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学习方法

高考学习方法

时间:2023-06-06 09:3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学习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考教学 圆锥曲线 复习方法

高考数学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高考学子思维、逻辑等能力的“试金石”,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模块的核心,在高考数学中,主观、客观题目均有考查,通常作为数学的压轴题.所以,圆锥曲线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探究高考学生复习数学现状,总结圆锥曲线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给出进行圆锥曲线复习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

一、高考数学复习现状

当前,高中学生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和巨大压力,感到难以适应,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尤其是高考数学复习,由于具有涉面广泛、种类繁多,题型复杂等特点,若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对于众多学生的复习就会造成很大困难.笔者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中生在高考数学复习过程中存在如下特点:

(一)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复习不可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数学不同于政、史、地等文科科目,需要从学习基础入门开始,逐渐精进,日积月累,因此,数学学习取决于平日不断练习,方有小成.平日里基础较弱的同学在理解数学定义、掌握解题方法、练习计算能力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涉及知识面广的圆锥曲线,其题型繁多、运算量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复习会产生较大困难,因此部分同学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若不能及时平衡心理,压力过大,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二)复习方法尚待改进.

首先,部分高考学生复习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跟风”现象,即不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盲目取经.在同班同学里,有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通过借鉴其优秀的学习方法,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进行改进,对自己成绩的提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部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无法及时做到“温故而知新”.特别是高三进行数学复习的时间有限,需要短时间内完成高中三年数学公式、方法题型的记忆与练习,难度很大.但部分同学的时间管理能力欠缺,未能合理进行复习规划,一味追随老师的复习脚步,没有课下及时进行当天知识点的总结、提炼及升华,致使知识点前后脱节,无法进行归纳和统一,尤其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无法做到综合平时所学知识进行“串联”解题,导致得分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最后的高考数学成绩.

二、圆锥曲线解题技巧介绍

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重点,其分值占比较高,且通常会作为考试压轴题.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合理应用其定义、几何性质和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综合方法求解等,具体情况如下:

本题目是运用了方程思想,用未知数设定A与B两点的坐标,根据题目算式列出方程,并进行变量求解,得到答案.

三、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的复习策略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部分的综合性较强,务必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多种基础知识,灵活采用定义、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等进行解答.若要熟练运用方法技巧进行结题,则必须在日常练习中进行积累与总结,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做题正确率.

(一)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需要将圆锥曲线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首先,用简明的图表将书本中关于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圆锥曲线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平时练习时,以便查阅并进行完善.其次,上课紧跟任课教师思路,认真记笔记,课后及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准确把握复习重点,力求做到“理解知识,明确考点,攻克难点,提炼重点”;同时,可以浏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从中可提炼试题的知识点,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及时补充.

(二)梳理专项题型,做到“化零为整”.

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分类,并对应每个知识点进行专项练习,做到“化零为整”.在练习过程中,重点把握相关知识点题目类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分析题目,总结出解该类题目的方法,如题目是属定义类的题目,通过查找相关定义,进行解答,既对相关概念进行巩固,又进一步锻炼解题思维,形成解决同种问题的模式.同时,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将做错的题目及时分类整理,并配上方法说明和做错原因,一方面可以避免下次做题犯错,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同一类型的题目,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日常练习,做到规范答题.

做好高考数学的圆锥曲线题目,应该注重平时练习.其一,要通过高考真题,训练个人的做题速度与准确率.平时练习时,务必严格控制做题时间,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完整答题,写清楚个人的思路与分析过程,力求规范;其二,日常练习不可一味追求“题海战术”,要根据个人做题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练习,可以多练习专项试题、高考真题甚至是错题,意在巩固知识点,牢记答题方法,这样在考场上方可有的放矢地解题.

四、结语

高考数学复习策略,需要根据个人状况时刻进行总结、归纳.对于圆锥曲线的复习,既要掌握其基本定义,熟知各类曲线的基本性质,又要通过日常大量练习进行巩固与提高.需要注意,在复习过程中,要明确思路,掌握方法,把握规律,既要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升华,又要将各类题型对应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化零为整,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圆锥曲线复习效率,进一步提高高考数学圆锥曲线题目的正确率,确保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第2篇

新学期开学,同学们又要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了. 而临近高考,备考的重心应逐渐从丰富学科知识转向打造得分工具上来,力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能力转化为考场得分的工具. 据笔者历年辅导经验看,做好这一点,在高考中极有可能超常发挥.

打造得分工具,要落实两点:通过思维训练,实现知识“由厚变薄”;形成符合高考要求及自身实际需求的答题模式. 本文主要谈第一点,第二点留待下期介绍.

思维训练第一式:三步法保持头脑清醒

高考备战千万不要拼体力、熬时间,要讲求效率、追求效果. 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沛的体力、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把必要的休息看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任务.并且,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睡眠、闲谈、散步、欣赏艺术……马克思便是以演算数学题作为自己工作之余的小憩.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让头脑保持清醒的有效方式.

一位高考状元谈经验时说道:在早晨、中午和下晚自习的一段时间里,当别人正埋头苦读时,我却毅然出现在运动场上. 跑跑步,打打球,既松弛了绷紧的神经,又利于运动后学习效率的提高,还增强了体质;这不仅避免了非战斗性损耗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更让我在学习中劲头十足.

这种方法看起来“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 因为成绩往往出在效率上,通过牺牲一定的时间来换取更高效率的方式非常划算. 高考是持久战,我们瞄准的是3个月后的战役,为的是实现最高纲领. 因此,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休息,休息是为了养精蓄锐,为了更高效地学习.

第二步,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步,要注意训练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主动地进行情绪和思维的调整,确保思维在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起来.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他在“自主招生”时出了个创新试题:要求学生犁田,同时在旁边安排鼓乐队,还在地里埋上金元宝,考查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些同学被鼓乐或金元宝吸引,从而放弃犁田,这就是“孺子不可教也”;一些同学受到干扰,犹豫片刻,继续犁田,这就是“孺子尚可教也”;只有对干扰不为所动的同学,才最终通过考试,成就了功名,这便是“孺子真可教也”.

