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就业工作计划

高校就业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06 09:3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就业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劳保所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从上到下建立责任制,强化了工作领导,明确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各社区劳动保障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各方协调联动的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劳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二、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再就业氛围

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单、入户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转变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为推动我辖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所积极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分别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1)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我们开展了“上门走访、送就业政策、送就业岗位、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困难帮助”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辖区内一户就业特困援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其上岗参加公益岗位,在活动月期间,我们共提供就业岗位36个,通过帮助解决就业的困难,让就业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爱心。

2)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服务农村劳动者。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和谐”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本辖区农村富余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活动期间,发放“春风卡”320份,“宣传单”、“务工手册”数余张,为35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同时,我所组织了50名农村劳动者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春风行动”劳务交流招聘会,其中24人达成意向性协议。

3)5月下旬,我所积极宣传并组织人员参加了民营企业大型招聘会,现场有多家民营企业前来招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桥,为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服务。在本次活动中,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民营企业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就业服务”,达成意向性协议50人。同时,此次活动为本辖区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以及辖区内企业单位中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共有高校毕业生12人,复转军人2人,农村劳动人员13人,企业31人报名参加培训。

4)为了使辖区内的城镇失业人员能尽快的换发和办理全国统一《就业失业登记证》。8~9月份,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要求换证和办证的居民耐心、细致、周到、真诚地服务,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政府的关爱。截止目前,办证和换证工作已进行近两个月,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800多个,办证和换证工作仍在继续,工作人员将仍以“微笑服务”的理念继续为广大公民服务。

三、稳中求发展,积极完成既定工作指标

建国劳动保障所全体人员一年来努力工作,扎实落实年初既定工作任务和目标,截止目前,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人数446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13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95.5%,失业率控制在4.5%内;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人数26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229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数量14个,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

2)全面开展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2014年共举办计算机培训三期,中式面点培训二期,共计368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3%,新生劳动力培训2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开办创业培训二期,共计125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同时,为农民组织种植养殖及病虫害防治培训班一期,有农民36人参加,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0%。

四、开拓进取,继往开来,积极备战新一年工作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所积极准备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工作;二是进一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传。

2)推进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原有2个星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争取全部创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就业信息网络化水平,为本辖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提供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

3)增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结合各企业用工岗位的需求,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同时辅以维权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务输出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充分发挥职业介绍的“纽带”作用。我所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服务。凡是有劳动能力且登记求职的人员,将为其免费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供其选择。

第2篇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2011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2011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第3篇

就业指导中心在院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品牌、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为工作重心,“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办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对今年的全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顺利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xx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就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 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工作计划

第4篇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一、目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据市场反应,企业对薪酬期望不高、动手能力强、不怕吃苦、团队合作意识佳的中职学校毕业生需求远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稳定率非常低,导致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观念陈旧;

虽然中职学校普遍认同了“就业决定招生”的职校生存法则,但大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市需求调查,对社会需要的“就业率”概念不清晰,主观地认为实现了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就完成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忽视学生就业后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将学生就业稳定率低归结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和社会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忽视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工程中的作用。

2、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差、自我定位不准确;

中职学生大多属于普通教育选剩的“差生”,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没有动力。他们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会使用就业信息进行自我定位,主观认为求职过程就是制作个人简历,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不感兴趣,对就业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感到不适,既不能吃苦又不能吃亏,合作和责任意识淡薄,形成了急躁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导致了就业稳定率非常低。

3、就业指导工作实施主体多、思路不连贯。

目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招生人员、德育课教师和就业服务人员来共同完成。由于三块工作的分割,导致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各自为政,没有整体思想和统一的工作目标。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在专业推荐时对学生的定位可能存在偏差;德育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授课计划理论多、实践少,无法解答实际问题;就业服务人员与学生较晚,无法短期内修正学生就业观念。由此可见,就业指导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是改善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核心工作。

二、改善目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就业指导体系是一个由学校、家长、学生、企业共同参与,以就业稳定率为评价标准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完善的管理机制、专业的执行团队、科学的指导方法、合理的评价体系。

1、必须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就业指导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

