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灌溉方式

高效灌溉方式

时间:2023-06-06 09:3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灌溉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灌溉方式

第1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based on Yuanzhou severe water shortage situation,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water-saving and utilization issues, proposes to solve the water shortage and low util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 探索;节水;技术;加快;建设;步伐

Key words: exploration;water saving;technology;accelerate;construction;pace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60-02

1 基本情况

原州区水资源总量1.2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8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3%。本区域的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仅达到0.93亿立方米。而且原州区农业灌溉一直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十一五”末本地区只有19.8万亩水浇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且严重匮乏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障碍。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区政府应加大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的开发利用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突出地方农业特色,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现阶段原州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特点,原州区政府提出了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设想,即合理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地表水、科学调度扬黄水,大力提倡喷灌、微喷、滴灌等灌溉方式,同时积极开发无公害枸杞、冷凉蔬菜和马铃薯种植等农产品产业链,使节水农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力争到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扩大到28.87万亩,灌溉总规模扩到31.93万亩。为实现这一发展规划,本地区采取科学部署、统筹规划、分片实施的管理方式,自2010年之后的两年间,逐步建立起11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在扬黄灌区先后建立起14座大型调蓄水池,配套装设了28台套过滤设施,先后装配了30台套卷盘式喷灌机和23台套大型时针式喷灌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规模增加了10.4万亩,经膜下滴灌改造的农田有9.3万亩,整个原州区共有二十万亩农田应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总的灌溉规模扩大到30.3万亩,在原州区总灌溉规模中,有65%农田水利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不仅加快了原州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参考依据。

2 主要成效

2.1 农业综合效益大增 迅速发展的高效节水灌溉使原州区有效破解了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枸杞、冷凉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难题。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喷灌节水30%-40%,滴灌节水50%-60%,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带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节水增收效益显著。同时,发展现代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推行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后,项目区农民与土地“松绑”,用于流转的土地每亩年增收260元,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打工,平均年增收至少3000。

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原州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提高了农业灌溉的保障率。针对原州区实际,在引黄灌区修建大型调蓄水池,对黄河水调蓄储存,由过去年两次灌溉改为按作物需求随时供水,为优质高效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用水环境,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原州区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3 社会效益显著 原州区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降低了田间输水消耗,消除了供水需水时空错位,最大限度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使干部群众对现代节水、机械化作业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及规模集约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信心,实现了示范推广、节水增收的效果。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高效节水灌溉的滴灌、喷灌方式一家一户很难实现,作物种植的不统一,导致灌水时间不一,水费收取也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只有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才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最有效途径。

3.2 通过整合资金,加强与农牧、林业、扶贫、招商等部门、乡(镇)的协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效益的综合发挥,单靠一个部门很难实现。

3.3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必须准确的选择好适合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作物种植。否则,适得其反。如:原州区甘沟南城片区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特色种植示范基地,枸杞属耐盐碱性作物,黄河水与寺口子水库的苦咸水掺合灌溉,可以有效保证作物的生长。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对资源水利的特征及内涵初探[J].石河子科技,2007(02).

第2篇

关键词: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56

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节水建设在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的作用

由于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结合了当今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技术,并以先进的科技配套设做为辅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新疆地区传统的老式的农业用水方式与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发展。

1.2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式发挥的作用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农村水利的现代化进程。一些地区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通过膜下滴灌建立起的节约型种植模式,解除了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束缚,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与生产潜力优势,如通过先进的灌溉系统,可以使传统的人工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升灌溉劳动生产率,使传统的耕作技术和种植结构得到创新,最终实现新疆地区农田灌溉现代化。

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基于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目前,新疆农业主要靠水利灌溉为典型的灌溉农业作业方式,因各方面重要性的显著体现,受到当地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与推广。

2.1 灌区建设方面

农业节水是灌区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根据新疆目前拥有的大小河流是以及河川径流总量,为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提供了应用基础。在灌区建设上,全疆农业总灌溉面积增长近6.5倍,各种配套渠系建筑物如水闸、排水渠均有所增加,鉴于此,大大提高了渠系利用系数。

2.2 水资源利用方面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农业需水量和自然生态总缺水量的不断增加的利用现状,以及当地工业化建设与人居、自然环境的需求情况,农业节水建设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农、果作物种类普及性方面

2.3.1 农作物

新疆采用滴灌灌溉的农作物已由原来单一的棉花、葡萄、果树等少数作物扩大到辣椒、番茄、土豆、玉米、甜菜、打瓜等所有特色经济作物。近几年,阜康市、沙湾县、博乐市等地开始了小麦、玉米滴灌试验示范的规模化管理与规划,滴灌技术适应灌溉农作物种类不断扩大。

2.3.2 果树

一些果树发展区如干旱的吐鲁番地区,基于其水资源紧缺、种植作物主要为葡萄、灌溉水平较低等特点,实施并进行了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成龄葡萄的灌溉定额由地面沟灌的1300m3左右降至800m3左右,在保证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节水效果也非常显著。

