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立春有什么讲究

立春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3-06-06 09:3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立春有什么讲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立春有什么讲究

第1篇

立春讲究的事情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立春的由来及意义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当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便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立春”,时间一般在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所以,人们把“立春”视为一年春天的开始,也视为新一年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从这天开始,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冰雪开始消散,气温、日照、降雨等等也开始趋于上升、增多,民间有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所以不管是对于日常生活还是农事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相关文章:

1.立春讲究的事情

2.2020立春禁忌不可以做的事情

3.2020立春当天这些事情不能做

第2篇

2022年哪个属相不宜外出远行

2022年属虎人最好不要出远门。作为壬寅虎年的2022年,这是对属虎人很不友好的年份,无论想要做什么都生怕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头上,所以心情是非常忐忑了,不过属虎的人性格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是属于喜欢冒险寻求刺激的人,不过就算他们再如何小心,也随时可能会导致不好的事情降临在头上,所以属虎人若是想要出远门的话,最好还是先查探自身运势状况再做决定。

不宜外出远行的属相出远门之前忌讳什么

1、出远门前不能养鱼2022本命年出门前大家不要随意养鱼,自己照顾不了,不要觉得托付给别人照顾就可以。这样的做法下,大家容易出现钱财上的损失,出远门会让大家的钱财流失变多,赚钱是有困难的,但是花钱是控制不了的,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压力是会有多大了。

2、出远门前不能打破碗筷2022本命年出远门前大家面对生活要小心谨慎,居家过日子的时候不要大大咧咧的,这种时候如果打破了碗筷,那么大家是容易招惹来不测的,这样的事情发生是非常不好的。大家面对生活的时候是容易因为意外而有皮肉之苦的,身体状态是不好的。

3、出远门前不能扔旧衣服2022本命年出远门前要是扔掉了旧衣服,那么这种时候大家的行程会有很大的变动,自己的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生活往往是事与愿违的。面对这样的生活,大家会失去信心,抱怨的情绪会变多,而且容易变得悲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能量。

本命年虎年要注意什么

1、穿红衣本命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穿红色的衣服就已经成为了流传多年的习惯。红色给人感觉很喜庆很吉利,同时也能够辟邪保平安,因此本命年里很多人都会选择穿戴整套的红色内衣,穿红色的袜子,讲究一些的人还会扎上红裤头,确保在本命年里事业财运不受影响,与爱人感情牢固,远离小人是非的困扰。

2、 躲太岁人们一直认为本命年是在大年初一里到来,但按照农历24节气的说法,本命年真正开始应该是在新年第一个节气立春到来之时。此时当值太岁神进行交接,犯太岁的人要注意躲太岁,俗称“躲春”。具体的做法是在立春到来的具体时间点里避免外出,不要见生人,避免喧哗,躲过太岁就能避免一年的霉运。

第3篇

“爷们,回家咱爷俩吃什么?”

“炸酱面吧!”

“嘿嘿,你这臭小子也喜欢吃爷爷做的炸酱面了?”

“爷爷炸的酱香呗!”

短短的几句对话,却勾起了我的馋虫。心中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去过了不少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这简简单单的炸酱面中,融入了多少北京人的情思。记得横渡渤海海峡的张健在刚刚上岸时,有记者就问他现在最想吃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最想吃碗炸酱面!”

可以说北京人是吃着炸酱面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炸酱面。每次吃面,她为了让我多吃菜,定会多放上些面码,而后舀上一大勺香喷喷的炸酱。我便会端着这碗载着亲情的面,飞也似的跑出厨房,穿过院子和门道,骑在我家大门旁的石墩上,一边用筷子拌着面条,一边和胡同的孩子逗着贫嘴。

老北京讲究“人生有三面”。这三面指的就是三个必须吃面的日子,即“洗三面”“长寿面”及“接三面”。

婴儿降生后三天,称为“洗三”。在这一天中,孩子的父母要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吃面,图的就是这“长命百岁”的意愿。“长寿面”寓意为“福寿绵长”,老北京人为其又添了一号,名为“挑寿”。人活着要吃面,死了,还要用面来祭奠。人死三天,为第一祭,俗称“接三”。这“接三面”一定要让大家吃好,并且每个人都要吃,这表明了大家对死者的悼念犹如这面一般悠悠不断!

说起这炸酱面,酱可谓关键的因素。

先说这选料,必须用北京天源酱园或是天福号的千酱,其他厂家也可,但笔者凭着多年的经验,还是觉得这两家比较地道。肉要选肋条骨上的五花肉,最好带皮,这样吃的时候有嚼头。

炸酱面做法更是讲究,首先要用凉白开把干酱打匀,一定记住要用“凉白开水”,这样才能使酱香彻底得到发挥。五花肉切丁,最好块块带皮,先同葱、姜、蒜一起在油锅里翻炒,为的就是把肉中的油腻煸出来。而后倒入黄酱,小火咕嘟十来分钟。这时候肉丁已经入味,肉皮油亮,酱香四溢!

