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的意见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中能源”),目前总资产200多亿元,在册员工46 000余人。公司下辖河北邢台矿区、河北峰峰矿区、河北邯郸矿区、河北张家口矿区、山西寿阳矿区,拥有东庞矿、邢东矿等18座矿井,煤炭年生产能力2 500万吨以上,精煤产量1 300万吨以上。同时还拥有年产4.5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的邢台金牛玻纤公司;设计能力为日产2 500吨的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水泥厂。2008年,公司还与天铁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了金牛天铁煤焦化公司,年产干熄焦150万吨;与旭阳焦化共同出资设立了河北金牛旭阳化工有限公司,设计年产甲醇20万吨,公司业务涉及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
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企业运作中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强化监督,提高经济效益,是需要长期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以公司审计部为主,结合各矿审计人员50多人,每年开展经营者业绩考核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其中经济效益审计是重中之重。审计人员每年对所属子、分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系数较大单位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取得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各项费用支出,节省了大笔资金,提高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2010年“冀中能源”对公司下属40个子、分公司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对其中8个问题严重的单位进行了经济效益审计,提出改进意见152条,减少不合理开支850万元,规范各种收入6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1 450万元。另外在对下属单位“金牛沧化”审计中,针对生产工艺落后,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审计人员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建议公司果断上马40万吨PVC项目,此项目上马后可使用国产乙烯生产PVC,乙烯属大众原料,价格便宜,又可解决原材料受制于国外的局面,一举两得,预计一年新增效益5 000万元,可使企业一举扭亏为盈。
虽然内部审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理论水平有限,限制了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理论角度对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尽快提高“冀中能源”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水平,逐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指出了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对研究加强企业财务等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一、在“冀中能源”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河北省国资委作为投资者派驻企业的监事会,起监督检查作用,而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1999年“冀中能源”成功上市,成为股份制企业,企业经营必须为广大股民负责,必须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冀中能源”是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煤炭上市公司,拥有40个下属子、分公司,现在仍在飞速发展中,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搞好内部管理。目前在“冀中能源”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和建立。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是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通过对“冀中能源”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为关注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时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过对下属子、分公司审计发现在以下方面作用明显:
1.补充、促进作用。“冀中能源“公司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利润20亿元。公司实行统一的股份制会计政策,全公司使用用友NC系统作为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平台。资金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实时监控,各种财务制度健全。在管理细节方面,只有财务部门、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的有效补充,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使财务制度有效实施,使各项指标得以顺利实现。
2. 评价、监督作用。“冀中能源”正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及全面预算管理的建立工作,目的是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全面预算管理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利用经济效益审计,对此进行评价、监督,促使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按既定决策和目标进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由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控制、风险警示作用。“冀中能源”对外投资子公司较多,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促进手段,及时关注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企业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4.咨询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序、风险及发展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接触面亦较广,具有提供咨询的优势。因此,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
5.参谋、沟通作用。“冀中能源”现在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通过对拟收购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同时亦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映给企业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管理层可靠的情报提供者,是参谋,也是助手。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作用
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了解下属子分公司是否完成了公司下达的预期经营成果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存在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
“冀中能源”信息化管理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用友的OA办公系统(办公用),用友的NC系统(财务用),销售和供应分别有不同的公司开发的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横向没有联网,导致各种数据不能共享,公司不能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加强采购业务审计、存储业务审计、生产业务审计和销售业务审计等。
三、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冀中能源”内部各种文件及其实施的程序、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有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高度重视。
一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地位,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认识,营造经济效益审计的良好环境。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企业良好的沟通平台,提高企业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程度,树立审计形象,争取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各个下属单位当以所在行业的先进指标为参考,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及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应包括体现在国家及行业的定额、效益指标、成本费用指标、财务状况相关比率、内部控制的风险发生率、案件发生率、安全指标、环境排放指标、社会贡献率、资源分配结构比、资源利用率等。
三是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案。
五是做好审计人员的相关专业基础培训工作。
六是注重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利用,促进被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克服那种“一查是事,一走了之”的态度,将审计监督最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成果。
七是在加强公司本部所属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对外控股、参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降低风险。
总之,“冀中能源”公司要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而经济效益审计旨在对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发展,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全面加强公司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丁宏.浅析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J].中国外资,2009(7).
[2] 鲁明朗.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经验探讨[J].北方经济,2007(4).
[3] 杨树滋.效益审计探讨[EB/OL].中国审计学会网站,2005.
