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代做课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CDIO;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课程设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96-02
一、前言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近年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联合创立的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相应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教育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其基本环节为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传统的课程设计通常只隶属于所属课程,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较差。学生做设计通常只局限于一门课程,学生设计的思维模式是以“参阅设计指导书―查阅手册”的固定模式参考设计,设计的结果也往往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为此,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机电综合课程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综合课程设计是不隶属任何一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它涵盖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测控电路、单片机原理、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三四名学生组成课题小组相互合作并完成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项目,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进行CDIO工程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整体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CDIO工程模式下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
制定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要兼顾创新性、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选题是整个综合课程设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选题不恰当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会降低综合课程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在选择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时应紧扣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根本。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出设计题目,或结合大学生各类设计竞赛提出合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可由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根据小组讨论和兴趣点提出题目,由指导老师根据综合课程设计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改变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中的被动模仿型的角色,变为现在的主动思考型。结合前续课程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应包括:系统总体设计、传感器设计、接口电路设计、精度计算、程序编写、仿真调试等部分。
综合课程设计由于其自身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特别符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导的“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以CDIO理念为指导,综合课程设计改变传统的分散的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的教学模式进行选题―调研―设计―实现,最后每个设计小组集中答辩。具体步骤:
1.在第七学期末,指导老师向学生提出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综合课程设计后,根据自己意愿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为3~4人。
2.设计小组成立后,首先进行课程设计选题的工作并利用2周时间进行调研讨论,与此同时设计小组也可根据调研的结果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设计题目并交由指导老师审核。
3.各设计小组在第八学期初,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和任务分配情况说明,每位同学提交自己承担任务的设计方案和计划。
4.利用2周的时间根据各自的设计任务生,利用AutoCAD、Matlab、Proteus仿真软件、Keil C编译软件及protel等系列工具软件完成课题中各个子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程序设计,以作业形式提交设计图纸和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5.答辩环节由指导老师和各设计小组共同参加,答辩环节分数由指导教师和不参加答辩的小组共同给出。答辩时,学生要阐述课题的设计思想、设计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设计实现的过程以及个人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并现场回答问题。综合课程设计的成绩由3个部分组成:设计成绩、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设计成绩由指导老师和同组同学共同给出,主要考核每位同学对设计题目的理解程度,根据设计题目进行调研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性、主动性、合作性的体现。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图纸,设计说明书、软件程序、仿真演示等,是各设计小组的最终成果也是评价各设计小组的设计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答辩环节由指导老师和各设计小组共同参加。指导老师和其他设计小组针对参加答辩的设计小组的设计成果分别提出问题。答辩分数以指导老师的评分为主,其他各设计小组的评分为辅。学生准备答辩的过程,是对自己在项目中所承担任务的再次总结,有利于学生掌握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并且现场答辩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及即时分析能力。同时把其他各小组引入答辩环节,也有利于不同设计小组设计成果的共享。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希望通过综合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分散式的单一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融合“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指导思想,同时使学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动性、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运用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研究、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的一系列较完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通过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使学生成为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则在教学活动中起向导和评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王殿君,申爱明,林顺英,陈亚,代峰燕.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徐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高校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才智,2009,(26).
[3]白梅,魏丽丽,陈晓卫.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
[4]李瑞芳,吴雅娟,王莉利.基于CDIO的《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01).
[5]王雪,阮勇,王晓峰,王世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教学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
[6]刘丽花.基于CDIO理念的化学分析技术实践教学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7]雷萍莉,刘毅.CDIO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2).
[8]阎守华.CDIO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05).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我们组的《20xx世界杯观战指南》终于完成了,现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注册及数据库维护方面的设计。
1.Delphi是一款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运用时要借助很多资料。要学会查找和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问题
2.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SQL语句,因此对SQL及程序语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期的软件制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认真、细致。
4.我们是三个人的小组,在设计过程要互相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二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net),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
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三
VB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骨干课。本课程主要通过VB论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组建编程的机理,涉及到控制台界面程序、Windows窗体程序、图形界面编程、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内容量大,程序设计复杂、同时VB程序调试是在VS环境下进行,在编程过程中环境会自动为用户生成一些必要代码,以降低编程难度,降低学生的编程负担,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VB的程序结构把握和了解不全面,对编程机理了解不透彻,学生容易盲目照搬书上代码,不求甚解,似是而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课程设计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书本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应用每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单元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项目,设计编写一个小作品;学完整个课程后,完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编程项目,使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以项目完成为手段,全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目的
1. 为使学生掌握VB编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组建编程的知识实际技能,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VB知识,上机练习,做作业外,还应该对学生作较全面的编程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即作课程设计,以达到如下目的: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应用编程和组建编程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项目设计能力。
2. 独立地根据一定的项目要求,查阅资料,写出项目开发目标,分析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课程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编码并上机调试完成系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二. 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 在某个教学单元结束后,完成一个教师布置的、或学生自己拟定的、知识覆盖整个章节的,有一定综合性和难度的项目,要求学生描述出要达到的目标、围绕目标,收集资料和素材,复习所需的课程知识,描述问题解决方案、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直到项目的完成。最后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应的文档。
