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传染病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
**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08所,在校生72027人。其中进修学校1所,完中4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786人;初中13所,在校生16989人;职高1所,在校生1224人;小学482所,在校生45155人;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872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932人,其中专职校医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4%,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46%。高中毛入学率32.68%,幼儿入园(班)率29.01%。全县校园占地面积137525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859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7.28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0平方米。全县有寄宿制学校219所,住校生43119人,食堂用房11319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二是成立了由各学校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各完小校长为成员的工作执行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本学校(校区)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配设了各乡镇的义务兼职校医。义务兼职校医由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担任,实行片区挂钩制,为各学校的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初步形成了纵横一体的工作格局,有效地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工作的长效监管和正常开展。
(二)全面完善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到位。一是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我局与各学校、幼儿园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学校、幼儿园结合学校人员密集的实际,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承担主要责任。各学校、幼儿园逐级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校点、到个人,实现层层监管,层层抓落实。二是实行局领导及职能科室分工负责联系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县教育局安委会设在教育股,负责综合协调,在安全工作中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四项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完善学校卫生安全事故及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明确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如发生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要在半小时内以电话方式报教育局党政办,第二天上报书面报告,杜绝重大事件和疫情瞒报、延报或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卫生安全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合法的处置。四是制定下发了《**县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同时要求各学校(园)制定相应的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处置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事故和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置。
(三)深入开展知识宣传,保证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督促和指导各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和通过挂横幅、警示牌等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常规卫生保健知识、食品卫生与心理咨询、疾病防治、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卫生法、食品与健康等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师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全县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讲座共56场(次),出板报450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意识。二是广泛开展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结合“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局组织城区学校到富州广场宣传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交通安全等常识,发放宣传单83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的安全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我局制文下发或转发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文件共18份,全面传达上级精神,做好各季节时令和非常时期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预警,指导学校抓好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邀请上海市第十一批青年志愿者赴滇扶贫接力队文山分队到我县举办“青少年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治”讲座,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城区各学校、幼儿园主管卫生工作的副校(园)长、德育主任及城区学校部分班主任、校医参加讲座,听取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手足口病等11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促进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全力查排安全隐患,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整治到位。一是对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行大力整治。与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食品店和流动摊点进行检查整治,重点检查各类不合格、霉烂变质和“三无”食品,严厉打击不法销售行为。开展了2次大规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共检查学校门前食品摊点36处,依法取缔无证食品摊点23个,没收销毁盒饭300余盒,其它各类不合格食品10余种100多公斤,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二是加大学校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组织人员深入各学校开展食品卫生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学校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安全防范措施,共检查学校276所,食堂98个,学校小卖部53个,查出隐患76处,其中食堂卫生安全隐患14处,当场整改36处,勒令相关学校限期整改40处,并要求各学校(园)每月对食堂、小卖部、食品摊点进行食品卫生检查,认真填写《学校食品安全检查表》上报县教育局,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饮食安全。三是切实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指导各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排查和防治工作,全县无一例病例发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5月6日洞波乡中心学校出现甲肝疫情后,我局及时划拨甲肝病防控工作经费1万元,并派出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驻该校,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抓好疾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甲肝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并及时发文通知各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与卫生部门联合对学校周边卫生状况、水源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保障师生饮水安全,确保了全县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近日,我局与卫生局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适龄少年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心学校及其以下学校均没有专职校医,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是极少数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还不足,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工作失误时有发生,责任心和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由于办学条件差,部分学校食堂设施简陋,无功能分区,加工流程无序,食品加工