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组织能力提升方案

组织能力提升方案

时间:2023-06-06 09:3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组织能力提升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组织能力提升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 教学组织能力 途径与策略

两个基本约定

1、新入职教师是指从事教学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

2、教学组织能力我们的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在课堂教学上。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教学组织能力当数所有教学能力之首。新入职教师能否在三尺讲台,站稳脚跟和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组织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学校层面看,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培养和提升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学校的教师整体队伍建设和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抓好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本人和学校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多年来,青年教师培养,一直是我校非常重视并且列入学校重大工作之一,在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综合素质较好,精力充沛,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易与学生沟通,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教法,因此这些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面对新课程,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如何帮助这些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职位,符合新要求,如何帮助这些老师驾驭课堂,特别是提升他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促其专业成长,这显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本人去年负责申请省级微型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好好的效果。

为了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需要,摸清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其提升教学组织能力。我们针对教学组织能力相关的20项问题研制了《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策略研究调研问卷》,并在新入职教师中调研,从问卷分析看,根据调查(如表),我们发现新入职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非常看重。

表1:(%)

而且调查还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新入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一般和欠缺的比重占到40%,课堂教学最困惑的认为存在与组织能力方面的占41.7%。可见,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研究十分重要。

1 教学组织能力

组织管理学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选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的组织、引导、调控学生主动、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赋予新的内容,新颁布的义务段课程标准(数学)指出,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2 教学组织能力结构分析

一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调控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从调研问卷统计看,教学组织能力是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急需研究和提升。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教学组织能力包含那些能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如辽宁师范大学高洁从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师教学能力,而且,就教学实施阶段将能力归为:

1.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1)知 识 传 授 能 力 ;(2) 师 生 交 往 能 力;(3) 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 ;(4) 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 教学管理能力。包括(1) 课堂驾驭能力;(2) 与 他 人 合 作 的 能 力 ;(3) 管理学生纪律的能力 ;(4) 教学感染力。

武夷山市柳春华老师在《浅谈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一文中强调抓好四方面:设计能力,即编写教案的能力;施教能力,即实施教案的能力;控制能力,即驾驭课堂形势的能力;应变能力,即随机处置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 。

学习和借鉴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学组织能力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考虑,这样,教学组织能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方面:

1 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课程标准正在深入人心,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正在取代以教科书和教师已有的经验的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学年或学期学科课程目标,并在此统领下,编制单元或课时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研究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达到心有课程目标、熟悉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法学法,为顺利、有效组织教学提供基本保证。而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要完整,且具有一致性,目标要叙写规范,教学过程中要求评价任务与目标一致、教法学法与目标一致。

2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营造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不论是启发式、还是探究式教学方式,要因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灵活选择,都要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且,视其课堂动态发展要不断的“火上浇油”,使课堂一直处在互动、探究、交流、分享成果和生动活泼的氛围之中。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和经历听、说、做或演等多种学习活动,积极思考、有效学习,求知求真。

4 语言组织和表达和示范的能力。

语言表达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中举足轻重,语言表达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准确、清楚、幽默和感染力的表达,对于组织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规范严谨的板书示范、语言示范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广大的促进作用。

5 观察倾听、引导调控的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关注课堂、观察倾听来自学生的反应是组织者的基本能力,教师要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冲突化的是侯,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当前生成的课程资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引导调控,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要适当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活动的节奏,促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6 评价和测定目标达成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采用有效的的评价方法,设计科学的评价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测定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做好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

3 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

在通过将教学组织能力进行仔细研究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反映教学组织能力的核心因素六个方面用“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的形式加以刻画,用于教学实践“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的过程评价中。每次课例按照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就六个维度的不同观察点记载和得分情况分别与课例承担的教师进行课后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课例评析中有所收获,在反思和改进中不断进步,最终助推课例承担者教学组织能力提升。所以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是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得分的逐步增加。

4 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即选新入职教师若干名,每人3节课题,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参照北京西城区的课例研究的模式,进行“三课两反思”的螺旋提升方式进行。具体讲:“三课”就是三节为一个课例研究周期,“两反思”是指课后通过评课,执教教师要反思,而且两次反思分别在第一节课后和第二节课后进行,三节课后要看到有所改进和提升。具体程序是:第一课:课前准备、设计观察表、确立观察点、遴选观察员 (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程组织和实施)、课后分析评议、建构性反思。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改进提升后进行,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在改进提升后进行。

5 提升教学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理论和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在新入职教师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首先,课题组成员之间和执教教师之间通过课后课例点评会,就教学组织能力的六个方面,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总结提升,使执教教师了解自己的所长与优势,更加自信,同时也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活动,也带动和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正在助推学校的团队研修的氛围的形成。应该说,此项研究对于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成效机制的建立,对于探求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提升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也是一种积极和有效的尝试。

所以笔者也建议一:如有可能,可将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方法应当纳入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之中,将这种课例研应用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完善学校的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建议二: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由年轻教师的导师团队在新入职教师中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以帮助这些教师尽快进入新岗位,进入新角色。

【参考文献】

第2篇

煤矿竖井井筒装备安装工程是一个安全管理风险压力大、施工技术综合性较强的单位工程。井筒装备施工方案,是井筒装备安装工程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在井筒装备施工开工前应完成的重要技术准备工作,是排除高危深井复杂作业环境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的基本技术保证,对于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正常控制工作、提高施工工效、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工程组织实施制定施工方案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施工方案论证的原则

井筒装备是煤矿竖井提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提升系统,还包括地面大型钢结构井架、大型固定提升机设备,以及井口、井底等配套设备。井筒装备在工程组织实施中,实际上不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单位工程进行安装施工的,而是综合了各个单位工程,如根据矿井建设需要可能投入的还有井筒梯子间;井筒排水、压风、消防洒水、注浆、制冷降温、瓦斯抽放等工业管道;井筒高压动力电缆、井筒低压、通讯、信号、控制、监测电缆等安装单位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工艺复杂,多工序平行作业密度大,施工作业环境恶劣,井筒安全防护、质量控制工作难度大的特点。多个单位工程随着井筒装备同步流水作业施工,这是建设单位对矿井建设总工期的要求,可集中反映一个施工队伍的施工组织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能否满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通过优化总体施工方案,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制定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应综合分析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就井筒装备安装工程而言,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综合考虑该工程项目与类似项目的共性与特性,形成初步可行性技术方案,即项目技术策划(详细、全面审阅设计施工图)。2)要考虑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勘察现场施工条件、作业环境)。3)要考虑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在关键工作路线上采取技术措施,合理缩短施工工期)。4)要考虑同时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连续性(保证质量可控、工序节点有效搭接施工)。5)要考虑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装备水平。6)要分析、辨识作业环境重大或关键安全风险源,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要综合考虑施工每个环节安全风险要素控制要求。7)确定施工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二、施工方案论证所需的原始资料完成一个施工方案前,还要认真收集、整理、核实如下相关原始资料:

1)设计施工图纸。2)施工所需井口、井底、井筒工程定位、测量资料。3)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及工程项目相关会议纪要。4)相关技术文件和工程质量规范、标准。5)安全法规、规程、条例、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通知。6)井筒装备前状况。如井筒内留置设施、井壁混凝土厚度和强度;井筒过流沙层、过煤层标高位置等。7)井筒通风状况和安全管理要求。8)井筒涌水、淋水情况及测量数据。9)井筒装备前检查记录。主要有井筒垂直度、同心度、孔洞等影响井筒装备安装位置的缺陷检查记录。10)井口地面原有建筑、设施布置情况。11)自有、可调剂租赁到的设备,试验、检测仪器明细表。12)设计图纸涉及的材料供货情况。

三、施工方案论证的要点

根据方案论证的原则和所需收集的原始资料来制定一个井筒装备施工方案,应同时综合考虑解决如下几个问题,这些技术问题是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1)采用何种提升容器和提升方法,解决施工人员升井和入井问题,明确提升设备安全保护投入项目要求,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2)施工人员在井筒内施工所需的作业平台(即通常所指的“多层吊盘”,以下简称吊盘)、吊盘设计结构形式和结构强度及施工人员安全防护问题,吊盘能否满足施工进度控制及每班应完成的工程量要求,是否满足各工序工艺同步施工,是否保证下一道工序和下一个作业班组可连续施工要求。3)如何实现标准层段和非标准层段井筒装备的工序快速转换和工序转换的有效搭接。4)井筒装备施工所需物料、构件,采用什么方法入井提升输送到井筒内施工吊盘位置,以保证作业班组施工进度要求。5)安装钢壁座前如何实现在井壁快速测量定位号眼孔以确定锚杆位置,如何快速安装找正钢壁座、梁座、管道梁、管道等构件,并将所需工时测算精确到位。6)如何解决井筒工业管道入井提升和井筒内管道接口焊接作业方法,以及解决井筒内焊接作业所需动力安全供电问题。7)为保证井筒装备安装施工质量检验和控制,施工安全控制及防护工作,应重点解决几项关键技术问题:a.布置安装测量钢线和安装工序质量检验方法,应满足质量规范和标准要求,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b.井筒内吊盘结构设计和强度校验。c.井筒内吊盘提升安全技术要求。d.提升容器在井筒内临时提升的滑道,采取何种形式来满足相关安全规程强制要求。e.如何布置临时提升信号和可视监控系统。f.井口临时安全封闭盘布置,必须考虑满足提升容器、物料在井筒内提升,同时要保证井筒内施工人员安全,符合通风安全管理要求;制作采用钢结构形式和阻燃材料,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g.临时提升设备及悬挂装置选型计算与安全强度校验。h.针对井筒通风安全管理要求、井筒涌水和淋水、井筒过流沙层段或过煤层段,必须制定相关专项安全技术措施。8)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时标网络图。9)编制每班每工序作业施工人员分配图表。

完整的一个井筒装备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概况。2)施工方案。3)施工劳动组织及岗位技术工种安排。4)提升设备选型计算。5)施工设备、机具明细表。6)施工进度计划时标网络图。7)附图:提升设备及材料井口平面布置图。井筒测量钢丝布置图。吊盘加工安装结构图。井架天轮平台布置图。井筒断面提升设施布置图。井口安全封闭盘布置图。井筒装备剖面图。井筒断面布置设计图(原设计施工图)。底非标准层断面布置设计图(原设计施工图)。编制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时标网络图。编制每班每工序作业施工人员分配图表。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供电系统图。

总之,井筒施工方案是综合工艺技术、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技术性文件。在制定施工方案中,要大胆开展技术创新,勇于改进传统工艺技术,积极学习、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实用新型工艺技术,以期提高工效,促进快速组织施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安全管理风险压力;同时必须经过多个方案论证优化,方能体现其技术的先进性和施工高效性,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指导工程施工正常顺利实施,达到施工技术可连续,施工人员上岗操作目标明确,施工质量有保证,施工安全可控制,优质高效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第3篇

一、复杂形势对慈善组织能力的挑战

首先是社会转型对公益慈善组织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补充作用能力的挑战。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弱势群体增多,官员腐败日趋严重。这些问题都是社会转型的代价。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已经不能再采取计划体制下那种政府大包大揽的社会保障形式,而是要在政府投入的前提下,依靠市场、社会、民间力量形成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公益慈善组织在这个保障体系中扮演的是其中的补充角色。

公益慈善组织这个补充角色是适合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与自身定位的。要真正胜任这个职能,关键在于公益慈善组织自身的核心能力。具备了履行补充职能这个能力,公益慈善组织在当前及今后的社会里就有自己存在的条件和坚实基础,不具备或履职能力低下,就将失去自身存在的理由。

公益慈善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体系补充的重要力量,必须要成为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搞好社会保障补充的得力助手。公益慈善组织在前期的一系列活动中,已经展示了自己具有履行社会保障补充作用的能力,取得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当下的挑战是,形势对公益慈善组织提出了新要求,要满足这个要求,就必须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具体表现为:要进一步提升购买政府服务能力,动员、募集民间慈善资源能力,组织服务弱势群体能力。从购买政府服务能力来看,虽然公益慈善组织做了很多,但随着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投入及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投入,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从兴办事业的角色退出,把兴办社会事业的责任转移给社会成为一种趋势,公益慈善组织能否迅速、及时、有效地购买和兴办这些项目事业,需要一种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的能力。从公益慈善组织承接社会救助新项目来说,也需要未雨绸缪,作好能力准备。比如慈善建房,政府职能发生转变,国家民政部的职能转移到住建部,住建部暂时还未立项这件工作,贫困群体危房摇摇欲坠,如何拾遗补缺,承接或做好这个项目把慈善建房做下去,就是对公益慈善组织能力的一个检验。

其次,从经济形势看,下行的经济走势,给慈善募捐带来困难,是对公益慈善组织动员社会资源能力的又一个挑战。国际市场不断萎缩,给国内企业生产带来困难,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进入低迷状态。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各种潜在风险矛盾不断增多。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相比更为严峻,各企业都在加强基础管理,找出和找准风险点,止住出血点,以求保住基本利润。

企业利润大幅度缩减的形势,无疑削减了他们捐款助困的慈善信心。而这种情况下的困难群体,反而由于失业等因素,生活困难更大,更需要政府的保障及社会的慈善救助。无米之炊、少米之炊考验着慈善的募捐找米能力。这个挑战要求公益慈善组织必须与企业共度难关,在与企业共度寒冬过程中,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具体分析有三个切入点可供参考:

