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战略年度计划

公司战略年度计划

时间:2023-06-06 09:3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战略年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战略年度计划

第1篇

众所周知,GE是以所谓的四大战略:全球化战略,服务战略,六西格码质量要求和电子商务战略来获得20年高速增长的,现在的问题是,GE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几十种业务,34万员工,如何让如此庞大的公司按照统一的战略去获得高速增长?

光是韦尔奇伟大的“思维”显然无济于事,答案是,GE精心构造了一个以一年为一个循环,以一季度为一个小单元的“业务管理系统”,在这个业务系统中,有两个部分专门做战略规划,分别是从第三季度开始的战略规划阶段,以及从第四阶段开始的运营计划阶段。

在GE,战略规划通常从七月份就开始了,战略规划的主题是分析经济环境/竞争环境,讨论总体的财务回报状况,提出新举措或新战略,并对实施中所需要的资源作分析。这些主题先在各业务层面讨论,然后在八月份开始非正式的思想交流,提倡创造性的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方案,你在韦尔奇功自传中看到的很多精彩观点,比如提倡打破常规,比如提倡群策群力,都是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主题, 到九月份,这些讨论和建议都会汇总起来,由韦尔奇亲自主持,由负责各个业务的公司执行官参加,围绕战略方案讨论三个重要的内容:第一,优秀表现的标准,第二,学习其它公司的优秀经验,第三,总结重大实施措施中的优秀经验(所有业务范围内)并分析客户对实施过程的影响

在战略规划之后是运营计划的规划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可实施的运营计划,所以从十月份开始,GE将全球150位高层经理召集在一起召开全球运营经理大会,大会的主题是:(1)下一年度运营计划的重点,(2)每个运营经理提出关键举措的成功之处,(3)所有业务部门的对话:我们在上一年的经验中得到哪些启示?会议结束后,要求所有业务领导提出详细运营计划,包括希望达到的目标,每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然后到年底由韦尔奇亲自出马,召开全球CE大会,对各公司的计划和关键行动措施要点亲自审定,并决定从下一年度开始实施。 二、“用脑子打仗”:中小企业可以学习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吗?

真正优秀的企业,其实说到底是它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每个人的智慧融入企业中,GE为什么要从每年的七月份就开始战略规划,目的就在于将每个人真正融入公司的战略中,而不是把战略规划作为“老板”的专利,或者是作为公司高层管理的工具。所以,你在GE的战略规划流程中,甚至可以看到GE鼓励员工在讨论业务目标时可以 “不着边际”的狂想,比如兼并对手,垄断市场之类,目的在于使每个员工懂得,“用脑子”是打仗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武器。由此,你才可以真正懂得韦尔奇为什么要倡导“群策群力(walk out)”,因为有了GE这套系统,公司内外的任何优秀实践和经验,最终都会转化为GE的利润。

事实上,GE的战略规划对于GE成功的意义,在500强阵营中可以视为“成功必备的常识”。 埃默森电器公司(Emerson Electric Co.)也是500强中的优秀公司,埃默森的优异业绩同样信赖于它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系统,这一系统与GE有很多相似之处中,比如每年年底的战略规划它分为两个部分:战略规划讨论增长计划,而运营规划则讨论“利润计划”,所有这些计划都是为战略实施的“总裁(CEO)效果检查议程”服务的。

我的结论是,也许我们不能去照搬500强的战略规划系统,但500强上百年积累起来的这些经验背后的道理是我们一定要遵循的,这就是企业的发展不是某个伟大企业家的“创造”,而是企业建立了一套能够将员工智慧融入企业发展目标和过程的制度与体系,而这一切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企业的经营做到用脑子打仗,而不是用“力气打仗”。

因此,我认为中小企业在学习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的时候,有两个经验是完全可以应用在自己的战略规划制定系统中的:

第一, 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不强调具体而复杂的形式,而是要将重点放到“参与”上,中小企业的优点在于活力,如果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具体的战略安排是员工参与制定出来,而不是只是高层“拍脑袋”出来的,那么你会发现他们有会焕发出你想象不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计划模板”,让员工可以有效地参与

第二, 战略计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的,你可以发现GE也好,埃默森也好,它们的战略规划都是为实施而做的。GE不是说过吗,“战略一经制定,一个月之后就会进入操作,就会见行动”。为实施而制定的战略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中小企业的计划是老板脑子中的“狂想”,可以想象这样的计划做出来与实际一定有很大偏差,结果使计划成了摆设。 三、中小企业正规化战略规划模板:因地制宜的年度计划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年度计划是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转化为未来一年或几年可执行的计划,所以计划不仅仅是一系列对目标量化的数字表格,还包括实现目标的经营举措(关键行动措施)、资源要求、风险分析等作出的行动分析。

(1)年度计划的要点

* 要点一: 计划是对三年战略计划和一年经营计划的分解落实。

* 要点二: 计划不但要有量化的财务目标和运营/市场类指标,还要有具体经营举措的实施计划。经营举措要有优先排序突出重点,以便合理调配资源。

* 要点三: 实施计划必须有具体的时间表,阶段性成果(里程碑)和负责人,以便跟踪考核。

* 要点四: 经营/预算计划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数字表格,而应对实现目标的经营举措(关键行动措施)、资源要求、风险分析作出计划,这样才能保证经营/预算计划的非随意性,以及经营的主动性。

(2)年度计划的功能

功能一: 体现各个部的奋斗目标。

功能二: 评价各个部工作及其业绩的客观标准。

功能三: 高层管理各个业务单位的主要手段。

功能四: 各个部门及相关部门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

(3)年度计划的组成

年度计划包括计划目标、关键措施、资源要求和风险分析四个部分,根据公司的实际组织结构,年度计划可以分为公司计划与部门计划两个层次,按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计划三个部分。下面以部门为例,说明计划的模板是如何构成的部门的计划目标部门根据公司总体营销战略规划和业绩期望目标和财务,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的经济技术和生产指标,制定部门计划目标。

计划目标分财务类目标、运营/市场类目标两部分,将财务类目标、运营/市场类目标具体量化和细分(按产品、地区、客户等)。并辅助经营/预算计划的表格系统,表格系统是由一系列主要表格及辅助表格组成,辅助表格是对主要表格中重点项目的展开。

部门的关键行动措施:

部门根据对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等的分析将计划目标初稿下达各业务单元,并汇总反馈计划,明确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制定本年度的业务关键措施,预测关键措施的结果。主要集中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根据产品、客户、地区等细分变量进行说明。根据时间进度进行说明并制定具体的时间表,阶段性成果(里程碑)和负责人,以便跟踪考核。

部门的资源要求:

部门根据公司的期望目标结合外部对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等的分析,内部对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状况的分析,以及对业务单元反馈回来的关键行动措施和资源要求进行合理化并赋予权重进行排序。从部门宏观的层面上提出资源要求,并具体提出达到资源要求的业绩结果,和未达到资源要求的业绩结果。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针对系统风险、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财务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分析及对突发事件的预测,并估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对目标计划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系统风险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的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的风险等,例如:加入WTO,降低进口关税等。

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可进一步分解为内部和外部。内部风险(管理风险)包括决策失误,产品成本上升、质量下降或不稳定、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缺乏应变能力等。外部风险(市场风险)包括产业变化、竞争对手的壮大、地方保护、顾客购买偏好的转移等等。

财务风险(非系统风险)包括:应收帐款风险、融资造成的经营收益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机构的风险、现金流动风险等。 四、 中小企业年度战略规划应将重点放到关键行动措施上

要使战略规划真正具有操作性,关键在于清晰定义完成战略目标的关键行动措施(Key Measures)。为什么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关键行动措施,是战略具有操作性的关键点?根据我在摩托罗拉担任战略规划经理的体会,在这些优秀的公司中,它们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或者说,流程是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基本通道,而流程能够发挥作用,就在于流程强调的是关键点控制,在每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上定义了行动(输入)和结果(输出),就可以保证公司的行动永远围绕战略进行。