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学校食堂在采购蔬菜、肉类食品中,没有向销售方索取相关证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学校周边食品店、流动摊点较多,由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心理驱动,加之缺乏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所出售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而且这些店面、摊点已是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顽疾之一,整治行动一结束,马上死灰复燃,给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五是由于校舍不足,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上课、住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传染病,传染速度很快,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六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没有开水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能喝井水或自来水,水质得不到保证;食堂餐具消毒工作薄弱,消毒设施不完善,消毒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都给传染病发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方便途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建设。全面修订、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细则,严格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尤其是要不断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制度。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程序。
二是层层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加强责任追究。把食品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学校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领导自觉把健全、完善和落实学校安全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促进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三是落实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防范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建立隐患整治责任制,做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六落实”,对每一项安全隐患加强跟踪监督,随时掌握整改情况,直至得到解决。
四是主动抓住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兴边富民”工程、国门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和筹措资金,加大对学校食堂、教室和学生宿舍的建设力度,确保食堂符合食品加工卫生标准,确保学生上课、住宿拥挤问题得到解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儿童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
3、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 “9·20”爱牙日活动、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工作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为了解阿勒泰市各类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探索有效、长效工作机制提供对策,笔者于2012年5月对阿勒泰市所有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阿勒泰市各类学校共56所,其中大中专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学校)3所, 中学8所、小学16所、托幼机构29所。
1.2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设计调查表,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方式,对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组织、制度、疫情报告、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等进行调查。
2结果
2.1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领导情况调查学校中传染病管理组织网络、工作预案和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分别为大中专学校89.4%,中小学96.8%,和托幼机构80.4%,传染病防治管理部门和人员落实率(自查率)分别为大中专学校89.4%,中小学66.8%,和托幼机构83.4%。大中专学校和托幼机构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低于中小学,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托幼机构和中小学低于大中专学校。
2.2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执行情况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消毒隔离、专人负责登记报告工作。因病缺课规范登记和常规消毒管理:中小学最规范。大中专学校无规范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而民办托幼机构因病缺课规范登记和常规消毒管理规范率最低。专人登记报告工作:公办托幼机构落实率100%,小学及民办托幼机构分别50.6%和55.6%。
2.3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学校中,公办托幼机构儿童入学入园预防接种证查验书面制度、查验结果记录均达到规范。但是民办托幼机构此项工作流于形势,儿童的免疫保障出现空白,是造成多种常见传染病在托幼机构暴发的根本原因。
2.4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传染病管理情况调查学校中32.8%建有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但只有18.2%学校消毒规范,民办托幼机构的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建有率和消毒隔离规范率均为最低。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主管校长负责制建有率和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低于大中专学校[1~3]。各类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和疫情登记报告工作不完善,制度措施的落实相对较差,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相对较好。中小学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设置率及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落实率最低,民办托幼机构情况疫情执行最差。大中专学校除了校医设置规范外,其他方面相对较薄弱,尤其是学生晨检、校消毒隔离及专人报告方面均建立在最低水平,而民办托幼机构各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隐患最多。
3.2问题存在的原因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不健全 学校传染病监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对违法行为缺乏威慑力,造成监督执法力度不强,执法效能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均有相应规定,但都比较笼统,实际操作性不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虽明确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职责和要求,但仍未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3建议
3.3.1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法制化建设建议加强学校传染病监督管理立法工作,制定与本市相适应的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监督管理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相关卫生要求;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开展自查,对校内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学校医院或卫生保健室应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集中处置。同时建议修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或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3.3.2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和宣传培训检查中要加强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采取广播、报纸、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学校传染病主管校长、管理人员或疫情报告人员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3.3.3落实保障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领导,确保经费、人员和设施到位。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明确职责,定期就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沟通,建立传染病管理公示制度,以逐步形成学校自律、教育主管、卫生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长效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贝品联,主编.学校卫生工作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8-99.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学校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根据《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全市学校卫生工作意见明确如下: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
