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熊猫生活习性

大熊猫生活习性

时间:2023-06-06 09:33: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熊猫生活习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熊猫生活习性

第1篇

假日里,妈妈、姨妈、姨爹还有外婆带我到熊猫基地去参观熊猫。

一进熊猫基地,我就看到了一些毛绒玩具,好可爱!

我们听管理员叔叔说熊猫基地里又有一只才生下来的幼年大熊猫,就在“幼年大熊猫馆”。我们听了管理员叔叔的话,迫不及待地前往“幼年大熊猫馆”,想去看看幼年大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到了“幼年大熊猫馆”那里人山人海,看幼年大熊猫还要排队呢!到我看时,我发现幼年大熊猫还没有我的一只手掌大呢!我还发现,幼年大熊猫身上一根毛也没有!我觉得太奇怪了! 我们又来到了“成年大熊猫馆”,看到了成年的大熊猫,它和幼年大熊猫小小的瘦瘦的,成年大熊猫大的胖胖的,非常可爱! 成年大熊猫朝我们走来,懒懒的,走几步就喘着粗气,趴在地上。有一个阿姨说:“它不是懒,而是要把精力储存起来,去消化食物。”我听了阿姨的话悄然大悟。 我们来到了“成年大熊猫别墅”,看见了两只成年大熊猫坐在摇椅上摆“POSE”,乐得我们哈哈大笑。姨妈带了照相机,给我、妈妈、姨爹照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这次参观熊猫基地,我发现幼年大熊猫和成年大熊猫的差距太大了。同时,我也了解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让我越来越感到大熊猫的珍贵。

第2篇

和猫咪待一会就流鼻涕,打喷嚏,不过仍然想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怎么办?

2007年起,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美国一家名为Allerca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表示,该公司通过对猫的基因进行分析,成功培育出了一种不带导致人类过敏基因的宠物猫。这家设在美国圣地亚哥的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通过一种叫“遗传歧化”的技术培育出了脱敏猫。这种新型猫咪不会让你眼红、流涕,也不会导致过敏症患者出现哮喘和其他症状。

多数家猫的唾液中分泌一种蛋白,触发人体过敏反应:一些猫品种,比如暹罗猫产生的这种蛋白较少。但是Allerca培育的杂交品种猫(没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刺激过敏反应蛋白低到几乎无法检测。

Allerca公司表示,该公司对众多猫眯进行了测试,从中找出了皮毛和唾液中不含有糖蛋白“Feldl”――也就是不会导致人过敏的猫。据说,这些猫的基因天生就与众不同,5万只猫里才有1只。该公司再让这些优良品种相互,并培育出更多招人喜爱的防过敏宠物猫。

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根・杨表示:“对猫过敏的人们将放心地跟宠物在一起享受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宠物主人不仅不会发生身体不适的危险,还能免除过敏治疗所需的费用。”

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协会数据显示,约3000万美国人患“猫过敏症”。米根・杨说,阿乐卡公司2009年后打算每年繁殖1万只脱敏猫。

但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对这项技术持谨慎的欢迎态度,认为这项技术将帮助减少过敏的猫主人弃猫的数量。但该协会还在声明中表示:“对这些猫进行长期监控,确保除掉过敏基因不会给它们造成无法预料的影响,这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美国一些专业医师提出质疑,认为容易过敏的人还需要注意其他很多方面,最好还是不要养猫。

这种脱敏猫可谓价值不菲,每只售价高达3950美元。Allerca公司会对每只猫进行过敏检测,并承诺1年内退货。市场前景比想象的更乐观:目前订购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必须等待15个月才能交货。

编辑:蒋志高jiangzg@newcenturyweekly,com

冷水鱼变新种

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甘肃省水产部门已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金鳟鱼第3代,并于日前通过了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审定,审定专家认为这一新品种有望成为我国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良品种。

金鳟鱼实为虹鳟鱼的变异品种。虹鳟鱼一般为黑色,眼睛也是黑色的。但甘肃选育出的金鳟鱼新品种却通体金黄,眼睛也是橘红色的,因此被称为金鳟鱼。相比虹鳟鱼,金鳟鱼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加鲜嫩,但生活习性相似。

大熊猫:人工繁殖创新高

国家林业局的消息称,2006年中国人工圈养繁育大熊猫22胎,共产幼仔34只,成活30只,大熊猫产幼仔和成活均创历史最高。到2006年12月底,中国拥有人工圈养大熊猫217只。

中国人工大熊猫主要集中圈养在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京动物园和陕西楼观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北极熊危了

美国内政部提议将北极熊列为“受威胁物种”。根据美国法律规定,这一等级的物种灭绝危险在濒危物种之下。某一物种一旦被列为“受威胁物种”,联邦政府部门不得批准任何威胁其生存或栖息地的做法。环保人士将这一提议视为全球变暖威胁某一物种的最典型案例,他们希望能够迫使布什政府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荧光克隆猪

第3篇

1 运用电教手段,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录音带、幻灯片,创设情境,音像同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活动。如教学《浪花》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想去看看海边的浪花吗?”学生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或退潮时水流哗哗声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了画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拾贝壳的灯片。当学生看到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听到哗哗的海浪声时,个个如痴如醉,仿佛自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水哗哗地涌过来;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捡贝壳。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再如教《小小的船》一课,上课伊始我就打出背景是深蓝色的天空中布满了闪闪的星星,中心画面是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的灯片(中心画面这部分设计成可以活动的)。当这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上身随着活动灯片的摇摆也微微地摇晃着。灯片的出示使他们身临其境。有的说:“我看见蓝蓝的天空像大海,星星好像在对我眨眼睛。”有的说:“我还看见远处有一艘宇宙飞船。”还有的说:“老师,我刚才也坐在了月亮上,一伸手摘到了月亮旁最亮的一颗星星,真奇怪呀。”一个个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2 运用电教手段,体会文章中心

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领会中心思想。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看清敌人的凶恶面目,了解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可以接连出现三次投影片。讲到敌人在山口迷了路,要王二小给他们带路时,就出现第一张灯片。画面上敌人瞪着大眼、张着大嘴、伸着胳膊正在向王二小吼叫。我要求学生从敌人的神态中看到敌人的凶恶嘴脸。

当讲到敌人发现上了当,要杀害王二小时,出现敌人拔刀要砍的姿势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残暴,并让学生从王二小镇定的神态中,想象他正在向山上的八路军喊什么,从而感觉到王二小在敌人面前表现的英勇不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最后,在讲到第二小节时,出现八路军冲下山来的画面,要求学生看灯片想象八路军战士一边向山下冲,一边喊着什么,想象八路军叔叔怎样在用行动为小英雄王二小报仇的情景。通过看这几张灯片,使学生在看图思维中,既了解了英雄的行为,又体会到了英雄的内心活动。王二小这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就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小英雄王二小的热爱。

3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思维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为了突出达尔文特别喜欢小动物,从不伤害小动物,可以先设计一张画有小松鼠的灯片(这张灯片可以活动),再画一张达尔文站在树林里的灯片,然后把小松鼠的那张灯片从下往上拉让小松鼠从达尔文的脚上一直爬到肩膀上,再让小松鼠的头东看看,西望望(松鼠的头也是可以活动的)。当学生学习这段课文时,看到活动灯片的演示,个个情趣盎然,都说:“小松鼠这样调皮,可达尔文站在那儿还是一动不动,他真是太喜欢小动物了。”又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课文中有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的语言,也有对大熊猫动作、吃竹叶描写的语言。这对大多没见过大熊猫的学生来说,很难把形象和文字联系起来。于是,我们就留心观看电视中《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从中录了一段有关大熊猫的镜头。教学开始时,学生们看着录像里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听着播音员赵忠祥生动、诙谐的解说词,一个个高兴极了。看完录像,在学习描写大熊猫样子这一段落时,有的同学说:“大熊猫长得好可爱,头是白的,可眼睛和耳朵是黑的,真有趣。”有的同学说:“大熊猫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真好玩。”

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具体说出了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用录像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可启发学生一边看灯片,一边听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浆,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就有了读的兴趣,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轻轻地跟读三遍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

第4篇

关键词:海外儿童 汉语教学 文化元素 文化日

一、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元素分析

汉语教师在海外除了教授汉语,还应该致力于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儿童经常看到的很多文化元素,对于西方儿童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这就决定了汉语课堂拥有许多先天的独特文化资源,汉语教师应该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把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学校和汉语教室的装饰

汉语课堂应该营造出独特的中国风味,以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在学校里,首先要征求校方意见,是否可以进行中国风格的装饰。可采用的装饰物有:中国结、灯笼、剪纸、窗花、国画、书法、中国地图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摆放中国花卉或者瓷器等。