很多素食者不愿在酱中放入肉丁,于是直接在锅中翻炒葱姜丁,待葱姜被炒出了香味,再倒入打好的黄酱,同样咕嘟十来分钟,出锅撒上嫩绿的香葱叶儿。油汪汪的炸酱,泛出了金黄的颜色,托着那青青的香葱,让人心中多了几许平静素雅。素酱素面加素菜,这正像咱北京百姓伴着那晨钟暮鼓的生活一样,平淡中却能品出特别的味道。

炸酱面的主角,面条的选用自然不能马虎。最讲究的炸酱面面条,要用手工制成,忌讳用商店买来的挂面。

炸酱面主要选用两种面条――抻面和切面。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抻面,和兰州拉面可是两码事儿。这里的抻面是先将面擀成大片,再用刀切条,滚上一层干面后,双手拎起一抻,方可入锅。切面也是纯手工制作,即把面擀成薄片,而后洒上干面,叠成几层,然后再用刀切成细丝。这两种面吃起来筋道,但不硬。吃的时候,您可以从锅中直接捞出,这叫“锅挑儿”。也可以吃“过水面”,本人偏爱于此,原因在于过了水之后的面条更是爽滑。

最后说说这面码。面码就是随面一起拌着吃的新鲜蔬菜,老北京人吃炸酱面的面码是随季节而变化的,讲究点的大家富户要吃“全面码儿”。

刚刚立春,家里还存着过年剩的腊八醋,吃面时浇上一点,别有一番风味,加上刚刚上市的豆芽菜和芹菜丁,让人吃起来甚是爽口。

等到万物繁茂的时候,炸酱面的面码便也丰富了起来,青豆、青蒜、香椿,再来两片“心里美”萝卜,真是丰盛。

夏天的时候,左手端着炸酱面,右手举着根翠绿黄瓜,光着膀子的老爷们,成了胡同中的一景。

第4篇

我所借宿的那户人家是道学世家,平日里喜欢研读老庄和周易,家里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我最喜欢那家的女主人,讲得一口糯软的四川话,性格温婉,眉眼善良。她虽然只是寻常农妇,身上却有着独特的风韵,不仅身姿曼妙,而且肌肤若瓷,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只有三十多岁,可是不几日她的儿子媳妇回来探亲,我才知道原来她已经快要做奶奶了。自那天起,我天天追着她请教容颜不老的妙方,她却总微笑着否认:哪有什么妙方,不过是我们这儿空气好,山水养人罢了!后来经不住我的苦苦追问,她才告诉我个中奥秘:那就是依照四季,遵守五行来美容养生。

于是,我在青城山下一口气住了三个月,每天跟着她参读易经,研究五行,一颗心也在青城山袅袅的仙气中日益宁静下来。回到上海后,我把那些美容卡和化妆品,减肥药统统丢掉,实施起了自己的变身计划:五行四季养颜法。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我们的肺肝肾心脾就对应着这五种属性,只有按照它们自身的属性去养护五脏,才能做到由内而外的美丽。

春养肝木,波涛汹涌不是梦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而肝脏的属性正好和木相对应,所以春天正适合颐养肝脏。而一个女人丰满与否同她的肝血是否旺盛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想要彻底摆脱“太平公主”的命运,就是要从根源上做好功课,抓住春天的好时光让自己丰满起来:

1 练习丰胸蝶吻法:双手从背后合十,手掌外侧贴脊椎骨,指尖沿颈椎方向尽量往上延伸,双臂如蝴蝶般舒缓外展,头部缓缓向后仰,争取做到头部与指尖亲密接触。如此重复三次,配合深呼吸。这个方法在春季使用最为有效哦!

2 服用四喜糊。四喜糊的做法很简单,取黑芝麻、松仁。花生和核桃适量,然后打成糊糊即可饮用。服用四喜糊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是从立春那天开始服用,坚持到清明那天即可。

3 服用醪糟炖木瓜,每周两三次。醪糟也叫酒酿或米酒,这是个大补气血的东西,对丰胸也有奇效。春天常服用醪糟炖木瓜,就能让你轻松拥有傲人的三国。

夏灭心火,变身清爽美人

在五脏之中,心属火。夏天是心火最旺的时候,心火会让我们长痘生疮,满脸油光,虚胖无力。想摆脱做“火美人”的命运,就得灭掉心火,完成清爽变身:

1 立夏之后,每晚九点从上到下按揉心包经。按揉时要涂上适量橄榄油,每天三分钟即可。持续一夏,就能让你心思平和,面色可人。另外,揉心包经还能快速消除蝴蝶袖,纤瘦手臂哦!

2 点按少海穴,配合轻咬舌尖。少海穴位于手臂内侧肘弯处,点按少海穴可以快速去火,解决面部出油、口舌生疮和上火虚胖的症状。

3 服用碧绿荞麦粥。取新嫩的竹叶、荷叶各10克,加入10克莲子心,然后和荞麦粉一起熬粥。此粥颜色碧绿,清香可人,是败火美容的良品。喝上一个夏天,保证痘痘和口疮跑光光,而且你会发现自己的腰围瘦了一大圈哦!

