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标准化建设

学校标准化建设

时间:2023-06-06 09:33:54

学校标准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校建设 契机 标准化 优质教育

一、具体工作及成效

(一)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以项目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解决工人子弟及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在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策略下,杜庄学区启动大道小学及幼儿园、高庄小学及幼儿园、杜庄中学三所学校的项目校建设,以适应园区工业和经济发展。高庄小学按“4138”标准设计,新建的大道小学标准还在省“4138”标准设计之上,杜庄中学按“1215612”标准设计。大道中心园按照8轨设计,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据初步预算仅新建大道小学及幼儿园、杜庄中学这三所学校的投资约1.5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启动,也将推进学区标准化的管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加强教育设备装配,推进现代化教学。中心校已报、统、购买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增添了新的图书,购置了电脑,并将12台多媒体设备分到各中小学,各校逐渐实现“班班通”。以上做法共同推进了标准化学校建设。

(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

1.立足课堂,强化研训,创优质教育。每年举办1-2期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研促教,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区建立杜庄教育论坛、电子备课室、教师博客圈、各科QQ教研群、班级网站,利用教育论坛、QQ群开展课程标准解读、集体备课、主题研究、经验交流、问题解惑,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跨校帮扶,实现了资源共享。

2.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开展主题教研展示、小学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评比等活动,提高课堂高效,树立教坛新星。

3.规范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加强对各功能室应用过程监管,开展教师实验课教学比武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比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4.改革创新,提升理念。广泛地学习“洋思”的集体备课,东庐的“四清”等,并用于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模式。

(三)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1.加强校风校貌的建设,注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以内涵发展为导向,推进学校特色办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建立“笔墨缘” “小乐队”“少年军校”等多彩社团,推进了素质教育;(2)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我学区开设的特色校本课程――“丝网花”,取材简单、色彩艳丽、形态逼真,形成了系列化,已迎接省、市、县等各级领导的观摩考察,极大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今后还将扩大规模,寻求市场,形成产业化。

(四)制定考核办法,政府出资奖励

中心校制定了中小学教学成果奖奖励办法、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办法、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奖励制度。政府为实施绩效奖励提供资金保障,在第26届、27届教师节联欢暨表彰大会上,镇政府分别出资62607.5元、8万元对取得教学成果奖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不足,需加强设备装配。部分学校专用教室、教学辅助用房不足,或面积不达标;田径运动场、球类场地设施不足。

2.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亟待加强。信息技术、美术、科学、音乐等小学科专职教师及专职的功能室管理员不充足,班容量较大,幼儿教师队伍老龄化较严重。

3.业务不精,需提升水平。教师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有待于提高,学校的领导者、业务主任、功能室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需提升。

4.特色不鲜,需凸显内涵。

5.道路狭窄,生态急需保证。学区60 %以上教师住在市区,上班途径秦青路段,道路繁忙,秦皇岛到杜庄只有801路车一条专线,上下班时间堵车情况时有发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园区内工业区与生活区没有彻底分开,空气中粉尘厚重,影响园区师生及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对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几点建议

1.优化环境,丰富文化内涵。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对新建教室、办公室、活动室的内部设施装修和装扮,注意教育化、艺术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办学理念,彰显文化内涵,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2.加大投入,强化技术装备。继续投入班班通、教育装备软件等设备,并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推进现代化教学。

3.多措并举,抓好队伍建设。政府继续加大对学区师资力量的倾斜;抓班子建设,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领导;抓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四个工程――师德建设工程、业务素养提高工程、教学基本功扎实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将培训工作做实;创新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采用各种激励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除职业倦怠。

4.创新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强化研训部门的指导,中心校组织实施《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创建高效课堂实践指导意见》,加强高效课堂的诊断指导,组织开展区域研训、精品课展示等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的作用。

5.夯实管理,推进标准化办学。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性检查与管理;创新德育载体,形成办学特色。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欢胜中学全体师生对各级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其工作的开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把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把此项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在我县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督导室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授予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被绥化市人事局、教育局授予绥化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被庆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集体;被庆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我们本着“常规而有序、创意与合理、有效而科学”的工作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现将我校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庆安县欢胜中学始建于1968年,1982年迁到新址,改建为砖瓦结构校舍。2006年危房改造后建成四层教学楼一栋。合并4所小学后,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庆安县欢胜中学,2010年又向上争取资金新建了一栋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

欢胜中学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826人,初中学生432人,小学生394人,目前学校现有教师64人,专任教师是5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市先进工作者10人,市骨干教师4人,县骨干教师16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28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9%。

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办学条件

(1) 办学规模:欢胜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达2718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93多平方米。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一个,2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193余平方米,学校的普通教室面积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没有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环境的噪声符合相关规定,周边环境安全卫生。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理化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近年又新建了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实现了中小学电化教学班班通。

(2) 办学方向:欢胜中学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创建墨香校园”的办学理念,构建“求实、务实、创新、高效”的校风,树立“强素质、树形象、争先进、创品牌”的教学思想,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办学特色:我校始终把“创建花园式学校,打造墨香校园”作为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利用春秋之际,美化香化校园,建设绿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6.5平方米,08—10年我们共植风景树352棵,种植花草2458株,把整个中学后花园装扮得分外妖娆。

为了打造墨香校园,让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陶冶情操,学校师生共同创造了墙板文化、板报文化、楼廊文化、教室文化和过道文化,每一处都是一处独到的风景、每一处都是一个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号角,每一处都是一个让师生快乐成长的沃土;为了弘扬古典文化传统,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我们近年来开展了三个活动:一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的书画比赛,二是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读、背、比、评活动,三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展览。我们学校展室里的书画作品、绘画作品、手抄报作品都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

(4)校园建设:在县教育局领导关心支持下,在2006年秋季进行操场平整5000平方米,在2007、2008两年中铺设砖地面2500平方米,新建了两条100米的白色路面,修建了两组大花坛,八个小花坛,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学生活动条件进一步提高,做到了“在传承中育人,在劳作中育人,在环境中育人,在创建中育人”。

