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建设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U612.1 文献标识码:A
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建设,才能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1注重人文环境
乡村规划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乡村规划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在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乡村规划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乡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村民小组、家族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村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村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村民小组、家族内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规划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乡村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村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区域内的景观,又使村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村民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村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乡村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乡村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村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区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规划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村民小组和宗群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5 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乡村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村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村民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乡村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村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乡村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乡村规划中车辆停放,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村民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就近、就便放置,没有统一集结地,因而经常发生下水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根据居住规模设置垃圾存放点,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由乡村委托专人清运和处理,不要让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内的小路,避免造成污染的扩散。再者,村民家畜各家应规划饲养场所,要集中管理,不得自由放养,以免粪便影响卫生。
6注意各种线路的完善
乡村规划线路主要指水、电、通信线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一是给水,规划时乡村应设置总闸阀,各小区设置支闸阀,各户分闸阀;二是排污,各户应役化粪池,乡村视地形地势情况设置污水处理装置,避免造成污染;三供电,规划时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需要,选用配电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容量、服务半径和导线截面;四是电信和电视线路要注重扩容,确保随时接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一、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
(一)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首先,农业是属于自然再生产跟经济再生产的交织产业,整个劳动过程是属于人与自然的一种物质交换。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资源等都属于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和农村的竞争力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强化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借助群众的力量、信任和支持推动历史前进。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党的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那些片面追求政绩或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要坚决抵制,将绿色GDP的推行贯穿所有工作的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标杆。
(三)生态文明理念是基恩这美丽乡村的核心
生态文明理念可以创造农村新风尚: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态伦理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进而形成爱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里的新风尚。生态文明理念可以提升农民素质:生态文明的理念就是要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要始终坚持以环境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为前提,以自然的发展规律的准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手段。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转变农民生产:灌输农民生态文明理念可以让他们自觉遵守实用节约和适度消费的准则,自觉追求绿色消费,自觉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
(四)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保障
农村环境被破坏不单单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削弱农民的生产增收和农民的生活水准,还会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增加农民在医疗方面的负担。对于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就难以改善民生,就更别说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了。所以,要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所有工作的始终,将重点工作放在解决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上。呼吁所有农民共同参与到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创建一个良好的乡村环境,确保农民的身心健康,提升农民生活和生产质量,真正发挥生态文明理念的保障作用。
二、如何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一)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奠定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首先,将农村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主动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化,同时引进市场经济制度,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理念,将泉州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农村生态资源的经济化。此外,还要积极主动推进农村经济生态化。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改造,打造出经济化、生态化、合理化的农村生态产业,并且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率和最小化的环境污染率,真正实现泉州区域经济的生态化。
其次,落实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支柱,能有效解决农村资源短缺、资金困难等问题,还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价格。此外,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的,这对农村生态环境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为农村生态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还能有效维护农业跟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稳定,促进农民的经济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城乡规划,改进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首先,以品牌理念为基础制定城乡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必然要有生态的主题,具备打造生态品牌的意识。以往农村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集山川、河水、田地、住宅为一体,具备着充满自然气息的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在规划和设计美丽乡村的时候,要尊重已有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还原农村的本来面貌,实现有山有水的生态、美丽乡村的建设。
关键词:乡村治理;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rural governance was in the ascendant. 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academics studied the connotation, mechanism, mode and path of rural governance,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village governance, and obtained some valuable results. 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holist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rural governance model need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e research metho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studied mostly below normal. From the trend,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study villages, but also to focus on rural governance practices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diversified, especially in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dvanced technical means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Key words: rural governance; theory; summary
自20世纪20年代起,研究农村问题的专著在我国陆续面世。1998年,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华中师范大学学者提出“乡村治理”的概念。随着该理论在乡村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学术研究也愈来愈深入,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主体、治理权力配置方式、治理目的以及治理过程等4个方面[1]。
1 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观点
1.1 乡村治理内涵
在治理主体方面,赵树凯[2]认为,乡村治理中多种主体参与,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来解决分歧,实现共同治理。郭正林[3]提出,乡村治理的主体应该是乡镇的党委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以及村委会等村级组织和各种民间团体。在乡村治理目标上,贺雪峰[1]认为“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社会的有序发展”。其中“有序发展”也就是公共利益所在。徐勇指出进行现代化乡村建设是治理的目标。
1.2 乡村治理机制
由于公共信息不透明等原因,腐败问题日益严重。陈力予等[4]提出户代表会议制度,以户为单位,成立村民小组会议,协商、监督村务。王朋琦等[5]指出新农村建设在操作机制上要走出传统误区,禁用“指标摊派”的方法,慎用“试点推广”的方式,避免“典型激励”的惯性,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在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方面,张恒利[6]提出要重建农村公共财政运行体制,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应机制[6]。针对当前村民选举非理性投票过多,精英政治受到阻碍的现象,盛义龙[7]提出选举机制要与乡村治理保持整体一致性,特别需要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相结合。
1.3 乡村治理模式
陈洪生[8]以村民自治实施效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影响社会自主性的发育与发展的4个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利益分化、公民素质以及政府控制和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的分析,提出了自觉自治乡村治理模式。龙立军[9]以广东珠海幸福村建设为例,提出构建可运转的乡村治理模式。将治理融入幸福村居建设之中,并使其机制化,使得乡村的发展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化。王海侠等[10]通过对江西分宜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行考察,提出从“党建+村民自治”的角度来进行治理探索,以党建强化乡村治理的思路的分宜模式,运用“党建+”理念,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阎占定等[11]提出嵌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乡村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村治理结合的产物,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乡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之中。郐艳丽[12]以巴林左旗后兴隆地村为例,提出了“农民置上”的本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始终作为受益和实施建设的主体,其政策效果具有扩散效应。
1.4 乡村治理路径
张继兰[13]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协商互动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路径来解决乡村社会自主性缺乏、乡村组织不健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周朗生[14]择取较有代表性的云南乡村治理为考察对象,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完善乡村的治理结构和切实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路径开展乡村治理。唐绍洪等[15]提出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各决策主体进行权力关系界定,走多元化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道路。赵艳霞等[16]在调查唐山农村新民居建设后,提出乡村治理的成功路径是开展新民居建设。兰海洋[17]认为当前要实现中国乡村善治,有三大治理路径:一是优化治理结构,政治生态和谐化;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
2 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层民主建设滞后
因乡镇基层民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很难有效推进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进程。在王华[18]看来,由于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现象严重。贿选、不合理决策与管理现象屡有发生。高宝琴[19]提出当前村民自治组织长期缺乏有效组织形态,是治理危机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欧阳雪梅等[20]认为基层政府缺少民主素质教育,致使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村民自治能力不强。
2.2 乡村治理主体混乱,机构权利分工不明
欧阳雪梅等[20]认为由于治理权力配置不明,一方面导致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在权力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增加政府与村民在管理上的冲突,影响了治理目标的实现。郑红娥等[21]提出,国家行政权和村庄自治权的冲突是目前乡村治理困局的主要原因。在钟涨宝[22]眼里,缺乏合理有效的机构、人员改革是乡村治理面对的困境之一。
2.3 乡村债务问题突出,农民生活不够宽裕
在李文政[23]看来,乡村治理面对的困难不仅是管理及文化教育上的缺陷,经济发展落后与农民积贫积弱问题同样严重。赵艳霞等[24]提出乡村治理的制约条件包括民主化的现实制约、法律制约和经济制约。袁金辉[25]认为目前乡村仍受到小农经济的束缚,收入低,债务多。钟宜[26]提出因财政经费短缺,乡镇为发展只得过度干预村庄事务。同时基层政权缺少财政来源,村、乡两级财政缺口过大,故造成当今治理困境。
2.4 其他方面
刘勇[27]认为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村民政治素质不齐。当利益受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及方式维护自身利益时,越级上访、申诉或暴力对抗等就容易成为他们维权的工具,这严重破坏了乡村治理的政治环境。陈柏峰等[28]认为灰色势力是治理乡村的一个恶疾。
3 完善乡村治理的对策
3.1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李文政[23]觉得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组建公共服务体系,重视村民自治,发挥村委会作用是治理乡村的路径之一。张志英[29]认为进行新农村建设需加强村民自治、大力发展创新村民组织。李莉等[30]提出乡村治理的关键是两个尊重:一是尊重村民意愿,二是尊重村民自主性。
3.2 加强乡镇制度建设,加快服务型步伐
在马宝成[31]看来,完善乡村治理一方面需要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现代化村庄。韩冰[32]提出解决当前问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乡镇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有关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大力发展村民组织,建设现代化乡村。陈双鹏[33]认为减少治理危机出现的方法有改革基层组织,特别是乡镇政府;建立村民参与政治的合理机制,动员建立村民组织。
3.3 提高村民民主素质,加强政治文化学习
张晓忠等[34]认为要在尊重村民权利和自由、保障村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村民的组织化水平。刘勇[27]认为村民非理性化的利益诉求方式影响了和谐的政治环境。因此需要对村民开展政治参与培训,推动村民合法合理参与政治生活,为乡村政治和谐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欧阳雪梅等[20]认为开展村民意识教育是完善乡村治理的对策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乡村治理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不少学者研究了乡村治理的内涵、机制、模式、路径,分析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乡村治理机制和乡村治理模式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等。从研究方法看,定性研究居多而定量研究偏少,实证研究更是鲜见。从趋势看,不但要重视乡村的理论研究,更要注重对乡村治理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尤其是对个案经验的总结;研究方法应当多样化,尤其是运用数理模型和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与村庄治理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7(3):46-46.
