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品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市场需求

时间:2023-06-06 09:3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品的市场需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品的市场需求

第1篇

1. 企业对产品的定价必然是消费者、竞争者与产品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结果。

当前,企业在对产品定价时,常用的定价策略有基于成本、基于竞争者、基于市场需求三种基本定价策略。当前社会是一个买方市场(个别产品可能仍是卖方市场,这属于市场中的极少数,不具有普遍意义,在此不纳入探讨的范畴),企业的任何策略、任何举措必须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同时,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说没有替代品,因此,企业需要考虑竞争者的反映。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对产品定价时,必然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总的来说,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不是基于单一因素制定价格,必然是消费者、竞争者与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结果。

2. 不同市场的产品需求差异,是市场需求本身差异导致的。

企业在不同市场投放产品的差异是由市场需求差异导致的。企业为了盈利,必须考虑市

场的需求,基于市场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投放。如果企业不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被市场认可,企业必将退出市场(在此,不考虑具有颠覆性技术的产品。毕竟,这部分产品是市场的少数)。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投放时,必须考虑不同市场的需求差异。

市场需求差异主要表现为,市场消费习惯的差异。其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可以纳入消费习惯差异的内容。由于某地具有某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使当地具有了某种消费习惯。比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地区,人们是不吃猪肉的。正是由于具有的这种消费习惯的差异,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差异。市场需求的差异,必然导致对产品需求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基于市场消费偏好,有针对性的投放产品。

3. 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亦称,需求价格弹性,它反应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表现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在区域市场中,需求弹性反应了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对价格变动的激烈程度。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区域市场属于价格高度敏感型市场。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区域市场属于较强价格敏感型市场。当需求弹性(取正值)<1,市场需求变动幅度低于价格变动幅度,市场属于低价格关注型市场。

3.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具有欲求并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的人。市场需求可以分作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两种类型。

3.1.1 现实需求影响因素。

现实需求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人口购买力、目标市场比重三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现实需求量=人口数*购买力*企业目标消费人群比重。

1) 人口数量衡量指标。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 购买力衡量指标。区域市场宏观经济形势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收入);

3) 企业目标消费人群比重衡量指标。目标消费人群的比重由区域市场的消费偏好比重来反映。具体可以归结到,人口年龄结构分层数量和具有目标市场可支配收入者数量两者。

3.1.2  潜在需求影响因素。

潜在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潜在人口数量、潜在购买力和潜在目标市场比重三方面内容。三者之间关系可以表示为:潜在需求量=潜在人口数量*潜在购买力*潜在目标人群比重。

1) 潜在人口数量。潜在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包括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趋势和人口死亡率趋势三个方面的内容。

2) 潜在购买力。潜在购买力具体可以通过GDP走势(近几年GDP水平)和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发展趋势(近几年收入水准)两方面来反映。

3) 潜在市场比重。潜在市场比重,是由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可支配收入变动,人口结构变动引起的。

总的来讲,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现有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区域市场GDP、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结构七个方面。为了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需要考量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GDP、可支配收入、消费偏好、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

3.2 产品价格影响因素。

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产品成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者三个方面。

3.2.1 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分作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含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分摊费用。变动成本有产品原料成本、生产工人工资、运输成本等组成。在区域市场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成本、工人工资、固定资产分摊的费用(店面、仓库分摊费用)几个方面。

3.2.2 市场需求。市场对价格的期望水平、接受程度。这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决定,由企业投放市场的产品做支撑,渠道、品牌作保障。

3.2.3 竞争者。在区域市场,企业必须考虑竞争者的价格水平。企业的进入区域市场,必将进入原有市场的某一个战略集团。同一战略集团的企业在区域市场中,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竞争者也会密切关注彼此的市场动作。因此,企业选择进入某一区域市场,必须考虑同一战略集团竞争者的现有客户类型、产品特点、渠道特点、企业实力(社会影响力、企业资源等)。

因此,企业对区域市场考量时,就价格影响因素来讲,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运输成本、工人工资、房屋租赁费用、居民收入水平、企业产品竞争力、企业品牌因素、竞争者客户类型、竞争者产品特点、竞争者渠道特点、竞争者企业实力等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市场价格差异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市场需求类与产品价格类方面:

第2篇

关键词:需求规模;有效需求;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 -0172-04

一、相关文献综述

需求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Schmookler(1966)提出的需求拉动假说。此后,学者分别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和企业微观层次等角度研究了两者的关系。宏观层次上,P.A.Geroski 和 C.F.Walters(1995)通过分析英国1948—1983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得出需求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Jakob Edler和Luke Georghiou(2007)通过研究欧洲几个国家的政府采购实例,认为通过政府采购创造的需求,同样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中观层次上,Mayers 和Marquis(1969)通过对五个不同工业部门的567项技术创新成果的研究,认为需求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Scherer(1982)则验证了技术创新受市场需求驱动与制约的机制;Dal Hwan Lee (1991) 的研究表明,在化学、食品和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起了主要作用。微观层次的研究很多,Erik Brouwer 和Alfred Kleinknecht(1996)通过对荷兰8 000家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调查,印证了Schmookler的观点;Crepon、Duguet 和Mairessec(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需求因素直接相关;Nicoletta Corrochera和 Lorenzo Ziruliaa(2010)分析了需求因素对服务通讯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重要的推动作用;Jaehun Joo(2011)的研究认为,顾客对语义网的现有系统和新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其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

国内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假说的研究晚一些。范红忠(2007)认为,有效需求规模能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欧晓万(2007)的实证分析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市场需求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苏世伟、聂影(2007)分析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得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的结论。周怀峰(2008)从国内需求角度出发,得出了国内市场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康志勇等(2008)认为,在短期,有效需求通过提高技术创新的预期收入来促进一国自主创新;在长期,有效需求通过影响市场结构,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效率。孙晓华等人(2009,2010)实证检验得出需求规模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的关系,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上述研究都认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市场需求能拉动企业技术创新。如果该理论完全正确,那么,像中国这样具有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国家,同时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大国。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具备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但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却无法与庞大的需求规模相对称?显然该理论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就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的空间。笔者猜测,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很有可能实际上能够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

