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语法

语文语法

时间:2023-06-06 09:3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语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语法

第1篇

其实淡化语法,不等于淡忘和忽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的学习目的和形式。可以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新课标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深奥的、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交,可以不学。相反,在人教版每一册语文书的后面都附录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材料供学生阅读。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高中学习。

教师淡化语法观念,不教语法,一些初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失分现象愈来愈严重,令人叹息。

从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语法知识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下面我们结合我省中考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单独运用单一语法

1.字音、字形。

(2011陕西)第二小题 选择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 其中错别字“云”应改为“纭”,“妻”应改为“萋”,“漫”应改为曼”,“倾”应改为“顷”,“必”应改为“毕”,根据语法前四个字均属形声字错误,后一个字为同音异形字。如果知道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决定字的读音,形旁决定字的含义就很容易,找出错误所在。

相同的题型在2010年中考试卷中也考到五个错别字,其中四个为形声字错误。

2.短语类型。

(2009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一 任选一个节日补充活动主题,并运用已有的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其实际是运用“动宾短语”结构补全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活动主题。

(2011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二 要求从两则话中任选一则,根据上下句句式特点补写下句,其实质是考查对偶修辞,这就要运用到词性及短语知识。

3.句子成分及复句、语段修改题型。

例2011年中考第五小题,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其实是考查复句类型,而语病考查,主要考查句子成分残缺。这些相比往年如果不拿语法分析,仅凭语感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4.修辞及其作用。

常常出现在仿句练习、阅读理解题中。如2011年陕西的诗歌阅读第一小题中考查到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二、 综合运用多种语法知识

1.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文言文考查常考到文言实词含义、文言虚词及用法、翻译等,这些题型都将涉及语法。如我省2010年第22小题、2011年第23小题都考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之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其他的如文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在文言文中随处可见,这些题的分析都离不开语法知识。

2.写作。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目前中学生作文突出的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病句多,常见修辞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成分不全,不是缺少主语,就是缺少宾语,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而我省很多一线教师却淡化语法教学,学生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导致我省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下滑。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2011年、2012年陕西中考研讨会上,陕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薛翰铭老师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症结在现行《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现行教材语法编排内容过简,同时缺乏规定性和系统性,不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结果导致初中语文教师不教语法、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下滑。高中语文教师怨声载道。新的课程标准已修改了这一缺陷,并即将公布。对此,薛翰铭老师声明:

今后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着力加大对语法的考查,建议基层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应不负责任的淡化语法,不教语法。

由去年中考试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法考查点增加,今年中考语法知识方面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2012年《中考说明》增加了提取句子主干的题型)。因此,初三教师在复课中,应该着重补上这一重要知识点,有意识地在复课中渗透语法知识。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规律。很多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法教学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法教学淡化。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表现出了语法的弱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是由教师自由掌握的,所以对语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系统的教法。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语法教学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上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逐渐淡化了语法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的学习在缺乏语法知识支撑的条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无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阅读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难度,无法从关键句子中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写作中,语法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句子结构混乱,滥用修辞,使整个文章缺乏美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练习不够、阅读量不足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识匮乏。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才能在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要素构成,而语法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形成的规律,涉及了短语的结构、词汇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虽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语法内容设置,但是教师要从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写作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对一些长难句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中,将语法知识提取出来,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对复杂语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重视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对词义相近的词,要经过语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词性是否不同,了解词汇的搭配规律,避免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因此,规范学生用词的规律,会让语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会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传授,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举步维艰,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语言交际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用语法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语病的出现,加强对句子的分析,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语文语法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也要仔细审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语法知识确实很抽象难懂,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化、规则化的语法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法教学的方法提出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又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语法教学的材料,教师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规范。抛开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语句通顺。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语病百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句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法知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让语法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的习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教师要从这些日常用语中寻找语法教学的材料,为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错误,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语法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寻找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 2012(09).

第3篇

一、目前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应逐渐淡化,且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由于语法教学的不断淡化,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与语法教学相关的问题。目前,初中生对语法知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现阶段,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逐渐增多,而学生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语法知识,因而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就是语法教学,因而初中生适量、合理的学习语法知识非常必要。总体来讲,语法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母语的认知程度,促使其更加热爱母语,以此激发学生正确运用、健康维护母语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语法教学还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法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规范使用和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听、读以及说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语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虽然初中语文新课标未将语法知识内容归纳在考试范围内,也未对语法教学进行全面否定,且新课标对语法要求进行了规定。由于语言组织结构主要依据语法规律进行,因而学好语法知识非常重要。因此,不考语法知识并非代表着学生不需要学习,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活动。