一是换位思维,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想问题,帮助合作企业解决经营困难。二是转换思路,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慈善捐助扩大社会影响,树立企业社会形象。三是帮助企业设计慈善项目,善款本金留企,利用善款利息实施捐助。

再次,当前社会纷乱的舆论环境也要求公益慈善组织必须提高自己掌握话语权的能力,把握公益慈善宣传阵地,扩大公益慈善在全社会的正面影响。当前,中国社会舆论的表象大概是几十年来最乱的,一些互联网和微博不断放大一些逆主流的声音。中国正在逐渐出现一批“闲人”,以及专门“唱反调”的人。中国越朝民主社会走,这些人会越活跃。《环球时报》评论员称他们“自由主义的冲动很强烈,常常不顾底线。”网络中的这些不和谐声音,虽然是中国社会多元化的一个表征,并且不代表主流舆论,但其传播能量给和谐社会特别是公益慈善还是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面对这样的社会舆论形势,给公益慈善组织提出的挑战和任务,就是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宣传公益慈善正能量的能力。公益慈善组织能否有效地运用好、发挥好宣传舆论作用,取决于能否加强宣传能力建设。

宣传能力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维能力。公益慈善事业应对外界一系列问题时,除了基本认识论和辩证法以外,还要进行思维模式重构,要由单点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化;从单面思维向互补、渗透思维转化;从形而上学的一致向客观实在的异质同构化;亦即思维工具向科学化转化;早日实现系统思维、创造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结合。二是加强网络运用能力。网络在现代传媒里已无处不在,掌握和运用网络已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处理绝大部分事务的基本工具。对宣传而言,它的覆盖面、时效性、影响力是其它传媒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公益慈善组织的宣传文化要与时俱进,必须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及一批网络高手,也就是要具备同样的武器装备和高素质现代网络人才,方能在当下舆论大潮中发出公益慈善组织的声音。三是要加强多种手段的宣传能力。要善于运用多样形式,用多样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慈善事业的宣传目的。比如以各地慈善文化特色为学术根底,拍摄电视记录片或单项慈善文化宣传片,让社会了解慈善文化,扩大慈善文化的社会影响,树立慈善文化的事业和组织形象;举办慈善文化节,通过艺术形式,用生动、活泼、丰富的慈善文化活动宣传慈善事业的建设成果;通过自己创办的慈善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介宣传、介绍慈善文化;通过社会大众传媒宣传慈善事业,编辑出版慈善文化资料、学术专著、文学作品集等。通过以上举措,争取更多的社会理解和支持,发出更强大的慈善声音。

二、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基本要点

能力建设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公益慈善组织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着手操作。目前,一个系统的能力提高战略实施方案对大多数组织来说不切实际,也不易操作。各级公益慈善组织只能择其要点,掌握基本规律,满足实际需要。

1、 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含义。

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建设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德伯拉·伊德从发达国家公益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经验出发,认为能力建设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通过评估增强对受援组织活动质量的改善,提高公民社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行进的过程,也是机构的学习过程。他强调机构能力建设的主体是公益组织本身,而非外在的干预者。

德国技术合作机构从发展的角度强调能力建设“不是通过所使用的工具或量表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增强人和机构的能力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合国开发署则将其定义为“建立适合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的环境、机构的发展,包括社区的参与者和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系统的完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1997年UNDP对能力建设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能力发展的概念。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人、群体、组织、制度和社会增强发挥主要作用、解决问题、建立和达到目标的能力以及用全面的观点、可持续的方法理解和应对发展需求的能力。”①这一概念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能力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综合以上各家对能力概念的解释,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是依据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与目标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间断的学习与经验积累中,对慈善工作者、慈善群体和慈善组织不断进行旨在提高慈善工作者、群体及组织机构解决各类问题,为实现慈善事业和组织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慈善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所要求的综合素质提升,进而形成的综合能力的培育过程。

2、公益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国家、社会、党的能力建设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能力在建设层面上可分三个层次:即个人、组织、社会。

所谓能力建设,一定意义上是人的素质建设。公益慈善组织在加强能力建设过程中,要紧密与党、国家、社会、学校的执政党能力建设、党政干部能力建设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这个大系统的能力建设过程中,结合公益慈善组织特殊要求,提出能力建设任务目标,实现公益慈善组织在新形势下总体素质的提升,达到总体能力的提高。

3、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战略及目标。作为能力建设大系统中的组织能力建设,有不同的战略和目标指向。

当下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和具体目标可设计如下:首先,总体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公益慈善组织的人及人的素质开发,把培养、塑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慈善组织员工作为慈善组织能力的生长线,以员工的素质的升级换代带动公益慈善组织能力的升级提高,以公益慈善组织能力的升级提高带动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其次,具体能力建设目标当务之急应是以下四种能力。一是善款募集能力。这个能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首要或基本能力。募集能力是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如前所述的体能、技能和智能。还需要培养和塑造公益慈善组织员工的综合素质:理想和责任心、创意和好奇、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慈善的追求、热爱、毅力和韧性。

二是公益慈善项目设计能力。公益慈善项目是公益慈善组织全部工作的载体,是公益慈善组织实现自己宗旨、服务救助对象,完成慈善资源捐助者意愿的根本途径。目前,大多公益慈善组织的救助项目设计还处在同一水平的雷同阶段。有独创性、实用性、普适性、可持续性的项目凤毛麟角,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慈善资源通过有效项目的实施满足救助对象需求,公益慈善项目设计能力的提升也是能力建设的应急任务目标。公益慈善项目设计能力,更是一项创新和挑战性的能力,它所需的素质更综合、更全面、更现代。提升这种能力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善于透过社会所需服务与救助形式的表象,捕捉目标的本质,提取服务与救助的核心,以此形成项目点,然后综合各相关因子,实施从项目设计、项目主旨、项目内容、项目资金、项目论证、项目立项、实施、监督、检查、评估、结项等一系列文案与实际操作过程,形成一个公益慈善品牌。这个品牌是该公益慈善组织的名片,它渗透着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理念、独特的文化内涵,表达着组织对社会承载的义务。

三是公益慈善的宣传能力。这个能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弱项,实践证明,宣传文化的软能力建设与慈善募集、慈善项目、慈善管理同等重要。宣传能力建设任务应是两方面,一是引进具有公益慈善爱心的宣传理论人士入盟,二是现有公益慈善员工加强培训。具体目标应是每个公益慈善组织都要有一支有相当力量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设立宣传文化部、室或宣传文化组;募集一定数额的宣传文化经费;建设自己的宣传文化阵地(报纸、杂志、网站);开展制度性的公益慈善文化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建立经常性的个性鲜明的公益慈善宣传系统;组织开展紧密结合公益慈善项目实施的有特色的公益慈善活动。

