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

时间:2023-06-06 09:3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的护理要点

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服务型老年社区;规划设计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我国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1.1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3.26%。年增长老年人口数596万人,年增长速度3.28%;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2.16亿。但是目前的养老环境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养老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老年社区设计依据从根本上说,就是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特征。只有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

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通常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老人定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并获得关照的界线。根据老人的健康行为的特征,可将老人分为四个年龄段:60岁-64岁为健康活跃期;65岁-74岁为自理自立期;75岁-84岁为行动缓慢期;85岁以后为照顾关怀期。

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进入65岁以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日益衰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视力退化,甚至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身高萎缩,四肢行动迟缓,动作的准确度和判断能力都趋弱;嗅觉和触觉上反应比较迟钝,使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上升;机械记忆力大幅度减退,学习能力弱化,对新环境和新事物的接受适应能力差。这些特征都对服务型老年社区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细致的要求。

1.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随着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保健,更需要方便、舒适、无障碍的生活环境;老年人对安全的需要较其他人群更为迫切,尤为集中在医、住和行这样三个方面;在归属与爱方面,他们渴望与他人交流,害怕孤寂,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得到社会群体的接纳和重视。在老年社区的设计中要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智特点,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2 老年社区的分类

依据老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行为特征,可以把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失能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

失智老人――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症的老人。

老年社区就是在一个较大规模范围内,创造包括居家养老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在内的养老设施,也包括供社会老人共用的老年康复医疗中心、便利中心、教育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公配中心和家政服务中心的公共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老人的需求可以把老年社区分为:活力成人社区、持续照料型退休社区、自理居住型社区、介助式居住型社区、失智照料区域、医疗护理型机构、日间护理中心。

3 服务型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

3.1 规划阶段

在规划阶段要从整体上考虑社区的选址、硬件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区位选择上既要顾及老年人出行不便的特点,也要尊重老年人喜欢安静、注重养生保健的心理,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区域,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宜与成年人活跃出入娱乐区相邻近;区域周边的生活气息浓郁,避免让老人产生与社会相隔绝,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

服务型老年社区应当配备的基础设施要考虑老年人的居住习惯,能够满足他们日常的生活需要。主要有居室、会谈室、静养室(患轻度疾病的老人的隔离室)、医务室、集会室、食堂、厨房、洗脸间、浴室、厕所、洗衣房、晾晒场、办公、值班、仓库等。

老年人日常活动半径为450米,以此标准设置配套的服务设施。小区内专为老年服务的公用建筑,例如以下:护理室:护理与日常监护活动基地;康复理疗室;医务室:包含日常健康管理、咨询、诊察、配药的设施。

3.2 建筑设计要点

3.2.1 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要点

在涉及老年人活动、生活的建筑空间内都要进行无障碍设计,充分的无障碍不仅可以保证老年人生活的便捷性,也提高了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

老年人的居室要求稍宽敞一些,以便于行走和活动,在每个房间的入口处设置亮度充分的照明设备,并且选取易操作的开关;开关门的形式应简化,选择易于操作的门把手;室内要求通风、干燥、透光;内部设施要便于老年人使用和行动。比如卫生间要安装使用方便的坐便器并设置扶手;在浴室内设置洗浴座椅及扶手;要充分考虑使用厨房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在厨房内合理配置洗碗池、操作台,安装为防止火灾等的自动告警装置;在卧室中为防备万一情况发生,应在床边设置紧急呼叫设备;室内地面进行防滑处理,消除每个房间之间的地面高度差,方便老年人出入。

3.2.2 社区公共空间能够保证老年人出行的便捷和安全

在有台阶地方应设置坡度平缓的台阶和斜面,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楼梯和斜坡应设置连续式扶手,扶手应安装牢固,同时还应注意扶手的手感和耐久性。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应小于380mm。地面铺设应平坦,不应出现积水现象,使用浸水也防滑的地面材料。设置排水沟时,应配水沟盖,水沟盖不应妨碍轮椅乘坐人的通行。出入口及斜坡上方宜设置房檐。

3.2.3 社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第一,外部环境应该创造多层次交往空间。交流是老年人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是传递感情的重要途径。通过围合或半围合空间的设计,配以符合老年人体征的座椅设施,可采用亭、廊、花架等形式,为满足老年人社交需要提供良好的空间氛围。

第二,外部空间环境应满足老年人的行为需求。老年人的余暇时间比较丰富,为合理消费余暇时间就必须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例如为了满足老年人从事兴趣爱好活动的需要,就要在社区中有可以进行此类活动的场所;要满足老人体育锻炼的需要就要在住宅附近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就要在居住区附近有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

4 总结语

服务型老年社区的规划设计应该以老年人为核(下转第260页)(上接第231页)心,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质、精神生活为前提,并通过设施服务补偿老年人各种能力的下降,体现对其特殊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段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

[2]陈实.老年人社区居住环境空间需求研究[D].湖南大学,2010.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人;跌倒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07-01

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因年龄增大、犯病等的影响而易发生跌倒情况也逐渐增多。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一旦跌倒极易造成骨折,严重的甚至意识丧失和瘫痪等,这使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预防老年人跌倒尤为重要,应该把预防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06年1月到2008年1月老年人127例(按1984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规定,将60岁作为我国划分老年人的标准),选取老年人的年龄在60岁至68岁之间,性别无划分,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有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和病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大以及患病数量增多,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如眩晕、昏厥、偏瘫、惊厥、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现对以上2组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其晕厥史并且及时给予治疗。对患有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平衡功能障碍者,应在职业医师协助下评定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药物治疗。