2、语法教学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虽然汉语语法主要针对现代文,但汉语语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常认为,初中语文文言文非常简单,但很多语法现象都被涉及到,例如,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及倒装句等词类与句式的灵活运用等。若想理解文言文中的重要语法现象,首先就要了解相关词句的现代汉语意思,并分析比较其在古代语法和现代语法中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将文句翻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醉翁亭记》中的“乐其乐”,若学生未掌握动宾短语等相关语法知识,很难理解乐的不同意思,乐其乐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第一个乐具有以……为乐的意思,是动词;第二个乐指乐趣,是名词。所以,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融入现代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语法教学有助于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每个学段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均不相同,并对学生提出了正确理解词句意思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大量积累语法知识,以便学生有效、快速理解课文语言难点内容。例如,《春》一文中,分析“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知,其中闹字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热闹,二是作为动词意思是闹腾,若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无法从这一个字中体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两个意境。因此,学生学好语法知识不仅能准确分析语句结构,还能进一步理解语义,从而有效、正确理解文本,所以说,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语法教学有助于作文教学

由于语言运用的基本法规和规律是语法,因而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产品,必定存在一些语法知识,且其又为言语生产服务。因为语法存在的主要方式是作文,所以有效开展语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初中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意思,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存在顺序不合理、生造词语、句子成分残缺或用词不当等错字及病句问题,以致学生无法明确表达文章意思,甚至无法达到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此外,虽然教师经常训练学生修改病句,但若想让病句达到根本性消除,还需学好语法做铺垫,因为学生熟练掌握组合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有效修改病句的基础,也是避免出现病句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是正确使用语言。

结语

第4篇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缺乏语法基础知识可谓“寸步难行”,语文中读写听说能力是靠语法知识支撑的。

(一)识记字音

2011年语文高考重庆卷:“劲”有两种读音,学生若按词性区分读音就好记了,它为形容词时念“jing”,为名词时念”jin”。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连何为形容词何为名词都不知,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011年四川卷语文高考题第四题中A句: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的优秀选手组成。此句语病是“句式杂糅”。若是学生们能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很容易辨析出。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谓语是判断动词“是”,那么这个句子主干之意就应为: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谁或者是什么人,所以此句的主干应该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优秀选手”。而若要保留动词“组成”,那前面的主语就是应是“运动员队伍”。

(三)文言文阅读题

1.文言实词词意的判断主要靠平时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和具体语境的辨析,但有时也需用语法知识来判定加点词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任务,从而确定其词性,也由之可知所给答案的正误。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8题中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在此句中应承担谓语动词功能,所以为动词“置身”正确。C:惠之谷。同理,也应作谓语动词,所以为动词“赠送”正确。

2.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判定,也可借助语法知识来判定。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9题中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之意,“何”作“在”的宾语,是前置宾语。君何以知燕王。“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之意,“何”作“以”的宾语,是前置宾语。

通过语法知识仔细分析,这个“何”字用法相同,只是在具体语句中意义不同。

3.文言句子翻译题常考到词类活用知识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知识。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11题中(1)句: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其中“弗之顾”是宾语前置句式,我们在翻译时应将宾语还原,译为“没有人理睬他”。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知识。(2)句: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评? 其中“策”本为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骑着”。

(四)语言运用题

2010年四川语文高考题18题:据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情况。(40字以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评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此题需要学生能区分单句和复句,还要能恰当排列定语的语序。

由上述试题可见,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离了汉语语法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我们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汉语语(下转3—6版中缝)(上接3版《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学习的必要性》)法知识似懂非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初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教学出现了断层。在地方考试大纲里都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所以中考题中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是很少的,即使有,都是很隐形地进行,如通过改简单病句和仿句来间接地考语法知识,随之初中语文老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就有了以下现象: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专项训练几乎没有。这样三年初中语文学习下来,学生们的汉语语法知识当然就似懂非懂了,而一到高中,高中语文学习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法知识,这时候学生们就只有叫苦的份了。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有做好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教学了。

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建议;应试教学

当前,中学语法教学处于"考试不涉及、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地。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因此,笔者不提倡淡化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学习语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前人研究以论述为何要重视语法教学,深究了其意义和地位为主,本文就不再赘述,笔者将重点结合广州中考、广东高考涉及的语法知识和考点来探究如何加强中学语法教学。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法教学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三对语法知识要点作出了明确规定:1.词的分类;2.短语的结构;3.单句的成分;4.复句的类型。此外,还添加了对常见修辞格的要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可见,语法和修辞是不可分割的。可语法知识却零散地安排在人教版七到九年级的语文书里,如七年级下册附录2是"汉语词类表(实词)",八年级上册后附录2"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下附录分别是"句子成分简表"、"短语结构类型表"、"标点符号用法"。此外,教师期末赶课时连正常的课文也未必能讲完,这些安排在附录里的语法知识就更难以教给学生。很少学生会自觉去接收、理解和学习应用,以致现在的初中生语法意识淡漠,无论在口语交际还是写作中容易犯语法错误。