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能力。这个能力与提高和维系公益慈善的公信力密切相关。慈善管理能力的提升标志着公益慈善组织目前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这“四化”是保证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无疑在加强慈善组织能力建设过程中,提升管理能力是公益慈善组织的核心能力。这个能力建设目标,实际是蕴含在募捐动员能力、项目设计能力、慈善宣传能力之中。体现为决策执行、规划设计、社会互动、与各部门良好关系的处理及组织创新能力。

三、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本质是人的能力建设,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品质的优化。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的途径选择,应该是着眼于组织员工素质的培养、提升,实现个人能力水平的提高,进而达到组织能力的增强。

1、建立学习型组织,实施员工终生学习计划。首先,要在员工中确立终生学习理念。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端正态度,使内因起作用,才会有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其次,确定学习内容。要点是内容要突出,要有针对性,讲究效果。要以党和政府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公益慈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再次,要讲究学习方法。要以公益慈善工作任务为主,进行应用式学习,以用促学,学用相长;要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研究式”学习,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此外还要有学习制度保障。建立集中学习制度、坚持自学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交流研究制度。通过制度安排,使学习有动力、有进度、学有成效,以学习来带动能力的提高。

2、紧密结合公益慈善组织的工作实践锻造组织能力。要把公益慈善组织能力建设有机地结合到公益慈善的工作实践中去,不能抛开实践闭门造车。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能力建设,如能围绕“明确岗位职责”“履行敢为责任”“评估岗位绩效”三个环节做好,实际效果将会更好。明确岗位职责即根据各公益慈善组织不同体制、机制、任务、目标,本单位各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3、公益慈善组织为员工提供培训与考察的制度安排。办班或到院校培训及外出考察是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措施。

①员工的学习培训。一是短期培训,培训方法以讲课、研讨、观摩为主。教材以科学、准确、实用的现代公益慈善有关材料为主,辅之以实践有效的案例经验。与有关院校联系,建立定期不脱产在职学习培训。选择相关文科院校签订合同,培训与公益慈善理论贴近的学科(社会学、管理学、新闻、写作、文化学、外语等)在职研究生。

第4篇

有感于西方某些国家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两党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大展才华,互相监督而又能各领。我在班级管理模式上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由同学民主选举、平等竞争、演讲竞聘产生一名“总指挥”,全面负责协调“两党”展开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产生两名班长,各自组织“内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轮流“执政”,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一“党”“执政”,一“党”监督。每周小计,每月总结,学期总评。从学习、体育、思想、卫生等等方面展开比赛。具体来说,我的“两党制”是这样做的:

1.由同学民主选举、平等竞争产生一名“总指挥”,全面负责协调“两党”展开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产生两名班长,各自组织“内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轮流“执政”,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一“党”“执政”,一“党”监督。每周小计,每月总结,学期总评。从学习、生活、思想、卫生等方面展开比赛,比翼双飞。

2.设立监督机构,发现漏洞及时提醒、及时补救;设立智囊团,随时提供应急措施。

3.召开由班主任、“总指挥”和“两党”首领参加的“高层“会议。由班主任指出”两党“工作的原则;“总指挥”传授工作的技巧,统一思想,并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和考评方案,定期对“两党”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总结,鼓励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两党”自由“组阁”,轮流执政。由“两党”首领在班上作充分的动员工作,实行“两党”首领与同学双向选择,自由“组阁”,最后由同学和班主任审查,组织两组班支委,工作量小的职位由同学兼任。“两党”首领首次协作,将原班委中认真负责的干部二一添作五,一组一半,再选出一批思想品德好、学习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新生力量,实行新老相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策略。这一举动博得了同学的欢呼与拥护,解除了同学的担忧〔害怕“两党”钩心斗角,互为其利,明争暗斗,将班级弄的四分五裂〕,奠定了新班子在同学中的地位。

5.“两党”轮流执政,一组半月,展开比赛。但“两党”之间分工不分家,强调协作与监督.。交接班时,由前任班长做总结,同学进行评议,最后由接任班长做任职演说,说明任期内的工作计划以及对同学的要求。两月一对比,由同学选出优秀干部,班主任给予表扬。

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则应该是培养干部。具体来说要做以下工作:

1.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面谈、家访、书信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引导,纠正其消极情绪,增强其服务意识。

2.合理授权。放手让班支委成员独立组织、设计和主持全班的集体活动,使其在深思和探索中显露才华,培养热情,增长才干,提升能力。

第5篇

我理解的知识管理之二十八 袁磊 AMT咨询高级经理

当一个组织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后,往往会认为知识管理会对组织的发展或能力的提升起到作用,但进一步思考,又会有新的疑惑出现:知识管理是好,可是概念很大,如果要导入实施,它又能解决哪些问题?

在实施知识管理时,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明确:知识管理对本组织的价值在哪里?是一个理念宣贯,还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导入?如果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分析,围绕具体的问题,理念宣贯和方法导入是一体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概括下来,关于知识管理可以为组织解决什么问题,可归纳为三类:

内部最佳实践的及时沉淀,复用,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

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保证员工的快速成长,组织核心能力不被稀释;

知识内容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保证工作品质的一致性;

Type1 内部最佳实践的及时沉淀,复用,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

从组织层面分析,一个组织内蕴含了大量内部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不一定是理论最新、最深、最复杂的经验,但一定要能够解决在具体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将分散在各处的最佳实践的“珍珠”捡拾起来,变成大家都能看到的“珍珠项链”,借助有效的规范性要求,将这些实践总结更为便捷地进行传播共享,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并掌握这些具体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从综合角度来提升组织的整体素质。

Type2 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保证员工快速成长,组织核心能力不被稀释

当进行内部最佳实践总结时,也是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的过程。在组织内进行最佳实践总结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企业里的一些资深人士会认为,一旦把个人经验贡献出来,其在组织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人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个人可获得的新知识会远远比个人埋头学习获得的多,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但要破除组织内的这种阻力,既要通过强制手段,更要通过多角度的宣导和引导,让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同知识管理的理念。一旦更多的人愿意分享,自然能够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可以从中受益,而在这个受益的过程中,组织的核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有效减少了因人员流失、快速扩张等原因导致被稀释。

