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23-06-06 09:3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艺术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提问 教学方案 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主要、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最能展示教师才华、体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特别细腻、高超的艺术。因此,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终生追求,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艺术肤浅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设计问题时应贯穿以下几个原则: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问题应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文进,如果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南郭先生后来要逃跑”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会认真地看书以寻求答案。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就是强调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如能针对小弗朗士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会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关键,这对文章主题的挖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三)提出问题要注意循序性

就是说提出的问题应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而不能东一榔,西一棒槌,如在《故乡》中讲到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时,为回答“通过肖像描写,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的问题,可精心设计三个台阶式的问题:A、“紫色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B、“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农村孩子)C、为什么“颈套银项圈”?(父母疼爱他)经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提问,一个小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了。

二、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艺术

教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广度把握,没有对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的“懂、透、化”(懂,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句话都弄清楚;透,就是对教材非常熟悉,能够运用自如;化,即教师的情感性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就不可能有一个精彩的总体方案及其个案设计。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参阅大量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书籍,根据教学要求和授课对象,进行比选,博采众书之长,先编写出最佳讲义,最后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

三、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艺术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的吸引与保持维系于吸引源的生动性、奇异性。如何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互动?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中要把课堂教学开头组织好,教学的亮相帮学生把精神转入课堂,可能教师溢于言表的语言,会被学生所觉察并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转化到学习中,其次,适当掀起课堂教学的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的消化。在教学中掀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达支教学目的,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催化剂。最后要讲究结课艺术,也就是说要善始善终,切不可虎头蛇尾。

具体来讲,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讲课艺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及对学习客体价值的肯定和褒扬,非常有利于调度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应对学习客体进行合理“剪裁”。

三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即给学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之外,还要凸现基本公式的推导、基本作图的再现。

四要注重课堂语言艺术,活跃课堂气氛。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水平,研究探讨教学语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努力做到语言的情感美、形象美、音韵美、哲理美和趣味美。因此,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它生动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为了使教学语言具有美感,具有意境美,形象美和音韵美,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便于将教学语言加以文学化和哲理化;要通过演讲训练,掌握朗诵的技巧,能恰当地处理话语的轻重缓急,使语言流畅,清晰,富有感情和激情。

第2篇

一、运用教学情感的艺术

1、感情充沛、激情适度

课堂教学犹如写文章最忌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波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要讲透知识,又要渗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变化,以促进师生感情共鸣,思维同步达到“情理相融”。缺乏感情和激情的讲授,学生听觉易疲倦、情绪易降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教师讲课也有一个“进入角色”的问题。感情充沛,语言充满激情,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产生共鸣,得到一种振奋与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感情充沛,而又能恰当地加以控制,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激情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然而激情过度,始终慷慨激昂,高声调、大嗓门,如同讲演一般,不仅教师本人会感到身心疲惫,学生同样也会产生听觉疲劳。

2、自信而不自负

自信,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当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那么他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教师的语言、举手投足,甚至表情、神态自然会流露出一种自信来。这种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学生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否则学生会对其传授的知识的准确性、可靠性产生怀疑; 当然,也不能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以致于自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令人反感,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和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应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所以教师还需有谦逊的美德,谦逊可以促使人不断地上进,同时也具有一种亲和力。自信而不自负,谦逊而不自卑;处事自信,为人谦逊,这才是最理想的组合。博学而又谦逊,应该是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物理学本身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1、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巧用俗语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专业术语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习惯。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同时不能太死板,也要注意物理语言和俗语巧妙的结合,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巧用体态语言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大有小,语调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眼神等无声语言与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语速减慢,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应注意体态语言的应用,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生动形象、直观性强、巧用比喻和类比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真,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物理有的知识很难理解很抽象,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和类比,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湿润,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讲“右手定则”时,可以采用割麦子来比喻: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麦子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又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再如,再讲气体分子运动情况与温度的关系时: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并不表示每一个分子都比以前运动更剧烈,而是总体情况的反映。若与全班两次考试的物理成绩作类比,平均分上升了,并不表示每个同学的物理成绩都比前一次上升了,只能反映大多数同学的物理成绩比前一次提高了这一总体情况。 在讲振动图像时,可以把振动图像和横向看成绩册:同一个(同一质点)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时刻)的考试中的物理成绩(位移)。在姜波动图像时把波动图象和纵向看成绩册:不同人(不同质点)在同一次(同一时刻)考试中的物理成绩(位移)。