金秋润肺,打造完美肌肤

金秋之时,万物肃杀,而五行属金的肺在此时变得敏感起来。这时抓住机会保养肺脏,就能让你一整年都肤若凝脂。

1 手部反射区+大鱼际,打造莹润好肌肤。手部无名指指根两侧是肺部反射区,干燥的秋日每天按摩几分钟,就能让皮肤水润起来。另外,每天刺激位于大拇指后侧、手掌最肥厚位置的大鱼际,能有效地为肌肤补水。

2 秋天饮用玉竹西米露。取玉竹十克,加入冰糖和百合同西米一起熬粥喝,就能收到补肺润肤的效果。

3 秋天容易嘴唇干裂,此时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就能补肺润唇,让你光彩照人。

冬补肾水,赢得强韧好秀发

冬季是养肾的好时机,而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只有肾脏好的人才能精力充沛,而发质的好坏也与肾脏的强壮与否息息相关,所以想要秀发如瀑,就得养好我们的肾。另外,肾属水性,养好它,就能解决冬季肌肤干燥问题。

1 17点到19点是肾经活跃的时刻。此时可用热水泡脚,一面泡脚一面双手握拳,摩擦后腰部,坚持一冬,能有效地激发肾部活力,起到排毒养颜之效。

2 喝一杯三黑枸杞浆。黑豆、黑米和黑芝麻都是养肾的佳物,而枸杞可以补肾阴,把它们一起打成浆喝,补肾养发效果极好。

3 按揉太溪穴,然后枸杞打成糊糊敷于此穴之上。用纱布和胶带固定,第二天洗去。太溪是肾经原定,按揉它不仅能激活肾经,而且可以为肌肤补水。

第5篇

关键词:鉴赏;诗歌;炼字;词性

诗歌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感染力。诗歌的语言都非常精简,每一个字、词,诗人或词人们都要很好地斟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一个字使整首诗词境界全出。那么我们在赏析诗歌的语言妙处时,不但要理解诗词语言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从炼字角度鉴赏诗歌的语言所占比例非常大。常规的解决炼字的方法是三步走。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这种方法是我们做题中总结出来的,但是,题目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答题的套路也不是通用的模具,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新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难题。一般来说,炼字主要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一、 动词

动词强调的是对象的动态美,炼字时我们要关注动静转换结合,追求表现画面的动态美。

示例一:《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的“涌”字的妙处。【解析】“涌”字极具动感,写出了静止不动的东山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化静为动的手法,兼有比拟的效果,用河流波浪的涌动来写雪后山脉的起伏。【答案】“涌”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示例二:《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解析】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要告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了。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二、 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炼字注重运用联想想象,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

示例一:《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解析】第一问,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脱俗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作者在这里赋予山以人的情志,来表露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第二问,诗人在这里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的极富灵性,不只赋予了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答案】①高俊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感官,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示例二:《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卢挚: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月满西楼”中的“满”字极为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解析】诗句本是写景之句,“满”用来写“月”,所以应先从写景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还应从抒情的角度去思考。【答案】“满”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表现作者在良辰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三、 虚词

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如2006年江苏卷对“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妙处的考查,“又”为副词,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包含天涯流浪的愁苦与无奈,言简而义丰。

(2012四川)《子规》 曹伯启:蜀魂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解析】题干要求简析颔联中的“空”字,考生答题要先解释词义,看是否运用表达技巧,然后再把这一词义放回原句中整体解读,看描绘出怎样的图景或呈现怎样的情境最后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达到的艺术效果。【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012江苏百校大联考)《蜀先主庙》 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解析】回答本题,先弄明白“尚”在这里所强调的内容,再结合“千秋”的时间跨度和“蜀先主庙”的对象,围绕用词的手法特色和产生的表达效果来分析。这里由庙及人,强调时间间隔之久,能凸显出英雄气概这样些人,也能自然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答案】“尚”字强调了先主之庙的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先主的崇敬敬仰之情。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①结合诗句判断该字、词的词性。②判断该字、词是否用了某种表达技巧。③展开联想,结合诗句,阐述该字、词是描绘了事物的动态还是体现事物的情态或者强调了程度范围。④如果该字、词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这一点也要写上。

第6篇

叶三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可这个小贩明显地异于同类,他不“开铺子”,不“摆摊”,也“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他专门“给大宅门送果子”。也许正因为如此,叶三才有缘结识了画家季匋民。叶三“从心里喜欢”季匋民的画,年岁大了之后,他只为季匋民一人送果子。这样他就有了机会,零距离地看季匋民作画。时间长了,对季匋民的画也能说上一二,由此被季匋民视为知己。季匋民常常送一些画给叶三,叶三将其视为家珍收藏着。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格飙升。有个日本人听说叶三收藏了许多季匋民的画,便远道而来,试图用重金购画,叶三拒绝了。叶三死后,他儿子遵照他生前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叶三都装进了棺材,埋了。

小说的情节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人物也没有什么大喜大悲。汪曾祺在《小说的散文化》中曾经谈及他的老师沈从文的小说《长河》:“它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这部小说所写的流水一样。”这样的表述,也完全适合汪曾祺自己的小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鉴赏家》所显示出来的正是这样的一种自然纯朴的特质。

