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处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促进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加强教育科研的管理,实现科研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迎接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回头看”、新课程实施。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1.加强教师培训。督促和检查高中基础部教师对哈师大附中沙洪泽校长着的《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学习,进行两次集中培训,时间为9月份一次、11月份一次,内容为:研究性学习指导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培训。
2.做好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回头看”的相关准备。为创建办做好材料准备的谋划工作,准备好属于科研处的相关材料,协同高中教务处准备好教师展示课。
3.同高中教务处相配合,组织推进校本教材的编写。
4.督促和检查还没有结题的“十五”课题的研究与结题工作,已经申报的“xx”课题组织开始研究,并做好新的申报。
5.关注课程改革的方向,研究我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实施办法,对教育评价进行探索,特别是要在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基础上,制定新的更符合课程改革、符合我校情况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6.与初、高中教务处相配合推动课程改革,协同教务处组织好课改实验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特别是做好评课。
7.整理、编辑、印制第三期《教改》和本学期的两期《课改快讯》。
8.及时收集和整理教师科研成果,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学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1]。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正积极响应并倡导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国各大高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科研成果的多少成为衡量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二级学院科研秘书,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联络和协调的中间力量,其地位和作用逐日显现出来。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并认可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重要性,解决当前科研秘书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队伍制度建设,实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科研秘书的工作职责及特点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中的基层岗位,协助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熟悉各类关于科研管理的制度、规定;密切关注科研信息,将学校科研处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奖项申报工作及时通知学院教师及科研人员,并协助学院领导组织和协调完成申报工作;及时将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项通知告知项目负责人,督促并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协助学院申办各类学术讲座、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负责科研成果的申报、登记、收集、整理,建立学院科研档案,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通知并协助教师、科研人员完成年度科研登记工作;协助学院领导做好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年鉴,制定年度科研工作计划;认真、及时完成学校科研处及学院领导布置的其他科研管理工作等。科研秘书的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强
科研项目种类繁多,根据项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校级项目等;根据项目的进度不同,可以分为申报、中期、变更、结项等。不同的科研项目,其科研内容和性质各异,相关的政策及规定也不同,因此,科研秘书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虽然科研秘书并不具体参与科研项目,但必须熟悉国家关于科研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导向,领会各级各类科研文件精神,掌握科研信息动态,通读相关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及时传达给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确保科研项目申报、结项等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内容繁杂
科研秘书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科研人员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协助学院领导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涉及的工作内容繁杂,包括项目(申报、跟踪进度、中期检查、结项监督等)、学术交流(联络、申办、宣传等)、科研成果(申报、登记、收集、整理、归档等),撰写科研工作相关文件等,仅就科研项目一项内容来讲,因不同人员申报不同的科研项目,需采取的科研管理方法不同,过程也不同,可见科研秘书工作的复杂性。
(三)保密性
科研秘书因参与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申报,进行科研成果的收集和整理,经常接触大量的内部信息和文件,对于涉及专利等具有秘密性的科研成果,科研秘书必须做到严守保密,守口如瓶,要有绝对的职业操守。
(四)重复性
科研秘书的很多日常工作具有重复性,比如为了向教师及时传达科研信息,必须经常留意、查看学校的各类通知,一有信息,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通知教师;又比如每年需撰写科研工作总结和计划等。因此,作为科研秘书,除了细致、认真地面对繁杂的工作外,耐心也尤为重要。
二、科研秘书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有别于专业的科研单位,高校教师根据所属专业、学科不同,分布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除了有学校专设的科研处对之进行科研管理外,还需要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参与其中,进行纽带式协调管理。由于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设立的,因此,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学校科研处与学院和教师、科研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在科研联络和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科研管理队伍中不可或缺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岗位。科研秘书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以下作用:
(一)辅助作用
这是科研秘书的首要角色和职能设定的依据,也是科研秘书工作的核心[2]。由于学院领导大多身兼数职,不可能每项工作都能周全,因此需要科研秘书从中协助完成。科研秘书并非直接管理者,不享有决策权,仅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其为学院提供辅助管理,根据领导的授权安排,辅助做好科研管理的具体事务,确保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和协调作用
对于学校科研处,科研秘书负责将其的各类科研信息、政策和通知下达给科研人员;对于科研人员,科研秘书负责组织和协调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上报材料给学校科研处。可以说,在科研管理工作整个运行过程中,科研秘书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是各方关系的代言人和信息传递者,是组织和协调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
(三)服务作用
科研秘书是高校科研管理的基层岗位,而高校教师是科研的一线力量,两者之间的业务往来构成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关系。科研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师提供科研服务,及时传递科研信息,积极协助申报科研项目、奖项,做好项目结项、资料提交工作,帮助教师正确解读并掌握科研政策等,确保教师能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从而增加学校科研产量。
三、科研秘书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没有认识到科研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在传统思想的作用下,人们普遍认为科研秘书从事的工作较为简单,只需上传下达,按部就班就行。由于缺乏对科研秘书工作性质的正确认识和对其的模糊定位,科研秘书的重要性被忽视,导致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队伍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工作不积极,队伍不稳定
由于高校对科研秘书工作的错误认识和定位,使得该岗位不受各级领导的重视,虽基本上每个学院设有科研秘书岗位,但多数是由其他秘书兼任。科研秘书无论从地位、薪资,还是职称评定、晋升空间、奖励等方面,都得不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保障。
科研秘书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烦琐,且工作量较大,因此,学校的不重视使得他们牢骚满腹却又无可奈何,容易对前途逐渐失去信心,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长此以往,不但科研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成,人员的频繁调动更会导致科研秘书队伍的不稳定。而对于身兼数职的秘书来说,科研秘书本为兼职,自当首选完成本职工作,再加上科研秘书工作量大,即使有心做好,往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问题必然导致科研秘书队伍不稳定,科研管理工作脱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高校有必要正确认识科研秘书工作,并对其地位给予肯定和重视。
(二)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普遍拥有研究生学历,虽然提升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但由于科研秘书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仅凭学历资质仍不能较好地胜任该岗位。新上岗的科研秘书缺乏专门、系统的培训和学习,缺少专业的科研管理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和掌握科研秘书工作的性质、运行过程和管理方法,即使长期工作后拥有相当经验,也仅是以经验型管理为主,遇到超出经验范围外的事件仍复为新手,从而严重降低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科研秘书工作专业性强等特点,一名合格的科研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但因高校普遍对科研秘书不够重视,从事科研秘书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且所学专业各异,导致了科研秘书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科研秘书人员频繁更换,兼职秘书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管理方面的学习和深造,科研秘书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从而导致了学校科研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四)队伍管理存在制度缺失
