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时间:2023-06-06 09:3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标;健康

一、引言

首先是对健康的内容和外延尚不能完全把握。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是人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检查不出任何疾病,对外部环境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一概念从较高的高度概括了健康的含义或者说是目标,然而这一定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对各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操作指导意义更是微乎其微,但可以给健康教育提供出清晰的方向感。有鉴于此,世卫组织另有一个相对细化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以上健康概念包涵的内容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次是对健康教育的操作性把握不准。有鉴于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设计的三个方面组建的健康三维观,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消化,但消化下来的结果却是五花八门。对身体健康的把握尚算准确,因为这与传统体育健身原理和人们对健康直观理解相近似。在配套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基本能够涵盖身体健康涉及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体育教学只需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监测。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方面的健康指标的监测和训练就显得力难从心了。甚至对怎样才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都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更别提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行为对之实施有益影响以达到提高与改善目的了。

由于存在以上对健康理解的差异,对新课程标准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与执行存在偏颇或缺失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对这些概念进行有效梳理,对教学过程中该指导思想的贯彻进行探讨,于新课程标准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有莫大的帮助,于体育教师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加强也大有裨益。

二、优选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优化教学内容包含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思维模式优化;二是功能优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在于要突出健康的教育目的,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练习只是为达到健康目标的手段或媒介。以健康目标为统领,优化选择最能达到健康目标的教学内容,形成由目标到教材的思维方式,这与过去由教材到目标的思维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虽然操作难度大些,方向性却更明确,同时充分体现人本精神,后者教学难度小些,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材,能将教材很好地教授给练习者即可,较少考虑其他。这种教学思维方向上的小小变化却体现着大大的教育智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维模式立意更高,他跳出了狭窄的体育教学范畴,站在体育与健康的高度重新考量体育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的视野也更广,他将身体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给予了充分的概括,同时又突出了健康主题,使体育教学既有了丰富的内涵,也又了更加宽广的外延。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统领教学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教学不会产生偏颇。

过去的教学内容选编只考虑对身体生物属性的锻炼与提升,新课程标准的健康观涵盖更广,要求教材功能更加强大。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注重其对身体的锻炼,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其对学生心理、性格、人格的塑造功能,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功能。在这一点上许多大公司开发的拓展训练能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借鉴。他们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发现的问题或公司现实发展需要设定目标明确的拓展训练课目,如交流课目、协作课目、生存训练课目、抗压课目等等。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分别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在体育教材库中选择出最能达到相应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功能性优化。

三、改善教学手段,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要贯彻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应改善教学手段。同样的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顺序等的改变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在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很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会动作,能不能达标。新课程标准下,考核有更多的灵活标准,教学过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三方面的良好影响将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面。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达到更多的教育目的是新课程标准健康思想的根本要求。

四、总结

“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既要求准确把握健康完整含义,也要求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关注学生健康,事事以学生健康为目标,处处体现健康第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京诚.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88-92.

第2篇

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乌金山镇峪头小学 李晓勇

我参加了小学体育学习培训。在培训学习期间,我集中并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轻松地学、快乐地练、主动地思考。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在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的体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对比,从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到体育课实际中实施都是在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采取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运动精神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

第3篇

学校体育工作确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加深对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领会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加强实验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满智慧的教育,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及业务素质。

(1)参加校内外政治学习,提高教师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教育就是服务的教学思想,并有为我校体育教学的提高而奋斗不惜,奉献不止的崇高品质。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看课、评课、开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来上课的能力。

(3)积极参加“吴江市小学体育新教改协作组”的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训练水平和管理能力。

2、积极参与体育新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1),组织集体备课、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提高掌握运用新课程设计的能力!

(2),认真学习并制定学期、学年、单元教学计划!