注意力训练需要做到:1. 全身心专注于目标,才能捕捉到一切机会;2.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自己注意力集中时做最适合自己的题目;3. 进行生物钟调整训练,尤其在考前,要让自己在考试时间兴奋起来.

思维训练第二式:归纳总结,实现知识“由厚变薄”

老子曾经说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新东西要不断增加新内容,融会贯通之后,就要不断去粗取精,追求知识的共性. 高三备考中,同学们要学习体会“日损”的无穷威力.

怎样才能实现由“日益”到“日损”的飞跃呢?打一个比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呼吸,吸就像是为学日益,吸进新鲜空气;呼就像是为道日损,要呼出浊气.我们不能因为新鲜空气好,就不停地吸下去,只有经过转换,将新鲜空气变成浊气排出之后,才能获取人体需要的能量. 这个转换的过程叫做“息”. 备考中的“息”就是思考、归纳和总结,思考学科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与能力.

换个角度讲,这就实现了知识的“由厚变薄”“由繁化简”.

思维训练第三式:触角延伸,打造得分工具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避免单纯地掌握知识,应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将思维的触角向外延伸,这样才能打造高考得分工具. 触角延伸的方式包括:

1. 复习完一个知识板块后,要进行反思提炼,形成知识体系;

2. 对待一道好题,要思考它对自己的启发、与高考题的关系、自己的最佳解法等;

3. 对待一道错题,思考自己当时出错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4. 对待一张试卷,思考增分的方法,如时间的安排能否更科学;

5. 对待一个社会问题,要思考它命题的切入点、答题的典型思路.

以上列举的几个方面,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尝试和训练,也可在此基础上自创出新的学习方法.

思维训练第四式:勤于思考,学会运用

同学们要留心现实生活中与各学科相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试题才能胸有成竹. 另外,还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现代社会信息的多样性在高考卷中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图形、表格、诗词、名著、名画、论文等.这就需要考生平时不放过任何机会,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在这样的积累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同学在备考中吃了大量的夹生饭,同样的知识,反复抄了多遍,却没有思考领会,做题自然没有灵感,甚至丧失了激情.

有同学一味追求高、深、难,埋头于题海进行习题大会战.这种抛开基础求难度的舍本逐末的做法,只会造成事倍功半.

还有同学擅长记忆、背诵,于是对解题方法不去理解,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 这样,命题形式一旦出现灵活的变化,同学们就难以应对.

因此,同学们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分类整合,回归学科本质,建立起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体会知识体系中点线面、“海陆空”的关系,把知识变成真正为自己所用的招数和能力.

培养思考能力的方法包括:

1. 要求自己,甚至强制自己积极思考,哪怕是痛苦地思考;

2. 多运用和延伸,体会积极思考后的成果;

3. 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如坚持进行总结、反思:每天都能找到一道好题;每星期整理一次错题;每半个月总结一次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月反思一次自己参加高考的责任心;每个月提高一次自己所处的分数段.

总之,勤于思考、积极思考,甚至是痛苦思考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

思维训练第五式:注重细节,抓住灵感

同学们在作文中写体育比赛,往往缺乏观察和思考,只是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口号套进作文. 而一位同学却写道:中国队打进一球后,球员甲和球员乙拥抱在一起;两名球员分在不同俱乐部效力,他们平时有矛盾,见面都不说话,但因为祖国的胜利,尽弃前嫌. 如果阅卷老师不懂足球,他可能会觉得,足球也挺有意思呀,这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甚而如果老师从此喜欢上了足球,那该同学的分数还低得了吗?如果老师碰巧也看了这场球赛,他可能跟该同学产生情绪上的共鸣,那么分数同样低不了. 这就是把握细节的力量.

有一次,我要求一位同学在步行期间安排背诵、思考和整理相关知识.有一天,这位同学在走路时产生了一个灵感,但翻遍全身,只找到了一支笔,没有纸.他当机立断把灵感记在了白衬衫的袖子上.我告诉他:“这件白衬衫不能再穿了,它应成为你高效备考的纪念品.”此事已经过去十多年,那件衬衫仍然保存完好,只是袖子上的字迹已经模糊.

总之,高考备考的主旋律应该是:保持头脑清醒,进行积极思考!如果同学们能长期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那么,最后收获的必将是高考的胜利.

第3篇

但艺体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表现在学习方法不当、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等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艺体生英语学习的困境,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提高其英语能力。最终,促进国际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无国界”。

一、高中艺体生英语学习困境

(一)英语基础差。大部分学生选择艺体的原因就是因为文化成绩要求低。英语作为高中教学的主干课程,但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在一些偏远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语言学习环境缺乏、教师资源匮乏及教学方法落后等均促成了这一严重后果。此外,为了专业达标,艺体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文化课学习便滞后了。英语水平原本就低,学习时间又少,导致英语成绩更加下滑。这样恶性循环,英语学习信心逐渐丢失,学习兴趣逐渐衰竭。这亦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态度消极,瞌睡、讲话、发呆等学习动机衰竭现象屡见不鲜。最后,完全屏蔽了一切英语相关的输入。高考只能靠猜,大部分在30-60分之间(满分150分)。

(二)英语学习方法不科学。部分艺体生期望学好英语,但学习方法却极其不科学。只知道一味地死记硬背单词、漫步目的地做题。这样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完全不能达到现今新课标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要求。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不但不见成效,还身心俱疲。一旦努力不见成效,便形成懈怠、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热情。

(三)班级设定不合理。由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大部分学校的艺体生和普通学生并未划分班级,或者未将艺体类学生按照所学专业进行细分。邓慧慧及刘红(2011)关于高中艺体类学生和普通学生就学习适应性的对比研究中指出,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普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比艺体生好。艺体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往往对学习文化缺乏热情,学习态度不够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坚持性和自制力。但从学习方法差异来看,普通学生的上课技巧最好,而艺体类学生的应试技巧最好。这与艺术生长期的专业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他们的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以发展,很少紧张,在面对考试时能更好地发挥。普通学生在应试时对取得好成绩的动机更强,心理压力更大,由此造成发挥失常。

