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学的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文章从目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入手, 在认真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主要根源的基础上, 硕士论文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为今后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成人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衡量其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一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独立完成某项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另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查阅、分析、整理资料,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创新意识, 逐步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真正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 研究如何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很有必要。
目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时间安排上占本科教育整体时间的 25%左右, 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论文选题存在一定的缺憾
首先,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论文进行的, 与成教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 成教论文选题多是由全日制本科论文题目筛选而来, 多侧重于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 少有体现会计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的选题。致使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对今后的工作缺乏较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次, 部分论文的选题本身前人已经作过不少的探讨, 而且在这些论文已有不少的成果, 但我们仍就没有跳不出已有的、旧有的模式,老是“ 旧瓶装新酒”。
1.2 论文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 都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 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 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 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 很少提出自己对已有理论新的阐释或运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3 论文撰写格式不规范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有的成教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阅读有关文献。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 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表现为撰写毕业论文技术不规范, 缺乏平易生动的文采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性, 内容重复, 结构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 缺乏说服力,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1.4 论文答辩有待夯实
论文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 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究价值, 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 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 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 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 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 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 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2. 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成人教育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接受教育的, 其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只求结果, 不重过程。至于毕业论文, 思想上只想交差了事,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等途径, 东拼西凑, 匆匆应付, 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根本没有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2.2 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在观点等方面有全“ 新”的价值, 体现出什么“ 学术进步”, 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基于会计实践, 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手段, 经过缜密论证, 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现实是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从摘要到前言, 从问题剖析到参考文献, 有的学生只是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 然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 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上很难有自己的新意, 形式上也是差强人意。
2.3 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和师德意识不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面对物质利益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 缺乏与学生定期的交流和必要的指导, 中期检查公式化, 不能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审阅毕业论文时, 对毕业论文的内容不求甚解, 重“ 面子”轻“ 里子”, 造成论文破绽百出, 经不住推敲。
3 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引导成教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 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召开由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动员会, 从管理部门及指导教师专业的角度, 详细说明论文的目的及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他们设计的动机,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 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通过动员会, 建立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 学校还加强监督和检查,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 对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要做明确细化, 要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 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一是, 建立毕业论文导师组, 实行责任追究。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并建立问责制。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
--> 电子邮件或 qq 视频和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 还要勤于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 确保证论文质量并如期完成。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 建立和完善预答辩制度, 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如有渎职, 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二是, 严格把好命题关, 努力做到论文选题结合会计学专业实际。学生选题时, 要根据本人的基础、岗位层面和兴趣选择恰当的题目, 确定论文选题要体现“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原则,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现实问题, 要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题目确定后, 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 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三是, 做好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可依据既定的见面时间表, 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到岗情况; 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听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见, 以更好的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四是, 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 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毕业论文导师组要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 注重不同研究领域成员的配置, 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 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二次答辩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 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强化成人学生学术规范的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 开设学术规范的相关课程, 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 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总之, 要提高成人教育论文的质量, 还要从服务于学生入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要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条件做保障。比如,从信息、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实验场所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做论文的条件。另外, 可采取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要结合成教生的特点, 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提前,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可对毕业论文篇幅要求适当放宽, 加强质量要求, 避免凑字数而大段抄袭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袁小勇等.怎样撰写会计论文【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管理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由会计学科本身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是,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指导老师担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校外会计实习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对于高等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来讲,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就业岗位却相对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社会对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标准的素质要求,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而是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识更是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要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学生就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笔者认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会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晓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的经济法规,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遵循目标明确、整体优化;基础牢固、加强实践、增强适应性;保证质量与体现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提高;营造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良好的空间等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构建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学科基础课教学平台、专业课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构架体系;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情报检索以及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等素质拓展类选修课,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跨学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参加创业大赛、体育比赛及各种文娱比赛活动,课外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课外参加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笔者建议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构建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养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实验和基本设计能力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运筹学、计量经济学、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电子商务、OA系统高级应用与开发、经济预测与决策、管理会计和计算机会计等课程实验,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学期的理论教学之中分散进行。这些课内实验的组织,使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实训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OA软件基础应用、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中级会计学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财务分析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以外,其它实践教学环节每学期都集中两周时间来安排,使相对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
(三)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主要目的。该体系主要包括公益劳动、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学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OA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学年论文》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指导老师结合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确定研究提纲、进行分析研究、完成论文。其中一周进行选题、资料收集、论文提纲的确定,一周时间进行论文写作。通过学年论文的撰写,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
