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时间:2023-06-06 09:3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第1篇

赏析艺术手法即分析作者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切为表达诗人思想情感所运用的方法皆是艺术手法

先来看试卷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题。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2010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2题]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2题]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201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2题]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2013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2题]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201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2题]

这是近五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鉴赏题,题目中“表现情感的手法”“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抒情手法”等发问点用词不同,指向的却是同一个考点,考查对诗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的赏析。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都属于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多达几十种。在复习时,老师一般会将它们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类,主要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通感、互文、用典、叠词等;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典(故)抒情、借古讽今、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总领全篇、点明主旨、奠定基调、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当题目只笼统地要求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时,可以在不超出答题区域的前提下,将自己认为言之有据的艺术手法多写上两三种。

当题目笼统地要求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时

为了突出效果,作者往往会在诗词中同时运用多种手法。当题目并未指明赏析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笼统地要求赏析诗词的艺术手法时,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以聪明些,不必强求自己辨析清楚诗词中用的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而是可以在不超出答题区域的前提下,将自己认为言之有据的艺术手法多写上两三种。

因为一般而言,简答题只要书写清楚,眉目清爽,多写不会扣分。以简洁的语言列举尽量多的可能性,一则增加了写对得分要点的可能;二则给人感觉态度认真,在阅卷场合又能博得更多的印象分。

当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如果一写就是五六种,堆砌术语太多,也会物极而反。

当题目明确要求赏析某一种艺术手法时,只能针对该手法进行分析。

当题目要求赏析诗词中的一种艺术手法时,挑选诗词中最主要、体现得最明显的那种手法进行赏析。

当题目指明了赏析“某一种”或“一种”艺术手法时

如果题目明确要求赏析某一种艺术手法,当然就只能针对该手法进行分析。

如果题目要求赏析诗词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强调的是“一种”,比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也不能多写,而是要挑选诗词中最主要、体现得最明显的那种手法进行赏析。

完整的答题思路是:先说明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再结合具体词句说明判断依据,最后谈运用该艺术手法产生的作用。

完整的答题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要注意的是,作为鉴赏题,答题时只写出什么手法是不够的。比较完整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先说明“是什么”,即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再阐述“为什么”,即结合诗词中的具体词句,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最后谈“怎么样”,即作者运用了该艺术手法后产生的作用。

比如201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第22题,要求简要分析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诗歌如下: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 《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及千里兮伤春心”句。

要分析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首先应逐句分析两首诗,尽可能齐全地找出诗中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抒情。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一诗先寓情于景,将愁融入日落昏山和细雨之中,“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的情绪;然后直抒胸臆,通过“那堪”一词唱叹抒情,强烈地抒发了愁的情绪;同时,借助“猿声”这一典型的意象,表达心中的忧愁。

《三峡吟》一诗先借典抒情,化用《楚辞》中青枫林的句子,表达诗人心中的愁绪;然后也借助“猿声”这一典型的意象表达心中的忧愁;与此同时,以理写愁,理性分析愁其实并非源自猿声,而是源自人的内心。

这样就将两首诗的手法都找齐了,接着来答题。因为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手法的差异,所以通过“猿声”这一意象写愁这个共同点就不需要分析了,只分析其他手法的差异即可。

参考答案为: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谈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赏析古诗词艺术手法的要诀――尽可能找准找齐诗词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分析。

小编提醒

第2篇

【关键词】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 讲解

进入高三复习,大量试卷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类型的考试接踵而至。试卷占了高考复习的半壁江山,如何用好一张试卷,在高考的知识系统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这番话,不仅适用于平时的语文教学,对指导高三语文老师用好一张试卷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实际上,语文试卷也是高三综合复习的一个典范“例子”。下面我就自己多年带高三毕业班的切身体会,谈谈如何用好试卷这个例子进行高效的复习备考。

1.及时讲解试卷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心剂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反映了学生对分数的重视。考试后,总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听分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有迫切的渴望,才有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讲解试卷,查缺补漏。我在每次考试后,总是加班加点批改试卷,以便及时讲解。这就好比麦子成熟季节的抢收一样,不能有半点拖延。否则一场大雨,一年的努力就付之东流。作为高三语文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趁着学生有迫切需要时,及时讲解,这时的效果,就好比久旱的麦苗逢着甘霖,学生引领翘盼,酣畅地沐浴在知识的春雨中。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隔个三五天再讲,黄花菜早搁凉了;如果拖一个星期才讲,兔子早过八架山了,学生早已把考试内容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效果自然不佳。

2.有效整理试卷是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系统的百宝箱

高三复习任务大,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积累,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一时半会见不到明显的效果。在学习时间有限而各科都要复习的情况下,不少同学就把语文复习放在次要位置。除了正规的语文课上看看语文书,其他时间就束之高阁,所以抓紧语文课堂时间就尤其重要了,而讲解语文试卷就是教给学生整理语文知识、构建语文系统复习框架的绝佳时机。学生刚考完,对考试内容还记忆犹新,对考试分数还念念不忘,对所错题目还耿耿于怀,这时老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讲透一张试卷,学生缺漏的知识就会得到高效的弥补。我每次讲试卷时,一定要做到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满足知道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错,考点的迁移提升是什么。并且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把错题认认真真整理上去。这样语文知识就慢慢积少成多,日益完备。这些整理的错题正是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甚至是学习的死角。有了这个错题本,他们的复习就可以对症下药,重点突破。再则,人是有遗忘规律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对学过的知识,一星期不看就会忘掉60%;时间久了,就没有什么印象了。一本错题本在手,方便携带,随时翻阅,可以强化记忆,温故而知新。

