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综合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院会计档案 管理 问题 措施
医院会计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这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由于性质不同,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档。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数量与日俱增,尤其是会计凭证,尽管保管期限只有15年,但经过医院多年的业务发展,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常常几倍于其他种类的档案。更为重要的是,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原始凭证性、系统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不仅能完整的呈现出医院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的情况,而且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会计预测、决策、控制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对于搞好医院档案管理,促进医院各项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存在诸多问题,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一下简单的剖析。
一是会计档案意识不强。很多人对会计档案重视程度不够,“重经营、轻档案”的意识还很强,认识不到会计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会计档案的管理责任不明确。会计档案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是第一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而对档案业务知之甚少,对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也不明确。这方面突出表现在两点:1、把本该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保管清册的工作任务全都退给综合档案室;2、认为把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后万事大吉,不用再担负任何责任。
会计档案归档移交不及时。有些医院由于忽视会计档案的管理,或者任由财务部门自己保管,或者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随时向综合档案室移交。有些医院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财务部门向综合档案室移交会计档案时,只移交纸质档案,而把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或光盘保留下来,严重破坏了医院全宗的完整性。
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不规范。不少医院担心原始材料的遗失,把自成立以来的所有会计档案一直保存至今,没有及时进行鉴定销毁。有些医院即使鉴定销毁了,也经常出现不按照程序销毁,该销毁的不销毁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会计档案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鉴于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依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加以改进:
增强会计档案管理意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区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医院领导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把会计档案管理当作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宣传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使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医院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会计档案工作的实际,逐步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借阅、移交、保密、鉴定、销毁及库房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会计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的运行都有章可循。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中,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在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确责任。《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另外,会计档案产生于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归档的准确、完整以及档案的保管负有直接的责任。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后,直接责任也随着转移。这时的会计档案管理责任分成了两部分,综合档案室只负责会计档案安全保管,提供借阅的责任,虽然会计档案移交了综合档案室,但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内容的准确仍承担直接的责任。
依法开展会计档案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因此,医院应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遵照法定的程序定期进行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总之,医院会计档案对于总结医院经济工作,指导医院经营和事业管理,查验经济财务问题,防止贪污舞弊,研究医院经济发展的方针战略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档案管理既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档案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需要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这两个部门充分衔接好。加强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并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做好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婧.档案工作指南[M].学苑出版社.ISBN7-5077-0890-X:68-72
[2]王春梅,王新民.浅谈会计档案的作用与管理[J].山东档案,2009,(5):40
[3]车兆娟.要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J].山东档案,2010,(3):26
20xx年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范乡镇档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乡镇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档案是指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乡镇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四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科学发展乡镇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乡镇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 乡镇应设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主管全乡镇档案工作,集中保管并科学开发利用乡镇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宜建立融管理档案、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等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
第六条 乡镇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培训。乡镇所属部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应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制定乡镇档案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指导乡镇所属部门(包括企事业单位)及村(居)民委员会档案工作;
(四)收集、整理乡镇应归档文件材料;
(五)接收并集中统一管理乡镇档案,按规定移交档案;
(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提供服务;
(七)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送乡镇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及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
第八条 确保乡镇档案安全。乡镇应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配备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等必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确保乡镇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九条 乡镇应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工作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政府(务)信息公开查阅或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把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保管乡镇档案的基地,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政府(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服务窗口。
第十条 每个乡镇为一个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乡镇名称即为全宗名称。
第十一条 县(市、区)主管机关在乡镇设立的直属机构形成的档案,根据档案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经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归乡镇全宗或县(市、区)主管机关全宗,但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乡镇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能够构成立档单位的,其档案可以独立构成全宗,自行管理;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经规范整理后,可交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
第十二条 乡镇应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凡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三条 乡镇档案应分类整理归档。总体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乡镇形成的文书档案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整理归档。
乡镇形成的会计、基建、设备、科研、专业(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整理(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 乡镇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其中,文书档案应随办随归,最迟应在下一年度3月底前完成归档任务。其他门类和载体档案的归档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乡镇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准确,所使用的载体、书写材料和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乡镇应根据规定,在乡镇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到期或过期档案认真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写出鉴定报告。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经乡镇负责人批准后按程序销毁,严禁擅自销毁档案。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报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乡镇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移交:
(一)乡镇保管的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乡镇职能部门形成且归属乡镇全宗管理的档案,在本部门保管一年后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被撤销或合并的乡镇的档案,应当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四)乡镇所属的被撤销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五)被撤销或合并的行政村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十八条 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做好档案资源提供利用工作。编制系统、规范的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多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 乡镇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涉及知识产权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
