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景区策划

旅游景区策划

时间:2023-06-06 09:3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景区策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景区策划

第1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68-02

旅游景区发展主要表现为旅游品牌的竞争,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须弥山为例,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初步探讨。

一、创新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创新就是旅游景区将自身个性化信息在市场中推广,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旅游景区应该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扩大景区的市场规模,使旅游者通过该形象认知旅游景区。可见,旅游景区品牌塑造有多种渠道的选择,因此,将景区的特色传递给游客就成为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须弥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塑造新的旅游形象成为须弥山景区经营者的当务之急。针对须弥山旅游形象塑造,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调整品牌形象

旅游者的需求、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旅游景区要根据市场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策略。须弥山景区要在原有的观赏性景点基础上,以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和利润增长点为依托,举办传统庙会活动和山花旅游节,吸引海内外游客到须弥山观光游览;并在旅游淡、旺季有针对性地进行形象宣传和促销,让游客对须弥山有不同的认识;还应该在佛教文化上下功夫,确定“须弥圣境,丝路明珠”的品牌主题,从而扩大影响力。

(二)准确定位形象

旅游景区在其市场范围内准确定位形象非常重要,这是品牌塑造的关键。好的品牌定位是旅游景区成功的重要保障,旅游品牌定位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形象的旅游卖点,最终赢得市场客源。须弥山景区进行品牌定位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挖掘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内涵,并借助文学作品中对佛教文化名人的描述,兴建文化墙,通过策划一系列旅游活动项目,打响“须弥圣境”的至尊品牌,奠定石窟艺术在旅游景区的地位。

(三)策划品牌创意

旅游景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对旅游景区精心策划,并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因此,品牌创意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是品牌成功的关键。富于新意的策划可以避免雷同景观,从而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须弥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佛教名山,被誉为“小敦煌”,应重点策划包装佛教石窟文化项目,丰富旅游活动,使名山秀水一体化,将须弥庙会、丝路佛教文化、须弥石窟建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开发重丝路游、石窟博物馆游、回乡民族风情游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创建知名旅游品牌。

二、创新品牌营销

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就是争夺影响力的竞争,因此,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就要靠品牌长期有效传播。长期以来,形象单一、地方特色不浓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须弥山对外品牌形象的推广,也影响了旅游者对须弥山的进一步了解。为此,须弥山应该在品牌营销推广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加大旅游品牌市场营销,实现品牌传播的有效运作。

(一)借助媒体宣传的强势作用

以强势电视为依托,联合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展开超强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攻势,形成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和高强度的视听冲击力。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可以聚焦游客的吸引力,并提升佛教名山须弥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同旅游主流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品牌点评活动,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让旅游者对须弥山进行立体、客观地了解,同时对旅游品牌进行有效传播,切实提升品牌形象。

(二)借助节事活动的拉动效应

须弥山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高深神秘的佛教石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须弥佛教文化。可以依托须弥山的文化特色,通过其强大的拉动效应,使须弥山这一品牌鲜明立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须弥山新形象,提高其知名度,从而为全面提高须弥山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形象品位,最终为其品牌形象推广带来良好的效益。

三、创新品牌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决策和主导作用。须弥山要致力于品牌管理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局面,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的品牌建设。

(一)推行政府管理

须弥山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和作用,领导决策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品牌意识,将品牌经营管理放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对须弥山旅游发展和品牌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运用全新的模式进行品牌管理,举办旅游品牌推介会,通过政府景区的联动发展,为须弥山在国际范围内树立佛教名山形象做出贡献。

(二)理顺经营管理

旅游景区目前被众多部门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造成了旅游景区管理上的混乱和低效,使得某些旅游景区为了获得片面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景区之间因为信息沟通的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建设重复雷同。因此,须弥山必须尽快建立协调机制,理顺经营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建立品牌景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建立管理输出模式

须弥山作为佛教名山、宁夏知名旅游景区,要利用专业化的管理技术,将无形资产效益化。要开发思路,运用企业参股、抵押、保证金等企业运作方式,实行开发管理、培训管理,并通过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提供给母体经营景区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管理输出模式,既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其他景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四、创新品牌维护

旅游景区的品牌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对旅游景区品牌要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对品牌的维护可以有效的保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延长旅游景区品牌的生命周期。

(一)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制度

完善景区保护法规和相关制度,帮助当地居民树立保护须弥山有形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产品的意识。除当地居民外,旅游者、各旅游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规,同时,当地政府还应该同文物保护和建设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必须对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等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保护程序和财政资金。

(二)建立危机预警反馈体系

旅游景区品牌的维护还包括建立旅游预警、旅游应急预案、受损品牌的修复工作等,以此来树立景区的公众诚信度。首先,要建立旅游预测机制,即对不同时期旅游景区的游客容量等进行预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其次,建立责任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旅游安全问题;再次,成立应急预案,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最后,对受损品牌进行修复,消除负面影响,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五、创新品牌资源

(一)创建景区联盟

须弥山作为六盘山旅游区重要的旅游品牌,要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将周边景区和市内景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共同做大六盘山旅游品牌;以特色线路为基础,实现产业对接,建立以产品为纽带的营销整体,提高整个景区联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建立全区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统一品牌,借此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赢得更多的回头客,最终实现大品牌下的共赢。

(二)打造整体产品

根据现有旅游产品发展的趋势,应该将以须弥山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作为基本产品和旅游实体,同时将须弥山博物馆和原州丝路文化等旅游产品作为延伸产品,增加旅游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旅游整体产品应该包括基本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通过打造“宁夏王牌景点”来深化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

(三)实施协同营销

旅游景区的联合营销是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策划、包装、推广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塑造区域化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客源,通过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宣传、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营销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建立信息共享

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达到信息交流的通畅和各类资源的共享。因此,要更新信息观念,引入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客户资源也要实现共享,完善网上交流平台,及时将各个方面工作简报、近期旅游特色项目等上传,开展网上营销互助,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2.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旅游景区的需要。相比饭店等行业,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技术、设备和高水准的管理理念的依赖程度更高。例如,信息化的智慧型景区是大势所趋,全国首个“智慧景区”九寨沟已实行景区管理智能化,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网格化管理、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视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资源电子化、门票智能化、游客行为追溯、智能化引导和时空分流、景点负荷监控等问题。可见,旅游景区对人才的要求是“质量”大于“数量”,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旅游景区人才现状

旅游景区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才问题。

1.景区人才数量不足。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而且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多种复合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景区需求。

2.景区人才质量总体偏低。不少景区管理层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知之不多,导致盲目上项目、经营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能力偏低,制约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景区人才的职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最核心的子行业,复合型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区尤其严重。

三、旅游景区人才问题原因分析

旅游景区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高校。从目前国内旅游教育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与旅行社管理等专业的教育逐渐成熟,而景区管理专业教育还未真正开展。各旅游院系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所以目前开设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院系数量不多,景区人才的质量就更无从谈起。据调查,只有少数职业院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有景区管理专业,如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承德职业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桂林理工大学是唯一一所设立了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系的高校。除此以外,大多数旅游院系只将“景区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看待。专业设置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旅游院系学生就业意识的偏差,认为景区不存在什么管理,不需要专业的人才,故而选择去景区就业的比例很小。

四、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1.在本科层面设置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目前高校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多种特质的景区专业人才的。而专科教育只能培养出具有某一方面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在本科阶段着手。各旅游院系应创造条件加快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设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本科专业。对于一些条件还不成熟的旅游院校,至少应将景区管理模块从其他方向中独立出来,获得与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等模块并级的地位。旅游景区专业地位的提升意义深远,可解决景区领域人才的空档问题,减少旅游专业人才的浪费,促进景区及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旅游景区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旅游景区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须以把握景区未来发展趋势、突出景区管理专业自身的学科特色、并重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等为原则。围绕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设计了以下课程:一是概念能力,包括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法规、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与审美、旅游公共关系、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等。二是技术能力(结合实践教学),包括旅游景区开发与规划、旅游设计与制图、旅游营销与策划、计算机基础、旅游电子商务、导游业务、英语听说写、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三是人际能力(结合实践教学),包括交流与沟通学、旅游公关礼仪等。四是国际化视野,包括世界旅游业概况、客源国概况等。