二、高中艺体生英语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和教师可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重视艺体生的文化教育。1)师资上,学校应该增强艺体教师的师资力量,文化教师也应对其专业课略有了解,拉近师生间的关系;2)班级设置上,从进入高二起,将艺体生和普通学生划分开班级,设置专门的艺体班,区别管理;3)班级管理上,考虑艺体生的专业课学习,使其上课时间更自由化、上课规模小型化、教学地点更加开放化;4)加强对艺体生学习及应试技巧的教育,可以针对其开设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提高艺体生的上课效率。

(二)善于利用情感教学方法。罗杰斯(1983)指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抑制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则很难得以发展和实现。因此,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情感教学方法,真诚地对待学生,切实尊重并理解学生的内心,对学生采取鼓励教育,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文化的激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及疑难点,对其优点多加表扬,对其不足多加鼓励,以真挚的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学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使之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此外,现今网络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课外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艺体生的专业成绩一般都没问题,大部分学生弱在文化成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对所学艺体专业有浓厚兴趣,再累再苦也能坚持。因此,英语教师应尝试各种办法让这类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1)在讲授英语单词时,尽量将其联系到与其专业相关的意思。比如: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知道draw有“画画”之意,可通过这一意象让学生联想到“牵引”之意,就像当学生在白纸上绘画时,手“牵引”着笔杆运动。接着,引出“draw one’s attention to”这一短语,就不难猜出其意。2)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具有新奇感,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通过编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编导类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英语技能,掌握语言知识,获得成就感,使其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动机。3)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比如:音乐类艺体生,可以通过英文歌曲、音乐剧等视频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听力能力,还能锻炼其专业素养。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艺体生在思考能力、答题能力和记忆能力上的优势,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篇

关键词:衔接;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目标导向

一、分析并提出问题

实行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是普通高中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在实行的学业水平测试采取的是指按照教学要求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的要求标准。我校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学年末。

1.据调查统计:我县去年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A级(优秀)占10%、B级(良好)占20%、C级(合格)60%、D级(不合格)占10%,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选择学习理科,所以,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向高考要求跨越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9所乡镇中学,初中生物知识要求的深浅程度不同,学生初中生物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扩招高中生物专业教师不足,从初中选调的教师多集中于高一年级,一个生物实验室无法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

3.教材内容方面:学业水平测试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难度要求相对高考较小,生物高考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为学业水平测试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学中教材难度难免有所降低,加大了高考要求、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4.目标导向方面: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在目标导向上各有侧重。学业水平测试只要求学生过关“C级(合格)”即可得2分,学业水平测试只要顺利过关就行。而高考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夯实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络化。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目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差异。

5.教学方法方面:我校高一生物教材内容较多(必修1、2、3),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6.学习方法方面:高一学生还像初中学生物一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考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选择理科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高一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适应高考复习。

二、解决问题

1.高二学生刚入学(每年9月),在进行分班学习前,采用问卷调查再次摸底考试等形式,了解对经典生物实验要求的基本方法的把握情况,了解高一学生必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复习胸有成竹。

2.全体生物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从众多教辅资料中选定一本(我校选择“走向高考”);先用“基础知识探究部分”进一步夯实基础,包括生物学术语的记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等,找出必修部分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知识;再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目的的差别进行研究,明确课程标准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特点、目标标准,尤其重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上的区别和联系的研究;衔接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后再构建规划进一步学习复习。

3.在教师中开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

4.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要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和高考要求的差别。

5.用好“走向高考”中考情考点探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抓好连接点,充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业水平测试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生物学术语数量大,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知识内容难度的差异,我们知道,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考要求则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三、已取得的成效

1.做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的衔接,很好地解决了高一学生生物必修知识的遗漏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台阶”或者是“梯子”,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进入高考学习复习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所有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要求把握到位,进一步熟悉了必修与选修教材,使教师把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我校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研组内还是在各个备课组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研究问题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研究,主要从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特点和需要入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应对的教学环节,能够加快师生从学业水平测试到高考要求转变、促进教学,同时对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深入的不够,在实验部分和选修模块的衔接上没有加深,研究主要是针对的人教版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等,导致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侧重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习方法讲述演讲稿

——2015.2.5回母校宣讲会我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们今天讲的东西可能会有互相冲突的地方,所以仅仅是提供一个参考。我们今天想讲学习,那么首先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让学习更有效率?或者现实一点说,怎么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大家不用回答,自己在心里面想,你的第一反应是怎么看的?可能有的人会说,一个音乐家可以给我答案,因为他叫贝多芬嘛,也有的人可能会说,要多刷题什么的之类,还有很多人我估计是这样子的: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们的脑子一片空白。诶,这时候有的人就会说了:啊学长你今天不是来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吗那我自己肯定讲不出学习方法啊——不对,我们今天宣讲,不是来"创造"的,而是来"修补"的,我们今天的任务就像是电脑管家或者是360安全卫士一样,而不是去创造一台电脑。你们懂我的意思吗?回到刚刚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大家提出的"方法"会差别这么大?我相信所谓的方法,包括没有方法也算一种,肯定不止我刚刚提到的那么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有的人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但是这恰恰就是没有方法,不知道方法的表现。就好像面对一个病人,他在发热,有的人说要冰块敷,有的人说喝热水发汗,没有问题,因为这些方法都是依据冷热平衡的降温知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这些都行,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和看到发热了病急乱投医什么药都用上,什么人参啊什么地龙啊什么大黄啊什么药都下,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方法有很多,但是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便创造,也不是意味着可以被随便用。比如我现在提一个数学问题——(放缩法的原理) 所以从这个事情看到了,方法都是建立在原理之上的,所以你了解学习的原理,学习的构成,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那么学习过程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所谓学习,就是获取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一句简单的话你要真正理解其实不那么容易的。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做菜的时候要放油,知道要放盐,可能还知道要翻炒几下,但是你不见得能够做好一道菜,对不对?也就是说,孤立的去学习单个的知识点并不能够保证你学习取得进步。所以学习一定是要全面的把我整个知识体系,才能学得扎实。我结合一些学习研究的理论,自己也想了想,我大致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两条线索。第一个叫做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过程,第二个叫做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过程。这两点很抽象,我慢慢分开来讲。

