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一长春市(20xx年)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春电视合举办。大赛旨在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文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引导和带领一大批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重点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助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业型城市建设。
一、大赛时间
20xx年 3月12日 20xx年11月20日
二、大赛主题
青春飞扬 激情创业
三、大赛目标
(一)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培养青年创新创业意识,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拓宽青年自主创新创业的渠道。
(二)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有关部署,提升青年创业能力,有效引导和促进广大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
(三)建立功能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及健全的组织网络平台,积极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帮扶、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和青年就业创业成功率。
四、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长春市委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长春电视台
承办单位:长春青年创业园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
吉林省高新创业孵化产业园
大赛组委会: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大赛领导工作。
孙亚明 长春市副市长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赵心锐 共青团长春市委书记
王志强 长春电视台台长
石 威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姜晓东 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
路良魁 长春电视台副台长
大赛秘书处:由大赛主、承办方有关人员组成,为大赛组委会的常设机构和执行机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培训辅导、大赛评审、会务与活动等工作。
董鲲鹏 共青团长春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长
刘长乐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 伊 长春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心主任
刘叔杨 长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大赛联络处:
徐宇红 联系方式:88787889
宋庆宁 联系方式:88776425
五、参赛范围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创业青年或创业团队。
六、赛程安排
大赛整体分为宣传报名、初选、初赛、复赛、决赛、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六个阶段。初选采用书面评审方式,以参赛者(团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为准。初赛和复赛采用答辩方式进行评选。决赛以电视大赛的形式进行,现场确定比赛结果。
第一阶段:宣传报名(03月12日至06月30日)
利用媒体和团组织的力量,对大赛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大赛知晓率,为大赛进行全面预热。组织参赛选手报名,收集整理、审核项目计划书及参赛者基础信息。
第二阶段:项目初选(07月01日至08月10日)
深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调研,根据项目实际反馈情况,由项目初选专家组对所有资料完备的项目进行初审,确定进入初赛项目。
第三阶段:初赛阶段(08月11日至08月31日)
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创业计划书编写培训,参赛选手修改完善、递交创业计划书;大赛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复赛项目。
第四阶段:复赛阶段(09月01日至10月10日)
大赛组委会对进入复赛的项目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参赛选手(团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大赛专家组对复赛项目进行评审,并确定进入决赛项目;进入决赛的团队需在长春青年创业园完成工商注册工作。
第五阶段:决赛阶段(10月11日至11月20日)
大赛组委会在长春青年创业园设立联络处,组织对进入决赛的项目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创业者(团队)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参赛选手参加创业大赛节目录制,组委会确定比赛最终结果并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阶段:项目推介和倡树典型阶段(12月至20xx年3月) 建立创业青年与导师和风投机构的对接机制,帮助青年做好项目开发、设计、完善和实施;倡树宣传创业典型。
七、参赛要求及报名方法
(一)参赛项目要求
1、具备创业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创业项目。具体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业项目。
2、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创业项目体现可操作性、相对超前性、新颖性。
4、参赛团队需对参赛项目具备完整的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授权委托,科技成果来源不限,可为自行研制或购买,无知识产权纠纷,科技成果可转化性强。
5、创业项目投资预算合理。
(二)报名
时 间:3月12日6月30日
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咨询电话
报名网站:
电子邮箱:
(三)材料报送
网上报名后需提交创业大赛报名表,参赛选手身份证复印件,创业计划书2份。在校学生需提交学生证及其复印件,以及校团委开具的在校证明。已毕业者需提交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
报送地址:长春高新区硅谷大厦1021室(硅谷大街1198号)
长春高新区锦湖大路1357号914室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材料需报送至校团委,由校团委统一报送至大赛秘书处。
八、大赛奖励设置
大赛设立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项,优秀奖20项,大赛组委会将为每项获奖项目分别颁发奖杯、证书,并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推介。
对落户长春青年创业园并签订入驻孵化协议且完成工商注册的获奖团队(团队中大学生持有股份不少于30%),将给予以下的创业扶持政策:
(一) 创业资金扶持
一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20万元/项
二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10万元/项
三等奖,无偿资助创业扶持资金人民币 5万元/项
(二)配套优惠政策及措施
1、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在符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简称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申报创新基金,并优先给予资金配套。
2、创业资金资助计划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300万元专项孵化资金,对符合其政策扶持的获奖项目,优先给予扶持。对列入长春创业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优先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3、孵化服务计划