(3),开展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加强组内学习交流;积极参校市和各兄弟学校的开课、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女篮、田径队、围棋、门球、篮球队训练,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学年吴江市的体育比赛项目较多,任务较重,要及时抓好运动选材和训练工作,采用科学训练,积极提高运动员的水平,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校队训练计划

(2)女篮、田径队、乒乓队、围棋队、门球队开始系统训练

(3)组织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参与吴江市“A”级优质课的评比活动。

(4)各教师制定相关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

10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参与片新课改的交流活动

(2)组织召开全辅导区田径运动会。

(3)积极开展全校性新课程开课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11月份

(1)组织新课程理论学习,参加学校各业务培训学习。

(2)全校学生素质考核,作好分析比较统计

(3)开展冬季三项活动竞赛,并选好各项目的运动员,进行集中培训,

(4)组织参加吴江市小学生冬季三项比赛。

(5)汇总学生素质测试成绩。

12月份

(1)学生身高、体重、视力测试并汇总

(2)结束学生考核

第4篇

体育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体育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其中,师生关系、教师与教材关系、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的改变尤为重要。

【研究对象】

新课改中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教学转变。

【关键词】

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转变

【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教育学》

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新型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与教材关系、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转变。其中,师生关系、教师与教材关系、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的改变尤为重要。

一、师生关系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我教你练”“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将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将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教师与教材关系的转变

长期以来,大纲、教材成为教师的“法宝”,体育教师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师只能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根据新课程理念,体育教材要体现“一本多标”的精神,也就是说教科书在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要体现出不同的体系,不同的风格、个性,不同的地区特色。新型的体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而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最终做到用活教材、开发教材。

三、学习评价方法、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特别是定量评价,这样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缺陷,是不科学的。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评价的时候,既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定,还要有学生对自己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最终使评价民主化、科学化。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体育器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96-02

1 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合并后各个学校的综合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是体育教学资源状况并无明显改善,体育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

大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缺乏运动场地或运动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部分学校的院落就是操场,中间垒几个水泥乒乓球台,院落边缘象征性地树一两个篮球桩子,或者一副双杠一个单杠什么。有些学校虽然有操场,但是仅仅是一块平地而已,一遇到刮风天便尘土飞扬;即使没有风的天气,一节体育课下来,师生都是一身黄土。这样的运动场地,实在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投入难以画上等号。

很多学校的运动器材是在“普九”的时候,按上级检查要求购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器材因为时间关系早已变为废品,比如足球、拍球;由于场地的缺乏,这类器材买了就没有用武之地;而那些跳绳、毽子之类不受场地限制的器材,因使用频率颇高而损坏严重。

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到体育课,除了整理队形外,不是跳绳、打乒乓球就是追逐打闹,能分清篮球、足球、拍球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参与球类运动了。

1.2 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影响新课程的推进

随着撤点并校的进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调到县城工作,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呈现偏大趋势,而且基本没有体育专业的教师,体育教师大多由教课任务不足的男教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没有体育教学的经历,对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式都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的基本内容照本宣科,带着学生做做基本的体育锻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考核的科目,部分兼职教师为提高自己所担任的科目的成绩,直接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面对这种师资状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谈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理念了。

1.3 重智力、轻体育的观念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家长,都存在严重的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测试或者对教师进行文化考试,社会和家长也都只注重学校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这种考试指挥棒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学校只要在课表上排上体育课程、有任课教师,就是开全课程的全部表现,至于体育课程怎么上,教学效果如何,无人关心。80%的农村小学生不会打乒乓球,90%的学生不懂篮球运动规则,很少有人玩过足球和拍球;至于单杠、双杠,仅仅是作为一种可以在上边玩耍的器械,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山羊、跳箱。这种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也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严重滞后的原因。

2 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可能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体育设施、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完善体育设施、补充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要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上好体育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最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比如,农村小学基本没有足球场,那教师就让学生在操场或学校院落里分组围成几个圈,每组一个足球,大家练习将足球踢向某个同学,同学接球后继续踢向下一个……这样既起到锻炼作用,也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足球,课堂也有一定的愉悦性。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附近能够作为运动场地的公共设施,开拓性地上好体育课。比如,撤点并校后,部分学校从村内迁到村外,学校周围有行人稀少的柏油路,个别学校附近还有废弃的工厂,有开阔的硬化地面。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学生临时上体育课的场所,带领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越野长跑,或设置简单的篮筐作为篮球运动的场所。山区小学可以山区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比赛等。

