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展厅设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indoor coverage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its overall rational design schem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ver effect was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At last, it proved that this scheme was complete, cost-effectiv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nd achieved the expected purpose.
关键词:室内覆盖;工程设计;信号源;室内覆盖系统
Key words: indoor coverage;engineering design;audio source;indoor coverag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48-02
0引言
传统的大范围的基站信号覆盖虽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还存在很多漏洞,诸如高层建筑存在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话务密集区域存在网络拥塞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商业建筑、酒店及其电梯或地下停车场等地方存在无信号覆盖或信号差的问题等等。因此,为了解决建筑物内的盲区,改善建筑物内部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增加话务容量,提高频率复用度,解决高话务密度情况,我们引入了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概念。
1项目背景
该超大型公共建筑地处东莞常平城市中心区,主要用于举办国内大型展览、大型会议为主,会展中心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
该建筑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地下室一层,布置地下停车场、设备机房、地下商场及车行隧道。②地面单层展厅长580米,宽282米,横向有两条30米的室外通道穿过。展厅为拱形屋顶,高度为12.5米至30米。③地面中间a高层部分在标高45米以下,长580米,宽约40米,共四层。④底层层高7.5米,与两侧展厅相连通。⑤二层标高7.5米为展览前厅。⑥三层标高15米为贵宾,办公及小型展室。⑦四层标高30米,为架空观光层。架空层上部为长360米、宽63米、高15米的会议中心,悬架在30米高的展厅之上,其中标高45米(即第五层)布置多功能厅,大中小会议室及西餐厅,局部第六层,标高50米,布置贵宾及中餐厅,至屋顶总高为60米。
2总体设计思路
2.1 网络规划及POI使用考虑到覆盖系统的载波、小区扩容以及3G系统的接入,本室内覆盖系统使用POI。POI设备是本分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方案的主要特点之一。
2.2 信号源设计方案根据小区规划分析,系统包括不同频段的多个制式,最高频率为2500MHz,低至800MHz,馈线损耗与空间损耗都不相同,为了达到同样的覆盖指标,所以信源设备及载频数的选取特别重要。GSM900载波数多,合路损耗大,因此必须选用合路后每载频功率较大的特殊设备――RBS2206,以保证POI输入功率,满足覆盖强度要求。若GSM1800采用RBS2202,载频配置数应少于GSM900以保证每载频输出功率要求,每小区配置4~6载频为宜,所以本工程采用RBS2206。
2.3 信号源配置和布置方案根据现场勘察测试和有关对该建筑的话务分析,制定合理的信号源方案:设置5个机房,配合集中监控,维护方便,尽量将各区域的机房集中设置。首先按容量规划分26个区域,再就近根据物业要求选择机房。共计明确五个机房26个覆盖区域为了保证本系统良好的状态,要实时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由于整个室内覆盖系统为无人值守系统,本方案采用集中远程监控系统对本系统中最重要的POI进行监控。
2.4 频率复用方案根据上面的载波配置和覆盖区域,本方案将整个超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划分为26个覆盖区域,小区密度特别高,小区之间距离也很近,并且各个展厅之间主要由玻璃相隔,各小区信号难以控制,频率复用难度很高,因此如何提高频率利用率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频率复用思路如下:①做好频率分组工作。为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应将频率分组做一个合理、有效的安排。②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信号经过墙及楼板会有一定损耗,可以利用各小区空间的隔离进行频率复用。③考虑定向天线的方向性、覆盖范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④隔一个小区且天线方向相背的小区可以复用频率。④一般隔一个小区且天线方向相同的小区也可考虑复用。
3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方案效果分析
3.1 覆盖效果分析
3.1.1 下行链路分析在下行链路的设计中,重点考虑下行链路的场强,载噪比,以确保场强信号的覆盖效果。场强分析:场强预测是建立在实地GSM1800模拟测试基础之上,分为4种情况:在办公区路径损耗较大;展区比较开阔,路径损耗较小;地下室没有隔层损耗;电梯有箱体隔层损耗。场强预测所使用的传播损耗模式为自由空间附加损耗模式。Lt=L(自由空间损耗)+C(附加损耗)。式中:L=20Lgf+20Lgd-28;f为MHz;d为m;C为附加损耗dB;边缘场强:P=Pt+Gt-Lt。式中:Pt为天线口功率dBm;Gt为天线增益dB。场强预测选用GSM1800是合适的,因为从传输损耗考虑3G频段与GSM1800相差很小。从接收灵敏度考虑3G优于GSM1800系统10dB以上,因此场强预测只要满足GSM1800,也就能满足3G系统。
3.1.2 上行链路分析如果系统上下行不平衡,就不能保证双向通信。本系统是无源的天馈分布系统,根据天馈系统的互易性,上下行链路的损耗是相同的。下面以GSM1800为例进行链路平衡分析:基站的发射功率为36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手机的发射功率33dBm,接收灵敏度为-102dBm,则:
下行链路最大允许损耗为:36dBm-(-102dBm)=138dB
上行链路最大允许损耗为:33dBm-(-105dBm)=138dB
说明本工程小区覆盖范围上下行是平衡的。而本系统中在覆盖边缘最弱场强为-90dBm,则上下行可调节功率余量计算如下:
基站发射功率36dBm;下行链路系统损耗36dBm-(-90dBm)=126dB。而系统最大允许上下行链路损耗为138dB,故上下行系统可调节余量为:138dBm-129dBm=9dB。说明GSM1800上下行链路满足覆盖要求,同时有9dB的调节余量。
3.2 天线口输出功率估算考虑室内覆盖系统的覆盖距离为15米(指天线到房间窗口的距离);外墙(窗口)的穿透损耗取6~20dB;家具、墙及活动人体引入的附加损耗取Ls=15~25dB;则在室内:Ld=54(dB);L=Ld+Ls=69~79(dB);在室外10米处的传播损耗同样可得为:81~105dB。因此为保证室内≥-85dBm,室外10米以内≤
-90dBm的无线覆盖边缘场强的要求,室内覆盖系统天线口输出功率应在-6dBm~15dBm之间。
3.3 覆盖预测在室内覆盖系统设计中,天线口的输出功率一般设在4~12dBm/载频之间,能够满足覆盖指标要求。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在超大型公共建筑内部95%以上区域,手机接收场强≥
1.背景研究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就成为了人类经济与文明发展的标杆,人们一直笃信其对于发展的决定性的意义。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一系列能源危机爆发,许多城市逐渐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城市传统工业难以为继,旧工业建筑被闲置和废弃,成为尖锐的城市问题。[1]这些产业类的历史建筑亟需重新改造以发挥出新的价值。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初就开始了对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探索。其中先后经历了突破建筑修复的固有理念的发展初期;城市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期;以及80年代以后总结经验颁布相关法案的三个阶段。[2]通过长年的积累,已经发展完善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然而相比之下,在国内的人们似乎仍对旧产业建筑的诸多价值缺乏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旧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而且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较为成功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际案例也大多局限于个别区域内。所以我国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仍然需要大量不同方向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就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的一个方案为例探索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
2.任务书概述
本文教案为东南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2教案。要求对浦口火车站进行扩建设计,利用原有线形月台空间,将其改造为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10000m2,分为扩建部分(4500m2)与改造部分(5500m2),扩建部分要求有序厅、临时展厅、固定展厅、报告厅、会议室、图书室、库房等功能。改造部分要求有研究室、档案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功能。其中改造部分不需有太多改动,轨道部分可进行局部拆除和调整,月台站棚部分应尽量保留。
3.场地现状分析
从清代中以官办军工产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化在南京开始开花结果以后,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就迎来了一段产业类建筑蓬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中华民国建国以后,南京便开始了作为国家首都的一段的记忆史,其间所建造的产业类建筑不仅在经济上对南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是在城市记忆、文化承载上为南京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浦口火车站就是这种时代的产物。它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而目前,在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期后,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进二退三”的发展阶段[3],诸如浦口火车站这样的产业类建筑迫于经济调整的压力而被废弃荒置,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然而随着新的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逐步形成,浦口火车站迎来了新的转变机遇。从南京的总体规划来看,浦口火车站位于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区、江北规划区三者之间。南京主城区随着河西区早年规划的逐步实施已经逐步趋于饱和完善,江心洲方面,中国新加坡的联合城市规划已经设计完毕,将来将成为激活整个南京以及吸引外来游客的RBD中心;而江北在规划中将成为次于主城区的副城区进行南京新一轮的发展。如果在规划中的江北沿江的经济走廊能够完全实现,那么处于该经济走廊关键节点上的浦口火车站必定将作为承载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点激活并带动江北沿江经济活力的迸发。目前就火车站周边的业态来看,多以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为主,社区服务功能较少且分布不均,并不能形成活动聚集的中心。除了火车站原先保留的站前广场及自身的等候大厅以外,多是形制较为陈旧的小尺度民用建筑、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等零星地分散于其中,再外圈就是一些公司。在人流方面,目前附近的居民较少,人烟稀疏。江岸处有目前方圆15公里内唯一的码头,早晚主要是一些上班族通过码头从江对岸到此上班。只靠本地的人来使用的话不一定会形成规模效应。由此看来,如何从周边出发,通过对产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来整合周边的业态资源,同时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符号,从而激活城市,唤起城市记忆,并吸引更多的人流,就成了本次设计的重点。浦口火车站自身的站前的长廊、等候大厅以及站棚建筑都保留得较为完好,除了一些油漆脱落以及混凝土裂纹外,基本没有什么结构性的残损。而且建筑的细部较为精美,形制独特,能够代表南京近代产业建筑发展的节点特色。目前站棚与等候大厅之间加建了一排群房,其混凝土内的钢筋已经开始锈蚀,甚至有整体的剥落,建议整体拆除。除了火车站本身,周边的小尺度建筑在价值虽然上没有火车站本身重要,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该区域建筑应有的特色,建议部分保留。