第二十条 乡镇应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信息化总体规划,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建设协调发展,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乡镇应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人员调动时,应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 乡镇档案工作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强化档案监督指导职能,实现依法治档,推动全镇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和《省乡镇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精神,努力整合全镇档案资源,在镇机关建立“归属明晰、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新模式,实现档案资源集约化、档案移交正常化、业务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社会优质化的目标,开发和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四、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第一阶段(5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综合档案室成员名单和档案管理网络名单,各办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员。
2、召开动员会议。就创建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布置档案目标管理任务,明确各办的职责,保证按时保质完成归档工作。
3、业务培训。邀请市档案局业务人员对各办兼职档案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了解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为收集和整理档案打下基础。
4、加强宣传。开展一次镇机关工作人员档案知识竞赛,并利用机关会、中层会议等各种形式宣传档案工作。
5、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和各办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修订坞根镇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方案,并制定各类档案归档范围、不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并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办。
6、按档案管理办法和归档范围做好各类需归档材料的收集和移交工作。由各兼职档案员收集本办需归档材料,在5月底之前统一移交到镇综合档案室。
7、确定我镇编研工作的方向,明确编研材料基础数字汇编、专题介绍、坞根年鉴、重要文件汇编等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负责人员,着手收集各类所需材料。
8、根据标准,对照本镇实际,列出需要配备的硬件和基础工作用具清单,报主要领导审批(例如:电脑、数码照相软件、除湿机、防盗门、玻璃移门、卷盒卷皮、防虫剂等)。
(二)第二阶段(6—8月):整理归档,抓好落实。
1、根据全宗卷管理规范要求,把所有需要归档的材料按分类方案分别进行整理,不需要归档的材料列一个销毁清单,请鉴定小组统一鉴定后进行销毁,由市档案局同志提供具体指导。如果各办需要分室独立保管的档案,也要根据镇分类方案,按照档案整理标准整理好,并上交一份档案目录到综合档案室。
2、完成档案目录的电脑输入并装订成册,完善近三年来我镇发文文件的电子文档。
3、完成编研材料的定稿清样工作,请有关领导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并装订成册。
4、对各村居、专业合作社的档案进行集中整理和指导。
5、各类整理好的档案按要求进库房进行排架存放。
6、做好所需有关硬件设施的到位工作。
(三)第三阶段(9月):查漏补缺,准备验收。
1、对照达标细则,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不足之处进行再完善。
2、邀请市档案局领导来我镇初验。
关键词:高等学校 档案工作 规范化 制度化 程序化 标准化
一、高校档案工作的地位及要求
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1]。从1987年4月23日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87〕教办字016号)[2]、1989年10月1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3],到现行的2008年8月20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一系列直接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献,历来都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强调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要与高校整体发展同步。
二、规范高校档案工作的意义
1、明确高校档案工作领导体制
《办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首次指明了“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规范了高校档案工作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体系,健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使高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都有了明确的主体:高校档案工作在行政管理上接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国家档案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教育和档案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和谐的行政主管、业务指导的管理体系,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2、保障高校档案机构建设
国家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的重大举措,就是保障了高校档案机构设置,如《办法》明确了高校档案机构的设置条件,指出未设立档案馆的高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并规范其职责,为开展高校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3、促进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专职档案工作人员,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力量,高校档案馆(室)必须配备与本校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保证档案工作正常有序的推进,保持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活力。针对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学历职称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缺乏掌握现代技术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办法》规范了高校档案馆(室),应当配备具有档案专业知识、相应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这些相关条文,规范了高校档案人员配备的要求及待遇,反映出国家对高校专职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重视,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使高校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高校档案管理相关的规范性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是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档,规范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如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出台的《办法》,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档案局制定的《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为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5、确保高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环境,《办法》提高和强化了高校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从高校档案工作的定位、领导体制、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档案管理与利用以及档案工作经费、档案库房建设和档案设备配置等各方面强化了高校档案工作有效运行的条件保障。这些相关的法规文献,既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高校档案工作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利用知识化、档案传递网络化,能确保高校档案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1、强化意识,更新观念——人性化是前提
要规范高校档案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法制意识,牢固树立依法治档、依法管档观念,并以人性化理念管理高校档案工作。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4]。高校档案的内涵,决定了高校档案工作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持久性、系统性的特征。时间在流逝,历史在积淀,档案在递增,资源在积累,载体在变化,人员在更替,在这样一种动态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来规范高校档案工作,其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以人为本,贯彻人才兴档、人才强馆理念:一方面,既要约束我们的档案管理者,规范档案管理行为,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与激发档案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对利用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有利于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服务体系建设。转贴于
2、专业培训,科学管理——现代化是手段
高校档案馆(室)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办法》明文规定应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且要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根据这一对高校档案机构及其人员的定位和要求,专职档案人员必须钻研档案学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科学地管理档案和快速便捷地提供利用,推动高校档案工作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是规范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规范高校档案工作 ,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人才是核心。然而,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档案处对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状况的调查,全国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专职档案人员750名,其专业结构上,档案学专业毕业的459人,非档案专业毕业的291人,分别占总数的61.2%和38.2%;职称结构上,研究馆员19人,副研究馆员150人,馆员316人,助理馆员112人,管理员40人,无职称人员113人[5]。这种状况的人才队伍很难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优化专职档案人员队伍结构,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如讲座、进修、函授、自学、培训、外派、引进,提高专职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
3、健全规章,严格执行——制度化是保障
高校档案机构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与提供档案为高校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是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的管理职能,这两大方面职责的正确履行,首先要规范行为,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依法治档、依法管档。高校档案馆(室),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校档案工作实际,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建立和不断完善本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为档案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使高校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因此,制度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保障。
4、过程控制,监督检查——程序化是关键
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程序化。要对高校工作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每项工作要设计完整的工作过程,事前有依据、计划与布置,事中有检查与监督,事后有验收、总结、评价与反馈,这样才能规范整个档案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障档案工作系统有条不紊地高效地运行。
5、达标认定,不断提高——标准化是依据
要实现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高等学校档案规范化管理认定。如四川省档案局、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规范化管理认定”工作,就是为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川办函[2005]103号)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川教[2009]204号),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继推动全省高等学校档案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而进行的,其评定标准是《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试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基础业务建设、开发利用等四个部分,重点考核、评审其近三年(含当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以开展档案规范化管理认定工作为载体,使全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管理标准,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和服务质量[6]。以上认定目的、指导思想、认定标准与考核内容表明, 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定的相关文件及其标准,是保障四川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主要依据。