[2]赵树凯.新农村建设呼唤新的治理[J].中国发展观察,2006(3): 26-28.
[3]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学报,2004(4):24-31.
[4] 陈力予,郑美玲.试论“村治”新廉政监督机制:户代表会议制度[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5):44-50.
[5] 王朋琦,洪向华.试论乡村治理结构在操作机制[J].领导科学,2009(5):14-16.
[6] 张恒利.重建乡村治理结构――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品的供应机制改革[J].经济论丛,2009(21):218.
[7] 盛义龙.惯性心理与利益共同体:村选举机制障碍及对策分析――以江西省C县和T县若干村选举为例[J].求实,2011(9):89-92.
[8] 陈洪生.论自觉自治型乡村治理模式的生产条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4):1-6.
[9] 龙立军.论构建可运转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广东珠海幸福村居建设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6-79.
[10] 王海侠,孟庆国.乡村治理的分宜模式:“党建+”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J].探索,2016(1):127-133.
[11] 阎占定,白照坤.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72-77.
[12] 郐艳丽.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模式研究――以巴林左旗后兴隆地村为例[J].城市规划,2015(6):59-68.
[13] 张继兰.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乡镇经济,2009(4):54-57.
[14] 周朗生.云南乡村治理:成效、问题与可能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9(6):186-190.
[15] 唐绍洪,刘屹.“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9(6):38-42.
[16] 赵艳霞,王立东,尹景瑞.乡村治理的路径分析[J].前沿,2009(12):174-176.
[17] 兰海洋.中国乡村治理的善治路径取向探析[J].领导科学,2015(4):12-14.
[18] 王华.乡村治理:基层民主与社会结构[J].云南行政学院,2009(1):15-18.
[19] 高宝琴.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治理的生长点[J].齐鲁学刊,2010(2):96-100.
[20] 欧阳雪梅,李铁明.当前村民自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视野,2007(4):77-79.
[21] 郑红娥,吴殿朝.困厄与出路: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J],云梦学刊,2008(1):72-75.
[22] 钟涨宝,高师.后税改时代的乡村治理改革[J].农村经济,2007(11):12-15.
[23] 李文政.当前中国乡村治理的困境与策略探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16):343-347.
[24] 赵艳霞,樊秀云.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治理分析[J].领导科学,2009(11):50-52.
[25] 袁金辉.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69-73.
[26] 钟宜.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和完善[J].探索,2005(6):97-100.
[27] 刘勇.社会转型时期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困境[J].福建论坛,2010(5):141-146.
[28] 陈柏峰,童磊明.乡村治理的软肋:灰色势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142-146.
[29] 张志英.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发展浅议[J].农村经济,2006(11):17-19.
[30] 李莉,卢福营.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变迁[J].人民论坛,2010(6):60-61.
[31] 马宝成.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07(6):59-63.
[32] 韩冰.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5):114-117.
关键词:乡村旅游建设模式 BOT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渠道不畅、基础设施等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种实际,有学者就提出借鉴基础设施领域成功运用的BOT模式解决发展乡村旅游问题,因此,本文就乡村旅游引入BOT模式进行研究。
1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从乡村旅游在我国开始以来,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的引进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开发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到现在的开始对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1)开发主体和管理
主要从开发主体及投资、管理的角度考虑发展模式,解决乡村旅游开发如何实施的问题。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开发主体的阐述主要集中在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和农民。
白四座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七种开发模式:农户+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公司制、股份制、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社。郭剑英等以四川省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研究了这两个村庄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而提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集体股份制和自主发展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旅游开发形态
主要是从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吸引物或区位分布来探讨开发模式。
刘蜀凤对乡村旅游中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开发,总结并提出了几种开发模式。从资源组合配置上来说主要有两种模式:以纯粹的农业景观为资源依托开发的“农家乐”和以农业景观和旅游景观组合资源开发的“农家乐”;从开发主体来说,有当地农户经营“农家乐”和外来投资者经营“农家乐”两种模式。
(3)发展途径
发展途径主要是从其开展的动力、成因和方法路径描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陆邦柱把我国村旅游开发模式归纳为6种:城市依托型、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交通依托型、历史文化依托型、产业经济依托型和民俗文化依托型。
(4)区域经济与开发模式的关系
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影响开发模式的选择,主要研究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开发模式的选择。
郭淳凡,梁明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后,指出了经济发达地区为乡村旅游高档次、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综上可知,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较多的实证研究,但是他们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结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模式,而对如何具体的运营管理研究的较少。
2 BOT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1)运行方式
BOT模式实际上包括了至少三种具体的建设模式:①BOT即建设-经营-移交。②BOOT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③BOO即建设-拥有-经营。
(2)运行风险
BOT模式中合作方签署的合同众多,因而该模式风险较大,如何评估和应对风险一直是BOT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
BOT模式金融风险方面,Boris指出金融风险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由于BOT常用于跨国投资,汇率的变化或兑现的困难也会给项目带来风险[31]。
BOT模式政治风险方面,Robert等人提出由BOT项目所在国以及参与方所在国的政治状况的变化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政治风险,它主要表现为法律风险、行为风险等[32]。
自从BOT模式有了定义后,由于它具有解决政府资金问题和实现风险转移等优点,被各国政府广泛的用于引进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张燕等和卢劲松就BOT模式运用在新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要在政府保障、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保障BOT模式在农村顺利实施。
3乡村旅游基地BOT建造模式
(1)乡村旅游基地BOT建设模式内涵
当地政府通过招投标或其他途径确定企业作为该乡村旅游基地开发项目的投资者。该企业为此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通过适当的渠道筹集资金和科学的规划设计建设一个以乡村景观为特色,以乡村建筑为载体,以提供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特色餐饮等产品为主要目地的旅游基地;在特许经营期内对项目进行独立的管理运营,通过旅游收入来清偿贷款,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把乡村旅游基地移交给政府。
(2)乡村旅游基地BOT建设模式特点
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的开发模式是指,乡村旅游地是由一个企业开发经营的。这家企业可以由外来投资者独资建立的;也可以是政府和外来投资者以资金入股,农村集体和当地村民以资源入股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①企业独立开发模式
由当地政府通过招标形式吸引外来投资者建立乡村旅游项目公司,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运营,旅游地内所有村庄搬迁,项目公司也与旅游基地周边农村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②企业独立开发运营村民参与企业工作
政府引入外来投资者成立乡村旅游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投入巨资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并独立运营.项目公司在开发中会对被征用的土地进行补偿,也会招收当地村民进入公司工作,并给予劳务报酬。
③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发模式
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发模式是指,由外来投资者、农村集体和村民合资建立旅游开发运营企业,由企业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当地村民参与运营,成为企业员工;当地农村集体和村民以所拥有的自然景观、土地等资源入股,还可以通过投资和劳动入股。
特许经营期合理。对于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期一般是15-20年。针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如果特许经营期过短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投资者会为最大限度赚取利润而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如果年限过长则会损害国家利益,因此特许经营期的年限要合理确定。
4、小结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BOT模式运用在乡村旅游建设中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借鉴在水利、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成功运用的BOT模式解决发展乡村旅游问题,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金方梅.乡村民族文化旅游保护开发模式探讨――重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保护中的作用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13-16
[2] 白四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H].中国旅游报,2006-05-15
[3] 郭剑英,邱云志,熊明均.初探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以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8(374),176-179
突出村镇特色,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逐步改造老村庄、建设新村庄,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呢?乡村建房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相对滞后,乡村建设小、散、乱的现象严重,农民建房零星分散,杂乱无章,集镇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和长远打算,整体水平不高。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改善。
规划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市只有1个建制镇编制了总体规划,32个村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还有15个乡镇和301个村没有总体规划。
建设管理不力。国家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是很重视的,建设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文件,所有这些都要求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所有乡镇都必须编制乡村规划,。但我市一些部门对上述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乡村建设大多由长官意识决定,或者处于一种任其发展的状态之中,经常造成建设选址不当、抗险能力不强、质量标准不高、使用效果不好的“四不”现象。
缺乏建筑设计。目前,我市乡村绝大部分建设工程没有经过正规的、有资格等级的设计单位设计,只是根据户主的意愿和要求,由乡村泥瓦匠凭经验简单画一下就进行施工,出现了像“火车箱”、“火柴盒”、“吊脚楼”等五花八门的建筑样式,没有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甚至一些工程不同程度存在墙面和楼地面裂缝、屋面漏雨等质量问题,这也都与设计不科学有关。
建设施工队伍素质低。目前,从事乡村建设的施工队伍大多由乡村木匠和泥瓦匠拼凑而成,由于缺乏对其管理、培训,稍有点砌墙抹灰技术的农民就拉起施工队承揽工程,没有营业执照,更谈不上资质等级,队伍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施工无监督,质量无检验。近年来,在乡村出现许多因建筑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就是由于施工队伍素质低造成的。
强化宣传,切实加大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力度从土地资源的角度看,目前农村这种“散居”的方式,不仅浪费土地,也阻碍农业机械化进程,影响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污染点数量大,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从建设经济成本的角度看,农村散居分布,必然会增加道路、供水、通讯、电力、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增加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难度;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居住方式的变更。
