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岁孩子的教育

五岁孩子的教育

时间:2023-06-06 09:3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岁孩子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五岁孩子的教育

第1篇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中班__的家长,在这个喜庆欢乐的日子里,我受幼儿园的委托,代表全体家长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__幼儿园全体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同时将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教育孩子,一是充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当今三句流行的话,叫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孩子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可能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吃饭着急,我的孩子不挑食,而且吃饭按时,速度也比较快,都是从小培养的。有些家长、特别是做爷爷奶奶的,可能经常对孩子百依百顺,摔倒了,对孩子说,找个锄头把地下挖了,这种方法对于三岁一下的孩子来说可以填补他们心中的不平衡,是迅速止哭的好办法,因为他们的自我心理正在形成,但对于三、四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应该主动引导他们分析,摔掉的原因,是谁的问题,让他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推脱责任,当然孩子会接触些社会,当他们无意识的说出不健康的话,我们应该及时的阻止,千万不有有意识的去重复。

二是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在体验成功中快乐成长。孩子是非常有能力的,只不过我们做家长的担心孩子的安全,有很多他们能干的事情都不让他们去干。比如说两岁的孩子能帮你端盘子,你放心让他做了吗?当孩子帮你完成一件你看起来很小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人都是爱听好话,听表扬的,大人都是这样,何况孩子会唱新歌,会认了新字,会讲一点点小故事,能独立写的作业,作业写得漂亮,帮助干了什么家务活,我都及时的表扬孩子,还当着别人的面夸奖他;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分类(帮助做家务)发红花、认新字了(发五角星),(学英文)发红旗,特别大的进步发奖状,孩子的所有的奖帖在显眼的地方,(门上、柜子上、玻璃上)让他时刻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学期我共发了6多红花,80颗星,这些都是孩子进步的标志,有了鼓励,孩子干什么事情都越干越有劲。事实证明表扬能激发的各个方面的潜能,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在哪方面不够好的时候,请你关注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及时的表扬,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的孩子的80多颗星和一张奖状,让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会认读了400多汉字。

三善于蹲下来,科学的看童心世界,更好的理解孩子。陪孩子玩实际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大孩子的要求去苛求孩子。要善意蹲下来,看他们的世界,陪孩子骑车、逛街、玩游戏、看动物世界好动画片是我最经常做的。有时候他们的话会让你吃惊不小。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很重要的,两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形成,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玩,不要责怪他,这是他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三四岁的孩子,有点爱吹牛,说些离谱的话,正确的引导他,这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有“有爱超越范围的特点”,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词汇不够造成的,多让他听听故事,补充语言;四五岁的孩子,凭借手指头算数学,不要骂他太笨;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到抽象思维的水平。大班的小朋友能够独立做许多事情,(帮助奶奶干农活)

三岁的孩子能够自己穿夏天衣服,四岁的孩子学习自己刷牙,五岁的孩子自己洗澡等等。其实也有些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上了三年幼儿园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其实我认为,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的几年中,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做到以礼待人,热情活泼,健康快乐!还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集体生活,与人愉快相处等等。做父母的就应该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我们的孩子得到了全面的启蒙教育,参与了多项活动,经过了许多历练,让我很快认准孩子的喜好,进而能有目的的着力培养。同时生活上也得到了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孩子从四岁成长到五岁,虽然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此,请让我代表家长们向幼儿园所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辛勤付出的园丁们真诚的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是你们启迪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带他们走上了热爱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道路,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些好习惯、好方法,必将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的孩子将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们的风采,这台节目凝聚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劳和汗水,凝聚着家长们的心血和期望。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孩子鼓掌,为我们的孩子加油。我们孩子是最棒的!

最后,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茁壮成长;祝全体教师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家长幸福安康,家庭和睦;祝__幼儿园越办越好,让孩子们在园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玩的快乐!