为保证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始终,需要建立一个目标定位明确、组织管理严密、运作过程畅通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建由分管校长参与的校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对就业制度服务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学校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在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就业指导工作。还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形成企业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必须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现有的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主要学校各部门教学管理人员兼职,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普遍存在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差的问题。所以,制定就业指导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势在必行。中职学校一方面立足本校,通过对在职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就业指导专业培训或者定期派遣到企业调研学习等途径优化校内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聘用在企业中具有丰富人力资源或职业指导经验的专业人士、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进而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就业指导队伍。

3、必须科学制定工作计划,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操作模式。

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分阶段制定计划,二是要将实践贯穿整个过程。比如:在招生环节,要根据学生特点推荐专业,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的理论教育,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行业特征,使其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初步认识;在集中学习的第二年,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在顶岗实习的第三年,要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以及指导求职技巧,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单位,让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4、必须完善评价机制,运用市场调查结论进行效果检验。

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由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学生实习适应情况和企业的反馈意见是学校就业指导方案的评价机制,也是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有的企业用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部分学生主观追求个人表现,缺乏合作意识,难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有的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部分学生已取得上岗证书却不能操作设备,无法理解在学校掌握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学校必须持续跟踪学生实习(就业)适应情况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掌握学生初入职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职场生存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和快速适应企业管理的方法,保障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首位,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角色的转换,以就业稳定率作为检验标准,才能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琴《中职学校学生生化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研究》,《职教论坛》2008年10期

第6篇

根据市局关于抓好改革落实工作的要求,我局积极开展重点改革举措落实工作。现结合实际,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X年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及经验做法。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X项)。

一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联合农业局、教文体局,出台制定了《新华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X月份,各级各类人员开展技能培训X人次,其中,燕赵工匠X人,培训农村劳动力X人,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X人,开展其它职业技能培训X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X人。上诉各项指标,除燕赵工匠外,其它按超进度推进。

二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按照市局文件规定,X年我局已组织五批创客进行了创业培训,经过人社、工信、财政、工商、地税等多部门联合审核,目前已入驻X个项目,带动就业X余人。X年至X年X月份,区财政将各项房屋补贴、暖气补贴等共计X.X万元拨付到基地账户,保障资金支持。强化对创业孵化基地及“双创双服”活动的宣传,开展宣讲培训大会,推介创业项目,为创客们讲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创客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

我局对就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由区就业局和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自身职能,同时与区民政部门进行对接核实信息,依托乡政府支持,安排专人入户采集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经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信息核实,我区目前已无需要就业创业帮扶对象。

二、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

X年以来,为切实帮助各类求职者实现就业,我局召开“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新华区X年秋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X场,到会企业X家,提供就业岗位X余个,X余人前来参会,达成就业意向X人。在“就业援助月”中,三级就业服务平台通力合作,组织就业援助活动X余次,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X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X人,帮助X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开展,X市新华区中宇小学和新华区司法局被批准为新华区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大学生共计X名。利用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入户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对需要就业帮扶的大学生整理成册,提供就业信息援助,目前我区共有X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登记,实现就业人数X人,其中享受就业信息帮扶的共X人。就业率达X%。

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工作,能够确保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位。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金制度、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制度。

四、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

截止X月底,经局立项监督会议审核通过,共向X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共计X.X万元。按照省里统一要求,核实规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业务统计数据一律从业务经办信息系统中产生,同时对技能提升补贴审核有关问题进行了情况说明,相关系统做了调整。目前,已有X个人享受了技能提升补贴X.X万元。

五、按照国家和省安排,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率政策(X项)。

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落实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焦炭、火电六个行业降费率的政策。

六、我区目前不涉及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和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加大对重点人群就业服务的帮扶力度。继续举办招聘会,为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和有用人需求的各类单位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通过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我区劳动者素质,为促进就业提供强力保障。

第7篇

培训机构20xx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徐政发[20xx]43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苏劳社就管[201x]10号)的要求,为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劳动者尽快地实现就业再就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xx"期间徐州市实施城镇技能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通过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劳动者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城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他劳动者尽快地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20xx-20xx年,对我市27.5万城镇劳动者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培训合格率达90%,培训后就业再就业率达60%。为确保任务完成,我市将分年度下达专项培训目标任务。