2.2 全方位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农村的大多数家长将教育作为孩子跳出农家的跳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只是有知识人的娱乐方式,根本没有将其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联系起来。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农家孩子只要参加必要的家务和田间劳动,身体就能变得强壮,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体育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明白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家长的角度入手,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学校要将体育课程放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任教,减少兼职教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有三维目标,不但有明确的体育知识、技能目标,还要突出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显示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与运动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县里举办的运动会和社会上的其他文体活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绩进行考核,促使教师的教学正规化、专业化。学校和社会的双管齐下,一定能促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极少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体育课的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执行新课程标准、推行新课程理念了,能保证基本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都是体育教学比较先进的学校。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招聘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任教;或者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将其放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育教材,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熟知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由此促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逐步走向正规,不断改善农村体育课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大力开发本地体育课外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农村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地农村,都有本地特色的大型文娱活动,含有大量的体育元素。比如,有的地方崇尚武术,有的地方有打太极拳的传统;有的地方有腰鼓、秧歌,有的地方舞狮子、龙灯等。其中的许多活动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外课程资源。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来丰富体育学习,增加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娱乐性。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利用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学会整理队形基本知识,掌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等,然后结合本地的传统运动,让学生练习相对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又保证了体育学习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改;教学创新

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尚需了解,个性不够突出,心理年龄也不够成熟,这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运用先进、科学、适宜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体育教学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1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三年多以来,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都面临新的变革,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融入对健康的新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了对健康的新定义,将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都纳入健康标准,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2引入“合作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强调运动与锻炼的学科。在所有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会取得最好的实践效果。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合作教学”引入了体育教学的流程中,重点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合作交流,在集体的力量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是在一个教师与多名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与互动,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学生兴趣的提高。在“合作教学”这个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学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率和最终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师精准的讲授、示范与指导再加上学生迅速的分组实践、学习与合作,以最佳的配合和最有效的信息传达,将教学效率达到最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照个性、兴趣的差异分成很多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帮助、交流,小组制一直贯穿整个体育学习过程,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的互补和迁移。

3寓教于“玩”,兴趣第一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习过程以动为主、书为辅,体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更新观念,将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强制锻炼身体变成享受运动的乐趣。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运用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方法,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赋予了传统的运动锻炼项目内容一个新的载体,寓教于乐,“玩”“学”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年龄的限制多集中在游戏类的运动项目,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最大可能的将游戏渗入体育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习和玩耍融合在一起,以玩引学,以学导玩,玩学互动。例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时候,可以先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动作和方法,教师可以用青蛙儿歌教学生并脚跳:几只小青蛙——并脚跳,要呀要回家——并脚跳,跳跳呱呱——并脚跳两次,跳跳跳呱呱呱——并脚跳三次。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学习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积极,玩也玩得非常愉快。

小学生学习知识是兴趣第一的学习阶段,用强制性的灌输反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当的改变教学秩序,带领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水平。

4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5总结

小学生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心理发育的必要课程。小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引进“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心理培养、多媒体演练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培养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淑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与“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63

[2]毕红艳.浅议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52

第7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培训

一、前言

体育新课程实验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新理念、新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尝试并认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渗透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在新式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凸显,学习潜能也得到应有的发挥。然而,没有广大农村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当那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的口号被喊得震天响的时候,农村的课程改革真的如专家所想象的那么广泛普及吗?一线教师新的教育观从根本上真的转变了吗?

二、农村中学体育新课标实践现状

1.新课程培训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角色、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改变。这一切变化更多要依赖于角色培训工作。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教师,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比例低。一些教研员不能准确把握和传达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越到基层信息失真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尽管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无所适从。有的体育教师至今不知道什么叫校本课程,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就更不知从何谈起了。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平时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如若参加县里的公开课演讲,老师们就找一些新课程的材料进行模仿、加工,根本不管教学内容、目标等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2.超大班授课、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阻碍了体育课改前进的方向。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就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而现在农村学校的器材配备很难达到要求。即使有些学校能达到,也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评估检查,器材标准严重不合格,体育教学中,有些器材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对于部分场地狭小、学生人数多的学校来说,要想上好体育课就更困难了。况且农村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每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教师及学生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使用场地器材是使教师颇费脑筋的事,这给课改增大了难度。

3.农村的教师资源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21世纪体育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农村中学的体育师资严重薄弱,一是学历的达标问题,二是在职的继续教育问题,三是数量的达标问题,四是自己本身的懈怠造成相关素质退化问题。

三、对农村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他们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国家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课程改革,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重视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农村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切实的支持。在经费方面,各省(区、市)应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农村的课程改革。对于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少数名族地区,也应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在专业支持方面,各省(区、市)应为促进农村的体育改革组织好专业支持的队伍,加强对农村课程改革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指导,同时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研究适合农村地区特点的教育制度。