2、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欢胜中学是我县的窗口单位,其领导班子是经过县教育局层层考核,层层选拔,竞聘上岗。岗位设置合理,成员齐全,分工明确,在工作中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教师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方式。结合教育局下发的晋职考核方案,完善我校的考评方案,对教师实行全面、属实、公正、公开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我校把教师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开展,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模范,弘正气,使教师做到心中有行为标准,行为中有规范准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3)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自我发展目标,学校鼓励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科研培训,保证学时、保证效果。并且以教育科研、校本教研与课标学习为主要内容,利用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的课程理念、学习优质的教学方法,积极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由微机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工作之余教师自觉夯实基本功,坚持书法与简笔画的练习,做到了制度保障、强化管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各类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得以拓宽,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工作能力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增强,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3、教育教学工作

(1)德育工作:我校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成立德育组织并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学校以学科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活动开展与培养品质相联系。以图书室为校内资源,向学生开放,尽情吮吸民族文化,情感受到熏陶,校园读书氛围浓厚,态势喜人。

为了更好的开展三育人活动,巩固德育教育成果,设立了行之有效的包括校长、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在内的德育组织机构,我们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思品课、社会课,开展多方位的各种德育活动,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做到德育渗透,墙报板报多次体现德育内容,校园内的警示牌时刻教育学生,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以少先队队会为途径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安全知识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巩固德育教育成果,拓宽德育教育领域,开展了警民共建活动,聘请欢胜乡派出所指导员到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设有专职教师任教,做到教学结合年龄,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理解教师。各项活动做到了活动前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充分发挥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音体美工作: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欢胜中学特设了音体美专任教师与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开齐开足小三科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上好体育课的同时,经常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进行各种体育训练。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流行病防御工作,学校设立值周小组,每日对校园卫生、班级卫生与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同时学校连同防疫站进行每年一次的学生体检。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教学研究: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学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组织教师进行教师论坛,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解决了教学困惑,拓展了知识,提高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重在优化教学过程。我校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下,积极有效的推行新课改,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课改工作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运用课改要求的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注重双基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熟练的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我校注重以教育理论引导教学实践。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内容,定期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专家专著,倡导教师在已形成的教学模式中进一步探究其实效性。教师通过三课活动,即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活动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帮助,同时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教师自行组合、互相听课、交流探讨、互相帮助,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交流研讨、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中体现了我校师生超前的竞争意识。

(4)教育科学研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组织,各个科研小组设有专人负责,教师及时积累材料,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并附有反思性体会,科研档案逐步走向规范。为了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将其纳入校本培训中,把科研中心放在新课程实施中,让研究过程称为拉动学校发展,使其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动力。

(5)课程实施:我校认真执行执行《黑龙江省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要求编排课程表,做到开齐开足各个学科,积极开设《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技术》等地方课程,以诵读经典为校本课堂教学内容,各学科各显特色,互相整合,充分发挥利用校内教育资源,以图书室为阵地,发挥图书室的育人作用,每天中午图书室开放,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师的工作阅历,远程教育的安装,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服务,

4、学校管理

(1)教学管理: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我校制定了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县教育局颁发的各项教学制度。以县教育局制定的各项教学制度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制定与教学相关的制度细则。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除进行教学软件全面的检查外,还深入课堂听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教师成长进步,同时把此项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8)安全工作:学校本着“安全重于泰山”的工作宗旨,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做到高度重视,中心校定期召开了专项安全工作会议,对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建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做到了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制定了计划,健全了制度,制定疏散预案以及应急措施,各室设有安全负责人,学校领导进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对各分校定期进行全方位的排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排除隐患。为师生的安全和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强有利的保障。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等手册,利用早会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以班会为途径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正规的疏散演习。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专门出版了一期有关安全教育专栏的板报,开展了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板报、手抄报、班队会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为此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1)后勤管理:后勤工作以服务为宗旨,讲效率,求质量,中心学校设立了总务主任,对各校后勤进行全面管理、全面监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于校产分类造册,及时登记,及时清点,及时记录,加强备品的管理,及时维修和更换破损物品。校产档案分类立册,档案专人管理,专柜专放,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了材料祥实,整理规范,保存完好

(6)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制度,遵守财务制度,实行一费制,坚持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原则,做到统筹安排、勤俭节约,对于账目与收费项目,学校做到了及时公示,为此得到社会的监督,家长的满意。

(7)档案管理:档案专人专管,专柜存放,由督导员负责,教师全员参与整理,做到了及时整理归档,材料真实,内容全面,各具特色,管理规范,保存完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不足:

1、学校设施、教学仪器虽能满足基本需要,但尚需完善,管理还需再上档次,逐步走向科学化。

2、个别教师虽已经过新课改的培训,但教育理念尚待更新,对于新型教学观念只是理论上接受,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进行实践运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脱节。对于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3、欢胜中学建校时间短,学校绿化面积不够,由于资金有限,校园规划不能尽快实施。

.五、改进措施:

1、学校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做到硬件逐步变硬。

2对于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让教师真正认识到科研的意义,掌握科研的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有目的见成效,找规律善总结,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3、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听课,参加培训,从中更新教育观念,吸取精华,以便于富有成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4、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使教师在学习中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不断调整,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教师逐步向专业化发展迈进。

第3篇

村民(市民)学校是面向全镇人民的公益学校,是实现社区教育活动系列化、规范化、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有效载体,是广大群众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素质教育的良好形式。村民(市民)学校建设要坚持以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强化学校服务功能、凸显社区教育特色为重点,要以标准化建设促规范化发展,形成村、社区党组织、市民学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村民(市民)学校服务人民、教育人民、提高全镇人民素质的职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幸福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二、工作目标

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按30%、30%、40%的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到2013年底,全镇所有村、社区的村民(市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成为合格市民(村民)学校,全镇每年至少有一个村或社区达到示范性市民(村民)学校的标准。

三、建设标准

(一)组织管理

1、领导体制

(1)成立由村或社区主要负责人挂帅、分管领导、专任干部、辖区单位代表和市民(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全年召开专门会议不少于2次,研究社区教育工作,决策重大事项,解决实际问题

