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

时间:2023-06-06 09:3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物资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022

物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需的。

1物资现代化管理概述

11物资管理概述

在市场异常活跃的今天,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活动。物资管理已不能用“配额”、“计划”、“定量”等几个简单概念进行诠释。它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进行有计划的采购、使用,并组织和控制行为。企业的物资管理由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环节组成,而且这些环节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谨慎执行。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物资管理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成为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基础。

12物资现代化管理的模式

所谓物资现代化管理的模式,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经验,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物资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同时对生产资料在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指挥、调节和监督。物资现代化管理的模式包括物资管理平台建设、物资现场管理、物理系统信息化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旨在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3物资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资管理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首先,物资是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物资现代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观念落后

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中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并没有完全从“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中摆脱出来,物资管理尚未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对物资管理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导致我国企业中物资管理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同时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给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的影响。

22物资管理人才缺乏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但我国的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虽然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三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

23物资采购不规范,重供应而轻管理

物资采购无规章,采购权分散,而且价格比较乱,导致采购的物资不能形成批量,价格比较高,增大了项目成本,降低了效益。采购物资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安全生产。

24物资管理配套设施薄弱

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配套设施薄弱,由于资金紧张致使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导致物资管理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物资管理模式不能实施,增加了成本利用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物资管理现代化途径的对策建议

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节、监督生产资料流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

31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实现企业物资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系统思维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32大力培养物资管理人才

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第一,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第二,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第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3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实行采购招投标管理,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材料采购部门坚持采购工作中谁经手谁承担第一责任,减少差错,杜绝漏洞,同时确保采购物资质量最优,价格最低。各施工单位切实加强材料计划审核审报管理制度,坚持满足生产需要和性能价格比最优原则,避免造成功材料的闲置浪费。

3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既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又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烦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4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实施物资管理现代化,不但使企业有效地节约了开支,控制了成本,而且对于加速企业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振玲浅谈物资管理现代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5).

第2篇

实现图文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在这个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必须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摒除对图文管理的传统管理错误认知,提高对图文管理现代化的认识,树立图文管理现代化的意识。首先,必须转变图文管理现代化可实行可不实行的思想,要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的理念深植心中。在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只靠对图文资料保管方法与保管技术等内部规律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现代化管理理论进行管理与实践,这样,图文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稳定、准确、高效地进行。其次,要全面理解图文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如果只是把图文管理现代化局限于管理手段方面的现代化,则过于狭隘而难以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再次,图文管理现代化应渗透到图文资料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图文管理现代化,不只是领导者的事情,而需要集体所有人的努力。还有领导对图文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和配合,资金的投放和各类设施的采购等工作。如果没有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实现图文管理现代化只是一句空话。最后,图文管理人员在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对图文管理人员的渗透与冲击时,要做到对自己的职业有热爱的精神,对图文的各个层次文件标准等做到熟知,以标准为基础,打造图文管理新型化,就必须有提高职业素质,调整专业知识结构的思想准备。

二、图文管理装备的现代化

要加快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实现管理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即实现图文信息的数字化、图文管理的计算机化以及图文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一)图文信息的数字化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化存储技术、光盘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或条形码技术将传统的纸质图文信息转化为以磁盘、光盘、条形码为信息存储载体的机读文件,以此实现图文信息的数字化,同时解决图文资料不断增加造成的库存量膨胀给保管、利用还有图纸台架多且难以寻找等带来的困难,便于更好地保全图文资料。

(二)图文管理的计算机化

在图文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图文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处理信息的功能进行自动维护、整理、自动检索和编写目录、自动文件库房管理、文件借阅还归、还有自动管理等业务管理工作,建立起规范标准的现代化图文管理体系。此外还要注意工程图文管理系统的维护,增强其可靠性、安全性。

(三)图文信息传递的网络化

目前,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便是网络。必须在网络上实现图文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开发利用。能利用网络解密各类的word文档和图纸模型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工程图文信息具有一定机密性,因此还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计算机;规范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09-01

医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状况可以反应医院的整体面貌,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做为我们基层医院就必须做到:

1 进行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知识培养,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

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以适应对现代化医院档案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在这方面下功夫,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医院档案工作者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认识,医院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提供场所和条件,让医院档案工作者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现代化科学管理方面的本领。

