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时间:2023-06-06 09:3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第1篇

学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2005年1月8日

学校创办于1997年9月,1999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0年创办九年制学校实验。七年来,学校无论是在校园建设、事业规模,还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困惑与无奈。我校在事业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和困惑,譬如学校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桎梏?教研、教科工作如何走向校本?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名师工程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品牌如何打造?等等。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制定学校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有独特的见解。要确立既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又适合学校客观基础、客观条件的办学思想、理念,以此来总揽全局,聚焦局部。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提出这个理念是因为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提升所有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所有人”包括全校所有师生。“生命质量”包含着“发展与幸福”。因此,我们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的教师和在鲈小学习的学生能够天天有进步、日日有发展、年年有作为;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欢乐、享受幸福。二是学校今天的发展必须给明天的发展留下更大的余地。学校的发展有近利和远利的追求,两者可以兼得,但不可偏废。让学校今天的成就成为明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如果要比较显性地诠释这个理念,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现代名校。

二、学校办学目标、思路

理念是引领我们前行的一把火炬,一盏明灯、一轮明月。思路是方案、是路径、是谋略,理清思路,才会走上正路,少走弯路,才能拓展发展之路。

我校于1999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后,就及时提出了“办好省实小,争创省名校”的五年总目标,当时提出这个总目标的具体指向,就是江苏省模范学校。五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工为争取这个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于2001年接受吴江市教育督导室综合督导,获得优秀等级的综合评价。但由于江苏省模范学校评比的届次以及名额、次序等因素,我校在历届模范学校验收中没有被列入验收范围。目前省教育厅终止了模范学校的评比活动。但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也为我们建设成一所强校、名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今,面对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校际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年度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学校德育百分考核一等奖的荣誉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吴江小学界“领头羊”的称号,学校是一所大校,一所强校,更是一所名校。因此,今后三年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继续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省内外知名学校。

三、办学基本策略

㈠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各个方面取得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同样,7年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使我们学校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跻身于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行列,成为吴江小学教育“领头羊”之一。今后,学校仍然要高扬改革这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㈡确立“三种意识”

⒈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的质量、特色,体现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校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

⒉师本意识。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多,层次差异大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启动教师成长设计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不是一年,而是三年、五年。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不同需要搭建更多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⒊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现行教学研究制度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我们不能把眼光始终总盯在外出学习,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㈡实施“五大”策略

⒈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各个年级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加强观察、监督、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学校德育处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⒈常规教育。常规教育要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要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⒉德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心理健康专题辅导、创建优秀班集体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水平。⒊家校联系。以德育网络建设为平台,通过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的建设及学生、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建设,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上门家访、开设“家校路路通”、教学开放活动等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消除德育工作的盲点。⒋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健全班主任每月例会制度,加强班级工作研究,每学期开展1-2次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

⒉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

校本教学研究是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本的,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以科研兴校为宗旨的研究活动。今后一个阶段我校一是强化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化组织。学校每年教师节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读教育名著,写反思随笔,做读书沙龙;二是开展团队教研活动,打造研究型校园。教师是教研主体,我们不仅要邀请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来我校上课、讲学,而且应当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教师也走上讲台、上课、讲座;学校每年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开课日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优秀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活动。三是举办学术沙龙,打造鲈小学术论坛。学校将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意愿,成立若干个学术小组,每学期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2-3主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四是主动攀亲联姻。学校将选择1-2所同类学校,结成友好学校,组织双方青年教师开展业务交流活动。

⒊以建设特色学科为着眼点,以“AAA特色学校”评估命名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的客观现实需要。多年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突破口,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艺术、体育、计算机教学、双语教学等学科教育中初步形成了学科教学的特色,特别是艺术教育特色初见成效,为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所认可,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但如何使我校的特色更鲜明和怎样打造出特色的品牌,这将是我们在今后较长一个阶段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具体工作:一是学校艺术教育要要再上一个台阶。继续深入开展中澳音乐实验、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艺术兴趣活动,逐步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艺术团体,如合唱团、舞蹈团、器乐演奏团等,并力争在少儿舞蹈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铸造我校艺术特色的拳头产品。通过聘请专家进行创意设计,通过舞蹈梯队建设,每年至少有两个上乘的节目诞生。学校每个艺术教师每人要能够承担一个项目的辅导,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辅导特色项目。要坚持每年举办艺术节活动,为全校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⒉学校体育要再创新高。要以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契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强化争先意识,继续抓好各个运动训练队,如田径、乒乓、篮球、门球、围棋、武术等队,保证参赛成绩继续稳定在全市领先地位。学校体育教师要力争能够带好一个运动队。要坚持每年举办学校体育节,在全校营造开展重视体育运动的浓郁氛围,让全校师生关心、支持和参与体育运动,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节活动,让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让体育运动成为鲈小每一位同学的好朋友。⒊学校双语教育实验要有新的突破。我校是苏州市第二批被批准的双语实验学校,目前拥有十多名双语教育教师,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省市关于双语教育的意见,大胆调整课程设置,进行双语教材建设,探索双语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学生双语能力评价体系,创设双语学习环境,特别是校园双语教育显性环境要进行重新设计。要聘请外国教师,增加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机会。要重视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在每年学校双语节,为学生提供双语实践的舞台。要以双语实验班为示范,加强全校外语萄В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全体英语教师、双语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倾全力把英语学科打造成我校的强势学科。⒋计算机教学要再创辉煌。要在抓好全校计算机普及教学的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各级各类比赛活动,要瞄准目标,及早训练,力争比赛成绩继续保持领先