(2)社区(村)主要负责人任校长,分管领导任副校长,另外配备专(兼)职干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运行机制

(1)社区教育工作列入社区(村)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综合考评。

(2)形成以村、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为领导、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指导、有关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

(3)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符合时代要求并切合实际的社区教育理念,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清晰的工作思路。

(4)社区教育工作正常有序,措施扎实,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有工作布置、落实和检查,有资料积累,台账齐全,档案规范。

(二)队伍建设

1、管理队伍:配备一名素质较好、熟悉业务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主要从事村民(市民)学校管理工作。

2、师资队伍:有一支能满足社区教育需要的质量较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不少于辖区人口的1‰)。

3、志愿者队伍

建立人员相对稳定,有一定数量(不少于常住人口的2%),素质较高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活动开展较好。

(三)基础设施

1、办学环境

(1)村民(市民)学校标牌醒目、上墙。

(2)各室环境整洁,布置得体,有文化氛围。

(3)教育秩序正常,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学校用房

(1)有200平方米以上的学校用房,能满足办学实际需要。

(2)有固定的至少50座的教学专用教室。

(3)有文体活动教室(或室外文体活动场所)。

(4)有图书阅览室。

(1)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必须有其中一项)。

(2)有多功能厅、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室(必须有其中一项)。

3、设施设备

(1)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有专用计算机、音响、电视机等电化教育设备。

(2)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杂志不少于10种。

(3)经常性添置教育参考资料,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和教育碟片。

(4)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推进数字化学习,拥有远程网络教育设施,接入有线数字电视和计算机互联网,建有市民学校电子信箱。建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健身房、多功能厅等各室,各室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完善。

(四)保障措施

1、经费投入:有固定的办学资金,年度专项经费不少于辖区人口人均2元,主要用于学校的日常运作和相关活动的开支。

2、规章制度:建立市民(村民)学校办学章程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五)教育活动

1、教育培训

(1)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普及性的原则,全面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促进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50%以上,新市民教育的比例达到60%以上。

(2)认真完成镇下达的各项教育培训任务。

(3)社会休闲娱乐活动形式多样,深受群众欢迎。

(4)教育课程贴近村民(市民)实际,满足村民(市民)需求,提升村民(市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有典型案例)。

(1)根据村特点开展特色教育,自编教材,形成特色课程。

(2)设立特色教育阵地。

2、学习型组织

(1)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目标明确,措施扎实,落实具体。

(2)形成一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自然村等学习型组织(有典型案例)。

3、特色创新

(1)社区教育工作有显著成效,形成较鲜明的区域特色(有典型案例)。

(2)有创新举措,能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有典型案例)。

(3)重视社区教育研究,有研究论文等成果,积极参加各类交流活动。

4、社会影响

(1)社区教育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效果(实例)。

(2)村民(市民)对村社区教育的认同度、满意率达80%以上。

(3)重视村社区教育的宣传,每年在镇以上媒体报道2次以上。

5、取得荣誉

(1)学校被评为镇以上先进集体。

(2)工作有亮点、有特色,为镇以上提供教育活动现场或工作经验介绍。

(3)有镇以上教育获奖成果。

(注:带“”为示范社区村民(市民)学校的要求)。

四、考核评估

对村民(市民)学校的考核评估,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采取平时工作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自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程序为:

1、自查与申报。根据考核评估的主要内容,村民(市民)学校在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申报。合格学校向镇按规定时间每年7月底前申报;示范学校须在9月底之前,向市教育局申报。申报示范学校,必须在已经认定为合格学校的基础上进行。

2、考核与评估。合格学校由镇组织考核评估,考评时间由镇安排,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组织抽查;示范学校由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专家组进行考核评估,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0—11月。

3、认定与表彰。年底前,由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对市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认定考核评估结果。凡被认定为合格市民(村民)学校和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由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发文表彰,同时给示范学校授牌,予以一定奖励。凡被认定为标准化建设合格市民(村民)学校和示范市民(村民)学校的,以后每两年复评一次。第一次复评不合格给予告诫,第二次复评不合格将给予降级处理。

五、其它要求

1、提高认识,务求实效。市民(村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是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程,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落实。各村、社区要依托现有教育阵地,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抓好各项建设。教育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使文明教育与市民日常生活细节紧密结合,防止走形式、走过场,保证市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务求实效。

2、制订方案,分层落实。各村、社区要分析情况,根据实际,制定社区教育市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各村、社区都要有专人负责,切实担负起责任,根据市民(村民)学校建设标准,逐项对照,抓好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做到全面达标。

第4篇

一、正确理解标准化建设的含义、目标与基本任务

学校标准化建设则是指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合理确定校舍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学校建设水平。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而制定的一套建设标准。

学校标准化建设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广泛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进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均衡化、公平化,最终达到实现教育的特色化、内涵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是标准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又是标准化建设的组织保证。我们主要抓了三条:一是强化班子凝聚力、向心力:二是强化各负其责,统筹协作:三是强化检查落实、责任追究。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师资建设是标准化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我们主要抓了三条:一是抓师德树形象;二是抓业务强素质:三是抓学习促发展。

第三,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建设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标准化建设呈现的基点与亮点。我们主要抓了三条:一是抓了专用教室、公共用房的腾挪并合,使得功能室个数全部达标;二是按标准最高限额配备图书、仪器,并更新设备设施;三是因地制宜。确保各室乃至学校各处使用的设备最安全、最优化。

第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标准化建设又一重要任务,也是实施学校管理的依据和抓手。我们主要抓了三条:一是完善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建设,力争做到无盲区管理;二是制定各类岗位职责,分级负责,共同担当;三是注重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有关条例与规定。

二、不断探寻标准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途径与抓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就“学校腾飞梦”,来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清河实验小学得山水之灵秀,承历史之脉香,成就了一代代当地民众的文明之梦、希望之梦、辉煌之梦。如何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学校每位教职工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工作,以贯彻落实来努力成就“学校腾飞梦”,全校师生目标明确,干劲十足。