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可以制作相关的文化展板,或者相应的节日装饰。比如,在春节期间,可以贴窗花、年画、对联、福字和春字、生肖图案等,以营造春节气氛。

在教室里,针对3~6岁的儿童,要保证教室整体风格整洁明快,色彩鲜艳,摆放东西不要过多,也不能过于单调。除了上述装饰外,更重要的是多准备一些挂图辅助学习,比如:拼音挂图、汉字挂图、颜色和形状挂图、数字挂图等。在墙上留出一定的空间,可以把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挂在墙上,增强孩子们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在门上贴上好看的有中国特色的图片和“欢迎”之类的文字,让孩子们在进门的时候就预先进入“汉语世界”。

(二)选取适合学前儿童的文化元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数不尽的文化元素,在海外少儿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学元素。首先应该选择形象化的,适合儿童直观欣赏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国音乐、水墨画、京剧脸谱等。其次要选择简单易懂的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风筝、中国结、剪纸、中国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能够衍生出适合儿童的手工制作。

(三)文化元素和语言教学的结合(实例)

文化元素只有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设计当天的汉语课堂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能用简单的话语介绍今天的教学要点,选择几个关键词作为教学重点,并适当地组织手工活动。

以中国儿童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优秀水墨动画,画面优美,笛声悠扬,儿童在观看过程中能领略到美妙的中国风情。另一方面,该故事有趣地展现了小蝌蚪寻找妈妈并逐渐成长为小青蛙的过程,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共鸣。

1.准备材料

蝌蚪的成长过程图、“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册、青蛙和蝌蚪的上色图片。

2.确定学习的语言点

(1)找妈妈

(2)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3)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4)是/不是

(5)白色 绿色 大眼睛 游啊游 青蛙 小蝌蚪

3.课堂流程

为孩子们介绍今天的课堂内容,讲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图(学习重点词汇);

播放水墨动画(播放过程中注意帮助孩子们理解),就动画片内容进行提问(学习关键句子);

拿出水墨画册,一起回忆动画故事,复习重点句子;

让孩子们说出每幅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拿出蝌蚪和青蛙的上色图片,让孩子们选择几种颜色上色。

二、汉语教学辅助活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实例分析

海外汉语教师时常负责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组织中国文化日等。中国文化日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经过合理而详尽的设计和策划。

(一)确定“中国文化日”的社会环境和目标要求

为了成功地举办“中国文化日”,汉语教师应当就以下几个方面做细致的调查:

1.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和社区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当地的语言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社区和学校的相关规定,避免出现违规情况;

3.调查当地是否有言语交际忌讳和饮食忌讳;

4.了解当地其他文化日的模式和操作方式;

5.听取所在学校直接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介绍文化日的构想和计划。

在做出初步判断和了解之后,教师还应确定文化日的主题和方向,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

1.文化主题选择;

2.受众群体的年龄段和数量;

3.文化日时间具体安排;

4.预期效果。

(二)对参与群体进行分析和调整

“文化日”的主题确定之后,还需要对参与群体进行分析和调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以及报名人数情况,文化日安排应当有所调整。

笔者所在的学校,把当地的Pedagogical Days(教育日)变成了“中国文化日”,每个月会有一到两天“中国文化日”。“教育日”的基本情况是:每个月主要的任课老师会有一天在学校集中工作,写学生们的报告卡,整理教室或者备课等。学生们在“教育日”是不需要来上课的,但如果父母需要工作,无法照料孩子,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学校里来,由专门人员负责照顾。“教育日”变成“文化日”之后,由汉语教师策划文化日的活动安排, 写一封关于文化日的家长信,提前两周发放到学生手中。参与群体通常是3~12岁的儿童,且以3~8岁儿童为主。

开展“文化日”一周之前,根据学校报名人数的统计,可以得知参与者的人数和年龄,因而做出计划的调整。比如:学前儿童偏多的情况下,“文化日”活动就要尽量贴近幼儿需求;一年级儿童偏多的时候,“文化日”活动就要增加更多任务型游戏;如果只有不到10个人,可以分为两个小组;如果超过20个人,需要分为更多小组,同时在学生中选取小组长协助管理。

(三)制定详尽的中国文化日活动计划

在文化日实施之前,汉语教师需要根据得到的信息,结合对参与人群的分析,制定详尽的计划。针对小学儿童,文化日的计划和安排要做到如下几点:

1.准备好所需材料,并列出清单;

2.确定文化日的流程,安排好各个环节的顺序;

3.以半小时为单位列出详细的活动时间表;

4.制定当天的纪律原则和行为要求;

5.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做好准备。

(四)中国文化日注意事项

1.注意安排好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对儿童而言,每经过30~40分钟的学习或者锻炼,就要安排时间休息和自由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又能缓解儿童的疲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建立良好的秩序

文化日的参加人数越多,良好的秩序就越重要。教师在文化日开始之前应当告之当日的纪律规范,让每个人了解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一旦有孩子破坏秩序或者大吵大闹,老师应该迅速制止并了解情况。最常见的办法是将孩子带出所在小组,以免其他孩子受到影响。做手工的时候,会出现需要互助合作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大的孩子帮助小一点的孩子,避免大孩子做完了去玩,小孩子着急放弃的情况。

3.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

教师应当随时关注每个孩子的情绪状况和行为举止,并根据孩子的反应做出小的调整。比如:如果一个话题孩子们表现得并不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换种方式,如提问,做游戏等等;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表现得不配合,不积极,教师可以问他问题。一旦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和关注,他们就会积极配合。

4.激励和评价

控制秩序、调动儿童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励和评价。通常笔者采用分组和贴纸的方式:把孩子们分为2~3个组,这样每个组之间就会互相对比,都想表现得比另一组好。文化日结束之前还应当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并给予不同的奖励。

三、实例分析:中国文化日的设计(大熊猫)

(一)为什么选择大熊猫?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这一主题对孩子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并不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他们希望了解熊猫。

(二)选择什么方式介绍大熊猫?

大一点的孩子对熊猫也许有一定的了解,小一点的孩子可能知道得很少。我们决定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回答,然后给出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记得更加深刻,而且有较高的参与热情。问答环节结束后,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总结关于大熊猫的知识,让孩子们有更为直观的印象。

(三)通过这次文化日,孩子们对大熊猫有多少了解?

我们制作了20个问答卡片,内容包括大熊猫的分布、生活环境、外形特征、食物特性、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等,另外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孩子们了解大熊猫。

(四)选择哪种手工?

低年级的儿童较多,在设计手工活动的时候应当适当降低难度,目标是学前儿童和幼儿园的孩子在高年级学生的帮助下可以完成。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并有余力帮助其他孩子,四年级的孩子在完成之后有时间帮助其他孩子。活动最后,每个孩子会拿到一张白色的纸,上面有熊猫的轮廓图,随后老师会把用黑色硬纸剪的熊猫各部分的纸片发给大家,孩子们需要确定每个部分应该放在哪儿,然后拼贴上去,形成一幅拼贴熊猫图片。

(五)如何分组?

我们选定“大熊猫”作为文化主题之后,共有20个学生登记报名,其中学前班的孩子有5个,幼儿园的有6个,一年级的3个,二年级的4个,四年级的两个。我们把这些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平均分布到两个小组中,四年级的两个孩子当组长。每个小组按照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

(六)时间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所需材料和设备 说明

8:00~8:30 自由活动 玩具、拼图、图书、水彩笔、上色图、白纸等 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

8:30~9:00 点名、介绍和分组 名单和展示图 清点人数,介绍当天的主要活动内容、纪律要求和奖惩措施,把大家分为两个小组。

9:00~9:30 知识问答 问答卡片、投影仪、图片和视频、贴纸卡 各组抢答关于大熊猫的问题,然后教师通过投影仪介绍与大熊猫相关的知识。

9:30~10:00 小游戏 哗啦圈等 玩一个通过晃动的呼啦圈的游戏,身体不能碰到呼啦圈,两组竞赛。

10:00~10:30 加餐时间 加餐。

10:30~11:00 中文歌曲 CD、录音机 教唱一首中文歌。

11:00~11:30 操场运动时间 让孩子们在户外自由玩耍、运动。

11:45~12:30 午饭和整理 照顾孩子们吃午饭,大家一起整理活动场所。

12:30~13:00 自由活动 玩具、拼图、图书、水彩笔、上色图、白纸等 让孩子们放松休息。

13:15~14:00 熊猫拼贴画 白纸、拼贴卡、胶棒、剪刀、水彩笔、装饰品等 一起制作熊猫拼贴画。

14:00~14:30 操场运动时间(组织踢毽子等中国游戏) 毽子、跳绳、球类等 教孩子们中国游戏。

14:30~15:00 加餐时间 加餐。

15:00~16:00 观看中国电影动画 DVD、投影仪 观看《熊猫百货商店》和《熊猫历险记》,问问孩子们的观后感。

16:00~16:30 总结和评价 贴纸卡 对孩子们今天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