二、一定的需求规模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来考察市场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假定一个既定的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为X,用Zij表示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下标i表示第i种创新产品,j表示第j个消费者,则有:

当zi=1时,说明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达到了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a,企业就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当Zi=0时,说明在其他情况下,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未达到有效规模值a,企业将满足于现状,不进行技术创新。

假定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拥有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CD生产函数,令为市场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在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技术因素是个外生变量A,m为影响企业生产的其他因素,将市场消费者需求设为无限个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消费者的规模可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则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收益函数为:

令生产成本为,P为产品的价格。此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1)

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假定企业依赖自身的要素禀赋从事研发生产,在独享收益同时,也独自承担成本和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令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函数为,与未进行技术创新相比,企业因技术创新产生的边际创新成本为θ(θ≥0),与创新产量成正比,此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为θY'+C(Y),A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因素,m为其他因素,X为市场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将市场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此时,企业的需求诱致创新生产函数为:

(2)

设为创新产品的价格,则利润函数为:

(3)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不创新的利润差异为:

③式减②式有:

(4)

当时,企业有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

由(4)式可知,除了技术因素之外,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越高;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期利润越低,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也越低。只有当消费者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达到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即Xi>a)且Δπ>0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不创新获利更大,企业才有创新的激励。因此,对企业创新产品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是企业进行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

三、影响创新产品有效市场需求规模的因素

只有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需求才能给厂商带来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促使企业加大对领先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对低质量产品的需求规模的扩大不但不能刺激厂商的技术创新热情,反而会诱发厂商大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们将对一国高质量的新产品的总需求界定为该国创新产品有效需求规模。这样,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就可用四个基本要素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用基尼系数表示的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其中,GDP指标反映该国在一段时期内的市场需求总量和总体购买力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会越大。人均收入反映了一国人均购买力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大。基尼系数则反映了一国财富的集中程度或者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该国的财富集中度也越高,能买得起高质、高科技的新老产品的居民的人数就越少,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小。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等于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减进口,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表明国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则表明国外对本国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的需求(进口)就不是对本土企业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有效需求,国外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出口)也构成了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

事实上,虽然中国总体市场需求规模大,进出口规模也很大,但能够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规模并不大,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总体偏小。

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近10年来,虽然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总体上有轻微地下降(见表1)。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都在40%左右。尤其是当前中国近9亿多农民将接近一半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缺乏对耐用品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商品需求,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另外,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以及医改、教改、房改等改革预期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里面用于预防未来不确定支出的因素增强,储蓄增加,从而减少消费,减少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

可见,虽然我国总体的需求规模和购买力很大,但由于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不高以及受未来预期不确定的影响,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尤其对价格较高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收入分配不均限制了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见表2)。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层次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收入差距加大,高收入阶层更加富裕,但因其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及这个阶层人数少,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也是有限。再者,即使这个阶层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但更多是转移到购买进口的高端产品,这样,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部分就转移到对国外,也没有形成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低收入阶层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提高消费水平,这一部分的人口越多,全社会的总体消费需求就越偏低,从而导致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的消费,从而导致了国内对创新技术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

第三,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低。一般认为,出口能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机会,因为出口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规模,而进口则侵蚀本土企业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减少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机会。2005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都在不断的增加,出口净额一直都很大。但总体的出口规模是不是都构成了拉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呢?这就

必须结合出口产品高低档次来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其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出口产品的档次却不容乐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只占总出口的3%左右。总体而言,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很小,与中国总体的出口规模不对称。再者,这些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里面,大部分是对外国在华企业的新技术产品的需求,真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又少了很多。

另一方面,进口的新技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表4可以看出,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约占进口总额的3%左右。表3和表4的数据对比发现,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不大,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本来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就不大,二是进口的新技术产品规模较大。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海外拥有的市场大多数为低端产品市场,除了无法给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压力和动力,还可能导致企业满足于国内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继续生产大量低端产品;另一方面,进口高端产品减少了本土企业的市场机会,进而使得国内对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转移到国外企业,导致这部分需求无法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虽然,我国总体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大,但真正形成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规模并不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因此,要发挥市场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拉动功能,并以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那就需要扩大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突破市场需求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

第一,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这是扩大创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规模的最根本的办法。近期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和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改、教改、房改政策,使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收入支出预期。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平衡收入差距,提高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时尚女装;供应链;拉动式战略;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ashion changes every day and every second, so there are enormously styles of fashionable dress which has very short product life cycle and highly uncertainty of demand. Since the productivity is too low to couple with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demand, the manufacturer or the fashion company should produce enough products and store them before put into market according the demand forecast. The estimated quantity of production isn't very accurate. Sometimes they are so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emand, sometimes the surplus products will fill up the store. The manufacturer or the fashion company should set up an effective supply chain adopting pull strategy and forecast demand accurately based on market dem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s: fashion; supply chain; pull strategy; demand

对于时尚类产品,特别是时尚女装,种类繁多,受消费者喜好影响很大,流行期很短,可能只有一季就过时了,同时,每款服装批量较小,使得时尚女装具有明显的需求不确定性,在实际运作中就会出现部分款式供给不足、部分款式供给过剩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很多企业在产品畅销时错失销售良机,滞销时积累大量不断贬值的过季库存,结果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过季积压库存是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时尚女装供应链管理战略

要研究时尚女装供应链首先要明确时尚女装的定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知道时尚女装供应链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战略。

1.1 时尚女装的定义和特点

服装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以按照性别、年龄、民族、用途等进行分类,一般最没有争议的是按性别分为男装、女装和中性服装。本文所说的时尚女装是指专门为有一定消费水平中青年女性而精心设计生产的、符合当前流行趋势的服装产品,如时尚女性、白领女性等。

时尚女装的出现是对服装市场不断细化的结果,由于这一消费人群消费能力很强,追求个性,因此,服装价格处于中高档水平,产品的利润率较高,但是消费喜好不宜把握,流行期短,这些直接导致了预测非常困难。

1.2 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管理战略

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困难。时尚女装的供应链由于在其中流动的产品特性,需求不确定性很大,小批量多品种,生命周期非常短,对整个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由于企业无法对未来市场需求做出准确预测,只能采用“推动”式策略。这样就要求企业提前生产出商品,靠提升销售能力和打折来解决商品积压问题,否则,只有持有大量积压库存。

