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时间:2023-06-06 09:32:27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1篇

关键词:先天性习得;后天学习;天赋;自然习得;非自然习得

一、音乐能力的先天习得与后天习得

“习得”一词是教育界、学术界、思想界等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关于音乐能力的习得方面,有人认为先天性习得占主导地位、有人认为后天性习得占主导地位、也有人认为环境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总之、观点颇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在该命题中,“习得”这个词值得推敲,在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通过学习获得”。因为这样的理解只适用于后天知识的获得,用于先天就不合逻辑。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把“先天习得”理解为天赋、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无论是先天天赋还是后天习得,作为音乐知识与能力习得的重要途径,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只是程度良莠不齐罢了。在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的习得过程中,仅有良好天赋而缺乏后天继续习得,或者没有天赋仅凭后天习得都是很难成功的。因此,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天赋,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努力,在学习上才能事半功倍。《爱拼才会赢》这首歌的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就鲜明地道出了天赋与后天勤奋习得过程的重要性,充分表明一个成功的音乐家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条件,光有天赋而不注重后天习得很难成功。

王安石一曲《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几句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想借此告诉我们:一个极具天赋的人,缺乏后天良好教育的培养,最终还是沦落为一个平凡的人。与中国伤仲永的悲剧恰好相反,西方音乐界神童莫扎特不仅拥有良好的音乐天赋,良好的音乐成长坏境,而且通过后天不断努力,最终成为西方音乐史上永垂不朽的神话。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如此过硬的绝对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在拥有如此良好天资的条件下,他并没有像仲永那样停滞不前。莫扎特写作之轻松与神速使他的同时代人和后辈都把他看作是无师自通、不学而成的天才,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孩提时期受到父亲的严格音乐熏陶外,的确从未得到过正式的教师指导。天才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天才成功背后的刻苦与勤奋。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由此可见,后天习得与先天习得是同样重要的,离开后天的先天是不充分的先天。先天与后天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先天音乐天赋与后天音乐习得,共同促成了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先天因素越大越容易走向成功。因为一个没有音乐天赋或者天赋极低的人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失去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很难继续向前发展。有句话说:人才是在教室里培养出来的,天才是在教室外自己长大的。它鲜明地强调了人才与天才的区别,天才靠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者是自己自学成材,而人才则是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后天教育而成材。要想成功必须同时具备天才和人才这两种身份。

二、音乐能力的自然习得与非自然习得

音乐能力的习得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它总是与一定的民族和文化相联系的。因此笔者根据音乐的地域环境等差异将音乐能力的习得分为自然习得和非自然习得。自然习得是在自己生长的音乐环境下,无意识地、受外界影响地掌握自己的音乐文化知识。而非自然习得则是在自己所生长的音乐环境下学习另一种音乐。

对于本国、本民族音乐能力的习得主要采用自然习得,而对于异国、异民族音乐,我们既可以亲临其境地深入其中进行自然习得,也可以通过博览群书、广听讲座等非自然习得手段去学习、模仿、掌握和理解。由于各国地域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性,用我们先天所固有的音乐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音乐研究需要,而且通过自然习得方式很多时候也很难真正达到认知和掌握的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拿一个云南傈僳族的弹拨乐器齐奔让一个专业院校吉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演奏,在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乐器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他很可能会用弹吉他的姿势和弹奏法进行演奏,而且他总会觉得这个乐器音准欠佳。那是因为他没有对傈僳族进行自然习得或非自然习得。而且即使他通过书本和视频短片进行了非自然习得,也不一定就能准确无误的演绎出傈僳族风格的音乐曲目。这是由于他缺乏自然习得,缺乏认知这个民族音乐的文化土壤。

民族音乐学科将田野调查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亲身溶入到音乐文化研究所指向的目标氛围内充分感受当地生活生产习俗,才能改变我们头脑中固有的音乐思维,加强对音乐的新理解。以云南土家族的《哭嫁歌》为例,初次接触时,我们可能很费解她们边哭边唱的出嫁方式。通过深入他们的生活,充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渐渐悟出一些道理。哭嫁歌的三种元素(哭、歌、语)使参与者不能自主,旁观者为之动容。出嫁是人生大喜事,为何主人家要以哭唱的形式表达情感呢?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散布各地的土家人,在改土归流后,被清政府强行包办婚姻,从此妇女无法享有自由择偶的权利因此她们以哭唱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悲伤又无可奈何。这种风俗一代代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传承下来,作为哭嫁的主体,新娘一方面表达离开父母的惆怅茫然,一方面哭诉将为人妻的悲惨命运,抗议男尊女卑的现实。在深刻了解到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欣赏哭嫁歌时会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充分挖掘其内涵。音乐自然习得与非自然习得相结合方式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民族音乐研究之中,成为我们进行音乐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习得方式。