2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新设备,利用进行信息管理

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方式不可缺少的工具,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力争采用计算机管理,形成网络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用计算机储存医院的各种业务及行政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也加快了工作效率。由计算机编印出文件的分类,主题等目录,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医院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所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所必需的一个条件。

3 建立一套科学的检索系统,做到档案管理要规范化、标准化

首先,科学的检索系统是快速查阅档案的基础,投放力量,苦心钻研一套适合我院档案的检索系统,熟练掌握,按内容进行分类、排列好顺序,根据各种归类的标准装订成卷,在编写目录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收集、整理到最后,都要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洞。

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

4 注重培养一支懂得现代化科学管理医院档案的队伍,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未素质

一个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档案管理者。否则,现代化医院管理无法实现。医院档案工作者在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自己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懂得现代化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随着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室势必会以计算机为核心,还有打印、复印机。不单纯是保存档案,还要妥善整理档案,科学地查阅档案。

5 要注重对现代化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尽早地进入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上网,扩大信息来源,联系更多的信息内容,挖掘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经验,多借鉴社会其他领域和其他层次的各方面信息,发现不足之处,立即修正。对已淘汰的信息及时清整,对缺点尽量尽早弥补,注意积累各种信息的反馈,并明确地记录和储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矛盾,改进工作,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筛选,不可局限于自己医院的档案收集,要放开眼界,通过网络走开放式管理。

6 拓宽医院档案的服务领域,是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以前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医院档案最多地是为医务人员服务,没有竞争意识,被动地查阅档案,局限一一个狭小的领域,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而现在社会在发展,这就要调整医院档案的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主动,网上举办的一些医学档案信息展览,为医务人员、患者及社会公众服务,要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整个社会提供档案内容,既可提高社会效益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7 现代化档案管理必须要依法管理,按规章制度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以系统论等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 加快实现其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例如: 利用计算机将档案进行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 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 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 利用缩微照相技术和对纸质载体的重要档案进行缩微复制等。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 提高了效率。电子文件作为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 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自从1946 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 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时至21 世纪, 电子计算机已经全面走向档案管理事业, 相关系统软件数量和品种众多, 都使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成为可能。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管理, 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具有速度快、系统性强、效率高、保存时间长、资源共享、便于检索和利用等优越性。档案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变化发展的, 与动态的管理需求相适应、相统一。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足点

(1) 档案标准化程度低

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必要条件之一, 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 国家标准局组织拟定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 使我国标准化逐步形成一个体系。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 我国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 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 档案管理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 机型五花八门, 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 功能单

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 致使大多数档案无主题标引, 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 档案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 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员

现代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分为档案管理辅助人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三个等级层次。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 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技术, 精通档案业务, 能科学地制定政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目前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学历层次偏低, 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 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 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直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在档案管理中使用和推广, 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不合理配置, 档案管理人员个体素质偏低, 档案群体结构失衡不仅已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经费投入取决于领导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 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 尤其是基层单位, 存在着档案室建设简陋, 基础条件差, 安全措施没落实, 大部分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室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更成为奢求, 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信息时代, 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 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 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 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遵循标准, 推进标准。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 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不但涉及数据格式, 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 更应统一领导, 集中力量, 锲而不舍, 不断推进。

(2) 实现管理现代化

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理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这种管理现代化的意识, 就会大大影响档案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现代化进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实践观, 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前沿的管理方法, 切实改变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观念, 实现主动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引进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使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迈进。

(3)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档案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信息技术和写作等综合方面的知识。要始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从选拔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为起点, 把具有复合知识型人才充实到档案现代化管理中。还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全方位的培训, 优化档案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培育现代化管理急需的技术操作、维修及科学管理人才。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还应具备做好现有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多层次、复合型、一专多能、一专多才的教育培训, 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4) 强化管理意识, 加大投入力度

①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 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配置设备, 培养人才, 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 作为单位工作中要达标的内容对其进行考核。②各级领导, 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 应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了解档案工作现状, 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而指导档案部门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③领导要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档案现代化管理上的差异,从而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工作。④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 特别是对档案的档案维护、档案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要有专项预算。⑤各单位要按标准、按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 购置必备的档案柜, 搞好通风、采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 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设备,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确保档案利用安全, 保证档案资料不丢失、不损坏, 又保证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参考文献]

[1] 李喜梅. 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 J] . 中州煤炭, 2007 .

