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

时间:2023-06-06 09:3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质量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项目质量控制

第1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他有关审计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时,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时,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第四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评估和追究制度,依据有关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和本办法评估审计项目质量,追究有关人员对审计项目质量应承担的责任。

第五条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第二章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第六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由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参加的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组具体承办审计项目或者实施单个审计项目时,应当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第七条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

第八条审前调查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下列基本情况:

(一)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三)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

(四)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五)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六)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

(七)以往接受审计情况;

(八)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第九条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三)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四)审计档案资料;

(五)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六)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第十条审前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式:

(一)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

(三)查阅相关资料;

(四)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五)其他方式。

第十一条审前调查一般在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必要时,可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后进行审前调查。

第十二条审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计工作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对象;

(四)审计内容与重点;

(五)审计组织与分工;

(六)工作要求。

审计工作方案应当具有指导性。

第十三条审计工作方案由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并下达到具体承担审计任务的下级审计机关或者审计组实施。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十四条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五)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第十五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

确定审计目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相关政策;

(二)政府、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审计项目的要求;

(三)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

(四)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验;

(五)审计的时间和经费预算;

(六)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工作目标具体化。

第十六条审计组应当分析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审计组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依赖内部控制的,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在内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不依赖内部控制的,在实施审计时直接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对规模较小或者业务简单的审计项目,可以直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第十七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第十八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事项一般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

第十九条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

审计组应当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第二十条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确定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审计步骤和方法应当能够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第二十一条确定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时,应当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审计组组长可以委托有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主审,履行审计组组长授权范围内的职责,但审计组组长应当对主审履行职责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审计组组长具体负责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可以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二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审计实施方案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核:

(一)审计目标的可行性;

(二)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

(三)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的适当性;

(四)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

(五)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六)审计分工的恰当性;

(七)其他需要审核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实施审计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一)审计工作方案调整的;

(二)审计组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

(三)审计组人员发生变化,足以影响审计实施方案执行的;

(四)审计中发现重大违法案件线索,需要改变审计内容和重点的;

(五)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的;

(六)其他需要调整的。

第二十五条审计实施方案中下列事项的调整应当报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

(一)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

(二)重要性水平及审计风险水平;

(三)重要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四)审计组成员。

第二十六条审计实施方案中下列事项的调整应当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组组长;

(三)审计工作起止时间;

(四)审计组所在部门认为需要报审计机关领导批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审计组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办理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审批手续的,可以口头请示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者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同意后,调整并实施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结束时,审计组应当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审计组应当将审前调查情况,初步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评、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以及审计实施方案调整情况加以记录。

第二十九条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对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的恰当性负责。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审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负责。

审计组组长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负责。

审计组成员对审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由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调整不当,造成重大违规问题应当查出而未能查出的,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第三十条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

第三十一条审计证据的形式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口头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以及其他证据。

第三十二条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第三十三条审计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后附有审计证据支持。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必要时可以附有审计证据或者相关资料。

第三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按照下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一)通过检查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会计资料、被审计单位承诺书、会议记录、文件、合同等资料,以及审计人员编制的汇总表、调节表、分析表等材料;

(二)通过监盘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实物资产盘点清单和现金、有价证券盘点表等材料,并由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签名;

(三)通过观察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观察记录,注明观察的事项、内容和结果等情况;

(四)通过查询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查询的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答复材料或者口头答复记录,并注明查询事项、内容、方式和查询结果等情况;

(五)通过函证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取得被函证单位或者个人的回函,编制函证记录,注明函证事项、范围和回函结果等情况;

(六)通过计算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计算表或者计算工作记录,注明计算的事项,所根据的相关数据,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等;

(七)通过分析性复核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应当编制对比分析表、比率分析表和趋势变动表,分析和说明异常变动项目、重要比率或者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情况。

第三十五条审计人员可以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不能或者不宜取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的,也可以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拍照、转储、下载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

第三十六条审计人员在收集实物证据时,应当注明实物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和实物证据提供者等情况。

审计人员在收集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资料时,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电子数据资料的运行环境、系统以及存放地点、存放方式等情况。必要时,电子数据资料能够转换成书面材料的,可以将其转换成书面材料。

审计人员在收集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时,应当注明鉴定或者勘验的事项、向鉴定人或者勘验人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人或者勘验人资格等。

第三十七条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难以实施或者实施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审计人员应当实施追加或者替代的审计步骤和方法,仍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应当由审计组组长确认,并在审计日记中予以记录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三十八条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不能取得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

第三十九条取得的审计证据数量较大的,可以编制汇总的审计证据,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

审计人员应当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相关程度排序;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第四十条经过分析、判断和归纳的审计证据,应当编制索引号排序,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之后;必要时,可以附在相应的审计日记之后。

不能附在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审计日记之后的实物证据、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资料等,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编制书面材料,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审计日记之后。

第四十一条审计组组长应当督导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工作,审核审计证据。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第四十二条审计人员应当对其收集的审计证据严重失实,或者隐匿、篡改、毁弃审计证据的行为承担责任。

审计组组长应当对重要审计事项未收集审计证据或者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四章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

第四十三条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第四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

第四十五条审计日记的要素包括:

(一)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人员姓名;

(三)审计分工;

(四)实施审计的日期;

(五)审计工作具体内容;

(六)索引号;

(七)页次。

第四十六条审计日记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

(一)审计事项的名称;

(二)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三)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

(四)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

(五)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第四十七条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其他人不得删改。

