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3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概述
财政投资评审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融资建设项目与财政性投资,进行工程预(结)算、概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一系列与实施评价审查相关的工作。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以下简称“评审档案”)则是指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视音频等原始记录。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对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保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准确、客观、公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评审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全生命周期理念,把握评审档案的规律和特点,从评审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和利用全环节严格执行评审档案的规范和要求,确保评审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标准化,以满足新时代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的新要求。
一、认识评审档案价值
财政投资评审是衡量财政投资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多角度、全方位、各层次的评价财政投资项目的系统评价体系,是强化政府财政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评审档案管理对提升财政投资项目资金利用效率,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等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领导思想高度重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档案管理管理领导要高度重视评审档案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评审档案工作对于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的重要信息资源。要把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评审业务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分工,纳入到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带头落实各项目标要求,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评审档案管理工作以大力支持,营造部门上下高度重视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2.管理人员清晰认识评审档案工作的具体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明确评审档案工作岗位的职责内容、职责要求,增强做好评审档案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熟悉评审档案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明确评审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利用等全过程标准和规范要求,增强做好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切实加强财务投资评审及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能,为评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和过硬业务素能支撑。
3.增强档案意识观念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性强、保密事项多、各项要求高等特点,要求档案管理者及具体操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规范意识,切实增强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意识。档案人员要明确财政投资评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投资评审方面纪律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自觉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工作。
二、全面收集评审档案
资料收集是做好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资料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期评审档案归档、利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评审档案收集工作,及时、全面、完整地做好评审档案收集,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1.及时收集评审资料成立评审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评审资料的收集,赋予不同岗位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承担相应的职责。如财政投资项目单位应定期上报相关评审文件,将评审文件交档案管理人员登记,包括:财政投资项目单位名称、地址、文件资料目录、报审时间、联系电话及联系人签名等,确保评审资料应收尽收。此外,评审人员在日常评审环节注意评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保管,评审结束后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2.明确评审资料范围财政投资评审资料归档范围包括:工程预(结)算审核资料和工程决算审核资料等都应纳入收集归档范畴。前者,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批文、工程概算文件、施工图纸、预算书、工料分析表、工程量计算书、计算底稿及其他资料;后者,主要包括决算书、工程竣工图、工程建设合同、开工报告、竣工验收证明、施工许可证、隐蔽工程记录、工程监理报告等等。
3.评审资料收集要求评审资料收集应做到及时、规范、准确、完整。如,评审资料收集时要检查内容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评审资料来源是否合法可信。此外,评审员还应保证移交的评审资料内容完整,格式符合相关要求,获得的签证记录、合同文件等真实有效。
三、及时归档评审档案
评审资料收集后,还需要及时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档案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归档程序做好评审档案立卷、归档等工作,确保应归尽归。1.移交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应在项目评审人员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5天)将属于归档范围的评审资料收集、整理后移交至档案管理人员。由档案管理人员与项目评审人员共同清点所移交的文件资料数量等,并由双方签字确认,确保评审档案及时移交、完整归档。
2.立卷评审资料立卷程序一般为:分类—组合—编目。即,在评审材料完整收集基础上,将评审资料按特点进行分类,再将分类的材料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经过组合后的材料再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编目。其中,“分类”可采用“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而“组合”则是以问题为主,兼顾其他,构建紧密联系、保管期限划分准确。评审类以评审报告在前,项目批办单、评审依据等材料在后的原则排列;以全宗为单位,按不同门类、载体、保管期限分别排列。
3.归档根据《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财政部门工作实际,档案管理者应把握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特点和规律,在做好分类整理、装订、立卷的基础上,及时归档文件目录,做好案卷编号和登记,确保归档及时、完整、准确。
四、做好评审档案保管
评审档案记录了财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做好评审档案保管,确保评审档案安全,是评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实行分类保管将评审档案分为本年度评审档案和跨年度档案,分别做好相应的管理。其中,内年评审档案应交由档案管理人员单独保存,并于每年年底或者归档月统一交由档案室保管。跨年度档案,则应安排档案管理人员与项目评审人员共同做好档案管理,确保评审档案规范管理。
2.完善保管机制根据评审档案保管实际需要,完善档案保管机制。如,根据评审档案数量,购置相应数量的档案密集架,设置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符合“九防”标准和要求;保持库房温度(14℃-24℃)湿度(50-65%),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等放入特制密封盒、底片夹;购置恒温机、计算机、复印机、除湿机等等。根据信息化发展需要,做好评审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进程,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升评审档案保管的水平。此外,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者深入库房,对评审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破损退变的评审档案要及时进行修裱、复制;对录音录像档案要定期进行翻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补救,确保评审档案安全。
3.健全保管制度根据财政投资评审档案的保管要求和特点,制定并完善保管环节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为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根据《档案法》《保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符合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要求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如,《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人员职责》《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安全保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借阅、归还流程》《财政投资评审档案保管保密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等。
五、注重评审档案利用
档案的价值在于其利用,评审档案利用也是评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政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项目的逐渐增多,政府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所产生的档案越来越多,档案利用的频率和次数越来多。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评审档案利用中的应用,改变了评审档案利用模式,提升了评审档案利用效率。