长春青年创业园将为获奖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导师、运营指导、项目申报、企业诊断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同时为获奖项目提供一定面积的优惠孵化场地(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
4、科技资源平台
获奖项目可获得长春青年创业园免费提供其公共技术平台开放服务、优先获得其提供的市场拓展、供应链整合等机会。
5、项目推介
大赛组委会将择期举办项目推介会,重点向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推介大赛入围项目,并组织力量做好其他参赛项目的跟踪工作,努力促成创业投资的成功介入。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二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意创新意识、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勇于开拓的创业者,经研究决定,学院每年将举办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计划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一、 大赛简介
(一)活动名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
(二)活动时间
每年11月底,12月初
(三)活动宗旨
活动旨在通过大赛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热情和动力,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四)活动主题
积极创新 快乐创业
(五)参赛对象
全院在校大学生。
(六)主办部门
院团委、院就业指导中心、院思政部
二、 活动要求
(一)参赛要求
参赛者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个参赛者必须是我院在籍的学生,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作品要求
1.参赛者应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制作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可能的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应着眼于特定市场、竞争、营销、财务等策略方案,阐述把握机会的过程并说明所需资源;
2.参赛项目需立足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
3.参赛项目中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是参赛者参与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4.参赛作品字数在3000-7500之间,作品必须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要求;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文笔流畅,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创业新人形象。
(三)项目计划书评分细则
1.清晰性:考虑目标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合理。(10分)
2.完整性:是否包含项目计划书所需的各个要素。(10分)
3.实际性:现实项目设计目标的途径是否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特质、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因素。(10分)
4.变动性:目标是否具有弹性或缓冲性,能否依循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10分)
5.具体性:项目设计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是否具体可行。(10分)
6.前景发展性:是否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行性,设计是否具有事实依据。(10分)
7.持续性:对于市场每个发展阶段是否持续连贯。 (10分)
8.可评估性:设计是否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目标,能否随时掌握市场的执行状况,能否为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10分)
9.全程性:拟定计划时是否考虑到项目发展的整个历程,并作出全程考虑。(10分)
三、 活动流程
(一)初赛。各院(系)对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评选出2-3项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如参赛作品数量众多,可按比例提高进入决赛的作品数,最高不超过5项)。初评结束日期为每年11月中下旬;
(二)决赛。学院将在每年11月底,12月初对各院(系)选报的参赛方案举办院创新、创意、创业计划大赛,参赛选手现场陈述作品,评委对选手提问,最后由评委根据选手现场表现及作品进行评选、打分。
四、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决赛得分最高的方案。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获得相应排名的选手。奖励:获奖证书+奖品
鼓励奖若干名:所有通过初评的参赛者都获得鼓励奖。奖励:获奖证书
优秀组织奖一个:学院根据各院(系)组织、宣传和推动情况结合参赛学生数量、成绩等因素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
五、 注意事项
(一)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著作权;
(二)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盗用、作弊等不法手段、或有出售、商业推广及直接或间接商业目的的、或不符合规定及违反他人著作权的,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并要求返还奖励,一切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三)学院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
(四)学院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院团委、院就业指导中心、院思政部
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三根据《科技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xx102号)精神及大赛方案要求,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导下,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赛事并制定安徽赛区实施方案。
一、赛事名称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
二、主题
科技创新 成就大业
三、大赛目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四、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1、主办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指导单位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3、支持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人社厅
4、承办单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简称孵化器协会)
5、协办单位
各市科技局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
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
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芳晟创业投资基金(北京)
仙瞳芳晟基金(北京)
(二)安徽赛区组委会
