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质档案管理

地质档案管理

时间:2023-06-06 09:3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质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质档案管理

第1篇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地质科技档案信息电子化、网络化,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给地质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服务观和效益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

传统的地质档案工作,虽然也重视档案的利用,把档案的利用作为地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来认识和对待,但仅从“效益”观点出发追求最佳效益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档案在利用上多是被动的,即是以档案实体为提供形式与手段的被动服务,而主动服务即以档案信息为单元的传递、利用和发展不够。这实际上是不注重效果,或者说没有注重获得最佳的利用效果。第二,档案的利用并不核算成本。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没有档案利用成本的概念,更没有从产出与投入比的角度去分析地质档案工作或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的效益。显然这样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是建立在不讲消耗、不讲效果、一切由国家承包的计划经济模式之下的。第三,没有把优质档案的增加看做是地质档案工作的效益,导致“效益观”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地质档案工作全面效益的提高。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地质档案工作更要讲究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其完善程度最终要以地质档案工作的输出――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为标准进行衡量。当然,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具体衡量的,但是树立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的概念,产出尽可能增多、消耗尽可能减少的观念,却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效益明显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讲究效益,树立全面的效益观,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从根本上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树立全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益观,还必须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现实效益和历史效益的关系。

二、明确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特点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都附着和渗透在科技工作和有关的工作当中,而它本身不能独立表现出来。第一,地质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益附着和渗透在利用者的劳动之中,人们看到的是利用者的工作产生效益,而忽略了档案人员的贡献因素。第二,由于科技人员利用的档案,均产生于一定的形成者,给人的印象是地质科技档案的形成者给了利用者的效益;对馆藏的增量也认为是别人移交的,忽略了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其实,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六个重要环节,经过前四个环节所形成的科技档案虽然储存在内部单位,但它和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一样,也存在“著作权”问题。如果没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有关档案文件材料就可能不存在,或是残缺不全,科技人员也无法利用。第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均附着和渗透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对象之中,使它总是不能独立显现,而隐含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和总体效益之中,难免人们往往忽略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效益贡献。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有些情况下是不明显的,例如地质科技成果的利用,以及地质储量报告的利用、图件文件的应用等,在为地质工作服务中,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更多的是隐含的,由于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利用效益的缓释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短期内不能集中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实现。如果地质档案工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特点,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者能够在眼下显示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但这是不能持久的,也是有害的。

三、区分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档案利用效益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与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是有区别的。构成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的因素包括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因素,档案利用者的智能劳动因素和档案形成者的劳动因素。这里谈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是指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贡献。区分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问题。历来人们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等同于档案利用效益,所以追求的目标基本是现实的利用效益,其中又主要是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更是如此。表现在档案学术理论的研究中,多以档案利用为主题,甚至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档案利用畸形观点。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取得现实最大利用效益,同时还要取得档案潜在价值、潜在效益的增量上,也就是地质档案的增量上。

四、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地质档案工作要讲经济效益,但还必须讲社会效益,二者并重,不能偏废。不论是基层档案室在为本单位科技工作服务中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是档案馆在为历史研究服务中取得的社会效益,都同等重要,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两利,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讲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有害的。

五、促进档案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第2篇

1、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并且发展迅速。但是许多方面还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进一步更新技术,变换模式,以达到更好地管理效果。就如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样,新时代的档案部门也需要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迈进。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且跟不上档案生成的速度。因此,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借助于现代的计算机、扫描仪、电子科技以及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来完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快捷、健全的系统,使得档案的管理更为科学、系统,在收集或者查找时更为方便快捷,这样还可以使得地质档案的信息能够上传到云端得到共享,并且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较为简单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并且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保存好。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档案都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环保,还有许多弊端:第一,由于档案是纸质的,随着档案的增多,其所占据的空间也会不断加大,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也会增多,而且检索的难度也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加大;第二,纸质的档案对于其存放的环境和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不能在潮湿或者阴暗的地方存放档案,对存放文档的地方还要经常进行杀虫防虫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存放档案地点的消防工作;第三,纸介质容易老化并且容易磨损,因此稍微保管不善就容易造成损失,严重的则会丢失原始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管理现状目前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都认为信息化建设跟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普通的管理人员,都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优于手工管理,甚至有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会将数据丢失的更大风险等弊端,比如在没有保存的情况下断电,黑客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2)部分地质档案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我国,有许多地质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是在单位里面身兼二职、或者三职,甚至有些只是兼职。这样就导致了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技术水平也处于低下水平,以至于更增加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并且管理人员的能力低下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3)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较为落后。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愿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认为信息化管理会优于目前的管理模式,因此,这就导致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设备仍是以前陈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并不能满足目前如此大的档案容量,所以某些单位的档案资料堆放杂乱,甚至有些单位直接将档案放在一些陈旧的仓库里,导致了部分档案资料或者数据有所损失。