关键词:境外;高校;内部审计;启示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132-02
一、美国大学的内部审计现状
1.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与职责。美国大学的审计部门通常独立于财务部门,业务上需要向主管行政、财务工作的校长汇报工作,并且可以直接将重要审计结果汇报给校董会。审计部门在维护学校资产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捍卫学校声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审计部门在规模上属于一个较小的单位,约10人左右,但在高校正常有序的运转中执行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高校审计室的职责范围包括检查和评估政策、程序和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和规章的遵循程度较高;保护资产的完整;有效地使用资源。
2.内部审计的作用。高校内审部门的主要作用不仅限于审计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管理职能。高校审计室通过执行审计的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进行相关的指标,提供恰当的改进意见,提高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促进他们更好地履行相应岗位的职责。审计部门是学校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审计人员应该更客观地站在学校和校长的立场上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高校内审部门更是如此,审计人员不仅应该精通审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经管理办法,更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擅长高效率地控制和平衡风险。在美国高校中内审的具体作用包括:开展内部审计、提供内部控制相关的咨询服务、专项调查、风险评估和控制。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在美国高校内部审计中相当广泛。如康奈尔大学,每3年审计部门就要帮助确定大学内部控制程序存在缺陷的风险。首先,学校被分为很多可以审计的独立单位,有74个单位。然后,对诸如规模、业务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等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对这些单位打分,审计部门再基于这些风险评估结果决定审计哪些单位。低风险的单位只需定期进行有限范围的评论,审计部门通常将较多时间分配在高风险的单位。同时,注重内审与外审的一致性。
4.健全的大学内审组织。在美国,大学内部审计机构通常会接受大学审计师协会(ACUA)的管理和协调,ACUA成立于1958年,是一个国际性专业组织,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500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服务。首先,ACUA为高校内审人员提供后续教育的机会、调整高校内审的规章制度和风险管理。其次,ACUA也对大学之间的内审工作进行一定的协调。每隔几年,大学之间的审计机构会进行交叉审计,这种“同等级别的交互审计”过程也利用内部审计协会指定的规章制度开展审计工作,并对审计中发现的和提出的建议出具审计报告。最后,ACUA有自己学术刊物,并以此鼓励高校内审人员积极从事内审方面的工作,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之间交流工作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香港地区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之后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加强两地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下面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简单介绍香港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些特点。
1.独立性强。香港城市大学的内部审核组刚成立时,审核组直接对校长负责,审计计划由校长批核,项目完成后,将审计报告和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全部送交校长。2002年,香港特区政府审计署通过对香港几所大学进行审计,建议大学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香港城市大学董事会的6名校外成员被吸收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内部审核组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而审计委员会作为非行政部门向校董事会负责,其审计工作的结果向董事会报告,这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得到提高,其独立性也得到加强。
2.客观性强。内部审计部门不参与行政决策,只是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对被审单位提出意见建议,而且意见和建议往往是宏观上的。另外,比较重视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以及对审计效果的追踪。审计报告的提交并不意味着审计项目的完成,审计人员要等到审计意见落实了,情况得到改善了,审计项目才算结束。
3.重视风险评估。香港城市大学内部审核组非常重视风险评估,建立了一套专门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各个院系、行政单位和经济业务循环的风险指数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决定各单位和业务的审计时间表,高风险指数单位和业务将被优先处理,并据此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4.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的项目管理,香港城市大学起用了某会计师事务所开发的审计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包括前期计划、审计程序、审计建议、组长评阅程序等全部以电子化模式记录和储存,改善了审计工作底稿的储存,方便审计工作底稿的查询和利用,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审计软件的工作底稿都经过加密程序处理,也加强了审计底稿的保密性。
三、境外高校内部审计对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然而,要使内部审计专业在新的世纪里更加受到重视。通过内部审计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建立完善的高校治理结构。构架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视为当前我国高等体制改革的一种初步思路。一方面,依法将国家或其他投资者(举办者)对高校的财产终极所有权同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产权相分离,前者通过国家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来实现;后者通过高校依法对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支配和处分权来体现。这既可巩固畅通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筹资渠道,又密切高校、国家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促使高校依法在吸纳多方投资后形成独立的法人财产,成为国家或社会所有,高校自主经营、自求独立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主体,在真正、完全意义上享有在国家政策引导、遵循教育下的独立办学自,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法人治理结构。
2.由“把关型审计”向“管理型审计”转变,发挥内审的管理职能。高校的内审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查账,应该充分利用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及财务状况的优势充当一个“好参谋”。这应该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个职能上。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有了管理的框架,要让管理得到强化,得到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就需要内审的支撑。在学校内部的各种职能部门中,内审地位超脱,最适合担任这一角色。这正是国际上管理界而不是审计界首先提出开展“管理审计”的原因所在。
3.建立高校内部审计协会。审计工作要做到“研究要先行”,一要为内审人员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比如,创建教育系统内审的专业杂志、举办学术交流的研讨会;二要培养内审工作的人才,包括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的后续教育等。建立专业的高校内部审计协会将更有利于以上工作的组织协调,发展国内高校内审机构的团体会员和相关研究爱好者的个人会员,共同致力于高校内审工作的研究、规范和监督内审人员的工作程序,为会员提供后续教育服务。
4.开展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内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检查、监督财务部门或者有关经济责任人的,而是着眼于整个学校的全局目标。客观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增加了内审的风险性。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对学校内部各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等级评分制度,选择风险高的单位优先审计、重点审计。理论上,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良好的前提下的,也规定审计时采用制度基础审计,但是,我国大部分审计机构都在使用账项基础审计。因此,审计结论普遍存在重大隐患。内审人员应着眼于风险基础的审计。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所从事的日常活动、学校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学校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准则的遵循状况。审计全过程所搜集到的证据、信息,构成审计意见的合理保证。这也是风险基础审计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原因所在。风险基础审计主动发现和控制各项风险,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因此,开展“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爱东.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中国内部审计,2003,(8).