三、结语

总的说来,音乐能力的大小程度既离不开先天音乐天赋,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习得。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天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习得与非自然习得方式,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后天的学习,然后,将天赋后天努力结合起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中央人民出版社,2002.6.

[2]吴楚才.古文观止.哈尔滨出版社,2006.1.

第2篇

一、搞好调查研究,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意义重大。我局为切实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市委工作部署和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在县局机关和直属分局两个支部开展了党员队伍状况调研活动。一是在党组扩大会议上全面传达教育活动调研的通知精神,把调研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二是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调研措施,将调研内容落实到人。三是成立了以局长杨广民同志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和人事政工科、办公室等人员组成的调研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四是迅速召开机关、直属分局支部书记会议,进行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在搞党员登记的同时,开好支部会、党员会、党小组会,全面传达这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要求每个党员全力配合党支部搞好这次调研活动。五是认真填写党员调查表,全面收集党员的各种情况。

在调研方式上,我们对所属的两个支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作风、纪律等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其中:县局机关支部和直属分局支部,调研对象为党组织负责人、不同层面的普通党员代表、干部职工代表。调研方式以召开座谈会、个别座谈与走访谈心征求意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从座谈走访的情况看,所接触的不论是党组负责人,一般党员,还是干部职工,均能严肃地对待调研活动,认真负责的谈思想、谈看法,开诚布公的谈问题,使调研人员掌握了真实情况,了解到不同层面人员的呼声,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为下一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阶段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人,下设个基层分局、个税务所,个稽查局。由于基层分局、所党的组织管理都属乡镇党委领导,所以地税局就只负责组织局机关支部和直属分局支部所辖党员的教育活动。这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有名,其中退休名,离岗离编名,入党积极分子名。县委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部署以后,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好这*项活动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特别是月日市、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局党组连续两天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学习县委刘书记的讲话和县里的《实施方案》,一致认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阶段很重要。特别是目前在少数党员中,理想信念动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不够,理解不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贪图安逸和享受,服务意识、发展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出现,根子还在疏于学习上。因此,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每一个党员的头脑。鉴于此,我们制定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之后,又对学习阶段制定了更为具体的方案,细化学习内容,严格规定了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要求,力争通过系统、扎实的学习,使每一个党员都能牢固树立永葆先进性的强烈意识。

三、广泛发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月日,我们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召开了有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动员,拉开了教育活动的序幕。为了强化学习氛围,我局建起了高标准的宣传栏,作为宣传党的重要文件,交流党员的心得体会,报道优秀党员事迹,公开党员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阵地;印制了永久性宣传标语,悬挂了条宣传横幅;开辟了学习园地;每个办公桌上统一配置印有“今天的事今天办”、“勤政廉政公正”的警示牌;征收大厅屏幕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等口号,全天候滚动播出,每人使用的计算机显示屏上也制作了“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口号作为屏保画面;办公室走廊里和每层楼梯间都悬挂一块名言警句,经常提醒大家应该怎样做,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和形势逼人的学习环境,以此造成党员必须学习、不学不行的压力和动力,激发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严格制度,抓好学习阶段实施方案的落实

按照县委提出的“严、细、实、活”的总体要求,我们制定了学习阶段的实施方案和学习制度、考勤制度、督导制度等几项制度,并狠抓落实。

在学习时间上,共安排了天,累计学习时间学时以上,其中集中学习辅导、看录像和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少于学时,平均每天保证有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采取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星期六和星期天全天学习的方法;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体统一组织学习的,抽调专人补课,保证应学内容不遗漏。在学习方法上,统一学习笔记,即统一印制带有编号的笔记本,要求每名党员读书笔记字以上,并写出了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支部书记、督导员逐人检查并签字;对年老体弱、患病的党员,采取送学习上门的办法,使党员学习面达到了。