首先第一个,从简单学习到系统学习。所谓简单的学习,就是说获取单一的知识点的过程。按照现在高中的学习情况,我把它总结成2个步骤:获取知识强化知识。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获取。你从哪里获取?一般来说两种途径,书,和老师。强化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也就是做题,通过实际运用来告诉你你的知识是怎么用的。好比数学里你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然后课后习题就很傻的问你,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就是这样。那么,强化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钻研的,叫做主动强化,另一种,是别人告诉你的,叫做被动强化。主动强化,本质上叫思考,被动强化,本质上叫做记忆。而不断地刷题,其实就是不断地重复这种被动强化的过程,什么叫被动强化?意思就是:我本来不想的,本来没想过的,本来没去想的,别人告诉我的,我只是单纯地把它记下来而已。所以被动强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死。大量刷题,本质上的一个结果就是把原先需要思考的东西转化成记忆的东西。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思考的能力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开始最初刷题的时候靠的是思考,锻炼了思考能力,但是后来这种思考能力因为大量重复这种被动强化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些人抱怨做题太多反而感觉手感越来越差,错误反而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做题,只是强化了简单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做的过多其实无助于学习的实质性提高。好比吃饭是维持健康的一部分,但是你吃得太多对健康其实没多大的帮助,是一个道理。不过我要提醒一下,简单学习并不意味着很轻松,也不意味着很简单,你看你们天天刷题天天做练习,天利一万套嘛,是不是很辛苦?但是大部分都是简单学习。很多奥数的东西,以及现在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属于简单学习解答的范畴,简单学习不一定就简单,它仅仅是说学习的阶段是初级的,过程是比较简单的,这个道理就和滑板鞋不一定要来玩滑板,他也可以在地上摩擦摩擦是一个道理。

那么接下来,什么叫系统学习?简单学习,你通过获取知识,强化知识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单个知识点的学习,而系统学习,就是把你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网络,这也就是知识网络结构的来源。真正把好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差距的,就在于简单学习之上的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系统学习。有些学生觉得学了东西总是记不住,抓不住重点,就源自这里。还是我们班的例子,有好几次数学课,很好笑的一个情景就是,数学老师教某某,说:啊某某,你起来一下,这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说,诶,某某,你讲一下关于这一章的看法,结果,一片空白。我敢打包票在座的许多人被问到也是这样,或许你们会说,啊,我答的出来,对,但是你们一定答不全。比如我问你,三角函数讲了什么,肯定很多人讲那几个公式,但是其实你会发现你只讲了三角函数内容的五分之一,为什么呢?因为在你平时的练习里你见得多,剩下的五分之四,你做的是"选择性遗忘",也就是其实你记得的,如果别人提醒你,你肯定会说:哦,是哦,我记起来了,但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如果考试一旦考到了这里,无论是什么形式,迎来的吐槽肯定是,考得偏,考得新,所以在这里发现了吧,题目新并不意味着题目难,也不意味着偏题,而在于你没有用功相反,有的时候它考得东西甚至很基础,比如叫你写出一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过程,又比如叫你画个茎叶图什么的,这些东西,其实有的时候比20题21题还能够考到人。

从简单的学习到系统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完备的过程,它很像把很多零散的人聚合在一起的过程。而另外一方面,从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就像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什么叫由孤立的学习到立体的学习?所谓立体,就是有纵向有横向。苏格拉底曾经提倡四大步骤的学习方法,叫做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些我们不谈,我们就单讲其中的"归纳",所谓归纳,就是把许多特殊的东西归纳出一般性的东西,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纵向"学习。呢么"特殊"的东西从哪里来呢?很明显,日常的一些题目,作业,都可以成为被归纳的对象。面对一道题目,不仅仅是像刷题那样子,刷完了就没啥事了,而是去想一想,这到题里面的东西,对一般情况成不成立?这样子去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纵向学习的过程。而横向学习,就是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交流。比如你学了三角函数,不仅仅是做了几道题就ok了,你有没有想过,诶,三角函数的知识,能不能用在其它方面呢?解析几何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很多的参数方程就是把三角函数引进来的。向量能不能用呢?可以的,向量也有三角函数形式嘛。现在很多的题目,不仅是数学,都会把许多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考,这里考的其实就是你的横向学习能力,不懂得横向学习的人,面对这些题往往只能够参照老师所给的,或者是参考书或者是一些所谓的"拿分秘籍"的"技巧"来拿分,这样子很多时候往往会有这些现象:数学就是拿步骤分,列几个公式,然后不会算了,文综就是要么乱答,要么就是只答了一小部分。这些,就是你们的横向学习能力欠缺导致的,因为你的脑子里知识与知识是孤立的,所以你看到题目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守城的将领,你的军队分在东西南北四个角落,结果南边来了敌人,你不会抽调兵力,你只会拿着南边的兵硬抗,结果当然就是壮烈牺牲——在高考里,这群人叫做"炮灰",所以,想不想当一个好学生,想不想变成炮灰,就是在于你想不想去思考,改变你的学习方法的问题。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在你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做题。有的人说说:呀我每天都在做题,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怎么成绩老是上不去啊?因为你糊涂了,这种糊涂是整个思维没有主见,整个人失去了活力,单纯地把成绩和努力——这个努力是你们认为的努力挂钩,把成绩和时间挂钩,这样子整个人就是一个死掉的做题机器。确实,这么做可以保证你"不至于考得太差",但是绝对不会让你考得很好,它可以让你在死的题目里死不了,但是绝对无法让你在活的题目里活起来。举一个例子,我其实从高二开始就一直在思考学习方法的问题,也一直在关注者班上的一些数据,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高三的时候刚哥给我们发了几千道选择题来做,一开始确实很有用,高三的最初几次文综考试我们班的选择题分数暴涨了很多,我的文综一直挺好,但是在那段时间我的文综排不进年级前20甚至30,但是到后期,问题就出现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后期刚哥在课堂上讲过不止一遍这句话:我发现你们啊,一碰到新题,活的题目,就死翘翘了。这种现象适用于任何一科,只要题目是没有见过的,错误率就爆高,但是新题不等于难题,你们要记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中在模拟考的几次成绩会远好于高考的原因——韶一模文科前十名一中有5个,广一模有4个,韶二模有4个,但是高考呢,只有2个,为什么?很多平时考得好的人到了高考就会失手,了解了学习构成之后,你真的认为他们大部分人真的是失手了吗?如果是失手,为什么年年都是这样呢?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失手呢?难道巧合会每年的6月25好就定时出现吗?不可能吧。因为模拟考的题目,再怎么新,都不如高考的新。今天到场的大部分都是重点班的学生,那么我在这里也就想警告你们一句:盲目的刷题,是没有用的。努力是你成为合格学生的及格线,但不会是你进入好大学的保证书,你们懂我的意思吗?啊学长告诉我们不要做题就可以考好了——不对,吃太多会胖,但是不吃会饿死,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

