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专业

管理学专业

时间:2023-06-07 09:0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专业

第1篇

管理学包括: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项目管理、军事管理、营销管理等。

管理学具体说可分为一下两大类:

一类是公共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等。

二是工商管理类:包括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短短几十年就由旅游资源大国转变为旅游经济大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向前推进,并向着更高的培养目标迈进。近些年,国内的很多高校都纷纷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该专业的招生规模都有着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国家旅游局针对于当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了研究,在学科建设和旅游专业教材编写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是我国旅游市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补给,但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有很多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毕业时并没有参与到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当中,转行的情况非常普遍,国内高校旅游专业招收的学生很多,实际用在旅游市场的很少,倘若这种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我国旅游市场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凭借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自己所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发展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才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去主动解决学习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动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同时也乐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将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上所经常提到的“兴趣学习法”。

何为认同

所谓认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同化为另外一个人的过程。一个个体想要融入某一群体中时,自愿的去接受或者模仿心中自认为榜样的人物,使得自己的处事方式或者思维态度与其保持一致。我们可以把认同分为两大类,社会认同与个人认同,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

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出发点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认同是说一个集体所共同具有的认同感,集体中的所有成员之间因为彼此之间所感受到的共性而聚集在一起。个人认同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觉到满意,自己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之而奋斗。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个体认同的实现势必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对个体给予的认同,对于个体认同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想要社会对自己认同,首先要达到个体认同才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又相互联系。

基于主客观不同的出发角度,就有了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的概念。显然,主观认同就是指个人主观意识上的认同,这方面还可以细分为自我的认同和群体的认同。而客观认同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于某个个体行为方式、社会地位、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同。

大学生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可以看作是自我认同中的一部分,在个体经过自身对知识体系的分化整合之后,对所学专业形成认同的态度。所谓知识体系的分化整合,是指对自身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重新研究,经判断分析之后,结合新的知识形成新体系下的逻辑观念,从而完成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在校期间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样对专业的认同也直接影响着其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未来是否愿意或者能够继续学习并参与到所学专业领域。

影响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让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难以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都不是很满意。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即使有一些学生当初选择的是这个专业,也是在对该专业误解的前提下选择的。这就是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出现了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学的专业不如别的专业好,再加之有些专业确实就业率不高,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转行,更加坚定了他们对自我专业的不认同。此外,还有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是片面的将该专业理解为“旅游”专业,所能够联想到的就是游山玩水,尝尽天下美食等,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看待。真正的开始专业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这门专业所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些,绝大多数的课程是学习如何作为一个旅游服务人员,如何让除自己以外的游客在旅途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想要让学生再对专业认同难上加难。

培养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措施

注重专业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学校在学生入学初期,首要任务就是专业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所要学习专业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旅游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了解这一行业对于一个人视野和阅历培养的帮助。转变并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旅游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清晰的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旅游服务人员。

第3篇

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知识,似乎很容易,又觉得很难,总不喜欢钻研进去。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十周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这实习的十周里,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处理文件,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的观察和学习,初步了解了办公室文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文员:整理资料,收、发传真,接电话,收拾办公室,接待客户等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的观察和认真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公司文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了很多关于工艺帽子生产方面的知识和ISO2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和作业流程。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作用是重要的,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我是学公共管理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套经典理论,似乎很能说服人,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工作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公司,是一家私企,我刚开始的工作因为公司要进行ISO2000检验,所以要对大批的文件进行整理。每天都要整理文件、填制表格、打印和复印要进行被检验的文件。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办公室的一个同事向我交代了一下我的工作内容,刚开始我还觉得蛮紧张的,再和他们的交流之后,我渐渐的放松了自己。工作不是很难,只是很琐碎又很多,也要有耐心和认真的去做。刚步入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到网上去找一些有关ISO2000方面的资料来看,因为虽然只是简单的资料管理,但很多作业标准我是不懂的。才发现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时,学的是多么的少,尽管和完成工作任务没多大的关系,但我觉得应该多学点,有几个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给自己我几个选择。