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 兰玉杰 副主任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 刘明平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李和平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吴天宏 安徽省人社厅副厅长 刘少华 委员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李 林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储常连 安徽省财政厅企业处处长 汪代启 安徽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 刘晓燕 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调研员 管荣生 安徽省科技厅宣传中心主任 凌 岚 组委会办公室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大赛的整体方案策划、指导、协调并确定重大事项。办公室下设四个组。
秘书组 承担大赛的具体事务和组织工作。
项目组 负责参赛项目报名、资格审查及初审等工作。
会务组 负责大赛会务、赛场安排、协调,专家接待等工作。 宣传组 负责与省重点媒体单位联络沟通,在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赛区创新创业氛围。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
由组委会聘请成功创业企业家、创投专家、金融机构及行业知名专家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以及大赛选手的创业指导和辅导等工作(人员待定)。
五、参赛条件
安徽赛区赛事分设团队赛和企业赛。参赛企业应为符合国家划型标准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生产及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企业。前三届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获得名次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一)创业团队组参赛条件
1. 在20xx年6月15日前尚未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
2. 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3. 计划赛后6个月内在国内注册成立企业;
4. 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它任何企业无产权纠纷。
(二)企业组参赛条件
1. 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 20xx年销售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
六、安徽赛区赛事流程
(一)报名
安徽省参赛创业团队、企业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报名注册,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
报名时间:20xx年5月1日-6月15日
(二)资格确认
报名截止后,由安徽赛区组委会工作人员根据参赛条件,对报名注册的参赛企业、团队进行形式审核和资格确认。
确认时间:20xx年6月1日-6月30日
(三)安徽赛区赛事安排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安徽赛区赛事,通过逐级淘汰方式产生优胜企业和团队,并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推荐进入全国比赛的企业、团队名单。晋级企业需接受安徽赛区组委会组织的尽职调查工作,不接受尽职调查的企业视为退赛。
1. 初赛:时间:20xx年7月1日-7月20日
组织天使投资人和机构评委对报名企业参赛商业计划书进行初评,符合条件企业和团队参加赛区复赛。
2. 复赛:时间:20xx年7月20日-7月30日
对进入复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企业按照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7个领域进行复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从复赛的企业组选取前35名、创业团队组取前10名进入决赛。
3. 决赛:时间:20xx年8月1日-8月15日
对进入决赛的企业和团队进行相关赛事培训。晋级决赛的35家企业和10家团队进行决赛。组织评委现场评选,赛出安徽赛区企业组、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七、评选规则及评选标准细则
(一)复赛规则:
1. 晋级企业、团队分7组平行进行复赛,每组设3名评委(1名投资评委、2名专业评委);
2. 每家企业25分钟时间,15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10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
3. 参赛企业按照抽签次序,依次进入所在分组会议室参赛;
4. 小组赛事完成后,评委对结果进行合议。根据合议情况最终确定进入决赛企业和团队。
(二)决赛规则:
1. 晋级决赛的企业、团队进行决赛,设5名评委(2名投资评委、2名技术评委、1名企业评委);
2. 每家企业12分钟时间,其中8分钟企业自我展示(企业PPT和产品),4分钟评委提问、点评及打分。评分结果现场公布,以全体评委的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赛出安徽赛区团队组、企业组的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企业奖、优秀团队奖;
3. 根据国家大赛组委会分配的晋级名额,分别从企业组、团队组按获奖排名推荐优胜企业、团队进入全国赛。
评分标
八、比赛奖项及支持政策
(一)安徽赛区将评出团队组一、二、三等奖各1名,企业组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3、6名),优秀企业奖20名,优秀团队奖5名。
(二)安徽赛区决赛评出的获奖企业,将获得以下政策支持:
1. 符合相关科技计划要求的,予以优先支持;
2. 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3. 杭州银行合肥分行予以创新创业贷款支持;
4. 优先推荐给创投机构、金融机构;
5. 企业所在地方科技部门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
(三)入围全国赛的优秀团队
1. 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
2. 选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众创空间(苗圃、创业咖啡)落户的,享受一定期限免收房租等相关优惠政策支持;
3. 获得创业政策、创业融资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4. 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九、安徽赛区评选机构
关键词:创业设计;教学实践;优化
一、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5月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2015年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根本指导性意见。目前,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拓宽创新就业途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单向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对高校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创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一)我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现状
为推动教育革新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我校的办学定位,学校先后开设的与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有《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实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法律实务》《设计思维创意》《大学生挑战杯创新训练》《创新思维》等二十余门课程。这些创新创业课程初显成效,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比赛中都崭露头角,学校也与不同的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科技孵化园基地,产生了很多的创新项目,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但从我校开设此类课程的运行情况看,理论教学比较丰富,但实践指导效果滞后,一些创新创业类指导课缺乏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意识,持续性不足,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实践性极强,单纯依靠课堂的理论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则更应该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实景模拟和个性化的指导。