3.深入讲透试卷是教会学生有效答题的金钥匙

不少学生语文考试得分低,不是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知识,而是缺少答题方法,所谓语文试题“一看都会,一做就错”。整理错题是夯实语文基础,讲解做题思路则是提高语文能力。我讲社科类文章的阅读题时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选项,而且讲清做题思路,使学生凭借试卷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的熟练技能。我一一查看全班学生的试卷,分析症状,总结规律,归纳技巧,教给方法:第一仔细阅读,认真标识,弄懂文章大意,不要在专业术语上纠结;第二抓住重要信息,准确概括全文。要注意中心句、过渡句、指示句、情态句等,抓住它们,就抓住了主动权;第三明确题干指向,划定答题区域。这类文章的答案一般与题干联系紧密,落实好题干在文中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顺蔓摸瓜,为正确答题奠定基础;第四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把各选项肢还原到原材料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仔细对照,凡是增删改换的,都是错的。命题设置干扰常方法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然必然混淆,错置因果关系等。学生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后,以不变应万变,出错率就会大大减少。

4.联系课本讲解试卷是学生语文知识迁移提升的新台阶

第3篇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三个步骤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11-01

古诗词鉴赏题是高考中能力层级要求最高的一道题,新课改此题分值一般为11分。广大考生失分严重,其瓶颈往往在于答题不得要领。为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题和各种模拟题的探究与梳理,总结出答题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以期为广大考生把握答题要领、明晰评分要点提供一点借鉴。这三步为:第一步,针对问题概括简答;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依据;第三步,指出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或效果)。

下面就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五种题型分别具体说明。

1.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种题型最常见。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如下:

(1)针对问题概括景物所营造氛围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结合诗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①此诗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意境。②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阔大辽远、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③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及寓理于物等。

描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睛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撼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答: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②描写了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③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

3.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请分析下列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②“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真切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该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4篇

一、基础知识笔记化

大家都知道,基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就是自己在平时留心一些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及字形,并且把那些易混易错的词语读音及字形积累下来。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急躁情绪的影响下,往往觉得很难下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就去帮助学生开了个好头。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印发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了活页积累本,学生以我们整理的作为开头,再把平时自己留心到的易混易错字词及成语随时地填充进每类的活页中,积少成多,井然有序。这既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又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阅读理解模式化

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在这一部分中,学生最易按照自己的个性理解去解读文章,从而导致丢分。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些“求同思维”,只有顺着出题者的模式去思维,才能越来越靠近出题者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我们的高考。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进行了阅读理解模式化训练。具体为:

(一)文言文阅读。

复习过程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重点实词、虚词、背诵采用练习方式,沟旧通新,归纳串联,牢固记忆。

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注重根据语境推断,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进行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时,不仅要讲“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关于文言文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做到逐字逐句落在实处,特别是那些关键词语要仔细斟酌才能落笔。训练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九字法,即“留、补、删、换、调、选、译、固、意译”的方法,明确知道哪些词可以照抄,哪些词必须准确的翻译,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上,甚至哪些词就是得分点。

(二)诗歌鉴赏。

这一方面,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注重背诵篇目,用好教材例子。即将课文背诵篇目分解到早读,在背诵的基础上指导对诗本身内容、形象、技巧的把握,以教材内容作为例子。

2、注重实际操作,规范答题步骤。比如分析意境,步骤是:描绘图景――点明氛围――表达感情;而分析艺术技巧,则是:答出术语(例如: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等)――阐明运用――点出效果;对字词的赏析,则要阐释含义――解释景象――点出情景等。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答题时有章可循,减少丢分。

3、多做归类训练,熟悉不同种类。两种归类:一种是从诗的类别进行内容和题型上的归类,并概括每种类别的共性,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一种是从实战模拟的角度对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归类,归纳出典型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除去考生本身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之外,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具体做法是:

1、讲清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

2、讲清各种手法,构建常见手法的知识体系。比如人称表达,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第二人称拟人化,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3、指导技巧,总结答题模式。例如:分析人物形象的回答模式是:修饰语(人物的处境、品格、精神)+中心语(人物身份)表达技巧的回答模式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效果。

4、分析题干内涵,明确答题方向,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同时也隐含了答题信息,给我们一定的解题指向。

5、紧扣文本, 组织答案:扣题意(审题)、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字句)、分表里(切分文本)、重条理(分条作答)。

三、作文训练序列化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可见,作文不能听天由命,高三复习不可忽视。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我们进行过阅读课,也指导学生进行了美文摘抄,即使在高三如此紧张的氛围中我们依然也在坚持落实着美文的阅读摘抄,这就为我们作文复习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在具体复习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还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避免立意的严重失误;而且我们还进行了作文的序列化训练,即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讲解训练作文的某个局部,如为作文拟定一个好题目,为文章开一个好头,为作文结一个好尾等等,集中训练,集中解决。

此外,我们还不断的为学生印发一些写作素材像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等等,重在积累;作文的写作也是限时完成,避免学生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四、巩固训练经常化