1.完善档案利用资源首先,要重视评审档案数据库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丰富的馆藏评审档案资源是档案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审档案利用的价值所在。财政部门要结合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实际需要,建立具有评审档案内容的数据库建设,将现有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扫描、录入和处理,不断丰富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其次,丰富配套资源。随着评审档案利用的频次越来越高,要积极顺应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的发展和趋势,注重档案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强后端建设和管理,如局域网平台建设等,为评审档案利用搭建良好应用平台。再次,实行分类管理。评审档案资源中涉及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和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要做好馆藏档案资源的分类管理,为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便利。
2.丰富档案利用方式评审档案价值是评审档案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发多元化评审档案利用方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评审档案管理部门在数字化加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觉评审档案信息资源价值,为评审档案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找准利用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一线等形式,向评审档案利用者征询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结合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实际,做好评审档案编研,满足不同群体的评审档案信息需求。其次,加大技术应用力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做好馆藏评审档案资源的深度挖掘、分析,加大评审档案编研力度,为档案利用奠定扎实基础。再次,满足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推进评审档案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畅通评审档案信息交流渠道。
3.健全档案利用制度评审档案利用离不开一套完备的利用制度作为支持和保障。一方面,要根据评审档案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含有档案利用条件、范围及要求的档案管理制度。如出台《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档案借阅、归还、销毁实施细则》等等,使评审档案利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细化评审档案利用管理。另一方面,要从评审档案管理大局出发,细化评审档案收集、归档、鉴定、借阅等若干规章制度,并将其与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实行扁平化刮泥。此外,要针对评审档案制度进行常态化的修订和完善,根据评审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好利用制度的立、改、废等工作。
关键词:财政档案管理;新时期;问题与不足;解决措施
企业财政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涵盖范围较广,其不仅包含了对企业财务信息、报表、工资表等信息的归档和整体,还包括对企业实物财产、企业形象和公信力等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良好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对于企业正常运行和成功投资具有重大意义。财政档案管理可以为企业决策者的投资行为提供重要的财政信息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投资行为准确性。同时良好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从侧面规范公司的财政行为,通过严格明确的财政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每个成员,以制度管人才,充分发挥财政档案管理的监督之用。
一、当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局限
虽然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巨大功用已经越来越被人所熟知,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当前我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为企业之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阻碍了企业的现代化步伐。
首先是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企业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涵盖范围广,工作对象多为繁琐的数字和表格,以及财务统计工作,这些工作内容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细密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水准,同时对工作保持良好的耐心。然而,当前很多企业财政档案管理部门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缺少相当的专业知识积累,没有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理念等问题。
其次是缺乏完善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完善而成熟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任何种类信息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现状来看,由于上世纪六十年计算机的横空出现,整个世界进入现代化电子信息时代,猝不及防之下传统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作要求,同时,令人尴尬的是与网络信息时代相对应的现代化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因为缺少了统一的管理工作机制,往往造成财政档案管理人员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漏洞百出甚至事倍功半的问题出现。
最后是传统观念中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准。虽然前文论及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行为和投资决策正确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是企业职员甚至是管理层人员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实为虚职,毫无实权,故而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十分轻慢,这是认识论的错误,同时也必然导致工作态度的漫不经心和工作行为的毫无章法,破绽百出。
二、关于解决当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现状的改善都必须首先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入手。从观念上矫正原先不正确的工作理念,充分认识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价值和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彻底摒弃那种工作要权,向“钱”看齐的错误观念,从整体和宏观层面考察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充分认识到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其次,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现状的改善还应该依靠一支高素质工作团队的建立。人永远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人才召集和储备也是任何一家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发展战略反映到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团队中就表现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组建和成了。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专门领域知识的培训。比如对网络的清楚认知,熟练掌握基础电子办公技术。同时掌握先进的财政档案管理理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建设现代化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
最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现状的改善不可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评估体制和赏罚体制。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企业作为复杂整体,其中劳动力多元、思想观念复杂、工作态度迥异,这些都是工作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对于财政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没有必要的监督机制,容易产生各自为政、放任自流的嘈杂局面。而工作绩效的考核、个人工作成果的大小都是评价员工价值和员工工作能力以及员工薪资福利水平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针对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估机制对于分析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而评估机制的意义和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通过赏罚分明的赏罚机制来论功行赏,论过罚错。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赏罚机制三者环环相扣,前后承接,是保证财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三项基本体制保证。
三、结语
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意义重大,理应被企业决策者高度重视。然而当前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体制不完善、员工素质不高、工作定位错误等诸多问题,而解决措施往往就是来自于这些问题的针对面:高素质财政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现代化财政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引进以及对员工错误观念的矫正等等。新时期是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时期,也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更新的时期,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历史悠久,然而历久弥新,新的活力来自于从现状和问题出发的自我革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骆.浅谈财政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8);14-17.