6、数字存储,知识服务——信息化是动力
高校档案是高校科研、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以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凭据,是高校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档案的本质是原始记录性,它是直接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具有特殊的凭证价值。实体档案,一旦损毁不可再生,于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办法》要求“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档案利用知识化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基本上覆盖了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门类档案管理业务。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 国家档案局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7号,2008.8.20。
[2]国家教委 国家档案局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87〕.教办字016号,1987.4.23。
[3]国家教育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6号,1989.10.10。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档案局关于印发《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食药监发〔2017 〕35 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档案局: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规定,结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实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档案局制定了《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档案局
2017年3月23日
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是指四川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在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包括行政许可、注册审批、质量检测、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等)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是记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载体,贯穿食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全过程,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市(州)、县(区、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第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统一管理,接受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本单位领导议事日程,落实分管领导,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人员配备、经费开支、库房建设等方面给予保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应设立综合档案室,作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和标准;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配备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工作。
第九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确保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便捷。
第三章 档案归档与整理
第十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按照谁监管、谁建档 的原则,将在履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
各业务经办部门和人员均应按照规定,将有关业务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后移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包括:
(1)行政许可文件材料;
(2)审评检查文件材料;
(3)监督检查文件材料;
(4)违法行为查处文件材料;
(5)其他材料。具体归档范围见《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附件1)。
第十二条 归档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应为原件,并做到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载体材料和书写材料应当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归入专业档案,档案分类应按照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进行分类整理。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按卷整理,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97052008 )标准,采用软卷皮装订并装盒或硬卷皮装订的方式。业务档案软卷皮封面(附录1)、卷内文件目录(附录2)、卷盒脊背(附录3)、硬卷皮封面(附录4)、硬卷皮脊背(附录5)、备考表(附录6)应使用统一式样,采用计算机打印或使用钢笔(碳素、蓝黑墨水)、签字笔或毛笔书写,字迹应工整、清晰。
使用软卷皮组卷,其案卷各部分按下列顺序排列:软卷皮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封底,按案卷号依序排列装入档案盒保存。
使用硬卷皮组卷,其案卷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案卷封面 卷内文件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封底。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中涉及非专业性、成套性材料可纳入文书档案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0 年、10年。各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档案保管期限表》执行。整理完成的案卷质量应符合《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的相关要求。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 月1 日开始计算。
第十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电子文件的管理,并按要求做好收集归档工作。电子文件整理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等相关要求。
第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把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第四章 档案保管与利用
第十七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当由各单位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各业务处(科、股)室应当在每年6 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形成的业务档案按要求规范整理后,移交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移交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移交清册对档案进行清点、核对,并对需要说明的事项编写归档说明。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各保留一份。
第十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配备档案专用库房、档案查阅室和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应符合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高温、防光、防尘、防鼠等功能,配备空调机、除湿机等符合档案保管保护要求的设施设备。
第十九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安全检查和清点,并作好相应记录。
第二十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的利用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建立档案借出、查阅登记簿,健全借阅登记、审批手续,做好利用效果反馈情况记录。
第二十一条 查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时须填写利用审批表,办理查阅手续。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原件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办案、审计等特殊情况须经严格审批同意、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借出,并须在3 个工作日内归还。确需延期借阅的,须办理续借手续。
第二十二条 档案利用者对所借阅、复制的档案负有安全、保密责任,不得遗失、污损,严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和损毁档案,严禁转借或将档案擅自带出单位。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档案的查阅利用,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档案移交、鉴定与销毁
第二十三条 纳入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应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移交。
第二十四条 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及有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鉴定工作结束后,提出鉴定意见,对仍需继续保存的档案应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已满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填写销毁清册,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私自销毁任何档案。
销毁档案时,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销人、销毁经办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二十五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清点档案,并办理交接手续。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相关规定,对在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于违反档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发生损毁、丢失或擅自提供、抄录、涂改、仿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业务档案等行为的,由相关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则
本文作者:张玲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档案室
机制改革,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出现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畜牧科研档案不只限于课题准备阶段、研究阶段、鉴定阶段形成的各种原始记录,还包括大量在成果转化中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的形成周期长、不定期,归档难度更大。难以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新的科研运行机制下,新疆畜牧科学院与高校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石河子大学合作)、院兵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合作)、企业合作(新疆畜牧科学院与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档案的收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其结果是造成一个项目的材料分散在几个单位。如果仅仅按照过去的办法只收集本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必然难以保证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给档案的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归档范围难制定。新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动力机制,我院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也在努力从事科研活动,于是产生了相当一部分非职务成果,非职务成果属于各人所有,其形成的科研档案理所当然也归个人所有,按理非职务成果档案不属于归档范围,但是由于非职务科研活动与职务科研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将他们截然分开,这给档案部门划定归档范围造成了相当的难度。还有由新的特殊机构衍生出来的一些特色优势产业,像兽用疫苗、生物制剂以及奶牛胚胎性别控制等等科研活动。科研人员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科研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获得的经验视为本课题组甚至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仅限于本课题的主要成员使用,拒绝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这里所说的共享是指允许范围内的共享)。新的运行机制下,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科研档案资料的不完整性。
档案专业性不强,档案知识不足