4.设计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对于场地将来的总体规划、周边业态、图底关系以及建筑保存现状的分析,本设计方案强调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项目的功能定位:鉴于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地块以及未来的江北副城三者的交汇处,而且作为南京过去民国首都史中重要交通建筑的痕迹,承载了城市的文化记忆。为延续南京的这种城市文脉,本设计方案将该项目的改造方向设定为交通博物馆。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与建筑原本作为交通场站的功能进行衔接,也能够将场地本身原有的精神特质反映出来。在建立了该场地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之后,辅之以一些独特的体验与休憩,便能将场地周围社区的活力带动起来,而且结合长江沿岸便利的水上交通体系,与周围较小尺度的能够体现近代南京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一道,也能促成以南京近代史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文化经济圈进入上位城市设计中,从而吸引南京主城区、城外的人流,形成未来与江心洲生态旅游圈并驾齐驱的南京城另一个活力增长点。(2)改造方法的创新:建筑体量的改造,不仅能形成新的建筑空间满足新的功能需求,还会在建筑外部形象上产生一定效果。常见的建筑体量改造手法包括五种:内部体量加建、外部水平加建、外部竖向加建、体量穿插加建和体量包裹加建。[4]本次建筑改造的用地范围,南至车站候车大厅,北至车站站棚与南边建筑群的交汇处。由于南侧候车大厅建筑主体无论是立面,结构还是内部空间方面保留都非常完好。而北侧向北延伸的站棚铁轨,作为当年机车发车的地点,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所以本方案总体上完好地保留南侧候车大厅的主体建筑,并在北侧站棚上使用包裹加建的方法,顺应场地现有的条状的建筑机理;引入与当地建筑普遍拥有的坡屋顶的形式,在体量交汇处利用钢结构大跨形成空间节点;从外部促成建筑整体与候车大厅主体建筑体量关系上的新旧对比。然而仅仅是顶部与立面的包裹覆盖是无法形成更具活力的空间。所以在覆盖的顶面下方辅以体量穿插的方式,使建筑内部促成条状的坡屋顶与条状站棚空间关系上的新旧对比,并在完整的覆盖空间下方形成尺度不一但连续的“空”,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层次,增添参观活动的趣味性。(3)建筑流线的衔接:首先从加建建筑整体出发。该方案设置了一个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以及一个办公入口。入口门厅设置在候车大厅的轴线上,这样,加建建筑在外部流线上与原有建筑群的空间轴线对接,延续人们记忆中原有的进入方式,增强了仪式感;次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与门厅相接的临时展厅处,使其作为参观流线的终点而存在;办公入口则设置在建筑西侧一层仓库与西北角的临时展厅之间的庭院处,使办公、仓库卸货、参观的流线分离,互不干扰。建筑一层的流线主要是由一系列穿插于连续坡屋顶与旧有站棚之间的“盒子”所划分的,这些盒子作为一个个基本的展厅单元,将一层平面的展览流线大体分于中央大厅的两侧,与建筑北面端头的放映室一道形成平面层面上的参观流线的闭合;而一层与二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位于中央大厅的主楼梯所构成的竖向流线所确定的,参观人流在参观完一层的主要展厅之后可以通过明显的中央竖向流线系统通向二层,进入阅览室功能部分,或者进入茶室,东西两侧各有楼梯将人流引到一层的室内或室外与一层的流线相衔接,当然,人们还可以从茶室出室外沿着室外步道向北延伸,从不同的标高层面体验站棚顶面的空间,或者由阅览空间出室外向南通过一段室外的步道进入对面候车大厅的二层继续游览,形成新建筑内部流线与旧建筑内部流线微妙的联系。(4)结构与细部处理:本设计尽可能地延续原有产业建筑的工业风格。因此,从建筑结构到建筑的表皮等,除了为强调亲切风格的展厅体块所使用的木质材料外,均使用金属材料,以体现改造建筑整体的工业风格。结构上,将屋面与建筑外墙一体化考虑,用“门形”大跨钢结构将建筑屋顶与墙面一体化的外表皮托起,在建筑内部形成了相渗透的大跨空间,在建筑外部使得侧立面形成与等候大厅建筑主体统一的整体感、厚重感,模糊了屋面与外墙面的界限从而形成建筑的第五立面。并且与原有建筑小柱距、框架式的承力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延续建筑整体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点。使建筑具有极其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时代感和工业美感充分地表现出来[5]。细部上,为避免室内的展览光线不自然,除了建筑南北两端的玻璃幕墙,该方案尽量使用天窗或侧窗作为南北向进深较大的展厅自然采光的主要方式。站棚顶部的步行道需要考虑上人,为避免对站棚的结构性破坏,必须要为之设计一套新的承力结构与站棚自有的两端悬挑的承力结构脱离。因此在旧与新的交接上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5.结语
(1)旧产业建筑改造设计往往会局限于建筑及其周围一小片区的设计。这样虽然也能在此范围内打造出较为舒适的空间效果,但是,如果要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就需要引入城市设计的相关理念和设计方法。(2)建筑体量的操作方式、建筑内部的改造方式抑或是建筑表皮的再处理等单纯自说自话的操作是不够的,都必须要以延续建筑原有的建筑风貌为主。做到能够不破坏周围的街区机理以及作为历史记忆而遗留下来的建筑原有的场所感,并且要充分考虑与周边资源的整合方法,从更深的层次上融入到周围街区的生活中去。(3)旧产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的改造与建筑“形”的转变,应该与时俱进,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产业建筑的改造中,从技术的层面上考虑旧产业建筑改造如何缓解原有建筑存在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缺陷,并带动周边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如纽约圣约翰主教教堂的扩建设计者卡拉乔瓦就将生态圈的理念引入其中,在教堂的上空营造了一个环形的空中生态圈;罗杰斯工作室扩建方案中就将太阳能技术引入其中。在上述设计方案中,虽然已经考虑到建筑的建造与拆除的“无尘化”以及尽量减少新建建筑对于原有场地的破坏,但还是缺少从建筑设计的源头去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节能等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想法。
作者:沈略 王畅
摘要:空调冷热源水冷柜机多联机
1、工程简介
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位于深圳市高新区,建筑面积39850m2,建筑总高度99m,是一类综合建筑。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裙楼一、二层为孵化器、展厅,三层餐厅,四楼屋顶花园及塔楼五至二十三层办公室。
2、空调设计参数
1)室外气象设计计算参数
夏季摘要:室外干球温度33℃,湿球温度27.9℃,空调日平均温度29.6℃,通风干球温度31℃,平均风度2.1m/s。
冬季摘要:空调室外干球温度6℃,相对湿度72%,平均风度1m/s。
2)室内环境设计计算参数
房间
名称
温度
(℃)
相对湿度
(%)
人员密度
(m2/p)
新风量
(m2/p.h)
噪声
(dBA)
孵化器
24~26
55~60
5
25
50
展厅
25
55~60
2
20
60
餐厅
24~26
%26lt;65
1.5
25
60
大堂
25~27
%26lt;65
2
17
60
3、裙楼冷热源方案的选择
该大厦位于高新区,四周为高尚写字楼和住宅。裙楼除公共部分以外属于招租部分,由于裙楼招租部分的承租单位和承租面积目前无法确定,所以目前这部分的空调设计一定要遵循组合灵活,方便使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一个即可靠又经济的冷、热源对整个空调系统尤为重要,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运行效益和以后的管理。在对深圳市同类楼宇冷热源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对中心空调、风冷、水冷柜机三种形式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探究摘要:
1)假如采用水冷机组,一次性投资较大,受投资总额的限制,业主无法一次性投入,如要求承租单位一次性投入也不可能,而且承租单位多,分区太小,不便计量;
2)风冷系统制冷效果不是很理想,制冷效率较低,且使用时噪音较大,对四周环境有影响;
3)假如选用水冷柜机,安装成本和使用成本均较低,布置相对灵活,便于分区,便于计量,但分区过小,水冷柜机的冷却塔较多,势必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和整体形象;
经过综合比较三种性能,决定采用水冷柜机。具体设备见下表。
设备
名称
规格
数量
水冷柜机
184kw×25000CMH×560pa
6台
163kw×23500CMH×520pa
4台
122kw×20000CMH×410pa
6台
41kw×8000CMH×250pa
3台
冷却水泵
42CMH×0.25pa×7.5kw
8台
32CMH×0.25pa×4kw
4台
10CMH×0.25pa×3kw
2台
189CMH×0.25pa×22kw
2台
84CMH×0.25pa×11kw
2台
158CMH×0.25pa×18
2台
超底噪声逆流式冷却塔
50T/H×1.5kw
4台
40T/H×1.1kw
2台
10T/H×0.8kw
1台
200T/H×5.5kw
1台
100T/H×2.2kw
1台
175T/H×2.2KW
1台
4、塔楼空调方案的选择
五至二十三层塔楼为出租性高尚写字楼,每间办公室面积为290m2,共76间。初步设计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以下方案进行了对比和探索摘要:
1)房间空调器安装、使用方便,但能效比较低,室内舒适度差,不符合高尚写字楼的使用要求;
2)户式中心空调目前最常用的有两种摘要:室外机为小型空气-水泵,制备的冷水供给室内多台风机盘管。室外机为小型空气-空气泵,制备的冷风,通过风管送到每个房间。户式中心空调室内舒适性高,风管式便于进新风,但室外机容量大,噪声高,耗电量大,同时需要专门的机房,这对本来面积就十分紧张的办公室,根本无法实现。
3)多联机或变频冷媒空调系统,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但耗电小,舒适性好,便于分区控制和计量。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比较三种型式的成本和使用性能,决定采用多联机。每个房间布置两台10匹的多联机,76间办公司累计152台。
5、分析及结论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空调选型的经济技术分析说明,任何一种选型方案都有优点和不足,一个好的空调设计方案,设计人员要根据业主的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探究,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建筑物的方案。
参考文献
姓名:XX
部门:策划部
职位:美术编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你们好,转眼间2011年即将离我们而去,盼望已久的2012即将到来!加入“xx公司”已有2年的时间,在此,感谢各位公司领导给予我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感谢我的部门领导和各位同事,感谢他们在这些日子里在工作上的无私帮助以及生活上的亲切关怀。
总体来说,这一年对我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虽然没人什么特别骄人的工作业绩,但我也已经尽力地去把工作做到最好!