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通过宣传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对优化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好处,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树立“居住进小区”的新理念,废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散居方式,加快生活质量的转变。用直观的形象、生动的事例,激发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形成一个“领导重视规划、群众自觉执行规划”的良好乡村规划建设秩序和社会氛围,全面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
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科学搞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要合理调整乡村规划整体布局。根据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想,结合人口、农民生活生产习惯和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重新合理调整乡村布局,重点建设中心村,逐步取消零星分散的农民居住点,使乡村布局规划与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的规划相衔接,提高农村与城市、城镇的关联度,大力提倡农户住宅与畜、禽、养殖等生产用房相分离,以改变目前农村居住与生产用房相混杂的局面。
要充分发挥村民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能动性。无论是乡村规划的修编、建设和管理,还是建设用地的调整,最终都应当由村民来决定。为此,要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多个环节上的重要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要维护乡村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旦经法定程序确定后,就要严格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长期性。
制定政策,加强管理,不断加快乡村建设管理的步伐
政府应制定好相应的地方法规,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好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办法。对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乡村规划的编制,乡村规划的实施,乡村建设的设计施工等都要进行详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减少盲目性。
既是对督导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再动员,今天我召开的这次会议。也是贯彻王铁书记对村卫生室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的再布置再安排。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村卫生室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精神,总结村卫生室建设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推进村卫生室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刚才,各县区汇报了对村卫生室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情况,大家谈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值得我互相学习借鉴。就进一步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村卫生室建设取得的效果要充分肯定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格依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狠抓落实,强化督导,依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2009年4月22日全市推广平桥区村卫生室建设经验现场会以来。统一规范,统一培训,完善功能,空虚内涵,规模适度的原则,依据《市村卫生室基本规范》依照“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要求,全面开展了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身体力行、深入一线,相关人员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大家工作十分辛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借此机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向全体奋战在村卫生室建设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前一阶段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所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统一了建设规范,强化了质量监管,兑现了奖补资金,配置了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取得了显著效果。6个月的时间内,投资近4亿元,全面完成了2825个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市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的做法,得到广大媒体的支持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七套《聚焦三农》栏目和《健康报》等媒体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卫生厅在市召开了现场会,平桥区、罗山县、新县、浉河区、潢川县5个县区受到惩处;去年12月中旬,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到调研时对我市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如果全国都像这样,农村卫生问题就解决了
(二)乡村医生培训稳步推进。各地依照市政府《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系统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明确培训目标,联系培训单位,落实培训经费,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培训管理,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工作稳步开展。目前,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南湾风景区等9个县区、管理区的2235名乡村医生已完成或正在培训,其中平桥区703名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已全部结束。通过培训,乡村医生进一步熟悉了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更新了现代服务理念,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农民普遍反映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能够就近得到规范的诊治和良好的服务。
(三)村卫生室管理逐步规范。各地在开展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服务规范,创新管理方式,有力地提升了村卫生室的管理水平。如平桥区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卫生所及村医管理的通知》和《平桥区村卫生所管理工作考核细则(试行)以考核促规范,更好的推进了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潢川县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潢川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行方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方面勇于探索,先试先行;固始县积极推行“一卡通”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操作平台,进一步促进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化;息县出台了息县村卫生室管理实行方法》全面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做好我市村卫生室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珍贵经验。
二、村卫生室建设存在问题要认真对待
但通过多次明察暗访,虽然我村卫生室房屋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5月中旬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的专项督导检查发现,各地在村卫生室使用、管理、培训等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房屋建设上还有一些不标准、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克服盲目乐观心理和消极厌战情绪,积极面对和解决村卫生室在使用、管理、培训等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否则,建成后的高标准村卫生室可能会成为“形象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使用方面。一是局部县区仍有村卫生室尚未投入使用。其中。因索要购买资金或租金太高,或因奖补资金归属存在争议,乡村医生不愿接受,不能按时交付使用。二是局部村卫生室由几名乡村医生合资建设,虽然目前已入驻使用,因产权不明晰或存在因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面临将来再次解体可能。三是局部村卫生室虽已入驻,因乡村医生外出参与系统培训,尚未开展业务。
(二)建设方面。一是建设不标准。个别村卫生室未按图纸进行建设。少数村卫生室存在房屋渗水现象。三是基本医疗设备和辅助设施配置不到位。四是局部村卫生室县、乡级奖补资金尚未足额兑现。
(三)管理方面。一是局部村卫生室五室功能使用不规范。如乡村医生不在诊断室坐诊,治疗室、观察室堆放药品等。二是局部村卫生室焚烧炉尚未使用。
(四)培训方面。一是全市培训进度不平衡。少数县培训工作中断,距离2010年完成80%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五)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一是局部村卫生室距乡村医生家庭或村民居住地较远。或群众尚未形成到新建村卫生室就医的习惯,存在临时稳固发展的风险。二是少数常住人口较少的山区村、偏远村,村卫生室经营困难,存在可持续性发展风险。三是局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老龄化明显,缺乏年轻乡村医生,面临乡村医生队伍断层的问题。
三、村卫生室的健康继续发展要常抓不懈
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桥头堡,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窗口。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务求实效,把这件关注民生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这里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点。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一是各地对于尚未投入使用的村卫生室,要迅速逐个查找原因,针对产权不明晰、村医合资建设利益分配不公、村卫生室距乡村医生家庭较远导致生活方便、常住人口较少等问题,采取由乡镇卫生院或村集体收回、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确保6月1日前所有新建的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二是加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宣传。促使乡村医生规范执业,积极引导具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全部入驻新建的村卫生室,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执业。三是给予政策倾斜。对一些山区村、偏远村、人口少的村,各地要实事求是给予政策上扶持、项目上支持和资金上倾斜,保证村卫生室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四是各村卫生室在使用时要严格依照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等五室功能分区,规范使用,严禁改变各室的用途,不得混用,坚持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干净。
(二)破解难点。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各地一定要从规范业务管理、强化制度管理、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着手,破解村卫生室运行中的各种管理难点,努力提升全市村卫生室的管理水平。一要统一制定村卫生室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和各类帐、册、卡、簿。二要规范乡村医生的执业行为,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分工,完善各种业务工作记录和财务记录,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进药有凭证、转诊有记录、收支有账目。三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强力推行政务、业务、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管理和指导,保证村卫生室健康运行,2010年底前,各地60%乡村要实行政务、业务、药械、财务等一体化管理,以后逐年提高。
(三)严格规范。针对局部村卫生室存在房屋渗水、墙壁脱皮、辅助设施不到位、治疗室没有隔断、卫生机构标识不正确等问题,立即采取修缮、装置、完善等措施进行整改,务必于6月1日前落实到位。
(四)提高能力。积极动员,强化措施,大力开展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一是各县区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委员会要落实系统培训经费,确保乡村医生在培训期间的吃、住、学、行全部免费。二是目前尚未开展实施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要尽快联系省级培训机构,尽早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三是各地要加快培训步伐,强化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和2010年完成80%培训任务。
(五)兑现奖补。及时足额兑现以奖代补资金,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取信于民。
(六)明确责任。明确责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各县区级政府负责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使用、奖补资金兑现以及落实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经费;财政部门负责在将村卫生室建设补助经费和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拨付到位;卫生部门负责村卫生室管理、乡村医生准入以及乡村医生系统培训的组织协调;建设部门负责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质量。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进一步细化目标,克服懈怠心理,强化督查,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的工作作风和身体力行的工作方式,对辖区内所有新建村卫生室进行再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村卫生室发挥其服务功能。