审计日记应当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简明扼要。

第四十八条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事项,应当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当在各自的审计日记中分别记载。

第四十九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其他审计事项以审计日记记载审计事项的查证过程和结果。

第五十条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包括:

(一)被审计单位名称,即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项目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

(三)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即审计事项所属会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即简要描述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性质、金额、数量、发生时间、地点、方式等内容,以及相关依据;

(六)复核人员、复核意见及复核日期,即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意见及实施复核的日期;

(七)索引号及页次,即审计工作底稿的统一编号及本页的页次;

(八)附件,即审计工作底稿所附的审计证据及相关资料。

第五十一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应当通过审计证据的索引号来体现。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上予以注明。

第五十二条审计日记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对应关系应当在审计日记中通过索引号加以注明。

第五十三条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实施审计;

(二)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执行;

(三)事实是否清楚;

(四)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六)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七)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必要时,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日记进行检查。

第五十四条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组组长应当责成审计人员及时纠正。

第五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发现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的,以及审计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审计组组长对复核意见负责,对未能发现审计工作底稿中严重失实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五章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第五十六条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第五十七条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二)编号,一般表述为"****年第*号";

(三)被审计单位名称;

(四)审计项目名称,一般表述为"****年度****审计";

(五)内容;

(六)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七)签发日期。

第五十八条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以及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审计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

(五)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真实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的符合程度。

合法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度。

效益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度。

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和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有关移送处理的决定。

(七)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九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

第六十条审计报告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第六十一条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

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保留。

第六十二条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组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审计组所在部门复核。

第六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二)事实是否清楚;

(三)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六)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第六十四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后,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第六十五条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决定书。

第六十六条对审计发现的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问题,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六十七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以及其他有关材料报送法制工作机构复核。

第六十八条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复核:

(一)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

(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三)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

(四)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五)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第六十九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和法制工作机构的复核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

第七十条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第七十一条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提议,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同意后,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所在部门和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审计组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第七十二条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

第七十三条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并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

第七十四条对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审计决定之前,应当根据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自收到审计听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要求举行听证的,审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七十五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报送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发。

第七十六条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将审计移送处理书送达有关单位。

第七十七条审计机关组织行业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或者其他统一审计项目时,需要汇总编制审计报告的,应当由审计组所在部门或者审计机关分别编写审计报告,报送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由其按审计发现的问题金额和性质汇总,形成统一的审计报告。

汇总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汇总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汇总的审计报告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审定。

第七十八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

审计机关公布审计报告,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七十九条审计组组长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者不如实反映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反映的,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反映的事实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

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负责。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编制的审计信息严重失实的,有关人员应当承担责任。

第六章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

第八十条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材料,建立审计档案。

第八十一条审计档案实行审计组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对审计档案反映的业务质量进行审查验收。

第八十二条审计组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及时收集审计项目的文件材料;审计项目终结后,立卷责任人及时办理立卷工作。

第八十三条立卷责任人应当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下列文件材料归入审计项目案卷:

(一)结论类文件材料,主要是审计报告及审计业务会议记录、复核意见书、审计组的书面说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等审计报告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审计决定书及相关文件材料、审计移送处理书及相关文件材料等;

(二)证明类文件材料,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

(三)立项类文件材料,主要是上级审计机关或者本级政府的指令性文件、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举报材料及领导批示、审计实施方案及审前调查记录等相关材料、审计通知书和授权审计通知书等;

(四)备查类文件材料,主要是不能归入前三项的其他文件材料。

第八十四条文件材料按照审计项目立卷,一个项目可立一卷或者若干卷,但不得将数个项目合并立为一卷。

跨年度的审计项目,在项目审计终结的年度立卷。

第八十五条立卷责任人应当按照下列规则排列文件材料:

(一)审计项目案卷内的文件材料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和备查类的顺序排列;

(二)结论类采用逆审计程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三)证明类按照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与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审计事项对应的顺序排列;

(四)立项类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五)备查类按照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文件材料的重要程度排列;

(六)审计项目案卷内的每份或者每组文件之间按照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批示在前报告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基础性文件在后的顺序排列;

(七)审计日记以人为单位按照审计组组长及审计组成员顺序排列,可以单独立卷和存放。

第八十六条立卷责任人将文件材料归类整理、排列后,交由审计组组长审查验收。

审计组组长按照有关规定对文件材料进行审查验收,并签署审查意见。对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或者向有关机构提出改进意见。

第八十七条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期限将检查合格的审计项目案卷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归档。

审计组所在部门在移送审计项目案卷时,应当做好该被审计单位审计资料库的建立或者补充工作。

第八十八条审计组成员对文件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立卷责任人对卷内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归档的规范性负责。

审计组组长对审查验收意见负责。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归档的及时性负责。

第七章审计项目质量责任

第八十九条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员、审计机关领导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和本办法有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第九十条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包括下列处理形式:

(一)责令改正错误;

(二)告诫、批评教育;

(三)责令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培训、转岗;

(六)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除上述形式外,可以并处取消评优、评先、晋级、晋职资格。

第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一)非审计人员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主动改正错误或者情节轻微的;

(三)其他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理的情形。

第九十二条审计机关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和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审计机关主要领导为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审计机关其他领导、相关审计业务机构、法制工作机构、人事教育机构、监察机构、机关党委、办公厅(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工作机构。

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需要承担责任的,由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和追究。

第九十三条审计机关可以每年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对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并对参加审计项目的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九十四条审计机关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审计项目质量的检查和了解,对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由法制工作机构及时报告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