所以,在计划阶段的关键行动措施是真正体现”用脑子打仗”的地方,因为对关键行动措施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懂得,哪些行动是真正对公司的战略目标有效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无效的。举例来说,一个公司最关键的业绩指标无非是四个:产出增长、质量提高、成本削减、时间节省。所谓关键的行动措施,就是那些能够控制这四类指标的行动,如果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因素上,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成功要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上,我们就可以保证这个企业的运行是围绕战略进行的。

第2篇

关键词:纯碱 费用 边际贡献

一、纯碱市场不利因素分析

1、2008年金额危机,在这国际大环境影响下,纯碱行业也很受影响。

2、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造成纯碱行业萧条。

3、国内纯碱产能逐年递增,下游行业玻璃、合成洗衣粉、氧化铝等对纯碱的需求总量相对下降,造成纯碱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4、纯碱行业价格战带来的低成本竞争成为发展趋势。

5、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好转,股份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提高生产负荷,纯碱环比增产67万吨,增幅35.45%。

6、2011年全年预算产量260万吨,一季度实现64万吨,预算完成率24.6%,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全年预算完成率能达95%以上。

二、纯碱生产情况

1、纯碱变动生产成本主要包括:蒸汽、原盐、白煤、石灰石、电、变动性制造费用等,2010年发生255180万元,约占总成本的10%。

2、白煤、石灰石、变动性制造费用等主要是外购方式取得,蒸汽、原盐(50%)、电、水(淡水、海水)通过关联交易取得。

3、通过关联交易取得的原材料及动力约占变动生产成本的56%。

4、耗用的动力蒸汽、电、水由海化集团热电分公司提供,约50%的原盐由股份纯碱厂平级单位(股份分公司)股份盐场供应。

5、关联交易供需关系 :海化集团到海化股份公司再到股份纯碱厂。

6、纯碱固定生产成本包括折旧费、人工成本、大修理费及其他固定性费用,其他固定。

三、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2010年发生固定生产成本29027万元,约占总成本的10%2010年纯碱售价大部分时间在低位徘徊,四季度受节能减排政策影响,行业开工率下降,供需矛盾有所缓和,纯碱售价较前期大幅上涨,至11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的1720.18元/吨; 2011年1季度随着行业开工率的回升及各地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市场,行业竞争加剧,纯碱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3月份降至1503.89元/吨。2011年一季度单位边际贡献比2010年增加185.46元/吨,增幅为98.69%,单位边际贡献大幅增长主要是纯碱销售价格提高 .以2011年一季度固定生产成本、边际贡献水平推算全年保本销售量。

2、以2010年纯碱销量249万吨计算,2011年纯碱厂约能实现4.44亿元销售利润; 根据保本销售量及一季度平均售价,2011年纯碱保本销售额为19.69亿元2010年纯碱保本销售量为154.46万吨,保本销售额18.97亿元; 保本销售量低于全年实际销量95万吨,2010年纯碱销售利润1.78亿元。 2010年,因关联交易价格转移,纯碱节约成本2.62亿元,其中热电分公司3.08亿元,股份盐场-0.46亿元;2011年1季度,因关联交易价格转移,纯碱节约成本0.5亿元,其中热电分公司0.73亿元,股份盐场-0.18亿元。

3、年度计划中涉及石化公司的投资计划共20188万元(其中待批计划2670万元),受一体化项目整体方案的不确定性制约,部分项目设计方案进展较慢,预计影响计划完成率;同时海化电网改造项目年度投资计划9965万元,基本为招标采办费用,因年初对采办审批时间预计不足,采办的进展将直接制约年度计划的完成;科技投资项目3350万元,尚未获得总公司科委会批准。也制约着待批计划中石化部分8600万元转正。为贯彻总公司及事业部节能减排精神,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指标,预计年内节能减排项目调整和追加计划额度较大;一季度申请追加1314万元。

四、尽管管理基础不断完善,但持续有效的执行力和巩固程度仍是制约计划进展的重要因素

1、围绕利润最大化,科学进行经济分析,区别有利润、有边际贡献、无边际贡献等不同情况,加强调度,确定各企业、各产品最优生产方案。

2、推动销售客户端系统建设工作,尽快建立全集团集中的销售客户端系统,整合资源,完善产品定价机制和销售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保持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和销售利润最大化。

3、围绕低成本战略,加快建立供应商库和完善采办管理机制等举措,培养战略合作伙伴,加强集中招标采办工作,有效控制大宗原材料和物资的采购成本,保持主导产品的成本优势。

4、加强预算管理,以体系建设为契机,深化内部业务流程再造工作,建立便捷、高效、管控有力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强化市场调研,根据目前市场环境,对石化公司存货及其它有关产品明确“快进快出”的策略,核定存货限额,加快资金周转。

第3篇

那么,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该如何制定呢?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该计划是粗放式的,还是要精确到年月日?

要制作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外观漂亮的企业年度计划书,还真存在不少的技,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年度计划所包含的内容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销售部门,则更多的偏重于数据说话,销售额要达到多少,具体分解到产品中每个产品的贡献度是多少,划分到区域和季度又该如何达成,同时对渠道开发和终端网点的设置上也需要数字说话。而市场和品牌部门则相对更感性一些,会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数据则作为辅支撑,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在花多少钱,如何花钱上。人力资源部门则落脚在绩效考核、人员招募和培训、人才结构的优化和员工稳定性上下功夫。作为老板则更多地从全局的角度,提纲挈领地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归纳起来,一份完整的年度工作计划,应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首先,要对整体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并给出专业的判断。这里的市场环境包含宏观的所在国或区域经济运行走势,法律法规的出台、行业协会的行为及政府监管力度等对所从事行业的正负面影响;所在行业整体市场情况分析及其走势判断,比如说办公家具行业走势、工程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对办公家具的认知和接受度的变化等;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以及重要行为活动及该活动对本企业的影响分析等。通过此种分析方式,往往可以系统的研判以推断将来(下一年度)的行业和市场趋势。

其次,对企业(部门)自身经营情况进行简要的盘整,并列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具体计划的提出打下基础。这一步非常重要,决定了企业(部门)是否能够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此环节可以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去总结和评定,比如外部资源和外协机构的配合辅助情况,内部各部门间的协同性、对所定目标的一致认可性等。至于具体体现的指标,则包含了年度任务的完成情况,比如从产品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分季度和月度的完成情况、区域指标的完成情况;新产品开发上市、主力产品和淘汰品的年度推进情况,通路的变化及精耕细作情况、空白区域的开况,客户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情况,品牌塑造之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第一提及率等情况的变化,媒体传播率、公关及促销活动推广率、员工配置率、费用预算使用率,等等。一些企业为了的到客观真实的数据,往往会委托第三方市调机构进行调查。

第三,具体新年度工作计划。如果说上文两个环节是简要的分析和总括,以使年度报告更系统和全面,能够使报告的撰写者和阅读者有一个整体把握的话,那么本部分则是决战新年工作的一个灵魂和纲领,一旦此部分得到确定,整个年度工作便有了指针和方向。那么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地是围绕第三个环节进行修正、丰富和完善。

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时候,首先需要引进SWOT分析模型(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第一个字母缩写),进一步给企业或部门定位,明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点和威胁点,扬长避短,发挥企业最大的潜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接下来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以理性可考评的数字目标为主导,比如年度销售指标、分产品贡献指标、市场占有指标、网点开发指标、大客户销售与零售指标、人员流失率指标等。目标的设定必须与所在地的宏观经济走势与行业走势结合起来,参照近两年的公司运营状况,以及下一年度公司的整体资源和资金支持程度。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达不成没有意义,过低就失去了目标设定的本意。目标设定如同触摸天花板,必须跳起来才能够摸得到。