第2篇

【关键词】环境;家庭;教育

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自古以来,家庭环境都是自孩提时代伊始,孩子不断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也往往是影响家庭教育蜕变的瓶颈,能否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往往对其以后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创造者和组织者

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以父母中心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了孩子了解、认识及认知世界的核心圈层,因此,很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启蒙者的作用。

父母带给孩子生命,并与之紧密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三角形家庭模式也成为了社会结构中最为稳固的组织。孩子出生后,身为父母的双方自觉让位,甘愿充当起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并将各自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由底部向孩子所处的顶端延伸,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密封体。可以说,孩子改变了家庭的结构,将夫妻双方由直线互动模型拓展成为人们熟知的围绕孩子调整分配时间、生活和工作事项的三角模块。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将其对家庭和孩子的关爱及管理等提升到了创造环境的层面,也自然而然地转变成为家庭教育的创造者和主要的实施者。

那么,父母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影响孩子呢?教育学家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分为两大模块。排在第一位的要数父母的身教作用,父母通过自身的言行对孩子形成其有印象以来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伴随孩子一生。在100例家庭教育中,在孩子五岁之前,有将近60例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心里性格和处事心态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有近80例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将近十年左右性格变化走势;有近95例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内向和外向性格起到分水岭的作用。其次,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对孩子的后天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约在50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懂得孩子教育并能合理引导的,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能比同龄孩子具有三到五岁的发展优势,人们往往能从不同的孩子作息修养、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事中直接看出相互间的差距。反之,如果父母自孩子有记忆以来,留下的便是猜忌、言语刻薄乃至无休止的争吵、打骂等印象,那么,孩子至少会沉陷在自卑、自弃、惶恐和内向性格中长达十年至十五年之久。而如果后天的教育失当,有的孩子还会直接滑下叛逆和仇恨社会中。

二、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接受者和检验者

从教育流程角度看,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家庭教育成效的终端环节,在孩子身上直接检验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在100例从零到五岁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对孩子成长认识到位,充分重视,并自觉分工合理、发挥错位教育优势的,其成效最为明显,大约接近总量的10-15%,约为10至15例。而父母仅能认识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却没有合理分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父母家教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在这一模块中的孩子大约占了总量五成的比例,是目前家庭教育现状的主体。这说明,由于父母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孩子家庭教育滞后于前一模块。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孩子,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作为家庭支柱的父母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孩子是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孩子的家教只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负责,虽然在也在形式上存在着家教,但更多的仅仅具备一种表象而已。由于年龄和知识方面的问题,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已经不具备科学的现代家教意识能力,也加速导致孩子家教断层现象的出现。至于父母离异或因某种原因形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过早失去了同龄人应有的成长环境,其家庭环境也基本上是个空白。大体上说,后两类孩子往往是学校问题学生和社会问题孩子的主要来源,大约占了学校问题学生的六成左右和社会七成左右的名额。

三、创造尊重自由的交流环境和自发学习习惯是突破家教瓶颈的关键

据许多一线的教师们反映,百分之五十至八十的孩子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同样令老师们震惊的是,在造成家庭教育问题的孩子中,有九成的孩子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他们除了是家长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外,从来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实际上,由于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人们似乎又不得面对众多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现象。那么,该怎样才能突破这种瓶颈呢?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在冲破这种思维瓶颈?

首先,要学会在家庭里营造出相互尊重,鼓励家人主动交流、积极表达自己兴趣的能力,允许家庭成员自由思考的氛围,并让孩子感受和习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

其次,父母或家庭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某一方要有控制和规划时间的意识与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诱导孩子也形成类似的作息习惯。