经常化训练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学习中基础知识更是离不开这一方法,因此我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日一练》 的训练,首先由各位老师提前一周编订前六道基础题,在出题时要求教师以高考题的难度为标准选题,然后让学生每天做一套,这样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有所收获的目的。除了基础知识,其他方面如阅读也采用这样的方法练习,除专题训练时强化联系练习阅读题外,平时也不忘经常地做一些相类似的阅读,这样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能力。还有在最后30天的复习中,我们对待整套的题目也运用这种方法。经常性的训练给学生一种知识冲击,让学生尽快进入高考的状态。

五、 考前指导情感化

第5篇

关键词:熟语;答题;技巧; 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85-01

1考纲阐释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一个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高考对熟语的考查定位在"正确使用",其含义包括两点:其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其二,是在"使用"中进行考查。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成语仍是考查的重点。

22012年高考情况

2012年全国17套试卷共有13套(湖南卷、上海卷、福建卷、北京卷没有设题考查)试卷对成语进行了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分值均为3分。除江苏卷、湖北卷和天津卷采用辨别选择的形式之外,其余各卷均采用辨别正误的形式。13套试卷中7套专考成语,另外6套是成语和词语(安徽卷、湖北卷、浙江卷和四川卷考查了虚词)混合再一题中考查。

就2012年13套试卷看,对成语能力的考查往往会就误用频率较高的几种情况设置干扰。

3设题陷井

3.1望文生义:

[例1](2012江西卷)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用在此处望文生义。

方法归纳:成语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源于典故,另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有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如不仔细,只按昭字面理解,就可能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

不名一文 不刊之论 人莫予毒 下里巴人 首当其冲 登堂入室 江河日下 等

3.2张冠李戴,对象用错:

[例1] (2012全国大纲卷)B.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解析】B."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它适用的对象是"人像",而本句的陈述对象是"立体报纸",使用错误。

[例2] (2012全国新课标卷)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解析】A."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D."从一而终",意思是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里形容的对象错了。

方法归纳:成语的适用对象有人和物的区别。用于人方面的还有主客、男女、尊卑、长幼、谦敬之分。如不了解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容易出错。此类易错成语有:

不期而遇 美轮美奂 不耻下问 楚楚动人 从善如流 相敬如宾 豆蔻年华 等

3.3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例1] (2012全国新课标卷)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解析】"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有贬义,此处褒贬不当。

方法归纳:有些成语意义相近但感彩不同,运用成语就应根据语境要求正确选用,以免情感失准,色彩失调。

3.4搭配不当:

[例] (2012安徽卷)C.国际田联专家认为,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解析】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多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此处与"竞技状态"搭配不当。

方法归纳: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违反这种搭配,就易出错。

3.5不合语境:

[例] (2012全国大纲卷)C. 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 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解析】C."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它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该句中的中国古典家具有"今天"之"佳境",却没有"渐入"的语境。

D."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的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与语境相符。

方法归纳:成语的使用不能脱离语境,否则极易造成错误。成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范围,如不能分清成语的使用范围就会使用错误。

除了2012年13套高考试卷涉及到的这几类干扰外还有"形近致误"、"自相矛盾"、"轻重失调"、"不合逻辑"等也是高频高点。

4在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辨清试题指向。看清题干,是选"恰当(正确的)",还是选"不恰当(不正确的)"。

(2)联系语境选择。语境是词语(熟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确定某个熟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3)辨明误用类型。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可通过明确其错误的原因作最后确认。

(4)调动储备释疑。在整体把握语境的基础上,调动各种知识,重点揣摩捉摸不定的选取项。

(5)灵活运用方法。排除法是一种解题技巧,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一种方法。

第6篇

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核

在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中,2015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即6个层级;而往年的大纲版考纲中没有提到“探究”能力的考核。探究指的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是对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的考核。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其特点是对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有较强的个性,并且个性是符合情理的,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为之的。

以往“探究”能力在课标卷中的考核主要是放在选考内容中进行。比如,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用类作品的阅读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14年全国高考课标2卷第12题第4小题:“作为一名爱国的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考点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F,属于“探究”能力的考核范围。这在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文学作品阅读部分已经有所体现,如“‘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该题就是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变化,教师和考生应该予以重视。在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观点明确,不可模棱两可;二是从文中找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据;三是进行简单的分析,以理服人;四是鼓励有个性、有创新的表达。

二、试卷结构的改变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卷为阅读题,第二卷为表达题。阅读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表达题由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组成。这样的试卷结构使语文学科的性质更加明确,而教材的体例也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几大部分。

往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卷的卷面结构以主观题、客观题作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区分标准。第一卷包括字音、成语、语法、句子衔接等基础知识和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客观题;第二卷由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及作文组成,在知识系统上存在交叉,容易出现重复。比如,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卷第18题:“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能力”。该题的题目要求主要是用词不当,涉及语意连贯、语言得体几个方面,但是在第一卷的基础知识考题中已经涉及修改病句和语意连贯的问题,因此,该题的设置显得有些重复。

在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2卷语言文字运用考题中,识记型的考题较少出现,更多的是从运用的角度设题,如成语的恰当运用、病句辨析、语句衔接、语言得体、图文转换等,角度不同,涉及面较广,尤其是在题目中设置情境,从生活中提出问题。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卷在这些方面也是改变最多的,体现了积极向新课程过渡的特点,删除了连续六年不变的仿写语句这一题型,没有出现往年的大热题――句式变换,只保留了短文改错的传统题型,这说明考题的题型更加灵活多变,积极向理性思维靠拢,力求表达更为准确。比如,第18题通过招聘经理的情境侧重考查考生对概念进行分类的能力:给出一组材料,观点并不连贯,前后似乎也没有关联,让考生辨识、判断、推理和归纳。再如,第19题要求考生指出文中五处用词不当之处并予以修改,题干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逻辑严密”,比2013年考题要求的“语言得体,语意连贯”的指向性更明确,要求更高。