我在那实习了十周,在这短短十周中,曾有几次想过要放弃。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比如我们招工的同事,他们很注意对自己客户的保密,以防被同事抢去自己的饭碗,因而关系显得有点淡漠。也许我是刚开始工作,有时受不了工作的重复和繁琐,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就想辞职再重新换个工作得了。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再换个工作也是的,在别人手底下工作不都是这样么,想着在中山找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慢慢的坚持下来了,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我现在的工作,相比其他人来说也不是很难,毕竟自己还是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现在才明白,在校做一名学生,是多么的好啊!早晚要工作,早晚要步入社会,早晚要面对这些避免不了的事。所以,现在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学一点总比没有学的好,花同样的时间,还不如多学,对以后择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再说回来,在工作中,互相谅解使我很感激他们。有时同事有事要晚来一点,就要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办公,偶尔我也会的,大家相处的很好,没有什么隔合。这个时候心里很开心。

第4篇

一档案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文秘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培养的文秘人员,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专业人员。目前社会需要文秘人员的单位既有党政机关、大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在一些小型企业,文秘常常身兼数职,既是领导者的助手,又是档案管理者。而小型企业的档案管理既有企业内部资料,又有相关人事。而文秘人员只有充分了解档案管理的规律、性质和作用,才能有效开展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档案管理专业”中学好这门课。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专业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该专业的发展。首先,在教学方式上,目前的档案管理教学还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理论传授,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更缺少学生的参与。档案管理本来就是一件比较枯燥的工作,需要工作者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这份工作性情急躁的人难于胜任。在教学中如果用枯燥的方式进行讲授,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其次,是教材方面的原因。目前的档案管理专业教材大多是本科所用教材,偏重于理论性。而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偏重于实用性,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就要马上投入到工作实践中。这样的教材就和生活严重背离。理论性的教材内容,主要是概念多,而且具有抽象性,令高职学生很难掌握。并且这些概念性知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多少使用价值。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当前的档案管理已经采用电脑操作,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在管理方面,档案制作是文秘人员的工作,但在计算机时代,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文档一体化”,将文秘和档案管理集于一身。但教材中却没有体现这一点。第三个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目前的档案管理课程偏重于理论学习,轻视了手工操作。档案管理是个细心加耐心的复杂工作,在工作中需要手眼脑并用。因此这门课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才能掌握技巧,尤其是目前的“文档一体化”,更是要以实际操作为主。如果只重视理论,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第四个问题是教师存在的问题,目前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文档一体化之前的教师,他们对于这种与电脑相关的档案管理黑没有完全适应,因此在教学中也不能将这种新操作方式传给学生。一些学生常常在学校学不到这类知识,还是在实习阶段自己通过实习,向从事这门技术的专业人员学来的。

二档案管理专业改革的途径探索

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善教学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重视对专业人才的使用。过去,一些小型企业的文秘工作,一般都是找个中学生来代替,或者是家族企业的家属担任。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越来越专业化,小型企业和家族企业也步入正规化。因此文秘人员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首位,而实用性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档案管理这门课程时,要强调档案的重要性。像我国目前就有很多与档案有关的电视节目,如《国宝档案》、《百家讲坛》中都与档案管理相关,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新媒体教材引用到课堂上,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明白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也可以让他们制作一些相关档案,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二)改善教材内容

高职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教材编写方面,要将高职档案管理与实用性挂钩,编写适用于高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增加实用性和现代化内容,摒弃那些不适合时代的陈旧内容,将动手能力作为教材的主要部分。由于目前出现的“文档一体化”人才模式,需要在教材中增加档案制作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走上社会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服务于社会。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也要将动手能力的课程时间加大,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这样便于巩固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仅是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通过实习,帮助企业制作档案,这样才能使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闭门造车式的制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四)提高教师素质