第九十五条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对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行为,责成各有关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处理决定,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十六条被处理人员若对处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八章附则

第九十七条本办法在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地方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行范围。

第九十八条审计机关办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2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特点;工序质量;过程控制

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1.1 施工项目的质量概念

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综合性要求,工程项目是按照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条件下形成的,其质量也是在相同合同条件下形成的,而合同条件也是业主的需要,是质量的重要内容,通常表现在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面。

1.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所构成,就工程项目而言,是由一道道工序完成的。因工程项目质量的高低是由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程质量的综合反映,并不是单纯靠质量检验检查出来的,要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就必须提高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包括活动或过程的结果,还包括活动或过程本身,即包括工程项目形成全过程,在现实条件中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所包括的四阶段八步骤为,工程项目质量包括工程项目决策质量、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验收保修质量。

1.3 施工项目的质量特点

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由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施工生产上,而施工生产又由建筑产品特点反映,建筑产品特点表现在产品本身位置上的固定性、类型上的多样性、体积庞大性三个方面,从而使建筑施工具有生产的单体性、生产的流动性、露天作业和生产周期性长等特点。由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多,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偏差,均会造成质量事故。由于影响工程量的系统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存在,所以造成工程项目易产生质量变异。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验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事后查看虽质量较好,却容易产生第二类判断错误,即将不全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当建筑工程项目建成后发现有质量问题,是无法重新更换零件的,更不可能退货,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应重视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防患于未然,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

2.1 质量控制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质量要求需要转化分为可用定性和定量的规范表示的质量特性,以便于质量控制的执行和检查。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定义为: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即指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技术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和方法。所以,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2 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以取得期望的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要想实现这项要求,提高预见性,及时地通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预见可能发生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以满足“预防为主”的宗旨,要明确控制重点,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为重点,设置控制点。工程质量控制同其他质量控制一样,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投人和产出的比值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来说,是通过控制其质量与成本的协调来实现。系统地进行质量控制,它要求有计划地实施质量体系内各有关职能的协调和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是:按照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分阶段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获得信息与标准相比较,作出工程合格性判定;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的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2.3 质量控制的分类

2.3.1 外部横向质量控制

外部的质量控制是指横向的控制,一般属于监理和业主的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能够按照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达到业主的建设意图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依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在设计阶段及其前期以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文件、审查基础上确定设计是否符合业主要求。在施工阶段对进驻现场实施监理,按图施工,并达到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

2.3.2 外部纵向质量控制

政府监督机构属于外部的纵向质量控制,这些建筑政府监督机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技术性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并依据相关法律文件和法定技术标准,在设计阶段及其前期以审查设计纲要、选址报告、建设用地申请及设计图纸为主,施工阶段以不定期的检查为主,审核是否违反城市规划,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规定,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大小,有无防止污染、公害的的技术措施。

2.3.3 内部自身控制

施工单位属于承建商,是受雇于建设单位保证建筑物最终投放市场的技术性单位,它对于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属于内部的,自身质量控制。按照业主要求将设计蓝图建造成实物,并依照设计图纸,合同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和现场管理等为主,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3 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及过程

施工项目质量应以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为原则,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从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过程来看,要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就要按照建设过程的顺序依法控制各阶段的质量。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具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关键操作,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常见质量通病,甚至包括操作者的行为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

3.1 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应选择合理的建设场地.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符合投资者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使建设项目与所在的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的长期使用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条件。

3.2 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选择好设计单位,要通过设计招标,必要时组织设计方案竞赛,从中选择能够保证质量的设计单位。第二,保证各个部分的设计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要求。第三,保证各个部分设计符合有关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第四,保证各个专业设计之间协调。第五,保证设计文件、图纸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其深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

3.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拟建施工项目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一切施工质量控制。施工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是在拟建施工项目开工后,每个施工阶段正式开工前所进行的施工准备,如钢筋混凝土住宅施工,通常分为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和装饰工程、水暖电气工程等施工阶段,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不同,其所需的施工技术条件、施工组织要求和现场布置也不同,因此,必须做好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质量是施工项目的生命,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争取最大的顾客满意度。因此施工的工程只有被社会所认可,施工企业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张书良,陈红领.土木工程质量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刘浪,涂忠仁.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J]. 2006,21(2):94页.

第3篇

关键词: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控制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质量已经成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问题。优质工程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树立企业形象重要途径,劣质工程必然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使业主蒙受经济损失,并造成了大量增加返修、加固、重建等人工、材料、能源的消耗,这有违我国提倡的进行产业的低能低效改革的做法。因此,当前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无论是在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为例,介绍质量控制过程中人的管理、材料的控制、施工方案的控制、施工工序的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和质量管理小组管理等;其次是找出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成功的原因重点亮点:抓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小组;最后,通过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得出经验总结与启示,提出不断改革和创新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陕西自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大门,长安南路电视塔周围的舟形环岛上,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包括自然馆和科技馆两个独立建筑,科技馆中设有西北第一家穹幕影院。博物馆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博物馆为目标,建成后的博物馆成为大自然博览中心、科技文化载体和孵化平台、环保宣传基地,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中心。本工程范围:土建主体、给排水、消防、电气、智能化、通风空调、电梯、钢结构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的安装工程。

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如下:

1.工程合格率100%――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90%;不合格项整改率100%;工程材料设备进货检验率100%;100%选用经评审合格的工程供方。