[2]王光远.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外部化问题[J].财会月刊,2002,(4).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29-02
一、现代民营企业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组建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已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新选择。同时,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监管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持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运营效率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增强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是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民营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经营状况的有效性、投入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企业内控制度的科学性等进行审计评价,有助于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评价公司经营业绩,有效监控日常管理行为,切实维护所有者权益。
(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现实意义
1.树立审计权威提升审计效能的需要。审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职能实现的效果和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程度,而且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服务对象和高层领导的信任来维护自身信誉,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只有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才能适应形势需要,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审计效能,收获审计效益。
2.防范内控风险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将审计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内审环节,便利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控制。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企业内部多个层次和部位,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及内部控制弱点,提出对应的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既支持战略层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或调整)的方案组织实施,最终起到防范企业风险、改善经营状况的目的。
3.开展有效沟通提供服务平台的需要。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在做出决策后,希望得到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效率、经营风险等方面客观、真实、可靠的实时信息,以便于强化后续管理和政策措施调整抉择。职能部门和基层管理者希望将某些问题和建议通过适当的中间平台进行反馈。此时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相关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扩大测试来发现和验证问题性质,充当媒介,满足需求。
4.提升专业技能深化审计管理的需要。每一个审计项目,内部审计人员都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实施既定的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证据充分支持审计评价结论和审计意见建议。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累积知识,通过接受持续培训教育、定期问题研判、升级资格考评等形式来提升职业技能,推动审计管理水平上台阶。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问题
1.审计质量标准制度缺乏,难以全面实施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工作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量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核心,但往往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或责任主体不明确,或没有追究制度,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责任无法落实下去。
2.民企内审法规层级偏低,审计手段方法受到诸多限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虽然参照有关准则规定,建立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操作办法,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民营企业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相关法规层次不高,操作上缺乏权威性。有效审计手段不足,譬如对函证等审计方式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相当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查账的基础上,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3.企业内部审计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与时俱进要求。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其目的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督促受托责任人履行受托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为控制内部审计质量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没有适时做出调整。
4.审计过程控制管理缺位,审计报告精确度备受质疑。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部分审计人员未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出现“漏审”现象。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质量控制环节沟通不畅,不能及时准确把控现场审计。再者,不少审计项目系由1人完成,审计复核难以系统开展,多停留在问题定性和文句稽校上。
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内审工作需要。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盛行,部分审计人员不懂审计业务,有些审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手段掌握不多,难以胜任内审工作。掌握现代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偏少,应对复杂审计能力较弱。
(二)成因
1.审计职能定位影响内审质量提升。大多数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服务三大职能。内审工作的定位对内审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定位于传统的“财务监督型”,内审缺乏应有的广度;定位于“管理咨询型”,受内审资源制约,内审缺少应有的高度。
2.现有法规和管理环境制约内审质量水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内部机制,法规环境的变动将直接改变内审工作的根本依据和评价标准。内部审计管理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内审机构缺少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管理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3.审计技术方法择用改变审计证据力度。审计内容的广泛和复杂,要求内审人员在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时,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借助职业判断,才能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运用现代经济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审计证据效用。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技术等的出现,有助提升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4.审计人员素质结构指引内部审计评价。内审人员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职业敏感度和判断能力。内审队伍专业结构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工程(如产品、基建)技术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精通现代审计技术、具备综合分析能力的审计高级专门人才。
5.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管控审计报告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种有计划的审计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否得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通过对内部审计实施全过程、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形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并及时加以控制、减弱和消除。
三、提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探究
1.合理选择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组织性质和规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较高独立性。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其内部审计工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但企业需配备内部审计主管。实行股份公司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通过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审计;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核职能执行部门的内控制度遵守情况和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体系。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适应审计环境、具有可操作性、覆盖审计环节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要有工作机制做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明确落实岗位责任;要有监督机制做保障,包括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要有程序机制做规范,考虑内部审计授权情况、人员素质结构、业务范围特点、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审计全过程控制管理。
3.着力优化内部审计流程管理。一是做好审前准备工作。采集、整理、分析数据,突出重点、搜集关键线索;审计方案目标、范围、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二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注意取证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规性;记录审计线索,形成审计思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问题明确、理由充分、手续完备;现场检查审计程序,核对取证数据,复核审计结论。三是把关审计报告质量。认真研究被审计部门意见,深入分析提炼审计结论;评价内容全面、依据充分;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4.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通过以审代训、参加资格考试、鼓励自修自学等途径通晓会计、税务、统计、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提高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更新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培养和树立其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参加专题研讨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班,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鼓励内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切磋心得、深入思考和研讨问题。
5.探索应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全方位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等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充分满足审计工作中对数据采集、计算、汇总、查询、判断和分析等要求;通过网络读取所需数据,实现远程实时审计,构建审计信息集约化管理的网络平台,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适应审计对象发展的新需求,灵活选用审计抽样技术,量化和控制抽样风险;以风险分析与控制为切入点,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赵光华,马日波.内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05,(4):16-17.
[2] 王侨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08,(12):48-49.