《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的决策和运营,增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进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并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
《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该课程设计要求结合ERP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模拟公司数据”以及“财务分析”课程,运用EXCEL等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
《企业调查》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就近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了解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调查财务软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通过企业调查,使学生掌握企业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
《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习。通过实习,熟悉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材料。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应结合本学科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大纲的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实施,各高等工科院校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
校级基础实验平台主要满足各专业低年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的要求,如语言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和物理实验中心等。校级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应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强化基础训练、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满足相同学科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如经济管理信息中心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中心实验室和电子信息中心实验室等。学科基础平台应重点建设学科特色鲜明、受益面大的学科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平台应根据各专业特点,满足专业实验的要求,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中心等。
(一)会计手工实验室
会计手工实验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各高等工科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1.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计算成本、利润到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系统操作。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2.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也就是将会计手工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及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安排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包括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全部课内实验。《管理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介绍、应用Excel工作表解决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数、分析工具等内容,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决管理会计各种问题的技能。《计算机会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的实验指导书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在指定的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环境下,上机操作,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掌握记账和报表输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和处理。
(三)ERP实验中心
ERP实验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环境下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针对一个模拟企业,把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设计为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主体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订战略、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会计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和方法于一身的应用经济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系统的实践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会计教学质量非常有益。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该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复合会计人才,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是该校会计教学的特色。
一、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我国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然而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堪忧,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知识低能力”、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环节有机联系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是会计课程实验、实训、模拟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院校对课程实验、实训、会计模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材内容过于简单或没有及时跟进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没有抓紧,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毕业实习为分散形式实习,教师对实习缺乏指导和监控,实习效果不明显。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检验,但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毕业论文时间与就业、考研产生矛盾和冲突,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降的状况,甚至在“拼凑论文”、“抄袭论文”。
四是实践教学保障不足。主要存在实践教学物质条件不达标、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雄厚等问题。有的投入了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有的没有投入或者投入不够,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贯彻落实不够,实践教学的师资没有工程实践背景和经历。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构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以应用能力培养和就业为导向,着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是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创新性。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我们针对就业市场反馈回来的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来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之尽可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兼顾会计学科的理论性和整体性。加强实践教学并不等于我们不重视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既要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展会计视野,又要让学生精于会计实践,具备上手快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计划上,我们安排了会计完整理论体系课程,并且还加了会计理论前沿、会计与财务专题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精髓,同时也有专门针对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强化环节,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能力上形成完整的受教育体系。
3、结合理工院校背景和特色,加强工程学科教育,拓展学生视野。做会计核算和管理必须先熟悉企业概况和企业的业务流程,才能提高会计服务和参与企业管理的质量。我校有色冶金、材料化学、工程力学、建筑测绘等理工科特色鲜明,学校地处江西赣州,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我们结合这些理工科的背景和特色,开设了冶金概论等公选课,安排学生到冶金企业进行生产认识实习,这样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为以后在这类企业就业奠定了上手快、能力强的基础。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会计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会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图1)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验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设置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单项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实验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实践,让学生的课程章节理论知识和每门课程理论、关联课程知识、会计专业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综合实验、实习使学生的知识、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我们的课程实验共有172学时,课程设计11周,综合实验4周,各类实习10周,毕业设计11周。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在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开设了重要实验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从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开始,接下来所有学期的课程实验与专业实训保持连续。专业课内实验172课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均安排了课内实验,还安排了独立周的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会计信息化设计,各种专业独立集中性实践教学共安排34周。
(三)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督促实践教学实施。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出台了实践教学的管理文件,对实践教学的实验教材、大纲、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条件保障等作了规范,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学实习条例细则》和《江西理工大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规范指南》,学校定期对实验教学文档进行检查,不定期地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抽查,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教学及管理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实验教学进行督查和指导,每学年学校还举行教师实验课教学竞赛,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让优秀实验课起示范作用。
(四)重视模拟实验,提高仿真效果。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视会计模拟环节,安排了独立的4周时间进行实验,由高级职称老师进行辅导,实验经费充足,要求学生每人单独完成模拟实验的一整套流程,模拟实验内容紧跟会计准则的变化和相关税法内容的变化,模拟实验题量大,对模拟实验要求高,制定了严格的会计模拟实验考核方法。
(五)毕业实习不折不扣,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我校有色、冶金专业特色明显,我们在深圳中金岭南股份公司等一些大中型有色冶金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加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与我们专业的合作关系而形成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已有充分保障。我们要求学生毕业实习应不折不扣完成,保证5周实习时间不缩短,实习要求不降低,实习报告及实习考核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为防止毕业论文出现“拼凑论文”、“抄袭论文”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应用选题、真题真做”,坚持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教师指导、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毕业论文的综合检验效果。
(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会计知识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的省区决赛等活动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还安排学生有3周的会计、审计、税务相关方面的社会调查活动,安排了2周时间的企业生产认识实习。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四、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改善实践教学物质条件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对理工科系和管理科系同等重视,大力投入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基础实验设施的建设,同时应积极开发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校企双方开展技术合作,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协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同时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二)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激励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对选定指导教师、组织制定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进程变更办理及手续审批、检查教案课件与实训用品、检查实践教学进度及实施情况等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认真的落实。要经常考评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组织实践教学座谈会,检查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检查指导教师的实训总结,组织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等。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重视实验师资培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成立由学院教授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聘请企业财务总监作为专业建设顾问和兼职教授,让其在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
五、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我们将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对所有在校的已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实践教学加深了他们对会计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调查显示,82.4%的学生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会计不再枯燥了,会计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基础。