2.学校领导要重视对新课程的学习与贯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除了体育教师外,班主任、其他爱好体育的教师、一些水平较好的学生以及校外的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员,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

3.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学校也要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缺与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体育器材破旧和缺乏的状况。这时,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自制简易器材,自我改造场地。

4.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有的优质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修正,层层重视,共管齐抓,我们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体育 新课程 教育转变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是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2012年12月18日,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主办的“少年强则国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这是100年前梁启超提出来的;100年后,它的意义更深远。我们的国家强了,而我们的少年没有强,我们的青少年体质没有强,这也是我们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可见,体育教育意义深远,然而体育教育教学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与改革。在新时期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时代赋予了我们对体育教育与教学新的认识。笔者在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谈谈个人的几点见解,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通过有关调查了解到,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严重紧缺成为关注焦点,全国面临体育教师45万缺口,各中小学体育课程安排不科学不合理,体育教师严重缺失。与此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知识内容容陈旧,知识的运用比较僵化,特别是《课程标准》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淡化了技术教学,使学生不能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学生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从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也不会再从事体育运动。总言而知,中小学生体育课的真正效率、锻炼的力度和强度还无法得到保障。

(二)体育新课标实施困惑的问题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使得在体育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学目标定向问题;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 以至于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课堂上只重视技能教学的思想没有转变,在课堂上未能激发全体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只注重学生考核最高成绩的选拔,与新课标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基础设施问题;全面实施新课标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了,但是在学校,由于受到学校规模、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的限制,依然采用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开展新课标。另外,没有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最后,还应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并配备充足的器材。

再次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问题;有些基层的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多以“注入式、填鸭式”为主,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教师讲解示范、布置练习、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复习练习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长期应用,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这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机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学习和提高各种体育技能,配合学校寻找各种可利用教学资源。我们知道国外对运动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想像。最近,一则“围棋成美国名校招生参考条件,业余高手被哈佛录取”的消息,在网上疯转。其实,美国学校一向很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不止围棋能为申请名牌大学增加砝码,网球、击剑、游泳等运动项目也都可以,前提是你的水平必须是专业级。有点像国内中高考的体育加分政策。正因为如此,美国中小学开设的运动类课程尤为丰富。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如;创造条件开设跳水、击剑、游泳、舞蹈、体操、象棋、围棋等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活动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的跑、跳、投等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正确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依据体育科学的性质、体育教学的规律,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结合教学实际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在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都要具备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科学,教学分段要合理,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设置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的体育文化特点。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法的改革应该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地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走出一条超越传统教法的新路来。在教学设计上,要从 “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 “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打破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体育教育意义深远,体育教学应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有益教育技术和资源辅助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使体育的各项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我们人民教师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场地 创造性 终身体育

前言

新世纪之初,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已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它既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学生“身、心、社”整体健康目标的基础。然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因没有正规体育场地,学校操场面积狭小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特别像我们一样的农村基层学校,或是市中心的学校,这一现象犹为突出。如何充分开发小体育场地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将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体育教师作出的一个严峻考验。对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小体育场地资源,使近几年我校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成绩喜人。

一、编排课程细思考,以“小”见大

我校的教导处在体育课程编排上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场地小,班级较多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安排体育课程时,并不是单方面只考虑语、数、教师,而是将体育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摒弃了以前上午只上语数、常识等室内课,下午体育又是活动等室外课。因为这一做法,往往使得本来就很小的体育场地到了下午更是拥挤不堪,不谈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这一堂课中能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就不错了。正因如此,我校的日课程中除了上午第一节不安排体育课外(上午第一节课前是早操锻炼),其他节次的课程都穿插了体育课,而且低段、中段、高段适当搭配,充分考虑了学生因年龄差异而产生的活动区域差异,使得各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小”场地上进行体育活动,并能游刃有余。

二、教师课间细规划,“小”中见巧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我们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所以在上体育课前,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应仔细地研究好操场规划,使之更合理地得到利用,不浪费每一寸土地。如了解一起在场地上上课的其他班级的体育活动情况。这样既使自己的课中跑、跳、掷等练习协调,又与其他班级能适机调换好场地,在进行一些带有危险性的练习如投掷实心球时,教师应在课前就划好一定的练习区域,并用一些醒目的固定标志物作为界线,并要多次提醒学生练习区域,以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越界行为,教师本人也应随时提高警惕。除此之外我们也可用沙包、羽毛球、乒乓球等轻物代替垒球掷远,以跳背来代替山羊分腿腾越的练习。还可用橡皮筋来代替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在增加练习次数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教学内容统分相结合,合用“小”字