知识内容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保证工作品质的一致性

第6篇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必须改革。而数字电子技术一直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课程,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明确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本文是笔者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设计内容广而且极难掌握,学生大多摸不着头脑,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形势下,探究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1.项目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1.1项目的选取工作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格外重要的,所选取的项目要典型且在实际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是成功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关键。(1)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调研与分析,由老师带领学生归纳出专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根据当今高等学校的教学趋势,将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重新整合,而后将典型的电子产品引入日常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项目的选取要有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数字电子技术中的集成电路有很多种,按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与项目相关的产品有小中大等规模的集成电路。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与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也需重视。学生在设计项目时,可以将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分散开来,让它们在不同的环节中体现。从易到难,从测试单个集成芯片功能到设计、制作完整的电路。(3)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可实施性,让学生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例如,在典型项目“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老师可以先说出自己设计理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出几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与制作项目数字钟的拓展方面,可以将可编程逻辑器运用到数字钟的制作中。

1.2项目的准备工作

确立项目之后,教师要先开发出产品的完整电路,以此证明该项目的可实施性,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然后让学生五至六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制定本组项目开发计划,给每个组员分配明确多的任务,监督组员的进度情况。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2.1提出项目任务,收集资讯

在进行该项目之前,教师对学生提出基本的设计要求,给学生下达任务,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收集资料。学生为了激发自己对项目开发的兴趣,需要自己在课下查询资料、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学生要整理、记忆相关资料,以此来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项目“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中,首先,教师要大致讲解逻辑代数的相关知识,再以案例为载体,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一些设计方法,最后对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再根据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2项目计划讨论

每个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和整理的资料,初步制定项目计划书,计划书应大致包括电路的设计步骤、电路的调试步骤以及计划实施的相关步骤等,还有项目任务进度和组员分工。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积极讨论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出项目计划书,教师也应深入各组进行指导。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更能理解合作共赢的含义,此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起到指导作用。这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讨论并制定出项目计划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调动了学生多的积极性。

2.3项目方案决策

各小组经过讨论制定出计划书后,每组选一名成员对本组计划进行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适时地进行补充,而教师及其他组的成员可对设计方案提出相应的问题,由讲解者回答,教师点评并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指导学生进一步优化或者再重新制定方案。例如,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后,提出几个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根据几个设计方案成本、可操作性、典型性,最后选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指出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让学生进一步优化各自的方案。

2.4项目方案实施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电路的调试、芯片的安装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工作。每个小组可选取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各个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方案,最终找到理想的电路。例如,在“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中,学生通过实施不同的设计方案,将亲身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得出最终结论,这比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若在电路开发中学生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可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带领学生走出困境,并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以保证项目的开发顺利完成。

2.5项目检查与成果展示

学生自己进行项目检查,不仅可以提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判断出电路是否正确。在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制作的电路反复检查,及时纠正电路中的错误,然后可以让教师或其他组成员检查,相互之间交换检查结果。确保电路无误后,各组展示制作的电路,学生自主发言,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3.结语

项目的评价可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依据。主要是考评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各组出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的办法和大家的经验。项目的开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项目完成后,学生要独立撰写项目总结报告,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善于总结的好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经验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2]丁娟.项目化学习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3]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16(19).

第7篇

每一位管理者都希望属下是不平凡的优秀员工,但事实上,能力普通的员工永远占到绝大多数。那么,如何让这些平凡的员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中国企业经常会面临一种困境:企业骨干一走,整个部门运作就可能陷于瘫痪,人才的流失导致企业衰败的事例经常发生,我们经常在组织制度创新面前茫然无策,在组织变革管理上乏善可陈,企业因此暮气重重。

事实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和智慧,把他们对组织的贡献列入到企业日常管理中,让每一位员工都对组织作出贡献。

在现有的组织里,员工工作范围的限定,即员工从事何种业务工作仅仅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最基本工作。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此,他们在完成业务工作的时候,还需要对组织有所贡献。

这种贡献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组织中“人”的贡献,诸如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为组织培养优秀的人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指对组织制度的贡献,需要员工创新制度、创新流程……

而这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往往比对公司业务贡献显的更为重要。在企业界,优秀跨国公司对此极为重视。惠普制定出知识大师计划,在每个工作领域挑选出两三个最出色的人选,如产品技术大师、人力资源管理大师等,鼓励这些优秀员工把他的知识贡献出来,整理成书面的材料,让公司的员工共同分享,他们的个人智慧渐渐变成了企业层面的制度。

但能够提升组织能力的不仅限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技术骨干基层员工的智慧,往往让人惊叹不已。普通员工常会对组织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曾有一家日化企业,出厂的牙膏常常夹带空盒,严重影响公司品牌形象,公司的工程师为此异常着急,经过数日集体奋战,他们最后设计了一套由光机、高清度监视器和两名工人组成的空盒识别仪器。而一位普通一线员工也同时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过却非常简单:对准流水线放一台风扇,很轻的空盒自然会被吹走。

两种方案,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事实上,每一位员工都是组织创新变革的动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挖掘所有员工的智慧,把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纳入到日常管理,形成一种常态的量化管理。

第8篇

关键词:数字电路;CDIO;实验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软件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国内外普遍面临工程人才缺乏、工程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因此,如何革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数字电路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课程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长期以来,由于本身的专业特点及学校对硬件课程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学生中普遍存在电路及硬件基础薄弱、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加上传统实验模式的诸多弊端,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综合的能力,无法适应新世纪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1、全新的CDIO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教学通常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实验内容基本按照理论课程的进展逐一开设,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实验类型多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①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界线过于明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无法得到体现;②实验项目缺少工程性,各实验内容孤立存在,缺乏相互间的衔接,学生对这些零散的知识很难融会贯通;③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育的主动实施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④学生获取的能力范围有限,除知识能力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探索实践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模式,给国内的工程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教育改革风暴。

CDIO以产品研发至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型工程师为目标,强调工程教育应当关注实践,将教育过程置身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具体环境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工程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知识学习能力,而且包括工程组织能力、团队交流能力以及在企业环境下的项目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能力等。

CDIO是一种倡导“做中学”的新型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将它引入到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①打破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均围绕项目来开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②实际工程项目被分解成不同的实验子项目,并被穿插到平时的实验中,实验子项目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项目的一步步实施,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乐趣,不断启发学生对项目方案加以创新、完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④通过小组实验及项目答辩的形式,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项目组织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图1所示为传统教学模式,图2所示为CDIO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两图直观地描述了CDIO理念下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2、CDIO理念下的实验教学开展流程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及其他院校的成功案例,我们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流程作了总结和规范,图3所示为基于CDIO的实验教学开展流程。

1)实际工程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实际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选取合适的工程项目,并以此为主线来组织课程教学。选择的工程项目既要涵盖多数的理论知识点,又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趣味性,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项目分解:工程项目的分解与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通过分析,工程项目被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的子项目。教师通过子项目的需求来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实现对项目的自然引入。