⒋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动力之源。这既是学校改革的出发点,又是学校改革的落脚点。学生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就有了竞争力。因此,必须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学校永恒主的题的意识,确立人本、科学、高效的管理意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改进学校管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1)全校教师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把“教好每个学生”己任,要重视学生“双基”的学习与掌握,把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切切实实地提高各年级的合格率,在每学期市局组织的教学质量调研中始终保持领先。初中部更要以全科合格率100%或全市第一为目标,打响每一年中考这一炮,并努力提高优秀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加优秀的学生。(2)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全体年级要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开设“课程超市”,组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外兴趣、社会实践等活动。(3)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4)学校要在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第2篇

(一)了解高中类学校原先制定的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执行及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二)指导学校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开展好发展性评价(年度形成性评价)工作。

二、调研背景及准备

(一)背景。从20xx年起,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发展性评价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向高中类学校。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4月中旬,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的通知》。为了解与掌握高中类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基本情况,经分管领导同意,由分管领导带队开展了本次对高中类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调研活动。

(二)准备。就本次调研的目的、时间安排、人员组成、调研项目及方式的安排以《关于开展高中类学校发展性评价调研的通知》的形式提前告知学校,要求学校认真做好准备。期待达到调研预期目的。

三、调研内容与程序

(一)三项内容。一是学校原发展规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二是学校学习相关文件后对制定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的安排情况;三是听取学校对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三个程序。一是实地深入每所高中类学校,分别听取每所校长的专题汇报;二是检查核实学校原规划的完成情况;三是与学校领导班子交流,共同研究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相关事宜。

四、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学校共9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含民办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含民办2所)。

调研发现,各学校执行原发展规划时,对预设的规划目标与细化成的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江中学教科研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成果获省二等奖。*中学梅城校区再次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改建了田径场,新建了学生公寓与教师办公楼,装修了教学楼,正在新建科技综合大楼,大大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与办学条件。寿昌中学改建了田径场,新建了综合大楼,心理健康教育、和美教育成果颇丰。*中学*江校区“生本德育”特色明显,其教研科成果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高考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育才高中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规范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连续两年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为二类学校。*江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乾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进口旺,出口畅。先锋职业学校高职类高考成绩整体上扬,进步幅度大。雾江职业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努力克服自身发展不足,同样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五、对下一步各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建议

第3篇

【指导思想】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完成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初步目标[1],本着“总结、调整、规划、提升”的八字原则,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工作思路】

本学期工作基本思路: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工作目标,落实“总结、调整、规划、提升”的,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为主阵地,继续深化校本改革,积极营造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为学校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

一、总结近年来学校工作成绩,全面规划学校今后发展

围绕学校三年发展目标,我校在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学校特色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基本完成三年目标任务。总结近年来工作,我们取得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弘扬正气,调动了劲头、转变了作风。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认认真真的工作作风,和谐融洽、相互协作的集体意识,想干事、干好事的工作态度等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以人为本,内涵发展”,“探索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抓质量、创特色、树形象、促发展”,“推进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打造学生的基础学力”,“发展性目标教学”,“中层目标管理”,“校园自愿者”,“星级评价”,“分项测评”,“说上评校本教研”,“校园吉尼斯”,“校园书吧”,“才艺大赛”,“走进家乡暑期综合活动”,“校园文化”,“新校风校训教风学风”,“走近孔子校本课程开发”等都显示出我们教育的智慧。三是领导关心、社会支持、师生、家长拥护。上级领导包括济宁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曲师、曲阜市委市府、曲阜教育局等近年来都给我们很多方面关心,特别是济宁教育局、曲师、曲阜教育局,没有上级领导关心支持,我们无法克服困难,没有全体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配合,无法取得这么显著成绩。以上三点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三大法宝”。我们要总结这些经验,并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弘扬优秀传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2]。

二、继续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必须抓实、抓好。常规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使各项管理继续深化、细化、常规化。

1、明确科室岗位目标、提高管理效益。学校将全面修订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班级管理评价、教师业务管理评价、和中层科室管理评价制度等,对考勤、接待、资产管理、物品采购、档案管理、安全管理、考核评优等方面也要做进一步明确规定。学校将组织编写管理者手册,组织管理讲座,组织校本管理考试,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效益,管理要求等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一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作风扎实、业务过硬、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

2、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各项教学常规要求,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上学期检查情况,抓好薄弱环节的管理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以强化教风、学风为重点,全面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做好各功能室的管理与使用。进一步严格学校七条禁令,强调工作的纪律性。

第4篇

我校目前拥有3000余名师生,在300多名教师中50岁上下的老教师占据一定的比例。有人认为老教师的脑力、体力下降,工作缺少激情,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学校的包袱、负担。其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老教师,他们有很多长处:知识经验足、人生阅历丰富等。如果能够合理地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老教师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校在2002年初设立了督导处,成立了以部分老教师为主体的专家督导组,开展校内督导,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督导机制,让老教师焕发青春、再发光热!