1.学生缺课网络直报。今年,省对原学生缺课网络直报系统与健康体检系统进行了整合,更名为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学生缺课网络直报作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省疾控中心将加强对各地学生缺课网报工作进行网上监控,市疾控中心对学校缺课网络直报开展督查,每年覆盖2次以上。各校要高度重视,遵循“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常年开展”的原则,认真履行学生因病缺课“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真正实现学校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在新学期开学后,要按照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的要求,迅速恢复学生缺课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月底前必须开展,同时上报学校学生缺课网络直报人员名单。对于未按时开展的学校,将通报全市。
2.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当前已进入春季传染病的高发期,各校、各幼托机构要重点做好结核病、手足口病、腮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或市疾控中心报告,主动配合卫生部门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按照《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在今秋新生报名须知和程序中明确预防接种证查验的要求,在新学年开学时做好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
二、学生健康体检与常见病防治
1.学生健康体检。根据教〔〕204号文件要求,尚未完成学年学生健康体检的学校,要抓紧时间尽早安排,确保学生每年体检一次,体检工作要在今年月底前全面完成。体检结束后,要会同体检单位将体检数据录入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对于结核菌试验(PPD)强阳性的学生,要在家长带领下持复查通知单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胸片等检查,以观察有无结核病灶。对于体检发现的其他疾病或异常,要及时告知家长,做好复查复诊。今年秋季开学后,将组织开展学年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2.学生常见病防治。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起,为逐步拓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内涵和提高防治水平,我市将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近视、龋齿、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开展干预,年内组织开展氟化泡沫防龋1-2次。根据《省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方案》的要求,今年我市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95%以上,其中等中学、中心校覆盖两次以上。
3.学生常见病监测。实验小学、中心校需配合卫生部门开展肥胖、伤害基线调查和防治效果评估,九中(原六中初中)、初中需配合开展近视、龋齿基线调查和防治效果评估,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需配合开展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和评估工作。
三、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关于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村小:
春季是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流脑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为有效预防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现就做好2016年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强化责任意识
传染病防控工作对稳定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校(园)、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进一步落实传染病的防控网络,认真修订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安排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切实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实做细做好,严把门禁、一日两检、请假学生追踪、疫情检测报告等各个关口,真正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控制措施,共同构筑防控工作的坚实堡垒,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对于防控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大局意识淡漠,工作拖沓、作风不实的学校和个人要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1、各小学、幼儿园要积极落实防控措施,要求每日进行晨、午检和缺课原因追踪登记;教室、活动室持续开窗通风,每天对室内空气采用紫外线杀菌灯持续消毒照射60分钟;对幼儿个人餐具、水杯用消毒柜消毒,无消毒柜的可以用开水煮沸15分钟或蒸汽消毒10分钟;毛巾用煮沸或蒸汽消毒,天气晴好时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置阳光照射下曝晒干燥;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进行“84化”消毒;图书每两周至少通风晾晒一次;教室和寝室等场所要经常保持良好通风;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发现可疑患儿时,立即隔离、送医就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上报辖区卫生院,传染病例在传染期内(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后7日)不得入学。
2、全力抓好卫生工作。一是各校要加强每日卫生打扫工作,确保校园卫生无死角死面。二是教育学生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教育学生做到一人一巾一盆,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洗簌用品,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3、科学消毒。各村小必须按照镇中心校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文件要求,规范科学消毒正确使用药品,每天消毒并做好记录,尤其要做好食堂、厕所、教室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寄宿制学校每周要集中对住宿生餐具进行消毒一次(用含氯消毒剂250毫克/升浸泡30分钟)。
4、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加快空气循环流通是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各校务必要求和教育师生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通风。
5、加强学校(幼儿园)健康教育。各校(园)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等形式,将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教给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要教育学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身体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的学校要避免大型集体活动。要通过校讯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手足口、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等春节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家长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发现学生身体异常,应及时带学生赴医疗机构就诊。
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县教育局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现将《乡中心学校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下发给你请各校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各学校要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园)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还要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乡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五)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
3.疫情处理。
各相关学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查督导
一、总体要求
