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肝病预防与治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传播性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47-01
很多疾病都经由血液进行传播,常见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等。而这些疾病在进行血液化验检验的过程当中,如不慎受到损伤,很有可能会将患者的病毒传给医护人员,并有随时发生职业病的可能。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输血治疗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之一[1]。由于血液透析、输血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了再治疗的时候需要频繁的进行血液检验工作。由于血液的流通,导致了这类病人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院的检验科对血液传播性疾病按照严格的科学预防和控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本文将进行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每一位血液透析、输血治疗患者进行透析、输血治疗前的血液检验,凡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以及HBV―DNA阳性伴转氨酶异常的病患者均为乙肝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为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凡是HCV抗体阳性以及HCV―RNA为阳性伴转氨酶异常则是丙肝患者,HCV抗体阳性为丙肝病毒携带者。2011年至2013年,对我院的血液透析、输血治疗患者进行全面预防工作,其中血液透析、输血治疗的乙肝患者14人,血液透析、输血治疗的丙肝患者12人,血液透析、输血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患者7人,血液透析、输血治疗的丙肝病毒携带患者11人,共44人。
1.2 方法
对我院的血液透析、输血治疗患者进行科学、严格的预防工作。下文对预防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1.2.1加强科室的管理组织
第一,检验科的科室布局要合理,对于不同患者的检验血液要进行科学的分类。例如,正常人血液与乙肝病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要进行分开,正常人血液与丙肝病患者和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要进行分开,避免混淆。各类的检测仪器要标识清楚,并进行分类放置。对于一些抽血器具,在使用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清洁消毒工作。
第二,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工人、实习生等人员,都要在岗前进行感染预防控制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包括:对于不同种类的检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各种仪器的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设定、对于血液如何采取防护控制措施等。
第三,建立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感染监控档案。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体检。当血液化验的各项指标正常才能从事工作。通过建立起动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能够及时的控制病毒的传播。
第四,通过专业人员对检验科器材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每个月定期检查检验科的仪器是否存有肝炎病毒。各种检验物品的标签是否清楚,放置是否准确、妥当。要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对于不严格遵守消毒措施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处分工作。让检查工作能够切实落实到位,避免检验过程中,因医生、研究人员的损伤而造成病毒的感染。
1.2.2检验科仪器的病毒预防和控制
第一,对于不同疾病的检测仪器要进行分机使用,当检验完一种疾病的时候,要进行消毒之后方可进行其他类型病毒的检验。
第二,采用灭菌的采血针、一次性注射器,并在使用之后立刻进行销毁工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不能够随地乱丢,要进行分类处理,严格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操作,实行一针、一筒的采血原则,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
第三,在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器材、试管等器具要浸泡在消毒液当中进行消毒,消毒过后再进行洗涤并烘干备用。如测尿的试管,在使用过后应该要煮20-25分钟之后再用消毒药物进行浸泡,浸泡后再洗干净。
第四,对于检测当中的血液、尿液、脓等标本,应该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在消毒之后再进行清洁。此外,粪便标本也应该要进行无菌化处理,再进行焚毁。
第五,检验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该要穿上隔离衣或者医疗专用衣,并且每天要进行消毒处理工作。
第六,检验科的每一个部门都应该设有吸收设备。肝检部门更加应该配有高效的消毒剂。
1.2.3其他途径疾病预防和控制管理
第一,对于一些不慎存有伤口或者伤口未愈合的医护人员,要严格禁止其进行病毒性检测工作,以免在检测的过程当中受到感染。
第二,对于血液透析及输血治疗患者,其血液、血浆等检验材料,应该使用一次性器具进行承载和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医院的透析及输血治疗患者进行预防和控制,我院检验科血液传播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控制感染率达到100%,在预防期间内无感染发生,预防和控制效果良好。
3 讨论
根据有关的报道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发生率为17%―27.25%,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为8%―58%不等[2]。我国以往也有很多由于检验不严格而引起感染的病例。可见,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其传染的的渠道主要包括:在检验的过程中被针头、玻璃等器物刺伤而造成血液感染;医护人员本身具有皮肤损伤容易造成感染;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口腔、鼻腔粘膜与检验血液接触而发生感染;在工作的过程中长时间与带有病毒的仪器接触,引起交叉感染。
要预防感染的发生,检测人员要从自身做起,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下面本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3.1注意职业安全
加强预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检验人员只有意识到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害性,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检验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避免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3.2加强检验科的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检验科的安全管理措施是控制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医院领导要进一步完善检验科的相关管理制度,如消毒、实验、无菌操作等制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制度落实的执行力和操作性,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实起来。
3.3要设立应急方案
当检验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之后,应该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对于监测人员和伤者进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部门[3]。及时下达命令,保证药物的及时供给,从而保障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此次的控制预防结果表明,只有经过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对血液传播性疾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孙艳,陈健民,彭雯.血液净化中心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控制与预防[J].中国血液净化.2006(11).814-815.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调查分析;防治
下面是我院近三年的肝炎病例调研情况。希望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数据和警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2010至2012年收治的患者。资料来源于检验科、门诊、及住院部各临床科室上报至院感染管理科的数据。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数据进行逐年计算、统计。
2 结 果
肝炎病人在全院上报传染病病例中所占比例较大,见表1。
3 讨 论
3.1 危害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甲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肝炎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1]。大部分人对于肝病具有恐惧心理,排斥肝病感染患者[2]。所以肝病的危害不光是对于患病人群的身体,而且对于其心理健康造成危害。肝病患者有被歧视的不良心理感受。影响与正常人群的生活交往,甚至婚姻、家庭、工作等都受到影响。我国人口众多,属于肝炎的发病大国,各地区普遍高发。其具体原因不明。我国有中医药这个宝贵的财富,加之结合西医,但是其治疗效果仍只是局限于控制病情,没有特异有效的治疗。肝病的防治尽管老生常谈,但是仍然极为重要。
3.2 预防
3.2.1 控制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是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应进行隔离及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其慢性持续感染是构成乙型肝炎传染的主要来源,目前对乙型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3]。
