图1为详细的机电类中职实践教学环节的CAX技术应用体系图。

二、实践环节应用CAX技术实施方案

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CAX技术应用体系,还必须考虑CAX技术在机电类中职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应用。传统的机械加工与数控设备操作实训和模具拆装实习作为机电类中职专业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其“普通机构+传统机床”的内容和“教师讲解+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早已不符合现代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流程。而传统机电类中职毕业设计中计算机应用仅局限在计算机制图,涵盖CAX技术的广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基本没有被采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现代工程设计加工方法综合训练,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因此,必须从制度上给予保证,制定合理的实践环节应用CAX技术实施方案,同时开设更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新的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CAX技术应用体系和“循序渐进、全面提高、兼顾特色”的原则,项目在实施对象、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案上进行了研究分析。

在第一学年机械制图实习阶段,我们通过和相关教师沟通,在计算机制图软件学习的同时结合绘制零件,教师介绍一些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知识,告诉学生如“这个减速器轴尺寸虽然小,但却可以承受很大的扭矩”,并将CAE分析计算的结果图直观地展示给大家,在学生学习CAD的同时思考CAE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再推荐一些书籍和软件,鼓励同学们学习。第一阶段的受众人群是所有学生,虽然可能只有个别学生会坚持学习,但是这部分学生会为后续进行的创新实践打下基础。

在学生学习了相关技术基础课以后,部分有想法的和对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学习要求的同学就会凸显出来,这时我们在CAD/CAM实训、模具加工与装配实习等实践环节中鼓励前期有学习要求的同学,不和其他同学一样只是画画二维图和编一小段数控代码,而是选择自选题,在实习过程中指导他们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形象化的三维设计和数控加工仿真,检验运动干涉,验证学生的设计能否装配和加工成功。此时,正好可以为全国性的中职机械加工和机械CAD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参赛对象。对应历届大赛主题,前期做自选题的学生可以将相关作品通过CAX技术的应用完善和优化,并完成机械加工实物。第二阶段的受众人群是部分对CAX技术学习兴趣高的学生,虽然参与人数有限,但是这部分学生由于制作出自己的设计实物甚至参加技能大赛获奖,会给所有学生带来强烈的示范作用,推动更多学生结合CAX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自主实践活动。

在第三学年,可开设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CAD/CAM软件实践,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初步掌握了1~2个CAX软件,为后续实践任务打下了基础。

针对CAX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迫切要求,可争取学校大力支持,增设“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习”,在制定实纲时专门增加参观高科技企业和加工实物两项区别于其他实习的教学要求和实习内容,尤其是制作实物,必须在自己仿照设计的的基础上增加CAM技术部分,进行工艺分析和虚拟制造,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工业企业的制造流程。这些改革都真正体现了“现代工程设计制造方法综合训练与高科技企业实际工程设计制造流程认识相结合”“先进设计制造手段应用与实物制作相结合”以及“CAX技术应用与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

在毕业综合实习中,在企业发现问题和有创新想法的同学还可以将问题带回学校,结合毕业设计应用CAX软件改进制造流程并制作实物。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了加强CAX技术的应用,规定学生毕业设计内容中必须加入CAD和CAM的内容,否则视为毕业设计不完整。这样就使得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接近现代工业企业的实际。第三阶段的受众人群是所有学生,通过软件学习与实践、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习的全员参与以及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1~2个CAX工程软件,而且还切实感受了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制造流程,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充分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考虑不同学校机电类中职专业的行业背景,如交通、煤炭、汽车等。在以上CAX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意识体现特色,如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习选题、毕业设计选题等尽可能有一部分突出该特色,这样既满足了CAX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又体现了各个中职学校的特色。