在学习中,我们还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一是学习与业务特点相结合。我们针对地税工作的业务特点,按照征收、管理、稽查各岗位职责,组织党员结合学习,针对自己的岗位特点,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大家心里清楚了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二是学习与争创活动相结合。制订了以“文明执法好,局容局貌好、完成任务好、服务意识好”为内容的“文明争创”标准,并确保二三年有两个以上单位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一个省级青年文明号,一个市级青年文明号。三是学习与提高服务质量相结合。学习讨论中,让党员围绕在征管环节,以“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纳税户服务”为题,展开讨论,并先后推行了“限时服务制、首问负责制”等服务措施,将服务职责量化到岗、到人。四是学习与提高业务素质相结合。我们在搞好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聘请山东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授课,讲授新时期税收征管新概论,使全体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有了基础保障。五是习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教育期间完善了《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内容,每个党员建立了廉政档案,发放了《家属助廉手册》。同时还制订下发了“禁酒令”等廉政制度,从局内部聘请了名兼职监察员,负责监督全局廉政建设情况。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为重点,以孔繁森、李玉国等先模事迹为选学内容,立足实际,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党员群体,采取分层施教的办法,根据他们的文化层次和认识能力进行繁简不同的学习辅导。

在学习培训纪律上,建立了学习考勤簿,学习时由党员本人签到,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向支部书记书面请假,并于事后安排补课。对一次无故不参加学习的,由支部书记查询原因,两次不参加学习的,局党组对其进行谈话,超过三次的,写出书面检查,做大会检讨。

五、创新形式,保证教育活动学习阶段效果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结合地税工作的实际,创新学习形式,突出一个“活”字,体现一个“实”字,即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扎扎实实的学习效果,保证了学习阶段达到预期目的。

一是将学习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为我局的一种长效机制。我局去年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于去年月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组的认证评审,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这次教育活动,我们感到从上到下要求严、标准细,与管理体系完全能合上拍。为此,我们重新编制了作业指导书,从一开始就将学习阶段的各项组织活动自觉纳入管理体系之中,从动员报告、实施方案、学习笔记、心得体全、点名考勤、组织管理等所有活动记录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之中,使管理体系的严谨、细密、科学、规范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特点在学习阶段的组织和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从去年月份,我局就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税收电算化和办公自动化,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台微机,各种数据、资料、文件网上传输。在学习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优势,将省、市、县领导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动员报告以及本局动员讲话、实施方案全部挂到网站上,本局教育活动的动态、简报以及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也在网站上展现出来,达到了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是组建“三八”女子辅导小组,帮助年老体弱党员共同学习提高。名年轻的女党员组成了个学习辅导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到年老体弱有病不能参加学习的老党员家中进行学习辅导。岁的女党员孟庆云因踝骨骨折不能参加集体统一学习,辅导小组给她送去了学习资料,笔记本,讲解这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她非常激动,表示一定要认真参加这次教育活动,学好所有学习材料、做好笔记,保证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不掉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3篇

知与行一直以来都是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原则,仍能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启示。知与行的定义与关系常常成为教育学者辩论的焦点,也是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实践后得出的不同结果和实践经验。从狭义上说,辩论焦点围绕着“知”,有些学者认为,“知”是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知与行中的知具体概化。而有些学者赞成:“知”就是通晓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我认为无论是广义狭义的辩论和理解,学者们对“知”的认识,始终是围绕着德育教育的核心展开,也是始终服务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树立。因为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知是指人们必须通晓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以及处世的能力,行是指我们的实践和行为。先知后行,知服务于行,用行实践知,并验证知,创造更多的知,行得更高远。

一、知之生  

知识以及认知能力的产生,都离不开观察、温故、实求求实、至诚,这些必经的步骤和过程。

观察:视、观、察。看到眼前的现象,从不同的方面、角度、深浅来分析,理性观察分析,接受现象,从而思考事件,理解发生缘由,接受发生的结果,总结和吸取经验,最终形成正面的认知。

温故:“温故而知新”,了解先行人的经验、阅历,用在现在,对现行发生的事情三思而后行。时时去温习,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对现行发生的事情和在做的事情进行总结,从而创新。日知其所悟,对本来知识懂得越来越透,才能提高认知能力。