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与汉语言文学并列的二级学科,这在秘书学专业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秘书学在我国自创立以来,一直被置身于汉语言文学的背景之下,因此很多高校在秘书学的课程设置中依然以中文专业的语言学、文学以及写作学为基础。该模式背景下培养出的秘书学人才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专业秘书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趋势。尽管各高校都在倡导秘书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难以落实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最终导致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缺乏真正走向社会的实践经验。因此,秘书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只有重新定位管理学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实践教学方法,才能凸显秘书学学科的实践应用性特点。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秘书学管理学课程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不适应当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社会对秘书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一、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秘书专业是一门实践极强的应用型专业,管理学课程也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秘书学专业学生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一定的实训实践来掌握。然而在实际教学计划制定与课程设置安排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不会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无法得到实质性的锻炼,缺乏真正走向社会的实践经验。

(二)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传统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以客观主义教学观为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已“教”为主的方式,通过口头讲解知识和课后答疑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存在学生参与性少、教师灌输多、开放式少、封闭性多、师生互动性少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课堂学习处于习惯性的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组织管理者需要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当今社会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励性,管理学中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中,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一些管理领域中出现的管理实践问题不能及时的反映在教材中,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能力,导致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管理学领域内的实践问题与研究成果。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等经常使用“建构主义”这一术语用来强调个体或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的“建构”是指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构主义作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强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并理解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过程也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学校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类知识和能力以外,还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或合作建构意义的能力,并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知识构建中的作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的重心,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可以从旁协助、提供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细化分解问题、记录学生进展情况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与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性特点有着共同之处,因此,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不仅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秘书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今后辅助领导者工作奠定基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管理学教学中的缺陷,体现管理学学科的实践性、实证性特点,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具体来讲,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可称为课堂讨论法。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讲授、分析管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经历与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会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通过案例讨论还学会了倾听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见、民主的决策过程、批判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价值观等人际交往技能。教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案例的代表性。要选择与秘书学的学科特点以及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可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多渠道的传播媒介搜集案例,形成案例库。其次,具体教学环节设置。教师可采用先进行理论讲授,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事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理论。再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提醒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一方面要树立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的思想,另一方面应以现实情境相结合,按照具体的原则和实际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二)网络互动教学法。网络互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系列学习方法。网络互动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班级QQ群,事先将课堂上要讲述的管理案例上传至班级群,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课前思考。教师也可以选择在每隔一段时期固定的时间段与学生就近期发生的管理学案例进行讨论,学生也可将自身比较感兴趣的管理学案例在QQ群里与其他同学进行分析与讨论,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网络互动教学法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提高秘书学专业学生对于管理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管理游戏法。管理游戏法是目前在企业员工培训,尤其是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培训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事先精心选择并设计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游戏方案(如决策模拟游戏、月球求生决策游戏等),要求学生按照游戏规则所设置的具有挑战性与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习者自身能力或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的教学技巧。通过管理游戏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设计具有竞争性的团队练习与团队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共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意识与社会交往能力。

(四)实践教学法。管理学实践教学法主要指学生可以通过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以及聘请经验丰富的秘书专业人士或高层管理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方式,了解秘书人员的管理实践、提升学生管理技能的方法。进入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方式包括: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假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机会进入企事业单位学习管理技能,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聘请经验丰富的秘书专业人士或高层管理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秘书人员的管理实践以及提升管理技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内部经验丰富的秘书专业人士或高层管理者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做报告。此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报告中所介绍的管理实践,将秘书人员在现实中遇到的管理问题提升到理论高度。秘书学专业实践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要求秘书学专业必须加强实践型教学,管理学作为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必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形成以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促进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传统形象和地位。从而促进秘书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凸显秘书学学科的实践应用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杨锋.秘书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吴庆麒.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剑宇.秘书学专业升为本科后的专业建设[J].秘书,2012(1).

[4]杨锋.关于秘书学专业本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秘书,2013(6).

[5]李力.秘书学具有鲜明的管理学学科属性[J].档案学通讯,2013(2).