昨天已经成为匆匆过往,未来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把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一如既往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改正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和优势,时刻要求进步,在工作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我们昂首期待未来的时候,有必要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待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进。
下面是我过去一年来工作回顾:
》2011年第一期/第三期华博期刊设计(定稿印刷)
》《龙门汇》宣传册设计(定稿印刷)
》新版名片设计3种方案(适用于公关部定稿印刷)
》新马泰旅游展板设计(定稿使用)
》人事招聘区展板设计(定稿使用)
》人事招聘易拉宝设计2个(定稿使用)
》企培部培训室展板设计4个(定稿使用)
》企培签到表设计3本(定稿使用)
》展厅二期茶馆招牌/茶单设计初稿完成(未回复)
》一、二、三期联通炫生活KT板、易拉宝、VIP客户卡、桌牌设计(定稿使用)
》一期移动12580易拉宝、VIP客户卡、桌牌设计(定稿使用)
》新版手提袋设计(定稿印刷)
》商帅管理学院活动易拉宝设计2个(定稿使用)
》拍卖部商帅杂志内页设计(定稿使用)
》大汉写字楼311销售大厅墙壁kt板条幅(8张/已采纳)
》展厅贵宾反馈卡意见卡(定稿未印刷)
》物流库房销售单(定稿使用)
》韩总工作日志台历(定稿使用)
》展厅特价专区背胶相纸贴(定稿使用)
》库房包装箱设计(定稿使用)
》物流条形码修改(定稿使用)
》四月份销售排行榜KT板(定稿使用)
》天津蓟县培训光盘贴(使用)
》华博管理学院学员证(定稿未使用)
》企培新员工工作卡(定稿使用)
》招聘简章4版修改印刷/石景山招聘简章(定稿使用)
》展厅门头广告,易拉宝设计(定稿使用)
》父母来京邀请函设计(定稿使用)
》人事部招聘海报2种方案设计(定稿使用)
》2周年庆典设计方案变色杯/红酒设计(定稿使用)
》2周年庆典服饰设计(定稿使用)
》新址文化墙系列设计(未采纳)
》乔迁之喜策划部全体布置环境,购买器材路引架、纱幔,拱门、花,布置销售大厅。
其他临时性工作按突发实际情况穿插处理。
工作任务大小不一,处理时间长短不同,但是,我都是认认真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过去的一年的整体上是紧张的、忙碌的、充实的,也是充满责任心的一年。展望新的工作年度,需要再加强锻炼自身的设计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与同事多沟通,多探讨。多关心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吸收新的观念与设计理念,要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着良好的心态,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多付出少抱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改正工作中的错误与不足,总结经验吸取精华,分析失败原因和工作当中的不足,为明年的工作做好战前的准备!
自我检讨
1、 克服工作中的心态问题,戒骄戒躁,用冷静的心态处理问题
2、 避免工作中的粗心大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自我期许
1、 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 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善待他人。
3、 能够学以致用。
4、 经常自我反省。
5、 清楚本公司的设计风格及现有产品的风格。
6、 参考市场信息,把握行业现有的设计风格。
7、 在工作中多与领导沟通与交流,
8、 加强自我专业技能,熟悉印刷后期制作及印刷工艺。
9、 了解熟悉各类产品的材料。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将不断地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设计水平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
》
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作为北京奥运备降机场已于今年7月中旬投入使用,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已经开工建设,其余工程将于年内陆续开工,两到三年内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未来太原的标志性建筑。
“十大建筑”的建设,涉及文化、体育、科技、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其功能与作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大建筑’的建成,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省城太原集聚辐射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和山西省副省长双重身份的张平先生在山西大剧院开工建设奠基仪式上的这番话,可以掂量出“十大建筑”对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未来发展的份量。
省城“十大建筑”位于太原市小店、晋源、万柏林三个区,其中,山西省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位于长风商务区内的文化岛上,煤炭交易中心位于文化岛的北侧。
望着一片片工地,听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我们看到,一扇全面展示新基地、新山西、新形象的窗户,正被徐徐推开,不久之后,“十大建筑”将拔地而起,集体展现在人们眼前。
太原市博物馆:再现神秘的历史涡轮
太原市博物馆位于长风新区的中央文化岛上,北侧、西侧、南侧均为内河,东侧为滨河西路。该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用地7.8公顷。
成线状排列的五个椭圆锥楼体,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向上拔地而起,并舒展开来。两组锥体色彩不同,分别为红棕色和古铜色,通过色彩和材质的不同来强调它的艺术效果。锥体的表面由彩色金属板构成,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变换莫测的神秘魅力。
博物馆参观路线中清晰地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分开,对于太原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车马坑和北齐墓室,特意创造独特展览空间,安置在基本陈列总流线中。
参观路线从上至下设置,避免参观者疲劳的同时尽量使所有的展厅得到参观。观光电梯将参观者带到顶层后,人们可由楼梯下到下一层展览空间。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按年代安排的浏览路线,或是选择希望参观的主题性展厅。
该项目由法国安德鲁建筑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安德鲁先生亲自主持方案设计,并先后两次到太原进行了市博物馆方案的汇报。
投资7.9亿元的山西大剧院建成后将成为太原市地标性建筑。
大剧院以厚重有力的建筑形象表达了山西人民淳朴、豪迈的人文气质和地域特征。其大气磅礴的建筑造型,宏大的门式空间,使这一主体建筑“山西之门”的设计构思得以完美体现,并以通透贯穿的方式延续了城市轴线,成为统领全岛建筑群的城市地标。
大剧院内设有1,628座(位)主剧场、1,170座(位)音乐厅、458座(位)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贵宾厅、化妆间、道具服装间等主要功能用房,完全具备国际国内大型剧目的演出要求。
明天,
坐进自己的大剧院里看歌剧;在安德鲁设计的博物馆里徜徉;体验国际化标准图书馆里读书的另一种韵味;来到异国风情的太原美术馆看世界名画展;为新奥体中心的激情比赛欢欣雀跃……
太原美术馆于2008年9月4日破土动工,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是省城重点建筑项目之一,恰好与前不久刚开工的山西省图书馆是“邻居”。
该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工期为2年。据悉,经过国际招标和众多专家多轮次的论证,最终由美国哈佛大学PSC设计事务所进行了概念方案设计,规划建设总用地109.05亩,建筑总面积达40,500平方米。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山西地方特色,将浓厚的三晋地域文化完美地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与建筑理念中。
建成后的美术馆不会成为只供奉艺术作品的“器皿”,而是要做向外传播知识的“播种机”!它将承担对国家、省级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太原人民及社会各阶层的活动中心,让民众参与其中,提高省城文化品位,带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占地7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山西省科技馆具有展览、特效影视放映、科技培训、参与互动等多种功能。同时,科技馆内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天象厅(球幕影院)、培训教育及实验室、科普报告厅及会议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展品制作间等功能用房。
科技馆的设计手法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将球幕影院布置于室内,使其与侧厅空间融为一体,在满足其本身天象厅使用功能的同时,球幕影院独有的地球状形体成为建筑内部主要的视觉中心,同时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增强了整个球幕影院的视觉和声觉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增强了建筑与观者的互动,使球幕影院成为科技馆的主要亮点。
建筑上以“时间切片”这一科技理念为核心,升华为建筑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并且在整体中求变化,使建筑立面从两侧到中间形成渐变的韵律感,同时又具有北方建筑沉稳厚重、刚劲硬朗气质。该馆总投资预计在2亿元。
即将开工建设的山西大医院,目前正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论证。2008年7月31日,三个优秀设计方案作为实施备选方案公开展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方案一:以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作为总体布局的基本设计理念,汲取“山西大医院”空间布局的精华,推陈出新,兼北方建筑的厚重与南方建筑的灵秀于一体,能充分满足“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绿色生态”及“经济高效”等设计要求,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
方案二:采用传统九宫格式的布局并进行变形,将医院“中”轴与四合院式庭院相结合,使综合住院楼形象突出,前区广场开阔完整,建筑局部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园林式医院设计要求相适应。
方案三:将医技诊疗中心设计为多进式院落格局,总体呈“寿”字形布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又取意于晋商建筑的文化渊源,对民族精神内涵有一定的诠释。
2008年7月30日,在文化岛上中央东西轴线的北侧,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在众人的瞩目中开工。据介绍,图书馆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采用借、阅、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架图书借阅形式,使读者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充分调动读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
可以设想,当我们徜徉在这座占地121,313平方米,总藏书量可达700万册,可同时容纳3,000人阅览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中,读书将变成何等的乐趣;当我们在全新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与更多的教授、名家面对面时,获取知识又将变得何等神圣。
太原南客站北起学府街,南至武宿立交,东起北营北路,西至太榆路,规划范围约3.3平方公里,内设旅客站台8座,列车到发线16条(含正线),投资概算共计27.13亿元。委托国际著名大师日本原广司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方案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新颖、超前,具有较高的规划设计起点。
以环境理论为主的设计理念,确立了全新的都市意向,在铁路线上空采用摆渡式漫游平台,连接被铁道分割的东西部分,直接贯通商业建筑,将铁道转换为与汾河呼应的另一条婀娜之河。
结合规划及地上的矩阵原理,将规划地块分为5条都市带状区域和5个都市区块。5条都市带状区域从西向东分别为衔接口区带、绿化带、中央核心区带、铁路沿线区带、铁路区带。5个都市区块分别为办公用地、车站房用地、SOHO用地、建材市场用地等。
新建成的太原国际机场,将原有跑道及滑行道延长至3,600米,并加宽跑道及滑行道道肩,飞行区等级由4D升格为4E级,可满足当前最大机型空中客车A380等飞机的备降要求;新建站坪21万平方米,增加机位18个,其中近机位12个,远机位6个。
新建的二号航站楼造型新颖别致,犹如一架展翅欲飞的飞行器,寓意三晋起飞,是山西的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一层为到达层,主要有到港迎客厅、到港行李提取厅、行李分检厅、贵宾用房、远机位候机厅等。二层为出发大厅,主要有迎送区、值机区、安检区、商业区等,其中值机柜台有36个,安检通道有13条。夹层为旅客到港通道和中转厅。
根据“注重功能、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原则,二号航站楼设有行李快速转运系统,楼层之间有高速行李运输带,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行李转运,缩短了转机旅客在机场的等候时间。在登机口处,采用了剪刀式分层登机廊桥,很好地实现了进港旅客通道、出港旅客通道和中转旅客通道的分离。二号航站楼在楼层之间还设有直梯、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创造了无障碍通行环境。此外,新建停车场4.6万平方米,使航站楼前停车场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1,650辆。