4、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市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成语“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语言来表述。楞次定律可配以游击战术中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等。自感现象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5、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要既有难度又有梯度,恰如其分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艺术

一位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

第3篇

一、认清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功能

对于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艺术并不等同于优质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媒体、组织形式等手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指教师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的学习,并感受数学美和教学美的精湛的教学技巧[2],这是教学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是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3]。这种方式方法具有审美、高效、激励等功能。教师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可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旨在“教学的教育性”,即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面对日益急迫的教育改革和提升育人质量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已成为必然选择。数学学科因其相对“枯燥”、“难学”,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就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充分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独有优势,探析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成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深入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要结合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究并挖掘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价值,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语言、提问、导入、结束、板书、布白、幽默等艺术形式,本文重点探讨其中三种最为常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1.通过语言艺术,绽放数学之美

近几年,由于受到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语言与数学教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热点之一[4]。针对传统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需要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入手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智育与情感的统一。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艺术体现在新课教学上。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比如说“棒极了”、“大家是不是该给他鼓鼓掌啊”之类的言语;即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直接否定,可以幽默地说“回答得非常……有问题,我们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或让其他同学帮忙回答。此外,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强调数学的思维过程,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数学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记忆公式和规律上。所以,即使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如在讲授指数函数时,对于底数ɑ的分类,学生由于看过课本,很快会说出底数ɑ分ɑ>1和0

2.通过提问艺术,激发课堂活力

问题是思维的方向,一切科学发现都始于问题探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有效的提问艺术,联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北京十一学校的“自学自研、问难讨论、教师精讲、运用评价”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也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下列详细介绍三种课堂提问艺术策略:

(1)问题情境策略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有思维量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5]。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时就要提出对整节课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新课程学习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一堂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幂函数时,可以从等式N=ɑb出发,结合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已有的知识,提问:ɑ一定,N随b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指数函数;ɑ一定,b随N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对数函数; b一定,N随ɑ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建立什么函数?学生就会回答:幂函数。教师引入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明白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引导学生对幂函数进行探究。

(2)问题启发策略

这有别于我国传统教学中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其核心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就使得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中间问题进行铺垫,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先回顾平面几何的知识,利用类比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又如,在学生自主探究幂函数y=xɑ的图像时,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定义域随ɑ的变化而不同,那么应该对ɑ取哪些有代表性的值?图像的位置有哪些?

(3)问题难度策略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也是被广泛认同的现代教育观。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知识呈螺旋式的上升结构,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心理学,教师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与矛盾点,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其得到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思考的兴趣。例如,在探究函数y=f(ɑ+x)与函数y=f(b-x)的关系时,教师可先后提两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函数y=f(ɑ+x)与函数y=f(ɑ-x)是什么关系?函数y=f(1-x)与函数y=f(x-1)是什么关系?同时,教师也要强调学好数学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理解本质与内涵。

3.挖掘结课艺术,提升传授质量

纵观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大家不难发现,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能够显著地提升课堂传授质量。反过来也可以说,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艺术实现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有总结式、设疑式和引深式。

总结式结课艺术是指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概括与总结,从而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6]。例如,“几何概型”这节课讲授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堂课几何概型的定义及特征、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与求解步骤,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

设疑式结课艺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下节课要探讨的,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幂函数”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有关幂函数图像的知识,教师可以设疑让学生自行去探索幂函数的性质。

引深式结课艺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用各种方法把问题引向深入,深入到思想方法层面,也可以把与教学内容有关而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讲完“对数函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若函数y=logɑx在[2,+∞)上恒有|y|>1,那么ɑ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总之,结课方式不一而足,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将课堂内容艺术化收尾,引导学生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丰富饱满而又充满无限创新空间的探究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对多类型、多视角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应用与开发,必将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更为坚实的新路径。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提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TER2012-005)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4]郑毓信.语言与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4(3):6-12.