3)学生分组及项目调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进展把握、资源调配及沟通交流,组织小组成员做好项目调研、资料搜索等工作。

4)方案设计及可行性论证:各项目小组根据所学的知识及充分的资料调研,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可靠性论证。

5)子项目的实施与完善:教师根据各项目组的进展情况及时穿插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启发和引导,以不断完善和优化子项目的设计。

6)子项目验收:项目小组在每一个子项目结束后要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并由教师对其进行验收。

7)其他新的子项目:教师根据总项目的进展需求引入其他新的子项目。

8)完成总项目及项目评价: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实验总项目。最后教师补充项目案例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并组织各项目组进行项目答辩和项目评价。在项目评价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采取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

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如图4所示。项目分解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过程,通过一步步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CDIO模式下,工程项目的分解与实施过程,就是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实现了快乐学习。

3、CDIO理念下的项目设计

结合上述CDIO实验教学流程图,我们选取交通灯控制系统为实际工程项目。最简单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应包含如下功能:红灯亮表示该通道禁止通行;绿灯亮表示该通道允许通行,且允许左转弯;红灯、绿灯按一定的时间交替显示,显示的时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红绿灯交替显示之前(如4s)黄灯闪烁;采用“手动/自动”开关对信号灯进行控制;手动控制状态下,红绿灯直接翻转,黄灯不闪烁(功能扩展部分内容)。

根据以上要求,交通灯控制系统被分解成以下几个子项目:

1)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可选用555定时器来产生时钟信号,利用分频器进行分频,得到秒脉冲,作为计数译码显示部分的计数脉冲。

2)减计数控制:实现红灯或绿灯显示时间秒递减功能,可用触发器实现,涉及时序逻辑电路知识。

3)译码控制:当减计数控制计数到4s时,黄灯闪烁,当减计数至0s时,实现红绿灯交替,并重新置入设置的初始值,可通过译码器实现,涉及组合逻辑电路知识。

4)时间显示电路:显示计数器的计数结果,时间显示为2位,故可用2位数码管来显示。

5)初始值设置电路:设定红绿灯显示时间长短,可由拨动开关和编码器实现,涉及组合逻辑电路知识。

6)红绿灯切换电路:实现红绿灯的“手动/自动”切换,可用数据选择器来完成,涉及组合逻辑电路知识。

7)红绿灯控制电路:实现“手动/自动”状态下对黄灯的不同要求,可由简单的门电路实现。

根据上述思想,交通灯控制电路被分解成很多不同的实验子项目,并被穿插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项目需求,讲解基础知识,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导入相关的实验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会在众多的知识中提取项目相关的知识,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加以转化以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项目的到一步步实施,学生的实验兴趣渐学渐浓。他们不仅从中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由于实验项目涵盖知识面广泛,内容前后联系性强,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实验评价方式

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大多是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约占30%~50%),期末考试是再进行一次统一命题的实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占50%~70%),最后再结合平时成绩评定总成绩。这种方法总体来说比较科学规范,但标准过于单一,不足以反映学生独立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

基于CDIO的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能力培养及发展过程,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评价内容包括专业能力、项目组织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针对不同阶段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采取的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对阶段性的子项目,主要采取提交项目报告及教师评定的办法。而学期项目除上述评价方法外,还增加了学生互评及项目展示、答辩环节,并邀请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及项目的可靠性等进行评价。

5、结语

第9篇

“很多公司都在增长,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与企业交流副总裁王淑红说,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来讲人才的保留特别重要。

事实是,往往那种给员工创造比较好的机会的公司,员工的离职率会更低一些。“企业要愿意在员工身上多些投入,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去尊重每一个人。”王淑红解释。

诺和诺德——这家来自丹麦的制药巨头从1923年创立至今,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对健康的推崇与创新,目前已是全球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领导者。诺和诺德究竟在人才的持续投入上有哪些创新经验呢?在北京智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近日举办的“以打造组织能力为导向的人才甄选与发展”论坛上,王淑红与《中外管理》记者分享了不一样的诺和诺德之道。

神牛计划

员工的长远发展,往往是在企业健康文化的熏染之下才能得以持续。“诺和诺德所做的一切,都与公司的理念和文化完全一致。”王淑红说。

尊重每一个人,注重员工个人业绩和发展,被视为诺和诺德之道的重要内容。在诺和诺德的公司理念中,人才发展要依托于组织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进行组织诊断,弄清楚公司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提前作出预判,发现人才缺口,并由此制定适宜的人才策略(包括内部发展、外部招聘,以及内部轮换)。

一个针对人才开发的“神牛项目”在诺和诺德广为推行,并在组织中获得了强烈的响应。“神牛”是古埃及传说中的“Apis牛”(阿匹斯神牛),被奉若缔造宇宙、掌管科学和艺术之神Ptah的化身,并被确立为诺和诺德的公司标识。

这是员工培养与晋升的一个重要计划,也被视做诺和诺德人才发展文化的象征。它让员工在公司得到培训,并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岗位,员工就会看到希望。对于管理岗位的人才,诺和诺德的传统是,75%以上从内部提升,并在人才发展方面设计了完善的体系。

在2008年,诺和诺德预测到未来公司所需要的关键经理人的数量和能力,然后通过诊断现有人才的具体情况,看到了一个缺口,就制订出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定期给销售管理岗位选择候选人,用为期一年的混合项目(即70%来自工作体会,20%来自反馈和辅导,10%来自课堂),培养这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该计划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160多个接班人——成功提升者达到半数以上。

对于关键岗位的人才来说,这项计划无疑让他们对职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变成了现实的可能。因此,他们会主动参与,将此作为激励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渠道。而已经成功晋升的管理人员,通过神牛项目的培养,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人才发展意识。

带有西方神奇色彩的神牛计划,如今已经在诺和诺德公司成为人才发展的品牌。

系列化培训

培训几乎是所有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尽管不辞辛苦培养的人才随时还会“闪人”。可既然培训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去花这个钱呢?