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
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下发后,我们制定了传达贯彻会议提纲印发给全市财政系统,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监督工作会议;重视建章立制,健全内部的审计制度,加强财政内部管理;加大内审力度,圆满完成内审任务。组织了人力,对局内各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了全面地、彻底地清理。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全国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及区财政厅贯彻意见下发后,我们制定了传达贯彻会议提纲印发给全市财政系统,组织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财政监察工作;重视建章立制,健全内部的审计制度,加强财政内部管理;重视会计工作,加强会计规范化管理。
对财政的预算资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加大内审力度,圆满完成内审任务。从去年9月开始,我局组织了人力,对局内各部门的各项资金进行了全面地、彻底地清理,继续抓好内部审计工作,完成对国债服务部、国债办、财政研究所、彩宏公司、彩华公司、局工会、局基建等部门的帐务进行清理,处理遗留问题。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掌握了财政资金的运行和分布情况,为财政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完成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五月开展对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监督工作。十月底已全部完成对两县、四城区、高新区、郊区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县、区财政都存在有违规资金、以拨代支、虚列支等现象。全面分析了城区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也感觉到加强城区的财政管理势在必行,并对今后如何加强城区财政管理提出建议性意见。今年4月份监督科与基建科的同志到城区财政局,检查各个城区城市维护费的收支执行情况,是否专款专用,避免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完成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监督检查培训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观看财政部有关监督检查方面的录象报告,为开展检查工作做好事前准备工作。认真贯彻全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督检查试点工作。如何对社会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进行再监督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开始对社会中介机构报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抽查,目前该项工作尚未结束。
完成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为贯彻落实监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联合开展国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的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市监察局、计委、财政局三部门抽调人员建立了联合监督检查组,于今年八月对我市使用国债资金的5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今后进一步强化国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提出意见及建议。
完善财务总监制度,派驻到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派驻单位提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达到监督的目的。
2003年,财务总监参与企业改组改制方案的制定、指导企业落实目标成本责任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131条,帮助企业减少不合理税费142万元,协助企业查出"小金库"和帐外资金3375万元,查出隐瞒税金3608万元,查出违规动用财政性资金807万元,查出成本不实1.52亿元,协助检查入库税费1.02亿元,协助企业收回各种资金5亿元,参与重大事项联签1299项。
开展清查"小金库"工作。通过单位自查查出1995年以来的"小金库"收入2084万元、支出1855万元,重点抽查查出"小金库"违纪收入875万元、支出681万元。
在全市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抽查,通过对十几个单位会计信息的抽查,发现不依法建帐、做假凭证、虚开发票报帐、隐瞒收入、乱摊成本、截留利润、偷逃税收等会计信息失真和违法违纪现象。针对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的基本状况,10月份财政代政府拟发了《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执行《会计法》情况自查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会计执法情况大检查。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审计方法更多样在审计方法上,传统的财务审计通常采取对会计资料进行检查的方法,如审查、查看、计算、分析,以及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核对法、盘点法等;而绩效审计不仅要采用上述方法,而且还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技术,并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审计,采用业务测试、分析法、系统法、论证评价甚至模糊预测与评估等方法。
(二)审计作用更显著在审计作用上,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和合法,保护组织资产的安全完整,其功能是保护性的,作用有限;而绩效审计不仅要监督组织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的角度,评估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程度和有效程度,探寻影响组织绩效高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路径与方法,其建设性和控制性作用尤为突出,由于这种审计活动已拓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因而作用是无限的。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顺应审计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要“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可见《规划》已为全面推行绩效审计明确了时间表,其发展趋势将难以阻挡。
(二)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水平的需要绩效审计通过评估人民银行对公共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效率与效果,揭示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人民银行资金和资源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级人民银行能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完善人民银行内控管理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一大优势是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能有效改变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以事后监督为主的局面,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使人民银行内审实现从查错纠弊向预防和控制转变,从而促进人民银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有利于各级人民银行依法、合规、科学、高效地行使人民银行职能,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目标。
(四)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需要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经济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为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了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要求,各级人民银行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并且从2006年开始,人民银行已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中央财政削减人民银行系统的经费预算,特别是基层人民银行的经费预算大幅度缩减。因此,适时开展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实现支出节约、支出合理、支出得当的绩效管理目标,既是各级人民银行领导和员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人民银行的客观需求。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模式探索
(一)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和立项原则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目标。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业务管理的效率性和职责履行的效果性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资源使用是否得当,是否进行了有效管理,是否实现了人民银行的职责目标。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立项原则。在绩效审计立项时,应坚持重要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的立项原则。重要性是指选择的项目是否举足轻重,是否与人民银行职责履行息息相关,并且是上级行关注和员工关心的。时效性是指项目的选择时机是否恰当,过早则可能问题尚未显露出来,不利于作出客观评价;过晚则可能时过境迁积重难返,不利于问题的纠正和绩效改进。周期性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内,对所有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持续关注,周期性的有计划随机选择绩效审计项目,从而保证审计的覆盖面。
(二)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和范围1.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任务。主要是对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财力、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从而促进人民银行持续改进提高履职绩效。2.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对各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或开展某一专项业务时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客观、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质量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履职效果,即资源投入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履职结果,即资源投入是否得当。
(三)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也是传统财务审计方法,只不过财务审计中处于从属地位;而在绩效审计中,由于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绩效信息,以及相关的行业资料等,因而调查研究法是绩效审计的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绩效面谈、电话调查、函证调查等,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上述调查方式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单独只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利于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此外,由于调查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所以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足够的样本量。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主要和常用方法,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时,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用以找出因果关系、目标差距及影响原因。统计分析方法准确性较高,结论相对科学可靠,但相应地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数学分析能力。3.经济分析法。除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以外,绩效审计中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进行绩效测评,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建立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总体评价。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审计评价评价的公正性。