[5]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2):74-79.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

在我国现阶段中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特别是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弊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乐观的局面。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的表现概念以及相关意义

通过我国相关专家领域对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相关探究成果的研究,来对其中的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其中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相应的探索、改善。

(一)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概念

1.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涵义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和相应任务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同时借助对教育对象所具备的思想理念以及政治看法、道德素养等具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把握,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加灵活化的改革创新,则是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相应的表现涵义。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得以表现的主要内容则在于其方法艺术中的基础性,例如,语言的方法形式以及疏通性的方法艺术,还有其艺术中的职能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能对相应的决策进行最为高效的判断,并且可以准确的把握住合适的良机,能够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以及活跃性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相对的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能对教学时间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存在对效果进行全面的强化。另一方面要对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内涵进行全面的掌握,其中有两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第一,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方式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教学方式以及艺术的前提条件下,中学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则相应的缺失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其科学中的方式及艺术性都不能得到相应精确化;因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相应开拓和艺术性都能够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全面的呈现。所以要求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模式来对艺术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集合,从而进一步的将教学的成效性进一步的提升。第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艺术性与文学创作性质下的艺术性有着本质意义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艺术性质将抽象的理论全面的具象化,使受教育的人员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理解认知;其中理论性的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对艺术性教学进行应用要要针对相应的原则进行全面的贯彻遵循,要将其中的科学意义和价值意义进行高效的整合,能充分满足人们相应的需求,能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积极意义的引导,具备一定程度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一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可以最高效的将人们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课堂中,教师要对理论中的科学意义进行全面的展现,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性质进行表达;从其实质意义方面来看,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技巧性的将其中的创新意义和活跃度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实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模式相应的提升至艺术的高度,使得其教学的成效性能够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

2.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特征

首先是其表现方面的审美特征。和其他方面的艺术模式有着同样的特性,具备着过于生动形象化的语言,都能使读者产生感情方面的心理共鸣,并深陷其中将相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在另一方面也是内在美以及外在美这两者最为高效的整合,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进行最完美的呈现。其次在于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利用最为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展现,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主体思想加以掌握,对其中的情感美加以体会,其中渗透性是展现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在现代的生活中以及现代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将人们的创新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自由倾向进一步的最大化拓展,将我国相应的社会意识发展形态以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化的呈现。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中所存在的复杂特征,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有着相应的复杂特征;虽然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能将其内容进一步的具象化,将其成效性最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尽管如此,对某一部分的个体来说,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个体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使得其教学进程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因素。

(二)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呈现的意义

首先是中学思想政治其课程性质的主要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曾经明确的强调在中学生接受思想以及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必然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有一定性的关键地位以及意义。是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德育课程以及其他很多因素的有效集合,其核心部分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特性和特殊性质都能得到全面化的展现,将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性以及高效性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次在中学生的思想特性以及接受程度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有着必然性的意义存在。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这一门课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强烈的渴望更深刻的对思想政治展开学习,第二则是采取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第一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坚持认为在自身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因素的辨识水平进行培养提升;但是第二因素的学生普遍都对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情,认为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枯燥乏味,不能对自身有过高的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都是采取应付且敷衍了事的态度,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中学生普遍思维运转都过于灵活,且其思想动态化并且都充斥着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现阶段中科学技术手段都日趋先进发达,使其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以及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应的教学艺术特征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成效性方面能够充分的展现其教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生活水平都得以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背景因素下,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够使得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能在正确的轨道下发展,将教师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全面整体的展现。

二、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提出的相应发展战略措施

(一)将课堂的有效性渠道进一步加强

在中学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道德意识得以加强培养的实效性渠道主要就在于将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新课程加强,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渠道中,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有着核心意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努力才将教学课堂进一步的打造,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主置,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学方式方面、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模式等都加以重视,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实效性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提升。

(二)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改革创新

通过对教学途径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过于将教学过程中的严谨性以及系统性、逻辑性思维注重强调,失去了对学生本身性格特点的探讨以及对时代性特征的研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有着一定程度的实践性意义以及开放性意义,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而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轨道有所偏离。在这一背景因素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全面的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视程度,充分意识到知识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践,因而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注重学习中的技巧方式。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全面的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意识。同时教师还有注重对课堂稳定因素的有效控制,使学生能身处于稳定的课堂下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拓展,来增强教学课堂中的高效率以及高质量。

