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技术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 软件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36-01
一、改革教学观念
首先,确立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具有双重属性的,这双重属性是指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高职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将这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实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全面发展。再次,创新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高质量人才的依靠,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创新教育制度,实现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指明培养学生的方向。最后,应当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教学的客体逐步向教学的主体转变,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避免一言堂,不要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上的知识,要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将“教”与“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以及学生的学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操作实例讲述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的穿插学生的动手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制造相应的、教学需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往教学方式中所不能够达到的。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篇的贯穿项目教学,进一步培养软件团队的合作开发的技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全国IT企业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实用型人才的典型特征是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非常熟练的操作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呢,他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贯穿项目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以零磨合的条件下,迅速的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去,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软件设计专业中,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在模拟企业实践项目,这种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单一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多多鼓励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技能模拟训练法等等,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还能够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高职院校软件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教学过后,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应当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安排相应的企业实习,有学生和企业双方签订正式的录用证明,证明该学生正式被企业接受成为顶岗实习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公司应当派专门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深刻的明白行业需求,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当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记录自己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企业的工程师应当以学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班主任应当根据实习情况给出实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姝.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标准建设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01:66-70.
[2]宋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83-85.
实习单位给出的成绩和指导老师给出的实习报告成绩分别占60%和40%。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获得8个学分,未获得实习学分者不能正常毕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一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为使我系20xx届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卓有成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实习计划,供指导老师和学生参照执行。
一、实习目的
通过亲身实践参加具体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验证、充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准备,同时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安排
地点:学生自己联系适合本专业的实习单位
时间: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开始,5月4日返交报到,5月5日进行实习交流,并开始着手论文写作。
三、实习内容
1、业务实习
主要是实习会计核算程序和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和方法
2、调查研究
(1)会计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现状;
(2)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其现状;
(3)近几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实施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4)搜集和掌握有关实际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素材。
四、实习要求与考核办法
各位学生的论文导师即为该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离校前应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实习过程中接受指导老师的业务指导,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将酌情去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自觉接受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指导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的领导,认真做好实习周记,并定期为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
实习学生的考核以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为依据,按5:3:2的比例计算实习成绩。实习周记和实习鉴定表经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签章后,各班学习委员在5月20日前将本班全部同学的实习鉴定表装订成册报学院办公室,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二
一、毕业实习工作组织领导
1.系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
2.指导老师
计算机系专任教师及兼职(实习)教师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监方向)专业,毕业前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了解职业需求,尝试相关工作过程的重要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又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毕业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实习地点:珠三角地区(东莞为主)校外实习基地
3.实习形式:“顶岗实习”
4.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单独提前实习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原则上实行实习指导老师包干制与实习领导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巡回检查相结合。
四、办理校外实习手续
无论是集体实习还是个别实习均应办理实习手续,否则实习不予认可。
具体讲,即:
①签订并报批《三方实习协议书》;
②填写并报批《实习登记表》。
如果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要求提前实习的,须填写《单独提前实习审批表》,经批准方能外出。
五、毕业实习方式
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形式:根据学院落实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条途径落实。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通过学生个人或家长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部门。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企业单位实习的,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定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实习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努力把实习工作搞好。
3、通过学院联系安排、落实实习单位部门。未联系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服从系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否则,不予正常毕业。
毕业实习单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内外挂牌的实习基地。
六、毕业实习安全纪律
1、毕业实习人员必须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尊敬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师傅;
2、实习学生应培养组织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3、实习学生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合理处理实习单位、部门的各种人事关系;
4、实习学生应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实习单位的各类经济、商业、文档信息;
5、毕业实习人员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操作设备等公共设施。