目的于动员中央、省属驻武各单位、市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部队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加强乡村经营管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化进程。刚才,扎东同志对今年乡村建设管理工作了具体布置,希望各县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乡村建设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乡村建设管理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依照建设区域中心乡村的功能定位,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加强市政管理工作,创新乡村经营模式,乡村建设管理经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0多亿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50多项,北一环路等22条道路建成通车,火车站站舍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北集中供热项目当年建成供热,乡村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669套、经济适用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4120户。乡村服务功能有了新的增强。乡村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垃圾处置、美化亮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时加强,新增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乡村绿化率达到25%乡村经营不时创新。进一步完善发展集团经营结构,拓展经营范围,提升运作能力,乡村经营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特别是依照管好用活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经营管理,新增建设用地2.58万亩,乡村贮藏土地3000多亩,实现土地收益8.09亿元。乡村管理有所加强,城区主要街道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只要我鼓足干劲、创新思路、扎实工作,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了这样一个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就可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推动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看到成果的同时。从总体衡量,乡村化水平低,乡村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一是乡村规划滞后。已经编制的一些规划,广度和深度不够,特色不明显,规划的指导性、约束力不强,超规划滥建、未批先建、乱批乱建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建设等待规划的矛盾。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单薄。虽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道路、供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欠账多。特别是背街小巷的道路、环卫设施匮乏,不能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乡村管理有待加强。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设摊点、乱贴乱挂、乱倒垃圾、随地吐痰小便和破坏公共设施等未能得到根治,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的卫生状况差别较大。四是乡村经营需要进一步创新。乡村经营还有很大的差异,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仍很突出。
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加快乡村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需抓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乡村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这不仅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由城市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实现武威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乡村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相互共享、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据统计分析,乡村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带动2.5万元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工程,可带动23亿元投资。作为近200万人口的大市,市区建成区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乡村人口只有30多万人,而且规划建设滞后、发展空间缺乏、乡村功能不全、发展品位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实现经济较快发展,必需充分发挥乡村拉动作用。如果我不能为企业发明宜居、宜创业的乡村环境,就很难把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留在武威。乡村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提高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不只能够彰显城市特色、增添乡村魅力、展示市民风貌,也会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信心。必需在乡村建设管理上下功夫、求突破,把乡村环境做优、做美、做精,全面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和可继续发展能力,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标明。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加速,结构变化深刻,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城市聚集,乡村化进程加快。就我市而言,目前正处在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构建骨架、夯实基础、强化保证的重要发展阶段。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旨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城镇化,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进而加快乡村化进程。同时,随着乡村化的发展,又会加速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的涌动和集聚,对工业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市农业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加快乡村建设,可以让更多的农业人口走出土地、进入乡村,降低农业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搞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竞争力,不只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力的聚集效应,实现乡村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而且也能有力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需把乡村建设放在全市加快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乡村的先发效应”带动效应”加快乡村化发展步伐,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从全国来讲,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乡村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对乡村建设和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武威而言,由于工业很弱,乡村聚集带动能力不强,承担不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农业出台了多项减免和帮扶政策,农民的收入增幅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如何坚持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大部分农民脱离农业,从事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历史性的任务,要求我加快构建“市—县—镇”三级城镇化网络,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就业空间,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去年以来,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动身,提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经济区,启动了金大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可以大大改善武威城乡交通环境,实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服务共享,形成中小城镇集群,提高城镇化率,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乡村的集聚作用,增强乡村的辐射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正在力图突破小城市的建设格局,四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居民提供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初步拉开了中等乡村的发展框架,随着乡村容量和品位的不时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来水还没有完全覆盖,有些片区还在使用自备水源,水质不能完全达标;道路虽然明显改观,但道路两侧建筑物破旧不堪,没有特色;乡村市容市貌还有待改观,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没有达到整洁卫生、文明有序、舒适惬意;城区房价上涨过快,保证性住房覆盖面有限,夹心层”群众住房困难,人民群众意见较大;乡村供热、供电、供水、供气、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县城、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就更为突出了这种状况如果临时得不断改变,就会有损我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需践行“人民乡村人民建、人民乡村人民管、人民乡村为人民”理念,切实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满足市民求安、求美、求便捷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
二、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全力推进乡村跨越式发展。
不只关系到今年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更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依照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偏重,维护开发并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不时改造提升老城区,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全面提高乡村管理水平,有效改观脏乱差,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文明乡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努力推动乡村跨越式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编制乡村规划,第一。引领乡村科学发展。规划是打基础、管久远和前导性的工作。乡村发展的实践标明,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规划既不能省,也不能拖,越拖造成的违章建设、重复建设、败笔建设就越为严重。必需把乡村规划作为乡村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龙头来抓。一要加快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区域内基础设施、公益场所、服务设施、工业布局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今年要全面启动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完成武威市《乡村总体规划(20022020河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专项规划》杨家坝河两岸绿地景观规划》乡村总体设计》新城区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和天祝、民勤和大靖镇的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完成全市31个乡镇、202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使乡镇规划制定率达到61%村庄规划制定率达到54%二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乡村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科学定位。一个地方换一个领导就换一次规划,执行性差。有体制、政绩观的问题。但更有规划自身的问题:科学性、超前性、可行性如何?建设金大快速通道和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敢断言,任何一个头脑冷静的领导都会把这条路修下去,把城乡融合区发展起来。为什么?符合自然条件;第二,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三,沿线的老百姓,如果你不修这条路,不答应的所以规划能不能坚持下去,与编修水平的高低有关系。规划要突出超前性,注重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特色,注重乡村发展与工业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群众方便化相结合。特别是要逐步形成武威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格、建筑语言。要加强乡村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把乡村规划与集约用地、合理用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中村、破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存量土地,减少乡村控制区内乡村分散用地,加大工业企业和物流市场“出城入园”力度。工业落后,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区比较少,要用三、五年时间把我所有的工厂,包括家具市场、建材市场都搬到郊外的工业园区,将来武威老城区这一块将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居住环境。要坚持一条,老城区,包括新城区里面再不能建工厂,不论效益多好的项目,都不能在乡村中办工厂。一方面发展很快,一方面土地的未用先弃”情况比较严重,土地管理国家实行的非常强硬的政策,一定要有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概念。这里我要给各县区强调一下,该办的土地手续一定要办好。三要增强规划的民主性。要加强规划的宣传,扩大群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乡村规划符合民意,深入人心。要健全规划公示、公布制度,凡是重要的乡村规划,特别是市政建设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红线图、拆迁安排方案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规划方案,都应及时向社会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证广大市民群众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在把一些规划放到广场里面,征求全社会的意见,效果非常好。讨论金大快速通道规划时,专门请了沿线的5名农民代表、5名村干部、5名乡镇干部来参与审查,除了有名同志要求继续建设那种住宅后院养几只鸡、几头猪,人畜不分的居住方式外,其他人认识很清楚,一定要按新模式建。干部、专家不要看不起农民,提的有些意见比我有水平,又是规划的实施者、享用者。有些领导,说这个意见不行,回去再研究研究,发掘发掘,如何解决?自己没招。乡村的规划要征求市民的意见,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一定要听听农民的意见,意见很实用,参与规划,提过意见后,征地建设的工作也会好做很多。要让他有知情权,大家才干团结起来一起干,要是强行压迫,明明是好事,还是会反对,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方法。四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明确乡村重大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必需经过专家审查、听取市民意见、乡村规划委员会讨论、政府有关会议审查、听取党委常委会建议、人大依法审议、上报省政府备案等有关法定顺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上述顺序批准擅自规划、选址、用地和建设。市区任何单位和个人搞修建都要经过市规划局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修建。乡村规划一经确定就具有极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乡村建设中都必须服从、执行和维护乡村规划。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建立健全监察网络,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监控和查处力度。要加强规划执法,健全规划执法队伍,决不允许再出现一例违法违章建筑。