(三)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善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有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引导性的作用,同时还有着营造活跃性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一课程内容中,虽然有着相应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思维的理论知识,但是活跃积极的内容转换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改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负面教学氛围,将课本的讲解性相应的减弱,使中学生能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文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意识都能够得到加强。教师应该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的丰富多元化意义,坚持对每一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应用。首先要善于对教学的课堂情境进行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并且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积极性;其次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学习准则进行贯彻落实,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使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于当下发生的时事政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意义提高,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都能够进一步的具象化,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应的加强,将思想政治的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完美的完成,推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三、结语

中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尽管在现阶段中部分的教学成效依然差强人意,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以及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增添了现实意义,在为我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大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2(66).

[2]皮芬.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3(24).

第5篇

一、趣味性教学与导入式教学相结合的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入式教学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的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开始后短短的几分钟内,通过成功的导入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趣味导入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歌诀图表导入要讲解的知识点可把难忘的内容凝缩而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顺口溜,学生当时即可印记,且经久不忘。

2、收集精萃文摘、最新资料、趣事等,归纳储备,及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用此导入知识点可起到趣味的作用。趣味性资料的运用,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添加准确、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印证书本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3、时事热点这些世人关注的重大事件,吸引着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已从其他新闻宣传媒介已粗知梗概,急切地想了解各种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原因结果。尤其是文科类的知识,可以围绕各章节教材内容适当利用这些最新资料来导入教学,既充实和深化了教材又满足了学生对书本强烈的求知欲。

二、课堂提问与发现式教学相结合的艺术

发现式教学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适应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的探索获得答案,最终学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教师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整合,选择适合于发现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内容。

将课堂提问与发现式教学相结合,要精心设计引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要巧妙启发学生产生困惑并主动探究困惑,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引问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提问的难度不能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相近;其次,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多是发散性问题,即允许学生自由发散思维。

2、巧妙启发学生产生困惑并主动探究困惑

疑问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感,引发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矛盾冲突,启迪学生探究欲望。

3、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解决

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语言表达与情感关爱相结合的艺术

语言表达与情感关爱相结合,真正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知识做到于情于理的结合,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语言表达与情感关爱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世界。众多知识、现象、真理绝大部分不能被直接感知,还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知识寓于丰富的语言中,将学生带到知识殿堂。

2、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幽默感。教师运用幽默性语言从事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友好、爱的表现。学生在愉悦的气氛里领悟到教师关爱与知识,即理解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因为语言具有的幽默性对教学产生的有益作用。

3、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有节奏的语言表达有助于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与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

四、课堂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组织,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课堂教学组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节奏感,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 “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

2、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在严肃的气氛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而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应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现自己。

总之,一堂生动的课堂,会看到教师情趣盎然的讲述,生动贴切的比喻,情真意切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殿堂,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意境,深深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林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重视实验的观察[J].才智,2010,(01):70

[2]曾言,周庆辉.“穷二代”:他们也有想象[J].南风窗,2010,(24) :52-55

[3]张光燃.浅析发展初中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179

[4]崔永红,邱亚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交通职业教育, 2010,(05) :30-32

[5]杨维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今日科苑, 2010,(08) :303

[6]单永志.试论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J].教学与管理,2010,(09) :105-106

第6篇

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概念。从目前一些研究资料分析表明,其看法不统一,有的强调体育“三基”,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素养高;有的注重组织教法;有的强调课堂讲解和示范的艺术;有的强调个人风格等,这些只是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因素和实践表现。结合以上的教学艺术因素和实践表现,体育课堂教学艺术定义为: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它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体育的“三基”与审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悦中高效率地进行乐学乐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取得终身锻炼效益;它是教师学识与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同时也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再现。

2体育课堂教学与艺术的关系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到“大教学论是简明把一切事物给人类的全部艺术”,这已经说明前人已把教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现在我们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探讨课堂教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是由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构成的,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艺术家多以人为表现对象,对社会发挥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课堂教学同样也运用语言、动作、图像、色彩等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图像、色彩、音响等直观因素更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思想感情富于变化的青少年一代,其活动过程也发挥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形声色、语言、动作、方向、角度、路线、速度、幅度、图像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创造性地结合,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语言用于传授知识、交流感情;动作示范用于传达情意;图像(图表、教具、实物)用于感性直观;现代教学手段(音像、多媒体)用于调动视听和一切注意力。