目前高校在科研队伍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大多高校缺少统一的适用于科研秘书的管理办法,包括聘用条件、职称评定、奖惩等,有些甚至无章可循,很难对科研秘书进行有效管理,阻碍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科研秘书的自身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科研秘书缺少工作热情,岗位人员流动频繁。
四、加强科研秘书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从上文分析,不可否认,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对学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的多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面对目前高校科研秘书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科研秘书管理水平,提升高校科研秘书队伍素质值得探讨。
(一)重视并确立地位,增加队伍的稳定性
要想建立一支精干的科研管理队伍,首先应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学校及二级学院应认可并强化科研秘书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和重视,同时考虑到兼职的种种弊端,应设立专岗专职,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科研秘书工作的积极性,增加科研秘书队伍的稳定性,保障科研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要想建立一支精干的科研管理队伍,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使其拥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科研管理岗位专题培训,提供出国深造、进修学习机会,组织科研秘书参加科研管理类的国内外大小研讨会,创造校际、院际间科研秘书岗位工作交流机会,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科研秘书还需及时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手段进行现代化科研管理,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收集、、传递信息,科研项目进度实时跟踪,科研档案电子化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定期进行专题培训,以使其能与时俱进,跟上并适应岗位新要求,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推动科研成果产量的提升。
(三)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和提高个人素质
学校应鼓励科研秘书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上文已提到,科研秘书的工作专业性较强,必须熟悉并领会国家有关科研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法律法规,此外,还需熟悉学院教师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除了学校针对性的辅导培训外,还需其本人拥有积极学习的态度,自觉消化并领会相关文件和精神,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和动态,不断适应并总结工作经验。
同时,科研秘书还需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面对工作内容繁杂,重复性高,具有保密性的特点,科研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细致、耐心、认真、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秘书是联系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要同各个部门建立稳定和谐的工作关系,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在招聘、管理科研秘书队伍等环节,都需注重发掘和培养其个人综合素质,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科研秘书队伍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应健全科研管理队伍制度,出台相应的科研秘书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实现科研秘书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整体科研管理水平。主要可涉及以下几方面:
1.聘用:结合科研秘书工作的特点,注重从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经验、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考虑,进行人员选聘,以建立队伍结构合理,基础素质过硬的队伍。此外,还可以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将拥有丰富科研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提升科研秘书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
2.考核:考核标准应区别于一般的行政人员考核,应从专业化科研管理的角度进行考核。如从项目管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科研档案管理能力等方面予以规范。[3]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3.奖惩:结合年度考核结果、工作表现对科研秘书进行一定的奖惩。对具有创新意识,积极进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科研秘书,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时给予适当倾斜,对于出现工作失误和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的科研秘书则要追究责任[4]。以此创造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达到既能激发工作热情,又能对之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校企合作是现今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紧密合作。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很明显,总结起来:一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校企合作工作还没有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甚至还有纸质化档案的存在,信息利用率及其低下。二是虽然部分高等院校认识到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但开发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往往是针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某方面,如实习实训、就业管理、横向项目等,功能过于单一。三是由于高等院校涉及校企合作工作部门众多,如教务处、科研处、校企办、就业办以及各系(分院),校企合作工作各自为战的现象极为突出,缺乏信息互通机制,校企合作工作很难深入。而平台中的信息流通的公开化对校企合作深层次的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四是部分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只是简单的数据管理,缺乏统计汇总功能,无法为学校领导及校企合作工作管理部门制定宏观校企合作工作计划、或查找校企合作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提供数据支撑。
终上所述,根据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需要,搭建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创新平台,可以促进各类信息在校企合作涉及到的各方之间的顺畅流动,以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使各方受益。开发出一款适应高等院校需求,打通信息壁垒的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可以为整合高等院校内部资源、提升高等院校科研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会计职业能力
从会计理论界给出的会计的定义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并开展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来提供会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有四大职业方向:首先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披露;其次是“查会计的”,即为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及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再次是“管会计的”,即顶层或中层会计岗位的管理者;最后是“研究会计的”,主要是指在学术界对会计这一领域有兴趣的学者。会计职业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在会计执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可驾驭会计这一职业活动。
校企合作在会计专业方向的初步研究建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力提升提出以下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总指挥,如果高职教育的改革没有突出教育理念的位置,那必将改革失败。要进行高职会计教育理念的正确定位,首先要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从而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第二, 开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要开设的课程,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基本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语言沟通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在原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进行重组,既重视职业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使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将知识与实践技能共同作为建设的条件。第四,改善实践实训环境。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就是进行校内外实训。各高职院校在物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应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学生通过实训环节,可以在职业场景下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训室的建设,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硬件保证。所以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第五,优化学生职业能力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高烨.校企合作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医院设备科工作计划范文一
医院器械科工作计划根据卫生局“关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的五条规定”文件的精神和医院党委行政的要求,我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自查,汇报如下:
1. 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共31 项,
器械科狠抓管理内涵,坚持院科二级负责制,坚持用制度管人,形成良好的制度管人的新局面,先后制订了《关于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一次性医用材料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医疗器械外借管理规定》、《关于新购一次性卫生材料的管理办法》、《医疗器械销售代表来访登记制度》、《医疗器械销售代表来访制度》以及采购人员、仓库保管员、器械会计、维修人员考核细则等。