实求求实:“学问都是跪着求来的”,生活中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成长和学习,但别以为,这样的学习就能让自己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这些都是生活给予的,不是自己求来的。不用带动思想而得来的知识,不算学习所获。学知不足,业精于勤。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才算有成长。求知识学问的同时,还要求实,实事求是,有判断和思考能力。求实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自省。古圣贤有:吾日三省吾身。提升自我修养,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和悟性稳住自己的心不被外界干扰,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环境的正知、正见。从而能求实,看清事情的本质,提升自我修行能力。

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是一个哲学概念,此处取其意:如人、如天、如地、如自然界等的本然状态,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只有至诚,用心参透每天发生的一切并用心珍惜和思考,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身。“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意思是:只要达到最真诚的境界,就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了解了事物的本身状态,明白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预料事情的发展方向。

至此,知从中生。

二、知之行相  

知服务于行:正面:知处仁、知利仁、知损益、知一贯、知人语。反显:不惑、不媚神、不无知耍诈。

先知,从知中积累经验,增长智慧,从而约束行。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当认知上升为行为习惯和道德标准时,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以道德标准为中心思想的主轴,形成自己的标准和底线,选择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与事。这是知影响行的具体细化表现。

三、知—习—行

知,然后练习,在行时用上所学知识,所得的道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的实现。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勤”。勤奋刻苦、独立思考。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从而让知更充分有效的服务于行。

四、行之

第4篇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具有激励性。当前由于厌学导致学业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棘手问题,教师却没有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要么依赖经验,要么依赖直觉,或者简单套用书上或其他人的建议来获得常识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但采用常识性的办法激发学生动机常常令教师们捉襟见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教师应该转变陈旧观念,尝试新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厌学、弃学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其实,动机是一种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个体产生行为、获得个人控制感和胜任感的一种先天心理倾向,对所有学生而言,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边缘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活动潜能,包括先天的自尊和学习动机。但学生的内在的固有的先天动机会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被遮蔽。认知心理学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认为学生后天习得的自我概念、目标及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动机。社会认知学派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认为他人的社会情感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先天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三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学生的先天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存在状态,影响先天学习动机发挥的内部因素是一种认知或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或练习获得,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为学生先天动机发挥作用、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发展提供人际环境,当环境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教给学生一些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技巧时,学生就会感受到自身先天的学习动机的力量,他们就会乐于学习。教师只要从这三个方面提供加强交互作用的力量,那么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观

很多学习动机问题出在学生的能力观上。很多学生认为能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固定的,与教学和发展无关,不可改变,若他们把表现不佳认为是能力不足,而他们对能力不足又无能为力,就会陷入绝望,破罐破摔,使先天的学习动机受到遮蔽。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弹性的能力观,这种观点认为:所谓能力,是一套通过经验和教学能够加以改进和发展的技能扩展系统,即能力是可以随着学习和经验增长的。这种乐观的态度还表现在把能力看作是有多个维度、多种形式。认同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会对未来的成功保持乐观的态度,会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增长观。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5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钻研精神,工作难有突破

自认为所从事的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是任务上面定,程序老一套,会议月月有,材料天天报,只要抓好落实,改革没必要。久而久之,常用任务来对待工作,时间一长,渐渐失去了刚参加工作时那种灵气和冲动,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钻研精神,以至于工作中难以创新,难有突破。

(二)惰性较重,严字不够

由于临时性、突击性工作较多,主要精力应付在上传下达、搞材料、做文章方面,常借口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将原定的学习计划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拖,渐渐养成了学习的惰性。虽然有时也会产生“工作等于事业”等念头,但已养成的惰性会以各种理由把这一“火花”消灭得无影无综。时间一长,对自己信心不足,缩手缩脚。

(三)思想上越来越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斗志一年不如一年

在工作中,害怕吃苦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工作遇到困难和难题时,面对工作的干劲和冲劲慢慢下降,时有将矛盾上交的情况。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对“勇当行业尖兵”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有“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的思想,总认为工作现在比过去好,今年又比去年进步了,成绩过得去就成了,于是,在精神上缺少了刻苦钻研业务专业知识的动力,欠缺刻苦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意志,没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工作没有创新,没有突破。

(二)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欠缺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欠缺认真学习理论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作为一名党员,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未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讲究实效,努力提高知识更新能力和文化理论水平。

(三)对坚持“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所放松,思想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也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渐渐地淡忘,因此,也随之出现了在工作中害怕吃苦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