3.2.2 切断传播途径 杜绝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我们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流动水洗手及餐具,餐前便后要洗手。医务工作者为做好自身防护,卫生手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防止医源性传播: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要入住传染病病房。对于没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病毒性肝炎病人要转上级医院或单间隔离。血液透析室近年有发生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的不良事件。所以对于血透病人透析前要严格进行肝炎分型检查,丙肝病人专用透析机。对于综合性医院,医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被血液污染的物品用后及时消毒处理。医疗垃圾及时毁型,定期焚烧。建议患者就医要尽量去正规的综合性医院。在非正规医疗机构中,拔牙、注射等各种医疗活动如果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都有可能感染肝炎病毒。
做好母婴阻断:目前较为常用的母婴阻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孕期免疫阻断法,另一种是新生儿出生后免疫阻断法。后者临床应用广泛,阻断率可达95%以上。同时孕产妇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要清淡,戒烟酒,避免刺激、辛辣饮食。
3.2.3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甲型及乙型肝炎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措施是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已经在儿童组中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及强化,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成人组,预防接种率较低。所以提倡扩大免疫对象范围,在全人群中建立乙肝免疫保障[4]。
3.3 治疗
3.3.1 急、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一般可自愈,急性丙型肝炎可以采取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治疗措施包括:①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药物治疗。②免疫调节药物。③抗肝纤维化药物。④抗病毒药物治疗。
加强健康教育:①在饮食方面: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②保肝指导:针对肝病病人肝脏的特点故应慎重用药,以免加重肝细胞的损害[5]。另外肝病病人应注意戒酒,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心理疏导等。
3.3.2 重症肝炎 对重型肝炎的治疗仍强调提高存活率,减少肝硬化的发生[6],原则是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有条件时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行肝移植治疗[1]。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焦素英,黎景琴.我院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与防治[J].赤峰学院学报,2007,23(6):33.
[3] 周四喜,曾孟兰.我院2005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30.
[4] 蒋永萍,王智永.兰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131.
酒精性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过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已知乙醇进入肝细胞以后,经过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三条途径氧化为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严重时可致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酒精肝”。笔者认为预防酒精肝的治疗、预防、护理,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方法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1]。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治疗酒精肝的效果好的方法都有什么,酒精肝最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这种疾病对身体的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大的[2]。
1.1 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必须措施,酒精肝患者戒酒后其预后可得到显著改善。戒酒后,轻型患者可于数周或数月内缓解临床症状及肝脏发生的病理改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于数月内缓解脂肪肝症状。对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者,可有效延长器生存期[3]。
1.2 营养支持 酒精肝患者中超过75%的患者营养不良,有资料研究显示,酒精肝患者的死亡风险与其营养不良的程度直接相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重,其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对酒精肝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后续治疗的基础,酒精肝程度严重者,可采用全肠道营养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发挥其潜在的协同治疗效果。
1.3 肝移植 在传统观念例,酒精肝是肝移植的禁忌症,随着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酒精肝患者中也逐渐开展肝移植治疗。有资料显示,酒精肝患者行肝移植后的生存期为1-3年,越有10%的患者病情复发,术后是否再饮酒是预测患者是否发生复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总之,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订治疗的方法,方法合适了,就可以很好的治疗了,可以尽快的摆脱疾病困扰了[4]。
2 酒精肝的预防
预防酒精肝最为重要的是控制饮酒频次及量,避免摄入过多究竟,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确保肝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应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3 健康教育
无论脂肪肝还是酒精肝,其发病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应酬多,喜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加上精神萎靡、生活散漫,都是酒精肝发病的原因[5]。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除此外,想要根本上预防酒精肝发生,就要注意劳逸结合。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稳定期应采取“动静结合,动静适度”的原则,做到生活自理,适当休息。恢复期应采用“以动为主,动中有静”的原则,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疲乏感为度,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肝胆之病,易于郁滞,应以疏泄条畅为佳。若情恋不畅,精神抑郁,则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诱发或加重疾病症状。应帮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另外,平时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以及体质强弱不同,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4 讨 论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 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 饮酒年限 酒精饮料品种 饮酒方式 性别 种族 肥胖 肝炎病毒感染 遗传因素 营养状况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 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 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 然而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 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酒精饮料品种较多 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 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 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 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 与男性相比 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 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 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种族 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ADH 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 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 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区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 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 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 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 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 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 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倍,耿威,张丽丽等.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2-223.
[2] 梁铭.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55-56.
[3] 江韶辉.酒精肝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537.
