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趋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财务分析 趋势分析 信贷决策 经验
信贷决策的基础是对借款人信息的掌握。为防止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调查结果失真,银行在信贷决策时,都会引入众多的调查分析工具和风控模型,以此帮助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趋势分析是较实用和有效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原理
趋势,指事物发展的方向。财务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是将两期或两期以上B续的相同财务数据,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该数据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
通过过去预测未来,是趋势分析最基本的运用,预测的依据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信贷决策中使用趋势分析,可以很好地弥补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数据失真、信息不对称的缺陷,为信贷管理者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
可以用于趋势分析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信息很多,其中,影响信贷决策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相关费用、经营资产、现金流、授信及用信额度等。
二、趋势分析的实质
趋势分析的实质是应用大数据征信,结合众多的信贷数据和借款人信息进行评估计算,了解借款人潜在的风险。趋势分析的要点,是紧密结合当期的内外部环境、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成长阶段、管理层经历、企业经营规模、经营策略等综合来考虑。
三、趋势分析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
(一)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
企业的销售收入往往是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核实销售收入真伪、分析销售收入结构、来源及变化,其结果对信贷决策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根据企业前三年及当期的销售收入及增长率,分析变化方向、幅度和变化的原因,由此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的结果,做出判断并制定风险对策。实践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销售收入舞弊在借款企业中普遍存在,通过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分解关联交易进行虚增收入,转移商品、凭真实的出库单和运输单记录收入等,手段层出不穷,对信贷决策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以经营链的变化趋势分析确定销售收入的真伪。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是一个完整的经营链,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一定时期应保持基本固定,而且这些项目变化与销售收入变化一般呈正相关。了解采购的变化趋势、生产的变化趋势等,最终可以对报表中的收入金额进行证实或证伪。以电费为例,银行对生产类企业大多需要验证电费支出,尤其是电费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当企业没有扩建、没有固定资产改造、供电环境没有变化等情况时,企业的电能消耗一般与产能成正比,这是推理分析的一般原理。有的企业提供的电费发票并不是借款人自己的,记录的缴款人是其他企业或其他人的姓名,此时应高度敏感,需要通过缴费账户、时间、金额对比来确认凭证的真实性。在确认电费支出真实可信的前提下,根据每月用电度数变化趋势分析(不是电费金额)生产的变化情况。
2.外部环境变化影响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经济形势、行业形势与企业的销售收入趋势同样密切相关。如,某企业经营高端白酒批发及零售,前三年和今年1~9月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90万、1760万、1820万、1630万,仅从数据上看,销售收入是持续增长且增幅较快。分析今年各月的销售收入发现,1~9月分别是80、40、190、90、70、460、140、220、340,详细了解得知,公司在2012年以前的几年,每年销售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且增势强劲。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高端白酒销售大幅萎缩,为弥补收入的下降,公司在2015年初增加了运动器材销售项目,但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今年的销售在每季度末月份大幅增加,既不符合白酒销售的规律也不符合运动器材的销售的特点,其中很可能有虚增收入的隐情。对这些不符合逻辑的隐情进行分解、审查,不难找到问题的根源。
3.企业内部变化影响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分析。企业的公司治理、管理策略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对未来的风险有影响,尤其要关心的是销售收入非正常的增减、违背规律地的增减。通过工资表、劳保用品领用、福利费发放等验证员工的增减变化,还要分析人员减少、销售增加的原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销售策略、增加批发占比?还是企业不景气裁员?
某企业从事高压无缝钢管制造,信贷人员发现报表记录的原料存货价值7000万元,现场粗略盘存大约只有1500万元,企业的解释是货物在途,而一年前的合作期间,却从来没有发现原料这么少,于是收集企业电费、维修费、工资支出并对其变化趋势分析,发现相关成本费用均在大幅持续下降。走访周边得知,企业近大半年产能不足,源于销售回款不及时导致的资金不足。
(二)现金流变化趋势分析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上有一定的科学性,却给增收入、财务舞弊提供了方便。销售收入是第一还款来源,真正用来还款的必须是现金流,而且是稳定的自由现金流。现金流是很难作假的,有的企业某一时期现金充足,但这些现金是变卖固定资产得来的、对供应商或员工罚没款得来的,或者虽然是销售收入回款,却马上要用于支付货款,这些都不能叫作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只有那些来自销售收入或租金等收入、能够自由调度、短期内没有特定用途的现金,才是稳定的自由现金流。因此,对企业现金流来源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至关重要。可以收集企业12-36个月主要结算账户的银行流水,汇总每个月销售回款收到的现金、采购付款支出的现金,以及每个月销售回款减支出付款后节余的现金,以时间和金额为坐标划三条曲线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企业的经营形势走向。
X企业已与银行合作了4年,今年续贷时,提供的报表显示,现金流充足并与销售收入配比适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稳定、以往还款记录良好等信息,银行评级系统给予良好的评价。信贷人员对企业现金流及其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增加大多是临时筹资取得却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资方全部来自个人,金额逐年增加;对4份账户交易明细分析得知,月末平均资金余额从两年前的210万元下降到目前的17万元(通过结息金额与当时的活期利率推算);来自于销售的现金收入,由两年前的月均50笔、总金额670万元下降到目前的月均9笔、总金额190万元……显然,X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大幅下降,财务进入了严重的危机。
(三)经营资产变化趋势分析
经营资产一般是指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设备、原料、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是企业取得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根本,经营资产的多少及其变化直接影响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通过企业经营资产金额及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能够轻松发现风险隐患,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银行对企业容易操纵资产和收入的敏感项目会很谨慎,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营资产,审查时可以通过各流动资产项目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趋势,分析这种变化的合理性、真实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以便制定策略。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对存货各项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化趋势分析,如,某纺织企业的生产原料是棉花,前三年原料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今年突然达到30%,而近期国内棉花价格的走势是向下的,企业增加原料存货,价格变动风险极大,显然不是正常的思维方式,背后一定有原因:要么存货虚假,要么产权不实。如果存货项目中,产成品金额占销售的比例大幅增加,最有可能的是产品滞销、积压,要对其销售政策和未来的收现能力详细调查分析。
刘某从事机械加工多年,有一笔80万元的经营贷款,贷款到期希望续贷并增加60万元的额度,因为他能够提供更多的抵押物。信贷人员分析了上次贷款的申请资料及贷后监控数据,发现借款人的资产总额在稳步增加,而用于经营的机器设备、流动资产却不断减少,尽管提供了销售收入增加的证据,信贷人员仍然认为风险增加,拒绝了申请。
信贷人员判断的依据是,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无非由以下原因产生:销售政策变化、经营规模扩大、销售收入增长、应收或预付账款增加、应付或预收账款减少、其他原因的存货增加等。没有因为经营资产减少产生的资金需求。事实上,经营资产减少很可能伴随着经营情况恶化、经营规模萎缩、销售收入下降,这只会引起资金需求减少,原有的信贷规模还会释放出来,如果此时要求增加额度,挪用信贷资金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四)信贷交易账户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银行对借款人信用的了解主要依靠信用报告和经营数据,过去24个月或过去5年的还款记录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由于信用报告信息含量有限,还可以结合信贷交易账户(主要结算账户、信用卡、与信用卡捆绑还款的借记卡、车贷或房贷的还款账户)在过去若干个月(24个月到30个月不等)内每月的余额、历史最大余额、当月用信额度、当月应还款金额、当月实际还款金额以及当前逾期金额,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借款人的风险特征、信贷产品消费行为和偏好。例如,持卡人A每月偿还最低还款额,持卡人B每月全额还款,研究表明,A的违约风险比B大3-6倍,而二人的信用报告显示的风险水平却是相同的;再如,一个先前一直保持全额还款习惯的借款人开始转为每月只还最低还款额,很可能是遇到了财务危机或授信额达到了还款能力上限。将还款行为与借款余额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发现趋势数据变化,由此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借款人潜在的风险。
四、趋势分析的限制及对策
通过趋势分析支持信贷决策,是以风控模型充分有效、企业持续经营、经济周期不变、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等作为前提条件,而实践中这些条件会时刻变化,过分依赖上述条件会给信贷决策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为此,在借助趋势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紧密结合实际,对数据和信息的来源、受内部外影响的程度进行认真筛选、修正,只有排除干扰事项后的趋势分析才是有效的,才会对信贷决策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铭:美国信用报告中的“趋势信用数据”[J],《中国征信》 2016-11.