1.2.2对照组中老年人由专业护理人员从老年人各自的生理因素分析其有可能发生跌倒情况的可能性以及给予其帮助以避免跌倒危险,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老年人的站立和行走进行测试,定量测定步态失衡;专业护理也应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健康、保健知识宣传并帮助老年人分析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给予充分的讲解和指导,让老年人对跌倒所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充分明确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义十分重要;专业护理还应帮助老年人了解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才适合自已,居室布局应简洁,通道及两边应无障碍物,做到合理、安全。如:老年人较常走动的地方应保持良好的采光条件,大型家具集中堆放于老年人不经常进出的地方,地板和卫生间应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开间小,多类器具棱角多,特别注意进入卫生间入厕和洗浴时,应在地面平整铺设防滑毯,楼梯间和卫生间应设有扶手,安装通讯设备并保持通畅,以做为应急联络,便于跌倒时及时呼叫急救。

根据以上方法对老年人追踪2年的调查,将发生跌倒次数记录下来,采用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2年以来两组跌倒次数记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进行护理干预后的老年人跌倒次数较少,并且减轻了严重危害的情况和避免了发生死亡的情况。

3讨论

跌倒不仅引起老年人生理、心理损害还对社会经济存在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众多,包括生理因素(如步态和平衡功能下降,听觉、触觉和视觉的下降,骨骼肌肉系统的退化)、自身疾病因素(心律失常、颈椎病、关节炎及肢体疾病等)、健康教育因素(对健康知识和跌倒后果的严重性的不了解)、环境因素(周围环境昏暗、没有扶手、地板易滑)等。通过专业护理的干预措施不但能减少老年人跌倒次数,而且还能尽量避免或减轻因跌倒发生严重乃至威胁生命的程度。跌倒是与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预防老年人跌倒是解决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可看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因此我们提倡老年人进行专业护理照顾,应该直接推广老年人的专业护理。

对预防老年人跌倒专业护理干预是个重要环节,因此,对于专业护理制度、专业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就至关重要。专业护理过程中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在发现问题和隐患时能及时作出解决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护理知识,了解并掌握老年人生理特点、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莫新少,韦琴.新时期书写护理记录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护理,2003,9(7):553

[2]朱秀勤,范丽风,郑亚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556-6558

第3篇

关键词:无碍设计;老年人;卧室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355-02

全球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中国的人口结构更是呈现迅速老化的现象,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随着人口结构高龄化程度的加剧,满足高龄者多元、多层次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对于老年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仅软件的照护服务网络需要建构,亦须将对硬件设施的改善配套进行,方能确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居住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增长速率。

1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要点

(1)自立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应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延长健康期,推迟护理期为目标;老年人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其服务方式以便于老年人自己使用为原则;空间布局以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信心,增进老年人机体活动愿望和更长久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为原则。

(2)安全性。

老年人居住建筑以及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公共建筑、配套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设施的设计,应确保老年人使用安全,有条件的还应设置老年人专用空间、构造、设备和设施。

(3)健康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在设计前应作居住实态调查,以便充分掌握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空间、结构、设备设施设计应能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特点,保障其健康使用;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应注意细部,以老年人人体尺度为基础,考虑使用轮椅和护理的尺度。

(4)适用性。老年人居住建筑、各功能空间及设备设施的设计应避免造成其他人的使用不便。家庭供养型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考虑为子女和护理者提供方便;为年龄段明确的老年人设计时,应有相应的分级措施,以便为该年龄段老人提供更为适用的服务。

2 老年卧室设计

(1)卧室。主卧室应有厕所及浴室,并考虑看护空间。门厅、盥洗室、脱衣、浴室、厕所应与主卧室设在同一楼层。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卧室使用而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以15平方米较为适宜。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使用而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60m。

(2)床具设计。床的尺寸非常重要,要有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及软硬度过低的床铺不便于起身;过软的被褥,使身体的支点增多,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老年人便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适当加宽的床,使老人翻身更加省力。建议采用100cm×205cm以上宽度的床具。老年人的坐具和卧具都不能设计得过低,因为那样会增加他们改变的负担。所以,老年人的坐卧具往往都比普通的更高。且在床具侧边或墙而上应安置便于老年人起身的扶手。老年人的床具高度最好可以进行方便的调节,以适应不同季节寝具厚度不同和年龄增长或意外疾病的需要。

(3)主要家具设计。储藏空间:有条件的宜设立单独的储藏间或更衣室,注意无障碍设计考虑面宽和高度;单独制作的衣柜,要考虑到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特点,过高或过低的储物空间划分均不可取;床头柜:上配设台灯,并宜结合室内灯光控制开关设置;柜子顶面应设有表而圆滑的凹槽,用以辅助固定水杯、笔、眼睛等,防止不慎跌落;电视、小型音响:结合卧室大小,可以考虑配合以电视柜,否则可悬挂或结合矮柜、书桌布置,注意不要安放的过高。选取的设备要简便,易于老年人学习掌握;书桌:其下要留有可供轮椅回转的空位,注意桌面高度应比正常书桌低8 cm左右,且应可以调整高度。

(4)门窗设计要求。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起居室、卧室、疗养室、病房等门扇应采用可观察的门。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开启窗口应设防蚊蝇纱窗。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门必须保证易开易关,并便于使用轮椅或其他助行器械的老年人通过。房门不宜采用全玻璃门,以免老年人使用器械行走时碰坏玻璃。门的把手应选用旋转臂较长的把手,不宜采用球形把手,拉手高度宜在900~1000mm之间。根据老年人的身高,推算出其居室窗台高度最好在750mm左右,老人可以坐在窗前看到室外情况。

(5)卫生间。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00平方米。老人院、托老所应分别设公用卫生间、公用浴室和

公用洗衣间。托老所各有全托时,全托者卧室宜设紧邻的卫生间。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宜设独用卫生间。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11”形落地式安全扶手。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卫生间、厕位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一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3 结语

我国已成为老年大国,老年住宅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比健康者要求更高,保证老年人的自理和安全都是最基本的前提追求,我们应以人为本,为老年人设计出安全舒适的卧室环境。

参考文献

[1]开彦.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概论[J].住宅科技,2000,(10).