(一)要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

作为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工作这个“实地”,首先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其次是要爱岗成才,加强学习,坚持实践,尽快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要爱岗争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真正做到“平时工作干得好,困难时刻撑得好,危急关头拼得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和实现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的需要。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就必不可少,因此,要有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刻苦学习、讲究实效,要努力提高知识更新能力和和文化理论水平。

(三)坚决坚持“两个务必”

不断重温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法宝,是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作为党员必须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贯彻在工作中。“两个务必”不能丢,丢掉了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丢掉艰苦创业的意志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最终丧失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第6篇

摘要:中国古籍中蕴藏着大智慧,古为今用,研究这些古籍将得到很多收获。本文将收集整理我国古籍中有关学习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论述,进行古今对比,从中获得教益。

关键词:认知 目标 动机 方法 意志 天赋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你会发现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精神财富,这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学习的智慧。可以说,古人关于学习的论断道理深刻,古人躬亲学习的实践对我们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将对中国古籍中的学习智慧进行梳理,希望从中获得启迪。

一、认知论

我国古籍中关于“学习”概念的认知是相当到位的。

学习的“学”在古籍中有七种解释,四种作动词用,三种作名词用。用得最多的,还是“学习模仿”和“学问”两个意思。四种动词的用法,如《广雅》中“学,识也”、《礼记・中庸》中“好学近乎知”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等用法,有“学习”的意思;《红楼梦》中“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一句中的“学”,可以理解成“模仿”;《醒世姻缘传》中“一五一十向着珍哥、晁大舍学个不了” 一句中的“学”,可以理解成“讲述、说”;《资治通鉴》中的“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一句中的“学”,可以理解成“讲学”。名词的三种用法,在古籍中大致有“学校、学问、学科”三个意思。比如,清・刘开《问说》中“学有未达”一句中的“学”,就是“学问”的意思。

学习的“习”在古籍中至少也有六种解释,大多作动词用。这六种解释有:“试飞、反复练习、通晓、熟悉、学习、习惯、训练”等,大多数情况下,做“反复练习”和“训练”解。如《论语・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习”,就为练习的意思;《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中的“习”,则为“练兵训练”之意。

学和习两字结合在一起,古籍中主要有三种用法:一种表示“小鸟学飞”;第二种表示“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第三种“明清时称在某一部门实习的官员或侍从等为学习”。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亲送美人别居土城,使老乐师教之歌舞,学习步容,俟其艺成,然后敢进吴邦。”其中的学习,就是上述的第二种意思。在中国的古籍文献中,用得最多的当然也是第二种意思。

查阅古籍,我们发现,“学习”的“学”有模仿之意,“习”有反复练习之意。所以“学习”在古人眼里就成了先模仿、后反复练习的活动。这种解释就和今天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向接近了。

在百度词典里,学习的概念是: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目前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这样的概念界定和古籍中的界定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人对“学习”概念的认知是非常深刻和全面的。

二、目标论

我国古籍中对学习目标的定位主要要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追求至高至上的天理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是朱熹)的修养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内省,明志养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要外求,认真学习。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欲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这是朱熹对自己“平生为学”的总结。这种观点所说的“天理”,其实就是一种善,他认为人的本性善恶有别,人们要通过学习弃恶扬善,达致天理。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只不过南宋封建时代的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这说明程朱理学也有一定的社会局限性。

第二种观点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把学习与升官发财联系起来。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中:“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里也强调了读书学习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种观点统治了封建社会近两千年,但也有其封建糟粕存在。

第三种观点见于北宋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此观点把读书与增长才干联系起来,是比较积极可取的。

总理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比前人更进一步,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景仰的。

三、动机论

前人对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论述以《论语》最为典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知之者比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强调学习态度要诚实、谦虚、自省、乐学,学习要有主动性,这种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方法论

我们今天倡导的教学原则、学习方法,古籍中基本上都有论及。

《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学习要有好奇心,还要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审问之: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慎思之: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明辨之:要自己分辨真伪,不然良莠不分,不利于学习;笃行之:要努力践履所学。),至今还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

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对学习方法的主张有两条:一是学思结合。

他在《四书训义》卷六中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且是“必相资以为功”。学的优点是“不恃己之聪明”,即不怀成见和自以为是;缺点是“惟先觉而是效”,即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思则正好相反,“不循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但也可能想入非非,离经叛道。所以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他说:“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考遇到困难,就要加倍的勤学。二是知行相资。