3.采取多样化的人才教育手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及就业指导教育,使其真正理解旅游景区人才的重要性和市场广阔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采取理论结合实践、同时开展一些能力竞赛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理论教学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外,还可以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深圳华侨城与暨南大学旅游学院的成功结合堪为典范,其它地方也有一些类似的尝试。通过校企合作,景区员工可与专业学生交换培养场所,以弥补各自在理论、实践上的不足。景区管理者可与专业教师互通有无,教师可以到景区去挂职锻炼,或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科研课题,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景区管理者也可以到高校去进行经营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或作为兼职教师到课堂为学生做一些实证讲座。学校与景区方面还可以考虑开拓一种高效、互利的订单培养模式,为景区复合型人才做好储备工作。除了课堂理论及实验试或景区实践教学环节以外,课外还必须定期举办一些赛事来辅助提升专业人才的多种能力,如辩论赛、讲演比赛、服务大赛、礼仪大赛、创新大赛、设计大赛、策划大赛、导游大赛等。目前已有一些旅游院系正在进行这些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

4.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不仅大多数没有旅游专业背景,而且学历普遍偏低,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极小,对于景区的管理运营往往力不从心,应尽快实行景区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如景区职业经理人、经营师、管理师、营销师、策划师、企业培训师等。景区职业资格证及相关培训制度的实行,将使景区管理人员的层次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对景区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淘汰制,尽快提高我国景区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志华,吴迪.景校合作下对旅游院校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才智,2011,9

[2]朱海滔.旅游人才队伍面临三大困境[J].中国人才,2011,5

[3]余子萍.旅游景区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的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第3篇

一、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理论概述

(一) 旅游景区产品的相关理论

1. 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 年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 T1 7775- 2003) ,其中对旅游区(点) 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 。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对旅游景区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论述。国外的有英国国家旅游局的定义:旅游景区(点) 必须是一个长久性的旅游目的地,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公众开放并让公众得到消遣的机会,做感兴趣的事情,或受到教育,而不仅仅是用于购物、体育运动、观看电影或表演。景区(点) 能够吸引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其进入无需预订。游览地点不仅应该能够吸引旅游者、一日游者,而且对当地居民具有吸引力。

国内学者禹贡和胡丽芳则认为旅游景区(点) 是由具有某种或多种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度假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以及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旅游设施构成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空间界线的多元环境空间和经营实体,这一实体可以通过对游客进出的管理和提供相关服务,达到盈利或保护该环境空间的目的。从上述各种观点看,多数学者是从广义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概念进行描述,因此我们采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

2. 旅游景区的类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景区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代表;第二类是人文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遗迹、遗址为代表,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第三类是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的结晶,如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第四类是社会类的旅游景区点,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景区的概念,但它是传统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如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科教旅游、军事旅游景区等。

3. 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和特征

旅游景区(点) 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 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

旅游景区产品的特征如下:功能上的审美与愉悦性,它体现了旅游景区产品的使用价值;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部分旅游景区产品的无形性决定它的交换过程是游客带着倾向到旅游目的地进行交换和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即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而游客只有到生产地点才能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旅游景区产品的时间性和供给刚性让旅游景区产品不能等到明天来卖;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游客购买的不是其所有权,只是使用权,顾客在旅游活动中是购买和参与一种活动,享受这种体验活动带来的心理满足。

(二) 营销和创新的内涵

市场营销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营销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营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获得高度的满意,吸引顾客的到来。菲利普·科特勒(2003) 对营销的界定为:从社会角度看,营销是个体和组织通过生产、供应以及与他人自由交换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来取得他们所需之物的社会过程。

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石,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创新精神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必不可少。而“创新”这个概念最早是被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 世纪30 年代引入管理学的,他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是创造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与发现,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进行新变革,并使变革取得商业上成功的一切活动,它具有规律性、主观能动性、风险性、连续性、阶跃性、新颖性的基本特征。

而营销创新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主体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合营销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活动与过程。

二、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现状

(一) 营销意识淡薄

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和投资的垄断性国有资产,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景区管理机构的市场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即使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培训和政策指导,仍然缺乏对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作用。

(二) 产品结构单一

现代成熟的营销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和深度营销,从而为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有不少景区的产品结构还是过去的老面孔,景区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任何新的创造和改进,依旧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食宿、照相留念等基本的需求上。

(三) 恶性竞争加剧

旅游景区产品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决定它需要庞大而有效的渠道来支撑,旅行社便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的旅行社起点比较低,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不计其数,呈现出“散、弱、小、差”的特点。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它们纷纷投入恶性循环的价格竞争。大的旅行社可以通过大规模采购旅游线路来压缩成本,而小型的旅行社是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和标准来降低成本,这既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也让游客抱怨和不满。同时面对同样的旅游线路,游客看到差距不小的多个价位,也给游客选择带来一定的误区,对旅游景区的印象感知造成不良影响。

(四) 促销手段低效

任何产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对外的促销宣传,而我国多数旅游景区的促销宣传依旧是以报纸、杂志、新闻宣传为主,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创新。这些旅游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近期的收入。因此,一旦停止促销,销售额就出现下滑,每次促销也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的回忆,不能为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 品牌构建乏力

与国内的旅游景区对比,国外的景区品牌知名度比较高,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印象,他们的景区产品在最初就开始注重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而我国的多数景区目光短浅,没有创造知名品牌和长久品牌的意识,即使有品牌的概念,也缺乏足够的长期投入来创建品牌。并且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抱有幻想,企图短期内一蹴而就,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个别活动、名人效应等,缺乏长远的规划,也没有赋予景区和景区产品以深刻的内涵,而品牌则是一个文化的浓缩和结晶,需要深入的挖掘以及持续的创建和维护。

三、旅游景区产品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 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1. 品牌营销的内涵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施品牌策略,以充分运用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营销活动。我国旅游景区只有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等极少数企业进行过主题公园品牌化探索,但和迪斯尼乐园相比还相差甚远。入世之后,我国旅游景区品牌化问题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

2. 品牌的积极效应

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良好的旅游景区产品品牌可以吸引高级人才的到来;优质的品牌还对销售贡献巨大;同时能积累无形资产和保持顾客忠诚感,形成稳定客源市场;容易带拉“绿灯效应”,它是指当景区的产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时,就可以获得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优惠措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品牌就是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景区树立良好的形象,保障其市场不断扩张。

(二) 以体验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1. 体验营销的来临

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经济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哈佛商业评论》基于企业的角色认为: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简单而言,就是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需要的营销活动。马连福对体验营销的定义是:企业通过充分运用产品和服务这个道具,在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过程。“感受”或者游客的“体验”在未来的体验经济时代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需求导向。旅游景区产品实际上也是一种体验的设计,这种体验包括从访问景区的打算和旅行的计划开始,到接下来访问的过程,最后离开景区,以及旅途活动,最终形成旅游过程的整体感受。

2. 体验设计的途径

旅游景区体验营销设计就是景区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声音或图像等媒介为客人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努力为游客创造一系列难忘的经历。从体验形态出发的设计策略有:娱乐体验、地域文化体验、时尚体验等。为给游客创造丰富的体验,在体验设计时要注意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使顾客的印象达到和谐、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将景区的产品定制化、提供感性化的服务等。[]

(三) 借助事件营销

1. 事件营销的普及

事件营销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新闻策划、新闻炒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造事件。它在英文里叫做EVent Marketing ,国内有人把他直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事件营销就是企业通过运做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事件营销的内容包括:沟通目标观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

2. 以事件为载体进行营销

旅游景区产品的事件营销是指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办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景区外部发生型和景区内部策划型事件,进行营销组合,运用新闻公关,进行正面宣传,吸引现实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增大景区收入和提升景区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一种现代营销手段。

旅游景区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向现实的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景区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行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反馈顾客意见。而事件营销的效果正在于塑造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目的地知名度以及增强旅游综合能力等方面,它已经成为实现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的有效捷径之一。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项目和活动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四) 整合营销传播