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年化明显。老年患者的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心理疏导、树立信心等方面提高老年人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现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其中住院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70岁。其中老慢支18例,脑梗塞10例,高血压12例,肺心病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5例。本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心理

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减少5-7天。

1 老年患者心理等点

1.1 孤僻、固执 、多疑 老年人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孤僻、失落感,变得敏感、多疑、易冲动,认为自己总是对的[1] ,生活中养成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如抽烟、喝酒贪杯、高盐和高脂肪饮食等难以改掉,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对别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戒心和不信任感。会产生对自己疾病的疑虑,有的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1.2 焦虑 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焦虑不安,首次住院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何时才可以治愈都不了解,慢性疾病的患者久治不愈,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寝食难安,长期下去产生焦虑、悲观的情绪 。 有些老年人因对病情及医院环境不了解,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病治不好,怕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而焦虑。

1.3 情绪多变:易发怒 因周围环境变化而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常计较他人的言谈举止[2] ,还有由于病种时间长,治疗费用多,经济负担重,家里经济条件差,又怕拖累儿女,自己感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而烦躁不安产生急躁、易怒的情绪。

1.4 抑郁消沉 引起老年人抑郁的心理因素很多,可因家庭矛盾、邻里关系不和等;有的老年人子女在外地工作,丧偶后孤身独处,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感觉康复无望;或个性内向、生活圈子狭窄,缺乏必要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等,而变得抑郁和意志消沉。

2 护理干预

2.1 恰当的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3]。住院患者首先接触护士,他们心理非常焦虑,希望病情能够马上缓解,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常年住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更高,护士加强生活方面的护理,如安排老年患者集体活动、室外散步、相互交流经验等,以调节情绪,克服孤独感。对老年人已形成的不良习惯、性格,护士应多理解,给予耐心、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改变,切忌生硬、强迫。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心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

2.2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怀

护理老年患者应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告知患者家属多来探视,关心老人、安慰老人,让老人感到不孤单,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呈衰退趋势,心理上有失落感、孤僻,住院后,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被打乱,适应能力差 ,会给老年人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更要细心,在精神及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3 注重交流方式,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平时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态度温和,讲究礼节、礼貌,处处尊重、关怀、体贴患者。对老年患者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礼貌、举止庄重、谈话耐心,回答询问时注意语速应慢,声音相对高。护士在交流时注意这些特点和形式,避免了沟通障碍。

2.4 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注意保持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怀旧是老年人一种积极的行为,有助于心情舒畅,鼓励老年人回顾人生[4];对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找出原因和症结所在,并逐一化解,避免不良心理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接受疾病事实,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并加以心理开导,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查对制度。熟练的技术操作等会给患者一个 “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社会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今天,重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实施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完善的心理护理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更快地适应患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老年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求护士不但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具有端正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良好的语言运用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任芳 . 门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 11) : 39 -40.

[2] 陈莺.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55-56.

第5篇

关键词: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养老地产是老龄化时代带来的独特商机,它是结合养老这一社会主体和地产商业概念所形成的,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与普通住宅有很大的区别,它的规划设计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而设计,比如居住建筑、居住的环境、交通设施、地理位置和配套的设施完善程度等等,都需要精心规划设计。

一、养老地产规划遵循的七个因素。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七个方面因素。一是地域性因素。首先要考虑开发区域经济情况,其次考虑房地产开发项目周边的市场情况,还要考虑养老地产项目区位情况,例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交通情况、地理位置、功能区域、发展规划等等;二是市场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规划要适应市场的需求,符合市场需要,养老地产开发要比较和选择多种方案,要了解、适应、创造市场;三是多样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符合多样性因素,老年人需求是多样化的,组合机构也是多样化的,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多种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扬长避短,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具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四是系统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要设计具有系统性,每个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要系统性调剂,各个硬件之间的建设合理搭配,满足软件服务的开发和使用;五是前瞻性因素。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具有创意性和超前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周期一般为两至三年,基本为一次性消费,而养老地产具有长期经营和不断更新的特性,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具有超前和预见性眼光,保证设计几十年不淘汰;六是创新性因素。房地产项目要追求新意,独特性,不仅在主体和概念上创新,还要在方法和手段上创新,才能使项目有个性,产品有特点,养老地产有卖点;七是可操作性因素。地产规划要易于操作,容易实施,需要在实际市场环境中有可操作条件。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过程中,我们只有掌握上述规划设计原则,并充分考虑养老地产规划的必要性,才能根据养老地产规划设计需要,制定具体的养老地产规划方案,保证养老地产的规划设计质量满足实际需要,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养老地产规划能够在实效性和实用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二、养老房地产规划设计三大要点分析

(一)规划选址要求要点分析

养老房产选址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选择景观资源环境较好的,周边环境较为安静的,气候宜人的区域。由于养老服务需求的不同,收养老人的条件也有所差异,对选址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养老社区按品质可划分为普通养老社区和高端养老社区,按区位和服务类型也可划分为社区型养老社区和度假型养老社区。

1.普通型或社区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城市边缘和近郊为宜,主要是部分服务需要依托城市来提供。其选址一是考虑城市交通便利,选择地点交通尽量要四通八达、出行便利,方便老人出行和亲友探望;二是选择尽量与医院较近。主要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防止贻误病情。

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地址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养老地产规划的重要性,在地址选择中既要突出便利性,同时也要突出地址的合理性,最后还要考虑地址要与医疗功能区相对较近,便于老年人随时就医。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地址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在地址选择中下功夫,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取得实效,达到提高养老地产便利性的目的。

2.高端型或度假型养老社区规划选址一般在旅游度假区内或风景名胜区周边,具有宜人的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旅游、养生等特色资源开发建设。诸如针对东北地区避寒需求,沿海南海岸线发展形成的养老区域,涵盖三亚、文昌、海口等。也有依托温泉、道教文化等特色养生资源发展形成度假型养老项目,如山东沿海城市、广西巴马等。此类型养老社区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配套全面。比如有自己的医院诊室,自己的私立学校,有自己的老年大学等。选址在保证交通较为方便的基础上,一般距离城市较远,有利于大规模开发打造。