通过实施会计信息化、EXCEL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操作技巧,使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期缩短,通过对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统计,接受过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通过率达到93.2%,未接受会计实践教学的同学的通过率为69.3%。在近2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西赛区决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也受益不少。会计核心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广泛好评,《会计学原理》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了双语教学课程,会计学专业成了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江萍.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09.7.
[2]谢林海,赖丹.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一、开放本科会计毕业论文写作基础性工作存在的问题
(1)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第一,选题没有意义。选题没有意义的题目,如《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等。《会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现实意义,大家都知道会计的重要性。《知识经济下会计的发展趋势》这题目本身就让人觉得漫无边际,学生在导师建议换题后没有更改,后来从上交的论文来看也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第二,选题陈旧。选题陈旧如《试论会计信息失真》、《论会计内部控制》、《应收帐款管理》、《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题目。以上题目在前几年出现频率很高,并且有些问题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解决,现在再写很多人只是简单拼凑,没有新意。第三,跨专业选题。会计专业的学生中,有部分同学来自金融系统,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这些同学在选题时往往偏离会计学专业范围如写《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拓展》、《中国基金投资的现状与发展》等。(2)收集资料环节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资料的角度看,会计研究文献是十分丰富的。围绕选题,资料搜集越具体、细致越好。但是,在这个环节却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学员存在写论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谈不上扎扎实实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时间相对较短。目前论文题目上报通常在最后学期期初,初审时间在开学后第一个月的中下旬,论文答辩时间在期末考试开始前半个月,扣除学生真正执笔写作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左右,这样绝大部分学生从选题、资料收集、阅读到题目真正确定的时间很短。据指导教师反映,有的初审题目未过的学生,离交稿只有一个月了甚至时间更短了,还在问题目行不行。(2)题目审核内容单一。尽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学期末就进行选题布置,但是由于论文审核的内容只针对题目,没有对选择题目时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检查,很多人就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准备工作。(3)学生不重视。通常在论文写作指导的时候,指导教师都要对选题进行讲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一环节重要,上报论文题目较随意。有的甚至就用“会计方向”“会计电算化”这样的名称来作为上报的题目,对于这些题目审核本身意义就不大。
三、提高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1)调整写作时间。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制2.5年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学期进行布置、完成。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从第四学期的期末调整到期初进行,要求学生在这一学期完成选题和资料收集、阅读的过程。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分两次,即一次没过的同学,有再次选题的机会。(2)增加审核内容。在上报题目时除了题目本身还应增加对参考文献的审核,最好要求学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则对初选题目和参考文献进行必要的审核。并且规定如果第二次审核还未过的就不难能参加写作,经审核确定后的题目原则上不能进行大的修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寻找参考资料,认真的进行选题。(3)重视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义,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义。毕业论文的意义包括社会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两个方面。通常我们的毕业生在选题时可偏向前者。社会现实意义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有助于解决这些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便于收集资料,便于分析。主要可从选题要熟、要小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在论文选题指导时,提倡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来选题,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选题比较容易成功。二是写小题目。便于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广征博引,把问题谈深谈透。(4)重视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题和资料的检索查阅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验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新知识。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更加重视前期准备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我们开放教育会计本科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呼汉卫,刘正远,张茂仁,陈阿梅.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394~396
[2]李宝川.谈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过程控制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但近年来,各学校由于参加毕业论文学生人数猛增,而指导力量相对不足;不利于学生安心搞毕业设计因素增多;毕业论文过程控制及其管理的难度增大,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由于论文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受到质疑。若不引起重视,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论文质量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但是我想以下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加强的。
1.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再认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毕业论文质量的好与坏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所起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有利于学生从“会学”向“会用”转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有利于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会学”是在“学会”中可以逐步积淀形成的,各门课程学习主要是理解或掌握知识内容,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结合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
毕业论文阶段更是提升“会学”的重要阶段。由于该阶段的特殊性,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必须独立地完成多项内容,从论文选题、开题、、拟订方案、撰写论文及至答辩,学生必然处于主动地位。最能锻炼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学会查找资料、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分析问题或提出问题。
1.2 有利于从“会学”向“会用”转变
学会知识、会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践问题。会学会用,再学再用,如此循环,这是成才普遍的规律。
为了便于从“会学”向“会用”转变,论文题目除了上述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之外,还应提倡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通常,一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又可分为若干个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的任务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动态,明确毕业设计题目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独立完成分担的任务。期间必然遇到各种困难与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学与用必然会紧密结合,也必然会体会到边干边学、学用结合、再学再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能力极大地依赖每个人的个性,毕业论文正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在论文阶段,学生处于主体性地位,主体地位确定了高度的主动性,突出体现了个性化发展理念。在论文阶段,指导教师不仅应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精神,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2.毕业论文过程及其管理
2.1 严把选题关
应对毕业论文题目进行严格把关,论文题目必须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等原则。
这就要求学生的选题必须“小”到可以作为一个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例,在学生选题过程中尽量避免选择诸如“论管理会计”、“论审计风险”这样的即使作为博士论文题目都显过大的题目。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做法:首先,提供给会计学专业学生100个左右的参考题目,这些题目是很宽泛的,充其量只是一个研究方向;然后,由学生依据给定的参考题目来自主地进行选择;最后,学生要和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来商量确定最终的毕业论文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必须给学生确定一个他(她)能够完成的“小”毕业论文题目。
2.2 建立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质量监控的措施,包括学生资格审查、题目审查、指导过程审查、毕业论文审查、成绩评定审查等。尤其重要的是中期检查,检点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是否正常。并且要求指导老师做好指导记录,明确责任。
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实行学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与评估,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但是最终的执行和控制主要有系级基层教学组织来完成。
在毕业论文工作正式开始后,在各院、系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工作进行抽查,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选题性质,学生是否做到一人一题;
(2)指导教师资格,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是否符合要求;
(3)毕业论文(设计)进程安排是否合理;
(4)选题是否合适。
虽然以上这些要求在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过程中都有相应的文件要求,但是真正实际做到的很少,只是定期填报相应的表格,而没有做到真正的质量过程控制。
2.3 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由学院控制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进度,由每个系来具体完成答辩具体工作。建议每个系级的基层教学组织在组织答辩时不要分组,所有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参与统一答辩(如遇自己指导的学生回避评分)并匿名评分,这样能够做到统一答辩的评分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上述这一毕业论文答辩安排非常关键,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评分的结果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而且对于指导老师也是公平的。也便于对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及其指导老师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的成绩做出合理评判。
如果采用分组答辩的话,通常会带来几个不好控制的结果:首先,由于每个答辩组的答辩老师的要求和衡量标准不一样,所以对参与答辩的学生的成绩产生不公平性;其次,指导老师之间为了互不得罪,基本上不会让给谁的学生毕业论文不及格的成绩,所以最终结果都是大家顺利通过,即使有一些同学的毕业论文达不到及格的标准。这样,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也会有恃无恐,学生一届传一届,就形成了毕业论文绝对不会不通过的这样既定观念,这也为今后的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带来隐患。
2.4 善始善终,做好小结,做出奖惩
毕业论文年年要进行。为此做好总结,及时总结各方面经验,分析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改正措施。此外,还建议学校或者学院应当对获得优秀成绩的毕业论出适当的奖励,包括学生和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胡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分析――以H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0(5):51-54.
[2]张蓓.集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82-85.
[3]杨柳.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价值工程,2010(4):3-114.
[4]徐海成,芮夕捷,马银波.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9(9):88-91.
[5]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8-51.
[6]万伦来,马娇娇,王立平.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37-39.
[7]许骏.本科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静态与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8]耿森林,王菊霞.基于原因现状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措施[J].科技信息,2009(5):35-36.
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论文排版前置部分。封面:封面格式按电大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 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学 校:(××××××××三号黑体)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博士毕业论文国家新要求要求和工具分析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
摘要一般为 150-200 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abstrac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of accounting major meets great challenges,which are caused by traditional gender concept,large graduates number,contradiction between intellectual supply and demand,employment units’benefits consideration,and factors b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sig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ability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major from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 level,potential ability level,and quality level using qualification model and iceberg theory.