以履行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为主线,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医政监督、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是在职能交接前,认真做好餐饮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
(一)餐饮服务监管工作
1、餐饮服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根据《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部分领域监管职责的意见》(七政发[]9号)文件精神,卫生部门负责对咖啡店、茶楼(馆)、冷热饮店、酒吧等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在职能交接之前,我所将一如既往加强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同时加强与工商、质检、药监、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加强沟通,凝聚合力,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二)卫生监督重点工作
1、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二次供水单位。
(2)监督内容
①填写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二次供水单位信息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每年1-2次,覆盖率达100%,并做好卫生许可证换发证前的审核工作。重点检查市政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制管水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情况,涉水产品情况等。对违反《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条例》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及处罚。
③开展水质检测.对市政供水单位—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2次,检测指标包括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对辖区内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余氯(如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则不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检测。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检查对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七类28种,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及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
(2)监督内容
①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1次以上,查处无卫生许可证营业、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等违法行为。
③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监督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3、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辖区内学校、幼儿园。
(2)监督内容
①建立学校、幼儿园信息卡和档案。
②开展学校、幼儿园卫生监督检查: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幼儿园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幼儿园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③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学校食堂卫生、饮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配合教育、工商等部门抓好学校周边卫生环境整治。
4、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游医、个体诊所、营利性医疗机构。
(2)监督内容
①全面开展执业医师的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的聘用人员,严肃查处无证执业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违法行为。
②深入开展农村医疗市场整顿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个体诊所执业范围和个体医生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坐堂行医的违法行为。
③采取联合多部门大行动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及时查处非法行医行为。
④充分利用乡镇卫生监督员,畅通打击非法行医群众投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非法行医线索。
5、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计划
(1)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对全区医疗机构开展1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消毒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的违法行为。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菌(毒)种管理等。是否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进行分析、调查与核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和业务指导等。
(3)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
(4)继续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冬春交替期间,可能出现的“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化各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意识。
6、医疗机构监督工作计划
①建立医疗机构档案。
②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情况。依法查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扩大诊疗范围、私自转让或变相出借、出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聘用非法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卫生案件稽查工作
1、做好全区卫生案件的执法监督与稽查工作。包括案件立案、调查与处理;突发事件报告、调查、处置。
2、做好对卫生监督执法的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处工作。包括对上级布置、交办的事项处置及完成情况、监督员行为规范的监督稽查。
3、组织卫生监督执法检查。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1、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职能,确定各执法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并完善卫生违法案件协查制度、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制度,依法严格规范并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加强卫生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
2、认真开展对卫生执法人员着装风纪、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制作、投诉举报案件处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稽查工作,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
(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工作
1、充分利用“3•15”、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教活动,大力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全区群众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卫生执法环境。
2、举办全区各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班。
3、在区政府网站和工作简报中公示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4、对大案要案查处要加大曝光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震慑违法行为。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2、明确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根据本工作计划,认真谋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切实加强监督,做到务实、高效,确保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一、创建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按照创建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市卫生局牵头,成立了市质监局、工商局、爱卫办参与的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两个工作组和城区“除四害”监测工作队。在创建工作中,各相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创建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改善城乡面貌,推进城市化进程,营造有益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开放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大事,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和协调,加大了创建工作力度。二是制定了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管、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卫生监督组负责城区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预防性健康检查。传染病防治组负责建成区内的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检查,除“四害”监测工作队负责城区内灭鼠、灭蚊、灭蝇、灭蟑的监测。