设定完目标后,接着就要拟订经营策略。这里指的策略是指战术,即围绕所拟订的各项目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达成的问题,比如品牌塑造怎么做,广告是否要找代言人,广告的投放是以央视为主,还是以各地方媒体为主导。各品类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聚焦和定位,如何聚焦推广。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否有一个完备的策略思想去支撑。重点市场与非重点市场如何划定及政策倾斜和扶持。针对产品的行业销售与终端零售之间,该有什么样的新的策略去应对和调整。年度是否应该设定系列大型的公关活动,这样的公关活动如何与品牌匹配及整体产品的集中推出配合,等等。这里有两个例子,统一冰红茶为了配合新产品的上市及旺季的销售,在2004年4月至9月在全国各高校举办“统一冰红茶校园歌手大奖赛”。而诺基亚为了以中低端手机开拓三级市场,则于2007年4-6月在华东16个地级城市巡回开展“梦想成真”的路演。

如果说年度工作计划中经营策略是架设梯子,那么行动计划则是沿着阶梯攀爬,二者一脉相承。行动计划更多的是时间的推演,即以季度或月度设定要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做工作,都需要哪些部门和哪些人员做该工作,整体如何配合。简单点说,行动计划就是时间表的推进问题。

任何工作都需要支持,而最大的支持莫过于资金的到位了。因此,在年度工作计划的最后,要专门有一项费用预算。做费用预算也有一些学问,要把握好一个度,高了可能不能够获得批准,而低了将来在开展工作时会受到种种限制。

做年度计划的技巧

以上就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的内容作了总体的概括。在年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也还有一些技巧或者和方法值得借鉴和遵循。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年度营销计划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年度工作分析和总结基础上而撰写的工作策略和思路,它还仍然是一个纲领,并不需要非常的具体。而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和思路都需要另外拟订非常详尽的行销计划和可执行性的方案。因此,具体详细的行销计划是要分解到季度或月度来制定和执行的。只有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与当时企业所处的时间、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匹配起来,从而形成更大的“杀伤力”。

其次,目标的设定需要层级加码。根据笔者所服务企业的经验,一般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指标设定从上到下一级级都会有一定的比例的加码提高。这种做法能够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完成率乃至超额率。至于加码的比率,因人因企业而异,一般会在30-50%之间。

第4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平衡论目标平衡利益平衡能力平衡

在管理过程中,任何组织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失衡现象。譬如营销近视症过分强调产品技术与功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顾客真实需求的把握;“酒香不怕巷子深”则使企业在营销要素之间失衡,过多地强调产品质量对品牌的推动效应;本位主义的产生则使各经济主体利益和价值体系出现问题;等等。这些都说明管理也需要平衡、协调与和谐。平衡与不平衡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伴随着事物的发展,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一般哲学意义的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

平衡论认为:宇宙是一个自发、矛盾、有序循环的整体;整体中的矛盾双方都有首先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该本性天然、无止境作用,必然导致各种矛盾产生;矛盾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消灭对方而独立存在;对立面的存在有弊有利,辨证应对则相反相成;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自然科学支持平衡论。协同学从“无序到有序”所建立的模型和方案,系统论中的“自趋”概念,普里高津“耗散结构论”的“自组织”概念、模糊数学的概念,都为平衡论“趋向自身平衡”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会科学同样支持平衡论。古今文化早已蕴涵平衡,如“天人合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天道乃损有余而补不足”等。《周易》的“阴阳平衡”、老子的“道”、孔子的“中庸”、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马克思的“度”等等,都是对平衡的不同表述。

战略管理的三角平衡关系

战略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企业应该明白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自身的能力;企业应该明白自己的目标;企业还应该明白自己的行动方案。因此,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协调各方利益以实现自身的长远目标的整个过程。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战略管理包含了三个要素,即目标、利益和能力。

国产服务器阵营前三甲之一的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说过:企业的目标、利益和能力之间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平衡关系(见图1)。目标是企业在特定时间(When)、特定领域(Where)里要做的正确的事(What)。利益是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驱动力,表现为各类利益相关者(Who)及其行为动机(Why),是组织正确做事的一个方面。能力则指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How),表现为企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是组织正确做事的另一个方面。

三角平衡中,目标、利益和能力构成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角,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平衡关系: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企业稳健经营的轴心,目标的合理设置、利益的有效分配、能力的均衡发展则是企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面。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运动中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战略目标中的三角平衡关系

战略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确立企业的终极目标,这也是企业为之而存在的理由。企业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是企业几代乃至几十代人为之而努力的目标;企业终极目标不仅为企业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远景,而且也同时规定了整个企业的业务范围。

其次是建设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期限一般是五年乃至五十年,至少不低于两年。现在不仅西方企业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而且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制定有自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是制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建立年度计划是由企业中所有管理者直接参与的一项分散化的活动。积极参与年度计划的制定可以加强管理者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企业应当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以保证年度目标恰当合理、与企业远景和中长期规划一致并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目标包含了三大内容,即企业远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详见图2)。企业远景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础,而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又是企业远景实现的具体措施;同样地,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也是企业年度计划的基础,而企业年度计划又是实现企业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措施。

企业利益的三角平衡关系

作为企业必须平衡社会利益、企业自身利益和顾客利益之间的关系(详见图3)。首先,企业必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考虑到社会的利益。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承担国家的税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安置好企业内部的员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立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过:“当企业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而是为社会所共有。”的确,企业越大,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就越多。一家大型企业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加上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肯定比企业的利润要大得多。社会利益包含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生态效益。如果国家利益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国家的安全与保卫就很难有完全的保障;如果公共利益受到侵犯,那么很容易引起众怒,众所周知“众怒难犯”,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如果生态被破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就会受到威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其次,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自身的利益就没法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承担社会责任和满足顾客利益了。最后,企业还必须满足顾客利益。一般来说,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和企业外部顾客。企业内部顾客即企业的员工,他们的利益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源泉,没有企业员工的创造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外部顾客,即通常所说的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外部顾客的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除满足顾客需求之外,还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在满足和引导顾客需求之时,同样也是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就是在减轻社会的负担;为消费者或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实际上是在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必须平衡社会、顾客和自身之间的利益关系。

企业能力的三角平衡关系

企业的综合实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人才。企业员工一般可划分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即企业的普通员工与企业的核心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仅仅被看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其报酬只能按照资源分配方式进行;而作为人力资本的员工已经被资本化,他们能够创造出企业的利润,因此其报酬是按照资本分红的原则进行。由此可见,企业的人才是资本化的人力。其二是企业的技术实力。既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十分珍视技术。企业必须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培训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进行技术开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依托团队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从体制上、制度上鼓励创新;建立相应的技术研究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妥善处理创新与维持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必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技术研究开发的文化氛围。其三是企业的资金实力。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是否雄厚往往可以影响到企业的整个战略经营决策。企业的资金实力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衡量,可以从负债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看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还可以看企业的净资产量和企业的效益状况等等方面。综上所述,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构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奠定企业战略实施的良好基础。超级秘书网

同样地,企业的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存在着三角平衡关系(如图4)。根据木桶效应,企业只有三方面能力都很强才能拥有真正的雄厚实力;即是说人才、技术与资金之中,企业任缺其一都将使其实力大打折扣。如果企业缺乏人才,很难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与创造,就不可能长久地拥有技术的优势;同时人才的匮乏还将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企业从而会丧失资金与现金流方面的优势。如果企业缺乏技术,已经说明了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短缺,至少技术人才是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的,那么相应地也会带来资金上的弱势。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很难留住人才、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综上所述,企业必须平衡人才、技术和资金三者的关系,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形成马太效应,让企业越来越好,越走越顺,使企业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四个平衡,即战略三角平衡、目标平衡、利益平衡和能力平衡。企业目标确定在何时、何领域做哪些正确的事;企业的利益驱动关联着企业诸多相关者及其行为动机;企业各方面的能力说明了企业将采取何种措施去实现自身的目标。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已寄寓于此四大三角平衡关系之中。

