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3-06-06 09:3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行性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可行性分析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可行性机制叶策

[论文摘要]在东亚(包括东盟和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加强东亚货币合作,构建东亚单一货币区是大势所趋,有必要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和我国的时策。

现今作为区域货币合作典范的欧元已经成功启动,美元合作在美洲的强势发力业已引起普遍关注,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东亚毫无疑问是个刺激。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也郑重的警示了东亚各国加强区域性的经济和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区域性的货币危机需要区域性的货币合作来防范已成为共识。同时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本身在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也是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必然要求。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分析

“货币一体化是指各国在货币方面的融合、结合、整合的行为、现象和趋势。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以将货币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区域内货币政策协调;二是区域货币联盟;三是单一货币区,又称最优货币区,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最高层次。”“最优货币区,具体说来是指由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灵活,经济开放程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相近,经济政策较为容易协调的国家与地区所组成的货币区。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是由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该理论最初关注的是成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问题,蒙代尔、麦金农、彼得凯南、伊格拉姆分别提出了确定最优货币区的单一标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开放程度、低级产品的多样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随着实践进程的发展,单一标准的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于是,后来的经济学家将该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使该理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参与最优货币区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上。

参与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主要是:各成员国会损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丧失巨额的铸币税收人,同时要支付较高的货币转换成本,会使其财政政策不可避免的受到牵连,进而会影响到其国内经济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而参与最优货币区的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减少交易成本,降低汇率风险。单一货币区建立后,区域内货币交易被取消,这将节免货币兑换的成本,可以节约大量人力财力,有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而货币交易的取消,“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汇率波动对贸易和物价的不利影响及由汇率波动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特别是能避免短期国际资本的冲击,因为单一货币会使最优货币区内的货币规模巨增,将致使投机者无力制造差价实现套利。(二)减少外汇储备成本,节约外汇储备。货币一体化,可以通过集中各国的外汇储备和协调成员国彼此间抵消贸易差额来实现区域内外汇储备的节约。(三)货币一体化还可以降低各成员国的通货膨胀率抑制利率的不正常上升.稳定成员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川。(四)货币一体化还将扩大各成员国的国际影响力,并且为各成员国接下来的深层次政治合作打造平台。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分析

从长远看来,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彼此间贸易、投资、金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及受国际趋势的影响,东亚地区构建单一货币区是势在必行的。但就目前言,需要分析东亚货币合作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按照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构建单一货币区的成员国应当符合的内部条件有:各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各国经济的关联程度高,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趋同,成员国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强,各国政策的协调一致性强,所建货币区内拥有核心国和核心货币。

从东亚国家和地区目前的现状分析看来:在各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方面,东盟、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也是在逐步上升,加人WTO后更加明显,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了,则对汇率波动就会敏感,东盟和亚洲四小龙更是如此,这将促使各成员国就汇率产生共同的需求,他们需要进行货币合作,实行汇率联动;在各国经济的关联程度方面,东亚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和贸易往来占该区域投资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这也为他们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性方面,东亚各成员国参差不齐,人均GDP高低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大相迥异,这与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单一货币区所要求的条件差距较大;在成员国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方面,就人力而言,人力资本跨国流动性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譬如历史、文化、宗教等显得较弱,其中的人力价格因素进而导致物价因素也差异较大;就资本而言,像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由于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金融管制较严,在资本的可自由兑换方面尚未完全放开;在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性方面,就金融体制而言,东亚各国大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这点是相似的,但各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却会增加实施共同盯住篮子货币乃至建立单一货币区的操作难度,自然会增加推行统一货币政策的难度;在所建货币区内是否拥有核心国和核心货币方面,东亚的新加坡、韩国虽富,但由于国家小,总国力规模尚不够强。日本具备成为核心国的条件,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亚大多数国家对其持不信任态度,而且近十多年来日本经济一直低迷.显然它并不适合担当这一角色。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币也已经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结算货币,但是由于总体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目前也不适合成为核心国,所以东亚尚没有核心国和核心货币。

从外部条件看,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国家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要求大国之间进行有效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为东亚的货币合作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可是,时至今日,美国、欧盟、日本为了争夺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货币政策协调要想达成一致任重道远。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东亚地区建立单一货币区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建立次区域的单一货币区尤其是建立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包括中国大陆、港澳甚至台湾省在内的大中国经济圈,目前的条件已趋向成熟(注:朱芳,东亚次区域货币区建立的条件分析,当代亚太,2003.12),而人民币货币区的建立也会为最终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样,东盟十国也可以尝试成立类似的次区域单一货币区。

三、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分析

打造第一平台:扩大东亚货币互换。2000年5月6日在泰国举行的东盟10+3财长会议上,就东亚地区加强财政和金融的合作问题达成了“清迈协议”,其中涉及多项金融合作的内容,最主要的是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一国货币在陷人流动性危机的时候在不需要担保品的情况下就可以本币购买对方国家的可兑换货币,待度过危机后,再按协议条件,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刻,按照购买时所使用的汇率,用已购买的可兑换货币购回本币。货币互换是获得紧急融资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成员国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清迈协议是东亚货币合作的一次实质性进展,但只是属于危机解救机构,要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就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货币互换,由双边扩展到多边;而又因为东亚国家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各自的体制也不乏相似之处,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各自的国情,在经济金融贸易方面又都具有高储蓄率、较高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等特点,在如上所说的扩大了的东亚货币互换的基础上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等组织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其中需要搞好跟IMF、美国和欧盟的博弃。

打造第二平台:建立东亚汇率联合浮动机制。东亚国家己具有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川,在经济上,东亚国家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贸易相关度和投资相关度以及较高的外汇储备,这都为汇率联动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在技术上,大多数东亚国家采取的仍是或相当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东亚汇率联动机制不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根本变革,转换成本相应的就小。同时,根据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所建货币区的规模越小,其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就越强,货币一体化的成本也就越低,也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单一货币区。因此,在东亚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先局部后整体的分步走思路进行汇率安排,先选择次区域,建设次区域单一货币区。就目前看,可以选出二个:东盟十汇率政策的总体协调,建立盯住共同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即在各国和大中国经济圈(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乃至台湾省)。汉而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次区域间联合,从而将汇率联动机制扩展到整个东亚地区。打造第三平台: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因为“只有单一货币区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和明确的制度约束,这是汇率联动机制所无法比拟的’心三,而且伴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彼此间的利益枚关度越来越高,所以东亚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经济体,建立单一货币区是早晚的事。当然,这需要各国拿出巨大的勇气,克服多种困难.包括意识形态和历史问题,其中加强政治对话和合作尤为重要。

四、我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对策分析

按照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一体化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货币区成员国之间货币可自由兑换;二、资本可自由流动;三、汇率可自由浮动。而根据“蒙代尔三角”学说,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自由浮动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三者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二者,这就意味着,我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要有所作为.需要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但是这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复杂国情的世界政治经济大国,就目前而言.这是不能做到的,这也构成了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一大困难。然而,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是势在必行的,中国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整,这包括:(一)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切实加强货币篮子的选择,合理确定各自比重。(二)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国内的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培育市场,努力加强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三)尤为紧迫的是,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是,我国要进行区域货币合作就应当同样逐步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其实,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能真正管得住的只有少部分的资本项目,其他很多的资本项目往往通过采取各种非法的手段实现了人民币的可兑换”二,政府不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四)加强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完善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倡导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竟争力,积极倡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企业对外投资,有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五)积极倡导和通力合作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等组织。(六)加强政府间对话,强化政府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调。(七)加强汇率联动机制建设,首先要领导建立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甚至台湾省在内的“大中国经济圈”的次区域单一货币区的汇率联动机制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东亚各国的贸易相关度和投资相关度日趋紧密,在东亚区域进行货币合作势在必行。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我们要果断参与其中,有效调整各种政策,在确保国内经济稳定的基础上,通力加强与各成员国的合作,努力承担起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历史重任,从而在这个互惠共赢的历史机遇中全面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周颖,纪振强.东亚货币一体化:理论基础、可行性及前景瞻望仁月.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9).

[2]朱芳.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J.南方金融,2003,(7).

[3]刘力臻,焦百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我国的参与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3,(3),

[4]李勇辉,昊朝霞.区域货币一体化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5]钟伟.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三个层次(J〕.经济研究参考,2001.(47).