三、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1、各级管理者要重视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领导班子和直接管理人员若是不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那么就算引进再多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不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从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出发,修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错误认识,以改善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为目标,加强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由于人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差,因此,在思想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更新和突破。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再教育,使得他们的技能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1)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一直以来,地质单位档案的管理模式都受我国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一个完整的管理库才是一个最安全的“保险箱”。因此,这些人往往都是不信任现代化的科技管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更新档案管理者的陈旧观念。

(2)树立档案信息共享的观点。要想突破目前的区域界限,就要懂得共享资源。要更好地共享资源,就要在保证不泄露自己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前提下,利用因特网将信息和档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的自身价值。

2、重视引进新设备并加强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队伍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地质单位应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培养专门管理档案的管理者,要让其熟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要时,应该引进一些新的适合地质工作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并能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第3篇

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要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石油地质档案处理流程来进行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石油地质档案的安全。在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石油地质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地质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石油地质档案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石油地质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石油地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石油地质档案的真实性。

二、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出现,提出了一些石油地质档案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石油地质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问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三、提高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石油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档案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石油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从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石油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四、提高石油地质档案

工作者的信息安全素质,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安全化对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安全素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管理石油地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是现今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石油地质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有利于拓宽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保护领域、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完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促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的改进,新领域、新种类、新载体石油地质档案不断出现,给档案工作者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深刻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历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石油地质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即石油地质档案工作者要认识到石油地质档案事业发展的必要性,要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未来,深化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完善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综合功能,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改革服务方式,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促进企业科研生产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五、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

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石油地质档案信息的公开与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对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石油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在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理论所面临的创新与发展要求也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在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认识长远并立足当前,认真解决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当前和今后都会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六、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archives is the embodiment of geological work, is the precious wealth of the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basis and conditions. The author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 practice, talk about how well the geological file management.

Key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geological material,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质档案是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勘测和勘探即区域测量、普查勘探、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料,包括成果资料、水文资料、样品分析资料、钻探资料、测量资料、设计和科研资料等一系列地质工作必备的科学依据性资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能否抓住地质信息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地质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现就地勘单位如何更好地加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严把地质资料归档质量关

地质资料的形成,贯穿于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有立项、设计、野外勘测、综合整理、成果报告编写、审查验收等六个阶段。为确保形成的地质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同步:

(1)计划任务的下达与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一个项目的计划任务书一经下达,就标志这个项目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为使地质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符合归档质量,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档案的立卷分类标准》制定地质资料归档要求及地质资料立卷分类标准,并下发给各项目组。各项目负责人指派一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项目资料管理员,负责收集本项目科技文件资料,建立好六个阶段的科技文件材料积累袋,先把立项建议书、计划任务书、设计书等收集起来,收集率要达到100%,分类存放到资料袋中。

(2)项目野外工作过程与科技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这个同步是全面收集科技文件材料的关键,因为大量的地质资料在这一阶段产生,所以,地质技术人员要依据地质档案的立卷分类标准积累材料。工程编录过程中,每个工程记录表要分开,做到每个工程都有一个素描图和工程记录表相对应。在工作过程中,以立卷分类为标准,把积累的技术文件材料分类装入资料袋中,以便后一阶段的立卷、分类、归档。

(3)室内综合整理与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同步。室内综合整理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综合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对野外形成的地质资料,要从地质工作项目各阶段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是否齐全,每一件科技文件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否完整,原始数据是否准确,责任签署是否完备,科技文件材料的内容是否与审批文件一致,归档范围、立卷类别划分是否准确合理等诸多方面考虑。然后将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立卷,由项目负责人正式填写“原本地质档案明细卡”并进行归档。这样就保证了地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

(4)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及成果报告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立项、设计、实施作业、综合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报告编制、资料归档等六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按照“谁形成的地质科技文件材料,谁立卷归档”的原则,利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项目负责人就是地质科技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的第一责任人,使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得到有效保证。可见,质量体系与地质档案密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另外,在成果报告提交验收之前,应对原始地质资料的立卷、归档进行验收,加快项目进程。