2.确保获得陕西省优良样板工程,并力争鲁班奖。

3.杜绝重大质量事故――100%选用合格工程供方,特殊工种100%持证上岗。

4.业主、监理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让顾客满意。

2.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中,人是直接参与其中的关键要素。提高人的素质、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作业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更能全面发挥人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因此要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对违规操作的人员,项目部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防范、纠正措施。

陕西自然博物馆以省优良样板工程为质量标准,材料控制从细处着手,严格把关,确保材料质量达标,为后期施工质量提供良好保证。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在工程项目上使用。并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原则和及时检验原则进行质量检验。通过资料检查、外观检查、理化检验、无损检验、抽样送检的方法对工程材料进行检验,并且严格遵守工程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2.3 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施工单位及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方案制定和审核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对施工方案的选择的前提,一定要满足技术的可行性。

2.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重点、难点、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进行质量控制尤其重要。例如空调机房、消防/给水泵房、冷冻机房设备安装、电梯机房、变配电房等是工程的施工重点、难点,因其空间狭小,管路系统多,管线纵横交错,必须从整体上考虑机房的施工,以达到布局合理,整体观感良好。

除了加强对施工重点、难点的质量控制外,对各专业质量保证点的控制也十分必要,下面以给排水专业质量保证点(见表2-1)为例,介绍给排水专业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各专业质量控制点的设定,质量控制的目标及工作重点就能更加明析,加强事前预控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确。对施工质量控制点实行动态管理,在施工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时,确定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点,随着工程的展开、施工条件的变化,随时或定期进行控制点范围的调整和更新,始终保持重点跟踪的控制状态。同时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部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一开始就组织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施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断改进施工质量和施工方法。

3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成功原因及经验与启示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但往往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质量管理要取得完全成功确实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本文对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成功原因的重点和亮点进行了分析:必须要抓好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推行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成功运作质量管理小组。

4 结语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由一系列因素组成的,它的质量控制比一般工业产品更难,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判断错误;无法解体检查;受投资、进度影响大等,都构成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陕西自然博物馆项目施工中较好地实施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约瑟夫•M•朱兰(Joseph.M.Juran)等. 焦叔斌 等译. 朱兰质量手册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

[2] GB/T9000-2008/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年, 6

[3] A.V.费根堡姆. 杨文士等译. 全面质量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4

[4] (日)新将命. 杨文瑜等译. 图解全面质量管理, 2002, 26

[5] 郭汉丁. 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05-115

第4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其它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三、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1、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四、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第5篇

关键词:绿化工程;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与程序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

1.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1)园林绿化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是一项生物系统工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改善人居环境,又是一项社会文化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城市的发达程度和文明水平。所以,园林工程项目在施工中要自始至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

3)“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5)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1.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程序

任何项目都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组成,而工程项目的建设是由一个过程来完成的。所以,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资源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项目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为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施工项目质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2.1事前控制措施

指各个项目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的措施,是确保实现项目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

1)积极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在交底会审前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吃透施工图纸,有疑问和不妥的地方必须在会议上指出来并解决。

2)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认真充分审查。对施工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工艺、流程等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充分认证、审核,力争使之在技术控制方面做到经济上节约,又在质量上得到保证,同时对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措施进行审核,审查各工作的持续时间,工艺时间是否足够,措施到位与否,决不允许以牺牲工程质量为前提,获取施工进度的实现。

3)施工生产要素配置进行审查控制,主要结合园林施工项目的特点,针对质量控制系统组织设置、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的资质,原材料、半成品机构备件的质量,投入机械设备质量,工程技术,环境监督,检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用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查,使之能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

2.2事中控制措施

1)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做好逐级的作业技术交底,让参与施工者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怎样才是优秀的,合格的,并严格严肃操作。

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班组自检、工序交接检、抽检、专检及隐蔽工程的检查、评定等手段、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把好检查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做好工序质量控制工作。①严格遵守工序施工的工艺规程,任何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工种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并认真按施工各操作规程作业,不得有任何违反。②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多,其中最重要的影响要素有:人(劳动者)、机(施工机械设备)、料(材料)、方法、环境5个方面。应使该五大要素的质量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合格质量,才能避免系统因素变异发生,保证工序质量的正常平稳。③及时检查各工序活动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地对工序进行各种形式的动态质量检验。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员应该经常巡视检查,并对工序的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统计,掌握工序的质量动态。

2.3事后控制措施

1)视工程质量及遗留问题情况,施工项目交付使用后,派养护人员驻守项目。随时做好保修工作,坚守顾客至上的服务原则,以不影响建设单位的使用为目标,履行好企业对业主的服务承诺。

2)定期对施工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质量回访,并形成记录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以使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中,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得到有效保证。

3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根据有关资料反映,接近半数的质量问题都跟设计不当有关,因此,要求设计人员要多到现场,多考虑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影响。对设计地域内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原有建筑设施、树木生长情况、地上地下水流、管线等情况要清楚,做到设计尽量符合实际情况,提高设计质量,经常到工地了解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将施工质量问题消灭在源头。喷灌系统喷洒面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增设加压泵和调整喷头位置和喷水角度加以解决。

3.2对员工加强岗位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对现场施工工人进行岗位培训,让操作工人懂得自己岗位的基本规章制度,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同时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质量教育意思,让他们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责任心。