(二)《创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创业设计》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之一,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效果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1.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课程教学中,坚持参与体验式教学在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通过设计实景给学生直观体验、感知、领会、把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性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达成、学生的全方位参与和体验。这种客观的教学情境来源于学生的调查研究和亲身经历,强调教与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通过学生的亲历和社会实践体验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习得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之前,把学生以团队进行划分,每个团队一般由4至5名同学组成,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小组来开展团队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确定创业项目,交流讨论,优化方案,最终以小组形式公开展示和汇报创业方案,再由不同的创业小组提出质疑、建议和意见,进而对各小组是创业项目不断论证和优化,经过这些环节之后,再由各小组成员独立撰写各自的创业计划书,并完成有质量的策划书为最终的成果形式。
2.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创业创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枯燥的理论教学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丰富和完善教学效果,《创业设计》课程理论教学环节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所需的信息,清楚创业的目的、创业的要素、创业的设想;做好创业心理、思想上和法律上的准备,培养优良的企业家性格特征;掌握如何在创业之前做好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市场调研及市场活动中的营销计划设计;熟悉筹资、财务管理和控制;懂得如何打造一流的团队和组织,如何安排创业中的生产活动,并在遵循商业原则的前提下,打造更加有生命力的团队组织。在讲授创业入门这个导论模块时,鉴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创业设计课程,思想上对于创业还未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通过运用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王兴与程天桥的创业的真实案例导入课程教学;在讲授创业准备这个专题时,给同学们播放创业成功的典范人物马云的和王健林的视频,通过两位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历程资料的播放,让同学们领悟每一个创业人士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及各方面的准备;在讲授市场信息和市场调研的模块之前,让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创业设想设计好调查问卷,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去就近的商业街或创业目标地实地调查或采访目标人群,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对不同团队调查结果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和甄别,使学生掌握自己如何更好的进行调查之后的分析和有用信息的获取。
3.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渗透在每个知识模块的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每个团队所选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团队设计,通过模拟实战训练或路演的形式,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创业的全过程。以专题讲座、角色扮演、企业调研、创业园走访、创业计划书展示评比、交流讨论、参加创业比赛等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实战经验。创业课程的教学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成功的创业实践,而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素质基础。在教学中将创业知识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知识有效地嫁接,为培养具有独立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又勇于实践的学生做好完善的知识储备和创业技能的实战训练。这样的训练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市场、理性定位、寻求商机、组建团队、制定计划,形成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理念,真正做到既能够仰望心空,又能够脚踏实地。
4.教学效果的优化
创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它是多种能力整合的社会创造性活动,因此,《创业设计》课程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学、营销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课程教学旨在培养既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又有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短短一个学期的教学环节要实现如此庞大的教学系统内容,并且要被学生所接受,又能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设计和准备,教学效果的反馈和不断的优化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几年的教学中,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都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不断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即时加以改进,从最初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到注重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从最初单纯的注重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从最初传统的理论灌输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使学生们充分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在实践中全方位的参与、直观的感受、独立的设计各自的创业项目,课堂上自信的表达各自的观点、交流思想,提交高质量的创业计划书,每一个环节的历练收获的是满满的硕果,很多同学的创业项目计划获得上海市级或校级的创业项目立项,并在历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实现了学习研究成果向社会的转化,也有很多的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这些都得益于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结语
时展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应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着力点,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2015〕36 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政府.