(一)重点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年内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5万(每年5万),其中职业技能培训达60%以上。

(二)5年内组织培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及城镇其他人员2.5万。其中201x年培训0.5万人;201x至201x年4年内培训2万。

三、工作内容

(一)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全面掌握本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就业再就业工

作任务,认真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和措施,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正确指导本地区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要以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技能培训专业,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开展技能培训,开发选定适合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技能培训项目。要建立培训与用人单位的信息联络平台,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注重培育"12"、"13"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要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和要求,采取日夜班、长短班、集中办班与分散办班、联合办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就地、就近接受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三)实施分类指导培训。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根据下岗失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求职愿望,有针对性地分类实施培训。对具有较高文化的年青下岗失业人员,应组织其参加新技术领域的培训;对技能单一、文化基础较低的壮年下岗失业人员,可选择技能相对简单、就业面广的劳动密集型职业技能培训;对年龄较大(4050)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女性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其参加第三产业尤其是家政服务培训。在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员及城镇其他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

(四)积极打造品牌培训。创建品牌培训是规范和发展特色培训,全面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品牌就业的重要措施。按照每县都要选择1-2个特色工种作为开展品牌培训的基本要求,在全市打造一批技术特色鲜明、适应市场用工需求、优势明显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品牌。利用品牌专业的优势和影响,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辐射效应。

(五)推进技能岗位对接。建立培训机构与职业介绍机构密切联系机制。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公告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信息,并开设培训窗口,提供培训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专业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对培训合格取得就业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职业介绍机构要根据其所学专业技能,优先推荐就业。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指导、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各地要把就业再就业培训作为就业的重点工作来抓,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采取层层抓、层层管的办法,加强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建立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强各部门的联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xx"期间,在全市要创建2个省级培训基地,建立11个市级就业再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带动本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要给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培训环境,引导培训基地开展特色培训,创建有较大影响的就业培训品牌。

(三)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减免培训费用,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经费,根据培训和鉴定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根据培训合格率和培训后就业率等实际情况给予分段补贴,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四)加大就业培训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就业形势、方针及优惠政策,宣传再就业培训政策、措施、方法,宣传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典型事例,扩大就业再就业培训的社会影响,引导更多劳动者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提高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培训机构20xx年度工作计划

我社区住户较为单一,基本为集团企业职工,且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而外单位及流动人员较少。经统计登记,辖区多数失业人员均已就业或隐形就业。

今年我们社区主要的就业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继续做好再就业宣传工作,增强社区群众再就业观念。

作为社区再就业工作者,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就必须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技能情况,有的放矢,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搜索用工信息,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就业观念。

2、认真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转变择业观念。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工作。今年,社区将配合社保所每月开展一次就业专业知识培训班,组织辖区失业人员参加,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扩大社区人员就业面。

虽然我居地处商贸繁华地带,个体小私营单位如餐馆、理发店相对集中,用工机会较多,但是因为工资待遇各个方面的缘故。社区失业人员都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也就失去了就业机会。今年,我们将认真作好就业观念的培训工作,主动联系企业,以转变失业人员择业观,多方开发就业岗位为目标,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

4、组织好社区失业人员参加用工洽谈会,把握就业机会。

针对各种用工招聘会,要及时搜集信息,掌握用工条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就业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5、继续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摸底、登记工作。

6、做好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

20xx年,社区就业工作将严格按照各级要求开展,力争再上一个台阶,以就业工作带动社区全面工作,推动社区建设,争创服务性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

培训机构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洲关于做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关精神。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再就业需要,以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为目标,以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线,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保障,努力做好以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实效,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实现转移就业。

二、20xx年职业培训目标、任务(计划数):

20xx年职业培训目标、任务(计划数):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1500人;在岗职工培训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50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引导性培训4000人次,201x年预计培训各类人员8750人次。培训合格率在96%以上,培训后的就业率在80%以上。

三、20xx年职业培训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目前,我县已经有大部分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成功实现就业和实现自主创业。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个人的就业观念落后,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在实现再就业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我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依然繁重,为了尽快的帮助新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和有效解决好我县在前几年的企业转制过程中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党发[201x]16号)文件精神,同时将按照州劳动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更快的实现再就业。