3 新疆农业节水技术发展主要模式分析

3.1 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为主导的技术模式分析

膜下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棉花生产中具有很强的节水增产效果,可有效缓解投资资金短缺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新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它主要是将传统滴灌技术与覆膜种植技术进行的一种有机结合,在配合高密栽培、水肥耦合等农艺技术的同时,用新方式延伸和细化以往的传统地膜栽培技术的另一种节水形式,实现了棉花单产产量的提高。

3.2 规模化的自压喷灌技术模式分析

新疆的自压喷灌技术模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昌吉州的木垒、吉木萨尔县,阿勒泰的吉木乃县,哈密的巴里坤、伊吾县等广泛采用这种形式。基于新疆地区天气和地形优势的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压喷灌运行成本低廉,节约用水量高达30%左右,成本核算后,每667m2可节约50~60元的费用。

第3篇

关键词:梨树;节水灌溉;模式;发展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3001202 中图分类号:S661.2 文献标识码:B

梨树是我国重要的水果树种,具有多年生、树体高大、根系分布深等特点,其耗水量比一般农作物都要高,且土壤水分对果实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梨树营养生长期较短,对缺水反应相当敏感,若干旱缺水将严重影响梨的生长发育。再加上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尤其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许多梨园分布于山区丘陵地区,缺水问题尤为严重[1]。为确保山西梨树产业健康发展,利用现有水资源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1 梨树需水规律

梨树的耗水量受树木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环境因子主要有土壤、光照、温度以及空气相对湿度等。

梨树需水关键期有发芽期、幼果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休眠期。萌芽期梨树还没有抽生枝条,叶幕较小,总耗水量也小。进入花期后耗水量明显增加。到幼果膨大期时新梢开始旺长,叶片增多,叶幕迅速扩大,需水量最多,是需水临界期。花芽分化期要控制水分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果实成熟期的需水量减少,此时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一般不需要灌溉。落叶休眠期的耗水量减少,但梨树越冬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综合来看,4、5、8月是梨树生长发育的水分敏感期和需水临界期,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春旱严重,春夏之交需要补充灌溉,8月以后降雨增多,结合降雨情况适当灌溉即可。在旱作梨园,结合适宜的集雨进行补充灌溉,一年2~3次,干旱年1次补灌51 m3 / hm2,平水年34 m3/hm2即可满足梨树生长结果的需要。

2 梨树节水灌溉方式选择

2.1 喷灌

喷灌是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使水通过射程较大的喷头(或喷嘴)射至空中,以雨滴状态进行喷洒的灌溉方法。喷灌设备由进水管、抽水机、输水管、配水管和喷头(或喷嘴)等部分组成,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喷头也可根据喷灌强度大小进行选择。这种灌溉方式具有节省水量、不破坏土地结构、调节地面气候且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是现代化的节水高效灌溉技术[2]。

2.2 滴灌

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和滴头将水缓慢、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根部附近的土壤的,具有省水、省工等优点。缺陷是滴灌的投入高,滴头容易堵塞。滴灌技术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环管地表滴灌,可根据树体大小确定环管的直径,将滴灌带布置在根系集中分布区,比传统直管滴灌的水分利用率更高;二是采用膜下滴灌,即在梨树树盘内铺设滴灌管,然后再覆盖地膜,可有效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用水量的1/8,是喷灌用水量的1/2,是露地滴灌用水量的70%[3]。

2.3 微喷灌

微喷灌是一种新的局部灌溉技术,它结合了普通喷灌和滴灌的某些优点,改进了普通喷灌和滴灌的某些缺点,更能很好地发挥灌溉作用。他是利用微喷灌组织设备建立微喷灌系统进行作业,其喷头不易堵塞,一旦微喷嘴堵塞,也容易发现和处理,且具有耗能低、省水的特点。比如在山地果园安装微喷灌系统,由于果树棵间面积大,微喷灌在每株果树下布设一个微喷头,果树棵间不需灌水,所以比普通喷灌节省水量20%~30%。又由于微喷灌对果树可以定量供水,使土壤通气性好,不板结,给果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具有增产的效果[4]。

2.4 沟灌

沟灌是在梨树行间距主干40~50 cm至树冠开一条深20 cm左右的灌溉沟进行灌溉的一种方式。灌水时只在沟内进行,灌溉沟的位置可结合秋季施肥和深翻时逐年轮换,4~5年轮换一遍,再从头开始,可节水50%。

2.5 小管出流

小管出流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节水灌溉方式。采用4 mm毛管代替滴头和喷头,出水断面大,抗堵塞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低,工作压力小,适用范围广,小管出流比地面灌溉节水60%,比喷灌省水15%~25%。

3 梨树节水灌溉发展建议

3.1 改善灌溉制度,优化灌溉方式

3.1.1 健全灌溉制度 不同的园区根据地形采取不同灌溉方式,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和机构,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全员节水意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1.2 建立雨水集蓄系统 在梨树园区大力推进先进的节水技术,是实现梨树高效生产的有效措施,对农民增收也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山西果园节水灌溉现状,应因地制宜,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山西省降雨分布不均,应建立雨水集蓄系统,按照果园地形进行规划,以缓解季节性缺水。