[2]李秋瑾:论销售收入舞弊的特点及其审计策略[J],《经贸实践》2016,1.
当前化肥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化肥价格监测数据来看,去冬今春化肥价格一路攀升,近一个月尿素批发价上涨在100元/吨左右,如四川“美丰牌”尿素*6年2月份到货进价为1750元/吨,*6年3月下旬进货价为1900元/吨,九化尿素2月份到货进价为1730元/吨,3月下旬进货价为1830元/吨。从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化肥价位并不高。以前农民有储肥的习惯,现在农民购肥观念有新的变化,大部分都集中在用肥高峰期购买,购买化肥上半年通常集中在4月上、中旬。由于还未进入用肥高峰期集中购肥季节,市场销量还未放大。销售的大部分为冬储调进的化肥。目前的零售价格是:尿素销价与进价持平,复合肥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降,磷肥、氯化钾、碳铵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这里面潜藏着价格上涨因素:一是进货价格上涨较多,有些尿素品种购销倒挂。二是需求高峰还未到。目前1800-1850元/吨左右的尿素销售价格,底气不足,经销商无利可图,显然难以维持。
近期其他部分省化肥价格情况
近段时间山东尿素出厂价格一直维持在每吨1680~1720元左右。
安徽省尿素出厂价格仍保持在高位,出厂价格维持在每吨1700~1730元左右。皖南地区尿素零售价格为每吨1800~1820元左右。
黑龙江省4月中旬左右才开始用肥。尿素主流批发价在每吨1850~1900元,有淡储任务的经销商减少出货,但当地近期出现运输紧张的情况。
化肥价格上涨的原因
产生化肥价格(主要是尿素)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大型氮肥企业尿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不足,不能更好地缓解化肥年产季销的矛盾;三是地区供应不平衡。江西作为籼稻主产区,氮肥生产企业较少;四是对列入中央定价目录的大型氮肥企业尿素出厂价上浮幅度由10%提高到15%。五是有些厂家及经销商违反国家价格政策哄抬化肥价格。
建议
1、认真落实好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工作缓解化肥年产季销的矛盾。鼓励县级供销社农资部门积极参与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
2、在增加大型氮肥企业的选点布局上,应对江西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给考虑;
>>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慕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农田氮素污染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 文献计量法分析我国针刺穴位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及趋势展望 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旅游度假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软件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分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财务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当前中学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报刊业集团上市现状及趋势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黄孟遥. 2014.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焦建利. 2013.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4):13-14.
晋明月. 2014. 基于Android的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 保定:河北大学.
黎加厚. 2013.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4):10-12.
李慧方,罗生全. 2014. 论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机理[J]. 教育理论与实践(35):27-29.
李玉平. 2012. 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1):15-19.
李玉平. 微课程――只为成为有想法的人[EB/OL]. [2016-04-16].
周红. 2014. 小学几何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D]. 保定:河北大学.
周新. 2014. 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开发[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12-09-10. 关于举行第四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EB/OL].[2016-04-16].
收稿日期:2015-05-30
定稿日期:2016-04-20
【关键词】供热;燃煤锅炉房;淘汰;改造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降低碳排放量义不容辞,但这些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 究根竭底: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即煤碳、石油、天然气及其衍生物。而就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人类都不能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就是说,排放是必然的,关键是排放多少。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今的主要化石能源,而单从燃烧产生的污染来看,天然气污染最小,石油次之,煤的污染最严重。具体来讲,按单位热当量燃料燃烧后,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燃油的1.3倍,燃气的1.7倍;燃煤产生的烟尘量是燃油的11倍,是燃气的500倍;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是燃油的3倍,是燃气的4000倍;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是燃油的3倍,燃气的4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消费以及出口国,煤炭作为我国的能源主体,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的占有率一直在67%以上,同时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也在同样的比重徘徊。而世界上煤炭所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仅有30%不到,与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相仿。可见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十二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70%从上下降到63%左右,天然气、水电与核能以及其他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电力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3.9%、7.5%和0.8%上升到8.3%、9.0%和2.6%。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我国生产的煤炭约三分之一用于发电,三分之一用于冶金、化工等工业,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于工业及生活锅炉(即所谓的供热锅炉)。前两部分煤炭的去向且不必说,最后一部分煤炭在供热锅炉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燃烧效率低、使用寿命大多接近极限、中小型锅炉缺少烟气净化装置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涉及到城市供热的发展情况了。
2 城市供热:小型供热锅炉的淘汰之路
城市供热系统是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我国城市供热热源的型式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分散锅炉房、工业余热、核能、地热、太阳能、热泵、家庭用电暖器和小燃煤(油、气)炉等。供热的方式可分为集中供热、区域供热、分散供热等几种方式。其中以集中供热最为经济、环保、高效,我国正在普及之中。相对应的,分散小锅炉房不管是燃烧效率还是污染的控制力上都逊色集中供热不少。因此在城市普及集中供热,并网改建小型燃煤锅炉房,这也是降低碳排放量、保护环境的一项必要举措了。具体来看,采用集中供热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中国工业锅炉的设计效率并不低,一般为72%-82%,但实际运行热效率大多在60%-65%,国家节能标准要求运行热效率达到68%。国际先进水平为80%-85%,低20个百分点。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电热效率一般不超过40%;区域锅炉房的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热电联产的热效率高出分散小锅炉房50%之多,由此可见集中供热的显著优势。②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供热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故障率。③有条件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降低噪音,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实现低质燃料和垃圾的利用。④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⑤减少司炉人员及燃料、灰渣的运输量和散落量,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卫生。
可见,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就出台了《集中供热产业政策》、《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以及《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在这项事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淘汰一些小型燃煤锅炉房成为必然,然而另外另一项举措的大力实施,加速了这个过程。
3 燃料替换:从燃煤到燃气
在集中供热事业发展过程中发现,燃煤锅炉在实际使用运行中,热效率低,能源浪费大,排尘浓度大,煤的含硫量高,对大气污染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能源供需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燃气锅炉的热效率高,对大气污染低,对环境的影响要小的多。发达国家的燃气锅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俄罗斯占60%,美国占98%,日本占99%,发展燃气锅炉是大势所趋。
天然气是目前世界上一种最清洁的燃料,它燃烧充分,产生的灰份、含硫量和含氮量比燃煤低的多。同时,气体燃料通过管道输送,可极大的减小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降低运行成本。国家“西气东输”、“忠气进汉”等工程的实施,使许多城市可以用上天然气,为锅炉的煤改气提供了优质、充足、廉价的气源,这就为锅炉房燃煤改燃气提供了可靠的燃料来源。
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制定了相应的强制性法规,限制燃煤锅炉的使用,例如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不再批准建设新的燃煤锅炉房,原有的锅炉房一律改造为燃气锅炉。北京市了《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和《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等文件,计划将城区181座燃煤锅炉在三年内改造完成。天津市按照已确定的《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淘汰燃煤供热锅炉房实施方案》,将利用四年时间,改燃并网燃煤供热锅炉房163座465台,其中中心城区147座412台,滨海新区核心区16座53台,改燃并网面积1.17亿平方米。这就大大加速了燃煤锅炉房的淘汰与改造的过程。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更加注重燃料的清洁与高效,使得燃煤锅炉房的更新与淘汰成为必然。这个过程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间,毕竟各个地域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操作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但在现今这个低碳的大背景下,结果已经是注定了的。随之产生的废弃用房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则更需要人们,尤其是建筑师的关注与思考――将旧建筑改造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让新旧融为一体,使城市有机更新。
【参考文献】
[1]李金铠.中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优化[J].中国市场,2011(33):31-46.