第3篇

关键词:语言;教育;策略

一、教师应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行为主义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认识相互作用理论、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论都公认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非常快,并做了大量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其结果表明,幼儿学习语言有一个关键期,即在二至四五岁期间,这段时间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至12岁前学习语言还比较容易,超过这个年龄之后,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大不如从前。例如,《自然教育》的作者斯特娜夫人是100多年前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师,她的女儿维尼三岁开始写诗,四岁时便用世界语写剧本,从五岁开始,她的诗和故事不断发表,并汇集出版。维尼十二岁时,斯特娜夫人写了《自然教育》。斯特娜夫人认为婴儿期的语言教育将影响着人的一生,她说,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如果不早日教孩子说话,孩子的精神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六岁以前应教给他们正确的语言。她认为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常发音不准和搞错语法,是幼儿时代教育不良的恶果。根据她的经验,人一生中一岁到五岁是最有语言才能的时期。斯特娜夫人在教女儿语言时,并不看重语法,在维尼八岁以前,也不教她语法,而着重于听和说。在她的教育下,维尼在五岁以前,已经能用八个国家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见,掌握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幼儿认识世界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不是空洞无物的声音,它与物体的动作、环境、事物密切相关。幼儿学习语言,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之下的语言表达。听、看、摸、尝是他们获得周围知识的最常用手段,家长在发展幼儿语言中不妨长期使用,继而示范引导幼儿表达。只要掌握了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就能够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促进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

二、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表达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细心的观察能够带动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天气、大树、人、花、草、小动物等,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你就知道春天来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都有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动物的变化外,你还知道什么表示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自己的亲身体验,积极的发言,进行交流,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了;小草偷偷的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三、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比如:欣赏性倾听活动。我们通过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及其它过渡环节开展欣赏性倾听活动。为小班的幼儿选择一些简短、有趣、易懂易记的儿歌、故事等;为中班的幼儿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为大班的幼儿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方式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有时由教师讲,有时听录音磁带,有时请有兴趣参与幼儿园这项活动的家长,尤其是男家长讲,让幼儿充分感受性别、声音、语气表达的种种不同情境。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更是动脑筋,利用木偶表演、大年龄班幼儿的童话剧表演、情境表演,配以经典的童话、故事录音,大大提高了各年龄班幼儿参与类似欣赏性倾听活动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目的的倾听。教师可以每天固定十分钟时间让幼儿“说趣闻”。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天天要完成的任务一一晚上有选择性地看电视,或者上网,或者浏览图书、报纸和杂志,第二天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片段来说给大家听。

四、注重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同步发展

在幼儿阶段,人们比较重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而忽略书面语言的学习。教师使用的普通话也往往由口语转化而来。这样有意无意地延误了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幼儿在6岁前较之6岁以后更容易学习阅读,而且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平行发展的,因此,听、说、读等各种语言交流方式同时进行,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幼儿的语言发展就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在给幼儿早期阅读运用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优美,结构完整,融知识、道德、艺术为一体,在语言、词汇、语法方面都是理想的语言典型,先运用感知积累到习得最佳表现方式再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方法,将发展口语与学习书面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操作形式上老师可先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请幼儿按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接着,老师和幼儿一起续编故事。幼儿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常会兴致盎然地跟着教师一起口头念出画面的文字,习得完整连贯和规范的表达方式。再在延伸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的表演角组织幼儿运用创造性的语言讲述故事,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而幼儿期恰恰是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孩子的语言能力往往不被重视。殊不知,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深远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王义高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4篇

对孩子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往往不是我的言语,而是自己的行为。因为在孩子整个成长中,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榜样。

陕西 田小红(7岁田同乐的父亲)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着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2、伙伴关系

孩子爱和同龄或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我所要做的是适时给他们一些指导。

淄博 丁峰(3岁丁小峰的父亲)

建议:不要总是将孩子关在家里做一些设计好的游戏,要鼓励他多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自由活动中,孩子才能更快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发展自己的能力。

3、孩子不喜欢玩玩具却喜欢锅碗瓢勺

我儿子本来自己玩着玩具,但只要一看到家长做饭动用炊具,他也就跑过去瞎掺和。非要拿到锅呀,碗呀什么的。我就强制他,不让他动。

太原 高春香(3岁宋媛的母亲)

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将他推到一边置之不理,可以在不被刀剪伤害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使用炊具,逐渐培养他做家务的好习惯。

4、早餐经常变花样

孩子不好好吃早餐,作为家长我很苦恼。既怕影响小孩身体健康,又怕耽误我上班的时间,为此我就不理他,爱吃不吃。

淮南 王娜(2岁李雪松的母亲)