1. 整合营销传播的提出

整合营销传播(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2munication) 的观点发源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由舒尔兹(1993) 提出,简称IMC。美国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特伦斯则认为IMC 是一个营销传播过程,它包含了计划、创造、整合以及营销传播各种形式的运用,这种营销传播随着时间传递给品牌的目标消费群和潜在顾客。它的目的在于最终影响或直接影响目标消费群的行为。

2.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

旅游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相关性的综合产业,从上面对旅游景区产品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旅游景区产品涉及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整合营销来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IMC 的运用可以为旅游景区产品和旅游景区树立特有的形象和品牌,为游客传递一种清晰和高接受度的概念,让我们的旅游景区产品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IMC 理念应用到旅游业中,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想要什么”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品牌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的整合营销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为了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最终我们的旅游景区在这些传播手段的协调、高效运用后,开始为我们景区产品创建知名的品牌和吸引力。

(五) 以技术为支撑的网络营销

1. 网络营销的含义

借鉴营销的概念,有学者定义网络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借助或通过互联网创造、提供并与他人交换有价值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活动管理过程。 也有人称网络营销为电子商务,它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商务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营销渠道的拓展提供了极大方便,它在旅游景区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是一种新颖而积极的尝试。

2. 旅游景区产品的网络营销

由于旅游产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消费决策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供给方面,特别是旅游景区产品的销售体系。信息技术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供给和消费双方选择的媒介,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信息传输成本。

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它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旅游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旅游景区产品借助网络营销可以节约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适应市场变化,即时调整产品和价格;直接与顾客接触,杜绝假冒品牌的服务;方便顾客的选择和购买;快速向游客提供最新信息,便于沟通。

四、总论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需长期的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的对策分析和实施,相信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会出现新的改观,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进而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禹贡,胡丽芳. 旅游景区景点营销[M] .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 ]胡志坚.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Hitt ,M. A. ,Hoskisson ,R. E. ,Moesel ,D. D. The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and Firm Innovation [J ] . A2cademy ofManagement Joumal ,1996 ,29(5) :1084 - 1119.

[4 ]黄沛,,周亮. 营销创新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张俐俐,杨莹. 旅游市场营销[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R] .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7 ]马连福. 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M] .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8 ] [美]特伦斯·A. 辛普. 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与拓展[M] . 廉晓红.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

酒店、交通、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与酒店、旅行社和交通工具等旅游要素相比,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消费活动的最终的物质载体。在游览观光过程中,景区是最主要的要素,也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在休闲度假游阶段,景区的角色分量虽然会有所弱化,但也是决定该休闲度假区域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依托旅游景区资源,为了保证对游客的更好接待,旅游景区除了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之外还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旅游景区直接面向旅游者,主要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获得不同方面的满足,面对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的旅游者,景区必须在依托自身物质性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甚至是在物质性旅游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制定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差异化产品,选择适宜的营销策划手段,为旅游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因此,旅游景区需要有一支合格的专业化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自然也就成为景区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性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各种景区20976个,其中A级景区5573家,全国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发展数量出现两极分化,5A、1A 级旅游景区总量偏少,2A、3A、4A 级旅游景区是我国 A 级旅游景区的接待主体。5A 级旅游景区130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33%;4A 级旅游景区 1814 家,占 A级旅游景区 32.55%;3A 级旅游景区 1840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33.02%;2A 级旅游景区 1661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9.80%、1A级旅游景区 128 家,占 A 级旅游景区 2.27%。每个景区的从业人员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同时,各地每年还在不断开发一些新的旅游景区,数量上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但不同景区的市场吸引力、社会评价和盈利状况等却存在很大差异。除了旅游资源自身硬件因素外,景区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2011 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 我国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经营业绩好、社会评价高、员工满意度高的A 级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景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以下

问题。

1.景区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A级旅游景区人员学历层次平均水平总体较高,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人员占57.2%,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新开发旅游景区的员工学历水平很低,甚至直接用当地的老百姓从事景区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平均学历层次较高,高层管理人员中60%为本科以上学历,中层管理人员中近60%为大专以上学历,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极低。大量新的旅游景区不断的建成为相关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相差较大。直接接触旅游者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门槛低、待遇低、流动性大,服务技能和职业态度相应也差,形成恶性循环,而他们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对景区的满意度。同时,景区的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胜任,但是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稀缺。许多景区在产品开发上跟风模仿,产品严重雷同,或者做浅层开发,以噱头赚眼球,或者形象定位模糊,盲目推广,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景区缺乏了解旅游景区运作、旅游市场发展规律以及旅游消费者心理的专业人才。

2.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不少景区在硬件的开发建设上往往投资较大,但在软件开发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却显得保守。视“人力资源”为“成本”的观念还比较严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无形性,也在无形当中影响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本身的价值判断。因此,花费在储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资金往往不高。景区管理者“有钱就有人”的思维方式制约了景区自身从业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必然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景区,人事管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很多景区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不少景区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个环节缺少自主性,一些新兴的旅游景区和改制为企业的旅游景区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性,但受制于管理者自身的局限,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小、位置偏远的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单一,经营模式固化,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才又不愿意到这样的景区工作,导致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景区内部员工配置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游客游览的效果。

三 人力资源管理对景区发展的作用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使景区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帮助景区决策层更好的做出决策

人是景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决策层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纲举才能目张。景区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能够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而迈上新的台阶,决策层才不会因为人力资源的困境而在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问题上捉襟见肘。

2.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具体执行工作都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来完成,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本职工作。景区人力资源部们通过对自身职责的正确行使,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为景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3.帮助一般管理者开发团队

景区中的基层管理者也要承担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承担指挥、激励、协调等工作。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了解员工特点,培训员工,挖掘员工潜能,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以避免人心涣散、工作懈怠的局面,使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围绕景区目标共同工作。

4.帮助普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景区员工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景区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景区中、结合景区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将来的发展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为每位员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四 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旅游景区与其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概括起来,在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旅游景区要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是指景区人力资源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使其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该经过周密的成本收益分析。实现这一原则必须建立在景区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各个职能部门配备数量、质量合适的工作人员,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层级与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促进各类资源在景区内的共享,最大限度减少景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内耗,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对员工加强激励

对员工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适当的鼓励,员工在被激励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比平时更大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增强了员工对景区的忠诚度。因此可采用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但每个员工因自身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同时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及时性,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景区弘扬什么、抑制什么,以矫正自己的行为。另外,管理人员要轻许诺、重承诺,以维护员工对组织的信任。

3.景区人力资源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景区在选择录用员工时,应该根据景区需要聘用人才,充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景区经营本身不断需要新的创意和更完善的工作,也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调动员工的竞争意识,使组织有生机和活力。但竞争是良性的,在竞争中双方或多方都应受益。同时,竞争中有合作,由于人力资源个体差异化,景区员工在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年龄等存在差异,应扬长避短,各尽所长,互补增值。

4.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一线服务员工

培训有见效快、针对性强、形式灵活、时间短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景区与住宿业及餐饮业相比是很特殊的,因为面积大,各种经营单位或个人分散,很难进行现场管理,而要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和保持良好形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训练有素、工作负责的员工队伍。鉴于我国景区一线从事各种服务的人力资源质量现状,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是必须重视的环节。

5.发挥资源优势,低成本获得智力资本

有些景区在人才稀缺,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劣势并存的大环境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常规渠道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景区内部人员可以通过与人才们接触的方式提高自己。譬如,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类似支持西部的人才计划、大专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院校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调研基地建设等方式,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提供方便交换智力资本,提高景区内部的人力资源质量。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益显著,而且对景区也具有宣传作用。

6.打破地域限制,完善用人机制

合理招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是景区的重要课题,需要从体制上给予保证。在招人、选人、用人时,那种从上而下的委派方式必须改变。对一些重要岗位的人选,应该从下向上民主选举产生。不管范围多大,在选人的程序上首先要科学。

当然,最终的趋势也是最理想的是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突破地域限制,招聘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以管理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现代的长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第5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规划开发必备前提条件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旅游景区规划就是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特点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所进行的有关开发、保护、管理等内容的布局、设计与安排,是一种长远的计划。旅游景区开发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从事的开拓和建设,如旅游市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