三、实践环节应用CAX技术实施保证

探讨中职机电类专业实践环节应用CAX技术的体系和实施方案,还必须解决实施效果的保证问题。这个问题作为中职学校主要应采取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师资的保证,应采取在职教师CAX技术轮训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引进的师资,一定要考核计算机应用尤其是CAX软件的应用能力。第二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应支持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改革,鼓励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只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熟练性培养的传统,增加CAX应用的内容,重视学生应用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养成教育,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被现代企业的日益关注,中职机电类专业必须加强对学生CAX技术应用的重视,并切实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所体现,才能更好满足现代工业企业对具备一定学习和使用先进技术能力的技术型工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雪莉.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22:44~46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改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渗透在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尤其作为就业前综合性工程训练的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应用和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平台,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工作的一座桥梁。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获得感性知识,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可以说,它对培养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加强对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模式的改革,对高职院校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负担过重、投入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求等矛盾却日益突显,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也不容回避。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新思路,但有些院校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倾向于将学生推向社会,变毕业设计为企业实习、变毕业设计课题为单纯的毕业论文等。高职院校这种毕业设计的“改革”倾向固然有其深层次的背景:我国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难局面,许多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在校外找工作,急于上岗。但是,这种一味地“推出校门”式的“改革”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毕业设计没有实质内容,只有毕业论文的形式存在,毕业设计答辩更是流于形式。

根据对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现状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的材料来自书籍、报刊或网络,存在抄袭问题;毕业设计选题没有结合实际,内容空洞、陈旧、重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叠;毕业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基本功不够扎实;等等。有鉴于此,改变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运行模式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选择。如果长期维持下去不进行改革,毕业设计必将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必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目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思路

毕业设计模式改革选择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2008级部分专业的学生,通过分析查找现有的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时间周期模式、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指导教师学术造诣提高模式、毕业设计规范量化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间周期模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是第6学期的前10周,鉴于这个时间学生毕业在即,把找工作放在首位,毕业设计容易流于形式,我们将毕业设计教学提前到第5学期的前10周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校安心进行毕业设计。

第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工程训练背景和较强的实践价值,要达到既有综合训练又有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选题方式上,多选用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题目,也可由校企双方协同指导。题目类型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倡真题真做,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到自己做的课题有价值、有意义,产生成就感和创作的欲望,激发学生搞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突出高职特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工科教育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只有让高职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指导教师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能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规划。

第四,加强专业文献阅读,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初期,安排一周时间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有助于了解毕业设计题目相关前沿的学术动态,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出课题的初步研究方案。

第五,坚持标准,全面考核。毕业设计的考核由导师评语、专家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组成。导师评语主要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实际表现,如学习态度、综合能力和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等。专家评阅主要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结论的正确性及论文撰写的质量等提出评审意见。因此,应加强管理,规范评语的内容要点,未经认真评阅的论文不予提交答辩组;要加强答辩小组的师资配备、答辩环境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答辩程序的规范。

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实践证明,对2008级部分学生实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认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连贯指导,加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了教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要求教师重视科研,争取各类课题,可以进一步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二是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有利于系统训练,多出成果。选择恰当的毕业设计与制作课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导师的指导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以大幅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促进了毕业设计与学生择业的有机结合。由于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系(部)应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既有利于搞好毕业环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并合理安排求职时间;对用人单位来说,能够提高录用人才的效率,缩短“磨合期”。

四是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具有企业背景的题目,学到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参与企业项目,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强社会适应性。

五是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模式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规范程度大幅度提高,论文表述更加符合科技论文国家标准,大大增加了论文的可读性,强化了对学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冯,高长银.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机电液 综合设计性实验

一、引言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找抓手。创新能力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天赋所能和整体素质的表现,它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目前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综合设计与实验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某些环节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例如实验技术单调,队伍水平不高,实验装备老化单一,实验类型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等,同时,现在大部分实验依托于某一门课程,在多课程知识有机结合方面缺乏综合性,在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有机组合,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发面缺乏开发性等等。为此,对课程设计、现代电气控制、液压实验台综合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10多年的试验,效果很好。[1]