第2篇

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

1、企业产品/服务现状综述。对于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找出企业的弱点和有发展机会的点。

2、新产品/服务描述。根据新产品开发前阶段的产品构思、产品概念形成等对将要开发的新产品/服务进行描述。主要描述新产品/服务的创新要点、形式、相关因素的描述。

3、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人口基数、技术满足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对该种产品/服务的了解程度、产品服务的可获得性、潜在消费者中购买拟投产产品/服务的意向、根据竞争者以前的业绩估计市场容量及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的运作情况、根据互补产品的销售情况预测未来销售情况、对竞争对手及产品定位的详细分析等。市场分析的核心在于掌握将要推出的新产品/服务的市场容量及目前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从而确定目前的市场情况对于新产品/服务的推出是否有积极作用,即新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是否具有推出的可行性。

4、技术分析。该部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新技术与原技术的相容性分析情况和狭义上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情况。狭义上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内容又包含:研究新产品/服务开发的各种技术问题是否可行和研究新产品/服务开发中是否能够保证质量。技术分析的核心在于新技术与原技术匹配程度如何,技术上是否可以实现新产品/服务的正常推出。

5、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包含商业价值预测和财务分析两部分。商业价值预测在于对新产品/服务的未来销售情况及利润空间进行理性预测;财务分析在于对新产品/服务的各项投入进行合理评估及财务预算。经济分析的核心就在于从财务角度理性的分析该新产品/服务的经济可行性,即它的推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净利润及确定未来的经济发展空间。

6、负面效果评价。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哲学告诉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于新产品/服务的开发也是如此,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从企业角度来看,或者是对原有组织架构的影响、或是对原有资源技术的影响、或是对原有市场渠道的影响等。所以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必不可少这一部分,通过前面的分析预测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并进行评估,用辩证的观点最终确定该新产品/服务是否具有推出的可行性。

第3篇

【关键词】蘑菇;可行性分析

菌类食物自古以来就有“上帝的食品”、“山珍之王”等美称,是21世纪的健康食品。该类食品的性能好,不仅可以日常食用,还可以滋补身体,浑身是宝;蘑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出口国,年出口量达30万吨以上。同时,国内市场同样商机无限。就蘑菇而言,一年中城市居民能吃到鲜菇的时间仅仅只有2-3个月,还有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有待开发。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另类蔬菜――食用菌正是未来社会人们所需高蛋白、低脂肪、低血脂有益人体健康的无公害食品。因此开发蘑菇加工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蘑菇加工项目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唯恐我国食用菌冲击其国内市场,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通过设置常规性技术壁垒、超常规性技术壁垒、反倾销甚至投机性壁垒来制约我国食用菌的国际贸易,使我国食用菌产业不断受到伤害[2]。

二、蘑菇加工是完善农业产、加、销的市场体系的需要

通过蘑菇深加工的实施,可以使农产品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利益连接起来,同时为了实现共赢,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签订农产品种植保护价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投入力度,拓宽加工农产品出口转化渠道,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通过蘑菇加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加、销的市场体系发展与完善,同时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蘑菇加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

蘑菇加工生产采用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在有效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蘑菇加工企业利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户提供优良品种,他们之间建立长效地利益运行机制,采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促使农户加大科技投入,改变菇农因传统蘑菇种植季节性因素,造成菇房空闲浪费,经济效益的降低的现状,切实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意义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蘑菇加工项目是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向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蘑菇加工项目在引导农业区域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同时,由于蘑菇加工企业的壮大,对特定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有利于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升级。实施对农产品加工后,有利于敦促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增加附加值。

农民收入增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由于蘑菇加工业的兴起,带动蘑菇种植业的发展。通过同农民订立购入合同,降低农民种植业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蘑菇加工项目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栽培信心,而且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和栽培技能优势,推进蘑菇产业由分散经营的传统格局向集约化规模生产方向发展,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实现一个量的飞跃和质的转变。

五、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更为关注。“一荤、一素、一菌”的健康新理念,引导消费者向绿色保健、安全营养、味美方便的方向发展。蘑菇集美味、营养、药用于一身,更受人们喜爱。蘑菇是消费最广的世界性食用菇种,国内外市场对蘑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用菌进口量和居民日常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美国在2006年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超过4千克,日本达到5千克,并且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国际上的蘑菇一些主要生产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产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进口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对蘑菇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我国蘑菇生产。

六、蘑菇加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在项目建设期,现金的流出量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垫付的流动资金。在项目运营期,现金的流入量主要为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垫付的流动资金的回收,现金的流出则要表现为是经营成本、营业税金、项目建设期的现金流出量、项目运营期间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量都统称为现金流量。

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据是投资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静态指标属次要指标,动态指标属主要指标[3]。动态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是整个寿命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净现值率是净现值与原始投资的现值的比,该指标大于零可行;获利指数经营期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与原始投资的现值的比,指标大于1的投资项目可行;内部收益率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指标大于或等于资金成本时项目可行。在对同一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4]。静态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是指年息税前利润与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该指标只有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才具有财务可行性[5]。

(一)基础数据

项目总投资为2103.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03.9万元,流动资金为200万元。达产年的流动资金为200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计取,产品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25%,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增值税的5%和3%提取。以国家综开办颁布的贴现率8%为本次财务评价的基准收益率。本项目拟在一年内完成,第二年投产,生产期按9年计,项目计算期为10年。本项目的销售价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出厂价确定,单价18万元/吨,年产蘑菇加工能力200吨,正常年营业收入估算为3600万元,项目正常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为9.79万元,项目平均年总成本费用估算为3034.5万元

(1)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为2000万元。

(2)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300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生产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则年折旧费为95万元;房屋、建筑物200万元,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率为5%,则年折旧费为9.5万元。

土地出让金计入无形资产,原值为1000万元,按20年摊销,年摊销费为50万元。

(4)年修理费按设备的8%计为80万元。

(5)其他费用估算其他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及其他制造费用估算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2880万元

(二)财务可行性分析

1.编制现金流量表。如下表所示。

(l)本项目初始投资=2200+200=2400(万元)。

(2)经营成本=2000+300+80+500=2880(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3600-2880)×17%×(3%+5%)=9.79(万元)。

(4)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十折旧+摊销。投产后第l年至第9费用=2880+104.5+50=3034.5(万元)。

(5)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一营业税金及附加。投产后第1年至第9年的息税前利润=3600-3034.5-

9.79=555.71(万元)。

(6)投产后各年的调整所得税=555.71×25%=138.93(万元)。

2.计算指标(以下计算均为所得税后的指标)。

(l)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

值出现负值年数+(未收回现金流量的绝对值/下年净现金

流量)=5+(/-114.88/)/571.28)=5.20年。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5.20-1=4.20年。

(2)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ROI)=(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100%=555.71/2400×100%=23%。

(3)投资净现值。NPV=(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第t年的

复利现值系数)=917.58(万元)。

(4)净现值率。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原始

917.58/(2200+185)×l00%=38.47%。

(5)获利指数。获利指数(PI)=l+净现值率=l.38

(6)内含报酬率。根据现金流量表用插值法计算内含报酬率:〔NCF:×(p/F,IRR,t)=0计算内含报酬率17.4%

进行决策时,如果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全部可行,则项目完全可行;如果主要指标可行,次要指标不可行,则项目基本可行;如果主要指标不可行,次要指标无论是否可行,则该项目均不可行;通过以上分析,静态指标中的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5.2年,大于计算期的一半,超过基准投资回收期,该指标不具有财务可行性,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4.2年,小于运营期的一半,该指标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报酬率为23%,大于基准收益率8%,该指标可行;动态指标中的净现值等于917.58万元,净现值率等于38.47%,均大于零,获利指数等于1.38大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17.4%大于8%,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所以该项目基本具有财务可行性,只是投资回收期较长,有一定风险,如果条件允许,可实施投资[3](见表1)。

七、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

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100%=65%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65%,企业就可以保本,因此该项目实施后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1]科技网省略.

[2]黄文清,张俊飚.食药用菌: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二).

[3]宋宁,李梅芳,岳桂云.商业会计.2009.12.23期:浅谈以现全流量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交叉销售;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57-02

所谓交叉销售。就是发现现有客户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而实现销售多种相关的服务或产品的营销方式,是为了鼓励一个已经购买了公司的A业务的用户也购买其B业务(Nash,1993;Dighton,1994)。其实质是在拥有一定营销资源的情况下,向自己的顾客或者合作伙伴的顾客进行的一种推广手段,是一种对企业的现有客户销售更多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策略和新兴的营销方式。这种销售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两个具有相关用户需求特点的企业之间开展。

一、基于经济效益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保险业交叉销售收益分析

企业的绩效水平取决于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实现,而非市场份额的扩张(Griffin,1995)。实现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有效地留住客户。客户留存率每上升5%,企业获得的客户利润净现值将提高35%-95%。其中。财险公司利润将提高84%、寿险公司利润将提高90%(Reich held。Teal。1996)。通过实施交叉销售扩大客户份额,保险集团子公司可以有效保持客户资源。实现更高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从而提升销售利润。

保险集团子公司能够创造更多有效的客户接触点。从而增强客户对产品质量与客户服务的体验。增进客户对保险集团各业务领域的了解,借助交叉销售提高客户份额。降低客户搜索成本,提升客户消费效用,提高客户满意度。有助于提升客户留存度。同时也将带来更具意义的口碑效应,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与销售收入。若以客户份额的角度理解交叉销售,以客户份额为导向实施交叉销售,保险集团各子公司通过交叉销售所获得的利益将是一致的。可以实现销售利润与市场份额的同步增长。