规划与开发对于旅游景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经营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开发规划和设计。如何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成为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已成为现代旅游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年我国首次推出了66家质量过硬5A级旅游景区,树立了精品景区的标杆,这必将带动我国景区业的发展。我国旅游景区的建设已从数量扩张开始向整体品质提升的方向发展,这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规划与开发工作。一个旅游景区将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给游客,完全取决于旅游景区的初次建设、深入开发建设和改造时的规划是以什么样的目标市场、什么样的创新产品和什么样的文化作为基础的。所以本文探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而是通过事实论证出来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

1、明确的目标市场

旅游景区开发的目标市场可以有多种取向,例如是接待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是面向全国的还是面向本地的;是专题性的开发还是大众化的开发;是供观赏的还是供娱乐的,等等。如果景区开发的市场目标不明确,或者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供求脱节、经济效益低的后果。这种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景区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例如,不具备较强吸引力的某景区试图开发成一个以接待外国旅游者为主的游览地,可是事与愿违,由于旅游资源的限制,没有多少国际客源,国内旅游者又承担不起高水平的旅游消费,违背了景区开发的初衷。又以长城为例,国内外游客到北京普遍去八达岭长城,这主要是由于其开发较早,设施完备,成为中国长城的象征,因而是大众旅游的首选。而司马台长城未经整修,是“野长城”因此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吸引求异、探险的目标市场。可见,目标市场分析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景区规划的生命力和景区投资的安全性。

目标市场除了需要明确和准确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增长的潜力,景区的开发商和管理商要不断关注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是否产生了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旅游景区的规划过程都是一个文化繁殖和创造的过程,缺乏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的规划是没有生命力的规划。旅游景区的规划,不只是简单的山、水、树、草、花的布局策划,它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就一个简单的自然风景区而言,也应该有地质、地貌、地理文化蕴含其中。因此,在一个旅游景区的规划中,首先要弄清它的文化基础、文化背景,并将其融合到规划中,使开发出来的景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和分析一个景区的文化脉承,从而确定开发主题,再对主题进行深化,选择适当的项目加以组装,旅游景区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目前有一些景区打着“弘扬文化,恢复历史”的旗号,争相兴建一些争议很大的文化景区,实际上是想利用自己仅有的资源增加地方收入。如山东某县和某市争相打起“金瓶梅”文化牌,前者建起了“金瓶梅”文化区;后者将建一座“金瓶梅”文化城,设计了“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等节目,邀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上述两地的做法无论从景区内容和导游介绍来看,均缺乏扬弃的态度。文化旅游应该考虑经济效益,但必须用现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去审视,《金瓶梅》里的道德理念与传统道德格格不入,不值得弘扬,景区这样找文化“卖点”就值得商榷。

一些地域和景区有着历史遗存的争议,有的是比较难考证的,如山东梁山县和东平县争夺“水浒遗址’,;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等地争夺“梁祝祖籍’,;江苏赣榆和山东龙口争夺“徐福的出生地”等,为的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沈阳故宫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由于历史上的特殊原因现成为甘肃省的“镇省之宝”辽宁人期待“书阁合璧”,甘肃省则巨资为国宝级文物建“新家”,所以至今没有定局。这样的地域和景区由于文化上存有争议,所以在规划开发时要有所注意,不要完全强调是真正的“所在地”,应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

3、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产品

创造差异是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规划最基本的思路。旅游景区应该有它独特、新奇的一点,有它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这样才能更有吸引力,更有生命力。没有特色就没有效益,所以在做旅游景区的规划之前,应该找出该景区的一个奇异、奇特的“亮点”,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并以此为基础,大胆构思,创造出一个脱俗的旅游景区。那么,这将会成为一个成功的规划。

但是,目前部分景区的开发忽略了自身的资源特色,结果造成了不利于景区发展的结果。例如河南省辉县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村,石头的世界、淳朴的山村风情、雄伟的山体、丰茂的植被,吸引着众多影视者和游客。《清凉寺的钟声》、《举起手来》等60余部影片在这里拍摄,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写生、体闲度假基地。然而,随着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元素不断增多。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当地村民的随意建设,涌现了众多现代城市设施,代替了过去“石墙石顶、山径崎岖、独轮木车”等原始、朴素的太行风情,“野、土、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均;。出名较早、旅游发展较早的郭亮村近几年反而落在了许多新开发景区的后面。由此可以看出,景区开发不仅要挖掘、开发资源特色,更要注意强化和保护资源特色,一定要防止景区的城市化倾向和趋同化发展。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要有创新的产品,追求新颖和奇特是旅游景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创作动机。旅游景区规划本身就是在创造性地寻找一种差异,寻找一种契机,并且能够创造一些差异,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新内容。例如吉林省长春市的长影世纪城,不仅在最初的规划开发过程中有创新意识,而且在深入开发建设中也不断推出新产品。2007年推出的国内大型主题公园首次演示满族婚庆仪式的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演出非常成功。这种将民俗与电影文化的巧妙结合,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同时也会推动民俗学的研究和普及;在“五一”黄金周推出的一项新的娱乐活动―举办老式枪支的展示,允许游人使用“老枪”进行模拟射击,过一把“射击瘾”。这些来白长影集团道具库的老式兵器在国内外电影制片厂中都是罕见的宝贵财富,引起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兴趣;在“光棍节”期问,还举办了多种演出活动,并且推出单人门票加上1元钱即可双人入园的优惠活动。

4、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

现代旅游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支持,如景区的游览工具,景区开发中的声、光、电效果,大型游乐项目的高科技含量,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给景区制造出令人惊叹的迷幻效果,可以模仿和再现人类无法亲身经历和重新体验的场景。除此之外,科技还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挖掘以前无法利用和难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在景区使用环保的交通游览工具,开发地面、空中旅游工具等。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旅游景区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中复原阿房宫、圆明园等历史遗迹,让人们有机会观赏到珍贵的古代人文景观。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的播放,结合解说员的配音解说,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自然景观的演变、形成,将各个景点优美、罕见的景色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运用fla sh及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客人的多种参观线路选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利用全景摄像技术在普通人无法达到的位置(如高空或海底)记录真实的环境,使游客有机会从前所未有的角度欣赏独特的景致。这些技术都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观赏价值,为游客带来新鲜和刺激的体验,为景区带来新的效益,同时也可以保护并保存珍贵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例如在三峡工程竣工之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原有雄壮美丽的三峡自然、人文景观得以再现,使后人能够重新游览这一奇异的旅游景观。

结语: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必备条件当然还包括景区及其周边的资源特色、市场潜力、交通环境、综合接待能力等等,但是上面所述的条件却是容易疏忽的环节。总之,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是一项既复杂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充分了解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

一、五台山旅游景区简介

五台山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建筑文物古迹非常多。自东汉开始,就在五台山地区代代建设寺庙,多的时候寺庙达到了三百六十多座。目前,五台山还有北魏时期以来不同风格的寺庙共有六十多处,这些寺庙都是国家保护的文化遗址。这里面的文物都见证了佛教在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的发展历程。

五台山地区气候比较凉爽,每年的平均气温为6.8摄氏度,夏天的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当人们在酷热的夏天游览五台山的时候,就会感觉进入了一种可以与世隔绝的室外桃园的感觉。这里的气候也特别的好。

除了以上这些优秀的资源和气候环境之外,五台山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在和时,军区司令部以及八路军总部都在这里创建和驻扎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过或暂居过。

二、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存在问题

1.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模糊

五台山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没有一个合适的企业识别系统和宣传方式,同时,还缺少完善的旅游品力牌建设体制。这些旅游建设体制包含了景区的标志、名称以及辅助色彩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台山景区是由当地旅游局统一管理的,缺乏自主经营权;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历史原因,因为各个景区发展进度以及规模不同,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到位;第三是因为五台山旅游景区没有现代化景区的发展理念,仅仅是为了旅游而发展旅游,没有从根本上发掘出五台山旅游景区的的真正价值和蕴藏的文化气息。所以五台山景区品牌形象设计有不够清晰。