艺术的加工有现实的,也有虚构的;而体育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整体,它既要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中各种规律、原则,又要注重表达方式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的灵活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艺术创造者是艺术家,而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体育教师,教师就是学生的欣赏对象(如服装、动作等),其本质也是欣赏者、感受者,教师的欣赏对象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教学要遵循科学,探求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艺术不应华而不实,要有机结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于一炉,可听、可视、可触。体育课堂教学不但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艺术。

3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

3.1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而体育课堂教学语言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艺术性。教师语言艺术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佳。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许多教育家很重视教师的语言培养。讲话的技巧就是语言艺术性的表现,因此体育教师通过良好的发音、明晰的声调、语调、准确的术语、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这种语言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要渗透到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讲解、美好心灵的培养等方面,达到全面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2课堂教学演练示范艺术

体育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演示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舞台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是一切行为综合性的示范演练,即语言和非语言的演示。非语言行为是指运用眼神、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将众多信息输送给学生的行为。从某种意义说,非语言表达的方式更加直观形象,也更加复杂、丰富和普遍。许多高难的技术动作、复杂的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有时是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姿势将它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教师运用准确合理的手势、目光、面部表情、头部方向、距离、保护与帮助、演示的方向与位置和语言等组织教学,并与其它教学艺术手段相结合(例如: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赋予体育课堂教学艺术的生动和活力,必将产生极大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愉悦,使我们教学跨越一个更加理想的境界。

第7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准确。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第8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看了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用心察颜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几道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申铺垫法。结尾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的为今后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

3、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呼应开头法。

5、发散结尾法。

6、画龙点睛法。等等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第9篇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有趣的物理现象等,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要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物理教师;课堂教学

教师从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我从事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我能够掌握这种艺术,那我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情绪.我认为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能够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教学艺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二、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三、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 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一、善教者精于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备的内容有教材、学生、自身经验等方面。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认真备课,在头脑里写好演讲稿,巧妙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生物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效应关键的一步。比如,在引入《蒸腾作用》一节时,可以先说一下常见的现象“水向低处流”。这显然是受重力的影响,然后提问:你们见过水向高处流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兴趣大增,很想知道个究竟。之后再把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一一道来,学生学起来既有条理又很轻松。

三、巧妙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动中学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感悟,即“动中学”。实验教学因开展的场地不同,活动的方式不同,更能发挥其情景性、行动性、探究性的优势,对改善学生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关注生活,接近大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安排好探究的过程及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散而不乱,有序学习。比如,在学习鲫鱼的鱼鳍与运动的关系时,学生自己实践,通过观察,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长带领下,既轻松又科学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情交流性,使教学语言“言为心声、声情并茂”,体现出教师爱的精神力量和个人魅力。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针对特定的对象、为达到特定的教学要求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能和技巧的总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鲜明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闸门,创造令人入迷入痴的情境,只有语言才能保证教学信息在转输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艺术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需要艺术的教学手段。而这种艺术手段的优化组合,将会为课堂教学产生高效低耗的效应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有探索教学手段运用的艺术性,才能使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徜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之路。在生物教学中要尽量寓教于乐,充分展示挂图、模型、教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此基础上自制教具,比如,结合教材讲述植入人工心脏时说:“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十年就得跳动几亿次。这种长期受血液冲击的人工心脏瓣膜,用什么材料才合适?动力怎么办?这牵涉到冶金、塑料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需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我的讲述使学生深感生物学科领域之广,慨叹自己知识的贫乏,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六、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

第11篇

关于“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目前比较被认同和接受的是如下内涵的揭示:“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式教学”即是指以“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体结构的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或矛盾冲突)输入给特定的学生群体(组群),从而引起教学对象之间互动,以群体(组群)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而在所形成的特定群体(组群)中,学生相互达成信息沟通与交流,相互实现情感融合与思维上的启发,相互校正偏误,形成共同探讨、合作学习的环境。