[2] 王晶,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4.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运作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拥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电子商务是一个技能需求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应突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岗位实战能力,因此对实训基地要求较高,基地应具备完成特定的职业工作任务所需的完整流程和真实的职业环境。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仍以满足单门课程教学需要的传统机房为主,缺乏具备企业文化的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部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没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缺乏场地等,这些问题均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近年来专业围绕“会开店、善运营、能创业”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不断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了电商专业实训基地整体水平。
1、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
以网商企业业务生态链为主线,通过合理规划“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中心、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心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探讨文/盘红华心”的功能和定位,积极营造“诚信、合作、分享、创新”的基地文化,打造集课堂教学、学生实习、项目运营、创新创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实现“开店有指导、运营有项目、创业有场所”的基地建设总目标。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设计路径见图1。
2、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涵盖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主要分为三大中心。
2.1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中心
充分利用浙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同淘宝网、中国化工网、全球五金网、网盛生意宝等业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共建“校中企”,引进电商知名企业的TP项目业务和优秀运营人才,让校企双方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团队完成TP项目的运营与管理。
2.2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心
以淘宝业务生态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为标准,按照电子商务企业就业岗位的真实环境来布置工作环境和企业氛围。中心具备三大功能:一可以承接真实企业项目,二可以做为教学型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培训、实训实习工作,三可以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技术支撑。运营中心通过打造较完整的电子商务业务生态链,让学生系统了解专业岗位群,并强化专项岗位技能训练,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2.3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
按照“教师与学生合作、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和引导结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存”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中心采用“带项目进基地、完成项目后出基地”的招投标入驻方式,面向学院师生招标,可容纳约15-20个师生团队入驻。
3、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采取“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基地运行管理中心”二级管理模式,基地运行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基地具体的项目申报、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宣传以及实践教学、校内生产、对外培训和技术研发的组织实施工作。对于涉及面广、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及涉及到多个系部、多个职能处室协同处理的事务,由基地管理中心报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协调和处理。
4、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的运作方式
根据基地的不同功能模块,采取不同的运行机制。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心主要承担第一课堂的项目团队课程(选修课)的授课和实训实习任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主要面向第二课堂,开展工作室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中心主要面向第三课堂,通过引入校中企,开展生产性实训。
4.1电子商务项目运营中心运作
中心共每区域配置15-18工位,主要承担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团队课程的授课和实训实习任务,通过项目团队课程强化专项岗位技能训练,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项目团队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分单项技能和综合类课程。学生自主选课,项目团队课程的师资由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一般每门项目团队课程配备1名专业教师和1-2名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项目团队课程的专业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岗位实战技能,采取专业推荐和自荐方式产生。项目团队课程的教学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可采取专业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或兼职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等多种形式。对选修项目团队课程学生的考核一般采取过程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4.2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中心运作
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中心由合作部负责引入业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1-2家,企业自主运行、管理。合作期不少于2年,合作期间由基地运行管理中心进行年度考核。引进的网商企业年网上销售额不低于1亿元。由合作办填写校企合作申请书,报基地运行管理中心办理申报立项手续。基地运行管理中心对合作项目组织实施评审,评审通过报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基地运行管理中心主管校中企考核,将考核结果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4.3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运作中心分为三创项目孵化区、工作室项目孵化区和精英网店孵化区,可容纳约15-20个项目入驻。中心实行“公开招标、择优支持、严格考核、有序流动”的原则,采用“带项目进基地、完成项目后出基地”的招投标入驻方式,面向学院师生,遴选一批具有技术含量、可操作的工作室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入驻。鼓励教师带科研(纵向课题)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企业服务外包项目入驻。每学期初由项目办招投文件,公布项目指标。团队填写《经贸淘宝城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入驻申请表》和《项目计划书》提交项目办。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并公开答辩,以成绩为序公布中标团队,中标团队将获得孵化中心的入驻资格。入驻团队须遵守基地相关管理规定并签署《孵化中心入驻协议书》和《安全责任书》后才能入驻孵化中心。项目团队入驻后,需保证每人每天平均在岗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月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接受项目部监督。由项目部制定考核细则,进行项目考核,项目结束时需提交结题材料和报告。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团队成员两年内不得申请入驻孵化中心。