2. 加强了仓库管理。 对进院物品要求仓库保管员按技术要求做好验收,并通知及时科室领用。 对一次性卫生材料,我们仍坚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服务、比 价格。 我们将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 ②在科室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③梳理整顿心内科、骨科和介入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条件 成熟进行招标、竞标和议标采购等。 ⑥强化院科二级负责制,提高管理意识和水平。 器械科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行风建设中,我们经常利用科务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盛市、局及医院行风建设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人,凭制度做事,加大管理力度,强化院、科二级负责制,提高管理意识和水平,做好各项工作。 一、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先后制定了8 个相关文件:①《医疗器械销售代表来访登记制度》、②《告医疗设备销售代表书》、③《医疗器械设备、卫生材料采购制度》、④《医疗设备申请购置及审批制度》、 ⑤《医疗器械采购人员职责》、⑥《关于新购一次性医疗器材的审批规定》、⑦《医疗器械科采购人员考核细则》、⑧《医疗器械科采购员服务规范》,并对各级人员定期培训、考核,警钟常鸣,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防腐倡廉能力,坚决杜绝各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二、制度落实方面,我们对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的购置均实行了公开招标,目的是促进公平竞争,增加工作透明度,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我们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规定:
1、单价10 万美元或批量采购10 万美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办理国际招标。
2、单价人民币10 万元或批量采购人民币10 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办理政府采购,主办单位是无锡市政府采购中心和无锡市卫生局。
3、单价 5 万元以上或批量采购 5 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采取限制性招标法。通过向相关单位发出邀请投标书,进行公开招标。
4、单价5 元以下或批量采购5 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采用询价法。询价采购是集中采购的方式之一,它充分满足了申购部门的一些金额孝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需求。
5、卫生材料采购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所有供货单位仔细核对三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万无一失,在价格上,我们主要采取招标和货比三家的方法,努力降低成本, 如对一次性卫生材料,我们坚持货比三家,通过比质量,比服务、比价格,在同等质量、品牌条件下,将价格压到最低。 我们对 31 种卫生材料进行了效能比价,通过卫生材料计划性采购、计划性控制领用、督查使用情况、货比三家降低价格等措施,使无锡最大的一院在市级综合医院中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仅占 18.7 元,居全市最低。
三、存在的问题
对照有关规章制度,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我们认为还存在如下问题:
1、对一次性植入材料的管理力度要加强。目前有的科室还存 在擅自购买物品,先斩后奏,对统一由器械科购买物品持抵触态度,刁难、不配合,不按照购买医疗器械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四、今后的打算
我们将继续加大制度管理的力度,增加全程采购的透明度,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公示制度等。 我们将在征求使用科室(心内、骨科、脑外、介入等)意见后制订相关的管理规定,严格操作程序。 我们将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对心内科、骨科和介入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进行一次整顿,在条件成熟时将进行招标、竞标和议标采购等。 同时为了配合临床工作的需要,我们将保证24 小时提供保障服务,同时要求临床尽可能提前将所需材料的要求告知。我科将严把质量、价格和程序关,对于违反规定的要求将坚决抵制。
医院设备科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强化教育,提高思想道德防线
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与财、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要从强化教育入手,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廉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注重经常性,做到警钟长鸣。我们及时学习传达医院和纪检委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定期学习党纪法规和采购工作有关规定,不断加强警示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二是注重针对性,我们除进行专题学习外,还组织了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讨论,深刻理解文件精神,牢记文件中的各项要求。三是加强设备处的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审计、纪检和群众的监督,设备处不但接受审计、纪检的工作监督,还主动接受群众及生产厂家的监督,针对设备购置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让群众提意见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堵塞漏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通过找问题,完善制度,严格程序,规范行为,提高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中思想道德防线,提升采购人员的内控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努力形成 “不想、不能、不敢”的氛围。“不想”靠教育,提高觉悟增强自觉性;“不能”靠制度,加强监督机制;“不敢”靠严惩,克服侥幸心理,明白伸手必被抓的必然性,从而提高了采购人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体制。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是做好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部署加强风廉政建设落实到设备采购的具体工作中去,充分发挥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成立医科大学总医院设备专家评审库,医科大学总医院仪器管理委员会:院长任组长,相关副院长进入该委员会,并任副组长,主要成员由设备处、财务处、医务处、科研处、纪检处和审计部门等主要负责人担任,并明确了分工和任务。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为做好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和领导保证。
三、加强制度管理严格程序
加强制度管理,严格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执行招标管理程序,属于政府采购目录下的商品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积极编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为了加强我院固定资金管理,依法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天津市财政局相关文件,编制出适合我院的设备管理程序文件既:“购置设备申请程序”“购置设备审批程序” “购置设备采购原则” “购置设备审批权限”。为了规范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还制定了:“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和经办人行为规范”“设备采购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度”“设备采购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程序,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认真规范采购行为,必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择优的采购原则,用管理制度约束腐败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加大了对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监控力度,努力做到规范行为有依据,严格程序不变通,执行程序不走样,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规范医院设备招标采购评标方法,堵塞腐败案件发生
规范医院设备招标评标方法,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抑制招标采购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堵塞腐败案件,使医院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合理、优化、透明,净化医疗设备销售市场,提高医疗设备采购招投标的组织、管理、实施和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廉政建设。
规范医院设备招标评标方法内容:1、确定评标原则:医院设备招投标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体现招标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 的基本原则;坚持功能优先,价格合理,不保证最低价格中标的原则;在选择商家时,以生产厂家优先,其次总销售商的原则;评标过程中统筹兼顾综合分析的原则;评标委员会的组建要遵循科学、公正、严谨的原则。2、规范评标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规范医疗设备采购招标,从程序上规范医疗设备采购招投标活动,使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形成制度化、标准化。医院设备采购招投标全过程活动必须在医院审计、纪检和群众的监督下进行,审计、纪检部门将严格按照“医疗设备、耗材招标采购监督条例”执行。3、量化评标指标:医疗设备采购招标中的评标因素主要包括投标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资质、业绩、售后服务和信誉等,因此要对设备企业生产实力、资金情况、技术质量、经营实力、价格因素综合分析,合理划分各因素的分值比例,这是评标工作的关键。4、制定评标方法考虑的因素:技术性能配制、运行费用、保修期后的维修费用、备品备件提供的能力。5、评标纪律:严格规定在评标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参加评标的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标纪律,堵塞设备采购评标中的漏洞,降低腐败案件发生。