此外。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交叉销售对价格战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只要价格相对公道。适度的涨价并不会使已购买多种保险产品的客户转投竞争者。客户希望能够稳定地维持同保险公司之间的服务关系。简化购买过程,一旦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他们对价格刺激的敏感度就会降低。

(二)保险集团交叉销售节约客户交易成本

所谓客户交易成本,就是公司为获取客户,向确定的客户销售产品或者服务和维持客户而付出的各种代价,表现为资源的消耗。保险业的客户交易成本表现在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的成本等方面。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庞大的销售队伍必然会拥有相当数量的客户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财富。保险客户对其保险人(销售团队)较为熟悉和信任,会从人处获取更多的保险信息,对于人为其提供与原来不同的保险种类比较容易接受,既节省了时间,又较易开展工作。节约许多不必要的成本。交叉销售实施后。对于保险集团内部分支结构和子公司之间可以加强联系与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设置。节约许多与客户拓展的相关成本。也降低了营运成本。较大幅度地减少费用的向外支出,集团职工利益得到较高的提高,对于公司和职工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例如,对于一个保险集团而言,用一个客户咨询和保险系统就可以完成整个集团的全部工作,其下属分支机构不都需要配备同样的信息系统。再如:对于新设的子公司。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投入来壮大其销售团队,可以直接借用整个集团的人员。新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开发新的产品、完善咨询服务、拓展客户业务关系即可。

二、基于市场营销角度的分析

在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方面。保险集团可以通过整合交叉销售产品供给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多样化要求以及运用集团的渠道销售能力,对适合交叉销售的现有产品进行改良或组合。其优势表现在市场前景广阔、培训简单、易于和销售技巧容易掌握等。交叉销售可以加强各子公司的沟通协作,联手开发集多险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产品。提升交叉销售的层次、广度以及渠道。从而建立客户、产品、渠道相互协同的销售系统,完善运作流程。理顺前台销售和后援机制的衔接,加强交叉销售各环节的风险防范。定期研究交叉销售工作。制定交叉销售渠道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基于销售团队培养的考虑。开展保险集团内部产寿险公司销售队伍的共同管理和共同建设。淡化销售人员产、寿险的身份归属,进而整合优势资源,搭建联合平台,开展共同增员。加强协同管理。这样。在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现状下,建立了一支分散性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的综合销售队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体系,对交叉销售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实现了共建一个团队、共建销售职场、共同联合培训、共用考核办法、共享一个政策、共同实施联合晨夕会等共建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域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并可以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基于战略管理角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有利于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对于整个保险集团而言。实施交叉销售,打乱了原来集团内部的分工安排。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分工不再是寿险、财险、交通强制保险等经营内容不同的险种,其业务可以互动合并、相互。在服务咨询、客户资源区域开拓、不同保险环节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分工协作,进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达到有效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得以加强。整个集团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业务拓展活动的要求。建立起基于客户的新型部门和组织体系,协调好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及销售的日常交流互动。比如,对一项销售活动策划方案。集团公司与其分支机构形成了同步一致的关系。集团的交叉销售互动部门负责制订具体的激励方案策略,并统一策划组织本集团的大型营销活动,各分支机构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挖掘现有的销售渠道等,进行交叉销售业务的具体展业工作。

第二,开展品牌战略。提高影响力和综合服务优势。满意的客户会向其他人推荐保险公司或产品,从而为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形成一定的口碑效应,实现品牌战略。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消费观念和风险自救的情况下。根据别人推荐而找上门的客户,往往在质量上更胜一筹,相对于其他渠道获得的客户,更加有利可图。由于我国保险业当前的制度背景是分业经营,对于同一集团下新的经济体大力开展交叉销售,可能比较轻易争得市场的准许和认准,其业务内容可以向同行业进行大幅度的扩展和结构性的业务调整,达到整个集团的综合经营和协作发展的局面。整个集团在市场的份额和社会的认可度得以提高,增大了影响力。集团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做到业务行动同步性。市场品牌价值得以提升。可以进一步开展

“一站式”金融保险服务,发挥交叉销售优势。从而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差异性需求。

四、促进保险业交叉销售的建议

在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注重对交叉销售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的探索完善。建立一系列机制制度,如完善业务拓展制度、建立客户资源管理制度、理顺利益分配制度、设计考核激励制度和学习培训机制等。

在数据库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整个集团应建立一个客户信息库,对客户信息进行记录和分类,进行有序的存储和加工,完善和改进信息质量,确保正确完整,从而提高信息交换效率。

在产品种类研发和设计方面,根据交叉销售的自身特征,将寿险和财险等巧妙设计在一张保单上,让客户进行像看菜单选菜一样的选择,服务和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切实提升双方合作的层次。或者根据较为成熟的产品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改进,使他们内容上互相补充,适合于更多客户,更有益于开发市场和客户,也更好的进行财险和寿险的协作与沟通。

在销售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必须对展业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包括交叉销售技巧、市场拓展方法和策略方式等。从而熟悉各种保险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了熟于心。能够顺利沟通和协调。对于专业人员创造的交叉销售机会以及实现的交叉销售额相挂钩,以实现短期推动和长期业绩发展相结合。此外,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全面提升人才层次,通过联合和统一培训的方法,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吉生、金伟飞,建立保险交叉销售体系的若干思考,上海保险,2007,(05)

[2]沈桂林,关于我国保险集团交叉销售的可行性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3]刘朝华,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分类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胡曼,交叉销售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崔晶,基于交叉销售理论的XX保险集团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MBA学位论文,2008

[6]魏华林、吴韧强,对保险集团交叉销售的再认识――基于客户份额的思考,保险研究,2010,(02)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茶具;设计;销售;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茶具在生产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中,越来越呈现出设计与销售相融合的趋势。在很多时候,茶具的设计需要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从茶具的销售状况中寻找改进方式和创新策略,而茶具的销售需要依托茶具的设计方式,找到正确的销售方向、销售渠道和意向客户。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给茶具的设计和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促进二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也拓宽了茶具设计和销售的传统思路,使茶具设计与销售融合加上了“互联网+”的标签。当然,从当前的实践状况来看,茶具设计和销售的融合仅仅是从理论出发的一种趋势性的分析结果,互联网视角下茶具设计和融合的可行性以及相关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1互联网视角下的茶具设计与茶具销售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并以大数据分析为标志,有效优化了互联网数据信息的整合方式,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实施“互联网+”战略,力求通过互联网的助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候,茶具行业也没有落后。“互联网+”战略在茶具行业的应用,以全局化的统筹方式,优化了茶具行业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最后到售后的全过程,为爱茶人士带来了茶具方面的新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茶具的影响和价值。互联网视角下,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集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分析如下:

1.1互联网视角下的茶具设计

茶具,指的是饮茶时使用的器皿、器具,从广义上说,茶具还包括茶室的其他与饮茶相关的器具,如茶桌、茶凳等。茶具的使用过程,既是品尝茶叶的过程,也是感受茶文化的过程。与其说茶具是一种饮茶工具,不如说茶具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茶具之于中国茶文化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我国茶具随着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经常用到的茶具种类繁多,既有金属茶具、陶瓷茶具,也有竹木漆器茶具、玻璃搪瓷茶具,每种茶具都各具特色,但均和我国茶文化有着骨肉相连的联系。本文所讨论的茶具设计,是指专业茶具的设计,其设计过程烙印着深刻的茶文化印记,可以说是我国茶文化由精神向物质浓缩的过程。茶具设计经历了由片面、简单的设计方式向全面、复杂的设计方式的演变,今天的茶具设计,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成为了我国茶文化在物质层面的理性展示过程。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现阶段的茶具设计,呈现出一些新的、鲜明的特征,具体来说:一是茶具设计由偏向观赏性、艺术性转为观赏性和实用性并重。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基于互联网的强大信息传递功能,爱茶人士之间的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成为可能,爱茶人士所组成的俱乐部、小团体,在茶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茶文化中包含的不仅是饮茶的意境之美,也包含了饮茶的养生之美,茶具应当不仅仅注重美观和艺术性,也应当兼顾实用性,从而使茶叶的养生功能借茶具为载体持续发挥出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二是茶具设计和各地的饮茶习俗关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明确向茶具设计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各地爱茶人士的饮茶习俗是不同的,并基于此呈现出茶具喜爱和选择偏好的不同,如北方人多喜欢清茶,因而适合采用瓷质的泡茶器皿,而南方人喜欢浓茶,则适宜采用陶质的泡茶器皿,如果茶具设计不能根据当地人的饮茶习俗进行针对性设计,那么必然出现区域性的意向客户的缺失,进而导致销售过程的失败。