考生在2015年高考语文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生活,紧跟时代。考生要从生活中寻找语用材料,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通过语文知识了解社会生活,通过社会生活巩固语文知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有将信息与文字进行相互转化的能力。第二,注重整体阅读,强化思维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的能力,注意多种题型解题的规律与技巧,重视考生概括能力和准确表达逻辑语意关系能力的培养,强化思维训练。第三,重视图文转换题。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关键在于学会看构成、理关系,解读图表的构成,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它们所要表达的意向及含义,懂得借助对应的图像(印迹)、结果(表值)的变化来推断其意向,揣摩图表的意义,揭示图表的实质,给图表下结论,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新题型

备考时我们要重视近年全国语文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中出现的新题型。

首先,断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考点。历年语文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第二道选择题基本上是筛选文本信息,但是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中出现了“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这样的题目,而这种题目只是在2014年全国大纲卷、北京卷、广东卷中有出现,这是变化较大的一个题型。“习其句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这种变化回归了文言文阅读的原始能力,体现了文言文本色阅读的特点。题型示例中还有这样的题目:“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内容解说”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也是一个新的变化。

其次,在名篇名句默写题型示例中,增加了根据语境默写句子的题型,将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这在2014年高考语文大纲卷和课标卷中曾同时出现过,也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因此,我们在坚持文言文传统的复习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断句训练,将实词、虚词及句式的复习与断句训练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朝代、官职、地名、人名、风俗习惯、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纲在附录部分还列举了“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有50篇,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有14篇,一共64篇,这个要求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考生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四、重视阅读题的选考内容

语文试卷阅读题第一题为现代文阅读,“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设三题左右选择题”。考查的能力在考纲中主要指“理解”“分析综合”两个层级。试题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者是比较陌生的,可以称之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如2009年关于甲骨文的知识,2011年关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意象”的知识,2012年关于“扬子津”变迁的历史知识等,均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关于“沙尘暴”“人体干细胞”“心理学上情绪控制”等知识的介绍,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新成果,2013年选文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考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应当具备的理解能力、筛选处理信息能力、综合推断能力。

在课标卷中,阅读题的选考内容是我区考生在高考中首次遇到的,它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考生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考生要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等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考生比较熟悉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虽然在考纲中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包含了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但是近年来大纲卷文学作品的选材大多数是散文,如2011年《针挑土》是写人叙事散文,2012年《听朗诵》是议论性散文,而2014年的《听雨》和2013年的《林肯中心的鼓声》均为抒情散文。

在题材方面,2007年至2009年的选文都是表现我国大西北的地域风貌与奋斗奉献精神的题材;2010年、2011年选文改为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题材;2012年的《听朗诵》是关于文化与道义传承的题材,具有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2013年的《林肯中心的鼓声》文学性较强,语言内涵丰富,作者的内心感受强烈。对考生来说,阅读一位出生于民国初期,经历了战乱和动乱,晚年久居海外,既是画家又是作家的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体会其复杂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2014年的《听雨》是作者通过“雨”描述自己在不同的时代留下难忘的记忆,表达自己深刻的内心,以及从雨声中看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考试时,考生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还要熟悉各种文学题材作品的特点。

第7篇

整个高三这一年经过了第一轮,第二轮复习,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如果说,第一轮复习的特点是“广”,第二轮复习的特点是“深”,那么,这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就在于“精”了。

为什么说这一段复习要“精”呢?原因是:高三的学生们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知识体系已经大致具备,各种题型也差不多都做过见过,也能够对试卷的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但是,学生在真正面临试题的时候,明明感觉到“会”,却往往得不到全分甚至不得分。这说明,他们以上的学习训练比较粗略,做题方法也较粗糙。那么,这里的“精”字就在于,梳理并真正掌握已有的知识,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力求理解精确,答题精当,提高得分率。

一、 复习要点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这些都是属于识记的东西,前两轮复习积累的东西比较多,容易出现记不准、记不牢的情况,这就需要“学而时习之”。紧张的复习时间,不可能拿出太多来重新识记,但是可以在平时多留心,训练讲解的时候,老师尽力拓展得广一些,把以往记忆里的东西强化一下,以便需要的时候能随时调出来。

病句辨析修改及标点符号应用,这两块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老师基本上都给总结出了规律性、条理性的东西。现在可以重新梳理一遍。比如病句的几个常见类型,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如问号应用时的几个注意事项:选择问句,倒装问句,非疑问句等,做到心中有数,遇到具体题目时迅速归类,能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