乙型肝炎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广、传染性强、感染率高,尤其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已成为巨大的人间病毒贮存库,作为隐性传染源对周围人群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在医院病人高度集中的场所,在现有医院设备条件下,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导致人群中形成众多HBsag携带者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之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乙肝预防工作的认识,防止医源性HBV的传播,现将导致传播的有关因素分析如下:
1 医院领导对传染病管理条例认识不足,不重视,不强调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重要性,科室实行承包,为了创收而将乙型肝炎病人收入无任何隔离条件和相对消毒措施的非传染病区,使乙型肝炎病人与其它各种疾病患者混住一室,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2 传染科布局不合理,大病房较多,条件差,隔离制度不严,往往使各型不同肝炎混住一室,再加上病友间的相互串门和互赠食品,以致不能分病分室严格隔离治疗,更易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3 在医护人员中普遍缺乏乙型肝炎预防的基本知识,无自我防范意识,不但自身成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也成为乙肝病毒的传播者,有的医护人员本身就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却仍然在临床第一线继续工作。据国外报道,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的牙科医生,通过手操作使7%病人感染乙肝病毒,但戴手套操作后,再无出现被感染的病人。
4 妇产科忽视对孕妇进行乙肝三系的检测,以及对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的隔离管理工作。未与正常产妇分室分床进行分娩,致使产房污染。众所周知,这种产妇的唾液、尿液等体液及阴道分泌物、月经血均有传染性,故带乙肝病毒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在分娩过程中可经新生儿受损伤的皮肤黏膜则感染婴儿。此外,产后母婴同室,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还有人从初乳中找到大量丹氏颗粒,故经哺乳或唾液亦可传播乙肝病毒。
5 注射、针剂治疗、化验采血、穿刺等是传播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许多医院为了减少医疗费用,未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针、口腔科钻头等,医疗条件差,消毒不彻底,有的针灸科医生甚至不消毒针灸针成为乙肝病毒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
6 输血等血液制品也是传播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的事例很多,有人观察到,只要注入含有乙肝病毒的0.001mi血液就可引起显性感染,0.001ml血液可引起隐性感染,故输入的不是采用放射免疫、酶标等敏感检测手段严格筛除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任何一项指标阳性的供血者血液及其血液制品,均可能引起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7 在医疗工作中各种侵入性诊疗设备、仪器均可能成为乙肝病毒的传播媒介。如纤维内窥镜、血液透析装置、呼吸治疗装置、雾化吸入器以及各种导管、插管等,因结构复杂或管道细长,有些不耐热力灭菌,管道内的污染物不易被清除,常规化学消毒方法达不到灭活乙肝病毒的目的,导致被检人群之间的交叉感染。
8 由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很高,而许多受感染者又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外科疾病、眼科疾病、儿科疾病等,而目前临床各科又无隔离病房进行单独隔离治疗,只能混住于普通病房而成为传染源。
综上所述,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防止院内医源性传播是关键。所以医院领导和所有医护人员只有提高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的认识,将控制乙肝的重点放在流行因素及传播途径上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是能够杜绝乙肝病毒医源性传播的。
需重视乙肝疫苗接种
据统计,自从使用乙肝疫苗后,我国慢性乙肝人数少了2000万。国家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范围,从1992年1月1日开始,所有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由家长付费。2002年1月1日开始,家长只需花10元钱即可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005年6月1日以后,国家完全免费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虽然在控制乙肝病毒传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漏洞。一是前面提到的要家长自己出钱,有的人嫌贵不愿意。二是人们对于乙肝的防治知识还不了解,在就诊的病人中,有1/3的人不知道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另外,这个统计数字存在地域性差异,在新疆、,以及我国其他一些落后地区就有所不同。在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中,我们做过调查,其中有1/3的人不知道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1/3的人说太贵了,还有1/3是当地医院、卫生保健所,就是接生的地方没有乙肝疫苗,即没有这个条件来实施这项措施。
将乙肝分为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有利于治疗
将乙肝分为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有利于治疗,这在国外已是常规,可是我国的一些医生还接受不了。他们认为这不是临床分型,这是病理分型。我认为这是临床分型,原因有三:首先,这两类病人预后不一样,e抗原阳性的病人容易治好。第二,治疗效果不一样,目前e抗原阳性治疗效果比较好,转氨酶效果良好,e抗原阴性治疗效果却不好;治疗的时间也不一样,e抗原阴性治疗时间长一些,e抗原阳性治疗时间短一些。第三,临床表现不一样,e抗原阳性转氨酶相对比较高,相对是早期的,孩子在新生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上学时玩耍、跑步都没有事,根本感觉不出来,不到医院检查不知道,好多都是孩子在学校体检时才查出来。对于这些孩子,肝脏没有病变不要进行治疗,否则会越治越坏,不治疗而保持平衡能力反而没有事。到了免疫清除期,转氨酶升高了,成大三阳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治疗,不治疗会引起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乙肝集中发病的年龄段