1.2互联网视角下的茶具销售

茶具产品,应当集艺术性、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身,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爱茶人士的青睐。因而茶具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应当重视其多元化属性的充分展现,一方面要呈现茶具产品的个性化,以茶具的个性化艺术魅力为亮点吸引消费者眼球,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购物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茶具使用舒适度、使用耐久度和组合性,使消费者用得舒服、用得时间长,并且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家庭环境布局,即方便摆放,方便和其他家具进行良好搭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现阶段的茶具销售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具销售所面向的受众更加明确。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支撑下,茶具销售商可以充分掌握各个区域、各类人群中的各种茶具的销售状况,并基于此做出最优决策,即将不同类型的茶具,针对性地卖给对茶具有不同需求的各类人群。二是茶具销售的链条明显缩短。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网络销售的出现,人们可以不通过实体商户直接从工厂进行订货,这就夺走了茶具销售中间商的饭碗,以往一环接一环的存在多个中间商的茶具销售链条明显缩短,要么是店铺直接从工厂订货,要么是个人直接从工厂订货。三是茶具销售呈现个性化定制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创新,爱茶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茶具生产商直接进行个性化茶具定制,这种销售模式虽然价格偏高,但很容易获得顾客的认可。

2互联网视角下茶具设计与销售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从当前的茶具生产链来看,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的融合趋势是较为明显的,只是对于融合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在此,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将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2.1茶具销售获取的真实数据可以为茶具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从理论层面分析,茶具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良好的销售效果,而通过不同的茶具设计所获得的茶具销售数据,茶具设计工作的调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茶具销售商可以做到对茶具行业销售状况的了如指掌,包括不同区域的茶具、不同材质的茶具、不同风格的茶具、不同年龄层人们购买茶具等销售情况,有了这些数据结果,茶具设计工作才能逐步、有效地根据所针对的消费者、所销售的区域、所打造的品牌进行优化和改进,最终以良好的设计效果影响销售,获得销售效果的提升。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消费者和茶具生产商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容易实现,基于此,消费者对于茶具的个性化要求有了更多被满足的机会,茶具的个性化定制即是满足消费者对于茶具的个性化要求的主要方式。在互联网快速、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的支撑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将自己对于茶具的设计要求传达给茶具设计者,茶具设计者再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设计工作,并将设计结果交给消费者评价,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之后即可直接开始生产并在生产完成后直接发售给消费者。茶具的个性化定制,可以说是销售环节直接影响设计环节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实现了设计和销售的融合,因为其中没有上架和推广的过程,并且其购买者是固定的、唯一的、预先约定好的。

2.2茶具设计可以为茶具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茶具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商品,获得销售效益是茶具设计的最终目标,因而,茶具的设计方式、设计风格、设计思路是制定茶具销售策略的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基于我国深厚的茶文化而开展的茶具设计,其风格、内涵、功能、价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偏重艺术性,有的偏重实用性,有的偏重舒适感,有的偏重养生功能,不同的茶具设计方式,应当面对的顾客类型是不一样的。例如,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更加重视茶具的养生功能,因而突出表现茶的养生功能的茶具设计,就应当面向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销售;而40岁以下的爱茶人士,更加注重茶具的艺术美感和收藏价值,因而突出表现茶具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茶具设计,就应当面向40岁以下的爱茶人士进行销售。所谓茶具设计与销售的针对性,即是由此而来。唯有在充分分析茶具设计的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所提供的不同顾客对茶具的爱好偏向,发挥茶具设计的参考作用以指导茶具销售方案的制定,才能提升茶具销售方案的可行性,以良好的销售策略获得最佳的茶具销售效益。

2.3茶具设计与茶具销售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撑下,茶具行业中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二者互为参考、互为依据,在良性互动的同时实现共同进步。在“互联网+”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成为了茶具设计和销售的最重要参考因素甚至是唯一参考因素。销售者对于茶具购买意向的有无、购买意向的强烈与否、购买意向的实际考量因素,都和茶具的设计、销售有着必然而深刻的联系。而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认知程度的消费者,其在茶具的购买意向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就要求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工作必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茶具的真实需求。在关注消费者购买意向的过程中,互联网为茶具行业提供了有力的统计分析工具,在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之间搭建了坚固的桥梁。茶具企业维持大量的销售网点,所耗费的资金过于庞大,并且每个网点门面空间有限,茶具展示的空间也很有限,此时,基于互联网的电商模式,部分取代了传统的实体销售模式,给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所耗费的流程较长,成交过程冗长复杂,很多潜在客户由于获取信息的局限性和对于所获取的信息的不信任,打消了茶具购买计划。在“互联网+”模式下,茶具设计到茶具销售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甚至个性化定制的出现基本免去了茶具销售的环节,实现了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的有效融合。在“互联网+”模式下,以茶具的价值为基础,互联网以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的融合为途径,实现了茶具价值和茶具意向客户之间的有效连通。可以说,这是互联网给予茶具行业的新机遇,使得茶具设计与茶具销售的融合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且融合的效果越来越好,融合的成本越来越低,有力对推动了茶具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全新的信息全球化时代。互联网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变革,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过程中,茶具行业也从中直接受益,茶具销售的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茶具设计的优化过程越来越简短,基于此,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呈现出明显的融合趋势。从理论角度分析,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的融合发展,具有多个方面的可行性,二者是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共同优化的,茶具设计和茶具销售的融合发展,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对茶具行业提出的现实要求,必将有效推动茶具行业的发展进步,创造更大的茶具销售效益。

参考文献

[1]吴笑露.中式茶具设计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杨弦.客户评论对产品口碑及销售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张静.茶具设计材料和造型的创新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5.

[4]杨晓华.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发展[J].现代生活,2010(11):58-60.

[5]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6]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第6篇

关键词: 气象信息; 直通平台; 平台建设; 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8?006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居住环境及环境安全,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对气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临沂市气象局也适时开发了气象信息直通平台,以减少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风、大雾、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1]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威胁,将各种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将减到历史最小极值,实现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

1 平台建设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气象信息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短信、互联网络[2]等途径向外,这些方式需要有一个媒体中转过程,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公众也要通过这些媒体渠道来接收信息,其到达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从而影响了气象信息的有效性。因此,传统的气象预警方式无法及时地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

为切实提高市、县气象部门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最大程度把气象信息传播传递到被影响的群体,解决气象信息传播“第一时间”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必须建设气象信息直通平台。

气象信息直通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向公众气象信息,无需通过媒体中转,能够有效地缩短的时间延迟,提高到达率,从而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有效性。若有重要转折性、灾害性自然现象出现,政府气象部门通过气象信息平台做到早、早部署、早预防,也可用于政府部门其他突发事件、重大灾害预警、政策宣传、商贸资讯等方面的信息。

2 平台设计必备条件

2.1 先进性

气象信息直通平台能实现“定时控制,定点与广播,文字消息与视音频广播结合,跨部门互联,应急优先,自然灾害紧急自动播控”,具备较高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平台必须兼顾今后几年气象事业发展而提供的各类新服务产品。

2.2 经济性

性能优越、技术先进是气象信息直通平台的首选,但对于经济性也不能忽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即使系统先进简易又不失经济可靠。一台平台带几十到几百个接收终端,将大大减少施工费用、工期,既减少系统的维护费,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2.3 可靠性

平台系统最重要的是可靠性,一旦瘫痪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稳定可靠性,平台设计初始要考虑各类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应急处理方案。

2.4 规范性

气象信息直通平台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严格遵从各项技术指标,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

3 平台的建设原则

坚持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既满足应急业务和指挥要求,又满足日常气象服务需求,统筹考虑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

坚持实用、节俭、高效的原则,利用和整合现有气象探测、预测、预警设施[3],以需求和提高服务效果为导向,集约化发展,低成本建设。

坚持先进、安全原则,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设备性能稳定可靠,相互兼容,方便系统扩展和升级,保证系统的持续发展。

4 结 语

气象信息直通平台可以逐渐扩展到机关、学校、乡镇、矿山、化工等各个行业领域,提供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为乡镇及时提供农情、雨情、灾情和气象科技信息及森林火险等级等各类气象信息,农民群众能够方便及时地了解天气情况和气象信息,便于开展各项农业生产,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各行业的影响,切实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增强了为农服务的能力,使气象信息真正成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的贴身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 张延龙.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16):88?90.

[2] 何小明,蒋永东.气象信息共享服务业务平台用户认证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1):86?88.

[3] 杨桂娟,鄢志宇,郭素杰.锦州市公共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工作平台[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41?43.

[4] 刘小东,杨承睿.基于ArcGIS的气象电子显示屏管理系统研发[J].电子科技,2011(3):6?8.