参考文献:

第5篇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专业化分工大规模地提升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同时也伴生了组织协同问题,部门就是专业化分工的直接产物。当整个组织的业务流转程序被纵向的若干部门分割后,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岗位被禁锢在 “部门”这个井筒里,所能看到的只是部门目标那块天,因此部门利益放大了,隧道视野形成了。没有人再去关注客户,因为关注客户的业务流程已经被部门切割得支离破碎;没有人再去关注周边部门的利益,因为部门利益已经让部门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争夺资源和推卸责任;没有人再去关注全局利益,因为隧道视野让部门员工看不到井口外的蓝天。由此组织协同需求产生了,尤其当出现企业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不足以弥补组织协同问题产生的内部交易成本时(此时企业已经面临管理危机,有生存之虞)。

当企业专业分工粗,部门少的时候,靠老板的坐镇指挥,组织协同问题不突出;而当企业专业分工细,部门多时,部门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异常复杂,组织协同问题也相应成倍增加。尤其当外部环境多变、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由卖方转变为买方后,部门之间协作需求的密度和质量也会成倍地提高,组织协同问题因此变得更为突出。

总结管理实践经验,笔者尝试从组织、制度和技术三个角度提供以下几种解决组织协同的“粘合剂”:组织上可以通过成立常设委员会、企管部和设置专职职能支持人员的方式来解决跨部门协同问题。

常设委员会

当需要在企业策略层面实现多部门行动协同时,设置由跨部门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组成的常设委员会是必要的。代表性的有产品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以产品管理委员会为例,为了满足公司利润、销售量和市场竞争等目标的需要,产品管理委员会首先需要对产品“金字塔”进行规划并形成相应的定价策略,同时依据定价定成本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成本策略和采购策略,最终落实形成产品研发和上市计划。研发、制造、营销、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在其中通过充分研讨,达成一致方案,并据此来协同各自的策略和行动。有效的委员会运行机制可以实现“集体智慧、整合协同、快速执行、相互制衡”的效果,但同时需要谨防委员会“越位”部门职能,导致职责不清问题的出现。

成立企管部

当企业日常跨部门协调量大,难度高,单纯依靠各部门自身协调能力,无法有效保证日常业务协同时,设置专职协调部门――企管部是必要的。当然企管部绝非只有“推动协同”一项职能,“组织绩效监控,保证决策执行,管理体系推进”是企管部应该具备的其他核心职能。

设定专职职能支持人员

针对职能专业和业务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为业务部门配置专职职能支持人员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目前国际跨国企业较普遍采用的HR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制。HR PARTNER作为业务负责人的人力资源助手,协助业务负责人进行人才规划、招聘、激励、考核甚至领导力提升,同时接受业务负责人和人力资源负责人双线管理。

“打通关键业务流程”、“健全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体系”以及“完善例会管理制度”,是制度层面上解决组织协同问题的“粘合剂”。

打通关键业务流程

关键业务流程是对外连接客户关键需求,内部贯穿多个部门,对企业来说利害攸关的核心流程。关键业务流程打通了被部门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转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没有部门和岗位能够真正解决客户关键需求“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地是,梳理并持续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仅仅是在形式上打通了跨部门业务的流转过程,而保证其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在职能制纵向权利链的基础上,搭建基于流程的横向权利链。

健全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体系

一般每年始于下半年8月份的战略规划、修订和年度计划制定流程,先由各前台部门启动业务战略和年度业务计划,确定后,各中、后台随之制定和修订相应的职能战略和年度支持计划,首尾相连实现业务之间,业务和资源之间的战略协同。

完善例会管理体系

第6篇

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就是企业的两条主脉。健康的企业是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两条主脉在公司战略体系之下的均衡发展。不失一般性,企业不论大小,从战略层的方向掌控到管理层得资源配置再到运营层的落地实施组成了一个企业的生命。这个企业生命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全身就是计划与预算。计划主业务体系,预算主财务体系。从经营预测到经营计划,从经营计划到财务预算贯穿企业全过程管理。

业务“任脉”:从预测到计划

以预测体系为源头的计划体系是整个企业均衡发展的前提保证。根据预测体系做出的计划体系是公司均衡发展的指导和基础。

一个企业的预测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一个是企业内部追求的目标。预测是通过对战略的分析和客观事实历史和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从而揭示客观事实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企业管理来讲,一个有效的预测能够为企业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性依据。

一个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是:从结合战略的销售预测到销售计划,到主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到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到物流计划,分销资源计划等等。一个企业经营的脉络就是一个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脉络。

首先,企业战略的制定,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行业内部和外部需求,通过顾客调查、销售员估计、经济趋向关系、技术进步和舆论等手段提前预测出准确的企业产成品信息,进而根据产成品信息预测有效的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具体的销售计划。年度计划会分解为每个月度的滚动计划。

其次,企业的销售计划是制定企业全年的MPS(主生产计划)的前提和依据。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型号最终产品在每一时间段内的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再次,采购计划是为维持正常的产销活动,在某一特定的期间内,应在何时购入何种物料以及订购的数量是多少的估计作业。企业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否准确,将会影响到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正常运转。而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就是对企业主生产计划和BOM(物料清单)现有库存的分析。

最后,企业根据预测制定了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以及生产计划。这些计划是企业产销运作和业务发展的支撑。除此之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测,企业在制定生产、采购、销售等计划的同时,会根据产销需要制定相应的辅助计划,比如物流计划和分销资源计划等。这些辅助计划和其他计划一起,构成了企业业务系统运作的基础。

财务“督脉”:从计划到预算

科学的计划要以预测为依据。对于企业管理来讲,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正是从正确的计划制定开始。但是只有把业务系统的计划体系和财务系统的预算体系相结合,方能促进企业的协调运作,实现战略落地。

执行计划体系的约束条件就是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本能力作为支撑。这一点促使企业管理层不得不去花费大力气做好科学、准确的预算体制。每年的9-10月,企业根据下一年度的计划制定下一年的全面预算。从采购到生产,从销售到研发,预算和日常费用预算都是根据产成品的销售计划而来。

除此之外,月度滚动预算以月度滚动计划为前提,根据企业实际发生费用情况及滚动计划的实时调整而制定。预算体系和计划体系相辅相成,分别从企业的财务和业务体系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企业进行全面预算体制建设向上成就企业发展战略,横向贯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预算编制的多维制定、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以及预算执行分析反馈等,都应注重将企业战略、业务计划和预算高度整合,设计多个维度的预算编制和评估标准,充分体现业务计划。

由此看来,计划是企业在业务角度的战略规划,而预算则是从财务角度的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计划。企业计划是资本预算和年度预算的基点和前提,而预算是企业是年度经营计划的落实和支撑。

打通二脉:预测、计划、预算的融合

来自诺亚舟咨询的研究表明:打通企业业务和财务体系二脉,关键在于把企业预测、计划和预算体系进行高度融合和统一。而企业计划和预算科学产生的唯一前提和依据是产成品预测。预测为计划和预算体系制定提供依据,计划是实现预测的重要工具和展现方式,而根据计划制作的财务预算体系是企业战略实现落地的工具。

年度预测、计划和预算体系需要在执行中不断修正才能保证有效的执行,而月度滚动是非常有效的修正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业务和财务体系均衡发展的有力保证。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高月度滚动监测效率的必行之路。的企业管理层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管理企业基础数据,如物料主文件,产品BOM,产品工艺等。信息系统提供计划于预测的联动机制,计划一旦改变,预测值自动调整;与此同时,在财务层面的预算体系也要真实反映业务的基本情况,形成业务一旦变化,财务也随之改变的机制,形成统一管理界面。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应该建立由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的统一的计划小组。这个小组的职责在于每月或者每周召开计划会议,对计划和预测准确性同时进行判断。而反映到财务层面,也要做好相应的预算调整和分析评估。