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地址选择中,除了要考虑便利性等因素之外,还要与区域规划结合在一起,只有认识到养老地产地址选择的重要性,并根据养老地产实际合理选择优势地段,突出养老地产的整体性和服务性,才能保证养老地产的地址选择满足合理性要求,进而达到提升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实效性的目的,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区内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区院内环境设计景观要点分析。一是景房合理搭配。在养老社区要注意环境景观的设计,把最好的地段留给最好的房子,好景配好房,合理规划,让好的地段加上好的房子产生1+1大于2的提升效应;二是要保证绿地率。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对环境比较敏感,对环境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老年地产规划绿地率不能低于40%;三是进行高供氧绿植被。采用富氧植被组合法,考虑阔叶林与水体合理布置,增加单位供氧量。

以上三种因素,是养老地产规划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只有立足养老地产的基本功能目标,并结合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实际目的,在景观搭配、绿地容积率和供氧植被等方面出发,才能保证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在实效性上满足要求,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在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过程中,在具体设计方案中注重景观要求,是提高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2.区院内道路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规划交通,有利于老年人出行、活动方便,提供安全保障。一是人车分流。养老地产规划在道路交通上要人行道和车行道有明显的分界,在设计上通常将车行设置在居民区,人行系统设置在内部。主要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又对机动车的依赖而设计;二是设置专门的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区域。主要禁止车乱停、乱放,保证急救车道畅通;三是设计好行车标识。主要让外来车辆注意交通事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四是打造慢生活步行区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征,更适宜舒缓的康体有氧运动,设计专门的运动区和休闲区,方便老年人参加室外活动和室外娱乐项目。

由此可见,对于区院内道路设计,既要从便于老年人通行的角度出发,还要从安全角度出发,确保区院内道路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满足使用要求,最终达到提升区院道路设计水平的目的,使区院道路设计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有所提高。因此,区院道路设计,要突出便利性和安全性,要在便利性和安全性指标上有所提高。

3.建筑规划尺度设计要点分析。合理设计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决定着社区综合环境品质,养老院的建设适宜低建筑高度和低建筑密度,这样容纳人数较少,绿地和空间较多,生活氛围相对舒适和休闲。

对于老年人来讲,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指标。在养老地产规划和建设中,应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和建筑密度过大问题,而应选择多层建筑,并保证小区建筑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为老年人营造松散的居住环境,避免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给老年人带来明显的压抑感。所以,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应做好高度和密度的控制。

(三)服务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点。一是建立无障碍道路。要建立盲道、轮椅专用道、轮椅入户坡道,长坡升降梯等配套设施,方便无自理能力老人出行和医疗救治需要;二是设立健康体检中心。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更希望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和养生指导,设立医疗体检康复中心,对老年人进行常规检查和用药指导,健康养生起到关键的作用;三是设置急救呼叫系统。老年人容易突发疾病,在房屋建设设计中,要按照呼叫器或报警器,在高端社区,老年人应佩带急救呼叫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老年人可以按报警器呼叫急救中心寻求帮助。

在养老地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既要突出功能性,即在小区内建立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还要在便利性和应急性上入手,做到功能合理,设计合理和使用合理等,使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有所突破,确保养老地产的整体规划设计取得实效,为养老地产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养老地产功能的全面性和完善性。

2.生活卫生服务设计要点。房屋设计要保证日照通风卫生要求,根据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让老年人在房屋内每日可以晒太阳,保证人体生理机能需求,尤其是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常年卧床,对阳光有更多的渴望,房屋规划上,尽量争取南向住宅,减少东西布置。

很多老年人不仅仅满足于良好的急救护理服务,还希望在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居住期间得到科学的治疗及养生指导,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结语

总之,养老地产规划设计要全方位考虑,全程策划,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合理的建筑与设备方案,又要考虑到周到的运营管理方案,养老地产规划,既要全程规划硬件的建筑设计,又要考虑软件的服务两个大方面,缺一不可,需要开发商在设计和建筑中加以重视。老年地产需要满足一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又因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的特殊性,对其规划提出了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本文探讨的规划设计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划细节需要考虑,比如人文活动的引入,景观设计结合心理学等等,只有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适合老年人,被老年人所接受、喜爱的老年社区。

参考文献:

[1]史亮,房地产规划设计六要素[J].重庆工业高等专项学院学报,2005(01)

第6篇

【关键词】老年人;术后腹胀;胃管;护理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消化系统功能也必然会出现紊乱或减弱,而当老年人进行腹部手术时,病人的肠道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术后腹胀的处理及护理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康复就显得十分重要。

1腹胀的原因

老年人腹胀的原因主要因身体素质的不同有所差别,但大部分老年患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老年人的年龄大、体质差,肠蠕动减缓慢,导致术后排气所需的时间较长,进而产生腹胀不适;其次,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的耐受性差,在腹胀疼痛出现时的引起气体大量进入胃肠道中。因此建议老年术后腹胀的患者平时修养多采取平卧姿势,在床上做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再次,医生在手术操作时实用的牵拉腹腔脏器及药物也会产生副作用,例如抑制胃肠蠕动,且镇痛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代谢缓慢,导致肠胃不能正常的蠕动,进而发生腹胀。

2术前指导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胃管的作用,在术后需要留置一段时间的原因并指出拔管所需的指征,一方面让患者了解插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让患者明白拔管的条件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术后要告知患者促进肠道功能的正确方法,正确指导患者在并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的肢体活动及一些轻微的运动。例如翻身,可以采取屈起双膝,臀部挪向欲翻身侧的对侧等,条件成熟时可指导患者一手扶住床栏或在他人的帮助下翻向一侧;还可以做抬腿运动,即双腿或单替屈曲伸直。