建议:家长安排的早餐最好不要太单调,因为单调的食物往往会使孩子厌食或偏食。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经常变化食谱,比如鸡蛋:今天吃煎蛋,明天可以吃蛋汤,后天换蒸蛋。这样每天不断变换花样让孩子有一种新鲜感,就既能促进小孩食欲,又能养成小孩不偏食的好习惯。

5、早用筷子

我儿子自从2岁开始,我就让他学习使用筷子。我发现儿子特别喜欢上了用筷子吃饭,总把这当作一种乐趣。有时儿子使用筷子的姿势不太准确,我也不强求他立即改正,因为这是一个逐渐改进的过程。由于使用筷子是手和脑的精细协调动作,所以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

成都 李静(5岁豆豆的母亲)

建议:刚开始学用筷子的孩子,用四方形的毛竹筷为宜,一是其天然无毒,二是容易夹着食物。

6、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

我一向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说一不二的,是非分明的。孩子做了错事,我就严厉地对待,可是我爱人却常常袒护着他,包庇着他的错误。时间长了,我发现孩子不再听我的话了,并且常常利用他母亲的这一弱点有恃无恐。为此,我与爱人作了一次深刻的交流,我们决定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组成统一“战线”。从此以后,孩子一犯错误,再也找不到“庇护”的对象了,儿子的坏毛病也确实改了不少。

南宁 乔(4岁龙龙的父亲)

建议:当孩子犯有错误时,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事的态度要一致,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和价值观。

7、不要任意禁止孩子的活动

我儿子今年五岁,在这五年的教育过程中,我一般不采用一些不肯定的话询问孩子,例如:“你要不要……?”“你想不想……?”而是该吃饭时,一定要吃;该睡觉时,一定要睡。

第5篇

我很不解,孩子才五岁,古筝学两年,英语学一年,绘画学两年,芭蕾学一年,那么多的才艺,以后究竟要做什么?

“我们马上还要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父母还都特自豪。

“现在不学不行!小学现在实行愉快教育,没有功课压力,去学校唱唱歌跳跳舞一天就混完了。到考试了,题却出得一道比一道难。一年级的孩子就考‘两辆列车相向而行,一只苍蝇在两车中间飞,到两车相遇时,苍蝇要来回飞多少公里?’老师又不教,只有外面的奥林匹克班教,你不交钱去学,你家小孩儿就考不过别人!我们做家长的,总不能叫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现在光成绩好也不行,还得多才多艺。一到晚会上,小孩儿就开始比拼。能上去表演的,都是考过多少多少级的,一出手都跟小钢琴家一样。以前高考加分,都是照顾绘画、音乐、体育特长生,现在哪里有什么特长生?只有‘特短生’。你成绩再好,什么都不会,首先就被学校筛掉。这哪里是考学生?简直是考家长。我们这一代倒霉透了,当年考大学已经焦虑过一次了,现在有了孩子,又是十八年徒刑,烤得两面黄。”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快点考上大学,我就解放了。”

父母往往受环境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与其说是为了内在修养,不如说是外在展览。同学之间一见面,就忙着叫小孩儿表演,这个来段芭蕾,那个弹个曲子,学体操的就满地翻跟头;家长还当着很多成人的面考五岁的孩子加减乘除,可能是自己倾注的心血太多,不显示一下成就不甘心。而孩子卓越的表演引来一阵阵赞叹的时候,家长的那种自豪感便溢于言表。

作为幼儿教师,我更注重的是隐性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性化教育。比如,家长都知道教育孩子见人就打招呼,说谢谢,这谁都会。但细节问题,家长注意到了吗?