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儿童,由母亲传染。孩子肝功能、肝组织均正常,但病毒水平很高。第二类是这些孩子长到二三十岁时,到了病毒清除期,即机体跟病毒对抗了,要把病毒清除出去。清除病毒的同时,肝细胞被破坏,转氨酶升高,也就是乙肝的发病时期。第三类是病毒清除期后,病好了,或者经过治疗乙肝病毒水平降到很低,转氨酶也正常,但是体内还有少量的病毒测不出来。表面抗原能测出来,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基本正常,乙肝病毒测不出来,在体内低水平存在,这些人多为四五十岁,也有30多岁。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时因为喝酒、抽烟、劳累、剧烈运动后,也会发病。因为体内还有病毒,这样就是e抗体阴性的乙型肝炎或者是e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清除期又叫作非活动期,自由活动就是e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的乙肝和e抗体阴性的乙肝是不一样的,它们的阶段不一样,治疗不一样,愈后也不一样。所以,相对而言青少年发病较容易治疗。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生肝硬化、肝癌,要30~50年,肝癌的高峰是40~50岁。肝硬化是不可逆的,这个时期治疗的目的就是防止其发展成肝癌。如果一旦发展成肝癌,我的建议是要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尽量不要做肝移植。因为,肝移植手术做完以后,要长期服免疫类药物,机体没有免疫力了,对预后更加不好。
治疗乙肝的主要标志是病毒水平下降
第一,治疗乙肝的总体要求是病毒水平要降下来。第二,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这个正常不是指用药物将转氨酶降下来,而是因为病毒少了以后,转氨酶降下来,这两者是有联系的。如果只是转氨酶降下来,病毒没有降下来是不行的。第三,原来的大三阳e抗原阳性变成e抗原阴性,而且e抗体阳性。这里指的是大三阳,小三阳没有转换的问题。达到以上3个标准以后,不能马上停药,还要继续治疗;半年以后要检查一次,如果不变,最好还是不要停药;半年以后再检查2~3次,还是不变,就可以停药。
有20%~30%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达到以上标准。但是,要根据患者治疗的时间、病情的程度,有些患者治疗五六年病毒水平也降不下来,还得继续吃药,各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患者一停药病毒水平可能又上去了。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人来说是治疗,对其他健康人来说,因为乙肝病人的病毒水平降低了,传染给健康人的机会少了,就保护了健康人,这也是预防。一个是治疗,一个是预防,无论从预防的角度,还是从治疗的角度,都应该对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乙肝病人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情是不会好转的。也就是说,对我国3000万的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传播水平就能下降,这对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有很重要的意义。
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1)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多喝牛奶,多吃蛋黄、动物肝脏、胡萝卜、韭菜、空心菜、金针菜、菠菜、青蒜、小白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全麦、豆芽、豌豆、花生、新鲜蔬菜、水果等;多吃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小米、大豆、豆瓣酱、蛋、乳类等;多吃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腰子、瘦肉等;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柿子椒、蒜苗、油菜、野苋菜、山楂等。由于患肝病时胆汁分泌受到阻碍,对维生素K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维生素K1、K2),故应多供给菠菜、圆白菜、菜花、花生油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在注射乙肝疫苗之前,要化验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也称为乙肝五项。注射乙肝疫苗的适宜人群是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者。判断注射疫苗后是否产生效果的检验指标,则是化验乙肝五项中的第二项:即乙肝表面抗体呈现阳性。注射免疫为全程用药三针,在第0、1、6个月分别注射第1、2、3针。
下面针对注射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和读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谈谈与接种疫苗有关的知识,为读者答疑解惑。
1.注射乙肝疫苗后为什么仍会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疫苗能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几乎家喻户晓。但是,由于其质量,储存条件,被接种者免疫状态等差异,有5%~10%的人在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肌体可无免疫应答或仅有低滴度的应答反应。这些人很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另据资料报道,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后一个月,只有30%的人表面抗体呈阳性。在此期间,多数接种者仍有可能因感染乙肝病毒而发病。此外,乙肝可通过注射传播。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时,若针头等被污染过,同样可发生乙型肝炎。
2.怎样才能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已达到预定的免疫效果?
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2个月内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HBsAb)便可知晓。如乙肝表面抗体(HBsAb)呈阳性,表明已达到预定的免疫效果,此时,肌体具有抵抗乙肝感染的免疫力。否则,应再次加强免疫接种。
3.乙肝疫苗是否可臀部肌肉注射?
乙肝疫苗在上臂三角肌注射比在皮下注射或臀部肌肉注射免疫效果要好得多。国外还发现,在臀部肌注乙肝疫苗与肌体低应答率有关。因此,乙肝疫苗应严格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及新生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4.每隔3~5年就必须加强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吗?