3.1.3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 根据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尤为重要。漫灌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式,而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已经被人们接受和利用。但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发展实际情况,优先选择。喷灌与滴灌、渗灌相比,后者节水效果明显,但投资较大,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以获得高产出、高效益。

3.2 加大财政力度,加速推广

节水灌溉设施耗资巨大,各级领导应加强重视,各级部门相互配合,把节水灌溉放在首要位置,积极立项,设立专项资金,多渠道筹资,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力推广适宜本地气候特征的节水灌溉新技术。

3.3 加强技术研发,实现高效节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要求向精细化、自动化、可操作化方向发展。加强灌溉设备的研究,要逐步将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控制、测量监测等高新技术应用到节水灌溉领域[1];加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节水灌溉输配水技术的研究,以增强灌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节水。

参考文献

[1]李 波,郭向红.山西省果园节水灌溉现状、对策与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9):10371039,1045.

[2]朱毅民.高效节水灌溉在山西果树园区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79780,803.

第4篇

在农田灌溉区是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灌溉技术发展的进程,输水方式在土渠的基础上大致经过防渗渠和管道输水两个阶段,输水过程的水利用系数从0.3逐步提高到0.95。面对这一技术条件优势,农业部门应建立高效节水工作小组,有效维护作物种植区周边水资源调配的作业模式,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立高效节水工作小组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规范产业经营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对各个行业经营提出了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发展产业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农业滞后性的局面。顾及到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成立高效节水工作小组有助于节约用水,规范农业种植活动的操作经营。在节水小组的指导下,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同时,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2优化劳作方式

创建管理体制的最终目标是指导生产种植,为农业经济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高效节水工作小组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中,小组管理体制的最大功能在于优化劳作方式,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宏观管理任务。主要表现为:1)节水工作小组能够从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当前灌溉水应用存在的浪费问题。2)从长远角度计划用水的需求量,联系周边水库设施的蓄积情况,提出最佳用水方案。

2高效节水工作小组管理体制的优化改进

“节水用水”是现代农业科技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农田灌溉活动需要坚持的先进思想。对照早期农业用水存在的种种问题,新农业经济体制下必须完善水资源调配制度,配备更加全面的节水工作体制。笔者认为,实现农业用水调配模式的优化改进,必须要从思想意识、工作模式、用水考核等方面给予改进:

2.1强化意识

一切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思想意识的指导,只有坚定高效节水意识才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因此,改革高效节水工作小组管理体制应先强化人员的思想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意义[2]。扩大农业用水的宣传力度,让小组管理成员认识到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资源利用意识,有助于增强水资源的调控效率。

2.2调整工作

高效节水办公室应积极调整现有的工作模式,根据农作物种植期间的用水需求,优化工作小组的综合调控方案。在人力资源方面可将各成员分配到节水管理过程中,既锻炼了办公室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用水控制作用。此外,对水资源调度分配需以农田使用要求为依据,必须要注重灌溉区的用水勘察工作。3.3实时考核未来考核体制改革将成为节水工作的一个焦点,为了推动节水办公室工作效率的提升,必要时可对小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以弄清工作小组管理体制的执行成效。农业部门应定期查阅高效节水办公室的工作记录,对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管理人员立足于农业经济规划要求制定科学的调控方案。

3从灌溉技术方面改进管理体制

科技创新是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引入先进科技成果是实现节水效率最大化的基础。农业部指导下成立的高效节水小组,在编制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灵活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小组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灌水方式需在地表漫灌的基础上发展为喷灌、微灌、直至地下滴灌,水的利用系数从0.3逐步提高到0.98。从灌溉技术方面优化管理体制,需掌握不同灌溉技术的特点,为技术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

3.1喷灌

喷灌比漫灌节水30%,主要用于大田密植作物,适合区域化控制,具有增产、提高耕地利用率等优点。但运行能耗较高,蒸发损失较大,要求大容量水源,并且只能在不超过3级风力的条件下使用。节水工作小组在选定灌溉方式时,应分析种植区是否符合喷灌作业模式,通常小面积种植选用喷灌可发挥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3.2滴灌

滴灌则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先进的灌溉技术,也是高效节水工作小组管理的重点内容。地下滴灌的蒸发量极小,能完全不受风的影响,可实施立体精确定位水肥灌溉[3]。水的利用率高达0.98,理论上水的损失微乎其微。设施损耗少,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不易老化。实际管理环节需注意设备的更新检查,防止塑料管道损坏引起水耗量增加。

3.3微灌

微灌属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能够仅对作物需水部位提供所需水量,由“浇地”转换为“浇作物”。微灌用于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适应所有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增产效应,灌水均匀,至少可比喷灌节水50%[4]。微灌很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但微灌对水质及日常系统维护要求较高,节水小组应加强作业监测的管理力度,做好相关的维护工作。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高效节水灌溉、膜下滴灌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基本概况