二、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现状

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务在于收集资料以及保存、保管资料,档案利用工作只是被动等用户上门查询,地质档案保存方式则为传统的纸介质档案排架式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纸介质存储方式占用空间大;二是对存放环境要求高;三是纸介质易老化、易磨损,造成原始数据的大量丢失;四是科技档案管理方式落后,技术上不能实现信息共享,给用户查询造成诸多不便。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改变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和手段,首先是信息的采集更为简便、快捷;网络传递电子扫描和各种输入方法使信息的采集产生了质的飞跃,存贮在计算机的信息类型与信息量大大增加。其次,这些信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高效、高质量地加以整理、编码、标引成为有序的可供检索和输出的信息。计算机技术为地质档案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快速方便的服务方式,也提高了地质档案的服务质量,所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地质档案是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地质档案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地质档案管理跨越性发展的表现形式,是地质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措施

(一)建立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地勘单位可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参照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著录要求,结合原本地质档案的具体构成,对原本地质档案进行著录,建立相应的目录数据库,开发适合本单位原本地质档案目录检索系统,实现原本地质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地勘单位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只要输入任意一项关键词,如资料名称、类别、矿种、勘查程度、编著或几项关键词的组合等,均可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信息,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

(2)逐步施行馆(室)藏档案数字化,有效保护重要地质档案

在现代化管理条件下,要转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就必须实现传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就是把馆(室)藏的各种纸质、照片、声像、胶片等传统介质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成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的档案信息,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档案数字化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迅速、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档案数字化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把馆藏档案目录数字化,第二步就是将现有馆藏纸质档案根据其特点和利用情况逐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重要的、利用率高的并且纸张出现破损和文字渐变模糊不清的档案逐步进行电子扫描与文字录入,并刻录成光盘作为永久保存,逐步达到了完善保护纸质档案原件的目的。

四、加强地质档案保密与利用工作

(1)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要维护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贯彻落实《保密法》和《关于开展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这既是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基本要求,也是地质档案工作当前主要任务。对于地质科技资料不仅要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还要保证地质资料实体安全和地质档案资料的安全。

(2)正确处理的地质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日常工作中,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地质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地质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地质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地质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地质档案浪费;不能有效地利用地质档案,失去地质档案的价值。

五、加强业务培训

地质资料规范化管理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开发地质档案信息的能力。一要广开门路吸引人才,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队伍。二要实施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这些都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结语

地质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对地质档案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新思维、新技术、新举措对待地质档案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进. 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之思考[J]. 四川档案. 2004

第5篇

一、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特点

(一)专业性。工程勘察工作具有多学科及多专业的特点,这也使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的体现出了技术文件的专业性。这也使在工程勘察档案在分类、检索及编号过程中都需要对技术资料的专业性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资料不能混淆在一起。因此作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勘察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业务范围进行了解,并能够有效识别各专业的图纸文件,从而正确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

(二)成套性。勘察工作通常都是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作为工作对象,勘察程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勘察工作中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联系性,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勘察会所形成的全部勘察技术文件和资料则会组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档案中任何资料都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这也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便利。

(三)阶段性。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只有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勘察工作,而且各阶段的勘察活动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勘察工作的各个不同阶段会形成勘察技术资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勘察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并注意不同阶段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

(四)利用的时效性。工程地质勘察档案主要服务于该项工程,因此在该项工程实施阶段对档案的使用和利用也十分频繁,但当工程项目完成后,对该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信息的查阅率也会随之降低,这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利用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因此需要在其活跃期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做好工程勘察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较大的工程,还应设立兼职档案人员,负责项目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经济,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另外,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完成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的将工程资料转交到项目主管部门,为形成工程勘察档案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规范,制定和完善工程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事先制作好相关规范的表格、验收单等资料,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的实施,使档案工作人员、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把好竣工验收中档案资料的质量关。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起,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逐条对工程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竣工验收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竣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把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当前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推进,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档案检索系统,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实现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各勘察单位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投入,并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做好档案的存储工作。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传输、存储及运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安全性,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

制度是行为的重要约束法门,针对石油地质档案保护而言,由于其记录了勘察、设计、施工等各项活动,保存价值显著,是一种重要的科技资料,故必须要完全档案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其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在收集档案材料时,必须要做到及时,坚持整齐原则;在审核档案时,要依据证据来开展工作;在整理与收集时,要保证其严谨性;在借阅时,需遵循档案借阅条例来进行,通过批准后方可查阅,当出现外借时,则经由上级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再者,管理人员必须要从时代要求出发,及时更新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二、规范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首先,在对石油地质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中,必须要完善相关制度,以实际出发。譬如完善归档制度以及用户身份确认制度,从而提高石油地质档范的规范化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标准,强化石油地质资料归档接收,做好库房管理,完善借阅利用,统一档案馆各区域处理手段与储存格式,规范档案保管、使用以及收集等各个,预防在档案转换过程中出现破坏、遗失等现象。此外,针对文件制作与检索而言,其要与档案管理同步,最大限度地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目标。