(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程序1.准备阶段。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时要明确绩效审计项目;二是在开展绩效审计项目前进行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有关人员、要素指标等进行初步调查,为针对性地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打好基础;三是制定绩效审计方案时,要对审计项目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管理进行审查,确定审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审计目标。2.实施阶段。一是制定绩效审计实施方案;二是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流;三是收集信息和数据;四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绩效审计结论。在这一阶段中,审计人员必须依据绩效审计目标,充分收集相关的审计证据,并对其进行归并、汇总、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相应的绩效审计结论。3.报告阶段。一是撰写绩效审计的内审初步意见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计结论和加强与改进管理的意见建议,撰写绩效审计报告并向派出行或上级行报告;三是根据相关制度和保密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审计公告;四是跟踪绩效审计报告,及时根据领导的批示意见搞好信息反馈,督促绩效审计报告意见与建议的有效落实。
(五)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报告应包括引言、主体、附录三个部分。1.引言。应写明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期限、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方法等事项。2.主体。由5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与绩效相关的基本情况,如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状况、职责履行情况、审计活动的目的或总体目标等。二是主要问题。问题反映应从绩效角度进行定性,详细陈述问题事实、数据及相关分析等,问题排序一般按对绩效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三是反馈意见。陈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初步意见的反馈意见。四是审计评价。围绕审计目标,运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时资源使用的绩效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准确、清楚、易懂。五是审计建议。围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解决问题、提升绩效提出审计意见建议,所提意见建议要有针对性、控制性和可操作性。3.附录。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文件和具体分析过程与评价结果,如绩效评价分析图表、计算数据等。
关键词:跟踪 审计。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需要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1、以往工程项目的“审计”,是事后总结的做法,无法客观、有效监督施工生产全过程,对隐蔽工程,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地基基础等很难再现有利的“审计证据”。同时,因为生产过程不光是施工,还包括设计、招投标、项目管理决策、竣工结(决)算和其他阶段,因而事后“审计”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2、有些较大项目因甲方投资规模大,管理环节多,设计跟不上,却急于要求建设。施工方对招投标文件、预算资料、预审资料等信息掌握量有限,担心项目流失,急于开工,造成项目策划考虑不周,也就是事前“审计”不到位。
3、过程中仅以例会纪要,变更签证,施工合同、检查等为主,缺少主动性和现场的动态管理,往往的等待结算时刻,缺乏事中“审计”。
二、跟踪“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
1、项目前期资料。招投标文件,资格预审资料,招投标过程记录,评审记录,构成“审计”的基本资料。是否实行招投标,有无骗标,预算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取费是否合理,预审是否真实,这些情况必须搞清楚。
2、工程工期、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和规定。
3、材料采购、设备采购、设计变更等是否及时、准确,符合合同规定,各项验收行为有无违规。
4、工程变更、签证、会议记录是否收集及时、明确、同步、齐全、清晰、详尽。
5、工程结算量与结算时间是否执行合同规定,结算申请与审批结果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备案登记。
6、工程进度款是否按合同要求按规定支付和专款专用。
三、建立跟踪“审计”规章制度
1、成立“审计专业小组”, 建立规章制度,自觉规范和监督所需要“审计”的施工过程,让事实用“审计证据”说话。
2、按照工程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分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工程竣工阶段进行跟踪“审计”,并由各职能部门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3、施工阶段工作:
⑴、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将符合跟踪“审计”的工程内容,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计专业小组”等进行通报。提供分管该项工作的人员名单、职务和联系方式,及时报送有关项目批文、预算、计划等有关资料。根据施工计划,组织“审计”力量,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⑵、施工阶段:向“审计专业小组”提供工程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交底纪要,工程变更资料和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审计专业小组人员”、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对工程质量、变更、现场签证情况进行检查和复核。实施隐蔽工程封闭时,跟踪“审计”人员须参与验收,并及时通报需要整改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限期落实。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质量;问题与对策
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浪费,确保单位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单位必须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亟须解决的。
一、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审计质量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结果的质量;二是审计工作的质量。简言之,就是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审计结果质量又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集中表现和最终反映。从社会大众反映来看,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质量;而审计人员应该把握的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底稿反映,这样不能全面考察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从底稿中无法反映,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2.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
3.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作深入审查。某些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
4.没有准确发现被审单位失真的会计资料信息,取证不到位。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单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出现技术性差错;有的是由于单位受利益驱动,人为制造假账;还有个别不法分子有意搞乱账目,企图从中谋利。主要表现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例如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例如有些单位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该报废的资产不予核销,例如虚构存货或固定资产等;单位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错失取证良机。
5.审后追踪不到位。近几年,虽然国家审计署和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落实并对审计项目实施追踪审计,但是仍有不少单位只重视对审计查出的罚款处理,却忽略了对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追踪,致使一些违规、违纪问题屡审屡犯,法律的刚性得不到体现,审计的力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对策
1.坚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2.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强化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的要求。审计部门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审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质量。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年度计划确立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编制,既要体现全面审计,也要突出审计重点,权衡质与量的关系,科学安排审计计划,还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供保障。
3.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和操作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要通过学习、领会和运用,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作为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更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功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适时予以调整和完善。
4.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5.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6.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层层审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记录了审计工作中实施的审计手续和审计测试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据此而得出的审计结论,集中体现了审计人员所做的全部工作。因此,它可以作为审计组织的监督部门检查审计工作实施情况的依据。为确保审计工作的总体公正性,审计工作底稿应做到层层审核,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由项目主审人员复核;某一审计项目的全部工作底稿应由负责该项目的主管审计人员复核。工作底稿层层复核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整个审计组织的审计工作质量。
7.加大事前、事后管理力度。审计组和所在部门要重视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为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创造好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强事后控制,重视开发利用审计项目成果,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8.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审计机关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高层次监督的要求,又需要审计人员在能力上具有层次结构,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要求,又能降低审计贡献成本率,审计组织还需要多结构、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要求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审计组织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审计后续阶段,审计组织还应当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不但要对整个审计项目评价还要对审计人员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祝魁运:谈审计质量控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55-156.
[2]李晖琴: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195.