[2] 刘淑华.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 J] . 甘肃广播大学学报, 2002 .

第5篇

档案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形式,记载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实、数据、成果和理论,是历史知识的宝库,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今人了解过去、后人了解今天,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服务现实的重要凭证。随着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日新月异,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文书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好地发挥以档资政、以档育人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就如何加强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提出个人浅见,就教同行。

1.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优势

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方便快捷检索档案,提高档案利用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具有多种检索功能,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在建立数据库初期要选择或开发适用的软件系统,将原始数据认真录入、归纳及分类,使用时就可以达到方便快捷检索的目的。

1.1信息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后,可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档案业务工作包括档案的统计、鉴定、借调、催还等参与资料编研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档案基本情况统计、档案借阅归还统计、超期档案催还工作。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后,通过一次编辑输入工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打印各种报表,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了档案业务办公自动化。

现代化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已经与档案信息的需求者之间建立了相互沟通的关系,通过网络向他们直接提供信息服务,档案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检索,其工作效率与信息存储能力是人工操作无法比拟的,而这些信息的存储量大,保存时间长,增加了信息的准确度,实现了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服务。

1.2文档一体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文档一体化成为了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就是把过去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独立分散状态,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得文书处理工作成为文档管理工作中的前端任务,文件处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将影响着文书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文档一体化真正实施将对文书档案科学化管理带来创新发展,将使文书档案管理进入更加科学,有序的管理阶段。

2.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建议

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档案管理实现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力化,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

2.1更新文书档案的管理观念

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是当今档案管理工作的灵魂。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是不能解决现有档案管理观念滞后性与档案管理发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更不可能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档案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构筑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只有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

2.2强化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加强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实现对文书档案的有效管理。完善文书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档案基础业务质量的高度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在推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过程中,要有步骤、有计划、有方法地尽全力实现对档案现代化管理,减少物资与人力或者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浪费,全心全意地进行档案工作管理,从基础抓起。

2.3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学习。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档案人员不能仅局限于原有的知识范畴内,要开扩视野,多读书、多学习,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培养。档案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人才较少,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飞快,知识不断更新,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科技,探讨新理论,研究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为利用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第6篇

档案是指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领导决策的依据,是对工作查考的凭证,也是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可靠资料。档案管理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从几千年档案管理的历史来看,档案管理是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由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而发展的。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1.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社会信息产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档案部门必须采取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在档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下工夫,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需求,使档案嘻嘻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服务于当今的信息时代。否则,档案共作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就不能再信息时代中发挥作用。

2.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又以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于人类整个可持续发展本身。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来看,档案事业的主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继续发展。因此,如果不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借鉴国外同行或者国内其他部门的模式和经验进行现代化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可能造成档案事业全面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3.档案管理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事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档案事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比不可少的环节,其发展要受到整个社会和各个环节的制约,并对整个社会和各个环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的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系统发展的档案事业,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使档案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档案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达到以下的几个基本条件:

1.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具体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管理体制及其作为两者间桥梁的协调衔接工作。

2.数据准备,具体包括档案著录标引工作、档案标准化工作。

3.设备技术条件,一是要选择适用的计算机技术装置,二是档案现代化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

四、目前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1.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不够规范

目前,一些单位依然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或者临时抽调人员管理档案,导致了单位在档案管理上较为混乱。如,档案管理错误较多,管理较为混乱等。另外,有相当多的单位依然没有健全档案管理监督检查及业务指导的体制,造成了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依然不够严格,不够规范。

2.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依然采用过去那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管理质量和效率较为低下,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料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操守,办事缜密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导致了单位在档案管理的模式、方法以及体制方面较为滞后。