7、毕业实习中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离开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对未请假不参加毕业实习者,毕业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8、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毕业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毕业实习前必须购买个人意外保险。
七、实习内容
各专业具体内容见毕业实习内容。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期间须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另外,实习学生中必须至少有30%学生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成绩采用百分制。实习单位给出的成绩和指导老师给出的实习报告成绩分别占60%和40%。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获得8个学分,未获得实习学分者不能正常毕业。
毕业生企业实习计划报告三
今年xx月底,20xx届毕业生将开始为期一个多学期的顶岗实习,为组织做好本届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学院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特制定我系本届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与安排如下。
一、顶岗实习的目的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和正确的处事原则,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取得用人单位正式聘用。
二、顶岗实习的形式与指导教师安排
1、采取学校安排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实习单位。学校安排主要以供需见面招聘的方式进行,自主联系则由学生本人申请,系部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2、由我系和实习单位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及撰写实习业务报告的指导、审阅及成绩评定等工作。我系指导教师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前与所分配指导的学生集中见面,布置任务及要求,明确上交资料时间和双方联系方式,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做好顶岗实习指导记录。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与要求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文明生产。服从安排,认真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任务。
2、尊敬师长、团结友爱,正确处理上、下级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3、实习中期向指导教师提交《顶岗实习报告》初稿;实习结束前邮寄或面呈提交《顶岗业务报告》终稿(打印纸质)、实习鉴定表(须实习单位盖章)。
4、实习结束时按规定上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四、成绩考核
学生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单位评价与实习报告评定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未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实习、未交实习报告者,不认定实习工作,不进行毕业综合评价和考核,实习成绩合格方可按规定毕业。
五、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xx月20日~xx月31日
学校安排和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办理审批手续);系部确定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安排与学生集中见面。
xx月1日~xx年6月
顶岗实习阶段
xx年3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初稿,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xx年6月20日前,提交《顶岗实习业务报告》终稿和实习鉴定表,同时上交“就业协议书和调查表”。
xx年7月1日前,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实习业务报告等资料审阅,提交评定成绩。
xx年7月,毕业生返校清考,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书。
六、其他事项
1、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在系学生科办理详细的信息登记。
2、学生从指导教师处领取相关实习资料后,方可离校开始顶岗实习。未经办理规定手续而私自离校者,其实习成绩视为不合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
摘 要:针对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强化学生的技能意识,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收到了较大的成效,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可,使让压迫式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现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改革;实践教学;生产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高等学校的教学主要停留在基础知识、传统知识的教学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但缺乏与企业生产直接接轨的技术,其所学知识无法立即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往往需要经过企业的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而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培养新手,其需要的主要是掌握一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等教育应该将专业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紧密联系,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下面就电火花线切割谈谈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工艺实践教学的内容
电火花线切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
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
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践教学内容上,传统的授课思路是:基本知识―程序编程―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习―布置实习报告。如何让学生记得住所学知识?上课时首先要给学生提出基本工艺要求,现场示范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作详细地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要适应当代企业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必须具备应用创新能力,为此,在实践教学中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数控线切割的编程与加工。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其他相关软件技术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从工件功能用途及技术条件分析入手,逐一完成工艺编制、编程调试、毛坯检验与工件安装、加工参数设置等,直到完成加工并检测验收合格,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误差分析为止,全过程、多方位进行职业训练。
三、优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避免学生在实践中过于懒散、提高实践效率,可以采用分阶段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间及模块选择,规定相应的进度及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分以下几个方面:
1、误操作导致的断丝、切割装夹台、工件切割报废、超差等计入操作考核范围,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2、模拟实践与演练。利用大型软件进行编程后的模拟调试与加工,我们使用的是YH系统,YH系统不但可以绘图,还可以进行编程,功能比较强大。
3、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利用价格低廉的薄钢板进行加工。采用来自生产实际的典型图样,保证了训练项目的实用性。
4、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评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样的考核,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安全性,兼顾了经济性,只有通过自己分析和判断、亲自尝试,才能使所学知识为实践所用,才能提升他们的工艺理念,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责任感。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应用创新能力以外,同时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环保节约等观念的树立。在实践中应该强调爱护及正确使用设备、工具、量具、在满足工件要求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材料、废料分类回收再利用等观念。
五、结语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的实践热情高涨,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使自己的技能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的要求,对于提升就业有很大帮助。如何搞好数控线切割实训教学,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许多方面还要加以完善、改进,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定能为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钟伦,苑德春,付大鹏,等.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探索[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3):36-3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改革
通信系统技术是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现代的通信系统具有双向性,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传输与交换,完成信息收发通信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由于我国软件和硬件技术处于整个信息产业链的下游和,因此我国通信技术链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通信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一、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科学地构建树形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以确定各门专业课程在支持通信技术链的地位及作用,有利于教与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重点及难点度的把握,从而明确各门先后课程之间理论对技术的支撑、技术对理论的实现的相互关系,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职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凸显“通识为本,专识为未”的原则。树形课程体系分为:第一,树根为通识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物理;第二,树主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三,分支树副主干为支持硬件和软件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c语言;第四,树枝为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第五,树叶为专业实用技术课程,包括接入网技术、光网络技术、天线技术、数据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优化、实用电源技术、通信工程概算、电信营销与客服。