对于像“冬锻达标”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认真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统分相结合”特别是冬锻中的长跑活动,体育场地的限制很可能使其无法正常开展。但我校却却是利用了“小”字。在小体育场地上长跑时,全校每班统一各拿两个凳子作为起点与终点,学生绕着凳子跑,并调整好与旁边班级方向一致,使得长跑氛围浓厚,学生跑劲十足,然后各班的体育委员将自己班级的每个学生跑的圈数统计,再以一圈的长度乘以整个班级学生跑的圈数,当天长跑的距离便清楚地统计了出来。在开展一些趣味性、合作性强的游戏活动时,我们也往往采用多班合作,以大带小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更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像一些测验型的课程放在一起测验时,既可以排除因场地小而可能造成的混乱的局面,更能让学生在测验中加深竞争意识。

转贴于 四、深思熟练,利用“小”字

正如俗话所说,小也有小的好处一样,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其实“小”也不见得一定一无是处,在我们的“小”体育场地中肯定有楼梯,所以我们可以跑楼梯,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与协调性;肯定有小树,我们可以沿着小树慢跑,让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有墙壁所以我们能进行靠墙手倒立,对墙投掷等等。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的“小”场地所带给我们的欢乐与运动兴趣吗?同时这些锻炼也往往能因地制宜,顺其自然,更能让学生的情绪高昂,运动量也易于掌握和调整,组织队形不易混乱,活泼自然,灵活而不忙乱。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很好的点拨作用,让他们明白锻炼身体不一定要400米的跑道,不一定要一副完整的乒乓桌,只要想锻炼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是有这个意识,这也正是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五、学校组织体育比赛,不忘“小”字

我们知道体育的一大魅力便是它的竞争性,而竞争性的体现便是体育比赛,它也是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因“小”场地的限制,一些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可能无法进行,但各种各样的小型体育比赛还是可以有生有色地开展起来的。“小”场地足球比赛不行,但我们能把车棚中的一间间的格子作为球门,来举行射门比赛,谁能说我们不能体验到足球的快乐呢?我们利用云梯,来进行我们的“扣篮”大赛,那飞身跃起的一刹那也决不会比NBA的球星们逊色到哪儿去。当然还有我们的跳绳大赛、呼拉圈大赛,更有由我们亲手制作,利用课余时间,午间空闲时间进行练习,而在最后举行的投掷纸飞机大赛。通过一次次小型的体育比赛,便会在校园内涌起一股活动的热潮,这也或许就是体育所带给我们的永久回忆的记忆。

六、实事求是,善待“小”字

第10篇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分为了五大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就指出,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获得体育和健康的知识技能,还要增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就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自身专业素质进行公正客观及时的评价[1]。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现状

1.评价体系的简单照搬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中小学就开始实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初衷是实现多劳多得,看效果论成绩。但很多学校管理层因为无法制定符合改革要求的教师评价标准或方案,还有就是都充作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导致了只有个别的学校在尝试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后来以至于,其他的学校只是把本地区已有的教师评价体系略加修改就作为自己本校的教师评价方案,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水平、学校的发展规模以及教师队伍的组成和建设情况来制定适合本校的评价标准,仅仅是简单复制照搬,导致了教师评价标准适用性降低。

2.评价目的的偏移

学校的评价方案多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满意的教育作为评价的目的,没有突显评价到底对教师自身有何作用。很多学校的实际操作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师的奖惩手段,没有根据教师的学科特点、社会的需求、以及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来提出评价的目的,使每年的评价陷入了“评了也白评”的困窘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体育教师的努力,不仅要实现体育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还要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处于边缘地位,学校仅仅把评价作为教师奖惩的手段,而忽略了对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打击了教师的工作情绪。

3.教师评价内容和指标缺乏科学性,评价标准陈旧

中小学对体育教师评价主要看其教学质量,对个人的科研能力,对外业务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考察有所忽略。学校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往往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殊不知不同的分类依据,体育教师就可以分为不同的群体,忽略了教师的个体差异。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服务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目标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评价的标准也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促进者、辅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旧的评价体系注重的是传授者,这也阻碍了教师与时共进。