5、结束语
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职场化实训环境初步形成,切实激发了师生活力。通过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构建以“项目团队”、“师生工作室”为主的培养模式,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质量。企业反映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沟通能力较强,入职后过渡时间短,很快就可以成为熟练工。此外,基地建设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省内外(含台湾、香港地区)100多家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和行业慕名来到我院开展专业建设及交流研讨会、参观综合实训基地,多次召开相关院校、企业行业相关议题研讨会。
作者:盘红华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盘红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引领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电子商务,2015(10).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多肉植物微景观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吉农院合字〔2016〕第201611439007);吉林省教育厅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吉农院合字〔2016〕第2016019)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水平。对此,学校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创业活动和构建创业基地平台[1]。本创业团队申报参与了吉林省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意创新大赛”,经过队员们对方案的细心设计和指导教师的悉心指点,展开了本项目的实践,得到了在校师生广泛认同,并取得了本次大赛的银奖。
1方案执行与设计
通过对《植物生理学》、《园林花卉学》、《植物学》、《园林设计》等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学会了对相关植物的养护及创新设计知识。利用本次“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竞赛机会,充分调动创业小组的积极性进行项目实践,设计出具有美感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多肉植物创意微景观。
1.1多肉植物市场发展空间
1.1.1 市场可行性 市场上用作室内装饰的绿化植物很少,以多肉为主,多肉植物加之以景观设计理念是家居、办公室等场所的新兴植物装饰产品,作为新的事物产生,有其独特优势向前发展[2]。根据市场调查,成品多肉植物景观组合最受消费者喜欢,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极为喜爱[3]。
1.1.2创新点 本项目通过把握多肉植物的市场前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售卖的同时有完善的配套服务。通过网络开设多肉植物微景观课堂及上传制作视频,传授基础景观设计理念和多肉植物的养护知识,让客户与我们更有效的沟通,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1.2资源优势
依托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校园场地,可以处理多肉植物从培育、储藏和设计到其工艺制作、实体销售和运输的一系列完整工序。依托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广大师生群体为背景,有利于在校内利用网络、QQ、微信、新浪微博进行宣传和试点工作。周边的社区和学校众多,各界人群广泛,利于开展宣传活动和促销,有利于宣传多肉植物。
2项目建成及发展方向
2.1资金投入方向
项目从试点开始至此已经初见效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项目进购成本较低,多为花器、摆件和彩石等消耗品费用,较多的是人工费用,聘请大棚多肉植物培育人员和植物微景观工艺制作人员。目前将盈利的资金继续投入到大棚维护和扩大多肉植物的种植面积和种类,着手花器和景墙的自行设计并投入制作。
2.2着力打造品牌文化
从产品设计入手,做到让客户满意,让客户放心,为客户服务到底的原则。时刻注重文化创新,在不同时期,打造出符合当时背景、热点的主流作品。创业团队中,成员分工明确,负责人把握好重点和方向,在现有的多肉植物微景观设计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花器、配件的自主设计和制作。将多肉植物与盆器融合,微景观与环境相协调,景观环境与房屋装修所匹配,贯穿整体。
3收获与体会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多肉植物创意微景观》创意创新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本项目小组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团结协作,提高了自身的创意创新能力。
3.1提高专业技能
多肉植物微景观制作设计是否合理是对项目组成员能力的检验。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习性来合理搭配、盆器选择、多肉组合放置、照明与家具合理利用等问题,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和参考图文资料,做出合理、恰当的微景观设计方案。努力做到方案的布局合理、栽种科学、巧妙搭配,再结合老师对方案设计的指导加以修改。经过以上的资料收集和W习借鉴,完善项目计划书,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本团队的概念设计。
3.2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本创业团队是一个以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和老师为核心的团队,拥有专业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景致创造的行动力。可以为项目提供专业知识及种植技术指导等。并有专业性的设计理念,形成优秀的设计团队。为本项目的设立和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团结协作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将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融合在团队之中,团队的集思广益、互助协作是本项目能够有效开展的最有效因素。本团队中成员各司其职,依人所长、明确分工,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在交流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也正是因此保障,该项目才得以顺利进行。
3.3形成创新意识
创意创新是本项目的核心思想,与互联网结合、创新销售方式、植物与盆器和配件组合进行组景、配合光线的创新等是项目特色所在。例如,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是光照,室内有些地方光照不足,需要灯光的补充,而不同效果的灯光配合不同材质的盆器和植物,会有更加绚丽夺目的效果。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和强度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同时更具美的体现。在室内,一盆茂盛的多肉植物好像是把自然浓缩在方寸,让家更富绿意,满满的都是温暖。
参考文献
[1]崔亚慧,刘海东.多肉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应用[J].中国农资,2014(08):52-53.
[2]施大尉.当下多肉植物流行现象原因初探[J].农技服务,2014(11)63-65.
[3]谢维荪.多肉植物的新范围与新分类[J].中国花卉盆景,2012(06):13-14.