在同一桌吃饭,菜一上来,小孩儿就站在板凳上拿勺子去够。家长生怕孩子够不着,招呼都不打,理所当然地把菜移到孩子面前。我善意提醒:宝宝要学会礼让,让大人先动筷子;大家吃饭要排队,菜转到你你才可以拿。孩子大约是从没听过类似的话,一气之下将汤匙摔得粉碎,生气地说:“我不吃了!”还扭着要下板凳。

妈妈一把抱住,哄着说:“乖囡囡,我们小呀,我们饿了呀,阿姨比我们大那么多,让让我们呀!”眼睛都不看我。

我碰了个软钉子。

什么样的母亲,带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的年轻母亲,很多是当年的独生子女,或者是最后一代的老小,本来在家就受宠爱,不懂得谦让,更难教出礼让三先的孩子。

素质教育,这是我听得最多的关于教育的方针,大家都在谈。这里的所谓素质,已经将最基本的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有涵养排除在外。依我看,在各种少儿培训班满天飞的时代,孩子缺少的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而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想他人所想、分享和友爱的点点滴滴。因此,比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

在孩子学跑以前,路要走得稳。

在孩子神采飞扬地上舞台表演以前,在台下要学会含蓄与收敛。

人的憨厚与谦让,温柔与和谐,比所有的钢琴绘画体操算术都要强。

第6篇

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的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这4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道:“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的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3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欧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是免费的。

第7篇

家长坚定的学习态度是关键,让孩子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有一点进步也要肯定。

如何培养小孩的责任感?请小孩收玩具,只有拿出“家法”才能让孩子自己收,不然他会说“别人也有一起玩,要一起收”,或是装可怜,“都没有人帮我”。

三催四请才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是常见的教养问题。想培养孩子负责任,专家建议如下:

1。帮孩子建立该为自己负责任的认知:告诉孩子哪些事是属于他自己的事,他有必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没有人可以代劳,以及完成后他可以获得的价值回馈。例如收玩具,家长可给予孩子明确的时间规范: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内收好玩具。若孩子还没有时间感,可运用定时器,告诉孩子,铃声响了就代表时间到。在时间内孩子若未达到要求,父母切勿因为孩子做不到就替他完成,结果反而让孩子养成依赖或无所谓的态度与习惯。

教育专家林佩蓉说,在培养自律的小孩的过程中,家长坚定的教养态度是关键。四五岁的小孩不收玩具,家长必须让孩子了解,不自己收拾的后果,例如不收玩具就不能玩玩具。如果是三岁的小小孩,家长可协助他收拾,但过程中孩子才是主导者,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告诉他如何分类、该收在哪里??若孩子有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父母也一定要称赞和鼓励他,让他感受到自行完成的成就感及满足感。

2。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家事:四、五岁的孩子能做的家事很多,例如收拾东西、把东西归类摆整齐、叠衣服、洗杯子、摆碗筷、擦桌子、摆餐具??让孩子参与家务,可以为孩子带来“我也可以”的成就感。父母也可以分派一份简单但例行要完成的任务给孩子,如每天帮忙摆碗筷,养成孩子的责任感。

3。集点奖励计划:这是强化孩子正面行为的游戏。针对你认为孩子该自我负责的事项,列一张列表,并设计一张点数表,贴在家中显眼处。孩子自己完成他该做的事,就能获得点数。每日持续追踪、每周定期将累积的点数兑换成奖赏。奖赏不一定要用物质的东西,有时心理的满足反而更容易成为激励孩子的动力。

幼儿顾问赵蕙铃提醒父母,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心情。例如该收的玩具是不是太多了,让孩子感觉压力很大?孩子也可能不知从何下手,此时大人可给予适当切合的帮助,引导孩子将玩具分类,安排各种玩具收拾的优先级,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1、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3、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4、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5、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6、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7、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8、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9、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10、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11、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12、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15、打电话的时候请你微笑,对方一定感觉得到。

16、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17、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18、宽容别人等于祝福自己。

19、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20、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

21、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斜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22、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23、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24、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25、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6、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27、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2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29、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30、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31、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32、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33、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4、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35、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36、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37、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38、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39、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钻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40、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

4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42、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4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

44、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45、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46、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47、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48、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再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

49、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五岁以前就已绽蕾了。

50、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51、当孩子们开始问没有答案的问题时,他们就长大了。

52、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办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5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54、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质。把这一点点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55、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56、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57、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

58、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59、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60、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61、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62、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63、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和完成的方法。

64、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65、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第9篇