2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

为了实施需求驱动战略,则必须先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很多,必须全面考虑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亦即某类产品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某种产品的销量。

2.1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

服装,作为一种季节性产品,其销售量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流行趋势变化,气候变化,广告媒体效应,地区消费观念和突发事件等的影响(如非典)[1]。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市场、品牌、产品以及购买者等四大类。市场类因素主要指某一地区对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包括当地人口数量、人均收入、出生率、GDP、零售总额、气候以及习俗等;品牌类因素是指某一品牌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客观因素,包括品牌价值(市场份额,VIP顾客数量,知名度)、店铺数量(店铺客流量)、店铺等级(店铺位置,店员素质,店铺陈设);产品(时尚服装)类因素则指产品本身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因素,包括样式、颜色、面料、做工、尺码、配饰、价格和开始销售时间、可穿着时间等;购买者因素是指购买者本身对市场需求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个人喜好、收入、理财方式、家庭负担等。

根据对影响市场因素的分析,某品牌的总市场需求是由不同地区的区域需求构成的,不同区域的需求又由分布在该区域内的店铺需求构成,同时,某一品牌的总需求也由该品牌推出的不同款式的市场需求构成,再往下可以细分至颜色、尺码。

时尚女装的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人口、地域、气候、经济状况、销售渠道、产品、消费者、替代产品以及促销活动等。市场需求要能分解到每个城市的需求,再分解到款式、颜色、尺码,这样的分析预测才有实际意义。

2.2 时尚女装的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进入和退出市场标志着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亡期[2]。时尚女装的单款存在时间极短,从设计到销售一般也就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象ZARA这样的快速消费品牌甚至只存在数周时间,因此,人们将此类产品称为短生命周期产品。

从时尚服装设计制作流程来看,从流行资讯收集、图稿设计、材料选择、样衣制作、工艺确定、订货展销、到大货量产,这段孕育周期大概要9~12个月。而时尚型服装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特点是,从刚上市时很少有人接纳(称之为独特阶段),随之接纳人数随着时间慢慢增长(模仿阶段),终于被广泛接受(大量流行阶段),最后缓慢衰退(衰退阶段),消费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另一种更吸引他们的时尚,这段周期大概只有短短2~3个月[3]。

一般来讲,时尚女装的特点和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它的上货计划是分批次上市销售,因为类似波浪一波一波往前推进,所以,服装从业人员称它为按照波次上货。在实际运作中,时尚女装公司在每一波次都配备款式足够多的搭配合理的货品,下一波次的货品在上一波次尚处在成熟期末段或衰退期初期上市,使得销量的变动尽可能的小,以便让整个供应链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图中销售量表现是一根起伏不大的横线。在这个状态下,供应链的人力、物料以及资金的需求不会因为销量的急剧变化而总是处于一种严重不足和严重过剩的状态中,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见图2。

服装公司可以通过对历史需求数据,以及新产品的分析,合理的预测出市场需求,因此,服装公司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模拟出这条曲线,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Zara在实际运作中采用了区分基本需求和突发需求的概念。在此概念中,基本需求是依据以往经验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潜在需求,超出部分被认为是突发需求,如图3。相应的策略是基本需求选用低成本的外发渠道,对于超出部分的突发需求采用具有更快响应速度的外发渠道。区分外发法要求需求预测基于最新销售数据,同时预测误差需要降低。此策略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得到强化,一是从低成本的渠道提前订购零件或原材料,二是将成品的装配或制造本地化以提高响应速度。这就是Zara一家成功的西班牙时装零售商采用的策略[4]。

3 时尚女装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改变、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有些商品其生命周期之短更为突出,即包括服装、玩具、手机、电脑等时尚产品。由于缺乏对于此类产品运作的系统性指导,企业遭遇了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突出的库存控制问题。虽然此类产品的边际利润较高,但是库存过剩和缺货带来的损失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5]。

目前,很多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都是不高的,这点可以从多数企业较高的过剩积压库存得到印证。

4 解决方法

中国大部分的服装企业已经意识到库存问题的严重性,在对库存的反映机制中,更多的是强调物流、ERP的建设和营销终端销售策略的研究,这些在管理经营上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进行销售终端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造,使销售数据能得到有效控制,根据销售数据来进行配货、调货,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对库存量的减少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从产生库存的源头上去解决核心问题,往往是事倍功半作用[6]。

为了减少服装企业的积压库存,还可以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和增加生产的柔性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有效利用历史数据和对新产品的调研数据提高预测准确度,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第二,增加生产能力的柔性,满足突发需求,同时使库存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

5 结 论

本文通过对时尚女装供应链及其战略的分析,并根据时尚服装的需求特点,提出服装公司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和新产品特性的分析,合理地预测出比较准确的市场需求,将供应链战略由“推动式”变为“拉动式”,建立一条采用“拉动式”战略的高效供应链,以解决库存过剩或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俊. 服装商品企划[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8-50.

[2] 徐贤浩. 短生命周期产品库存管理及运营策略[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36,263-265.

[3] 赵丽萍. 基于BP神经网络技术对时尚服装销量预测的应用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Martin Christopher, Denis R. Towill. Developing Market Specific Supply Chain Strate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2(13):8-9.