2.五台山旅游品牌和现代化旅游市场差距大

第一,五台山的旅游资源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没有按照当代旅游的需求进行开发,整体的形象也很不鲜明;第二,就是对五台山景区的资金投入非常匮乏,开发层次比较低,因此也没有做出有吸引力的产品。第三,五台山旅游特点不够鲜明,造成了旅游接待游客量比较少,旅游收入比较低。第四,五台山景区的开发的旅游项目都比较简单,旅游的费用不高,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五,五台山旅游景区地理位置有一些偏,交通也不便利,这严重制约了五台山旅游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第六,五台山旅游景区管理不到位,旅游业市场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

三、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策略

1.导入CIS系统,建立旅游品牌形象

CIS系统指的是MI,BI,VI。其中vI是和其它景区不同的标志。一个景区如果有一个好的VI设计,将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vI又会把五台山景区的特点和其他景区的特点区别开,进一步确保了五台山景区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位置。明确市场定位,也是景区发展的前提。用代表自己的特殊的符号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对这个服务品牌提高忠诚度;作者通过对五台山旅游景区的调查,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五台山旅游景区的标志构成图采用的是印章式的图形结构。它标志着五台山景区是一个庄严的旅游圣地,也具有和悠久的历史。整体的边缘摩擦感则表达了五台山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更加的有历史的气息和亲和力。标志从整体上看是非常简洁的,但是采用红白两色,红色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视觉冲击力。

2.树立五台山旅游景区经营理念

第一,五台山景区的品牌经营理念不是一经济利益为首要的目标,而是一种思维的模式;第二五台山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具有科学性,并且管理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第三,五台山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不仅要保持原有的名称和建筑特色,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更优秀的管理设计和未来长远发展的规划。第四,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是要借助别的旅游品牌的建设理念,又要突出自己的特点的,适合五台山景区的独特的建设过程。第五,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和品牌的建立概念不一样。品牌建立是一个没有计划的行为,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但是,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确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树立企业的品牌。第六,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利用了经济学理论,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个管理的思维模式。

四、五台山旅游景区未来品牌设计目标

第一,我们从优良的气候环境方面进行品牌的设计,五台山是一个非常好的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由于五台山挺拔雄伟、气候宜人,我们能够将五台山这种气候宜人的特点看做是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定位一个方面的原因。第二,我们能够从佛教文化角度进行分析,五台山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五台山为佛教的发源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个特点使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三,我们从民俗文化角度分析,五台山是一个比较崇尚杨家将的圣地。“瞻杨氏遗迹,传中华忠义”是五台山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的另一个依据。第四,我们从古代建筑方面看,五台山是一个品味古建筑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圣地。五台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中的意味。在古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相当多,佛教文化也相当丰富,这是五台山旅游景区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

第7篇

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

围绕实施“五大战役”推动旅游跨越发展的要求,按照“五个一批”的工作思路,旅游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新实效。一是力促一批项目年内竣工。月份,我市1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竣工30个,总投资8.9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12亿元。主要有:武夷山大红袍山庄、武夷山仙店游客服务中心、南平九峰山主大门改造建瓯福兴福五星级大酒店、邵武财富花园大酒店等项目。

二是督促了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我市在建旅游项目177个,总投资209.7亿元。月累计完成投资40.83亿元,占年计划的73.7%。主要项目有:武夷山国际会展中心会议酒店和企业公馆区、武夷山旅游滨江大道景观工程和梅溪大桥、顺昌宝山大圣文化旅游区等。

三是推动了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以来,我市新开工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18.23亿元,其中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22个。主要有:武夷山赤石红色之旅景区、武夷山自驾车营地、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武夷禅都、邵武晒口瀑布林温泉养生度假村、延平湖水上休闲夜游项目、政和佛子山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

四是积极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具体是:万达集团投资的国际养生度假区、航天科技集团投资的“太空城”文化主题公园、福建报业集团投资的动漫影视城、杭州宋城集团投资的世界文化遗址公园、四川金联实业拟投资的中华养生文化坛城等项目。

五是策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通过编制“十二五”旅游(养生)产业规划,生成储备100个新项目、大项目,着力打造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会议会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六大产品体系。目前,省局已将武夷新区旅游综合开发列入全省十大旅游项目。

二、稳步推进品牌创建

为全力打造提升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努力实现国家4a级景区零的突破。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好“城市建设战役”的总体要求,对旅游景区道路、旅游标识、停车场、候车侯船厅、客运码头、渡轮、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彻底整修更新,达到一流水平。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与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客运码头进行了改建、扩建和修建,更新了多语种旅游标识牌,兴建了星级厕所;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推进了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大安源、武夷源,延平溪源峡谷,顺昌华阳山、邵武熙春园等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星级厕所、景区步游道以及多语种旅游标识牌更新和建设,力争年内新创1至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建、改建、竣工一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星级厕所、生态停车场等重大基础设施。

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一是由“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主创的山水实景作品《印象大红袍》于1月24日正式开场试演,该演出以武夷山茶文化和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主线,糅合武夷山传统历史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丰富内涵,实现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的绝佳融合。截止10月18日,《印象大红袍》共演出243场,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其中,“十一”黄金周的日,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10月3日售票量超过5000张,创下《印象大红袍》单日售票最高纪录。据测算,“印象大红袍”每年将为武夷山市至少增加5%以上的旅游人次,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

二是张纪中版“西游记”外景拍摄地成为旅游新靓点。今年3月16日,张纪中版《西游记》剧组在“高老庄”外景地拍摄了“智收猪八戒”、“猪八戒娶亲”、“猪八戒耕作”等剧情,因此正房、厢房、草房、后院、打斗台、莲廊、马厩等也成为景点。“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近万人,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一倍多。

第8篇

__年,我市旅游业以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提档升级为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营销理念,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现将我局__年旅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打造春秋双节,树立旅游品牌

__年,我局认真策划,努力筹备,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千垛菜花旅游节和“金秋十月游水上森林品蟹、观千垛景区赏菊旅游月活动”。其中,千垛菜花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与__年相比,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7.7%。旅游团队8200家,约49万人次,境外游客突破3万人次。“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9.46万人次,与__年相比同比增长7.4%。随着春秋两季旅游品牌节庆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来兴游客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强势的媒体宣传开始逐步影响河北、辽宁和黑龙江等旅游市场,北方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市旅游市场逐步升温。自驾游数量较往年大幅度提高。

二、加快提档升级,塑造景点品质

全面启动千垛景区提档升级工作,加快景区土地流转和管理体制改革,顺利组建了景区公司,建立公司章程、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突破季节性瓶颈策划、丰富千垛景区旅游产品,发挥其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引擎作用,为景区市场化、常年化运营打造坚实的基础。以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景区综合实力,加快景区提档升级步伐,打破常规,在李中水上森林景区取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第二年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宝花园大酒店成功申报四星级酒店。同时,乌巾荡湿地公园将作为市民公园对外开放。乌巾荡湿地公园开放后,将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为城区旅游发展增加新动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理念

宣传工作方面,一是成功举办旅游节新闻会。今年,我局紧扣品牌和市场定位,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旅游节新闻会,邀请省级旅游局领导与会,山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主持会议,提升新闻会品质和影响力。本次新闻会共吸引了山东省70多家旅行社参加,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山东卫视、《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齐聚本次盛会。二是立足高端媒体,树立品牌形象。千垛菜花旅游宣传片连续两年登录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黄金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节目中成功播出介绍__菜花节新闻专题报道。4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花开中国”版块,向全国电视观众现场直播了千垛菜花的美丽景色。千垛菜花独一无二的美景,使得中央电视台破例延长了直播时间。“千垛菜花”还相继亮相旅游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山东卫视等国家、省市主流电视媒体登台亮相;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旅游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国家、省主流报刊发稿;通过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国内一线网络媒体制作旅游专题开展报道。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平台,借势品牌宣传。去年年底,以“水润江苏”为主题的江苏省形象片在世界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出,“千垛菜花”作为形象片播放的第一幅画面惊艳全球。我局利用这一契机,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5月1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美丽中国》邮票一套。邮票发行前,我局联合市邮政部门积极准备,申报“千垛菜花”入选《美丽中国》邮票。最终,“千垛菜花”作为江苏省唯一景点入选。同时,我市垛田风光被评选为“江苏春季赏花胜地”第一名,并入围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旅游宣传片《行往__》获江苏旅游视频大赛最佳宣传片奖。四是创新品牌宣传方式。加快开拓新兴传媒渠道,在新浪微博建立了国内首个节庆活动类别的官方账号;注重旅游节信息的快速、准确,加强与网友的互动,进一步放大了“千垛菜花”品牌效应。节庆期间,官方微博结合粉丝兴趣点,策划了“正能量传播”、“声色__”、“__本土风情”、“__美食”等标签,微博1300多条,培养粉丝近15万人,所登载的__图片、文字介绍、视频被国内大量知名网站转载,网络媒体已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五是加强市内宣传,创造节庆氛围。联合泰州报业集团,__新闻信息中心、广播电视台,通过《泰州日报》、《泰州晚班》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旅游活动内容和筹备情况。在《__日报》、__电视台分别创立了__旅游栏目,以服务民生为核心传递旅游信息,加强《旅游法》宣传。