[2]罗秀梅.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87-91.
[3]董君,乔晓松.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的现代化管理[J].松辽学刊,2001(20);17-18.
[4]韦庆远.做好历史档案工作为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J].档案学通讯,1980(02);45-4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档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政档案是财政局的重要文件,其记载的内容可反映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证据,高质量的财政档案可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基础,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对财政档案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对财政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档案的管理水平,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档案现代化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对财政档案进行科学而高效的管理,以使财政档案保持完整性和较高的质量。
1.财政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1.1是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需要改变的要求
财政档案管理与其他领域的档案管理过程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档案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校核、传递、存储、利用等过程,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档案资料的主要载体为纸质,并且从收集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大部分工作都是人工操作,具有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档案管理人员众多、浪费存储空间、保养费用高、使用不方便等缺点,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当前传统的财政档案管理方式都已经相当落后,要想使财政档案在国民生产中发挥参考的作用,其管理设施和管理方法都必须要实现现代化。
1.2是时展的要求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大,使得档案的存储空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给档案的分类、整理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一些信息的载体已经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纸质与电子载体并存的局面,并且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保存和保养,而是要促进档案信息利用率的增加,使档案保管与信息开发并行,很显然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实现财政档案管理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
2.财政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关措施
2.1财政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
财政档案管理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就要升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如计算机硬件、软件、互联网与局域网等,并采用相应的现代化技术对财政档案进行管理。
2.1.1计算机技术在财政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为财政档案的管理提供巨大的便利,如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实现档案分类、编制目录的自动化,并且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平台对馆藏档案进行检索和跟踪管理,一方面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节省了档案管理开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档案使用的科学性。因此,财政局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如足够数量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防盗系统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并要加快档案管理配套的软件建设,如先进的档案检索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平台、档案监测系统等等;最后,为顺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加强数字档案管理建设,实现财政档案的无纸化管理,并对特别重要的档案采取纸质和数字双保险的存档方式,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2.1.2网络技术在财政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财政档案的检索与使用要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因此就需要在财政档案管理中引入网络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使人们不用再亲自到档案室查询、取用档案,而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完成对馆藏档案的检索,在线使用等,极大促进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其次,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的财政档案信息网站可以方便与其他部门的档案之间实现共享,有利于各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
再次,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局域网内,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必须要在档案信息联网的同时增加档案的保密性,根据档案的密级程度来分别对各个级别的档案采取不同的加密技术,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信息不被黑客窃取,另一方面由于加密技术越复杂投资也越大,因此通过分级对待也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2.1.3缩微技术在财政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原始纸质财政档案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可利用如今已经相对成熟的缩微技术对原件进行现代化信息处理,将其信息用摄影的形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然后加工制作成缩微产品。经过缩微后的财政档案材料体积要远远小于原件,几万卷的档案往往只需要一两个档案柜就可以存放,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放大阅读技术或者放大复印来进行使用,非常方便快捷,缩微品的好处在于可以完全保持档案信息的原貌,并且记录寿命长,也可采用数字化处理将其信息保存在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直接放大使用。
2.2财政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
在对财政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一味依靠高科技手段,更应当从管理观念上实现现代化的管理,首先要认识到现代化管理不只是现代化的仪器的管理,更应当是人的管理,人是财政档案管理的核心,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形成档案管理的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变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的主动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并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财政档案管理的未来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促进财政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提高;措施
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开展建设工作的方向支持和重要依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应用,电子文件等新型技术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
1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发展,首先要培养的就是一个优秀的档案人员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因此,对于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成为了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工作内容要求工作者要具备各种相关档案工作的能力技巧,熟悉并能掌握多种相关的方针政策,对于财政档案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实践能力也相应较强,能够有效的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1提高道德素质