在儿子五岁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一个憨头憨脑的小猪储蓄罐,让他把平时大人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儿子上小学后,我让他建立一个个人收支账簿,把平时的每一项学习、生活开支和勤工俭学的收入都详详细细地记录在册。

给儿子买储蓄罐,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不乱花钱的习惯,懂得了什么是“零存整取”;设立个人收支账簿,使儿子懂得了理财也是一门科学,并且开始研究起收支的问题来。

我的这些做法虽然让儿子受益匪浅,但亲朋好友们却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孩子太小,还不懂事,理不理财的无所谓;有的认为应该让孩子早点介入理财,就当是“课外作业”。

其实,这些家长的认识都具有偏颇性。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未来社会孩子们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并非是知识所带来的挑战,而是“理财盲”的威胁这绝非危言耸听,教育学家们已经在大声疾呼:未来社会,可怕的不是“文盲”、“电脑盲”,而是“理财盲”!

孩子理财,在国内还是一门陌生课程,而在国外则早已成为一种共识。在国外,家长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认为理财教育是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价值观,美国甚至把四月定为“青少年理财教育月”。有“世界经济总统”之誉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理财盲是社会中产生的21世纪新型盲人,将会酿造出比文盲更可怕的悲剧。文盲只会造成生活不便,而理财盲则会影响生存本身。”国内外许多开明家长,都把孩子的理财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家教内容。IBM前董事长沃森就要求自己的儿子从初中时起,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每月的收支目标,使儿子很快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也成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的儿子经过理财教育,现在不仅学会了科学支配他手中的零花钱、压岁钱和勤工俭学的收入,而且开始“染指”家庭的理财生活,经常为家里提些“合理化建议”,有些建议很有“高度”,比如他提出的“拼团消费法”(与邻居合伙购物)、 “工资三分法”(把月薪分成生活资金、储蓄资金、投资资金三部分)等,家里都予以采纳且施行了,收效非常明显,家人都戏称儿子是全家的“CFP”(理财规划师)!

放眼时下国内,家长们普遍缺乏一种理财教育,只重学习不重理财的教育误区不但存在而且非常明显。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国家的明天,家长们,都来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吧,没准,将来的“CFP”就诞生在你的家中呢!

第10篇

我在比利时生活工作了九年之后返回中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仍旧从事着我喜欢的工作。每天我的五官科门诊有许多小病人来看病。说实话,这些从三、四岁到十来岁不等的孩子比我记忆中的九年前的孩子们,从肤色到服饰都鲜亮得多了,这些患了病的花朵们由少则两个多则四个的家长们陪着,照例询问他们的病情。孩子们大多闭着嘴,急切的家长在旁边叙说着他们的宝贝什么时候得的病,鼻子什么时候发痒,鼻涕什么颜色,间或问自己的孩子一句:“是吗,是吗?”孩子淡漠地点点头或摇摇头,仿佛得病的是别人。而在比利时看门诊的时候,情况正相反,面对医生,病孩是真正的主角。当我问病发的经过及症状时,四五岁的孩子会自己答,哪一天开始打喷嚏,鼻涕的颜色形状是怎么变化的,偶尔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大人会略作补充。同样,在对五岁左右的小病人进行听力测试的时候,我们目前使用的是电测 听,孩子听到声响,按一下按钮就行了。国内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仪器总显得怯生生的,孩子稍稍离开父母几步,独自面对一台仪器,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孩子听主治医生介绍了数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按按钮,什么时候不能按。而在比利时,孩子似乎就不存在这种障碍。

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父亲,我陪着孩子经历了两国的教育。孩子在比利时上的小学,学校叫熊猫小学,听起来像是一所童话里的小学。儿子每天上学轻轻松松的,倒也像是去童话国玩了一天。没有回家作业,一半的课程是让他们动手制作剪纸、模具。老师常常带孩子们去郊游,参观各类博物馆。儿子谈起拿破仑、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如数家珍。我不知道,对于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是这些常识重要还是乘法口诀心算速度更重要。儿子的熊猫小学常常举办party,邀请孩子们的父母一同参加,由老师指导孩子们化装,他们自己用各类化妆品把自己的小脸涂抹成自己希望的模样。有的化装成老人,有的化装成半面兽的样子。孩子们跳舞、表演,自在无比,表演的孩子说错了也不紧张,儿子回到了国内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除了要完成大量的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周末还要同大多的孩子一样去上补习班,天天显得疲惫不堪。听他背起我们儿时就背过的唐诗,做起我们小时候也伤过神的算术题,虽然不无亲切之感,但想想他曾经的轻松无比的学生生涯,仍不免若有所憾。