高标准建设城市,第二。不时完善乡村功能。把乡村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关键取决于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一要精心搞好设计。设计是建设的前提,建设出精品,首先要设计出精品。要把乡村当作艺术品来对待,无论是新城开发还是旧城改造,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片区开发,无论是一片组团还是单体建筑,都要精心搞好设计。造型、用料、色彩、外观上精雕细刻,道路、水系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上和谐搭配。特别是要注重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精神风貌,以灵动的造型、新颖的风格、深厚的底蕴展示乡村魅力。今后所有的设计工作都要全部公开,面向全国招标,挑选最佳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设计我多花点钱没事,一是坚持招标,二是要走出武威,甚至走出甘肃省,大家都见过80年代的火柴盒”这样的设计,一个是廉价,另一个是方便,因为在家里搞设计,市领导好说话,外面设计一方面是贵一点,再一个是不好说话,有时设计进去也是败笔。设计一定要搞出精品,开门搞设计,集思广益,上海、北京、清华的设计理念好多不只代表全国的水平,更是代表国际水平的自己的力量要出够,要请我本省的专家,也要联系外面的把外面的好设计与本土的实际联系起来。上次清华的人来,就给他提了建议,有些设计脱离了武威的实际,比如大面积地搞墙上的装饰,但是这里风沙很大,风一刮,墙上的装饰落满土。二要建设精品工程。同样的图纸不同的工匠打造进去的废品是不一样的今年,市乡村建设重点工程多,质量规范要求高,必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各项工程高效有序进行,确保把每个重点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各责任单位要抓紧逐项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明确开工日期、施工进度和竣工时间,实行专人负责、定期调度,确保尽快开工、快速施工、如期竣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乡村水系和绿化、亮化。要结合新城区建设、杨家坝河防洪景观建设和海藏湖生态治理,建设生态湿地,解决好城区河道水源问题。要依照大空间、大绿量、多品种的要求,推进乡村绿化改造建设,搞好重要路段和节点的绿化,切实提高乡村绿化水平。要结合乡村道路改造,同步推进亮化工程,逐步实施路灯改造,搞好沿街建筑物的灯光装饰,让武威的乡村夜景亮起来。三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新城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工程和局部行业行政服务大楼建设,年内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和局部行业行政服务大楼要主体完工,科技馆、图书馆、中心广场要完成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和武威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加快城区东滨河大道、南关西路等26条道路建设,配套完善供排水、供气、供热等设施,争取大部分道路年内竣工通车;改造建设老化供水管网12公里,新建污水管道35.6公里、改建污水管道72.4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000户;实施钟楼片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局部主体工程。旧城改造,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加快乡村背街小巷改造步伐,加强无障碍道路、集贸市场、公共厕所、社区居委会用房等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为民服务。保证性住房建设,要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建设用地,年内新建廉租住房5000户,改造棚户区2.4万平方米,积极调控房价,遏制房价过快增长,解决乡村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今年建设部门要提早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供热问题,现在矛盾是搞集中供热,明年的热电联产一旦建成,这个就没有用了不搞,今年老百姓的供热问题又解决不了需要统筹。二是保证性住房的建设,和大城市不一样,武威的房价不是炒出来的而是住房修建的总量不够。一方面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方面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拖着不建,因为他房地产开发和工业企业不一样,拖延时间,待价而沽,提高效益,获取暴利。这一点上,批地的时候,要加上一个相应的期限,什么时候开工建设,什么时候完工,如果时间到还是拖着不建,就要收回土地。这一方面抓一、两个买了地,拖延时间不开工的典型,土地该收回的就要收回。
创新经营模式,第三。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乡村是最大的国有资产。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潜力,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依照市场规律建设经营乡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武威实际的经营模式。一要气魄再大些。政府要在搞好乡村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借款、贷款等方式,对规划用地加大投入力度,乡村建设上突出大手笔、大动作,集中财力每年都搞几项大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优化开发环境。要适应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坚持管好用活的方针,加强土地储藏,遵循市场规律,成片连方地储备土地,实行“块状开发”发挥规模效益。今后,决不能再搞“线状开发”不能只征用沿街、沿路十几米宽的土地,把路边变为门店的开发区,决不能让路边门市形成阻碍乡村发展的隔离墙”要把生地养熟、炒热,再以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收益再用于乡村建设。土地的问题同志们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几年之所以乡村能发展,基础设施能完善,就是因为经营土地,这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土地法》没有说是不能经营土地,只不过是对公开拍卖等程序上的规定很严。现在不拍卖土地,就守到那个地方,无论是乡村土地,还是农村土地,武威还能发展吗?与西班牙客商谈项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项目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学公认的两者结合,才干科学发展。要把土地经营好,利用好,给人民群众带来新的收益,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土地要经营、要拍卖,关键是顺序,一要相信部,二是谁出了问题就查谁。不要走极端,如果说我武威城区的土地有利用起来,不拍卖,不经营,靠什么搞建设?土地的经营要“管好用活”前提是管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公开拍卖的顺序;用活”要用土地生财,赚的钱不是拿来吃、拿来喝,拿来买汽车,而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二要思路再宽一些。树立经营乡村的理念,创新和完善投融资体制,突出发展集团在乡村经营中的融资作用,强化乡村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盘活非经营性资产、拍卖经营权,为乡村建设筹集资金。要树立借助外力的观念,狠抓招商引资,对于市区的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要放手让有实力的企业家去开发,放宽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准入门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道路、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置等设施建设。今后凡是参与乡村开发建设的只要符合乡村规划,不论是外地的还是外地的不论是个人独资还是合伙经营,都要积极地鼓励支持,公平竞争,一视同仁,搞好服务。三要步子再快一些。要以土地贮藏经营为重点,抓好供排水、供热、商砼、物流、钢结构、质量检测、房地产开发等经营项目。土地贮藏经营要按照管好、用活的总要求,年内力争再储备土地2000亩,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争取到十二五”末,使我市的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50万以上。
加强乡村管理,第四。全面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乡村管理的好与差,反映了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体现了市民的整体素质。要大力营造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关心乡村建设、人人参与乡村管理的社会环境,社会总动员,全民齐参与,行业顾大局,人人做贡献,努力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一要加强教育。搞好乡村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多种形式,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凝聚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主流,提高乡村的文明水平。要有针对性地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贴近实际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和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群众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管理乡村的热情。要从强化市民文明意识入手,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市民真正明白一个文明市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二要严格管理。坚决地杜绝随地小便、吐痰的恶习,这次“乡村建设管理年”一定要杜绝这些恶习。观察到无论是十多岁的小孩还是七十多岁的老人,都有随地吐瓜子皮的坏行为,还有一些打扮得很时髦的年轻姑娘也是再有就是年轻人吃的泡泡糖,南城门广场地上的泡泡糖都能把人的脚粘住,有关部门要严格管理,对这些都要严厉惩罚。要加强宣传,让市民养成好习惯。也观察过,街道上只要有交警或是拿红旗的小学生维持,秩序会好一点,只要没有人管,闯红灯的翻栏杆的还是很多。当然我设施上要多考虑,有些地方可以多开两个路口。再一个关于随地吐痰的问题,那么我街边可以搞一些吐痰的地方,沿线10里、5里连个垃圾箱都没有,那一口痰不可能含到嘴里面,素质还没到那种水平。觉得随地小便是武威城里最损形象的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公安、建设、环卫联合上,抓住就罚。要有效改变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写乱贴、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等各种不良习惯。突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经常性地发动市区两级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对市区范围内所有大街小巷、办公场所、小区院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清理清扫清运,坚持经常整洁。要突出抓好交通整治,强化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坚持站岗值勤与巡逻相结合,严肃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纠正翻越栏杆行为,保证市区主要路段人车各行其道,交通疏通。要突出抓好市场秩序整治,搞好集贸市场管理,打击欺行霸市、假冒伪劣行为,取缔店外摆摊、以街为市、以路代市、沿街叫卖的不良现象,确保行商归市、座商归店、各类摊点上市交易。要突出抓好市容市貌整治,更新和增设城区的公用设施,补修破损的路面,清除城区内的残墙断壁;建议文明施工,制止占道施工及乱堆乱倒建筑垃圾,撤除各类违章建筑;加强户外广告标语管理,制止乱贴乱挂;加强花草树木养护管理,更新增设路灯,清洗、美化临街楼房和店铺。要突出抓好噪音污染整治,取缔车辆高音喇叭,制止音像制品商店、电器销售门市部、建筑工地及娱乐场所噪音扰民,为市民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三要加大投入。启动乡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改变城管设施装备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维护投入缺乏、管理费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乡村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发明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需要强调的省上今年将开展第八次全省乡村卫生检查评比,能否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对我重大考验。创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市上下营造创建卫生城市的浓厚氛围,使全市人民了解创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市爱卫办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的职能,协调城建、卫生、环保、交通、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凉州区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各单位创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创卫工作中谁丢分谁负责,哪个部门推诿扯皮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绝不姑息。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第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殊途同归。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整个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可或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从我市实际出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上的创造。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要充分体现城乡空间融合、特色产业聚集、经济社会统筹、环境条件良好、群众生活富裕的中小城镇集群和新农村融合发展区的特点。要加快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加大项目对接力度,采取企业化运作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整合交通项目资金、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年内基本建成金太阳产业园至武威城区段工程、黄羊镇至土门工业园区段工程,年内拉通全线路基工程。要围绕金大快速通道,做好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布局建设设施农业小区和农民新居,统筹考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要科学谋划武威城区、三个县城和武南镇、黄羊镇、大靖镇等重点城镇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把城镇建设好、管理好,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科学调整镇村布局,突出发展中心镇和城镇组团,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以中心村镇为重点,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水、电、路、气等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空间载体和硬件支撑。要将镇村管理纳入乡村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加快村庄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三、提质增效,加强领导。确保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
加快乡村建设,科学编制规划。搞好乡村管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营造良好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干事守业环境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社会总动员,全民齐参与,行业顾大局,人人做贡献,确保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取得实实在效果。