[2]段梅.集中供热站的节能潜力与环保研究[M].长安大学,2006.
[关键词]品牌生命周期;小而美品牌;品牌忠诚度
[DOI]10.13939/ki.zgsc.2016.40.037
移动互联网遇上了中国式的膨胀发展,各种新产品、新平台、新品牌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打破了信息的时空界限,很多事情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完成,同时,品牌从孵化、培育、成长、成熟、衰退整个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1 信息泛滥,选择品牌趋向随意
当下是信息洪涝年代,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能把消费者淹没,软文、网红、水军、事件营销、新闻营销等各种套路屡见不鲜,随着这些套路慢慢被熟知,消费欲望越来越难被诱发。面对被动接收的信息,消费者通常冷淡对待或冷漠屏蔽。在主动查询时,却因信息过多而存在干扰,经常会找出两种以上看起来都合理又相互矛盾的参考信息。一般情况,消费者会怎么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品牌竞争演变成流量竞争,据不完全统计,30%以上的消费者是先遇到谁就选谁,60%以上在搜索前十名品牌做了决定。信息过于泛滥,消费者失去整理分析的耐性,选择品牌就容易显得随意。
2 集体无意识,品牌忠诚度难培养
拆迁专家曾透露:拆迁户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做决策,普遍是只求安心不求利,总会盲目地参照一个群体做决策,身处这种群体才有安全感,实际上总是忽略这个群体真正代表的是谁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在品牌选择面前,信息混乱、花多眼乱,消费者也习惯依赖找到“羊群”来作参照。但时展太快,世界变化太快,带来了许多恐惧与欲望,冲击着各个“羊群”,造成“羊群”无规律、无意识、不定时地变化,尤其掺杂有水军假扮的“羊群”,导致消费者逐步失去“羊群”的归属感,需要不断寻找更加安全的“羊群”。消费者越来越被动地善变,品牌的忠诚度就会越来越难培养。
3 个性化年代,品牌小众化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关注不是产品、不是功能、不是技术,真正关注是他自己本身,是他的感受、他的喜好、他的体验,消费个性化将成为必然的方向。德国把灵活、个性化定制等特征的工业4.0作为国家高科技发展战略之一也是不无道理的。同时长尾理论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是在“畅销品牌”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品牌”的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喜怒无常,互联网的信息化又赋予了他们撒野的资本,他们就会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当一个人有了足够力量的时候,猎奇需求也会不断膨胀,会追求各式各样的体验,甚至是相矛盾的偏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需求,品牌建设难以批量式、大范围影响到消费者,大品牌也会被分化,小众化将占领未来大份额市场。
4 信息更对称,品牌更容易建立
互联网让世界变小,让人变大。国家推进“互联网+”战略,是新品牌超越传统品牌的一次重大机遇。传统品牌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销售额的扩大,口碑的积累,企业形象的经营,企业规模的扩张等进而形成品牌至少需要十多年。事件营销、新闻炒作、内容营销……互联网有千百种传播方式可以快速打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成熟的互联网社交渠道让品牌价值、品牌故事也有充分被挖掘的、快速被扩散的条件;粉丝经济、网红经济、众筹等模式又能先于生产而销售产品,先于产品而经营品牌;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品牌可以迅速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互联网的这些突破让品牌的成长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模式,各种发展阶段整合在一起,品牌能以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横空出世。
互联网背景下的品牌,能快速成长,也会快速死亡,加上个性化消费的驱动,将快速催化小而美的品牌趋势。小而美品牌关键是要立足于新兴市场找准自身专业细分的定位,制定快节奏、短周期的品牌战略规划,代入新生代消费者的角色设计产品,用工匠精雕细琢的精神去锻造产品,扎扎实实经营品牌,在品牌成熟时高效快速进行获利,最后在品牌死亡前最大化挖掘其剩余价值。
5 确立专而精的品牌定位
品牌成败的最核心因素就是品牌定位,定位一旦方向错了,就会越努力越尴尬。借鉴特劳特定位理论,品牌定位就是占据消费者的潜在心智。小而美的品牌定位应该是结合市场与企业本身实情情况,第一步先定位细分专业,先找出企业整合资源最擅长的专业细分领域,这是品牌的基础,能保障出品质量;第二步定位目标市场,根据企业擅长的专业细分领域,瞄准市场潜力最大,竞争最少的目标市场;第三步定位情怀,结合用户潜在心智空白领域,锁定品牌个性特点,建立有温度的品牌性情;第四步定位符号,将品牌嫁接到一个大众熟知且容易接受的超级符号(词语)上,反复讲述这个超级符号的故事,将品牌与这个超级符号画上等号。
6 规划小步快跑的品牌战略
移动互联网的年代,新生代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快速变化,这点从娱乐明星的生命周期就能证明,最近十年的新生代明星瞬间火起来的有很多,能够持续红下去的却屈指可数。品牌能快速地成长,必然也会快速地谢幕。品牌的本质是信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消费者为什么要信任你。消费者的信任标准越快变化,品牌的生命周期就越短,小而美品牌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在规划品牌战略时须注意几个要点:一是快速,要采用“快品牌”战略,周期不宜规划过长,小步快跑更加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二是整合,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做优质的品牌,除了自身优势资源及核心业务,须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以高效服务品牌;三是聚焦,像图钉一样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发力,聚焦在品牌知名度上寻求突破(重点用运营打造美誉度,避免主动打造忠诚度)。
7 用匠心做用户的产品
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品牌的基础。这个时代,消费者将成为产品的设计师,企业只是产品的制造工匠。互联网时代的品牌需要有用户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入一线进行市场互动,观察消费者消费行为和喜好,增强消费者的参与度,从消费那里得到产品设计图。接下来,工匠需要做的就是从原材采购、来料检验、制程控制、出货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生产和质量管控系统,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来锻造消费者心智中的专属定制产品。
8 扎实耕耘高效收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打造一个互联网品牌如同作一场秀,表演时间虽然很短,但台下免不了大量汗水与辛劳。这场秀要作得好看,策划与筹备工作每个细节的要求就越苛刻,一张图、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可能关系到品牌的成败。虽然品牌生命周期变短了,但建设品牌的工作并没有变少,只不过把传统方式几年要的事情压缩在一年去做了,必然要求企业要有传统方式几倍高的做事效率。当品牌成熟时,将迎来一个爆炸式的盈利时机,也相当于传统方式几年的量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个时间短暂而宝贵,务必在事前做好充分的盈利引爆策略与收割计划,抓住这个黄金时间兑现品牌的最大化价值。这个时间过后,市场很可能会长期持续冷淡。
9 继承遗产凤凰涅
经过高峰收割后的品牌是否就应该放弃了?因为这个品牌的故事对于消费者来讲不够新鲜了,品牌价值发挥已过了巅峰,接下来品牌的盈利能力将指数式快速衰退,直至死亡。但至少有两份品牌遗产很有价值,一是互联网品牌的建立之道,能做到这种死亡,证明这个品牌是跟上了消费者的变化节奏,而这段品牌经验相当宝贵,将会为下一个品牌建设指引光明的道路;二是品牌留下的消费者社群,这就是消费者的“羊群”,充分运营和壮大这个社群,将为以后建立新品牌夯实引爆盈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原本以关注信息本身为主,侧重于信息加工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始向关注信息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质转变,信息素养的含义在不断扩大,其内涵囊括了媒介素养,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而媒介素养经过各国多年的探索,也逐渐有意识地在培养人们的批判能力的同时引入信息与传播技术,以技术为导向,提高人们分析、处理、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联系密切,目标趋同。借助下图可形象地展现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这种相互交融的共生共存关系。
二、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人们对媒介本身的掌握运用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掌握与媒介相关的信息水平就越强。媒介素养教育所提倡的是教育人们了解、使用媒介工具和媒介产生方法,是从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增强人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介本身成为了信息的一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说是与信息素养相关联的。如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各不相同,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需求却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信息需要,对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而这正是媒介素养的优势所在。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人们主动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能够帮助人们通过表层信息获取更多纵深性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和深度揭示,从而达到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目的,长此以往,个体信息素养也将日渐深化和提升。
“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所带来的严峻现实,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为信息时代凸显的社会问题,其存在直接导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公平。根据多项针对个体信息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行业、阶层之间信息素养的差距较大。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媒介普及和接触上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体在自然禀赋、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信息能力不可能是相同的。要改善这种现状,单靠普及媒介和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培养个体的媒介素养,培养个体在获取信息之后理解、分析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平等,从而切实提高个体自身的信息素养。可见,媒介素养教育是缩小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的一项具有长期效力的举措。
2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可行性
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信息交互趋向多元化,不同形态的信息不但可以融合在一个平台上,而且也可以实现跨平台传播,这就使得信息的传播途径更为多样,媒介环境也更显复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媒体特质开始得以不断彰显,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迅速改进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为受众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其反馈功能,实现与网络之间的互动。媒介的发展使得信息与媒介已趋于融合无法剥离。虽然媒介素养的概念比信息素养的概念更早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二者的理论渊源不同,实践趋向不同,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同一性远大于差异性,媒介信息化和信息媒介化趋势有目共睹,这在当下乃至将来对媒介与信息的整体化思考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整个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的是方法和技能等外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对信息的把握。在媒介化时代,信息素养除了需要能知道如何有效获取、利用信息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外,还需要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信息。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理念融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将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坚实的实践研究为媒介素养介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加拿大,将媒介素养融入到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学科教育中,特别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来,改称综合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分析、利用媒介信息。[9]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设计的媒介素养网络课程,利用Moodle平台,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具有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其自主探究型学习模式符合媒介素养课程设计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开创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10]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发挥学科特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大平台,实现讲座、课程、教材、图书馆、优质师资、远程指导的全面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此举旨在开拓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