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往往建立在体育教师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的随堂听课考察、所教学生的评估、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把教案、看课、听课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环节,忽略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等方面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出发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只是以教案等形式就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显得不合理;另外,在评价中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听课、评课情况或学生达标成绩作为指标,而忽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熏陶,也是不科学的。

4.评价主体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校内领导、专家(调研员)、同学科教师、学生、教师本人。领导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从学校宏观的教育角度进行评价,但也是针对某一节课,具有片面性;专家同行优势是了解课的结构、了解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过程,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具有专业性,但也仅仅局限于某节课,对整个教学效果上的评价存在着不足;同行间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不是过高评价就是过低评价;学生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直接交流,教师可以直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问题,对教师改进教学质量起到推进作用。但学生也会因个人对项目的喜好程度,对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同来进行评价;教师只有通过不断自我分析,认识,才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中小学体育课程是建立在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上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的主体选择不能仅局限在本学科,应多元化,需要将多方的意见综合起来,相互弥补不足。

二、对策研究

1.根据业务水平对评价对象进行区分定位

体育教师评价的对象是体育教师,但这仅反映了学科名称,而忽略了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评价不能漠视评价对象存在的个体差异。

2.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分析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不出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按指标评价是能力指标、职责指标和绩效指标三个方面。

能力指标中对各有关教学信息的加工、获取和传导的能力方面最为重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合理地选择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教材比重和顺序,并选用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对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因素。讲解示范对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体育课堂中最直接的授课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体育教师必须面临的现象,如何准确及时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及时纠正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自己的错误动作,如何尽快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或动作难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化。体育课多以室外形式进行,具有突发性,教师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因素。

在职责指标中,把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以及课堂考勤作为主体。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责任去旁听他人的授课,通过听课和评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考勤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定期参加区上、省上以及全国的年会或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绩效指标的重点在学生的达标率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也存在着应试体育的现象,很多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仅以体育生的升学人数或升学率作为标准,或以体育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就造成了只针对体育生的局限性或是只针对普通生练习体考项目,而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开发和培养,这与终身体育的精神又不符。

3.完善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做到多维性和发展性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教授操作性的知识,这些受到自身身体素质、体能和年龄的影响,教师评价应安排一定量的基础性素质考核,促使体育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而自主维护操作性知识系统。但要指出这种考核不是比速度、高度或远度,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采取不同的要求。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的指标不应只限于考察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组织竞赛方面,还应考虑师生认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动机的激发、技能的巩固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2]。另外还应把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所获学习成果证书等资料作为评价的信息源。多渠道获得的信息源保证了信息的专业和可靠性,为教师评价的真实性提高保证。

评价的内容体系综合起来可分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包括教学目的、计划、设计、教具多媒体运用、教学活动、课堂管理等);教学态度与辅导方面(自身的修养、对学生运动能力养成的培养、师生关系等);教学方式和效果方面(授课的生动性,教授动作的准确性,是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教师自身的技能方面(裁判工作、带队情况、自身体能等);团队合作方面(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协助、同行间的联系、家长的联系等);专业发展方面(体育科研、体育课改等)[3]。

系统、科学、有序的评价体系只有开放与外界的不断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进步,否则将会制约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评价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关注主体与客体以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要提供被评价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体育素质发展的要求。

4.评价体系应开放,做到公开、公正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方案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利益,也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向和情绪。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对评价体系的知情权,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体育教师也应主动关心自身的评价方案,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评价方案的公开透明性,让体育教师了解评价体系,并能提出合理的方案,让学校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5.评价主体应明确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了解评价目的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体育新课程内容的五大领域,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评价,这应包含业绩评价,发展评价,切实了解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分析原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议和帮助[4]。

6.多学科评价主体并存,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有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因此在选择主体上可以适当考虑涉及以上学科的专家和教师。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也应有所侧重,例如以赛课为目的的教学评价,以专家的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评价和领导的评价;以教师工作综合评定等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综合利用领导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其他学科成员的评价等多元主体的评价。

理想化的教师评价方式是既能把握住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又能做出客观评价,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们主动参与评价,配合评价者完成工作。千万不能漠视评价对象的情绪,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仅看教师目前的素质、教学效果和水平,还要看在原有基础上是否进步,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

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评价体系要开放和透明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生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学工作;为学生健康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理念提供服务。

中小学校及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应建立体育教师个人档案,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机制,为体育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依据。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应与时代紧密结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体系,要不定时地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及时信息,以便对体育教师做出正确的评价。

――――――――

参考文献

[1] 俞福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现状研究.体育师友,2011(4).