第7篇

2014年5月7日

一、项目立项背景

二、项目市场分析

三、项目实施条件

四、项目实施规模

五、项目主要设计

六、项目主要设备

七、项目环境安全

八、项目投资概算

九、项目效益评估

十、项目资金筹措

十一、项目实施结论

军龙钢材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立项背景

镇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本项目提供绝佳条件。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红花套正成为鄂西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镇委政府加快“绿色产业强镇、商贸物流重镇、环境优美乡镇、特色旅游名镇,宜昌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六镇建设”,在红花套镇大步流星步入发展快车道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军龙钢材”正赶上立项最佳时机。

民营经济的鼓励政策为本项目注入发展动力。红花套镇委镇政府内资外资一起引,围绕大项目抓配套,围绕特色产业抓延伸,进一步加快项目集聚。对民营经济,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经营上放手放开。鼓励现有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扩容等方式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裂变效应。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和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建设,重点加大引进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内商外商“平起平坐”。

二、项目市场分析

镇内多家招商企业即将扩建。红花套镇加快招商引资,目前镇内有大小企业102家,其中产值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23家,经过前期的初期发展,这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今年,先后有宏发科技纸业、土老憨集团、科力生种苗、力帝机械、民生公司、永茂医药、夜明珠钢球厂等企业将扩建厂房。企业的扩张必将为本公司的钢材销售、五金工具、建筑器材、劳保租售等主要经营提供近期或长远的市场需求

镇内六大居民点即将开建。作为宜都的“北大门”,红花套镇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已逐步成为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近两年,镇内先后有周家河村橘园新村居民点、吴家岗四f堰居民点、红花套村光伏园居民点、杨家畈华洋小区、渔洋溪高速路搬迁小区居民点、南桥村岳宜高速居民点相继启动和建设。仅渔洋溪一个居民点,用地达66458平米、设计自建房108栋,多层还建房6栋、72套,小高层2栋、88套,项目2016年底竣工。初略估算,镇内有6个居民点、600多农户、180万平米的建筑即将开建,巨大的潜力市场得天独厚,几乎唾手可得。

三、项目实施条件

区位选址准。红花套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宜都地理环境优越,三条省际公路纵横全市境内,从红花套镇过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可直上宜黄高速公路,焦枝铁路南北贯穿宜都全境,还有长江黄金水道贯穿于全境。项目选址于本镇窑坡垴工业园规划区,势必给以钢材为主的销售带来极大的交通便利。

物流位置佳。项目选址紧邻318公路、北接窑坡垴村新村委会处,此地段为宜都市承北启南的最佳咽喉,有“红花套西大门”之称。红花套隶属于三峡宜都“半小时经济圈”,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销售型的物流项目。

基础设施好。项目选址紧邻宜都“二号工业园区”,各项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完善。镇内建有变电站、自来水厂,项目实施所需的生活用水、一般用电均有充分的保障。该场地是原红花套镇砖瓦厂厂址,面积近10亩,钢材经营场地宽敞。

经济基础强。公司法人刘代军多年来一直在本镇或周边地区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独立拥有一大批老建筑客户,仅2013-2014年、两年间,法人刘代军在周家河村橘园新村居民点、杨家畈华洋居民点、渔洋溪高速路搬迁居民点3个居民点承接有100个农户的新建房。多年的打拼,法人刘代军也积累了殷实的资产实力,目前拥有静态总资产近200万元,拥有流动资产近200万元。此次新上“军龙钢材”项目,旨在将原来从事的个体建筑行业做大做强。

四、项目实施规模

规模:年销售1000万元钢材、五金、水暖、建材、劳保等商品。

土建:简易加工车间1000平米、仓储500平米,住宿及办公楼1000平米、其他设施1000平米。

设备:切割机等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包括移动叉车、运输货车等。

流程:主要对钢材采购、切割、处理、入库、销售等环节。

销售:按照客户要求、市场需求样式生产。

服务:常年聘请技术及售后服务2人并保障安全。

五、项目主要设计

厂房。新建1000平米的简易加工车间、500平米的仓储,1000平米的住宿及办公楼、1000平米的其他设施各一栋。窗户采用钢塑,在立面处理上用竖向分割,并在檐口处略加装饰建筑活泼,外粉刷采用蓝色涂料,体现环保建筑的特点,让人感到清新、整洁。

排水。给排水系统设计为管网,管材取用一般铸铁管,室内设有地上式消防栓座,洒水栓四处,生产、生活用水采用明沟排放。

道路。为使原材料调进和产品装运方便及保持厂区整洁,从厂大门库房的主干路为一般水泥路面,路旁种树及花圃草地。

工期。争取2014年7月底完成征地及“三通一平”、8至9月60天时间完成主体施工、10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六、项目主要设备

简易加工主要设备有切割机、打磨机、包装机等。

变电配电工程设备有节能变压器、低压配电器、配件及其他等。

七、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万元,约占总投资1.5%。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达到二级功能区标准;纳污水体长江红花套段岸边100m水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并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环境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项目简易加工运行中,废气主要来源于生活油烟废气,噪声源主要为切割、交通运输工具等;固体废物主要为金属碎屑垃圾。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气对环境空气不构成影响;项目生活污水、简易清洗废水无需净化处理,可达到标排放,对纳污水体没有影响;厂界噪声完全达到噪声标准的要求;固体废物无需无害处理,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

劳动安全。本项目非高空高危行业,除有少量的固体废物外,无易燃易爆原材料和产品,无安全隐患。只要设备完好,操作规范,不会发生任何对人身造成伤害的事故。只要加强防火,按防火规范的要求配齐消防器材,即可预防火灾的发生。

八、项目投资概算

总投资1000万元。具体为:简易加工及转运设备投入50万元、建筑设施投入500万元、其他投资与流动资金450万元。

九、项目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年销售钢材3000吨、年实现销售产值2000万元、计划4年回本、年均创利税200万元。

社会效益。预计年上缴税收20万元、计划每年帮助20余人次季节性就业、预计实现劳务性收入近50万元。

十、项目资金筹措

采取自筹与融资两结合办法。前期由法人刘代军筹资200万元,吸纳股东资金100万元,向金融机构融资200万元,寻求供货商铺货500万元。

十一、结论

第8篇

关键词:无现金报账;高校财务;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7日

一、“无现金报账”的内涵与优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无现金”报账系统已经在各个高校的财务部门广泛应用并获得好评。无现金报账是新型资金结算模式,是指在报账过程中利用新兴技术如网络平台,将传统现金支付方式转化为更为安全便捷的银行卡支付,是将高校财务系统和网络支付技术联系起来,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共享与资金转化,帮助高校和个人账户无现金转换完成交易。该种交易不用再像传统方式到出纳处缴、领现金,各项业务也不用二次录入,这种模式适合长期借贷业务与大额现金支取转账工作。通过对于无现金报账模式的了解,我们可以预见,高等院校在未来不断发展无现金报账模式,具有许多优势:

(一)消除资金流动危险。高校财务部门在日常进行资金核算时,不再涉及现金交易,学费等各种需缴纳的费用都通过pos机刷卡完成,学校的各项支出工作也在该平台内顺利完成,既节省了人力,又规避了大额现金在学校财务部门与各个环节进行流通时的风险,避免了假币等严重问题的出现,确保了校园资金安全。

(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在该模式的工作环境中,高校财务人员无需进行对现金的盘点,而是根据账单进行对账,在每一次进行现金流转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技术系统使得工作更加完整,为日后的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资金项目的和核算,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也解放了人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进其他服务工作中,贯彻了人本理念,提高了服务质量。

(三)支付更加便捷。无现金报账模式在提高资金安全的同时也让支付更加便捷,通过银行提供的便捷服务,使得无论是对校园资金的缴纳还是支取,都是利用银行卡或者支付平台划款即可,并且即时到账,减少资金在双方或者三方流转环节。

(四)确保高校科研项目完成。由于无现金报账模式中没有现金的周转,仅仅是通过财务系统与银行网络系统的对接实现资金的流通,所以对于大额的先进报销款可以直接打进银行卡内,确保科研项目在第一时间进行,从侧面促进了校园事业的发展。

二、无现金报账发展背景

无现金报账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衍生出的更加符合当前人们生活的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它的出现,符合当前社会各环节发展背景,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一)政策推行背景。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共同印发《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实时操控,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借助银行卡、网络支付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电子转账系统技术应用,减少资金的现实流动。因此,无现金报账模式在高校的推行是具有政策背景的。

(二)无现金报账相关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推动了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各项技术的实现与推广为高校推行无现金报账模式打下良好技术基础。在高校财务系统中,各项技术软件日趋成熟,网络运行的畅通也保障了交易的实现。目前,我国银行网点在高校进驻的规模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银行卡的普及也让高校财务工作效率提高,电子支付技术的完善也让未来高校实现更加便捷的无现金报账、交易打下技术基础。

(三)良好的运行环境。高校内部教职工群体以及学生群体,属于高等教育人才,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较快,尤其是那些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流行的事物更容易主动接受,使得无现金报账模式在高校的推行有着良好的运作环境。在高校中实行无现金报账,主要分为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两部分,教师群体的工资通过银行卡发放,学生的学费通过银行卡缴纳,每一年的奖学金学校也通过银行卡发放,校园内师生共有的一卡通(能储值)设备在校园内各个角落的交易均可以实现无现金。所以,无现金报账这一模式是有着良好运行环境和受众群体的,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四)学校发展前景。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各项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高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要面临更加艰巨的资金流动任务,无论是校园建设资金还是学生群体扩大导致的财务部门压力,都考验着高校的财政系统,传统的现金交易模式已不能满足规模日渐加大的资金流动量,所以,高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满足发展需求。通过网上银行、电子支付平台,减少现金流动,确保现金安全。