医护人员要教会患者如何服用泄剂(包括如何配合医生灌肠),进而方便患者排除肠道内存留的积气与粪便;教导患者正确咳嗽的方式(在咳嗽的时候手要轻按腹部,不要低头)与咳痰的方法(首先用手轻按腹部,然后深吸一口气)。除了以上的内容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尤其注意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多与老年患者交谈以了解其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首先,选择正确的卧位。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卧床姿势直接影响术后恢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之前将患者平卧并将头转向一侧,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患者因误吸入呕吐物而发生窒息。当患者麻醉消退完全清醒后,医护人员(或家属)将患者平卧6小时,并且不要枕枕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患者麻醉后出现头疼感。由于是腹部进行手术,患者可采用半坐卧位,这样有利于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允许早期下床活动。

其次,切勿让刀口出现意外的触碰。患者术后不要随意活动,不要揭开伤口处的纱布,不要让伤口处的纱布接触水。保持纱布尤其是刀口处的纱布干燥是十分重要的,如若出现纱布接触倒水或是纱布被污染的情况,患者要及时的联系医护人员更换纱布以避免伤口处出现感染或是化脓。另外,医护人员要实时的确保患者的胃管保持通畅,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或是患者家属不定时的挤按胃管。

再次,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在患者接受手术后,会出现4-6天左右的持续低烧现象,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体温会维持在38℃左右。如若患者的体温在4-6天为恢复正常或是一直持续在38℃以上,医护人员就应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高度警惕感染状况的出现。在这方面,患者的手术刀口、肺部、尿路都有可能出感染而引起患者体温持续38℃以上。

3.2日常基础护理由于老年人的特殊体质,老年病患腹部手术后的日常基本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日常饮食要注意切勿使用难以消化的食物,避免实用纤维量较高的食物。诸如豆干、大饼、煎饼等这样的硬性食物,这些食物都是很不易消化的类种,因此较易消化的食物而言会在肠胃中存留相当长的时间,进而产生较多气体,这样的情况对于腹部手术康复是非常不利的。②患者一定要改变狼吞虎咽的饮食习惯。进食太快很容易吞进大量空气进而潜进到肠胃部产生不良影响。克服不良情绪。患者在术后康复阶段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造成老年患者的消化障碍,甚至引起其胃部胃酸的形成过多,如此就会造成老年患者胃部的气体增多进而引起腹胀。③术后需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在术后注意锻炼身体。患者(或在医务人员、家属的协助下)每天应该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康复的初步阶段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能下床后经常散步,如此产生的良好效果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3.3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极有可能出现恶心或是呕吐的不良反应,这是需医护人员引起注意。这些不良反应是术后麻醉恢复工程中的副作用,随着物药理作用的逐渐减轻,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直到消失。但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频繁出现是,患者就应该配合医师及时处理,了解病情,看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此外,老年患者下进行腹部手术后,还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按照以往的临床经验,暂时性的呃逆在大多数患者身上会自行消失。但若呃逆持续时间较长且连续不断,就需要及时的联系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适当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在接受直肠或是盆腔手术后,由于患者术后卧位不当极容易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这时,患者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排尿。患者排尿严重困难时,可进行导尿。

3.4心理疏导术后的疼痛或是恢复缓慢,很容易引起老年病患的心理问题。护士术前应具体了解患者,并与患者多交谈,多方面采集患者心理信息,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疏导。在术前告诉病人及其家属,在麻醉消退后手术的创伤以及引流管的刺激会造疼痛,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此方面,我们还可以采取多方面的举措(比如护理人员在术后6小时内为患者注射镇痛剂、教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放松心情、为患者播放欢快清新的音乐等)进而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适时根据患者的表情、交流、睡眠情况分析患者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精神症状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的恢复期。

4小结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生理特点,围手术期护理与一般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已经开始退化,在其腹部进行手术后的肠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护理要求,结合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和精神状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同时也可以参考临床护理经验引导患者主动配合术后护理。在现有有效的医疗条件下,外加上医护人员的亲切积极的治疗,一定能把手术后的不适感、疼痛感降到最低,使老年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尽快恢复肠胃功能,消除病情,顺利完成治疗,健康出院。

参考文献

[1]袁秀娟,江永会.老年患者术后腹胀原因分析与护理[J].安徽医学,1999,4(20):61-62.

[2]霍雅丽,孙心宁,王伟,等.腹部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对排气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04):217-218.

[3]宋秀芬.老年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9,3(22):406.

[4]乐革芬,喻姣花.老年急性腹膜炎病人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1):227-228.

第7篇

关键词:老年人护理质量 专业水平 护理环境 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17-01

在养老院护理工作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导致护理工作出现问题阻碍患者进一步的康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2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影响对老年人护理工作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具体的有什么样的影响。二是,护理人员如何能够提高对老年人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下面就针对于这2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 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分析

1.1 专业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护理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一个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把握护理的要点,规避护理中的错误操作和错误护理行为,进而为患者提供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进一步的康复。

1.2 服务态度。在进行老年人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老年人年龄上的特点,内心比较脆弱,加之疾病的折磨,老年人容易产生一些情绪上的问题[1]。而护理人员如果服务态度不好,容易加剧患者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方面是影响老年患者对于疾病进一步的治疗,另外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进而导致病情的加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3 责任心。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非常的重要。一个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够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才能够采用尽量让患者舒服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的操作,在患者出现心理上问题的时候,才能够进一步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细心的为患者解决等等。因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4 护理环境。护理环境也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老年护理中,护理人员营造的护理环境对患者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老年患者居住的环境较差,居住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床单被褥不经常换洗等等,都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2]。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会比较差,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更重要的是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环境的良好营造非常的重要。

2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分析

2.1 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针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影响对老年人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就护理人员自身而言,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应该多阅读有关于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还应该去其他的养老院进行考察和学习,了解其他养老院护理人员在专业方面的优势,进而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3]。另外,就养老院方面,应该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的重点就是对患者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强化。并且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之后,还应该进行相关的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而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培训,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2.2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要良好。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影响着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中,服务态度一定要良好。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也较差。在养老院治疗养期间,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照顾,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中尽量做到细心,动作应轻柔,语言大方得体,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使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中恢复健康。