伽师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喀什噶尔河流域下游,地处东经76°20´-78°06´,北纬39°06´-40°06,东西长约140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土地总面积为7040平方公里(1055.9万亩),灌溉面积121.5万亩。多年分配至平均径流量为9.58亿m3,灌溉水利用系数0.41。干、支、斗、农四级渠道总长8440公里,防渗长度1107公里,主要以塑膜草皮防渗为主。虽然我县通过采取定额灌溉、一亩两畦、开采地下水等措施缓解了旱情,但是由于我县处于喀河灌区最下游,供水河道、渠系沿途损失较大,渠系防渗率低,来水量不足等原因使得供需水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由于工程节水、田间节水的发展潜力有限,发展高效节水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我县较大面积地展开了高效节水的推广工作。根据伽师县实际农业灌溉条件,进行高效节水灌溉有以下意义:

1、提高节水效率,缓解缺水矛盾。

由于受流域“春旱、夏洪、秋缺、冬枯”来水特点的影响,造成全县春、秋两季季节性缺水达1.1亿m3,而且春、秋两季是农业关爱需水高峰期,加之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以及近年来耕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供需水矛盾进一步加剧。下面例为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来水量统计图,见图1。

图1 伽师县2013年年内各月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2、给农作物提供适时适量地灌水,保证丰收。

伽师县典型农业县,主要播种冬小麦和棉花。尤其是棉花灌溉时用水很紧张。而且我县苦水年和丰水年发生很有突然性。下面例为伽师县2004至2013年10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见图2。

图2 伽师县2004至2013年大河来水量统计图

3,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

伽师县高效节水主要采用滴灌,水源主要为地下水。由于我县处于克孜河下游,地下水储存及补给都较为丰富,地下水资源量为4.26亿m3,可开采量为1.58亿m3,为我县地下水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田间节水灌溉,预防耕地盐碱化。伽师县地处喀什噶尔河下游,地势低洼平坦,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致使我县成为喀河流域的水、盐汇集中心。渠系防渗率低,而且农民习惯田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提高,耕地盐碱化严重。解决耕地盐碱化是需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项工总,每年费用大额资金,进行盐碱地改良。现有排水干渠八条,总长度542公里,排水支渠845.5公里。

第6篇

1.1理论研究

现在,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节能环保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的稳定,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粮食供应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农田水利方面也要重视高效、节能以及环保方面,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田水利技术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作物的水分也需求进行信息采集,因此,能够更好的对水量进行控制。在对理论进行研究的时候,前期是比较单一的,只是对单纯的土壤水分进行了水分控制研究,因此,现在,研究理论已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全方位的水分转移进行规律性研究,同时,对水分的承载体也进行了更多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不仅仅进行了水分的研究,同时对养分和水热情况也进行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不同条件下的灌溉进行研究,同时,在灌溉时候也能制定出不同的方式,在制定灌溉方式的时候,要对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必要的研究,同时,对生长环境也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农田水利工程在节水方面要建立一个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这样能够保证研究方面更加的科学,同时也能更加的系统。农田水利在水系研究方面研究的对象非常多,其中包括地表水、农田大气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植物水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量和流域的蒸发量进行计算,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将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性和节能性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对节水高效模型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对相关的重点进行研究,同时对相关的方法也要进行重视。对农作物的水分研究从单一的研究领域向更广的范围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对水分的空间性进行研究,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在对农田水利进行研究的时候,针对传统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些农作物是大规模种植的,因此,在进行现代农田水利研究的时候要从这些农作物的研究中走出来,研究的方向要向经济作物转移,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在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阶段的水分情况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其水分需求变化,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要进行研究,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田水利节水建设的实现。在经过了严谨的研究分析以后,可以对农作物的灌溉水量进行控制,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节约和高效的目的,可以建立必要的基础保障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做到适度的调节。

1.2设备、材料的节水研发

在节水灌溉设备方面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主要应用的设备有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属快速接头、地面移动铝合金管道系统设备、田间闸管系统设备、调压给水栓、竖管万向座、恒压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微灌用压力-流量调节器、微喷连接件、水动式施肥泵、水动反冲洗沙过滤器、平面迷宫式滴头、毛管移动机具、滴灌设计CAD系统、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经济型内镶式滴灌管及配套设备、波涌灌设备、U型防渗渠道施工机械、SYZW-1智能型量水仪、WIS-2智能型量水仪、长喉槽量水槽等24种节水新设备,其中16种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节水新材料研究上,提出了适合U型渠道衬砌构件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焦油塑料胶泥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作为预制衬砌渠道伸缩缝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接缝渗漏问题。

1.3农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

在水库灌区建立流域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模型能够更好的对径流的水量进行控制,同时对储蓄的水量和灌区的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输水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对提高供水效率非常有帮助。在灌溉水源非常多的地区,要将灌溉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网,这样能够更好的在优化水资源方面进行配合,同时,在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农田在灌溉方面要实现分散水源集中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统一调度,同时,也能更好的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灌溉的效率。在输水和配水的环节上也要进行节水工程设计,在施工技术方面也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形成集成灌溉的模式。在膜下滴灌技术中,能够更好的通过滴灌的方式来使农作物的根系更好的吸收水、肥和农药,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的充足。

2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方向

2.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别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