(二)明确工作职能,靠实领导责任。市卫生局作为卫生组牵头单位,高度重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把创建工作做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卫生系统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靠实了责任,形成了职能小组向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健全和完善了责任制。一是在创建工作中实行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爱卫办、健康教育所主要领导分别与卫生局签订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实行督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责任单位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三是创建措施具体。有关单位都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监督所分别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意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任务,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了工作要求、标准规范和责任追究办法。四是严格奖罚措施,各责任单位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提出凡在工作任务不落实,影响达标的单位,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卫生法律和疾病防治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市人大高度重视《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XX、XX年两次对我市《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狠抓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使宣传教育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利用特定的卫生宣传日,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组织人员上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编印《卫生法规汇编》、《卫生知识培训手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医院感染与消毒技术培训教材》、《安全注射实施方案》、《计划免疫资料管理规范》等4万多册,印发各类宣传资料、传单20余万份,举办专题讲座100余期。通过开展群众咨询、播放录音录像、悬挂横幅标语、办黑板报、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疾病防治中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四是坚持抓好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法规、标准、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法治观念和卫生意识,促使其合法、守法经营。近年先后举办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班45期,8298人次,对大中型餐饮单位上门培训30余期,612人次,发放考试试卷4000余份。
(四)严格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卫生秩序。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食品卫生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及《甘肃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重点把好卫生审查关,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设施、加工环境、设施布局、工艺流程、人员资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废弃物处理等,进行全面的预防性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据食品行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环节,制定了经常性的巡回监督检查计划,指派专职卫生监督人员深入生产经营单位,对其卫生设施运行、卫生制度、“三防一消”措施的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情况、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帮其整改提高,寓监督检测于服务之中,年监督频次平均5次以上,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食品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食品卫生抽查合格率从XX年的86.3%上升到XX年的91.3%。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巡查,使各企业普遍落实了6有,即有质量承诺、有巡查回访记录副本、有原材料进货使用记录、有生产过程记录、有添加剂使用记录、有检验记录或委托检验报告。工商部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巡察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把以“一照三证三票”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索证索票制度落到了实处。三是开展了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针对婴幼儿奶粉、黄花菜、散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熟肉制品等的专项检查。出动卫生执法监督人员8280人次,监督检查集贸市场376个(次),畜禽产品饮食摊位2546户次,食品生产加工业420户次;餐饮业1245户次,食品经营6336户次,责令限期改正2142户次,现场纠正不符合要求217户次,处罚185户,对无检疫合格证的畜禽产品和伪劣变质食品进行了没收销毁。特别是在“西交会”、“五武赛”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安排科学周密,工作扎实细致,确保了节会期间无一例卫生投诉,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总体部署,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
治活动,促进了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先后开展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卫生、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劣质婴幼儿奶粉、商场(超市)散装食品、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环节、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散装白酒、散装调味品、黄花菜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卫生部门以餐饮业消费环节为重点,在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中受理食品违法案件17起,立案12起,结案11起,结案率92%。实施行政处罚179户(次),其中警告72户(次),责令改正534户(次),责令停业37户(次),取缔27户,罚款67户(次),罚款总金额2.36万元,没收过期食品1.65万公斤。工商部门认真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上半年检查市场、超市580家,检查经营户6700户,取缔无照经营46户,共查处食品案件149起,标值4.91万元,其中查扣含“苏丹红”食品427瓶。二是对城区28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问题,会同教育部门下发整改通知,签订整改责任书,对存在问题的2所学校食堂责令停业整顿。三是在乳制品专项整治中,共检查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52户,抽检消毒奶、酸牛奶、含乳饮料共21份。
(六)加强部门协调,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XX年以来,卫生部门在全市餐饮业、学校食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制定了《平凉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XX年平凉宾馆、陇东明珠宾馆经过市级初审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终审,成为全省首批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
工商部门强化措施,加强对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监管和引导。把“六查六看”、“五项制度”作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经营者自律,工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真正用制度和机制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落实“一照三证三票”制度,拒假冒伪劣食品于市场大门之外。
质检部门充实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投资30余万元,新添置了气象色谱仪等一批检测仪器,改造了微生物实验室,目前,基本上满足了食品常规项目及部分添加剂的检测需要,食品检测手段进一步完善。