对达到预定免疫效果的人来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可维持3~5年。从理论上讲,每隔3~5年就应该再次注射乙肝疫苗来巩固其效果,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对全程注射成功者,3~5年之后仅需加强注射一针乙肝疫苗,就可唤起原来记忆细胞,使表面抗体产生持久、稳定的免疫力。另据临床资料显示,接种全程免疫者,即使血清表面抗体阴转,感染乙肝病毒率也明显减少。因此,有学者主张没有必要追加免疫。
5.乙肝疫苗本身对乙肝有无治疗作用?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促使人体产生表面抗体而起保护和预防作用,但对乙肝病人却没有治疗作用。临床将乙肝疫苗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治疗乙肝,是为了借助其强化剂刺激肌体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应答而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
有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知度较低。据1992年全国调查的数据,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大约是总人口的3.5%,约有4000万,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丙肝病毒非常“阴险”
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丙肝病毒以后,引起以肝病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可以出现或不出现发烧,但症状比较轻,转氨酶反复波动,容易慢性化,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中1%~4%发展成肝癌。丙型肝炎病毒非常"阴险",潜伏下来以后很难被人体自动清除,天长日久不仅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反应,甚至肝纤维化,也可诱发很多自身免疫反应,出现肝病以外的很多表现,如干燥综合征、皮疹、关节痛等。
同乙型肝炎相似,丙型肝炎也存在病毒携带问题,患者长期没有不适症状,但病毒始终存在。丙肝与乙肝处理原则并不相同,乙肝病毒携带者如肝功正常,需定期随访,不必轻易用药。但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虽然肝功全部正常,若行肝穿刺检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即丙肝病毒RNA,是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阳性的,就应该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潜伏期差不多,通常情况下,丙型肝炎潜伏期是2~20周,平均7.4周;若是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约在20天左右发病。
被丙型肝炎缠上了怎么办
近年来,我国治疗丙型肝炎的办法,有单独普通干扰素治疗,干扰素加中药护肝治疗,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即病毒唑,英文名为Ribavirin)联合治疗。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和利巴韦林联合应用,经3~6个月正规治疗,其疗效为40%~80%。在正规用药的同时,禁用磺胺药、新生霉素、激素、对氨基水杨酸、非那西汀、含碘造影剂,否则,将加重肝损害。
丙型肝炎患者应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瘦肉、排骨、鸡、龟等及蔬菜水果类食物;不宜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类食物;不宜饮酒。平时做到情绪稳定,勿劳累,睡眠充足,节制性生活,加强保健及适宜锻炼,维护正常免疫。
重在预防 切断传染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可因输血而感染,另外静脉吸毒、穿耳环孔和纹身、(尤其是同性恋)、唾液、不安全血液透析、外科手术、拔牙、针灸、内镜、使用非一次性注射用具、共用剃须刀等也可传播,还可通过母婴传播(特别是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联合感染的母亲更易发生)。若经血液传播,进入体内的丙肝病毒量大,多为急性丙型肝炎,黄疸轻或无黄疸, 仅占25%;转氨酶升高,重症少见,不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丙型肝炎可以单独发病,也可合并乙型肝炎等发病。凡经输血等途径感染者,半个月至6个月,逐步出现全身乏力、厌食、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化验检测抗-HCV(即丙肝病毒抗体)和/或HCV-RNA(丙肝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转氨酶在100以上,即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目前尚未研制出丙型肝炎疫苗,因此,预防丙肝应从切断传染途径着手。丙型肝炎患者过性生活应使用安全套,减少性生活次数,女性患者治愈前不宜怀孕,哺育期患者以人工喂养婴儿为宜,妊娠期不宜进行抗丙肝治疗,否则药物将波及婴儿,最好是终止妊娠。随着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正式出台,专家呼吁全社会应该提高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医疗机构应对丙型肝炎病人进行丙肝抗体的筛查、防治,以排除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炎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遍。发展中国家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比较普遍,我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大约有1.3亿人,其中三分之一患者临床中肝功能出现损害。乙肝的症状特点是:发病缓慢,慢性乙肝患者比较常见。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途径。目前对乙型肝炎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是使用乙肝疫苗。本文对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自武汉某地疫情数据库。
1.2预防控制措施依据流行病学方法,对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措施进行分析。
1.2.1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接种疫苗是目前对乙型肝炎最佳的预防措施。卫生部在92年规定乙肝疫苗的接种属于计划免疫的范围,所有新生儿的疫苗接种从05年开始变为全部免费接种。①乙肝疫苗。我国现在接种的乙肝疫苗是经过基因工程重组以后的疫苗,包括酵母CHO细胞以及汉逊酵母等3种,适合的人群分别是新生儿人群、婴幼儿人群以及高危人群。②接种的过程。整个防疫过程要接种三次,接种时间段位:0-16个月,首次接种要在婴儿刚出生的24个小时内接种;第二次接种在首次接种的一个月后进行接种;第三次接种在第二次接种的六个月进行接种。新生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的情况在24个小时内进行接种,如果情况不允许,仍要以最早的时间接种首次疫苗。第二次接种和第三次接种的时间要和首次接种的时间相隔开,第二次接种的时间和首次接种的间隔保持在一个月内;第三个月的接种和第二次接种的时间间隔要保持在两个月以上,首次接种的时间和第三次接种的间隔在四个月以上,患者身体的接种位于患者上臂外侧的三角肌位置。③接种的主要事项: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患有慢性严重疾病或者出现急性病症,以及患者对酵母产生过敏,都不适合接种乙肝疫苗。④接种疫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良的反应很少出现。极少数患者接种部位的皮肤出现疼痛和肿胀,还有的伴有发热情况,对疫苗成分过敏的患者会产生过敏反应。⑤接种后的效果。接种效果的评价标准,依据的是人群接种以后产生抗体率的标准进行评价。95%儿童在接种三次疫苗后体内都会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很少一部分儿童不会产生抗体。也可以依据母婴的阻断率对接种的效果进行评价,孕妇接种疫苗或者疫苗配合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母婴的阻断率都不会是100%,这是因为孕妇发生乙肝感染后胎儿在子宫内就会受到感染,因此不能达到完全的母婴阻断。接种的效果评价还可以依据乙肝病毒携带人群比例以及乙肝发病率进行评价。⑥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婴儿以及儿童在乙肝疫苗接种之前出于安全考虑,可以不进行血清的检查;但是对一部分乙肝的高发人群,如男同性恋人群、吸毒人群以及家庭中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都要对其血清进行检测,预防乙肝的传染。⑦接种的注意事项。出于安全考虑,接种疫苗后可以不进行血清的检查。对于乙肝呈阳性的妇女所产婴儿在9-18个月时,要检查婴儿的HBsAg以及抗-HBs水平。如果只检测出了抗-HBs,而没有检测出HBsAg,说明儿童已具备了对乙肝的抵抗能力。⑧增强免疫。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患者抵抗乙肝感染的能力持续时间在12年,因此接种过的人群不用对抗-HBs进行检查以及增强免疫效果。但是对于乙肝易感人群,例如抗体
1.2.2接触乙肝病毒的预防措施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乙肝患者的血液或者体液。要及时进行预防。对血清进行检查,对HBsAg以及抗-HBsALT进行检测,在3到6个月内对主动免疫能力和被动免疫能力进行检查:接种过疫苗的患者,并且抗-HBs>10mIU/mL,可以不用太多的处理;如果没有接种疫苗,而且体内的抗-HBs