第4篇

一、平安保险公司内部营销策略现状

2014年中国平安全年实现净利润479.30亿元,同比增长33.1%,这表明平安保险已成为我国保险行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具体来看,2014年平安保险已实现保险、银行、投资业务的拓展,构建起了“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的战略体系,特别是在保险业务方面,平安保险够建起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平安易代险、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元化保险险种,并有针对性的发展出了多元化的保险营销策略及保险营销管理方法,对推动平安保险的发展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作用。

(一)平安保险营销策略现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保险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平安保险立足于市场需求,发展出了多元化的保险营销策略,综合来看,现阶段中国平安保险营销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其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该策略主要针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保险营销手段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将市场营销手段根植如互联网络,搭建起了诸如网络推销、网站宣传、朋友圈推广为主的多元化网络营销手段,使平安保险的各类性险种能够直接与互联网络相结合,实现平安保险在互联网络中的推广。二是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将传统保险营销策略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保险产品的搭配组合来实现市场推广,同时根据市场购买力状况,在传统电话推销、传单推销等营销手段的基础上,结合电视广告推广、街头广告屏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实现平安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

(二)平安保险营销管理体系现状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平安保险业务扩展需要,平安保险在保险营销管理方法上也与时俱进的构建起了完善的新时期营销管理体系。具体来看,现阶段平安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管理体制方面,已初步构建起来针对互联网营销手段的管理体系和针对实体市场的管理体系,并组建了专门的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对两个重要营销手段进行全面管理,从互联网营销手段的管理体系方面来看,平安保险以门户网站为依托,搭建起针对互联网推销过程中多元化的推销手段而建立的管理办法,如:专门化的互联网推销管理办法、专业的互联网推销人才培训机构及专门的互联网推销场所等,都使互联网营销能够按照既定路线有序开展。在针对保险市场的实体营销管理办法中,平安保险依托传统营销管理体制,构建起了以营销人员管理、营销管理办法制定、人员管理为一体的全面管理体系,使保险推销能够实现依托市场的全面化发展。

二、平安保险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保险产品结构更新较慢,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如责任险、工程险,就连传统的家庭财产险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更新与发展,但由于销售力度和销售策略不到位,例如配套的宣传策划准备不足、销售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等等原因使得这些新产品在市场开发方面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子。[1]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转变,消费者在保险种类的需求上变得更加多元和更加具体,而传统的保险产品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平安保险虽然在产品更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险营销策略问题的集中。

1.总体来看平安保险的产品更新速度方面,传统保险产品往往依托于市场需求而逐步发展而来,这样的产品更新具有被动性特点,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保障保险产品的销售,但是随着市场中其它保险公司的介入,这样的供求状况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险产品的销售,而转变产品更新理念,有意识的超前定位产品需求,按市场发展状况更新保险产品是获取市场主动权,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具体来看,现阶段平安保险的产品更新仍然停留在传统思想阶段,保险产品虽有更新,但产品更新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状况。

2.平安保险产品结构中仍以传统的财产险和人身险为主,其它保险产品所占比例人较小,这与市场经济发展下,保险产品的需求存在有一定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保险需求倾向于车险和企财险,这样的市场转变,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市场敏锐性,适度转变保险产品搭配结构,从市场需求角度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使保险产品能够在市场需求环境中的到有效调整,从而发挥不懂保险产品的最大经济效应,但是由于传统保险营销

思想的影响,平安保险在产品搭配上仍停留在“以市场份额大险产品为主、其它险种为辅”的理念阶段,对平安保险的市场营销影响巨大。

(二)对营销重点的调整不恰当,缺失营销重点

在营销重点中,平安保险在营销重点的调整方面具有一定的问题,主要变现在,对营销过程中人事的调整不到位,使营销策略中重点保险项目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对营销产品的调整方面,则过多的将人为主观因素考虑其中,而忽略了市场需求状况使保险营销产品失去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保险营销中,人事调整的重点不恰当,在保险人事调整中,将大量有经验专业化的营销人员调整到诸如财产险、人身险等传统险种中去,使得保险营销过程中其它险种缺乏专门的足够的营销人员,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财产险和人身险人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其它险种需求也在快速提升,而专业型人才的缺失,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险种的迅速发展。另外在市场营销中过多的将营销手段集中在传统险种之上,而忽略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其它险种的营销,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险种在营销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推广,使险种难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建议及意见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方式,解决产品搭配问题,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信息民用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采购商品,以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平安保险的电子销售网络目前已覆盖全国,但如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平安保险应该根据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发展规划,如从简单的企业宣传网上业务,完善公司用于内部管理的内部网,再进一步发展到网络保险公司。分阶段实施电子商务,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平安保险现有的各种资源,尽量减轻投入的代价,可以避免一次性改造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过度冲击。与此同时,针对市场需求,有效地搭配保险产品,实现保险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完美契合,以保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为市场营销带来一定的便捷。

第5篇

关键词:卷烟;市场容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9日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卷烟营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环境中,充分遵循市场规律,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唯一途径,因此科学开展卷烟市场容量评估,深入把握市场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深入剖析当前预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从烟草行业的现状、卷烟市场容量概念、影响因素和作用、卷烟市场容量评估角度出发,浅析卷烟市场容量评估的方法、步骤,为真实把握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卷烟作为一种特殊的嗜好品,近年来其消费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特别是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发生巨大的改变,烟民吸烟量和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吸烟档次逐步提高,同时随着“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相继出台,卷烟消费受到抑制,社会购买力下降。经济及社会因素的不利影响不容乐观,控烟形势越来越严峻,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对卷烟销售将带来更加直接、更加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从烟草行业的现状、卷烟市场分析、卷烟市场容量评估、市场调查角度出发,就如何更好实现市场容量调控进行探讨。

一、烟草行业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烟草行业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现已居各行业之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随着WT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过渡期结束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卷烟垄断地位正在逐渐削弱,中国的烟草行业面临内外激烈的竞争。在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新机遇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凌成兴指出,要思考、谋划、实践“三大课题”,从行业3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路径来看,“三大课题”的提出是行业深入贯彻十精神的重大命题,是为实现“烟草梦”打下坚实基础,既是我们对过去的思考,又是对未来的谋划。

二、卷烟市场容量的概念

市场容量是指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的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市场容量是由使用价值需求总量和可支配货币总量两大因素构成的。所以,国际市场容量实际上就相当于需求量。

卷烟市场容量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内,卷烟商品的市场需求情况,是需求总量和购买力的综合,卷烟市场容量评估是烟草行业卷烟营销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卷烟商品市场预测的中心目标。

三、卷烟市场容量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卷烟市场容量评估的必要性

1、开展卷烟市场分析、卷烟市场容量评估是实现对市场容量评估的必然要求。市场是卷烟销售的载体,只有有效了解市场,才能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发挥市场效力。市场容量与市场成熟度成正比,当市场不成熟时,其容量是非常小的。要对卷烟消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全面掌握卷烟市场的真实情况、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市场分析是了解、认识和掌握市场规律的重要工具,是卷烟销售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驾驭市场,提高卷烟销量的重要手段。