[2] 张志伟,姚纯清,宫宇宁.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4).

[3] 刘健,张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内容体系的研究.运动精品,2011(3).

第11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在“新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的关注点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真实的本质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合理定量合作活动时间,调动学生的最佳学习与训练点,应是我们体育老师现在所探讨的话题。在体育新课程深入实践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有效合作、真实互动等的指引下,作为实施体育课程主流改革的课堂,我们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革新,“动手实践、合作互动”已经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流学习训练方式。

1探寻含义,分析特点――走近合作教学模式

1.1合作教学模式的含义

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增进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各种方式的互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的学习方式。

1.2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

合作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互动”。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相互活动状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合作可以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产生更多的灵感,得到更好的体验,获取更大的收益。

2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合作教学的原则

2.1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2.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行探索、体验的空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合理分组,灵活安排――合作教学的策略

3.1科学合理地分配合作小组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的运动需求、生理、心理特点以后,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使之有共同的学习氛围。教学实践中,应从不同角度把班级分成6―8个合作小组:①平均分配不同性别、身高、体重的学生;②平均分配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程度兴趣的学生;③平均分配拥有不同层次社交能力的学生。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分工明确。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小组长实行轮换制,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其内容包括如何指定组织者、确定示范方式、安排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的任务、指派归纳总结人选,以保障团队活动互助互赢。

3.2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科学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必须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为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留出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我们将采取以下途径丰富教学内容。

3.2.1根据学生需要,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需要,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正是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就要求合理调配合作活动时间,不至于把大家的时间都留给教师的讲解上。

例如,一年级新生才入学,上体育课时总是萌动着要跑要跳的运动欲望,此时,安排一些有表现性的游戏,满足他们的需求,强化他们的运动兴趣。高年级的学生,男生对球类运动兴趣浓一些,女生对娱乐性强、竞争性弱的运动项目兴趣浓一些。我们就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对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欲望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3.2.2根据学生特点,微调现行运动项目

现代的运动项目,对绝大部分学生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的,只是他们亲自参与的时候起点太高,难度太大,规则要求太复杂,阻碍了学生进入学习、主动参与的兴趣。这就导致合作活动时间的被减少,给学生创造了许多闲聊的契机。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我们进行适当的改造或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们用软式排球代替标准的竞技排球,我们教学内容有一块自选内容,通过大家的商议,中段学生选择排球,可是学生对竞技排球只是害怕,于是我们选择软式排球,结果学生对排球的兴趣特别高涨。

3.3保障合作活动的时间

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动作示范,这就意味着体育课必须安排集体教学时间;从新课程标准看,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的身体实践为主,应以“示范―练习―讲解―练习”,以缩短讲解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合作活动时间。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25-01

谈到体育教学,新课改的目标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本质,很多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没有达到教学的本质。对此本人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教学态度,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农村,新课改也对体育教学提出新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还对老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其相互统一,不能只求其一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主宰”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管理,要对学生做好启发与指导,这是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学生主动、认真、自觉的参与下,体育教学有了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具独特性,这种教学也是动态进行的。

二、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教师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因此,教师应设计新颖的教法、有趣的游戏,在干净、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利用有限的器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是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新颖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参与练习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认为又累又讨厌,而改变这种方法,采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教师应该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让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游戏教学,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主动进行练习,不认为累和讨厌。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健康体质

1、采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农村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中教师在展示任何一种器材时,教师可以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

2、采用“激励”教学方式

激励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地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秋季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四、评价得体、教学相长、评价机制趋于合理化

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改的发展进程。以往在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中,推崇和借鉴的是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原理。现代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重视发展过程,关注个体差异,重综合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评价问题是一直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难就难在尺度的把握上,其难度就是难在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上,注重终结忽略过程。找不准和发现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吝惜分数,不愿奖励。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看到每一个学生进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总之,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还需付出努力,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但坦诚的说在实施和贯彻新课改的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仍有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尚停滞在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迈不开应该迈的一步,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