五、建立反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医院设备采购工作中的反腐败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任务,要坚持常抓不懈,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医疗领域的商业腐败问题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与建立健全医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与医疗服务秩序、严格医院内部管理结合起来,对存在的问题,通过逐步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建立防控医院购销领域抵制商业腐败的长效机制, 制度反腐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制度反腐,意味着不仅要通过制度惩治腐败,而且要通过制度预防腐败,预防腐败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做保证,建立设备采购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审计、纪检监督检察制度,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设备招标评审制度,设备采购责任追究制度等,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这些制度,并让这些制度切实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在设备采购运行的各个环节,有效地预防和反对腐败,不断铲除商业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六、今后任务、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经常性的举办参观学习各种类型的警示教育,提升责任意识、内控意识、风险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廉政建设意识和反腐败的能力,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r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ervi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ey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timing sequ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reasonable ope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and data construction.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系统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information construction;build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189-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科研信息系统被重视起来,尤其是高校。由于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各个高校所建立的科研系统也有所不同,包括硬件配置、系统的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如何更完善的建立科研管理系统,为项目管理服务,已经成为一项研究课题,本文就构建系统的关键问题、系统构建流程、数据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法。
1 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科研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暨绩效考核系统,SRM),是应用于各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及绩效考核管理等全方位科研管理的一套信息化系统[1]。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系统能够将全校的科研管理囊括在内,包括科研内容、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例如课题信息的收集、、申报、监管和结题等。可以对全校内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方便决策者监控科研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作出更好的决策,提高决策的水平和质量。规范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驱除项目负责人、系部和学校三者之间交流的不合理环节,减少重复性工作,解决低效率的工作。一个有效的合理的科研管理系统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2 构建系统的关键问题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各个高校也积极面对,但是由于系统涉猎面较广,国内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按需建立,并有规划推进不失为一个方法。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建设现状、建设内容和建设时序3个关键性问题。
2.1 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解决科研系统信息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校自主开发。一种是购买商业软件。据了解学校自主开发科研管理系统的有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这些高校或是由网络中心或者是信息化中西或者是由科研管理部门牵头并进行技术支持开发系统。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普遍使用的是易普拉格科研管理软件。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使用的则是其它公司开发的科研管理系统。每个学校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自主开发还是采购商业软件,还根据学校信息化的程度有关,目前很多高校的科研管理依然是采用手工管理,对于信息的处理,主要是是用word和excel;另外科研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比较低;三是基础设施不同,有的学校已有基础,像服务器配置、数据库等。
每个学校的决策部门也不相同,有些是由网络中心信息化部门,有的是由科研管理部门。不论是哪个部门决策,都要考虑自身条件,一是资金投入的多少,资金投入的多少决定科研信息化的程度,肯定是资金投入的越大,可施展的范围也大,科研管理系统可实现的功能也就越全,但是资金是有限的,学校要统筹规划,不会把一年的资金计划都投入在科研系统上,所以在规划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时候前期一定做好可扩展性的开发,预留好接口,以便后期能够扩展。
2.2 系统建设要求和效果
系统建设的要求和效果是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目前学校的基础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零基础,即学校没有使用科研管理软件,只是用excel或者是word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一种是有一定的基础,购买商业科研管理软件或者学校自己研发科研管理软件,但使用效果一般,面临改造、升级或重新再建的选择,这时需要评估改造和重建的成本投入,以及学校自身经济实力。第三种是,学校有管理软件,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升[2]。
系统的建设和提升与学校的资金投入息息相关,与学校的性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研管理系统的内容、功能模块都可以有所不同。一些学校有保密项目,系统中要有保密模块;一些学校有海外项目,需要设置海外模块。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加入不同的模块,在设计要要有足够的模块接口,以便扩展功能。系统除了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还应该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必要时进行智能决策,还要体现服务的理念,将文化深入系统,营造和谐的科研文化氛围,使系统不仅仅具备功能,还具有特色。
2.3 明确学校自身的定位,确定系统建立的次序
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有顺序性的,可以根据学校性质的不同改变。有些学校是应用性质的高职院校或者本科应用型院校,有些学校是学术研究类型的院校。以应用为主的高校对科研的要求一般,建设热情虽然有但是不高,资金投入相比较来说少;以科研为主的高校相对来说科研基金投入比较大,建设热情比较高。科研管理系统的建立基本上包括三部分建设。第一部分是建立科研管理基础功能。要确保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基本需求。例如,科研办公、科研人员人事管理、论文管理、专利管理、项目管理、著作管理、奖励管理和后台管理等。第二部分是提升管理效率。第三部分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其它系统能够数据通用,例如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科研统计。这些内容,不同的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可以灵活安排。
3 系统构建流程
主管系统构建的高校部门,在系统构建之前首要要做的事情是进行需求分析,可以走访、电话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到兄弟院校进行科研软件品牌、质量和使用效果的信息。也可以邀请相关部门和软件公司来学校。另外要考虑自身学校的软实力和规模,不能一味地要求全和好。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整体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其它平台能够联系起来,减少工作量,节约成本。尽量参考其它学校的系统,尽量运用标准化建设,方便与其他学校间进行数据交换。在选择商用软件时,要考虑那些购买数量多,应用广泛的,水平高稳定性强,相对比较成熟的。现在以学校主导开发软件公司实际操作为例,来介绍系统开发的流程。
3.1 制定系统总体实施流程
首先学校和软件开发方经过实际考察,前期的需求分析,制定总体目标,和模块建立的先后顺序,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几个点,第一是安全方面,在部署系统之前一定能够要安装好防火墙等防御软件,开启防御软件,确保数据安全。第二,要逐一测试软件的功能看是否达到需求。第三,要进行培训。系统交付后,一定要把系统地使用和工作流程对相关教师进行。
3.2 数据建设工作
信息系统搭建完毕后,开始进行数据建设。这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部分。数据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设置要符合国标、行标。二是业务数据。三是与学校其他系统相关联的数据的导入。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系统要做好阶段性备份,每类数据的导入,都要严格按照系统要求来做。
①工作踏实、认真负责的系统管理员是科研管理系统成功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系统挂历员不仅要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还应该负责科研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系统管理员可以按照工作的需要分层次,分级别。除了总负责的系统管理员,其他的工作人员可以为教师进行培训和答疑等工作。
②相应的工作小组和定期培训也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科研部门每年初或每个学期开始要制定对应的工作计划,经过审批同意后,按照计划进行工作的推进,如遇到阻碍可以召开讨论会议,会议的参加者不局限于本部门的人员,可以跨单位、跨部门,也包括普通的教师和院系管理员。教师必将成为科研管理系统的主导力量,他们是平台主要的使用者之一,把他们的需求在系统建设期间就吸收进来,可以更好的为教师服务,同时教师也是平台的建设者之一。使用者与建设者同意,可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期间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系统功能培训,工作制度及流程培训,科研管理工作方法交流,常用工具的使用培训。这些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科研管理系统顺利使用科研管理系统,提高整个学校的科研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③管理过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同样也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科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对科研的整体流程和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覆盖通知、填报、审核、执行、监控等各环节的科研管理流程,对项目经费进行监管。数据标准化是信息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数据一旦标准化,可以与外单位、上级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减少工作量,并且有利于数据一致性,减少错误。
4 未来的科研管理系统
目前的科研信息化是以项目为核心的,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将来会以教师为核心的多元方向发展。将会逐步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个高校不再各自为营,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预留开放接口,以备数据共享和共同建立数据的需要和。