听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听课可以让教师发现其他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通过听课活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可以进行学习、思考和吸收。但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却把听课当成一种负担,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有的教师在检查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听几节课。到了课堂上并不认真听,要么几个人坐在一起窃窃私语,要么做些看其他书籍、批改作业等与听课无关的事。听课记录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要么草草画上几笔,要么事无巨细,从教学流程到学生活动表现,统统记下来,眉毛胡子一把抓。更有甚者,到了检查时,将别人的听课本拿来一抄了之,或者是直接编造,以此应付检查。而评课时,也缺乏真知灼见。要么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要么当“好好先生”,好话、客套话一大堆,或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这样下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听课评课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有诸多原因,但许多教师怕得罪人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无论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课者都是彼此熟悉的同事,说别人的不足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人家会认为你在挑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后不好共事。

专家督导组督导听课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为,督导组的专家们德高望重,有的已到歇岗或接近退休的年龄,他们有条件有能力担当听课评课人。根据自荐和教研组推荐相结合的原则,专家督导组由各学科老教师中的骨干分子组成。他们中的许多曾是市县学科带头人,有的担任过教研组长,教龄在30年左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能力。

在督导听课中,老教师充分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老专家的本色,他们耐心认真地指导年轻教师,引导他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光和热。他们甘为人梯,再发光热的风范得到了教师们、领导们的广泛赞誉,显示了他们独特的人生价值。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校内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督导听课机制化、常态化。尽管有的老教师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离开了专家督导组,但是他们甘为人梯、悉心指导年轻教师的精神却被不断地传承和弘扬。张体景老师是专家组中老教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带过20届毕业班,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2003年他来到专家督导组,待人诚恳、热心,与老师平等交流,民主开放,用他深厚的知识底蕴,对年轻教师进行心贴心零距离地指导、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点拨,让年轻教师口服心服!今天,张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专家督导组,但是很多教师还时常想起他、念叨他,说起他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说起他的谆谆教诲、无私奉献!如今,像张老师那样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专家督导组中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他们用智慧、经验为学校的发展再添光彩!

在我校,“新教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刚毕业的新分配到我校的教师,二是在其他学校已经工作过,新调进我校的教师。两者都被称为“新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我校校内督导组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岗前培训“搭梯子”让“新教师”尽快熟悉我校的办学历史、学校现状、办学理念、学校规章制度等。培训结束后进行岗位过关考核,主要涉及思想道德、教学技能、教材教法、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督导处运用岗前培训这个平台使“新教师”迅速融进学校,成为学校真正的一员。

对大学刚毕业新分配至我校工作的教师进行专项督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在师德培养、角色转变(由大学生至中学教师的转变)、备课、上课等方面进行具体、细致地培训和指导。针对这些年轻教师中存在的上课语言不规范、教学组织不严谨等问题,请老教师上示范课。实行师徒结对,一对一帮扶,先听后上。师听徒课,师对徒进行规范、指导、提升。徒听师课,总结经验,学会方法,找寻规律,灵活借鉴。要求新教师一年合格,二年达标,三年挑大梁,五年成骨干。

对在其他学校工作过,但刚调进我校的“新教师”除岗前培训外,也进行师徒结对帮扶,不管年龄大小,在其他学校工作年限长短,都要与老教师结对,让他们能够尽快熟悉我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

督导组专家对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热情指导,及时与他们交换意见,提出有益建议、看法。对新教师的点滴与进步,给予肯定,充分调动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建立教师发展性督导评估信息化平台,用活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02年就制定了“骨

干教师三年培养工程方案”,采用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探路子等策略,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锻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导每位教师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计划”,让每位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

2008年秋学期,我校在市、县督导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教师发展性督导评估信息化平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立账号,使我校教师督导评估走上了信息化现代化之路。

教师是人才兴校的第一资源。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督导处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教师发展性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组织和督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并上传至信息平台,以便学校随时进行跟踪督导。在制订规划前,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积极思考和解答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你目前的发展状况,处于什么位置?第二,你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第三,你将怎样实现规划的发展目标?为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可测可评的规划,我们要求教师先在备课组、教研组内对规划进行互评互测。让组内教师对规划提出意见或建议,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对规划进行反思和改进,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和发展目标。例如:政治组的郑老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校工作两年了,在督导检查中,我们发现他对自己的定位偏低且简单,不够具体。通过同组教师的指导交流,他对规划进行了修改,使之进一步具体化,对今后一学年中要做什么、怎么做规划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正是在规划的指导和激励下,郑老师工作积极肯干,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不断提升。课余时间他还经常请教老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不久他的论文获省论文评比一等奖,他在县举办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也获得一等奖。后来,当我们问及他一学年的收获时,他不无感触地说:“规划好啊,规划就是目标,就是前行的方向,我的成绩也可以说是规划给逼出来的!”

第5篇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民办学校公共财政资助全覆盖

一是市、县两级政府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实施中小学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每年按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1/4的标准(大约小学1 550元、初中2 025元、职业学校1 750元)给予补助;对学校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补助1/2经费(每人每年约4 380元)。从2011年起市本级财政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全市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引导性专项经费分别为2 800万元和1 60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加一倍)。

二是从2011年秋季起,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时实行免学费政策,并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三是2011年起,新增民办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生均教育经费补助等专项补助资金2 895万元,其中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新开设的工科类专业按每生每年1.8万元标准进行生均经费补助,还落实了2亿元经费专项补助宁波诺丁汉大学二期建设。

四是今年制订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确立了“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特别强调要扶持一批服务大众、民办运行、收费合理、管理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二、完善教师社会保障,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

我市将完善教师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推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关键工作来抓。

一是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对部分民办学校核定一定数量的自收自支事业教师编制指标,由用人单位择优引进并稳定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目前本市民办学校享受此项政策参加事业养老保险的已占教师总数的55%以上。

三是新编制的《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已经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可参加事业单位职工医疗保险。