卷烟市场容量评估是商业企业在充分了解零售客户购销存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卷烟市场需求做出的推测和判断,是商业企业制定销售计划、满足市场需求、科学培育品牌的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总量变化的方面,还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变化方面。对烟草企业来说,市场就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需求。平时所说的市场好坏、容量大小等实际上是针对卷烟消费者而言的。市场容量大小制约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所以,针对卷烟消费者所进行的分析是卷烟商品市场分析内容中最基本的部分。

2、开展卷烟市场调查问卷是对市场容量评估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卷烟的消费市场,统计、分析消费者各个档烟品牌、口味等需求情况,开展卷烟市场容量调查问卷,掌握各个档次的卷烟消费群体的状况,对产品的实际需求、消费档次与品牌、吸食量,零售客户对供货方面的实际需求、经营状况、新品培育等信息反馈,提高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因为市场容量和消费者的需求成正比,一方面看市场容量大小,要看消费者是否有持续需求,如果有,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成熟的;另一方面市场容量大小不以人口定量为定论,它与当地消费群的购买力和收入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市场容量由目标消费群需求的定性决定,这个需求与消费人群的收入、地域、经济环境有关。

(二)卷烟市场容量评估的重要性

1、有利于订单供货的顺利实现。卷烟市场容量是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的起点、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市场容量评估,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才能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生产更加适销对路的卷烟,切实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零售户的订单满足率。

2、有利于重点品牌的成功培育。卷烟市场容量是品牌成功培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明确消费者要什么,好什么,透彻把握消费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培育,研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卷烟产品,制定更加合理的品牌培育策略,引导品牌更好地适应市场,使市场的意愿与企业的生产保持一致,杜绝工业企业新品牌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时间短、效果差的“流星”现象,更加杜绝品牌培育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反复性等,促进“532”、“461”品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3、有利于真实需求的准确把握。科学准确的市场容量,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为商业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决策支持,使商业企业货源的组织、供应更加合理,为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工业和商业企业对市场、产品变化的反应能力。因此,卷烟市场容量要立足于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决克服市场容量中的非市场因素,实现“从市场中来”,切实反映市场真实需求。

4、有利于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销售、库存、采购等历史、实时、预测数据,工业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趋势、消费变化动态和商业企业要货计划,为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运输计划提供依据,从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5、有利于货源供应的市场化运作。市场容量为全面把握品牌销售趋势、市场变化趋势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货源组织、投放政策和投放定量标准提供依据,确保货源供应的及时合理和零售户需求的最大化满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订单满足率,降低品牌(规格)的缺货率。同时,货源供应的精准有利于商业企业制定合理的订货量和订货周期,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仓储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卷烟市场容量的影响因素

第6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 服装教学活动 现状 前景

对于市场来说,服装不仅是一件消费品,更是能够体现自己品味的东西,对于每一个消费者而言,他们想要从衣服上找到自信,找到自己以前从未有过的品质以及特质。加入一件服装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那么服装的内涵意义也就存在了。

一、市场需求展开服装教学活动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服装是从建国以后才逐渐的发展起来,没有一定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也没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近几十年才开设服装教学活动,以前的时候这项根本就没有,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教学。全国出名的院校中,德州大学是最早出现服装纺织院校的,也是最早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活动的[1],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要的对象,将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的纽带,教师师资队伍作为主要的中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

市场需求历来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只有充分的了解市场才能够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目前的市场需求的方向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还不是太完善,虽然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服装学院,但是真正的主要的面向市场的还没有自己独立的专业。这也就是目前服装发展的一个障碍,只有建立起自己的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模式体系。目前这方面的师资队伍也是没有,没有专业的老师来引领会使得教学活动不够完善。

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已经占到了主动的地位,所以我们的服装模式已经由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品味来征服世界,未来的服装模式将是由中国自己来决定,这就是行业发展产生的需求。对于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来说,市场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只有了解市场,才能够设计出自己以及市场所需要的目标[2]。

各地区所占比例

二、未来的市场需求引领的教学活动

服装设计专业在整个课程中所缺的结构,结合以往毕业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活动在市场需求方面应该进行改进。充分的对市场进行了解,遵循市场应该有的规律,可以根据需求将课程调整为以下这样:

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来的课时的基础上加多,增加的可是为具体案例市场需求分析课,这样才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了解,对于这个项目,目前还没有学校启动,但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讨论,相信将它加入到专业课中的日子也将来临,只有对于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出现自己的独特的而又准确的见解。

教学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从[3]大学生的身边的事情出发,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只有身边的事物才更加能够让自己接受,身边的事物就是市场,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市场就更加显而易见,教学系统应该从我们的身边做起,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教学活动设立在教室外,通过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只有教师提前做预案,提前了解市场,才能够达到引领学生的目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服装市场需求分析单独的设立为一个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4]够培养的起相关专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新产品设计策划方案的独特的见解,才能够保留原有的服装设计的核心理念,才能够将设计方案完全的应用到教学内容上,它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其中有,产品的主要定位、产品的品牌定位、产品的开发的思路和突出的特点,以及能够在市面上流行的根本的原因,找到它能够吸引市场的最关键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动,在企划方面,要将企划做到市场的每一个细节,服装设计[5]产品开发的流程要尽可能的详细,这样才能够对以后的设计工作有本质上的帮助。

服装设计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的,也就因此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大增加,但是现在的很多的大学生不注重市场调研的作用,这也就失去了设计服装的灵魂。所以,开设市场分析科目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市场,学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异的人才。教学活动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服装市场能够因此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于小刚,马大力.谈我国服装商品营销管理的创新[J].纺织科技,2010(8).

[2]徐寒锐.基于产品设计研发的服装模式[J].现代制造工程,2009(6).

[3]孙颖.服装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活力[J].连锁,2006(6).