3.档案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在一些单位,由于其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加之所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不够全面、整理归档也不够规范,必然造成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中心业务相互脱节,根本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单位档案管理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1.树立档案管理创新理念,培养档案管理创新人才。档案管理的创新,就是适应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具有创造性变革和完善。实现档案管理创新化,首先,档案管理者应具有档案管理创新理念。不断转变观念、明确工作重点、调整思路、打破常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确立资源优势理念及公共文化理念等档案管理新理念,树立长远超前意识,研究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规律、新特点和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在理论、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其次,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才创新意识。培养档案专业创新人才就是要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档案管理不仅要成为“专才”,还要成为“通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很多问题的解决已不可能仅靠档案专业知识即能完成的,许多新兴学科本身就涉及了多学科综合知识,所以保有培养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通”兼并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要。

第7篇

行政属于国家意识和政策路线的落实,加强如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行政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行政管理带有阶级性和社会属性,其存在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其次政务公开对于帮助提升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全面共同参与以及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二、政务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世纪的到来既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这是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必然发展的趋势,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我国中央以及各级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此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提出便应运而生。本文认为政务公开的实行是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大标志,因此加强对政务公开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构建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政务公开标志着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到来。从整体上来看政务公开的实行对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需要全方位地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尤其是应以透明、公开、阳光为行事标准。而这一举措的提出起到了加强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以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为此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政务公开这项工作。

(二)廉政建设的基础

政务公开也是实行廉政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廉政建设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也有着积极的效应。由此可见政务公开对于促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帮助,在今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应不断加强对廉政建设的倡导和响应。政府本身是否能够做到廉洁也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利用社会舆论压力来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只有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才能够获得公民的信任和依赖。

(三)推行可持续发展

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行政管理工作的加强,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政务公开对于实现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自身的调整从而能够走得更加扎实稳定和长远。推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要贯彻落实和完善。

(四)防治公共权力腐败

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研究需要政务公开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因为政务公开的出现对于防治公共权力腐败也有着一定的效果。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看,政府本身也是一个“经济人”,因此政府也具有一定的利益性,这种性质在无形当中为腐败提供了摇篮。很多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由此发生,针对该问题政府加强对政务公开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公共权力腐败的发展。群众参与到民主监督工作当中,对于制止腐败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

行政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若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早日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就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会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进行简单的叙述,并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找到加强行政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构成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必须要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组成进行一番了解,并以此为基准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来看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质:一是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设置的考试,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来处理;三是基础知识要过硬,从而提升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

(二)行政人员素质与行政管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其代表的是政府的利益,但是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例如法律常识、管理理论、职业道德素养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为了加快国家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建设速度。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人员自身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水平,切实地做到为广大人民群众办事。

四、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行政问责制度的开展是符合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之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要不断提高行政问责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其次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必要,做到全民参与到政府问责工作当中,利用公众的力量来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由此可见需要我国政府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需要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进步。

(一)树立行政问责意识

首先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时要树立规范行政的观念,对于以往体制影响或者是历史文化遗留问题所导致的对行政问责的误区,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从而保证高效实施行政问责制度。这也需要各级行政机关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做到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等,切实保障和落实行政问责制度从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程度。

(二)强化监督工作

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监督,必须要将行政问责制度与其他制度相结合,从而做到多层次和多角度保障。例如把行政问责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等。强化监督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人手切实保障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内容。

五、结束语

第8篇

0.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是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的,它从最初为业主提供招标服务以及施工阶段的监督和管理服务发展到现在的为建设工程的全过程服务,即既包括实施阶段又包括决策阶段,其管理服务的内容囊括可行性研究院投资机会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招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生产等一系列工作,让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全过程控制和早期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方式之一,并且它较好的解决了以往传统的建设工程组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部分缺陷,较大程度的满足了业主对建设工程目标进行全面控制和对建设工程实施进行全过程控制的需要,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1.目前现代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

在施工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目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1.2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1.3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

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2.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了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迎接我国工程建设新的,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现代化。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的方向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项目管理需要与时俱进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套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现代不仅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上马大型的工程项目都聘请或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这样能取得高效益,达到投资省,进度快、质量好的目标。项目管理的国际趋势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越来越明显。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即按国际惯例进行项目管理。国际惯例能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罗进来,提供一套通用的程序,通行的准则和方法,这样统一的文件就使得项目中的协调有一个统一的基础。2.2现代化项目管理需要规范法规 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十分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项目管理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这样项目管理工作才有通用性,才能专业化、社会化、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 2.3现代化的项目工程管理