(七)健全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一是进一步健全了疫情监控报告网络系统,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实现了县级医疗机构-县级疾控机构-市-省-国家卫生部的零距离报告,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及时上报和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传染病报告制度进一步落实,确定了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及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在第一时间紧急调度处置,从而为迅速高效处置疫情提供了保障。三是狠抓了计划免疫安全接种工作。制定印发了《平凉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实施方案》开展了疫苗、诊断试剂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狠抓了以创建计划免疫安全接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计免安全接种工作,保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传染病执法监督,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一是针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滑坡,某些传染病在局部暴发流行,传染病报告存在迟报、漏报等现象,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执法大检查,重点从制定方案、人员培训、安全接种、接种合格率、资料管理、经费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 二是对重点传染病开展经常性督查工作,重点检查城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肠道门诊建设、消毒制度落实、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病人规范化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及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和医用垃圾处理情况等。通过监督检查,使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更加规范健全,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传染病病人实行专科或隔离管理,院内感染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市医院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要求,先后投资40万元购置了下排气式预真空压力锅、一次性医疗用品毁形机、自动生成二氧化氯污水处理系统、自动洗衣消毒设备、臭氧发生机等设备,有效地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满分27分,实得22.8分,扣4.2分。卫生许可证持证率87%,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92%,五病调离率100%。
饮用水卫生管理:满分7分,实得6.5分,扣0.5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五病调离率100%。 共3页,当前第2页2
传染病管理:满分6分,实得5.6分,扣0.4分。传染病报告率达90%;常规免疫四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5%,脊髓灰质炎糖丸97%,百白破疫苗96%,麻疹9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95%;在职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0%以上。
“四害”监测结果:参照卫生城市“四害”检测评比标准,居民户、餐馆、食品经营场所平均鼠密度1.57%、蚊类密度0、蝇类密度0.87%,在监测区域内未检出蟑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饮食市场设施不完善,市场举办者、管理者食品卫生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市场的选址、建筑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审查投入使用,导致食品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二是火车站、东、西汽车站周围的私人旅店及餐饮业经营单位基础设施差,一些旅店未挂牌经营,难以发现,难以监管。三是肠道门诊不规范。四是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够高。五是传染病报告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四、改进措施
1、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两证及三防一消设施及消毒措施的落实,规范经营和操作行为,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户,力争省级卫生城市如期验收达标。
2、深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合格率,把工作重点放在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建卡和建证,消除空白点。积极创造条件,抓好肠道传染病门诊的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洗手、污物处理、消毒设施,健全门诊日志和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中传染病防治的督查。力争在10月20日前完成查漏补缺工作。
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发病史及暴发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的命名。近几十年来多次发生HFMD,遍及各大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约20个国家已有记载。
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报道HFMD,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l6引起的HFMD暴发流行, 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HFMD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一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HFMD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其后,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2000年在山东省、江苏省,2001年在北京昌平区又发现多起病例。
病原学
引发HFMD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肠道病毒属,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xAr16及BY71型,有报道ECHO及CoxA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早期发现的HFMD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l8型,HFMD与EV71感染有关的报道则,始自20世纪70年代初,1974年美国学者从1例脑炎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BY71肠道病毒后,HFMD与EV71感染的关系得到广泛的重视。此后,EV71感染与CoxAl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HFMD的主要病原体。由于HFMD常常由多种EV共同引起,而EV71和CoxAl6往往是HFMD暴发流行的最主要病原,二者在遗传学上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EV71与CoxA16引起的HFMD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除了引起HFMD以外,还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易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目前世界上几起严重的HFMD暴发流行均由EV71引起,而CoxA16则极少导致HFMD的大规模暴发流行。在当前安徽省阜阳市HFMD的暴发流行中,已经分离出肠道病毒EV71型病毒株,确定为EV71感染。
传染源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患者及健康带毒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疱疹液、粪便等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婴幼儿最为易感,≤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据国外文献报道,本病每隔2~3年流行1次的规律出现,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疫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的10.65%;2006年报告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的21.71%;2007年报告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的30.1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3 a平均发病率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男、女性别比为1∶0.66。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结论 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报告 学生
analysis on the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outbreaks in maanshan in 2005-2007/
fang da?chun, yao wei?ling, chen hai?qin, et al.