二号航站楼位于旧航站楼东侧,两楼呈45度角,浑然一体。功能布局紧凑,服务设施相对集中,流程便捷,既节省投资,又便于高效运营和管理,同时也为2035年扩建预留了尽可能多的土地。二号航站楼分为国际部分和国内部分,国内部分主体向西延伸,通过连廊与旧航站楼连接。依据设计需要,二号航站楼可满足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万吨、飞机起降7.1万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2,301人。
总占地660亩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兼具煤炭交易、会议和展览三大功能,共设有2,100个展位,并能提供1,500个停车位。
建筑内设展厅、展览接待大厅、仓储、海关保税库、煤炭交易大厅、商务办公、44个大小会议室、25个商务洽谈间,2,000座(位)大型会议室、1,200座(位)多功能厅(兼宴会)、800座(位)中型会议室,3个多媒体技术会议厅、2个新闻中心、公寓式商务写字楼等主要功能用房,及其他辅助设施用房。
关键词:暖通空调供暖系统节能设计原则要求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一个优秀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案,应对设计方案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综合考虑的因素越多,通常其方案设计的水平越高,同时其设计工作量和难度就越大。
1 建设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原则
在设计方案比较选择时必须对工程设计项目的各项实际需求、环境条件的特点、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各种技术方案的特点、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对暖通空调各种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必须对各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投资、能耗、运行费用、调节性、操作管理的方便性、环境影响、舒适性和美观性等技术经济评价因素进行客观准确的计算和综合对比分析。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合理设计节能供暖系统的主要原则:一是供暖系统应保证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 的室内温度能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 热量(费) 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
2 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设计
居住建筑对于新建住宅,如果只允许各户的供暖管道在本层套内安装而不允许穿越户内楼板连接时,供暖系统首先应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的系统,然后,在满足室温可调控、热量(费) 可分摊、管路系统简单三原则的要求下,可设计成下列任一系统形式:
2.1下供下回(下分式) 水平双管系统。管道暗敷在本层地面下沟槽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局部过门处暗敷在过门沟槽内。
2.2上供上回(上分式) 水平双管系统。供、回水干管沿本层天花板下水平布置。
2.3下供下回(下分式) 全带跨越管或装设分配阀( H 阀) 的水平单管系统。供、回水干管暗敷在本层地面下垫层中的沟槽内或沿地面明装,或镶嵌在踢脚板内。地面上局部过门管道暗敷在沟槽内。
2.4 放射双管式(章鱼式) 系统。每组散热器通过各自的供、回水支管直接与户内的集、分水器连接。供、回水支管均暗敷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并采取外加软性塑料套管等保温措施,以防地面开裂。
2.5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该系统以工作压力不大于0. 8 MPa 、温度不高于60 ℃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通常用的供、回水加热管为化学管材,均暗敷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由于该系统供水温度低,垂直方向温度梯度小,室内设计温度取值标准可适当降低,因此,舒适度高、节能效果明显,一般建筑面积大于80 m2的住宅宜优先采用。
3 公共建筑供暖系统设计
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系统形式与传统的系统形式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为了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分室(区) 温度可调控和能分栋进行热计量的功能,且供暖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布置。常用的供暖系统形式如下:
3.1上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4 层及4 层以下、顶层有条件布置水平干管且有集中排气要求的建筑。当散热器设自力式恒温阀,经过水力平衡计算符合要求时,可应用于层数超过4 层的建筑。
3.2下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一般用于4 层及4 层以下的建筑,其水力状况优于上供下回式,但要注意解决好系统的排气问题,通常宜在每副立管供水管上端或最上层散热器设自动排气阀,有条件时也可以在顶层设集中排气管。当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设有两通恒温阀且经过水力平衡计算符合要求时,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层数超过4 层的建筑。
3.3上供下回全带跨越管(或装置分配阀)的垂直单管系统。一般用于5 层及5 层以上建筑。立管所带层数不宜大于12 层。
3.4上供下回垂直单双管系统。一般用于12层以上的建筑,也可应用于4 层以上的建筑。组成单双管系统的每一级双管系统不应超过4 层。
3.5水平双管系统。该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供暖建筑(如汽车库、大餐厅等) 。供回水管道可设于本层地面下、本层地面上或本层顶板下,构成下供下回或上供上回式系统制式,同一建筑物内宜采用同一种布置方式。各环路负荷应尽可能均衡,各环路管径应不大于DN25 。
3.6水平单管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供暖建筑,当需要单独调节散热器散热量时,应采用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 分配阀) 的水平单管系统,否则可采用水平串联式系统。
3.7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 厅、展厅等处,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供暖作为补充。当与散热器系统合用时,应注意其对水温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必要时应分开设置。
3.8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暖系统。适用于系统静水高度超过50 m、或外网供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压力、或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的供暖系统。低区系统的高度取决于室外热网的压力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可能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外网压力,降低高区负荷。当热媒为低温热水时,宜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3.9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当热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或者热网静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高度,并且热网供水温度较低时,宜采用直连供暖技术使建筑供暖系统与外网直接连接。典型的应用场合为在一个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中,有少量的高层建筑出现,为了避免多层建筑超压,热网以多层建筑为定压基准,此时高层建筑可采用直连技术与多层共用一套供热循环系统。虽然建筑小区以小高层、高层为主,但规模较小或者外网水温过低,设置独立的换热站不经济,也可单栋建筑独立应用或者几栋建筑联合应用直连供暖技术。高层直连供暖技术由加压泵组和压力隔断的专利技术构成,第一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断流器和阻旋器,系统为开式运行;第二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阻断器,系统为闭式运行,安装高度不受限制。
3设计方案比较中的一些误区
由于设计方案比较是一项影响因素多、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工作,即使是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在众多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也非易事,对于局外人更是雾里看花。目前在该项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出现不管使用条件而盲目追求新技术的倾向,甚至以此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实际上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其适用范围之外,先进的技术方案就可能变成不合理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一种设计方案对某个工程项目可能是最佳方案,但对于另一个工程项目就可能是不可行的方案,因此在方案选择时不能赶时髦、搞攀比。另外往往认为投资最低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但是一次投资低的方案有可能因为其运行费用很高或设备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从长期运行来说并不合算。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往往认为复杂的方案就是高水平的方案。但实际上因为系统越复杂,通常其设备越多、投资就越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就越差,因此复杂的方案并不一定就是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此外,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切忌不加分析地采用建设方的意见,因为建设方通常不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人员,不可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因此应对建设方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通过全面技术经济性分析比较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国丹,于慧俐 ,胡松涛,孔祥强,民用住宅建筑低温辐射采暖特性参数的实验研究,暖通空调,2001,31(4):1~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关键词:建筑工程;消防;性能化防火设计
0 引言
在我们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方法主要是处方式防火设计方法,即按照国家的各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处方式规范对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的防火要求,从技术指标到具体作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增强建筑物的防火安全,避免和减轻火灾危害,对于保卫社会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 建筑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许多新型、大型、复杂的现代化建筑迅速涌现。在处理此类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时, 传统的处方式设计已显得力不从心。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来解决此类建筑的防火问题已成为必然要求。
1 消防安全目标及判定依据
1.1基本的消防安全目标
1.1.1 保证生命安全。应当根据烟气的流动特点和人员的行为特点,做好疏散通道、避难区的设计,选用合适的火灾报警系统和疏散诱导系统,保证所有人员能在有限的安全时间内撤离起火建筑,并保证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
1.1.2 保护财产、防止火灾蔓延扩大。主要目的是减少火灾高温对建筑物其它部分的影响,防止起火建筑对相邻建筑或设施造成危害,避免形成区域性大火和建筑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需要考虑使用具有足够耐火强度的构件材料、采取合理的防火分隔和有效的灭火措施。
1.1.3 保证设施的连续运行。重点是保护某些一旦失去功能,将对其它地方造成连锁反应的重要场所,即限制可燃物的种类及数量,使其产生的热辐射小于能对目标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损失的值。
1.1.4 减少起火的可能性。重点考虑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室内设备和物品的燃烧性能,加强有关材料的阻燃处理,对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
1.1.5 限制火灾和灭火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限制在施工中使用能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材料。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视其使用功能、性质及建筑高度而有所区别,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几个目标中确定一个或者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并列出其他目标的先后次序。对于人员密集的大空间展览建筑,其首要目标应是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1.2性能判据