(二)、抓好企业在岗职工的培训工作,为推动我县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和就业准入制创造条件。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工作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加强就业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通过就业指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社会发展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及早进行能力储备,鼓励学生自谋职业、自我创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不成系统。

帮助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的机制,特别是就业指导课学科建设不成系统,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不全,学生的就业理论教育滞后,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指导。

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万事俱备,就业指导课不需要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内,学生在就业中的结果只与专业水平有关。这样,学生如果没有系统地接受就业指导,就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客观认识,不能准确地设定自己的就业目标,没有强化职业意识,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心理,明确自身就业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力度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调查显示,有43.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并且位于各种压力之首。再加上高职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大多希望能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好工作,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刚毕业的高职学生一旦和现实碰撞,就会失望甚至丧失自信心。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学生不能适应角色转变,就业心理未能调整;二是学校不重视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侧重点在于灌输就业技巧、就业政策等策略层面。当学生有就业心理压力时,如果进行很好的心理辅导,就可以缓解他们的自卑、忧郁的情绪,如置之不理,轻则出现抑郁症、自闭症等症状,重则出现对社会进行报复等极端的行为。

(三)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业的队伍开展此项工作。但由于各学校独立设置机构的还不多,其职能隶属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德育教研室、招生办等部门,这都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在我国,就业指导学本身尚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真正建立起来,其内容又涉及多门学科,综合性极强。所以,就业指导人员无法接受系统、全面的训练,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且人员配备不齐全,造成对学生就业指导不充分、不及时,难以实施高水平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中的队伍建设不健全,一方面表现为专职工作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各校基本模式是“学校就业管理部门与院系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专职人员也往往易受日常事务性工作牵绊,影响了他们对就业工作深入研究,理论上得不到提高,兼职人员则更没有保证。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加之学校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他们得不到系统的从业资格培训及认证过程,在指导过程中大多凭“个人经验”,甚至“纸上谈兵”。

(四)重就业指导,轻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中,比较重视就业指导,主要是教学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从而适应社会的要求与择优观念占主导地位,但是较少有创业教育的观念。其实创业并不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就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以前的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忽视创业教育现象,导致全体学生千军万马拥挤在求职的独木桥上,而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没有形成很强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对创业缺乏信心,在创业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在创业过程中存在有很多创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情况,例如资金的准备、计划书的书写、组建团队,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成果、知识和才能直接面向市场,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新的就业岗位。

二、高职就业指导措施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就业指导课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礼仪学、管理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政策、就业意识与观念、就业法律与维权、就业推荐、就业心理调试、求职技巧、就业派遣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知识领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党的十六大中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精神要求,教育部等部委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纷纷将就业指导课提上教学日程。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民心工程之一,而大学生就业工作更是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大局的事情。

(二)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

对高职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形式展开。常用的方法有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和能力拓展式心理辅导,以求达到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消除焦虑、调整心态等目的。还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建设。

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是具有组织就业活动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者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市场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了解市场、掌握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善于协调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能够胜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二是具有较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积极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对离校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能够做好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在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为学校制订就业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起到参谋作用。

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养:一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成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二是在教学中不断提高。通过讲授就业指导课和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成为一名有较高的就业知识水平的就业指导工作者。三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工作,稳定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设置独立就业工作机构,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个机构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一样,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

(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对高职生开展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

一是学校教育。首先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进行创业教育。其次,学校的各种活动要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开展。再次,学校要积极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让高职生可以“边学习边创业”。

二是社会教育。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开展创业教育要让高职学生走出学校,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创业。比如让高职学生参观、考察企业,听讲座、实习等,使他们早日选准自己的位置,从容地踏上谋职求生的道路。

在这样一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创业将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途径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创业理念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三、结语

就业指导工作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应针对高职就业指导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积极建设就业指导队伍,重视创业指导教育。通过系统有效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必胜信心,使他们大胆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振丽.高职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业指导,2005:27-28.