三、实施无现金报账的要点

(一)银行与高校联系平台的建立。高校要在未来顺利发展无现金报账制度,就需要与银行建立起深层合作,搭建互惠互利的双向平台。首先,要进行高校与银行系统数据的传输,保证各项资金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搭建的平台下完成支付初始凭证获取――平台提交――处理――结果回馈这一系列步骤完成交易;其次,高校应保证银行网点在高校内部的建立,能够保证上述交易链更加快速便捷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新型的财务报账制度必将对原有的模式产生很大冲击,这对高校财务系统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无现金报账的实现有赖于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软硬件的应用,在技术的使用上,需要加强监管,从原始的对“人”的管理上升为对“人与系统”的管理,及时对不正当操作进行修正,对系统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维护,高校要为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管体系,使无现金报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依照管理规定规范地运行,并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监管体系,以适应无现金报账模式发展的更高要求。

(三)高校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无现金报账模式的推行,也同样考验着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工作,不仅要让他们在技术上掌握无现金报账的工作要领,更要在心理上树立起对于该模式的认同感,要对这种模式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都要充分了解。同时,技术上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对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提出要求,工作人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意识,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无现金报账制度在高校的应用,极大地解放了人力物力,让财务工作更加安全高效的进行发展,作为一新型的报账模式,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多的是考验着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值得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去进行学习与探讨。我们可喜的看到,无现金报账模式在高校近些年的应用取得很大发展,得到高校各个群体的极大推崇和认可,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它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漏洞,我们应正视这些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系统工作,找到更多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这种先进的无现金报账模式充分应用于高校财务事业中,促进高校财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彬.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情况分析[J].经济师,2012.1.

第9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 保障税 保障基金

 

1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伴生的职工下岗、再就业及人才流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都要求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现状已不能适应上述需要,亟待改进。

1.1 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制度有必要改进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齐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1986年开始实行的养老、失业项目的社会统筹,使城镇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但从目前社会保障筹资制度看,其对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正日益暴露出来。

其一:现行社会保障筹资制度具有不规范性。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征集管理政出多门,财政、劳动人事、民政、城建等部门都参与社会保障业务。国务院还允许铁路、邮电等部门自行实施社会保障。这种资金筹集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综合协调部门,往往会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尤其是在对待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上,经常出现无法及时归口解决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其二:现行社会保障筹资制度具有不均衡性。由于社会统筹政策不统一,造成了负担不均的现状。目前,行政分工方式的社会统筹机制造成了不同部门、地区之间各行其是,彼此之间缺少横向联系。这种条块分割的收缴方式,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职工之间在缴纳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差别。有资料显示,上海市规定的养老保险统筹比例是25.5%,北京市、天津市规定的比例是18%,河北省的比例是16%;铁路邮电行业养老保险的统筹比例是17%。而北京市对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规定的统筹比例也不同, 对三资企业按16%统筹,对集体企业则按27%统筹。这种缺乏公平性的社会保障统筹制度不利于社会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流动,对经济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其三:现行社会保障筹资制度缺乏刚性,征收乏力。由于社会统筹基金的收缴办法是由各地政府制订,并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征收,因此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手段,对企业也就缺乏相应的约束力。社会统筹基金往往不能保证按时征集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拖欠养老保险金的现象。

1.2  以征收社会保障税取代现行社会统筹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方式

社会保障基金采用行政收费方式常常会遭到交费对象的抵制,这是由行政收费的“软性”决定的。并且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一体化管理体制容易引起资金挪用,使职工交费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如果开征社会保障税,则可以彻底改变上述状况。

其一:税法的刚性使税收形式具有强制性特征,这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的刚性。在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比较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都不富裕的情况下,依靠自愿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是无法保证的。开征社会保障税,依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征收社会保障基金,易于为社会成员所承认和接受,与一般的商业保险、行政性收缴有明显区别。

其二:采用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使全国范围内的征收率统一起来,以改变目前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职工之间负担不均、待遇有别的政出多门现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可由此得到统一,以便为劳动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创造社会保障条件,打破地区及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封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三:税收的形式标志着社会保障的法制化: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依法使用社会保障基金;纳税人依法交纳社会保障税,并有享受相应社会保障的权利。这不仅有利于稳定社会保障金的来源,使社会保障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连续性,而且有利于克服社会保障金支出管理的混乱,降低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成本,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的社会保障体制。

1.3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下,企业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具体实施者,依然执行计划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如社会统筹退休保障金的拨付,仍然是由劳动部门返还给企业,再以企业为单位,由企业支付给享受社会保障的职工,离退休职工仍由企业包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就成了规模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或者说本应由社会统一实施的社会保障被企业化了。这种企业办社会的社会保障模式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这种体制还易造成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新老企业之间负担的不均衡,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用工制度必然有较大变动,职工下岗逐渐成为困扰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下岗职工的临时生活保障问题、安置职工再就业必须依靠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国有企业的职工在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实现再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下述资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问题。

上述资料显示,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渠道已经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促进这一进程,开征社会保障税正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目前,国有企业职工的医疗费基本由企业负担,这是典型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国有企业对此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离退休职工较多的国有企业,由于这一压力而经常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国外没有一个政府敢于把职工医疗风险完全交给企业。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困境的必由之路。

1.4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我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5.56%上升至1995年的6.68%。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当65岁以上人口占一国人口总数的7%以上时,该国即属于老年型国家。 人口的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提出了新要求。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是稳定社会秩序、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1.5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完善税制体系的内容之一

目前我国税制结构的特点是间接税偏重,直接税畸轻,1996年间接税占税收总额的67.1%,直接税仅占税收总额的16.8%。完善现行直接税体系,充分发挥所得税在经济运行中的“内在稳定器”作用,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符合税收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要求。

2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而现有的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应当加快建立社会保障税制的步伐,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不失时机地开征社会保障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成熟的社会基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企业破产、倒闭现象不断出现,企业用人自主权不断加强,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职工的生活风险增加。对未来社会老龄化高峰严峻形势的预期,使职工的风险意识普遍有所增强,迫切需要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为其生存提供起码的物质保障。社会保障税的专项返还性特征是纳税人受益的保证,使其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具有成熟的社会基础。

2.2 完备的税收征管体系

目前,国家税务机关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机构广泛分布于各地,从街道到乡镇均有税务分支机构,更有数十万业务熟练、素质高的税务干部,在长期的税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由于采用源泉扣缴办法,各单位的财务人员作为扣缴义务人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社会保障税的开征也是极有帮助的。这就为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提供了征管体系的保证。

2.3 可靠的税源保证

社会保障税属于所得税类,其征税额的多少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以来,我国人民收入水平有大幅度增长。有资料显示:1978~199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上升到921元,增长了近6倍。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由1981年的500元上升到1993年的2583元,增长了4倍多。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9年的不足300亿元上升到1998年9月底的50 000亿元(金融时报1998年11月29日周日特刊)。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税源基础。

2.4 可供借鉴的国内及国外经验

我国有十几年的社会统筹经验可供借鉴,国外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有较完备的社会保障税体系及其经验可资借鉴。从现实情况看,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就越成熟与完善,也越重视用税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与收入调节。其社会保障税通常以工薪收入为计税依据,税款由雇员及雇主共同承担,税款专用于养老金、失业救济和国家津贴。这些都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提供了宝贵经验。

3 关于社会保障税制的设想

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并借鉴国外开征社会保障税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开征该税种的设想如下:3.1 纳税人

以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和职工个人为纳税人,具体应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职工。根据国外社会保障税由雇主和雇员分别负担的惯例,我国的社会保障税亦应分别以企业、单位(雇主)和职工个人(雇员)为纳税人。

3.2 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

社会保障税应以纳税人支付或取得的工资总额收入为征税对象。根据惯例,征税对象扣除规定的减免项目后的余额,构成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

鉴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特定的目的税,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原则上不允许减免税。但由于自然条件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纳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减免税优惠。

3.3 税目和税率

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形式,世界各国不尽一致,有的采用比例税率,有的采用全额累进税率等。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本着易于操作、简便适用、降低征收费用的原则,我国应采用以比例税率为主、定额税率为辅的税率结构。定额税率适用于那些收入不稳定、不易计算的纳税人,其他纳税人适用比例税率。税目的范围包括老年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三个税目,其它税目待条件具备后再开征。

3.4 征收管理

社会保障税应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列入地方税体系。由当地税务部门按月计征,年终清缴,以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采取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纳方法,即职工个人应纳税金在本单位发放工资、薪金时由单位代扣代缴;自营人员自行申报纳税;企业的税金自行申报缴纳,与所得税的缴纳同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税金由财政部门负责划转。

「参考文献

1 陶继侃,张志超,当代西方国家税收,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2 陈庆海,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的探讨,现代财经,1994 (12):56~59

3 刘植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思考, 现代财经,1994(3):26~29

第10篇

关键词 IPO 核准制 注册制

一、目前IPO审核制度在我国实施情况

(一)IPO审核制度种类简介

IPO审核制度主要有三种形式:审批制、核准制以及注册制。不同的审核制度适应于不同的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审批制是采用行政与计划的手段,由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额度”推荐发行上市,并由证券监管部门行使行政审批职能的一种行政制度。