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而言,更何况是财政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它要求其要在遵守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也要做到财政档案信息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对于国家相应的机密文件要进行严格的保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而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从而使自己做到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公民,更是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具体工作中,企业应该开展法律知识活动,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提高人员的法律意识。
1.2提高思想素质
身为一个财政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的相关素质,财务档案工作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性,它涉及到很多国家的政治性内容和政治因素,因此,一个好的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应该开设对于政治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将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有效促进相关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劲头,使相关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进行。
2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也被提出新的要求,它不再被仅仅局限于对信息进行整和总结,也将重点慢慢转向了时展的方向,财政档案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如何有效的运用新科技对工作进行高效率的改善,这成为了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2.1档案整理
要有效的将财政档案工作与时代融合,应该在相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中加入先进科技设备的使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其中,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自行将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能够将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措施,以免信息丢失等问题的频繁发生。这样有效的运用计算机的新科技,能够使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巨大的提高,实现科学化管理。
2.2档案保存
现代化科技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实行,需要对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本职工作,如以往一样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好要保密一些相关的以往历史财政档案的数据,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因为其特殊的保存系统,使得每一次人员进行信息保存或查询的时候,都可以找的到以前的历史信息,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你要做到能对此些信息进行保密工作,并进行相关的存储工作。从而使每一项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能与法律条例的规定相符合,从而让财政档案工作变得更具规范性和制度性。
3健全监管体系,促进档案建设
在财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信息的错误,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损害,从而使工作效率出现偏差。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想要使工作继续有效率有价值的进行下去,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将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体系建立建全,从而加大监管制度,杜绝虚假信息的出现,使工作更具有真实性。
3.1部门监管
在建立建全监督体制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部门,设立相应的人事,对监管工作进行严格把守,在财政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将信息整理完成后,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其内容进行审核工作,从而使财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提高。还要对财政的数据来源进行高度的和核实,因为它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到上级领导对社会经济做出调整的决定,因此,财政资金的流出数据至关重要,监管部门要针对这以内容进行真实性的监督,从而杜绝不良决策的做出。
3.2人员监管
要加强对财政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监督,财政档案的真实与否取决于整理档案的人,因此,治标治本应从根本入手,从工作人员的基本监督做起,从而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工程中或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发生,也能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做出准则,进而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养成好的规范习惯,是财政档案工作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实施。
4结语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需要企业促进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发展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工作的新技术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科学管理水平;并能够加强监管建设,全面促进科学管理,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清.分析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5,(21):183.
[2]李,徐华妹.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J].经营管理者,2015,(04):317.
关键词:高职学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
高职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档案管理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快捷,在财务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佳绩,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我国高职学校财政档案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对于如果进一步加强财政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高职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体内容
高职财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指业务人员在管理账目、整理报表、信息采集、管理高校财务档案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使财务档案存储方便、安全性较高、储存空间较大,运用计算机电子化与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档案管理效率。因此如何更好的进行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结。
(一)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电子化进程
加快财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进程,首先,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建立效率较高、储蓄完备的信息化财务档案数据库,运用网络数据库充足的空间,将以往纸质的财务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有序的转变为电子化文件。其次,为了保证财务档案数据信息在转变成电子文件时的准确性,它要求着财务人员应该保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全面的了解档案管理流程与计算机电子化技术,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各项账务信息和规范信息采集的过程,认真核对数据信息,从而促使数据库在保存信息时的精确性,促使数据库系统稳定运行。
(二)完善网络信息化设施建设