聊到现在,你们觉得?学习有没有捷径?或者说,我讲的方法算不算是捷径?其实我说,不算。所谓的捷径,其实是因为我们走了太久的错路走了太久的弯路。结果把本应该这么做的,合乎学习规律的东西给忘记了,相反很多人不断在弯道上加速超车,比如死命刷题啊什么的,在这里我想提醒一句,我书读得少,但是好像弯道超车是要罚款的。所以,不想在高考上罚款,请自觉的走直道,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捷径。当然,哪怕是捷径,也得走才行,所谓的"当幸福来敲门"是不存在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有毅力,并且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本的分数线,说实话,我觉得,仅仅代表了一个合格学生的水平,中大武大,说实话也就是比较好学生的水平,我相信新的一届一定会比我们这些"稍微比较好"的学生考得更好的,谢谢!

第6篇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1]。“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兴趣的递增、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2]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在考查理解和运用基本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备考学习要以落实基础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首要任务。现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教练案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学教练案呢?本文就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较鉴赏》来谈谈学教练案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是否有效

学教练案设计是否到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任务”的设计是否按照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进行。既要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能激发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

1.首先给出本学教练案的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学教练案的任务。

2.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类。

教师应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要学习的语言点、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把握好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上,注意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兴趣,重难点突出,与高考考点接轨。我通常是按照“课前积累及作业——课堂解疑——课外巩固——自我小结得失”这四个步骤来设计的。

在以往练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七看(题目、作者、注释、题干、正文、意象、情感词句)”,但是在实际练习中,学生往往凭自我感觉,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错误。如果诗词情感更隐晦些,那么很多学生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抛弃了以往诗词讲授的方式,在学教练案中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使我们的课堂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转贴于

二、学教练案使用的有效性

学教练案设计制作完毕后,我都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部分。第二天收取部分学生的学教练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标识出相关的难点与知识疑难点。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疑难较多的题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进行提炼、解读、讨论,直到全部解疑为止。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落实知识和把握范围,也有利于掌握水平程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第7篇

关键词:春季高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春季高考是在春季组织的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是高考招生改革的产物[1]。以山东省为例,春季高考是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同时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而夏季高考是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也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一招生考试[2]。春季高考破解了夏季高考“独木桥”难题,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3]。自2000年始,全国有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天津、山东、福建等7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过春季高考的试点工作。春季高考自推进以来,出现了大量有别于夏季高考的问题,甚至造成了部分省市的停招,现有经验不能给地方高校培养春季高考本科生足够的帮助,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春季高考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生源复杂春季高考的生源群体复杂。有中等学校毕业生(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夏季高考落榜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如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等地春季高考的最初招生对象主要是夏季高考的落榜生,后来因为生源不足,才将招生对象放宽至应届生。山东省春季高考最初主要面向三校生(职专、中专、技校生),代替了对口高职考试,允许普高学生参与其中,允许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兼报。山东春季高考实际报名的学生,目前还是以中等学校毕业生为主,另外有部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普高生,也就是参加夏季高考难以保证被本科录取的普高学生。虽然山东春季高考将技能考试列入,但技能考题过于简单,考试难度系数小,普高生通过短期培训也能考出较好成绩[3-4]。总体上来说,春季高考学生语数英等课程成绩比夏季高考学生相对偏低,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二)春夏季高考考试科目不同山东春季高考采取“知识+技能”的考试形式,“知识”部分考4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及专业知识;“技能”部分考专业基本技能,学生实际操作。夏季高考科目属于“知识”,采用“3+综合”模式,除考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外,还选考理科综合或文科综合。而天津春季高考考试内容为中职学校所学语文、计算机基础、数学、外语四科。与夏季高考“3+综合”的考试模式也有不同。上海的春季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夏季高考为“3+1”(报考普通高校本科),两者也有所不同。(三)全国未推广,多省市停招国内春季招生改革在天津、北京、安徽、内蒙古等省市有试点,但总体并不成功,并没有在全国推广,相反进行春季高考改革的很多省份已终止[4]。如北京2000年始,2006年停止;安徽2000年始,2005年停止;内蒙古2001年始,2004年停止。还在实行春季高考的上海,招生也在萎缩,从2006年的1300人,降至2015年的270人。与之相反,山东省的春季高考发展迅速。2012年山东春考本科招生人数为2600人,2013年达到5200人,2014年10460人,2015年12778人。2012年参加山东春季高考的学生为40160人,2013年为50485人,2014年为78240人,2015年达到110885人。从图1可知招生人数和考生人数,逐年递增,发展形势较好。在大学转型的大背景下,自2014年,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多所传统的一本、二本高校开始招收春季高考本科学生。(四)春季招生本科学生培养经验不足笔者所在学院2014年春季高考招收了3个本科专业,但春季招生计划下达前,在教学管理、培养模式、授课方式等方面都缺乏针对性研究。经调查发现,个别高校对春季招生学生与秋季招生学生采用相同的培养模式,造成春季招生学生不适应,大面积不及格现象频发。本科招生数量较多的山东省,春季招生计划数也仅占到山东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1/20,针对春季招生学生培养的研究非常少。(五)国外经验无法借鉴国外的招生制度与国内不同。如美国高校的招生模式,根据高校类型和层次的不同,以高校为主体,在中学和各种考试机构的配合下,实行三种不同的招生政策,即选拔性招生制度、开放性招生制度和特殊招生制度并存的高校招生模式。英国是高校招生采取证书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只要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或会考),并获得毕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就基本获得了大学学籍登陆权和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法国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校入学考试,也是采取高校入学证书制的国家。只要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并获得毕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就获得了进入大学学习的预备资格[5]。因此,国外没有春季招生这一特殊现象,无法复制国外的培养模式。