3.3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采用标准化生产严把苗木采购关,按照合同规定的苗木规格,挑选株型好、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购买,从苗木的起苗包装到运输、种植、养护各环节都制定出严格的施实规范和要求,按规范标准操作。所有苗木先按设计要求选好,经甲方及施工监理认可后方可种植。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验制度是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方法,也是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质量问题的措施之一。

3.4坚持质量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施工项目质量会议,反馈项目质量情况,研究分析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止造成质量事故的措施,处理产生的质量事故,落实质量管理具体奖惩。

4结论

总结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措施与方法,提出了质量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希望在以后的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中能避免出现质量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品质,为大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解决了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这说明我们使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原因分析是准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楼春朵.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叶华.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

第6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数理统计

[abstract] : the quality is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 of all fundamental, for enterprise infuse the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excellent also reflects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how to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became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very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s; Quality contro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施工项目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即4M1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

1.1人的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地激励劳动热情以外,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此外,应严格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1.2材料的控制

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科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1.3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1.4方法控制

这里所指的方法控制,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主要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1.5环境控制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原则

2.1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

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1.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

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性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系列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2.1.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

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2.1.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

2.1.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

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

2.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2)“以人为核心”

(3)“以预防为主”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5)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3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

工程中的质量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广泛地采用统计技术能使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不断提高。数据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对工程质量的统计调查、资料整理、统计分析和最终判断的过程中,“一切用数据说话”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质量数据,用数据来寻找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反映工程质量的高低,以便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纠正和预防质量事故。需要说明的是,工程中利用数据的质量分析方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只能反映当时的质量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要真正控制工程质量,还要针对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1质量数据

质量数据是指对工程(或产品)进行某种质量特性的检查、试验、化验等所得到的量化结果,这些数据向人们提供了工程的质量评价和质量信息。在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除少数项目需进行全数检查外,大多数按随机取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同时,所抽取的样品量,应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

3.2数理统计方法及工具简介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有无系统因素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七种工具方法分别是: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分析图法、排列图法、相关图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

4、施工项目中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4.1施工项目中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多、范围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问题,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问题,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问题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消除质量问题,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4.2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4.3施工项目中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6)施工和管理问题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1前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控制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依据,做好事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

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3建设工程项目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3.1加强事前控制

3.1.1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1.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1.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2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其次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第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3注意事后验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停工整改,第一时间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是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语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建设单位一个满意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 质量控制

充分认识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职责。

在工程项目上,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 所以项目经理不仅要管好人、 财、 物,要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进度,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为企业赢得声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后劲,才能有出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项目经理而言,项目质量的控制,不单是对项目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部要牢固树立 “质量第一” 的思想,把认真抓好工程质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界定。

要控制好项目工程质量, 就要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

制的关系。企业质量管理同项目质量管相比,其形式、 内容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在两种质量控制时要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这样才能为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范围, 使项目工程质量得到合理有力的控制。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虽然互相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不同概念和层次的管理。其区别表现为在管理主体、 对象、 内容、 手段诸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各职能部门, 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职能人员; 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是总体施工任务,而项目质量管理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项目及相应的人和物等生产要素,重点是工序质量的管理;企业从总体角度出发,就质量管理的目标、 方针、 组织、 制度、 重点工程等进行管理,而项日质量管理的内容渗透到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在时空和项目施工交织在一起。 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合格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企业质量管理则是间接管理和控制,主要以监督、 检查、 检测、 指导为手段。所以,市政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 而项目质量管理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项目管理克服了传统的企业管理存在的弊端,使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涵义更明确地阐明了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因此,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性形成的因素进行管理都是项目质量控制的范畴。

三、 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 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 监督、 检查、 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状态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

1、 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

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 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

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 检查、 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2、 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

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工程、 路基工程、 基础工程、 路面工程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 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瞒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灼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 有效的、 经济的计划、 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3、 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控制活动其

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 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搞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 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4、 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

理。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 “单打一” 、 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 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四、 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但可以依据人、 机、 料、 法、 环五大要素管理的理论和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l、 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 机、 料、 法、 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 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丁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 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

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 保证原材物料按质、 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 “三把关,四检验” 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3、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

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 可靠的、 适用的、 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

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 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 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 检验把关、 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5、 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

第9篇

关键词: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凭借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将项目质量因素控制和关键过程控制引入到工程实践中,通过对以往施工的类似工程进行总结,对各个因素和关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因素和部位制定相应的预案,提前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加以设防。得出研究结论以供相关大型冶金工程同类项目有所启发和借鉴。

冶金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要点剖析

1 设备基础验收

1.1 设备基础施工完毕,基础表面及预留孔内应清扫完毕,具备设备安装条件,并提供基础的中间交接资料。

1.2 设备安装前对土建施工完交工的基础,要按照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基础中心线标高、几何尺寸的验收。设备基础的尺寸极限偏差和水平度、铅垂度公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1.3 验收预埋螺栓的高度、规格、螺纹、长度及表面的清洁度等,对预埋地脚螺栓还要检查根部中心位置、不垂直度和顶部标高。另外,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防护完好。

2 中心标板及基准点、基准线的设定

在设备未安装之前,首先根据设计、安装和将来对设备进行检修的需要并结合本区设备布置图,绘制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布置图,标明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的编号、设置位置。埋设永久性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以供设备安装调整使用,同时为了观测设备基础的沉降情况,还要在整个机组的基础和主要设备附近埋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埋设时注意要在同一块基础的四周至少埋设四个基准点,以检查同一块基础的沉降情况。另外,可以根据安装需要以永久基准线和基准点为准,增设辅助中心标板及基准点。基准线和基准点的施工测量应符合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永久性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可采用铜材、不锈钢材制造。永久中心标板和基准点应设置牢固并应予以维护。