严格执行规定,第一。维护群众利益。乡村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乡村现代文明的过程。市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的建设和管理都要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让人生活的更美好。当前,乡村建设管理中涉及的矛盾和利益抵触很多,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权益保证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要着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身手,要转变作风,下村蹲点,深入群众,自觉理顺群众情绪,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建立感情;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要防止简单化,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考虑群众接受水平,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土地征收、乡村拆迁、环境整治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要做好乡村房屋拆迁工作。房屋拆迁、棚户区改造中要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要求,及时按规范兑现弥补,实施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二要做好农用地征用工作。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建设好农村小康住宅,健全失地农民社会平安机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失地农民有房住、有事干、有保障。三要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解决好物业管理中供热、供电、供水、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第二。严格督查考核。市、区有关部门都要把乡村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对重点工程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抓好落实。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具体任务要分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确定具体的工作时限,明确达到效果,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加强督查落实,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评判。今天动员会后,凡涉及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任务的部门单位,要迅速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市文明委、市爱卫会及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有声势、有力度、有效果的要通报表彰,对推诿扯皮、无所作为的要通报批评,并建议市委、市政府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加强作风建设,第三。不时提质增效。要把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与提质增效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解放思想,突破观念障碍,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促进乡村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着力解决大局观念不强,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问题;着力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问题;着力解决纪律涣散、吃拿卡要、不抓落实、坐失良机的问题。通过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顺序、降低运行本钱,做到岗位有职责、工作有规程、办事有时限、结果有回音,以良好的作风推动乡村大发展、快发展。
广泛宣传发动,第四。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采取一切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乡村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把全市上下的视线引导到市区建设管理上来,把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引导到发明良好的人居环境上来,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区域中心乡村的目标上来,进一步增强市区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建设市区、美化市区、发展市区变成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乡村建设管理部门广大干部以及各街道、各社区的同志,既是乡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又是宣传员,要模范执行有关政策,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我各项工作,为加快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第五。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城建部门责无旁贷。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分配什么任务就接受什么任务,接受什么任务就坚决完成什么任务,确保政令疏通。要加快推进建设系统内部改革,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对现有人员定岗、定责,消化富余人员,逐步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要加强城建集团内部管理,严格监督,规范运行。这里要特别强调城建系统、乡村管理系统的廉洁自律问题,乡村建设也好,土地征用也好,这些都是高危行业”两手抓,一手抓项目、抓发展;一手抓廉洁自律,要警钟长鸣,常说常抓常管,绝不手软。
切实加强队伍管理,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不时提高整体素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考评机制,特别对执法工作人员和协管人员,要根据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末位淘汰,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管理乡村的重任。
【关键词】乡村规划;制度化;规划实践
我国土地辽阔,乡村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乡村逐渐消失在历史中,应当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应当通过何种措施将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够得以保留,使乡村的地域空间特征和文化得到传承,这是历史予以乡村规划的一个使命。
一、我国乡村规划的焦点
目前,乡村规划不在是简单“土地资源权益、以及区域内建筑的拆建问题”,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人民的意见,要坚持“民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将城市的发展成果应用到乡村规划中,从而使乡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同时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关注邻里宗亲所承载的文化,以及传承路径等问题。
现代乡村规划中包含了大量的环境生态、物质空间等问题,这在一定长度上将会导致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与时代的发展造成了脱轨,传统的乡村规划技术和规划模式因为其目标和内涵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而难以得到落实。因此,在乡村规划方案中、价值取向、规划方法等内容应当将谁作为主体,将谁作为规划实施的重点就成为了现在乡村规划实践中的焦点问题。
二、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规划中的空间问题
乡村规划过程中的空间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过程中因为考虑不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考察不足,经常将城市的空间状态直接“搬运”到乡村中,从而导致乡村原有的空间环境特点遭受破坏,使乡村丧失原有的文化和活力。乡村中的各种建筑都是居民长期生活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的历史产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如果对其进行移植,将会形成“千村一面”的“奇观”,导致乡村失去其原有的外貌,降低了乡村的多元化特征。
(二)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建设达不到标准
我国乡村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公共服务数量达不到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教育、购物等各个方面的便捷性,无法令人民满意。在乡村规划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立受财力的影响,导致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乡村规划中,应当适当使居民的居住变得集中起来,从而使居民能够共享公共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在财政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的缩小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
(三)依赖规划实践路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无论是相关的管理人员还是村民对规划都抱有较大怨言,多数村民为在规划过程中很多实际问题得到不到应有的解决;而相应的规划人员也经常抱怨村民在规划过程中不配合,从而导致乡村规划的经常受到制约。
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空间实践具有自身独特的机制,如果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不从内在逻辑出发,很难使规划得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解决乡村规划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规划实践理论
乡村的空间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人在空间中的各种行为的作用的结果,对于空间问题的解决就是对人的问题的解决。乡村的空间是人长期的行为造成的改变行程的,人在价值体系中对社会有着支配作用,价值体制是人来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思想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建立在乡村理论认知基础上,需要对乡村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考察,从特征入手,要了解村民价值观和乡村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乡村秩序的合理梳理,解决乡村规划中的空间问题。
(二)公共服务的建设
乡村规划实践中要做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代人们愿意选择城市居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中具有良好的医疗、教育、购物环境。乡村规划实践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农村人口密度小,公务设施建立成本高,效益低,但之所以要对农村进行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使农村具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措施,如果规划后的农村,在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仍然落后,那么则是一次失败的规划。因此,在农村规划过程中,需要选取适当的空间点,依据安排完成相应的空间开发,尽量避免公共服务设施发生累积和叠加,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
(三)从机制上确保乡村规划的合理性
乡村规划被赋予了许多希望,从规划编制上来说,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主要包括:空间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与之相关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也都有待解决,看似简单的目标,在完成起来则需要通过多条路径完成,单纯的依靠村民的配合和政府的扶持很难实现最终的规划目标,而且可能会导致每一个目标都无法得到实现。
乡村规划过程中,村民的住、行与规划有着很高程度的关联,因此乡村规划中要做好空间安排。乡村规划的最终成果,对居民在住址上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使用动态图纸,从而将乡村空间规划转变成一种合理的协商机制,使村民可以对住宅地址进行自由选择,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村民空间形态与社会之间融合,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土地空间的集约应用。
乡村规划中,对于新建筑的建设应当尽量在原住址上进行,在建设前需要对建筑使用的最小面积和最大面积进行规定。乡村规划中,需要对新住宅质量、层数以及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建造技术进行合规定,禁止强制要求工期,从而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尽量通过村民的自主建设和自行选择,将人口增长和土地应用联系在一起,帮助村民判断社会、空间的价值体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外部因素对乡村文化空间形态造成的影响。
四、结束语:
乡村规划会对农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对乡村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国家倡导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一种新型城乡关系,乡村的发展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乡村规划需要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尽量减少在乡村规划中出现的错误,从而留住“最美丽的乡村”,避免我国“美丽的乡村”消失在历史中。
参考文献
[1] 李迎成.后乡土中国:审视城市时代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 [J].城市规划学刊,2014(4):46-51.
[2]周岚,于春,何培根.小村庄大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江苏实践 [J].城市规划,2013(11):20-27.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总体上看,我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应了农村生产关系、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变化,符合乡村建设规律要求,方向是正确的,政策是妥当的,推进是有成效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绝大多数群众是满意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差距,个别地方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统筹衔接不够,征求群众意愿不充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工作推进存在冒进倾向,做群众工作不深不细、工作简单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对待,认真查摆分析,逐一整改提升。
当前,要在全省范围对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开展“回头看”。各市、县要迅速行动起来,对本辖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对存在的问题即知即改、边查边改,确保按期整改到位。要坚持统筹把握、分类处置,对已经拆迁尚未搬入新居的,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让群众早日入住。对临时居住安置不到位的,要一户一策、明确时限予以解决,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正在实施的,要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把政策讲清楚,取得一致共识。对正在实施但群众意见较大的、正在研究准备实施的、以及已经研究尚未实施的,先一律暂停,进行重新甄别。