16:30~17:00 自由活动 玩具、拼图、图书、水彩笔、上色图、白纸等 等待家长来接孩子。

参考文献:

[1]Carole Sharman,Wendy Cross & Diana Vennis.观察儿童[M].单敏月,王晓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Carol E.Catron & Jan.Allen.学前儿童课程[M].王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Gorge S. 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王全志,孟祥芝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Jean Piaget.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Jean Piaget.儿童的心理与发展[M].傅统先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6]Jean Piaget.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Jillian Rodd.理解儿童的行为[M].毛曙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Maria Montessori.有吸收力的心灵[M].,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9]Maria Montessori.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M].胡纯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10]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祝东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11]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肖咏捷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12]Margaret Himley & Patricia F. Carini.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M].仲建维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14]李润新,彭俊.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6.

[15]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6]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17]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8]曾令格,禹明主编.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0]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1]陈永莉.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文化战略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8,(4).

[22]陈芝英.儿童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解析[J].教育探究,2008,(2).

[23]崔建新.从加拿大汉语教学现状看海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5,(6).

[24]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5]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6]陆晓燕.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7]亓华.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观念的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8]田野.从认知心理学谈幼儿语言课程的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2000,(2).

[29]王永德.从儿童语法习得过程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心理科学,2001,(3).

[30]朱瑞平.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文化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6,(S1).

第5篇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

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首先根据教学指导纲要、教材内容的要求,制定出全体学生普遍要求达到的基本认识目标,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性目标。例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除将目标锁定在让学生体会熊猫幼仔和大熊猫的可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领悟语言规律,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熏陶。课前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增加阅读量,知道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它有温雅个性,憨态可掬,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大熊猫因为美丽的祖国而可爱,祖国有可爱的大熊猫而美丽,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以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内教学,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使统一的“秧田式”,可排成马蹄形,也可安排成“蜂窝状”,还可围成了圆、半圆;座位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等等。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2.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的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

三、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课内外结合,优化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第6篇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集中展示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创新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机互动是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特设的“语音服务区”“智慧生活区”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环境,让体验者与做饭、擦玻璃等各类服务机器人亲密接触。最逼真美女机器人、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冠军队伍也为人们献上精彩的表演。据专家预测,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容量将远远超过工业机器人。

听懂大熊猫在说啥

长期从事大熊猫养护和繁育的专家们发现,大熊猫至少会用13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刚出生的熊猫宝宝和人类宝宝一样,基本只能发出“吱吱”“哇哇”“咕咕”这3种简单的叫声。一般情况下“吱吱”“哇哇”表示“我饿了”“抱抱我”等表达诉求的意思,而“咕咕”则是表示愉悦和舒适感受时发出的满意叫声。熊猫在成长过程中也和人类一样要跟着母亲“学说话”,学会吼叫、吠叫、嗷叫、嘶叫、咩叫等叫声。比如,它们发出“汪汪”的吠叫声时,表示很愤怒;雄性发出咩叫声,则是在向心上人求爱;雌性会发出“唧唧”“喳喳”的类似鸟鸣声来回应。“破译”这些语言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心理。

攻克“超级电池”难关

英国研究人员在电化学领域的一项技术突破或将催生可充电的“超级电池”,使电动汽车在不必携带巨大而笨重的电池组的情况下,拥有可媲美燃油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目前的可充电电池中常用的锂离子技术相比,锂空气电池理论上可存储的能量要多得多,但其问题是性质不稳定,导致性能迅速衰退。锂空气电池通过锂和氧结合成过氧化锂实现放电,再通过施加电流逆转这一过程而完成充电。研究人员将过氧化锂转变为更易处理的氢氧化锂,还向系统中添加了碘化锂,并用石墨烯制作了渗透性极好的“蓬松”电极,使该电池系统效率达90%,可充电2000次。

3D打印产品可能有毒

随着3D打印设备逐渐进入普通家庭,人们都非常关心3D打印的安全性以及3D打印物品和废料的处理等问题。美国研究人员研究了两种常见的3D打印机型:一种是将塑料熔化后进行打印,另一种是使用光将液体树脂变为固体部件。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打印出的产品都对斑马鱼胚胎具有可测量的毒性。与控制组相比,暴露于熔融塑料打印产品的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略有下降;而暴露于液体树脂打印产品的斑马鱼死亡率飙升。这项研究结果为规范使用3D打印材料敲响了警钟。

可诊疗恶性肿瘤的新抗体

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抗体,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在内的一些恶性肿瘤。这种抗体名为YY146,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铜-46来标记它,并将其静脉注射到移植了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小鼠体内,然后便可以借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清楚地看到小鼠体内的肿瘤。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所产生的CD146蛋白就越多,而新抗体会选择性地与CD146蛋白结合,从而在断层成像下把肿瘤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抗体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比如结合抗癌药或有治疗效果的同位素镥-177、钇-90等进行精准靶向治疗。

银河系古老恒星年龄堪比宇宙

澳大利亚一个研究小组在银河系中心附近发现了迄今已知的最古老恒星,这些恒星在银河系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当时宇宙的“年龄”仅为3亿岁。研究团队共筛选了约500万颗恒星,最终选定了9颗恒星,它们都共同含有更早期的一颗原始恒星中的物质,该原始恒星在一次剧烈的大爆炸中“死亡”。以往研究认为,原始恒星死亡时会发生巨大的超新星爆炸,喷发出大量铁元素。但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这些古老恒星发现,它们当中的碳以及铁等元素含量低得惊人,进而说明它们之前的那颗原始恒星“死亡”时并未发生超新星爆炸,而是发生了比超新星爆炸更为猛烈的爆炸。对这9颗恒星的发现和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这些恒星形成时的早期宇宙环境。

验血或可测寿命

澳大利亚与芬兰科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血液中某些常见蛋白含量较高的人较他人更容易死于严重感染。这种名为GlycA的血液生物标记物是人体出现感染后的附属产物,它可被视为一个警告信号。在受伤或感染前,人体血液中的GlycA水平会保持稳定,而当GlycA水平上升时,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出现过度活跃,若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可能致人死亡。研究还发现,即使没有受伤或感染,当GlycA水平意外升高时,同样也可能带来致命后果。而GlycA水平上升的过程最多可维持14年,也就是说,通过验血最早可提前14年预测死亡。

睡眠不足或增糖尿病风险

在一项研究中,一组年轻健康的志愿者连续5天每晚睡不足5小时,然后再连续5天每晚睡多达9个小时;另一组睡眠顺序刚好相反。血液检测发现,无论哪一组人,每晚睡眠不足5个小时都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损害血糖调节能力,长期下去便会导致患糖尿病风险提高。不过研究还发现,将睡眠时间改回9小时后,被研究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又恢复正常。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中老年女性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或超过8小时,罹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会上升,风险最低的是每晚睡7~8小时的人。这说明睡太少或太多都对健康无益。

让催眠灯帮助失眠的你

你经常失眠吗?一款神奇的催眠灯有望明年上市,它能帮助你更快的进入梦乡。睡觉前把这盏名为SleepCogni的LED灯放在床边,灯头放在脸上方,在食指上套上一枚与灯无线连接的指环,灯便能随着使用者心率的节奏调整亮起、灭掉的频率。心率变慢,这个频率也变慢,灯光亮度降低,待人彻底入睡后,灯就不再亮起,灯头自动从人脸前移开。灯同时还会播放舒缓的催眠音乐。据十几位失眠者试用这种灯,一半的人睡眠质量提高,40%的人睡眠时间变长。

第7篇

一大早,光头强睡眼惺忪地伸了个大懒腰,一边嘟囔着:“烤鸡翅膀加可乐,我爱吃!”一边打开微波炉。随后,他睁大了眼睛,又狠狠地揉了几下鼻子,爆发了:“臭狗熊,我和你没完!”原来,他几分钟前放进去的烤鸡翅膀,又一次不翼而飞了!里面只剩下一张字条:“光头强,有种你就到‘熊之森林’来一趟,我们谈判,等你!”