病句是中考必考的语法选择题,尽管它只出现在基础知识部分,但学生却常在分值最大的作文上犯语病。因此,如何正确地遣词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极具实用性。我们不能把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割裂来看,不能把语言当成是一张皮,文学又是另一张皮。教师需要系统性地教授语法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避免在写作时出错。如修改病句中的词类误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歧义;再进一步分析,如词类误用方面是误用了词性还是感彩等、而在搭配不当方面则是动宾搭配不当还是主谓搭配不当等;最后总结出各种类型的病句错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那么在做题或写作时就不易出错了。

例:2014年广州中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滑梯、迷宫、超市等海尔设施。

C.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解析】选C。A"通过...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B"超市"不是"游乐设施",归类不当。D"降低考试状态"搭配不当。

二、高考考纲下的语法教学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忽略了语法这一方面的知识学习,所以会出现难以衔接高中语法知识的现象。而中学语法教学中又涉及语用、语义、语法的知识,才能完成高考对语法的考察要求"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故教师在传授承接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外,还要把语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方法等知识详细教给学生,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如2013年广东高考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选D 。解答关键要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并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欲望"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第一空为⑤。排除AB。接着,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等关键词得出第二空为③,最后一空为①,排除C。

连贯题的难度比病句题大,六个空之间都包含不同的层级语义关系及逻辑顺序,因此教师可适当渗透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句法分析当中的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及变换分析法入高中语法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理清思路和掌握答题的要领。

又如2012年广东高考22.以下是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示例】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

这考查学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虽然招聘启事很少涉及,但教师也应教授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招聘启事正文包括用人的单位、对象、询问事宜、联系办法等内容,要实事求是。高考还考察学生如何将长句转换成短句短语,或从零散的语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这些知识和技能都需要日积月累,不能因为应试而让学生去临时抱佛脚而缺乏系统性条理性的学习和应用。

题目的用语不够庄重,太口语化,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口语交际也是中学语文的重要一环,在综合性学习的口语教学中也要重视语法。当学生嘴里说出"好好耶"这个词时,他们错将"好"重叠,把它看作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珠三角的学生以讲广州话为主,受粤语影响,"好"往往充当了"很"的角色,变成了程度副词。实际上,现代汉语是没有"好"这个副词。因此,教师还需注意区分方言词和汉语在语法上的异同,给学生厘清界限,避免混淆。

结论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要与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引起师生的关注。初中阶段掌握词、短语、单句、复句;高中阶段掌握多重复句、句群。语法的学习,对理解词义句义、修改病句、做语用题及写作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和语言知识教学中不断教授系统性的语法知识,并让学生多积累总结,提高其语法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

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在语文教学的确实曾出现过语法修辞半壁江山概念术语满天飞,而忽视理解和运用语言实际能力的错误。但现在抽走了语法修辞的语文教学,又将变得残缺浮泛混乱,因为它们是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本位内容和特征。

把话说对,说通顺,合乎规范,是语法;而把话说得清楚、生动、感人,是修辞。它们的价值,是应用,是为提高中学生的理解阅读写作水平,其作用:

一、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使读书更深入更细致,写作更熟练更准确。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在夜宿山寺中突现出几声嗒嗒的扣门声,显得格外幽远寂静,可“推”字喑哑无趣,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就是对比修辞之妙。通过研究把握语言的精要细密,养成严格认真的习惯,从而自觉有效的听说读写,识得弦外之音其中三味。

二、有助于辨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一个意思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比如说天气状况的“天气真好,不赖、确实不错、多好啊”大致相同,但或肯定或委婉或感叹或口语化情味有别。同样,一个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多种意思,如“吃了吗”除了本意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成了“你好”的代名词;“你真行”既可能是由衷敬佩也可能是像未庄人夸阿Q。只有加以区别分析,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三、自觉抵制不规范用法,文白夹杂的、沿袭外语用法的、滥用方言的,应予以坚决杜绝。以言而论,“一个人”客家话为“一只人”;“不知道”河北方言为“知不道”;“我给他钱”“你吃过吗”广东话为“我给钱他”“你有吃吗”。这些方言滥用,将严重影响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阻碍普通话的推广,也不利于各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

有鉴于此,语法修辞必不可少,而它又不是清规戒律高不可攀,也不是雕虫小技无师自通。讲究方法科学训练就可以服务让它们服务于语文学习。

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过于分散五花八门面面俱到一大堆,对提高能力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抓基本的,不去抠特殊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是:A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我自己。”属倒装,渲染强化了悔和悲的沉重情绪。“哭他”和“他哭”,“情有可原,罪不容恕”和“罪不容恕,情有可原”迥然不同,而“虽然……但是……”的句式也是万万不可颠倒的。B 短语和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单词成句的很少。C量词十分丰富,语气词十分发达,利于表达细微差别,增加形象性和感彩。如“一弯新月”“一泓清水”后者如“小明今天没起晚嘛!他怎么还不来呢?他还能来吗?”另有“哪、喽、吧、呀、唉,啥”等。学习中可以以简驭繁,提高时效。像“甲是乙”“是”是判断动词,而在“好是好,就是太贵了点”“是人比他都强”中属于特殊用法,没有必要觉察细挖。