2. 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一个大的编程项目,其要求与课程单元的项目差不多,只是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知识覆盖面更广,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进学生复习和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档的书写和编制。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监督和管理。
1.首先讲清楚课程设计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随时巡视和监督,了解把握和控制课程设计的进展;
3.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示、评价、打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明确标准,自觉地按照标准来调整自己地学习;
4.将课程设计作为学期成绩的一部分记载,大约占10%,必须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参加考试,课程设计不过关,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过。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我接触到Microsoft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do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do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do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关键词:高职;英语;微课;课程设计;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高职教育。信息时代的发展,使英语教育进入到新的阶段,“微课”这种教学方式,逐步被各高职院校接纳。
一、 微课的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简单的说,“微课”是一种小视频教学,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和某节课程时,引用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理解这一内容,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微课”这种视频教学的模式,已经被各大院校引入,在视频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任务做好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活动。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常短
“微课”是微小的课程,教学时间较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做具体的教学安排,在讲解特定的知识时,会做几分钟的小视频,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种“微课”形式时间较短,以简洁的小视频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
2、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微课”这种小视频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诠释某一知识点做出的课程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特定性。短短的几分钟内只能讲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传播模式的多样化
“微课”教学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针对性,这种明确主题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成果,简化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不一定要在特定的课堂上展现,同学们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听到想听的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打破了过去传统授课的限制。
4、反馈效果的及时性
教学反馈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课程讲授的效果,要通过教学反馈才能更好的展现。在课程完成后,学生能够快速的对授课的成果进行判断,及时反馈听课的效果,对于效果不理想的也能随时改正,及时调整。
二、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课程体系,授课的范围涉及全院的学生,做好“微课”的课程安排,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做好课程设计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应用效果和水平的高低。[2]
首先,要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做好课程的重点、难点分析。利用“微课”教学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做好英语教学课程中的重难点分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做好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开展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会太高,教师在做课程安排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好课程设计,尽量采用难易程度适中的“微课”形式,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接受“微课”的教学过程。
最后,“微课”是一种短视频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整节课程的应用,做好“微课”时间的安排,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讲述某一英语课文或英语语法知识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引用“微课”的形式,将内容更加形象化,这时课程安排的时间就需要教师格外注意,合理把控“微课”的时间安排,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程设计是“微课”教学的重要准备阶段,教师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英语教材,学生更喜欢这种小视频的“微课”形式,英语课文通常篇幅较长、枯燥无味,不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微课”教学的引用,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分类,学生通过视频了解相应知识点,将枯燥的英语课文以更加简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不限制时间、地点的授课形式,需要学生课下提前做好课程准备,自主学习对应的知识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做好课后的反馈
“ 微课”模式要注重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考虑学生的特点,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课程安排。针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做好课程的反馈,及时评价每次课程的教学成果。
三、 微课英语教学实践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 注重课程安排的系列化
英语课程的讲解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安排需要一定的系列化,要坚持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出发,结合高职英语教材的实际,进行微课教学的整体设计。[3]
“微课”的教学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的难以程度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开展课程安排。认真分析课程目标,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做好学习内容的时间安排与难易程度的分析。利用“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 注重课程的功能性
“微课”方式的引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课程的设计不能脱离这个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出发点,保证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但课程的功能性是不能忽略的,以可执行性的方式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注重课程的时效性。
(三) 注重课程的精品化
每次上课都会有一定的课程时长限制,“微课”是课程开展过程中时间较短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将课程精品化,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中短时间的微课教学能够起到最大限度的英语教学效果。[4]
结语
高职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微课”教学的应用,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及时调整和创新教学改革,走出特色的发展路径,真正应用到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实践中去,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5]
参考文献
[1]刘梅. 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2]孙敏.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1
[3]豆敏.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设计;童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lo)01-0070-03
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遵循童性,以彰显儿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生存过程,使儿童生活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有着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理解与追求。
一、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现时”时间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首先要认清童年期的儿童在心理、教育、身体等诸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需要,如果“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办者马拉古兹(L Malaguzzi)说:“大自然下令,人类的幼仔期在所有动物中应当持续最久的时间。这种幼态持续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好奇心、玩性和灵活性等童性特征的保持,是人类行为延续的幼稚特征。事实上,大部分儿童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最佳时间内学会那些童年期的常规任务的。他们获得惊人的知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储备,这通常并不需要成人专家或学院式教育的帮助。”因此,课程设计应符合童年期“现时”的存在方式。
时间作为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儿童生活景象。时间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钟表时间属于客观时间。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分配是儿童客观时间的表现,是儿童生活规律及习惯的表现。主观时间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状态,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童陛的“现时”状态,就是要使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客观时间的分配与主观时间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遵循童性的微观之维是利用日常活动中的转换时间与休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多些游戏时间。从儿童角度看,儿童的时间体验是不同的。儿童玩玩具高兴时会忘记吃饭喝水,经常需要成人的提醒;在户外玩滑梯时经常需要教师催促才肯回活动室……但从时间角度看,天性自由自在的儿童原本就很少受到时间的约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不能产生像成人那样的时间观念。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应该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把握儿童生活的时间节奏,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儿童自身对时间的体验可以从“吃饭”这个话题说起。
儿童:“吃饭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观察者:“为什么?”