maan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aanshan(243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maanshan,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making related policies. methods data of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05-2007 in maansha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chool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cs were 430, 1 082 and 1 459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44‰, 3.61‰ and 4.87‰,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as 10.65%, 21.71% and 4.87% in 2005,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for school was increased rapidly in 2005-2007. among them,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the mumps,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hicken pox, bacillary dysentery, 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in the top five.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hree yea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was higher than the nurseries, the nurseries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ary schools, male to female ration was 1∶0.66. the peak incidence was in june to july and december to january. conclus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schools. leak investigation and repla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trance vaccination identification check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ologic studies; disease notification; students
学校(含托幼机构)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种传染病疫情最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2005年以来,马鞍山市学校发生多起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身体健康,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现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2005-2007年传染病报告历史数据。病例选取3岁以上托幼儿童(不含散居儿童)至20岁以下高三学生(不含大中专学生)。人口数据取2005-2007年统计局报告的3~20岁年龄组人口数据平均值,计算发病率。按照国家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执行,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实行谁诊断谁报告的原则。报告的病例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和主要疾病发病率 2005年报告学校甲、乙、丙类传染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4 038例)的10.6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44.19%,肠道传播占39.53%,血液传播占6.98%,虫媒传播占2.09%,其他传播占7.21%;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传染病发病数的24.65%,23.26%和16.28%。
2006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4 983例)的21.71%;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7.82%,肠道传播占18.11%,血液传播占2.03%,虫媒传播占0.09%,其他传播占1.94%;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65.43%,10.26%和7.86%。
2007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4 839例)的30.1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2.72%,肠道传播占22.62%,血液传播占1.99%,虫媒传播占0.48%,其他传播占2.19%;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47.43%,16.31%,10.21%。
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31,p=0.000);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平均占学校传染病的50.69%,11.51%,9.02%,6.90%,5.02%。
2.2 年龄、性别分布 2005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小学阶段发病整体偏高,没有明显的年龄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58;2006年7~12岁有发病高峰,10岁组最高(12.22‰),男、女性别比为1∶0.67;2007年托幼、小学阶段有多次高峰,12岁组最高,为9.39‰,男、女性别比为1∶0.67。3 a平均发病10岁组最高,为8.00‰,小学阶段(7~12岁)高于托幼阶段(3~6岁),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13~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66。
图1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略)
图2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年龄分布(略)
2.3 时间分布 2005-2007年的1-12月份每月均有发病,2005年4-9月发病较高;2006年12月为发病高峰;2007年6-7月和12月发病较高; 3 a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
图3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略)
2.4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2005年报告2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54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0.94%。2006年报告6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366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1.69%。2007年报告5起疫情,3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发病410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9.25%;2起小学水痘疫情,占年度报告该病的18.91%。疫情报告资料无其他聚集性病例。
3 讨论
2005-2007年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发病数上升较快,提醒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病数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学校传染病发病的71.22%。2006-2007年腮腺炎处于发病高峰期;水痘发病数量迅速增多,2005年发病为0,2007年比2006年增加6.93倍;3 a平均呼吸道传染病占70.45%,提示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重点防治,教育部门应根据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征,有重点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相对平稳,3 a平均肠道传染病占23.43%,提示随着生活与卫生水平的提高,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与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结果[2]相近,与我国学校传染病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为主的结果[3]不符;引发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有20余种,2007年学校发病149例,安徽阜阳地区还发生了重症或死亡病例,提示要高度关注手足口病防治[4];乙肝等血液传播疾病只占2.73%,但血液传播疾病周期长、危害重,要加强乙肝防治不能松懈[5-6];虫媒等其他传播占2.83%,还要重视各种新发或重发(复燃)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发病年龄分布是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可能原因为托幼儿童还处在有计划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时期,其活动范围较小学阶段小,接触对象也比小学阶段单纯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较好。学校传染病发病的年龄分布还需要继续观察与研究。时间分布是每月均有发病,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与学校传染病发病数处于前5位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夏季,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冬春季节相符。提示上述2个时间段是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11起)和水痘(2起)疫情;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贯彻实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科学防治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入校体检、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等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7],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的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怡璇,张丽清,李旭东.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及预防.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8-810.