2.2农业节水设备的产业化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向高效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趋势,节省劳力、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节水灌溉机具应成为今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如机械移管的喷灌机具,地下滴灌设备,大、中、小型的渠道防渗衬砌机具,农田精细平地、开沟、打畦机具,各种自动阀门,以及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2.3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突出问题就是水资源的匮乏,由于用水的减少,在农田灌溉上的供需关系就会出现矛盾,而在农田相关的排水以及灌溉上又十分的复杂,所以,自动化的智能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先进的智能技术,将可利用技术有效的转变为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有效的消除不合理的农田灌溉对生产以及生态的影响。这才是新时代的农田灌溉所要发展的方向。

3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节水措施

1农业生产面临的水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居全国第13位。人均占有水量为2086m3,亩均占有量约585m3,比全国亩均1960m3低70%,居全国第19位。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3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2492亿m3,居全国第9位。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特别松嫩平原10a有10春旱。给农业带来巨大损失,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1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目前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粮食的稳产率、保证程度还不高。有限的水资源条件决定了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走节水灌溉的道路,提高粮食的水分生产率。黑龙江省拥有耕地0.133×108hm2以上,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9,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都在250×108kg以上,占全国省际商品粮净调出量的1/3。预计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750×108kg以上,全省灌溉面积将达到728×104m2,水田、旱田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94.667×104m2和333.333×104m2,如果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按照目前的灌溉方式,农业需水量将达到463×108m3,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2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大,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大。农业需水与水资源的供应矛盾逐年加大,尤其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农业灌溉发展。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水田高效节水灌溉可节水20%~30%,旱田喷灌比传统灌溉可节水30%~40%,而膜下滴灌比喷灌可节水50%,节水潜力很大。

2.3建立高效农业的需要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条件相对较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可以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经测算,实施节水增粮工程,可增加粮食产量54.3×108kg,平均增产4927.5 kg/hm2,增加农业收益47.3亿元,平均增加效益4725元/hm2。

2.4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

3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根据黑龙江省多数地区是补充性灌溉,一年一季的生产模式的特点,确定运用经济、实用、有效的灌溉方式。针对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大、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且相对贫乏、地下水开发程度高、局部超采和地表水(过境水)开发程度低等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大胆探索,广筹资金,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研制适合旱田的喷灌机型

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在发展旱田节水灌溉上,发展以家庭农场投入为主的小型喷灌机。这类机型投入低,见效快,适合家庭农场管理和经营。农垦地区以发展大型喷灌机为主。此类机型投入高,见效快,适合规模经营,自动化程度高,有大农业的特点。应组建抗旱服务队,做到一机多井、一井多用,提高喷灌机的利用率。

3.2有效利用灌溉用水

大力推广水稻“浅、湿、晒”灌水方式,即按水稻各生育期需水情况适时灌水,避免用水无度、定额偏高的现象。采取“灌、排、蓄、滞”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科学调度,合理配置,达到一水多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的目的。采取井渠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灌溉结合的方式,即在用水量较大的泡田期间,井渠并用,缓解用水高峰期的水量不足,使灌溉面积达到最大化。在灌区安装自动测量系统,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实现合理供水和科学用水。

3.3采取综合节水措施

依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采取秋深松、秋起垄措施,做到“春墒秋保,春苗秋抓”和“秋雨春用,春旱秋抗”。选育节水、抗旱、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增加耐旱作物种植面积,采取坐水种植方法。采取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塑料大棚和留茬免耕等覆盖保墒措施。采取微体覆盖保墒、增强土壤吸水剂、土面增温剂、提高光合效率、减少无效蒸腾、促进根系发育、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化学保墒措施。

第8篇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

近年,伊宁县持续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或项目)农业,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保证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过去,农民浇水要从落差几十米的河道用柴油机往上抽,1000亩耕地浇一次水要一个月才能浇遍。近几年,伊宁县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后,农民打开电源开关,水就到了地头,浇遍1000亩耕地仅需6天。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喷灌技术的应用。喷灌技术是最先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技术,是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管道将水资源输送到喷头顶部进行灌溉的一种节水模式[1]。该种模式通过喷头将水均匀的喷施到农作物上,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采用喷灌技术对农田进行灌溉,可以保证灌溉面的均匀和一致,均匀程度达到9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60%-85%以上,比传统大水漫灌可以节省30%-50%用水量。过去一亩土地用水量在60-80m3左右,而应用了喷灌技术之后,每亩用水量减少到30-40m3。同时,利用喷灌技术还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降低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喷灌设备一般埋藏在地下,更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耕种面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2、滴灌技术的应用。滴灌技术是最近几年在伊宁县应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技术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得灌溉用水成点滴的、持续的、缓慢的、均匀而又定量的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得作物根系活动区域的土壤能够始终保持最优含水量状态的一种灌溉技术[2]。滴灌技术不会破坏地表土壤结构,不会产生地表径流,可以显著减少作物间的蒸发量,是一种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一般比大水漫灌节水30%-50%左右,比喷灌省水15%-25%左右。最近几年,地区结合实际将覆膜技术和滴灌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玉米、打瓜等作物生产中广泛应用,通过地膜的保护,保持土壤湿度,提高养分作用时间,降低化肥的使用量。3、微灌技术的应用。微灌技术是在滴灌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包含了滴灌、渗灌、微喷灌和中小管涌流灌溉等几种方式[3]。微灌技术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水资源、输配水管网、灌溉区域以及灌溉设备。这种节水灌溉方式灌溉周期短,用水量控制更加精确,能够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农作物的主要根系土壤中,在经济作物生产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微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50%-80%左右,节省人力,肥料和农药,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对策