儿童:“老师不让呗!”
观察者:“能说话是什么时候?”
儿童:“早晨玩玩具的时候。”
观察者:“吃饭是吃东西的时间,老师是想让你们好好吃饭,对吗?”
儿童:“……就是不许说话的时间!”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吃饭不许说话的事情感到不满,这种用餐时间的体验并不是愉快的。然而,从社会学和营养学角度看,吃是令人身心愉悦和令人满足的,如果压抑儿童在这段时间默不作声,确实是规则使得儿童生活的生动性和广泛性消失了。
儿童的时间体验中,游戏时间是最快乐的体验。游戏是儿童真实地体验生活幸福的活动,是儿童“现时”的生存方式,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应多给儿童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的本真特性。从美国托幼中心一日生活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以看到:
在全天670分钟的观察时间里,美国幼儿园特别注重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时间(28%)和户外活动时间(23%)共占了儿童在园时间的一半以上,在这些时间里儿童完全自选所喜爱的运动和游戏,可以说儿童在幼儿园中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达到了和谐统一。这能够使儿童的各方面能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使其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扩展儿童的自由空间
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考虑儿童生活的空间,这是儿童生存的必需。空间一般是指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有物理空间,比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从家到幼儿园之间的距离等;有可感空间,比如儿童在幼儿园中感知活动室、卧室的大小以及儿童在其中是否感到自由,是否以自身的感觉体验着所处的空间。可感空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为幼儿提供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体验。儿童的空间体验可以通过生活空间的不同特点和侧面来加以理解。儿童感到自由是对幼儿园生活空间感知的最主要特征,因为自由是儿童生命存在的需要。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空间,关注如何为儿童提供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
比如,幼儿园课程中以“季节”为主线设计各种活动,活动可以围绕四季轮换及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气候气象、动植物、人的生活状态等设计幼儿园课程。活动名称有“秋天的叶子、秋天的风、冬天的白雪”等。“季节”这个主题就可以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在季节的渐次变更过程中陶冶自我。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儿童在广袤的大自然中感知万物,在冰天雪地上自由地堆雪人、打雪仗等嬉戏追逐的情景。这样的课程才是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本真的教育”,因为儿童是在东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亲历生命、体验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乐趣的。儿童对于大自然的那种空间感受,从本质上说具有审美感,儿童“具备了一种既了解又可以化身进入的力量而充满欢乐。同时。它也是对自己创造性力量的感觉(科波,1995)”。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身与其环境相互功能性的反应和影响,这种相互性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他身体及大脑的形成既富有营养又富有成效。因而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活动室内牢牢地坐住小椅子,他们在盥洗室、卧室、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场景的变更,会使其可感空间更自由。幼儿园应该为儿童创设有意义的环境,给个体成长广阔的空间。下面是笔者2007年11月在幼儿园观察的一则案例,说明儿童在自由空间中的感受、体验和生活。
案例:奇妙的鞋子
幼儿每天都遵循着一日常规进行活动,每天中午午睡时把鞋子脱在活动室,由值日生负责放到鞋
架上。一天,一个小朋友在做值日生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说: “老师,你看多奇怪,我们都是四岁,可为什么穿的鞋有大的、有小的呢?”没等老师来回答,小朋友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老师在旁边倾听孩子的对话,并适时地加入孩子的交谈。这时老师意识到,幼儿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并且凭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于是,这位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共同决定把“奇妙的鞋子”定为生成课程的主题。
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老师当天在家长园地上要求家长帮助幼儿了解鞋子的有关问题,以便老师开展一次充分的大讨论。
这个主题是儿童在生活中生发出来的,是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生成的。这其中,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空间,充分关注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于动态生成的每一个问题,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解答,因为这将影响儿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老师却开始考虑:哪些问题可以再引导儿童深人思考?哪些问题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儿童继续研究……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老师具有教育机智,即在活动中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以给予儿童引导和教育。
三、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
儿童活动过程在终极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塑造与自我建构的过程,所以幼儿园课程应能够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从活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确认主体身份实质就是创设一种情境,就是培养儿童独立自主、充满尊严地承担为生存发展而冒险的责任,呈现存在的意义,促使儿童寻求可能生活之路的教育。
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方式是否在共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否共同创建一种和谐交往的情境,决定着儿童身份的确认。教师和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对知识及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和谐交往情境的创建也是课程形成的过程。师幼间的对话是诚恳的,每个儿童对课程的理解和创新都得到尊重和保护,具有普遍意义的课程知识被儿童的独特性所取代。在儿童一日生活中,各种就餐、游戏等环节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是儿童全身心投入的生活过程,这些现场情境就是教师要顺应与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是否真正利用各种时机,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兴趣,创设出符合幼儿需要的空间。有人说,儿童本质上就喜欢调皮捣蛋。其实这些儿童可能是因为某些需要没有满足,老师必须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分析儿童的天性。儿童的需要是儿童现实生活状况和教育在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映,关注他的需要,并积极加以解决,儿童就会朝好的方向变化。这一过程就要借助师幼的参与和智慧,在实践中采用最适合本地区文化特点的方式变革原有时空。
【关键词】领队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实施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3.010
20世纪90年代,德国教授菲利克斯带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方法,迅速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1998年中国知名专家戴士弘教授以他自己所教授的《模拟电子技术》入手,开展项目化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果。2005年,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展开,规模之大,影响深远,在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反响,其他职业院校纷纷效仿学习,之后项目化教学改革便在全国高职院校掀起了浪潮。国内相关专家也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如戴士弘的《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严中华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邱晓文等的《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等,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及专家研究都是围绕工科为主,有关文科尤其是英语方面的探讨并不多,针对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则更少,缺乏较成熟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必修课《领队英语》为例,探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和实施,阐释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体开展项目化教学,完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
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学科课程,项目课程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以“做”促“学”,学以致用。项目教学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而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工作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给定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新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将主要知识点融会贯通其中,在课堂或者实训场地模拟化的情境下按项目开展课堂活动,既能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明白工作项目中主要任务的具体操作程序,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训练为本”的理念[1]。通过让学生积极、有目标地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领队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已达到1亿人次。伴随着出境旅游的迅猛发展,中国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熟练职业技能的出境旅游领队人才,出境领队必定会成为未来的热门职业,因此,培养合格的出境领队人才迫在眉睫。