2.3 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针对于责任心影响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心[4]。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对于老年患者所患有的不同疾病,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才能够在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护理中不怕麻烦,对患者的要求能够尽量满足等等,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中,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有利于患者进一步的康复。

2.4 为患者维护良好的护理环境。护理环境影响着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尽一切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5]。在患者居住的房间,应该每天进行彻底的打扫,注意室内的良好的通风,对患者的床单被褥按时的更换和清洗,提倡不应该在患者的疗养病房大声喧哗等等,进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的疗养环境。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介绍,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了解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而通过影响因素有效的促进自身的护理质量。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实际护理经验的总结,与其他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确保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能够在优质的护理中,逐步恢复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罗敏,左月燃,金宁宁,张静,彭嘉林.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01)

[2] 杨亚娟,费才莲,张军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6(10)

[3] 王慧.长期护理保险的必然选择――保险与护理的双重专业化经营[J].经济师,2007(02)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人;妇科肿瘤;护理

围手术期主要是指患者从确定手术治疗开始准备的时候,直到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全部结束为止的这一段时间。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衰竭,这就意味着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将比一般的患者要高的多,这就给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我院从2005-2011年,实施的60例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的护理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指出在护理期间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60例,患者的年龄在55-72岁,平均年龄为65.2岁。在患者当中有18例卵巢癌、8例宫内膜癌、13例子宫肌瘤变性、21例卵巢良性肿瘤。在入院检查的过程中发现3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28例患者在术前常规检查当中发现空腹血糖升高,经过内分泌等科室专家会诊以后确诊为糖尿病。从患者的糖尿病情况来看,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检查血糖在7.4-18.9mmol/L之间,平均值为13.1±1.2mmol/L。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在手术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肌注胰岛素的质量方法,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8.5mmol/L以下达到了手术治疗的标准。在所有患者当中有55例患者Ⅰ期愈合,其中有5例在治疗期间出现3-5d的少量的阴道出血现象,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后这些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消失,未出现念珠菌性阴道炎。2.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①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手术之前因为对手术的惧怕,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开导患者,保证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间情绪的稳定。②要控制患者的血糖值,要保证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手术要求的

2.2 术后护理 相比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的难度和要求更高,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保证患者的电解质的平衡,同时对患者适当的补充钾元素,防止低血钾的情况发生。②按照医生要求控制输液量,保证输液过程中的安全。③术后24-48小时之内,在餐前测量患者血糖,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胰岛素的应用,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5.5-11.1mmol/L之间。④冬天供暖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此时可以与患者家属一起对患者的下肢用温度在40℃的热水袋进行保温促血液循环。⑤术后的48小时之内,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按照要求注射止疼药,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恢复期间的舒适感。⑥提高患者的饮食水平,术后患者的饮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摄入量,但是应该尽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取量,用植物性脂肪代替动物性脂肪满足脂肪摄入的要求。⑦做好患者的术后感染预防,在术后按照常规要求使用5-7d抗生素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老年人的易感染部位的预防,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和会位的护理,适当的增加这些部位的消毒次数,让患者能够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3 讨 论

3.1 老年人对于肿瘤和手术普遍都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围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的稳定就是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本组患者手术之间,在检查中发现有40例患者在手术之间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波动的情况,SCL-90量表测值都高于常模平均分,具有显著的研究意义。而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患者的恐惧、焦虑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期间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心理交流,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保证手术治疗期间患者情绪的稳定,这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3.2 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血糖控制的理想水平是手术期间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一般来说血糖在小于等于8.5mmol/L最为理想,在护理期间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心肝肾功能情况对患者的糖尿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老年;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老年人9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7例,女41例。平均年龄68.2岁,其中60~70岁47例,71~80岁36例,81岁以上15例。

        1.2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51例,摔伤29例,打击伤13例,其他伤5例。

        1.3伤情和临床状况 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4d,平均6.7h。入院时GCS评分3~5分30例,6~8分68例。

        1.5 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66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32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治疗)。

        1.6 治疗结果及预后 治愈45例(45.9%),中残29例(29.6%),重残17例(17.4%),死亡7例(7.1%)。

        2 护理

        2.1 急性期:(1)由于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慢支等疾病,所以伤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多较明显,病情也较严重且代偿能力差。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min观察并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处理。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频繁呕吐,本组中恶心、呕吐40例,因此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置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吸氧3~5L/min,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需紧急手术者,要争分夺秒,在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2)及时评估患者伤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患者37例(38%),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梗等。

        2.2 做好专科护理:

        2.2.1 颅内压的观察 动态监测颅内压(ICP)和意识瞳孔变化,可早期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和弥漫性脑水肿。

        老年人因血管脆性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脑组织萎缩,蛛网膜下腔相对增宽,较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1]。因此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监测ICP,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若术后病情加重或ICP进行性增高,需及时进行CT检查。本组有11例病人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 老年 内镜检查 护理

各种内镜检查术都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不同程度上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对老年患者(60岁以上)更增加了检查的危险性[1]。我院消化研究所每年所做的各种内窥镜检查5 000例左右,其中老年患者约占25%,现就老年患者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我科室共为1 287例老年患者进行了内镜检查,其中胃镜978例,肠镜266例,十二指肠镜检查治疗43例;年龄60~91岁,平均69岁;男性596例,女性691例。肠镜检查:正常13例,恶性肿瘤49例,肠炎及其它肠病164例。胃镜检查:恶性肿瘤1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胃内疾病961例。十二指肠镜检查: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狭窄33例,恶性肿瘤10例。

2 护理配合要点

2.1 申请单的查对要仔细全面 老年患者多数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在接到申请单时,首先要严格查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然后查对申请单中有关检查项目和内容。通过查对,了解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如严重的心脏病、严重的肺部疾病、生命体征不平稳等。查对是否写明现阶段身体情况,如未写明,则向患者及其家属询问,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血压控制情况、心脏及肺部功能、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通过认真核对申请单,为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是否适合行内镜检查起到了把关作用,并为检查中的护理配合工作提供了观察要点,使检查工作能顺利安全完成。