院属各所(中心)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常因兼职过多而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管理上来,且大多数人未经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培训,档案业务知识与技能相对不高。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不懂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做档案工作的档案员不懂畜牧科研技术,跟科技工作者比起来对科研项目的进展程度以及完整性了解的不是很深,造成科研生产活动与归档工作脱节。档案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机会少,自主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弱,新的管理办法、归档范围执行起来总有些许滞后性。各所单位科研项目人对科研档案归档范围不了解,认为归档只是在项目验收结题时把科研项目大本子直接交到院综合档案室就可以了。造成档案人员想要的科研资料没有,不用存档的资料一大堆,而且大本子里大多数都是课题资料的复印件根本没有保存的价值。这些也是收集工作不完整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结合畜牧业科研单位的特点,科研档案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从源头抓起,以推动畜牧科研档案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现根据问题从管理制度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等方面阐述解决问题的措施。
建立健全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科研档案工作要适应新疆畜牧畜科院新的科研运行机制,应该破除各种束缚科研档案工作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开拓新的路子,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法,使科研档案工作跟上时展、变化的步伐,适应新的科研运行机制。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科研单位的特点,制定《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并下发文件,发至院属各所(中心),由院综合档案室组织院属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集中学习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现将新增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归纳为以下几点:建立完善的科研档案工作网络。针对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等特性,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必要从科研项目的源头抓起,深入基层广泛收集材料。所以建立完善的档案组织工作网络就很有必要。新疆畜牧科学院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兼任,成员则是院属各所(中心)主管业务的所长(主任),各所(中心)的科管秘书则是兼职档案员,形成院领导挂帅,办公室、科管处领导分管,档案人员具体抓,各所领导和兼职档案人员协助的五级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在制定科研工作计划时,提出建档要求;平时由各研究所(中心)在本单位专业项目立项时,就安排一位本项目人员兼职项目档案员,参与项目实施检查、项目考核评比、课题鉴定、验收,全程跟踪管理在研项目档案材料的形成,防止材料流失。并在项目结题时整理立卷,最后由院档案室检查,院科管处监督,科研档案资料不立卷不予结题验收课题。建立开放式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由于畜牧科研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课题需要与外单位合作,这些涉及多家单位的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方式,可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形式,即采取档案的共建共享。即以科研项目为单位收集材料,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将该项目的材料收集齐全,涉及到其他单位的材料,可收集复印件,并在上面加盖单位档案部门的印章。在共建的基础上,除确需保密的科研材料之外,其余的都应在所有参与项目的单位之间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原有的科研档案管理中,档案部门主要收集项目开始至鉴定期间形成的材料,至于鉴定后成果开发推广阶段形成的材料,很少去收集。档案部门与科研部门、课题组联系多,与科研开发部门接触少。档案部门很少介入科研产业部门的工作中,也无法向科技开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档案开发产品。新运行机制下,档案部门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材料的补充,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应建立科研与科研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动用一定的强制措施和经济手段,加强对难以归档的科研文件的监督管理。在提高科研工作者归档意识方面,规范科技工作者及档案工作者的行为,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很重要。《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年底各所领导督察工作内容中,直接与年底单位考核制度挂钩,实行档案一票否决制,从强制各单位实施《新疆畜牧科学院档案管理办法》到现在的习惯自觉规范地完成科研档案工作。《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科研管理和科技活动过程中,使科研档案归档工作成为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一个硬性指标,不归档、不验收。制定管理目标考核制,与个人岗位责任制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自觉地将科研档案资料按时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最后在全院年底表彰大会中,还新增了科研档案归档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奖,这样从先进优秀方面激励了科技工作者的归档积极性。#p#分页标题#e#
其他辅助办法
科研档案收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科研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在全院范围内做好档案知识宣传工作和普及档案知识,增加科技工作者对档案知识的了解,是科研档案收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最有效的办法。新疆畜牧科学院通过:“新疆畜牧科学院关于档案法规宣传”的橱窗、“新疆畜牧科学院经典人文档案、照片”图片展板、“档案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学习活动,贯彻《档案法》和《科研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看见那些感兴趣的图片展览,激发了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强烈要求;增强了院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参与、支持档案工作的意识和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形成依法治档、科技兴档、自觉归档、规范管档的良好氛围。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多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还可以走出去,参观考察一下其他类别的科研单位或外地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这样将有助于档案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科研档案收集时,正确了解分析材料形成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形成了科研管理和科研档案的双向人才,完成了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计划管理有机结合,抓住了档案的源和流,实现了科研档案的超前管理和控制。个人认为,各单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档案行政单位如自治区档案馆的专家做专题讲座,这样效果会更直接些。新疆畜牧科学院科研档案管理经过近两年的改革,通过科技工作者和档案人员的努力,科研档案工作已经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并不断发挥着借鉴参考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科学尊严的作用。
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现状
县级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虽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从上到下的强化,是有所收获,但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
一、重视重大活动的开展,轻视活动完成后资料的收集保管。重大活动的开展,从初步制定方案到活动的圆满开展,有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活动轰轰烈烈,重视活动的开展与运行。但活动结束后,万事大吉,资料无人问津,乱堆乱放,分散保管,忽视了资料的收集、归档。
二、活动主办单位怕麻烦,缺乏主动收集、整理、移交积极性。活动主办单位在开展活动前,积极主动热情。但活动结束后,需要收集、整理。因为此项工作繁琐,且特别是涉及到其他部门资料较多,头绪多,内容杂。有的主办单位将自己手头产生的保存起来,对其他相关部门因重大活动产生的资料不主动收集整理。
三、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力度。每个重大活动,涉及到地方党委、政府、新闻部门、联合单位,甚至涉及到乡镇农村,部门多、资料杂,活动开展期间能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各自为政、资料分散保管,造成重大活动档案的肢体分离,形不成一次重大活动的全貌,反映不了重大活动的整体。
四、经费的紧缺也是造成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进馆困难的主要因素。由于每个重大活动涉及部门多,如广播电视部门、新闻报刊部门及其他各相关部门,各单位产生的资料,因主办单位不能全部付费用,因而其他部门拒绝向主办部门移交,档案因而难以集中统一。
加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进馆在山西芮城县已基本纳入正轨,根据这几年工作实践和我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我认为加强县级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一、加强领导,制订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领导,重大活动档案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收集、归档、移交必须采取行政手段,仅靠档案部门督促是不行的。政府应加强对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制定出本地“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档案行政部门参与重大活动的工作机制,并将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重大活动档案有效开展。近几年来,国家档案局和地方都出台了重大活动档案的管理办法。但对县级来说结合地方特色也应制定自己的管理办法。我们2007年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档案局联合下发了《芮城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把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列入部门考评机制,从法律角度引起主办单位的重视。从重大活动的重要性、建档的必要性,重大活动的内容范围,建立重大活动档案程序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重大活动档案有规可循、有制可约,有处可存、有据可查。
二、明确责任者。主办单位牵头,主办单位是第一责任者,相关部门都是责任者。每次重大活动都有一个主办单位,特别是涉及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一般是由县委办和政府办主办,有些可能是部门主办,如:教育、计生、文化活动等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办。所以,主办单位应是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第一责任者,应承担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重任。但每次活动又涉及广播电台、报社、通讯组、公安、司法等相关单位。所以每次重大活动开展时,主办单位应牵头成立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领导组,相关单位都是领导组成员单位。由牵头单位负责分工,重大活动资料产生单位档案要按分工及时收集、归档、移交。资料收集、整理好后,由牵头单位统一编号、移交县档案馆。
三、活动经费统一管理、统一支付。前几年芮城县宣传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档案由于分散保管,在后来一次搞展览利用原重大活动档案时,通讯组原拍摄的大量照片拒绝提供利用,最后以5000元的费用才取得原始资料、图片。县委宣传部长对此体会最深,对我们提出开展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非常支持。2006年联合下发了《芮城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为顺利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重大活动开展费用应统一由主办单位统一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支付,把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列入预算,活动结束后,在档案资料及时移交后才可支付经费。否则,重大活动档案特别是电台、新闻、通讯部门的档案资料县财政统一已支付或者主办部门已支付,然而,资料不移交,甚至归产生单位的承办人所有,拒绝移交,严重影响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更对以后工作中二次利用无依据可查。
四、档案部门应加强监管。重大活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档案部门是主管单位。所以,县级档案行政部门应采取提前介入、及时指导、登记造册、追踪拍摄、督办交接、搞好展览、定期开放等手段,使重大活动档案得到有效的收集、保管、利用。培养一批精通档案业务的人员,及时对重大活动档案进行指导、监督。保证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管理规范、及时进馆、开发利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1.档案局应成立专门机构。成立重大活动档案管理领导组,纳入工作规划,责成专人负责,及时与主办单位联系,召开专题会议,协助主办单位制定分类方案。
2.县档案局应配备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机、计算机等。在重大活动开展期间,追踪主动拍摄,为重大活动收集录音、录像、照片、保证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
3.及时指导。重大活动开展前,档案局业务人员应指导主办单位注意收集重大活动档案;活动开展期间,对重大活动档案进行登记,随产生随登记,以便收集齐全;活动结束后,业务人员要指导主办单位档案人员进行整理、编目、造册登记、移交进馆。