第6篇

一、方法论的借鉴

管理学发展至今表明,管理学包括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融汇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成果才能完善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如今,随着“新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和传统公共行政学派的衰落,公共管理学包括行政管理学在更广阔的定义和更强的使命感的召唤下,必然要追求价值的多元化。0022作为展现柔性技能知识的行政管理学只有具备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才能产生行之有效、富有开创性并具有影响的理论。所以,行政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演绎或归纳,而是采用各学科知识后的综合发展。行政管理学所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也决定着其必须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成果和分析方法来应对。行政管理学教育离不开处于高级知识层级且与之紧密联系的法学方法论的支撑。我们发现,西方在管理思想发展上颇有成就的大师,同时也在法律思想上有着不朽的建树,知识的融通和多样性发展说明二者在学科的哲学思维上一脉相承。

法学方法论具有规范性,法学的研究和法律的适用都必须进行严格谨慎的推理。具体到可被借鉴的法学方法论体系的法律方法上,行政管理学教育应当建立用法律思考行政管制问题的思维,以法律中的程序正义为追求,树立用法律衡量事物的标杆,还应当深入思考事件和决策的法律意义。其次,还应在追求法治的价值角度上,让学生学会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冲突纠纷的法律技能。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预示着行政管理学需要不断借鉴和参考法学方法论。即不仅在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且在企业的行政管理中都开始运用法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在行政管理学摒弃了静态主义研究模式且面临更多待解决问题的今天,其与法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追求民主科学的价值特征。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行政自由裁量的模糊性,公共管理者需要依赖实体规范。他还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做出不可避免的行政自由裁量决定时必须理解其行为的命令精神。可见,政府的施政追求,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目标不再仅仅根植于效率和效能,其应当与要承担起捍卫人民主权、个体尊严、社会公正的责任的实践呼应起来。在不断强调民主科学的行政管理的今天,行政管理学教育应当借鉴法学不断追求从程序性问题上展开思考,让学生理解在行政管理的绩优性之外还要理解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利义务的合理性。

二、理论知识的融合

在行政管理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知识的融合方面,最容易想到也最具直接互补互促性的当属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知识的互动。虽然处在不同的学科划分体系,但是行政管理学教育中必须有行政法学理论的参与。因为从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各自的完善对于彼此的发展程度都有着很大依赖,社会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要求与兼顾法治与管理、公平与效率是不谋而合的。在“法治化行政管理”成为重要课题的当下,行政效率的提高不能离开法律的控制框架。具体而言,行政管理学研究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与安排,如何管理内部行政人员以及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行政法学知识的渗透则为行政管理学在保障基本权利上完整覆盖社会公平的含义,行政法学从外围着手阐释行政权限的范围、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及对行政侵害的救济。余敏江、杜文娟指出行政程序的合理设计、公共管理的司法审查问题及公共管理的行政法治化问题等都是可以从法律思维角度思考的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公共管理问题。H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政府与社会开始呈现划分模糊的趋势,而同时诸如协会、行会等介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第三方机构”的出现都需要行政法对相应机构的地位性质、权力来源以及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给出答案。4在新公共行政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不断被提及和参照的今天,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权力”的多方行使已经日益明显而迫切,也都为法学视角下的行政管理学提供了契机。

因此,在行政管理学教师队伍结构中有一定比例的法学教师参与,提供包括公法原理、行政法学在内的相关法学课程如法理学、宪法、公务员法等作为必修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唐桦指出,应当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建立以行政法学为主,以调整公共权力包括行政权力在内的相关领域的法律学科为辅的公共管理法律知识体系。在美国公共管理教育已经采用法律思考途径开设课程的影响下,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更应思考将符合中国政府体制的法律理论体系作为公共管理学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法律思维的培养和法学基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通过法律途径思考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在法律基础上分析公共政策的思维模式,并且懂得以程序和规则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行政管理人才至关重要。

除政府行政管理之外,企业行政管理也应在行政管理学中有一席之地,企业行政管理教育同样离不开法律角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内部组织的技能,还需有对外部环境的敏感度,这包括关注外部的法律制度,使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外部的法律制度相适应;其次,法律制度制约企业管理包括企业行政管理的范围和作用,管理的决策不能忽视对法律制度的研究。目前,企业管理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已经运用法律方法展开了研究和实践,当代管理者愈加离不开法律思维和法律技能,在未来,企业模式的转变将为企业管理包括企业行政管理与法学的互动带来挑战。因此,企业行政管理教学不能只注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应在教育中融合包括法学在内的多种知识,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企业组织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需要。