第9篇

关键词:中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因此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加大分析影响我国中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探求相应的解决策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变成了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大问题。

一、我国中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总体状况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近几年来中西部的高校毕业生毕业人数每年呈现井喷式数量进行增长,每年庞大的毕业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变成了异常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虽然经过国家各方面积极的努力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培育出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

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就业行业横向比较中,大部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受到社会各方面不利影响较弱,用人需求相对稳定;而对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受到市场不稳定因素等的影响,对于用人数量的需求常常呈现不稳定的状态,用人需求变动较大。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主要就业特点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地区特点。从全国范围内看,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大学毕业生往往更倾向于北、上、广等大城市;对于大部分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当地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发展相对落后,大学毕业生往往不喜欢将其视为首要的就业地点。因此综合来看,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就业形式异常激烈;而中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供需总量矛盾相对平稳,一些地区和中小城市大学毕业生甚至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不同专业的就业特点。我国大学毕业生从就业专业来进行比较,一些社会紧俏专业的就业形式较为稳定和良好,总体上看,可谓供不应求。而对于一些实用性较弱的专业则会出现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

三、我国中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家的政策法规对于中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明显的干预作用,能够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起到一定的影响。首先,国家在中西部地区高校中推行的各类大学生创业政策,以此来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国家组织相关人员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指导工作等都极大影响着中西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其次,国家在中西部地区也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的工作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导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具体切实的行动指南,是改善基层专业型、知识型人才缺乏现状,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促进城乡统筹的助力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中西部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再次,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计划是中央部门实施的四大基层就业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促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西部服务,还特别针对边远地区提供艰苦补贴,志愿者服务满后参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还可以获得适当的加分,这个政策的推行对于缓解中西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培养角度影响因素分析。纵观我国整个中西部高校,高等教育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表现在我国部分中西部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由于受到上世纪高校扩张的影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对于专业的设置开始追求大而全。由于文科专业设置成本较低,因此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不管是特色高校还是综合性高校逐年开设了数量众多的诸如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的文科专业。这样不结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必会造成毕业生人才供给过于集中,人才类型单一,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发生。由于大学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进而导致社会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产生;其次,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错位的现象。高校的专业设置没有跟上国家产业调整的步伐,国家紧缺的第二产业急需人才,而第三产业又存在人才过剩,这样的困境是产生中西部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

(三)社会环境较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中西部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表现在社会资本对于人力资本的影响上。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能够谋求一份好的职业,往往与其家族的财产权利都息息相关,“拼爹”时代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学历高却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或是很好的工作高校毕业生;其次,由于国企和政府机关正逐年进行改革,推行改制与机构精简,相当大一部分的国企和政府机关能够提供的就业数量越来越少,这在客观上制约了中西部地区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四、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对策

(一)国家逐渐完善中西部大学就业政策指导工作。针对现如今中西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应该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样既可以规范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又可以确保大学毕业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帮助用人单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其次,国家应该逐步规范完善大学生用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要求政府及时的推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改革用人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用人的自。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最后,国家应该提高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可操作性,以避免由于激励措施不明确或者不到位而失去政策制定的初衷,并且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对不能落实到位的相关政策制定出明确地处理办法。

(二)注重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主导作用。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应该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适时变化,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加大专业的调整力度,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目的。同时,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让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动向与就业形势,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避免学生在多次择业失败后遭受打击,对就业失去信心。

(三)全社会联动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一方面,全社会着力建设公共服务职能,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提供相关的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宏观调控,控制中西部高校的招生规模,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维护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现如今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探索解决就业困难的相应策略,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娜.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教育对策[D].江苏大学,2010.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高等教育法》和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精神,积极推进改革,加强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继续坚持“转变管理观念,强化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坚持政策导向,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6字方针以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继续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办法,提倡毕业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学院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促进学院稳步发展。

二、计划安排

1.筹备20xx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有关材料和开设有关讲座;对20xx届毕业生资源信息材料进行采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毕业生求职技巧、就业政策讲座;指导毕业生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并收集盖章。(20xx年10月~11月)

2.随时配合院就业指导办接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利用网站、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形式不定期向各毕业班就业信息、供需洽谈会信息,供广大毕业生应聘,建立健全我系就业网络。(20xx年12月~20xx年6月)

3.协助学院就业指导办做好20xx届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时间待定)

4.做好“专升本”学生的辅导及就业工作。(20xx年3月~5月)

5.调动全系教职工积极为未落实就业的学生收集、寻找就业机会。(20xx年3月~6月)

6.做好毕业生接收函、就业证明及《就业协议书》签章的初审工作。(20xx年5月~6月)

三、就业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11篇

Abstract:The university instructors take in a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taff's special status, in university's each management especially important, he is connects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school one solid “the bridge”. University instructor's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ability appears in the practical work especially important.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工作

Key word: University instructor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作者简介:袁永军(1977-),男,河北清苑人,担任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战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言,还要从学习、思想、生活上给予大学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帮助和辅导。学生辅导员怎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适应新时期的工作?