key words: accounting maj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framework design
〔摘要〕 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来自传统性别观念、毕业生数量攀升、人才需求矛盾、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我们可以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冰山理论,从体现一般绩效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层、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三个层面,设计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结构。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女大学生; 职业能力; 框架设计
会计是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会计报表等特有的方法,为组织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管理活动。货币计量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还没有普遍得以应用之前,在我国算盘几乎就是会计的代名词。即便是广泛应用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计算工具的今天,算盘在加减法计算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女性在拨打算珠、毕业论文账目登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延续到现在,女性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数比男性要多得多。
在校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中,女生大约占 70%,“十个大学生就有一个是学会计的”( 1999 年 6 月 14 日,经济参考报) 。因此,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影响面很大。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中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受就业大环境、传统观念、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挑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占较大比重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的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从长远看,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与兴旺。因此,提升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力图分析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设计职业能力框架,提高其自身能力与素质,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 一) 从调查数据看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女大学生招生与在校人数几乎与男生各占一半。2010 年南开大学招收女生约占53. 1% ,2006 级复旦大学新生中女生约占 52. 3%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级新生近 1500 人,女生超过80%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的 6076612 名本专科新生中,女生有 3321962 人,约占 54. 7%。女大学毕业生是我国优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以及她们的需求和期望,2009 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选取的调查样本较有代表性。从地域看被调查的女大学生,40%多来自北京高校,其余来自上海、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其中 55. 3% 来自城市,44. 7%来自农村。从学校情况看,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调查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从学历层次看,被调查女大学生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 7 成是本科生。从所学专业来看,经济学类比例最高,占27. 4% ,其次是文学类 19. 2% ,再次为 法 学 类15. 4% ,工学类、理学类共占 24. 4%[1]。该调查从求职经历、求职感受、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应对行动、创业难题、对就业政策的了解、需要的帮助等方面展开,该调查报告表明,56. 7%的被调查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 9% 的被调查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1]。
很明显,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包含在经济类专业 27. 4%中,是所调查专业中比例最高的。再按照教育部教育计划司 1999 年的资料,全国1032 所普通高校中,就有 488 所设有会计学专业;在全国 800 多个本科专业中,会计专业目前的招生人数是最多的,在校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 还有 546所成人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 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总计 560 多万人,而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就有 53 万人( 见 1999 年 6 月 14 日《经济参考报》) 。因此可以推断,从专业来看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调查中占有几乎最高的比重。也就是说,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求职中较男性机会少,受歧视现象相当严重,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 二)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原因分析
-->
调查数据及现实情况表明,女大学生就业情况面临挑战,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毕业生数量攀升、人才需求矛盾、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等的影响。
1. 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我国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影响久远,虽然政府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就业中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现象仍屡见不鲜,91. 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2]。就业机会较少,4 成被调查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感觉更困难。
2. 毕业生数量增加。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611 万,2010 年 630 万人,2011 年为 660万人,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等的影响,经济滑坡,工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毕业生相对过剩。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占较大比重,其就业情况自然不令人乐观。
3. 人才需求矛盾。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有些学习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工化学的学生不愿意到工业企业工作,形成工程技术人才缺乏,而会计学等一般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存在较大剩余。
4. 用人单位追求经济利益。会计学专业岗位分工明确,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很快面临结婚生子等特殊阶段,按照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等,且由所在单位负担。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经济利益,不愿承担由此增加的误工成本等,因此同样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女大学生。
5. 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影响。尽管在校会计学女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生,且具有细心、安稳、坚韧等特质,但在大胆做事、开拓精神等方面一般不及男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设计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尽管造成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自身因素是最关键的、第一位的。因此,借鉴能力素质模型及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指南,结合女性特质,构建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苦练内功,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 一) 能力素质模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能力素质模型( competency model) 也称为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可利兰( david mcclel-land) 博士。他将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并进一步表述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包括知识( knowledge) 、技能 ( skill) 、自我概念 ( self - concept) 、特质( traits) 、动机( motives) 5 个层次。1973 年,麦可利兰提出素质冰山理论,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因此,麦可利兰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 threshold competencies) ,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 为 鉴 别 性 素 质 ( 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3]。
( 二)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设计
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是指其顺利完成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和素质架构。依据能力素质模型和冰山模型及层次分析理念,借鉴国际经验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指南,结合女性特质和会计学专业特点,构建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包括三个层面,即体现一般工作绩效水平的会计基本知识技能层、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
1. 体现一般绩效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层。体现一般工作绩效水平的会计的基本知识技能是胜任会计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会计学及相关经济、金融、税收、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准素质能力。上述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践来获得。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将来的实践中运用自如,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科学高效地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为决策层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了会计等相关专业知识,再加上实践中的不断总结积累感悟,才能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获得上述知识与技能的优劣程度,取决于自己的学习努力程度。实践表明,女大学生在校学习认真、刻苦、仔细,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 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依据冰山理论,深藏能力往往隐藏不露,是拉开绩效档次和体现能力差距的较高能力层次。该层次的能力也是当前就业中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考察点,这些能力包括观察与记忆能力、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与总结提升能力、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等。
( 1) 观察与记忆能力。会计专业的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被核算对象的能力。观察能力是会计人员收集会计信息、获得对会计对象感性认识的基本心理素质,是保证顺利完成会计工作、取得会计业绩的重要心理因素。敏锐的观察力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线索取得显著的会计成果。记忆能力是对已经知道的
--> 东西能够记住,并在以后再现或在记忆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正确性和记忆的备用性。记忆是会计专业知识的仓库,它为思维提供原材料。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人员主要与数字打交道,会计人员在思考问题时所应用的数字等材料大都来自记忆,具有较好的记忆检索能力是优秀的会计人员必备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记忆力强、观察细心,在此方面较占优势。
( 2) 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一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要包括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能力等。沟通能力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通畅的能力。会计是为组织提供决策信息的、以资金为纽带的管理活动,业务内容涉及与本单位有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各部门与组织,既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如计划、人事、生产、营销、后勤服务等,也包括单位外部的主管部门、银行、税务、审计等。单位内部的预决算、日常的财务工作与会计核算等,会计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内部的部门发生业务联系,需要协调与沟通。本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也存在较密切的业务指导与业务联系,更需要较高层次的组织协调与沟通。当然,会计部门内部各个不同岗位之间也需要沟通与协调,才能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因此,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女大学生仅仅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加强锻炼,提高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更重要的岗位,真正参与到单位的经济管理中。
( 3) 语言文字表达与总结提升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口头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从事会计工作,需要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与内外部人员打交道多,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助于上述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实现。另外,锻炼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总结提升能力的培养。会计人员个人及单位工作情况的总结、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体现理论水平的工作论文的撰写等,都需要较好的书面总结提升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竞争中非常占优势,往往成为很多年轻的会计人员很快得以晋升、提拔的制胜砝码。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基础较好,稍微加强就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在书面表达、总结提升方面,需要加强训练。所谓总结提升就是对以往的知识、工作、学习过程等进行梳理,从中吸取对于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与资源,从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总结提升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获得的。根据从事会计专业相关职业的人员的经验描述,及时总结过去的资料、信息,对一段时间内的过程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书面文字或报告,对于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将来的职称晋升,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晋升是考评结合,除了考核工作业绩外,还要通过、课题研究等指标评价其综合水平。从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社会调研实践和已毕业大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总结提升能力对于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而言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作为基层会计从业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而作为财务主管、经理等管理人员,工作重点在于对下属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反馈意见,同时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职务更注重总结和分析能力,工作内容侧重于分析和报告。一个会计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也在于运用自己丰富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会计资料中提炼出企业决策相关且有用的信息,并以决策层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向上汇报,而对于此总结提升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 4) 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
团结协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规范之一,它要求员工在业务活动中,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顾全大局,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业务等。任何组织都比较重视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一项工作要很多人或很多部门共同完成,这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会计工作岗位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互相承接。从凭证制作到账簿登记,从成本计算到财产清查,直至会计报表,各环节密切相连,需要各岗位的会计人员通力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能力与总结提升能力密不可分。表面看起来,会计工作按照会计准则、规范等开展,会计部门是会计规范的执行部门,谈不上创新。其实,会计工作同样需要创新。会计专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运用会计知识和理论,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高校会计学女大学生应积极整合所学知识,注重吸收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激发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创新能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中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思辨式地看待问题。
3. 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
女性特质能力是能够体现女性特有魅力和优雅气质的素质。该能力层主要包括优雅的气质、稳健做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女性的优雅气质指的是女性特有的一种风格内涵。美国著名剧作家罗伯特•费希尔曾经说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女人的优雅是那种端庄稳重、落落大方、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美丽谦和、睿智机敏、谈吐儒雅、清新悦目。拥有优雅气质的女性更容易获得有效的沟通、更容易组织协调和获得认可。女性的优雅气质往往通过自信、谈吐、妆容和着装等表现出来。
会计专业女大学生要培养个人的优雅气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要忽视仪表,作为女性,在社交场合,必须注意仪表的端庄整洁; 不要自视清高; 不要斤斤计较; 不要惧怕显露真实情绪,不论什么样的喜怒哀乐、柔情蜜意,都不应加以隐藏; 保持幽默感; 仪态端庄,充满自信; 对别人给予信任和关心,热诚与关怀; 接受自己的面貌,每一个人在性格或外貌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优点,要善于加以发挥。稳健做事能力主要体现在做事细心、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形成女性会计人员的细心、敏感、认真及负责的特质,女性天生比男人敏感,而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女性在情感的表达和感知方面,具有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女性直观能力强,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致、敏锐和准确。同时,女性还有超强持久的耐力和超前的想象力等优势。
另外,女性做事思考周密、谨
--> 慎,风险小。自我控制是指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一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比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但是更加需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真正发挥作用。总之,女性善于言辞,沟通能力强; 她们善解人意,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他人情感的感知力,待人接物讲求分寸,为人随和。此外,女性忠于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庭、企业,工作认真执着,形成其定力较高、稳定性好的特质。上述特质是会计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优势。
三、结语
会计学专业是很多高校普遍设置的专业,女大学生占 70%[4],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据能力素质模型、冰山理论设计的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结构,尚不尽完善。希望这一框架结构能在女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其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妇联. 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r]. 2010. 8.