《领队英语》是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主要针对的岗位是出境旅游领队。通过《领队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出境领队工作流程和内容,具备运用英语进行出入境及旅游过程中的领队服务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领队工作的需要,所以《领队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体现能力本位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当前领队英语教学还沿用之前的知识传授为主,或者单纯的英语对话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领队英语》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语言操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围绕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相结合,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认为项目与项目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是“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对《领队英语》课程进行整体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遵循以下操作流程[3]:1.明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即培养学习者未来从事领队工作所需的“领队英语语言能力、领队业务操作能力、政策法规知识与文化礼仪知识”为目标,按照领队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2.细化领队工作内容,确定教学项目,设计与领队工作环节相对应的前后衔接的教学项目;3.确立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由企业、行业人员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教师对其转化成相应的项目化教学情境;4.学生执行工作任务,实施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工作方式,制定计划,分配岗位角色,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习得语言表达,拓展沟通能力,构建职业素养;5.项目评价与考核。学生通过自评和教师点评,通过反思和内化,获得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理论教学与项目活动合二为一,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关键词:仿真软件 模拟电子技术 虚拟实验平台 应用
电子课程教学是以理论课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构成。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结合理论教学的进程,利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和电路设计的仿真,作为教学的补充,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又能确保课程实验电路参数的正确性,还为设计者免去了重复“制作—修改—再制作—再修改”的重复劳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我现介绍我院将仿真软件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做法。
1.将虚拟仿真引入课堂,进行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主要是理论课教学,过于注重原理分析、公式推导,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难于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配合演示实验。但准备演示实验,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将多种仪器搬到教室,使用不便;演示操作过程,会占用过多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现在我们将仿真软件的虚拟实验功能引进课堂,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同步演示,显示实验结果,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弥补了理论上的抽象性。下面是我们具体应用仿真软件来仿真的两个实例。
在模拟电路中讲授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三极管具有放大和反相的作用,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利用EWB仿真软件来仿真电路的实际效果。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后,理论的讲解听起来就更轻松了,其仿真图形如图1所示。从图形中可以看出,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在输出端放大的同时,还存在着失真。
在模拟电路中讲授振荡电路的起振时,通过电路的正反馈作用,输出信号就会逐渐由小变大,当振荡幅度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三极管的限幅作用,最后使得输出的波形稳定。学生很难理解,用现有的仪器根本就不能显示出起振的波形来,现在利用Protel仿真显示出波形(图2),振荡器起振的过程非常直观,还能看出这种振荡电路的波形存在较大的失真,但振荡波形较稳定。如果对波形失真要求较高,则需要采用改进型号振荡电路,即克拉泼或者西勒振荡电路。这种教学模式生动活泼,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学习兴趣,加深了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开设仿真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必须紧密地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往,实践环节主要是上实验课,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
我们的做法: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抽几节课讲解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电子技术实验课之前,学生必须先将电路进行仿真,得到实验结果以后,再进行实际的安装、焊接、调试。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信心加强,实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在设计性实验中,可以随时修改元件参数,并能马上获得仿真结果,直到满足电路设计要求。学生可提出各种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原来设计电路的缺陷:先设计出电路,买回元件后,在面包板或印制电路板上安装调试,需要连接很多的电位器,当调试好以后,必须重新买元件,重新安装调试,将损耗浪费大量的电子元器件。
3.虚拟仿真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中的应用
对于课程设计,我们的做法:将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搞一个课程设计。第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讲电路设计的步骤,完成课程设计。上完下一个单元电路以后,老师布置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好电路以后,交给老师检查,在检查学生设计方案时,要求学生陈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再次思维。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既发挥了虚拟实验高效、经济的长处,又培养了学生电子制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虚拟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采用虚拟仿真辅助教学,改善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更形象生动地将难于理解的知识用仿真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更能激发出学生设计电路的创新意识。但如果完全用虚拟实验取代实物实验,就只会在电脑上仿真,学生对真实元器件的封装、检测等认知程度大大降低,对使用仪器的操作能力大大削弱,缺少对实际电子产品设计的布局能力、布线能力、安装调试能力。为了避免其弊端,使之与传统的教学相得益彰,融于一体,更好地为现代教学服务,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强调仿真实验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认识到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既合理安排仿真实验课时,主要以学生课后自己上机实验为主,课堂上进行实际电路的安装调试工作;又精心选择仿真实验课题,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仿真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提高兴趣。还让学生做一些设计性的实验,自己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使虚拟仿真实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子产品。
总之,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把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动态地演示一些现象,化难为易,而且能模拟一些用语言难以清楚表述的,以及现实实验不易进行的内容。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也要注意仿真教学的辅助作用和实际工程能力的重要性,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结合,而不能以仿真来完全代替实际操作训练。
参考文献:
[1]王正谋主编.Protel99se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关键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红艳(1979-),女,河南周口人,河南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119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93-02