1.以往的工作基础

机械学院在专科时期就开始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和课程体系的重组,把液压与气压传动、现代电气控制及PLC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开发了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这样的教学改革,开始时比较艰难,在1994年那个时期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我们老师组合成一个创新团队,大胆进行尝试,先从设备改造开始,对机电工程系一台闲置的老实验设备进行了改造,完成了第一台“JDY-Ⅰ机电液综合实验台”, 该实验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液压拆装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完成机电液综合的一系列实验项目,并于1995年大胆地开创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改革。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后,我们老师更进一步地把课程设计也融入到综合实验中来,形成了早期的“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体系。[2]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我校升本以后,原有的实验设备已不能满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我们老师于2006年1月在教务处大力支持下,设备科立项投资7.85万元,进一步研制了“JDY-Ⅱ机电液综合多功能实验台”, 该实验台是集机械、液压、电控、数控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台。该实验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液压系统、数控系统和电气系统。该实验台主要有拆装式液压实验台、PLC、软启动器、数控工作台等,其中PLC可以接现场总线,与计算机端口相接,软启动器具有在线控制功能,具有多种限制启动和限制停止的方式。“JDY-Ⅱ机电液综合多功能实验台”可以完成的实验项目如下表所示。

3.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不断增加。为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老师又在2009年3月,在学校设备科的支持下,自制了第三套“JDY-Ⅲ 机电液综合多功能实验台“,该实验台是集液压、电控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台,实验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液压拆装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除了可以完成机电液综合实验以外,还可以完成以下实验项目:

(1) 节流阀、调速阀负载特性实验

(2)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模拟

(3) 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模拟

(4) 常规电器控制液压回路实验等实验项目。

2、项目计划及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改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的改革与实践,包括:计划制订、教学大纲的编写、实验指导书等教学基本建设。[3]

(1)、教学计划

在仔细论证、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将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的改革成果写入了2003级本科教学计划。见下面表2。

(2)、实验指导书(教材)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改革,实施初期,我们编写了“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的实验指导书,经过实际使用,发现并纠正了若干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了必要地修正,逐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009年,在自编讲义的基础上,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基础实验》教材,其中,第8章即时关于机械类专业的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4]

2013年3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教材,在使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

(略)

3、目前所取得的成效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是一项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环节,它很好的模拟了工程实际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们所做的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改革以及实验设备的改造,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省教育厅及专家的充分肯定,在教育厅组织的成果评选中多次获奖。同时,部分教师通过这项改革及设备研制,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5]

(1)自制设备四项获江苏教育厅三等奖

(2)教师发表关于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方面的论文

(3)教师团队编写了相应的教材2本,并于2009年,2013年正式出版。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教师团队发挥了积极性,同时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参加大胆地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得到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肯定。

(1) 2010年,老师带领同学参加“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了省三等奖

(2) 我们老师带领的学生积极做好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创新意识,2009年带领同学做的关于机电控制方面的“MPS分类存储和立体仓库单元系统控制设计”课题,获得了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3) 2008、2009年 我们老师带领的学生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一等奖

(4) 2010年 老师带领的学生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二等奖

(5) 2007年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省第一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6) 2008年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省机器人大赛三等奖

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教学成果提高。

4、推广应用价值及今后的设想

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的改革与实践,把机械和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既发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预先不能预知或有意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成立研究小组,集思广益,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看到同学们经过自反复推敲、认真研究,克服一个个困难,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时的那种欢呼雀跃,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

今后的设想:作为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计划,应该多学科交叉结合,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开设一些与工厂实际相结合的项目,机电液综合设计与实验这种改革的开端和阶段性成果,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1、金相、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综合测试及材料成型等综合实验;2、轴类零件的综合测量;3、电气技术综合应用实验;4、刀具形状及切削关系综合实验等,以便更好地贴合实际,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我校品牌大学创建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6]

结语

总之,通过改造老设备,改变验证型实验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发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工科类应用性本科院校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管建峰等 机械制造及控制技术基础实验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苏州