二、讨论式教学课堂的建构

1,确定要讨论的问题及需要把握的时机

(1)由教学内容生发出有待发现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情境是教学内容已经预示了的,但有必要通过学生讨论,做出某种有价值的预测和重新的发现。鲁迅先生曾有过著名演讲“娜拉走了怎么办?”得此启发,不妨设置诸如:“欧也妮・葛朗台在得到老葛朗台全部遗产之后怎么办?”(《守财奴》讨论题,课文节选部分正好在老葛朗台死结束。)“鲁大海有遗产继承权吗?鲁大海在继承遗产之后怎么办?”(《雷雨》讨论题。)“如果屈原不死……”(《屈原》讨论题)。

(2)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关联而生发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有效综合跨学科知识与生活积累,形成系统条理的类比与归纳思路。如学了《守财奴》后,学生了解了葛朗台的吝啬:“葛朗台之外,世界文学史上还有三大吝啬鬼形象,包括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他们号称世界级著名吝啬鬼。能否描述这四个形象最特出的地方?”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还可以生发出“从客观上讲,这类人聚敛了相当财富,能否认为他们实际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的问题。

(3)由教学内容生发出的可能反意而用的问题。讨论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视角看问题,用独立的思维分析问题。同时把各自独立的信息输入到群体之中,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目的。由教学内容生发出的问题有些是可能反其意而用的。如:“守株待兔虽不得法,但是否可以认为是一种执著精神的体现呢?”“掩耳盗‘铃’还是掩耳盗‘钟’?”“南辕北辙可否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中国人如果坚持南辕北辙,那么将在科学史上有先于欧洲的重大发现――地球是圆的?”

(4)可以通过类比、归纳,得出规律性、结论性结果的问题。类比与归纳是知识多点链接的必要步骤,是知识由初步习得到熟练掌握再到灵活运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要给所学到的新知在已有知识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由于要探求得到较全面、精确、系统化的问题答案,展开充分讨论,从同伴那里得到补充、映证、提示、启发,得到其他角度、层次、水平的肯定、否定、校正,采用讨论形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需要引申和拓展的问题。有些知识可能或有机会拓展、延伸,根据课型特点、学生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开展讨论式教学,有利于由“最近发展区”顺延到学生的“应涉思维区”。课堂拓展有多种形式,有时围绕作者的作品、人品来拓展,有时围绕思想主题拓展内容,有时围绕一个写作体裁拓展内容,有时抓取一两个情节乃至细节进行拓展,有时是几句蕴涵丰富的语言进行拓展;对于有些问题的讨论。有时还要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本学科知识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形成从学习到生活的能力迁移。

(6)把握开展讨论的时机。讨论式教学是以课堂讨论为主体形式的教学,但并不是满堂讨论,时时讨论,事事讨论。在课堂上,恰当创造讨论气氛,恰当把握展开讨论时机,是实现讨论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讲,出现下面情况,应是展开课堂讨论的最佳时机。

(7)需要学生“跳起来摘桃”时。一说就懂、一看就会、稍有思考就有所得的知识,不应当设置课堂讨论。而当学生思考有得,但失之偏颇或偏激,够不着正题时,有必要展开讨论。所谓“九九归一”,先有“九九”,结果没有“归一”,那就用讨论的方法,把“九九”个视点、“九九”个思维线索全部展开,让学生在讨论中筛选,校正,补充,求得思维趋向的一致,求得所认识事物(或原理、定律、结论)的本真,寻求到那个“一”来。

(8)课堂上师生意见发生分歧时。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控制手段,会尽量引导学生靠近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有时(新课堂教学尤其如此)会出现溢于教师课堂设计之外的情况。如学生思维空前活跃状态下又生成新的观点,看法与教师的观点相左,从而导致课堂上出现所有人都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教师应尊重学生这一精神活动成果。抓住时机,通过讨论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9)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策略时。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终极性,新课堂更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性。“九九归一”,传统的做法是求得“一”;新课堂更重视把“九九”展开。一些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其实答案未必唯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会各有侧重。适时开展比较、选优讨论,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进行多线交流,学习效率会明显提升。