性能判据是一系列在设计前把各个清楚明确的设计目标转化成用确定性工程数值或概率表示的参数,它是后期评价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的性能基准。根据大空间展览建筑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其性能判据主要有人员安全疏散、灭火救援人员安全、防火隔离带安全和钢结构安全等。
1.2.1 人员安全疏散判据
人员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就是要设置规范中规定的疏散设施,并使之满足规范的标准。其判定方法可以通过与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比分析确定,或者通过计算火灾发展到致使环境条件达到人体耐受极限的时间ASET(Available Safety EgressTime,即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和从火灾发生到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所用的时间RSET(Require SafetyEgressTime,即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从而判定人员在建筑物内的疏散过程是否安全。而且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与防火分区的划分、火灾烟气的控制、火灾探测和灭火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烟气层高度、辐射热、对流热、毒性和能见度都会影响到人员的安全疏散。
有关大空间展览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判断标准,最重要的判据是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ASET)必须大于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RSET)。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指的是从火灾发展到致使环境条件达到人员无法忍受状态(耐受极限)的时间,这个安全疏散时间的标准涉及到“热烟层”的概念,即火灾时在房间顶棚下形成的烟气层。
人员无法忍受状态(耐受极限)的判据由下列标准组成:
(1)如果热烟层距地板高度在2m及2m以上,则烟气层的平均温度不超过180℃;
(2)如果热烟层距地板高度小于2m,则烟气层的温度不超过50℃,且能见度不小于10m;
(3)如果热烟层距地板高度小于2m,CO2浓度不得超过1%(体积百分比),CO浓度不得超过2500ppm。
1.2.2 灭火救援人员安全
消防安全目标之一是为灭火救援的全体人员提供便利并保证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主要靠设置下列设施来实现: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火灾探测系统;
(3)消火栓系统;
(4)保证在消防队灭火救援时,建筑物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尽管如此,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在设计时还必须考虑到要利于搜寻营救并减少灭火的难度。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要考虑到火灾烈度,承受火烧而不倒塌。一般说来,建筑物内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排烟系统时,烟气的温度就可以得到控制,消防队员在火区营救和灭火的耐受性就有了保证。
1.2.3 防火隔离带安全判据
为了验证以一定宽度的通道作为防火隔离带是否满足消防安全要求,有必要计算一个防火分隔区着火后,是否会对相邻的防火分隔区安全构成危险,即在安全通道一侧展区着火后,通过火焰辐射引燃安全通道另一侧展区。对于特定的可燃物,它被引燃的辐射热通量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也可以通过查相关的实验数据获得。
1.2.4 钢结构安全判据
在结构喷淋失效或者其它因素导致不能初期灭火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被动防火措施来达到钢结构防火保护的目的。在火灾发展过程中,钢结构将暴露于火灾产生的热烟气之下,然而钢结构的暴露情况将有所不同,如对没有受保护的钢梁来说,很可能其四个边都暴露于火灾之下。暴露于火灾烟气下的钢结构将受热而致使温度上升,随之其强度、塑性等受到影响,最后导致结构失效。
钢结构失效时的温度常作为临界温度,即失效标准所取温度,一般取为542℃。这是一个广为接受的钢结构耐火设计准则。这个标准也会因钢结构元件类型和尺寸不同而有所不同,如ASTM将钢筋的临界温度取为593℃,而预变形钢的临界温度取为426℃。
也有文献在进行钢结构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中,保守地将钢结构的蠕变温度325℃作为安全设计标准。钢结构的临界温度随其材质、结构的几何形状、截面系数、受载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别,而与是否实际火灾、模拟火灾对象无明显的关联。也就是说钢结构的材质、结构的几何形状、截面系数、受载等因素确定后,其临界温度是一定值。
目前对大空间建筑钢结构在火灾中的结构稳定性分析,采取的方法是设定具体火灾场景,用区域模拟或场模拟预测空气的温度。如果考虑一个受载的钢结构,在钢材温度到达325℃之前构件都应保持它的承载能力。从消防工程的观点来看,如果在火灾中钢结构在要求的耐火时间没有达到325℃,就不需要额外的防火保护。如果达到325℃,就需要计算等效时间来确定钢结构的保护时间或验证设计
的结构保护能否满足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
2 目前新型大空间展厅在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的大空间展厅在消防安全上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其复杂特殊的功能需求,在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消防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类建筑设计尽最大可能遵循国家有关的消防技术规范,但其高大的空间设计与普通建筑有较大的区别,致使与之相关的一些消防设计偏离现行的设计规范。与“处方式”防火设计规范相比较,新型大空间展厅的消防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规定,对于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民用建筑,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即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5000m2。
该建筑展览厅受空间形式制约无法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等划分防火分区,很多大空间展厅一个防火分区的面积都大于规范规定的上限。而且,根据规范该条的规定,展览建筑的展览厅防火分区间最大允许长度和和每层最大允许面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而怎样划分更科学合理和采取哪些相应的消防技术措施,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2.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展览厅的安全疏散距离,依据规范第5.3.8条规定,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的最大距离,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其最大安全疏散距离为22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即最大安全疏散距离为27.5 m。即使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1.7条的规定,展览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这使得展厅在设计上局限性很大。
2.3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第6.1.1条规定,采用闭式系统场所的民用建筑最大净空高度不应大于8m。新型大空间展厅净高多数都超过了8m。比如成都新会展中心,其展厅净高超过了12米。
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明确规定防排烟设置方式,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1条的规定,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现在展览厅侧墙上部设置自动开启排烟窗,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以避免设置机械排烟设备影响整个结构形式的完整性。
目前新型大空间展厅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涉及到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消防设施选择,有的还涉及是否需要对钢结构保护、是否设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等,这里初步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并着手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分析研究。
2.4.1 针对防火分区超规的问题,目前设计和施工的大空间展览建筑一般由多座展览大厅组合而成,是否可以考虑将每座展览厅划分为单独的防火分区,各分区之间在设计上采用传统的分区方法分隔,而对于超面积的每座展览厅,则在展览厅内采用以一定宽度的通道作为防火隔离带的方法划分动态的防火分区,在具体布置展位时避开这个通道,保证通道上没有可燃物,通过建筑材料的不燃化及可燃界面的非连续化等措施,将展览厅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无形的防火分隔区域。方案是否可行,在性能化设计中需要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进行烟气蔓延模拟和计算辐射热通量来验证。
2.4.2 针对疏散距离超规范的问题,对于大空间展览建筑难以实现在建筑的中部设置疏散楼梯和设置专用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可以在不影响立面效果的情况下在建筑周围尽可能多地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和增加疏散宽度。方案是否可行,在性能化设计中需要选取较不利火灾场景模拟火灾发展、烟气蔓延和人员疏散的情况,通过安全判据确定人员在其内部是否能安全疏散。
2.4.3 针对自然排烟的问题,虽然机械排烟是控制烟气蔓延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能够在技术上实现,但对于大空间展览建筑而言,由于其空间高、体积大,具有较强的蓄烟功能,若采用自然排烟,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也比较经济,尽管自然排烟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和建筑物本身的密闭性的影响。是否可以根据烟气的蔓延模拟,分析烟气自然填充情况,验证烟气通过设置的自然排烟口在常温和夏季高温时的排出效果,且最重要的是不会对人员的疏散造成影响。
2.4.4. 针对火灾探测和灭火设施选择的问题,大空间展览建筑采用普通的火灾探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火灾,常用的闭式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可分析大空间展览建筑火灾早期烟气运动特性并进行系统比较选择。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焰探测器、红外对射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光截面图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早期可视烟雾探测(VSD)火灾报警系统中进行比较;对灭火系统,在雨淋系统、固定消防炮系统、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和参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和FM公司试验数据设计的快速响应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进行比较。
2.4.5. 针对钢结构是否需要防火保护的问题,从安全性和重要性考虑,钢结构的大空间展览建筑应当按照规范确定的耐火极限进行保护,采用喷涂、包敷、屏蔽水喷淋等方法为构件添加保护层,对钢结构喷涂防火涂料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项耐火保护技术。但从经济性和合理性考虑,对于单层的大空间展览建筑和设在顶层的展览大厅,常常对钢网架是否需要保护进行计算,方案是否可行,在性能化设计中需要计算火羽流温度和等效时间来决定钢结构的耐火需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解决大空间展览建筑存在的问题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出发点,即确定消防安全目标和性能判据;二是基础,即设计火灾场景;三是手段,即利用工程工具模拟计算和分析,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预测烟气流动特性,计算辐射热通量等并进行安全性分析;四是目的,即得出较为满意的防火设计方案,保证人员安全和建筑物安全。
(1)实习时间:2012年2月15日至2012年4月10日
(2)实习地点:湖南省株洲市
(3)实习单位:卓尔装饰公司
(4)实习目的与任务:为了更好的步入社会做准备,积极的参与工作加深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会为人处事,也希望我能通过实习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有个提升。
二、实习单位简介
长沙鑫卓尔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卓尔装饰”)成立于1999年,以“空间诠释艺术,专业筑就品质”为理念。迄今,卓尔已为万余家庭、企事业单位客户提供了设计、施工、咨询、售后等服务。本公司在长沙家装、装修、家庭装饰、别墅装修、家装设计上占有卓越的优势和成就,并且在家装公司排名上面也是雄霸一方。历经12年风雨历练的卓尔装饰,曾先后获得“优秀住宅设计奖”。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筹划,长沙卓尔装饰在株洲落户。卓尔装饰是“菜单式装修”、“工厂化装修”、“一战式服务”、“全责环保”等行业新概念的领航者与实践者。
三、实习过程与工作总结
我们公司在株洲市的王府井百货七楼,地理位置非常好,属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来公司的第一天感觉非常好,经理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公司的首席设计师袁老师推荐了我们。接下来安排我的工作就是做袁老师的助理。