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计算,有各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 利用互联网能促进建设项目参与各方突破时间和距离的限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3.现代化项目管理中的“人、材、机”

一个项目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其管理的对象涉及方方面面,但在任何管理中,都脱离不了人员、材料、机械这三点主体。

3.1现代化施工人员、队伍管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利用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项目施工已形成一种格局,民工队伍大量参与工程建设,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合理选择队伍,适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建设民工小区,改善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配发劳保用品,保证民工工资足额及时发放。由于民工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为让他们适应项目的技术、质量要求,进场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民工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良好局面。民工队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劳务合同,兑现奖罚承诺,关心民工生活,其实就是成就自己的项目,成就自己的企业。

3.2现代化的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要实现现代化,这是施工企业从粗放型到精细化转变的开始。材料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工程所在地相关材料的市场价格,还需掌握当地不同材料的供应量,有效预测当地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此外,材料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工程量清单的情况下,预算工程的结构材料,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所有这些,都需要数据化,这样才能形成有效地信息资源。

3.3现代化的机械管理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 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工程施工。 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第9篇

关键词:矿井;机电管理;工作内容;项目分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94

矿井机电管理作为核心性的工作内容,通过对管理工程项目的分析,提升现代化矿井机电的管理机制,完善现代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基本需求,并在最终程度上提升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及系统性。因此,在现阶段矿井机电管理工作设计中,需要构建科学化的机电维修管理工作,提升矿井的整体产量,而且,在矿井机电管理工作分析中,需要将事故隐患消除,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整体现状,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机电管理及工作维修的整体需求,满足电器设备维护及管理的解决策略,实现现代化矿井机电工作的整体需求。研究中,将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矿井机电管理作为重点,对其维修工作进行了有效整合。

1 现代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基本模式

1.1 事前维护模式

对于事前维护模式而言,主要是将预防性的工作维护作为基础,通过对设备管理工作的优化完善,满足煤矿企业机电设备故障的选择机制,结合企业技术以及设备故障的规律性内容,完善企业的工程项目整合机制,从而提升矿井机电设备维护的科学性。同时,在矿井机电设备预防维护中,需要完善事前维护的核心理念,并在现代设备结构优化选择中,进行科学化的选择及检测分析,避免事前维护工作的盲目性。

1.2 故障维护模式

在故障维护工作中,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控制,也就是在矿井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结合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故障种类的选择,这种维护模式属于事后维护。在该种维修模式分析中,需要降低维护成本的盲目性,有效节约故障的节约成本。但是,在矿井设备故障维护中,其维护的时间相对紧迫,而且,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机电设备的运行模式,导致机电设备的维护发生严重的制约性。

1.3 定期维护模式分析

在定期维护及项目整合中,通过对维护模式的分析,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需求,明确工程项目的可预见性,提升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故障检测中,也可以定期对检测项目进行维护,减少日常故障维护的次数,充分保证工程维护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在定期维护中,也可以通过对故障问题的分析,提升项目维护的核心理念,保证工程项目可以得到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减少设备磨损状况,使电器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得到定期维护。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的措施分析

2.1 加强电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在机电设备维护及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电气性能的分析,可以充分保证电气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合理性。对于先进的煤矿企业管理工作而言,通过工程项目的完善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解决设备维修中的突发事件,从而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合理整合提供支持。因此,在电器设备维护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增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力度。在资金项目管理优化及分析中,需要充分保证电器设备维护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高系统项目设计维护的可靠性。第二,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维护的稳定性,保证机电保护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第三,充分保证主系统工程项目设计的稳定性,全面提升工艺设备维护的合理性,完善工艺项目的选择机制,加强工程设备维护及管理的科学性。

2.2 强化矿井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在矿井人员工作中,需提升机电人员的专业掌控能力,通过对维护问题的分析,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维护机电工程的装置内容,通过科学化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项目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设备内容的使用状况,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通过业务项目管理内容的培养,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措施,充分保证矿井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的稳定落实。