2,选择讨论过程与方法

(1)分组式讨论。第一种情况,根据平时课堂教学,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这样的划分,可为常设的讨论学习单元。小组角色设置有主持人1人、资料兼记录人2人、发言人1人(可轮流执行)。其中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资料兼记录负责向小组提供资料信息并统筹小组意见,发言人负责发表本小组意见。第二种情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或生成内容,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选出代表向全体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第三种情况,根据教学中心任务,按完成该项任务的各分项任务分小组,当各小组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之后,再交换分配任务。第四种情况,根据学生对某问题形成对举情况,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各自可以有一辩,二辩,三辩,……轮番发言。形成课堂大讨论或辩论形式。必要时,教师可以为主持人或评论员。

(2)经验式讨论。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可让持不同观点与见解的学生单个发言,把多种不同观点输入课堂,针对这些观点充分展开,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讨论。这种讨论课适用于在基本知识掌握后,对一些有争议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用多种方法解方程问题等。

(3)推进式讨论。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目的,环问题课堂形式往往是问题链形式,由一个问题引申。连带J。生若干问题,或针对某些问题,又发现若干个问题,形成问题群,这在教师中是常见到的。

第12篇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导入艺术很重要,教师要精于开头,吸引学生,开头的方式很多,要不拘一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正式讲授新课之前,制造一个简短的笑话故事,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既要有兴趣,又要内容健康向上,最好是结合课文内容来编排。还可联系学过的知识,结合新课的内容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转换艺术――善于转折,引入新课

教学形式由旧过渡到新,要使学生感到自然而顺畅,教师必须善于转折,把握时机引入新课题。

1.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火候

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学生的课外余味是否已全部消失,精力是否已转移到课堂上来了;通过开头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已激发出来,求知的欲望是否浓厚等,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上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顺利地从旧课过渡到新课。

2.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教学程序上的连贯性

这样就能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的精力能够过渡到新课中去。

3.质疑转入法,即教师课前要精编教案,把新课要掌握的词句由易到难编排好,留给学生去质疑。到上新课时教师再简单地提示,使学生进入等待答案的心理状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样做使学生带着释疑、求新的欲望进入新内容,容易把新课的知识记牢。

三、提问艺术――注重提问,激发兴趣

1.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1)眼看全班同学。提问不要盯住将要叫或者可能叫的同学,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班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2)先提问后叫人,这样做是使每一问题产生群体效应。或叫举手的回答,或点名回答,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有利于优差兼顾,促使人人思考问题。(3)回答的机会要均等。班上每一个同学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当然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4)多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表情要放松、亲切、友好。

2.要注意提问的形式

课堂上应多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问的形式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1)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2)学生问学生,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3)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

能力。

四、课堂活动艺术――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能讲,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对话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对话练习是指把学生分成2人一组或者4人一组,在操练过程中,师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既要有控制,又是自由的对话。在活动对话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但要先示范,还要把一些建议在对话中使用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同时要求学生试说自己想要说的内容。

五、课堂结束艺术――设置悬念,巧妙结尾

一堂课就像一台戏,结束时是,在中结尾,留下悬念,给学生去思考、品味,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课后自我练习,而且能逐步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结尾的主要方法有:

1.设置新悬念,引起学生注意,为讲授下一节新课埋下伏笔

2.表扬和批评

这是一个鼓励和鞭策的环节,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3.唱一支短歌或讲一个小故事、小幽默

采取以上方式都会使学生学习兴致高涨。

六、第二课堂艺术――活动多样、拓展延伸

语言是一门交际的工具,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从而达到“熟能生巧”,但单纯靠课堂四十分钟是难以收到圆满效果的,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经常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

1.开展各种竞赛

如朗诵比赛、默写单词竞赛、听写竞赛、日常口语交际竞赛、查字典竞赛等。

2.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英语黑板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

3.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

将大操场作为另一英语课堂。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在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中,抛开束缚,开心大胆地说英语,再现了“疯狂英语”的激情场面。

4.英语家庭课堂

英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突出“实践性”,如收集带有英语说明的包装袋,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等,或让学生将学校里学会的英语小诗、英语歌曲、英语短剧等背给家长听、演给家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