二、在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差别。试着分析某些句子的组织,如表意重要理解有些困难的词,长而复杂抓不住要领的句子。如“王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经他教过的学生,从未出过‘废品’,一再被评为先进”前两句,第四句的主语是“王老师”,第三句省略主语“学生”造成歧义和混乱。再如“一……就……”可以表示承接,“东风一起,春天就到了”;表示条件,“一下课,他就兴奋起来了”表示因果,“他这么一闹,这事也就解决了。”又如,“我花了一小时才(就)到家了”意思迥然不同,真是“虚词不虚”。在训练中应注意: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已经好懂的,没必要深究。就不应再节生枝,像孔乙己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劳而无功。

三、多从运用入手,不要抠字眼概念,应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抓特点修辞效果用途范围,而纯理论的探讨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如“词组、短语”“正补短语后补短语”的名称问题,存现句的结构问题纠缠不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学越走越窄的祸根。

第7篇

关键词:三位一体;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18-02

一、“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针对当前中学语法教学淡化的现象而提出的教学总思路,它指的是问题认知、具体方法的有效性探索、现实的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组成一体的规范方法,它不是静态的,不只是停留在第三方面,教学实践后又重新发现问题,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变教学策略的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强调完整性、立体性、指导性与发展性。它有如下意义:一、语法教学是基于语法体系的,而我国的语法学研究尚未成熟,张志公主持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现规定使用的教学语法参照语法体系,其争议性的部分占一定比例,我国的汉语语法体系还需时时更新,这直接影响到语法教学,故“三位一体”建议语文语法教学不断更新和丰富。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策略研究是一个传统学术研究内容,众多优秀的学者已提出了不少实用有针对性的对策,但是语法教学却趋于淡化的形势,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教学链脱节或教学过程不均衡:教师学生重视度和认识不足、囿于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或手段单一、有意识有方法却缺少课堂具体落实,故“三位一体”强调“认知”“方法”“实践”的完整性,缺一不可。三、“语法教学的意义,就是实现语言学习从经验到理论、从盲目到自觉的飞跃”,自觉性源于对问题的深刻认知后化作行动,有一个宏观观念指导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性探索。在诸多的学术研究中,有调查语法淡化的原因、有对语法教学的对策提出、有对语法教学的意义的深化等等,但缺乏一种综合性理念提出,而“三位一体”的观点有利于对语法教学展开综合性指导。

二、内容简析

以下简析“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问题认知与认识重建、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方法、教学具体实践,进行的简要归纳和论述。

(一)问题探究与认识重建

要深入了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首先必须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及语法“生长环境”进行了解,根据陈巍的《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的现状调查和曹甲楠硕士论文《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显示的主要问题现状归纳如下:一是学生害怕学习抽象的语法知识。二是语文教材中语法的编排与内容不科学。三是教师在语法教学中不足够重视,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四是由于语法的“大环境”,我国语法体系尚未成熟建立,直接影响了语法教学。

重申了语法教学的现状,然后,在运用具体的策略前,还需要这些对语法教学的诸要素内在联系重建意义:

1.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教学的再认识。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中说:“语文知识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本民族语言的特质和构造,把握它的规则,进而自觉地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运用语言”,故知识、能力、教学的之间的关系需要理性衔接,避免不平衡。

2.明确教学目标。语法教学的原则是要灵活,要有针对性,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都应是开放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师生在语法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好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的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和范围后,语法体系的取向和特点也会清楚反映。中学教学里容易对语法教学目标忽视,认为随文点拨就足够,其实没有了目标的规划,语法知识就容易不成系统,从而容易淡化。

3.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通常认为,“人习得语言的手段主要有模仿、结构模仿-实词替换、替换、扩张、联结、句法同化等”,对语法各阶段层进行递进性的重组讲授符合认知规律,到学生具体的个体上又要注意观察他们认知的接受程度。

(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综述

搜入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统计了在2003年到2013年间,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有5458篇论文,可见这个问题总是语文教学中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硕士论文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系统,如沈志坚《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淡化现状与对策研究》、钱芳《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王雪梅《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定位与应用》、郑学莲《对中学语文‘淡化语法教学’理念的批判与探索》、曹甲楠《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陈巍《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杨亚平《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考与探讨》和发表在期刊上的蔡伟、张先亮《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张先亮《试论教学语法的定位》,他们的研究较为贴合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下将对他们的研究共通点进行综述。

学者的对策思路研究主要分为:宏观把握或微观具体实例、教师学生教材对象分化制定、从其他方法比较中斟酌借鉴、溯因提法(根据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方法制定)等。