将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服务、移动技术以及其它未来可能产生的可以提升计算和存储的先进技术都将运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中。教师可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访问所需要的资源,也可以处理各类业务与需要的人进行交流。更加方便进行共享和存储。在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信息订阅、推送等服务。帮助领域相关的教师们进行联系,获得相关领域的信息,例如新发表的论文以及研究热点等。可以利用大数据,将各类数据分类,对比,获取相应的内容,为平台使用的教师提供开放智能的服务环境。
5 结束语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设计到实施需要仔细研究推敲,要符合国家对高校科研管理的要求。同时,各个高校也要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如果不仔细研究设计科研管理系统,急功近利,开发的系统不符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成本浪费、时间成本浪费和人力资源成本浪费。构建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未来的大数据信息环境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研管理系统科.[EB/O].http:///linkrl=TLw_7k0TA_kHPC6rG0vSTXUZdXLad4dTDXBJHF56X0yMhBusqGbiYrjcOrb3H60GyMHDbtQmUnU3-tLgSA53R_.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实施策略 优化路径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全方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高校办学与社会的结合度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机遇及要求。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科技活动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以科普宣传、科技便民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公益活动;以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等为主要形式的专业比赛等。前者科技创新的内在含量相对不足,而后者仅局限于在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开展,覆盖面及影响力仍相对不足。从整体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组织能力弱、与专业教学结合度不够等问题。部分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仍处于“运动式”、“主题性”、“临时性”发展状况中,针对某一科技创新赛事组织相关活动,或集中围绕某一团学工作主题开展“热点式”科学创新活动等。一些高校的团学组织热衷于举办群众性、广场性、规模化的文艺娱乐活动,盲目追求活动的形式美感。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源与精力不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普遍呈现组织规模小、影响力弱、参与程度差等特征,在大学生课余活动中的比重较小,权重较轻。对浙江某高教园区设有理工科专业的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平均年均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次,平均每次参与人数为20至50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相对松散、管理与运行粗放,大都为迎接某一比赛而组织的临时性团队,常态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建设力度不足。当前高校层次高、具有原创性、影响力大的科技创新活动少,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与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诉求存在明显差距,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专业性亟需提升。接受问卷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常学习需求的占70%,认为影响小、自己没听说或参与过的大学生占问卷总数的46%,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及受益面亟待提升。二是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合力机制尚未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学生工作、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乃至产学研合作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系统规划,没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加以系统考量。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定位不准、保障不力,仍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大学生业余兴趣爱好的自发组织形式,由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引导与管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所承担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科研载体、产学研合作平台、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来源等功能认识不足,在导师工作量计算、课时安排、实验设施等场地配置、经费保障乃至宣传氛围营造上仍存在较多制度断层,客观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原则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原则。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能简单依赖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的力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负责教学科研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发展与合作处、团委以及相关理工科二级学院作为成员单位,统筹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划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新时期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决定学校乃至校际重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举办等,从制度层面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中指导教师工作量测算、课时调剂、场地安排、资金保障、重大成果奖励等问题,协调解决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的建设问题。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及制度保障。
二是特色凝练原则。高校在长期办学进程中,都积累和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这种特色既表现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产学研合作的特色,同样也呈现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部治理的特色等。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要积极总结、传承与发扬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具有不同高校鲜明特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品牌,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比如有些行业特色院校具有长期的产学研传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要充分借助与发挥好企业的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创新项目的研发等,在实践一线历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走在前列,这些学校就要积极探索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的可能性,或者以学生举办创业公司的方式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等。
三是优势集聚原则。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要始终坚持资源整合、优势集聚的原则。避免同类型、低水平项目的重复举办。高校要在科学分析自身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兄弟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状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什么是我所长、什么是我所特、什么研究具有较强的成长空间”等命题,秉持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确定若干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品牌,明确师资配备、经费支持、场地提供等优惠措施,集中学校的优势力量加以重点建设,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
三、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是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有其自身的成长特点。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与管理,首先要立足于建好多样化的团队,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载体。这个团队可以以某一研究门类作为组队依据,比如大学生计算机协会、信息技术协会、机械爱好者协会、航模协会等,也可以以某个重大项目为牵引,组建创新团队,比如三网融合研究团队、媒介资产管理系统研究创新团队等。也可以以某些重要赛事的举办为契机,组建创新团队,比如挑战杯参赛团队,数学建模竞赛团队等,要通过大赛参与的机会,尝试将流动性的参赛团队建设成为常态化组织,建立起传帮带的梯队制度,完善各项运行及管理制度等,将好的研究氛围、研究方法,将科研积累不断传承与发扬光大。要加强对科研创新工作的考核,创新考核机制与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研创新类别,建立目标考核或过程考核机制,对于以项目研发作为驱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要重点考察其项目成果的质量。而对于普及型、公益性为主,重在服务广大大学生群体及社会受众的科技创新服务项目,则重在考察其过程组织的严密性、科学性等。
二是加强运行过程的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高校其他活动、社会重大活动等的联动,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感召力与影响力。例如密切追踪最新科技的发展成果,联合高校其他文化类社团、艺术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等共同举办网络文化节,既让大学生了解网络技术最新的发展特征与发展潮流,又更好地明确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网络文化的内涵等,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共同维护网络发展秩序,营建良好的网络生态。比如高校响应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参与社会“保护环境”等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既要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的专业特长,从技术层面讲清生活中注意环保的细节,又注重发挥大学文艺类社团艺术表演等的优势,通过多样的文艺形式宣传环保,通过借位、平台互补等,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提升影响力。