“小样,还敢和我叫板!”光头强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

很快,光头强就到了约定地点。他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没有看到熊大熊二,却在森林边缘那棵老槐树上,发现了一张皱巴巴的字条――“这里共设有五关,每一关都与熊有关。全部答对,才可以进入谈判地点。光头强,你有胆应战吗?”

“切!还有我不敢的?”光头强的鼻子都要气歪了,他自信满满地朝森林深处跑去――

第一关(写在地上的谜题):

众所周知,俺们熊是地球上最凶猛最有魅力的动物之一。你知道地球上一共生活着多少种熊?它们都生活在哪些地方?都爱吃什么?

哈哈,这个问题so easy。据我所知,世界上一共生活着8种熊,知名度较高的是亚洲黑熊、大熊猫、欧洲棕熊、北极熊等,主要生活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部分,像亚洲、欧洲、美洲和北极。这些熊几乎都身材庞大,四肢粗壮有力,长着长鼻子和短尾巴,身披厚厚的毛发,每只脚爪上有五个弯曲锋利不能回缩的爪子(猫科动物就不一样了,它们的爪子可以回缩)。

其中,北极熊基本是食肉动物,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其他的熊都是杂食动物,既能吃肉,也能吃嫩叶嫩芽、水果和蜂蜜等等。

“呼……”一阵微风拂过,地上的谜题消失不见,出现一个“前进”的箭头。光头强得意洋洋地走向第二关――

第二关(写在树枝上的谜题):

你见过绿色的熊吗?

光头强傻了眼,绿色的熊?还真没听说过。不过,很快,光头强摸着下巴大笑起来,熊大虽然聪明,可它不知道人类有手机啊!光头强迅速拨打场外支援电话。这不,只用了几分钟,光头强就大声给出了答案:

很多人以为北极熊长了一身白毛,其实这是错误的。北极熊的毛既不是白色,也不是绿色,实际上,它们的毛是半透明的,而且空心(术语叫针毛),因为反射阳光而呈白色。空心毛好处多多,首先是轻,游泳时也不会塌下来挡住眼睛;再者,空心毛里面的水比实心毛更容易抖掉,这样北极熊就更容易把自己弄干,以防感冒。

“绿色的熊”特指生活在某些地方的北极熊。某些位于湿热地区的动物园也引进了北极熊,一些绿色的藻类不老实,趁机钻进北极熊的空心毛中,在里面安家生活,以至于让北极熊变成了绿色。

树枝自动分开,让出一条路来。光头强骄傲得都要飞起来了,他唱着“今儿我就是爽”来到了第三关――

熊大(画外音):哼,这个题目光头强肯定答不出来,这是只有俺们熊才明白的秘密!

第三关(写在青苔上的谜题):

熊会冬眠吗?

“哈哈,哈哈!”看到这道题,光头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傻熊,臭熊,谁不知道熊会冬眠啊!”他上前一步,想碾去青苔上的谜题,结果“扑通”一声,摔了个仰面朝天。

这是怎么回事?光头强的汗立马下来了。他再次拨打场外支援电话,可惜,对方总是占线。罢了罢了,还是自己上网查吧!

原来,严谨地说,熊并不冬眠。为了顺利度过寒冬,熊,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亚洲黑熊(生长于热带地区的熊在冬天也很容易觅取食物,所以并不会冬眠),整个秋季都在拼命吃东西,贮存皮下脂肪。到了冬季,它就会找个地洞或者树洞躲进去大睡起来。期间,亚洲黑熊也不是一直安睡,它很容易被吵醒。睡觉的主要目的,是采取减少活动的方式来避免热量损耗。

靠着作弊,光头强终于过了第三关,但他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谁知道熊大熊二又会出什么样刁钻的问题呢?

光头强握紧了手机,谨慎地朝下一关走去……

第四关(小鸟衔来谜题,丢在光头强的帽子上):

如果狭路相逢,熊生气了,光头强,你能逃得掉吗?

呃,这个问题可难住了光头强。论体力,光头强知道自己不是熊的对手,每次交手都会倒霉。不过,光头强是读过书的,他曾在书本见到最多的“好办法”就是卧倒、装死!

可这能成吗?光头强犹豫了,他开始回忆起和熊大熊二交往的点点滴滴,最后给出了答案:

没错,熊先生是典型的肉食动物,捕猎是天性。只有在没肉吃的时候,它才吃点素食,比如蜂蜜、树叶等。可惜它的块头实在大了些,跑得也不够快,动辄就被那些动作机敏的猎物发现,所以,熊先生另有主张,选择鱼类、老鼠这些常见的家伙当了主食。但是,请别误会,人家不是不吃大动物,如果能从其他动物嘴中抢走“大块头”,它们也决不会心慈手软。

的确有人靠装死逃过了熊的扑咬,但请注意,这只是碰巧。“幸运”的原因不是因为熊不吃死人,而是因为它刚好不饿,而且人躺下了,在熊的世界里,这意味着你投降了!相反,如果熊真的认为人死了,倒是更有可能会张开大口品尝――因为,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卧倒的人都是装死,不可不防,千万不要轻易下口。

小鸟扑扇着翅膀在前面带路,光头强擦了把汗,暗暗地想,下次见到臭狗熊,卧倒、装死看来并不灵验,我还是小心为妙。

想着想着,他来到了最后一关――

第五关(写在树洞前的谜题):

体型庞大的亚洲黑熊喜欢独来独往,在自然界,除了人类,几乎没有敌手。你知道这个“独行侠”是怎样炼成的吗?

这下,光头强傻了眼,他嘟囔着说:“我又不是熊,我怎么会知道。”想上网查询,却发现这里根本联不上网。正抓耳挠腮间,老板的电话来了,光头强抱着手机热泪盈眶:“老板,救命啊,你可是黑熊专家!”

原来,黑熊宝宝在妈妈肚子中呆了六七个月后,就会出生了。那时候,它只有小老鼠那么大,老妈整天将它抱在怀里。熊宝宝靠吃奶生活,由于乳汁营养丰富,它长得飞快,很快就可以跟妈妈学本领了。最初,熊妈妈会把叼回的食物咬碎散落在地上,让孩子嗅闻并试着咬。这些食物里有着妈妈的味道,孩子吃到就会明白,这是妈妈吃过的,可以吃!而黑熊宝宝呢,也开始模仿妈妈做的每一件事,比如挖植物根茎、找野鼠、抓鱼……总之,在一点点的模仿、训练中,小黑熊渐渐学会了生存之道。熊宝宝要在老妈身边整整过上两年,才会离开老妈,开始独自生活。

“独行侠”炼成,老妈功不可没!

“恭喜,恭喜,光头强你过了第五关!”树洞里传出响亮的声音。

“耶!”光头强高兴得一跳三丈高,“熊大,熊二,快出来!”可是,没有任何回应。

光头强把手伸进树洞,只摸出一张大大的字条,上书八个大字――

光头强,愚人节快乐!

悄悄告诉你:

据小编推测,《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从生活习性上看,极有可能是亚洲黑熊――它们会讲有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因此很可能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大森林里,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你还有其他想了解的科学问题吗?

欢迎发送邮件至

第8篇

关键词:动物园;绿化景观;植物选择;植物保护随着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园作为一个主题性公园,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动物的游览场所,而是要通过园林绿化规划成为集动物科普知识教育、动物展览、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功能为一体,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舒适优美游园环境的高质量窗口服务单位。通过科学种植,设计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全动物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1 动物展馆展区的绿化美化原则

动物园内动物展馆展区的绿化美化应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选择适宜动物生存的植物,通过植物配置,创造一个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动物的要求,以达到动物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首先,绿化植物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动物的特点,通过绿化种植,形成各个展区的特点,尽可能地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原产地的地理景观,通过绿化植物的配置,营造出动物生活的环境气氛。如大熊猫馆的绿化材料应以竹子为主,营造熊猫故乡自然的竹林景观;东北虎散放区内的绿化种植应配置一年四季常青的松树类和柏树类为主的高大乔木以及黄刺玫、荆条等花灌木,给人以深山野林的感觉;食草动物展区的绿化应营造适合食草动物生活的环境,形成开阔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大量种植耐践踏草坪,再配植一些易于对树干进行保护、防止动物啃食树木的常绿树种和小乔木,使食草动物展区给人以自然、野趣、怡人的草原风情景观;猴山展馆种植观果、观花类树种,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山石营造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观,供猴子攀爬、嬉戏;鸣禽类展馆 、百鸟园、雉鸡馆、白孔雀苑等鸟类展馆应广植树形优美、枝繁叶茂等观赏价值极高的花灌木树种植物,配以山石、水溪、藤架等供鸟类动物栖息,形成鸟语花香、妙趣横生的景观;大象馆、犀牛馆、长颈鹿馆等馆舍周围应配置热带雨林植物,熊山笼舍周围需种植速生乔木和高大常绿乔木的树种,适当配置小乔木和花灌木,以既美化、绿化遮阴,又不遮挡游人视线为宦。