工业工程(Industr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整合工程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学科,[1]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该专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与当时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为七大工程,[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工业工程,1992年才开始工业工程专业的高等工程教育,工业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但短短的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日渐增长,目前国内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有1/2的高校设在机械学院,1/2的高校设在管理学院,不同学校不同学院设置下的工业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实践教学等环节呈现出多样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7]河南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本科院校,我院的发展定位是服务社会型高校,近年来,我院遵循这一定位,不断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大纲和课时计划,积极探索工业工程全过程式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能给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一、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工业工程传统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类实验、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专家座谈、到相关高校实地考察,在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我国各高校IE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8-10]课程实验主要是课内实验,如基础工业工程课内的人机操作分析、动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课程设计主要有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等,一般放在课程理论内容结束后的2周内进行;实习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内容,其中,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稍长些;毕业设计是IE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所有专业课程完成后,采取学生自选课题、教师推荐课题及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做课题三种形式,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目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IE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服务于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且各环节在内容、形式、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设计上是独立于其他环节而存在的,加上其他一些外部因素,没有达到实践教学原定目标。总体来看,目前IE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投入不足;各环节缺乏有机联系;实习环节的失控现象较为突出;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实践中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不足。
二、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
1.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包括学生在校学习和寒暑假在内的整个四年时间,并把教学中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在一起,通过梯级反馈系统实现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与控制,明确各阶段的职责与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2.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流程
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九大环节,具体如图1所示。
三、河南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全过程式实践教学实践
根据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流程设计,我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教学目标、实践环节与相应负责人,各个阶段间又有相应衔接环节。
1.初步认识阶段
初步认识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工业工程专业进行初步了解,为以后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我院工业工程专业该阶段主要由专业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学术讲座三个环节组成。专业教育一般在军训结束后,基础课程学习之前由专业任课教师从专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及考研参考几个方面向学生逐一讲解,使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认识。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后的前两周进行,该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一寒、暑假的顶岗实习(或调研),该部分是分散的,放假前指导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实习或调研对企业生产流程有一个初步了解。二是组织学生统一到企业参观,学校负责联系相关企业,并由指导教师带队到企业实地参观生产流程,引导学生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三是集中汇报。主要由学生逐一汇报顶岗实习和进企业参观后的感受和认识,指导教师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在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中间穿插有学术讲座,主要请企业IE部门主管及专业骨干教师讲解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及发展前沿。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可以使学生对生产过程有大致了解,对专业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2.打牢基础阶段
打牢基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专业课程,掌握基本技能。我院该阶段主要由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仿真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衔接是寒暑假的顶岗实习和学术讲座。该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指导教师及各课程任课教师。我院IE专业目前开设的课内实验主要有:基础工业工程的人机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生产运营管理的生产线平衡实验、人因工程的人类工效学等实验。通过课内实验,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实践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IE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目前,我院 IE 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通常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综合仿真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主要是采集、分析并优化企业中人、财、物、设备、方法、信息等资源的运行状况,对企业进行整体分解、实现优化组合,并对整个系统进行模拟。目前我院管理工程学院已建成了人因工程实验室、IE体验式教学平台及综合仿真实验室,可以为该阶段的所有实验及设计提供保障。
3.应用实际阶段
应用实际阶段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其教学目标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现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企业导师、论文指导教师是该阶段的负责人。我院IE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非常灵活,从大二开始的寒暑假顶岗实习到大四开始的集中实习,采取教师联系为主、学生联系为辅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制造企业实际情况,并应用所学的 IE 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生产运作系统中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所能及地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同时完成的,被安排在第8学期,由指导教师给出选题,学生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能力,确定具体的毕业设计题目。
以上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阶段都要通过顶岗实习衔接起来,在所有阶段结束后,我院还建立了实践教学数据库,即反馈信息数据,包括毕业生信息反馈、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家长期望信息反馈及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信息反馈,将所有信息反馈到相应阶段,并由相应阶段的负责人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
四、结论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去学习,将实践教学贯穿到大学四年的全部过程,并将事后信息反馈回来,发现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大大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但由于我院IE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很多实践环节没能实现教师统一带队、集中实践,其效果要比集中实践稍差些。
参考文献:
[1]熊永家,娄文忠.工业工程方法——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黄志良.实验室管理[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85-86.