高职通信专业树形体系,由根到叶的知识结构稳定,衔接紧凑,实现通识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具,专业基础理论课对专业基础技术实现的理论支持和引导,而专业基础技术课对专业实用技术课的支撑。高职学生大多都学习语言、数学和物理,只要有了根树,经过高职通信树形课程体系的学习,能成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业素养的栋梁之材,实现由高职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蜕变。
二、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通信就业定位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营销,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本技能以“必需”为准,凸显市场定位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通信专业课程对通信系统技术链的支持关系,教学过程以服务于通信系统技术链为任务的驱动,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知识及技能,在点、线、面上的承前启后关系,构成与通信系统技术链相对应的知识链和技能链。树形通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确保毕业生尽快融入职业,在通信行业的职场可持续发展。
理论教学环节难点,首先,组建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与通信技术链对应的知识链和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链的树形课程体系。其次,每位专业的授课教师,梳理与该门课程链接的前后课程之间支持的知识点,以保持先后课程之间理论支撑与技术实现的衔接与融合,使整个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确保每门课程满足高职生在通信技术链工作岗位职能的知识需求。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各门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定期与专业授课教师沟通,检查跟踪每门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细节之处的常态化的监督,保持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落实。
实践教学环节难点,第一,对应理论教学配置的实验与实训设备,通信技术发展快,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昂贵的通信专业实训设备尤为重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与中兴通讯学院合作,获得企业在支持,建立中兴通讯NC实战型的硬件实训平台,包括程控交换机和GSM基站子系统,引进中兴通讯学院的教学法,以模块化的内容构架,分层―交织的内容组织形式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力,围绕实战型训练的核心,辅以自我评价的助推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实训能力的目的。第二,实验和实训项目的设置,确定以点,线、面的技能训练为“项目导向”,既可恰当地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应用,又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
通信技术链的子系统多为嵌入CPU芯片的微型机,高度智能化,拥有独立的操作平台,提供与Pc机现场相连RS232接口及远程连接的以太网接口等,同时根据近年学生毕业实习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突出软件与硬件技能融合,同时涉及三网技术如互联网internet、移动通信网GSM、公用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 。全面质量监控引入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人才培养过程如同企业产品加工过程,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就像产品的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产品加工需要l0个工序,每道工序的合格率都为100%,最终产品合格率为100%,而每道工序合格率为90%,各每个工序之间为“与的逻辑”关系,则最终合格为90%1%34%,所以必须严格按要求完成每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98.5%,其中9O%从事与通信相关工作,BSC网管28.2%、光传输网维护5.1%、基站维护员20.5%、直放站安装维护员2.1%、网络优化技术员2.2%、通信)工程勘测7.7%、通信工程设计员5.1%、华为设备督导2.1%、客服10.3%、营销5.1%、资料管理员7.70/0等工作岗位。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原则的教学实践,毕业生的就业总体情况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及对需求岗位相符,实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创新;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一般立足于地方,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其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立足点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的人才”。但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招生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全国重点院校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普通高校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建立完善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由四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为适应本地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改革,努力形成多元的、以学生为本的、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文件,既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及其在计算机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又要考虑计算机发展迅速这一特点,既要结合本学科的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又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本学科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据此,我们提出的计算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六大特点:
(1) 课程体系设计采用I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必修和选修)所占比例相当。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指导思想,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三方面的课程。既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
(2) 按类别及关联度重新整合课程,形成课程模块群。课程重新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高教学效率,将各门课程中重复的、冗余的内容去掉;二是节约教学时数,可以减少部分不必要的理论教学,而将剩余的时间用于加强实践性及创新性的教学。例如我们将“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与设计”四门课程整合为一个课程模块群。这样,可形成以算法分析与设计为主线,其他三门课程为点的连贯的课程体系,在C语言中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在离散数学与数据结构中掌握算法的详细分析与设计过程。这样,算法分析与设计融入其他三门课中讲解,该课程不再单独开设,从而节约了部分学时。再如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等课整合为一个课程模块群,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去除冗余合并为一门课“计算机原理”,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整合为“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一门课,这样就形成了以“数字逻辑”为线,“计算机原理”及“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为点的连贯课程体系。按照同样的设计思路,我们对所有的课程均进行了整合、优化,形成了重点突出、内容连贯、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并指定专门教师全程负责,综合安排内容和深度。这样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师资队伍的目的。
(3) 按市场对本学科人才需求情况,动态划分专业方向。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三大方向,分别培养当地急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程师、软件开发与运行维护工程师、计算机销售、维护及图形图像制作工程师,每一个专业方向通过设置专业课程组来体现其特点,鼓励学生首先完整地选修一个方向的课程,有余力的再兼顾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方向课程。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我们规定每年一小调,四年一大调,以变应变,动态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4) 强调基础理论,实时引进本学科的新技术。基础理论是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在工作岗位上能否进行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群外,我们还突出了两年数学不断线、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齐头并进的思想。除“高等数学”外,我们还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并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计算方法”选修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把与本课程有关的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及表达法传授给学生。针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除了在课程中及实践环节中要求教师实时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外,我们还通过每学期不定期的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科进展,力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科技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5) 大幅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技术保障,是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岗位及岗位群,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首先,我们加大了实验教学时数,实验时数大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次,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践平台,形成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过程,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6) 实行“2+1+1”教学模式。