三、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新趋势
1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内涵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2年1月《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大学生仍然是各重点群体中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群体。[12]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多项针对大学生素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媒介资源。[13]所以,应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识读媒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网络信息互动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只关注信息本身,还包含了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各个方面,它是一种综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强调主动地批判性地识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引入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新的内涵,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从过去的“外显能力”向“内显能力”转变,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媒介融合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如表2所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在媒介融合时代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原本只注重计算机信息技能培养的信息素养,将更注重信息文化和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宽,成为一种包含媒介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
2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还很少有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基本上散见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中,或学校开设的选修课。[14]考察美国的图书馆学博士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有媒体研究,与传播学密切相关。[15]可见,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联系紧密,两者的融合可以促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图书馆虽然不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身所积累的媒介资源使其又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势,丰富的媒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媒介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图书馆使用”教育课程中整合媒介知识,通过普及媒介基础知识,介绍媒介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识读媒介,合理利用媒介。文献检索课主要讲授信息检索的方法和原理,内容枯燥,又缺乏实用性,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知识,如常见媒介的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内容嵌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应用,通过系统地教授如何高效地借助网络或多媒体获取信息,教会并鼓励大学生利用Web2.0环境下的内容系统(博客、播客等)制作信息、内容聚合系统(RSS、Tag等)聚合信息、SNS构建自己的社会化网络,使他们有自己获取、传播和沟通的传媒通道,培养学生利用媒介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媒介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接触、参与媒介环境的能力,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摘要:文章总结了我国自2001年以来客运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客运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文章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客运结构发展趋势,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客运结构 运输量结构
运输量结构是一个能够较综合、全面反映运输结构的指标。某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运输量大小及其比重,通常可以反映该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从运输量角度出发对客运结构在2001~2011年间演进的趋势进行分析。
1、客运结构发展情况
近十年旅客公路运输增长迅猛,其增长幅度大大地超过了铁路,且差距在继续拉大。公路客运周转量在2006年率先超过万亿人公里,达到10130.85亿人公里。民航和水运的客运周转量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只有少量的增长。
图1是以旅客周转量分担率所表示的我国运输结构在2001~2011年间的变化情况。公路和铁路在客运方面依然起主体作用,公路旅客周转量分担率保持在60%上下,2009年以来略有小幅增长;铁路旅客周转量分担率在下滑,从2001年的39.16%下降到2011年的35.8%。水运与航空在我国承担的客运量相对于公路、铁路来说比重较少,两者均在2%以下,并且自2001年以来水运在旅客周转量分担率从0.74%下降到了0.28%;同期航空运输比重从0.9%上升到了1.5%。
在2001~2011年整个时期,民航和公路旅客周转量的增长率较高,其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44%和8.89%;水运增长率最低且平均呈负增长;水运和民航增长率所占比重波动较大。所有运输方式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同的趋势,即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各运输方式在客运方面均出现负增长,并在“非典”过后的第一年,也就是在2004年,由于国民经济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各运输方式都出现了高增长率,尤其是民航更是出现了41.09%的高增长率;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动,2008我国客运业的各运输方式增速显著降低,水运从2007年5.71%的正增长率转变为-23.91%的负增长率;经过2009的调整工作,各运输方式的旅客周转量增长率逐步回升,水运旅客周转量迅猛反弹,其增长率高达17.24%,为该年度最大增幅;经过2009年的低增长率之后,由于高铁客运的开通运营,争抢了大量的民航和水运旅客,铁路的旅客周转量增长率在2010年各运输方式中涨幅最大。
2、客运结构发展趋势
在我国客运系统的构成中,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铁路客运周转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铁路在客运总周转量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几年高铁客运的相继开通运营,其舒适性、方便性、快速性使得高铁与民航在客运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并成功获取了大量客运份额。国家在公路建设的大量投资改善了路网结构,公路客运在总体客运结构的比重也不断增长,这表明我国公路客运取得了相当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水运由于受航线固定和运输速度缓慢等因素的制约,其在客运结构中的比重较小且呈下降趋势。民航凭借其平均运距较大、运输速度较快等特性,在2001~2011年间其客运周转量增长率在总体客运结构中的比例较快,但它在近几年受到了高铁客运的竞争威胁比较大。
3、客运结构影响因素
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者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同时也决定着各运输方式的客运供给能力和方式,这些又都决定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从而决定客运结构。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时间价值大幅提升,人们开始注重出行的舒适性和快速化。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中短途旅行带来了舒适、便捷和个性化的享受;飞机、高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速度,消除了旅客在长途旅行中的疲劳。这些都是需要以雄厚的国民经济基础为先决条件的。
人们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促使客运结构变化的关键原因。当人们思考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出行的时候,其实际收入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人们收入水平还不太高的时候,人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比较注重经济性,对运输速度并无太高的要求,在这个时期铁路往往是旅客出行的首要选择,因而铁路所占的比重会很大。我国经济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这促使人们对各运输方式的速度、服务、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在这一时期民航和公路比铁路在客运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自2001年以来,我国客运总量持续扩大,旅客周转量从12173.14亿人公里增长到26850.60亿人公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持续上升,铁路客运比重增加,但近年来有所向公路转移的趋势,水运客运所占比重依旧很小且呈下降势头,航空客运虽然比重较小但增长最快,航空货运比重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及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等均导致国内肿瘤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笔者就肿瘤时间分布特征、癌谱分布、区域分布、人群分布等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1 时间分布趋势
我国恶性肿瘤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部分地区在对1988-2007年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虽然无较大波动,然而总体仍成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统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50.30/10万,2005年为258.39/10万,2006年为273.66/10万,2007年为276.16/10万,而自2004年至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中标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2 癌谱分布趋势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保留了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双重特征,2000年临床研究显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而2004年、2005年乳腺癌分别替代结直肠癌及食管癌成为第5大癌症,2006年及2007年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及乳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由此可见,肺癌发病率一直处于首位,胃癌在第二位,而肝癌位置不断下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肖云荣在对洛阳地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观察时发现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肠癌及食管癌是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发病率为65.78%。而河北省磁县1991-1995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5.17/10万,而在1996-2000年的调查中升至8.51/10万,2001-2005年的调查中增加更加明显,升至9.07/10万。而全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2008年达到21.6/10万。启东市在1978-2002年统计直肠癌发病率发现呈现出增长趋势,胃癌发病率的标化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香港地区的肠癌发病率也在 1983-2006年增加20%左右。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90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90年代,发病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从研究结果中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3 区域分布特征