本刊讯,陕西省审计厅坚持以“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促进富民强省”为载体,注重运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问题等方式,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制定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工作中延伸,向实践中拓展,努力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陕西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陕西省审计厅党组及时传达会议精神,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了活动的各项任务。进行了深入动员并认真组织学习。采取“领导带头、办班轮训、讲学结合、共同提高”的办法,先后举办4期培训班对处以上干部进行培训,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进行了专题辅导,厅领导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进行了专题讲座。厅里组成由厅领导带队的8个调研组,深入16个厅局、44个基层审计机关进行调研。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和“三个着力点”,结合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民生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分别召集市县审计机关、部分被审计单位和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座谈讨论,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奠定扎实基础。通过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进行分析检查。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了“一人一计、一处一策,我为科学审计建言献策”活动,共征集个人意见建议243条,处室和单位建议36条,大多数建议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体现了大局观念和宏观意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广泛征求意见,查找问题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谈心活动。省厅党组经过充分准备酝酿,召开了以实践科学审计、强化监督服务,促进富民强省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委检查组到会指导。厅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实际,认真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全厅十七个党支部分别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处以上干部按照“三对照、三检查”,一般党员干部按照“三查三看”,认真进行了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厅党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回顾了审计机关在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是针对查摆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按照“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的要求,厅党组高度重视,各支部和各处室、单位认真负责,坚持把整改落实工作贯彻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厅党组制定了厅机关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从改进审计业务工作、改进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提高机关管理服务水平等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31条具体措施。整改落实方案体现了“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了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了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部门责任。在整改过程中,注重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利用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采纳各方面征求的建设性意见,重点研究解决事关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主动说明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单靠审计机关自身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解决。围绕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着力构建有利于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要求,对以前年度制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认真清理和修订,目前为止,共建立、修改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40多个,随后还将修订完善的各项制度编印成册,以便于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陕西省审计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一是领导重视、以身作则、带头参与,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是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方面。三是解放思想、建言献策,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举措。四是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实践特色,是提高学习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原则。五是坚持把开践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和审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该厅还制定了下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服务意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将审计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的方方面面,增强审计工作宏观性、总体性、建设性和效益性。坚持开拓进取,强化创新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本意识。进一步开拓进取,努力推进审计创新。要建立起科学的审计管理、考核、激励、促进和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依法审计、依法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强化审计监督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履行好审计的法定职责和社会责任。
(本刊记者 李进)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审计;会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184-02
一、会计监督与分类
会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它通常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能督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合乎程序与合乎要求,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它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监督的基础。它对于规范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改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收支预算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监督主体分类,可将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
1.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公共组织自行组织的、由内部机构或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检查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公共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公共组织自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错纠弊,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会计监督的大量工作是由公共组织自行组织完成的。
2.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由公共组织外部有关机构和人员对公共组织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由主管部门或者财政、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的联审互查;有关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规定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监督检查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腐败行为滋生蔓延,确保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二、当前中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重事后、轻事前,缺乏全过程性。会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监控,中国集团企业会计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后的反馈性控制,缺乏事前、事中的防护性和反馈性控制。财务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机体,实行有效的自我监督是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因此,加强事前、事后的监督,约束企业行为,可以更加有效地使母公司加强对子公司的监控。
2.内部审计监督弱化。中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革以后,虽然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置了内审机构,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和人员素质低下,致使审计工作效果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一般只通过查账这种手段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而且对企业内部出现问题的人员没有弹劾权,从而限制了内审工作的监督力度。
3.社会中介监督不力。虽然近年来注册会计师逐渐受到企业监事会、审计机关、税务机关、人民银行等企业监督主体的重视,也按照国家规定对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其在成立过程中多与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等单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业务仍是通过其原有挂靠单位或投资方的关系而取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质量和信誉度。
三、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1.增强会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会计监督的主要人员,会计队伍的层次和能力应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广大会计人员想监督、能监督、会监督。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贯穿于每位会计人员工作的始终,经常性、周期性进行教育,使其时刻牢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其能够掌握会计监督的知识和技巧,能在日常工作中熟练应用。对于会计人员的任免,要从严管理,在学历、经验、思想认识层面都要把关。注重在企业财政会计监管人员方面的培养,利用多种类型、多种渠道、多种等级的职业培训,改善会计监管队伍的知识结构,增强会计监管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构建起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公正廉洁、爱岗敬业、作风踏实的会计监管队伍。
2.重视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健全单位负责人约束机制。由于中国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十分健全,往往对单位负责人没有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负责人的权力无限扩大,未依法行政。所以要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顺利执行,必须首先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2)要事实上重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把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大力发展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保证监事会具有独立性,并给予监事会足够的监督权力。