[2] 刘建秋,刘冬荣.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研究[j]. 会计之友,2009,( 16) .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定位已经渗透到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之中,改变着以往人们认识中的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的责任,而没有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义务的传统观念。在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应本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培养“品德好、专业精、上手快、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品牌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探讨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是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从办学层次上看。目前有大学本科、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高、中级层次,研究生硕士、博士层次等多种办学层次;从专业覆盖面和招生人数上看,有资料显示,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都办有会计学专业。仅黑龙江省属25所本科院校中,就有13所院校开办会计学本科专业。且招生总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把会计学本科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那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呢?
多数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建立了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核心理论课程的架构。设置了课程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验、电算化会计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立足于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90%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高校中,要么实践学时满足不了要求,要么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实验教程内容单一
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系统的教材或教程,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或自编或收集一些资料供教学和学生使用。有些未及时修改和补充的内容只好删减掉,有些新的实践资料及时补充一部分,但不完整,实践内容单一陈旧。
(三)实践教师缺少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实验、实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在走访高校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花了很大力气。增加了投入,使实验实习环境有了全面改善,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由于缺少人力、财力的进一步投入,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使大量的实验、实习资源处于初级开发利用阶段,有的院校干脆把好端端的实验室和应用软件闲置起来。使优质资源形同虚设。
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政策因素、社会因素、学校财力因素等。除此之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仍然是主要原因。
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真正达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缩短校企之间供需的差距,哈尔滨学院以会计学本科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教学校企共建设计。
二、哈尔滨学院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设计
(一)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解析
从哲学意义上讲,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特性。方法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理论,验证、运用并创新理论,使学生具备岗位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为此,实践教学应放在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上统筹设计。
实践教学校企共建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共用学校与企业两部分资源;共同设计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实践比例、实践环节等,共同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一句话,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
(二)成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成立本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机构,由学校与企业双方人员组成,签订协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落实责任制,建立一整套实践教学共建办法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有方案、有制度、有考核,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求得行政管理部门政策导向的支持。取得学校资金支持。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共建模式。
(三)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校企共建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即主要环节。具体为:
道德操守教育——观摩实验——课程实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专业编程实验——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学年论文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体系。
1.道德操守教育:制作专业教育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2.观摩实验:此实验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实际观摩实习等方式完成。专题片的制作要纵观企业财务资金活动全貌,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反映规范、现代、直观的财务运行活动;观摩实习即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使学生在熟知财会业务知识之前,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概貌、财务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会计应用特点等。便于安排学习进程3.课程实验:此实验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理论。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验证学生对理论掌握的程度。该实验要取得现代企业真实(应作技术处理)、完整、现实的资料,在学校实训室内即可完成。
4.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此实验分为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和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两个步骤。一般来讲,手工与电算模拟实验应使用同一套资料,便于理解会计学理论,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要求。该实验应以不同类型企业完整的会计活动为基础。对实习基地所提供的完整的会计资料进行再加工,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企业模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岗位手工记账和电算化记账工作,检验与岗位需求的差距。
5.专业编程实验: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实验,即利用Excel、Access的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计算机和财务方面的知识,自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将来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实践基础。
6.ERP实训:此实验是模拟应用与创新性训练,在完成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后,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生产、经营、预测、决策和评价。通过手工环境下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灵活运用专业理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训)需要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实训室内模拟完成。
7.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实际应用与创新实验,该环节要求学生深入基地进行实战。实战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考核等,合格后方可进驻企业。学生进驻企业前要与院方签订协议,承担违约责任。学生进驻企业后,将参与企业财务运营活动,办理对外业务,接受真正的考验。毕业实习后。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8.毕业论文:在理论学习和各环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教师指导,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充分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论文要体现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点,经过校内教师认真指导后,请企业教师参加答辩评审,把好质量关。
(四)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两部分组成,实行规范的教师管理机制,制定校内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使教师完成技能指导水平提高和对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双重任务。教师每年要拿出实践成果,递交实践报告。学校组织座谈交流、评议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对教师全面考核的指标之一,成为评职晋级的一个依据。
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把聘任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中,规定固定的工资补助标准,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落实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企业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考核的一项指标。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五)实践指导教程的完善
学校与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每年必须集中修改实验资料,对企业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编写实验教程。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提供企业财务活动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践教学 优化 会计专业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应用型高级会计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中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可见,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会计学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南北方高校对比分析,旨在分析我国会计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对实践教学设置进行优化。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南方高校5家,分别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宁波大学;北方高校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共十份样本。其中,既包括211或985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也包括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高校如燕山大学、宁波大学;既包括传统的财经学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也包括工科背景浓郁的理工类高校,如同济大学、燕山大学。样本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会计学科教学的中上等水平。
(二)样本分析
1.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中国人民大学等十所高校均设有实践课程,并相应公布了实践教学计划。各高校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会计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具体学分要求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北方高校对学生的总学分要求相对比较高,其平均值达到182.1,而南方高校相对较低,其平均值为164.5,可见,北方高校学习时间安排的较满,而南方高校更多的是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南北方高校相差不多,基本上在15%左右,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高一些,达到25%,而吉林大学最低,只有11.9%。从国际上来看,在会计学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均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学分的设置均占总学分的30%以上。对比来看,我国高校实践学分的比例明显偏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限。
2.实践课程的学分结构。从实践课程需要完成的地点划分,可将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其中校内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各高校数据统计分析如表2。
从各高校开设实践课程结构来看,普遍存在校内实习比重比较大,校外实习比重较少的情况。而在英国,采用的是“三明治"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高校扩招,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扩招给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燕山大学为例,2009-2012年会计专业各年招生的人数分别为340、318、320、310人,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导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环节难度激增。
3.实践课程开设情况。上述十所高校在实践课程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或院校特色。
(1)公共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必要的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因此,上述十所高校都设有公共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习环节,均设有基础会计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外实习环节,各个高校均安排1-2个月的实习环节,或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以上公共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会计实践环节达成的共识。实践环节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特色实践课程。各高校在会计公共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和宁波大学通过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大类进行选课,然后把实践环节融合到各类模块中,先按照通才进行培养,然后再按照专才进行培养。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研究发展计划(ACSRDP),由系里出资资助完成并验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燕山大学结合自身工科特色,设置工程技术概论课程,学生通过参观、手工实践方式熟悉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为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院校,通过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模拟炒股、ERP模拟沙盘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环节。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学分所占比重较低