一、杨亚平《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考与探讨》建议:借鉴儿童习得语言的有效手段丰富新语法教学法、构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而以动态为主的开放语法教学态势、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和效率;曹甲楠《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则从“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方式”、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陈巍《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遵循现代汉语语法他点进行教学、遵循中学语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有效取舍内容,科学编写教材、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论述。

他们在思路主体框架上互为交融与参差,但“随机教学和点拨教学”是主要教学原则,强调把语法知识与阅读、写作、文言文、诗歌等相结合。

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如上述方法,大多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硬的语法理论而设计的,但往往容易忽略信息发送的源头,如提高教师的自身语法知识素养(可在师范专业《现代汉语语法学》课程增添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兼顾课程知识体系的专业性)、我国语法体系的不完善需改进、教材的语法知识编排不合理等不同对象因素同样亟待改变,成为语法教学策略中的重点整改部分。

三、其他途径的补充:如杨亚平的借鉴儿童习得语言、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沈志坚的中英文比较教学、报刊杂志上典型语法讲解;芦淳“结合词汇教学、结合修辞教学”主张从学科的其他领域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这些都体现教学方法的丰富性。

(三)课堂具体实践注意的问题

有了认识和方法,一个重要的落脚环节是:教师要认真地践行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反应以作灵活调整。“三位一体”的提出应用到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强调的是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改变教学策略的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语法知识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认知,再有效性制定把隐含的语法知识外化的策略,最后从课堂中融贯在学生脑海的知识体系里,其阶段不可以断层,否则只做到一个方面仍然是不足够的。

参考文献:

[1]刘思明.应淡化而不应淡忘语法教学.中学语文教学[J].2002(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周国光,王葆华.儿童句式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396.

[4]杨亚平.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硕士论文.2005.

[5]曹甲楠.中学语文语法教学问题研究[J].硕士论文.2010.

[6]傅惠钧.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语言文字运用[J].2006(3).

[7]陈巍.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J].硕士论文.2003.

第8篇

【摘要】语文教学承担着将中学生语言水平从初级阶段提升至成熟阶段的重要任务,其中语法又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可见其重要性,因此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引以重视。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语法知识的相关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语法知识: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逐步走向不合理,有被淡化甚至被排除的倾向。本文笔者经过研究并结合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一些当今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几点解决建议,以警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法知识的相关教学应加以重视。

首先,现今大部分地区在初中语文课本编制中缺乏语法教学的相关体裁。

由于语法知识在初中不作为考试内容,老师教学、训练时就降低要求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也不那么扎实了,只是一知半解,形不成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将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编排到课本中并在考试内容中添加相关知识的考核。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很难弄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语法特点,影响了古诗词的阅读能力。

向学生调查后发现,在初中阶段,老师基本不教语法知识了,即使教也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相关知识时才讲一下,学生还是不得要领。诚然,语文教学之目的在于提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系统、完整的语法知识教学无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但问题是,淡化并不等于淡出,不追求系统、完整的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完全不要语法知识。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能力,但语文能力是需要语文知识支撑的。一直以来,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如要减轻初中教学负担,则应在初中阶段安排一些语法教学内容。可在初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还可以结合阅读写作训练介绍一些句群知识,让学生运用句群知识去阅读写作。

语法知识是其中的语文知识,把语法知识全然逐出语文课堂,是有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当然,有人会反驳说,李白、杜甫不曾学过语法知识,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是很高吗这种论调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道理,就是不学过语法知识并不意味着不懂语法知识,他们以自己的天才,在学习和生活上自悟那些有用的知识。而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普通的初中生,他们自悟的能力是不高的,而且现代学习生活是如此繁忙,学生不可能再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奢侈的学习语言之路。

最后,淡化语法,不利于其他学科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因为其它各门功课都要用汉语准确地表述出来。但是,通过回顾近几年的历史和实际教,学我们发现语法教学有形或无形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并且起到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数学试题都读不懂,你又怎能要求他学好数学?更谈不上让他将来要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了。我常在报刊上看到,许多大学生连一封个人简历都写不好,这样素质的人又有哪个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人老板敢聘用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学不好汉语,又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使是学习外语,也要先学好汉语,因为你要翻译,就离不开汉语,离不开规范的汉语。所以说,汉语学不好,第二语言的学习也会成问题。

总之,所做一切教改都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能再坚持错误的教学方式。虽然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独霸一方,但是也绝对不能完全退出。关于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要求,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语法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合理的地位。编者的任务是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材,那么教者的任务就是预设出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应有的语法知识,以备将来更加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我热切期待语法教学的真正回归。

第9篇

一、复习语文基础语法知识

(一)复习现代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基本知识,知道它们的语法性质作用。难点是区分名词和动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这些知识在辨析文言文的词类活用要用到。