语言表达部分,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选用、变换句式等,属于应用的范畴,也可以说属于广义的写作范畴。像扩展语句、仿写句子,就不仅仅要注意理论上的知识,更要实际训练。很多同学手头的语文资料,模拟试卷也不少,但我发现他们往往只做试卷的第一部分(选择题),对于第二部分,只是浏览一下,不实际去做、去写。事实表明,只有做的题目多了,才能形成良好的做题感觉。光看不动手,会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看起来不难,但是由于表达不好,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强,出现得不到全分的现象。如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是可以弥补的。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近年高考有很多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察结合起来的试题。试题类型也趋于灵活多样,不再是单纯的填充或默写题了。这就考察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重点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要熟记,还要特别注意书写正确。以往考试过后,好多同学说,这句我会背呀,为什么没得分?须知,默写的时候,错一个字,本题就不给分。目前复习的“精”字体现在这一章里,就在于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规范。

3、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前几题都是选择题。实词的意义,文段内容的理解,对于久经考验的高三学生来说,不算太难;而文言虚词的比较选择失分较多,原因就在于学生不能把以往学过的文言知识与现在的考题联系起来。这最后的复习阶段就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算一句从没学过、见过的文言语句,也可以从记忆里找出与之相似的虚词用法,回到问题上来,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现代文阅读

科技类文章,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们不求全懂,但一定要能选择,整合我们需要的信息。因为许多高科技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几遍是不可能完全吃透的,但只要能针对文后的题目选择、整合就可以了。这一段复习就尤其要训练,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5、写作

以前的写作训练都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那么在最后的阶段,不妨教给学生一些得分技巧。比如,如何打动阅卷老师?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向阅卷老师展现你的亮点等等。

二、 学法指导

1、梳理知识体系,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

复习的“精”字事实上还体现在补缺补差方面。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引导、提示他们找出自己的“软肋”,强化之,提高之。

2、回归课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高考语文科目的考查,特别是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不超过学过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可以指导学生在考前把六册课本特别是文言文再通览一遍,为知识迁移做好最后的准备。

3、强化实践,提高应试技巧

高三一年题海遨游,学生们普遍感到疲惫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阶段更不能放松,要善始善终,每一道题都要完整地做,积累做题技巧。事实证明,用心地做好一道题,找出规律性的答题技巧,比走马观花地看几十道题都有效果。

4、关注命题动态,以不变应万变

第8篇

明天就要参加高考了,还是忍不住要再次提醒下考生和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和前车之鉴,有些小细节千万不能忽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高考考场上注意事项及文具准备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考考场上注意的10个细节1、等待发卷时应该做些什么?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2、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应做什么?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以便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整体认读试卷,看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匡估,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

另外这样做在心理上也有积极作用,因为一般来说考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与《考试说明》是一致的,当看到这些形式完全与预料的一致时,自己的情绪就初步稳定下来了。反之,舍不得花这段时间,一开始就埋头对具体题目作思考、解答,正式开始答题后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忙中出错、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道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样,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考卷的心情就没有了。

3、答题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答题前要纵览全卷,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凶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心情紧张造成思维障碍。

审题时,一是不看错题目,客观准确地把握题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于将问题进行解剖,将那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问的关系;三是善于联系,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题目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挖掘出若干个潜在条件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

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

最后认真检查,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4、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是怎么回事?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

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力,先解决其他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如果拿到试卷时,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来有效地抑制紧张隋绪。

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得几分’。”“这道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地表现一番。”“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虽然题目难了一点,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5、做选择题有哪些规律?

做选择题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第四种方法是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果这些题目没有注明选错倒扣分的话,猜测町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当你面对一道让你毫无头绪的题目时,可以先空在那里,在考试即将结束前利用检查时间重新考虑,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

答案整体上有个规律:即每一选项的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当时间过于紧张而你又有不少题空着不会做时,不如通观前面所选,找那些出现最少的字码选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技巧吧。总之,做选择题要心细,思路要把握好,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如果对题目了解得很贴切,对知识掌握得很准确,做题目就自然轻而易举了。

6、做文字题有什么技巧?

高考文字表述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这里以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般规律。

(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试题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解题时要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语文阅读题,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才能举纲张目。

(4)优化整合,准确答题。答题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

(5)注意回答论述题的技术性细节。一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良好的卷面会使评卷老师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并减少评分失误的可能;二是条理清晰,切合采分点。采分点是答案中必须回答的内容,论述题中有关的原理、论据和判断都是采分点,在答题时要紧扣采分点;三是在主要内容答完后,要概括性地总结前面的论述内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四是保证不离题的一个窍门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深得裨益。

7、A、B卷答题卡有什么不同?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的全部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要求考生将试卷中“试卷一”部分的答案填涂到专门的答题卡上,供计算机阅卷用。“试卷一”为统一式样和内容,而答题卡分A、B卡两种,即实行一卷两卡制。A卡与B卡的不同之处在于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A卡为横序,和平时训练用的答题卡基本。致;B卡则是竖序,考生尤其要小心,切勿按平时习惯填写,特别是要防止在填涂B卡时,题号位置出错。A、B两卡因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故考生要熟悉A和B答题卡的样张。

8、发现题目做错了怎么办?

发现题目做错了,首先不能慌张。不妨先放下笔,用30秒至l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稍事平静。然后认真查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而言,考试时会出现四类错误:(1)全盘皆错;(2)局部错误;(3)过程出错;(4)结果错了。

全盘皆错,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致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题于的关键词看错,这种错误比较容易出现在解答似曾相识的熟题时,并发生在平时学得好的同学身上。

打眼一看,做过的,很简单,其实不然,审清题目极为重要。局部错误在解答文科的主观题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如分论点不能受中心论点统率,将相似的题目的要点杂糅进答案等。过程出错,如理科题目的计算、推导证明的过程出错,文科主观题阐述时中途易辙,列举的材料游离中心等。结果错了,主要是计算错误和归纳出错误的结论。

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的思考,时间许可的话,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写,哪怕是纲要式的,都可以避免新的错误出现。

9、为什么有时会遗漏小问题?