网络设施建设平台和计算机硬件设施是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成果,计算机本身所具备的逻辑与推理功能,可以为工作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带来一定的方便快捷,减少工作误差,因此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加快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方便业务人员解决财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职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建设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学校在财务档案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采取纸质的记录方式,在思想上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便快捷与重要程度,导致了部分高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与不完善,由此高职学校的财务人员应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的管理规定,学校领导应该加强档案管理力度,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目标和措施,学校档案管理的业务人员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交流和解决,完善网络档案管理信息化数据库。
(二)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由于我国财务档案管理模式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大,偏向于纸质的财务记录,使财务人员在工作时较少的使用现代化电子技术,导致了培养的财务人员电子技术水平较低,计算机知识素养还不够高,阻碍了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造成了缺乏将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的业务人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再者财务人员在档案的管理思想上还比较简单,对于财务的管理还未形成系统的信息化体系,缺乏前瞻意识与信息化意识,导致档案信息化的缓慢发展。
三、高职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方针
(一)领导加强管理意识
高职学校的领导应该深刻的意识到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财务档案在管理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领导的关注与支持,领导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了解与认识现代科技水平,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合理分配财务人员,加强管理,及时与财务人员沟通,制定合理的财务档案管理规定,促进财务档案信息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与专业化素质
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纸质记录财务的方式,而且还要熟练的应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促进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但需要学校领导正确的指引和规范,而且还需要财政人员拥有过高的专业素质,对于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的掌握程度。因此财政人员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个人的培训与学习,使其更好更快的适应新技术水平。同时,高职学校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该引进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学校合理配置,发挥人才优势,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从而优化了内部结构,打造了较强的人才队伍,推进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三)完善高职学校财务档案管理规定
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高职学校不断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档案管理的透明与规范,才能更加的运用档案管理资源,促进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加强网络财务档案的管理,保证重要的财务信息的安全规章制度,增强保密安全措施与公开透明程度,从而增进财务档案信息化全面快速的发展。
四、总结
时代的进步,推进了财务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它需要业务人员不断的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数字化数据库的形式取代纸质记录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运用网络信息化解决业务人员的难题,增强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透明度,高职学校运用档案信息化的方式完善财务档案的管理制度,规范了档案管理的手段,促进学校档案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晶.高校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0:42-43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 管理 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 管理 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
1)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 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
2)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 管理 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 管理 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2)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
4)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 管理 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5)会计档案 管理 制度亟待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针对会计 管理 体制的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会计档案 管理 ,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2)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 管理 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关键词:医院会计档案 发展现状 规范管理 信息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断壮大的就医人群制造了数目惊人的医学档案信息,其中医院会计档案显得尤其注目。医院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医院经济业务实际情况的重要资料,也是检查医院财政制度和财政纪律的重要凭证,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现状
1、医院会计档案管理意识缺失,管理制度混乱
医院会计档案是一项极具医学和社会学实际意义的重要资料,然而在当前的许多医院中,会计档案信息依然知识作为原有医院规章制度中“规定”下的附属产物,多数医务工作者面对日益增加的患者人数和庞杂的诊断信息,缺乏足够的毅力和远见卓识记录并整理好珍贵的会计档案信息,使得会计档案成为极少数特权病患的专属病历。甚至对于已有的会计档案信息,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具体落实措施和实际责任管理人往往流于形式,大量资料被弃之一旁。规范医院会计档案管理,首当其冲的是深化医院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理念教育,从思想意识层面抓起,逐步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这已是刻不容缓。
2、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参差不齐,新旧交接混乱
会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医院会计档案的整理记录应当遵循国家相应的条例章程,进行审核督察和收集记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医院会计部门的档案记录职能被大大弱化,医院会计部门对于医院医务活动中的财政监督的参与性较低,使得所获得会计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会计档案的记录手段多样,缺乏制式标准,给后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医院会计档案信息数目庞大,过期的档案资料应该按照相应流程予以转交或销毁,新老会计档案资料的混乱管理使得会计档案资料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3、信息化管理脱节,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医院会计档案资料数据繁杂、形式多样、专业性强且使用价值较高,这些特质都极其符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然而这正是当前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缺失部分,多数医院对于数额庞大的会计档案,依然是采用收集放置处理,管理成本高昂,查询难度极大,而且十分不利于会计档案信息的交流利用。
二、医院会计档案规范管理策略