看到国内的父母们,在督促孩子做功课上是无论多久都有耐心的,一看到他们在生活自理上遇上一些棘手的事,就赶快包办了。我一位老同学的儿子天天骑自行车上学,他们住五楼,车由他父亲天天扛上扛下。记得在比利时期间,一次同一位朋友一家骑车去郊游。他们的儿子Anddy是一个可爱的九岁小男孩,一个人骑在最前面。然而,不多久Anddy的自行车忽然抛锚了。小Anddy不慌不忙下了车,检查了一番告诉我们链条脱位了。不等他父亲发话,就让我们等等,自己修理起来。朋友悠悠闲闲地同我们在一边看风景聊天。Anddy开始先是试图将链条前面的牙往盘上套,试了几回,才悟到什么似的,重新开始摆弄那根链条。半个小时过去了,朋友过去看了一下,Anddy已套上了脱位的链条。朋友用手转动了一下踏脚板,验收合格,便招呼我们一起上路了。

其实,爱子之心,举世相同。传统、经济、生活态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地父母不同的爱儿方式。作为一个父亲,一个常常同孩子们打交道的医生,我觉得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东方式的约束同西方式的开放相结合,当然,关键是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孩子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的生活,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

第11篇

当然,要打也最好别脱裤子,否则容易伤皮肤筋骨。

其实打孩子以威势为主,别真下重手。你也做过孩子,最怕的就是要打与未打之前,真打下去也就那么回事了。所以可以雷声大,雨点小。主旨还是为了教育他。

但孩子大了尽量还是不打和少打。要打也应该拿扁平的塑料尺什么的,不容易伤着,用手反而容易不知轻重。

对调皮的孩子,我赞成小孩在六、七岁之前稍微打打,男孩如真的很调皮可再多打几年。但一定要呈金字塔形,越小越可以打,越大越不能打。

像两、三岁,甚至一岁以内的小孩,绝对可以打(当然是轻打)。因为道理还说不清楚,不明白,一、两岁更是连话还学不全、听不懂,完全靠教育怎么行?

有不少家长会说:“孩子还小,打他干嘛?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甚至见小小孩调皮、蛮横、娇气、自私、耍赖、无理取闹还哈哈大笑(比如打大人、抢东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孩子小才要打(当然,打前打后都得教育,听得懂、听不懂、听不全懂都得教育),孩子大了还打什么?

我女儿三岁前,尤其是一、两岁前老打,所谓打也是意思意思,总之神情口气要严厉点。一旦野蛮不讲理,先说,说不听,听不明,打。

小小孩是很聪明的,他(她)知道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的,其实连动物也懂。一旦在三岁内养好了脾性,那以后就好办多了。我女儿今年五岁,我好久(起码近一年了)没打过她了,很听话懂事,但绝对聪明,不是傻乎乎、老实巴交的那种。我很高兴是三岁以内搞定了,现在连我父母也服了,以前他们可是绝对不同意打孩子的。

我的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就明事理,比如孩子给桌子、石头碰到了,疼了哭了,老人总是要打打石头、桌子说:“石头坏,弄疼了宝宝,宝宝打打。”甚至还拿孩子的小手去打。这太不好了!我就从小不让孩子这么干,必须让他(她)明白是自己不小心,桌子、石头一直在那里,没有错的,错的是你自己。而且怎能靠打来泄愤,转移目标,找替罪羊呢?我女儿两岁就绝对知道什么是自己错了,错了不要紧,关键要改。