二、春季高考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问题对2014年入学的土木工程(春季招生)40名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学生个人调查及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调查发现:(1)培养计划不同,开设课程有差异。中职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与专业课类课程,偏重于实用。而普高学校开设语文、数学、外语以外,还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课程,偏重于基础。(2)相同的课程执行不同的课程大纲。以数学为例,中职数学较简单,更偏重于专业方向上对数学的要求,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而普高数学是比较全面的,以提高数学素养,满足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表1的课程对比可发现,中职学校数学学习的广度和难度要小于普高学校,中职学生缺乏幂函数、空间向量、导数等知识点的学习。按照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包括代数、三角函数、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按照山东省夏季高考数学大纲,考试内容包括表1中的数学1至数学5,选修2,及选修4的第5部分,内容深而广。(二)专业主干学科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在这些相关课程上的知识储备不足,成为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障碍。调查还发现,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以春季高考科目为主要内容,技能课学习简单而不系统。(三)专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所招收的春季考生来自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等中职学校,学生培养面向的行业有一定差异,需要在本科培养阶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四)专业定位职业教育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岗位技术人员为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应用型与研究型上有不同的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强调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更多侧重于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强调具备科学研究人员的基本素质。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机对接与互动。

三、春季高考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培养定位的确定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以下原因决定:一是生源特点,春季高考学生具有中职教育背景;二是承担培养任务的学校定位,学校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三是就业去向,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往届毕业生约80%到施工、监理、管理等部门就业。(二)学生培养计划的调整制定了专门针对春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依据主要有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7]、专业评估与认证要求、生源学生特点及知识背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与夏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相比,有一定差别。(1)适当增加总学时,由182学时增加到184.5学时。(2)不分专业方向。采用“大土木”的培养标准,以房屋建筑课程体系为主,兼顾道桥核心课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面,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3)补充部分普高知识。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中,增加中职学生没有学习的,但是专业需要的数学及物理等基础知识。(4)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比重,由37周调整为48周。(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材施教,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学习方法,启动主干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基于渐进式和项目化,研究并确定“做中学”工程案例。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段式演绎教学法,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归纳教学法,进行教学与工程实践的对接。研究并筛选多个完整的工程案例,分解成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原始资料。在做每门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时,取其中一部分来做,学生做完全部课程设计,即为完成整个项目设计。前序课程的设计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的设计是前序课程的继续与提高,根据课程关系递进进行。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代替终结性考核。编写《项目化教学案例库》《土木工程材料》等教材,在按照专业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设面向春季招生,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方便自主性学习与引导性教学,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了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网站及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形成网上教学、讨论的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要求。(四)反馈机制的建立跟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记录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调整的依据。(1)形成培养计划的调整制度。首先保证培养计划执行的严肃性,严谨随意调整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春季招生学生培养经验的缺乏,实行2年小调、4年大调的培养计划修订周期。(2)建立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反馈机制。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反馈培养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意见与建议,同时邀请相关高校同行专家和用人单位专家论证、评审培养计划,征求制(修)定意见。由教学秘书和系主任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五)学生管理的调整配备专职辅导员及兼职班级导师,重点帮助学生从中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过渡,尽快适应新的大学文化。

四、结语

春季招生与夏季招生不仅仅是招生时间不同,更重要的是生源的差异,这需要高校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了针对春季招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学生管理方法。春季招生学生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综合的培养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李木洲.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成效、难点及趋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8-143.

[2]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0.

[3]杨东.“春季高考”实施六年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6(2):34-36.

[4]徐丽.春季高考的理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

[5]殷志.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趋向及分类招生考试探索[J].大学教育,2015(3):15-16.

[6]陈月娥.中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之比较[J].湖南农机,2011(9):172-173,175.

第8篇

关键词:高考;应试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1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不唯智商高。”它的意思是说人不能只看智商,如果会调适心态,无论在何种场合,多么复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那么这种人才可称作一个真正的聪明人。面对高考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都想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对他们来说高考既是文化知识的考查,更是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高考应试者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在高考中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以便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主渠道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挖掘教材的积极因素,把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1.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高考复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自觉刻苦、努力学习。学生厌学,是对学习无兴趣的表现。心理学专家指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科学习动机,动机明确,才能激发兴趣。不少学生都觉得学习是苦差事,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苦事”就变成了“乐事”。热情、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良性情绪可以促进思维效能,使人机敏灵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让考生对考试充满自信心。而恐惧、悲观失望的负面情绪则是考试综合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将直接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教师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模拟考试成绩出现滑落时,绝不可用责备、批评的语气教训学生,而应当单独找到某个学生,与他沟通了解情况,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2. 指导学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基础差,学习负担就重。久而久之,对学习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一些有高度焦虑症的学生,其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均受影响。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金钥匙。学法的重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新知识,归类比较,触类旁通。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学习上过重的心理负担而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 教学民主,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泉源中才能涌现教育的力量。”教学民主,要求教师要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多肯定、多表扬、多激励。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违纪现象,要胸怀广阔,处事不乱,不随便去责备学生。即使学生犯错误,也要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导之以行,以行树人。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不会因难度过高而丧失自信,使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辅导和咨询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获得健康情感、矫治学生心理障碍,防止愚蠢行为发生,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 心理咨询。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负责作出心理教育工作规划、进行心理教育业务指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日常活动。