在2005-2007年的恶性肿瘤城乡分布调查中发现,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的3中肿瘤是肺癌、结直肠癌及胃癌,农村为胃癌、食管癌及肺癌。同时在不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如大连市、上海市、海门市及广州市等,肺癌发病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而个旧市、云南省的宣威县等则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肺癌高发区。国内乳腺癌及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的为上海市,自1973-2005年,结直肠癌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自1980年乳腺癌标化率呈现出3.38%的稳定增长。在2006年的统计中发现,上海市的结直肠癌及乳腺癌在全国发病率中占据首位及第二位。而鼻咽癌多发于中国南方,其中广东省发病率最高,四会市、广州市及中山市的鼻咽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盐亭县、磁县等食管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胃癌的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以北及苏中里下河是主要的高发区域,在1991-2002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中,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40.81%,而在2006年发病率位居我国胃癌发病率首位。肝癌发病主要区域集中在江苏省启东市,2006年的恶性肿瘤统计中,其发病率占据全国首位,而陕西省的阳城县宫颈癌则在数十年内保持着较高发病率,且疾病有年轻化趋势。
4 人群分布特征
我国恶性肿瘤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在2000年的统计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9.2/10万,明显高于女性的133.5/10万,而2005年两组人群发病率均有明显增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男、女性标化率分别可达211/10万、152.7/10万。癌症与年龄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在1997-1999年对上海市区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统计时,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占64%。研究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肝癌及乳腺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对2003-2007年全国肿瘤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发现随着年龄段的递增,癌症发病率也呈现出增加趋势。
5 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的增长,癌症人数不断增加。而从发病机制来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癌症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营养因素、吸烟、职业暴露、感染等也会导致癌症发病趋势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方式的改变,癌症人数不断增加,而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造成社会及人力资源的严重耗损,因此要针对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流行趋势,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降低癌症发病率,减轻家庭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肖云荣,高新宽,张洛玉,等.洛阳市涧西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9):640-643.
[2] 许放,张莉梅,历有为,等.大连市区1 9 9 1 ~ 2 0 0 5 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4):274-277.
[3] 张薇,项永兵,刘振伟,等.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01-704.
关键词 暴雨;变化趋势;突变;暴雨日数;辽宁本溪;1975―2014年
中图分类号 P426.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210-02
Analysis on Change Trend of Rainstorm Days in Benxi Area From 1975 to 2014
KOU Si-cong 1 TAN Zheng-hua 1 YANG Yan-chao 2 HAN Mei 1
(1 Benxi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Liaoning Province,Benxi Liaoning 117000; 2 Shaanxi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4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Benxi area from 1975 to 2014,linear trend analysis,Mann-Kendall analysis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trend of rainstorm days in Benxi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75 to 2014,the rainstorm was more likely to appeare between July and August,more in south and less in north. The rainstorm center was located at Caohekou and Huanren. The annual rainstorm days were 5.2 days,and annual influence ranges were 8.4 stations. During 40 years,the decadal rainstorm day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the annual rainstorm days changed greatly,and increased slowly. With sudden change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rainstorm days changed suddenly in 1984,rainstorm days are in rising period at present.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showed that rainstorm days might appear a declining period in Benxi area in the next 5-10 years.
Key words rainstorm;change trend;sudden change;rainstorm days;Benxi Liaoning;1975-2014
暴雨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威胁。本溪所处的辽宁东南部山地与丘陵并存,地形复杂,该区域是辽宁省年降水量中心,也是辽宁省暴雨主要发生地之一[1-3]。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辽宁夏季降水日数及大雨以上降水日数长期变化都有减少趋势,多雨年份往往伴随着暴雨过程的集中[4-7];吉 奇等[8]指出,在暖干化趋势下,本溪可利用降水资源呈现随机减少趋势,而夏季可利用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比重较大。因此,笔者以暴雨日数变化代表本溪地区暴雨过程集中度的变化,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本溪地区暴雨预报准确率,进而减少暴雨带来的灾害损失。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1975―2014年本溪地区所辖4个国家地面气象站(本溪市区站、小市站、桓仁站、草河口站)20:00至次日20:00(北京时,下同)逐日降水资料,定义1个或以上站点日降水量≥50.0 mm即为1个暴雨日,定义1个站1 d降水量≥50.0 mm为1站次。主要采用线性趋势系数法[9-11]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12]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分布
邹立尧等[13]研究表明,辽宁省东部丹东附近是整个东北区域的暴雨多发地,通过对1975―2014年本溪地区所辖4个站暴雨日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靠近丹东的草河口站和桓仁站是本溪地区暴雨频发之地(图1)。主要是由于这2个站所在地理位置特殊,两站连线沿着长白山余脉南麓,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到喇叭口地形辐合作用、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共同影响,容易产生降水并放大降水量[7]。
2.2 时间变化
2.2.1 暴雨站次月际变化。和大多数辽宁城市一样,本溪暴雨也具有发生时段集中的特点[14]。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共计335站次,均发生在每年6―10月;最早日期为1984年6月6日,最晚日期为1977年10月29日;7―8月暴雨共计295站次,占全年的88.06%(表1)。
2.2.2 暴雨日数年际变化。1975―2014年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共计208 d,年均暴雨日数5.2 d;影响范围335站次,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其中最多为12 d(1980年),最少为1 d(1980年、2014年),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图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暴雨日数增多较明显。
2.2.3 暴雨日的甏际变化。对1975―2014年本溪各年代暴雨日数求平均后发现,本溪地区4个站各年代中平均每年均有1次或1次以上暴雨发生,再对其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后发现,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趋势明显,倾向率为0.50 d/10年,且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20世纪70―80年代增长率达到30.43%,80年代后增长率回落(图3)。目前在东北东部及本溪地区极端降水(大雨)日数逐渐减少的背景下[15-16],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却显著趋于增多。
2.3 暴雨日数突变分析
对本溪年暴雨日数进行Mann-Kendall突变分析(图4),发现1983年以前UF线0,说明暴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1996年以来该上升趋势超过了显著性水平0.05(u±0.05=±1.96)的临界线,暴雨日数增长迅速。在0.05临界线之间,UF线与UB线相交于1984年,说明本溪地区暴雨日数在1984年前后有一次明显突变,目前仍在上升期内。
2.4 暴雨日数周期变化
对本溪地区暴雨日数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在整个时间域上有10~15年的变化周期,并且振荡周期显著。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还存在5年左右的短周期,21世纪至今短周期变化不明显(图5),据此预计未来5~10年本溪逐渐进入暴雨日数少的阶段。
3 结论与讨论
1975―2014年间,本溪地区暴雨多发于7―8月,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中心位于西南部的草河口和东部的桓仁,暴雨日数共计208 d,年均暴雨日数5.2 d;影响范围共计335站次,年均影响范围8.4站次。40年间本溪地区年均暴雨日数年代际增长显著,线性倾向率为0.50 d/10年;暴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经Mann-Kendall突变分析发现,1984年前后本溪地区年暴雨日数增长发生突变,目前年暴雨日数在显著上升期内;但由于本溪地区年暴雨日存在10~15年显著振荡周期,预计未来5~10年本溪暴雨日数可能逐渐减少,是否会出现突变值得进一步讨论。
4 参考文献
[1] 曹永强,刘佳佳,高璐.辽宁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分布与趋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8):1052-1060.