这通常使许多企业为之纠结。正如智鼎管理咨询董事长田效勋所分析:“员工能力是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支柱。培养了有风险,可能没有回报,但是不培养,又无法提升组织能力。”而作为留人的一种手段,培养则意味着留人的概率大幅提升。眼下,“这对于企业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个公司来讲,就是把人才管理做到最好。”拥有超过20年HR经验的王淑红仍然认为,培训是人才提升的一个方向,“培训能够给员工带来机会,让他拓宽思路和视野,也给他带来更实际的锻炼和发展。他通过实践和锻炼,把真正学到的东西吸收内化,变成他自己的能量。”

与多数企业的填鸭式培训大相径庭的是,诺和诺德在培训方式上更加有的放矢,将员工培养成为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诺和诺德的培训体系中,针对不同岗位的人才,将培训项目划分为多种系列,包括:管理层系列、员工系列、销售系列、非销售系列、销售管理系列等,这使得操作井然有序,针对性得到强化。

每个培训系列的内容和它针对的对象都不一样,达到的目标也截然不同。基于深耕中国市场的需要,诺和诺德(中国)将销售和市场作为核心业务,由此专注两大块业务的培训计划也锁定于对销售人员的产品能力、销售能力以及销售管理能力的提升上。

在非销售系列培训中,对管理层的培训则更注重本真领导力,它本质上强调的是真实。“可以做你自己,但是要做真实的自己,这是领导力的核心内容。”王淑红坦陈,之所以强调做一个真实的人,是因为这与丹麦人的开放、公开、诚实一脉相承。而这也正是诺和诺德公司倡导的一种价值观。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形式更加有效?“传统的培训(授课)给员工灌输的只不过是通用型知识,并不是基于企业个性化的需求,而与企业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则成为现在培训的主流。”田效勋对《中外管理》说道。所以,诺和诺德(中国)摆脱了以往单纯的面授课程,于2007年11月率先启动E-Learning系统,将机械的培训转换为线上线下实时结合,以此加速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员工健康投资

行外人可能并不知道,诺和诺德公司的建立,源自其创始人在1923年为患糖尿病的妻子寻找创新治疗方案的一次美国之行。从那时起,公司就开始满怀热诚地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怀着同样的尊重,公司对员工健康的关注也不例外。

并且,这家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深知,组织能力的持续打造和投入,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这是企业在任何环境下必须要做的一项投资——尽管21世纪的人才筹码越来越昂贵,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疏远这一事实。

如同“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经营方式来创造价值”进而维护患者健康一样,诺和诺德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同样做到了持续关注和投入。这也是诺和诺德在制药行业一直保持较低员工离职率的秘密。

第10篇

关键词:签派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34-01

飞行签派是航空公司组织和指挥飞行的中心,它负责组织,安排,保障航空公司航空器的飞行与运行管理工作。在航空公司运营中,飞行签派是中心,飞行签派人员只有正确地掌握了各种签派规则并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按一定的签派程序来放行和监控飞行,才能做到胸中有数,避害趋利,保障飞行安全。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签派这一职业在各行业中只占极少数名额,2010年我国的签派员仅有282名,新疆仅8名。因此,如何加强签派员的素质是一个重要问题。

1 加强思想素质建设

既然签派员的工作在飞行安全与营运管理中非常重要,那么签派员的素质也相应要高要求,严标准。签派员应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签派员应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人民的关系上尊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重大义,识大体,公正廉洁,克己奉公”等信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要植根于自己的生命中,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关键时刻要临危不惧,从容镇定,高效有序地处置各种复杂情况,保障飞行最大程度的安全。

2 加强专业技术学习

签派员在专业技术上要勤学苦练,不走捷径,专业知识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系统地掌握签派程序的各项原则,详细了解飞行签派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形下,有效地利用签派知识为保障飞行安全,提高民航效益服务。比如飞行签派员的专业知识中要求必须掌握气象知识这一点,作为签派员就得能识别气象代码和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图表,并会根据有关天气图表,天气预报和实况,分析天气发展和趋势。飞行签派员还应该有能力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放行航空器,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与气象员和飞行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分析天气形式,拟订飞行方案,既要严格遵守天气最低标准,又要不放过可飞时机。

3 加强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

签派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还包括: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飞机的整个飞行都是经由签派员所组织的,组织能力就是签派员的必备能力。飞行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签派员准确地决策是飞行安全的关键,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路线,措施可以使飞行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签派员的决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航空器在地面上,发现机上有爆炸物,此时签派员就应当沉着,冷静,迅速地将航空器所处位置和状况立即准确无误,清清楚楚地报告值班经理,机场管理机构,通知油管部门,根据机场管理机构的安排,采取措施将航空器拖至安全地带。虽然签派员在此只做通讯联络及放行,暂停决定,但责任大于天。飞行签派的目的就是实施安全,合法,高效率飞行,与机长,其他部门和人协调一致。所以签派员必须具备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工作实践不断得到加强的。

4 加强服务意识

签派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对签派员的语言,讲解,理解,口齿也有一定的要求。无线电通话是驾驶员与签派员之间进行通信联络的必要手段,因此通话技巧对签派员就很重要,比如用语的正确,简洁,发音的准确,清晰,发话语速的快慢,数字的前后停顿等等,还要注意别人的注意力,要在他人注意力最集中时,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

签派员在岗位上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这是职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这里疲劳工作或带病坚持工作都是这个岗位所不能允许的,必须坚决杜绝。健康的身体是签派员必备的条件之一,健康意识要扎根脑海,加强锻炼要常态化,更要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食材,这样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服务岗位。

5 加强责任意识

飞行签派员的职责应紧紧围绕飞行安全和提高效率这两个中心来进行:(1)与机长共同负责飞行前的准备,飞行计划的制定,航班的延误,航班的签派放行。(2)单独负责对航班飞行进程动态监控,掌握,涉及航班安全的信息,航班放行的取消和变更。可见飞行签派员在航空公司飞行安全与营运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6 敏锐的航班运行控制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签派员多需要进行轮流值班,而此过程中,签派员充分掌握公司飞行机组的搭配情况、季节性航班的排列情况、机场天气、所飞航线以及地心特点等,尤其是针对复杂航线的季节特点、高原航线以及个机场运行保障等各个方面均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养成“敏锐”的航班调配洞察力,若遇到突况时,必须及时对航班进行调配,以免出现续航班长时间延误等情况,此外,签派员还必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与机组进行沟通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导致的备降和返航等情况。

7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沟通协调是签派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可以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助于提高签派员的工作效果,促进各个环节快速有效落实到位,具体来说应包括:一是与外部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外部单位对航班运行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飞机在外站的运行协调,外站的运行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协调都需要依靠签派员的个人沟通能力;二是与飞机机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当遭遇突况,复杂天气情况时,或飞机故障保留放行等情况时,签派员需要与机组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地面情况,并给予机组信心,以免出现航班备降或返航等情况;三是签派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可以说有效的沟通对航班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工作交接时,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还避免不必要的工作。

总而言之,签派员应当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加强个人素质锻炼,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冷静,以大局为重,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保证航班顺利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付令.飞行签派员职业训练路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3-46.

[2] 付令.飞行签派员训练薄弱环节及其对策[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Z1):14-17.