关键词:创业管理课程 创业型人才 课程设置 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46-02
创业管理课程是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国家积极鼓励通过自主创业以促进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课程能够让大学生们了解与掌握在实施自主创业前应做的各类准备,尤其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运用正确的自我评价与创业环境评价所进行的准备,从而指导大学生们准确地分析当前的政策、分析市场行情、识别创业风险、实施科学决策,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认真思考与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更好。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也给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体现时展的要求,更要创造性地充分利用各院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如信息技术资源、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实验设备资源、教学环境资源、专业项目资源等等。尤其是信息技术资源是当今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这些资源为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院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创业教育服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1 设置创业管理课程体系
一是关于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内容的构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指其在创业实践当中对创业者发挥动力作用的个性化意识,主要包括了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以及信念等各类要素。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上,不但要培养其自我创业意识,而且还应当注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大学生们能够形成义务感、道德感以及责任感,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择业预测及指导、创业实践等。设置《创业管理》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学生们全面了解创业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从而让其做好创业前的各种准备,了解到当前高校毕业生所处的创业环境,激发毕业生们的创业热情,培养其创业的积极性。除此而外,还应当运用第二课堂以营设出更加浓厚的高等院校校园创业氛围,传递给大学生们以创业文化方面的教育。
二是关于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方面内容的构建。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这不只是理论,还应当得到实践层面上的磨炼,这样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成效。主要内容有:逆商和创业、压力管理技能、模拟创业实践任务、团队训练以及拓展训练等。通过以上内容,能够启发大学生们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心理素质。
三是关于创业知识结构与技能方面内容的构建。创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指创业实践中应当具备工具与手段意义的个体化知识系统和结构,包括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科技人文知识等,比如,小微企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谈判、市场营销、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法等。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于高等院校的团委或者社团组织开展企业家论坛、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从而全面调动起大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更为合理的创业知识技能。
2 信息技术软件 丰富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采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拟。该系统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营销环境,模拟不同的产业环境,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学生可分成小组,扮演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为企业营销部门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利润最大化。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每组学生将看到自己的营销决策给企业及整个市场带来的后果,并可在以后的决策中不断地进行营销策略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巩固了所学理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3 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强化创业管理课程实践环节
要把创业教育活动结合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之中,依据不同的年级,分层、分类实施有关教学活动。大学一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开展专业调查与尝试进行社会实践类活动;大学二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实施企业调查、开展企业实践、实施校内模拟企业活动、进行专业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提高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独立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积极鼓励在校内进行小规模创业和参与各类社会化的商业活动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开展系统化的创业和就业指导实践活动。
对于新创办的企业,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Internet 的到来可以为这些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它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尽管是创办的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引入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为学生创业开辟广阔市场,现在在校学生中有的已经在淘宝网或阿里巴巴网开办了自己的网上商店, 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收益还很可观。
创建创业学习中心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中心的创建与人才队伍的成立,能够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打造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三方面的人才所构成的:其一是高校一线的专业教师人才,其二是邀请国内外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任本校客座教授,其三是聘请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具备创业实践经历的成功企业家任本校兼职创业指导教师。
4 加强和建设创业管理课程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经费支持保障。高等院校要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让创业教育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让各类活动能够全面开展起来。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高校还可成立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对于富有发展潜力的创业计划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比如,可以提供一定期限的无息贷款或者开展风险投资。
二是要加强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例如,学籍管理要更为灵活和方便,可实施弹性学分制,由大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或者在完成学业之后再进行创业,或者先进行创业再回校完成学业,甚至还可一边进行学业一边开展创业,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别提供不同的方案,以确保大学生们能够做到学业和创业两不误。考核的方式应当切实打破单一考核制度,对创业的内容进行替换,例如,考核学生所实施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的质量等。
三是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创业教育来说,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均应当尽量为大学生们提供开展实践与模拟训练的良机。高等院校应当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如与大学生创业息息相关的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商谈,希望这些部门能运用自身与企业进行联系的便利性,引导企业更多地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假如直接对于愿意提供创业实践等机会的相关企业适当地减少一些税收或者手续费,那就会有更加多的企业心甘情愿地支持,并对愿意接受这些锻炼机会的大学生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收取合理的税收,从而在一定的程度弥补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而未上缴的部分费用,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创业者们的纳税意识。
5 结语
总之,《创业管理》课程毕竟是近年来高等院校新开设的课程,而且缺少成功的经验可言,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应当运用教学目标框架之下的各种课堂教学手段,让大学生们置身于创业的动态过程之中,真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2]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彭迎春.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