1.2.3切断乙肝的传播医疗行业要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切断。加强注射的安全性,对牙科的治疗器械以及内窥镜等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依据医疗机构的预防乙肝感染标准,在接触到乙肝感染患者的血液以及体液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在某些服务行业,如理发行业、刮脸和修脚行业、纹身以及穿刺行业等都要严格进行消毒,剃须刀以及刷牙器具不能共用,要实施健康的性教育,如果的体检为乙肝阳性,要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于较多的情况,要定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查体,对这部分人群乙肝传染进行加强管理,在的时候必须戴安全套避免乙肝感染和其他的性传染病,孕妇如果体检呈乙肝阳性,不能对羊膜腔实施穿刺手术,要控制分娩时间,胎盘要保持完整,避免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
1.2.4对乙肝感染者以及病毒携带者进行管理医疗人员对发生急性乙肝肝炎或者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同患者发生过亲密接触过的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特别是HBsAg以及抗-HBc,对乙肝抗体进行检测,对容易发生乙肝感染的患者要及时接种疫苗,急性乙肝肝炎患者或者慢性乙肝肝炎患者,依据实际病情进行住院治疗或在家进行治疗。患者使用过的医用器具要实施严格标准的消毒程序。对携带乙肝病毒未发作患者,不能进行献血或者服兵役,但是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以及参加工作。但要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定时体检。
1.2.5实施规范的诊疗医疗行业以及医疗人员对乙肝患者的诊疗要依据预防乙肝感染的规范标准进行,治疗过程要保持规范化,提高对乙肝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1.2.6加强预控乙肝感染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预控乙肝的健康意识要使群众充分了解乙肝的传播方式以及预控的措施,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动配合医疗行业进行乙肝肝炎的预控工作。
1.2.7培训一批防治乙肝的预控医疗人员要对疾病预控人员、医疗人员针对乙肝的防治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一支质量过硬、技术充分的防治乙肝队伍,增强对乙肝的预控水平。
2结果
四川攀枝花市经过实施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98年病毒性肝炎刚实施分型时的年发病率56.81/10万,降为06年到10年的年发病率33.62/10万,下降比例为40.82%。
3讨论
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传染主要通过乙肝的急性和慢性患者、临床的感染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源是慢性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这部分患者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以后在身体血液中进行循环,所以要特别注意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患者身体的血液接触、接触以及阴道分泌物接触等,它们都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四川攀枝花市在06年到10年的乙肝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为33.62/10万,同病毒性肝炎刚实施分型时的年发病率相比,降低了40.82%,因此可以证明通过实施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性肝炎传染的措施,社会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推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152-02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传染源。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肝炎可通过疫苗预防[1]21。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特别是乙肝[2]。因此,乙型肝炎的预防是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在历年的疫情报告中居我市各类传染病之首。了解本区流动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最终达到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3~2005年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对本区部分企业新招外来员工共17 816例职业健康检查中血清HBsAg与HBeAg检测结果。
1.2 测定方法
用酶标法检测,先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阳性者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sAg与HBeAg检测情况
见表1。表1显示,2003~2005年职业健康体检流动人员HBsAg与HBeAg阳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P<0.01;χ2=11.42,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调查是由于部分流动人员在当地已经进行过HBsAg的初步筛选等。
2.2 HBsAg性别分部情况
见表2。男性流动人员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78.05,P<0.01)。原因可能与男性活动频繁且广,受感染机会较多,也可能与男性免疫应答低于女性有关。
3 讨论
3.1 广泛开展乙肝疫苗的接种
调查发现流动人员大多数未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且社交活动较多,因而要制定高覆盖率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尤其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应列为重点接种对象,减少乙肝病毒的感染率。
3.2 做好乙型肝炎的健康教育
对乙肝病毒易感染人群进行乙肝知识培训和健康咨询,并通过对企业医疗保健室、广播、黑板报等进行各种形式的乙肝知识健康教育。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HBeAg呈阳性者,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易发展成为慢性。除血液外,乙肝病毒还存在于各种体液和分泌物,如唾液、尿液、之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母婴和密切接触传播[1]28-29。因此乙肝病毒的防控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其次,阻断母婴传播,HBsAg阳性的孕妇做好产前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联合接种,对促进HBsAg转阴和HBsA生有积极作用。HBsAg阳性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企业、家庭使用公共勺、筷,HBsAg阳性者的碗筷专用,避免传染给健康人。加强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健康教育,普及肝病知识,掌握自我监控及保健的方法,减少诱发因素。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密切注意身体状况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否则失去了及时发现病变的机会,导致病情发展。
3.3 做好多渠道的支持工作
3.3.1 信念支持:依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调整患者的角色,采取谈心诱导方法,进行乙肝知识健康宣教及治愈可能性的宣传,使其接受和适应患者角色,对角色行为予以鼓励,满足自尊需要,唤起其对生活和战胜疾病的信念,对恢复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3.3.2 信息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治疗及预后的有关信息,介绍国内外治疗的新进展、新动向,让患者充满希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3.3.3 社会的支持:由于对乙肝的错误认识,许多乙肝病毒感染者产生自卑、怕被人嫌弃、受歧视的心理。大部分流动人员都远离亲人,同乡、同事的支持在他们个人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缓解或消除不良心理,保持情绪稳定[3],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只要人人讲究卫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学地运用病毒的防治对策,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及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抓好传染源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49,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最终达到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蔡兰兰,李振雪,樊冰.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56.