旅游营销工作方面,深入调研各地旅游市场,迎合游客需求,以价格为杠杆,出台了“周末和非周末”的价格政策,联合千垛菜花、水上森林和金东门三个主要景区制定了更加优惠的联票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旅行社组团的积极性。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相继在上海、南京、济南、青岛、徐州、苏州等14个旅游市场进行了走访和营销推介。积极参与国内旅游会展活动和各地旅游产品采购大会。加大“请进来”的力度,相继组织上海、南京、济南、临沂、青岛、泰安、聊城、南京、天津等地旅行社来兴考察线路,促成组团合作。

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

今年,我局认真包装大纵湖、徐马荒、乌巾荡、永丰品蟹一条街和新垛水浒文化园等旅游项目,策划编制旅游招商手册和宣传材料,利用菜花节、板 桥艺术节等契机招商信息。积极利用国家、省旅游局高端网络平台相关招商引资信息,同时,利用接待省旅游局、泰州市旅游局等各种机会将招商引资信息及时传递。跟踪服务好“乌巾荡温泉度假酒店”、“乌巾荡游乐城”、“水上乐园”等招引项目。

五、加大政策扶持,上争引导资金

我局积极组织协助我市旅游企业上争省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今年,成功获得7个项目近400万元的发展引导资金补助,较往年翻番。另一方面,我局认真贯彻《__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景区、酒店、乡村旅游点和旅行社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主动做好创建和申报指导工作,积极争取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同时,制定了菜花节旅行社奖励办法,参考旅行社输送游客数量,针对地接社、各地区组团社分别设立了特殊贡献奖、规模名次奖,输送游客突破奖、贡献奖、鼓励奖等奖项,以现金奖励的形式刺激旅行社加大组团力度,建立良性竞争模式。

六、宣传贯彻《旅游法》,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我局认真做好《旅游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和安全管理,打击非法经营,加强对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管理,保障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导游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提升,适应游客需求,树立__规范、安全、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__年工作思路

__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第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在打造生态旅游业上创特色,充分利用我市“水文一体”生态文化优势,提升__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

一、全力举办好__′中国__千垛菜花旅游节。

我局将秉承务实节俭的办节理念,全力举办好__′千垛菜花旅游节,及早启动节庆宣传策划工作,全方位做好旅游节各项筹备工作。

1、以务实节俭为原则,全力办好__′千垛菜花旅游节开幕式。

2、走高端媒体放大旅游节效应,进一步加大与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栏目的合作,依托《朝闻天下》栏目循环播出__城市旅游宣传片,提升__旅游品质。

3、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成功模式,探索全市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模式,丰富旅游营销手段,全面启动整个旅游节营销攻势。

4、加强与专业传媒机构的宣布外包合作,利用其专业的传媒经验和丰富强大的媒体资源,采用微信等新兴传媒渠道,多样化、立体化的开展全国性的宏观宣传,迅速提升__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强与泰州电视台、__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晚报》、《__报》、__政府网站等媒体资源的联动,加大市内宣传力度,营造节庆气氛。

6、进一步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明确千垛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提升菜花景区服务水平。

7、 以千垛景区更名为契机,做好__旅游宣传材料的重新编排工作。

8、及早策划、启动菜花节期间的传统策应节目,丰富节庆内容,拉动旅游人气提升。

二、突破旅游发展瓶颈,打造西北部生态旅游。

推进__西北部地区生态旅游建设。围绕千垛景区转型升级,进一步放大“__垛田”原生态特色,打造垛田风光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核心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常年化、产业化发展。整合千垛景区、水上森林、沙沟古镇、徐马荒、万亩荷塘、平旺湖、观音山等西北部地区旅游资源,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构建西北部地区生态大旅游框架。

三、认真做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我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获得市政府同意,本次旅游总体规划修编涵盖面广,主题区域功能定位明确,其中包括千垛风景区详规,整合千垛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沙沟古镇等西北部旅游资源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以及覆盖新垛、永丰等东北片乡镇的水浒文化园概念性规划。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明确全市六大旅游主题区域布局,做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四、充分发挥新形式、新手段做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

__旅游业要实现大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大项目带动。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加大大纵湖、乌巾荡、徐马荒、永丰品蟹特色一条街、新垛水浒文化园等景区的招商引资。充分运用新形式、新手段,做好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工作,结合菜花节宣传和全市招商投资说明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同时,根据不同景区特点,制定多样化的招商引资方案,以总包开发或分包开发的手段使招商方案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

五、积极寻求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申报新工作突破。

__旅游的品质提升体现在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数量与质量上。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国家3A、4A级旅游资源的培植,认真组织李中水上森林景区、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天宝花园大酒店做好创建后继工作,积极推进沙沟古镇创建3A级旅游景区。同时,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推进乌巾荡湿地公园作为市民公园对外开放。

第9篇

九月的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蓝蓝的天上白云飘。9月12日,自治区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走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自治区旅游局巡视员白薇一行以及各盟市相关领导在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旗委书记、成陵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尚志强,市政府副市长李国俭,伊金霍洛旗政府副调研员、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丁向明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考察了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

考察组一行在听取园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后,先后参观游览了蚂蚁王国、蒙古源流滑雪场、北方民国城、元源营地等景点。考察组一行表示,园区将神圣的蒙元文化和影视相结合,丰富和拓展了传统的旅游理念,多举措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园区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工作到位,措施有力,为发展全域旅游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考察组希望园区继续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放眼长远,超前谋划,精心策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效率地推进项目建设。

当前,自助游和自驾游逐渐成为居民出游的主要方式,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不仅仅局限在景区,而是放大到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世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机遇期、国家重点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期、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期,这对做好旅游工作、发展旅游产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大文化、大旅游”战略,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优化总体布局、加强景区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设施、深化区域合作等措施,全力推进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鄂尔多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响应全市号召,同时借助伊金霍洛旗深入实施旅游兴旗发展战略的东风,坚持发展全域旅游理念,努力打造多元化旅游景区,在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于2009年创意策划、2010年立项、2011年开工建设、2015年组建混合制企业并实现运营,2016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是鄂尔多斯市提出的“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重大文化项目,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工程。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已成为园区发展旅游的主题。园区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遵循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绿色为理念,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园区建成一个集文化旅游、文博展示、影视拍摄、营地教育、娱乐互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景区。

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将以全区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坚持规划先行,高端化“建点”,精品化“连线”,一体化“布面”;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提高旅游精细化服务;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共建共享。从高水准策划园区形象、开发旅游产品、引进旅游资本、加强配套服务、发展智慧旅游、创新营销方式整体入手,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旅游全景化、全业化、全时化、全民化,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鄂尔多斯旅游、内蒙古旅游、草原旅游的龙头,为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0篇