三、实践的多重性

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用法律思维和应用法律技术对行政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相对于单纯灌输法学理论知识而言,实践课堂注重讨论、发言甚至辩论的形式,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这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会从法律思维角度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精神和技能。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亦可应用管理知识于法律,多角度的思考立法的科学性和效率。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项目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实践一样,难以突破形式大于内容的瓶颈,更难以看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效果。在完善高校行政管理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块时,在建立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将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互动关系纳入考虑。李邵平,何晓华在谈到面向公务员的MPA教育中指出的一些理论关注点,值得在行政管理学实践教育中有所思考。比如,多重主体的执法问题、相对集中处罚权问题、职能交叉的执法问题等2116,必然都不是只有在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闭门造车又自说自话的情况下就能得到答案,也不会在纸上谈兵中得到解决。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学科的复杂性必然带来其实践的复杂性,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也许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创新。因此,在行政管理学教育实践项目中,应当综合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焦点和热点,设计有利于此类问题解决的社会实习和社会实践。

第7篇

关键词:跨界思维;管理学;社会工作

跨界思维,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产生的,相对于“平面思维”所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叫空间思维、互联网思维,是运用于商业领域,改变商业模式、引起产业变革的一种潮流;特指能从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跨界思维以交叉、共享、跨越为特点,对于课程的跨界嫁接,跨界思维强调通过学科交叉、实现课程融合,最终达到课程的跨越改革目的。在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实务性、操作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跨界思维,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四方面研究如何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应用性跨界改造。

1.教学思路的跨界改造:以教学思路的转变为切入口,注重学生的管理思维训练

传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管理思想,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内容。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管理思维的训练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处于次要位置,甚至被忽略的状态,使得管理学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工作专业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的需要。教学思路的跨界改造就是转变教学思路,从注重理论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实践训练,从注重管理学课程显性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其隐性素质的开发,完成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素质的跨界转变。

2.教W内容的跨界改造:配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计划,梳理管理学课程的关键知识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传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管理的职能来编排的,目前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安排篇章,再进一步细分知识点,大量介绍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追求大而全,整本教材知识容量大,基础理论知识点多,不仅在时间上没有教学保障,学生还特别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并且体会不到课本内容与管理实践的直接联系。而社会工作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很多专业实训课程,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这些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个管理项目,学生要成功实施该项目,不仅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的跨界改造就是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依托,对成功实施这些项目涉及的管理知识和方法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转化,以这些关键知识点为主干来重新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项目实训提供管理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借助综合实训平台对相应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实务模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教学方法的跨界改造:以服务项目为驱动,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将基础平台类管理学课程跨界嫁接到社会工作专业,就应该结合跨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跨界改造。在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课程的讲授方法可以以社会工作专业安排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依托进行,以社会工作专业搭建的实践教学为平台,以社会实践项目为驱动,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通过社会实践项目中所呈现的真实管理情境进行迁移学习、实践实训,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自身体验机会,达到相应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目的。如下图所示。

4.考核方式的跨界改造:以全面衡量为准则,实行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

以往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也以测试学生对教材及讲授的知识的识记为主,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也不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与指挥棒作用,对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跨界改造,树立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核观念,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管理素质的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管理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全面衡量为准则,实行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单一的笔试拓展到社会项目计划书的设计、策划方案的撰写;实训、服务项目的策划、执行等过程性环节的监控考核。实行“理论考核+方案考核+行为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体现了既考核结果又考核过程,既考核知识又考核技能,既考核认知又考核行为的全方位考核理念。

总之,管理学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的跨界嫁接,需要在充分考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性、实务性、操作性等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应用性改造。秉持跨界思维的理念,配合社会工作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重新梳理和编排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应用型教学内容,再借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以社会实践项目为抓手,进行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实务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目的,也达到提高教师管理素质,形成管理思维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药事管理法规 教学方法 课堂效果

在我校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药事管理学》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的下学期,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该学科应用性强,与药学实践密切相关,所包含内容多,知识跨度大,但是由于受到课时等限制,导致了很多重要内容无法讲透,并且在传统的药事管理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弊端,影响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考虑到高职类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如果在课堂上只是介绍药事管理的各项法规,那么多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难以培养学生思考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下,《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迫切的需要进行改革,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外调研等提高课堂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知识呈现方式,改革教学模式