要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要压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责任,牢记初心使命,把好事办好,决不能把民心工程搞成“民怨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职尽责,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要加强督导检查,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强行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要切实改进作风。从省委常委会做起,全省各级普遍开展一次作风突出问题整顿,着力解决作风简单粗暴问题,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牢、群众路线不深入问题,着力解决急躁冒进、急功近利问题,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真正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管理;体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中,产业兴旺固然是直接左右广大乡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核心因素,而公共治理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建设新农村不仅要大幅增加乡村人口的物质收入,还要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生活环境,全力推动乡村公共治理水平加速发展。
1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成就
1.1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乡村地区的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例如许多偏远乡村和山村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地区只能挑水吃、煤油灯照明的陈旧落后面貌。即便是在少数极端贫困地区,政府也通过易地搬迁的方式重新安置,使这些地区的村民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新生活。经过数10年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路路通和村村通,也就是实现了道路硬化与通信线路全覆盖,更有大量乡村地区实现了互联网全面普及。
1.2政策性投入持续增加,夯实公共管理基础
随着“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针对“三农”加大投入便成为近年来政策倾斜与扶助的核心。例如政府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已覆盖全部乡村地区,各地每年基于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开展的公共管理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坚实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为广大乡村地区全面提高公共管理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经济与物资基础[1]。
2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的常见问题
2.1法律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也为未来“三农”发展描绘了极为可喜的前景。但一些更加偏远的乡村、山区与牧区,农村公共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从制度、措施、资金、人员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法律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针对性和执行性不足,这是由于国内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农村公共治理的法律法规几乎处于空白造成的。现有的公共管理法律法规主要缘于城市的实践经验与现实问题而制定和完善,并不适用于乡村地区,农村不同所有制经济体出现利益纠纷时很难找到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和处置,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在监督管理方面缺少专项法律的指导。法律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的最大缺陷就是容易给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也使奉公守法者出于安全等方面的担忧而不敢或不愿在乡村加大投资与生产。
2.2资源投入系统均衡性与针对性有限
针对乡村地区和“三农”建设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存在均衡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广阔的疆域和极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状态决定了不同乡村地区在“三农”发展方面存在千差万别的特点和需求,而战略层面的资金与资源扶持几乎无法实现面面俱到,只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和修正。这就造成一些地方的政策性投入出现“撒芝麻”“摊大饼”的均衡主义问题,也就是无差别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表面上看这种平均化的投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公正,实质上却降低了政策性扶持应当发挥的主导引领和激励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薄弱的乡村地区而言,对资金和资源的迫切需求需要管理层予以倾斜和照顾。过于均衡的投入显然难以满足特殊地区的特殊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2]。
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
3.1加快法律支持体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
涉及公共管理的体系建设不能缺少法律法规的指引和依据。由于多年来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公共管理等方面处于法律监管相对边缘乃至空白的地位,使农村发生农民、农户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法律体系的建设为农村公共管理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农村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更加明确和清晰的法律依据和指导。因此,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优化要重点加快法律支持体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由于法律相对于实践工作的滞后性,应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鼓励地方立法,以试点方式分步骤、分阶段推广普及。当前,全国性法律体系中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多属于宏观战略的原则性内容,虽然足够高瞻远瞩,但在精细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尤其是对广大乡村地区越来越多个性化需求的契合程度明显不足。面对这种过于笼统的法律,农村公共管理常会陷入主观臆断的“泥淖”,容易因人而异出现认知误区和歧义。因此,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出台迫在眉睫。
3.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投入系统的均衡性与针对性
作为直接影响农村公共治理系统性建设的核心因素,政策性资金和资源投入对农村公共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为解决当前这一环节中的现存问题,各地应积极探索本土优化策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提高资源投入系统的均衡性与针对性。例如近年来部分乡村地区通过外部投入和内部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优化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对良好的硬件条件,管理部门可以侧重于本地产业化发展带动,以自身“造血”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本地公共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通过乡村集体产业的利润收益或税收收入等,支持当地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基于公共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反哺集体经济做大做强,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对仍处于相对贫困和经济实力仍相对薄弱的偏远乡村、山区或牧区,公共管理更加需要财政性资金支持。这些地区的主管单位应适度进行强化投入,通过外部“输血量”的增加助力公共管理水平尽快提升[3]。
3.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公共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共管理体系不能缺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不同于城市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不少乡村地区长期都是人才流出和流失的“重灾区”。多数年轻人外出学习或打工,更愿意留在条件优越的城镇,农村在逐渐成为人丁凋零的留守之地的同时,人才稀缺和匮乏成为制约当地产业发展和公共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例如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下基层为农村公共管理部门人员开展讲座或主题讨论,帮助基层人员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从而在后续工作实践中优化管理模式;轮流安排农村公共管理人员参加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的委培教学,逐步实现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使农村公共管理系统建设起点更高、进步更快,有条件的地区应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在挑选农村公共管理人员时制定学历、职业、资历等系统性要求。这种更高起点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进农村公共管理人员队伍缺少中高端人才的状态[4]。此外,当前国家扶持“三农”的又一策略是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深入基层,这对农村公共管理系统建设人才队伍是一大利好。各地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招贤纳士,一方面,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充实基层公共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优秀人才是加快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系统构建的核心要素,是战略层面推动农村公共管理体系完善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新农村建设;农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94-01
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的儒家”。梁氏认为,“西洋”是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国是职业分途的社会。“西洋文化”涌入中国之后,中国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已被破坏,使沿袭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组织构造崩溃了,而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又未确立,从而导致极严重的文化失调,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梁漱溟主张从民族、文化的改造出发,着眼于中国农村,力倡乡村建设。且梁氏于1931年~1937年在山东省邹平县进行了乡建试验,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一、乡村建设理论的缘起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一个以社会为本位的建设方案,他把中国问题的症结归于文化的衰弱。于是以振兴儒家文化为旨归,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梁漱溟始终认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括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之所以从农村着手,则因为“中国原来是不像国家的国家,没有政治的政治,国家权力是收起来不用的,政治是消极无为”。所以中国建设不能走自上而下的路,只能从社会运动做起,最直接的则是从乡村建设开始。梁氏认为,旧社会构造崩溃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的失败,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技术和团体组织。因此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就着力于传播科学技术,并培养农民的团体精神,以儒家文化中的精义来塑造梁漱溟心目中的“新农民”,它是中国固有的精神内核与西洋文化长处的沟通调和。
二、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践模式及其评价
在乡村建设的具体组织方式上,梁漱溟主张师法古代乡约制度(其核心纲领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规,患难相恤”),实行村学乡学,以求“行政机关教育化”和“社会学校化”。主要方案有建立乡农学校作为政教合一的机关,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组织乡村自卫团体,以维护治安;在经济上组织农村合作社,以谋求乡村的发达。总之,这些方案旨在实现“政教富卫”的合一。总体看来,梁漱溟的教育教育理念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科技文化教育与社会伦理教育并重。其乡村建设的构想是一个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的混合体,充满了儒家的理想色彩。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针对当时农村的具体实际,采用综合改革、综合建设、综合治理的方式对某一区域进行试验和实践,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只能获得暂时的、局部的效果,综合建设是不可能彻底、完全推广实行的。梁氏后来也不断地自我反思,他认为乡建运动有两大致命的弱点:一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使乡村工作有行政化的趋势;二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因为乡建运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此外,也由于当时战乱纷飞,民生凋敝,不能给乡建运动提供一个安定的大环境。但不论如何,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富民自强的有力尝试在当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张乡村自治,强调农民自教、自救和自卫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了农民的民主精神;此外,梁漱溟主张乡建运动走综合改革、综合治理和综合建设的道路,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促进农村行政、管理、教育和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些乡建思想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推崇的就是梁氏一贯主张的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来壮大农村经济力量的改革方案。