1、深化认识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医院会计档案的重要性无需赘述,然而面对当前普遍缺失的医院会计档案妥善管理现状,首要的是增强医务会计工作者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学习,参观与交流活动,全流程的熟悉会计档案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厘清不正确的会计档案管理方式,严重申明不当的管理方式给会计档案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做到防微杜渐。同时深化改革当前的档案管理制度,凸显会计档案的记录工作和安保工作的重要性,设置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责任落实到人;选拔专业会计管理人才,打造专业化的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团队;完善会计档案的入档、存档、转移流程和相关手续,上下齐心,稳步完善。
2、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条例,加强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国家对于会计档案的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都出台有相关的国家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统计、利用、编研及鉴定销毁等一系列环节,保证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是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的前提条件。完善的管理机制需要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参照医院的业务规模,设立专门的档案部门;建立健全归档、借阅、转移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是保障管理制度顺利运行的根本需求之所在。
3、加快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会计档案的使用价值
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内容量巨大,以电子档案为主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对应电子建档的规格要求,医院要从医院药品器械采购、日常治疗病史收集、会计档案信息指标建立等做好工作,建立配套的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维护和备份,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实现会计档案信息互惠共享是提升会计档案使用价值的主要手段,这需要不同档案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无缝对接,提高档案信息的核心指标内容,归纳整理,真正的实现会计档案的实际价值。
三、总结
医院会计档案建设是当前医院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正视当前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抓紧落实会计管理的基础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培养配套的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开展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放入信息化建设,更大程度的实现会计档案的使用价值,是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呈现出更显著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裴素林.综合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J].财会经济,2013(1)
[2]龙玉兰.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经济论丛,2009(12)
[3]高政伟.浅论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策略[J].财会研究,2013(7)
一切服从目标需要
2012年是铜山区乡镇财政所强基练兵之年。局长李振芹在多个会议上强调:乡镇财政是全局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之基础,从规范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入手,年内要实现“满堂红”,为下一步争创省级规范化财政所打好基础。按照江苏省档案管理最新标准,基层局要求23个乡镇财政所要全部达到三星级标准,有条件的所要力争达到四星级,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举办星级档案管理培训班,请市、区档案局专家系统授课、演示;聘请区档案局离岗退养的领导、专家现场指导、答疑;成立由区档案局、区财政局业务骨干组成指导小组,对各所进展情况进行巡回指导、现场调度;召开现场会,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现场观摩,推进工作进度;鼓励互帮互助,所与所之间进行无私的传授,成果共享;对难度较大的所,实行重点帮扶,不让一个所掉队。
对照《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对三星(四星)级档案室(馆)要求,到2012年7月份,各所还存在明显差距。为保证全面达标,各镇党委、政府要房给房、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把新到的大学生村官派到财政所负责档案整理,让自己的驾驶员随时听从所长调遣,无偿配给或协调适合的房子,按照标准配备最新最好的设备及用品,使全区23个财政所在2012年12月初全部高标准地达到了预定目标。房村镇党委书记海英说:“千年的文字会说话,财政档案记录了30年来镇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真实地再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三农”政策上的变化,惠农政策的落实,它是直接反映当代农村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档案工作不仅记录了过去、现在,还将延续未来,给现在人和未来的人以启示、教育,为领导提供借鉴、史料。”正是有海英书记这样一批基层党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使铜山区财政基础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和日常化。
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给财政人员极大的鞭策和必胜的信念。各镇财政所成立时间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书档案、会计凭证、账簿跨度达30年,他们主动联系财政所退休在家的老所长、老会计,回顾财政所的历史变迁、提供线索资料,或亲力亲为,使各所完备了建所初期最珍贵的史料。在岗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自觉奉献、团结互助的感人事迹铭刻在各镇财政人的心间:何桥镇财政所青年同志孙吴结婚前两天还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直至把所有文档输入微机后才放心地离开。房村镇财政所档案管理员王培用极大的毅力克服妊娠期反应,不惧多年尘封档案的霉变气味,至始至终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马坡镇财政所朱梅父母生病住院,她没请过一天假,周六在医院伺候爹娘时知道所里的同志们都在加班,她毅然请外甥女接换自己,迅速赶到所里。大学生村官贺艳秋为了能够一步到位,随身带着相机,在向兄弟镇学习时,把标准化程序和样本拍照下来,然后对照程序样本去工作,保证了质量,节省了时间。刚迈进财政所大门的南理工大学毕业生王超,面对一库房的档案迷茫了、纠结了,如何才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他去2011年达标的张集镇财政所学习后,放弃每天回家、每周末与朋友打球的惯例,沉在所里,认真做功课,标明每个程序每个细节的规范要求,为全所人员标准化工作提供了蓝本。
走出麻袋的档案
2000年铜山区撤乡并镇将各种档案资料装入麻袋,交给财政所;2004年农服系统改革原七站八所的档案资料装入麻袋,交给了财政所;2006年镇账县管镇级财政管理功能削弱,人员被频繁借调,队伍在萎缩,无人无暇顾及麻袋档案;2009年起随着中央惠农政策加大,镇财政职能不断增加,各种政策补贴、资金就地就近监管日益繁重,堆得像山一样的麻袋档案更无人无力整理。2012年,各所利用中午、晚上时间,每天加班4、5个小时,终于使麻袋档案得到彻底清理。如今,无论走进哪个所的档案室,清晰的存放示意图、存放索引一目了然,独立的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实现了三分开,库房配备了温、湿度测记仪器、控制设备,采取了防盗、防光、防鼠、防有害生物等有效防护措施,所有会计档案、文书档案、影像档案整齐划一地排列在档案柜中,如同正在准备接受检阅的战士,精神、漂亮、有素。
走出麻袋的档案,成为财政所和镇党委政府、人民群众最珍贵的史料。例如,201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因手续不全冻结马坡财政所的账户,要求必须提供成立时的文件。马坡财政所1981年1月成立,在与有关部门联系未果的情况下,通过整理所里30年来的档案,找到了县政府的原件,问题得到解决。
何桥镇政府2006年决定撤销农机站, 30多名集体人员按一年发一个月的工资给予一次性退休补偿,但终因人员工龄、工资标准没人能说得清,导致补偿问题多年未能到位,集访不断。财政所通过整理档案,向镇政府提供了所有人员工资发放原始表,上面清楚地写着当事人被录用、任职的具体时间,拖欠多年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张集镇某村兄弟俩因房屋产权归属问题争执不下,老人已不在,外人谁也说不清楚,矛盾不断升级。谁也没有想到,财政所保存期限15年的档案没有销毁,依然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哥哥1983年付款签字的原始发票存根成为最有力的证据,纠纷化解了。
原吴绍乡与张集镇合并后,镇企业近30家,1997年企业改制出售的是净资产,土地以租赁形式交给企业使用,租金很少,即便如此,有些企业仍然一直未交。财政所在这次整理档案过程中,把企业改制合同、交费发票、需交未交情况、以及当前不同地区土地租赁的现状提供给镇政府,研究制定政策,与企业明晰土地产权,明确土地租赁费用,追缴欠费,盘活了土地资源。
超越