核准制是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的中间形式。证券发行者不仅需要公开披露信息,而且还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规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性条件。通过证券主管机构的审核和批准,方可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

注册制是目前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发行审核制度。主管当局在审查注册申请书时,只需要核实发行申请人是否具备法定的发行基本条件及主要看其报送的资料文件等是否真实、全面,但并不对发行人及所发行的证券有无价值作出评审。

(二)核准制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的优势

自2001年我国开始实行核准制后,IPO审核制度发生了改善。实施核准制的主要优点有:

1.在选择、推荐发行企业时,由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培育、选择和推荐企业,取代过去的行政遴选和推荐,弱化了行政管制的力度。

2.从审批制到核准制,逐步转向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及合规性审核,强化了发行审核委员会的独立审核功能。

3.IPO审核时,加强了保荐人对发行人的现场审核,弥补中国证监会主要依赖非现场审核、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不足,加强了审核力度。

4.在IPO发行定价上,通过“询价”方式,由发行人、主承销商、投资者三者共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使股票发行定价更加准确地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及投资风险。

(三)核准制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IPO核准制与过去的IPO审批制一样,在实质上仍为实质审核,区别仅在于行政管制的力度大小不同而已。核准制也非尽善尽美,在我国实行IPO核准制的这些年,也反映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实施效果未能达到目标理想状态

从主观上而言,证券管理部门之所以采取“实质性”审核,目的一是为了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二是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这种主观要求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贯彻实施与执行,或者说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是否达到了一致,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在核准制度实施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容易造成投资者对监管机构形成依赖心理,错误地认为政府及其主管机构对证券发行者所发行证券的安全性及收益性已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不再需要投资者进一步的识别。这样,就不利于培养投资者成熟的投资心理,不利于培养成熟的投资人群。

(2)不利于新兴企业的发展。风险性较高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公司可能因一时不具备较高的发行条件而被排斥在外。

(3) 在核准制度下,对证券发行者资质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审核主管部门的能力与素质水平,当审核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时,不但不能有效辨别证券发行者的质量,而且,还可能产生腐败、造假圈钱和暗箱操作。

2.非市场化的供求关系与均衡价格存在矛盾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来说,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当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就我国证券发行市场而言,核准制度的实行使得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影响供给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首先就是计划者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处理功能;其次是核准制赋予了计划很大的权力,但并没有相匹配的自我监督与外在监督机制。出现这种状况后,就使得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当政府注重于市场的稳定发展时,有可能放慢市场的扩张步伐;当政府注重于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时,则有可能加快发行的节奏。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选择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供给关系,造成了非市场化的供求关系。

3.公平与效率原则难以体现

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一直是资本市场中经济体制变迁的重要动力。核准制既不能体现公平,也无法实现效率的资源配置。

目前市场处于供求不平衡的状态,满足发行与上市资格的股份制公司远远大于监管部门的计划安排。发行额度的分配自然成为审批部门的特权。那么各部门在享受特权时自然考虑自身利益。

地方政府有时出于自身利息利益、自身政绩的考虑,选择那些几近亏损、效益低下的地方企业上市;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迎合企业的需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企业为了尽快发行上市以筹集资本,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以获得审批部门的支持;而审批机制的非公开化,也给各种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这种情况下,公平自然难以体现。就选择企业的政策倾向而言,同样也是有失公平的。国有企业使用特权优先获得额度与指标,而那些相当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或新兴小型企业就很难得到发行与上市的安排。从目前深沪两地上市公司的总量来看,国营大中型企业占了绝对比重,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家数占70%,而按照市值计算国企占80%,其中央企占51%,民企只占20%;而民营上市公司或小型公司的数量则是廖廖可数。

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公司上市时,其审核权限实际上不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而是一系列的特批、大型公司老总动辄副部级的行政级别,让监管者不得不思量再三;而当发审委审核其他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时,核准制向发审委提供了充足的寻租空间并且为中介机构解脱了重大的审计责任,甚至成为审计不严的替罪羊。

二、我国IPO引入注册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引入注册制的优势

由上章提到,我国在实施核准制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尽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核准制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距离,可以预见的是,发行制度最终将变迁到注册制。

注册制与其余两种审核制度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发行风险由主承销商承担,合规要求的实现由中介机构负责,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由发行人负责,投资者自负盈亏。

从我国IPO审核制度20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也确实逐步朝着强调信息公开、放松行政管制、增强市场化因素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注册制是适合于市场机制的一种发行制度。它充分体现了市场的理念,即谁发行股票、为谁发行、发行什么、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行等问题均是市场主体自由意志所决定的,因而也最适合市场运行规律,要解决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市场化的发行方式是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整体经济和股票市场卷入到国际化的大潮中,在股票的发行制度上与国际接轨也是必然的。注册制相对于核准制来说,具有审核程序简化,进入证券市场门槛低,促进投资者审慎投资等优势。

(二)我国引入注册制的阻力

1.企业本身

企业诚信缺乏说服力,在当今社会的信用体系下,很多企业并不能在没有发现审核的制度下如实的披露信息,虽然审核制度不能过滤掉全部的虚假信息,但是能够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的过滤掉虚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加上对诚信缺失的处罚机制不完善,处罚成本很低。

2.各利益集团的阻力

满足发行与上市资格的企业远远大于监管部门的计划安排数量。发行额度的分配自然成为审批部门的特权。那么各部门在享受特权时自然考虑自身利益。那么在注册制下特权取消,各部门利益受到损失,而在政策制度改革过程中,往往又是这些特权阶级有着表决权,那么他们对于注册制的实施也会进行一定的干预。

3.保荐机构是否能够撑起重担

以保荐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的利益时完全一致的,那么在现行体制下,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不仅不会对发行人的质量严格把关,甚至还会为发行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那么,在注册制下保荐机构是否能撑起这个重担呢?

三、美国IPO审核模式:经验与启示

美国是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的典型代表,其在联邦范围内实行注册制,每个向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法人都应向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申请文件并注册登记,SEC作为监管机构对发行人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

图1 美国IPO审核具体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对发行人本身的资格和质量不做任何限定,而仅对发行人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其余事项均由市场做出选择。如果发行人弄虚作假,导致投资者上当受骗、遭受损失,投资者可以到法院要求赔偿。那么在中国已可以考虑进一步改善IPO审核制度,逐步引入注册制。

四、我国IPO审核制度的发展及完善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改革的明确目标是“大力推进发行机制的市场化,确立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本市场资源的基础性地位”,我们应逐步基于注册制的公开原则及市场化原则,对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审核制度,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多层次审核体系,协力加强我国IPO审核制度的改革完善。

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主板市场到中小板市场,再到创业板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似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市场体系,然而市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说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形成清晰的层次划分。借鉴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部分,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四大层次。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为金字塔形状。

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我认为我国可以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来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完善我国的IPO审核制度。我国可以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注册制。多层次及转版制度是IPO注册制的基础,不然都挤到A股市场,鱼龙混杂,信息过于不对称,这个市场会变成“柠檬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1999.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2003.

第11篇

城市绿化中大树移植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程志刚1

马洪德2

吴慧2

2

(1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林业站,江苏建湖224761;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摘要大树移植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总结,提出了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大树移植的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大树移植;意义;可行性中图分类号S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73-01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化要求不仅仅在于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而且对城市绿化的质量和品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树的移植问题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及园林建设者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试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的总结,提出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并对大树移植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经粗略测算,一个中等城市每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折算为人民币接近

100亿元。

据有关资料介绍,乔木与草坪或“大色块”的投资比例约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之比为30∶1。大树能缩短树木在城市中由小苗到大树的生长年限,让城市居民提前享受到大规模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时优化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大树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改善生态的功能,在大树移植恢复后,其生态效益将会发挥得更好。大树的移植同时会给下层的植物提供较好的水湿及庇荫条件,有利于中下层次景观植物的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土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大量耐荫植物如常春藤类、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吉祥草、虎耳草等在枝叶未茂的小树下生长不良,而在大树浓荫下则可茁壮成长,发挥出较好的立体景观和生态效益。

11.1

大树移植的意义景观意义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能在短期内提高绿地景观

的时空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景观效果。大树都有几十年生长期,移植后经精心养护并恢复生机可以使新建的绿地历史提前几十年。在景观的空间层次上,高大的树木构成了绿地景观空间的主导者,把景观重点向高层扩展,对扩大绿地的内部景观和提高外部景观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合理的乔、灌、地被(草)平均比例应为4∶3∶3,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地离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2.1

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可行性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

(1)近似生境原理。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

1.2生态意义

大树移植的生态意义是指对发达城市绿地的生态而

因素,但主要是光气热等小气侯和土壤条件。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境的,移植成活率较高;反之,一些高山生长的大树移入平地,或将酸性土壤生长的乔木移入带碱性土壤,由于其生态差异较大,成活率也较低。