第7篇

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采用综合性预测方法,基于各产品销量延续性特点对各产品销量进行同比递推法的短期预测,再结合定性预测方法(年度或月度计划任务)。通过对单一预测方法预测误差的分析。运用合理的“权重分配规则和方法”对综合预测过程中各种预测方法所占权重实施动态分配,并进行综合预测。

产成品调拨流程产成品调拨的流程原则重新梳理如下

(1)地产地销原则:根据基地的分部状况,各分公司(CRDC/RDC)距离基地的物理距离的远近,把全国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区域调拨。

(2)能力互配原则:由于各个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的不同,不可能一个基地完全满足所辖区域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各基地间的互相配合,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满足原则:产成品调拨的一切行为,必须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为原则。

(4)费用最小化原则:在以市场满足原则的前提下,必须确保产成品调拨的行为产生的所有费用最少的原则。

(5)一次到达率最高原则:产成品从生产厂出来后,所有产品必须确保一次性直接到达所需CRDC/RDC成功率超过95%,尽可能减少多次间接到达。

二、产成品调拨模型中的重要分析数据

1、月度库存周转水平:月度库存周转=(D1+D2+D3+……+Dn)/n日平均销量月度库存周转是判断库存管理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KPI),它结合客户满意度,成为公司评价库存管理水平的基本参考。库存控制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围绕库存周转展开,在每月初,库存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及公司总体经营指标,来设定全国各中转仓本月的周转指标,月末再结合中转仓实际月度库存周转比较,得出当月库存管理的绩效。

2、中转仓全月补货需求预测:全月预计补货需求=月底预计库存+全月预测销量-月初库存后续要货数=月底预计库存+后续预计销量-当前库存其中:月底预计库存=周转指标*最近30天平均日销量全月预测销量由销量预测模型分析结果数据得来后续预计销量=未来天数*最近30天平均日销量

3、由于受原材料采购和工厂为降低成本而采取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因素影响,工厂的生产不可能完全灵活准确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快速反应,因此当部分产品大量生产但市场并未产生强烈需求时,如果不把产品合理的提前备货至CRDC/RDC,将严重影响工厂的后续生产,使整个供应链环节库存加大,并给后期的运输造成过度压力;另一方面,当出现市场需求激增,大大高于生产进度时,如何平衡市场需求,如何判断该将有限的库存优先提供哪些地区,提供多少等等。应对这些情况需要建立弹性库存的区间,给分公司的库存灵活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参数:A、最小补货数=安全库存-当前库存B、理想补货数=预计月底库存+后续预计销量-当前库存C、风险补货数=预计月底库存+(全月预测销量-当月累计销量)-当前库存其中:a、安全库存最低限(SMIN):SMIN=(要货周期+配货周期+运输周期+分公司配送周期)*(该型号最近30天日平均销量)b、安全库存最高限(SMAX):主销产品:SMAX=1.5*SMIN;新品上市:SMAX=1.7*SMIN;高端产品:SMAX=1.25*SMIN

第8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市场营销;企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真理。2011年下半年,诺基亚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72.8%降至15.2%,其“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桂冠被苹果公司轻松摘走。诺基亚输掉的,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理念与速度。然而科技的创新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市场是科技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创新不能脱离市场营销的有效支持,不能超越或滞后市场需求的实际水平,不能忽视市场购买者的承受能力及未来趋势,市场营销的成功和市场需求的满足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贡献。本文基于对美国公司的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的分析研究,尝试总结出几点对我国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方面有效的启示。

1.对美国公司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的分析

企业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紧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水平的领先,是不能确保其在竞争中取胜的。换言之,以为只要科技创新搞好了,企业竞争实力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这是不切实际的主观臆想,也是极其危险的经营理念。实际上,科技创新并不能包揽一切,也并非医治企业管理所有疾患的灵丹妙药。一些重视科技创新且颇有成效的企业,由于忽视市场需求的变化,缺乏明确的市场营销战略,结果招致经营的惨痛失败。而凡是成功的中外企业却无不是将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做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1.1铱星与ICO

美国铱星公司作为卫星移动通讯业的开拓者,曾耗资50亿美元、花费12年的时间用于科技创新,研究开发出了由66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讯网络。从理论上讲,该网络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联络。但自从其投放市场以来,由于手机和服务费用昂贵等原因,该公司一直客户稀少。而要实现盈利则至少需要有65万家用户,与其现有的2万用户相比差距甚远。在无法按期偿还巨额债务的情况下,铱星公司被迫想特拉华州的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铱星公司破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市场导向,忽视市场需求的变化,漠视普通移动电话的竞争威胁,低估了竞争产品与其价格对公司市场地位的影响,结果铸成大错。

由于同样的原因,不幸的ICO公司竟步了铱星公司的后尘。ICO全球通信公司计划投资47亿美元建立一个有12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但在铱星公司陷入困境后,投资者拒绝继续向ICO公司投资,使得该公司在该年度夏季提出的几项筹资计划全部成为空谈。ICO公司已无力支付到期的4000多万美元债务利息。公司总裁不得已也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1.2苹果公司

随着苹果不断革命性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 iPod播放器、iPhone手机、MacBook笔记本和 iPad平板电脑,其股价在 10年里涨了10多倍。2010年5月27日,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微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

苹果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在对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乔布斯一直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苹果所设计的商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并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满足了市场各个方面的需求。公司的商品内部系统比较独特,是由公司自己设计的,不仅如此,不论是机型还是样式设计,都充满了创意,这一点也给苹果提供了商机。苹果公司尽可能的以最高的标准生产计算机,因而其高质量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这使得公司得以保持价格上的优势并在众多竞争者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在科技创新、对潜在市场需求的正确的评估以及采取“饥饿营销”与“拉式营销”等市场营销策略的运用,使得苹果的发展不断的走向巅峰。

2.对我国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的启示

2.1科技创新要面向市场营销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在科技创新中一定要体现现代的营销理念。企业的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市场进行研究开发,把市场需求、社会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在科技创新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营销理念。企业只有不断地研究市场、认识市场,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探寻产品的创新之点,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其次,科技创新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组织的方式直接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效率与成败。企业应综合考虑创新资源、创新规模和创新面临的市场环境来设计合适的科技创新组织结构。为实现面向市场营销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组织创新中,应彻底抛弃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传统组织形式,而要把企业的活动、事件、业务过程作为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使原来支离破碎的工作过程得到整合。在这种创新组织中,业务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市场,使得科技创新来源于市场而又回归于市场。这种组织结构不只降低了企业管理和协调的成本,还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2.2科技创新要体现市场导向