设计师助理主要的工作就是协助设计师出设计方案,与设计师一起去客户家里量房以及陪客户选择材料。在协助设计师的同时,自己也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量房工作别看很简单,其实是一个脑力活动加体力活动的,不仅要动作快,还不能出现数据误差,当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允许有10公分之内的误差。如果说误差太大的话会影响后续的方案设计和工程造价的预算。和设计师出去量房过好几次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量房画的图纸也清晰易懂,不像刚开始学习量房所画的图纸,数据都含糊不清。
实习了两个多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觉得我是处于一个非常团结的大家庭,卓尔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很多关爱,让我成长了不少,通过各位设计师的提点我的专业能力也提升了很多,先是从绘图方面来讲,我从不会画家装施工图到能够独立出简单的家装施工图。在实习期间袁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给我提出许多今后对我从事这个行业有意义的建议。使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任何成功者都不一定能遇到像一夜成名这样的好运,而是靠日积月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设计师的形象很重要,但更需要注重的是设计师的能力,谈单能力和设计能力是最主要的。
进入公司学习知识最开始就是了解室内设计师的整个设计流程,室内设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一般我们公司的业务来源是通过公司业务员提供的客户电话,然后设计师再和客户联系,商量后续工作约好时间去实地量房,量房后进行方案设计阶段。现代家庭室内设计必须满足人在视觉、听觉、体感、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的要求。从家具造型到陈设挂件,从采光到照明,从室内到室外,来重视整体布置,创造一个共享空间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和文化层次的人生活与精神需要。在家庭室内设计中,首先应对居住者做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把握住客户心理,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这样对之后的签单起很大的作用。
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开始绘制施工图了,关于施工图方面我学到了很多,对于一些家具的尺寸,以前因为没有太多接触过不是很熟悉。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接触这么多的施工图纸绘制工作,我对家居环境里的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数据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做出合理的布局了,但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设计思维还没有完全的打开,需要继续的学习一些设计技巧以及接触到更为新潮的设计作品,学会分析优秀的设计作品,提取精华运用到日后自己的设计当中去。在公司实了绘图,更多时候是要面对客户与客户交流的,比如带客户去看我们公司的工地,去看工地最主要的是看施工工艺,向客户详细介绍我们公司的施工工艺,通过了解公司工地,可以看出我们公司的施工团队水平都很高,工艺都很扎实。
在公司看设计师是怎么与客户谈单和介绍公司材料。这些时候我们可以观察设计师与客户是怎么进行交谈的,分析客户心理,谈单的技巧可谓博大精深,没有实战演习是很难进步的,所以谈单最主要的是自信和主动,只有自己自信的去展示自己的作品,才能让客户感染到你的实力。在袁老师很忙的时候,就会让我先带客户先去公司材料展厅看装修材料,首先得要自己很熟悉公司的家装套餐模式和展厅材料,这样向客户介绍的时候才不会出错。所以这就得靠自己平时对材料知识的积累了。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因为懂的太少,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情况,或者是客户问的问题答不上来。但后来通过自己对展厅材料的熟悉和设计师的教导,慢慢的给客户介绍材料这方面工作能够担任起来了。
关键词:综合楼 冷热源 通风 排烟 自控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U260.4+3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总建筑面积319980.8m2,属新建工程。地下建筑面积62765.5m2,为地下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共有10栋住宅和一栋综合楼,其中住宅部分建筑面积为150034.3m2,为26~32层一类高层居住建筑和商住建筑;综合楼建筑面积约为96559m2,其中办公建筑面积约为42453m2,酒店客房建筑面积约为27240m2,裙楼建筑面积约为23549 m2,沿街商业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0622 m2;综合楼共46层,最大建筑高度为196m,属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本次设计范围为综合楼部分:建筑物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和防排烟系统设计。
2、空调系统
2.1冷、热源配置
1)裙楼建筑面积为23549 m2,夏季冷负荷为4710kW(约合1340RT),单位面积冷负荷估算指标为200W/ m2,采用2台制冷量为2110kW(约合600RT)的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夏季空调冷源,采用HCFC-134a环保冷媒,配置3台流量为400m3/h的冷水泵(二用一备);配置2组流量为550m3/h冷却塔和3台流量为470m3/h的冷却水泵(二用一备);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设置于地下三层的制冷机房内,冷却塔设置于裙房屋面。
2)客房层建筑面积约为27240m2,夏季冷负荷为3269kW(约合929.7RT),单位面积冷负荷估算指标为120W/m2,冬季热负荷为2180kW,单位面积热负荷估算指标为80W/m2;采用3台制冷量为1049kW(约合298RT)、制热量1101kW的风冷热泵机组(热回收型)作为夏季空调冷源和冬季部分热源,冬季空调热负荷由风冷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的热回收热水用作生活热水的预处理。
3)办公区建筑面积约为96559m2,夏季冷负荷为17380kW,单位面积冷负荷估算指标为180W/m2;冬季热负荷为9656kW,估算指标为100W/m2;采用风冷热泵变频多联空调系统。每层办公用房配置2台多联空调系统室外机,多联空调系统室外机分设于塔楼架空层、避难层和塔楼屋顶。
4)热源:本项目中需要供热的区域有厨房、洗衣房、泳池和裙楼冬季空调系统供热,综合考虑热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本工程选用燃气蒸汽锅炉。锅炉房内设二台燃气蒸汽锅炉,每台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2000Kg/h,总蒸发量共4t/h,最高使用压力为1.0MPa。锅炉房置于地下一层。裙房冬季空调热负荷3545.4KW,单位面积空调热负荷估算指标为150w/m2;蒸汽经减压后,输送至板式汽-水换热机组换热后,提供60/50℃的热水送至空调区域。
2.2空调水系统设计
冷(热)水系统采用两管制。
2)冷(热)水系统采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方式;膨胀水箱设于大楼屋面,其最低水位高于系统最高点1.5米。
2.3.空气处理系统
1)裙楼一层酒店大堂、办公大堂、行李寄存处,二层咖啡厅、休闲平台、多功能展厅等区域采用低速单风道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上送上回方式。
2)裙楼除全空气空调系统负担的区域之外均采用风机盘管加集中新风系统。
3)塔楼功能房间均采用风机盘管加集中新风,新风系统采用带冷源的全热回收机组,分别设置于17层避难层和31层避难层的空调机房内。
3、通风系统
通风设计参数:
场所 排风 补风
水泵房 6(次换气/小时) 85%
变配电间 按计算量 85%
地下停车场 6(次换气/小时) 5(次换气/小时)
卫生间 10~15(次换气/小时) ——
电梯机房 15(次换气/小时) 井道自然补风
1)地下三层制冷机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水泵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地下二层发电机房和油箱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补风在负压作用下通过进风井自然进风。
3)地下一层开闭所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高低压配电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垃圾房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补风在负压作用下自然进风。
4)裙房一层至五层的卫生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补风在负压作用下自然补风。
5)塔楼卫生间均设天花板管道式排气扇,经过排风井进行竖向排风。
4、防排烟设计
4.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
1)裙房部分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系统的加压风机吊装在五层吊顶空间内,其前室系统的加压风机落地安装在楼梯间顶部夹层内。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2)裙房部分合用前室,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吊装在五层吊顶空间内,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3)塔楼6~16层,防烟楼梯间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吊装在17层(避难层),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5)塔楼18~30层,防烟楼梯间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吊装在31层(避难层),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6)塔楼32~46层,防烟楼梯间,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合用前室,分别设置械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落地安装于塔楼屋面。
4.2地下室
1)地下三层、二层汽车库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及相应的补风系统。
2)地下一层汽车库、洗衣房、锅炉房、冷库区、面包房均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并采用相应的补风系统,除汽车库采用车库入口坡道进行自然补风。
4.3排烟设计
1)裙房一层,酒店大堂(三层通高),净空高度大于12米,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三层顶部吊顶空间内,左侧行李寄存处及休息区、右侧商店区分别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一层吊顶空间内;左侧办公大堂区(前厅二层通高),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二层吊顶空间内。所有区域系统的排烟风机均设置防火包裹。
2)裙房二层,左侧咖啡厅、休闲平台、多功能展厅、多功能厅及过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二层吊顶空间内,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3)裙房三层,左侧自助餐、西餐厅及过道、右侧宴会厅厨房、内走道和电梯厅、包房及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三层吊顶空间内,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右侧大宴会厅(三层通高)也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吊装在五层吊顶空间内。
4)裙房四层,中餐厅区域、左侧包房及内走道、右侧员工休息室、内走道和电梯厅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中餐厅区域排烟风机吊装在四层吊顶空间内,左侧包房及内走道、右侧员工休息室、内走道和电梯厅区域排烟风机吊装在三层吊顶空间内,排烟风机均设置防火包裹。
5)裙房五层,泳池区域(局部2层通高),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落地安装于裙楼屋面;左侧西餐包房、内走道、右侧内走道等区域,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五层吊顶空间内,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6)塔楼6~16层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17层(避难层),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7)塔楼18~30层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吊装在31层(避难层),排烟风机设置防火包裹;
8)塔楼32~46层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风机落地安装于塔楼屋面;
5、防排烟自动控制要求
1)当某层发生火灾时,该层(烟)温感器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报警信号,不需确认,由该中心自动(或手动)开启相应的多叶送风口及排烟口,并联动加压送风机及排烟风机。涉及到地下室时,还启动补风机。排烟风机入口管道上装有熔点为280度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
2)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多叶送风口、防排烟系统中的70度、280度的防火调节阀的开、闭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均有灯光信号显示。
3)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均需有备用电源。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多叶送风口、多叶排烟口,除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操纵外,也可就地操作。