[3]万鹏,原丕业,赵金先,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19-338.
[4]王东生.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研究[J].经济视角,2011,
(1):73-75.
[5]林琦,吴少雄.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37-38.
[6]李浩平,方子帆,王盈.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19-120.
[7]李卫红.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常州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0,23(4):83-86.
[8]陈亚绒,周宏明,付培红,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47-148.
[9]高广章,刘源.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商业经济,
关键词:项目导向;渠道管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43-03
一、教学模式理论
近年来,教学模式依循着传统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导向的进程不断演进。
模块化教学:该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分为“MES”和“CBE”两种流派。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称为“任务模块”;而CBE则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称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区别则是:MES“任务模块”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CBE“能力模块”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适合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即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即一专多能。
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根据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提出的,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德国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就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本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被零星地介绍到我国,尽管并不系统,但一些核心思想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就基本上是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建构的。
项目导向:是指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的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强调项目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高效地传授给学生。项目导向是近年来一种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标在于: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岗位性,实践能力强,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岗位。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与方向
①重构课程体系:变化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建构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设计课程结构。②重组教学内容:变化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③转变教学方式:变化学科型课程教学中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建构、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④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⑤课程教学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⑥课程教学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
2.课程性质与专业培养目标
渠道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课程。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职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开拓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了解行业背景及本专业相关领域发展动态,熟悉市场营销各环节工作内容和流程,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市场管理和一定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等职业技能,能从事工商企业及其它组织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管理等工作内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本课程设计思路
建立职业能力本位的项目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改变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渠道管理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渠道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任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之路,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课程设计思路为:教学目标――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达成目标。
4.职业岗位描述
通过调查研究综合三家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公司:河南某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某机械公司中的渠道专员招聘岗位任职要求描述。
职位描述:①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任务;②协助渠道伙伴策划市场活动,负责推进市场活动展开;③进行商及大客户的开发和渠道关系的维护、具备较强的渠道管理能力;④负责各商及零售终端激励执行情况跟踪督导;⑤分析潜在问题并跟踪客户问题;⑥配合并提供售后服务。
5.课程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掌握基本的渠道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设计建立合理的渠道,选择合适渠道成员,维护渠道关系,激励渠道成员,化解渠道冲突,调整优化渠道结构,构建良好的企业产品流通系统,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事营销管理活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全面学习实践渠道专员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之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项目实施
1.教学项目:完成一个企业产品的区域分销实施方案
子项目一:企业产品介绍、优、劣势分析、区域分析。工作任务:详细清楚介绍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等;知识目标:行业企业、产品、区域、消费者、企业产品的优劣势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状况;分析本企业产品状况;SWOT工具运用。
子项目二:本项目备选渠道方案可行性分析、竞争企业渠道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本地区竞争企业的渠道模式;制定本企业产品的渠道方案模式;分析影响方案的相关因素;知识目标:竞争企业;渠道分销方案模式特点;影响渠道方案的相关因素;能力目标:制定符合本企业产品的渠道分销方案;本企业产品渠道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分析与方案制定的各种因素依据。
子项目三:选择和评价渠道成员。工作任务:选择渠道成员和评价渠道成员;指出重点选择的评价指标和依据;知识目标:了解渠道成员及构成、渠道成员选择依据、渠道成员评价指标;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渠道成员状况;如何选择本企业渠道成员;如何评价本企业渠道成员。
子项目四:中间商维护控制、解决渠道冲突问题。工作任务:渠道力来自何处;怎样才能对各级经销商的维护控制与管理;如何解决渠道冲突问题;知识目标:维护经销商等渠道系统;渠道力来源;各级渠道成员管理控制;了解渠道冲突;解决好渠道冲突的办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渠道的渠道力来源;如何维护本企业渠道系统;管理控制各级经销商;合理解决本企业的渠道冲突。
子项目五:渠道激励。工作任务:如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渠道激励政策,能够激励经销商更好的合作共赢;知识目标:激励、渠道成员、渠道成员激励、渠道成员激励的方法;能力目标:掌握本企业渠道成员激励方法的特点分析;做好本企业产品的渠道成员激励工作。
子项目六:优化调整渠道方案。工作任务:根据企业所处阶段,怎样调整渠道方案,使方案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和经销商;知识目标:企业发展阶段、渠道方案的阶段适应性、渠道方案优化方法、渠道成员管理、调整渠道方案方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分析本企业渠道方案的阶段适应性;掌握本企业渠道成员管理;掌握渠道方案的优化工作。
2.项目实施
(1)项目。①布置任务――教师。首先布置一个任务――把已知企业的产品分销出去;②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如何把已知企业产品分销出去;③分析问题――教师和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④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相关知识解释、学习(联系实际、本区域企业);⑤总结――教师和学生。总结如何做。
(2)子项目举例。①布置任务――教师。布置一个任务――确定本企业的渠道分销模式;②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备选本企业的渠道分销模式;③分析问题――教师和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④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相关知识解释、学习;⑤总结――教师和学生。总结如何操作。
3.课程考核评价