2.3 完善机电专业管理的科学性

在机电专业管理组织工程项目优化中,矿井企业需要通过对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的完善,充分保证机电管理专业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在工作任务完善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合理贯彻工作任务执行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任务的规章制度;第二,在管理工作科学构建中,需要稳定贯彻安全管理生产方针,严格落实项目生产的责任协调机制,提升工程项目的岗位竞争能力,完善日常项目生产的责任机制,在工作任务执行中需要做到人人专责的模式;第三,全面协调机电项目生产的管理机制,在工作任务责任管理分析中,需要严格的进行机电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矿井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并通过对机电管理部门的任务完善,强化

机电管理的项目职能,充分发挥出机电管理人员的项目责任机制。第四,合理完善机电管理队伍的责任体系,优化专业管理人员的责任需求,减少兼职人员的数量,充分保证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发挥出机电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

2.4 完善设备现场的管理及维护制度

在机电设备现场控制及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充分发挥出机电管理工作的核心职能,并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明确企业管理部门的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出项目检查及工作考核的核心任务,制定完善化的项目执行标准,满足任务核查的基本理念,全面防止设备维护以及现场管理制度中限制问题的发生,提升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的整体性能,满足机电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完善工程项目的检查机制,坚持工作原则,引导项目人员严格的掌控工程任务的考核机制,使机电设备时刻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从而为煤矿产业的稳定运行及创新发展提供良好支持,提升工程项目的生产管理体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优化分析中,需要通过对项目生产工作的分析,完善煤矿产业的项目设计需求,将煤矿维护管理作为重点,实现管理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完善机电设备维护的状态监测,充分保证机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完善工程维护以及安全性使用的核心性能,提升机电系统维护及项目改善的基本价值,使机电管理保障系统制度控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怀军.浅谈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机电设备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6,(09):1617.

第10篇

[关键词]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57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各项险种新措施不断出台,社会保险的影响不断扩大,社保档案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做好社保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保档案对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 社保档案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1.1 社保档案管理的概念

社会保险档案从信息的收集、归档、整理,到档案的保管、检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管理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难度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管理技术。社会保险工作的性质是向参保人提供服务,需要使用大量的文件档案报告和记录有关信息。在档案用过之后,大量的文件积累及适当处理这些档案是所有保管大量档案的机构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险档案需要更高的管理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技术迅速得到发展。现代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不仅对于档案保管和存储设备非常有用,还可及时收集、处理并存储大量日常信息。

1.2 社保档案管理的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是以社会保险事业为服务对象,形成于社会保险经办过程中的,对其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保险档案工作量大,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实施制度时要做许多工作,如单位参保登记、参保人信息登记、保险费收缴、收回未支付的保险金、保管在确定社会保险权利时所需要的文件、处理要求领取保险金的申请、支付养老金。

第二,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它不仅要为参保人提供缴费记录的情况,而且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各种数据,还要为养老金计发标准提供依据。由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一般与个人和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密切相关,因此,缴费记录的真实性、可靠性十分重要。

第三,社会保险档案需要多次存档,并在社会保险经办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社会保险档案与别的专门档案不同,其数据库需要源源不断输入新信息。如受保人的工作单位、缴费情况(包括缴费基数、比例)是不断变动的,有时缴费可能中断,这就要求对受保人的社会保险档案经常输入新数据,经常存档。

1.3 社保档案管理的原则

1.3.1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作为档案学的一项重要理论,不仅是国家档案管理事业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也是档案工作实践的一项重要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档案行政管理系统;运用法律法规保护档案事业;建立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实施集中管理等。这一原则的应用既有利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转变,又有利于档案的管理、查询和维护,真正实现档案的利用服务目标。

1.3.2 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原则

档案管理和档案整理的核心原则就是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这一原则也是档案管理区别其他管理的特有原则。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的历史联系,就是要已既有的历史为基础,既要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又要保持档案形成的原来系统,在整理和管理档案过程中不能破坏档案形成的原来系统。尊重档案形成规律是保持档案历史联系的关键,凡是尊重档案形成规律的,就能保持档案历史联系,反之就会破坏档案历史联系。

1.3.3 档案管理效益原则

档案管理效益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对档案实施有效的开发和管理,所能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原则是以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以创造效益为根本的,是档案管理实现经济、高效管理的有效保障。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讲究效益。档案管理部门所必需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国家赋予的;而国家则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如果档案管理部门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多,而输出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量很低,那么,就会产生负效益,就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种管理就是违反效益原则的,是失败的管理。当然,机密档案的信息不能向社会输出,否则会给国家政治和经济利益带来损害,产生负效益。