第二,通过打造“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品牌学校和落实“爱生学校”理念来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我校与市区其他区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近两年来,我校教育基于区情、自我突破、科学发展,“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区域办学理念的确立,以及“爱生学校”四个维度的铺开与实践,为学校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基础。清河实验小学招生报名人数的连续增长、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生源素质的快速提升、办学特色的积淀形成、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以及社会信誉的良好传播,使得这所学校逐步成为区域品牌名校。

第三,通过深化课堂教学以及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来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折射和反映一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窗口和镜子。清河实验小学面对来自五湖四海、差异各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下足了气力。课堂上,教师们以生为本,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造情怀。面对众多流动的花朵,学校以《优质课堂中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通过杂技基础技能训练,提升小学生艺术及体育素养的策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整体素质提升的研究与策略》等国家、省、市级课题为抓手,进行全校性、全方位课题实验研究,以探求易操作、见效快、能推广的有益措施。通过实验,学校积累了大量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提升的资料,探索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第四,通过探求教育基本规律、凝练办学特色,来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适应,是教育基本规律的重要体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近几年来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相互发生关联的必然现象。清河实验小学由于地利之优、交通之便、声誉较佳,使它成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读首选。清河实验小学在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定位,依据现状、顺势而为,最终确定了以“细与博”为核心的若水教育文化系统。学校将这“源头活水”加以深研细化、凝练提升。将之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条条线线、方方面面,水文化的特性使这所年轻而古老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学校“杂技”“乒乓球”“田径”等特色在省、市内有了一定知名度。这不仅彰显了学校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助其成长的教育本源。

(二)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靠上级,借助政策。清河实验小学曾是闻名全国的村办学校,是当时小学硬件配套的领跑者,也曾多次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参观视察。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清河实验小学的投入是很大的,但我们的软硬件的配备与管理还有待于规范、精细、优化。清河实验小学借标准化学校建设契机,吃透精神,研化细则,着眼实效,主动争取,使得学校软硬件配备又有了很大的飞跃。

二是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科学规划能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定位,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环境,从而为秉承科学发展,强化学校管理奠定基础。清河实验小学现有两个校区,在校生1410人。两校区都是由村办小学转化而来的,历史遗留或盲区较多,所以钱、物、人、事管理相对不够规范。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标准化学校建设目标之一即是规范和强化科学管理。借此契机。学校启动由一把手抓总体、其他领导抓线、专人具体负责“点”的层级落实体系,并借此重新梳理学校钱、物、人、事管理脉络,组建相关管理机构,确保达到钱尽其值,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事尽其效的目的。

三是重点突出,以点带面。任何工作的成功都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主次分明、逐步展开、有序推进。我们依据学校现状,重点对可利用的教室进行调整,确保各专用教室、公共用房整改到位、使用正常。同时还强调专业课教师,要依据授课内容尽可能到专用教室上课,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确保空间、物品尽其所能。

三、努力反思与总结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实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和政府关注教育、关心民生的重要体现。它的顺利实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且有目共睹的。具体到清河实验小学来说,办学条件的齐全配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的特色外显、校容校貌的焕然一新、师生风貌的精彩呈现等等,都为规范学校管理、凝练办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声誉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清河实验小学这所积百年丰厚底蕴的外来外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乘着东风再次走上新的历程。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我们深刻认识到:

(一)标准化学校建设是社会发展趋势

标准化学校建设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十报告又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些均是党和国家关乎民生民计的有力举措,更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流动的花朵”在第二故乡也能享受到均衡、公平、特色、优质的教育。

(二)标准化学校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第5篇

2019年上半年,学校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教育党工委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和党课培训、学习强国APP等形式,组织党员教师在认真学习党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的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除因特殊原因请假的党员外,参学率达到98%,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养。

二、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和普通教师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学校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每个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工作任务,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工作落到实处,增添实效。

(三)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根据教育党工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本学校党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树立党员干部形象,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教师xxx九年级语文、xxx七年级道德与法制党员示范课,教学效果好、质量高,成为本教研组学科的带头人。党员教师xxx、xx、xx、xxx长期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并担任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教师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2、组织全体党员清明节在义岗四岩山烈士陵园扫墓、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对全体党员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强了党性修养。3、学校党支部主办、校团委承办的庆“三八妇女节”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展现了新时代女党员、女教师的风采,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4、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及时劝返学生2名,走访贫困学生十余户。

(五)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订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努力做好骨干教师入党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靠拢党组织,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以在教学第一线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和入党前的强化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预审制度及发展程序,保证发展重点和质量。

三、抓好作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一)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责任相结合制度,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有重大事项均通过党支部委员会研究。

(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在放假后三天和开学前三天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教师有偿补课,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三)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及时传达县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教师廉洁从教的思想认识。

(四)做好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积极落实党务公开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发展党员、评优选先、职称评审、党费收缴等事项,全部进行公示,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国防知识等系列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欺凌整治活动。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与义岗川镇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联合开展法制安全进校园和扫黑除恶宣讲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面对在学生中出现的风疹疫情,学校党支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患病学生及时治疗,并通过晨检、消毒、接种疫苗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在短时间内风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常规动作,夯实党建基石。

(一)学党章党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以集中学习、自学、观看教育片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

(二)学系列讲话,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通过集中学习和讲党课的形式,把学习系列讲话的落脚点放在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上,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教师深入领会系列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战略思想,做到吃透实质、融会贯通,真正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和信条,把学到的思想理论、形成的观念认识、获取的学习成果付诸具体实践,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标准化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些都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标准体系是落实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1]的必然要求,对有力地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体系,各高校现有的安全稳定标准体系又存在分散性、片面性的问题,因此,探索并构建一套高校安全稳定标准体系是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期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目的