可苏教版的“教参”却简单的将小说的主旨概括为“对美的鉴赏”,这种理解,只是停留在小说表面意义上,并没有真正意会到小说深层次的意蕴。它缺乏对小说中“美”的内涵的挖掘,显得极为空洞。仔细研读小说,就不难发现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是多彩的、丰富的。

一、风俗美

汪曾祺在《谈谈风俗画》一文中说:“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他认为风俗“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保留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并对这种童心加以圣化”。他还在《是怎样写出来的》一文中说:“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作者对风俗情有独钟,势必会在他的作品中借助于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小说《鉴赏家》开篇之后大段的内容,写叶三一年四季卖果子,从“立春”前后的“摔在地下就裂开了”的青萝卜写起,到“白得像一团雪”的香白杏、“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到“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的樱桃,再到“端午”“夏天”“重阳”各个节令的不同果子,最后是“入冬”后的“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作者不厌其烦,如数家珍,或绘其形或描其色或写其味,将不同时令的果子展示在读者的面前,铺展开来的是小城风物的长长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这样的风俗美还表现在小说的一些细节描写上,比如,作者写叶三到季匋民家送果子,一去就是半天。季匋民作画,叶三先是“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然后就“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年逾五十的叶三,之所以如此,除了他内心深处喜欢季匋民的画,对季匋民十分恭敬之外,还有就是小城崇文的古风熏染了他,致使他在不自觉中,向季匋民执弟子之礼。再如,季匋民作画送叶三,时常题款为“画与叶三”,以排行称呼,传承的也是古代之风。还有,季匋民死后,叶三虽然不再卖果子了,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而写日本人到叶三家看画,也是入乡随俗,“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这一切无不染上浓浓的世风民俗的气息,让人深深感受到一种远去的久违的美丽。

二、生活美

风俗是一种积淀,是人物生活的一个背景。《鉴赏家》中的人物生活在这样的风俗中,他们也就烙上了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印记。虽然小城人的生活不能称之为富有,但他们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得自在有味。比如叶三,他卖果子的“三不”方式,他“风里雨里,水路旱路”行走四乡,他与园主“熟得像是亲家一样”,无不透露出他生活中的自由与惬意。他能从紫藤的乱花中看出风,他能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无不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唯有生活的美,才倍让人关注生活的细小之处。即使是在他五十以后,只为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时,他也乐此不疲。又如叶三的两个儿子,“都是学布店的”,老大是“店里的头一把算盘”,老二的量布、撕布成了“布店的招牌”,他们各自顺着自己的特长发展,成人、成家。

还有画家季匋民,他不愿与那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便很少应酬,即使是实在不得不去的亲戚宴请,“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他画画时,习惯于“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率性而为,颇有晋代士人的风采。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写叶三给季匋民送来一大把莲蓬,季匋民很高兴,便画了一幅墨荷,还有好些莲蓬。画完之后他兴致勃勃地问叶三,画得怎么样。叶三却说画得不对,画的看上去是白莲花,可画的莲蓬却很大,莲子又饱满,墨色也深,这又是红莲花的莲子。季匋民听后连忙又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幅红莲花,还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没有伪饰没有谄媚,更没有心机和盘算,一切出自肺腑,自自然然。

小说中的人物活得真诚而又实在,而这样的真实闪耀出的是“美”的光彩。

三、人情美

风土连着人情,生活显出人情。淳朴的风俗与自然的生活也就弥散出浓浓的人情味儿,这样的人情味儿,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温暖。

比如,“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尽管叶三卖的果子“得四时之先”,个个“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但他“从不说价”,写尽了他为人的厚道;而买家的“总不会亏待他”,则是对叶三的绝对信任。卖与买的背后,是沉沉的真和善。

再如,叶三五十岁了,他的两个儿子便商量着养他,不要他再走宅门卖果子。叶三“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叶三非但没有领儿子的这份好意,还恶语相向,可儿子却毫不介意,“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最终儿子“依了”叶三,为父亲裱了季匋民送他的画,还按照当地的风俗,“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为父亲打了一口寿材。父与子之间的冲突从起因到结果,传达出的都是厚重而温暖的亲情。后来叶三死了,儿子遵照他的遗嘱,将季匋民的画装在父亲的棺材里一起埋了。儿子并没有因为季匋民的画价格飙升而动一丝的其它念想,他们只是恪守着做儿子的准则行事。父亲生前视画如命,死后让那画与之相伴,唯有如此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显示出来的大美可捧可掬。

还有,叶三知道季匋民画画离不开水果,就将“最好的水果”,“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叶三知道季匋民最佩服李复堂,便用“苏州片”与人换了四开的李复堂的册页,给季匋民送去。而季匋民知道叶三喜欢自己的画,便破了自己“从不当众作画”的规约,特许叶三在他旁边看着;季匋民知道叶三生活不易,便“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还体己的不题上款,“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自然不会卖季匋民的画,即使是在日本人重金诱惑面前,也是决然拒绝,他真正践行了生前对季匋民的诺言:“一张也不卖!”叶三只是一个果贩,没有什么学识,但他对季匋民的画的挚爱,对友人本真的情,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