考试时遗漏小问题的情况很常见。遗漏的原因人敛可归为两类:

从内容看,无论是难度系数高还是难度系数低的敲卷,都有造成小问题遗漏的可能。试卷难度系数高,在整体感知试卷时发现有一两道难题,于是做试卷前半部分小问题时,心里直惦记着后面的题目,计算着答题的时间。整个过程中,难题的阴影挥之不去。在这样的心绪下,小问题的遗漏就在所难免。相反,试卷难度系数低,小问题也有遗漏的可能。因为,题目做得顺手时,思路会特别敏捷畅达,当思维的速度超过书写的速度时,小问题遗漏的危险就会出现。当试题有一定的长度、一题多问时,遗漏最后一问的情况也很常见。

从形式看,印制在一页的末尾和换页的开头处的小问题容易被遗漏;题型转换处的题目易被遗漏,如矧表题后的小问题、主流题型后面的“另类”题目容易被遗漏。如语文大阅读以主观题为主,有时在主观题后面,即大阅读的最后一道题会是一道客观题,且是多选题,这遭选择题容易被急于作文的同学遗漏。

要避免上述错误,首先要让自已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如果能将平时的每次练习都视作考试,每次考试又等同于平时练习,就能平和从容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10、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内容,抓住题十中的关键词,了解答题的要求。很多题目的题干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依据这些提示,一一落实,就不会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

题干上有关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不能忽视。有许多题目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特别是综合类题目,试卷要求用哪种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你一定要看清楚;有些题目后面规定了答案的字数,这些细节方面的要求也要看清楚。

在答题过程中,除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外,还要善于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到解题依据。一般而言,像高考这样的规范程度极高的考试,卷面往往没有多余的信息,材料的副标题、试题后面的注解,都是帮助你答题的有效信息,切切不可忽视。遇到有字数限制的题目,要先筛选答题要点,再组织推敲语言,以免本末倒置,挂一漏万。答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提笔书写前,还要审视一下卷面答题的部位,估计将题目解答完大致需要多少空间,统筹安排解题过程的布局,这样既可避免出现在所给的部位写不下的情况,又可以使解题过程清晰,卷面整洁、美观。

高考必须带的文具都有什么一、2B铅笔

2B铅笔(带3支以上,这样就不用担心断芯影响考试了)。也可以选择那种自动铅笔式的涂卡专用铅笔,前提是必须是真的。每个高中都有读卡机,可以在模拟考时候就用高考时要用的铅笔答题,检验是不是真的。

二、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要长时间握着不会手疼的)。

因为高考试卷是先扫描到电脑里面然后分发给老师阅卷的,所以字一定要清楚。对于那些有用0.3墨水笔这样癖好的同学请从现在开始适应0.5毫米的签字笔。碳素笔和铅笔要多准备一些,防止没水,坏掉的时候有备用。

三、高考文具袋

请买贵的,柔软的,网格透明的,拉链的。千万别买硬硬的那种,很脆,容易坏。

四、高考橡皮

买贵的,擦得干净的,这个钱别省。

五、高考数学考试小工具

尺子,圆规,三角板和小刀按需携带。

2021高考考场的注意事项1.开考15分钟后禁止考生进入考点参加档次科目考试,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方可交卷出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考场继续,也不的在考场附近逗留,必须到指定地点休息,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方可离开考点。

2.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不得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凭准考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身体健康监测和对随身物品等进行的必要检查。

4.考生可携带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提供的专用文具进入考场,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5.进入考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和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放在桌上以便核验。

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首先要填写考生姓名与个人信息。此时,考生必须听从监考老师的指挥,并严格按照监考老师所要求的进行填写,把名字与个人信息写到规定的位置,千万不要把名字与个人信息写到密封线以内,这样会被认为是严重的作弊行为。在填写好姓名与个人信息后,可能与考试正式开始还有段时间,所以监考老师会提醒考生答题还未开始,此时考生一定要放下笔,利用这段时间通览全卷,规划自己的答题时间。如果考生在填写完个人信息后,答题信号未发出就开始答题也会被认为是作弊行为。

6.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不得传递文具、物品等,不得将试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第9篇

高三学年学科多、时间紧,如何科学安排语文复习,正确应用语文复习方法,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努力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一个考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反思是寻找不足,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正与提高。我们在按部就班进行复习的同时,务必好好反思自己的复习策略。那么,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高考语文总复习应该反思什么呢?