三是加强保障机制的创新。要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多样化的保障机制。学校要足额拨付社团发展及学生活动基金,对于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可以通过专题立项的方式,予以重点经费支持。要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资源供给上予以重点保障,并建立起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机制,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深化与提升平台,享受各项教学资源使用的“国民待遇”。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参与企业创新项目的研发,在实践中历练团队、拓展资源使用平台,以获得合法的收入,进一步改善与优化自身发展环境。鼓励社会企业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定向扶持等。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聘请业界知名人士担任导师,对于校内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课时计算等方式上予以适当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建设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它既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的规律与准则。这同样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即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注意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挥好整合效应,这也是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能回避的“基本课题”。
【关键词】校本教研管理 高专 教师素质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高专担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的光荣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的质量。我校是2004年升格的高专,同其他新升高专一样,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和业务水准仍不同程度停留在中专阶段水平,难以胜任高专教书育人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怎样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高专教学的要求,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除重视外出培训外,还从加强校本教研管理工作入手,大力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能力。
1 校本教研管理对提升高专教师素质的作用
论述校本教研管理的意义必须先从校本教研的作用谈起。校本教研是指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以本职工作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中进行教研、在教研中进行教学,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群众性教育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管理则是指学校对校本教研实行有效的管理,使之得以长期开展下去。在教师素质中,教育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它引领和带动其他品质和能力的发展。高专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这种能力是衡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首要方面。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校本教研。教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需要教研,教研促进教学。教研可促进教师学习政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教研可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技巧和水平;教研可使教师感悟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由此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位置,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对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始终处于学科和专业的前沿。“教而不研则浅”,不重视教育研究的教师不能成为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只能是一个缺少创新精神、处在经验型层面的“教书匠”。优秀教师不是生来就是的,而是在教育研究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高专教师必须增强研究意识,使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职业状态下的职业生活习惯,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校本教研是一条实现科研兴校和保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人都能参加、人人都需参加、人人都可成功的有效途径。要使这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是可靠的保证。
2 加强校本教研管理的措施
2.1 增强教师校本教研意识
学校领导将高专培养目标、办学理论转变为全体教师的共识,让大家看到学校及个人的现状与国家级高专之间的差距,认识到教学研究是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是高专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克服“教师搞教育研究困难”的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制定不同职称教师教育科研任务,将其纳入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把参加校本教研取得绩效作为考核与奖励的硬指标,给教师压担子,促进教师积极投入教研工作。
2.2 构建校本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校本教研牵涉内容多、范围广,是今后高专管理长期的工作重点,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首先,学校领导应制订长期规划,明确工作的要求及目标,定期查找存在问题,完善改进措施。其次,建立医学教研室、科研处等管理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再次,制定教研管理各项制度,构建教研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
2.3 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本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争当“名师”、“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活动以及优质课、教研成果、教研优秀论文等评选活动。定期对教师教研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将发表教研论文和取得教研成果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名师、学科带头人评选的必备条件以及考核、评先、晋职、提薪和发放奖金的依据。
2.4 搞好校本教研服务
学校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征订中外图书、报刊及电子文献,为教师扶持1000元资金购置电脑,给他们在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将网络引入教师办公室,使教师能在网上与专家对话,拓展交流空间,丰富教研信息量。二是加强与教育科研所和本系统省内外高校专家的联系,聘请他们来校举办讲座做理论辅导,增进与兄弟学校教研教学交流。三是从办学经费中提取足够教研经费,专款专用。四是注意把握教研课题的导向,做好情报、预测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和申报、管理、跟踪指导、成果上报“一条龙”服务。
2.5 发挥教研骨干示范带头作用
重点抓好教研室主任、课题组长、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榜样作用,一是鼓励他们多出高质量的教研成果,带动群体性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二是举办学术研讨或讲座、现场教学观摩以及“师徒结对子”、“以老带新”等活动,介绍自己从事教研的心得体会,指导广大教师总结教研及教学经验,使其缩短成长周期迅速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2.6 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研室是学校的基层教研组织,学校教研管理部门既要放手让教研室开展工作,支持教研室积极开展多种方式、不同内容的教研活动,又要要求教研室围绕学校长期规划制订出每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教研室进行跨学科教学项目的研究。教研室要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营造教研团队的协作氛围。校本教研通常采取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群体研究可从教学的各环节或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焦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制定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统的研究活动,又可由学校确定课题,然后由各教研室教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最后由教研室、学校汇总。还可由高级职称教师牵头,组成教研班子,申请上级教育机关下发的教研课题,进行教研公关,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个体研究既提倡有问题就研究的方式,也可针对教学实践中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撰写反思笔记。对于教研室和个人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研管理部门要有检查、有验收、有记录、有总结,还要注意加强各教研室之间的交流。
2.7 多种方式展示教研成果
学校定期召开全系或全校教研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教学,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举办优质课大奖赛、实验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表演大奖赛;定期编印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集,促使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关键词:(1)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种未经编译的,开放的应用软件,它使用户能够利用HTML和
ActiveX强有力的功能创建的功能强大的、与平台无关的Web应用系统。(2)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按照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规定,SQL被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SQL语句可以用来执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等。(3)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系统,它是一种可以按用户需要点播节目的交互式视频系统,或者更广义一点讲,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式信息服务。(4)下载(Download):从远程计算机取回文件的过程。(5)RSS:是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
校园信息网络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之一,建设校园网已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我校是示范性高级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从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园网,并且以校园网为依托,使学校网站服务于师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校园逐步跨入电子化,校园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一、明确目标,搞好模块设计。