如果企业管理能够通过月度滚动的方式实现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分期执行和调整,那么对于公司打通业务和财务任督二脉,他们在企业战略下的均衡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7篇

第一条 为加强(以下简称“公司”)的战略管理,促进公司战略与各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衔接和贯彻落实,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全资及控股的各二级经营单位及各京外、海外机构。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战略管理,是指公司对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修)订、实施、监控与评价等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构成公司的战略规划体系。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是对公司未来五年及以上时期内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发展路径、业务组合等进行的总体谋划。

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包括公司三年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各单位发展规划三类。公司三年发展规划是对公司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商业计划、战略举措、行动方案的整体规划。专项规划是在某一专项领域,为支撑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制订的包含目标、路径、举措的行动方案。各单位发展规划是各单位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本单位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和行动举措做出的基本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是根据三年发展规划及环境变化对未来一年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安排。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及各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两类。

第五条 战略管理部(以下简称战略部)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执行机构,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其职责包括:协助公司总经理组织制订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各专项规划、各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各单位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的制订;承担规划实施的指导、推动、监控、分析及评估工作;编制公司年度战略管理报告。

战略的制订与修订

第六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的制订根据集团统一部署及公司发展需要开展编制工作。长期发展战略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拟订建议方案,经公司党委会前置研究,提请董事会审议后报集团公司审批;三年发展规划经党委会前置研究,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后报集团公司审批;年度工作计划经党委会前置研究,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后报集团公司备案;各专项规划、各单位发展规划以及各单位年度总体工作安排由各单位审定后报公司备案。

第七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中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必须以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充分论证的原则,广泛征求公司内部、集团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

第八条 公司战略部作为公司规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助公司总经理组织落实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中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工作。

公司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制订与本单位职责相关的专项规划、发展规划及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

第九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中期发展规划原则上应在环境及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公司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统筹部署行动计划、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十条 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应以贯彻落实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中期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提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及各项实施措施。

第十一条 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与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原有发展战略或规划不再适应公司发展新情况,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应及时做出修订或重新制订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或中期发展规划的决议。

第十二条 根据集团公司有关管理要求,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原则上每年9月着手进行滚动调整,每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滚动调整工作,程序同制订发展规划程序;规划的滚动调整要与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相衔接。

战略规划的实施和监控

第十三条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公司中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贯彻落实,并通过定期经营调度会、审计监督、绩效评价、单位负责人考核、规划实施评价等措施推进实施。

第十四条 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组织工作。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经营单位。

第十五条 对于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中涉及公司层面的战略性事项,应列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公司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优先投入和支持。

第十六条 公司战略管理部负责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公司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控,公司各职能部门、经营单位负责本机构专项规划、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

第十七条 公司通过定期调度会,重点分析各单位经营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对各相关单位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战略质询。

第十八条 公司年初确定对各相关单位战略实施的年度考核指标,年底对各经营单位年度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纳入绩效评价考核中。

第十九条 为全面监控战略规划实施,公司实行战略规划实施报告制度。

第二十条 每年第四季度,各经营单位需编制本单位年度战略管理报告,并于12月中旬前上报战略管理部。该报告着重分析本单位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实现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等。

第二十一条 公司战略部年底对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年度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编制公司年度战略管理报告,上报公司。

第8篇

[关键词] 计划目标管理;预警机制;信息化;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64- 03

1 综合计划预警机制信息化中的管理措施

综合计划是在企业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约束条件后确定的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安排。地、县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应将综合计划按季、月进行分解执行并进行管控。综合计划按年由公司总部下达,地、县公司根据计划目标类别和特性的不同,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计划预警机制,定期进行直观的监控和纠偏管理,从而实现对年度综合计划实施情况的掌握。

为实现综合计划预警机制的信息化,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在地、县公司决策层的推动下,贯彻公司总部综合计划管理理念,配置人力、落实项目资金。二是建立季度、月度计划分解实施办法,制定综合计划预警机制实施细则,制定地、县综合计划指标预警标准。三是对相关管理业务流程,按照信息化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对公司总部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该系统”)加以改造,使其具有以下特点:业务变化的适应性、网络变化的适应性、应用报表变化的适应性、用户的分布性、网络资源数据的安全性、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该系统体系架构采用三层B/W/S模型结构,采用统一的接口技术进行底层数据的整合。首先,建立综合计划历史数据库,为综合计划的查询、编制、分析、预警提供历史数据支撑;其次,建立预警模块,为综合计划指标的平衡、优化、跟踪分析和预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再次,规范综合计划月度跟踪分析、预警流程,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和控制作用。

2 共享原有系统设备资源

使用该系统总体结构,即采用Internet/Intranet模式设计,利用Browser/Middle Server/Database Server三层结构,基于J2EE技术进行开发,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该系统的备用接口。另外,在J2EE 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术都是开放的,所以综合计划执行分析、预警机制的开发中使用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避免重复投资,降低IT管理和建设成本。预警机制在该系统中实现,不增加新的硬件设施,该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局域网A为省公司,数据库服务器是双机设备。局域网B为地或县公司的局域网代表,通过电力专网和局域网登录服务器访问系统。系统运行的协议支持这种拓扑结构的配置。

3 系统中应用的软件工具

预警机制采用现今流行的SSH主流框架为主体框架,选用Cellweb为展示工具,使用Oracle作为数据处理、存储的介质,还采用了Ext、Web Service技术。自主开发数据窗口组件、工作流组件和报表组件。

前端业务操作采用Ext 2.0作为系统的展示技术,利用DWR作为取数的方式,可以做到页面无刷新展示。可以将每月的预警主记录展示在页面,起到统计概括作用。

预警报表展现采用国内大部分软件开发公司及政府部门均采用的Cell技术处理报表。Cell插件用于开发B/S结构程序,使用语言为VBScript,JavaScript等。能提供300多个编程接口(方法、属性、事件),是完美软件的最佳解决方案。

后端集成支持:采用独立部署服务器,通过综合计划系统访问,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账户,统一操作的一站式服务

存储介质采用Oracle作为存储介质,将业务中对于数据的判定方式定义在存储过程中,即在某范围内,预警机制应该显示的颜色的判断方式以及预警范围的百分比以及颜色的设定,存储在Oracle的存储过程中。此种设置可以方便后期维护人员对于预警范围以及颜色的更改,同时在预警展示后,将展示的颜色存入数据库,方便查看历史预警时,不用再进行预警计算,加快历史预警报表的展示。

Web Service技术:数据上报过程中采用到Web Service技术,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功能,无须借助第三方软件或硬件, 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减少了应用接口的花费,为整个公司、多个组织之间的业务流程的集成提供了一个通用机制。

4 预警机制功能划分

预警机制的功能由5个功能模块组成:模块1 计划数据管理;模块2 数据上报;模块3 预警标准;模块4 分析及预警;模块5 报表和实时告警。

对照该系统,模块1可采用该系统的年度计划数据库,增加分公司、子公司经分解的季度、月度计划数据库。模块2可采用该系统月度完成数上报功能,增加季度、月度计划数据上报。模块3和模块4是新开发的功能。模块5在该系统月度分析表基础上,转化为分析预警综合报表。

由此可见,预警机制实现过程共享了该系统所有硬件资源,年度计划数据、历史计划完成数据、月度计划完成数据,共用了模块2上报端口和模块5报表展示端口。预警的审批、审核、报告流程与该系统跟踪分析对应流程合并,提高工作效率。

5 预警机制的实现方案

预警机制以地(市)、县公司上报的月度计划、月、年度完成值,省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值为基础数据,经过事先设定的计算公式对基础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和预警状况识别,在该系统年度计划跟踪分析和报表基础上开发出新功能,达到增加预警机制功能的目的。实现方案介绍如下。