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上小时候适当的严厉(严厉不是叫父母一直严厉,和孩子该玩就玩、该笑就笑,该疯就疯,可以像孩子一样幼稚,和他玩到一块儿,做他的好朋友),挫折教育、甚至打骂,我觉得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父母家长泄愤的方法。该打的事情,就算家长没上火,也得打。我就试过一件事该打,可当时心情真的不错,但还是打了,教育了,以后孩子也不敢了。不到该打的程度,就算家长很气愤,也不能打。这事我也试过几次,像吃饭吃得很不乖,最后折腾得烦死了,想打,(两、三岁以内是会因为吃饭打的,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没大事情,吃饭好坏就反映他的性情和听不听话),但没打。三岁以后,吃饭不应该成为打的理由了,不吃拉倒,用教育和其它惩戒措施更好,比如在下一餐饭之前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吃了,无论零食、点心、甚至饭也不行。

如果吃饭还打,那以后学习、做人、品德等东西怎么办。吃饭也打,拿别人东西也打,如何体现两者性质和程度上的区别?

最后,打孩子也是个学问,对调皮的小孩子,在应该打的时候,不打也不对,因为有不少孩子,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实在不听管,他(她)什么都不怕,知道大人疼他(她),所以对付这种情况,最后的一招,还是打,一定要有他(她)怕的东西,否则就无法无天,大起来后家长孩子都要后悔。品德且不说,性格也很重要的,性格决定命运啊。

第12篇

【摘要】教育作为创造明天的事业,必须体现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要"蹲下来看学生"。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生关系;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进行新的审视和调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创造的条件,引导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还知道如何发展。教育作为创造明天的事业,必须体现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要"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这"蹲"和"看"是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根本转变。只有真正"蹲"下来才能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正确处理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师长,同时也是"大朋友"的形象,不断淡化"领导指挥"角色,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影响学生,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俗话说"人性向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具有自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学生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之下,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潜力。只有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打开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思维的门扉,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的成长,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的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的说害怕,苦恼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那一条条腿,一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的不安。于是,妈妈连忙把孩子抱了起来……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害怕的原因;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她永远也不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着如此的不同。这使我想起在教育路程中发生的一件往事:

我曾教过一首古诗《草》,又为小朋友在画"春风吹又生"的诗意时,把春风画成黄色的,我笑笑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色的。"有一位小朋友不同意,他说春风是绿色的,于是把春风画成绿色的,我也笑笑说:"不错,在世人的眼里,春风是绿色的,不然宋代诗人王安石怎么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呢?",这时又有一位小朋友说"他们都是不对的,因为风是看不见的,是画不出来的。"说罢,他把草叶画成一边倒。我看后说"我们一看他的画,就知道在刮风,而且风刮得还比较大,草都被吹弯了腰。"按理说只有最后一位小朋友说的是对的,但对前者,我为什么不予以否定呢?我想:如果否定他们,哪怕态度很温和,都会封杀孩子的想象力,而且还说不定真的扼杀了一个未来的诗人呢!

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会觉得不幼稚、不可笑,许多错的东西,往往有其合理的一面。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能走进学生,体谅学生,就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蹲下俩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著名思维学家《相对论》的作者张光鉴教授说:"以学生为本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老师和学生相似,我认为就是蹲下来看学生,或者说,想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曾经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是的,蹲下来,你和孩子一般高,就容易走进学生,体谅学生,与学生融为一起。蹲下来,你看见孩子流鼻涕就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孩子下课打闹,你不会斥之为"顽劣";见孩子读文章结结巴巴,不会斥之为"脑子笨";见孩子责怪老师,你不会斥之为"欺上";见孩子上课玩铅笔橡皮,不会斥之为"多动症"……

是啊!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蹲下身来,和孩子变得一样高时,我们才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如同故事中的妈妈,当她蹲下身子时,才发现孩子心中在怕什么,也才能及时地把五岁的孩子从惊慌中抱起来,孩子就会发现商场中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所以我想说,让我们蹲下身子,带着浅浅的微笑,轻微的赞美,鼓励的眼神,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教育的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