10余万卷标准化档案的整理,练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据统计,23个所的全体财务人员平均义务加班三个多月,每人每天加班4个小时,按100天计,每人贡献400个小时,使全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整体实现大跨步升级。这是一次基层财政管理强基练兵的持久战,是基层财政队伍精神、毅力、技能、团结的大会战,铜山区财政基层局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
财政档案管理升级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镇政府工作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廉洁化。凡是涉及公共财政、企业改制、惠农补贴、工程建设、村干部任职及土地、房屋产权等有关方面的原始资料,都已按规定归档;凡是在以上方面出现的问题或纠纷,只需到镇财政档案室打开微机,便一目了然,真实的原始资料、数据,令遗留的问题或纠纷瞬间化为乌有。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 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 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
(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第七条 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第八条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一)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第九条 满足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第十条 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第十一条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第十二条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第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20xx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十五条 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执行,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应当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第十七条 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
第十八条 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第十九条 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第二十条 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或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一条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各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承接业务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当由原各单位保管。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需要移交给建设项目接受单位的,应当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及时移交,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四条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第二十五条 单位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第二十八条 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 不具备设立档案机构或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条件的单位和依法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其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档案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总后勤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同时废止。
附表:1.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略)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里的第五条规定
第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会计档案并非是人为故意制造的,而是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过程申自然形成的,是具有合法地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活动的产物。
(2)会计档案产生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故意形成会计档案供人查阅,而是作为一种核算手段,为了处理会计事项的需要而产生的。
(3)会计档案是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史料,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而会计档案是由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的当事人为体现,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办理会计手续所形成的。同时,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是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客观记录和描述,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经济活动情况。
(4)会计档案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不是随意保留下来就自然形成会计档案,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集中保存起来,才能形成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主要的作用,(1)会计档案既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通过会计档案,可以反映出各单位开展经济业务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
(2)会计档案可以比较详细地反映出一个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一些情况,如果一个单位存在会计帐目混乱、手续不清、资料散失等问题,可以清楚地从会计档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如果一个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活动,也可以从会计档案中反映和体现出来。
1 城建档案管理现状
1.1 城建档案管理人才短缺。由于城建档案整理工作繁琐、枯燥,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人员干不长就想转行,院校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来,再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职业原因容易吸入粉尘、易过敏,得腰(颈)椎病等职业病,留人尤其是留住人才非常困难。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业务工作大都是老带新,代代传,从档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凤毛麟角”。高素质、懂业务、善创新、拓展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档案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1.2 城建档案管理资金匮乏。离开资金支持的城建档案管理寸步难行。由于城建档案管理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力度有限,大部分地方发放人员工资后便所剩无几,不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据笔者所知,有些地市档案技术服务费用收取几年后被上级相关部门强制取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1.3 城建档案管理进度不一。一般的,地市级建设部门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但县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价值判断失当造成不能充分认识城建档案对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部分县区组织机构不健全,城建档案馆不是单独机构、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经费没有纳入县级编制;部分县区城建档案馆虽然挂牌,但一直与相关单位合并办公;有的县区城建档案仍由建设主管部门内设的档案室兼管,大量的城建档案仍保留在相关业务科室内,由于没有相应的保管环境和设施,大量的城建档案只是一堆图纸摆在那里,他们也没精力和能力管理这些城建档案。
1.4 城建档案业务亟须拓展。新区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城建档案资料,但由于新区定位及职能衔接不到位,城建档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加之建设施工单位多、开发建设进度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城建档案人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拓展城建档案管理业务范围,“走出去、管起来”、充分发挥出城建档案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 对策