2.2 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应考虑周全 除常规准备外,老年患者尤其需注意:(1)由于老年人的肠蠕动有所减慢,严格掌握禁食时间,保证处于空腹状态,对不能耐受饥饿的老年患者,尽量安排早做检查。(2)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要询问服药史,并测量血压,对血压偏高的患者,要告知检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舌下含服降压药(如心痛定),嘱其不要紧张,尽量安静,待血压降至正常后再行内镜检查。(3)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可类似消化系统症状,为安全起见,老年患者应先行心电图检查,并测量血压、心率。典型病例:患者男性,71岁,以上腹疼痛来院就诊,拟行胃镜检查,在先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时与心内科联系,实施抢救,从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4)对肢体偏瘫、活动受限者,协助摆时,注意动作要轻。

2.3 心理护理要耐心、到位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工作。处事谨小慎微的老人,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检查前多有顾虑、紧张心理,通过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性格开朗的老人则通过解释,使其重视检查可能引起的不适,主动配合,调节不适。解释时语速不宜过快,让老年患者听清楚、听懂。教会患者减轻不适的方法、配合要领、注意事项。要让患者了解检查过程的安全性,轻松地接受检查,并签署特殊检查同意书。对行动缓慢的老年患者,要耐心,不可催促,以免增加紧张心理[2-3]。

2.4 插镜时要加强安全管理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鉴于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建议在检查中行心电及血压的监护,增加检查的安全性。通常患者在刚进镜时心率及血压都会较检查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快和升高,此时要做好解释,嘱患者深呼吸,同时握住患者的手,使之感受到支持和鼓励,缓解紧张情绪,使心率逐步减慢,血压逐步降下来,继续检查。反应强烈者,暂停插镜,嘱其放慢呼吸,平稳情绪,再行插镜。内镜插入后,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4]。

2.5 退镜后仍要观察 近年来,由于内镜医生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及内镜性能的改善,内镜检查所致的并发症并不多见,特别是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意外、消化道穿孔、严重感染等非常罕见,但作为内镜室的工作人员,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退化及反应迟钝,并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更需予以重视。内镜退出后,先观察患者的反应,测量心率、血压,询问有无不适。如无明显不适,嘱其静卧几分钟后,缓慢起身。

2.6 检查后进食时间要合理指导 一般检查后1小时无麻木感及腹部不适,方可饮水、进食。

3 结论

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过程中,护理的配合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认真、细致,患者就会少受痛苦,内镜检查及治疗就能够安全、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辛召平,姜岩,冯玉凤 . 286例老年人胃镜检查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07,47(17):66.

[2] 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7):1223-1225.

第11篇

1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对老年社区景观设计的要求

1.1老年居住模式由分散变为集中的趋势“养儿防老”———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现在多数老年人仍以家庭居住为主,此种类型我们可以称为居家养老模式。在房价飞涨的今天,城市中老年人与子女共住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带来的却是两代人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这种模式除了家人外的互助能力有限,对老年人来说没有优势。此外,以老年公寓、养老院为单位的老年人居住空间形式也越来越多。老年公寓的类型一般比较单一,养老院往往又缺乏完善的配属设施,都有其自身的问题。目前,更为集中的老年居住模式就是老年社区,国外的老年社区居住规模通常为300户左右,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老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2亿,老年社区居住规模应该适当增加。在这种规模集聚的老年社区条件下,就有更好的条件发展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医院、护理中心、购物中心、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等。这就要求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要更多的考虑集中化、集约化的问题。也要考虑老年人相对集中后,沟通、交流与行为习惯差异性等问题。1.2老年人群集中与多元化对景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若将老年社的老人按居住类型进行分类,主要有独身老人、夫妻二老、或有陪住者的独身老人三种情况。若按照老年人自理能力来分类,又可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三类,其中介助老人是指需要拐杖等辅助设备行动的老人,介护老人是生活需要护理的老人。由于城镇化发展之后,城乡人口融合,劳动力流动性越来越大,社区老人又可分为本地老人和外来老人两类。有些城市的外来老人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本土老人。这种集中化与老年人口的多元化给老年社区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多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考虑不同居住类型老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其行为能力需求、地域文化需求差异等问题。

2当代老年人对社区景观的需求分析

1982年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提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应予以考虑”。本文从老年的心理及生理特征与需要来分析其对社区景观设计的需求构成。2.1老年人心理需求分析步入老年之后,人的心理变化非常明显。根据职业、性别不同,区别也较大。一般离退休之后,生活突然由紧张的节奏变得非常清闲,很多人难以适应,特别是一些事业较为成功人士,退休之前是人群的焦点,退休后的失落感不言而喻。在家庭方面,现在老年人和子女的关系往往不像以前,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与老人分开居住。这给老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更加孤独。总结以上两方面因素,刚步入老年的人群其主要心理问题是失落感和孤独感,这在独身老人中更为显著。在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中,应该更多的考虑这些心理因素,设计合适老人交流、沟通的场所和空间,增加老年人之间的联络与交流机会,构建老年人展示自我、互相了解的平台,弥补其心理上的空缺。2.2老年人生理需求分析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一般都大不如前,衰老是个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能、感知能力、记忆力等都随之下降。例如,不能像以前一样做较重的体力劳动,视力下降会导致对物的识别力下降等等。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同时,也会带来行动迟缓、抵抗力下降、平衡感差等问题。有些老人需要借助辅助设备才能正常生活。当然,很多老年人,为了能够保持较好的生理机能,开始重视自身的锻炼、膳食、保健,这些生理需求与行为生活方式,都需要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加以体现。