[2]张礼华 刘芳华 管建峰 主编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 北京

[3] 王积伟等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二版 北京

[4] 史国生等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4月 北京

[6] 张万忠等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9月 北京

第8篇

1.专业认知学习阶段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机械专业导论”为所有机械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32学时)。该课程保证有8学时的关于纺织机械的授课内容,重点介绍纺织机械行业的情况、纺织机械的分类、纺织机械的主要设备,使学生对纺织机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纺织机械门类繁多、性能各异,有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化纤机械、针织机械、非织造机械、染整机械、服装机械、纺织器材与仪器8大类,分别对应8个纺织机械子行业,仅纺织机械的主流机型就超过200种。这些门类繁多的纺织机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机械结构、光机电控制系统及工程材料。因此,在通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以纺织机械为载体,将纺织机械的案例融入到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等相关课程中,尽可能以纺织机械为案例进行授课。

3.专业课学习阶段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来说,学生有一定的选课自由,但由于专业课的学时有限,因此,纺织机械类选修课不宜开设太多,以免因选课人数太少而导致课程设置流产。我校(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设有4个专业方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幕墙工程与机械。在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方向开设3门纺织机械类课程:(1)“纺织机械概论”,64学时,基于大纺织范畴,涉及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化纤机械、染整机械、非织造机械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纺织机械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2)“纺织机械设计(1)”,48学时,使学生掌握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的共性关键机构及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纺织机械设计(2)”,48学时,使学生掌握化纤机械、染整机械、非织造机械的共性关键机构及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方向的选修课设置如表1所示。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2学分。选课组合方案如下:(1)偏“通用机械”的选课方案:纺织机械概论、现代设计方法、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机械噪声控制。(2)偏“纺织机械”的选课方案:纺织机械概论、现代设计方法、纺织机械设计(1)、纺织机械设计(2)。(3)“通用机械+经典纺织机械”的选课方案:纺织机械概论、现代设计方法、纺织机械设计(1)、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或机械噪声控制)。(4)“通用机械+新型纺织机械”的选课方案:纺织机械概论、现代设计方法、纺织机械设计(2)、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或机械噪声控制)。

4.实践教学在机械类实验教学、工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以纺织机械为载体,设计相关题目或课题;在专业实习(实验)阶段,确保有4个学时的参观实习,要求撰写参观实习报告。

二、编写适应新形势的纺织机械类教材

(1)首次出版“十二五”省部级规划教材《纺织机械概论》(陈革、杨建成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该教材基于“大纺织”的概念,介绍纺织机械的分类,分析纺纱机械、织造机械、针织机械、化纤机械、染整机械、非织造机械的基本工艺原理、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产品分类等;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纺织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类纺织机械上的应用情况及现代纺织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2)出版“十二五”省部级规划教材《织造机械》(陈革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获2011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优秀教材奖、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出版“十二五”省部级规划教材《纺纱机械》(毛立民、裴泽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教材介绍了纺纱机械的分类、机构组成、工艺过程和工作原理,以及近年来纺纱机械的新装备和新技术,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纺纱机械上的应用。

(4)正在编写“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机械专业导论》。该书为面向纺织特色高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概论性教材,其中包含纺织机械概论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有:机械工程概述、机械工程中的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纺织机械导论。

(5)正在编写“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纺织机械设计》。教材从各类纺织机械中提炼出关键共性机构(装置或系统),强调对机构(装置或系统)的综合设计。主要内容有:梳理机构的设计、牵伸机构的设计、卷绕机构的设计、往复运动机构的设计、同步传动机构的设计、烘干装置的设计、纺丝成型装置的设计、自调匀整系统的设计、针织成圈机构的设计、立体织物编织机构的设计。

三、编写《机械类课程的纺织机械案例集》

《机械类课程的纺织机械案例集》拟收集各类纺织机械的典型机构(装置或系统)案例,可用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测试技术”“机电控制系统”“机械工程材料”等机械类课程的教材编写、课件制作、授课举例等,从而将纺织机械的案例融入到相关课程中。表2为机械类课程的知识点与纺织机械典型机构(装置或系统)的对照表。

四、编写《纺织机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集》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题目中,精选出包括各类纺织机械典型机构、典型系统的题目,在此基础上修改、扩展,设计新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题目;从所承担的纺织机械类科研项目中,提炼出一些典型机构或共性技术,设计出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的选题,同时编写《纺织机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集》。