2. 专门辅导。利用班级辅导和小组辅导等形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思想特点,采取心理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点,这是由心理辅导关注个人的特点确定的,主要形式是面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陈某某多次参加斗殴而被重点中学劝退转来笔者所在学校。笔者发现他是武侠小说迷。受“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毒害很深。通过多次面谈,使他认识到,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行侠”是英雄,今天参与斗殴是犯罪,是“狗熊”。同学有矛盾应找教师解决,不能用“拳头”说理。通过心理辅导,该生终于彻底克服了缺点,当年考上了大学,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三、心理品质培养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考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时就要特别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塑造心理品质。考前如何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呢?

1. 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做到心态平和,需要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考前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想象出任何紧张情境,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往往就不会再体验到紧张了。二是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比如说,这方面的题我做过,我在做一件十分熟悉而平常的事情,我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或者说要沉着等等,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然会消失,身心自然就放松。进行心理自我暗示时,口中默念的句子尽量简短有力,正面积极,假如你说“我不要失败”,虽未言失败,但消极语言中的失败就会深深印在潜意识中,因此,就不如正面说“我要成功”产生的效果积极。默念的句子要有可行性、针对性,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产生负面效应。默诵定下的语句时,应在脑海中有清晰的意象,能把感情贯注进去,排除杂念。

2. 树立正确的理想。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这与他品格修养关系密切,坦然地面对生活,把崇高的理想追求与平凡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把奋斗目标与个人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这是获得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应该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的人确实是光荣的,但“榜未题名”的人也并非就是“不光荣”的。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需要各方(上接第41页)面的人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向自己的弱点或极限挑战,把目前遇到的许多困难甚至失败当作挫折训练,尝试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保持旺盛斗志,将会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从而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高考作为人生第一次重大挑战,它的确需要这样一种心理品质,并努力培养这样的心理品质。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心理素质就能正确处理好高考与学习的关系。

3. 采用过渡性减压法。通常,学校与家庭都会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家长以及考生都不十分了解科学的调整,例如许多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这是不可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地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度紧张、大压力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郁闷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逐渐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性调节方法。若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迅速建立起应急机制。

总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无关紧要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三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心理训练,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助考生走向成功人生。

第9篇

关键词: 历史探究 学习方法 价值引领

新课改已经推行很多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学校教育功能在高考指挥棒下,在社会压力和竞争之下明显削弱,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价值被淡化。德国著名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提出:“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而对于孩子的教育,人们则更多地把它看成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要有回报,因此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和拿了多少证书,并不是以受教育者本身是否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为出发点。高中教育可谓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因此备受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也因而给教育人为增添了更多的功利化色彩。高中历史课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尤其如此――对于准备学理科的同学来说,学历史是为了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仅此而已;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更关注的恐怕是历史成绩本身,而非思考学习历史能得到何种情感体验或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何种影响。@使得历史教师很茫然,不禁要问:教育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历史课究竟要告诉学生什么?要教会学生什么?历史课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历史经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①。由此,不难看出学习历史知识只是历史学习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史为鉴,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等。因此,历史课的功能有待回归,也渴望回归。我在开展历史课中探究学习方法运用的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如下思考:

首先,探究学习方法由老师的引导即“教”的部分和学生的“学”即学习方法实践运用两部分组成,无论从哪一层面讲,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和精神的强化。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很通俗地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②基于这一认识,历史课堂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应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为出发点,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这种学习方式逐步内化为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历史学科史料教学为依托,提供充分的多元化史料,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恰当的适于不同阶段学生探究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史料中以不同角度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在教师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精选及根据学情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是学生合作交流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过程;是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史学素养的过程,也是充分体会以史为鉴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历史课不是要“告诉”学生“干瘪”的历史,而是要让学生“感悟”“鲜活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培育,帮助学生建立美丽的精神家园;不仅要培养有学识的人,更要培育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历史课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其次,探究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在课堂应用,还可以在课外开展。很多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这成为对高中历史教育最大的讽刺。因此,一线教师如何将历史课演绎得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充分利用和挖掘乡土资源,征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探究性学习,积极拓宽开展探究学习的途径。所有一切都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突出体现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让历史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近社会和生活,更走近历史。让学生摆脱象牙塔的束缚,走近“社会”这个鲜活的大课堂,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获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受,并逐步树立“事事皆学问,时时都要学”的思想。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信息的查阅、甄别筛选及资料收集整理、数据统计等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科研究方法;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与社会的接触中获得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及合作共赢的初步体验,同时得到对研究对象认识上的全面提升。当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历史学科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但在指导学生运用此类探究学习方法时,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原则:探究活动成果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包括思维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这更能体现历史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更能体现历史是“社会”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而非空洞和虚无缥缈的,同时更能彰显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及其厚重的社会教育功能。

高中历史教材记录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我想教师可以从教育层面重新解读这句话――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思维和精神成长的主体;学生不是家长实现自身梦想和老师成就自我的工具,而是以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教育才是工具,是帮助学生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工具,是教会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幸福的工具。“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在于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应该说,历史课程改革的取向也在于此。在谈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时,恐怕也要从根本上来看: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③。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更关注受教育者本身,不仅是知识层面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因此,历史教育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应有太多的功利性。虽然有高考的压力,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是伴随学生的思维和精神成长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被动,他们充满好奇和活力,只是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并提供学习材料、学习机会和时空上的充分保障,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精神成长,把教学真正升华为服务学生终身的教育,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尝试和反思。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潮面前,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深刻精神内涵,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①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27.

②李晓风.如何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浮华背后见真章[N].中国教育报,2007-3-23(第6版).

③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3-23(第6版).