[2] 唐亚平,张凯,李忠娴,等,1964-2008年辽宁省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2):50-55.
[3] 张运福,胡春丽,赵春雨,等,东北地区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2):89-94.
[4] 姜爱军,杜银,谢志清,等,中国强降水过程时空集中度气候趋势[J].地理学报,2005,60(6):1007-1014.
[5] 赵春雨,张运福,王颖.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J].干旱地理,2008,31(1):56-61.
[6] 李广霞,陈传雷,才奎志.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2):31-34.
[7] 杨青,韩秀君,高松影,等.1960―2011年辽宁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1):34-42.
[8] 吉奇,赵雷,孙雪,等.暖干化趋势对本溪市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2):162-165.
[9]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0] 康雯瑛,焦建丽,王君,等.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增刊1):87-92.
[11] 高鸿,施能等,白彬人,等.1948―2001年全球陆地12~2月降水旱涝长期变化[J].气象科学,2004,24(4):387-397.
[12] 张建军,周后福,翟菁.合肥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24-2726.
[13] 邹立尧,丁一汇.1961―2005年东北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5):1314-1321.
[14] 郑秀雅.东北暴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理财不仅可以让人们追求财务自由,而且还可以保障人们的财务安全。面对现阶段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迅速,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为了在金融投资理财环境日益纷乱复杂的环境下,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提高金融投资意识,推动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趋势分析。
一、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在金融投资理财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方面发展迅速,金融市场上可供大众家庭挑选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为了让我国大众家庭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仍然能够选择在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意愿,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保证财务升值。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我国大众家庭,由于贪念影响投资的选择,错误的选取风险投入较大的投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财务资源的风险;不仅如此,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还可以提高社会理财能力,在实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参与人员获得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金融资源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总而言之,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些必要性体现在:1.平衡家庭收支情况,增加家庭理财投资收益,提高大众家庭生活质量;2.通过科学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抵抗意外风险,以及危险灾害的能力;3.有助于创造大众家庭人员之间的团结,让大众家庭收入与利润明细清晰,捋顺大众家庭经济关系;4.平衡消费与节约美德之间关系,利用投资理财,实现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平衡物质物欲、理想生活追求以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5.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后,大众家庭可支配的余额资金日益扩增,大众家庭不再愿意将钱死死地放在银行,等待死收益,更倾向于家庭理财,这种投资意愿带来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社会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社会投资理财需求,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进行分析与研究。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竞争日益严峻,金融投资理财需要创新性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金融投资理财创新性发展,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分析研究具有必要性。
二、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也得到不断增长。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意识到:放在银行储存的钱币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贬值问题,只有通过金融投资理财等手段,让钱币流通起来,让钱生钱,才能实现利益的扩增。为了促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需要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在纵观我国现阶段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后,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这样几点问题:(1)我国部分大众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对金融理财投资有误解,不仅不进行理财投资,还散播金融投资理财的负面思想,阻碍影响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进度。(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需求日益扩张,面对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热的问题,很多家庭出现了不顾家庭基本经济情况,盲目跟风,胡乱选择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的问题。(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令大众家庭选择的时候容易出现跟风,不顾现实经济状况。(4)随着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能力日益提高,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方面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已经从生活理财的方式方法,逐渐转变到了投资理财需求方面。(5)由于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时间不久,对这方面的管理存在不足与弊端,还有待完善。(6)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理解认识不深入,选择理财投资的时期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刚毕业走入社会的人员,片面地认为现阶段不需要进行理财投资,赚的钱应该都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己价值方面,理财是成家之后,或者年龄大的时候才去做的事。
三、解决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问题的建议
为了推动我国金融的全面发展,针对上述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法进行解决:(1)加大我国社会对大众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加强大众家庭闲置资金的合理配置,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2)通过国家银行等正规金融股投资理财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知识的宣传,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身家庭状况的理财产品,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额外收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少人们盲目跟风攀比的投资问题,减少由于选择不恰当金融投资理财产品,而带来的金融投资风险。(3)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投资的法律宣传,增强投资人员的法律保护知识,减少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风险。综上所述,在思想意识上帮助人们认识到理财投资的好处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人们投资风险意识,与法律知识保护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利益收益,与此同时加强国家对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管理与研究,帮助大众家庭根据各自经济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切忌在选择过程中,不可不顾自身家庭状况,进行中短期金融投资理财,购买量控制在小幅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便于统计资金,获得可靠稳定的资金收益。
四、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趋势分析
面对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在持续地、飞快地增长着。为了帮助我国大众家庭可以根据家庭财力状况,将闲散资金投入到金融投资理财当中,帮助我国大众家庭正确认识金融投资理财,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帮助我国大众家庭通过金融投资理财,推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纵观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发展趋势势头良好,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趋势;是利用社会大众家庭闲散资金,帮助社会经济对金融资金进行合理科学配置,进行小资金集中汇拢,统一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化资金利用创新性体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降低家庭金融理财投资风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投资趋势;选择多种投资理财产品,分散投资,是一种将资金合理分配,有效抵御经济社会市场投资风险,细水长流,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投资的有效调整。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还是一种增加资金流动,保证资金收益长期性可持续性;通过购置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小型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期效短,资金不闲置的资金使用,同时将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通过购置增长、稳定型股票的长期持有,节约手续费,也免受市场经济波动,影响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不仅如此,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更是一种改变传统思想束缚,积累家庭财务资产,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满足家庭物质需求,实现家庭人员人生目标,与时俱进的一种家庭资产管理思想。最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发现这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毕竟我国现在是处于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情势,现在的年轻人以为数不多的养老缴纳金,供养人数众多的老龄人群,然而现今社会由于社会压力大,选择一个孩子或者丁克生活方式的家庭越来越多,面对这种下一代养老金缴纳人员溃减的现状,现阶段的人员只能依靠金融投资理财的方法,增加家庭收入,通过购置保险、证券等理财产品的方法,为以后的生活提前准备一个保障,避免退休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时,可以不受疾病造成经济压力,保障晚年的生活所需。
参考文献:
[1]史晓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研究[J].金融财经,2015(09):102-103.
[2]杨金敏.我国大众家庭个人理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研究,2014(12):98-99.