五、结语

第9篇

1构建指标

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效率和质量,即专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课程教学课时要安排合理,以科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考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需要全面覆盖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四模块分别占比:23%、20%、40%、17%。机电一体化课程考虑技术技能视角构建课程体系,要尤为注重技术技能训练。

2构建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型质量要求的,要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对教学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集中体现技术、技能属性。考虑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阶段+模块”、“理论+实践”的互补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阶段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四个阶段,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技术技能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进行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技术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开发培养,主要设置职业技术性课程;实训课程模块就学生在职业技术性课程中所学进行实训教学;选项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技能导向性。

3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是基于机械工程行业需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拓宽机电专业能力,突出未来职业能力,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全面职业发展的课程结构,是面向多方向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大类模块化课程的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课程教育(一个基础),包括集“电工电子基础平台+机械基础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平台”在内的平台课程教育(三个平台),包括集“自动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模具设计和制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多模块课程教育(多模块)。

4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基于技术技能视角构建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一个基础、三个平台、多模块教学模式,是相对较为完善的课程专业技术技能体系,但是鉴于机电相关行业的技术更新替代迅猛发展,在制定设置课程时,还要考虑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调整。在机电一体化理论课程设置中,以机类课程为基础,适当增加电类课程占比,以信息和控制、设计和制造、实践创新教学为支撑,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能力。在机电一体化实践课程设置中,设置机电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技能实训、毕业设计课程,尤其要关注机电行业前沿技术项目、实际产品课程设置,强化与行业职业联系紧密的实践环节,结合机电前沿院所、机电企业需求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探寻技术技能实践途径。在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时,要结合行业革命需求改革课程设置,如传统机械行业升级换代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技术(单片机等),应提高学生微机控制方面的设计、制造能力,及时调整更新技术技能课程。

作者:宋西宁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 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 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是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有机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体系为导向驱动,以内容体系合理配置具体教学内容结构,以管理体系反馈和调控整个体系信息,以保障体系保证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能相互作用,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金字塔”递进法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应用(见图示),能够有针对地进行中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管理,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第一学期的金工实训――奠定“金字塔”基础层

第一学期里,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不少于3周时间的金工实训。目的是通过钳工、焊工、车削加工以及铸造、磨削等实训,让学生对其专业将要从事的工作情况及其专业相关的车、钳、铣、焊接等工种的基本操作规程进行初步了解,以增强对其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线切割、电火花、数控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专业相关行业的的博大精深和自动化程度。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目标体系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包括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认证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

二、第二学期的基础实训――固牢“金字塔”根基层

第二学期里,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安排学生进行金相实验、热处理实验等金属材料部分的实训和材料实验、机械制图测绘、Auto CAD等力学部分的实训。帮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掌握改变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能测绘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掌握在电脑上运用Auto CAD绘图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

三、第三学期的基础实训――掌握“金字塔”核心层

第三学期里,安排1~2周时间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训,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电机线圈绕制和控制实训、单片机实验与实训、PLC实验与实训及Master CAM实训等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电学方面知识的能力及电学方面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数控车、铣的动手能力以及切削机床拆装能力的实训,帮助学生加深对机床结构和加工范围的了解;还要进行数控设备的编程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实训,学习、了解并实训UG、Pro/E。有实训和师资条件的,还可安排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切割、电火花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加工设备的操作实训,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第四学期的技能考证――迈向“金字塔”顶层

第四学期里,最好安排两个月时间的技能考证实训,使每个学生能够考取至少1~2个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中级操作证书,以检验学生之前的学习和实训成绩及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从好奇兴趣爱好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结构的认识,增强学生自主调整,深化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申请考取高级证书。

五、第三学年的专业实训――登上“金字塔”顶层

在整个的第三学年里,学院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对口的合同企业单位实习,以发挥、拓展、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最后的毕业设计,在学院图书馆资料参考和老师的专业辅导提供全力支持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三年所学后获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实习获取的实践经验,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课题,以使毕业设计与答辩成绩达到最优化。进而保证向社会输出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技能人才。