会计实践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桥梁。调查发现,实践环节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集中体现为: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的教学比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财务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环节;个别院校存在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将知识点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能够吸收的知识有限等现象。
(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从校内实习环节和校外实习环节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校内实践环节基本能占到实践环节课时的60%以上,这与校外实践环节不好安排有一定关系。企业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实习的主要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但由于实习生没有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很难发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的多是抽抽凭证、抄抄数据等基础性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实习的目的和效率因此大打折扣。
(三)实验平台设施陈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4年间在校生较之1999年的400多万增长了4倍多。文科专业(包括会计)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学科,成为各高校扩张的突破口。各高校先后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实践教学的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甚至个别高校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
(四)实验师资缺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师肩负着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教学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受过良好的会计专业教育,并有一定年限的会计岗位从业经历。然而实际中,很多实验岗位的教师或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或是学校为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而安置,他们大都缺乏工作经验,长此以往,导致大家对实验教师认识上存在偏见,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实验师资的素质急需提高。
三、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思考
(一)制度层面:学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特别是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视,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的保障。一是提高实践课程比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会计学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因此,提高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已成为高校会计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会计学实践教师缺乏,很多实验课程的指导都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由于实践知识匮乏,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为此,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实验指导教师,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三是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加大力度,打造完整健全的会计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二)业务层面: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具体应包含表3所列的基本实践课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应从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等模块。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作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应该设置相应比例的实践课,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成本核算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对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并相应开设成本会计实验。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承担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因此,审计实务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必须的。
2.校外实习子系统。校外实习子系统主要设置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社会调查环节一般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期,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为成本会计、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设置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理性的认识,实习单位包括企业、事务所、银行等。
3.综合实训子系统。综合实训子系统一般应设置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岗位职责,通过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转,熟悉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内部控制设置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学校科研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孔冬.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本科;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165-02
随着多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一大批高校也升格为本科院校,而教育主管部门只是简单地将高校分类为“985”、“211”和普通本科院校。后起的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模式上长期以来也是沿袭传统本科院校,没有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更没有体现出不同高校的差异化竞争,使得人才层次、知识和能力结构趋同化,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所谓“人才过剩”现象。为了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十多年前有专家又将后期的本科院校基本归属到“教学型大学”之列。近年来又有专家将前者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后者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但是,具体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培养模式是什么,特别是具体到专业的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什么,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缺乏指导性目标的概念。笔者结合自己曾在国外学习和二十多年来对于会计教学历史的熟悉以及自身积累的经验,力图在这个方面有所探讨并加以具体化。
1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内涵
首先,应用型人才一定区别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研究性人才应侧重于基础和理论发展的研究和创新,是以学科为支撑平台的,而应用型人才则应以专业为导向,侧重于将现有理论应用到具体和变化的专业工作环境之中,技能型人才则侧重于技术方法和手段的反复训练和操作,不强调理论的深度理解。如果,简单地将这三类人才定位的话,即科学家—工程师—技师的职业特征是其较为形象化的体现。
会计人才最早曾经属于单纯的社会科学应用人才,但是,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会计学科更属于复合型学科了,它是社会科学和工程及信息技术的结合。这不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体现在与行业、产业及生产工艺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只有具备了会计学、计算机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才,才能成为不仅发挥会计基础核算功能,更能发挥会计管理、控制、决策功能的高层次人才,也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会计人员不懂具体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如何能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如果不懂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环节,如何能将产品核算阶段、步骤划分,更不能进行作业动因分析和成本控制;如果不懂设备的技术经济功能和参数,如何能进行生产设备组合优化;如果不懂产品功能质量又如何能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和价值工程应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一个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必须是和上述知识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鉴于上述要求,笔者认为,高层次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是有些“工程师”的职业特征的,会计学本科的招生需改变以文科生为主的招生模式,加大理工科学生招生比重,使得招生结构更加合理化。
2与小行业挂钩的课程体系设计
会计学既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则要求其课程体系应首先涵盖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理论,同时要对工商企业的业务及工程技术背景有所了解。现在大多现有的本科会计学课程体系属于所谓“通识教育”对于应用型会计本科来说过于宽泛,缺乏行业针对性的深化,虽然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就业的适用面,但同时也造成学生上手慢,缺乏对企业背景的深层了解。尽管应用型会计本科一般不能如职业学院那样,采用面向特定企业的订单式培养,但借鉴其思想也是有益的。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所在地的产业优势规模以及本校资源优势,选择若干小行业作为专业方向来设计课程体系,如果是文理兼收的会计专业,应按照文理分班,即不同的文理科学生特长来因材施教。同时,每年根据市场变化来灵活确定当年的专业方向。例如:某校是建筑工程大学,并且当地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也很大,则该校的会计学专业可以下设房地产会计方向,其课程体系除了开设必要的会计学主干课程,应开设工程施工、项目预算及管理、材料估价、房地产开发等专业方向课程;如果某地区机械制造业较发达,则可以下设机械制造业会计方向,增设机械制图、生产现场管理、生产工艺、商品学等课程;再如:某地区会计服务业较发达,则可以考虑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增设或强化资本运作、CPA考试深化课程、记账业务、税务咨询申报等课程。由于许多专业方向课程并不属于传统经济管理类课程,就需要和其他相关系部加强合作和系际交流沟通。
总之,与小行业挂钩的应用型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既避免了不设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过于宽泛又避免了纯粹订单式培养过于狭窄的局限性。应是此类高校最合适且科学的选择。
3应用型会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笔者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培养应采用本硕连读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从一开始就不应成为考研的预备班,它应是为就业市场直接培养职业实用人才的。尽管,它不排斥学生学历的后续提高,但其深造也应针对专业硕士的方向进行。
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即教学存在两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但两者有时也是互换的。应用型会计本科的教学首先要有适合于这个教学体系的师资。当前,许多普通高校的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自身缺乏会计工作实务的素质和经历,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教学体系的要求。笔者曾经学习的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hule),其教师除了学历要求一般为博士外,同时要求必须在相关企业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才能应聘。为了改变国内这一师资现状,一是可以将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强制派送或挂职到相关企业去锻炼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二是直接从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且在企业相关岗位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中招聘;三是大量聘用高水平的企业客座教授来兼职授课。
本科阶段借鉴国外MBA案例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局面。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后,或者有些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前,通过大量案例剖析来启发学生思维和独立见解,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是答疑、解惑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围绕案例向老师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由教师当场解答,这样一来,也就倒逼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教学的机械、刻板和僵化,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了主动学习。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
加大实践和实验教学学时比重。可以考虑在每门具有实务内容的主干课程里,强制安排实践或实验教学计划课时,教学的方式既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也可以走向社会或直接去企业来开辟第二课堂,尽可能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把学生放到那里去增强感性和情景化的专业认知。
改变一卷定成绩的学业评价方式。长期以来,许多课程就是期末教师出一份试卷,学生考一份试卷来直接给出成绩。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松懈、临时突击背诵过关,考过就丢,基础不扎实的结果。应采取多样化的学习过程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在整个成绩的权重。如:增加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大作业、小论文、期中测验等考核形式。督促和鞭策学生的课下和平时学习。