三、乡村建设理论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梁漱溟之所以会重视农村合作运动,主要是他认识到了中国积贫积弱的文化根源,即与西方的新教伦理不同,中国人秉持的是一种家族伦理。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而非阶级对立的社会,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之间并没有截然的身份区隔,且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由此导致国民阶级意识的薄弱和参与集体生活的积极性低下。基于此,梁漱溟主张要将散漫的农民经知识分子的领导逐渐联合起来,达到经济上的自己自足和自卫自立。这对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下,大力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来有效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规避巨大的市场风险将是必然的选择。当然,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的的发展不能单单只靠上级政府的扶持或是仅仅只靠农户的自发组织,而是需要草根精英的推动。这个精英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有超强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不过当今所谓的草根精英并不完全同于当时梁漱溟所竭力号召到乡建运动中去的知识分子,因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所呼唤的这些精英本身就来自于农村基层,他们相当于旧社会中的乡绅。草根精英可以将上级政府的推动力量和下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统摄为一股强大的合力,他们是乡村合作运动的轴心。草根精英可以充分调动了上下两级的积极性,整合了上下两级的力量,这就克服了当年梁漱溟所抱怨的“上动下不动”或是八九十年代农村中出现的“下动上不动”的尴尬局面,所以新时代的乡建运动呼唤草根精英,这是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方略的继承和创新。
总之,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对乡村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都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作了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梁氏的乡建理论和实践模式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梁漱溟全集(第2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梁漱溟全集(第5卷)[M].山东人民出社.1992
一、要认真研究当代世界乡村规划的新理念、新变化和新要求
把地区定位为:流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功能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的基地,去年月份出台了地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流域发展的龙头”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其中也提到就是要“增强等节点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乡村功能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做规划的时候,应当依据的这个定位,增强全局意识,拓展原有的概念:
还应该考虑与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社会管理规划和历史人文规划等方面的结合,第一是外延的拓展。乡村规划不只仅是划出功能区、画出色块、做一些中心区的乡村设计。才干使得规划更加符合地区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规划的愿景是这样描述的这个乡村在未来将会拥有全美大城市最清洁的空气质量;将会维持清洁的饮用水,第二是基本要素的拓展。最近我看了纽约市到年的规划。并开放更多的河流、小溪以及海滨休闲水域;将会发生更多更清洁更可靠的能源;将会提供能够快速高效出行的选择。这个规划理念和现在所有的乡村规划描述的完全不一样。并不是说它新在什么地方,而是代表了当前世界大城市发展规划的一种导向。目标是三句话:受污染的土地将会复垦和修复,并且开发为新兴社区;每一个家庭都居住在公园或游乐、娱乐场所附近;任何种族阶层的人都享有可持续的住房。关注的重点:第一个是土地。关注住房、开放空间和种地。第二个是水。关注水质、关注供水管网,因为纽约是个老城。第三个是交通运输。纽约的交通已经有100多年了地铁据说有180多年了第四个是能源。这个乡村有多少能源是清洁的可再生的低能耗的这些规划愿景、目标和重点,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乡村的体量,纽约最新一轮乡村规划给我一些启示:乡村形态。乡村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人均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占有量,缓解交通压力,就近解决工作、入学问题,解决8小时以外的休闲娱乐配套等等,都应当成为规划的基本要素。
怎么去考虑城乡一体和城乡统筹?不是都把它乡村化了呢?不是通过“三新”建设把它都变成房地产用地、一卖了之了呢?这些问题我要认真进行思考。第三是乡村空间的拓展。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给乡村规划带来了冲击。省里正在布置开展城乡一体规划。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首长。
参与了干部学院的一个学习班,去年。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去做了一场专题讲座,介绍了城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乡村优先发展向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方向发展;高能耗的城镇化向低能耗的城镇化发展;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方向发展;高环境冲击型向低环境冲击型方向发展;放任式机动化向集约式机动化方向发展;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向社会和谐的城镇化方向发展。对这六个趋势,虽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总体上代表了中央政府的发展要求。要研究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带来的冲击,研究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乡村空间的拓展,研究乡村单体建筑和基础设施之间的有机的结合,做到浑然天成。
既要忠实于规划,第四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的拓展。建设是发明性地落实规划。又要对规划的缺乏进行补充和完善。建好以后还要把它管起来。如果某个环节不对,乡村的发展就会走样。建设是为了使用,最后要落到使用上。乡村的发展是一届一届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城市的发展要负起责任,人们会讲在哪一届、哪个手上是个败笔,哪个手上就很好,最终的评价是临时使用这个建筑的人。所以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的拓展,规划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依照乡村的发展、依照人的需要不时地向前推进的领导者、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规划是不时地发展。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它适应它研究它及早谋划,
二、要认真研究乡村发展中正在或即将出现的矛盾与问题。防止乡村病的重演
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要研究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尽量防止他人在发展中已经出现的问题。
现在美国,提供一个案例。同济大学的第一位规划专业的博士叫张。全美中国规划师协会的主席,也是国家聘请的规划设计的国际顾问之一。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在近50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讲到十大因素,觉得很有道理,和大家一起分享。
州际高速公路发展使得美国的乡村迅速郊区化。州际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了乡村扩大了哪里去都用汽车,第一个因素。这样导致了公交投入不大。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说美国是个大农村。洛杉矶最典型,一个由96个城市组成的大城市群。
支持私人购房贷款政策。鼓励在郊区买房,第二个因素。造成郊区的过渡扩张和城市的蔓延。国家现在也出现了从年到年,国家乡村的集中度由过去的1.4万人降到现在不到1万人,原因就是乡村过度被扩张了开始向郊区分散了
中心乡村进入去工业化时代。乡村工业向郊区扩散以后,第三个因素。造成中心城区的衰退,因为没有产业支撑。所以他提出坚持大城市经济的多样化,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对策。
乡村更新、中心区的改造以及公共住宅建设项目对城市的影响。乡村更新忽略和破坏了乡村的有机性、复杂性和历史性,第四个因素。消灭了激进乡村中的街道、公共空间和小商店,而这些是吸引人们激进乡村中流连忘返的根本因素。大规模的乡村改造,使得超级街区取消了原来街区内的小马路,拆旧的改建规划忽视了原有的历史和文脉,规划的超级街区便于土地批租,周边的宽马路加剧了交通问题,集中建造的廉租房、住宅造成了低收入者和其他社会阶层的隔离。这些问题都出来了曾经和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英国伦敦的一个议员进行过沟通,问他伦敦是怎么让不同阶层之间相互融合的讲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各种活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工业化方式大量生产的住宅造成了乡村特色的消失。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乡村建设,第五个因素。普遍遇到问题。
乡村中的种族隔离、肤色的界线。应该支持多元化的经济结构,第六个因素。给低就业门槛的就业留有余地。
大型独立式购物中心的拓展造成了中心城的衰落和乡村空间结构的单一。应该注意新兴购物中心和激进商业街区在规划分布上的平衡。第七个因素。
郊区扩展和乡村蔓延造成的交通堵塞和高排放的乡村顽疾。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提出精明增长和增长控制的方法。第八个因素。
一个很有意思的因素是没想到空调设施的普及。空调设施的普及导致了生活方式的转变,第九因素。由喜欢户外运动变成更多地在室内运动。这个总结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乡村骚乱、乡村结构性的社会分化,第十因素。造成种族、收入、住房,贫富激化等问题。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问题反过来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这个乡村有很多亮点,去过芝加哥。包括乡村公园、乡村之门,进门的那些水系、公园,都做的很好,也很漂亮。但张先生针对芝加哥十个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是怎么去避免。比如堵车的问题逐渐进去了然后是环境污染。最近,这些问题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借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市区内的雨污分流问题,要花10多个亿。
现在也遇到并且比较严重。现在低端劳动力,再就是城郊结合部的管理。流动人口的同城化问题。大部分来自外地。前一阶段网上炒一个全国劳模为什么没有解决编制,这个人来自河南,干得好被评为劳模,但评为劳模并不等于要解决他事业编制,这个要说清楚。要提高他对城市的认同感,现在提出劳动保证两个“全覆盖”一个叫城乡全覆盖,一个叫外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全覆盖。
乡村商业中心人口变化和商业逐步高端化,另外。造成商业利息过高的问题也已经出现。一开始到来,就讲这个观点,乡村人口结构要进行变化,主要就是要引进一些白领阶层和年轻人。现在呈现“逃离北上广”现象,为什么?现在上海中心城区去,高档会所去,五星级酒店里面去,看到听到都是英语,都是外国人和当地人在讲英语。那些开发区楼盘里面住的高档楼盘里面住的听到什么?普通话、国语。讲上海话的人都去远郊了乡村就是这么发展的既然发现了这一现象,就不能像那样去发展。要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增强乡村的吸引力。
单独拿出来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和乡村规划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这是现在遇到最头疼的问题,开发商与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不能说开发商一味的都是不好的因为开发商是商人,政府划定的圈子里追求最大效益,怎么办?两条:一是不时挤压政府,让政府把最大的空间让出;第二是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容积率,增强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销售总量。不否认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城市的贡献,但是政府是规划师,建筑师,应当是政府规划他建设,但是某些地方变成了建筑师牵着规划师在走,这个是特别要注意的今天几大平台都来了也要讲这个观点,几大平台在规定的范围内追求最大效益,完全赞成,但我更需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一盘棋,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块土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使整个乡村形态破坏了觉得这特别重要。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容积率谁说了算?最终说话的应该是谁?规划。前期可以介入的很深,但是最后的拍板一定要等规划要点进去后再弄。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一定要全覆盖,哪个地方的容积率是多少,哪个地方是道路,哪个地方退让多少,哪个地方路多宽,都要先定下来,所有的规范都要到国土局那个地方去。挂牌了拿到地了再和政府谈建成什么样。
全力保证乡村现代化改造中进一步彰显城市的文脉和城市的特色
三、要认真研究乡村的形态。
比较赞成吴良镛先生提出的积极地保护”战略。围绕吴良镛先生提出的积极维护,传承乡村的文脉。整体发明”8个字,省住建厅周岚厅长写了八论,认真地进行了学习:一是乡村发展论,从静态的遗址到动态的乡村;第二是历史资源论,从保护的负担到文化的资源;第三是科学维护论,从非理性的坐而论道到科学务实的维护规划;第四是渐进更新论,从一蹴而就的改造到试点渐进的有机更新;第五是整体设计论,从孤立的维护到整体的发明;第六是文化传承论,从历史的割断到文化的传承;第七是发展协调论,从就维护论保护到战略的综合协调;第八是社会支撑论,从保护的专业技术到社会支持的公共政策。觉得写的很好,给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或是说是一个解决思路。
具体的从规划角度讲,乡村的特色。体现在什么地方?看是由三大块组成:自然的特质,文化的特质和经济的特质,三个特质统一起来就是这个乡村的特色。因此,认为在乡村规划中,如果说文化取向的话,应该注重特色的文化、特色的经济和特色的建筑、特色的景观、特色的精神,这些特色统一在一起、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特色乡村建设的系统工程。
当然通过绿化、江河整治也会改变一些,什么是乡村主题文化?就是乡村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自然形态我没有方法去更新改造。但是总体风貌是不能改的不能把江南的乡村变成南方的乡村形态,不能变成广东那边的形态,也不能变成高山峻岭的形态,也不能变成一马平川的苏北形态,一个丘陵地貌为特征的半山半圩的乡村形态,大江风貌、乡村山林。这在短期内是不能调整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也没法调整。可以改变的形态结构、景观形式、产业结构、功能布局,使我乡村的外在形象能有比较鲜明的特征,让人们说起来感觉到一个很有品位的乡村,一个值得流连忘返的乡村,最终是一个值得居住和生活的乡村。所以一定要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还有,要掌握好历史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水平与它所传承的文化的规模和复杂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四、要认真研究乡村规划的实现形式
应该做好这么几件事:现在规划的实现手段比较单一。
加强规划的修编工作,第一。使得规划体现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特征。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乡村转型和乡村快速发展以及半城市化的现象,怎么去解决?这里有一个规划的修编问题。
加强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刚性,第二。减少随意性。规划在落实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来自开发主体的影响,来自建设主体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来自领导层的影响,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乡村建设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去解决它这个规划的肩膀有多硬,刚性有多强,这是非常重要的规划落实以后不要随意地去改变它不能因为一时之利去改变规划。规划就是知识,没有太多道理,但是为什么落实起来会这么难呢?就是因为要减少它随意性,必需抵制很多诱惑。
保证建筑质量和装潢水平,第三。使得乡村的景观、乡村建筑的立面、乡村功能完整地体现规划和设计者的思想。现在画的图很好,东西很好,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不像样子,这是很痛苦的事。可能由于钱的问题、功能的问题、领导者的变化,导致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有时甚至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