四、艺术美

风俗美、生活美、人情美构成了小说别样的味儿,这味儿散淡而极富有诗意,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这种艺术美一方面体现在小说特有的语言上。“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汪曾祺这一散文化小说的理念,在《鉴赏家》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写叶三家老二卖布:“撕布不用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人物的动作干净利落,表述的语言也极为精确,没有一丝的泥水,于平常中显出不平常。再如,写叶三卖果子之余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寥寥数语,趣味盎然。

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小说意味深长的“留白”之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就小说的创作提出了冰川理论:冰山的八分之一露在水面,八分之七是在水下,作家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描写那可见的冰山的八分之一,来反映冰山的全部形貌和特质。汪曾祺也曾说:“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比如小说中描写季匋民的画风:“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恰到好处的“空白”不但勾勒出季匋民画的风格,还给读者留下许多回味的天地。再如小说的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平淡到了极点,也自然到了极点。埋了的是叶三和季匋民的画,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想象空间。

第7篇

(公历1月5-7日)

雁北乡 鹊始巢 雉始鸲

[宜]养肾,保护脾胃

[忌]大鱼大肉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天已经变得很冷了。

关于“大寒”和“小寒”哪个更冷,古书和气象上记载不尽相同。《群芳谱》上说:“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大寒,寒威更甚”,“大者,凛冽之极也”。意思是说大寒比小寒冷。

然而在气象记录中,却是小寒比大寒冷,我们常说“冷在三九”,而“三九天”正是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小寒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那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那个时候的确是大寒比小寒冷,但又因为小寒还处在“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去“三九”,而且小寒正与消暑相对,因此称之为小寒。

小寒正处在三九隆冬的时候,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时候正是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这个时候要注重保养肾。

寒冷冬季,打响“保胃”攻坚战

“小寒”,顾名思义,寒就是寒冷,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天寒地冻,相传古时候家家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

九九消寒图的形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线形,共得八十一线,每天涂一线,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正如歌谣中唱的那样“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也有的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涂一笔。一般选用的九画字联句为“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要知道,这只不过是人们记载寒冬的一种方式,希望九九消寒图画满了之后,人们就不用再忍受寒冷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不仅有各种取暖措施,在饮食上更是琳琅满目,各种温补的食物更是使劲的补。

虽然是满足口欲了,却把我们的脾胃给累坏了。您想啊,从夏秋季节的清淡食物立马儿转到脂多厚味、辛辣之品,可怜的脾胃就会像千金小姐落魄成为女佣一样,因无力承担繁重的劳动而累到。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我们身体吸收营养的来源,如果脾胃“病”了,自然对营养的吸收也就少了,人自然也就容易生病了。我们都知道,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这时候人体的阳气是内敛的,胃的阳能自然也属于内敛状态,因此这个时候人的消化能力特别好。如果这个时候大量地进补,加上自身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很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因此在冬天,保养脾胃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该如何保养自己的脾胃呢?

“保胃战”吃软不吃硬。有胃病的人都知道,当胃不舒服的时候,如果吃了些“硬”菜,像大鱼大肉之类的,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怎么回事呢?原因很简单,当脾胃虚弱的时候,脾的运化职能失常,如同一个虚弱的铁匠拿不起沉重的大锤敲打铁块一样,对于大鱼大肉的消化不是很好。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最好采取“软兵”政策,多吃点粥、牛奶、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所以,要想保胃,不妨在这个时间吃点粥。

其实,在民间,小寒时候就已经开始盛行了吃粥。腊八,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最有讲究的习俗。其实它主要就在小寒中,吃了那么久的大鱼大肉了,吃顿粥品,养养自己的脾胃,不枉为小寒时节的保胃方略。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物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当然,在平时我们也可以熬点粥吃。像糯米,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吃了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熬点糯米粥也是养脾胃的好方法,而且糯米还有御寒的作用,像广东人每年小寒早上都吃糯米,主要就是看中了它御寒的功效。

要注意的是,糯米虽好,但不能贪吃。因为糯米本身黏滞,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很可能会引起胸腹胀满,尤其是老人、儿童这些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此外,吃糯米时要细嚼慢咽,而且最好减半,比如说平时能吃150克米饭,那么吃糯米饭75克就足矣。

其实不仅仅是吃糯米时细嚼慢咽,吃任何食物都应该细嚼慢咽。《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医说》曰:“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咀嚼是食物消化之始,是胃肠消化的基础。

在这里,给您推荐一个特别适合小寒节气吃的红枣桂花糯米饭。做法也很简单,先把红枣去核煮熟,糯米洗净后先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把糯米连同桂花糖搅拌均匀煮成米饭,在八成熟的时候加入红枣。当然,您也可以加入有补血功效的葡萄干或者有温肾壮阳效果的核桃仁。