毕业论文的改革。应用型会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性论文。其论文选题必须是和毕业实习单位实际结合的选题,其选题首先是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主观臆想的课题。这类论文应借鉴研究报告的形式而非学术论文的形式,其数据资料必须有学生亲自获取的第一手材料,而非大量引用资料,要求学生有较长的实习时间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完成,可考虑提前一个月就安排实习,应用型会计本科论文篇幅上一般也应多于学术性论文,理论无须单独论述,只需将其贯穿和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总之,应用型会计本科教学的改革是可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每一个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这样才能达到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32-04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体系,目前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专科、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高校办学类型多元化的产物,如何办好会计学专业,应认真分析自己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依据国家会计学院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认定标准,明确自己学生的培养目标,才能找准位置,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合格人才。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生源质量
1.独立学院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批合格的会计人才,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1995年我国设置会计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为219所,在校会计专业本科生为45967人,到了2000年分别增加到262所与96232人,在2005年又快速增加到475所与208145人,规模扩大之迅速令人注目。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1089所高校,有508所高校招收会计本科学生,占46%。
然而,每年如此众多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而用人单位的反应却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财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比如我国传统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换言之,就是立足于培养“社会精英”,将学生当成“天之骄子”,结果重理论轻实践,重精英教育轻大众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出现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另外,教育方法与手段缺乏足够的创新性。
目前,高校教育基本还是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理论轻实践,有些内容陈旧过时,学制长、课时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得不深不透;有些课程重复,有些急需的课程开不出来;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会计教育的环境相适应。
教育部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4%的教师认为本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应用复合型人才,有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学生最应该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本科生毕业后除继续深造外,基本上都将从事实务工作。就连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也都从事实务工作。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学生生源质量分析。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对全省2006-2008年三年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分析,近四年全省三本线低于二本线,分别是:2006年文科78分、理科95分;2007年文科74分、理科100分,2008年文科65分、理科93分,2009年文科70分、理科95分。
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一些是高考失常的学生但又不想复读,选三本是为了读研做准备,多数是经过复读上二本也无望且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一少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面对如此的生源质量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否与一、二本学校的目标一致。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点的社会层次需要所决定的,会计教育也应不例外,应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及会计本身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一致,并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和差异的,因此,会计教育目标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9年纳入招生计划的独立学院有245所,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有113所,约占46%。
本课题组2009年初主要针对山西省大、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达87.5%。
1.调查对象。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分别从企业的性质、类型、行业等各方面做了分类,根据收回的问卷分析,被调查企业涉及到:
制造业占16.83%,建筑、运输和仓储业占11.88%,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7.82%,批发零售业占19.80%,金融业占4.95%,其它行业占28.72%。
国有企业占40.43%,私营企业占57.45%,外商投资企业占2.12%。
国有独资企业占14.14%,有限责任公司占58.59%,股份公司占20.2%,合伙企业占7.07%。
特大型企业占3.77%,大型企业占16.04%,中型企业占40.57%,小型企业占39.62%。
其中,有64.21%的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12.63%的企业使用其他系统软件,23.16%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软件。
以上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企业基本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但从企业规模看,特大型企业较少,这与我省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吻合的。
2.企业对会计不同岗位人员学历、学位、职称等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会计岗位设置为: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等,各岗位又分别针对学历、学位、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67.14%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会计职称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32.86%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且大多数企业均将学历、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排在靠前的位置。
(2)83.33%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且认为这几项都很重要;100%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
(3)71.43%的企业认为,主管会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会计师职称;85.71%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且在五项中工作经历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4)83.3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66.67%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称,16.6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师职称;89.36%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5)71.42%的企业认为出纳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助理会计师职称;86.1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73.58%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企业对处在管理岗位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出纳和普通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要求相对较低,但同样希望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这就对我们的会计教育提出了要求。
3.对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调查表中,我们共设置了19项素质要求,针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主要对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做了统计分析,根据打分情况,排序如下:
(1)对主管会计:排在前三位的素质要求分别是:第一位,职业道德水平;第二位,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第三位,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水平、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
(2)对会计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竞争能力、社会责任、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3)对出纳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素质要求排名后三位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这也与全省的经济现状:“开放程度较低,大型、特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太高,尤其是外资企业较少,内资企业的对外业务较少,对财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低”相吻合。
4.对不同岗位人员知识范围的要求。调查表中,根据工作要求共设置了十种知识类型,被调查单位认为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前三位的排序如下:
(1)主管会计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战略管理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审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公司治理知识。
(2)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经济法知识和审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统计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战略管理知识。
(3)出纳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第三位的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知识。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专业知识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必备知识。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学生素质,以及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自身不断提高的要求”。应与其他地方院校“错位竞争”。
在明确了办学定位或培养目标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要想在同类院校中站稳脚跟,必须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培养出社会抢手的学生,就要找到办学的关键,解决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确保学院长远发展。
三、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的5%~10%来自于学校,另外的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获得的。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发展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同样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必将被“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的终身教育所取代。因此,优秀的会计人才必须是终身的学习者。
在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社会抢手的人才,培养出“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会计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就是一个突破口,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具有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独立学院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社会需求调查,我们认为在传授给在校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抓好校内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引导等诸多环节。
1.构建能力型课程体系。传统的会计课程大都是知识驱动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讲授会计的各专业课程,课程及其内容关心的是专业考试和获得正确答案,学生所受的教育是记忆性的,而不是能力培养。构建能力型课程体系,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体系应该能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面:即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必须掌握哪些知识,会解决什么问题?动手能力:学生会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工作环境:即让学生明确其在什么环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考核评价:即如何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的会计实际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能力型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力型课程体系应该是在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面需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一般应包括:
(1)基础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应用数据的能力、语言文字书写和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社会人文素质。
(2)一般商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财政、金融、市场、经营管理、组织行为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的活动及部门设置特点,理解企业如何整合和应用这些知识。
(3)专业核心课程,这类课程的核心应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和有效途径上。而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较充分的准备,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此,对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形成学生在校四年不断线、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完善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经济业务认知实习。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为了对本专业有所了解而进行必要的企业参观性实习,让学生观摩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同企业经济业务的循环过程,明确经济业务发生的标志――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记录等。认知实习主要是增加感性知识,是为学习理论课服务的,不强调培养操作技能。(此项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