其次,动物园的绿化种植要充分考虑到动物的遮阴和光照,并为游人提供遮阴避暑的活动休息场所。首先,为了满足来自寒带和寒温带的一些动物不适应长时间的强烈光照,在其活动场所周围种植常绿的高大乔木,以提供遮阴环境;对于来自热带和亚热带需要充足阳光的一类动物,则需要在其笼舍周围种植落叶植物来满足其冬季采光需求;在各动物展览馆舍具备种植条件的地方栽植攀缘植物,增加动物展馆墙体的绿化;为减少辐射热,将墙体的垂直绿化与地面的水平绿化有机地结合,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满足动物的生存生活条件。

再次,动物展区内和动物活动范围内的植物品种选择。在动物展区内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动物正常生存生活的需求,在动物活动范围内应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萌发力强、无刺、无毒的树种,在考虑树种观赏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树种中含有一定有害物质对动物的毒害作用,不宜在动物活动范围内栽种。

最后,动物园应重视防护林带的种植设计。首先,各动物陈列区与陈列区之间、陈列区与管理区之问、陈列区与兽医院之间应设有隔离防护林带;其次,动物园的周围也应设有防护林带,选择防风、吸尘、消毒、杀菌的树种,起到降低噪声、减少污染 、净化空气、缓解风力、去除干扰的作用。如果动物园所处的地势高、风力强,还可在园内与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道路增设次要防护林带,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2 在动物展馆展区内的植物配置

动物园中植物选择与配置首先应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植物选择与配置,尽量营造出一个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在该展区内的植物,首先应考虑到动物的正常生存需求,宜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萌发力强、无刺无毒的树种;其次,在选择植物时,不仅应考虑到其观赏价值,还应考虑到其对动物的生存是否无害。它虽然具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剧毒植物,误食可至人、畜死亡,因此不宜在动物活动范围内栽种。

3 动物园内植物的选择

动物园内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其应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习惯,通过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尽量为其营造出一个原产地的自然环境。首先,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及土壤质地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乡土树种,便于植物的养护管理,同时可减少病虫害的防治。其次,由于动物园动物种类繁多和游客繁多等因素,其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不宜常使用化学农药,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必须考虑到植物抗病性的选择。植物树种的选择与配置,还应考虑到季相变化,以期其能随着季相变化来充分展示动物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4 动物园中的园林植物保护

动物园中的园林植物保护除了要为游人提供优美舒适的游园环境外,还应从确保动物安全与健康的角度出发,在植保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4.1 生物防治

首先,利用生物措施来防治病虫害是动物园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 ,栽植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养护,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具体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栽培、科学施肥、及时清除枯枝病枝、注意入冬前的整形修剪等。这些措施与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4.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只有在病虫害发生非常严重时才可使用,在远离动物馆舍的地方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利用化学防治收效快的特点采取应急防治。一般情况为避免因农药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不使用毒性农药,特别是对食草类动物,必须将病虫害的防治控制在远离动物笼舍的地方。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第9篇

日前,一本科普书《好鼠兔》悄悄地摆在了全国各大书店的书架上。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该书作者是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学家、被誉为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者之一的乔治·夏勒。

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学者为何将视角转向小小的鼠兔?夏勒博士是如何走上了野生动物保护道路的?他心目中的人类与自然又是怎样的关系?他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现象以及有何建议?近日,笔者对乔治·夏勒进行了独家专访。

“野生动物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东西”

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英国科幻小说作家亚瑟·克拉克的童年,就是在远眺“能激发无限空间幻想的大西洋”中度过的。珍·古道尔两岁的时候,把蚯蚓放在枕头下睡觉。而1933年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乔治·夏勒,同样“从小就对野生动物感兴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我唯一感兴趣的事情”。

童年时,父母没有给夏勒买过宠物,他就自己从野外弄些蛇来养。对很多人来说,这些生物是可怕而致命的,但夏勒很喜欢它们。他喜欢收集鸟蛋,还动心思建造了一个迷你动物园——蜥蜴、蛇和小鼠都在其中,俨然就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十几岁时,夏勒随父母搬到了美国的密苏里州居住。和很多喜欢野外生活的男孩一样,他常常出去观鸟、爬山,将青蛙捉回来养在一个盒子里,给它们喂东西。读高中时,他喜欢到动物园游览参观,并曾在圣路易动物园隔着壕沟看笨拙而可爱的熊猫蹒跚地走来走去。那时的夏勒并不知道,30年后他和这种动物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并为其生存条件的改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毕业后,夏勒在威斯康星大学分别读了生物学和人类学专业,然后在阿拉斯加大学继续学习。逐渐地,他发现研究动物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爱好,而且从中可以为自己找到谋生之路。于是,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野生动物研究中。

1959年,夏勒去中非研究山地大猩猩。山地大猩猩生活在卢旺达、刚果(金)和乌干达之间的维龙加火山附近的一小块区域。它们对人的警惕性很高,有同伴被猎杀后,它们就躲进了深林。在刚果雨林中观察时,为了取得大猩猩的信任,夏勒经常躲在小木屋里,像“树桩”一样一动不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与努力。其中的过程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珍·古道尔。

夏勒和妻子在中非一共生活了4年。4年的时间里,山地大猩猩逐渐接受他,甚至对他这位观察者充满好奇,并偶尔主动接触这截“树桩”。而夏勒在观察中,对大猩猩进行个体分辨,认识了其中的120只大猩猩,还为每一个都取了名字。

后来,刚果(金)开始了反对比利时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夏勒不得不向大猩猩们挥手告别。回到美国后,夏勒发表专著,第一次向人们揭示出山地大猩猩的生活。也正是他的研究与呼吁,把这个与人类亲缘最近的物种从灭绝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竹子开花喽喂,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当这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广为传唱时,夏勒正在四川卧龙保护区里研究我国的国宝——大熊猫,而他实际上也是自1939年以来第一位来华考察大熊猫的西方人。他用无线电技术研究熊猫的生活习性,帮助当地政府制定了大熊猫保护和人工繁育的制度。其中的经历、故事与感受,写成了《最后的大熊猫》一书。

1985年,熊猫研究项目暂告一段落后,夏勒将视角转向青藏高原的羌塘地区。羌塘,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北方高地”。在那里,他见到了青藏高原上的生灵——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和雪豹,并从此开始倡导这一区域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在羌塘,夏勒总是徒步或坐着吉普车到处观察、感知。他的背包中总会装有一些礼物,巧克力、糖果,或是气球。每到一个村子,他就给小朋友一些小礼物,拉近彼此的感情。不过,他也遇到过不少危险。曾有一次,在青海可可西里,夏勒博士和同伴乘坐的3辆越野车陷在烂泥里,没办法开出来,最终只好放弃。3个人背着行李在无人区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去往拉萨的公路。

“我喜欢站在山顶眺望各个方向,几百公里内都没有人,只有一些藏羚羊或野牦牛在安静地走着。”夏勒说,羌塘是一片很美的地方。夜晚躺在睡袋中,天上的星星仿佛触手可及。对他而言,野外的艰苦不是外在环境,而是现代生活中的电话、邮件,打扰了内心的平静。

曾有人问夏勒:“如果选一种动物形容自己,你会选择什么?”夏勒的答案是苍鹰,“你看苍鹰在山间滑翔,不扇动翅膀,悄悄地俯瞰大地。看着它们,我的内心很宁静”。

“人类其实完全可以和动物和谐相处”

夏勒和他的妻子都是动物爱好者。他们不仅爱那些珍稀动物,也爱遇到的任何一个可爱的生灵,如松花鼠、渡鸦、鼠兔等。夏勒常常像孩子一般对帐篷边的鸟巢进行观察。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曾通过大量宝贵的幻灯片展示羌塘高原野生动物的秘密。而他拍摄的照片总是让人惊奇。

其实,在羌塘观察野生动物时,他置身于广袤的旷野中,感觉自己也是自然界中的小小生灵。从心底来说,他喜欢待在高原,和轻风、流水以及野生动物呆在一起,沉浸于羌塘荒凉、虚空、静寂的景色之中。他说,也许这正好符合他的性情,反映出他的内在精神和一种喜欢沉默的气质。