2 当前社保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速度不慢,但发展不平衡

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启动早已使用20多年,并在做二次、三次开发,晚的则尚处于开发阶段,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甚至计算机闲置多年而未能使用。从技术角度讲,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地区开发出来的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完备,起点较高,准备配备小型机,实行全省网络化管理,而有的地方则无总体规划,缺乏系统性考虑,起点较低。

2.2 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各地开发计算机管理系统时大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工作需要,系统方案的构思都不曾考虑全国性的大局,甚至不曾考虑全省的大局,因而在整体结构、硬件和软件的选型、应用软件的规范,数据格式和网络功能及通讯等诸多方面都各行其是,尤其是数据库问题更为突出,这将给今后整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可能要导致很大的财力浪费。

2.3 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和数据库重视不够

相当一部分地区仅仅开发应用了一些基础性业务处理软件,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更缺乏考虑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由于目前大多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方法夹杂着许多行政性手段,且大多数地区管理的对象仍以企业为主,而不是直接面向受保人和受益人,科学的组织管理和研究,如对社会保险未来发展的规划、组织和精算研究,尚未被人们普遍重视,所以数据的处理上还存在不少漏洞。

3 提高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举措

3.1 加强社保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因此社保档案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出社会保险档案分类大纲和各门类档案保管期限。真正实现统一制度、统一管理。从当前社会保险工作实际情况看,档案分类较多,且载体多样,因此应对每一类档案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门类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查阅利用、档案设备维护使用、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制度等,切实把各种门类、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轨道。

3.2 搞好编研,开发利用,实现档案利用向深层次发展

管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只有先管好档案,才能利用好档案。根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应编研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供工作人员在现实业务中使用,为广大社保对象服务。编研应把握三点:一是为现实服务,满足社会急需,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二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三是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保险事业的深入发展,档案为之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方式越来越活,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主动做好工作,除了直接提供好档案服务外,还要千方百计多提供一些间接的档案服务,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

3.3 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和计算机数据库”是整个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的核心和主干,是系统实施中首先要开发和实现的部分,它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一项大型基础工程。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统一系统基础资料的数据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点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引入,拓展区域社保档案管理系统的联网程度,通过规范基础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率,避免数据重复或冗繁所增加的维护成本。同时,在规范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尽力开发多样化业务管理流程,扩大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工作效率。

作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优劣、运行效率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数据库的设计。由于该系统是一个多任务、多用户同时处理的网络系统,因此,我国社会保险数据库设计主要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求系统可靠、适用,便于未来的发展及扩充;二是要求能为系统提供数据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结 语

社保档案现代化管理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经验和纠正错误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保档案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新形势下的热点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开发社保档案资源的应用潜能,才能全面发挥社保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实现管理、服务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1]房蕊.档案现代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选择[J].当代经理人,2013(21).

第11篇

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和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强化档案管理,从而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标准。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整改

档案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案卷缺少卷内目录、案卷标题及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而且档案利用利低、资源整合能力弱。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首先做到加强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要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科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比较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花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 “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提高著录速度。

三、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可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其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档案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第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另外,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储备技术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数字化档案馆也已开始启动。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确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最终实现档案自动查询和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同时,为了确保归档技术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档案人员应当采取前端界入、过程控制的方法。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第12篇

一、物业管理呈现融入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势头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和高精神享受服务质量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二十多年来,上海物业管理从传统的住宅物业和一般意义的办公楼物业管理,向创意园区、科技示范园区、交通枢纽、文化体育场馆、超高层建筑、大型国际展览、旅游商业、港区码头、金融贸易、度假休闲等新型物业管理业态发展。比如,上实物业管理的环球金融中心摩天大楼、浦江物业管理的虹桥机场枢纽、怡德物业管理的黄浦江两岸码头、生乐物业管理的大学园区、保利物业管理的证券交易大厦、漕河泾物业管理的开发区、新市北物业管理的高新企业园区、百联物业管理的购物中心、豫园商城物业管理的旅游景区、淮海物业管理的商业街、东方明珠物业管理的电视高塔、化学物业管理的工业园区、地铁东方物业管理的地铁交通等,这些新的服务业态和实施管理中形成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呈现出融入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势头。