挑选“精良”,方可保“胃”城池。但是,对于知道自己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千万不要再“折腾”它了,所以平时吃饭的时候要“精挑细选”,少吃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冬天天气本身就比较寒冷,而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就更大了。像冬天的时候喝冰冻啤酒,很容易让这些寒气在体内形成湿邪,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说到这儿,相信有人就说了,那我就不吃生冷的东西了,那就多吃点火锅、烤羊肉串这些辛辣的食物,其实这也是损伤脾胃的。因为辛辣的食物“火气”太大了,很容易耗伤胃阴。

要想养脾胃,饮食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千金方》中所说“饮食以时”,也就是说饮食要有规律。您想啊,冬天本来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比较好,可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饮食不规律,那么脾胃的工作也自然就不规律了。我们都知道,在养小孩子的时候,孩子的饮食一样要规律,到时间了,就得给孩子喂奶了,如果到点了,却没有给孩子吃的,孩子自然也就会哇哇大哭。相同的道理,当身体饥饿时,脾胃却在“睡大觉”,不给它喂吃的,身体自然也就会“不高兴”,到时候,其他脏器也会罢工;而当身体不饿时,脾胃却在大量吸收营养,可别的脏器却不接受阴阳,那么脾胃自然也就会因为劳累而“病了”。所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是养脾胃的重要原则。

我们常常赞美雪中送炭的热心人,其实对于我们的脾胃来说,在寒冷的小寒季节,在一点一滴中保护我们的脾胃,无异于雪中送炭。

风湿病,寒风来临时,该怎么办

如果说什么人最不愿意过冬天呢?相信风湿病患者肯定居于榜首。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到冬天,尤其是最冷的三九天,他们的风湿病很容易再犯或者加重。

俗话说,内因决定外因,任何事物都可能是因为内部出现问题,才让“敌人”有懈可击的,风湿病也是如此。《黄帝内经》说:“风雨热寒,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济生方》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也就是由于人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松于“防守”,让外邪悄悄渗入经络、肌肉、关节当中,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弯曲不利,甚至关节畸形等症状。

至子外因则与多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主要是风、寒、湿邪气的侵犯。《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也就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者住的地方特别潮湿、寒冷,或者涉水、冒雨,风寒湿邪气就会乘机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当然了,人与人的体质不同,以及根据当时的环境病邪有所不同,就像《黄帝内经》所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就是说如果风比较重,那么称为行痹,寒气比较重叫做痛痹,湿气重则是着痹了。

由于冬天的时候又冷又有寒风,所以风湿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卷土重来”。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注意的话,很可能会加重病情。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鱼,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要知道,风湿病病发的过程,其实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您想啊,本来在体内正气与邪气已经达成了某种平衡,如果这个时候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袭击,那么自然也就是邪压正,这时正气奋力抵抗,我们自然也就感觉到了疼,如果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所以这个时候,只要我们给体内的正气派去一队“奇兵”,那么正气自然也就大胜了。

那么,我们该去哪儿找这支奇兵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在古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治疗风湿病的。古代医书中记载,曾经有位大夫治疗风湿病往往让病人坐在土坑中,脱去衣服,然后用热水从头上开始淋浇,当病人浑身冒汗时,就用一个竹盖将土坑盖上,让病人在里面不断出汗来治愈风湿病。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夫用热水通其经络,把风湿之邪通过汗赶出体内。后来李时珍对这个方法进行改良,即“治寒湿,加艾煎汤;治风虚,加五枝煎汤淋洗。”

柳宗元可谓是风湿病的老患者了。相传当年他被贬谪到湘西后,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因此患上了风湿病,走路的时候还得需要拐杖的帮助。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当地盛产的一种“灵药”――仙灵毗。没想到才服用了不到十天,居然能健步如飞了,后来就像他诗中写的那样“灵和理内藏,攻疾贵自源”亲自炮制这种药。于是,他作诗记载了这件事。其中“壅覆逃积雾,伸舒委余暄。奇功苟可征,宁复资兰荪?”这四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仙灵毗的功效。据古代本草记载,仙灵毗能“坚筋骨”、“生气力”,驱风祛湿,主治腰膝乏力、风湿痹痛等证。他形象地写道:服了仙灵毗后,风湿阻滞像堆积的云雾一样烟消云散了,腿脚自然也就好了。

可能有人觉得古人这些方法可操作性不是很高,那么,我们不妨先从饮食上来借点兵。冬季风湿粥可谓是一支养精蓄锐的奇兵。在最冷的小寒时节,每天晚饭熬点冬季风湿粥,可以给自己的正气添点援兵,减少风湿的折磨。

其实做法也很简单,桂枝10克,大米100克,葱白2根,生姜切3片。桂枝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水煎取汁。把大米放入煎好的桂枝水中熬煮,当粥快熟的时候,把洗好的葱白和姜片放入锅中,再煮两开即可。连续食用3-5次即可。

需注意的是,粥一定要趁热吃,可别等到粥都快凉了才吃,那样效果就不太明显了。

冬天风湿粥之所以有效,关键还在桂枝上。桂枝性辛味甘,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赖在经络、肌肉、关节中不走的风寒之邪有很好的驱散作用,与生姜同用,可以温经散寒,缓和风湿病带来的疼痛。