1.解决泛化与弱化问题。目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校自身内部的因素,这是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不稳定隐患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来自高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当中的不安全因素,这种因素构成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诱因。所以,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所要考虑的潜在不安定因素范围很广,面临很多不可预知,难以把握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极易走上极端,造成“草木皆兵”[2],处处小心谨慎,甚至阻碍学校的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反过来,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极易造成马虎大意,对安全稳定工作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掉以轻心,不能及时予以预防处理,造成突发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2.解决主因与诱因问题。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在对影响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因与诱因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还不够成熟。有的高校只重视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构成危害的内部因素进行预防,而忽视对外部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导致突发事件的发案率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高校忽视了主因与诱因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转化的控制预防,没有及时切断产生不确定因素的途径,导致情况更加复杂,不可控制性增加。

3.克服就事论事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在安全稳定工作中,由于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直接从事维稳工作的人员总体业务素质不高,还存在就事论事,只关注事件本身和对自己单位的利益的狭隘观念,仅利用自身已有的办法去处理问题。究其原因,是维稳工作者对安全稳定事件本身的社会性和衍生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4.克服标准分散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教育部、相关高校及专门研究机构围绕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开展了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研究性工作。随着研究成果的相继推出,各高校对安全稳定工作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逐步将相应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有的高校借鉴相关成果,加强了保卫处的安全防卫功能,成立了职能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应对突发事件更为有效的安全管理处或安全稳定处;有的高校除了设置正式的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外,还充分发动师生员工的力量,成立了校园安全综合巡导小组,加强日常安全巡查督导;有的高校特别增设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3],将网络舆论作为安全稳定工作新的重要信息来源,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在确定安全稳定体系内容的时候,应遵循取得最佳效果的标准来构建。也就是说,高校安全稳定标准体系的内容应在具有实际价值效益的项目中选定,并且要在能够获取标准化效益项目之中,按照所取得效益的大小排序。而标准化效益应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全局利益出发,力求最佳效益,而不是某一项目局部的、片面的标准化效益[4]。

2.相对统一原则。目前,各高校现有的安全稳定标准体系存在分散性、片面性的问题。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应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准则做出统一的规定,以实现标准化的目的。统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要有一定的量值,量值要有一定的上限和合理有度的下限,以便于提高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预防为主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对异常事件的细微信息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做出处置,提高广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将高校安全稳定方面的事件发生概率减小到最低限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应仅仅注重现实存在的危险因素,还要注重潜在的危险问题 [5],因此,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隐性问题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转贴于

4.协商一致原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共同协商探讨,在取得一致共识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只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同,取得各高校的认可,才能增强其权威性和执行性。这样既可以保证标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又可以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5.动态求优原则。由于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因此,安全稳定工作标准体系的制定应根据时间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社会环境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在各个特殊时期制定相应的标准。因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及其内容的选定、标准的高低等,都需要根据时间和环境,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对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三、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互相渗透,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问题接踵而至,给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在错综复杂的挑战和应对工作面前,如何让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开展,如何把安全稳定事件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对于高校科学处置各类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发事件,维护高校与社会的安全稳定,推动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一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厘清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概念,对安全稳定工作的内涵进行标准定位,对其外延进行统筹分析,对于推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准确地提出了标准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找准标准化丰富而科学的表现形态,从而实现理论上的丰富和提升。三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能够填补高校安稳工作标准化研究方面的不足。

2.实践意义。一是通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其有关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先后多次针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下发重要文件,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尤其重视。但在文件下发过程中,仍然伴随的是高校各种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有的高校没有按照标准和要求,严格认真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相关规定,制定相关制度,推动工作的标准化开展,因此导致事件发生。二是通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其有关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安稳工作标准化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但其前提在于首先要确定好标准,继而开展标准的建设过程。三是通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有关成果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科学发展。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关键是要探索建立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坚持抓早抓小、工作在前、预防为主,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少出问题,不出大问题。四是通过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有关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对高校来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根本,稳定是前提,和谐是基础。

高校是社会的“晴雨表”,高校的稳定和谐直接影响到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构建针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标准,能够进一步有效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推动平安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家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2010,(3).

[2]唐俊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性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

[3]黄明蕾.做好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方法初探[J].科技教育,2009,(24).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标准校园校舍为目标,全面推进我州中小学校园校舍的标准化、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提高校舍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师生安全、推进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物质保障。

二、标准化学校应具备的条件

经过生源预测,布局调整,长期不能撤并的,规模即班级数量、学生数量稳定,上下不差20%的学校。

三、工作目标

(一)校舍安全工程

1、校舍安全设防达标。按照国家校舍安全工程方案的要求,对每栋校舍进行排查鉴定,该加固的必须加固,不能通过加固改造达标的和加固费用超过新建成本70﹪的校舍必须重建。

2、校舍的消防、防雷、门窗、扶手等安全设施达到建筑设计要求的安全运行标准。在抗震设防达标的同时,其他安全要求全部达标。

3、消灭D级危房,改造C级危房。用3-5年时间,改造加固C级危房;用1-2年时间,翻建D级危房。

(二)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

4、校舍面积达标

①校舍生均面积达标。城镇校舍按20XX年国家标准执行,农村校舍按20XX年版国家标准执行。

②各室使用面积达标,各室面积按校舍建筑年限的标准对照。各室的数量按新标准要求执行。

5、校园占地面积达标。县市政府所在地按城市新标准,乡镇按照新农村标准。

6、校园绿地面积、绿化植物品种达标。

7、校园场地、常设器材达标。

8、学校其他建筑物、构筑物达标。

9、供水、供电、供热等大型设备的安装运行标准化。

四、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州和县市政府要把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协调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土地、环保、消防、市政、气象等部门,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

2、充分利用国家初中改造项目、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等有利时机,全面推进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

3、加大财政投入。教育费附加、转移支付等资金主要用于校园校舍建设及大型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等,并鼓励社会集资、赞助。

4、落实优惠政策。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予免收,各种入网费全免。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从支持教育发展的高度上予以免收或减收。

5、各县市要制定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计划,大的县市每年要有3-4所,小的县市2-3所。本着先易后难,先多后少的原则,加快建设速度。

6、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延边州关于加强校园校舍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落实“五制”,保证规划科学,设计标准,施工规范,质量优良,造价合理,工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