“我眼中的未来是一幅曾经有过的画面——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羌塘广阔的草原上,保持着生态上的和谐。”夏勒说,那些草原和群山的美丽会一直延续下去,如果没有野生动物的存在,它们就会显得空虚,而藏民们也会失去他们自然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而他也把自己的后半生,甚至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上。

夏勒曾在许多场合表示。所有的动物都是好的,在大自然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人类与动物其实完全可以和谐相处。他举例说,在野外考察的时候,有时他可以看到几只狼在不远的地方始终跟着他们,但夏勒不会骚扰它们,它们也不会骚扰夏勒,就像路人甲与路人乙一样,是完全平等且互相独立的关系。

但是,随着人类不断侵蚀动物的生存领地,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夏勒认为,影响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断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事实上,美国也经历过城市化进程。在夏勒看来,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即使在2009年举行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上,各国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这方面,美国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样板,5%的人消耗了95%以上的能源。如果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这种糟糕的状况会持续下去。这不是一种悲观的表达,只是对现状的一种描述。像印度、巴西等几个金砖国家现在都处在崛起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而人类与动物之间未来的关系,夏勒认为,这取决于人类现在正在奋斗的一个事实。假如青藏高原特别是三江源、可可西里、羌塘那一块被誉为亚洲水塔的区域环境好起来,对长江下游的大城市来说很有益处。假如人类依然大肆荼毒鼠兔,将产生一种很不好的状况。相反,如果用其他方法合理控制鼠兔,对于青藏高原的动物和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其实,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回首过去的30年,中国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变化是很大的,其中之一就是那时的50多个保护区增加到现在的两千个以上,如现在三分之一的土地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很多物种受到更好的保护。”夏勒说,同时当地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30年前,他刚进入青藏高原的时候,和当地的人谈自然保护,没人理解“保护”这个词的意思,“当我向当地的官员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时,他们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是在今天,从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到乡村干部以及老百姓们,都知道哪些野生动物需要保护。这就是中国的一个巨大的改变”。

“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理解并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意识到他们做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自然,而这个自然其实是他们给予下一代的最好馈赠。”夏勒说。

“每个孩子对大自然都有与生俱来的兴趣”

夏勒曾在印度中部居住了将近2年的时间,在那里研究老虎。

一次,夏勒背靠在大石头上,观察大概三四十米远的地方一只老虎撕咬一头牛。“我忽然感到身后有树叶在响。我一回头,发现一米之外,一只老虎正盯着我。我将脸慢慢转了过来,发现那只老虎过了一会儿也安静地走开了。其实,老虎是一种十分平和的动物,它会尽量避免冲突。大部分情况下,动物会给你一次机会,不去伤害你。”

在研究过程中,夏勒的两个儿子就跟在旁边观察、学习。“有时,我们会在路上遇到老虎,我们就坐在车里静静地看着它们。偶尔老虎也会经过我们的森林小屋,甚至会冲破养羊的棚子,吃掉我们的羊。在这样的生活中,我的两个儿子观察着老虎、鹿、野猪、孔雀、猴子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活,渐渐懂得了大自然的平衡之道。”

“在非洲时,我还捡到过一只小公狮子。”夏勒说,它的母亲死去了,在野外无法独自存活,于是把它带回家,并给它取名为拉姆西斯。夏勒一家走到哪儿,拉姆西斯都紧随其后。夏勒的孩子非常喜欢这个小家伙,与之朝夕相处,夏勒拍下了孩子与拉姆西斯一起开心玩耍的照片,那种人与动物亲密无间的情景让人印象颇深。

在非洲那几年,夏勒的两个儿子置身于最佳的野生动物环境中,他们对野生动物不再局限于观察和欣赏,而是开始画出这些动物的样子,动手写关于动物的文章。他们看到的大自然,是没被人类侵扰的最原始的模样。即使两个孩子上学后,他们仍然会在周末或休假时,与夏勒一起进入山区,“我们用马拉上帐篷、食物、大锅等物品,穿越边远的山区村寨,四处搜寻野生动物,并计算它们的数量,拜访当地的各个村庄,了解人们的生活和习俗。他们曾经跟我一起去过巴西的沼泽地,在那里研究美洲豹、短吻鳄和一种重达40公斤的鼠类——水豚。我们还一起去过中国新疆的昆仑山,计算藏羚羊、野牦牛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我们也去过蒙古研究雪豹……”

现在,夏勒的两个孩子都是大学教授,研究的都是与生物间接相关的专业。问其孩子没有从事与自己一样的职业是否遗憾时,他说,这并不重要,“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和纷繁美丽的大自然在一起。他们学会了欣赏大自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本能地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文化的多样性。我相信,这些经历使他们比其他同龄人更具有同情心和公德意识”。

对于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被电子设备所吸引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夏勒并不是十分担忧。他告诉记者,关键是如何引导。如果注意引导孩子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即便是玩电子游戏,如果其中有自然的元素,孩子还是可以从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而怎样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夏勒建议,父母应和孩子多阅读一些科普著作。在了解不同的信息后,再走进自然,能发现自然中出现的问题,并想办法考虑如何解决。“在北美,许多父母会带孩子到动物园,或者养一些小动物、小植物,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生活、如何长大,帮助孩子建立和动植物之间的感情。”夏勒表示,30年前,中国很多家庭在经济上相对拮据,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有机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探索自然、认识自然,这是时代的进步,效果也很明显。

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方面,夏勒坦陈,中美之间还有一段差距。“在美国的中小学,开设了很多与自然和科学有关的课程,相关书籍非常丰富,教师也普遍有较强的科学意识。我希望中国的中小学能积极渗透更多的自然教育元素,编写出更多更好的教材。其实,这方面的材料相对来说比较丰富,重点在于教师是否愿意将其纳入具体的教学中,如讲某个词语、阅读某篇课文时,是不是能适当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理解所讲的自然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做一个教科书的传达器。实际上,在美国,很多教师都接受过科学教育方面的培训,从而具备正确讲解科学知识的能力。学校也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亲近自然。”

“虽然每个人通过传媒看到了很多的自然风光,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就专门介绍自然方面的内容。但是,自然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每个人所生活的空间、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夏勒说,如果在描述生活或传授生活技巧的过程中,脑子里能有环境保护的大概念,就能不知不觉地将自然教育渗透到传统的教育内容中。现在许多国家教育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在作业和考试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没有时间亲近自然。

而让更多的孩子能走进自然、探索自然,无疑是乔治·夏勒的心愿,也是他未来工作的重点。不过他也承认,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动物保护生涯,他感到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向更多的人传递保护环境的信息,没有与更多的人讨论自己的想法。

第10篇

岩雷鸟是雉科雷鸟属的一种。鸟类中归属于鸡形目雉科的整个雉类,在动物界和鸟类中都是一类独特的物种。它们是走禽,不善飞行。它们有羽毛和翅膀等鸟的全部特性,也有地面走兽的生活习性。它们生活在森林和田野,分布在地球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区域,很多生境接近人类的生活世界。

一直以来,人类对雉类喜爱有加。我觉得这与雉的很多方面符合人类的审美定势有关。

雉类最令人着迷的是它们的艳丽色彩。我发现科学家们在描述和介绍雉的时候,都把“外表绚丽”作为雉区别于其他鸟类的特点首先提到。如同植物的花朵展示了大自然各种色彩一样,我们知道,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有着令人惊叹的丰富的色彩,可以说大自然所有美丽的颜色在鸟类中我们都能看到。但是,造物主对待雉类似乎格外慷慨,雉类在色彩的艳丽和对比的强烈等方面发挥到了极致,有的雉甚至让人惊叹到了怀疑其色彩真实性的地步。据说欧洲人在早期看到中国雉的绘画时,对其艳丽的色彩表示怀疑,认为是绘画的夸张。当他们看到真实的中国雉时,才相信自然里真有那样色彩浓烈的雉类。

红、黑、黄、蓝、白……这都是自然色彩中非常醒目的颜色。我们想想看,如果这其中几种色彩组合在一只雉的身上,那将是怎样强烈的对比。更有甚者,有的雉如棕尾虹雉,将“赤橙黄绿青蓝紫”集于一身,简直就是雨后的彩虹色。看来鸟类学家给它的命名真是实至名归。黑琴鸡展姿时,则是红、黑、白三色呈环状如风琴般规则展开,给人强烈的色彩刺激。

尽管总体上鸡形目鸟类的色彩比其他鸟类艳丽,但是在鸡形目各科里,雉科的色彩尤为艳丽。其实许多雉科的种就是依据其主要的色来命名,如蓝马鸡、黑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还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等。非常幸运的是,雉科主要分布地在中国境内,其中1/3是中国特有种。正是这些色彩最美丽的雉科鸟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雉类分布中的特殊地位。

不过,雉类色彩之美的分配在性别上与人类的审美趣味似乎是颠倒的。人类的审美趣味一般倾向于女性的艳丽,如各种艳丽的服饰一般装扮于女性之身,女性在发饰上也丰富多彩。一般情况下,人类不喜欢男性穿着艳丽的服装。但是,在雉科中,我们说到的艳丽色彩大都是雄性的,雌性雉的色彩则相对暗淡许多,以至于有人感叹一个雉种的雄雌色彩简直不相配。雉在色彩上雄强雌弱,被解释为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雄性的艳丽是为了求偶时展姿吸引雌性,而雌性雉色彩暗淡则有利于自我保护。尽管这种解释非常合乎情理,但是从人的审美趣味来看,雌性雉不够艳丽还是非常令人遗憾!