在这里提醒您的是,虽然冬天风湿粥对风湿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终究不能去其根本。要想彻底治愈风湿病,还需要医生的帮助。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养自己,才能免受风湿病的折磨呢?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冬天最应该注意的便是保暖问题。特别是病变位置的保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风湿病患者每天最好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热敷患处2次,每次保持半个小时,而且水温最好要保持在60℃左右。要注意的是,当内衣被汗浸湿后,要注意及时换洗。

在住上,居住的环境最好要向阳、通风、干燥,被子也要经常洗晒。此外冬天的时候,水比较凉,所以风湿病患者最好不要沾凉水。洗脸洗手也最好用温水,晚上睡觉之前要用热水泡脚,而且热水最好浸泡到踝关节以上,泡脚的时间也最好在20分钟左右。我们都知道,脚上的穴位比较多,而且诸多经脉都从脚上通过,所以用热水泡脚,能相对的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说到吃,在冬天的时候,风湿病患者最好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油腻之物远一点,而多吃一点比较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像鸡蛋、瘦肉以及豆制品,也可以多吃一些像薏米仁、山药这些祛湿的食物。值得提醒您的是,当风湿活跃、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火的姜、辣椒、葱、羊肉、狗肉等。

冬天虽然冷,但千万不要因为冷就不去锻炼。因为经常参加锻炼,像慢跑、散步、打太极这些运动能活动活动关节,不至于因为不运动,而导致气血走到这儿就被风湿所阻。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经常运动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使病患部位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减轻疼痛感。

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把风湿病拒绝在门外吧!

大寒进补,逐渐清淡是关键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人们已经习惯了大鱼大肉的伺候着,到了春天的时候再立刻吃清淡的食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咬春”。其实这种饮食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我们的饮食也不例外,如果到了春天之后开始守着清淡的食物不撒手,很可能会让我们的脾胃“受不了”。您想啊,我们本来是吃大鱼大肉的,可突然天天萝卜咸菜的吃,这种天上地下的立刻转变,任凭谁也受不了,更甭说特别中规中矩的脾胃了。

所以,在大寒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膏粱厚味的食物与清淡的食物一块吃,以使脾胃慢慢适应有高蛋白食物向高纤维食物的过渡。从中医角度来说,过了冬至,阳气开始慢慢生发,逐渐向春天迈进,所以在大寒的时候,不妨多吃一点以滋补阴气、疏通气机兼以生发阳气的食物,让阳气像发芽的种子一样慢慢茁壮成长。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能盲目效仿,人家说冬天的时候要补,就冬三月补个不停,要根据当时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来决定饮食。举个简单的例子,像高血压患者本不应该多吃肥肉,但不能为了御寒,不顾自身健康,使劲地吃肉,其实这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都不属于正确的养生之道。

那么,在大寒时节,我们怎么吃才算健康的?荤素搭配才是健康之道,既吃一些能够补充营养的高蛋白食物,像羊肉、牛肉,又要注意摄入一些蔬菜,像萝卜、白菜等,让饮食慢慢向清淡过度。这样不仅可以为春天的清淡饮食打好基础,又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工作。

那么在大寒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吃呢?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在大寒的时候吃饺子也是维持荤素搭配的好方法。我们知道,饺子里面既有肉馅,又有蔬菜,同时里面,既不全是高脂肪的肉类,又不是没有油水的蔬菜,正符合这个时候的饮食。其实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我们都知道,除夕夜吃饺子已经是千百年来的传统了,而除夕夜大多数是在大寒中,当然,也有的时候过年也会是立春之后。要想找其根源,饺子怎么说也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而它最初的原型则是古代的角子,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有记载。

除了吃饺子之外,在平时吃点白萝卜和白菜也很不错。萝卜又名莱菔,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凉,有“小人参”之美称。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所以,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您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把体内过多的油脂洗下去。做法非常简单,将大白菜、白萝卜与豆腐洗净,切成大小相似的长条,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炒香辣椒酱后倒入清汤,把白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加入大白菜,再次煮开,用盐、味精调味,最后撒上香菜末就可以了。

我们前面说过,白菜呢也是很不错的。以前,老百姓常常把白菜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菜,“百菜不如白菜”,看似普通的白菜,在寒冷的冬天却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吃惯了鱼肉膏腴,血脂、血糖、胆固醇指标节节攀高,我们的确该注意了。这个时候吃点白菜,可以帮您远离那些高脂肪的东西,让那些指标慢慢降下来。

冬季常吃热量高或者滋补的食物来御寒保暖,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补过了头,偏寒性的白菜正好可以帮助疏散、平衡体内的热。尤其对于燥热体质、喉咙痛的人也很合适。吃火锅时,别忘了尽可能多加点白菜,消解火锅的燥热之气。

但要特别提醒,过敏或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大量单吃生冷的白菜和泡菜等,可以加点姜丝或是茴香、肉桂一块炖煮,便可中和白菜的寒性。