1、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农田的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种类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适合不同作物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做到因地制宜,符合农作物生长特点和水土条件。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农田产出效益不高的粮食型作物如小麦,应该采用地面灌溉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技术;对于经济型作物,如棉花、玉米、葡萄、哈密瓜等作物,可以应用滴灌和微灌技术;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快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农田条件较好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适合选择滴灌和喷灌技术。2、提高现代化程度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实现现代化并不是简单一句口号,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农业现代化是今后我们重点发展的目标,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对于促进农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目前,全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现代化程度不足,需要及时进行改善[4]。首先,要及时改善管理理念。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入确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理念;其次,针对现阶段灌溉设备条件落后的现状,要提高灌溉设备和灌溉技术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灌溉效率和质量,提高水源的利用率。3、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田灌溉过程主要是水资源使用的过程,提高灌溉节水效果是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关键性措施,同时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工程[5]。在今后农田灌溉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配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今后需要重点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水资源节约和利用。

作者:张雪梅 单位:新疆伊宁县水利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王鹏,殷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运行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2).

[2]李中华,王树鹏,张云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

[3]张杰,黎耀贵,杨冬升.现代农业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与选择[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3).

第9篇

一、节水灌溉方式

1、田间地面灌水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 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

3、微灌 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

4、喷灌 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咀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 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二、节水抗旱栽培措施 2、选用抗旱品种 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

3、增施有机肥 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4、防旱保墒 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

第10篇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水利发展;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缺乏。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使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灌溉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总水资源量的65%,且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协调人与环境相和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与传统的灌溉模式相比较,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的实效性。经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与过去的土渠灌溉模式相比较之下,采用喷灌模式节约的水资源可达到30%~50%,采用管道运输可达到30%左右,而采用微灌模式的节水效率最高可达到70%左右,而节水效率最高的则要属膜下滴灌,该模式的节水效率可达到80%。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灌溉的适量上,保证农作物用水的同时,也保证了作物创造的经济价值以及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民的增产和增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也就是通过排水的少量性来实现农药和化肥功效的最大化发挥,将农业污染的程度有效的降低和控制。除此之外,将节约的用水向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各个各方面提供,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并且进行区域和产业划分,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农业产业就够的调整,为农村地区创造最大化的经济价值。

二、农业的水利灌溉模式

(一)渠道的防渗漏技术

渠道对于我国的农田灌溉而言非常关键,可是在以往的土渠输水中,渗漏导致的水量损失约占一半以上,所以渠道防渗漏情况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节水灌溉上的关键技术措施。依照防渗漏材质能够分为土料施压、砖块衬砌、三合土护面、塑料膜防渗漏、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以及沥青护面防渗漏。渠道防渗漏技术的节水特征为:降低渠系输水时因为渗漏导致的水量减少,提升渠系水运用系数,提升渠道的输水安全保障率,提升渠道在抗冲方面的能力,加大输水能力。

(二)喷灌技术

喷灌也就是喷洒灌溉,是通过专用设备,如:水泵、管道,将水压加大,或者通过水体自身的自然落差把水运输到灌溉处,经由喷头在空气中散播成无数细小的水珠,匀称的散播进行灌溉。喷灌的系统通常包含水源工程、各类管道、控制设施、水泵以及喷头。喷灌系统具备三种方式: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

(三)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依照作物自身的需水量,经由低压管道系统同安置在毛管处的灌水器,把水以及作物所需的养分一点一点平均且缓慢地滴在作物的根部土壤里。滴灌系统最主要的三个部分是首部枢纽、管道以及滴头。滴灌的主要特征为灌水量极少,灌一次水所需的时间较长,且周期较短,可以十分正确的把握灌水的量,而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滴灌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滴灌比喷灌更加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将肥效提升一倍以上。滴灌系统具有固定式以及半固定式两种。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节水灌溉的新型技术

目前,发展潜力较大的农业节水灌溉新型技术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以及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等。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电脑调控地面信息系统(GIS),从而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得到最大限度提高。在作物生理角度基础上,通过特殊处理从而使作物经历亏水锻炼,实现矮化密植,改善品质,最终达到在少量用水的情况下确保丰收的技术就是作物调控灌溉技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用高科技的节水灌溉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地检查土壤的以及田间农作物的所含水的百分比,按照作物含水量的不同实施不同用水量的浇灌,这样就会得到最大的农作物节水灌溉效益。