3.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统筹兼顾两不误 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省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第二批活动启动以来,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到教育活动与工作统筹兼顾两不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充分发动职工群众,统一思想认识是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源泉。
活动伊始,公司党委就明确提出要将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落实,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把握。首先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以持续跟进的宣传发动,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党员干部对活动的认同度、参与度和重视度。在宣传教育的重点上,突出干部思想的统一和职工群众思想的认同。一是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二是对流动党员通过电话传达教育活动的有关内容,对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我们采取送学上门,把学习资料送到老同志家中,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力求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全覆盖。三是通过板报、局域网等各种途径进行大力宣传,使党员干部熟悉活动主题、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四是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公司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学习计划,认真开展了“五个一”学习教育活动。按规定内容扎扎实实集中学习了8个半天。在集中学习过程中同时开展“入党为什么?党给了我什么?我应当为党做什么?”的大讨论。此外还请省直工委党校邓教授和联系我公司的省煤管局领导做了两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专题辅导报告。五是开展促膝谈心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针对活动起步阶段个别党员存在被动应付的认识偏差,以及全面铺开后部分同志有怕影响业务工作的担心,党委主要领导分别与职工群众开展谈心,讲清“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同时要求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既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偷工减料”,也不能以开展活动为“挡箭牌”,把中心任务、改革发展晾在一边。
二、充分依靠职工群众,创新活动载体是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动力。
充分依靠职工群众,坚持活动和经营两手抓,两促进,创造条件释放职工积极献计献策的热情,集中职工群众智慧,聚焦推进公司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以活动促发展。
1、依靠职工群众,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着重听取职工群众对公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服务群众、贯彻落实党纪党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求职工群众把提意见作为一种政治任务来完成,如果实在没有意见提,建议也要提1-2条。我们设立了3个意见箱,设立了公开电话、电子邮箱, 召开了10余次座谈会,向全体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下属经营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余份,同时对离退休老同志、主要经营人员进行上门访谈广泛征求意见。共收集到建议意见147条。
2、采取边学习,边征求意见,边整改的方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或整改方案,并逐一进行整改,助推教育活动与经营管理工作两促进。一是对领导作风方面的整改。如针对职工群众提出公司领导上下班不打卡的意见,公司主要领导立改立行,带头实行打卡考勤; 针对职工群众提出的公司领导存在执行力不够,督促检查少等方面的意见,公司采取重点工作挂牌督办,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的措施,现已对12项重点工作进行挂牌督办; 针对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愿深入经营一线,重管理、轻经营的意见,公司开展了“转作风、心连心、排忧解难”专项活动;针对集中学习时纪律松散的现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顿,采取迟到缺席者本人签到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二是制定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整改措施。如针对联系群众、广开言路,党务、司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关爱职工,帮扶解困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制定了“进言献策联系群众,督促提醒联系群众,关心解难联系群众三项制度”;针对离退休同志提出的退休待遇偏低、生活困难等方面的意见,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离退休老同志的措施。三是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的整改措施。如针对财务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等方面的意见,公司修订了财务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内部审计办法;针对职工对业务培训的要求,制定了培训计划。
3、以“三卡”为载体精确切入,确保活动真正“接地气”、听民声、见实效。我们在深入调研、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切实开动脑筋,以“三卡”为纽带和抓手,抓细抓实活动每一步。一是建立“进言献策联系卡”。就是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电话、职责分工等制成卡片,发到公司全体职工手中,要求职工对公司发展和班子成员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的进言献策,此举旨在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挥职工聪明才智,从群众中吸取营养,以拓宽思路、搞活经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为促使党员、干部抵制“”常态化,在深化教育的同时强化监督,建立了“监督提醒联系卡”。就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将对党员干部需要监督提醒的相关内容以及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等制成卡片,发给全体职工,方便职工全方位实施监督,做到人人监督、监督人人,事事监督、监督事事,处处监督、监督处处。 三是建立“关心解难联系卡”。就是党员、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帮助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联系方式。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联系7位老同志,中层干部负责联系2位老同志,平时电话问候,节假日发短信或电话慰问,有困难进行帮扶。重大节日、逢老同志70以上大寿进行慰问和祝福。老同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通过联系人及时向公司反映。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三、充分服务职工群众,让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群众是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活动中我们深刻领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就是推进发展,最终落脚点就是惠及群众。把教育活动与公司改革发展大局、服务职工群众、各项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干群同心干事的热情,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真正做到以活动助推整体工作。在服务职工、惠及职工群众方面:尽最大努力帮助职工解决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如为老同志解决家庭水电维修、家政困难等实际问题,公司每年补助每名老同志200元水电维修费,特别是对身边无子女的老同志由公司物业部门协助联系维修人员,并陪同上门维修;提高职工群众的福利待遇,1-3月份职工福利待遇与去年同比增长30%;对公司困难职工、退休人员、原公司所属破产单位困难退休人员和患重病人员安排党员、干部对口帮扶,公司视情况发放生活困难补助和医药费补助等。在以教育活动检验发展成果方面:一是纪律作风情况有了显著的改进,上班迟到、早退的现象基本杜绝;二是“三公”经费明显下降,1-3月份与去年同比下降37.55%;三是根据省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主动寻求企业深化改革的出路取得了实效;四是房产、地产、资产产权落实正在进行;五是发动职工利用房产证抵押贷款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六是各项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今年一季度新增加了7个用户,7个发煤点,煤炭销量大幅增长,新增用户的煤炭销量占整个销量的 40 %,煤炭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76%,销售收入增长36%,收支节余增长19%。 今年一季度尽管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不好,但我们公司充分利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充分依靠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各项经济指标逆势增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内部文化建设
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加强,如果仅仅一味的依靠严肃苛刻的制度加以约束,其管理效果可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时代在进步,不光医院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在不断升级,医院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年青一代,过于强硬粗暴的限制与约束会让她们产生诸多反感情绪,不利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医护人员与病患及家属之间的正常交流与互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管理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力度,将制度融合于文化,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及建设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学习活动,让绩效管理这一重要意识真正融入医院的文化建设当中,融入日常工作当中,让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到积极参与管理,形成绩效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为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改革预算管理具体工作,将传统的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以及年度预算编制周期改为零基础预算编制模式以及滚动式预算编制周期,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预算编制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短期阶段性的预算管理工作结果来综合评定及纠正后续预算编制活动的偏差、及时进行问题的发展与解决,同时年度预算编制改为滚动式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消除预算编制周期内的预算执行出现空窗期问题,能够将365天都纳入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在,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医院各部门(门诊部、住院部、药品销售部等的具体财务收支情况)。具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意识之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也要根据预算的总体定额、分配情况来进行积极协调与统筹,避免预算外开支的出现,这样才能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结成一张可靠严密的大网,让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实实在在的找到工作的依托和根据,让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真正价值与作用。
(三)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建设