滋阴润肺除恶燥,莫让鼻血哗哗流

话说当年慈禧老佛爷霸着权力不撒手,大事小事都得她说了才算,得,结果给累着了吧。这下可吓坏了太医院的那些太医们,忙给开了不少滋补品,生怕这位老佛爷太早归西。可没想到,慈禧吃了太医开的方子非但没好,反而食欲不振,更加难受了。最严重的是,老佛爷一生气,竟然还流了鼻血。文武百官可害了怕,赶紧想办法,生怕她有个三长两短的。

其实,在冬天,现在也有不少人经常流鼻血,只不过没有人家慈禧那阵势,更没有把它当回事了。然而在冬天流鼻血,往往是天气干燥惹的祸。

我们知道,现在虽然冬天挺冷的,但是不少人都喜欢吃热气腾腾的火锅,尤其是生活在温暖的屋子内,很容易形成肺燥,从而动不动就流鼻血了。

那么,肺燥与流鼻血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了。中医上说肺开窍于鼻,也就是说肺有什么问题常常会通过鼻子表现出来,如生活中有些人鼻音比较重,很可能是肺出了问题。

《外科正宗》卷四曾经这么说过:“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意思就是,流鼻血往往是因为肺中有火,迫使血液逆行,而从鼻窍中流了出来。我们都知道,肺经中的火常常是由燥引起的。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那样“燥胜则干”,燥邪侵入人体多损伤津液,很容易引起“大火”。可是在冬天,阳气内藏,本来需要养阴的时候,却因为我们吃的以及住的原因让肺中有了燥热,那么,自然也就会流鼻血了。

说到这儿,相信不少人会说:“快,把头仰起来止血!”如果您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仰起头来,那可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流鼻血时仰起头,很容易让血液顺着鼻道流到咽喉中去,如果再一个不小心咽了进去,就很容易造成胃部不适;如果要是流到气管里,那可就更糟了,很可能会引起呛咳,甚至导致肺炎。所以,下次流鼻血时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再仰头止血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方法很容易,立即用另外一只手中指指尖按住流鼻血那一侧的拇指指甲角旁边(远离食指的一侧,离指甲角约2-3毫米)的少商穴,同时用食指指尖按住拇指指甲和拇指关节之间的地方。在这里提醒您的是,如果左边的鼻孔流血,那么就按左手上的少商穴,右边的鼻孔流血就按右手上的穴位。

那么为什么这个穴位叫做少商穴呢?我们都知道,商在古代代表音乐,少商是五弦古琴第五弦是噶部分的商音音名。当用左手拇指指甲角处按压五弦琴的第五弦少商音位并拨弦时,商音会从少商穴沿着肺经传导到体内,因此该穴叫做少商。

少商穴,又叫鬼信穴,是太阴肺经上的井穴,具有通经气、活气血、清肺逆、泄脏热的作用。当由于肺热引起流鼻血时,按压少商穴可以很快止血。

而之所以要用食指指尖按住拇指指甲和拇指关节之间的地方,是因为这个地方是老商穴。说到老商穴,相信不少人都觉得陌生。其实这老商穴原本属于经外奇穴,又因为位于拇指上,与少商穴的情况相似,因此归入肺经,一般对肺经上的疾病以及大肠经上的疾病有奇效,所以当流鼻血时,“老少同上阵”,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除上述方法之外,流鼻血的时候也可以将大蒜捣碎,敷在脚底的涌泉穴上效果也不错。因为大蒜乃辛辣植物,敷在涌泉穴上可以引热下行,热不攻于上了,鼻子自然也就止血了。

其实,像上面咱们说的这位慈禧老佛爷,人家用得方法也很有意思。据说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一位名医,竟然用三钱萝卜籽把这位西太后给治好了。怎么这么神奇啊?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常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萝卜本是理气的好东西,这萝卜籽更甚,不仅可以理气下气还能降逆化痰,把慈禧上升的阳气降下来了,没火了,她可不就好了!

其实,就是现在也是一样,冬天的时候多吃点萝卜,把上浮的火、气都慢慢理顺了,人自然也就不会有问题了。所以,我们平时不妨多吃点萝卜。如果想来点好的,那么就吃萝卜炖羊肉,买几根萝卜,来1000克羊肉,先把羊肉切成小块在开水中焯一下去去血沫,然后把羊肉放入已经烧开的清水中,再把料酒、生姜这些调料放进去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煨炖,直至羊肉软烂,这时再放入切成小块的萝卜,加入少许盐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您喜欢萝卜的口干脆一些,煮到萝卜断生就可以了;如果您希望口感软烂点,那就多煮一会儿。

如果想吃点清淡一点,您可以生吃几片白萝卜。李时珍曾经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评价白萝卜“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如果身体中没有燥热了,自然也就不会流鼻血了。

除了在饮食上注意之外,在生活习惯上也要稍加注意。

俗话说,水乃生命之源,在冬天的时候,人们常常不喜欢怎么喝水,再加上经常吃辛辣的食物,体内的水分更容易“告急”,温暖干燥的环境也在偷偷消耗我们的水分,如果水分少了,自然也就很容易流鼻血了。所以补水是在冬天预防干燥甚至是流鼻血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