三、提升石油地质档案馆人员综合素质

石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政治性与政策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在石油地质档案保护工作中,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立足于当前管理现状,首先要优化管理人员分配,选择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同时其在实践工作中能坚守自身原则与立场。具体而言,必须要强化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拓展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另外,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档案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工作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档案收集、鉴别、整理、装订等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石油地质档案整体保护水平。

四、健全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促使石油地质档案管理满足现代化要求,必须要完善档案管理网络,应用办公自动化管理机制,提高档案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要求越来越高,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对档案管理与统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强化硬件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具体而言,对相关软硬件要定期进行检查、升级以及维修,检测相关设施,并监测网络服务器,做好维护与清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设立网络安全监督员,对存档文件进行备份与更新,强化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基于应用这些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确保电子地质档案储存、传输的保密性、持续性以及严谨性。与此同时,在对石油地质档案进行办公自动化管理时,必须要以相关要求为依据,禁止擅自下载与修改,预防石油地质文件被非法使用或修改。

五、强化石油地质档案分步推进式管理

立足于实际需求,基于把握总体规划目标下制定分期方案,循序渐进,从而提高石油地质档案保护水平。具体而言,首先要重视石油地质档案管理环节,完善系统管理平台,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自动化办公。再者,对石油地质档案数据作积累处理,明确阶段性目标,执行分步推进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石油地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从整体角度上来讲,只有管理好石油地质档案资源,才能发挥其潜在的利用价值,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六、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 管理 异质备份 异地备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62-02

1 引言

地质档案是整个地质工作的记录和人们科研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和特殊的战略资源。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档案在各行各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管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等等,都需要用到地质档案,都需要以地质档案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决策。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质档案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损失。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地区的自然灾害频发,都不同程度的危及到档案馆,给地质档案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有些自然灾害还对地质档案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因此,为了妥善的保管地质档案,避免地质档案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损失,相关档案室需要根据地质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备份和异地备份,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性,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2 地质档案的管理方法与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档案管理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开始采取备份的方式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在备份中,使用磁带磁盘光盘对档案进行保管和保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该管理方法将档案资料通过数字化或者其它技术处理,使其保留在磁带磁盘光盘中,由于磁带磁盘光盘存储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在档案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我国便开始了对地质档案异地备份的研究,并将备份管理逐渐运用到实践中。随着各种灾害的频发,档案管理部门进一步重视运用备份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汶川地震之后,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着手建立与完善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地质档案管理的发展。但是,地质档案异质异地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不够。由于突发性灾害的发生频率不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不重视地质档案的备份管理工作,他们担心备份管理会给馆藏档案带来不利影响,在工作实践中也不愿意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

(2)资金投入不够。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每一步工作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是档案管理部门资金不够,政府投入不够。随着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相应的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而档案管理部门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备份管理的发展。

(3)备份选址困难。我国地域辽阔,这有利于地质档案备份管理的选址。但是地质灾害频发,有些地方地震活动频繁,这给备份管理的选址带来很大的困难。异质、异地备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在实际的地址确定上比较困难。

3 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1)保障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地质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一些档案资源丢失后还可以恢复。但是,地质档案不同,地质档案一旦丢失或者遭到毁坏便将无法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备份、异地备份,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2)应对地质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地质档案的资料是比较脆弱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给地质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地质档案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等,这些都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应对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3)防灾减灾的必要措施。保障地质档案安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既要防止较小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虫灾、盗窃、湿度温度的损害等。更要防止较大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火灾、地震、洪灾、海啸等等。各种灾害具有不确定因素,它们随时可能会爆发,会对地质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防灾和减灾的必要措施。

(4)防范管理风险的切实需要。将原有的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经过技术加工,再通过复制,形成各种信息载体进行存储,可以更加有效地防范地质档案资料被别人窃取,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预防并能够减轻各种灾害对地质档案所造成的损害,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可以防止资料的丢失,是防范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切实需要。