4.档案馆要设立重大活动档案专柜。档案馆应对主办单位移交来的重大活动档案单列存放。建立统一目录、建立台帐。
关键词:药检机构 预算管理 内控体系 信息化
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5年底又出台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在此形势下,药检机构作为国家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时不我待。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建设内控体系,有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之分。业务层面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资产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合同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六大方面。对于Z药检机构,预算、收支业务由财务部门管理。资产、采购、合同、工程都各有归口管理部门,且各有管理软件。因此进行内控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给资产、采购、合同、工程等内控业务做了接口。
一、建设过程
(一)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
1.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根据单位新三定结果,对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进行梳理,对业务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业务管理的组织构架。
(1)预算业务。Z药检机构的预算业务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等环节。预算业务可分为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也可分为财政预算与内部预算。
预算编制阶段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各部门按照自己归口管理范围进行预算编制,各部门将预算上报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后,交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再上交上级单位。预算批复阶段的业务流程是上级单位将批复后的预算下达到单位,财务部门连通业务部门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预算执行阶段的业务流程是各业务部门进行收支,财务部门进行会计记账。决算阶段的业务流程是财务部门对会计结果进行汇总,将财务报表上报。绩效评价阶段的业务流程是各业务部门对各自执行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出具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并汇总结果上报。
(2)收入业务。Z药检机构的收入业务主要包括检验收费、技术服务收入、货款等。收入业务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单位收款后,各部门确认收入,开具发票或汇缴证明,记账。
(3)支出业务。Z药检机构的支出业务的业务流程主要是各部门先申请资金支付(借款或报销业务),会计记账,最后出纳进行资金支付(支票、汇款、公务卡还款、无现金报账、现金支出)。
完整的收支流程还应包括银行对账、会计报表出具、会计档案保存。
2.分析风险,确定风险点
(1)预算业务。在预算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预算编制不合理,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支持脱节,影响后续预算执行。预算编制阶段风险点:各部门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预算编制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预算编制与项目完成时间是否相一致。
在预算批复阶段的主要风险是:按照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没有进行指标分解,单位预算调整和追加程序不规范。预算批复阶段风险点:预算批复指标分解是否下达到具体工作部门;预算调整程序是否规范;预算追加程序是否规范。
在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不按照预算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指标不符,产生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慢。预算执行环节风险点:是否在预算批复额度和开支范围内执行预算;预算执行是否符合国家政策;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合理。
决算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决算编报与单位原始数据不一致。决算阶段风险点: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2)收入业务。收入业务的主要风险: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征收;上缴国库的收款收入到非国库银行账号;合同收入的合同签订不准确。收入业务的风险点: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规定时间向财务部门提供收入有关凭据。
(3)支出业务。支出业务的主要风险:支出事前审核不严;原始票据审核不严,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风险;借款不还款,往来款变坏账;支出资金安全性;支出特殊项目科目是否合规安全。支出业务的风险点:支出是否与预算相符;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支出标准;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法;支出是否与合同一致;往来款能否及时催收;支出大额资金是否有审批;支出特殊项目是否有归口管理部门管理。
(二)设计具体内部控制方案,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1.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Z药检机构在财务部门内部将出纳岗与会计核算岗剥离,出纳岗与印章保管岗分离,会计核算岗也与会计档案保管岗、银行对账岗相分离。
在业务部门内部将业务申请人与业务审批人相分离。
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内部监督与各部门相独立。
2.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Z药检机构对资金支出的管理是以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按照项目区分,每个项目设定项目负责人,项目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涉及归口管理部门的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涉及大额资金的,严格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如果授权人无法实施审批,需要授权给他人的,必须将授权人本人签字的授权书在财务部门备案。
3.归口管理
Z药检机构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预算工作;对财务的审计监督,由纪检监督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由后勤服务部门负责办公用品和实验材料集中采购,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办公仪器和实验仪器的集中采购,召开会议和培训由各组织部门按照政府采购名录自行抉择,但要提前一年上报会议计划,提前一个月上报会议预算;资产管理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综合管理,实盘;合同管理由业务部门综合统管,负责参与合同的签订和相关活动,统一管理合同专用章和授权委托书,对合同履行实施有效控制。
4.预算控制
Z药检机构加强预算管理,实现过程控制。
完善内部预算管理,设立预算管理工作小组,健全预算论证审批组织架构;制定《预算管理办法》,规范预算管理职责,明确预算编制内容,严格预算审批程序;专项预算实行归口管理、指标控制。
建立财务分析体系。按月预算执行简报,建立预算执行季度分析、年度财务分析制度,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要按照预算批复的额度和规定的开支范围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对资金的使用形成了预算约束。政府采购也要先上报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流程,形成了预算对单位资产购置行为的约束。
实行会议费、培训费年度有计划,举办前要提交预算、执行中不得突破预算。
5.会计控制
Z药检机构梳理现有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制定财务部门服务公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相应资格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记账工作的人员必须有从业资格证书;合理设置财务岗位,主要分为预、决算岗位,出纳岗位,支出核算岗位,收入核算岗位,银行对账和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科研管理岗位,工资薪酬核算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各岗位权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手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财务审核;每周固定一个下午的工作时间,专门拿出来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日常化,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6.单据控制
预算、决算方面主要通过留存领导审批签字、盖章后的报表;收入方面通过开具发票实现;支出方面,除劳务费、专家费要提交劳务费、专家费表由领取人亲笔签字领取外,都需要报销人提供原始发票;其中,材料费和办公费需要附明细;差旅费的报销需附出差审批单和会议通知;会议费的报销需附会议预算表、报销发票、举办地点提供的流水单,会议通知、签到表、会议现场照片等。
在单据控制中,会计档案保存是内部控制尤为重要的一环,按照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未来云审计的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扫描,存储在网络,对目前的会计档案保存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7.信息内部公开
Z药检机构在内网搭建了财务信息平台,既国家财经政策也机构内部制定的财经制度,这些制度既对广大职工有培训宣传的意义,也同时作为收支业务控制的依据。财务信息平台还能提供银行收款情况供各部门认领收入,也提供项目经费查询功能和支出审批功能。项目负责人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网上审批,也可以在平台上查询自己负责的项目的收支情况,与预算框架进行对比,了解项目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经费余额。
(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本单位实际和近期国家要求的重点进行了内部管理制度梳理,包括财务管理总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公务卡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暂借款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
(四)信息系统架构,实现内控体系信息化
1.信息系统基础
铺建信息系统首要是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网络运行环境,包括对硬件的要求,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对浏览器的要求等。
2.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
采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实现网上报账;采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单据扫描上传和对电子单据的管理;采用无现金系统实现报销款项直接支付到经办人卡内;采用物流化报账系统实现报账单据的分配和状态记录,还可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短信通知。
3.在信息系统中固化流程
将网上审批归口管理部门梳理清楚,对大额资金审批进行限定,按照一般报销申请,借款申请,出国费申请,差旅费申请,劳务费、专家费申请,会议、培训费申请分为六类。
网上填报的业务在后台进行实时校验,根据业务流程实现相关部门的网上流程审批,保证申请通过的业务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切实可行。
经办人选择报销业务类型,选择经费使用项目,填写报销金额,扫描上传原始单据,进入审批流程,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系统自动冻结相应的项目额度。还需要归口管理部门审批的,进入归口管理负责人审批流程,需要大额资金审批的,进入大额资金审批人审批流程。审批完成的报销单,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可以读取并生成全部或部分会计凭证。
通过审核后,出纳人员可以进入无现金系统进行支付,报销款项直接支付到经办人卡内。综合信息平台可以将经费使用情况,往来催款,经费到款,项目执行进度,工资发放通知,报销流程进度发送到相关人员处。
二、建议
(一)自上而下,领导的支持是关键
内部控制很复杂,涉及到多个归口管理部门,不单单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建设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经济业务,需要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形成动态控制,长效机制。这些跨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关键在于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是基础
完善的内部控制应建设一个覆盖全部门全流程,从预算审批到决算报表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内部往往各部门各有信息系统,信息孤岛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信息系统时首先要注意系统的运行环境,该信息系统与操作系统的适应度,与扫描仪、打印机、高拍仪的适应度,与银行系统的衔接情况。同时,建设系统时不但要满足现有业务需要,还要注重面向未来发展,给各个管理模块都留下未来可接入的端口。
(三)制度完善是支撑
相关制度中其实早有内部控制的要求,比如出国经费管理办法中对团组和预算审批的要求,以及开支控制的要求,但这些内控要求都分散在各个制度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完善,既是对现有的一些制度的梳理、整合,也是对缺失或模糊脱节部分的明晰完善,实现管理制度的整合,衔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环节。
基金项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基金项目“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中检院内控体系信息化研究”(2014A1)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EB/OL].