(2)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须保持平衡。大树移植首先是伤了根,因此同时必须根据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树势保持平衡。地上部分的过重修剪往往会影响到树木的园林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这是因为地下生长所需的物质营养是由地上部分供给的)。因此在实践中地上部分往往要求多留枝叶,但这常常导致地上部分超过地下部分。因此,在实践中要通过养护和一些人工措施来弥补。

言。城市属于生态脆弱地带,因为城市建设多为硬质景观所占据,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大树进城对在短期内恢复城市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应着手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结构,增加城市的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的测算资料介绍,1hm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

2

2.2大树移植的实践可行性

(1)大树的相对树龄问题。通常所指的大树胸径一般为

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

3

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2~3℃,降低噪音26~43dB,削弱风速40%~60%;使

收稿日期

15~100cm。其树龄不过几十年到100年。常见移植大树胸径

在15~50cm之间,这些树龄只有几十年,而其一般寿命在千

(下转第75页)

2008-10-20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

与复序乌桕(变种)(Sapiumsebiferum(L.)Roxb.var.multirace-菜;也作观赏植物[4]。

园艺博览

mosumDingetS.Y.Wang)的主要区别:叶大,三角状圆形,

长5~8cm,宽3.5~7cm,先端突长尖,基部圆形,表面浓绿色。蒴果球形,较大。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河边、路旁。用途同心果乌桕[4]。

(10)小叶省沽油(变种)(StaphyleabumaldaDC.var.micro-

此外,该区域还分布有河南特有树木:河南杈叶槭(变种)、河南毛葡萄、复序乌桕(变种)、垂枝乌桕(变种)、塔形栓皮栎(变种)等。参考文献

[1]王遂义.河南树木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戴天澍.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一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二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4]

社,1988.

[5]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

phyllaB.C.DingetT.B.Chao)。省沽油科省沽油属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本变种与省沽油(正种)(StaphyleabumaldaDC.)的主要区别:小叶窄卵形、披针状卵形,较小,长2.4~4.5cm,宽

1.0~2.2cm。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或山坡疏林中。种

子油可制肥皂及油漆;茎皮可提取纤维;嫩叶及花可作野(上接第70页)

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用推土机思考,用铲土机规划,不顾现状,无视场地,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至今似乎仍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1**********]

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进行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镇区域内需土地点。城镇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镇区域内有效地被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镇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镇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镇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镇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方法。近几年来,城市景观已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城郊景观演化序列、城市景观分析、城市景观异质性维持、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过程等都有所研究。

3.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镇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

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地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上接第72页)

格局,从景观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重价值,创造出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

[***********][***********][1**********]

6参考文献

5结语

在现有乡村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

和方法,注重小城镇和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或许能为城镇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上接第73页)

年乃至千年以上(速生树除外,速生树常不用于大树移植),如香樟(现有2000年以上的古树)、银杏(现有2000年的古树)、雪松、广玉兰、榉树(已有1000年寿命)、桂花(千年左右)、金钱松(近千年)等。若按移植大树平均50年计,与其1000年的寿命比只有5%,可以说50年树龄(胸径在30~

[1]金其铭.乡村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王献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4):

32-36.

——以中山市为例[4]俞孔坚,叶正.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

城市规划,,():[J].199822414-17.

[***********][***********][1**********]

3

结语

(1)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各种乔木都有其移植的特点。尚有许多课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实践的经验体会。所涉及的树种较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2)尽管现在有许多种大树移植生根剂,但大树移植成本高,若移植后生长不良造成死亡,反而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

(3)大树移植后,大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树移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50cm左右)对一般乔木而言是处于生命的幼龄时期,并不

是树龄过老,而是处于童年期。换句话说,这些树的可塑性很大,并且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

(2)大树的抗逆性较好。在江南地区大树移植一般均选在秋冬和早春,尤以秋冬最佳,因此时树干的韧皮部积累了大量营养。大树因移植使其根部和枝叶受到损伤后,其体内主要是树干韧皮部积累的营养,可用于恢复根系和枝叶的重建,对不良环境条件(如土壤、温度、空气污染等)抗性较好,具有相对较广的适应性。

4参考文献

[1]奉树成,成敏,陈钢,等.大树引入城市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39-41.

[2]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55.

第12篇

关键词:主题公园;风险可行性分析;投资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3

一、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能够定性的数据资料和能够定量的数据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经验、心理的思维模式把项目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

(二)模糊评价法

1.模糊评价法的含义

模糊评价法,广义上来说就是利用数学理论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即原本只能定性分析的事物进行定量化地分析和研究,从而对需要判定的事物作出相对具体的、细致的、有效的、符合实际的评价,进而解决具有模糊性的问题。

2.建立模型

在本文模型中,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打分和预测。

(1)建立模糊集

设项目的一级风险集为B=(B1,B2,…,BL)其中:B1,B2,…,BL分别代表项目的一级风险。

相应权重集为D=(d1,d2,…,dL)其中d1+d2+…+dL=1(∑dk=1,k=1,2, …,L)d1,d2,…,dL分别代表一级风险在项目整体风险中所占比重。

设项目的二级风险为Bk=(Bk1,Bk2,…,Bkm),其中K代表第K个一级风险,K=l,2,…,L;Bk1代表第K个一级风险的第I个二级风险。

理论上,可以以这种方法设置到第Y级风险及第一级风险到第Y级风险的所有项目在整体风险中所占的权重,以便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用模糊评价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设风险评语集为V=(V1,V2,…,Vn)其中VJ(J=1,2,…,n)表示风险或风险因素从低到高的评语。通常设n=4。

(2)确定隶属矩阵

从Bk到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

其中: rij (i=1,2,…,m;j=1,2,…,n)表示第二级风险或二级以下风险的第i个下一级风险对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

rij 的计算方法:有若干个专家对第i个风险打分,假如对第k个风险的第j级评语的专家有Vij人,则rij =Vij / ∑Vij(其中j=1,2,…,n);∑rij=1,(其中j=1,2,…,n)。

(3)模糊矩阵计算

对二级风险Bk进行对评价集的隶属度计算:

二级风险B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Bk=Dk*Rk=(bk1,bk2,…,bkn)

一级风险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R=(B1,B2,…,BL)T

项目整体风险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B=D*R=(b1,b2,…,bn)T

(4)项目综合分

将评语集V内的评语V1,V2,…Vn分别赋予数量化的分值V'1,V'2,…V'n;则赋予分值后的评语集为V'=(V'1,V'2,…V'n)

整体风险综合评分: M=B*V',项目整体风险评分的结果为一个数值。

二、丽江花卉博览园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由A集团和B集团共同筹建规划的丽江花卉博览园项目投资公司组织项目内部专家组内部成员,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投资风险指标和权重进行设定。

(一)风险识别项目及其权重的确定

运用项目风险识别的模型与理论,对本项目的风险种类及其各层级风险的权重进行确定和整理。本项目的一级风险为:经营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基础配套完善程度风险。对同一层次的风险进行两两排列组合进行比较的方法,由项目组专家结合经验对各级风险的权重进行初步确定,一级风险的权重为: A=(0.28,0.31,0.23,0.18);第k个一级风险的子风险权重矩阵为AK。一、二级项目风险种类和权重如表1所示。①

(二)风险整体评估

设风险评语集D=(很小,较小,较大,很大)。

1.确定整体风险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按照专家对风险因素评语的人数确定矩阵,经过高等代数中对矩阵的处理方法,确定方案的一级风险一经营管理风险的子风险对评语集D的隶属矩阵为:

一级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的四个子因素的权重组成的向量A为:

A1=(0.28,0.28,0.22,0.22)

则其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为:

B1=A1*R1

=(0.28,0.28,0.22,0.22)・

=(0.4725,0.2775,0.125,0.125)

按同样程序,经过计算、评估、统计、整理得项目其余三个一级风险的风险因素对评语集V的向量为

B2=(0.2425,0.33,0.19375,0.23375)

B3=(0.4025,0.3475,0.125,0.125)

B4=(0.4075,0.3425,0.125,0.125)

于是可以得到项目的一级风险对评语集D的隶属矩阵为:

则项目的整体风险对评集D的隶属向量为

B1=A*R1

=(0.28,0.31,0.23,0.18)・

=(0.3734,0.321575,0.1463125,0.1587125)

2.项目整体风险评分

综合项目风险排序,将项目风险评语集D=(风险很小,较小,较大,很大)分别赋予分值为 (80,60,40,20)则分值评语集为:D'=(80,60,40,20)。

则项目整体风险评分D1=(80,60,40,20)*(0.3734,0.3216,0.1463, 0.1587)=58.193

三、项目风险可行性评估

丽江花卉博览园项目的整体风险评分为58.193分,其整体风险处于较小状态,因此,根据项目的风险分值可以判定,执行本项目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从全局层面上考虑是可行的。

注释:

①项目风险权重由项目组专家确定。

参考文献:

[1]沈爱华.太阳岛游乐园项目投资经济可行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E飞.赛格宝华公司橙果酒店项目可行性分析及风险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刘小航,曾振中,任清华.关于城市开发大型主题公园的适宜性评价模型 [J].旅游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