预警机制实现方案主要分为3个部分:预警标准、计划数据的设定和管理;基于预警模板的分析及预警实现;预警报表生成、展示和保存。

5.1 预警标准、计划数据的设定和管理

预警用数据分两类:计划数据和预警标准。数据来源:一是计划数据库(模块1),即模块2收到每个月地(市)、县通过各层级综合计划系统上报的完成数据,季度、月度计划数据后,存入Oracle计划数据库(模块1)。二是预警标准数据,包括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周期、预警分级及每一指标预警阈值标准。预警数据可预先固化在模块3中,或由模块2收集,进入模块3数据库管理。预警数据可进行实时共享,最终根据模块4分析,对数据进行实时展示、预警,并且赋予颜色进行区分,形成分析、预警结果数据库。

5.2 基于预警模板的分析及预警实现

模块1 计划数据管理:计划数据来自两部分,即上级下达计划数据;本级通过模块2输入季度、月度计划目标数据。

模块2 数据上报:在去年同期数等历史数据基础上,增加上报的季度、月度计划数据构成计划完成数据库,用于模块4产生预警数据在终端实时显示告警信息。即将每个月地、县公司通过各层级综合计划系统上报的完成数据以及季度、月度计划数据,存入Oracle计划数据库(模块1)。

模块3 预警标准:主要根据地、县公司计划管理特点,确定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周期、预警分级及每一指标预警阈值标准,建立预警标准数据库。

模块4 分析及预警:主要基于预警模板逻辑由p_month_warning.sql程序实现。

在该系统的模板配置中为预警机制设定展示模板,在模板中需要设置指标编号,单位的编号以及判定的数据项,那么插件可以根据这3项配置锁定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判断,同时这3项配置可以锁定颜色展示的区域。

在Oracle存储过程中设置预警范围以及预警颜色的设定模板。例如某一计划指标,在1%~5%完成率标准偏差之内属于红色预警,0.5%~1%完成率标准偏差之内属于黄色预警,其他范围是正常(绿色),则需要设置如下模板设定:

case

when val >= -0.005 then'绿色'

when -0.01

when val < -0.01 then '红色'

end as warning_level

5.3 预警报表的生成、展示和保存

(1)预警报表功能及生成:专业部门终端在报送月度数据时,同时实时展现预警专业报表;综合终端改进该系统“月度跟踪分析表”为具有定量和定性结合,展示与计划数据结合的“月度分析预警全景表”,与“年度预警全景表”、“县公司预警汇总表”实现综合计划预警管理的不同时期、不同单位、不同层次的需要,提供地、县公司辅助决策信息化管控手段,构建地县一体的综合计划指标预警信息化支撑体系。预警报表功能如下:①月度分析预警全景表:对该系统的月度完成历史数据进行共享,填报本月完成、下月计划后,就可以对当月指标进行实时预警、分析。预警栏可以实时显示颜色,直观展示预警状态。②年度预警全景表:共享本年度每个月上报的月度跟踪分析的数据,可以对每个月的指标进行预警识别。预警栏可以实时显示颜色,直观展示预警状态。实现年度计划多版本,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多维度预警功能。③县公司预警汇总表:共享每个月各县公司上报的月度跟踪分析的数据,对每个月各县公司指标进行预警识别。预警栏可以实时显示颜色,直观展示预警状态。

(2)预警报表展示:展示页面程序togetherContent.jsp,使用DWR以及JNDI技术将数据库的主记录取出以表格形式展示;同时展示页面eReport.jsp程序中,使用renderMonthWarning方法会根据展示出来的报表数据以及相应的范围设置,将匹配相应的颜色展示在第二个sheet页面的指定位置上。

第9篇

 

1 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管理的基本理念

 

通常来讲,地产开发项目的目标是利润,这里包括狭义的利润(财务利润),即项目最终决算利润或年度决算利润,也包括广义的利润(企业经营成效),可以理解成企业品牌、产品形象、社会关系的有效塑造和提升对企业长期利润的有利影响。一般情况下财务利润是首要目标,广义利润也要作为必须考虑的因素。为简化讨论,本文暂以前者为主要考虑因素。

 

在对项目最终决算利润进行衡量时,按照现资理念,已较少使用财务报表数,而是更多的运用财务计划经济管理的理念,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其来源于杜邦分析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NPM)×资产周转率(AU,资产利用率)×权益乘数(EM),其中:

 

销售净利率(NPM)=净利润/总收入

 

资产周转率(AU)=总收入/总资产

 

权益乘数(EM)=总资产/总权益资本

 

NPM体现了单位销售额的利润,要提高此项需要在产品溢价上下功夫,一般通过良好的户型和平面布置、社区景观、教育医疗配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来实现。综合来看,此项指标考察了开发商的营销定位、项目规划、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等环节的水平,开发计划管理作为统筹管理工具将在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AU主要体现了单位投入获得的销售额,要提高此项,一般通过提高开发速度、压缩开发周期,从而获得较高的周转次数。在这个方面,项目计划管理起到主要作用。

 

EM主要体现资金杠杆比,但过高的杠杆比势必加大开发商资金断裂的风险,故宜根据企业融资能力和项目销售前景和开发过程风险将EM控制在较合适的比例。

 

也即:地产开发计划管理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以提高地产开发资产周转率为主要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项目开发各专业进行统筹协调和管控的活动。

 

2 房地产开发计划的总体框架

 

要谈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必须谈到地产公司计划管理体系:体系从编制对象、编制周期两个维度定义如下:按编制对象,分为项目计划、公司计划、部门计划;按编制周期,分为全周期计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具体包括:

 

公司战略规划:公司3-5年发展方向和核心经营方针,是一切计划管理的根本性指引。

 

项目节点计划、项目开发总体计划:项目节点计划用于明确项目开发中的工作时间节点,是一种进度计划。项目开发总体计划是包含进度、资金、成本、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计划。

 

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基于项目开发汇总计划和专业版块年度管理计划编制,明确公司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公司月度计划分解、部门月度计划:基于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编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年度计划的月度落实。

 

3 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管理的常规操作方法

 

3.1 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编制与调整

 

项目开发总体计划是一种基于节点计划的项目多专业综合计划,分“关键节点版”“一级节点版”两阶段编制,编制过程均由计划部牵头组织。主要编制步骤为:

 

步骤一:营销部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编制销售计划,并明确各业态各期销售节点;

 

步骤二:计划部依据销售节点和公司要求编制关键节点计划;

 

步骤三:成本部依据关键节点计划和项目设计(概念)方案编制项目全周期成本测算(分解到年度或月度);

 

步骤四:前期部依据销售计划、节点计划、成本测算进行项目土地和前期费用、部分税费测算(分解到年度或月度);

 

步骤五:财务部依据销售计划、成本部和前期部提供的测算进行汇总现金流测算和损益测算(分解到年度或月度);

 

以上成果汇总形成《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关键节点版)》,待一级节点计划确定后,刷新形成《项目开发总体计划(一级节点版)》。

 

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调整和考核:按计划调整所涉专业(计划、营销、成本、财务等)不同,项目开发总体计划调整须经相应专业的部门负责人审核,报公司领导审批方可调整。计划部在计划局部调整后,务必及时组织计划的整体刷新工作。

 

3.2 公司、部门年度计划编制

 

3.2.1 编制准备

 

以各项目开发总体计划为基础,计划部、营销部、财务部分别汇总形成全项目全周期《项目关键节点汇总、中期开发规模一览》《项目销售汇总计划》《项目财务汇总测算》(合称《项目开发汇总计划》),均分解至年度。

 

3.2.2 编制过程

 

计划部将《项目开发汇总计划》的年度分解纳入计划;专业部门分别编制《专业版块年度管理计划》,如行政部编制《年度人力资源和招聘计划》,质监安监部编制《年度工程质量提升建议方案》,等等。最后,计划部汇总形成《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并报公司审批。

 

3.3 公司、部门月度计划管理

 