[2]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9.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一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建设部颁布的《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的规定,结合中医药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县团级以上(含县团级)独立的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
第二章 申报、考核与审批
第三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以下简称局级)。国家一级、二级按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考评,局级按《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局级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考评。
第四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申报工作,采取自愿申报、分级考评、审批的办法。
第五条 各申报单位在按照不同级别的科技事业档案管理标准及考核内容进行自检后,按其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
第六条 考评工作程序:
(1)听取申报单位自检情况的汇报;
(2)对照申报等级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逐项考核评分;
(3)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议,提出考评意见作出考评结论;
(4)向申报单位公布考评情况,并宣布考评结果。
第七条 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局级档案管理的审批工作按隶属关系进行,局直属单位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地方所属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
第三章 考评组的组织
第八条 根据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考评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直属单位的考核评审工作;地方所属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的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以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会同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考核评审。
考评组一般由5-7人组成,考核局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时,至少应有3名局级以上评审员参加。
第九条 局级评审员的条件:
(1)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工作认真负责,秉公办事;
(3)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三年以上档案业务指导或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经验。
第十条 评审员的职责:
(1)接受对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业务咨询;
(2)参加目标评审工作;
(3)及时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一条 国家级评审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国家档案局审核后聘任。局级评审员由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聘任。
第十二条 局级档案管理评审员任期三年,到期可以续聘,不再从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应解聘。
第四章 奖励、监督与检查
第十三条 档案管理等级证书是验证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标志。获得档案管理等级证书的单位按国家档案局升级办法的规定执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印制局级档案管理证书,不定期公布局级档案管理达标单位名单。
第十四条 对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成绩,表现突出的档案管理人员,其事迹可作为评选先进工作者或晋升的考核依据。
第十五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档案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达到档案目标管理的中医药科技事业单位进行复查。发现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低于证书等级时要求单位限期整改,到期不合格者,要上报发证机关予以降级并收回其证书。对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不坚持原则的考评组提出批评,并取消不合格单位的局级档案管理等级资格。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二一、文书档案归档制度
1、各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交行政部统一管理。
2、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兼职档案员(各部门内勤)收集、审定、整理、立卷。
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准确可靠(文件的正文与附件、印件与底稿、请示与批复)无缺页、破损现象。
4、下发文件不仅要在硬盘、软盘中保存留档,还应留有书面材料存档。
5、凡归档的文件必须留原件存档,书写整齐,用毛笔、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抄写,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档案员有权退回原部门重新书写。
6、重要文件如部门需用可进行复印,但原件必须归档。
7、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参加会议带回的文件、一律交办公室统一登记、立卷、归档管理。
二、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贯彻执行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工作尽职尽责,自觉遵守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公司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排列、上架、保管、借阅、鉴定、销毁、移交等工作。档案质量和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负责公司有关部门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业务培训工作。
4、负责档案库房各项制度的落实。
5、积极提供档案的利用,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效果,认真总结经验,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1、各部门配备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工作。
2、兼职档案人员要热爱档案工作,熟悉业务,工作认真负责,把好案卷质量关,按时完成兼管档案的任务。
3、兼职档案员应于次年2月底前,将整理好的档案向档案室移交。
4、严格执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5、接受本公司专职档案员的监督指导。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部门立卷制度
1、凡本部门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属本部门立卷归档范围。
2、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负责对本部门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审定、整理、立卷。
3、兼职档案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按综合档案室提出的各项要求立卷,保证立卷质量。
五、档案保管制度
1、各门类档案由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配备档案员负责档案的保管工作。
2、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类档案应做到存放合理,排列有序,查找方便。
3、档案员对室藏档案材料要经常进行检查,对已到借阅期限尚未归还的档案材料,要及时跟踪追还,防止丢失。
4、库房要保持清洁卫生,温度要经常保持在1424℃,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560%,防止危害档案的现象发生。
5、档案库房内做到八防即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定期检查。
6、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停电时,一律用手电照明,不得使用易燃器具。
7、与档案库房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随时关好库房门窗,确保安全。
六、档案保密规则
1、档案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性,遵守保密纪律,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2、凡到综合档案室查阅档案者,都要认真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严格履行档案查阅手续,档案原则上不准带出档案室,确需带出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在指定时间内归还档案室。
3、查阅档案时,不得翻阅与查阅内容无关的文件材料、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档案室。
4、本公司工作人员不准将文件、材料带进公共场所和其他场所,不准带回家中,要及时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5、对于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公司机密或造成一定后果者要依据保密法的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
七、档案借阅制度
1、借阅档案要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凡借阅者,应自觉履行借阅手续。
2、凡借阅档案,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外单位人员借阅档案,应持单位介绍信,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并在借阅期限内按时归还。
3、借阅人员对档案材料妥善保管,注意保密,不得以任何理由转借他人。
4、借阅人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复印、抄写档案资料。
5、档案管理人员对归还的借阅材料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档案材料完好无损时,方可办理归档手续。对摘抄、复制的档案材料,经认真核对,正确无误时,方能签字盖章。
6、一旦发现档案材料在借阅过程中被拆、涂抹或缺失等毁损现象,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其他
解释权归公司行政人事部。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三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档案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有关标准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档案系指在制定、修订标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音像制品和标样等)。
标准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标准的制定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达到标准档案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标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四条 标准档案按保管期限,分为永久的和长期的两种。
下列文件材料需要永久保管:
(一)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
(二)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说明及其附件;
(四)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标准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
(六)标准报批公文;
(七)标准申报单;
(八)标准本;
(九)标准正式出版本;
(十)标准修改通知单及其附件;
(十一)标准作废通知单。
下列文件材料需要长期保管:
(一)论证报告;
(二)调研报告;
(三)试验验证报告;
(四)标准征求意见稿(最后一稿);
(五)标准送审稿;
(六)等同、等效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或译文,主要参考资料(只归难得的,一般的只列目录和出处);
(七)标样。
第五条 永久保管的,按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长期保管的,应当是现行的和最近两次修订的标准的档案。属长期保管的废止标准档案,继续保管十年。标样在保管期限内已经失效的,按保管到期的规定处理。
第六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国家标准档案。工程建设、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和环境保护国家标准档案,分别由国务院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国务院行业标准归口部门负责管理其主管范围内的行业标准档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方标准档案。
企业单位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企业标准档案。