用两年时间打好基础,用一年时间进行专业方向教学,再用一年来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并完成毕业设计,对少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但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落实情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因此,建设一支业务精、水平高、梯队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1) 采取在职研修、脱产培训、聘任等多种措施,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还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各企、事业及行政单位进行网站组建、工程验收、软件开发等业务工作。在系内部,还专门成立了“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研究小组,定期由教师轮流负责进行教研和科研活动,强化教师的在岗进修意识。积极开展社会合作,聘请一些学术造诣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承担学校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双师型结构较为合理的系、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是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保障,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前提。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龙头,按专业方向形成多个学术团队,以此为基础积极申报教研和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我们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省级和市级教研和科研项目六项,校级项目多项,教师通过教研和科研活动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和培养了师资队伍。
(3) 提高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是学校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主要指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层次的精品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按精品课程的要求规范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经过努力,已有“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相关主讲教师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开展及教材的建设,近几年,我们先后编写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其中《Delphi程序设计及实验指导》一书还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课程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改善,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4)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构建了学生评教、同行互评、院系教学督导组评估以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评估等多级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较好地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每学期终还要对表现优秀及较差的教师进行奖励或批评,并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及教学责任心的提高,备好课、讲好课,教师间的互动学习蔚然成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型集体。
4构建完善的创新实践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岗位群的适应能力,知识运用与转化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构建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 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课内实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点的重要保障,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本课程核心内容和思想的前提,也是后继综合设计的基础。按照课程性质不同,课内实验通常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如“数据结构”中各类排序算法的验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性的实验,把生活、学习、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引进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中,任课教师依据实验创新的内容情况进行实践成绩的综合评定。
(2) 综合设计。综合设计是指学生学完一个课程模块群后所要完成的较大型的综合实验,综合设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方向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一般安排在三年级,每学期4周。在综合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就某一专业方向的具体问题进行求解。综合设计的题目一般由学生通过本专业方向的社会调查来确定,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参考意见,并对可能的设计工作量进行合理增减。对部分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己申报科研课题,所有设计工作应在三周内完成,第四周按照工程化的思想撰写设计报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辅导,并依据学生的设计态度、设计水平、创新点、设计报告撰写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成绩评定。
(3) 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成全部主要课程后所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实践过程,安排在四年级第一学期,时间一般为8~10周。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就业前的一次综合培训,是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就业单位、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岗位实训。因此,除部分确定考研的学生外,一般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在建立校内实习基地的同时,大力发展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争取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双赢。目前我系已在“远大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奔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八家当地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平台。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每一个实习基地另派两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副导师,全程监控、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过程。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汇报,总结实习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表彰实习优秀的学生。最后,依据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创造性的生产建议、实习报告撰写情况、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由导师和副导师给出实习成绩。
(4)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就业前最后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实训活动,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大约16周。在毕业设计的安排上,我们改变了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完成的传统形式,而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比如部分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可在毕业设计中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题目由实习单位和学生共同商定;部分已提前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也可直接将单位的某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工作作为设计题目;部分学生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自主申报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题目。当然,上述所有的题目都必须通过系部的严格审核和批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毕业论文的水平大大提高。
5结束语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质量保证的前提;师资队伍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是质量保证的手段。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我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整体优化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育坚,鲍泓,鲍有文,等. 应用性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的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8(10):134-136.
[2] 杨起帆,陈观林,朱勇,等.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 高教探索,2006(1):65-67.
[3] 李群英. 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8(30):46-47.
[4] 韩利凯,雷伟军,毛艳,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78-80.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Innovative Computer Talent-Trained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ANG Jing-an, GUO Xian-e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