按照《2006~2010全国对外宣传工作规划》关于开展“奥运•旅游系列宣传活动”的总体部署,为宣传奥运、宣传中国,扩大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旅游局研究决定,2008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8中国奥运旅游年”,宣传口号为“北京奥运、相约中国”。随着奥运的日渐临近,北京将迎来旅行社和游客奥运住宿预订的第一个高峰。据北京市旅游局预测,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700万游客涌入北京。当前,北京旅游业界正力推奥运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2007年1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向北京市和京外六个赛区城市的132家签约饭店授予“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接待饭店”铭牌,签约房价也同时公布。据了解,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是北京奥组委为了兑现申办承诺,满足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各国家奥委会官员及客人、注册媒体、赞助商及其客人、国际和国内贵宾等客户群的住宿需求,提前遴选并签订《住宿接待服务协议》的饭店。目前,北京市的签约总房量近3万间,五星级饭店38家,四星级饭店45家,三星级及以下饭店22家,待评星饭店15家,其中97家饭店已获得北京市旅游局颁发的金叶或银叶级绿色饭店称号。据介绍,官方接待饭店签约标准间平均价格为:五星级饭店2799元/间/夜,四星级饭店2155元/间/夜,三星级饭店1466元/间 /夜,二星级饭店980元/间/夜。北京奥运会签约饭店整体房价低于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赛时房价水平,但较之北京星级饭店目前的销售价有一定增长。

甘肃四城市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联合推选的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于2007年年底揭晓,甘肃的平凉、兰州、敦煌、武威四个优秀旅游城市入选。

据了解,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排行榜是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第三次对港、澳、台、大地600多个城市进行的全面评估。在初选阶段,有400个城市入围,根据候选城市各项指标的综合表现,通过独立问卷调查、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方式,经过多轮筛选,最后由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定。调查采用的指标包括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城市管理水平、公众认知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交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宜居程度、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实现社会价值等。

敦煌市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党河风情旅游线

近期,敦煌市按照“引人入城、阶梯成形、以水造景、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从党河右岸的党河灌区总干渠修渠引水,在市区河道内修建了3.4公里的景观水面及小跌水坝等六个功能区。党河风情线是挖掘敦煌历史文化,重塑城市旅游文化脉络,再造文化党河、生态党河、景观党河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城市特色化进程、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旅游环境、树立名城形象的重大历史性选择,为敦煌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光彩。目前,该工程主体配套设施等已全面完成,2008年旅游旺季将向游客开放。

青海踏上丝绸之路世界顶级旅游品牌之旅

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中,青海省四个遗址被纳入到中国联合申遗中的一部分,这为青海踏上丝绸之路之旅,开启了世界顶级旅游品牌的大门。

为了使丝绸之路更好更快地复兴,中国联合中亚等国家开展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的48处联合申遗的候选地中,青海省有四处遗址――西海郡故城遗址、赤岭遗址、热水墓群遗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伏俟城古城遗址(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已入选推荐名单,2008年9月,各国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初步申报文本,2009年1月递交正式申报文本,并于当年9月接受有关方面的考察。

青海省有关专家认为,青海作为中国申遗的一部分,应抓住机遇,借助丝路的象征和良好精神,积极参与到丝路建设项目上,受惠于丝路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无疑为青海迎来了史上最具潜力的旅游发展机遇。

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4月亮相

为了加大西北旅游协作区的宣传促销力度,全面拉动2008年春季旅游市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互联网上旅游博览会目前正由负责西北旅游协作区联合宣传策划任务的西北旅游宣传机构抓紧策划之中。据策划专家介绍,定名为“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的计划将于2008年4月上旬拉开帷幕,博览会将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兵团六个省级旅游局联合主办,全国百家著名旅游网站将联合宣传推广,博览会为期一个月,将全面展示西北各省区(团)2008年推出的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同时介绍协作区内各城市、各区春季旅游项目优惠措施,12月份将向社会公布博览会实施方案。

网上博览会具有传播广、影响大、节省费用和人力等特点,西北协作区的这种创新式联合推广行为,在全国旅游协作区内尚属首创。

新疆七景区荣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1月初召开的新疆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透露,国家旅游局最近批准新疆喀什艾提尕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园、库车王府、库车龟兹绿洲生态园、和硕县金沙滩旅游景区、乌鲁木齐老君庙、农五师怪石峪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此,新疆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家。

洛阳丝绸之路主题公园建成

2007年12月28日,河南洛阳洛浦公园东延长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位于洛浦公园东延长段上的丝绸之路主题公园为丝绸之路上起点之一的洛阳又增添了一颗耀眼明珠。丝绸之路主题公园主要选取丝绸之路与洛阳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进行艺术重现,整个主题公园由“班超出使”、 “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和“丝路商旅”六个主题广场组成。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市场营销 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发现旅游景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象商品生产企业那样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成为我国多数旅游景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意识淡薄,营销观念滞后,缺少系统的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是景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有效实现景区营销功能的基本条件。营销理念应贯穿到景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并制约着景区营销的目标和原则。目前我国景区的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营销普遍存在理念缺少、理念偏差、理念陈旧等问题。没有正确的营销理念做指导,景区管理者通常认为只要开发好景区的旅游产品,依靠景区的独特旅游资源,就可以不断吸引旅游者的到来,这种落后的营销观念导致了多数旅游景区出现了发展瓶颈。

(二)营销目标单一,促销手段低效

我国很多景区单纯地把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等数量指标作为衡量业绩的主要标准,而缺乏对旅游服务质量、目标客户的满意度及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考量。结果造成在促销期内,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客流量超过景区环境承载力,从而给当地社会、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许多景区的促销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将促销目标定位在短期收益,不能给旅游者留下长久的印象和预期,不能为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旅游营销中针对性不强,营销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我国很多景区在进行营销宣传时,往往无视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缺少营销规划,忽略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需求,其营销宣传活动通常是铺天盖地式的全民宣传。投入的营销费用不少,但其宣传信息却无法顺畅地到达目标市场,从而造成营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营销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景区的营销工作难以适应景区的长远发展。

(四)区域内景区营销分散,难以形成联合营销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分布集中,但许多旅游大区域的内部,由于旅游景区地理空间上的差距、景区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管辖等因素,导致各景区间缺乏合作,在营销经营中实行单打独斗的策略。我国大部分景区没有意识到联合营销的重要性,而单个景区由于自身财力物力上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营销。仅靠政府的单一渠道营销投入,无法达到营销的效果。

二、分析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机会。评估旅游景区目标市场

景区的目标市场是景区准备在其中从事经营活动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细分市场,是旅游景区选择细分市场的结果和做出经营对象决策的过程,景区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的2。从细分市场方面,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只有具有一定市场规模或一定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才可以作为景区的目标市场。景区通过规划设计开发一种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市场需求,是要创造一定的收益,保证景区产品的销售额,即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只有进行市场定位,锁定目标消费群体,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细分市场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就是对威胁旅游景区长期赢利的主要因素做出评估,这些因素有:细分市场内同行之间是否存在激烈的竞争,细分市场是否会吸引新的竞争者,细分市场上是否存在代替产品,旅游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否增强,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否增强。

(三)符合旅游景区的目标和资源能力

能够作为目标市场的细分市场应与景区的目标和资源能力相符合。某些细分市场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不符合景区的长远目标,也只能放弃。因为这些细分市场不能推动景区完成自身目标,甚至会分散景区精力,影响主要目标的完成。即使这个细分市场符合景区的目标,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获取该细分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和资源。如果景区在该细分市场中的某些方面缺乏必要的能力,也只能放弃该细分市场。

三、旅游景区营销策略分析

(一)做好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整体营销规划

景区应根据自身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制定专项的营销规划,一个科学的营销规划是保证景区营销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达到预定目标的必要内容。而且从长远来看,景区做专门的营销规划是一个趋势。这样可以根据景区实际的建设情况适时地进行动态营销工作,从而避免盲目的、冲动的、无序的市场开发。科学的营销规划可以事半功倍,目标准确,更有效的使用资金,从而带来丰厚的收益。

(二)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运用有效地市场调研与营销手段,从而扩大收益

旅游景区的目标市场群主要是开拓两大市场,一是针对旅行社,作为景区来说旅行社是主要客户来源。因此,景区在市场开拓上应把重点放在与旅行社合作渠道的建设上。若能与各旅行社建设好合作关系,其市场份额也得到了保证。二是散客,随着旅游意识的提升,散客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为抓住这一客源,景区必须靠营销手段,才能带动这一消费群体。