参考文献:

[1]刘大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指导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第10篇

高考数学复习面广量大,由于数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任何人又无法回避,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健全,从而适应招生考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研究,对高三数学复习谈谈一些认识。

一、认真研究、制定复习计划

1.研究《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总目标;《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分模块(或专题)编写,每个模块(或专题)设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要求”。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研究江苏省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教师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高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重视基本能力、综合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猜题”、“押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制定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复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一个周密详细的计划,在复习过程中很容易手忙脚乱。具体分几轮,每一轮花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同时在每一轮的复习中,安排哪些练习、作业、检测,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地选择,不搞题海战,要针对性地让学生做题,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认真编写讲学稿

1.抓住教材,系统梳理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任务重、时间紧,绝不可因此而脱离教材。相反,我们要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抓住教材,在总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每一章、节的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切忌刻意追求社会上的偏题、怪题和技巧过强的难题。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各个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使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2.精心选题。

教师应在选题的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应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 “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是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3.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以一本现成的复习资料照本宣科,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精诚团结,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利用集体的力量编制讲学稿,同时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二次备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1.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还应重视通性通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揭示,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让学生在做题中“悟”出某些道理、方法、规律。其实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

2.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教师对每一节复习课,都要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动口分析、动笔去做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典型范例讲析、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途径;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课本上方法、技巧、题型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上、学习上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系,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不把现成知识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整理笔记,对有些难题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关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讲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探求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判断。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否熟练,以及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切实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复习中要重视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具体的数学内容之中,但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地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必须广览各种学习方法的精要所在,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四点:1.不脱离课本、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2.不搞题海战,要有针对性地做题;3.重视已做试卷的评析,做好“错题笔记”工作;4.以考学考,寻找得分途径。

五、练习、作业、检测的设计

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高中数学知识的“树形图”。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要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满意效果,这需要通过大量练习。练习可采用课堂巩固练习、布置每天作业、周练、限时练习等方法。教师要精选每一节课的练习和每一天的作业,认真设计每一次考试试卷。所选试题既要符合考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题要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炼“三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每一次练习和考试,都要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水平和应试能力得以提高。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赶时间,往往只注重解题思路的寻找,不按规定格式解题,结果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可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评讲、示范表述给出评分标准,引导学生规范答题,踩准得分点,减少过失性失分。

六、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提高信心

第11篇

1.1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而且对学生的高考也有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建立创新思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在高中时期地理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建立在充足牢固的基础文化课知识的基础上,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文化知识,才能为创新能力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使学生的思考与社会产业结构相符合,从而符合社会的需要。

1.2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学习的重点,首先应当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消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中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不仅可以记住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思考学习中地理知识的本质,了解地理知识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地理人才。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2.1打好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具备牢固的地理知识,才能促进地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最先要做的是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明晰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这是地理创新思维的保证,也是地理创新思维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地理知识作为后盾,创新性思维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使学生具有新颖的思维。

2.2在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措施。学生只有具备求知的欲望,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不能发现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求知欲作为一种潜能,只要很好地开发,就能变为促进学习进步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必然会有一系列的思考。只要正确引导,则必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更持久、更深人,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2.3在教学进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求异性是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填鸭式的教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定性思维,这成为学生进行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4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训练。通过综合训练,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加强各种地理知识的联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广度;训练求异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的求异性。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5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课本上,那么便会使学生的思考停滞,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使学生发散思维,就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设想。这时,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教师也要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以至于学生更好的扩展思维。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尽可能地多提问题。

2.6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它的是多样的,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型制作、环保漫画、环保小论文、黑板报等。这些课外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一般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思维能力的增长。如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这些课外活动包括了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真实的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构建;美术;高效课堂;策略

素描是高中美术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艺术类考生跨进艺术院校的必考科目,而且占有相当比重的分值,对于高考学子来说非常重要。而且,高考素描对构图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方法,要培养学生浓厚的绘画兴趣和良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直观的示范,同时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做恰当的点评,并做出适当的修改,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一、素描的含义

素描,简单地说就是朴素的描绘。广义上的素描就是指不考虑任何色彩的绘画(主要指单色画);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相对静止、时间较长的单色绘画。素描主要研究物体的自然形态与人的视觉关系,是构成色彩画(如油画)、雕塑和其他艺术造型的根本源泉,是一切艺术形式的高度结晶,能够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和认识艺术规律。艺术界人士普遍认为,素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除了色彩外它包罗万象,其他所有添加的东西只是起辅助作用。素描不仅仅是绘画的一种手段和形式,而且还贯通所有造型艺术领域,用来认识基本规律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因此素描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征,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可以培养人们对事物的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从而进行艺术创造和构思。

二、素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课堂教学通过对物体的结构、形体、明暗、色彩感和空间感的研究,培养绘画者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造型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形体间的构成与组合关系。教师要在传统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美学思想,并融入表现主义素描因素,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美的表现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爱上美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如采取示范画、绘画游戏、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多视角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2)把美术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否则它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探求生活中的美,通过观察达到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绘画习惯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对于绘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急于动笔,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要学会观察,对所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如比例、空间、形体、明暗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后开始动笔,这样才能对物体进行整体把握,才能使作品产生整体美,不然会出现一味地死抠局部,造成局部相互间不能顺畅地衔接,使作品缺乏整体效果。

五、在素描教学中贯穿课堂示范

素描教学是一种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课堂示范,在枯燥单调的素描教学中贯穿教师示范,会给教学过程增添色彩、注入活力,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课堂示范对美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对绘画对象的全面把握能力,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六、局部修改要恰如其分

素描的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提高,但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时要做局部修改,但修改要恰到好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恰当和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有继续绘画的余地,不可改得太细太多,否则会打乱学生的思路,使绘画无法进行下去。

七、恰当的点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学生的“绘画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因为恰当的点评尤其是肯定和赞美的评价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同时,对作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缺点也要明确指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告知改进方法,避免在以后的作品中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总之,高考素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平。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震撼。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不断的实践锻炼,每个学生都会迈入自己理想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陈越平.论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方法创新[J].大众文艺,2009(17).

[2]王伟庆.浅谈素描[J].科教导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