四是《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规定,民办幼儿园必须为教师办理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并要求教师年均收入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5倍以上。

三、启动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民办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浙江是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我市在其中承担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试点任务。围绕

试点工作,我们抓了三件大事。

一是确定了改革试点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分类管理,着重厘清、解决当前制约民办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学校产权归属、税收优惠、教师待遇、合理回报、财务监管和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根据“新老分断、合理引导、自愿选择、着眼未来”的原则,建立两类学校不同的政策扶持和规范体系,一方面大力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另一方面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从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教师;积极性;专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说明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要得到发展,首先是教师要得到发展,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措施和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入目标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一次毕业典礼上送给毕业生“四个重要”,其中第一个就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这充分说明目标的重要性。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会失去方向。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只有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大到一个国家,有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小到一所学校,也应有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再小到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我校坚持“博爱塑魂”的核心办学理念,确立了“建有文化底蕴的花园,塑有先进理念的教师,育有博爱情怀的学生,办有博爱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每年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每三年要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每五年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学校才会引领教师朝着目标而奋斗。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拟订自己的学年成长计划和三年的成长规划。教师还要根据学校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给自己制定发展目标。每学期对自己的成长计划进行总结和反思,促使每位教师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引入目标机制,克服了“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思想,使教师明确了方向,激励教师朝着各项目标奋斗,从而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从2008年秋期起,我校在教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外出挂职-学习等方面采取自愿申报制,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在全体教师队伍中营造出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使每位教师树立竞争意识,形成自我竞争、自我完善和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从教师思想上促进教师主动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我校还推行了教师“项目管理”,将编辑教研刊物《博爱教育》作为—个项目,在全体教师中公开招聘执行主编和编辑,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广大教师积极投稿,收效极好。学校还在教师中公开竞聘年级教研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等,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使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

三、引入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句俗话说得好:“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怎么可能呢?”因此,学校必须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教师在r-~~中做出了成绩时,要予以表彰奖励。在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学校应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一系列的奖励办法和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2008年秋期起,我校实施“234园丁奖”,每年在全校教师中评出2名“园丁奖”,在全校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中评出3名“星级教师”(金星、银星、铜星)和在全校初级职称教师中评出4名“教坛新秀”。制定了《白涛街道中心校教坛新秀评选办法》《白涛街道中心校“星级”教师评比和奖励办法》《白涛街道中心校优秀教师评选办法》等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充分引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第7篇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范围指举办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级中学、中等学历教育的初级中学、初等学历教育的小学。

第三条设置高等职业学校,应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高等教育,具有高等学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

(二)应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教师人数、结构应与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相适应,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专职教师总数的30%。

(三)应独立建校,应具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校园占地一般不低于20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2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

应配备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60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20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四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职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原则上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五条设置普通高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普通高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一类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200万,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7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六条设置初中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初中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主要学科每科至少应配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5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150万元,其中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七条设置小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小学教育,具有三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初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应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每一学科至少应配备专职教师一人,其中初级以上专业职务的专职教师不少与50%。

(三)应有近、远期发展规划,并有与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校园、校舍和设施,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8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应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类仪器设施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应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80万元,其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3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第八条达到本规定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基本要求的,可以申请筹建;达到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申请正式建校。

申请举办高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经青岛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议,认为符合标准的,由青岛市教育局提请青岛市政府报省政府,由省政府审批。

第九条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青岛市教育局提出申请,由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在其他市、区申请举办面向全市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青岛市教育局审批。

第十条在青岛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申请举办小学、初中学校和面向本市、区招生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在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申请举办小学的,由其主办单位(人)向各市、区教育体育局提出申请,由各市、区教育体育局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达到本规定中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可以批准其筹建学校,筹建期一年,筹建期间可以招生。待学校师资、设备等达到要求后,方可批准其正式建校。

第十二条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第四季度,下一年度第一季度给予答复,逾期申报者,转至下一年度办理。

第十三条设置中等及以下层次学历教育学校,学校要独立,其中租用校舍的,其独立校舍的租期应不少于10年。

第十四条设置多种层次办学的学历教育学校的,应达到最高办学层次学历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

第十五条设置学历教育学校,其校(院)长(含副校(院)长)的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8周岁,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第8篇

关键词:文秘职业;规划教育;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是目前高校通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大学阶段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职业生涯规化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能够联系专业发展、个人职业倾向,制定恰当的择业决策意味着其成功职业生涯的开始。本文仅以保山学院文秘专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现状与教学效果,就边疆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进行改革做粗浅探讨。

一、边疆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保山学院文秘专科学生于该类课程的学习过程、结果的调查与反馈,发现在其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以下现象:

1.学习行为变化不大,职业理想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边疆地方高校高职高专教育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类课程设置方面,不仅相关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指导也不到位,而且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来建立具有专业差异化的课程设计体系与教学内容很难;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以“大锅饭”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导致其时效性、针对性大打折扣。因此高职高专类学生在学习行为改变、职业理想树立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仍不是很明显。

2 .盲目准备,职业方向不明确。在大学阶段以通识教育的形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类课程,其目的在于以大学生人生发展为起点,强化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不同方面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目前高职高专类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仍然存在准备盲目性,方向不明确的状况,表现为一类人选择于课业之余兼职打工,不论行业分类一味追求增加进入社会的经验值,却不懂得与专业挂钩进行兼职选择;一类人通过考证来提升所谓的能力“筹码”凭证,却忽视了真正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规划的必然联系,因而导致此类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期望过高,反而无法确定职业方向。