[3]尹淑娥.我国大众家庭个人理财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金融,2015(10):117-118.
[4]杨烨.现阶段我国大众家庭理财规划的存在问题分析及导研究[D].金融财经研究,2014(17):37-38.
关键词:霜期 变化 趋势 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64
霜期是指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霜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初霜出现以及终霜结束时间的早晚,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国80%以上区域呈现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的趋势[1],在1961―2007年的47a间, 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2d/10a , 初霜冻日期推迟1.3d/10a[2] 。春季K霜日提前结束和秋季初霜日的推迟来临使得霜冻期缩短而作物生长季拉长,对农业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阳信县地处鲁北地区,为华北平原与黄河三角洲交汇地带,是传统农业生产县,霜期长短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 资料来源及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所选资料来自于阳信县1981―2015年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资料。对所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和气候倾向率的变化对资料的趋势进行分析。
2 阳信县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5年阳信县霜的出现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主要出现在每年10月下旬―次年4月上旬,其中11月―次年3月出现日数占全年的94.6%。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992年10月5日,终霜期最晚出现在2000年4月24日,霜期最长198d,出现在1996年,无霜期最长227d,出现在2014年。
2.1 霜期的年代变化特征分析
从表1可知,阳信县霜期变化时代特征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霜出现最早,平均初霜日为10月17日,终霜结束最迟,为4月11日,霜期最长,与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相吻和[3]。2001―2010年初霜出现最迟,平均初霜日为10月25日,而终霜最早结束年代则出现在2011―2015年,可以明显看出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趋势。
2.2 初霜日特征分析
近35a,阳信县初霜日平均出现日期为10月22日,最早出现日期为10月5日(1992年),最晚出现日期为11月10日(1986年)。由图1可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明显的晚霜年代,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霜出现日期明显提前于平均初霜日,为显著的早霜期,其后初霜日随着年代的变代逐渐推迟。根据35a初霜日变化曲线,计算得出初霜日变化线性回归方程y = 0.1403x + 41931,可见阳信县初霜日变化总体呈推迟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4d/10a。
2.3 终霜日特征分析
近35a阳信县终霜日的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7日,终霜日最早出现日期为3月19日(2007年),最迟出现日期为4月24日(2000年)。由近35a终霜日变化曲线(图2)可知,终霜日变化年际变幅较大,无明显的时代特征,总体呈提前趋势。计算得出终霜日变化线性回归方程y = -0.1199x + 41737,可知阳信县终霜出现日期呈提前趋势,变化倾向率-1.2d/10a。
2.4 无霜期变化趋势分析
1981―2015年阳信县无霜期平均197d,最长227d(2014年),较平均值长30d,最短172d(1992年),较平均值短25d,最长无霜期与最短无霜期日数差值为55d。由图3可看出,20世纪80年代无霜期较长,有60%的年份高于平均日数,20世纪90年代无霜期有70%的年份低于平均日数,其后明显增长,近年来变辐较大。根据无霜期变化曲线,计算出无霜期变化线性回归方程y = 0.1745x + 194.03,可知无霜期变化总体呈延长趋势,变化倾向率1.7d/10a。
3 结论
随着年际的变化,阳信县初霜日变化总体呈推迟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4d/10a,终霜结束日期呈提前趋势,变化倾向率-1.2d/10a,霜期缩短,无霜期延长。
阳信县霜期变化时代特征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霜日有明显极晚值,无霜期较长,20世纪90年代初霜出现最早,终霜最晚结束,霜期最长,其后至最近年份,霜期明显呈缩短趋势。
参考文献
[1]宁晓菊,张丽君,杨群涛,等.1951 年以来中国无霜期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2015,11(11):1811-1822.
[2]叶殿秀,张勇. 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12(6):661-665.
[3]王业宏,高慧君,张璇.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62-9063.
[4]陈乾金,张永山.华北异常初终霜冻气候特征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5(3):33-39.
[5]韩荣青,李维京,艾婉秀,等.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地理学报,2010,65(5):525-532.
[6]赵淑芳,慈航,陈连侠,等.近40a枣庄霜冻变化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15,35(3):23-25.
[7]唐晶,张文煜,赵光平,等.宁夏近44 a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07,9(3):39-43.
[8]万碧梅,钟美英,魏伟良.1957―2010年五华县霜冻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56-257.
[9]杨允凌,杨丽娜.邢台地区近50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963-5965.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业营业额连续18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预计未来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长期发展趋势良好。
20__年,全国实现餐饮业零售额7486亿元,比上年净增1330亿元,同比增长21.6%,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高出8.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9个百分点。
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886.8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净增1336亿元,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4.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为17.4%和2.3%。全年实现营业税金488.8 亿元,同比增长17.8%。
20__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增长了188倍。
20__年全国餐饮企业营业零售额累计达12352亿元,同比增长19.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7%。其中快餐业和火锅业发展最快。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20__年中国餐饮营业额是1978年的 22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53%。
20__年零售额达15404亿元,比20__年增长24.7%,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而在海外,中餐不断攻城掠地,20__年中餐首入奥运食谱,更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根据历年数据分析,预计到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__0亿元。餐饮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实现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从长远来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近几年餐饮业的增长率都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法规建设滞后问题。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但是,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服务业总量相对较小,20__服务业产值比重不到40%,与全球服务业产值平均比重 60%(发达国家超过70%)相距甚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础,为餐饮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金融危机对中国餐饮行业影响简要分析
自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美国、日本、欧洲各国政府都忙着救市,目前来看效果还不明显,这次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影响主要是外汇储备部分损失,出口困难,减缓经济增长,失业增加,消费者收入下降,对餐饮业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二是、入境游客减少,旅游餐饮需求缩水;三是,持续低迷将导致消费者信心受挫,降低消费热情。
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政策,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万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预计国内经济消费可在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的惯性下滑,情况恶化会持续到09年中旬,到后半年,情况会逐渐好转,但是彻底正常要到20__年,消费者信心基本恢复,由于经济体制改制,国内经济将由出口为主改变拉动内需为主,结构变动会很大。
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餐饮业成为了十大逆市而上的行业,在危机影响下消费者花上万元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大宗采购和旅游减少了,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了,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国内餐饮业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得以“独善其身”,逆市而上,餐饮业拉动内需明显,20__年零售额相比20__年增长24.7%,营业额达15404亿元,以09年第一季度的发展速度,预计 20__年餐饮业实现2万亿元零售额没有阻碍。
有危机同时就有机遇,餐饮行业面临场地房租、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降低的机遇,同时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降低,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低成本扩张机遇,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中低档餐饮企业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2、业态分析
自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多种新型餐饮业态及形式在中国餐饮市场迅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中国餐饮市场的格局。如发端于八十年代末期的麦当劳等洋快餐业以及九十年代产生的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份额不断扩大,特别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餐饮市场呈现国际化的趋势,餐饮市场细分不断深化,中餐、西餐、中西合璧餐,正餐、快餐,火锅、休闲餐饮、主题餐饮等业态快速发展。目前国内中餐市场的呈多元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特征。
本文来源:文秘站 国 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虽然中餐在总体规模上依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但是中餐在中国城市餐饮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显现出由“绝对主体”转变为“相对主体”的趋势,近三年餐饮业态变化如右图所示,各种业态的比例正加速变化,正餐营业收入(限额以上)由05年55.90%降至的50.32%(20__年),快餐已占据经济发达省份绝对优势,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形成有效规模竞争,除快餐外,休闲咖啡厅也正在十分有效的抢夺中餐饮食市场。比例1.57%增长到2.28%,咖啡厅目前主要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蓬勃发展。
中餐格局的变化的首先源于国外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以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主导餐饮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中式正餐的内在特点与市场都导致了多数运做的均为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是中餐经营的一贯特点,预计餐饮业连锁经营的瓶颈将导致比例及份额的逐渐下降。
