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花团锦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看来,如何使语文课堂坚守语文的本质,扎实而高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一、制定“语文的”学习目标
课堂的有效性始于你知道要到哪里去,也就是准确的目标。正如《南辕北辙》告诉我们的,当你的目标正确时,盘缠、车夫都是你到达目标的有效手段。否则,相反。
如《翠鸟》: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敏捷的动作特点.
4.在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的同时。
细读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目标要求不明确。比如,对生字的要求是“会写”,怎样才算“会写”?表述的非常不清楚。二、“过程与方法”严重缺失。词语如何教学?课文内容如何理解?语言表达如何训练?感情朗读如何指导?人文情怀如何感悟?我们无从得知。
那么,什么样的目标制定才够“语文”呢?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该是这样的:一、涉及三个维度的目标之间完美融合,互相依存,在任何一维目标追求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另一维目标的渗透。二、每一项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即对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对目标要求的清晰表述。三、对于目标的达成提供过程与方法的支撑,可操作性强。
二、选择“语文的”教学内容
1.聚焦文本的精华所在
也就是要特别关注对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必须要关注课文中的这些语段——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以上语段,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人文情怀,还是从表达方法来说,都是文本的精华所在。我们只有围绕这些点展开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原则。
2.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
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
王荣生教授指出:“运用语言的过程包含两个层次:语言意义的层次和语言形式的层次。”当然,一个优秀的文本,他的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总是高度融合的。
3.留心文本的语言细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教学时,我们总是抓住“美丽”一词展开,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早先有过”,这两个平常的词语在这有何作用呢?他告诉我们小村庄的美丽只是曾经有过,而事实上小村庄的美丽,以及美丽的小村庄都已经不在了。这在写法上是一种伏笔,他关照着后文,起着暗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能引起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美丽的小村庄只是曾经有过?是怎么消失的?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
三、设计“语文的”教学流程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学设计看似完美,操作起来却效果平平。为什么?除去教师的教学机智,我认为主要存在二个原因:1、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过于严密,教师就把学生的思路死死牵住,丝毫不敢放手。2、教学环节过于松散,头绪繁多,时而音乐响起,时而小组合作,时而引进拓展材料,搞得学生晕头转向。有效性自然成为奢谈。
那么,什么样的流程设计才是“语文的”有效的呢?
我们以《好汉查理》为例。
我把教学流程设计成四个板块。
板块一:好汉就是好汉
中心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心中的好汉形象
中心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汉?为什么?
板块二:好汉不是好汉
中心任务:通过“恶作剧“一词的教学了解查理不是真好汉
中心问题:为什么说好汉查理不是真好汉?
板块三:好汉还是好汉
中心任务: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好汉查理是真好汉
中心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好汉查理是真好汉?
板块四:好汉不只是好汉
中心任务:理解查理从假好汉到真好汉的变化原因是杰西的理解与信任,从而丰富本单元爱的主题,进而重塑学生心中的好汉形象。
中心问题:1、查理与杰西到底是谁帮助了谁?2、现在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汉?为什么?(机动)
整堂课我围绕“好汉”展开教学,板块之间既有独立的任务,又有关联,既不散乱无序,又不需担心学生脱轨。如此设计,自然有效;如此课堂,自然高效。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学会“终点思考”——安排一个环节,设计一个问题有什么目的?对目标的达成有什么作用?每一个目标要有相应的环节去落实,每一个环节都要为达成相应的目标而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环节才会简单明了,不枝不蔓,清晰流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梳理探究”是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精神的教材内容。《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是知识性材料,属于教材中“梳理探究”的部分。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成语的来源和结构”“成语的运用”“成语与文化”。针对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调整和扩展。通过“成语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成语,因此我把这一教学内容具体化,并把成语的运用和高考结合起来。“成语与文化”也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成语的梳理上,而是让学生从成语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和手段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方便高效,课堂容量更大。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既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又要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课堂时间有限,但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更多、空间更大,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带自己日用的成语工具书,并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几种成语工具书。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教给学生有关成语的全部知识,只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成语并掌握学习成语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成语。
二.教学内容:
(一)成语的来源:(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成语的几幅图画让学生猜成语,老师总结)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
文人作品:乐不思蜀 望梅止渴
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立地成佛
(二)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具有形式固定、源远流长、含义完整、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成语的运用:
1.读音:
瞠目结舌chēng 如法炮制páo 锲而不舍qiè 鲜为人知 xiǎn
强词夺理qiǎng 惟妙惟肖xiào 螳臂当车dāng 风靡一时mǐ
2.字形:
(川)流不息 以逸(待)劳 和(蔼)可亲 (唉)声叹气 甘(拜)下风 金(碧)辉煌 一(筹)莫展 寥若(晨)星
3.高考成语题主要设置误区:
(1)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望文生义
(2)李老师当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常常日理万机。――轻重失度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误用褒贬
(4)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语义重复
(5)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谦敬错位
(6)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堪称人类历上“最珍贵的友谊”。――对象不当
(7)姐姐跟我说:“想到五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我就心有余悸。真的还没准备好呀!”――不合逻辑
(8)清华大学食堂卖馒头的小伙竟然考上北大国际贸易系,令全体清华人对之侧目而视。――含义混淆
(四)成语与文化:
1.成语与自然文化
江山如画――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讴歌
凄风苦雨――对险恶自然的由衷敬畏
傲霜斗雪――对自然的精神气节的歌颂
描写自然的成语还有:山清水秀、风和日丽、彤云密布、花团锦簇、春意阑珊。
2.成语与服饰文化:
凤冠霞帔――帝王妃嫔和贵族妇女的服饰
荆钗布裙――普通的劳动妇女的服饰
披红挂彩――遇到喜事
披麻戴孝――遇到丧事
描写服饰的成语还有:西装革履、华冠丽服、衣衫褴褛、衣冠楚楚、长袖善舞。
3.成语与建筑文化:
雕梁画栋――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瓮牖绳枢――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描写建筑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钩心斗角、空中楼阁、鳞次栉比、古色古香。
4.成语与做人:
表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成语:披星戴月、奋不顾身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一诺千金、童叟无欺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的成语:勇者无惧、大义凛然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描写做人的成语还有: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两袖清风、宽宏大量。
(五)成语游戏:
一.猜谜语:
哑巴说话、变奏为春、举棋不定、滥竽充数、二四六八十各打一成语。
答案:哑巴说话――有口难言(指手画脚) 变奏为春――偷天换日 举棋不定――下落不明 滥竽充数――装模做样 二四六八十――无独有偶
二.成语对联:
以“守株待兔”“流芳百世”分别作为上联,写出它们的下联;以“放虎归山”“下里巴人”分别作为下联,写出它们的上联。
答案: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请狼入室――放虎归山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三.成语接龙:学生分三组分别以“大庭广众” “石破天惊”和“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
教学反思:
上课过程中,从学生的表情和课堂反映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对这样的课是欢迎和喜爱的。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习兴趣、扩大了课堂容量。本着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通过成语游戏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