(二)复习现代汉语短语的基本知识、结构特点,学会辨别各类短语。如调查研究(并列短语)、突然听到(偏正短语)、蓝色天空(偏正短语)、人声鼎沸(主谓短语)、相信自己(动宾短语)、富得冒油(动补短语),这些知识在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要用到。

(三)复习现代汉语单句成分的划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的构成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例如:(寂寞的)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状+动+补)

主语 谓语 宾语

二、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与以及现代汉语中词的用法的联系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词的用法相比较明显不同,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一)文言文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明确概念:

“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的。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能作状语,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这里的“日”,作每天讲,是表示时间频率的,做句子的状语。

2.名词用作动词

告诉学生两个概念。①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如打、哭、走、灭亡、建造等。要区分动词与名词的不同。②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作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这里的“蹄”本来是名词,动物的蹄子,这里是驴子“用蹄子踢”,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是名词直接作动词“游泳”。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样”。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本是王侯的意思,这里是“让……称王”,很明显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把宾语怎么样、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是名词“客人”,这里是“把……当作宾客”,即认为“其父”是宾客。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本是动词“出去,进来”,这里是“产出、收入的物产”,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是动词作使动用法,“活之”译为“救活他”。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语。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本是形容词,即坚硬的,锐利的,这里活用为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披坚”是“披着坚硬的铠甲”;“执锐”“是拿着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本是形容词“尽”,还有“山穷水尽”;这里是动词“走尽”。

3.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绿”本是形容词词“绿色”,这里译为“使……变绿”。

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小”是作动词,带了宾语,“小天下”是“认为天下小”,又是意动用法。

三、利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病句病因

高中阶段的病句与语法有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掌握好句子的语法结构规律,对辨析和修改病句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弄清它的结构,理解它的主要意思,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成分搭配有没有毛病。

例如:

1.“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压缩句子主干是“母牛被流传”,显然主语跟谓语不搭配,流传的是母牛的故事。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参与责任”显然缺少宾语,所以要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这句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后半句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四、利用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结构知识,分析文言倒装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字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但在文言文里,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前后颠倒),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余欺”就是“欺骗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带什么)”。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项羽本纪》)“一以当十”就是“以一当十”。

(二)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于虎(比虎)”是置于动词(猛)之后作补语的介词结构。

(四)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用于修饰名词或代词,一般是放在名词或代词前面,而古典文学定语后置的现象很普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上句话用“之”来使定语后置,即“高高的庙堂”,“遥远的江湖”。

第10篇

当前,语法训练与整体阅读之间的冲突与牵扯正日益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很多希望通过整体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师认为,过于频繁而支离的语法分析训练,严重消解了语文之美,不仅无益于学生理解力、审美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亦是低效的。暂且不论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但事实却是,抱有这一认识的语文教师在其教育实践中是尴尬而无奈的,因为当前的语文体制与命题倾向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这种思考,而在反方向上有所绩效,也即他们必须被迫带领学生进行种种与语法有关的繁琐训练。这种不情愿的语法训练带来的痛苦是双倍的,一方面是教师明知其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教师无可奈何而强为之的引领下不得不将自己异化为一个语法解析的承受器。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这种不堪的效果,又进一步成为此法不可为的反证。如此,则语法训练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既抛不得又背不动的包袱,一块谁也不愿吃又不允许扔掉的鸡肋。殊不知,语法训练绝不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外挂,绝非一个语文的外部问题。事实上,语法正是语文得以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语文教育不容分割、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正如没有格律就没有唐诗,没有语法也不成其为语文。虽然让学生感悟语文之美显然更为重要,但若缺乏必要而充分的语法训练,那学生就永远徜徉在语文之外,感悟语文之美也便是一句空话。这是因为,语法,实在是语文教育不得不过的一道门槛,过了这道槛,则风光无限;若过不了,则只能是迷迷茫茫,两眼一抹黑。这是语文工具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常识问题。但常识恰恰又是需要反复强调与提点的,若不如此,常识则易升级为一个莫名其妙而纷争不休的问题了,即如语法训练是否必要这个问题,便很有必要统一认识。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并不需要争论,只需看一下当前很大一部分学生搞不清基本语法,说话与写作漏洞百出这一事实就可证明语法训练之必要性。不唯学生如此,就连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法能力也足以令人担忧。课堂教学语言贫乏而累赘,教学论文语义含混而无逻辑,都可证明其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的欠缺,从此亦可窥见其学生时代语法训练的混乱与阙如。由此观之,语法训练问题真是由来已久了,而又代代无穷已,似乎只能一代不如一代了。但又绝不能任其如此,必须尽快起而振作之,彻底扭转语文教育中语法训练这一短板。我国现行之语法,事实上是引进西方语法之分析法来解析汉语,相当于是把一整段话、一整句话拆开来,让人看看它的内里,由此理清逻辑、明晰语义、排定座次,控制节奏,使汉语的使用更加规范而易于操作。本来,是并不太难的,只需要把拆分开的看清楚了,再把它更有效地组合起来便是,但就是这一点却实在是做不到,因为乏术。我国古人,似乎是没有明显的语法训练的,似乎只是去读、去诵、去涵泳而语法自通。