7、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州、市政府成立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可由校舍安全工程小组兼任)。配齐配强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的管理队伍,加强学校总务后勤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校园校舍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五、创建方法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公共基础平台;信息化建设;统一身份认证

1.引言

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大学空间,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人类工程,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去,提高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在教育行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为中国高校信息化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数字化校园是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信息化目标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提高学校教学、办公管理水平,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具体目标可以分为促进教学、增强科研、优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四个方面。要达到以上的几个目标,就必须对整个数字化校园进行透彻的分析,为数字化校园的各大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例如:用户模型、权限模型、流程模型、业务模型、数据模型等。从全盘进行架构,从局部开始实施,做到统一规划分布进行。在确保整个数字化校园稳定、可靠、可用的同时,保护现有资源,做到易延续、易扩展,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

2.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2.1 建设目标

项目前期规划的合理及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实施效果。一个完整的项目规划,不但应该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对未来发展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划。通过对学校当前状况的分析,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考虑,校园项目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利用技术创新手段,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决策;在技术实现上,建成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搭建资源高度共享的业务及应用平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利用现有资源,兼顾软件建设的实施步骤,同时也为了动态实时的展现学校各项指标,为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各应用系统,并对学校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统一身份认证中心、一个具有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可用性强、可管理的门户中心,一个统一的能对全校数据信息实行集中管理、维护的统一数据库平台,从认证层面、信息的集中与个性化服务层面、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级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用户对学校有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以此来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其他管理及后续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建设原则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根据统一领导,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资源共享、重在应用的原则,有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构建,实现学校数字校园高起点、大规模、跨越式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全校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舆论宣传、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调同步,共同推进;必须准确地切合学校现实的应用需求,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重视信息标准体系的建设,采取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模式,实现学校网络化、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资源共享。

2.3 建设思路

根据对其它院校数字校园的观察,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学校业务的特点,后期还会有新的应用整合进来。因此在建设时要考虑在后期如何方便的增加、更改和整合新的应用,而这些新整合的应用应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同时应根据学校的现有情况,针对各个业务的不同特点、重要性程度、影响面进行有重点的实施。学校规模大、业务庞杂,因此在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应采用目前国际上主流、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可定制能力,便于维护及二次开发,节约后期建设的时间和投资,为数字化校园后续的应用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公共基础平台建设方案

3.1 统一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化、数字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的一个重点,整个校园的数据表示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编码,方便学校内数据和行业之间数据流通。目前存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市级标准和学校内部自己的标准,各个标准并不完全的一致。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和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标准。信息标准的建设为统一校内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定义差异、消除信息孤岛打下基础。在信息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国家标准这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如《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它对信息化标准建设起宏观指导作用,信息标准的建设将以此为基本依据;学校标准这是指各学校在以往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规范学校信息编码而设立的信息标准,它对统一信息标准建设起辅助和补充作用;自定义标准这是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积累和总结,将会形成一些在工作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入信息标准,也可以成为信息标准的一部分。

3.2 统一数据平台

当前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是:各个部门、院系可能都有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存在,数字校园项目必须做到数据共享,只有数据共享之后才能保证数据一致,减少冗余,提高利用率。这就要求统一设计一个数据库(包括共享数据库)架构,为今后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提供前期的准备和支持。

3.3 统一门户

门户系统(Portal)是一个基于Web的系统,针对学校用户提供个性化设置、单点登陆、以及由学校各种不同来源或不同部门网站取得各式各样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放在网页之中组合而成的呈现平台。门户网站会有精巧的个性化设置,提供定制的网页,当不同等级的使用者来浏览该页面将获得不同的信息内容。门户系统全面解决了高校在信息的统一提供、统一展示、统一聚合方面的问题。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它位于各类应用之上,是信息化校园的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信息化校园的服务信息,能有效地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缝隙,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不同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师生员工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

3.4 统一身份认证

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供业务系统功能级安全接入规范及标准,为集成应用提供统一、安全的接入指导,为新应用系统的开发节省再投入成本。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层,否则安全问题将成为隐患,随时威胁着系统正常运行。只有建立了基于整个网络的、全面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一隐患,同时也为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3.5 应用子系统集成平台

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了各业务部门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应用系统,由不同厂商提供的应用系统,形成了每个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数据库标准等不统一,不能有效共享的孤岛现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校内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利用、资源共享就显得非常迫切了,通过应用子系统集成平台的多种接口来实现各种数据的对接与共享,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标准和应用环境,通过应用子系统集成平台来整合原有系统,能有效保留各业务部门对原有系统的应用习惯同时也保证了用户的前期投资。

4.结束语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高校都已经开始或正准备开展建设,这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技术上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最困难的,建设中几乎涉及到学院各个组织部门,因此需要领导的带动,切实推动各个部门来一起配合解决问题,这对整个学校的制度管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更应抓住这个机会来大力推进整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终将取得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许佳.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科技广场,2010(04).

[2]朱迅,杨丽波.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

[3]张荣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简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

[4]邵冬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5]谷松,张月琳.统一身份认证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

[6]秦剑波.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数据整合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19).

[7]高颖.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0).

第9篇

龙江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62年,现有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2800名,幼儿园14个班,在校幼儿700人。有教职工170人,其级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34人,小学高级教师9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县级骨干教师2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校园占地面积284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458平方米,有两幢教学楼和科技楼、艺体馆、学生水洗厕所等。设有科学实验室和微机室、语言学习室、科技活动室、音乐教室、网络控制中心等20个功能教室,设备先进,保证了教育教学需要。教学区、体育运动区、文化艺术长廊区、体育器械区、植物园区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学校充分发挥当地教育发展示范中心、教学研究活动基地、教学改革实验窗口、培养人才摇篮的功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认真践行“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和“以人发展为本,让孩子明天更辉煌”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少先队文化为主体的德育特色。学生上下学“路队制”,被誉为红领巾一条街,国家交通部向全国推广经验,并得到了联合国交通专家的认可。持续推进“名师工程”,实行教、科、研、培四位一体。按照课程改革理念,组织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进行“主体探索”教学实验,学科水平不断提升。重视艺体教育,学生舞蹈节目曾在央视一套和七套播放。建立了校长负责、集体领导、全员参加的柔性管理机制,形成了和谐的制度文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学校多次为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提供学习现场。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少先队红花集体”、“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市、县级“师德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学校认真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把学习文件、领会上级精神作为切入点,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重点,把内涵建设作为立脚点,把创建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作为新起点,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领导和教师满怀信心、干劲十足的氛围下,拉开了序幕。