4 国内外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做法

(1)国内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做法。由于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国的企业也重视运用档案备份的方法来加强对档案的管理。2007年,中石油集团公司制定并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境外档案管理办法》,对驻外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中石油工程建设苏丹分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工作网络,对档案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并重视运用备份的方法来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比如,中石油工程建设苏丹分公司开发了运用档案管理的一体化软件,保证了留存文件的最大化。对于声像档案还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对于这些资料,如果原件不能带回国,就将电子备份带回国。在向国内报送档案资料的时候,涉及机密的除外,都由相关人员直接带回,对于电子文件则都使用加密硬盘拷贝带回。对档案进行异质异地备份,以保障档案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2)国外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做法。国外也十分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备份工作,重视运用备份的方法来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了恐怖袭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在世贸大厦工作的企业档案资料带来几乎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很多的企业因为丢失了档案资料且无法立即恢复而面临倒闭。但是,在世贸大厦租有25层的摩根斯坦利公司却在事件发生的几个小时后就宣布,全球营业部在第二天就可以照常上班。其原因在于,摩根斯坦利公司不仅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数据备份,并且还在新泽西建立了远程备份中心,从而保证了地质档案的安全性。因此,在事故之后公司便很快的可以正常运行。而有些公司因为没有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事故之后整个公司陷入一片混乱,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由此可见,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重要性。

5 做好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的备份管理工作,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各种灾害给地质档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尽快制定本单位的备份计划,采取备份措施,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备份工作的指导。

(2)加大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备份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保证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等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丰富地质档案资源,为做好数字档案备份管理做好准备。

(3)科学选择备份地址。对备份地址所在地的各项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地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4)落实备份制度。地质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度完善的备份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备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切实加强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倪云英.地质资料档案异质异地备份问题研究[J].浙江国土资源,2011(11).

[2]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刘冰.实施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档案,2010(12).

第8篇

一、档案管理对于单位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不仅是单位的财富更是国家的宝藏,它能见证历史的活动,提示未来的发展。同时,我们在档案中能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单位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国家,将来势必有更广阔的土地需要我们地质部门做出准确的地质判断,为开发的重大举措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依据。纵观我国西部开发战略方针,生态保护、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哪一样用不到地质部门的档案材料。由此,地质档案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如此重要的工作中的工作人员势必需要极高的个人素质只有专业手段过硬,主动服务单位,思想觉悟高的工作人员才能担此重任。

二、新型人才培养方法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档案管理是一项枯燥但细致的工作,没有炫目的研究成果,也没有有趣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耐得住寂寞,放的下身段。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极高的职业道德感。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发散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不错的管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形式和体制有所变化,地勘投资方的多种多样,档案管理的工作本质已经悄悄改变。传统的纸质保管,限级借阅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地质信息的需求,势必在更新的形势下遭到淘汰。可以预见,信息时代地质档案资料将由人工整理,纸质保存转变为全互联网的存储和共享。

高科技的工作手段带来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掌握地质专业知识,更要掌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

2、更新学习地质勘探相关知识

如今社会日新月异,自八零年开始至今,地质工作的内涵就不断变化,增加了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等门类;地质档案的记录工具也由纸等变成了如今的计算机。检索方式移栽进化,现在的检索手段更是多的难以想象。新的时期,地质档案工作重心将由以前的一个变为两个。以前是收集整理为重,现在我们不仅要重视前期的收集整理,更要重视档案的后期开发利用。把信息服务当做工作的重中之重。

档案人员要具备档案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利用方法。更新自身的地质勘探知识,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学习,补充化学、水文、矿探等多方面知识,知道它们各自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和技术文件材料的产生规律。以便在工作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精心制定属于自己的提升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提升个人素质作为不变的目标努力下去。

3、深入贯彻实施新时期相关法律和制度

时刻关注新出台的政策,关注两会对自身行业法律法规做出的修改,熟悉掌握部门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并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保密条例,绝不泄露机密,熟记资料保密等级,工作中认真仔细,不侵害他人权益,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三、新型人才所需素质

1、变被动索取为主动服务

过去的档案部门服务非常受到限制,只管收集和整理资料,等着其他部门来索取。新的时期我们要坚决改变这一被动风气,由档案工作人员来主动提供服务。

就目前西部大开发为例,资源丰富是西部优势,如以能源产业为基础,发展高精尖科技,向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业进攻,势必将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据此,档案人员应更具手头掌握的地质档案材料,主动编纂和提供一些相关信息资料,为领导决策、宏观调控和具体实施单位提供主动服务。