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化,缺乏对变量存在可能性的考量。生活无处不存在变化,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学习也是一种不能绝对计划的变化过程。对高职高专,尤其是文秘专科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学习是不能或缺的,但专业技能水平则是一种变量可能,它可以通过练习、考核来提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文秘专科学生在学习并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结合自身专业学科学习水平的变化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整。但是目前边疆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类课程仅仅局限于教学阶段的实践尝试,相较短视化,过于简单化和教条化,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对学生未来学习效果的变化考量较少,缺乏更直接的指导和干预。

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改革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不能单纯的传授一些基本的理论、方法,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社会的需求传授给学生一门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技能。由此可见,高职高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不够完善和科学,存在改革的必要性。试就此做出改革建议:

1.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专业学程。

高校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可根据专业特色与就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类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增加课时、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等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理论到理念潜移默化地融汇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念行为中去,真正落实贯穿于整个学业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的即除去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能力。

2 .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建构课程设计体系,强化认识功能理念。高职高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类课程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就是打破教育的“大锅饭”,结合专业特色,合理建构课程设计体系,强化专业功能,树立职业理想。文秘专业可以以专业服务性强、专业综合性突出、就业路径广等专业特色,将专业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学相结合,完成跨科目、跨领域的教学实现,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对自我的认识,合理对自己进行评估,实现专业学习下的有效自我管理,进而明确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理想。

3 .结合社会需求,借助实践基地,加强课程实践训练。在高职高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根据学校当地地方经济特色、社会需求,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发展产学合作,并借助实训、实习基地强化课程的实践训练指导力度,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提升个人能力,增强个人实力,塑造充实、完美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人职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才能使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远大的理想得到实现。

4.与校园活动衔接,深化职业规划理念。教学不仅仅只能在固定的空间、时间,以固定的形式存在,教学本应该是一种更加自由多变的理解、接受和再创造的过程。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学更应积极地展现这种自由变化的过程。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展现专业特点与提高专业能力水平,而实践也可以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完成,使职业规划理念通过各种活动计划、文案、流程等有形的外在表现,使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联系,举一反三式的深入其心。

总之,职业生涯规化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能够联系专业发展、个人职业倾向,制定恰当的择业决策意味着其成功职业生涯的开始。而能够给予他们完善的,科学的,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和指导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雪平.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 [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238.

第9篇

2012年10月,笔者主持厦门市定安小学工作。回首三年来,这样一所老校是如何存续和发展的,我们作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自我审视明确方向

上任伊始,笔者组织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自我审视,作了客观认真的分析:一是学校目前师资质量较好,有许多教师在进校时均为同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且有改变学校现状的动力。但也有一些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还有部分教师进入了发展“高原期”,教育自信心下降。二是学校生源10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参与意愿虽较强,但家长文化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且忙于生计,没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业,也缺乏有效的引导。三是学校学生数较少,虽便于规划与发展,但生源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学习习惯差异大,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集聚教师发展学校

(一)规划制定――明确发展方向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2013年初,我校提出“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用温暖润泽心田”为核心文化,以“培养有责任感、有爱心、会感恩,有良好习惯、会学习、会思考的未来社会公民”为办学目标,并初步构建了“温暖教育”的特色发展规划,把学校的发展定位为“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让所有师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成功”。

(二)校园规划――塑造发展环境

1. 调整教室功能。注重校园形象工程建设,内外环境进行美化,以提升环境的育人功能。如改造教学楼一楼右侧空地,打通空地与操场的一堵简易墙,利用一部分做教师餐厅,另一部分做成学生书吧,方便学生阅读。这样,经过精心的调整改造,学校功能室的布局更加合理。改造教学楼四周的下水道,铺上地砖,将教学楼后的过道改造为百花园和洗手台,美化垃圾池,让校园更整洁、有序。同时,修缮教师食堂,让教师办公、用餐、休息的环境得以改善。

2. 营造教育环境。围绕“用温暖润泽心田”的学校文化,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精心策划和改造。利用校门口及过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活动进行宣传。通过校园环境的改善,让学校成了生态田园、儿童乐园、书香校园、人文家园,从而激发了教师、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激励了教师更好地工作,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制度改革――提供发展保障

学校组建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以问卷、访谈听取教职工心声的方式慢速、稳妥推进,初步框定制度由四部分组成:构建共同愿景――包括学校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学校章程,学校形象设计,学校发展规划等重要内容。制定基本准则――包括第一责任人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师德建设,班级文化考核等重要内容。健全民主管理――包括教代会,学校工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经济审议,重大问题集体议事制度,家委会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管理议事制度,问责制,党支部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工作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评价,绩效考核,考勤,教师评聘制度,教科研评价奖励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考核,骨干教师评选激励制度,见习期教师考核等制度。

三、向外延伸借力发展

(一)借力促教师发展

1. 借名校之力。2013年3月,我校与有着优良学校文化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厦门市群惠小学牵手共进。三年多来,在厦门市群惠小学的帮助下,我校教师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群惠小学教师的温暖,感受到了优质学校的教研文化,分享了群惠小学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强化了我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借专家之力。2013年3月以来,数学特级教师林致元、集美大学施茂枝教授,每两周来校半天,指导数学组和语文组开展教研工作。同时,学校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导团队、蔡塘学校陈文斌校长、厦门大学林宝卿教授、厦门市教科院李日芳老师、思明区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等来校调研,开设专题讲座。专家们不仅从理论高度对学校发展做了引领,还随堂听了教师的常态课,并在课后与执教教师互动。同时,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评价等策略,渗透“教与学并重”“教学合一”“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等理念,使学校教师受益匪浅。

3. 借课题之力。2012年底,我校申请加入了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立项的省教育厅试点课题“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2015年5月,加入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的、华东师大研究专家指导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借课题研究平台,学校一批骨干教师正在成长!