绩效管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具体的绩效评价分析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具有直接关系。过去在绩效管理工作当中虽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但取得的成绩仍然无法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评价标准、内容、周期以及后续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想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评价标准及内容方面就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关注直接的财务方面工作与指标(手术收益、住院收益、药品销售收益、医疗项目支出、医疗机械购置及维修成本、医院日常工作耗费、单位经济价值等等),同时也要关注非财务性指标,如服务质量、病患及家属满意度、医院的社会形象以及其他无形资本管理利用情况,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的渗透于医院的方方面面、才能通过自身工作给医院的管理层、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在绩效体系的方法选择上也要多结合目标管理制度、平衡计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和指标设定的SMART原则,从而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考核与评价方面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方式及周期应该在过去的一年一度的笔试加实践的固定内容基础上综合日常工作表现、病患及家属意见建议收集等,这样才能够对一个工作人员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还应该放开信息反馈及交流渠道,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得到一个分数结果,更多的意义在于如何在这些考核中找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消除考核对象与管理层之间的意识冲突与矛盾,形成管理上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也要关注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要继续维持物质奖励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关注多元化奖励的应用,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应以物质奖励为主以稳定她们的工作情绪与积极性,对于中层管理乃至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应该重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在按劳分配的同时重视职务升迁奖励、多劳多得奖励以及对优秀人才进行岗位优化配置的奖励,从而实现医务人员与医院发展双赢的目的,达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四)确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
监督约束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监督与外部社会监督两方面,内部审计监督应该建立在财务绩效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员公共参与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契合度,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内部工作人员的眼界,帮助医院的审计工作走上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要求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外部社会监督方面,目前对于大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来说仍然欠缺,缺乏提升社会大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动性与意识,所以应该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为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营造一个科学严肃的外部监督环境,促进管理工作的切实加强。
二、结语
一、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够完善.有的单位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如购置设备的账务处理,没有先通过设备投资等科目,而是直接放到交付使用资产科目,体现不出交付使用的转账过程,还有的放在了待核销基建支出中;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核算只进行到二级科目,无法分清核算的具体内容;工程改造项目的设计费、监理费、咨询费入账时直接放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而没有放在待摊投资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设备投资等科目没有完整的按照工程划分,看不出每一项工程花了多少钱,造成查账困难.这样会导致核算报表数字不真实、会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2.资金管理上不够严格.单位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统一规定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不超过规定范围的用款支出,由部门负责人签字支出;超过规定范围的用款支出,应由主管基建的单位负责人签字才能支出.从制度上看,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规定,但执行起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审计中发现实际操作时,有时只有经办人一人签字.由于手续的不完备,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3.年终没有及时办理完工固定资产结转手续.对于已经竣工的建设项目或不经安装就可以使用的设备,均应按照基本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的要求,及时组织验收工作,并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一些单位资产已经使用很长时间,还没有登记固定资产账.如果资产遗失损坏,账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造成固定资产账不能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现实情况.
4.基建会计工作事后管理.一个基建项目的确定往往是由基建人员为主.从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编制初步设计,从施工图设计到施工阶段,都是由基建人员完成.财务人员只是支付款项,记账、算账,对整个工程基本不了解.如果有两个以上工程先后开工,所有的款项支出在什么项目什么地方都是由主管工程的基建人员决定,财务人员只是事后管理,对款项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无法控制.不利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对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把握不够.目前会计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核算的资金量较多,会计工作集事业、基建于一身,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因而忙于报账、记账较多,对相关制度、政策的变化关注不够,对制度上的要求没能很好把握.
2.单位内部对制度执行的检查不够.制度有了只是完成了管理上的起步工作,下一步的执行落实更重要,它是保证工作完成的方法和手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并不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往往形式化.看制度的执行情况,就要看在具体的事物中是否把制度当做尺度,用来衡量和约束.如果制度订完了只是放在一边,形成空中楼阁,就失去了制度的监管作用.
3.会计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局限性.会计人员未能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只会单纯的事后记账,不了解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知识,如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建设一系列的程序、工程量计算规则、专业定额、招投标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这样就很难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能,对工程预、结算的审核、工程的材料用量及各种费用支出是否合理都无法判断.
4.会计人员培训不够.不仅是系统内部还是社会上,对基建会计的专门培训很少,即使是会计继续教育也是对企业会计的培训,会计考试也没有基建会计的内容.
5.上级部门对基建单位缺少一定的审计检查.由于专门审计人员人手少,各单位所在地区不同,仅离任审计就要很多时间,因此一些单位好多年也审计不到一次.缺少必要的审计检查,对本身不对的东西没有明确和制约,有些事情就会出现偏差.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认真执行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使基建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人员应认真加以学习,以此把握和约束自己的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杜绝基建财务管理核算上的违规现象,使基建财务工作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为进行基建会计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也使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得到了保障.随着基建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好的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保证基建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要逐步改善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必须让制度发挥作用.
2.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加强内部控制措施.形成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单位对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单位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登记,定期对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进行盘点和账实核对,如果出现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不一致,可能出现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报销程序.所有基建活动开支应符合基建计划文件所列项目,应将合同、协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或批准文件提供给财务人员,合同包括施工、勘探、设计、安装、设备合同等,使财务人员了解款项支付到什么地方,具体时间和金额.付款时,根据金额的大小,有经手人、部门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的签字,对每一笔建设资金的去向负责.严格审查其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支出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不断健全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在源头上规范会计工作行为.
4.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在每年的继续教育上,系统内部也应该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这种业务上的学习,与自身工作联系,更能引起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重视,作用不容忽视.在形式上,聘请精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专家教授来讲课,解答基建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使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人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可以改善目前的现状,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和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也应该通过改变观念,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能力.
上级部门在会计人员培训中,针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做得好的单位,可以在培训中予以介绍交流,使好的工作方法得到推广和运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总结基建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
5.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在国家审计、上级主管机关审计不能达到的时候,内部审计在会计工作中就起着重要作用.不仅系统内部、有条件的单位也应该设立内审人员,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运转过程.内审人员应该选择有实践经验、懂得财务操作过程的人员.通过审计检查,评价会计工作情况以及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防患于未然,使财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得以提高.同时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财务工作起到监督和把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