3.3.1 公司月度计划

 

计划部组织进行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的月度分解,作为各部门编制部门月度计划的基础。

 

3.3.2 部门月度计划编制

 

各部门依据《公司月度分解计划》编制本部门月度计划,其中项目公司和与项目节点计划有关的部门计划需增加各项目《二级节点计划》中应于下月开始的节点、之前延误未完节点,其他部门需增加主要日常职能型工作。各部门每月25日前将下月计划报计划部。

 

计划部审核各部门月度计划,形成“月度计划审核意见”,于每月底前与公司领导、相关部门沟通确认,作为计划会上会材料;计划部审核的原则为确保公司年度综合计划目标和各项目二级节点计划实现,审核重点包括:与公司年度计划和项目二级节点计划相比有无漏项,开始和完成时间是否匹配,部分节点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是否应延后或提前,工作权重是否合理,工作完成标准是否可度量,各部门各项工作计划之间的匹配性,等等。

 

《各部门月度计划(草案)》和“月度计划审核意见”共同作为上会材料,接受会议质询。

 

计划部按照会议要求,在计划会后完成对《各部门月度计划(草案)》的修订。

 

3.3.3 部门月度计划执行、跟踪、评价、考核

 

各部门按计划会通过、计划部的部门月度计划安排工作,每月底前将本月计划完成情况报计划部。

 

计划部跟踪月度计划执行情况,于每月中旬向公司领导提交《月度计划中期跟踪报告》,以便其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协调解决紧急问题;计划部以现场调查为基础,以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为原则,结合各部门的汇报情况,于每月底前形成“月度计划执行评价意见”并与公司领导、相关部门沟通确认,作为计划会上会材料。

 

行政部以计划会决议要求为依据,按照《公司绩效考核办法》组织月度绩效考核。

 

4 结束语

 

因篇幅所限,对房地产开发计划管理只是进行了概括性说明。笔者认为在实践中有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4.1 着眼于杜邦公式,结合项目经济测算模型进行计划管理

 

鉴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杜邦公式务必作为进行计划管理的出发点,万不可为了计划管理而做计划管理,这在确定计划管理制度和框架、确定关键工作和计划关键节点,保证计划管理在大的方向上不脱离企业经济属性和管理本意至关重要;计划可以“总体计划”的形式存在,而不单纯关注于工作节点,但仍不能反映项目开发过程全貌,在实操中,计划管理务必结合经济测算模型进行具体的管理,看清事件和工作背后的经济行为本质,方能做出正确决定,这一点在计划编制阶段就应注意,尤其在计划进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调整是非常重要。

 

4.2 计划管理需全专业参与,强有力部门牵头

 

计划管理过程尤其是编制过程务必强化多专业协同,可采用“互提需求”的方法,即要求各部门基于完成本部门计划工作的需要,用穷举的形式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提出需求,这在防止计划漏项方面很有效果;另外,作为牵头单位的计划部人员务必通晓全专业基本知识,这对企业宽口径人才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10篇

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起出现了大致六种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分别是: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这些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在这以后的其他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即按照工业经济社会工业生产的要求,组织与完善企业的微观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种组织结构理论越来越突显出共同的问题:第一,简单化分权,组织中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这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从而使下级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第二,沟通成本加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这样客观上延长了信息的时效性,易产生“官本位”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投入。第三,中间层级的职能管理缺乏。常会出现有层级、无职能现象,致使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程度较差。第四,企业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组织政策认识上的清理、员工的文化惯性等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增加了新的困难。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现代知识经济所淘汰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修补以暂时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内,这对企业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从组织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要求是势在必行。

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

所谓柔性,同适应性一样是指连续性地做出临时性调整。由于组织是建立在个人、群体和组织内部子单位之间的动态合作以及与外部环境功能互补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为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组织正是要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与信息共享,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其中组织结构柔性化是以创新能力为宗旨,通过分工合作、共担风险,以及适当的权限结构调整,向基层员工授权,并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组织结构柔性化的特点就在于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以达到快速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组织结构柔性化产生的根本价值点在于其能从员工、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出发,提倡“团队式合作”的责任意识,使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有效地配置企业所有的资源,然后通过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以解决组织发展中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三、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企业组织结构作为组织发挥作用的支柱,在对其变革时就要从满足企业成长的要求着眼,通过变革整合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来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从具体实践来看,企业内要构造这么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柔性化变革:

(一)提高管理者职责能力,削除作风,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柔性化管理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掌舵手”的管理者如果不称职,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降低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变革。现有学者经过元胜任力研究表明,认为管理者可分层来提高职责能力:高层应该更加注重创造力、系统思维判断力、思维敏捷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中层可以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几方面进行重点发展,基层管理者可以重点发展反省、自我管理和信息管理这几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喜欢写又长又臭的报告,以及喜欢“站在别人肩上”空空而谈者,具备了作风的这些人来领导企业必将严重阻碍组织的发展。要削除这种管理错位,除了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外,就要求企业做好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制度,为企业寻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一种灵活的、柔性化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成长的机制。从而为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扫清障碍。

(二)利用柔性化组织管理理念,构建“团队”型组织,增强组织群体凝聚力

事实上,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员工所拥有知识的多少已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这里的知识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前者主要体现在如专利、科学发明、特殊技术等,后者则是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显性知识已为人所共知,隐性知识却只存在员工的头脑中,较难掌握和控制。强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企业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个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并提供机会,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在实际管理当中可运用如“激励机制”这种柔性手段。

在企业构建团队型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伪团队”这种组织形式。没有真正的相互协作与共同的责任的团队,那么它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了组织的效率,不但不利于员工的和睦团结,而且挫伤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方法,可建立以组织任务为导向,强调工作能力与工作成绩的临时性的工作组,团队成员可以是临时选任的。通过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当然在组织对外活动中可保留原来职务称呼,但在新工作组中全都是一般职员,利用“目标管理法”对工作进行激励。

(三)减少组织纵向层级,由集权向分权过渡

一般来说,管理层级越多,会增加信息流通成本,使组织对外界信息反映迟缓。为此,削减组织层级,推倒组织间的围墙,向员工进行授权,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既有利于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有利于组织降低日常运行成本。这一点一方面可通过裁减冗余人员、重新招募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地开展对现有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认为,先前通用电器主管人员只是简单地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员工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主管交给的工作,但决不多做什么。因此他提出“通力合作计划”,以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权力、工作自由,并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来改进公司日常经营。

(四)适时转变战略,增强企业运行的柔性化

为了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企业应根据经营状况及战略地位选择转变战略,如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滚动计划。具体做法可以是:(1)企业在做战略分析时,要在信息获得能力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分析模型;(2)做好年度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结合。企业在制定3~5年滚动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包括最近1年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根据滚动战略规划第一年的分目标来制定,要说明具体的完成时间和主要的责任人;(3)是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作为年度计划的支持,一定要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来支持企业的年度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

另外,有效地执行战略,必须有一个战略控制系统。需说明的是,执行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调整,这也是一种控制。企业在对影响每个项目的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时,要先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公司的战略行动将缺乏合力。提倡战略创新,避免管理僵化。

【论文关键词】传统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柔性化;变革;途径;方法

【论文摘要】在组织环境持续变化的今天,决定了一劳永逸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可能成为管理的固定模式,柔性化的组织管理理念日渐成为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基于此,文章从传统组织结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分析了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探讨了企业管理实践中实现组织结构柔性化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系统,增强企业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兴国.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J].经济师,2002,(5).

[2]郑必清,徐江华.浅谈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J].现代商业,2007,(14).