在本校网站建设之初,我们参考了国内一些高级中学的网站建设现状后,认识到要构建一个成功的网站,其应用性、统一性、完整性、扩展性、及时性非常重要。所以在网站建设初期必须作好规划。学校网站与商业网站的目标人群不一样,学校建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让教师用,让家长(包括相当部分的社会人群)看。面向学生家庭开放、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从宣传效果而言,通过交互网页的新媒介手段,学校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在模块设置方面,我们参考了许多学校网站,但在具体内容设置时,从符合本校特点、为师生应用服务出发。我校网站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
1.信息模块。包含16个部分(学校内网、教育技术处、校长办公室、高中部副校长、高中教务处、高中德育处、初中部副校长、初中教务处、初中德育处、科研处、人事劳资、政工、团委、工会、总务、保卫)主要用于学校各部室的信息分类。
2.辅助教学模块。如网络办公、资源中心(含校下载中心、论文中心、图片中心、网校资源等)、视听中心、教师个人主页等,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师的教学。例如我校高级语文教师杨春和老师创建了“三柳轩”关于语文方面的个人网站,学生有关语文方面的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问题交流的平台;年青教师姬恩泽老师创建了“乱顿馆”关于个人爱好方面个人网站,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音乐教师孙莫日基夫老师创建了“风铃助力”音乐网站,对一些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很有帮助,辅助学生。
3.对外交流模块。如“学校论坛(BBS)”、“留言板”、“友情链接”、“Blog”等,这些模块的建立使我们能更好地和外界进行交流。在“学校论坛”中,学生可以在上面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留言板”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天地,了解现代学生的情感世界。RSS(聚合内容)实现网站与网站之间资源共享。
4.专题栏目。如“学校概况”、“辉煌成绩”、“招生信息”、“招聘信息”,“通辽铁路中学信息”、“日常工作”栏目等,其中“通辽实验中学信息”栏目是为了整合网络资源,为教师更好地认识新课程服务。在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时,为便于维护和管理,用微软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与Access结合来编写程序,Access本身集成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方便地升级为Microsoft SQL Server。如“学校快讯”栏目,校领导和各科室部门的新闻、通知、公告通过网络到学校网站上,既增加了对外的宣传,教职工又能即时接收,保证了政令畅通,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校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校内文件、工作计划等均可公开查询,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学校网站正向助教、助学、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发展。
5.VOD点播系统。为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我校自编、自录宣传片《与时俱进,创办名校》,将它放到VOD点播中,只要登录到“通辽实验中学”网站上,打开VOD点播系统就能看到、了解到通辽实验中学从“软件”到“硬件”各方面情况。
二、全员参与,加强资源建设。
网站仅仅是信息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站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建设好教育教学资源库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多、时间长而又很复杂的工作。因此,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打破只依靠少数技术骨干以及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教师全员参与。发动全体教师为校园网站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等,并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资源进行下载和重新组织,再上传,为全校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源。学校还组织对网络的使用者――教师进行培训,将教师推上现代教育的第一线。在2003、2004年教育技术处举办了“第四届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计算机培训班,全校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了操作系统、常用软件(Word、Excel、Frontpage、Flash、Photoshop等)。如今,教师们已经能熟练地通过校园网搜索、下载所需资料,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并将自己的课改论文及心得上传到网上。四年来,累计上传各类教学资源400余件。现在,每位老师都能积极提供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并且都认为同行们乐意使用自己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对自己工作及教学能力的一种认可。并且我校网站在2007年通辽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67个单位参加的网站比赛中获一等奖。
三、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作用。
(1)开展互动式学习。我校网站在“师德师风建设年开展的系列活动”中开设了师德师风栏目,教师可随时下载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深化了认识。如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师德师风”的网上征文活动,现今,已有许多老师撰写了对师德师风很有见地的文章,部分已到网上。
(2)利用网站,实施送教下乡计划。我校作为市内师资实力最强的高级中学,每年都要和农村中学结对子,派教师送教下乡。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积地送教下乡。如今我们可以把名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通过我校网站的VOD点播系统进行传播,并组织农村中学的教师到我校进行参观学习,从而达到了更快及更广的宣传效果。例如我校初中数学组的王朋老师带着自己的优质课到各旗县作示范课,受到了兄弟学校及老师的欢迎。
(3)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网络对他们更是充满了诱惑。消除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引导他们健康地上网,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掌握使用网络的技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以及组织高一、高二年级的网页制作兴趣小组、开展网页制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创设了学校自己的网络主流文化。通过提倡班级主页的创建和学生个人主页的制作活动,还增强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校园网还给了同学们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一个学生都可通过校园网打开相应的学科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并可将问题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论坛等形式反馈给教师。同学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真正构建了一个绿色、和谐、学习型的校园网络环境。
四、联系纽带,招收优质学苗;招聘优秀教师。
(南京财经大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对高校来说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实现以上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整合资源,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探索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
关键词] 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60-03
[收稿日期] 2014-10-11;[修回日期] 2015-01-20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3年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项目(14512201);2011年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殷建新(1972-),男,江苏泰兴人,南京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姚学峰(1960-),男,江苏盐城人,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目前我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情况: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差距,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1]。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从自身出发,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推动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2]。
在南京财经大学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进行的本科毕业生状况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是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原动力,增强学习、实践的主动性,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二是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在“务实”“有用”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说明,高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并举行一些辅导和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组织结构松散,协同性不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由不同部门分别开展,缺乏统一领导,大家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而对其他部门目前工作的进度不甚了解。
二是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章和运行机制。师资队伍、指导团队、教材建设、考核方式、学分认定等环节标准不统一,辅导活动、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流程不明确。
三是课程师资和指导团队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大部分老师将精力主要放在了个人本职工作方面,对于课程教学和辅导活动处于应付状态。
四是各种课外辅导、实践活动缺乏统一规划,比较散乱,氛围营造不够,学生对活动的意义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力度不够,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是第二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沟通协作,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活动较少,并且活动载体单一。