[3]杜秋菊.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07.
[4]利娟,付广双,刘金玲,等.一汽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73.
关键词:血液透析;丙肝;乙肝;预防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将人体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过专门的透析器对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血液内的代谢废物,确保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但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毒感染,据有关报道指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丙肝感染率高达7.2%~84.1%,而乙肝感染率高达16~28%[2]。本文探讨了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9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51.32±4.38)岁,透析时间26~36个月,平均(30.25±13.82)个月,曾有过输血经历的1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范围44~59岁,平均年龄(52.32±5.38)岁,透析时间27~35个月,平均(31.25±12.52)个月,曾有过输血经历的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丙肝及乙肝病毒检验方法: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CV-RNV、HBsAg、HBeAg、HBV-DNA、抗HBc。透析室工作人员要定期对丙肝及乙肝病毒指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病毒感染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②两组患者入组受试后,严格按照临床规章制度实施血液透析,其中常规组不采取丙肝及乙肝预防措施,观察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定时消毒、隔离透析、药物预防等措施。分区固定方法,当血清检测发现以上指标任何一项或多项出现阳性表达,立即实施隔离透析。透析机采用固定机器,透析中的物品应用一次性或固定一人医用,透析护理人员也是固定的。观察两组患者的丙肝及乙肝新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 针对两组检测结果所得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2.0,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结果
常规组中新发乙肝患者1例,新发丙肝患者4例,丙肝及乙肝新发病例发生率为11.1%;观察组中无新发乙肝病例,1例新发丙肝患者,观察组的丙肝及乙肝发生率为2.2%。常规组患者的丙肝及乙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明显(P
3讨论
血液透析过程极易感染丙肝及乙肝病毒,由于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学院监测和对重组人促空细胞生成素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血液透析患者因输血问题感染病毒的几率,但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丙肝和乙肝还有其他途径,为此必须加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预防措施[3]。目前临床上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检查并严格消毒检测器 针对病人使用的透析器要通过过氧乙酸进行化学浸泡消毒,浸泡过程中禁用同一个消毒池,应进行分池消毒。消毒完成后要严格检测,确保o乙肝、丙肝以及其他病毒残留[4]。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血透的医务人员要确保每个环节无菌操作,确保无菌质量。血透过程中要采用一次性物品,室内的物品要经常擦拭,保证清洁,避免医源性感染出现。进入血液透析室要更换专用服装和鞋子,患者的床单被褥要勤更换清晰,确保清洁。室内的地面和物品表面要使用含氯清洁剂擦拭,保证物品清洁无病毒残留。患者使用的透析机采用固定机器,透析中的物品应用一次性或固定一人医用,透析护理人员也是固定的[5]。
3.3保肝治疗 在血液透析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病毒防感染规划,并做好保肝措施,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并对HCV-RNA阳性患者以α-干扰素抑制病毒,也可选择其他保肝药物治疗。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常规组中新发乙肝患者1例,新发丙肝患者4例,丙肝及乙肝新发病例发生率为11.1%;观察组中无新发乙肝病例,1例新发丙肝患者,观察组的丙肝及乙肝发生率为2.2%。常规组患者的丙肝及乙肝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由此可见,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系统而全面的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预防方法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智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成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19:44-45.
[2]常运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防治措施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5:5411-5412.
[3]李六亿.血液透析感染丙型肝炎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04:36-39.