但不可忽略的是,“不学诗,无以言”,在孔子看来,“诗”便是语法训练之范本。而我国后世古人是强调字词句的“小学”功夫的。而发现字词句秘奥的“小学”,正是我国古人之语法训练,说其“小”,并不是说其可忽而视之,而是说其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方可万丈高楼平地起,去立言,立功,立德。故,我们必须把充分的语法训练视作理所当然,视作一个“小学”去修习之,如此方足以论其他。否则,连你的所有争论,都有可能是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

作者:成向阳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汉语语法 淡化 原因 对策

针对当前语法现状,为了解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真实状况,我们在长春地区的十二所中学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对比调研,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城乡语法现状

由于城市中学与乡村中学在教学资源上的不均衡,乡村中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与城市中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中学的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丰富新颖、自身阅读量大、信息获取途径多样、知识储量较为丰富。而乡村中学的学生语文知识大都仅从课本上摄取,语文知识储量有限,课外阅读量小,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的汉语语法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了乡村中学生对汉语语法了解的欠缺,以及对汉语语法学习的匮乏。语感是对语文感性认识的体现,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是学习语法的基础,城市学生的语感普遍强于乡村学生。综合而看,城市中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状况明显好于乡村中学。

二、重点与普通中学语法现状

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差异主要在于语法知识的基础和对待语法学习的态度上,重点中学相对于普通中学比较重视语法教学,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传统。相应的,重点中学的学生也形成了自主学习语法的良好习惯,对学校的相应教学普遍感到满意。而在普通中学中,这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欠缺,修改病名上较低的正确率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普通中学的学生语法知识掌握水平的低下。

三、初高中脱节

纵观当今初高中的语文现状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垂直层次上初高中脱节,初中不讲授语法,而高中则需要花费一定的课时重新讲解语法。总的来说,初中淡化,高中强化。初高中过度阶段,教师学生都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困难。 虽然目前各类学校的语法教学现状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呈现淡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如下:

(一)考纲减少要求,教材逐步淡化

语法淡化最为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语法知识在考纲的考核所占比例日益减小。考纲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考核标准,因此在教材的编纂上关于语法知识的内容也随之减少。2000年新的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高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中,从学校最上层的领导开始,始终存在汉语是母语,语文谁都能教的思想,这就使得学校普遍存在对语文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这样的现状也相应地使得语文教师们的教学目的性增强,为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急功近利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本来学科都不受同等重视与关注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当然就更不愿意花时间在考点涉及不多语法知识的教学上了。

(三)教师层面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没有一套完整严格的体系,很多老师只有做题中遇到病句修改等一些涉及到语法的问题时才大概讲一下,并没有深刻的讲解。另外一部分教师只是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没有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无法在教学中自如地讲授,驾驭语法教学。

其次,教师无法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忽视了教学语法的实用性的特点。课堂讲授枯燥、死板,使本来就乏味的语法学习更加不利于学生接受。

最后,应试教育的思想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某些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有些中学的语文教师为求升学率,忽视语法内容的讲授,将本应属于语法教学的课时让位于复习与做题讲解用。

(四)学生层面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自主性极差,功利性强。在语文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语法作为语文知识的一个小点,更不能得到他们的“青睐”,当他们奔波在各种数理外辅导班的路上时,当他们努力学习着英语语法时,他们早已忘记自己每天说的母语还有着这样那样的规则,或者他们总来就不得存在着这样的规则。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汉语语法学习具有明显的功利性,除了课堂教授的语法知识学生根本不会去关注语法的学习。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用学语法语文成绩一样很好。

其次,语法知识的本身特点也让学生生望而生畏。语法知识本身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母语教学来说,传承于西方的语法体系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普遍兴趣不高,认为语法只是做题的辅助,并不是语文的基础,听说读写才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方法。

最后,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催生了网络阅读的学习方式,这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由于读书网站的商业性质,使其缺乏深刻性和严肃性,大量的语法错误充斥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这种网络阅读方式的长期作用下,学生的语法水平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笔者认为,面对语法淡化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教材的修改和完善,适当加入汉语语法教学的比重

要改善当下汉语语法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不被师生们广泛重视的问题,就急需从源头――教材编写的高度上,适度地加大汉语语法的课程内容和比例。汉语语法在教材中的体现,才会引起社会对这一母语常识的关注。使学校的师生能够以教材为依据,增加关注和学习汉语语法的机会。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体制和教材改革上,能够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和长远性,适当地考虑一下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语法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其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态度。在访谈中,几乎全部老师都提到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他们对于汉语语法并不重视,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教学疲软的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自己对汉语语法的重视程度,做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其次,面对教师语法知识混乱和薄弱的现状,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培训,使其形成一个完备且扎实的语法知识系统。这是振兴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最后,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对汉语语法的讲授过于重视理论性,枯燥无味,这也是导致他们对语法“恐惧”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学要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讲授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多举一些课文中的或与生活实际相连的语句做例子。改变“填鸭式”教学的课堂状况。