第11篇

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起出现了大致六种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们分别是: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分权结构,矩阵结构。这些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在这以后的其他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以工业经济为前提,共同体现了工业经济的特有属性,即按照工业经济社会工业生产的要求,组织与完善企业的微观结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各种组织结构理论越来越突显出共同的问题:第一,简单化分权,组织中或多或少带有集权主义倾向。这使得组织成员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从而使下级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体现和发挥。第二,沟通成本加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务重,这样客观上延长了信息的时效性,易产生“官本位”意识,无形中增加了组织投入。第三,中间层级的职能管理缺乏。常会出现有层级、无职能现象,致使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程度较差。第四,企业人文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缺乏组织政策认识上的清理、员工的文化惯性等为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增加了新的困难。

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不足决定了它们与现代知识经济的不协调,也同样决定了其迟早将被现代知识经济所淘汰的命运。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传统组织结构模式通过对自身进行必要的修补以暂时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内,这对企业发展并无大的影响,但从组织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模式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要求是势在必行。

二、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内涵

所谓柔性,同适应性一样是指连续性地做出临时性调整。由于组织是建立在个人、群体和组织内部子单位之间的动态合作以及与外部环境功能互补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为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组织正是要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与信息共享,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其中组织结构柔性化是以创新能力为宗旨,通过分工合作、共担风险,以及适当的权限结构调整,向基层员工授权,并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组织结构柔性化的特点就在于结构简洁,反应灵敏、迅速,灵活多变,以达到快速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组织结构柔性化产生的根本价值点在于其能从员工、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出发,提倡“团队式合作”的责任意识,使组织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有效地配置企业所有的资源,然后通过发挥整体资源优势以解决组织发展中所面临的特定问题。

三、组织结构柔性化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企业组织结构作为组织发挥作用的支柱,在对其变革时就要从满足企业成长的要求着眼,通过变革整合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来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系统。从具体实践来看,企业内要构造这么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柔性化变革:

(一)提高管理者职责能力,削除作风,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柔性化管理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掌舵手”的管理者如果不称职,不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降低企业运行的效率,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变革。现有学者经过元胜任力研究表明,认为管理者可分层来提高职责能力:高层应该更加注重创造力、系统思维判断力、思维敏捷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中层可以在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几方面进行重点发展,基层管理者可以重点发展反省、自我管理和信息管理这几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喜欢写又长又臭的报告,以及喜欢“站在别人肩上”空空而谈者,具备了作风的这些人来领导企业必将严重阻碍组织的发展。要削除这种管理错位,除了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外,就要求企业做好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制度,为企业寻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一种灵活的、柔性化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成长的机制。从而为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扫清障碍。

(二)利用柔性化组织管理理念,构建“团队”型组织,增强组织群体凝聚力

事实上,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员工所拥有知识的多少已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这里的知识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前者主要体现在如专利、科学发明、特殊技术等,后者则是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显性知识已为人所共知,隐性知识却只存在员工的头脑中,较难掌握和控制。强行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企业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个体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并提供机会,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在实际管理当中可运用如“激励机制”这种柔性手段。

在企业构建团队型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伪团队”这种组织形式。没有真正的相互协作与共同的责任的团队,那么它的存在将会大大降低了组织的效率,不但不利于员工的和睦团结,而且挫伤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方法,可建立以组织任务为导向,强调工作能力与工作成绩的临时性的工作组,团队成员可以是临时选任的。通过这种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实现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当然在组织对外活动中可保留原来职务称呼,但在新工作组中全都是一般职员,利用“目标管理法”对工作进行激励。

(三)减少组织纵向层级,由集权向分权过渡

一般来说,管理层级越多,会增加信息流通成本,使组织对外界信息反映迟缓。为此,削减组织层级,推倒组织间的围墙,向员工进行授权,实现管理层级扁平化,既有利于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也有利于组织降低日常运行成本。这一点一方面可通过裁减冗余人员、重新招募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地开展对现有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工作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认为,先前通用电器主管人员只是简单地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员工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主管交给的工作,但决不多做什么。因此他提出“通力合作计划”,以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权力、工作自由,并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来改进公司日常经营。

(四)适时转变战略,增强企业运行的柔性化

为了不断适应未来的多变性,企业应根据经营状况及战略地位选择转变战略,如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滚动计划。具体做法可以是:(1)企业在做战略分析时,要在信息获得能力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分析模型;(2)做好年度计划和战略规划的结合。企业在制定3~5年滚动战略规划的时候,要包括最近1年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根据滚动战略规划第一年的分目标来制定,要说明具体的完成时间和主要的责任人;(3)是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作为年度计划的支持,一定要以财务预算管理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来支持企业的年度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

另外,有效地执行战略,必须有一个战略控制系统。需说明的是,执行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调整,这也是一种控制。企业在对影响每个项目的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时,要先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公司的战略行动将缺乏合力。提倡战略创新,避免管理僵化。

第12篇

携创

深圳市携创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自2004 年开始在中国地区开展高端人才服务业务。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管理咨询公司,其业务地区范围主要覆盖:澳大利亚、中国大陸及香港。为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及跨国公司提供高端人才招聘服务、海外人才就业及相关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国际化薪酬方案等。创造了独有的先进评核系统,协助客户更高效、快速的招揽人才,并成为国内、外覆盖行业范围最广、区域最多的高端人才信息平台。

尚贤达

深圳尚贤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优秀企业提供尖端人寻猎、配置以及团队建设服务。公司专职顾问和专家团队成员大多来自跨国企业、上市企业、著名民营企业、大型国有集团的中高级管理者和资深专业人士,有丰富的猎头实践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致力于和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严格执行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德迅寻猎流程,为企业和人才创造核心核心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本增值。

拓培

广州拓培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代专业的人才顾问公司 自1997年成立以来,连续十几年来已成功地为众多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欧美外资公司、香港公司以及有一流实力的国内公司等各类具代表性的中外著名企业提供了优良的人才寻访服务。经过多年在

人才行业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形成了一套高效快捷和专业性的运作模式,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顾问团队。

以下职位由上述猎头公司提供

职位:电子商务运营总监

年薪:25~35 万

工作地点:深圳

岗位职责:

1. 对电商市场整体趋势、竞争对手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网络各项运营指标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

2. 制定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模板,对客户消费行为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

3. 根据经营战略和业务需求,规划公司电子商务,合理设置部门岗位及流程;

4. 具有电子商务平台包括B2B/B2C 直接负责运营计划、实施执行的实际工作经验。

职位:新材料公司销售副总

年薪:100~200 万

工作地点:合肥

岗位职责:

1.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负责制定公司营销策略,并推动实施;

2. 负责组织年度市场规划及销售预算的分解并推动目标达成;

3. 负责公司战略客户的开拓及管理,并主持重大营销合同的谈判与签订工作;

4. 深入了解本行业,把握最新销售信息,为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战略依据;

5. 负责销售队伍的团队管理,并推动销售队伍的人才梯队建设。

职位:公司副总经理

年薪:面议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1. 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及改革方案。完成分管部门各项年度计划和目标。

2. 按分工协助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加强分管部门员工管理、现场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

3. 协助建立健全公司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4. 协助总经理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根据工作职责的需要,加强分管部门管理人员的甄选和培育工作。

5. 负责组织制定分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并负责推进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6. 完善、修订分管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使跨部门的合作更加有序流畅。

职位:服装品牌总监

年薪:30~35 万

工作地点:上海

岗位职责:

1. 负责公司品牌建设、维护及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

2. 负责公司的品牌推广策略及终端形象管理;

3. 负责公司各品牌的定位、形象风格的制定,各季产品的开发;

4. 根据企业和品牌的整体发展战略,制定公司整体开发计划,并确定年度产品发展目标、策略和市场计划;

5. 公司内部大型品牌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参与、指导及公司品牌系列媒体活动计划的审核和执行;

职位:事业部总监

年薪:50~80 万

工作地点:深圳

岗位职责:

1. 根据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制定本部门月度销售目标和费用预算;

2. 带领团队成员维系商,帮助客户完成销售任务;

3. 团队管理及考核、激励,及培养;

4. 根据市场趋势和数据分析,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销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