4. 借榜样之力。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015年9月,学校开展了“重现经典学习名师”的课例研究。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选一位自己喜欢的本学科名师作为学习榜样。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并写读书心得;选择名师的一个教学经典案例,观看研究,模仿上一节研讨课;通过组内研讨,修改后再上一次同类的课。这样,教师在经历“重现经典――模仿课例――理解深化”的学习名师过程中学科素养也不断得以提升。

(二)搭台促学生成长

学校于2013年“学雷锋日”启动了“温暖直通车在行动”活动,并与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定期开展活动。三年多来,围绕温暖教育主题,每学期初,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也拓宽了视野,还得到了帮扶。

2013年9月,在思明区委办公室、团区委的牵线搭桥下,“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为学校每个班级图书角配置70多本具有年龄特征的崭新图书。学校还在一至四年级,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阅读课,由受过“担当者行动”组织“阅读领航员”培训的厦门大学学生志愿者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孩子们阅读这些带有“温度”的图书,能感悟到亲子阅读的那份温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第10篇

一、努力开创学前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大力发展我校幼儿园。为缓解“入园难”问题,我校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中心小学布置各村小开办学前班,做到村村幼儿可入园。为创办一流幼儿园,学校班子与章舍社区领导协调好,在章舍新村预留了5亩土地,准备在三年之内建好中心幼儿园,设计办园规模15个班,可容纳幼儿400人左右。根据经济形式发展需求,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保证学区幼儿享受高质量幼儿教育。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

二、建立机制,均衡发展

推进河东各村小校舍安全工程,2008年已全部实现学校楼房化,无危房,建立相适应的教师配置、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保障机制。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不少于两次,与留守儿童家长电话联系不少于三次。加强非文字科目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保证学生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坚持全面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制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依据评价学校和教师。我校实行不定期查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师不得随意增减课程,不得搞小学奥赛培训提高教学难度,常规检查中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对于薄弱学校,河东中心小学制定方案,每年职称聘任中,聘到的高级教师要到薄弱学校任教两年。中心小学各学科教学骨干、能手每学期要到薄弱学校上两堂示范课,与薄弱学校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并与薄弱学校教师接对子。

合理确定各村小办学条件、教师编制、办学规模,建立责权一致、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保障下,学校行使办学自。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 坚持德育为先

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我校每学年组织教师在暑假集中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并要求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布置教师写出个人学结或心得体会。另一方面杜绝教师推销教辅用书,杜绝有偿家教等现象,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接待来电,一经核实必将严惩。

2.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三年来,我校组织了32名教师参加“国家班主任远程教育”培训,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自2010年下学期徐文根任河东中心小学校长起,学校制订了科学的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制度,启动了名师培育工程。2010-2011学年,经过市、区教研室安排,我校派出教师36人次到婺源、宜春、南昌观摩教学名师上课,聆听教育专家讲座。同时要求外派教师每人学习回来要上一场汇报课,组织各村小学派教师听汇报课,课后开展教研探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名师培育工程在组织青年教师上比武课,说课比赛基础上,每门学科选出四名优秀教师,作为名师培育对象,由抚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候选人徐文根校长引领,开展教育科研探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我校名师成长。

3.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

完善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实行教师信息网络管理,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采取边远教师补助制,优秀老师送教帮扶制,近几年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行统一公开招聘考试中,为我校选送优秀青年教师5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并落实老师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

4.加强教育投入和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广西 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背景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02-03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亟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就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生源素质不高、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内涵建设有待深入等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与指导,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分析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背景分析

(一)幼儿教育发展缓慢

近年来,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广西学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到2010年,全区共有幼儿园5349所,在园幼儿数11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4%,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在全区5349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仅有532所,仅占9.9%左右。三是农村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农村公办幼儿园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5.7%。四是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发展不均衡。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仅占全区1126个乡镇的19%。五是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比重大。民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0%,但在园(班)幼儿仅占全区在园(班)人数44.3%。民办幼儿园规模小,园均规模为110人,保教质量水平低,严重制约幼儿园的发展。六是经费投入不足。2010年全区财政学前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仅为0.85%。七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幼儿园办园活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紧缺

一是现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2010年,全区有幼儿园教师3.7万人,其中编制内教师8089人,仅占教师总数的21.9%。二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幼儿园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对口的不及50%。三是满足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规划,到2013年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至少需要增加2.1万名幼儿教师。

(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2010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后,广西先后《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了“到2013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在园幼儿达到133万人,幼儿园教师新增2.1万人,达到5.8万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8%,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0%,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适龄幼儿基本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各地政府均相应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城镇住宅小区应根据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农村按照‘一镇一园’、‘村村覆盖’的要求整体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问题,作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2010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允许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此举一出,极大地激发了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目前,广西共有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超过1万人。2013年4月,教育厅组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专项评估,据了解,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喜忧参半,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生源数量充足,但整体素质不高

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广大学生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短短两年间,广西共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共招生1万多人。在目前中职招生艰难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广受追捧,招生火爆,成为一些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支柱。各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完成当年招生指标任务,有些学校甚至超额完成。南宁市第四职校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1000人,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各学校纷纷提出扩大招生规模的要求。