2、将地质档案资料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更广阔的社会中去

地质档案的利用所带来的巨大效益日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地质档案的利用,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四川省仅2004年共接待676人次,查阅地质资料档案1081份次,其中查阅矿产资料占32%,公益性地质资料档案占20%,区域地质资料档案占48%,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扩大资料服务范围,深挖地质资料潜在价值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状。

加强地质资源信息化管理,让更多的人能在网上查阅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强化档案信息利用意识,发挥传统地质档案所没有的独特作用,这样才能全方面提升档案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9篇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大大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信息资源也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的管理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地震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地震档案管理工作应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改革,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地震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以加速地震档案管理工作进程,改善地震档案管理质量,以便于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地震档案;管理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美国微软公司的兴起是知识产业的典型代表,开启了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强大发展劲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中,知识、科技型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发展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了未来朝着大数据时展的趋势。地震档案管理工作与人民的生活、工作、生产息息相关,对地震规律的研究及地质活动的预测非常重要。为了确保相关信息数据的准确保存和科学分析,高效、准确的地震档案管理平台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地震档案管理概念与知识经济时代下地震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性两方面对地震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地震档案管理的概念及演变历程

地震是由于地壳释放巨大的能量所造成的地表震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极短时间内就会给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人类毫无反击之力。因此,人们一直希望对地震进行有效的预测,尽可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地震档案管理工作随之产生。科学家们希望对地震过程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了解地震前的地质状况、发现相关规律,对地震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掌握。地震档案监测的数据主要包括地震活动中的地质情况、地壳形变程度、重力、水质、地下水组成成分及含量等,对地壳的活动频率、相互作用关系、能量转化等性质进行分析。如果每个地方的地震数据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被系统地整理出来,那么对地质工作者来讲将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料,有利于科学家对地质活动规律的探索,对人民的生活安全和生产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采用纸质资料记录的方式,所发生的地震灾害信息被相关人员记录在纸质档案中,被放置在相关位置,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随着记录信息的增多,占据的空间就会越大,并且档案的查找和翻阅非常不方便,给地质学家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第二阶段,是计算机应用的初级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行业发挥的功能也越来越明显,初级阶段各种应用软件还不成熟,只是对档案进行简单的记录和保存。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档案,有关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被逐渐开发。第三阶段,数据资源系统化管理阶段,档案管理的相关软件开发技术越发成熟,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据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储存信息,还可以对存储的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做出科学的决策,使数据资源变得更加有价值。

二、知识经济时代地震档案管理的创新性

地震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地震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其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数据信息资源,是地质研究和地震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国的地震档案管理起步较晚,与其他行业数据管理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地震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应积极改革,实现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下面主要从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人员三方面简要介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地震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

(一)工作方式档案管理的第一阶段是纸质资料阶段,其工作流程为:测量、记录、整理分类、使用。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人工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信息,纯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数据资料记录内容简单,不能满足地质学家的研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震研究工作的开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地震档案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相关部门研制出了地震档案管理软件,大量的纸质数据资料被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将纸质数据转变成了电子数据,由纯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从此地震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时代开启。使用计算机对地震档案数据进行管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可以随时进行浏览查看,或者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非常方便,容易查找,同时还节省了空间和时间,避免了纸质资料管理阶段的诸多弊端。同时,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地质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信息和研究资料,有利于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和预测。

(二)工作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决定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强大助推力。因此,不管在什么行业中知识和信息都是最为重要的两大因素。地震档案管理的初期采用纸质资料进行记录,地质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仅局限于纸质版资料中记录的相关内容。随着记录时间的增加,数据信息量变大,项目杂乱,信息庞杂,占据空间大,不便于整理和计算,给数据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种地震档案管理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地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地震档案的工作内容也由简单的数据记录转化为数据的分析、统计,大量庞杂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转化为有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宝贵财富。其主要创新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地震档案管理的存储量大大增加,并且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可以共享信息,使得研究人员有丰富的资料进行参考。

(三)工作人员传统的地震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对多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不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地震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仅仅会进行数据记录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数据分析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和地震分析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等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熟练地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查看,数据分析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进行数据信息运算和分析,以便于得到科学性结论,档案管理知识可以使工作人员对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地震专业知识可以使工作人员对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研究,对地震相关规律进行探索,便于进行地震监测和预防。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所拥有知识和技术越多的人,就越有可能赢得未来,因此,新的形势下,对地震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有了新的要求,工作人员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知识面,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专业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才可以推动地震档案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地震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改变了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使地震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笔者相信,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要地质学家和地震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将地震档案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12期