反思一:你是不是夯实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考查最核心的内容是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语文复习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形成语文知识网络,亦即忽略了语文学习之本。一句话,没有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就不可能有考试时的解题能力。那么,在高三学年,语文知识体系包含哪些内容?狭义地说,是考点,也就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规定要考的知识点;从广义地说,是同学们应该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需的课外语文储备。具体有两条线:一是课本,包括根据考点来编的各类复习指导书;二是课外,如对文化经典,文学名著的涉猎,等等。

要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同学们就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号入座,系统梳理有关知识。文言文(包括文化经典)的复习要回归课本或原著,要从积累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主要意思入手,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信、达、雅),弄清通假字、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诗词鉴赏除了要弄清古诗词常见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外,还要认真看一些鉴赏实例。文学名著要熟悉小说故事梗概及思想内涵,记住一些精彩难忘的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的特点及事迹,了解作者行文布篇的技巧。建议重点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五部名著。语言运用题的复习,要彻底理清病句修改、句式变换、语言表达等各类题型的知识要点及解题技巧。作文复了要广泛涉猎,积极训练外,还要熟悉掌握必要的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技巧。

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犯以下错误:一是没有系统性,心血来潮时关注一下,或者在练习中听试卷讲评时“蜻蜓点水”突击一番;二是尽管有计划,但常常被各种考试中断,无法贯彻下去。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要提高能力,就必须抓根本,也就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反思二:你是不是科学安排了语文练习?

考试与练习作为一种对教与学检测与促进的手段,作为高考的必要的热身,毫无疑问是同学们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同学们在理顺语文知识体系、研究命题规律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各知识点的训练及综合训练,不断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与检测,由语感上升为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答题的自信心,最终达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很重要。某种情况下说,对付高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考考考、练练练”,也似乎不无道理。问题是,你应该练什么,怎么练。

高三语文训练,宜从“点”到“面”。按《考试说明》列出的知识点,根据复习进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综合训练(套题训练),从宏观上去作答高考模拟卷。在训练中务必善于总结、归纳,找方法、找规律,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

强化训练不是大搞题海战术,也不是寄希望于借此猜题、押题。面对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的复习资料,同学们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选择,训练也应与阅读有机的结合,不能囫囵吞枣、昏天黑地的滥做一通。做题,应精选精练,保证有时间去掌握考点知识,进行课外阅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万剑而后识器”(刘勰),只有正确处理好阅读与训练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转贴于

练,不能仅仅局限于正儿八经的考试。上复习课时要动笔,要实实在在做一些文字表述题目,不能只限于听课或口头表达,这点很重要。

反思三:你是不是重视了作文训练?

写作是同学们的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语文水平的重要表现。同学们作文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下苦功夫,日积月累,勤于思考,勤于笔耕。高三学年,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作文水平,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要认真学习作文基本知识,力求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比如,如何达到作文的基准分(不走题,三基本)?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如何小题大做或化大为小?作文的材料哪里找如何用?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怎样在作文中设置亮点,力争拿到发展分?等等。二要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并落实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力求书写规范,端正清晰,真正着眼于作文素质的全面提升,不崇拜猜题、押题、套题这些所谓立竿见影的训练。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阅读,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为自己写作服务。阅读面可以小些,如《读者》《思考与智慧》等刊物,《智慧背囊》《时文选萃》等书籍,各地方高考满分作文,都是能在较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材料。

重视作文就要实实在在动笔,不一定完篇,也可进行作文提纲的训练,学一学“一题多纲”,训练文章框架的搭建。好好梳理自己过去的作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将自己高中以来特别是高三以来的得意之作找出来浏览,有可能的话进行修改、创新。这既是一种练笔,也有可能在考场上把它“牵”到考卷的题目上来。

反思四:你是不是给了自己自由支配的空间?

语文学习中的“悟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比拟的,而这种“悟”不是语文老师完全可以代劳的,它需要同学们的自我消化,自我感悟。当前高三语文总复习的缺陷除了将重心放在无休止的考查考试上外,还在于有些老师一厢情愿地替同学们安排好总复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变相剥夺了同学们必要的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空间。老师居高临下,同学们被动参与,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指导一旦出现偏差,成了误导,听课者浑然不觉,仍在按部就班,其后果非常可怕。

第10篇

最新语文复习计划书范文(初中)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校初四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总体思路

由于语文学习是分阶段、分课时进行的,每个阶段每个课时都要接触一些新知识,而学过的知识则变成了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本来是有联系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的阶段性,使知识之间形成了间隔。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涉及一些),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能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知识点归类复习

在课本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如下几大类复习:

1、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但主要是要求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2、阅读训练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复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将对现代文进行分类,即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每一类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近几年各地中考题研究发现:中考现代文阅读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因而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对每一类型都要涉及,但又不能面面具到。我们准备在复习时做到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授予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精心选取阅读材料,主要选取意蕴深刻、对学生有情感教育作用的、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引导作用的文章;精心设计问题,着重设具有层次性、能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融合贯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注重方法指导,在解答阅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不要去关心问题的答案,而要总结有关规律性的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考命题上除了取材课内的文言文段外,课外阅读文段必须难度适中。在试题设计上言文并重,即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也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近几年来,对文言文的阅读开始重视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阅读训练时也要向这一方向发展。

3、作文训练

我们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会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让学生明确每一类文章的写法。同时让学生限时作文,养成写作文的好习惯。

(三)综合强化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准备重点训练这些内容。

1、阅读训练,前面已讲了复习方法,在这里只是把各种方法进行综合,从而让学生提高。

2、写作训练

在这一阶段,我们准备突出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同时强化限时作文。

3、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4、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在这时应让学生适应,但要控制次数,防止学生产生厌考情绪。

最新语文复习计划书范文(高中)一、确立高三语文复习的目标

1、重视基础,培养语文素质,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

2、兼顾其它,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3、对大纲规定的背诵篇目,要达到看之能译,合之能诵,熟记文言字词句的程度;

4、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知识点,加强各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二、高三语文复习的具体措施