1.提高认识,认真进行自评。2008年,义务教育学校正处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意见》和《标准》的实施,为该校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使他们看到了发展的“路标”,找到了前进的“路径”。学校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做出了发展规划,提出了2010年进入省标准化建设先进行列的目标,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校从自评做起,以自评促整改,以整改促发展。为了使自评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自评领导小组和四个专项评估小组,建立了自评工作制度和自评目标责任制。在自评时对照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四个方面的评估要点,广泛收集信息,梳理分析,形成自评结论和报告。

2.扎实工作,得到领导高度重视。三年来,县政府投入371万元用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9年9月至今,学校用于标准化建设投入127.5万元,其中县政府投入21万元。县教育局、财政局领导对该校标准化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县教育督导室的领导亲临该校指导工作。

3.不断努力,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2009年12月14日,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评组来该校进行督导评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申报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新的、高标准的实验室已投付使用,各功能教室又增加了一批设备,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龙江县实验小学以《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为引领,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首批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

饮水思源,老一代实验人为学校发展奠基;展望未来,新一代实验人为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龙江县实验小学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正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独具特色的科研型、标准化的普通小学而努力奋斗。

第10篇

一、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

各地对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那么,长沙市在加强实验室建设方面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学校在进行实验室建设配备之前,广泛调查研究,学习参考各地先进经验,科学论证规范,明确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因校制宜。2.所有设备设施的配备做到了公开招标采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3.严格验收程序,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共把质量关。4.加强产品技术培训、教学应用培训,做到配备到哪一级,培训就到哪一级。5.坚持以服务为根本,高品质服务,每年实行全市维修项目申报制,统一招标,及时维护、维修、更换;同时,积极开展在教学活动中的推广应用。

二、积极开展标准化实验室合格学校创建工作

为贯彻落实上述精神要求,长沙市装备处于2010年制订出长沙市标准化实验室学校实施方案,建设目标是从2011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市50%以上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并经验收后挂牌。目前,市直属学校已完成50%(12所)目标,2013年可望完成75%,2014年全部达到标准化实验室学校要求。各区县(市)2013年已有5所学校接受市教育局验收并已挂牌。我们的创建工作主要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完善设施。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和《湖南省标准化实验室学校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实验室必须达到标准配备的间数、面积,同时通风排气、采光等各项指标也必须达到要求。2.提质改造。理科实验室学科至少配备一间多媒体实验室,更换补充完善实验室桌椅、仪器柜、防腐防潮、通风设备等实验室设备设施;同时,美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门庭、走道、实验室墙面等,其所做的相应宣传必须凸显浓厚的科学氛围。3.完善配备。按照国家和省颁标准,全面配齐所需教学仪器和各项设备设施。4.功能拓展。标准化实验室的范围不光是指理科实验室,还有高中通用技术室、音乐、美术室、历史、地理专用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也都要达到标准化实验室要求。5.加强管理。做到实验室制度、实验过程资料、实验计划(周实验安排)均上墙,柜卡、标签、账务、使用记录等要做到科学规范,账、卡、物要相符,仪器要做到科学存放,并采用计算机管理。6.实验室开放。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实验室必须向学生全面开放,理科实验室要积极探索开放的管理模式,至少要有向学生开放的工作计划和方案。通过标准化实验室学校创建活动,长沙市实验室“建、配、管、用”的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掀起了全市实验室建设的又一轮高潮,效果明显。我们认为,在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学校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不光是要重视硬件配备建设,更要在管理与使用上下功夫。第二,标准化实验室学校不是要整齐划一,而是要注重特色,根据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情况,选配适用、好用的特色实验室,因校制宜,做到在满足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校校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学校给每位音乐、美术教师都配备音乐教室、画室,有的学校配备天文天象馆,有的学校有高标准的生物园地,有的学校配备数码实验室等。第三,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是终点,每年都应不断补充、提高已挂牌学校的装备水平,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总之,教育现代化必须要求装备率先达标,这不仅是“教育装备人”的教育梦,也是他们的中国梦。

作者:刘刚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教育技术装备处

第11篇

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402所,在校生近26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355所,2 824个教学班,在校生17万人;初中45所,865个教学班,在校生6.5万人。全县现有教职工1.1万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122万平方米。

建、管、用统筹安排,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验室建设是学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是反映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志。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上蔡县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县教体局明确了一名副局长分管该项工作,各中小学校也明确一名副职分管,县勤教站全面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规划、实施、评估等具体工作,县督导室也把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在全县召开中心学校校长会时要详细介绍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进度,分管副局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亲自了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及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集中财力,大力开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上蔡县经济落后,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实验用房紧张,基础条件差,怎样改善学校用房、增加实验用房,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多方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共建初中实验楼3幢,新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500余间,新增实验用房面积1万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县中小学校实验用房条件。

缓解实验用房紧张状况后,上蔡县还为中小学补充了大量实验仪器设备,仅2007、2008两年时间,就为全县补充了33 000多件仪器设备,价值130多万元,购置了600多个仪器柜,价值30多万元。

另外,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公用经费的8%要用于购置补充仪器设备,上蔡县积极推动落实此项政策,鼓励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执行,并利用财务审计的机会,专门核查学校每学期经费支出情况,查看学校是否足额完成了购置教学仪器的计划,对达到购置经费比例的学校给予表扬,对没有达到购置经费比例的学校提出批评。据统计,近两年,上蔡县中小学校利用公用经费补充仪器价值约80多万元,共购置仪器柜568个、实验台凳450套。为督促全县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上蔡县经常抽调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2009年,县教体局还拿出15万元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以奖代补,激发了各中小学校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热情。