第10篇

关键词:地质;档案;资料;地勘单位

0引言

地质档案资料是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和室内资料综合研究、整理的,具有可利用价值的文、图、表及音像资料。地质档案资料的应用对今后新一轮找矿、科研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参考指示作用。而目前很多地勘单位的档案馆仅仅起到档案资料的保存作用,对地质档案资料的借阅、应用却很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少,职工年龄偏大,数字化知识欠缺。

在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质行业低谷后,各地勘单位裁员现象严重,很多年轻技术干部多转行,人才流失。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勘单位相继恢复地质工作。单位仅剩的技术人员均集中到地质找矿一线,档案工作则多由中年女性职工承担,这出现了资料多、人员少、现代数字化知识欠缺的现状,致使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未发挥很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档案资料多而杂,储存形式多为纸质,利用起来不方便。

档案馆库存的地质档案资料都是从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工作以来收集的所有地质资料,包括原始档案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资料未进行综合整理和分类,比较杂乱,且多为纸介质,质量差,利用起来不方便。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单位在一个地区开展地勘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地质找矿工作能否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地质档案资料的作用呢?

根据地勘单位档案管理现状,我们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做好现阶段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二是对老资料的综合整理;三是建立高效的档案资料借阅、应用平台,做好资料的电子化整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1 做好现阶段地质资料的收集、立卷存档与利用

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规程规范,现阶段形成的地质档案资料应严格按照规程规范执行。

1.1 原始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严格执行《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在野外地质工作结束后,由项目组进行收集整理,交由地质技术管理部门和档案部门检查验收,并形成书面的验收意见,再返回项目组修改完善后进行电子化(扫描),最终汇交纸质档案资料和资料光盘。由档案部门立卷归档。

1.2 成果地质资料编制、汇交严格执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及补充规定。成果地质资料在项目阶段性工作结束后,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编制,完成后交由地质技术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形成整改意见,返回整改后由档案部门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1.3 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严格执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1.4 将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导入到“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方便管理、查阅及及时利用。

2 对库存老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电子化存档

在做好现阶段地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立卷归档的同时,加大力度做好库存老资料的电子化存档。

2.1 综合整理

可按地区或按勘查阶段进行整理,对区域性的成果报告或科研报告应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整理并电子化,单独归类,方便日后利用。

2.2 电子化存档

将整理好的原始地质档案进行扫描存档,对有利用价值的地形图、地质图、剖面图进行矢量化,方便日后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矢量化工作应做好登记,避免重复做工作。

2.3 对综合整理好的资料按现行标准进行立卷归档

3 建立高效的档案资料借阅、利用平台

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主要是方便日后利用,如何高效地利用档案资料,除了做好前两步,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建立一个好的平台,方便查阅、利用,下面介绍两个较好的档案资料管理软件。

3.1 地质资料管理系统(GeoArchMIS),该系统是一款面向各级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用户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资料业务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包含机构管理、汇交管理、资料著录和查询统计。该系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质资料信息(包括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实物资料),方便档案资料查询和利用,使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更加信息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提高工作效率。

3.2 铀矿勘查钻孔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开发的,软件基于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钻孔各项数据的采集,钻孔图表的自动生成,储量计算图件的生成和应用。数据库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制图,使我们的勘查工作在资料收集、整理和提交成果地质资料过程中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资料处理、地质制图的效率和质量,方便勘查资料的档案管理。

4 结语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勘单位开展工作的前提,做好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可使地质档案资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地质资料保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科学技术,做好资料保管、开发利用的后勤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丽仙. 浅谈如何加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J]. 经营管理者,2012,14(2):113~117.

[2] 孔美丽,何娟,王蚊宏. 如何做好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J].河北地质, 2011,3(4):45~46.

[3] 孙建武. 谈怎样做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J].商情,2010,4(5):27、43.

第11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核算工作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地质勘查单位在某个环节的全部经济活动的记账、报账加以核算,以准确分析、计算和记录全部的经济费用,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中,加强对内部会计信息的核算,对促进自身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在外部会计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加强对内部的监控,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但是从实际会计核算情况来看,部分地质勘查单位没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上制度规范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在核算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依据,造成会计信息的核算效果不尽人意,给单位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二)会计档案管理不完善

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来看,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没有依据会计凭证、财务报告和会计账簿对会计档案加以分类存档管理,并且预算资料、涉税文书、会计移交清册、审计文书和银行对账单的整理不规范,加上电算化会计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会计核算信息泄露,甚至是丢失。此外,随着财务软件的升级,已有的软件与文档资料极易产生不兼容的情况,降低了资料保存使用的效率。