3.垫板施工

主要设备安装调整用垫板采用座浆法施工􀇦座浆采用高强度无收缩水泥􀇦座浆垫板埋设精度。施工前根据设备布置图、设备基础螺栓布置图及没备底座外形图绘制座浆垫板布置图及设备的负荷、基础螺栓的紧固力等确定垫板的大小尺寸和数量。

影响设备安装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1. 影响因素调查表

对于设备安装项目,通过样本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主要因素。

2.因素分析

绘制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条形图, 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是: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人员责任心差、关键工序控制不严格、测量仪器精度不高、施工工艺不合理、设备本身制造质量问题、设计缺陷、灌浆质量不高、环境恶劣和现场狭窄。

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结合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总结以往设备安装项目施工经验,对设备安装项目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

人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为确保项目质量,应根据项目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项目参加人员进行控制,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特性,人的心理特性,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1.1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设备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关键部位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水平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理论水平的高低和实践经验的多少。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获得, 实践经验的多少只能通过工程实践来获得。

1. 2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项目具体操作者对自己所完成工作的确认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 施工人员是对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责任者。因此说, 操作者应对工程质量负直接操作责任。在项目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 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测量设备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此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测量设备本身质量的控制,此部分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测量设备的合格,二是测量仪器精度能否达到所测量设备的技术要求。测量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应从设备的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设备的性能及现状的考核等三方面予以控制。

施工工艺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此部分为施工方法的控制,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木方案、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安装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安装的质量、进度和劳动强度等,因此,必须对安装工艺进行优化,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参照以往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并与甲方、监理方进行讨论修改,在三方共同认为方案合理可行后方可施工。

设备本身制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甲方为了使项目尽快投产,往往对工期要求都很紧,这就要求设备的制造周期必须缩短。致使设备好多是半成品,因此设备本身就有很多的质量问题,而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将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进行消除或深加工。

设计缺陷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设计缺陷主要表现在设备本身的设计质量、工艺设计与土建设计结合的错位。在项目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是工艺设计与土建设计出现矛盾或不符的情况。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果工艺设计与冶金设计往往结合不好,经常出现基础与设备安装尺寸不符的现象。对此类问题要在图纸会审时特别关注,及早发现和处理。

材料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自身的质量,二是材料质量检验方法的选择。材料订货前,使用单位应将相关生产商的情况、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提供给有关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订货,材料在使用前,必须通过合理的检验方法判断材料质量的合格性。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进行收、发、储、运的技术管理,防止在材料的储存、运输等环节发生质量变性。

环境的因素分析及控制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环境因素包括照明、噪音、粉尘、高温、空间等,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只能采取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减轻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冶金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冶金工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科技、现代化的冶金设备不断涌现,对设备的安装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熟练掌握以上施工控制要点,掌握冶金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控制,对可靠、平稳、准确地保证机械设备就位和满足设备安装的高质量要求应该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戚安邦. 项目成本管理.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162

第10篇

关键词:测绘项目;质量控制;过程;数据检查;动态管理

一、测绘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重点

(一)质量策划

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控制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使每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障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障产品质量"原则。

(二)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内业过程控制及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使用计算机及时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三)成果检查

测绘成果检查按照"二级检查,一级验收"要求实施。其中二级检查指作业组的互查和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过程检查。小组互查及过程检查严格按照《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范进行检查。一级验收为测绘质监部门或甲方检查验收。

(四)持续改进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不断提高成果测绘质量。

二、 测绘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过程

(一)加强作业过程质量控制

1、做好测量前准备工作

据下达任务委托单,确定测绘项目主要负责人及生产人员,并要选择与项目精度级别要求相符的仪器与工具。据地貌特征确定出测图控制点布设方式,并保证高程网点设置合理性;测绘区域要埋设足够标石,将相关数据准确标记出来,利于后续工程的有效利用。项目负责人要对工程概况做出全面了解,确定提交成果具体时间。据实际查勘情况,项目负责人要据相关操作规范及任务委托单,编写详细的《测绘技术设计书》,其主要内容要体现出测量任务的来源与基本要求,概括测区基本情况,对测量内业、外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要求、施测方法等予以明确。

2.测绘工程数据检查

1)图形检查

测绘数据在转换及整理过程中,诸如悬点或缺边等错误无可避免,因此要做好图形检查,以保证在对图形做拓扑运算时不出现错误。具体而言,图形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检查错误图形记录,针对图层中存在的各类错误所做记录进行详细检查,比如悬点或缺边等;

其次,检查环状图形面积,主要是排除图斑面积与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存在差异的现象;

再次,检查面积,包括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图斑面积与对应行政区域面积的误差,控制其不得超出正常范围;

最后,一些其它项目检查,包括重叠、缝隙、自相交以及线闭合等。

2)属性检查

属性检查主要作用是保证属性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属性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检查表结构,即图层表结构要与数据库中对应的表结构相同;?字段值非空检查,即确定某些特定字段被赋值;③检复编号,以排除有重复编号字段;④检查字段值范围,保证其处于特定范围内;⑤枚举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字段处于设置枚举表。