第七条 本办法所列部门和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或人员,具体负责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其职责:
(一)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标准档案;
(二)编制目录、索引、卡片等查询工具和参考材料;
(三)负责组织和承担标准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四)监督检查标准档案的修改、补充和复制;
(五)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永久的标准档案的移交手续;
(六)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第八条 标准档案由标准起草单位负责收集有关材料并加以整理,向相应的标准档案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提供。
第九条 标准起草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单位或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以及参与制定、修订标准的其他单位,在制定、修订标准工作中所积累的标准文件材料,交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按长期保管的要求管理。
第十条 标准档案的文件材料,除标准正式文本外,在标准审批、后三个月内,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按规定向档案管理机构一次归档。标准正式文本出版后,及时补充归档。
第十一条 标准档案的文件材料,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负责整理,标准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立卷、登记、上架。
标准文件材料归档时,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检查、核对;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补充、更正。
第十二条 标准更改或废止后,由审批部门或单位的主办人员负责将更改单或废止单的原稿、出版稿和审批文件及时归档。
第十三条 标准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按GB/T11182-89科学技术档案构成的一般要求执行,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类标准文件材料一般归档一份,使用频繁的各种报告、标准草案各稿、正式版本以及意见汇总处理表可以归档两份。
(二)归档的标准文件材料是原稿或打印稿、复印稿。
(三)永久保管和长期保管的标准档案分别装订立卷。
(四)标准文件材料的幅面大于A4(210297mm)的,按A4幅面折叠;小于A4的,粘贴在A4幅面的纸上,并留出装订线。
第十四条 保管标准档案,应当有档案柜和库房,并有防火、防潮、防晒、防虫鼠、防尘、防盗等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 保管标准档案,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一般每两年检查一次,如有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应当及时修补或复制。
第十六条 管理标准档案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标准档案借阅制度。
标准档案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要外借时,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并限期归还。
第十七条 任何个人不得将标准档案占为私有,凡损坏、隐匿、丢失或泄密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对标准档案的保存价值,应当定期进行鉴定。鉴定工作在有单位主管领导、标准化人员和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下进行。
对已经超过保管期、失去保存价值的标准档案,应当编造清册,经主管领导签字后销毁,并注明销毁时间和处所,由监销人员签字后,将清册归档。
第十九条 对标准档案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应当给予奖励,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违反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给标准档案工作造成损失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关键词】 会计档案 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策
会计档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物,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包含的会计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原始凭证性、系统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会计基础规范的组成部分,其规范化程度决定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也完整地表现了企业经济活动和组织发展的过去,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 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充分的认识,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许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上岗前,很少进行会计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1.2有些企业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和监督不够。原始凭证的真伪、经济信息是否全面等决定着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但很多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客观认识,会计凭证装订后未粘贴,或已粘贴却未落实责任人,会计凭证封皮项目填写不全;个别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造成档案管理缺乏有序性和合理性,甚至可能直接引起凭证被篡改等现象的发生。
1.3会计档案内容不合理,不真实,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真正的财务会计档案,所谓档案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设置,其内容多为编造抄袭而来,档案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归档管理亦不规范,电子档案的存储更是缺少必要介质的备份建档。有些企业虽然对立卷工作比较重视,但平时的管理则比较松懈,档案借阅丢失现象严重,归还后,不能及时归档,缺少必要的借阅登记管理及逐级审批报告等制度,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甚至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1.4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
1.5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人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2. 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统一分类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档案形成的“三统一”办法。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企业,应根据财务管理自不变,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五项原则,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主体为各企业而非会计核算中心
2.2应加强会计档案的调阅管理工作。调阅时,要严格办理相关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需经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同意并签字;外单位人员借阅,要具备相关的调阅手续,同时经本单位相关人等批准后,方可调阅。在调阅过程中,只能调阅与调阅内容有关的资料,原则上档案原件不得解除,不得拆散,外单位调阅,如遇抄录复制等特殊要求,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办理。
2.3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使会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财务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
2.5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人。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和专业程度,定期举办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将会计档案整理的工作从基础学起,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源头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2.6同步计算机相关系统和档案管理文件的升级。在近几年财务会计档案查询中,常常出现打不开档案管理系统的事件。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于计算机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保存资料的系统版本不一致。只需将系统恢复到旧的版本即可解决,但该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升级时,需要同步升级旧的资料文件。
结束语:
总之,为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财务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随后进行了修订,从法律的角度上强调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提高会计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会计档案工作才会取得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开封市中心血站,隶属开封市卫生局,科级全供事业单位。是开封市唯一一家获得采供血机构职业许可证的专业机构,承担着全开封市(含五县)500万人口的临床采供血任务。
开封市中心血站系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近年来,在围绕血站采供血业务工作,保证输血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特别是在处理血站采供血业务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关系、血站业务档案规范与血站质量体系规范的统一性、血液质量与存放档案的监督检查结合等方面有一些创新性做法。在“写基层・说基层”活动中,对我站的档案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开封市中心血站的设立与档案机构
开封市中心血站前身是开封市血站,隶属开封市防疫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6年12月,经开封市编制委员会汴编事[1996]11号文件《关于设置开封市中心血站的批复》批准,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划出,设立开封市中心血站,隶属开封市卫生局。目前,年供血量已超过15吨,还在逐年增加,同时,血站还担负着我市输血科研、临床输血技术推广、输血技术培训、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以及对五县供血库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等工作。
开封市中心血站建站后,1999年,成立了血站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并配有专职档案员2名,兼职档案员4名。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和标准,通过不懈努力,开封市中心血站的档案管理工作先后取得“省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成为开封市卫生系统第一家的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
2 开封市中心血站内设机构变化与档案工作网络
随着采供血量的加大,血站依据《血站质量规范管理》中的第3条“组织与人员”中的要求:“血站必须建立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设置满足献血宣传和献血者招募、献血者服务、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和供应,质量管理等功能需求的部门。”血站在原有的科室及人员上,不断进行调整。据统计,从1997年至今,血站科室设置变化情况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血站的各科室设置随着业务工作量的加大在不断增加,自1997年的6个科室增至目前的15个科室。这些科室增加是随着血站业务工作的发展设置的,增设科室有:贮发血科、质检科、成分科、业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严格按照《血站管理办法》与血站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其中,业务科室的增设是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工作的必需科室,但是,业务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一些行政科室。如:质管办(质量体系运行的文件体系就在本科室执行)、监督检查科(监督检查血站所有工作开展情况),这些科室设置后所形成的档案全部归入血站综合档案室归档存放,是血站的行政、业务工作开展、业务工作开展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等一系列工作情况记录。其完整保存使血站的各项工作都有据可查,全面保证了血站的质量安全。在增加人员时,血站依据《血站管理办法》中人员配备要求及血站实际工作人员结构情况,从1996年的17人增加到了现有的128人。在这128人中,专业技术人员97人,档案工作人员22人,其中,专职档案员3人,兼职档案员19人。档案工作人员占血站职工总人数的17.19%。