(三)资产不实的问题

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账簿记录的相关信息,每年定期核实库存实物、货币资金、往来单位与有价证券,实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但在实际资产核算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核算的质量。具体体现为:部分地质勘查单位没有制定固定的资产明细账,没有及时核实资产实有价值与数量。加上部分不良资产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形成虚有资产。例如在组织队伍转产的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设立了经营实体,数量较多,部分实体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部分经营效果不佳,面临着倒闭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账面中“长期投资”项目投资余额长时间挂账,没有得到及时核销。此外,对于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核算,长时间发展下去,导致挂账发展成为坏账,给单位生产经营带来了财务风险。

二、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地质勘查单位在核算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必须在国家与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上,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采购、预算、收支与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规范单位的业务流程与控制程序。并做好记账凭证工作,对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加以管理,将会计核算工作落实到单位经济业务的过程中,确保全部经济业务落实到位。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报告报送制度,将重大对外投融资、重大项目资金安排、重大资产处置和重大出租出借等资产负债表项目落实到位,充分披露单位的资产。例如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生产经营中各制度、工作流程和程序的有效依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促进自身单位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单位财务部门必须依据《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将资产保管和会计核算分离、经营责任和会计责任分离的制定纳入到内部监督控制系统中,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成立内部控制专职机构,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责、权、利,落实内部岗位牵制制度,形成一种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格局,从根源上杜绝的出现。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会计核算水平,确保内部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离不开会计档案管理。因此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对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会计档案整理、归档、销毁、保管、利用和鉴定制度,明确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权利与义务,确保会计档案资料有序存放与妥善保管,以免会计档案毁损、散失与泄露,从而为有关人员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可安排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结合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依据新《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与《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有关规定,在已有档案管理制定中纳入档案鉴定销毁的内容,明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为30年,规定在销毁会计档案时,需要财政和审计部门参与其中,并清点核实全部的销毁清单后才能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会计档案储存的完整性,还能避免会计凭证与账簿泄露出去,从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资产核算

对于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主要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与简单化,单位必须依据自身发展的情况,结合会计制定,将实现在本期负担、但是没有真正支出的费用转变成预提费用,加入到本期的支出范围中,而对于支出的费用,需通过分期平分支出的方式来核算。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强化单位名称的保护,并依据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单位商誉投资的相关规定来管理,提高单位资产投入与产出的高效性、合理性。例如在资产核算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财政部门必须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依据固定资产系统形成的编码详细核算房屋建筑、专用设备、仪器设备、家具原值和其他固定资产的原值,掌握设备报废和购置增减、财政预算拨入住房公积金和公用设施设备维修金的情况,并加强对固定资产事后监控的力度,定期清点固定资产,及时查明盘盈、盘亏、损毁和报废的固定资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一物一码,物卡对应,避免规定资产账面原值和实际净值随时间的变化产生明显变化,不能及时反馈资产的具体情况,导致账外资金增加、账实不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背景下,地质勘查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质勘查单位也从以往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主经营的方向发展,使得行业会计监督与核算发生明显改变。因此为促进地质勘查事业稳步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落实会计岗位专业化与加强资产核算,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有序开展,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葛繁荣.对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投资与合作,2014(3):130-130.

[2]陈莹莱.关于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23,226.

[3]韩芳.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研究[J].当代会计,2017(1):37-38.

[4]吴奕恒.论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核算[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10):173-174.

[5]高超.当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229-230.

[6]车晓琳.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1):194-195.

第12篇

自公司在发展建设中明确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来,注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的理念与管理方法,其中无纸化办公的推广,摒弃了以往工作中的很多弊端。拿我单位7个专业日常工作所需的各种图纸与地质资料来说,手工绘制的图纸及各种资料的使用与保管不仅造成职工工作量大且受环境、时间的影响,资料的墨迹、清晰度很难保存长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子办公系统、电子绘图设备的配备,使我单位的各种工作资料及图纸基本实现了电子版化,为工作中资料、图纸的查找、传阅与使用带来了方便,同时实现了为生产单位更好更快地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的服务目的。面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高度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关键

档案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领导和档案人员都必须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的必要条件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数量的庞大给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困难: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档案的质量,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1、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前,档案材料的传阅、整理、归档都是以手工抄写为主。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系统地完成各项工作,使文件的形成、运行、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衔接起来,这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操作管理技术,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注重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掌握。

三、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