雉令人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与体型、体态应该有关系。在体态上,几乎所有的雉和鹑都是圆胖型,并且一般还腿短、翅圆。而人类的审美定势对圆和以圆来扩展的形态格外喜爱。我们不妨拿人类喜爱婴儿的审美定势来比较。婴儿总的体型主要体现出圆和以圆弧扩展的形态,即使手指、脚趾也是圆胖状的。有科学家也以人类喜爱婴儿这个审美定势来分析人类对大熊猫的喜爱,认为大熊猫形态更接近人类婴儿的形态,所以更被人类所喜爱。如果这个审美定势理论成立,那么就能更好解释人对雉的喜爱了。像勺鸡,整个身体圆弧状非常明显,它的羽毛一般是一种色彩呈圆弧状包围着胸腹部相对艳丽的另一种色彩。

还有一个与体态有关的,我觉得雉的大小很值得关注。雉在鸟类中总体属于中等偏大的体型,既不像一些鴴鹬类那么小,也没有一些鹤类那么大,这种大小和体重,人类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接受度上都感觉更为自然和宜于接近。

人类对雉的喜爱,似乎还应该与雉的生存方式有关。首先,雉属于走禽或者叫步禽,属于地栖鸟,即使是生存在森林深处,雉的生活环境其实和人类生活环境很接近甚至重叠。而除了少数雉会有相对大的迁徙行为外,绝大多数雉一生基本没有迁徙,甚至很多雉生活半径在数千米之内。这就使得一方之雉和一方之人其实一直保持相近的状态。即使雉躲开人,人们也知道它们不会走远,它们可能就在不远处的森林中。这点跟候鸟差别就明显了,一种候鸟,人再喜欢它们,它们也不会作长久的停留。其次,与同样与人类生活环境相近的狼等动物相比,雉绝对不会伤害到人类,这使得人更愿意与雉相处。其实即使在动物之间,雉也是一个令动物链保持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是这种和谐往往以雉付出生命为代价,而雉也会以繁殖量大来保持这种自然的动态平衡。

雉对于人类的贡献和价值不可估量。至少人类生活中的家鸡就是由原鸡驯化而来。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家鸡的数量有240亿只,几乎是世界人口的4倍。不可想象,没有由原鸡驯化的家鸡,没有鸡蛋,人类的早餐将会怎样。而家禽业,也是人类的一个重要而庞大的产业。遗憾的是,在很多国家,许多雉类至今还有个“猎禽”的名称,每年有大量的野生雉因此被猎杀。也许,人类对雉的猎杀源于早期对食物的需求,那么,当今天人类可以食用由雉驯化的家鸡提供的肉蛋时,应该停止对野生雉的伤害了。伤害所喜爱的,这在人类的伦理和良知上是难以说通的。

第11篇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还是习惯老式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就站到了讲台上,即使有时用到其他的教学设备也非常的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语文的教学成效如何实现迅速提升?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初中语文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变革和改进。其中,多媒体以形象化的演示手法及大容量的教学信息优于其它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教师只要抓住时机,让多媒体在教学环节最关键和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最大化的辅助效果,就能优化教学活动,为提升语文教学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开始的时候简单地讲上几句话,完成新课导入的环节,这种传统的新课导入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许多教师不注重新课导入,只是简单地认为它是上课的标识。久而久之,这一教学环节就变得程序化,失去了其应该起到的铺垫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所有能提升教学成效的方式方法,在导入环节多做探究并尝试革新,力求解决上述问题。在这一环节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的演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三峡》新课导入时,教师摒弃以往的口头导入,采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三峡风光》的纪录片,学生看到三峡如此美丽的风景,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由沉闷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强烈,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形象展示,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较之以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材的内容和所蕴含的教学情感也丰富多彩。而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单纯的口头讲解,大大抑制了语文教学的魅力,局限了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适当减轻甚至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开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教学活动时,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见过真正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只是凭课文和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建筑说明文的教学活动。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其演示作用,教师从网上下载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影像和图片,在学生观看有关从各个角度拍摄的纪念碑的影音资料时,配以详细的解说,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建筑物,解决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直观感知的困境,也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三、运用多媒体补充信息,增加语文信息容量

语文教材的教学信息容量非常有限,那是因为受到文章篇幅和教学手段的限制,而语文课堂教学又需建立在大量的信息基础上。针对这一困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不但为整个教学活动增加了生动的素材,也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奠定了提升教学成效的基础。例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针对初中生对天文知识缺乏了解的实际状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天文知识,使学生通过相关纪录片掌握一定的天文学基础知识,直观感受宇宙的浩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再如进行《国宝――大熊猫》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介绍熊猫生活习性的影音资料,提高学生对熊猫的认识,通过这样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增加了了解,也从根本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拓展空间,深化思想教育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立体的教学模式,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如对《始终眷恋着祖国》内容开展教学后,教师可以多媒体为辅助,向学生演示一些典型的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事迹,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演示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字、图片和影音资料等等。教师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并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题演讲比赛或是专题征文等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不但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背影》一文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父母之爱的感人短片。如为了救活儿子,捐献自己的肾脏;地震时,母亲把孩子护在自己的身体下面等等。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通过这些介绍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对父母的逆反心理会有所改变,在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教师首先应认真分析探究,勇于探索,适时适度地对其加以运用。其次,教师还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突破教学活动中的种种困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王稳军 江苏扬州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 225606)

第12篇

走进高原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由19世纪俄国著名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首先发现,故称“普氏原羚”。普氏原羚比藏原羚个头大,成年羚体长在1米以上,雄羊体重有27公斤,雌羊也有23公斤。它的角从基部开始向外分,形成倒“八”字,在“八”字的1/3处两角渐向内弯,好像人双手抱着西瓜时手心相对的两手掌。

7月初,我们来到了新疆和青海、三省交界处的阿尔金山。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迄今所有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中最大的一个。据说当年普热瓦尔斯基就是在这一带发现了引起世界生物界轰动的“普氏野马”而“一举成名”的!

这里气候多变,地形复杂,海拔4 500多米,属于第三纪末地壳运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盆地周围分布着由紫红岩、灰砾、砂岩组成的中高山带屏障,冰雪皑皑的山峦巍峨多姿,茫茫漠野无垠无际,湖泊、河沼、峡谷微波涟漪,芊绵碧绿的高山风光绮丽,浓郁的垫状半灌木花团锦簇,招来许多敏捷、活泼、可爱的藏羚、藏驴、野骆驼、野牦牛、大马熊、雪豹、岩羊、青羊、猞猁、雪兔、雪鸡、雕和斑头雁等飞禽走兽。据专家们说,这里野生食草性蹄类动物十分丰富,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均为国内罕见。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近10万头(只),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动物王国!