六、结语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金字塔”递进法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学生进出的良性循环。但在实践中还需不断完善“金字塔”递进法模式。需根据中职院校各自的师资、实训等条件制定相应匹配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材,以明确各实习阶段的实习目的、内容、方(下转第82页)法及考核要求,保证实习过程的连贯性、实习阶段目标的递进性;还应建立双师型和高技能技师构成的高质量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以增强实训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盛秀兵.试论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第11篇

关键词:预备技师班 毕业设计 创新

现阶段国家经济在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社会对优秀技师的需求不断增加,技师的地位和待遇跟着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技师培养的要求变得更加规范和严格,不仅技术上要达到相应的水平,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规定要有一定的企业工作年限后才能取得技师资格。

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的技工院校已经不能单独颁发技师资格证给学生了,只能通过培养预备技师的方式来拉近与技师之间的差距。而预备技师作为“准技师”的定位,是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手段。它与高级工的区别不仅仅是培养出更高级别的技术员,还需培养出具有更开阔视野、更丰富思维和更强大创新能力的技术员。让培养出来的“准技师”们在进入各自的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技师资格。

因此,作为预备技师班培养课程的最后一项重要内容――毕业设计,所达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该毕业生作为“准技师”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了技工院校相应专业办学水平的高低。

一、当前预备技师班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过大,内容陈旧

选题是确定毕业设计往哪个方向走,要走多远的首要问题。选题选对了,就能够条理清晰,按部就班地走下去;选题选错了,就会茫无头绪,举步维艰,很长时间还在原地兜圈。

据笔者观察,预备技师班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主要存在选题过大和内容陈旧等问题。选题过大,是指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时划的圈太大,研究对象太广泛;内容陈旧,是指已经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课题,或者是别人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成熟的课题。

例如有机电一体化专业预备技师班的学生,选题《单片机的应用实例》;有电子商务专业预备技师班的学生选题《B2C购物网站的建设》。前者选题太大,单片机的实用深入到各行各业,都有应用实例,一本书都写不完;而后者选题太旧,别人早已实现,技术也相当成熟,如淘宝网。

2.虎头蛇尾,没有量力而行

这里所说的虎头蛇尾,是指某些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方向是选好了,看似不错,作用和意义也介绍得天花乱坠。一旦动手做起来,发现自己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最后只能从互联网上东抄西凑,真正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寥寥无几。

例如有模具设计专业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对目前正流行的3D打印很感兴趣,选题为《廉价3D照相馆方案》,兴致勃勃跑来询问笔者后续工作投入。结果研究后发现从人物扫描,到电脑建模,再到3D打印机打印出来,整个流程需要的设备和耗材并不廉价,就算借助学校有限的资源也无法完成该学生“奢侈”的梦想。

3.与生产实践脱节,实用价值不高

与生产实践脱节,是指有些学生选题并不考虑实际生产实践的需要,凭空想象,做一些不切实际,或者是实用价值不高的东西。

例如一位计算机专业班的学生,想用VC++做一个有加减乘除等功能的计算器,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笔者问这种东西做出来与专业的计算器或手机有什么不同和优势。学生答没有。既然没有优势,这种东西做出来有什么用,拿这个成果去参加企业面试,考官会怎么想?笔者最后否决了他的想法。

4.缺乏兴趣,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抄袭成风

很多预备技师班的学生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毕业设计,觉得这个东西应付一下就行了,学校也不应该以这个为“借口”妨碍他们下厂工作。

这种心态下的学生,不可能会有足够的兴趣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毕业设计。甚至很多学生希望老师能够一手包办,他们照着老师的做就行了。例如某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企业虚拟子网(VLAN)的划分,内容也基本照搬老师上课时讲解的案例,不去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创新。

二、针对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提出要求

1.认真对待,培养兴趣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将它视作学校学习的一次总结。是否没有虚度光阴,是否能够学有所成,就看这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同时,也可将它视作“未来顾主”的一次提前面试,关系到如何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考官的注意。事实也证明,很多企业面试时会提到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想法。