(二)严格设计主体资质,确保工程规划效果

为应对当前设计主体的的资质欠缺的困境,相关负责部门应针对设计人员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抛下地域限制的旧观念,放眼全国,寻求资质、能力强的设计单位,辅之以严格的评审程序,为工程建设的开展提供高水准的设计单位。作为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建设单位,应做到客观甄别施工、监理单位的水平与能力,对未能达到工程标准要求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倡导运用经济手段推进监理、施工单位高素质人才的投入,从而在保证设计主体资质达标的基础上,严把技术能力关、质量关,确保工程的设计与规划科学性、高效性,使得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在专业的团队设计下,依据科学的理论指导,结合施工地的客观实际情况,使整个系统工程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切实解决地方水资源短缺问题,造福一方百姓。

(三)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四)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五)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的的限制,发展灌溉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农业经济结构单一,节水技术普及率低,节水措施不配套,抗灾避灾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能够大力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率,能够加强地方优势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对不同产业的需水特性进行管理,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此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节水、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以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增强农民的收入。

(六)滴灌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将作物所需的水和养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色列人创造了滴灌技术。我国也于1974年引进滴灌技术,现该技术已用于多种农作物的灌溉,在辽宁、河北、山东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滴灌突出的优点是灌水质量好、省水、省工、节肥,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品质。我国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燕山滴灌技术。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滴灌相比,燕山滴灌技术不但省水,且投资节省80.00%~90.00%,操作简单,可以有效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的问题,也可应用于开发贫困山区。滴灌技术的缺点是灌水器容易引起堵塞,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上易引起盐分累,限制作物根系发展等。

结束语

总之,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农业生产才能取得较快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农田水利设施相比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农业发展是关键,这是全社会应该积极关注的问题,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推进新农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忠.浅谈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及新启示[J].农业与技术,2014,06:41.

[2]葛雷春.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J].甘肃农业,2014,13:41。42.

第11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青海湟中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1-2]。节水灌溉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包括灌溉工程的节水措施和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

湟中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半干旱丘陵山区,地形复杂,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全县总面积2 700 km2,山地丘陵区面积占89%,耕地面积6.8万hm2,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小麦、豌豆、蚕豆、油菜籽、马铃薯。最高海拔4 489 m,湟水横贯。属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年均温2.8 ℃,年降水量450~600 mm。主要河流15条,径流量逾7亿m3。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汛期(7—9月),3—6月降水量很少,农田灌溉用水占水资源利用的82%。近3年来,湟中县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 000万元,累计修建和改造渠道逾260 km,改善灌溉面积超过3 166.7 hm2,项目实施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 400 t,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79元,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缩短灌溉周期,改善项目区水环境和全县生态环境。

1湟中县农田灌溉现状

1.1灌溉面积

建国50多年来,在全县水利部门的建设下,建成666.67 hm2以上的灌区9个,灌溉面积17 120 hm2,初步形成每个666.67 hm2灌区均有水务部门管理的水管所负责灌区正常管理工作的水利工程网络和灌溉管理体系。

1.2灌溉形式

灌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田间渠系配套不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4,由于灌溉技术水平、农田灌溉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农田灌溉区片没有采取任何的节水灌溉措施,全部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随着高效用水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节水、高产的重要作用,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技术发展也比较快,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在湟中县达95%以上。由于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问题,农田灌溉区片的微灌发展还不成熟,仅在温室大棚中应用,但微灌有很多优点,必将成为湟中县灌溉发展的新方向。

1.3灌溉用水量

湟中县水资源紧缺,节水建设滞后,农田灌溉大部分是大水漫灌,工业用水二次回收率为0,干旱年份灌水定额在100 m3以上,在冬灌和春灌中水到处乱流,节水意识不强,浪费严重,加之渠系渗漏严重,蒸发量大,灌溉用水利用率极低。

2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随着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增加,灌溉用水处于被“挤”的地位,今后这种趋势仍难扭转,灌溉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将长期存在。而灌溉是湟中县获得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但是按照目前可供灌溉的水量和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计算,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全面充分灌溉的要求。而且农田灌溉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使用。各地区可用的水资源数量不相同,需水量也不相同,造成各地灌溉水资源供需的不均衡,相当大范围的区域,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灌溉更无从谈起。灌溉水资源紧缺的事实决定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必须发展节水灌溉,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效。

3农田灌溉区节水灌溉发展趋势与展望

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造成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灌溉农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湟中县农田灌溉区农业灌溉发展必须以节水灌溉为主。

在山区丘陵区灌溉作物,喷灌应为其主要节水灌溉方式[3]。喷灌可以人为控制灌溉水量,与传统的地表灌溉方法相比,可节水30%~50%,且灌溉均匀、质量高。加上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喷灌作为省水、高产、高效的灌溉方式,适合于山区丘陵区的灌溉。在浅山灌溉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低压管道灌溉。该灌溉方式能有效解决渠道输水灌溉时水的渗漏和蒸发等,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降低劳动强度,且投资较低,适合在该地区大力普及推广。在城乡经济作物种植区,主要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为微灌,其灌溉效果最佳,比一般的喷灌更节水。

以喷灌、低压管灌、微灌为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与农业等其他措施相结合,并且由单项技术的成熟向综合技术方向发展,做到各种工程节水措施与农艺节水技术相融合,真正做到综合节水,最终把湟中县农田灌溉区片的灌溉农业建设成为节水型的现代化农业[4]。

4参考文献

[1] 柴桂林.浅谈湟中县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0(1):31-33.