随着业务工作的细化与机构的增加,档案的数量也从1999年的372卷(件)增加到今天的9455卷(件),增加了25倍。必要的档案机构与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既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促进了血站业务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保障了全市采供血任务的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心血站 来稿日期:2011-12-16)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与该单位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中国商飞公司开创性地进行复杂的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工作,其档案管理工作必然有其特点和要求。中国商飞公司旗下的支线飞机ARJ21-700已于2008年11月28日实现成功首飞,笔者借鉴ARJ21-700飞机项目档案管理的实践,就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一些研究。
一、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1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共享程度高
大型客机项目是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在中国商飞公司领导下三大中心协同合作进行研制,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主制造商。同时涉及国内参与设计的供应商、参与制造的供应商等。国外有材料供应商、系统供应商等。大型客机项目中这些参研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档案资料,应该是高度共享,一个参研单位的档案会是另外参研单位工作的输入条件,各个参研单位档案既是本企业大型客机项目工作的最终环节,同时又是整个大型客机项目研制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档案数据即形成即利用,必然相互间共享程度高。
2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信息化程度高
从新支线飞机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实践来看,新支线飞机项目建立了基于Wind chill的系统平台。该平台的实施范围涵盖了ARJ21参研的四厂(上飞、西飞、成飞、沈飞)、一院(原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三所(630所、637所、623所)以及近20家的国外供应商,成为了ARJ21飞机研制过程中各个参研单位的协同工作和数据交换、共享及管理的统一平台。同时该平台与各参研单位内部的自身的系统管理平台、设计平台实现数据接口,数据从形成、归档、分发、发放完全实现信息管理。然而对参与国内、国外供应商尚辅助以邮件、移动介质以及纸质等手段进行数据传递及交换,尚未纳入到信息系统平台管理,档案管理并未实现完全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在传递中存在着一些滞后现象。
借鉴新支线项目管理的经验,大型客机项目信息管理程度必将更高,档案管理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的程度也必将更高。不仅在中国商飞和三大中心内部会实现统一平台,数据交换无缝链接,充分地按需索取。同时实现对国内外供应商的数据管理有序的、规范的信息管理。因而档案管理实现数据传递过程中的完全数字化,传递速度、准确性、效率等有根本的改善。
3 数据多头传递,档案部门负责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传统意义上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理解可以主要概括为三个字收、管、用。企业档案部门往往是企业研制资料的最后管理部门。档案部门在收集到这些资料后进行索引、分类管理,为档案检索利用提供便利。因为档案资料在归档后可能很长时间利用一次甚至可能不用,档案部门的工作往往被企业管理者忽视。档案工作者在对档案编研,深层次加工,为企业产品研制提供参考等工作上花较大的工夫。
在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企业档案部门除了行使好档案的收、管、用的职能外,还承担了数据传递的重要责任。从新支线飞机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设计所档案部门在形成工程数据档案的同时,通过系统平台将数据发给生产厂档案部门。生产厂的档案部门将数据作为生产依据在企业内部各生产车间进行数据传递。由此可以看到档案部门直接参与型号项目管理工作,进行数据的有效传递。从新支线项目档案管理趋势以及大型客机档案管理的特点来看,各企业间工作实质性的、最终的接触将以档案部门交换的数据为依据;适航审查、检查设计、生产符合性将以档案部门保存数据为准;企业人员工作利用也将以档案部门发出的数据为准。档案部门在数据传递中将越来越多地承担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工作职能。为此档案工作组织结构以及功能行使也在型号项目研制中有所拓展。档案部门将在大型客机型号项目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4 新增民机特点的档案门类
民用飞机项目具有其区别于军用飞机项目的特点。最为典型的民机必须接受适航审查,取得TC证和PC证。民机必须顾客至上,注重售后服务,民机必须加强客户服务工作。中国商飞公司开创性地筹建了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
针对民机特有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摸索出适航档案管理和客户服务档案管理特点,制定新增门类档案管理办法及规定,将该部分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
在民机研制中还将产生其他民机特有的工作,档案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充分适应型号研制的需要,建立、健全民机档案管理体系。
二、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设想
针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原则,可以为大型客机项目的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制度体系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型客机项目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为了使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制度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商飞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将建立大型客机项目档案制度体系,以指导中国商飞内部、三大中心,甚至供应商的档案管理工作。
大型客机项目制度体系的建设从型号档案门类上应包括设计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制造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客户服务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试验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试飞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适航类文件的档案管理办法等。从档案业务要求上应包括档案文件的管理规定、档案工作程序、档案控制程序、档案发放和接收程序、档案归档著录通用要求、档案系统平台管理要求等。
2 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的原则
变前端控制为源头控制。前端控制是现代文件和档案管理的重要理念。前端控制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销毁的不同阶段看成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活动是中端,保存、利用或销毁
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规划,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功能尽可能在这一阶段实现。档案工作者总是试图在前端对文件进行控制,就档案工作实践来看,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管理应走出前端控制的误区。努力将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归档要求贯彻到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中,进一步规范文件的源头控制。源头控制强调在文档顶层设计框架中对整个业务范围和流程进行分析、描述和设计,建立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以实现理论上一致、功能上协调、结构上统一、资源上共享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从全程着眼,规范电子文件从生成、流转到保存的技术、方法和规则,以确保电子文件长久真实、完整、可读、可用。档案部门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与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将档案管理要求贯彻到标准化管理的顶层要求,在审签流程中规范文件的形成过程。进而保证归档文件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利于查询和利用。
将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以往的很多情况是档案工作者往往不知道该型号、该任务会产生哪些资料,会有多少资料需要归档。尤其是对于那些不需要档案部门参与发放等工作的数据、资料。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可与项目的研制紧密结合,将档案归档建立在大型客机项目管理计划、考核、任务评审等的基础上,把大型客机项目管理计划作为档案的归档计划,做到对型号档案归档的资料有据可查。将归档情况上报型号管理部门,作为型号管理考核的依据以督促型号资料的归档。参加大型客机型号的各项任务的评审会,既对各类资料有效地归档,又充分了解型号研制的进展,为档案编研、档案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础。通过多项措施将档案管理紧密结合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充分为项目研制工作服务,同时全面地收集型号档案资料,便于今后的利用。
对大型客机型号档案的合理组卷。因为飞机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设计系统之间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文件之间相互引用,多头引用,循环引用等,型号档案的组卷存在一定的困难。
笔者认为可以从飞机的研制阶段、具体型号任务等方面对型号档案进行组卷。飞机研制可以分立项论证阶――可行性论证阶段――预发展阶段――工程发展阶段――批生产和产业化阶段五个阶段。如果需要查找一份设计文件,可能在不同阶段的文件描述也是不同的,这样仅能从文件名称上作些区分。如果档案人员能够在型号研制的不同阶段对档案进行逻辑上的组卷,笔者认为能够为用户查询利用提供便利。同时也整理出型号档案的脉络,为民用飞机研制积累有益的经验。然而,仅靠档案人员从文件的题目、内容等判断该文件属于某个阶段,很难判断准确。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每次飞机的转阶段都将召开评审会,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审。可以以评审时间来划分,做个粗略的判断,作为型号项目档案分阶段划分的有效依据。在划分每份档案的所属阶段后,应可以再按主题进行组卷。主题可以分类别对待,如外协项目以合同为脉络,试验及试验件以试验管理流程为脉络,特殊任务如物理样机、展示样机、电子样机等可以以具体任务的执行流程为脉络……总之,合理的组卷,能够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清晰档案的查找线索。
三、基于大型客机项目的档案系统建设
1 建立数字档案馆
数字化时代,飞机的研制将全部实现数字化定义、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这就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异地数据的接收与发放;档案部门与设计、工艺、质量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如何进行数据的在线归档;档案部门对原有纸质档案等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管理利用等问题要达到知识管理目标,都需要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来实现。
大型客机项目是国家投资,型号项目档案理应归国家所有,中国商飞公司代表国家对大型客机项目档案进行管理。中国商飞公司下属三大中心在大型客机项目中目标一致、职能各异、避免了企业因为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原因,档案、资料的交换壁垒,为建立公司统一的数字档案馆奠定了基础。
中国商飞公司可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的数据源,形成共享模式的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三大中心的大型客机型号档案是中国商飞公司大型客机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商飞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搭建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馆的共享功能框架。
在大型客机数字档案共享功能框架中,其所存储资源的长期可存储性是重要前提,因为共享是一个系统,没有资源的摄入,存储、利用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所以大型客机项目数字档案共享框架必须以三大中心数字档案馆的大型客机项目档案资料长期可存储性为基石,通过标准接口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整合。其中重点要解决的是集成现有各种异构的设计、制造系统,兼容大客研制过程中应用到的CAD、CAE、CAM、EDA及其他软件设计等工具设计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并作为大客研制过程中的统一信息中枢和型号的统一数据中心。
2 建立独立的档案系统平台
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在研制ARJ21飞机项目来看,目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档案管理涉及的系统平台主要有CPC、ECMS、VPM、OA和金航百科档案管理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