4)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切断除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及消防补风机以外的所有空调通风电源。
6、材料选择
1)空调风管、通风管和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厚度符合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2)冷水管、冷却水道管径≤DN70时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DN80时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当管径≥DN250时采用螺旋缝电焊接钢管,焊接连接。
3)凝结水管采用PE或UPVC塑料管。
4)空调送风管、新风管、冷水管、冷凝水管及膨胀管保温材料采用防火等级为难燃B1级的橡塑保温材料。
5)风系统软接头均采用WK高温防火软接。
7、结语
暖通设计中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要拥有一套优秀的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细节设计。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设计原则,要切实考虑其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原则,注重对设计方案之间的比较与选择等,要做好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工作,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郦景玉.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本文通过对两个投标方案: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设计方案;杭州通信产业园研发中心建筑设计方案的介绍和分析,试图探讨我国当前高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设计手法及思路。
并依此归纳出五点设计方法:1、城市区域功能的混合和多样性:2、城市文脉和独特文化的延续性:3、生态化的城市及建筑;4、城市街区的小型化,人性化;5、城市密度的张弛有度,
关键词:城镇化 建筑设计 和谐的城市 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37(2008)11-0078-06
绪论
20世纪90年代至今,绝大多数的中国城市都在发生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正在普遍经受一场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表象,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宏大过程,其速度之快强度之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新城镇快速涌现,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v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比1982年的21.1%提高23.8个百分点,25年间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15年,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年均0.8~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有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县级城市369个。
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至2003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至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20万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个数从115个发展到320个。
在这场超高速度和超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面前,城市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难以控制,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与建筑设计的冲突变得愈发不可避免,在一些城市中,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比十年前几乎翻了一倍。一种超越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的过度现代化正在蔓延,狂热而急躁。
为了实现这种爆发式的发展,更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城市的“旧貌换新颜”,使得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场运动表现出十分显著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原有城市周边征用大片农业用地,建设“新城”、“新区”。在付出少量的耕地征用费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使土地达到“七通一平”后,便开始招商引资。为了聚拢人气和表达决心,往往最先建设的是由政府拨款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大型公共建筑。
这种方式既绕开了旧城改造中令人棘手的拆迁安置及基础设施改造问题,又能实现“当年出形象,二年见雏形,三年成规模,五年基本建成”的城市发展目标。方整的地块,整齐的路网,宽松的规划条件,以及“五十年不落后”的现代化目标,使得这种建设所受束缚少之又少,从而造成今天的中国城市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千城一面”,地域性和特有文化的识别变得愈发匮乏。
案例分析
毋庸讳言,如何在这种“缺少限制”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如何创作富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成了今天中国建筑师面对的首要问题。过去的两年,笔者参与设计的两个投标项目,都尖锐地反应出这个问题: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是在城市新区的中心结合现有行政中心进行建设;杭州通信产业园研发中心则完全脱离开老城进行建设。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试图探索出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适宜的设计方法。
1、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设计方案(附图一)
(1)城市背景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
惠州在20世纪90年代曾有过较大的发展,当时有“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的说法,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碎,城市建设速度减缓。目前的城市虽然山环水绕,但是建筑缺乏特色,缺乏对城市人文和对自然环境的有机延续,与惠州丰富的自然、文化底蕴难以相称。
拟建的惠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位于惠州市江北区的核心区域,是惠州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三座建筑分列市民广场两侧,与已建成的市政府共同构成惠州的行政中心。惠州市民广场是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诸多新建市政广场的一个典型实例,约300m×500m大小,硬质铺地为主,巨大而空旷。
(2)设计构思
文化艺术中心与博物馆、科技馆隔市民广场相望,红线间距超过360m,为充分形成对广场的围合,尽量摒弃周围杂乱环境的影响,设计强调形成沿广场方向的整齐界面,强化南北向的城市轴线。
方案中将博物馆和科技馆作为群体建筑加以考虑,成双“L”形围合,“L”形外侧为简洁的建筑界面,内部为丰富的体型和空间。同时将两馆的内部庭院组织成纵向的水院及绿化体系,形成平行于城市行政轴线的绿色轴线。这样,两个建筑作为整体强化了城市的界面,以群体设计融入城市环境。
文化艺术中心用地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及景观节点,设计充分考虑沿各个街道的形象,尽量避免过大体量对城市的压迫感和尺度的破坏。艺术中心面向广场方向为简洁、完整的实体立面,与两馆遥相呼应,形成对广场的围合。沿建筑周边布置绿化和水面,创造亲民的小环境。
(3)设计思想
通过对惠州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的深入研究,我们提炼出“水、石、山、院落、文脉”等五大主题,建筑单体设计紧紧围绕其展开,丰富多样,各有不同,统一中求变化。
山:惠州城周围群山绵绵,山环水绕。在设计中我们引入“山”的概念,强调不同体量、不同材料、不同虚实之间的错落有致、有机组合。每个建筑都化整为零,创造“山峦起伏”的建筑意向。
水:惠州城内的“西湖”、“东江”等为惠州的“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循着“山水文化――山水城市――山水建筑――山水意境”的层层梳理,我们选择了多种尺度及形态的水面,水、竹、桥、粉墙等多种元素以现代的手法刻画出传统文化的意境。
石:我们在惠州的海边见到了许多巨大的石块,在辽阔海天的映衬下,充满了自然的力量。设计中强调体快的穿插和棱角分明的建筑造型,巨大的城市广场仿佛是清澈的水面,建筑则是散落在水面的大大小小的石块,轻松而随意。
院落:中国古典建筑注重院落空间,院落是中国人自我放松的领地,是与自然对话的场所。院落亦能使建筑内部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调节建筑的小环境。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多种形态的院落空间。在优化建筑内部生态环境、降低日常运行费用的同
时,强化了力图寻求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主题。
文脉:城市街道和建筑的布局往往寄托了很多的故事,有些地方规则,有些地方又莫名地充满变化,小巷、街道、院落、广场、集市、庙宇等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趣味十足。我们将惠州老城的空间布局经过抽象和简化,应用到建筑的平面,立面设计上,使建筑的肌理与城市的文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设计小结
惠州项目的设计是在城市的新区延续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设计中力图使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来表达传统文化的意境,以求“神似”。其中庭院的设置、小环境的创造、传统纹样的运用,水体和绿化的添加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思维。
2、杭州通信产业园研发中心建筑设计方案(附图二)
(1)项目概况
杭州通信产业园研发中心项目位于浙江杭州国家产业园,北临滨安路,东为长河路。占地79358m2,可建设用地59920m2,区域内地势平坦,适于建设。功能包括办公、研发、展厅、食堂、生产及试验。
按照总体规划,通信产业园被纵横交错的主次干道划分为整齐的方形建设用地,每块用地约300m见方。目前新城主干道已经基本建成,部分产业用房正在建设之中。
(2)“方圆之涧”概念的引入
方:理性、正直、制度:
圆:感性、灵活、自由;
高科技产业研发是一个创作过程,既需要理性推理和判断,更需要感性的灵感和启发,“方”与“圆”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涧:两山之间的水沟。作为杭州西湖著名胜景,九溪十八涧代表了杭州的景观特色。
我们希望把著名的西湖特色山水景观引入园区,为员工营造一个有地域特色、如诗如画的办公环境。
设计中,我们将办公研发建筑与生产试验厂房以方整的矩形柱网展开,布置在基地的南北两侧,强调其高效与实用。椭圆形体量的展厅和员工餐厅,布置在用地东西两侧,柔化矩形体量对视线的冲击,以此形成“方,圆”的对比统一。同时,在“方、圆”之间辅以自然化的景观布局,以涧水潺潺激活中心景观。
(3)设计构思
①总体布局
将高层的办公和研发部分沿北侧滨安路展开,以减少对用地内阳光的遮挡,同时在滨安路形成富有气势的城市景观;厂房部分位于用地的南端,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影响;展厅沿长河路置于办公楼和厂房之间,成为项目的视觉中心,也是主要的人行入口;食堂位于用地东侧,与展厅在空间上形成一条中轴线;在园区中央布置自然化的中心景观,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
②平面功能
整体平面布局强调实用、高效,又不失灵活、自由,张弛有度。
办公、研发部分的交通核靠近北侧,在南侧形成大尺度的办公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展厅流线围绕中部交通核和采光天井展开,周围是静静的水面和草坪,使来宾如在青山绿水之间感受企业文化。食堂布置在研发和厂房之间,方便不同人流的使用;厨房部分结合后勤广场布置,方便运送货物;餐厅部分面对中心景观,使员工在休闲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就餐的快乐。厂房的生产和试验区域采用了12m×10m的柱网,方便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分割空间。
③立面造型
造型设计强调整体感,突出建筑“方”和“圆”的体量,其中工作空间(办公、研发、生产、实验)为“方”形,严谨高效;辅助空间(展厅、食堂)为“圆”形,轻松活泼,整体造型简洁、大方。
设计上追求简洁但不乏细部,突出品位和文化性,用变异的体量和材质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在形体处理上追求严整的对位关系。使建筑典雅朴素、卓尔不群。
④景观设计
作为复合多种功能的城市集群建筑,其建筑形态应该做到丰富而统一,多样而不杂乱。景观设计充分尊重科技园区的行业特点,从“方圆之涧”的概念入手,为园区营造各种不同氛围的外部空间:理性思考空间和感性休憩空间,创造生态健康、张驰有道的室外环境。
(4)设计小结
由于远离老城区和主要人文景观,杭州通信产业园研发中心项目是在几乎空如白纸的城市新区进行设计。由于缺少外部城市环境的限制,设计者必须从杭州的“山水文化”及项目本身发掘设计灵感,并更多地为项目开发的经济性和后续的使用及运营精心考虑。
设计方法探讨
以上两个实例几乎可以看作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典型案例,它们都是在城市新区内进行建设,惠州项目作为政府工程,更多地承担了彰显政绩的功效,而杭州项目则是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设计过程中,有些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合适的,仿佛城市中与生俱来的建筑?