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结合考勤、课堂表现与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最终成绩=平时考勤成绩×10%+阶段考核成绩×20%+实践考核成绩×3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40%。
(1)阶段考核。以项目任务为考核单元,采用课后案例分析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成绩各占10%。考核评价标准:利用所学知识能够完成书面作业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解释思路,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切合实际,自圆其说。授课教师根据操作规范考察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给出评价意见和考核成绩。书面作业必须按时完成。
(2)实践作业考核。以学生自选一家企业产品的渠道方案制定为基础,完成本课程的实践作业考核,渠道方案具体应包括六个子项目内容。实践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考核评价标准: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方案是否具有新意和科学性,是否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含量,材料是否翔实、有力,逻辑性方面有无问题。从方案结构是否完整,表述是否严谨,语言是否通顺,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审核,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roteus仿真;教学改革
1PROTEUS软件介绍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电路分析与实物仿制及印制电路板设计软件,是一个电子设计的教学平台、实验平台和创新平台,覆盖了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应用实验室等全部功能。它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及其电路组成的系统仿真,并进行功能验证,通过动态器件如电机、LED,LCD开关等,配合系统配置的虚拟仪器,实时观看运行后的输入输出的效果。
2理论教学改革
根据我校地处偏远且为农林院校的特殊情况和实际工程需要,教学内容上舍去复杂的理论分析,注重理论分析结果的应用,减少有关器件内部结构的分析过程,着重介绍器件(或集成元器件)的作用、主要参数、使用方法。全系教师根据各路反馈信息,确定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产生于整形,AD/DA和DA/AD转换电路五大教学项目,每个大项目又分为几个小的教学模块,同时弱化或忽略掉其它相关内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逻辑电路,其中涉及到很多电路的原理和繁琐抽象名词术语,这些无论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都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丧失学习激情。如果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讲解原理、用法,再穿插Proteus仿真,可使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刚接触常用组合逻辑电路8线-3线优先编码器74HC148时,学生对什么是编码器,选通输入端、低电平有效等名词一头雾水,更难以想象对输入的编码其输出是怎样的,如果有几路信号同时输入,究竟对哪一路优先编码输出,怎样实现利用功能端实现扩展编码?单靠多媒体讲解,这些问题在学生脑海里像一盘浆糊,一片茫然,无疑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在Proteus界面上形象地演示编码器74HC148的逻辑功能,如图1所示,改变各个输入端和控制端的输入,即可用发光二极管形象的表现出74HC148输出端的状态,结合仿真现象形象讲解,使得原来难以理解的芯片功能表也变得容易,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实践表明,通过在课堂上现场穿插PROTEUS仿真教学,学生很轻松学习地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各种触发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和555定时器的运用,以及AD,DA转换器,对《数字电路基础》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
3实验教学改革
在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实验教学10学时,因受到实验场所、时间、设备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几乎不可能提供学生太多的实践机会。而且,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课上学生机械第按照实验指导书连线,观察实验结果,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和动手设计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被严重制约。自从在教学中引进PROTEUS仿真后,实验教学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在讲解相关理论内容时,提前给大家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进行PROTEUS仿真,并把仿真文件传给教师,进行检查指导,然后实验课上再完成硬件连接。再次,加大设计实验力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不再以验证性试验为主,加大设计实验内容,重点放在各种芯片的应用设计上。增加用数据选择器设计测试输血和受血血型匹配的电路实验,74LS138译码器和与非门设计控制发电机工作的逻辑电路、电子秒表实验等设计型实验。例如,图2就是实验时学生利用74LS153芯片设计的血型匹配电路。图中,A、B代表输血者,C、D代表受血者(她们的取值00代表O型血,01代表A型血,10代表B型血,11代表AB型血),根据四个变量的取值,在输出端用发光二极管表示是否匹配,二极管亮表示血型匹配,二极管熄灭表示血型不匹配。最后,加大实验考核力度。为了促进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热情,试验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比重加大,由过去的15%,加大30%。另外,不再完全根据实验报告和考勤给实验成绩,而是组织专门考试。学生现场抽取预先准备好的题目,当场做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讲解,教师现场给成绩。
4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获取实际工程经验和能力,走向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设计电路的合理、正确与否没有判断经验,容易造成器件和仪器的损坏,有时辛苦焊接好后,预期的设计结果也出不来,往往需要重新设计,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浪费。但采用Proteus软件后,每个学生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虚拟实验室,学生可在ProteusISIS窗口大胆进行电路设计、测量、调试,修改,且在安装实物作品前就可看到结果。仿真成功后,只要安装正确无误、焊接可靠、布线合理,实际作品都会得到与Proteus仿真设计一致的结果。自从在课程设计环节引入Proteus仿真环节,学生设计的电子秒表、数字频率计、拔河游戏机等作品成功率大大提高,节省了硬件投入,使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极致发挥。
5结束语
把Proteus仿真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为数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该仿真软件也可应用到后续课程的单片机教学中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通过食品分析,研究天然食品、配方食品和加工食品的组成和特性以及是否掺杂和污染,以确定食品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和是否达到营养和感官标准。
2、结合食品加工中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的研究,开发食品保藏方法,减少食物损失浪费,延长贮存期,保持其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含量及色、香、味等感官品质,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和哈败。
3、为改进食品质量和开发新型食品提供依据,如建立合理营养配方食品,添加某些成分制取强化食品,开发植物蛋白以及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采用无菌包装和挤压膨化等可以保留较多营养成分和保证优良感官质量的新工艺。
4、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提供质量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化学知识,指导消费。
一、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区别
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自卑心较强,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理想。他们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取决于学习内容。对感兴趣的、要求实际操作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内容枯燥、整天坐在教室授课的教学内容则体现出来学习效率较低。普遍高职高专学生体现出自学能力较差,不愿意多花时间在学习知识环节上。总体来讲,高职高专学生体现出来学习积极性较为被动的特点
传统高职高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授课为主要方式,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接收者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潜能的发挥,不能很好地调动高职高专学生的积极性。在《食品化学》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按水、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有机物等食品组成成分大类来进行分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以对应实验为辅开展课程教学。这种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却恰恰是学生学习效率最低的方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而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安排课题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提出明确的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制定计划,共同完成较为完整的作品。项目在完成时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自我评估,接受教师以及学生的考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因此,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突出能力为本位,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职业素养为宗旨,将食品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实施项目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食品化学》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项目化课程设计整体思路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思想和理念,《食品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为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驱动,学训结合的理念,秉承“训练角色是职业岗位,学习的内容是实际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重组、序化、整合,充分体现本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技能、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