他不同意“知先行后”和 “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由此可见,他的主张是行先知后,知行并进,相互为用。他认为知与行是不同的,各有其功用,二者相互为用,才能取得更大的效力。他还说:“力行然后知之真”,知的目的也是为了“行事”。即力行不仅是获得真知的可靠途径,而且是知的目的。

王夫之主张的学思结合、知行互用、学以致用、行先知后的原则在《论语》中也有类似说法。如“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清人唐彪也说过:“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这些道理都在告诫我们:学习重在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收获。

五、意志论

我国古籍中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激励后人发奋图强。比如“悬梁刺股”的故事。

《汉书》――《太平御览》卷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东汉的时候,有个名叫孙敬的人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籍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祖逖闻鸡起舞、孙康映雪苦读、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李密牛角挂书、朱买臣负薪读书、孔子韦编三绝等等。虽然古人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但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天赋论

在中国古籍中,除了强调影响人学习的外在因素外,对人的“天资”、“天才”也很看重。可见我国古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内因,非智力因素是外因”等概念,但他们意识到了“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这是十分可贵的。

第7篇

 

20XX年XX月XX日下午,在局四楼会议室听了宋福范教授的党课讲座。宋教授从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等几个问题展开,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读。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添彩,为党旗增辉。

宋福范教授讲到“保持党员先进性,做合格共产党员”,使我感受最深。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整个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坚持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判断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身先士卒,处处起表率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始终是冲锋在前,这当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党员要保持进行先进性,就要克勤克俭,生活上严要求。 古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铮铮言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继承先贤的优良品质,具有更高尚的情操。我们孜孜追求的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当然,这不是说共产党员要做苦行僧,共产党员也同样需要一定的物质享受;但是,在物质享受面前,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用党纪国法管好自己的头脑,管好自己的手和嘴。

宋福范教授鼓励学员认真学习党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认识我们党当前面临的贫富差距过大、工业产能过剩、贪污腐败严重、国际局势复杂化等现实挑战,勇于担当,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第8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数学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允许他们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作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数学问题,从开口提问较为规范的数学问题有一定分量的数学问题。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善于学习他人较为先进的方法,做到"择优录用"。

2.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否则就无所谓"创新"。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100种做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因势利导,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学简便运算"48×125"一题,我启发学生可以根据数的特点寻找简便算法。当我引导学生发现48是接近整十数50时,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很快想到把48转化成(50-2),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接下来,学生变换思考的角度,又去研究另一个因数125的特点,通过探究,他们很快发现125与8相乘得1000的凑整法,想到先把48分解成6×8,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变式为6×(8×125)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甚至想到了把较大数转化成较小的数进行计算以便口算的方法:先把48×125变式成(6×8)×(25×5)再变式成(6×5)×(25×8)。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我只是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指导者、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乐于探究,大胆创新,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不断改变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向,从而使思维不断趋于自由和灵活,思考问题时能迅速从一个系统、一种事物类别跳到另一个系统、另一种事物的类别,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思维能充分地、自由灵活地散发开去,因而出现了独特见解,具有创造性。

3.注意学生评价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师评、互评和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3台拖拉机2天耕地60亩,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提出问题:有几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得出结论:有两种解法。方法一,先求三台每天耕地几亩?再求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方法二,先求2天每台耕地几亩,再求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这样一个讨论,评价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又如教学中对新授进行小结时,往往可以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既让每位学生回顾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都需要人们自主探索地去发现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怎样才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此句灵活采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古今教育家、学者非常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幼儿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行为将固而不化,长大后可以“正性”、“养心”、“成德”。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以政教处为依托,少先大队和各班中队为主阵地,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生前呼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校领导班子通过学习、论证,转变办学思想,明确办学重点,统一了办学思路。一致认为,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健康的人生的基础是建立在良好行为习惯之上,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依赖良好习惯的培养,抓住了习惯培养这一条主线,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主管德育和教学校长任副组长,以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品德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与实施,评估与奖励等全面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指挥畅通,运转协调。保障养成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将养成教育纳入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反馈、有成效。

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前提是得让他们知道要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哪些习惯是好的。我们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背诵活动。政教处、教导处、少先队,以及校办公室的领导入班逐人检查,落实《守则》和《规范》的背诵情况。通过背诵,学生明确了要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更知道了已有的行为习惯哪些是好的,需要坚持;哪些是坏的,需要改正。