3)风格检查与拓扑检查

图形风格是数据转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于不同软件其所具备的符号库与符号化方式存在差异,所以图形数据符号基于不同绘图平台无法兼容。针对这种情况,可利用要素编码对应不同要素,即对应符号库,以解决基于不同绘图平台进行数据转换时丢失风格的问题,而风格检查即对要素编码检查。而拓扑检查主要是针对拓扑关系进行检查,由于不同软件支持的拓扑关系可能存在差异,数据在不同数据模型间进行转换时,可能会导致拓扑关系丢失,而如数据模型不支持拓扑,要将其中数据转入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中,则要重建拓扑关系。所以要通过拓扑检查来检验是否存在拓扑丢失现象,或重建拓扑关系是否正确等。

(二)不断融入先进技术以提高测绘工作效率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检查土地调查成果正确性及精度,比如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等,基于宏观角度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针对测绘作业及数据分析中存在的错误,要对其类型、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测绘数据精确度。比如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出现了3D激光扫描系统测量GPCA D软件互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其实现了数字化系统与完全便携式激光影像技术完美结合。该技术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土地测绘中可扫描各种复杂现场环境与完间;针对一些数据采样率高、动态范围较大的项目,该技术适用性也较强,它可实现各类复杂的、不规则的、非标准的三维数据的完整采集,并能将采集数据直接输出电脑系统中,从而方便、快捷的构制出三维模型相关数据。

(三)各工序间衔接

在测图过程中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对测图质量控制及工期管理有至关重要作用。能在不影响成果质量前提下,调节各工序顺序并对工序间衔接进行有效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测质量和加快施测进度。

三、如何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据目前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二)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三)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要做好人员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测绘成果质量水平。

结语

综上,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于金成. 测绘项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J]. 才智. 2011(12)

第11篇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合同管理

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后,就要首先对施工队的企业资质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资质以及经验进行审核,检查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上岗操作证件,同时对证件与本人进行核对、审核。

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特点和合同中要求的的质量等级,还有结合相关业主方的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队的施工资质,综合考虑之下,制定施工过程控制的具体目标和标准,充分保证工程控制的内容以及职责、权利的明晰,对控制过程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要进行细化和规范,实现施工质量的正规化。

二、加强事前预防的力度,重点的施工操作要着重进行指导

1、加强对于施工材料的检验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原材料以及半成品有着较为严格的质量要求,因此要事先加强相关的控制和检查工作,相关人员要在组织管理、检测程序以及方法、手段等相关施工环节上下足功夫,同时将相关工程材料的质量要求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明确。对于施工过程中具有多源头,多渠道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要严格进行质量的把关,具体来说就要对工程进场的每批钢筋、每批水泥进行“双控”。(所谓双控即为同时具有相关的质保书、合格证以及材料复试报告),没有进行相关检验的建筑材料不可以直接用于工程施工,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立即进行清退出场。在过程质量的重点是进行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通常采用的质量检查方式是目测和检测相结合,第一在外观上进行检查,主要的观察点为:轴线位移状况、裂纹凹坑状况、弯折角度等相关指标,第二随机抽取相关的焊接试件进行焊接质量的试验,焊接试件只有检验合格之才可以验收。混凝土材料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最普遍,使用量最大的建材,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检测要求,混凝土中的水泥、石、砂、水以及外加剂等相关成分都要满足质量要求的规定,一方面要求这些材料都出具相关的混凝土试验报告,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核,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器进行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确保计量表具以及量器准确、齐全。市场上有着较多种类的商品混凝土,如果有需要,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可以专程进行考察。

2、加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项目进行施工之前,项目部要召集相关的技术负责人、质检人员以及工程队组长,召开相关的工程质量控制会议,强调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对于“三检”制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之后经过技术人员验收之后签字确认,才可以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工作。另一方面,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加强现场巡视、平行检查的力度,随机进行检查,减少工程质量的隐患。

3、对于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发现相关的质量隐患。

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在施工队自检合格之后,由相关的质检员进行等级的核定同时进行签字,并且填写相关的验收表单,最后交付现场的技术负责人。验收工作需要施工方出具的材料有:材料的保证资料,试验报告以及合格证书;还要对工程的各层标高以及轴线层层进行检查,加强验收工作。质检人员要认真负责,检查验收工作要落实到现场。质检员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要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队,等到施工队进行工程处理或者返工完成之后,质检人员要同时进行相关的复检工作。

三、加强动态控制以及事中检查的力度

1、加强工程的管理力度,实现全天候检查

现场质检员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做到:一、眼勤,及时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熟悉相关的建筑施工图,明确相关的施工重点部位;二、手勤,遇到问题及时及时进行记录,还要同时对已经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三、腿勤,经常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工作;四、口勤,发现工程中的施工质量隐患,要及时提醒相关人员;五、脑勤,熟悉相关的图纸,积极的想办法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把质量观;果断处理相关的工程问题,做到及时、准确,以数据说话;做到细心细致;亲力亲为,敢于承担责任。在重要部位进行施工过程以及有着特殊施工工艺的建筑部位的施工过程中,要全天候,24小时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处理相关的问题。

2、对于重点工程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工程特点,加强对于重点的工程的管理工作。例如在进行第一道柱钢筋的绑扎,第一道梁的支护、柱模板,第一根梁柱的浇筑,第一面墙的砌筑以及粉刷时,质检员要到亲临现场,对建筑的轴线以及标高进行复核,对构件、结构的尺寸进行测量,对于框架梁柱节点以及结构错层的标高、偏轴线,结构等重点部位的工程,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查的力度,依照施工规范以及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验收。

3、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巡视力度,坚持量测检查的力度,用数据说话

相关的质检员要时时进行现场巡视,实地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最后用数据结果来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查和判断。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的施工方。