(二)《食品化学》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的教学特点
(1)在实际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和部分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解构、整合、重组、序化”;
(2)以“做”代“作”,“做”是检验工作中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做”强化“算”,以“做”巩固“记”,在“做”中提升技能,强化计算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做合一,真正达到操作稳准、计算精准、记忆快准。
(三)项目化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滴定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分光光度技术、重量分析技术、有机物检验、食品中营养物质综合检测等内容的教学和训练,应使学生掌握常见食品中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成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理解食品中有害成分的来源,并能应用相关知识正确解释食品加工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及食品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学生角色转换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学生的角色应当根据就业实际岗位来进行转换。因此,根据食品专业就业岗位分析,在这门课程中教师角色可转换成某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负责人,负责新员工培训,而学生可扮演刚进入中心的新进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各项食品检测。通过这样角色转化,可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结合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部分食品生物化学,将食品化学内容进行解构、整合、重组、序化。以滴定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重量分析技术、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食品中的营养物质6个项目、以对应多个教学任务为载体,打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六)能力训练设计
食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从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上看,总体体现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因此,每个项目化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工作任务(能力训练项目)也从易到难,呈现出能力要求递增的趋势。
(七)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本身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依据评价范围全面性,评价指标系统性、评价主体多样性、评价防范综合性的原则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案,将考核设计方案分为两块进行测评,即情境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满分100分,其中情境考核又分为过程性考核(学生自评3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40%)与结果性考核(情境学习文件50%,工作总结20%,咨询笔记30%),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各占情境考核的50%。
(八)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
(1)确定分析流程。小组初拟分析流程,组间交流讨论分析流程,教师点评、修改完善分析流程;
(2)准备工作。玻璃仪器的检查、洗涤,练习搭建仪器装置;样品预处理及制备标准溶液;
(3)按分析流程操作;
(4)结束整理工作。拆卸装置、整理桌面、洗涤玻璃仪器;
(5)数据处理;
(6)讨论总结。各小组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及任务考核;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教学 教学研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它既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对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素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深入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
1.合理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除了要考虑课程本身内容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结果科学的大胆预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最终结果。例如,在准备进行Excel数据筛选课程讲授前的准备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学前测试,要求学生将成绩大表中的各科优秀和差的名单筛选出来,可能大多数学生会用到以前掌握的Word的知识,遵循老的方法和模式,但是最终结果是要靠人工的方法鉴别各科成绩,耗时又耗力,通过Excel做只需要简单的几步就可以做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计算机相关课程,学生只能把操作步骤逐步地记录下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步骤无法在记录中全面真实地体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传统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多媒体软件可以很好地发挥形象的表现力,把步骤和结果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用广播或投影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操作流程,并对运行的结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和学生演示结合得比较好,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感觉不到任何压力和紧张,让学生上台演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基础实验指导。学生要真正灵活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离不开上机实践。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只有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才能受到严格训练。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基础实验课程的指导,并充分培养学生的培养思维能力,在实验环境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确定一系列简易的课程设计题目,给学生分组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明确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但最后的编码要由每个学生独立编写。最后每个学生都要亲自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按学生能否清楚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数,并且程序通过程序测试才算圆满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4.分层次教学
高职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个差异体现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平时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层次,没有重点,导致优生不够优,后进生却越来越后进。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思考,哪部分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哪部分内容能更深入地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哪部分内容能让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取得更大进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积极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然,在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强的对比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正会弄巧成拙。
当今是一个知识与技术并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科技知识水平对当代教育的严格要求,需要综合全面的优秀计算机人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更高的要求,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思考和加以研究。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强固的计算机知识能力水平的优秀人才适应当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完成当代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马丽.探讨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06:124-125.
[2]于欣.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4:160-161.
[3]邹颖伟.高职计算机教学特色研究[J].知识经济,2013,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