在因生源数量充足而欣喜的同时,各校也对生源质量不高而感到担忧。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对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目前,生源质量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身体素质不行,学习舞蹈、形体等课程效果欠佳;二是文化基础较差,难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理论知识;三是艺术悟性不够,对弹、唱、跳、画、手工等技能形成造成影响;四是情感心智不够成熟,给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带来困难。

(二)教学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

要,但仍难以满足本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

许多学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时,购置了大量设备,新建了一些实训室。这些设施设备基本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但对于办学质量的提升仍有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1.缺少相关实训室。大多数学校没有建设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婴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幼儿科学与社会活动实训室。

2.没有独立实训室。一些学校语音室与微机室共用,手工实训室与画室一起,琴法教室与琴房共用;许多学校只有五六十人的大琴房,没有单独的小琴房。

3.教学设备陈旧短缺。一些学校资金投入不够,致使实训室简陋,教具陈旧,如钢琴、电子琴、电脑等。个别学校只有两三台钢琴。

(三)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原有的中师师资流失严重,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学校连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专科毕业的教师都没有;二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三是转型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进修,许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但没有经过专门的针对性培训。师资队伍问题是目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四)偏重办学规模扩张,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是新办专业,许多学校重在办学规模的扩张,对专业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导致专业建设出现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够完善。一是专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一些学校在规划中缺少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多学校缺少专业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等等。二是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一些学校在规划中只列出了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基地)等方面的目标,没有围绕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等内涵进行筹划与设计,使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显得简单、浅层次,低水平、没内涵。三是缺少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许多学校在规划中只有目标,没有设计出建设思路与建设措施,更没有组织保障、人员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等,使得规划欠缺完整性、科学性、可执行性。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围绕幼儿教师这一岗位所需求的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一是幼儿教师核心能力课程得不到应有重视,课程与课时不够;二是课程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如“五大领域”没有分开开设;三是一些学校还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师资就开课,没师资就不开课。

3.技能培养存在偏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是核心技能,弹、唱、跳、画等是基本技能。但一些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把握不准确,导致在技能培养上出现偏差,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培养。

4.教学改革还欠深入。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尤其是如何开展“园校合作”(幼儿园与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双优人才”(艺术技能与教学技能双优秀),仍需深入改革。

(五)人才培养质量良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有待提高

据了解,因市场需求旺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一些学校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接到用人单位的邀约。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特色与实力的窗口,外出参加表演或接待,成为各种文艺汇演、节日盛典、活动仪式上的亮丽风景,得到各界的赞扬与肯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流向广东等发达省份,留在本地尤其是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不多,特别是留在乡镇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很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对策建议

(一)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要实现“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需要一大批幼儿教师,因此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为广西乃至珠三角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师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对口率;加大对教学队伍的专业培训,增加“国培”、“省培”名额,争取近期内对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轮训一遍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培训,尤其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学科教学法等内容的培训,帮助转型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竞赛、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题教研、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不仅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而且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三)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科学拟定建设措施,建立健全改革保障机制,确保专业建设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二是根据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技能的培养。三是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构建“园校合作,学教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强化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训培养,通过演、赛、教、用等方式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五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平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达到培养人才及扩大专业影响的目的。

(四)搭建“立交桥”,理顺中职生升学及职业资格证问题

根据最新的文件要求,“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原则上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试点期间适当放宽到中等幼儿师范毕业”,这意味着将来中职毕业的学生是不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解决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问题,搭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立“直通车”渠道,是当务之急。

(五)加强管理与指导,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与指导,一是严格控制该专业设置的准入,重点支持有师范办学基础的学校办好本专业,重点扶持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办好本专业,根据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专业布点,避免该专业布点过滥过快。二是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规范教学条件配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行为,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三是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该专业指导、培训、交流、比赛、科研等平台,引导该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四是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项检查评估,动态监测专业办学情况,促进该专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等形式,扶持该专业做大做强。

(六)出台配套措施,确保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要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持续发展,除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经费投入、编制管理、资格准入、职称评定、招生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及规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12篇

【关键词】 中期财政规划; 高校预算;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92-02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绩效管理范围将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评价结果也将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新修订的预算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在各个环节对绩效管理进行了规定,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和法律要求。

中期财政规划是预算管理改革部署中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的重要举措,并于2016年开始编制三年收支规划,即三年滚动预算。中期规划的关键在于项目库管理,要求所有入库的项目都必须设定绩效目标,必须经过评审,项目库将是项目财政预算安排的唯一渠道。至此,绩效目标管理和项目评审被实质性地嵌入了项目预算申报流程,绩效管理成为预算管理中无法绕过的一环。这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掌握绩效管理工具提供了契机。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困境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思想在短期难以改变,注重效率、注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更是缺乏真正理解:高校办学目标的多元性使得高校的产出绩效难以量化和衡量,从而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不可行;将绩效管理和评价等同于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不了解绩效管理实质内容;此外高校预算决策机制存在一定的行政化倾向,也影响了绩效管理的实施。

(二)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然而高校预算管理往往不关注绩效目标,更多是一种以战略和任务为导向的投入安排,对部门或项目究竟需要多少预算资金来达成什么水平的产出和结果缺乏明确衡量标准。