【关键词】 乙肝;误区;病毒;治疗;营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2-01
1 大部分患者相信广告,却不相信医院
国内治疗乙肝的医院鱼龙混杂,每个治疗乙肝权威的专家在治疗乙肝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个别正规医院的医生也认为媒体报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是可相信的,病人对医院和医生产生了不信任情绪,有的患者甚至去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去治疗,很多患者病急乱投医,看到媒体报道的夸大疗效的新特药就去购买,导致很多患者受骗,最后耽误治疗最佳时期患者病情加重。现在研发的治疗乙肝药物只能对一小部分人起的疗效,对大部分人没有疗效,目前治疗乙肝还没有研制出能立杆见影的特效药物,也没有那个专家能快速使患者康复。所有的治疗药物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即使一样的药物每位患者出现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如我原来一个患者在报纸上和网页上看到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肝的病人,许多人产生了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对药物产生抵制,所有这位患者就抵制核苷(酸)类似物。我们怎么给他患者讲解患者都不听,还拿出这些药物的服用说明告诉患者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出现病人死亡现象,对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性,核苷(酸)类似物在使用中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有的还会死亡,这些情况在治疗什么病情时都会发生。
2 患者治疗不见疗效心理负担加重
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治疗不见效就会出现病情加剧演变成肝癌等严重病情,有的还会出现死亡现象,经过临床研究和国内外专家验证乙肝病毒及容易产生癌变,慢性乙肝患者产生癌变的如果及时采取治疗出现癌变的几率就很小,患者不必过度担心,从乙肝病毒到产生肝癌要经过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只要患者经过科学积极有效的控制治疗产生癌变的几率会很小,许多患者病情加重也和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有关。
经过我们对乙肝病毒高发地区进行的研究得出结果,只要乙肝疫苗接种的比较及时,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很大程度上预防了乙肝病毒发病率,只要患者通过正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就能控制患者产生肝硬化和细胞癌变的比例就会大大的降低,所以要提高患者信心增强患者科学治疗意识,只有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抗病毒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不会发生癌变。同事也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喝酒抽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的再次演变,如果患者整天心神不宁,就会加重病情心情不好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与其每天忧心重重不如调整好心态乐观的接受治疗,在患者接受乙肝治疗的同时也预防了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患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进行治疗,杜绝一切不良习惯,只有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才能对乙肝治疗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治疗的同时患者心情没有改变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康复时间。所以只有采取科学有效正规的治疗才能预防和治疗好乙肝,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
3 不注重治疗只关心新药新科技
现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会对乙肝治疗新方法有一定的突破,科技的发展新药物的研发和新的治疗技术,是很多乙肝患者非常渴望的,只要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实验我相信会有一天一种新特药又会出现,但我们对新特药的渴望是好的,只是不要耽误治疗,有许多患者平时不治疗,每天只找新特药耽误治疗最佳时间和不配合治疗对医生嘱托和治疗方案不关心。很大部分患者对新特药的情况比较了解,都在等新药的问世,耽误了临床治疗有的根本就不去治疗。还有的患者进医院看病就问你们医院有xx药吗,搞得医务人员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患者跑遍全国买药,就是买到了也效果不是很好,耽误了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期。
4 听信误传导致免疫力降低
医学临床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基本上是不用忌口的,究竟需要忌什么口医学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特别是我国地域比较大各个地方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所以患者忌口情况也不一样,好多患者盲目忌口不吃着不吃那导致营养严重不足降低了免疫力,免疫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病毒的抵抗,对患者治疗起到了负作用。
5 不顾病情,盲目转阴
有的患者,为了HBsAg转阴,跑遍全国各地,丢掉了工作离别了亲人,结果钱花光了病没有治好,有的农村贫困地区还会出现买房现象结果是家破人亡,我国的乙肝疫苗推广以有十几年的时间,疫苗的接种情况和反应都取得了不错的好评,但是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贫困地区对乙肝控制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还会出现10几岁儿童得乙肝的情况,我们急切呼吁这些地方的领导和主管单位能够把乙肝预防重视起来,接种乙肝疫苗预防肝炎发生。如果不重视乙肝一旦病情流行起来,控制就是一种非常难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必须从乙肝疫苗的接种普及,对于没有进行有效预防而获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儿,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是基于了很大的愿望的,孩子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会耽误上学,升学等困难,这个时候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进行治疗。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要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盲目治疗,要到正规医院去就诊,人专家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盲目治疗不但起不了很好的效果,有的还会出现很多不良后果,后悔都来不急,遗憾终生。
参考文献
[1] 彭洋.慢性乙肝治疗误区多[J].肝博士,2011,(6).
[2] 钟华茂.乙肝治疗的三大误区[J].肝博士,2012,(1).
鉴于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所以有“乙肝三部曲”之说。
如今,人们对乙肝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产生出一些恐惧心理。事实上,“乙肝三部曲”并非必然,乙肝病人的肝硬化和肝癌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下面的五点忠告对乙肝病人来说是很有益的。
1. 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所以积极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根本措施。目前国际上公认有效、并列为首选的抗乙肝病毒药是α干扰素。除了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外,α干扰素还具有较强的抗肝硬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经济条件允许、有适应证的病人,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当然,使用α干扰素治疗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疗程长,费用也较昂贵。
2. 有效保护肝细胞,减少炎性反应
肝细胞在炎性刺激下可出现变性、坏死,引发两种病理改变:一是肝纤维化的形成,二是肝细胞的异型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本质是一样的,肝纤维化多了,严重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结构时就叫肝硬化。细胞的反复异型增生,可出现恶性化倾向。因此,慢性乙肝病人应避免肝病的反复发作,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有效地控制炎性反应,保护好肝细胞,以尽量减少肝纤维化的形成和避免肝细胞的异型增生。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肝硬化和肝癌多见于男性,这除了男性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男性酗酒现象较女性突出,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似乎是一约定俗成的规矩。但对乙肝病人来说,饮酒是非常有害的。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加速肝硬化进程,催化肝癌的发生。因此,乙肝病人必须绝对忌酒,即使是含有酒精的饮料,也都不能饮用。
乙肝病人的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进食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大豆和谷物等。霉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与肝癌和食道癌明确相关。受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对黄曲霉素等外界化学毒物的刺激尤其敏感,容易受诱导并发生恶变。
4. 定期接受检查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接受检查,特别是年龄在45岁以上,存在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病人更应如此。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每隔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和B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在治疗的同时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肝功能,3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B超和甲胎球蛋白。B超检查中发现的肝硬化小结节要注意与肝癌鉴别,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甲胎球蛋白显著增高时要警惕肝癌的可能。
5. 乐观向上,做生活的主人
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非法医疗广告。为了达到盈利目的,虚假广告的幕后操纵者过分夸大慢性乙肝的危害,无休无止地翻唱着“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给乙肝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