上海一批品牌企业,如明华物业服务企业近期新增钱学森图书馆、外滩源33号、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上海美术馆等管理项目,创新尝试“集群组织模式”,在公众物业管理领域提升服务团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东湖物业管理的张江创新园、世纪金融大厦、浦东机场保税区、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等,以“设备设施专家”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形成办公楼物业管理的传奇品牌;陆家嘴物业建立的以物业服务为主体的“96916”呼叫中心,用电子平台实现了“一个电话,五大功能”,集报修、应急抢修、投诉、家政服务、租赁中介于一体;上海徐汇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利用各类先进仪器辅助维修决策,通过现代物业维修“望、闻、问、切”的技术手段,解除了千家万户的烦心事。又如上置物业集团开通的物联网,跨越了传统物业服务产品的边界,跨越了物业管理固有的服务模式,跨越了住宅小区的管理区域范畴,深化了“点对点”的管家式服务理念,帮助业主解决工作与生活中需要帮助的各种难题;德律风物业成功培育了一系列为运营商提供“一揽子”服务所需的先进技术,管理幅度延伸到国家重点工程洋山深水港,成为上海信息化领域生产的主导者、信息和媒体运营商最大的物业服务商。

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各物业服务保障单位采用严格的团队管理、科学的作业流程、先进的维保工艺、节能的环保技术,创造了中国物业管理史上超大型国际展会物业服务保障的成功范例,尤其是开、闭幕式的礼仪服务、VIP贵宾接待、外语小语种翻译、咨询引导、租借播音、参观讲解、出入口管理、大型停车管理、司机之家服务等,超出了传统物业管理的范围。面对持续超大客流、持续高温、突发应急事件处置、高强度安全标准等考验,锤炼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的年轻物业人。虽然以上企业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中只占小部分,从事的物业服务建筑面积占全市物业服务的比重不大,但是,其所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催人奋进,恰似优良的种子,播撒在物业管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要珍惜、爱护和使用好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弘扬、传承世博物业服务的“五敢”精神,期盼着物业管理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收获更多成果。

二、加快实现物业管理的历史性跨跃

《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服务业对提升产业能级和居民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理论界尚有争议,但是发展现代服物业管理务业,已经提升到国民经济发展宏观战略层面和当前重点任务之一。物业管理是我国服务业中不可忽视的板块,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就业等的贡献能力在不断增强,大力发展物业管理经济,是推动服务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物业管理行业要根据上海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步伐。如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发展陆家嘴等金融集聚区的物业服务;配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图规划,发展北外滩、外高桥港区、洋山保税港区、临港航运服务集聚区等物业服务;结合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发展虹桥商务区、地区总部、地标性建筑、特色商业街等商业物业服务;依托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政策,发展面向消费、面向社区、面向业主的物联网经济;利用世博园区重新改造功能转变的契机,发展会展、长三角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等物业服务;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步伐,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影视传媒、数字出版等园区的物业服务;适应社区服务新特点,延伸社区养老安居型物业服务等。

为实现以上目标和任务,物业服务企业要善于抓住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机遇,冲破传统发展思维的束缚,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从传统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速度。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看,物业管理的高、精、尖人才十分匮乏。如高端设施设备维护工程师、信息化智能化楼宇师、国际会议同声翻译师、多业态综合经营大型项目管理高级经济师、高档楼宇租赁顾问、会展论坛现场氛围营造策划人才、高星级酒店管理人才等。物业服务企业要通过校企联合、代培代训、定向委培等形式,畅通人才来源管道。要让相关政策向人才倾斜,要尊重、挖掘、培养、使用好本单位现有人才,让各类青年人才拥有物业服务企业的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心灵愉悦感、工作幸福感。

物业行业协会应建立专家和人才库,让宝贵的稀缺资源在业界得到共享,使上海的物业管理行业始终保持旺盛不衰的活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的业态涌现,其服务方式深刻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必然催生物业管理进行一场“变革”。在物业管理市场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推动下,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物业管理行业必将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具有“两新四高”特征的现代服务业跨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