强化队伍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对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的管理,需要有一支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按照省、市有关规定,中学实验室至少配备3个专职人员、1~2个兼职人员,小学配备1个专职人员、1~2个兼职人员。为此,上蔡县专门召开会议安排这项工作,要求各学校把配备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名单上报县勤教站,便于统筹管理。近两年来,县勤教站利用暑假期间,召开实验室管理员培训会,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讲解仪器管理知识,传授管理经验,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我们印发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制度》,要求各中小学校制度上墙,上课时严格按章办事、按程序操作。各中小学校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都要登记造册,建立实物台账,使用中要有往来手续和账目,对于损坏、消耗、老化的仪器设备也要设立报损账。对新购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要求学校必须把说明书、保修单等资料装订成册,保管完好。仪器设备分科分类存放,摆放整齐,保持整洁,仪器柜要有柜卡。学校还要设立危险药品室,专门储存危险药品,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开展实验教学,推动素质教育

实验室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使用是目的。为了促使学校真正用好实验设备,服务于新课改,上蔡县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学期都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具体实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对学生施教,让学生“动手做”“动脑学”“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充分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新课改工作进程。目前,全县各中小学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5%。

为考察学校实验教学情况,县教体局委托县勤教站成立了理化生实验教学教研组,经常组织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定期到学校检查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开展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投入的效益,促进了上蔡县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图书室按标准化要求,配置图书资源和设备

加大投入,加强图书室建设

根据驻马店市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下达教科书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清算,结余资金全额用于集中采购教科书循环使用需要的储存和消毒设备,集中采购并向学生免费提供与国家课程教科书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料(练习册、图册、外语磁带等),集中采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图书。近年来,经县教体局认真研究,并报请县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投入资金约400万元,为82所中小学校图书室装备了25万册图书。

认真做好图书配套设备购置配备工作。经过县勤教站的努力协调,为全县各中小学校配备了图书架1 800组、图书柜200个,价值120余万元,大大推进了全县图书室标准化建设工作。

强化管理,促进使用

按照要求配齐管理人员和相关设施。图书室内配备有防潮、防鼠、防晒、防尘、防火等设施;图书上架造册,分类排放,建立实物台账。为方便学生借用,要求各学校对学生办理借书证,有条件的学校还要设立阅览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图书室,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图书的作用。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当前,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总体水平还不高,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图书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不规范问题,专职人员不足,小学自然课实验开出率较低。这些问题对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影响,对素质教育推进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三大基本办学条件之一。这些年,各个高校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持续地投入,不断地新建与扩充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也在逐年增长。现在的问题是,高校投入了不少,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各个学校的投入非常不平衡,投入多少才是合适的;今后后续投入的依据在哪里。种种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想到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装备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标准。

一、装备标准化的作用

1983年中国颁布的标准(GB3935.l-83)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同时指出“规范”、“规程”也是标准的一种形式。该标准定义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的属性。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应具备上述属性,标准的内容应根据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定与要求的目的是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装备标准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为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提供依据。如果没有实验室装备标准,做规划时缺少客观依据,往往会出现受教材、教师影响的现象或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现象。有的院校在做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面心中无数,搞起规划来不着边际,既浪费经费,也降低仪器设备利用率。如果规划与建设有标准可依,在制定规划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将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新建院校,新建专业和新建实验室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有标准,基本上能做到了规划有底,建设对路。

2.为分配设备经费和审批仪器设备计划提供依据。有了装备标准,设备的经费分配、计划申请审批,就会有据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编制年度经费分配和建设计划时,能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最大效益。很多高校都会遇到这样的具体问题:每年教学单位都认为缺少实验装备,申报的建设项目预算大,实验室申报装备总额远远大于学校的预算。如何做到分配与审批心中有底?如果有了标准,分配与建设就有重点可抓,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室装备的配置。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建设,既保证常规,保证急需,保证配套,又保证了按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加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装备标准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装备标准推动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按标准建立的实验室,会覆盖若干个相关专业,覆盖学科性质相同的学科。不少院校建立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就有共享的思想,同时有的院校把学科性质相同,使用手段基本一致的课程统筹建立学科实验室,为几个专业或为几门课程服务,也是基于共享的思想。按标准跨专业跨学科建立的实验室可由学校指定一个部门管理,其它部门只负责使用,这就贯彻了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的高效率原则。

4.为采购提供论据。由于装备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有了明确的规定,对质量、性能都提出了要求,因而使采购对路,符合要求,避免了因质量低劣,规格不符而造成积压浪费。

5.为管理、考核、评审提供依据。实现管理定量化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基础和措施。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实现定量化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在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装备标准化就是仪器设备管理定量化、规范化。同时装备标准也为考核、效益评估提供依据,为实验室评审如先进实验室、示范中心等评审提供依据。

二、现行参考标准

当前进行高校实验室建设,有几个主要的参考标准:1.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2.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3.各省制订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施要求。其中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除了对示范中心的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教材、人员、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提出了规范化建设要求之外,还特别给出了各科实验参考内容及仪器装备配备,首期制定的标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为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审定和指导高校基础课实验室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三、期待更多的装备标准

规划与建设实验室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也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基于装备标准的作用,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大家期待制定更多实验室装备标准,包括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与专业课实验室的装备标准。

在根据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制定与完善实验室装备标准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是制定装备标准的基本原则: 1.“标准”的尺度以保证完成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2.根据需要与可能,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前,适当超前考虑将来;3.制定标准的顺序以面广量大的基础课为先,专业基础课次之,再逐步扩展到专业课。所以首先充实与完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中的几科基础课实验室装备标准,再制定其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室装备标准。

其次装备标准的扩展问题,考虑到部分专业实验室建设可能会有较多的扩展,或者相关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可将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扩展建议”两个层次。“基本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扩展建议”是在基本标准基础上的较高要求。

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室装备标准出台,宏观指导并规范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逸梅,张建勋.编制“实验室装备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证[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1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