[2]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25.
关键词 儿童;传染病;情况分析
为了解荔湾区0~14岁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切实有效的防御措施,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0-2013年0~14岁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传染病发生例数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方法: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0-2013年0~14岁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年龄分阶段、按病种进行统计,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的构成和变化。
结果
基本情况:2010-2013年0~14岁儿童共报告传染病22种15509例(包括广州市要求报病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315例,丙类传染病7种12592例,广州市要求报病2种2602例,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例数4年比较无明显变化,4年的各类传染数发病的总例数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3369例上升到2013年的4859例。
主要传染病疾病构成:2010-2013年0~14岁儿童主要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发生例数占总例数的98.34%,且每年这4种传染病的例数比例均94%以卜,见表l。
2010年与2013年O~14岁儿童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83,P
性别分布:根据性别分析0~14岁儿童主要传染病发生情况来看,手足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猩红热、乙肝的发病数男童均高于女童,见表3。
年龄构成:从年龄段分析2010-2013年0~14岁儿童发生的传染病分布来看,手足口病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段,水痘各个年龄段无显著变化,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2~12岁,流行性感冒在5岁以下发病数构成比率比较高,见表4。
讨论
荔湾区0~14岁儿童所患的传染病主要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发生例数占发生总例数的98.34%。
在这4年中手足口病的报告例数逐年增加,这与2008年开始国家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各地加强了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防控,同时群众对手足口病的意识增强,更多轻症患者得到诊治,医疗结构的诊断能力提高了有关。但是手足口病按照发生数还是儿童传染病的防治重点。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夏秋季节多见,易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造成暴发或流行,重症可由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导致死亡。男童发病例数6675例(62.84%),女童发病例数3947例(37.16%),发病年龄最多的年龄段为2~3岁4586例(43.42%),无死亡病例。这与马祖芳等的著作中发表的“2007年济南市手足几病疫情分析”中,男性发病占61.01%,女性发病占38.99%。2~3岁年龄组发病45.45%相一致,同时与有关资料关于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相一致。各级行政及医疗部门应做好对重点人群的保护,特别是集体单位的防控措施抓得更严格,2~3岁儿童一般已入幼儿园,故幼儿园的终末消毒、晨检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处理水平,避免发生重症病例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乃至死亡。对患者严格按肠道传染病隔离治疗,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广州市目前对手足口病防控要求进行工作,积极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水痘发病率仅次于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主要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本组资料示,2~6岁水痘发生数1290例,构成比49.63%,2~12岁水痘发生数2048例,构成比78.8%,这个年龄段是入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阶段,故对幼儿园和小学的水痘防控需要引起重视。对水痘疫情严格执行早报告制度,可选择应急接种水痘疫苗。根据研究,水痘的保护效果89.7%~93.5%,疫情可有效控制。
基本情况
板桥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寄宿制初级中学,距县城30km,距镇政府5km。在校师生1021人,5个年级,20个班级,其中学生937人(男501人,女436人),教职工84人(男51人,女33人)。使用自备自来水。学生、教工食堂各1个,学校统一供粮、菜,学生寝室22间,面积每间32~35m2之间,居住密度每间43人,学生均面积0.68~0.7m2。
流行特征
水痘流行情况:五年级四班刘某,男,11岁等4名同学于2007年11月11日发病,是第一批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38.9℃,出疱疹,食欲不振,3天后症状消失,疱疹结痂。随后3天出现类同病例,11月13、14日发病达高峰,每日发生9例,15日以后逐渐减少,每日3~5例,至2007年12月3日共发生42例,其中男生23例(9岁1例,10岁4例,11岁8例,12岁9例,16岁1例),女生19例(10岁1例,11岁6例,12岁3例,13岁4例,14岁1例,15岁3例,24岁1例),男女平均年龄12.7岁,X2=8.04,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腮腺炎流行情况:五年级二班李某,男,11岁,为首发病例。主要症状为发热38.6℃,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头痛,恶心,呕吐。自11月10日~12月18日,共发生病例11例,其中男生9例(10岁1例,11岁6例,12岁1例,14岁1例),女生2例(12岁1例,14岁1例),X2=2.51,P
疥疮流行情况是自11月9~16日全校共发生121例,罹患率11.23%(121/937),主要症状为前腋、腹部、指关节丘疹、水疱奇痒,其中男生66例(10岁18例,11岁17例,12岁15例,14岁16例),女生55例(11岁7例,12岁18例,13岁16例,14岁14例),X2=2.16,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病情分析
该校11月10日~12月3日,短短20多天时间,先后同时发生3种传染病174例,尤其水痘、腮腺炎在7天时间内发病均在10例以上,腮腺炎和水痘,1个月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以上,且有121例疥疮发生。均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在传染病流行暴发历史上是属罕见,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3种传染病流行过程据统计,男生98例(56.32%),女生76例(43.68%),男女之比为1.3∶1,从表面现象看,可能男生发病高于女生。从统计学分析看,男女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不存在男女发病有差别情况。
疫情控制
疫情流调组经过认真仔细分析,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结合该中学3种传染病同时发病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控制疫情措施。建议学校组织实施:①隔离患病学生回家进行治疗;②全校开展晨检、晚检,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③全校师生进行药物预防性服药,建议服用板蓝根冲剂或病毒灵等药物,连续服用7日;④用食醋熏蒸教室和宿舍,或用0.5%~1%新洁尔灭喷洒消毒;⑤动员学生讲究卫生,清洗消毒个人衣物、被褥,洗澡、理发,防止共用毛巾和脸盆;⑥讲究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共用食物;⑦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卫生科普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截止2007年12月10日该校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再无病例发生。
建 议
建议国家制定《学校卫生保健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用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付诸实施,切实保证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学校卫生领导与管理,与卫生部门加大学校监督监测力度,做好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工作。各学校负责人,要把学校卫生工作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及议事日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包括急救药品、消毒药品、实验室诊断试剂、后勤物资保障等设施设备的储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