市场营销不同于销售或促销。市场营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并通过一定的分销渠道和沟通传播,以一定的价格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购买者的经营活动。销售的目的是为了卖出现有产品,而市场营销的目的则是为了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并将其交付购买者。著名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使销售成为不必要。”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张瑞敏指出:“促销只是一种手段,但营销是一种真正的战略,”营销意味着企业应该“先开市场,后开工厂”。

因而,在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里,创新部门应该很好地与营销部门配合,让营销部门积极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如参与创新目标的确定、新产品构想的筛选和创新预算的制定,与技术部门共同研究市场需求、产品说明书的编写、用户培训及售后服务工作,向技术部门定期提供有关用户对新产品的意见、竞争对手的动向等信息,对正在研究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市场需求的调查、预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技术部门,确定新产品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上市时机以及相应的产品、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服务策略等,进而确保创新产品市场营销的成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恶化,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极强的市场感知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营销部门是市场变化的直接感受者,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重任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部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市场营销对科技开发的贡献,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真正体现市场导向,这样才能提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

3.小结

市场营销既依赖于科技创新又促进科技创新,是企业前进的重要环节。科技创新不能脱离市场营销的有效支持,也不能超过市场需求的实际水平。只有面向市场营销并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创新的效率和降低创新风险,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才能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纪玉山,曾志强.现代枝术创新经济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第9篇

一、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

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指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

农产品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是农产品具备竞争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农产品无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都不能被市场接受,更谈不上同其他农产品竞争了。

二、农产品对市场的占有能力

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要想占领市场,必须具备某种优势,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通常成为占领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同类农产品可以通过质量优劣和价格高低的搭配来争取不同的消费群体,而具有特定功能或能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特定季节生产的农产品更能以其特色占领市场。在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也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如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上,价格和质量成为次要的因素,农产品品牌的品质、信誉成为主要因素。

三、农业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好坏直接表现为生产的盈利能力。盈力能力通常受生产和营销两个环节影响。

在生产环节,主要由所占有的生产资料的多少和优劣决定生产成本的高低,对农业生产而言,由于对自然条件和资源的极大依赖性,这个环节的盈利能力是不易改变的。

在营销环节,可以通过对农产品的品牌宣传、进入市场的时间控制、定价的策略选择等营销方式来提高盈利能力,这个环节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可变性。

中国农民的生产能力非常强,不管什么希罕品种,一学就会,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每一种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都会引发“一哄而上”,迅速饱和。如芒果、荔枝,过去价格很高,现在却已滞销。中国农民有着优秀的农业生产传统和技能,但缺乏经营意识和能力。发达国家的农民历来都把经营能力视作合格农民最基本的素质,美、日、韩等国都把培养优秀农业经营人才当作加强农业、振兴农业最重要的战略措施,而我国长期以来却缺乏这种培训,不管是送科技下乡、办培训班,还是培养农民人才,都忽视了产业经营知识的普及。

由于缺少企业化经营意识,农民很少会科学的核算成本。在自己的生产成本中,没有教育下一代的费用,没有老病灾害保险所需要的基金,所以核算出的成本总是低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用亏本的价格来竞争。这种闷着头生产,“产下来再说”,已经不行了。面临农产品供大于求,甚至价跌卖难,生产者必须学会运用营销管理改变生产结构和开拓市场,这就是先要有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

四、农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指农业生产在满足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在合理限度内使用短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使整个农业资源的再生产循环系统能得以保持正常运转的能力。

农业生产对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而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使用,因此,农业生产要保持其竞争力必须具备可持续生产的能力。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主要体现在: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草地等农业资源;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有效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五、农业发展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业生产的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相互利用的统一过程。

农业生产作为自然再生产过程,要受光、热、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由这些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便形成对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由于自然风险多由非直接人为因素导致,因此,农业生产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通常表现在预期的防范能力上。

如农田水利设施的加强可提高防洪、防旱能力;新技术、新品种的使用可提高防治病虫害能力等。

农业生产作为经济再生产过程,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经济损失便形成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主要来自3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风险,缺乏市场信息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其次是技术风险,农产品优质化需要农业科技的积极配合,农业生产缺乏相应的技术或应用技术不当,都会造成技术风险。

第10篇

一个未经论证的命题是,如果一个企业不经过3个以上产业周期的考验,就很难说这个企业真正成熟。

1 孕育期

这一时期,新产业要么刚刚诞生,要么历久弥新,进入新的产业周期。一方面,在产业诞生初期,软硬件投资、研发和推广费用较高,但市场需求相对狭小(因为大众对其尚缺乏了解),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甚至有可能亏损。

在孕育期肇始阶段,企业不仅面临投资风险,还面临市场风险。在孕育期后期,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提高、市场需求的扩大,产业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孕育期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2 成长期

这一时期,有一定市场营销和资金实力的企业逐渐取得领先优势,这些企业要么规模较大,要么是乘势崛起的黑马,它们凭借稳定的资本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并开始盈利。

与此同时,优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逐渐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整个产业繁荣起来。供给方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市场前景良好,厂商数量大增,产品逐步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加剧。这种状况会持续数年或数十年。

这时,产品不断丰富,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生产厂商不能再单纯地依靠扩大产量,提高市场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发新产品等方式来取得竞争优势。

大浪淘沙,只有资本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有方的企业才能稳健发展。那些财力与技术较弱,经营不善的企业则往往被淘汰或兼并。

在成长期的后期,厂商的数量在大幅下降之后趋于稳定。由于市场需求基本饱和,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减慢,迅速赚取利润的机会减少。

在整个成长期,企业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行业的波动也较小。此时,投资者蒙受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他们分享行业增长带来收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3 成熟期

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一时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少数大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厂商之间由于彼此势均力敌,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服务等。