其次,中餐格局将餐饮消费形式变化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内新的餐饮消费正与洋餐潜移默化的融合,定位于年轻白领阶层的休闲咖啡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这一阶层人数的扩张,不少餐饮商纷纷以开设咖啡厅的形式,在菜品选择上,中西结合,直接与中餐竞争消费者。
互联网泡沫之后,风投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行业,vc的参与将助力中餐行业快速转化,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运作是吸引风投目光的重要因素,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获得vc青睐的中餐连锁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休闲正餐,代表企业如俏江南、一茶一坐;二是火锅类,如小肥羊、小尾羊等;三是快餐,如真功夫、大娘水饺。vc投资的几家中餐企业,如一茶一坐、小肥羊、真功夫等,虽然分属不同的中餐类型,却都具有可复制性、标准化程度高的共性。
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分析表明,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中餐的比例将进一步下降;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3、消费者分析
随首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中式正餐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但餐饮需求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菜系分析
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菜系”。各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各大菜系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占据着当地主要份额。而地域差异的存在,又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求异心理,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味。所以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它可以使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目前,菜系出现跨地域经营,相互融合趋势。20__年起我国共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成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粤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风靡至今,20多年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拉动了餐饮业的繁荣和振兴;同时粤菜选料广博奇杂。适应了食客求新,求异的需要;不断创新,推动了粤菜持续发展。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粤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全国形成气候,逐渐走上各大菜系的霸主地位,成为各大都市菜品的龙头,引领消费潮流,份额持续增长。
消费者决策分析
经历了非典,禽流感、h1n1,健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卫生。分餐制日渐流行,餐厅卫生状况及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食疗、滋补等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膳食关系。健康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亦成为消费者基本需求。粤菜在口味上清淡,注重营养,亦附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就餐选译不仅只是讲究口味,餐厅的环境、氛围、情调都成了顾客挑选就餐地点的必要考虑条件,消费者日渐注重享受,注重餐饮产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同地区所表现出来的餐饮文化上的差异也使餐饮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性特征。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器、质地、声、温、营养、卫生”的同时,主张文化与食品、饮食方式、饮食习惯的融合。近几年应需求而出现的主题餐厅发展迅猛,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餐厅的设计装璜、功能布局、装修装饰风格,甚至是其经营的特色菜系,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主题和内涵,使餐饮产品的文化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抓住了文化这一卖点,将使餐饮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互联网是信息聚集的地方,也是信息传递最快速的地方,对于餐饮企业,网民对餐厅或菜式的讨论热情,会激发其他网民尝试与参与讨论的兴趣。而对于口碑较好的餐厅也更容易得到网民之间的互相推荐,成为消费决策的因素之一。网络口碑营销,网络搜索成为餐饮企业推广重要手段,
餐饮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更新,推动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餐饮消费者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商务型消费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务活动增加,商务应酬活动推动了高档次的餐饮的迅速发展。
二是替代型消费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酒店消费来代替自己做饭,这集中表现在近些年来年夜饭的火爆。
三是被迫型消费增加。越来越多白领人士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时间紧,也没有条件自己开伙做饭,他们处于无奈,没办法只能被迫在餐馆里就餐,这就促使快餐行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饮食习惯也在变化,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人工作繁忙,进餐时间不稳定,加上现代营养学的倡导,使餐饮产品的消费时段变得模糊。人们并不要求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又不想太饿着自己,饿了总想找点儿零食、小吃。为适应这一需求,各种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小食店随之涌现;而一些大茶楼、食肆也纷纷推出下午茶和夜宵服务。这种随时供应,不分时段的便利与快捷正成为一种趋势,以吸引便利型消费者、价格型消费者。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传统中餐的大酒席形式被小餐桌的分餐制所代替。目前以二至四人为消费的主体,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是中国餐饮消费未来发展方向。现代餐饮企业应从年龄段、收入和家庭因素细分目标市场。
餐饮消费趋势分析:
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预期收入肯定会缩水,大众消费者自然捂紧钱袋,自觉不自觉地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一般消费和小额支出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预计不同类型餐饮消费在近3年消费趋势如下:
上班族消费趋势分析:在经济危机的压力面前,上班族们把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变成了diy,将请朋友到家里吃饭,减少去餐馆次数。
家庭消费趋势分析:家庭的 预算和支出会减少,会缩减了高档消费和大宗支出,但节假日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人反而增多。
商务消费趋势分析:吃奢华盛宴的人少了,中档餐饮消费次数将增加。
消费者分析表明,在未来3年,餐饮经营面临新的发展趋势,粤菜将引领消费潮流,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热点,消费时段及消费趋势将产生变化,餐厅功能日趋多样,特色经营。
4、竞争分析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全国前10强仅占餐饮业总营业额的4.78%,销售收入一般不超过数亿元。与以肯德基、必胜客为代表的外国餐饮巨头形成巨大反差,单单肯德基在中国就超过20__家连锁店,20__年销售收入超过215亿。竞争也必将进一步激化。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
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至08年3月,小肥羊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北美等地拥有350多间餐厅,业务年增速达35%,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在 thenielsencompany对中国六大城市市调中,小肥羊知名度接近100%,部分地区“第一提及率”超过50%。小肥羊9年来陆续获得并蝉联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等50余项荣誉。
小肥羊遍布世界的连锁网络、产品的标准化和连锁经营战略,为中餐行业的经营和扩张树立了标杆。据了解,继味千拉面、小肥羊后,谭鱼头、小南国、真功夫等连锁餐饮企业日前正在酝酿上市。07年中国餐饮业的突出特点是资本活跃,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成功上市,另外还有超过40家的企业正在积极争取上市,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餐饮企业上市。
竞争格局分析
从行业数据统计看,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据统计,我国现有餐饮网点400万个,从业人员将近20__万人,厨师700万人,平均每185人拥有1个厨师。
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餐饮业全面进入 “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中国餐饮业已经步入行业洗牌期,必须交流新思想、探索新模式,迅速由传统的“粗放式、模糊式、经验式经营”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当前的外资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营企业享受的次国民待遇。在餐饮业内,虽然不明显,但也不乏其例。国内餐饮企业的经营活动除了正常的税收外,各项费用种类太多,缺乏规范性,地区差别也较大,政府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餐饮市场将也进一步规范化。
餐饮业竞争格局分析表明,未来国内餐饮业竞争态势将发生四大变化,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品牌成为餐饮的核心竞争力。
6、基本结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
1.我国经济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将持续迅速带动国内餐饮需求增长,预计,到20__年,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20__0亿元。未来5年将保持17%以上速度发展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0__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3.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
4.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5.受口红经济效应的影响,预计未年2年,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火爆,成为本周期投资与发展的热点。
6.预计未来3年餐饮业将成为金融危机下国际风投、国内资金的避风港。vc的参与将加快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连锁经营将会加速规划化发展;
7.跨地域经营是未来的趋势,粤菜引领消费潮流,份额将持续增长。
8.20__年起我国共 有46个城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这些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高,可做为中式正餐行业跨区域发展的增长点。
9.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0.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中餐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
1.金融危机带来消费者的信心下滑,旅游餐饮需求减少,预计未业3年高端餐饮消费降低
2.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3.未来5年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
4.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5.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发展新模式,预计未来3年经济回暖后,将有更多的规模餐饮企业谋求上市。
6.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7.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8.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9.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10.企业正规经营及跨区域发展,营业税税收会增加,对企业利润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