学生有了良好的心态,就会有求知的欲望,从而获得足够多的兴趣和动力着手完成他们的毕业设计。

2.独立思考,敢为人先

笔者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在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里,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想想别人已经做了什么,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不盲从,敢为人先。

例如有电子商务专业预备技师班学生,选题地方农产品特产供销网,就结合了学生家乡的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还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单片机控制光感自动百叶窗;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选题客家风情宣传画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选题学生会社团网络应用规划等,都能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准备充分,量力而行

毕业设计在选好题后,就要开始着手准备素材方面的东西了。首先需要自我评估软硬件环境是否达标,量力而行。像前面所提到的3D打印,就是在硬件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其次是整个任务的计划是否制定详细。开始时要做什么,中途要做什么,结尾要做什么,每一步都需要有目的性和评估标准。最后是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科学的方法,总结和弥补不足。

有一个计算机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取得当地民国时期街道的建筑风格作为动画场景,除了在互联网上搜索和论坛上发帖求助外,还特地跑到市博物馆翻看相关文献记录,极大地丰富了可供选用的场景素材。

4.务实有用,善始善终

所谓务实有用,就是要学生综合考虑做出来的成果能不能产生实用的价值。不能因为要做才去做,或者做出来的东西华而不实。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只要可以解决当前发现的问题,或者可以改进当前存在的方法,都可视为是有价值的设计,都可称之为创新。

善始善终就是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做毕业设计,不能放卫星,吹牛皮。前面开题承诺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后面就要做出相应的效果,不能虎头蛇尾,弄虚作假。

三、引导学生更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

1.对学生的几点要求

(1)学好专业知识,丰富课外知识。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大脑里才会拥有充沛的供创意“燃烧”的燃料,才会在灵感迸发出火星的瞬间点燃大脑,并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意。

而丰富的课外知识,就能够增加灵感碰撞的火花。例如某汽车维修专业的预备技师班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是想从众多汽车发动机故障案例中找出故障的规律,并以此进行预测。他在网上搜索后获知一种称为“机器学习”的方法,用到了“神经网络”算法,在笔者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质量相当高的毕业设计。

(2)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阅历。技工院校相较普通高校,学生更应该在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学习,因为技工院校是面向市场的订单式培养。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更应该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

正因为如此,笔者并不赞同将学生进行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长期而言,学生都在闭门造车,并不能促进技工教育的良性发展。

(3)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合作。当今世界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通常需要一个团队才能进行产品的研发或技术难题的攻关,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团队意识,懂得如何分工合作,能够在团队中迅速进入各自角色。

平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多人合作的项目,例如学校举办的团体技能竞赛,以及各种省赛、市赛等。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一些野外扩展活动,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学生自己协调人员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细致的观察,能够从现象中得到一些知识,形成感性认识;而思考,则是将感性认识升华成理性认识的关键。善于发现问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懂得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学生应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多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全国很多著名的劳动模范,就是在这些方面有着过人的能力和突出的表现,从而为所在的单位或企业攻破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2.对指导老师的两点建议

(1)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严禁学生抄袭。指导老师是学生出校的最后“质检员”,理应把好关,不能让“次品”或“劣质品”流入人才市场,对学校和社会负责。同时,要严禁学生抄袭,因为抄袭得来的成果,是不能够体现学生真实技术水平的,而且这在职业道德上也是不允

许的。

(2)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考核的标准鞭策学生。技工院校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下厂实习或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技术要求。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渠道,掌握企业最新的招聘信息,获得企业技术等级评级标准,让学生提前为技师考核做好热身。

四、总结

在大规模机器人取代流水线工人的时代,不能取代的是那些能够解决问题、有创造力的高级技术员。预备技师班的学生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就从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做起,努力创新,展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预备技师的毕业设计[J].职业,2010(5).

[2]何宏伟.浅谈机械类预备技师毕业论文的选题[J].职业,2010(24).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