在景区营销策略上,一般实行事件营销、优惠促销。事件营销就是景区通过运作公关事件来迅速提高景区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内容包括沟通目标群众、建立相关的关系、销售有关的商品、获得正面的宣传效果,以达到丰富景区现有旅游产品的目的。旅游景区可以借助社会生活中的良性事件作为载体进行营销,策划相关旅游活动吸引目标群体,增加收益。

(三)涉及多个营销对象,综合考虑景区环境的保护

旅游景区的营销过程,涉及到多个营销对象。一是旅游者是景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旅游者的体验与需求是景区营销工作的重心。二是景区营销的顺利开展与景区所在的社区、政府管理部门、旅行社、媒体等单位和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它们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景区与旅游的各个环节、各个相关部分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景区营销目标的实现。三是景区还应综合考虑景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要将市场需求和景区保护结合起来,使市场营销运行与环境保护得到协调统一的发展。这种保护不仅是对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四)进行同区域的联合营销,促进景区共同发展

以建立旅游大品牌为目标,包括景区旅游、区域旅游与城市形象的整合,旅游营销机制的整合,营销方式与细分市场的整合,旅游宣传与城市宣传的整合等。联合营销的成本费用由各合作方分摊,降低了各合作方的营销投入,同时却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获得单独营销无法达到的效果3。

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通常不会只根据一两个景区的好坏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会筛选几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作为候选目标,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由于财力、时间、交通和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长线旅游者在一地游览时,也都不止参观一两个景区,而是会尽可能多游览几个景区,全面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各个景区在市场推广活动中,进行联合营销十分必要。

(五)把握景区体验营销中的关键时刻,根据游客需求设计不同的营销方法

我国旅游景区目前大多停留在产品经济层面,获利模式单一,赢利模式基本上都属于门票经济。随着经济、技术条件的进步,旅游者越来越注重自我意识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在旅游过程中更重视从中获得符合自己心理需要的特定体验。在各旅游景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趋同的情况下,体验成为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并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动机。

伴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体验式旅游将成为旅游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主导收益。体验经济在为景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景区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旅游营销已经很难适应旅游消费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追求刺激的消费要求。旅游景区若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关注游客的体验效果,针对体验经济下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使旅游景区不仅仅是观光地,同时也是旅游者的视觉之旅、味觉之旅、听觉之旅、嗅觉之旅,更是感触之旅、心灵之旅。

四、结论

景区的营销工作比常规的产品营销要复杂,景区由于产品的特性——不可移动、不可复制、即时产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因此景区的营销工作有别于常规产品的销售。我国旅游景区的营销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以上多视角、多层面的营销策略分析,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工作将会呈现出新的局面,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从而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峰,董四化.旅游景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李红,郝振文.旅游景区市场营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第12篇

一、互联网+时代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为了跟随时展的步伐,提升景区门票的销售量,专家人士以传统的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作为基础,通过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等,建立起旅游景区相关业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目的是为了提高传统门票销售方式中订票、取票以及退票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景区门票的无纸化购票和自动化管理模式。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为人们的旅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现阶段我国旅游景点电子商务系统在网民中的应用率十分低,即使运用相关平台进行预订也是以酒店和机票为主,在网站上预订景区门票的人非常少,导致旅游景点门票相关网络营销平台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利用相关网络手段进行门票预订的人群依然极少,对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门票销售,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销售方式是将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结合,使得销售平台具有互联网的特性,即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可以直接将旅游景区景观和产品利用三维虚拟技术,将其变成流动的风景画,直接向旅游者展示和宣传景区现场的风景,加深目标客户对旅游景区的了解,增加目标客户的兴趣。

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因此,与传统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相比较,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具有更多的优势,在运用网络进行市场营销时,景点管理层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快速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更加清晰地把握客户的心理需求和意向,通过网络运营平台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客户的反馈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运营平台对市场机制的监督和调节作用。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景区门票销售电子商务化原因以及与传统销售方式的区别

(一)旅游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旅游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者在景点旅游时已不再是粗略的观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旅游活动体验到旅游的快乐,实现自我完善。但是现阶段人们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比较统一,出去旅游大多数时候都是旅游高峰期,对于出外旅行的人来说十分不利。在传统的旅游景点门票销售过程中,人们只有到景区门口或者是固定的售票点才可以买到景区门票,这就导致许多旅游者通过很长时间到达旅游景点之后会出现门票已经售罄,旅行者白跑一趟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以互联网+大时代为背景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建立,旨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旅游景区竞争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竞争也越爱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景区也开始由单一的观光向多形态产业链模式发展,而要宣传这些新的产业链,仅仅依靠传统的销售手段是不够的。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旅游景点门票销售和网络相结合,建立以宣传旅游景区为主体地位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与传统旅游景点宣传方式和门票销售手段相比较,以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景点宣传和门票销售,工作人员通过专业技术将景区的产品和内容放置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起属于景区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推广和在线销售模式吸引目标人群,提高目标人群的旅游兴趣,保持旅游景点门票销售的顺畅运营,降低高峰期旅游景点的门票销售压力,降低旅游景点宣传费用,为旅游景点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奠定市场基础。

(三)旅游景区发展的需求

市场营销的效率是旅游景区进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门票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方式应当与时俱进,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要提高旅游景点门票销售的效率和质量,景区应当及时了解行业市场信息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扩大对景区的宣传力度,这些都是需要极大的成本的。传统宣传方式搜集资料的手段较为单一,且成本高效率低,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其独有的传播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可以以最为低廉的价格获取景点发展所需的信息,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最大程度的将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景区门票的跨界跨时间的购买,开启我国旅游景点门票销售方式的新时代。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景区信息化

旅游景点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旅游景点信息化。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指的是旅游行业专用的交易平台,在该市场平台上销售景点门票,可以提高景点门票销售的效益,便于景区管理层进行管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是旅游景区在传统门票的销售方式上以互联网+特性作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手段实现的市场销售模式,是一个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商务交易区域。对旅游景区门票销售而言,在专业的行业商务平台上,推出各个景点的门票数量和风景介绍,即便于客户了解景区的信息,又可以帮助有兴趣的客户及时购买门票,避免由于旅游高峰期带来的景区门票的问题。例如,各大门票代售的APP以及其他可以进行购票的手机客户端,人们可以在APP或者客户端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区门票提前进行购票,提前了解相关景区的信息,及时根据旅游行程选择相应的路线。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手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门票销售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手段,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新时代的销售手段之一,其蕴藏的机遇非常大,旅游景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的其他功能,多方面结合,不断实现网络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提高电子商务平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效益。例如,在进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门票直销的同时,景区管理层可以选取其他的有能力的网站进行门票代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取分销,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在保证景区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增加景区门票的销量。但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门票销售并不能一味的依靠技术手段,更要注意将技术手段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景区周围的环境以及客户需求等相结合,选择合适景区的销售手段,利用技术提供客户交流平台,根据客户反馈对景区进行维护和管理,不断推出新的营销方案,用科学技术加强旅游景区门票销售的收益。例如,旅游景点在相关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门票销售时,可以选取其中部分游客作为特惠游客,采用打折的方式对这部分游客提供门票,然后通过市场营销的宣传策划,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才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提高景点门票的销售量。

(三)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销售手段和传统销售方式进行整合运用

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方式创新改革离不开传统销售方式的基础,通过网络营销模式进行景区门票销售方式使用时间太短,并不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但是相比较于传统销售模式,网络营销模式下的门票销售无疑更加具有优势,其可以开拓出更大的门票销售市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虽然现阶段互联网移动终端在我国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部分人群并不习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旅游景区的信息和其门票的销售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门票互联网模式下的营销。因此,旅游景区在进行门票销售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将网络营销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协调,选择合适的共存方式。例如,在进行网络营销的同时,将分级的销售方式应用到传统的销售方式当中,在旅游人群多的城市建立旅游景点门票代售点或者是赋予旅行社进行门票代购的权力,从各个方面便于人们购买景区门票,减少旅游高峰期景区门票票务系统的压力,提高景区门票的效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