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及培养上对学生辅导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包括学生辅导员的职责与应具备的素质。就以学生辅导员这一话题和专家、同行们做出深入的研究,使学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上不断的提高,以此来推行高校的素质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以及作用

在高校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处于基础地位。一般来说,高校主要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高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了三项管理体制,合理分工、共同承担责任和党政领导任务。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素质与专业方面等趋势做出理性分析,制定长远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学生辅导员作为基层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党的大正政,培养学生在战略的基础上,要自主、灵活根据当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计划来对学生工作,传授马列主义理论对其进行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职责

学生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和对学生的管理体制,已在我国存在很多年,但是要想使辅导员的工作能够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目前做的还不够。有不少人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简单,就是只要整天管好学生,不让他们犯错,这就是辅导员的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上有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认真分析自己的工作情况,学生结构与特征,就很难开展学生之间的工作。所以学生辅导员要全方位的展开多角度的工作方式,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这三个方面的提高。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3.1 不断开拓视野及理清思路,力争跟上时展的潮流

由于受西方各种流派的引进,国内的文化氛围凸现活跃,多元化的格局正在社会上迅速发展,打破了以马列主义为理论的思想政治,对此,高校学生辅导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分析社会的多元化,不要无立场的追求新事物。要想做起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开拓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有资格做好一名学生辅导员。

3.2 深入领会教育体制改革的思想

现在的人们对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当前社会为了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使高等教育模式发生很大的转变,必须深入领会教育的体制改革,这是作为基层的学生管理者和思想者必须具备的。要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较充足的课余时间,使其能向全方面发展。

3.3 高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

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稳定学生辅导员的整体管理化,通过成熟的选拔和任用管理体制,促进学生辅导员整体队伍的素质提高,为了保障队伍能够稳定的发展,要合理的指定学生辅导员的建设规划,建立对辅导员的选拔和任用机制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事业心,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

3.4 广泛开展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专门培养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骨干力量,是指导大学生成长健康的引路人,是当前高校里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队伍。要广泛开展一些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要积极把握时代潮流,所谓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研究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开展大学生在政治教育工作上的需求,对其开展相应的实践能力培训,以提高工作经验,积累辅导员的实践能力。目前各个高校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过分强调重心化。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要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但是有很多高校都不注重队伍的建设,都认为辅导员只是简单的管理学生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根本不重要,所以辅导员管理在高校中一直没有很高地位。如果一天中没有出现事情,就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出现问题,主要责任都将推向辅导员身上,造成辅导员对工作缺乏信心,导致队伍不稳定,出现大批的辅导员辞职或转岗的现象,从而使其岗位陷入空岗的尴尬境界。另外,对于队伍建设的不重视,逐渐养成辅导员对工作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不再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兴趣等因素向学校提出有针对性的计划,使学生的工作主观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挥发。现代高校没有真正的懂得辅导员的职责所在,使辅导员在管理上失去科学性。不能有效地利用科学的理论来做引导,造成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 实效性比较差,需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还需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要认真思考在工作中出现的难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苏亚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心里健康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工作中,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社会技能的提高,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各大高校必须在教育期间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能力培训纳入教学工作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将就业能力培训课程列入必修课范畴。针对这一指示,大部分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整体工作计划和方案,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高年级学生范围内开展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就业知识普及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毕业生提高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长期性发展事业,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处理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依然有少部分高等院校没有意识到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没有把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停滞不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实践中,国内高校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教育部和相关部门、机构的要求,没有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综合教学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部分高校甚至未将就业培训课程设为必修课,有些学校只是偶尔邀请社会人员或教师开设讲座,导致就业培训课程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就业培训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指导授课时,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班授课或多个班级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需求制定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就业能力培训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就业指导教学脱离了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实用性和时效性不足。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建设上,大部分高校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概念和手段。许多高校未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心理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入分析、探究大学生在面临就业这一人生重大抉择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就业时出现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迷惘、彷徨、不自信的心理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并不十分肯定,尤其是普通高校、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对自己四年(三年)的学习成果和自身素质、能力并不是信心十足,走向就业市场是大势所趋、迫不得已,因此就更谈不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当学生在遭遇求职挫折,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更容易产生对自身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准的怀疑、否定,如不能及时摆脱这种消极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也是因为畏惧当前艰难的就业形势,出于逃避竞争或随大流的心理继续留校学习,而选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屈指可数。针对这些大学生在就业、求职时出现的心理问题,大多数高校却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学生最需要帮助和指引的时候,错过了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的机会,导致学生抗压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心理韧性不足,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