绩效指标、绩效标准、绩效信息等是进行绩效评价和管理的工具和基础,特别是绩效指标对评价的实质性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对未来绩效的改进有重要影响[1]。目前涉及到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社会机构对高校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对部分项目设置的绩效指标,以及主管部门针对高校财务管理能力设置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的较为宏观,适合于外部评价,有的适用于特定领域,高校尚未建立自身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绩效考评工作大多是简单的套用,缺乏准确性、代表性、系统性。高校也未建立各种支出类型的绩效标准体系,使得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而难以应用。除此之外,绩效信息的缺失也是高校绩效评价与管理难以量化、绩效标准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绩效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不健全

绩效管理是现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提升,更加强调支出结果和支出责任,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上不同于传统预算管理,导致现行预算管理制度和程序与绩效管理不相适应:(1)在预算编制和分配过程中,没有编制、审核和设定绩效目标;(2)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也仅停留在预算完成率、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等方面,完全未上升到绩效层面;(3)预算执行完毕没有考核,没有追踪问效、没有问责、没有激励,对下一轮预算分配没有影响。上述现象导致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依据、部分环节缺失、部门难以协调、结果难以运用等诸多问题。

三、中期财政规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一)强化绩效意识

高校主管部门不仅要将更多资金纳入绩效管理,还应以制度的形式要求高校开展自身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在方式和方法上进行指导,同时开展绩效管理综合评价,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程度和效果作为考核内容,从而在认识上和行动上推进高校绩效管理工作。

高校自身应从缓解资金收支矛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目标、提高大学治理水平的角度,真正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资金使用的问效问责,并把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破除技术障碍

1.中期规划。中期滚动预算体制要求预算具有前瞻性和统筹能力,与发展规划、政策、目标相结合,要求明确预算支出的管理目标、可计量的预期成果和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这将极大地促进预算执行效果的监控和评估[2]。因此,中期规划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首先应做好中期规划。这需要从各个环节提高规划水平,例如,学校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将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或政策等。

2.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起点,绩效目标的设定应在学校中期发展规划基础上,依照学校的战略目标和事业发展规划,将战略目标详细分解为年度目标,并尽可能细化和量化。学校应设置绩效目标的审核程序,对有关部门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和完善,并合理测算资金需求,保证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可衡量性和可考核性。保证绩效目标是对事业发展目标的细化和贯彻落实。

3.评价指标。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其产出和效果难以量化和衡量[3]。以科学研究为例,科学试验具有不确定性,成果也具有滞后性,如果单纯以论文等科研成果为评价指标,可能会导致科研人员的短期行为而不利于科研工作开展。因此,高校应结合各项事业发展特点,对实践中应用的各类共性和个性指标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归类,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适用性构建自身绩效指标体系,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4.绩效标准及绩效信息。绩效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除了计划标准外,还有行业标准和历史标准等。高校应通过收集、对比分析,逐步确立各类支出的绩效标准。其次,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体系,建立涵盖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等方面的绩效数据信息库,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有效运行。

(三)完善运行机制

1.建立支出预算论证评审机制。设立由主管校领导、学校规划和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等组成的预算评审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为:在中期规划框架下,加强项目库管理,对入库项目的立项依据、实施方案、支出计划、绩效目标进行论证和评审;对申报年度预算的重要支出、重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及项目绩效目标,评审意见将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预算支出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后续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

2.建立绩效管理运行机制。绩效管理工作贯穿预算各环节,具有相互衔接性和专业性,要使绩效管理和评价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从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加以保障。一方面,指定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预算绩效管理规划、组织、协调和实施[1],具体职能如下:制定考评计划,组织绩效目标评审,进行绩效监督及组织绩效考评;负责绩效管理技术储备,如构建评价指标、确立绩效标准、收集绩效信息及建立绩效档案等工作。另一方面制定绩效管理办法,除了对管理内容、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进行规范外,对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奖惩及绩效公开办法等进行规定。

3.重塑预算管理链条。实现真正的预算绩效管理,需对现行预算管理制度、流程进行再造,将绩效管理有效地融入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之中。主要包括:(1)在预算编报和审核中将绩效目标作为编报和审核重点,在预算下达时随预算额度一并下达至执行单位或执行人;(2)在预算执行阶段,调整预算执行监管目标,实现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监督和纠偏;(3)增加预算执行结束后的绩效考评环节,客观公正地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4)在新一轮预算论证和评审中,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建议

在中期财政规划背景下,高校应首先致力于满足财政部门对部分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要求,与此同时,积极在高校内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现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该逐步实施。

(一)评价范围由点到面

一个项目、一类业务、一项政策、一个部门都可以作为绩效考核对象,从绩效考核难易程度考虑,可以先选择目标相对明确、投入和产出相对独立的项目、政策或业务进行评价,再考虑对部门的综合评价。从绩效考核的缓急程度考虑,可以先选择学校重点关注的项目、战略性项目、其他占用资源和成本难以控制的项目、绩效提升空间较大的项目等进行绩效评价,逐渐扩大评价范围。

(二)评价方法由易到难

某一类型的投入,其产出有些方面容易量化,有些方面难以量化,在无法找到合适的量化工具前,可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可以量化的指标,辅之以定性指标,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增加量化程度;在数据获取上,如果无法得到精确数据,可以先采取替代办法,如在无法准确核算某一项目的耗费成本时,可以用直接投入金额进行替代,逐步走向精细化和科学化。

(三)结果应用由浅入深

基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和现状,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等尚需经过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当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是反映和发现问题,完善制度,对执行人进行适当激励和约束,在未来预算执行中提升绩效,待制度和方法体系成熟,再将绩效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调节和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静.关于高校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冷静思考[J].商业会计,2013(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