[2] 童少福.浅谈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9):68-69.

第12篇

关键词:水库灌溉现状,节水措施,优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目前国内小水库灌溉遇到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的小型水库灌区,虽然在建成初期规模较小,但是为了满足农业灌溉需要,很多小型水库已经逐步转化为大片库区,水库灌溉为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水库的发展对于农业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水库不仅可以为灌区灌溉提供丰盈的水资源,而且,水库中蕴藏的水资源含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提供大量的水利能源。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水库的管理不到位,资金缺口明显,政策干预不足以抵消外界的不利因素,导致我国的小型灌溉水库出现严重的问题,譬如:我国的小型水库管理严重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不够,小水库的运营非常不合理;再有是,水库的一些基础设施大多是在水库修建时配置的,由于年久失修,导致很多配置不能完成既定的工作,很多技术设备没有经过必要的更新,导致水库的灌溉能力发挥的不足;还有是,水库运营的结构不合理,使得水库的投入同产出严重不匹配;最后是,所谓的浪费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水资源的浪费上面,对于水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上述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水库的灌溉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的深入进去,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相差甚远。

2水资源利用问题的引出

最近几年,我国在农业灌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成果喜人,最显著的是,灌溉面积从之前的1600万公顷增加大目前的4800万公顷,预计到20年底,灌溉面积还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接受灌溉辅助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量的将近一半,但是生产了超过60%的作物,但是,目前灌溉面积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是水资源利用率很低,还不到发达国家的40%,像美国一些发达国家,灌溉用水使用率高达90%。基于此种粗放、落后的灌溉方式导致一下一些问题的产生:(1)由于灌溉目标不明显,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不需要灌溉的耕地,被迫灌溉,一些肥料随之流失;(2)粗放式的漫灌形式,既不适合经济作物的生长需要,还严重浪费水资源;(3)水渠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在灌溉期间很多水分流失;(4)不能实现估计不同经济作物的用水量,灌溉区别性不强,导致水资源使用率低下;(5)由于水费制度不健全,导致水费收取工作不能有效完成;(6)比较严重的现状为,由于耕地地形差异,出现高差,自流式灌溉无法满足高程过高的耕地灌溉,而向高处送水,则需要较大的工程投入,使得农村灌溉内部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特提出“比较水头法”进行水库水能的高效利用,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3节水方式的基本原理

通过总结对小水库灌溉区域的设计规划和施工情况发现,我国水库的灌溉节水改造还是拥有很大的潜力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水库的整体布局高程偏高,使得水库水资源向灌溉区输送成本较高;再者是,由于水库高程较高,使得水资源向灌溉区输送中,水资源损失严重,水能损失严重;还有是目前田间的水资源分配多依靠明渠运送,导致灌溉时水量损失严重。基于以上分析,利用管道进行定向水资源运送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有效方式,通过实验发现,利用管道进行送水,在水资源调配的末端仍然存在很多的富裕水资源,利用富裕水资源进行灌溉还能满足一定的水资源灌溉需求。上述提到的“比较水头”法就是利用管道末端的水资源盈余部分进行田间灌溉,简而言之,就是将之前的明渠灌溉用管道取代,使用不同的管道半径,进行富裕水量统计,找到最符合田间灌溉需求的管径。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时空分布过大带来的压力不足的问题,还避免了水量在明渠中的蒸发散失,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4 进行节水改造以后的优势

(1)由于使用地下管道运送方式,降低了明渠对于耕地的占用,从而增加了耕地面积。(2)利用管道供水,增加了人员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根据耕地的具体条件进行灌溉水浪控制。(3)使用管道运送,可以减少地面上不必要的设施,这样,利于机械设备进行整体作业,从而提高了耕地的产能效率。

5 结束语

本文提到的小水库灌溉理念,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泛指高于耕地高程的水源集散地,而且水资源的富集程度可以保证管道供水的压力,因此,它不仅仅限人工修建的水工建筑,还包括湖泊、池塘等。采用“比较比较水头”法,对小型灌溉水库进行改造,完全依靠水库自然的水资源蕴含的能量,在管道运送中不需要附加任何的泵送设备,因此没有电能等其他能源的消耗,不会增加农业灌溉的投入和运营成本。(3)目前,国内的小型灌溉水库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维护,其中对于放水涵管的维修,是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内容,在对放水涵管进行加固时,应该考虑到管道的接入问题,对于管道的合理接入应该予以重视。(4)利用管道进行地埋式送水,将实现小水库灌溉的集约式发展,之前的大水漫灌将彻底解决,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5)利用管道运送,减少了水资源在明渠灌溉中的水量损失,减少了水资源的蒸发,真正做到水资源的高效实用,为了配合管道运输,可以将喷灌、滴管设施引入农田灌溉中,在尚未安装喷灌、滴管的农田中,应该在管道运送处预留设备接口,为以后的安装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