抓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抓行为教育。我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中队辅导员都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讲礼貌的文明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全校上下一致行动起来,通过举行各班主题班会、全校演讲比赛,促进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报栏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看齐。

抓了一段时间,学校的养成教育初见成效:在自习课时间,你走进校园,学校中央挺立的的皂荚树静悄悄的,操场上盛开的白玉兰静悄悄的,花坛里的花花草草也静悄悄的;走进教室,伴着舒缓悦耳的音乐,学生们有的看书,有的画画,有的练字……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耳边除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昔日的嘈杂、争吵再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和谐的校园啊!在课间,学生们或在花坛之间,或在绿树之下散步、谈心、读书;或在操场上、球场上跳绳、踢毽子、拍巴掌、跳皮筋儿……昔日的追逐、打闹已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有序的校园啊!两人相撞,怒目相向的没有了,诚恳的道歉、真切的问候多了;校园教室,随手扔纸的没有了,俯身捡纸的多了;师生见面,形同陌路的没有了,互相亲切的问候、甜美的微笑多了;花坛之中,损花折树的没有了,浇水、施肥、除草的多了……这是多么文明的校园啊!看着这些动人的情景,我们喜在眼里,美在心头,这都是养成教育结出的硕果啊!

抓养成教育的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要求全校师生都作长远打算。教师,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师生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师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决定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基本素质程度,决定整个民族素质优劣的大事。我们作为教育者,肩负着社会赋予我们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任,必将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严抓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相信,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随着养成教育的深入,文明之花一定绽放在美丽的校园!

第10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员市级领导干部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会,重点学习《》和《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部分内容。

下面,我就搞好学习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自觉参加学习培训。讲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学习,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向全党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也把学习作为活动的基础,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中央和xx就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分别作了两次部署,规定很细,要求也很高。因此,大家必须加强学习,带头自觉参加学习培训。要摒弃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挤出时间来学习,树立学习的表率。

二是要抓好集中学习培训。今天组织集中学习会,我们再一次对《》进行了学习,并对《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今天的学习会后,“四大班子”要通过导学、讲学、述学和评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各自班子成员的集中学习培训,安排好培训内容,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撰写心得体会不少于5篇。

三是要抓好自学。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学习是朴实而真诚地面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任务,不断加强学习的过程。大家一定要加强自学,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精读细读规定篇目原文,学精学深学透,做到“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四是要增强学习效果。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党员市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边学边查边改,不管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的行动上都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要时刻关注群众的疾苦,督促分管的部门和单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急、最盼、最需解决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掌权为人民,用权谋事业,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同志们,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个同志都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带头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今天的集中学习会到此结束。下午大家还要到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请大家准时参加。

第11篇

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关心集体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

二、教育内容:

以向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社会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的思想,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三、具体内容: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国旗、国歌、国徽的教育,进行热爱首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要使他们逐步准确地了解国旗对祖国的象征性含义。

要使学生认识国徽的图案内容对祖国的象征和含义,增强和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学生爱国的行为习惯。

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两种社会制度下儿童生活对比的教育,进行爱国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教育,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逐步懂得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使学生真正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教育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做党的好孩子。

3、对学生进行热爱人民教育

教育学生知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让学生从小了解我国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酷爱自由与和平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初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知道爱人民要从身边事做起,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助人为乐。

4、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

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自觉服从集体的决定,珍惜集体荣誉,自觉为集体争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做集体的小主人,增强学生做集体成员的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5、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习惯,为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打好基础。

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他们尊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引导他们树立从小爱科学、爱劳动,长大攀登高峰的学习理想。

联系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今天当好预备队,明天当好突击队,后天争做先锋队,为树立社会理想打好基础。

低年级学生重点进行好儿童,好学生,好队员的形象教育,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好形象教育和爱心教育。

中年级学生重点进行树先锋榜样,学先锋品质,长大做先锋的理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振兴中华联系起来。

高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从小播下共产主义理想种子”教育活动,激发志趣,培养志向,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6、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教育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从小把自己的学习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他人,对人热情有礼貌,养成用语文明,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设施,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教育学生诚实、正直、谦虚、宽厚、有同情心,活泼、开朗、勇敢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不任性,不骄傲,自尊自爱,积极进取,养成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的习惯。

四、教育途径及方法

1、通过各种教学实施道德内容

语文课要贯彻文化道德统一的原则,附思想教育于字、词、句、段、篇之中,利用课文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利用社会课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利用科学课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及能力。