(三)养成文本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培养对汉语语法的兴趣和了解

汉语语法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语言工具。熟能生巧,缺少了阅读和语言训练,学生对汉语语法也会越来越陌生。对文本阅读的提倡,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水平,以及对文章中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的认知和掌握,有利于汉语语法的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语法教学 高中语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也在不断深入地进行着改革,语言知识的内容在语文高考试卷中的比例越来越少,相应的汉语语法知识也慢慢地被淡化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面是:一切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高考不直接考的,教材就不系统编,教师也不正式教,学生当然不愿意学。这样导致许多高中生语法基础薄弱,连一些简单的语法现象都不能解释。笔者认为语法知识的教学不仅是应付高考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关系到学生的汉语素养的问题。

一、历来学界对语法教学的重视

我国学界对于汉语语法一直是很重视的。《马氏文通》(马建忠著)、《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等著作,有的是专门为汉语教学而作的,这些著作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中国语法学史上,语法教学由来已久,但语法学界对“教学语法”这一概念的科学界定和解释开始得比较晚,而且难以统一,直到今天还众说纷纭。

在中国语法学界第一次使用“教学语法”这一术语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但“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这一名称可以理解为“汉语的教学语法的系统”,也可以理解为“汉语教学的语法系统”。就所指对象来说,两种理解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指50年代建立的《暂拟系统》,但这两种读法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明确《暂拟系统》就是教学语法,后者则侧重指这一语法系统是用于语法教学的。因而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加强语法教学能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或许有人会说,一个小孩不学语法,不是也逐渐学会了说汉语;有些人从未学过语法,也在利用汉语交流思想,并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如果一个人学习了语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他们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自觉地避免语法错误。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更科学,这是完全符合的认识论的。“淡化语法”实际上就是忽视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

语法是语言的躯干,只有掌握了它,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许多人认为,语法是纯理论的,一般很难使这个阶段的教学活起来,更不用说进行素质教育。事实上这里有个观念的转变问题,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如果我们把语法教学的目标指向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训练,在高中阶段是否要结合语法教学的问题就容易回答了。

2.加强语法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和古汉语学习

在世界越来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外语成为时代的需求。然而,一个连自己的母语都说不好的人能学好外语吗?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尽管千差万别,但总是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探讨它们的共同规律,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这对外语学习有极大的好处。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必将促进外语学习,也必将加深其对汉语的理解。而对于古汉语的学习来说,学好语法也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演化而来的,从构成语言的材料――词汇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语法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语法法则在很多方面与古汉语有相同之处,如果让一个谙熟现代汉语语法而又懂得灵活变通的人来学习古代文学,则无疑是轻而易举的。

3.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强化他们运用语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曾对汉语知识教学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六字方针,现在进行语法教学也应贯彻这一原则。我们可以依照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纲要式的语法教学,使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语法的概念,增强他们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他们只有学外语时才学语法的想法。这样我们在解决病句、文言文等语言问题时就要简单得多。

三、高中语法教学的原则及语法的应用

1.语文语法原则

“精要、好懂、有用”是张志公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被语文界戏称为张志公的“六字箴言”。这六字箴言1980年被写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后历次大纲都保留这一提法,从而成为汉语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也可将其作为高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精要”,是对内容的选择和知识的讲解而言的,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选择最基本的知识、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抓住其中的要点,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好懂”,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从内容到表述都要力求通俗易懂,方便学生接受;“有用”,是对语法教学的方向来说的,就是让学生学了以后能够用得上,能够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有所帮助。对于高中阶段语法教学而言,其关键应落在“有用”上。只要让学生领悟到语法真的有用,就不用担心他们学习没有热情了。

2.语文语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文选的复杂多样性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语句表达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就能帮助其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如《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作者用“剥蚀”、“淡褪”、“坍圮”、“散落”四个拟人化的动词和“琉璃”、“朱红”、“高墙”、“雕栏”搭配,准确贴切;又用“浮夸”修饰剥蚀的琉璃,“炫耀”修饰淡褪的朱红,既写出了地坛今天的衰败,又写出了它曾经的辉煌。

3.语文语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可以理解课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在表现内容的复杂性、表达手法的多样性、文本文化的多元性、思想内容的隐藏性、语言运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是初中语文教材无法比拟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必须对文本中的复杂语句进行分析。

总之,语言的组合必须凭借语法规则,因此语法在阅读和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使学生通过语法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在阅读时能够迅速地理解文意,在写作时能更规范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正如张寿康先生所说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法是无处不在的。”

参考文献:

[1]王红旗.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