体育教学是高校基础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培养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这些都对就业能力的树立和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积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态是保持工作效率、提高社会活动状态的基础和前提,在校学习和求职就业都是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精力的长期过程,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状况做支撑,学生的学习效果、求职过程和求职结果必然受到不良影响。同时,身体健康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面貌,进而影响人的总体状态。缺乏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状态,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无法受到招聘单位和招聘人员的青睐,从而导致求职效果不理想。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课程、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帮助学生在日常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中充分锻炼自己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体机能,为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的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心理健康

相关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脑垂体腺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这是一种能有效缓解人体紧张情绪和不良心理,并使人产生愉悦感受的激素类物质,长期的、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使人体持续释放内啡肽,从而使运动者长期保持良好心态,这一作用能帮助人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长久的满足感、幸福感,提高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和复原能力。体育锻炼对人的人生观和社会心态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陶冶情操、发展情商的正面意义。据调查显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相较于不常锻炼的学生具有更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积极、向上,心态更加从容、自信,这些优良品质对学生的求职、就业起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体育活动所独具的艰苦性和竞争性在帮助大学生培养坚强人格和坚毅品质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并要求锻炼者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停止就意味着放弃,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而激烈的体育比赛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奋勇拼搏、不断向前的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念。在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大学生无法避免地要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在经历挫折和失败之后,才能真正地提高心理韧性和抗打击能力,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会如何从失败中重新崛起、重新出发。

(三)培养社会技能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通常以团体形式开展,学生在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中加强了与同学、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团结协作的关系,通过训练方式、技术要求、战术协作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参与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越来越紧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沟通技能和交际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对大学生求职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体育活动的参与、组织过程中,学生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锻炼各种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和创新技能,为毕业后的求职和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育教育策略

(一)身体素质培养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开展学习和求职活动的前提、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级院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发展规律以及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案,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各大高校还应定期组织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全校参与的校级运动会、新生军训和具有较强动员性、参与性的大型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增加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体育活动的举办质量,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

(二)道德品质培养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应当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点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公平竞争意识、互帮互助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尤其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观念,使其树立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正确意识,并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不择手段的现象。

(三)心理素质培养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而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则是帮助大学生增加心理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进行体育教学和组织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适当地增强体育项目的难度和强度,使学生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和激烈的比赛竞争中树立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信念。当学生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遭遇挫折、失败时,必须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战胜消极、负面的情绪,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综合技能培养

在高校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组织工作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尽量选取团队协同作战型体育项目,促进活动、比赛参与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帮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各大高校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项目创建、参与活动和比赛的组织全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活动和比赛创意,使其充分发挥创新意识,让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和竞赛,促进其社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育是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各大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和体育教学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将体育教学和就业培训指导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天社.高校教育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史志,2010(03):162-163.

[2]康万英.新思维、新理念———高校体育为大学生就业助力培养综合能力的思考与研究[J].前沿,2010(11):196-198.

[3]王萍,宋书刚,胡海燕.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06):74-76.

[4]朱发旺.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240-241.

[5]郭震.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168-170.

[6]郭凡清,胡来东.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203-204.

[7]雷瑛,吕后刚,耿文光.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逆境商数培养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