2.1 持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上,要将爱岗敬业放在首位;其次,加强培养和教育,重点开展爱岗敬业教育、业务技能培训、深造;最后,建立留人机制和奖励机制,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职称申报、评定,晋级晋职等方面进行倾斜,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业务弥补城建档案管理经费不足。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业务,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坚持走出自我造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在搞好城建档案管理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技术服务费用。要把服务与责任捆绑在一起,融“责任—管理—服务—效益”于一体,贯穿到整个工程建设当中去,做到事前能技术服务、事中能档案整理、事后能查找咨询。一方面,可以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建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从而抓住机遇。
2.3 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要加强各类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把各类工程档案的报送纳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程序,努力收集和保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城建档案,为记录城乡建设发展历程和日后工作查考留下宝贵资料。国务院、住建部、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城建档案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各地要据此制定出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细则和方案,使城建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4 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网络化建设。形成包括建设系统、建设管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城建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配备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电子文件制作、归档和移交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电子档案的接收和收集,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2-12-10)
(一)档案利用率较低,并且可利用的范围较为狭窄
许多人对于城建档案的基本功能都未必知晓,城建档案在较小城市的利用率则不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城建档案并没有为公民提供太多的使用价值。其次就是城建档案的可利用范围较为狭窄。当前城建档案基本都是被用在市政工程的改造以及建筑的维修当中,其他可以能够利用的范围非常小。
(二)档案的收录问题较多
城建档案的收录不全也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城镇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进行当中,许多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很难将所有的城市建设项目档案都收集起来统一管理,遗漏问题非常严重。另一个问题就是收录的内容不够全面准确。由于城建档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城建档案并不统一。收集到的城建档案普遍存在图纸缺失、文件缺失等重大问题,这些文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城建档案的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城建档案可以有效地对城市建设留下一定的见证性资料,并且城建档案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城建档案中会保存城市排水、排污等整个地下管道的分布,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煤气泄漏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城建档案的查阅来为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关键性的参考。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及水平。在个别地区,城建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在发达城市和地区,档案管理都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改造。但是在城建档案管理领域,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并不多见,许多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人工管理模式,档案的查询还需要人工进行,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五)专业管理人才的缺失
专业的城建档案的管理人才严重缺失。管理人员来引领发展,才能突破旧有的管理模式的框架,实现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城建档案管理薪酬待遇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专业的管理人才处于严重缺失的阶段。
二、如何有效地实施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各级政府在关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基础设计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许多人都认为城建档案管理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转变观念,加强对城建档案的重视,积极的设立城建档案馆,并且加强对城建档案的管理。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加强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持。有效的资金是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当中,财政部门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建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从基础设施的提供到人员薪酬结构的调整,再到日常运营所需要的费用,都需要足够的财政预算的支持。
(三)制定明确的规范,实现城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由于缺乏明确的规范,许多地区的城建档案存在着内容缺失等现象,严重的制约了当地城建档案的有效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要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细则,以便对城建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
(四)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及专业人才
一、组织落实
(一)移交档案单位应成立由分管档案工作领导挂帅的档案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和鉴定工作小组。
(二)把档案移交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中,指定专人负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档案移交范围和时间安排
(一)移交范围
凡区级机关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2004年以前形成的文书档案(永久和长期)、会计档案(永久和长期)、婚姻档案(100年)均应移交区档案馆。
(二)档案移交时间安排
2009年档案移交单位有:区委办、区政府办、档案局、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东山街道财政所、秣陵街道财政所、*街道财政所、谷里街道财政所、禄口街道财政所、横溪街道财政所、湖熟街道财政所、淳化街道财政所、汤山街道财政所等13个部门、单位。
2010年档案移交单位有:东山街道办事处、秣陵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谷里街道办事处、禄口街道办事处、横溪街道办事处、湖熟街道办事处、淳化街道办事处、汤山街道办事处等9个街道办事处。
2011年档案移交单位有:区人大办、政协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审计局、建设局、科协、环保局、党校、党史办、老干部局、局、机关工委、总工会、团委、妇联等19个部门、单位。
三、档案移交要求
(一)档案移交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抽调一定人员,指定专人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档案移交进馆工作。
(二)全面收集珍贵材料,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能够真实反映本单位的历史面貌。
(三)严格按照档案规范进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和利用。
(四)编制科学的档案检索工具。各移交档案单位必须用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对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进行全部录入,确保档案同软件录入一并移交,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