1、坚持练字,坚持背书,练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2、要练到位,学生作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3、要改到位,学生练过的东西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4、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5、要补到位,步步为营;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7、每个学生都要有作文材料库,积累鲜活论据;

8、抓好阅读课,开阔学生视野。

9、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学安排,学内容,学方法,学时间,学检测。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三、高考语文复习要求及高考语文复习其它事项

( 一)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二)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尤其是容易得分的背诵默写部分。

(三)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四)准备作文。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第1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 复习技巧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长时间的学习累积。根据我国新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完成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改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向全体师生进行推广,从基础上解除高中语文总复习留下的弊病,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打下基础。

一、主观上的复习

经历过高考的人与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都知道,高三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三复习任务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面对高三压抑的学习氛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另外,由于个别语文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忽视,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复习课,是导致复习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主观上对待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态度是十分不正确的,高中语文总复习并非是简单的学习过程的“查漏补缺”,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复习,对所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总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阶段,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化地接受知识,避免了知识点混淆的弊端,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再次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复习手法的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总复习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主要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对其思想的约束,使学生打开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与新时代相结合。例如传统的诗歌复习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歌内容,而不是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复习产生惰性和抵触情绪。新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创作简单的诗歌题材,这样不但使学生适应了高考中对诗歌鉴赏的变化(为了防止押题、猜题现象的出现,高考中尽量减小对名家诗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了双赢。

三、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学习任务是繁重的,高中语文的总复习是复杂和繁琐的,极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我们必须对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避免盲目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复习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找不到学习目标。高中语文复习首先要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只有根基扎得牢,才能保证学习畅通,奠定解答难题的基础。

(二)总结分类复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同,复习题难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复习题目简单又易使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指导工作,把语文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类,按实际情况复习。

四、抓住重点

对高中语文复习不能是概括而论的,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特别复习,可以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对高考语文中较难的题型做重点复习分析,加深对题型的练习与理解,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减少对难点题型的抵触与惧怕,强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答效果。

五、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复习方式都要学生掌握对题型的解答方法,对于文言文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二)能够按照题目要求理解答题思路,并快速找出答案。

(三)进行总体概括,检查全题。

六、结语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学习工作,需要师生共同重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而被淘汰,新兴的教学理论需要师生共同学习。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内容,而是需要调动学生更主动地积极参加。只有这样,在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大力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计划。以上对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技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提出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明明.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王艳.开拓阅读教学的新天地[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12篇

工作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需要面面俱到并且抓住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__届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校长室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不够理想。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将考试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俗话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1、将大纲、课标、学情三者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

2、收集信息,与市、区高三中心组的备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体现现实性。

3、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抓课本,夯实基础。

以《核按钮·教材梳理》为纲,完成对前面必修1—5册教材的梳理复习,特别是对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的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以《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为纲,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高考前)

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

三、精选习题,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经典的高考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积累做题感觉。

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

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

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

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

“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

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

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四、强调规范,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比如做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才是比较规范;作文写作,如何体现文体规范。重视规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满,这里的“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五、保尖扶中提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

六、关注动向,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留意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确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法。

2、主动参加区里组织的评卷工作,这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

因为可以“跳出来”,因为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

我们曾经到苏南的横林中学和张家港的梁丰中学参观学习,到淮安市的龙头老大淮中学习交流,从学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复习迎考的建议和策略,并把这些建议和策略及时地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努力前行。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实具体的步骤,这一切的实施还需要一个敬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来贯彻、完成。我们备课组的18位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整个备课组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开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例如:高考第一题是考察错别字的,但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只是强调在作文中注意,没有单独去复习。

2、许多同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语,而每天的时间是额定的,于是等他们打开语文课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这个观念,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而学生之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耕耘的时间不足,或是耕耘的方法不当,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他们的学习更得法。

3、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认识不足,致使语文教学枪口过高。

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淮海的学生,他们不是淮洲的学生,更不是清中的学生,淮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对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精确,书写不够规范等等。

4、对个别考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__届高考语文的失利还有多方面的原因,相信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打赢20__届高考语文的胜利,为淮海中学明天添光增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紧张忙碌的高三上学期即将结束。总结高三半年来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来概括。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__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高考古诗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进行会考复习。会考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方向:紧扣《考纲要求》

充分领会《考纲要求》。要求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刘慧昭老师,潘文龙老师,孙津津老师上一届高三的老师,高考复习有经验。胡明远老师是老教师。刘荷荷、陈淑微两位老师是新教师。我们都需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

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4、争对会考,重点抓好备考指导思想和施教策略

从考纲要求、备考理念、备考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交流。争对我校情况,备课组两次召开会议研讨会考复习。

青年教师由于新接手高考备考,在解题、选题、命题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所以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命一套规范化的试题,以更好的促进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努力,青年教师的解题、选题、命题能力大为提高。本学期刘荷荷、陈淑微都参加了命题。

此外,新老教师互相间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今后,在教科研方面还需加强交流、沟通与适当的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两方面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目前高三应届班也全面进入了二轮复习(考点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1、向45分钟要质量。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

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

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

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说到不足,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条件还很简陋,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我们知道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而高三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和英语的围攻,已经无暇顾及早被边缘化的语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外攻语文的。学生的功利意识是很强的,特别是在这个世俗气息极浓的时代里。当然,这里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当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作文唤不醒课堂上沉酣入梦的高三学子时,老师也是无计可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