第11篇

一、让主题班会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创新主题班会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钦差大臣”的身份,只对班会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在他们自己组织的班会中,他们不再是看客、观众,而是全身心投入的参与者。这时,所有的活动就不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他们个体需求的自然体现,他们的言语、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班会才充满生命活力。我们学校从2009年起开展了生本教育实验,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在主题班会课也贯穿这一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定方案。学期之初,班主任及少队辅导员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思想需求,组织学生共同研究本期本班德育活动方案,确定本班主题班会内容,然后将主题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教导处申报。这样的操作办法,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使活动主题特点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班的《学期班队活动主题申报》获得学校教导处批准后,班主任会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承包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人员的优势,确定承办的主题。小组在申报前,要先进行论证,看看本组成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完成该项主题活动,同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阐述承办理由,经过PK,获得多数同学同意的,申报成功。小组在申报成功后马上要制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向全班同学告知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班主任要关注准备情况,确保主题班队活动顺利开展。教师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创造空间还给学生,班会课才会名副其实地解决学生问题。 几年来,学校各班的主题班队活动都是依照学生“承包”的方式进行,整个活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是协助者。在这种活动模式下,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学生的参与态度非常投入、积极,学生由“要我听,要我做”,变为“我要听,我要做”。学生的思想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活动的效果特别好。

二、让主题班会突破时空的界限

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形式,不仅仅在教室里,还可以拓展在教室外,不仅仅在校园里,还可以拓展到校园外,让校园内外都成为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文化、锻炼能力、提升自我的大课堂。例如我们组织的户外主题班会:野炊,其活动目的是生存能力体验教育,活动程序是:(1)联系活动地点;(2)准备活动物品;自带煮饭工具、米、菜等;(3)步行到梅州市农科所先参观,后野炊;(4)小组合作进行野炊活动。这样大型的户外实践活动,我们将它交给学生去承担。学生在户外的活动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同学在参加户外实践活动之前,要先进行活动分工,每个学生都会承包一至两项任务。如野炊活动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需要带哪些工具与食物,怎样生火,怎样煲饭,怎样炒菜等等,这些事情在出发之前都由学生自主安排,一一明确。各小组把具体安排情况报告老师,有问题请老师协助解决。当孩子们到了户外之后,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与小组同学分享,把自己带的食物与大家分享,他们主动为小组每个人服务,让每个同学在实践中获得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在快乐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自然的神奇,感受人间的温暖。

创新主题班队会的活动形式,让校园内外都成为班队会的课堂,课堂空间大了,活动形式多了,活动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情感体验等都具有更大的提升了。

三、开发社会资源,丰富主题班会的活动内涵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横拓展,家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没有学生家长支持和参与的课程改革是行不通的。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家校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发挥家长资源优势,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体验课堂,为学校探讨家校合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思路。我校602班开展了“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主题班会,探讨班会课堂新途径。邀请青年作家蔡海光到班开展创新班级作文教学活动;邀请嘉应大学教授卜寿亮到班开展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邀请梅州地质局专家孙莹等到班开展科普知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极大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涵,拓宽主题班会的外延,创新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在展示家长的能力和风采的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普及了科学知识,并进一步促进了家校沟通。

搞好主题班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主题班会的最终落脚点。

第12篇

一、活动方案

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我们搭建秀台,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上,有创意地个性装扮自己,自信而快乐地走上T台秀自己。

目标

1.幼儿对 “走秀”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兴趣,在成人的鼓励下积极参与走秀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2.教师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指南》艺术领域的要求,认识幼儿在艺术领域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提升解读和研究幼儿的能力。

3.提升年级组的大型活动组织能力。

流程

1.准备阶段(两周)

2.实施阶段(一周)

“我型我秀”活动安排表

3.评价阶段

二、活动分析

1.目标分析

我们在制订目标时关注幼儿和教师两个群体的共同发展,期待幼儿能创意地装扮自己和大胆走秀表现自己,要求教师能提升对幼儿艺术学习特点的认识以及组织指导大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2.过程分析

(1)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其一是六个大班自由组合生成走秀的子主题。最终,六个大班两两组合,形成了“大话西游记”“快乐的土著人”“百变纸袋秀”三个子主题。其二是对三个子主题的计划进行审议,审议的内容是“幼儿走秀与成人走秀有什么区别”“你班幼儿已有的艺术表现经验是什么”“通过活动你认为幼儿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最后是制订“我型我秀”活动的总方案。

分析:对子主题的审议是准备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审议引导教师探讨幼儿走秀活动的特点、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使最后制订的“我型我秀”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以保障活动的成功。

(2)实施阶段。首先,各班根据本班参与走秀活动的需要收集相关知识和物质材料。如大一班、大二班的孩子们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和人物造型图,带来了棒、大珠子、扇子等材料;大三班、大四班的孩子们收集了很多关于土著人的视频,用来了解土著人的生活、文化、习俗,收集脸部彩绘图片、羽毛、铃铛、图腾纹样等材料;大五班、大六班的孩子们收集了大量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纸袋。然后,幼儿参与走秀舞台的设计和布置,如自己画图腾纹样张贴在舞台上做背景;排放观众的椅子并贴上座位号;制作看秀票发放给中班小朋友;空余的时间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三五成群、敲锣打鼓到每个班宣传本班的走秀节目。在正式演出时,每一个孩子都走上T台,成为走秀的主角。

分析:在实施阶段我们改变了以往为了活动而活动,只追求最后舞台表现的效果,忽视幼儿在过程中体验与发展的做法。在实施阶段的全过程中,引导孩子们经历“材料收集――动手创作――自选角色――秀场布置――宣传自己”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想、自己做,最后走秀时的展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这一阶段中还要考验大班年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每位教师都要熟悉走秀活动的流程和安排,既要分工又要合作,既要关注整体又要关注细节,用细节成就完美。

(3)评价阶段。幼儿的评价表现为对走秀节目和服饰的评选,有两种方式,一是幼儿互评,如幼儿人手拿一个雪花片,当小演员谢幕时,观众将手中的雪花片放在自己喜欢的服饰面前,最后数一数哪一种服饰获得的雪花片多,其设计、制作者就获胜。二是自评,幼儿可以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来表达活动中重要和有趣的事。家长的评价,采用的是填写问卷调查表。教师的评价,是将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用案例、故事、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解读。

分析:这次走秀活动的评价涵盖了幼儿、家长和教师三个群体。以往,我们往往会忽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活动的成效由教师说了算。组织幼儿进行评价,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看法与自己的认识之间的差距。组织家长进行评价,是希望了解家长对走秀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对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给予答复并加以改进。对教师评价的要求是为了引领他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反应,学习认识幼儿、解读幼儿,为完善年级组大型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积累经验。

三、活动感悟

“我型我秀”活动结束后,我们就如何优化年级组大型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