(2)会计岗位认知实习。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让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随岗或顶岗实际操作。学生亲身到企业财务部门参与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或观摩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还可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或通过感性的认识,分析实践与理论的区别或差异,以便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熟悉企业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增强学生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此项实习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学期)转贴于中。
(3)企业会计业务模拟实训。在学生完成中级财务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组织企业财务会计的模拟实训,模拟实训的内容应包括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要求、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应相对突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存货收发及其管理、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核算及其管理、对外投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纳税申报、利润形成及其结转、财务报告的形成等各个方面。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感性的认识和把握。这里特别强调提出,在设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时,应当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确定(或需要在了解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后方可确定)的经济业务,或出一些错误的经济业务,给学生一些判断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判断,或参阅国家财经法规、税收制度加以判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允许学生作出不同的判断,不要形成标准的财务结果,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并且与企业、社会现实也不符,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给出标准答案的习惯。
(4)企业具体业务实践。在完成学生校内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参与企业会计实习,或引导学生到企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机构进行专业实践,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岗位工作能力,为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5)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完成。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在毕业前进行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习,即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巩固、发展学生已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正确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技巧,并为做好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开展调研工作、资料收集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提前对就业形势、就业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
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必修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但是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二本以上学院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等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把考察学生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基本的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处理中小企业财务、税务等业务能力上。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到企事业组织,解决自己了解到的企事业组织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务实地理解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真正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力型教学方法初探。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要“开门”办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放手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掌握生存规则,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为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教学。传统的系统知识讲授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收效甚微;为弥补这些教学手段的不足,会计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自学之后对自学成果进行检验,使每个学生都在发表见解中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应用时,教师根据模拟企业的情况,针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和税收制度的要求结合涉及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业务的性质,明确确认、计量的属性和价值,在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例如,企业发生的审计人员“差旅费”该如何入账?这一问题就需要告诉学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计入“管理费用”,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
(2)精心设计财务处理程序图,采用图解直观教学。会计图解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归纳,将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传递以及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会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图解进行会计教学直观形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是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由两个以上“T型”账户、表示账户对应关系的符号、金额以及简要文字说明所组成,是反映某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程序的图解。针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相关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内容,把采购储备、生产过程、产成品入库及销售过程的资金运动,采用实账、实表的方式,把对供、产、销进行核算的整个过程制作成模拟实际运行的程序图,使之具有模型化、直观化、操作化的特点,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会计核算过程取得深刻而直观的印象,轻松掌握会计的内容和方法。
(3)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34页)学手段,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企业会计实际操作过程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和相关财会软件,灵活选择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等教学形式,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会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也可由计算机模拟来实现。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提高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服务,培养出实用型的财会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编号2008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怀珠.山西省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内容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多媒体演示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解财务管理的操作过程。这种方法一般与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这样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案例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才能很好地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阶段练习作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习完某一个专题的财务管理知识之后进行。关于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核心知识要点。通过阶段练习的进行,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是指在学校的实验室内,通过虚拟企业一个月份的财务基本资料,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职责,即进行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由此可见,校内实验室模拟的重要环节就是虚拟企业财务资料的仿真性、虚拟企业财务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和对学生校内实验室模拟结果的考核。进行校内实验室模拟,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财务管理的实战能力。
校外实习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常见的形式。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是第四学期进行,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生产实习属于认知实习的范畴,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等有一个直接的认知,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毕业实习属于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是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良好的毕业实习环节,能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撰写主要有专题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形式。通过撰写论文,学生能够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跟踪专业理论前沿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当然,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属于层次较低的归纳性创新范畴。
社会调查,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假期或是校外实习的机会所进行的形式多样的专题调查。社会调查小组根据老师初始提出或是设定的主题,由学生一人,或是几个人联合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昌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二本院校,它设置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经济管理类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非常强调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动手能力。所以,南昌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安排。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实践课时比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超过35%,在专业必修课中必须设置相应的课内实验,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等。第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下面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机电企业财务管理。学生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在设置的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课程中,学院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授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大二结束的学期期末(第四学期末),学生被安排在校内的手工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综合专业实验,这个环节是对学生两年来所学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在大三结束的暑假(第六学期末),学生将进行为期4个星期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生产实习)。第五,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八学期),学生将进行6个星期的毕业实习和12个星期的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此外,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院就会给每位同学都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如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研究生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
南昌工程学院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每个实践环节,都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撰写和履行相应的任务书。下面以毕业实习为例进行阐述。
1.实习目的
(1)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技能。(2)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同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完善程度。
2.实习内容
(1)对实习单位目前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分析,了解实习单位现有资金的来源渠道、方式、资本结构状况;掌握企业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2)参与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预测及投资方案的决策;(3)熟悉企业如何进行各项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4)参与企业实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5)了解企业利润分配的方案;(6)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近几年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变化。(7)收集毕业论文资料。
3.成绩评定
(1)在实习中的总体表现,以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情况为考核核依据,占20分。(2)实习周记的写作情况。要求真实、全面、详细、讲解清楚、内容、丰富,占40分。(3)实习报告。要求按格式写作、内容全面、字数不少于4000字,占40分。(4)无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视为缺考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英明,费会娟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2]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