由于竞争格局存在一定的垄断因素,行业的利润水平处于较高水平,而市场风险却因市场比较稳定、新竞争者难以进入而维持在较低水平。

在成熟期,行业增长速度下降。在某些情况下,整个行业的增长可能会出现短暂停滞,甚至开始下降。当然,由于技术创新等因素,某些行业也会有增长。

4 停滞期

第11篇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数据为公司带来了战略优势,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市场信息决不能与竞争对手共享。监管者也反对信息共享,认为它削弱了竞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公司及其客户是否有可能从彼此对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分享中受益呢?对于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佩德罗・加尔德特(Pedro Gardete)进行了深入研究。

加尔德特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行业,与封锁信息相比,信息共享对竞争者反而更有利,而且对客户也有好处。他调查了半导体行业,特别是生产通用内存芯片,也就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为DRAM)的制造商。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打印机和游戏机中都含有DRAM芯片。加尔德特之所以选择半导体产业,是因为这个市场上不确定性很大,容易随着经济状况上下起伏。这个领域的公司不多,但全部都是跨国公司。

最重要的是,DRAM 制造商如三星(Samsung)和微米(Micron)主要靠市场信息来确定应该降低还是增加产量,这就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它需要投入的大约四分之一来扩大生产线,另外四分之一用于芯片产生的,因此这类公司必须在芯片进入市场前6个月做出决策,”加尔德特说。

这一行业内的公司通常了解他们竞争对手使用的技术,正因如此,他们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其他公司的产品成本。但他们却对竞争对手的顾客以及他们的需求知之甚少。这是因为 DRAM 生产商们普遍认为,共享信息会造成更多问题,弊大于利。举个例子,如果分享信息,生产商认为明年芯片的市场需求将扩大,但实际需求却减少了,那所有人都会因为太多芯片涌入市场,无法吸收而遭受损失。人们普遍认为,共享信息带来的潜在危险远大于分享信息带来的益处。人们觉得,共享不准确信息的潜在错误成本要高于共享准确信息带来的好处。

不过,记忆芯片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加尔德特说。“在经典市场如袋装商品市场中,市场需求无法消化掉过剩生产的商品。如果你销售的是西红柿,那么即便某一年突然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但市场上还是能找到许多人们会消费的番茄酱,这和半导体市场类似――市场需求能够吸收大量产品,”他说。像苹果(Apple)或三星(Samsung)这样的原始设备生产商使用 8、16或32千兆字节的内存代替常用的2个或4千兆字节内存就可以轻松地重新配置他们的计算机。DRAM生产商还可以花些心思将芯片的包装多样化,但总体来说对他们仍有钱可赚。

为了验证自己对这一市场的看法是否正确,加尔德特创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观察了DRAM 产业从1991年到2011年间,7个主要的DRAM 生产商的生产、容量、成本和需求数据。通过模型预测与数据核对分析,加尔德特发现他的直觉判断是正确的,分享信息比封锁信息更有利,至少在半导体行业确实如此。“实际数据证明,这是一个竞争者能够从共享信息中受益的行业,”他说。“生产商也可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因为汇集到一起的信息通常更加准确。”

实验表明,产品可以重新组装、能够吸收过剩生产产品的行业,比如电子元件企业,应考虑采取合理的方式共享信息,加尔德特说。这也将使这些公司预测市场未来起伏时更加准确,更加平稳地对抗本行业的不稳定性。

虽然这样的分享看起来似乎不合常规,看起来有些空泛而不切实际,但它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利。加尔德特说:“那是因为市场能够做出更好决策,它会生产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这也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总是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保持一致。“生产商们预测的市场需求越准确,”他说,“他们就能更好地做出决策,满足客户需求。”

第12篇

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访问或留学的人,回国之前的购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安排,但凡有些经济实力的人都要装满大箱小箱,买空商店货架的事情也不足为奇,有些航空公司甚至还把放宽行李限重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可见国人购物之疯狂。其实,大家购买的很多东西在国内也能买到,只不过质量有很大差异,价格也贵出不少。为什么在国外购买到的商品,其质量和价格均优于国内买到的同为中国制造、款式也相同的产品?这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新课题,也促使国人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奇怪的“倒挂”现象。

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温饱,向小康和富足迈进的时候,人们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高层次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所谓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质量的需求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当大多数人还处于刚刚越过温饱线的水平时,这个市场的多数产品一定是“粗糙”的。质量意味着更高的心智投入,文化体现着更高的品位和精神追求,这些都无法通过简单、生硬的考核标准和规章制度来达成,需要很多看不见的“力量”的配合。市场中企业的诚信和自律变得常规和普遍,绝不是因为企业家的仁慈和良善,乃是竞争的残酷性所致,而竞争归根结底是由主流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换句话说,看得见的是产品的质量,看不见的是背后主流消费者的“话语权”。

如果用GDP总量来衡量的话,中国已然跻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列,但若论国民人均收入,中国的位次则排到了世界200名开外,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社会结构,造成了市场消费结构与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低收入者人数占多数,中高收入群体占少数。而西方国家80%的消费者是中高收入者,他们是需求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倾向、心理偏好和需求特点决定了这个市场的主流方向。因此,在这个中高收入占“八”、低收入占“二”的市场,企业如果不能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不能满足主流市场(需求层次较高,但同时对价格敏感)的需求,很快就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中国的情形则正好相反。近10年来,多数人还处在基本温饱的阶段,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要求并不十分挑剔,因此,在国内市场,企业主要依靠扩大产品销量来盈利,即使在技术上可以达到西方国家同等水平的质量和性能,也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中国的主流市场需求层次较低、对价格高度敏感,因此提供价廉质次产品的企业获利丰厚。此外,“二八”原理也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在国内购买高品质的商品需要付出比国外更高价格的原因,因为这部分消费者人数较少,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但对价格却不敏感,企业可以通过定高价来攫取超额利润。

尽管2011年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如果不出现战争或其他灾难性事件,这一趋势在未来10年还将持续。依此推算,中国将很快步入中等收入人群居多的阶段,主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这一变化对于那些习惯了“粗放型”发展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生死挑战。如果没有政策和行政垄断的保护,市场优胜劣汰的强大力量必然驱使企业要么选择下大力气创新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要么选择关张大吉,彻底退出市场。像泸州老窖这样的传统白酒企业,选择回归传统、提升文化品位来构建品牌影响力,这是一种顺应主流市场需求变化的企业战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再也不需要在国外疯狂购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