为解决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将以往独立开展的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自上而下一体化加以推进,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原动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模式构建
(一)创新理念,厘清思路
一是本着课程引领与实践锤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二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三商并举”(智商、情商、灵商)、“五能并重”(外语、计算机、沟通、写作、专业技能)、“四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的要求,按模块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分类分层次加以推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三是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和配套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
(二)创新模式,系统设置模块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和“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按必修加选修方式设置,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并且引入网络学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纳入必修课程。设置《创新思维与素养》《创新创业实训》《职业经理人》等选修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学生在四年内至少选修2个学分。“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设置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参加讲座、科技文化与技能等项目,其中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必修,其他项目可任选,学生四年内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三)创新机制,健全组织架构
成立大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学生处处长为常务副主任,学生处分管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副处长、校团委书记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要求,建立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总负责,学生处总协调,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等协同配合,各院系具体落实的层层推进机制[3]。
(四)加强教学,注重团队建设
按照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路,分类培养、选拔,打造教育指导团队。一是分类分层次对全体学工人员、本科生导师开展基础培训和专题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熟悉工作规范及流程,掌握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分期分批在学工系统中遴选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专兼职主讲教师,通过派往国内外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三是鼓励全校学工人员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及工作需要参加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努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辅导团队。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名家及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及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工作。
(五)完善制度,强化规范和流程
一是统一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统一规划师资培训,实行集体备课、开通网络学堂、创业实训平台及相关测评系统,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二是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各项目的组织管理、内容和方式、学分认定等实施细则,开发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系统。制定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就创业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完善创业教育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直接与“素质拓展奖”评选挂钩。重视对各类活动、竞赛的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学分奖励。
(六)拓展载体,提供多层次活动平台
一是结合职业发展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简历制作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展示职业技能提供平台;二是结合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意创业大赛、erp大赛、模拟谈判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创业才干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面向有激情、有热情、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举办创业培训班,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外高校的创业培训;三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实习、课题研究、海外游学等提供便利,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四是结合主题班会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能力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思辨会等活动,为增强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搭建平台。五是结合读书活动和综合写作测试,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项征文比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方式,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平台。六是精心打造论坛、讲堂等学术文化园地,邀请学界名流、业界精英、文体明星举办报告、讲座,为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创业意识搭建平台。
三、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南京财经大学实施“一体化”建设三年多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和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读书、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等活动,基本素质得到提升;二是学生社团的文体、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能力;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及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强化,学校教师先后主持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课题多项,出版教材、专著多部,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为了使一体化机制真正发挥长效作用,在现有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上,需要做进一步总结、思考,加强统筹,理顺关系,完善内容,彰显特色。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推动大学生发展中心实体化,将大学生发展中心建立成独立的职能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并,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强化统筹协调的力度。促进二级学院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校、院二级管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学校建平台,学院负责制”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明确各学院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规范流程,加强过程管理。
(二)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
从课程建设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内容全面、方法多样、课件生动,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各类竞赛、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按照“高起点、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利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校企合作项目选派教学、指导人员到国外高校学习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丰富教学、指导人员的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凝聚方向,打造团队,以“教学名师”为目标,争取出人才,出成果。
(三)拓展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空间
搭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根据学生需求,有计划地引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升学出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等项目,满足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广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挖掘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培训、就业指导、顶岗锻炼等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4];推动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实践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四)切实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提高创业竞赛、论坛、俱乐部、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的质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教学、训练的水平,通过高质量的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指导等服务,帮助更多学生成功创业[5]。
参考文献:
[1] 汪明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8-10.
[2] 朱琴华,崔丽丽,张金龙.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统计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4(3):111-112.
[3] 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4] 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3(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