四、事后验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

1、通过事后验收能够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质量缺陷以及质量隐患,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同时要及时下发相关的工程整改命令,责令施工队进行停工、整改。同时还要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及时将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从而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2、对于重要分部分项工程,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遵循相关的规范操作要求,画出相关的流程图,标明施工的有关顺序。在相关质量事故发生之后,质检员一方面要进行质量问题的处理,同时还有进行责任事故责任的追究,这样能够有效发现相关的质量隐患,进而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防雷;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防雷工程项目在建筑工程中,包括桩基础的焊接,柱筋引下线通长焊接,均压环、避雷网、避雷针及避雷器安装等,一直伴随着建设施工全过程。保证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施工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全面实施到位。

2、雷击原理、防雷的基本方法

2.1 雷击原理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其放电电流可达数十千安培,甚至数百千安培。放电瞬间,雷电流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作用,引起的灾害是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

建筑项目中的防雷工程指防直击雷和感应雷的施工。直击雷就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大地、防雷装置或其他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雷电感应是雷击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能在建筑物和架空线路上感应出与雷云电荷相反的电荷,在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突然消失,但聚集在建筑物的顶部或架空线路上的电荷不能很快全部泄入大地,残留下来的大量电荷,相互排斥而产生强大的能量使建筑物震裂或残留电荷形成的高电位,可击穿电气绝缘层造成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火灾、爆炸现象。

2.2 防雷的基本方法

防直击雷就是引导雷云与避雷装置之间放电,使雷电流迅速流散到大地中去,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防雷电感应则通过建筑物内部的设备、管道、构架、钢窗等金属物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作可靠的连接,将雷云放电后在建筑上残留的电荷迅速引入大地。目前建筑工程常用的防雷措施有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避雷器、均压环及金属导体等电位连接等的安装。

3、防雷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均压环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

(2)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发生。

(3)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时,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或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片与片接触不严密等。

(4)引下点间距偏大,引下线跨越变形缝处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或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

(5)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或等电位联结跨接地线线径不足。

(6)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多层住宅采用TN—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

4、防雷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4.1 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4.1.1 不仅要熟悉电气图,对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备的布置也要有初步认识,领会设计中有关说明,对有些特殊的建筑工程项目系统,如弱电系统中的智能化工程、信息通讯、计算机、监控等,因为这些地点和设置在设计平面图纸中一般都没有明确标注,是以规范要求为施工标准进行预留预埋的,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或做法不妥,选用的防雷接地材料不当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

4.1.2 一个建设项目,相关专业设计图纸较多,审核防雷图纸时,要对照建筑图、结构图、基础图。各项目衔接复杂,极易导致施工错误。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易因工种(序)配合不当而造成施工错漏。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应起草书面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执行。

4.2 严控材料质量控制关。一是验材料三证,二是看材料规格,三是查在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镀锌材料。在施工监检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随手拿普通结构用钢筋做帮条焊接,或用普通钢材代替镀锌材料,或以冷镀锌材质代替热镀锌材质,这要及时纠正。

4.3 防雷工程施工主要是焊接,焊接质量决定着工程质量。由于使用焊接技术不过关的人员进行防雷接地,造成防雷工程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应严格审核专业防雷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和施工人员资格证。

4.4加强对防雷工程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控制

针对施工中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几个环节,制定现场检测预控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保证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4.4.1 地基接地焊接是接地施工中的第一环节。对于基础圈梁焊接或桩基钢筋与基础钢筋的焊接、基础钢筋与柱筋的焊接,都要严格按基础图和接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尤其要对伸缩缝处基础钢筋是否跨接连通进行确认。当整个接地网焊接完成后,马上进行接地电阻值测试,确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电阻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检验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

4.4.2 对以柱筋为引上线的接地网,要求施工人员采用每层按轴线标清每根柱子的位置及钢筋焊接根数进行施工,防止漏焊或错焊位置,焊接长度及质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等。要对引上点和跨钢筋焊接质量仔细检查,并要求对焊接引上线进行定位标识,以防向上层焊错主筋造成接地中断错误。特别是对于结构的转换层,由于柱筋的调整,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主筋焊接引下容易错焊、漏焊,要进行反复核实。

4.4.3 对于要进行等电位焊接、重复接地的部位,如设备间、变配电室、消防机房、空调机房、电梯机房、给水管、冷却塔、风机等部位的接地焊接要在施工日记上注明备查、核实。

4.4.4 高层建筑45米高度以上,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25mm×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或用不少于两根圈梁主筋焊成均压环。楼内水平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应与防雷接地焊接,垂直敷设的竖向金属管道,在其底部和顶部均应与防雷接地焊接。

4.4.5 玻璃幕墙防雷等电位接地的施工。在对采用预埋铁作法时,注意在柱主筋上作可靠的焊接,如果是后增加的玻璃幕墙,要根据建筑面积、建筑物的各种特点,出详细的防雷施工方案。

4.4.6 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4. 5 按规范进行质量验收。防雷工程应按工程进度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无论自然接地体还是人工接地体以及玻璃幕墙、避雷网格、避雷针等在施工完后都要及时进行接地电阻值的测试。尤其是接地体或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认定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值。

5、结束语

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现场施工和检测人员应当善于发现、总结问题,加强对防雷相关新技术的学习掌握。应加强现场管理和沟通、协调工作,注重过程控制,避免隐患的产生,保证防雷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