当科考队的车子进入若羌县境内一个叫祁曼的小地方时,忽然,在我们右前方约2公里处,一群野驴竖着耳朵昂首挺立于荒野。与我所见的卡拉麦里蒙古野驴不同的是,藏野驴体魄大,脸长,且有股“犟脾气”。当车离它们约有1公里时,它们排成“一”字队形,足有百头,宠大得像一个军团。突然,它们奋蹄斜线横插着向汽车奔来,扬起滚滚尘烟。距车50米左右时,它们却又机灵地调整方向与车保持一致向前飞奔,似千军万马。

我们兴奋地大叫了起来,司机加大油门,企图超越驴群。在凸凹不平的戈壁滩上,汽车跳着“摇摆舞”,我们的头不停地撞在车顶上。藏野驴奔跑的速度不减,我们的车喘着粗气直追,可是怎么也超不过去。透过车窗玻璃,野驴抖动的肌肉和灰褐色的毛在阳光下清晰可辨,几分钟后,我们败下阵来。野驴超出我们300米后,突然横穿到我们右前侧,像是听到了一声号令,戛然止步,转身列队望着汽车,如得胜的将军,傲慢地摆动着它们的尾巴,似乎在说:“瞧!哥们儿,还是比不过咱吧!”然后,迈着悠闲的步伐离去。

同行的一位动物学家介绍说,阿尔金山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三大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世界所关注。这十多年来,藏羚羊、野牦牛难逃噩运,惟有机敏、善跑的野驴家族仍然保存完好,大约有4万头之众。

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被猎杀的野牦牛头。据当地人讲,这是非法进山的偷猎分子和淘金者所为,偷猎分子要它们的皮毛,而淘金者要食它们的肉。在凶残的人面前,宠大勇猛的野牦牛不得不束手就擒。在采访中,我听说了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件:一群疯狂的淘金者,因长期没有食肉而变成了“狼”,他们用枪打倒一头野牦牛后,蜂拥而上,用斧砍、用刀割、用手拽,只一会儿工夫,就将足有1吨重的牦牛瓜分了。有一穷凶极恶者,竟趴在野牛脖子的伤口处吸吮了一肚子血。吸罢,他蠕动着血红的嘴说:“这一冬天不再怕冷了,找一个女人来,就是活神仙了!”后来听人说,自从他喝了野牦牛血,眼睛都红了,整天在山沟里转悠着找女人。

不过,野牦牛不是好惹的,它会伺机报复。一次,几个偷猎者猎杀一头野牦牛,它一声号令召来30多头野牦牛,将偷猎者的车团团围住。偷猎者不知好歹,竟放枪打倒一头野牦牛。见同伴被杀,野牦牛疯了,用牛角顶翻了车,顶穿了车窗,将三名偷猎者用牛角穿起,又重重地摔出去。三人肚子洞开,肠肚流出一地,其状惨不忍睹。待人发现时,只见千疮百孔的车子和旁边的一堆白骨。

阿尔金山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野生动物几乎随处可见。在一片荒漠相间的草地上,我们还看到几十只黄羊。因其棕灰的毛色与地面的色调极为一致,只到走近了才突然发现它们。最初黄羊好奇地歪着脑袋凝视我们,当我们停车或止步要仔细观察时,它们便马上意识到将面临危险,于是拔腿便跑,直到确信已进入安全地带,才停下来警惕地盯着人看。

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我们虽然一一探访了野驴、野牦牛、黄羊和藏羚羊这“四大家族”,但令人遗憾的是,却始终未见到普氏原羚。就连一位叫尼雅的维吾尔族护林员也说,因这种动物视觉极其灵敏,在山上奔跑如飞(时速可达80公里),要想见到它们绝非易事。他说他在山里住了好几年,还没亲眼见到过一只普氏原羚!

难道真如老外所说,这种动物已在中国“绝迹”了?不久,我们又听说中科院派出的一支科考队曾在日月山下的青海湖附近地区看到过上百只普氏原羚。于是,我们又赶忙奔向那里。

发现普氏原羚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支脉,距西宁市约300公里。山下的倒淌河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如一条玉带飘落在茫茫草原上,风景十分优美。我们后来才知道,普氏原羚就分布在日月山以西的青海湖周围。

一大早,我们来不及欣赏鸟岛的美丽,就走进了鸟岛鸟类繁殖地旁的沙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狼的脚印―――青海湖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在青海湖鸟岛一带,可能有三四只狼,每年都可以看到被狼捕食的普氏原羚的残骸。由于人类长期的猎杀,普氏原羚数量已经很少,而且它们极为怕人,所以这次能否见到它们还很难说。我们在沙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普氏原羚的脚印。这一发现像兴奋剂,一扫长途跋涉的疲劳,我们赶紧沿着足迹往前走。爬上一个沙丘后,我用望远镜一望,果然发现普氏原羚正在远处的沙地里取食嫩草,大家高兴极了!可惜在望远镜里根本无法看清楚它们。正当我们准备包抄靠近时,普氏原羚似有察觉,突然拔腿就跑,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线上……

晚上,当地人告诉我们,在青海湖北面的海晏县可能也有普氏原羚。次日一早,我们就赶到那里。几位藏族牧民说,在克图东站附近的沙地可以见到普氏原羚。在这里我们看到当地人为了保护铁道,在铁道两边的沙地上种了很多固沙灌木,沙地与牧场之间也用铁丝网隔开。

正当我们沿着铁丝网步行考察时,突然看见一群普氏原羚往沙地跑来,几只成年羚羊寻找到铁丝网被破坏的地方一跃而过,但一只小羚羊惊慌失措,在铁丝网前跳了多次也没能跳过去。最后在一阵慌乱的挣扎之下,才从网下面钻洞逃脱。网上还留下了可怜的小羚羊的毛。后来,当我们翻越一个很高的沙梁时,突然看见一只狼在远处正虎视眈眈地看着这边。

我们没有理会,继续走了几百米,回过来看见狼还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这不由地让人感到一阵恐惧……

第三天早晨,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沙梁上行走,忽然,一位队友发现了“情况”。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隐约看见有小动物在远处的草地上活动。拿起望远镜一看,啊,真是普氏原羚!估计有10多只,它们一个个伸出头来东张西望。微风吹过,可能把大家的声音和气味带了过去,异常警觉的普氏原羚,又跑得无踪无影。这天,我们还见到了4群共20多只普氏原羚。小羚羊体形很小,总是紧紧跟在妈妈身后。

普氏原羚的生活习性很有趣。每年的3~5月和6~8月,雌雄分居两处。这时雄原羚往往表现出一种绅士姿态,自己总是占据质量较差的草场,而雌性则占据较好的草场,这样的食源分配对普氏原羚整个种群的生存延续十分有益。雌性原羚“携儿带女”,种群数量比雄性群体数量多得多。雌性群体一般来说有3~12只,3只是典型的家族群―――一只母羊带着一大一小两只小羊,一个是当年生的,一个是早一年生的。一般,年长的会帮助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妹”。三只以上的群体显然是几个家庭的混合。到了9月,雌雄原羚开始集为大群体,常有10~30只,这样的大群体使它们提高了发现捕食者的能力,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取食上。普氏原羚一天大多数的时间都躲在隐蔽处反刍胃中的食物,只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

与藏羚羊不同的是普氏原羚产子时不做长距离的迁徙,它们一般就地选择隐蔽的地方。除了吃奶,大多数的时间幼羊是跟母亲分开的,由其他没有繁殖的雌羊照顾幼羊。新生雄羊在跟母亲生活半年左右后,就会离开雌性群体与雄羊们生活在一起。再过两年小雄羊进入了成年的繁殖期,它便要投入到严峻而又激烈的争夺配偶的角逐中去。

每年11~12月份是普氏原羚的季节。雄羊之间常常为争夺权而激烈争斗,但赢家占上风也只是几天时间,因为亢奋的雄羊会不断,又很少吃东西,体力迅速下降,这时等在一旁的另一些雄羊终于有了可趁之机,最终从“情敌”手中抢到权。

过了12月便进入了更严寒的冬天,普氏原羚短而光亮的沙漠黄色体毛会变为淡淡的棕黄或更浅的乳白色,喉部、腹部、四脚的内侧也变为乳白色,与白雪覆盖的原野融为一色,以躲过天敌的追杀。

渴望有个安全的家

据有关专家介绍,普氏原羚分布区基本围绕沙地附近,在沙地与草地边缘取食,依赖沙地作为最后的避难所。过去,青海湖地区很多地方的草场都没有围栏,因此,都可以见到普氏原羚活动。

如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当地牧民为避免纠纷,在许多草场都设了网围栏,为野生动物的觅食、寻偶、迁徙,甚至逃避食肉动物的追捕等正常活动,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网围栏使得许多以快速奔跑作为逃避天敌惟一方法的野生食草动物,每每因无路可逃而被凶残的天敌轻易捕获;或因慌不择路、来不及躲避而直接撞伤甚至撞死在铁丝网上。所以,网围栏已经成为普氏原羚的“致命障碍”。在江河源区,牧民就曾亲眼见到挂在网栏上死去的普氏原羚!

不仅在江河源区,在青海湖周围许多地区,由于网围栏的大量使用,使原本就因栖息地范围很小而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类特有保护动物普氏原羚也因此丧失了更多的栖息地,活动范围更加缩小,并且出现了屡遭狼害和死伤于网围栏前的情况,致使这种濒危程度甚至比大熊猫还高的普氏原羚更加濒危,现存数量仅3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