作为一名建筑师,从事了建筑设计职业十余年,又走过了许多的国内外城市,我有一个略显偏颇的结论:那就是在中国,称得上建筑学意义上的城市是凤毛麟角的,大量的中国城市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痕迹。这直接导致中国城市建设经验的严重匮乏。对比西方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难发现我们今天的建设与很多成功的经验背道而驰,甚至在重蹈覆辙。
以下五点设计方法,是自己这些年工作和学习中体会颇深之处,也是我们的城市和建筑设计中常常忽略的地方。
1、城市区域功能的混合和多样性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千差万别的人聚集在城市里。所以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城市都需要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多样性,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Diversity is nature to big cities)。
反观我们的城市和建筑,处处都在强调功能分区,CBD、金融街、通州居住区,望京居住区……功能单一到近乎刻板,于是人们早上如潮水般涌入城内,晚上再退潮般疲惫不堪地回家,城市设施不堪重负,效率低下。写字楼的职员每天都为午餐发愁,居住区的人们要购物就不得不杀进城去。我们缺少对城市功能混合和多样性的有机融合,缺少对生活丰富性的人性化思考。
2、城市文脉和特有文化的延续
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就像DNA之于人体一样,是渗透到每个毛孔的独特性,是关于“我是谁”的回答。细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镇、村落,每组建筑背后都有一套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如丽江的纳西文化、平遥的晋商文化,文化为城市注入了生命,赋予建筑以生生不息的活力。
可惜的是,今天,在“发展经济”的大旗下,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被迫不及待地拆除,一片片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古城镇、古村落消失了,代之以崭新而平庸的现代建筑,甚至是俗艳无比的假古董,千城一面。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如果不是地名的标识,我们甚至很难区分自己身在何处。
3、生态化的城市及建筑
21世纪的今天,能源的日益紧缺、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生态和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变得愈发重要,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筑的设计原则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2006年7月1日,建设部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行,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4、城市街区的小型化、人性化
中国的新城建设往往从宽阔的马路、巨大的广场和望不到边的绿地开始,道路围合出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地块,新建项目就在这些地块中顺次进行。
按照欧洲的城市规划理论,街道是由建筑所界定的,建筑沿着街道形成连续的界面,街区内部自然围合成庭院空间。沿街建筑有着统一的高度,统一的立面处理手法。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接近1:1,每个街区的大小约100m×100m~150m。
反观我们目前的新城规划,道路变宽了,路网的密度却降低了。地块尺度巨大,甚至超过400m×400m,行走其间,感觉生硬而枯燥,极度缺少人性化的城市尺度。
5、城市密度的张弛有度
每当我们开始一个新的设计,都会先拿到一张城市规划部门批示的规划设计意见书,上面明确规定了建筑的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退线、建筑密度等,设计工作就在这些规定的指标中展开。由于一定地区的规划条件基本相同,不同地块的建筑体量和高度往往是单调而缺少变化,于是又一种乏味就产生了。
其实,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该像中国画一样,要“密不透风、疏能跑马”。中央商务区由于是财富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土地价值最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就应适当提高,充分挖掘土地的使用价值,此时再强调过高的绿化率就不合时宜了。而在城市的以居住为主的地块,就应该强调高绿化率、低容积率的现代舒适生活理念,满足人们的生活享受。
[关键词] 专卖店 空间设计 品牌 利润
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契机下,大众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商业空间的设计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专卖店就是商业空间中较为典型的一类。这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专柜宣传的基础上其功能具体地拓展和延伸,专卖店的建立对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专卖店的陈设, 品牌的风格、理念和人文概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品牌的每一个信息都会以不同表达方式,向每个进入空间的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魅力,促成消费行为。在专卖店空间设计中,是否运用最华丽或最新奇的装饰效果就能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如何让设计元素和商业因素更加有效地密切,应该抓住那些关键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本文将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空间设计中,了解专卖店的市场定位是前提
近年来,专卖店的设计已逐步从“向顾客展示、销售商品的场所”这种简单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转向注重“是否更加吸引顾客关注商品、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的商品营销战略。在设计最初阶段,首先要明确的专卖店的风格、发展方向等,这被称之为“定位”。在负责专卖店空间设计与展示工作前,了解商家的定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方向准确的前提下,空间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为商业服务。专卖店空间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资源,它所具备的动力系统对品牌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产品的陈列方式,灯光、色彩的运用,空间功能的划分,店内装饰品的选择,甚至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员工的统一着装,等等,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应该围绕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展开。
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为商家带来利润的直接途径之一。
以处在青少年消费群聚集为主的商圈佐丹奴服装专卖店为例,针对消费目标群,商品策略规划以牛仔类衣裤为主。为配合品牌的市场定位,室内空间的设计定位风格也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店面,不锈钢材质的搭配,透露出年轻人青睐的“酷”感;黄、白混光效果,让空间流淌着活泼清新的气息。整体设计以现代、前卫为格调,突破了制式设计的视觉印象,也赢得了潜在消费者的共鸣。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布艺沙发的专卖店设计,经营方希望展厅装饰上能色彩缤纷,突出其产品年轻化的特征,设计师与经营方充分沟通后对其产品做出以下分析定位:1.其产品体量较小,主要是面对较为年轻的消费群。2.比较重视产品的360度协调效果。3.产品色彩比较丰富。4.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属中上水平。根据专卖店的市场定位,设计师为展示产品沙发的前后左右位置巧妙地设置了空间,让进入卖场的每一个人都能从360度的角度观察产品,成功地突出了产品的全面协调性优势。同时针对其产品本身色彩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装饰设计中注意选用素雅的材料来烘托产品的缤纷色彩,避免了喧宾夺主的装修效果。在展厅设计的总体风格上紧扣商家的市场定位,在年轻、时尚当中显露贵气。笔者认为,专卖店设计更要讲求战略,好的空间设计,首要任务就是把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凸现出来。消费者购物一般都会把卖场体验添加到购买行为中,良好的定位意识前提下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扩大商家的利润,成为专卖店成功的重要商业因素之一。
二、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重点
在专卖店设计中,当设计师明确了商家的市场定位,设计的主题定位也就找到了方向。接下来实际设计工作中要面对的重点问题,就是把握空间展示与产品的关系。专卖店的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同一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对品牌的可选择面较窄,这是专卖店的优势体现,避免了与终端同类产品的竞争。因此,专卖店的中心就是产品,产品的展示空间是专卖店中的核心空间。一个专卖店的成功在于它能够给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及对产品品牌产生兴趣和关注。因此,实物展示部分是关键,如何更好地表现或突出产品的特性,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展示设计的细节考虑中,从LOGO的位置到产品的摆放与相互搭配、产品结构设置实用与有效等,都不可忽视。产品展示风格独特别致,特点突出,不仅使品牌形象变得个性鲜明,还将丰富产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影响着品牌的发展和延伸。
可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方和设计师都能理智地认识到展示效果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喜欢脱离产品自身的特点去追随流行风格,或者孤立地考虑展示效果的美观与否。当关注点仅仅集中在展示上的悦目时,产品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很多大投资装修的商业场所,尽管装修效果富丽堂皇,但却总激不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追溯失败的根源有很多,其中之一也和设计师、经营方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品牌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产品线,占据80%份额的都是少数几个畅销产品。那么在展示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产品陈列的美观性,更要考虑专卖店的平方效益,避免专卖店出现局部热、整体冷、造成大部分普通产品滞销的局面。例如美陶居品牌对陶瓷城专卖店的改进方案中,产品的陈列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选择五到八款畅销产品,分别布置在专卖店的不同位置,在畅销产品周围搭配常规产品,在专卖店形成不同的热点,以此来聚集人气,销售额同时也得到可喜的提升。如何在设计当中提升整个专卖店的效益,把握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的。
归根到底,商家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产品,获取最大的盈利。而为专卖店进行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为其推介产品和推介产品的服务,所有展示效果的最终目标围绕的也应该是产品,以及产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关键。
三、专卖店设计中如何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
为专卖店开展空间设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产品特点或推广特点来进行,而且还会面临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譬如前面提到的布艺沙发店,其产品色彩较为绚丽多彩,同时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也很快,这样就面临着在展厅同一位置先后可能要摆上不同风格的沙发的窘况了。能否在不需要大动土木的前提下,就可以让现有的展厅风格和功能陈设适应新的产品呢?这是很多专卖店设计中经常要直面的问题。在设计中,如果想推广个性鲜明的产品,往往需要在空间设计中为它度身订做特定的背景,以求更好地突出产品特点。但同时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商家会根据市场调研进行产品结构的定期调整,适时推出迎合消费者所需求的新产品,对产品进行品系的递进,让终端消费者时刻感受到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刻吸引消费者,促使消费热情不断攀升,保持专卖店的经营不间断,利润永创新高。一般来说,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产品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在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的同时,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这种令消费者产生小惊喜的变化已成为许多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那么当新的产品到来时,如何保障现有设计风格的可续性和展示陈设的适应能力,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资源就不能很好地被节约利用,利益就会不同程度地减弱。
四、结论
专卖店是产品、形象的最直接展示,是视觉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卖场终端,建立品牌形象是一种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而各具空间特色的店面设计构成了品牌各自的卖场风格,并从多个角度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的个性。良好而巧妙的空间设计风格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谷口邦:商业设施[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2~67
[2]方圆:商业空间设计[M].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66~71
(一)开放的设计教学资源平台
自主创新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重视学习环境对自主、合作或解决问题等类型学习的支持。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注重为学生学习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硬件环境,还提供学习材料和认知工具,学习空间等软环境的支持。除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教学实验设备,还强调学生对学习氛围和人际互动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性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实践与艺术创作空间,充分提供学生完备的实践手段和条件,使学生能够不受约束,大胆探索。例如通过完全开放的展厅,使学生能够看到最新的学生作品展,可以激发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以项目组的方式可以进入实验室使用专业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实验室里每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个性空间去思考和学习,也有机会去观察其他同学在做什么,促进学习过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
(二)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
自主创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表达,更注重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进行合作及决策的素质培养。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从接受、记忆和理解知识到训练思维能力和评价决策能力,此外,还要训练交流沟通能力。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研讨课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将根据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或者实际项目进行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自选和多种限选及任选课,从而促使他们在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偏好和特色,以特有的思维方式发现、感受、判断、联想和创造的能力,避免了设计上的雷同。另外,自主创新型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通过设计实践过程、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在对学生想象力、推理能力和评判能力的训练中结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创新型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利用快速表达的形式对设计思考和思维意象进行记录表达,还通过手工及机械加工等方式强化学生对空间感、触觉感和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如通过让学生自选模型材料,自己决定设计方法和调整形态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对材料、设计方法、产品形态等产生更为具体和形象的认识,从而深入设计问题本身。
(三)推进项目式教学方法
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设计项目或国内外设计竞赛做为课程训练主题。通过对教学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强化,将其涉及的内容融入到相关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中,充分建立“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增加了学习的务实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专业和市场的需求,而且也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设计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学生能真实地感受设计课题。这种把专业理论和实际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具有特色的创新型设计人才。
二、自主创新型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以上几点,近两年我院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型设计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探索。2011年和2012年在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中应用了上述新模式,并从教学效果与创新能力培养等几方面验证了该模式的实际效果。
(一)项目的提出
以2012学年第二学期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班教学为例,该学期结合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围绕竞赛主题——“诗意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立足设计的创意性与实用性的相统一,即强调立足生活,为生活而设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作品不仅仅要满足单纯产品功能与形态的设计,而是基于对相关产品与产业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摆脱纯概念纯创意的设计框架。
(二)项目的组织
作为与竞赛相结合的项目,在教学中通过自由分组的形式将班级同学组成多个项目团队,还成立了由多位资深教师组成的项目顾问组,艺术工程实践中心也为项目提供了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师生共同参与竞赛作品的征集。整个项目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以团队形式与老师合作,就“诗意生活”主题进行调研与分析,并提出设计思路;第二阶段,围绕“诗意生活”展开头脑风暴,完成设计初稿;第三阶段:在实验室做出样品模型,对设计方案反复讨论、验证,最终完成项目。
(三)项目的实施
结合设计竞赛以“诗意生活”为主题开展课程项目,希望通过一系列为生活而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调研分析,围绕主题,通过对社会、城市环境、人的行为的观察和调研分析来挖掘新的生活方式构想,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寻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市场机会。强调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现设计为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而努力。学生分别从文字图片材料的收集和体验调查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收集文字图片资料,同时在了解项目主体思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设计的市场调研。通过调查体验,随时记录产生的创意构想。在此基础上,各组进行了几次讨论、整合、修改,逐渐形成设计方案,并在方案基础上进行模型的制作,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的修改,从而最终产生多件创意类作品(图1~3),这些方案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通过设计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效的一次集中体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