3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要点解析

3.1构建以老年人行为特征为主体的景观环境老年人在社区中的行为主要包括:社交行为、娱乐行为、健身行为、购物行为、休息行为等等,根据这些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对景观元素进行分区处理。例如,以健身行为为主体的景观区域,可以设置适合老年人晨练、散步、锻炼等行为的景观设施和场地空间。有时候,各种行为空间具有交叉性。例如,娱乐行为与健身行为,其空间构成就肯定会有交叉点,而处理好这些行为空间的交叉点,又能够很好的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所以,构建以老年人行为特征为主体的景观环境,可以很好的解决老年人对社区景观的功能需求。3.2构建适合老年人生理与心理要求的景观环境根据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分析,在社区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进行无障碍设计。因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退化,有些甚至要借助器械生活,社区环境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加强景观的可识别性。老年人视觉、听觉、记忆能力的退化,导致他们在景观特征的识别上,有时候还不如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加强其识别与记忆效应,让景观节点、元素更加单纯、突出,便于他们识别。第三,景观组织上强调交融。步入老年后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是导致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在景观节点组织、景观元素构建中,要尽可能多创造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机会。为老年人打造能够展示自我、和谐共荣的社区景观环境。3.3城镇化老年社区融合设计探索城镇化融合趋势下,老年社区的人群结构也变的较为复杂。其需求与审美取向也有较大差异。主要是根据其成长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和工作经历、知识结构背景不同而不同。例如,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的需求,白领退休老人与个体经营者退休老人的需求,知识份子老年人与一般老年人的需求及审美取向都会有所差异。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设计中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设计组织。比如,这一代老人,他们所经历的历史年代是基本一致的,我们可以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设计出与当代老人有共鸣的景观元素。

4结语

在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所占的社会比例也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好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不仅是整个社会、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国内许多城市已经规划和建设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社区,其中也不乏较为成功的案例。能够从老人的生理与心理诉求出发,采取多样化的设计手法,为老年人打造更为适宜其生活的社区景观环境。作为景观设计师,需要从时展的背景着眼,考虑到老年人群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不愧对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作者:刘非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12篇

1 原因

1.1 身体各器官呈退行性变化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各器官都呈退行性变化,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加之心肌细胞变性,心脏供血减少,动脉硬化明显,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心脏功能由强变弱,表现为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的心脏形态学改变。

1.2 抵抗感染的能力降低 老年人机体在衰老过程中抵抗感染的能力减弱,尤其是患高血压老年人常并发心脑肾并发症。

1.3 心理因素

1.3.1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括夫妻关系不和谐、为子女过于操心、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经济因素、以及单身者等。

1.3.2 身心因素 老年人退体之后社会地位发生改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感到自己是对社会无用的人了,尤其兼有多慢性病疾病者更是表现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1.3.3 应激因素 社会环境和外界的各种刺激或意外事故的发生使老年人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士不但要有责任心,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因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临床症状相互交叉,症状不典型,并且有些老年人反应迟滞,对自己的症状表述含糊不清,使心血管病的诊断极其困难.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脉搏、心律、血压的变化,症状表现明显时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护及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脑细胞缺氧状况。

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通过人际交往而影响和改变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以促进健康和疾病康复的护理方法[2]。其目标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用自己良好的语言、表情、体态影响和感染患者,使患者从疾病状态中尽快得到康复。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2.1 对情绪稳定型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 要注意保持医患之间的正常沟通与交流,使其继续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

2.2.2 对焦虑型也就是对性情急躁、求康复心切类老年心管病患者的护理,要态度和蔼,温和疏导,以真情感动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还应想办法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

2.2.3 对恐惧型老年心血病患者的护理应当给予解释和安慰,积极劝导,平时多到患者身边分散其注意力,并适当地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讲解,使患者逐渐正确认识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心情,克服恐惧不安、忧心忡忡心理。

2.2.4 对疑虑型老年心血病患者的护理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必要时请心理专家给予确诊并加以疏导,采取治病与治心的措施同时进行。如果能得到患者单位领导、亲属、心理专家、陪护人员的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

2.2.5 对孤独型老年心血病患者患者,医护人员要多理解他们,平时多关心、多问候、多沟通,多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诉说内心的各种感受。

2.2.6 对任性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一般应当讲明其医学科学道理,以求得其患者配合。帮助患者认清自己的角色转变。营造良好的温馨氛围,使患者逐渐加强对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争取亲属配合加强对患者的约束。

2.2.7 对依赖型老年心血病患者的护理,应从讲解疾病知识入手,解除其思想担忧,鼓励其尽量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增强其自理能力。

2.2.8 对轻视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要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说服患者务必听医生的话,遵从医嘱,同时还要教育患者注意自我保护。

2.2.9 对盲目型类老年心血病患者,应当多加开导,多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知识,使其逐步理解、接受所患疾病的科学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盲目迷信,气功疗法,特异功能。

2.3 饮食护理 老年心血病患者在急性期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病室要绝对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探视,护理人员及家属要配合完成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给予适当的肢体被动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纠正饮食习惯,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无刺激性饮食,少食多餐,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患者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 g;超重者还要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

2.4 用药指导 老年人以常了漏服、误服药物情况,有时将药物名称、剂量、时间搞混,因此,要给患者标明药名、服用方法、服药顺序,嘱患者不能随便停药,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简单处理方法,嘱冠心病患者外出携带保健卡及保健盒,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自救或抢救。

2.5 运动指导 避免参加比赛类的活动及特别用力的活动,且根据病情选择健身操、太极拳、快走等运动形式。一旦运动时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无力等症状则应立即停止运动,保证休息。

2.6 出院指导 老年心血管病康复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家属是患者出院后最密切的人,也是最了解患者病情的人。因此,出院前必须做好家属及患者的思想工作,以取得家属和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每月或每季一次,使患者对疾病加深了解,以增进自我保健护理措施。对年老体弱、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加强对其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指导,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总之,加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精心护理和心理安慰,可减轻他们的身心痛苦,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获得最佳治疗时机。在工作中,护士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工作认真细心,对患者关心、体贴的护理态度,可获得每一老年患者对医院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