利用音乐、美术课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审美的情趣。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和服务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实施德育内容

三月份开展学习雷峰、学赖宁,做党的好孩子活动

四月份开展沿着先辈的足迹走活动

五月一日开展向劳动人民学习活动

六月一日开展隆重的庆祝活动

七月一日开展热爱党的教育活动

八月一日开展向叔叔学习的活动

九月十日开展热爱老师的主题活动

十月一日开展爱祖国教育活动

3、利用少先队阵地实施德育内容

少先队组织每学期要有计划地开展大、中、小队活动。

通过主题中队会、大队会、参观访问、故事会、读书活动、课外兴趣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陶冶学生的清操。

第12篇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策略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56-01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概念,阐述了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设计并呈现一个引导性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一段文字说明或者一段影像材料,是将旧知识和新的学习任务连接起来,这种具有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概念、定理和命题揭示了某一种科学的数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但是由于这些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十分困难,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应用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一、利用故事先行组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寓意深刻、轻松活泼或者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但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喜闻乐见。例如有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商人在谈生意,数学家对这位商人说,我打算在一个月内每天给你10万块,但是在这个月里你要给我回扣,第一天给我1元钱,第二天给2元钱,第三天给我4元钱,后一天的给我的回扣是第一天的2倍,请你慎重考虑一下,如果觉得合适,我们就到公证处办理合同。商人见此立马答应。然后让学生计算在这种方式下谁将获得利益,于是学生结合现阶段的学习内容,采用等比例数列开展计算,列出了等比例数列,1,2,4,8……229,想知道最终谁获利,只需要计算等比数列前30项和与30*10万元的大小即可明了。教师在举例这个故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上述问题该如何计算,如果一项一项的求和计算量十分大,这时有学生指出可以先列出等比例求和公式再计算,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推导等比例求和公式。

二、利用中g条件为先行组织

高中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逻辑化和形式化的科学,正因为如此,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实在数学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很多激烈的思考和讨论,正是经过这些思考和讨论,数学才逐渐成为一门逻辑性强、高度抽象的学科,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中间条件为先行组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将对数学概念的引入,学生思维构建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折叠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可以给出数学名题让学生事先进行思考。在一个长方体房间中,长宽高分别为30m、12m和12m,一条蜥蜴沿着一面墙的中间,距天花板1cm的位置A处开始爬行,对面墙相同位置有一只蚊子,蚊子见到蜥蜴十分害怕不敢动,让学生尝试解决蜥蜴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教师可以给出学生最终结果为42m。这道题其实是上世纪初期一道有名的谜题的变形,全世界挑战者全面参与其中。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师事实给出答案的前提下,通过讨论和探究,在课前使用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概括说明为先行组织

有些数据知识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内容进行概括说明,应用对比的手段引导学生们。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内容和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概括的向学生介绍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过去平面几何知识进行复习,并将新知识引入其中,这样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设置如下说明:(1)概括的向学生介绍立体结合所研究内容、方法。(2)介绍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关系。(3)揭示平面几何从平面拓展到空间的新矛盾。通过上述概括说明,把学生认知结构中用来同化新知识的有关平面几何知识和一些图形知识初级理念进行整理,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四、利用实践活动为先行组织

数学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数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数学概念、定理、推论和公式都是来自于实践中,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生活常见到的案例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够保证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进行方差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如下案例,某两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二的四个学期中期中与期末成绩如表所示。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中成绩尝试求两名学生平均成绩,从稳定性角度分析哪个学生成绩最为优异。学生面对这种问题一开始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散状图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学生成绩稳定性是不一样的,从平均产量考虑是不全面的,因此为了了解两名学生成绩的稳定性,教师可以引入方差概念。

五、以问题情境为先行组织

好动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高中生也如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的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此就需要我们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好地学习,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解等比例数列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3个等比例数列,让学生在课堂下填空,数列(1) 1,2,4, ,16,32。数列(2) 1,1/2,1/4,1/8, ,1/32,……。数列(3) 2/3,1/2,3/8,9/32, ,81/512,……。让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并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结语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深化贯通新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合理设计 定向引导――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与思考[J]. 何利娟,杨敏良.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4(08)

[2]先行组织者:一项指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J]. 周建秋.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5)

[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姜雪平.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