药事管理本身就是一条条的管理条例,如果采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学生就会毫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图文并茂、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非处方药的标识时,可将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的标识在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地显示出来;再如,讲到药品监督管理组织时,通过显示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组织的流程图,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目了然,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节约了学习时问,并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由于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生产车间对药品生产现场的人员密度有严格的限制,进入生产现场需要繁琐的更衣和清洁。对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实践性很强的法规,虽然可通过参观生产企业有所了解,但生产重地是毕竟不是教学基地,学生很难身临其境。多媒体技术可将文、图、声等多种信息的表现手法为一体,可消除教学的时空局限性。因此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把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的现场管理摄制成录像带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既能更直观的表达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增强与实践的联系。同时也能加深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为教改所用

多媒体辅助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应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使教师成了课件的“放映员、解说员”。计算机代替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同时,把大量内容强加给学生,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人灌+电灌”的形式,重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启发式教学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使课堂气氛不死板,学生也有成就感,教学效果更好。如在讲假药和劣药的认定时,可以在课件中列出几个要点,对学生先加以引导。再让他们从相关法规中自己去识别,这样要比教师直接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效果好得多。

二、采用案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教材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就要对案例进行搜集与整理,且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和难易性。案例可以选从专业报刊杂志。如《中国医药报》、《医药经济报》和《中国药事》等;权威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多个法制类的节目,时常有关于药品典型案例报道。在ccTV的网站可以下载对应的视频短片用于案例教学,有声有色的事件来龙去脉分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非常好;网络资源,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获得丰富的各类案例资料、数据与图片。尤其是在教学课件中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的实物或者漫画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

三、校外调研,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学习固然重要,然而有目的地开展实地凋研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状况,掌握国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初步的实地调研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篇

1、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2、牛津大学,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学;

3、悉尼大学,始建于1850年,是坐落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4、罗马大学,是意大利最大,欧洲第三大大学;

5、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是西班牙历史悠久,规模最庞大,科系最齐全的大学;

6、日内瓦大学,是位于瑞士法语区日内瓦州的一所公立大学;

7、哥本哈根大学,位于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

8、多伦多大学,坐落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

9、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

10、早稻田大学,是一所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综合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目前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涉及课程的学时、开课时间、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多项内容。

专业英语的学时安排一般在32-48个学时,多数高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学习。如果该专业没有开设过其它双语教学课程,这32-48个学时将是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知识的有限机会。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集中度均大打折扣。考研的学生利用这一学期强化他们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准备工作的学生被纷杂的就业讯息、甚至一些小道消息所迷惑,而很难脚踏实地的沉下心来学习。因此,在这个学期安排有限的课时来讲授专业英语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大部分内容只能浅尝辄止。结果是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讲仅仅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无法达到基本畅通应用的要求。

其次是教材选择的限制。教材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的教材通常有两种形式:(1)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2)采用国内统编专业英语教材。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莫再数(2003)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主观随意大、教材建设欠规范与科学性、教材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郁凯元等(2002)对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笔者曾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材作讲解,发现了一些在教材方面拭待解决的问题。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笔者选用了Philip Kotler所著的《Marketing Management》一书。这本书是国外经典的营销学教材,在国内也被一些知名的院校用在本科或MBA的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首先可以让学生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达,而且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很广,书中对基本概念或是营销过程的解释既有理论又有与之相应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原版教材内容很丰富,但对于仅有40个课时的专业英语课来讲,显然不可能讲完书中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用了48个学时仅讲了《Marketing Management》书中7个章节,近200页的内容。而全书共有22个章节600多页的内容。因此,花费7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的书籍,而仅讲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让学生很难接受。其次,原版教材对语言的要求程度较高。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此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的学习,专业领域的英文类读物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当手拿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看着满是英文的句子,没有一个汉字的时候,他们首先从心里上就没有信心去一字一句的理解、阅读课本,尤其是一段话中有多个不熟悉的单词时,很容易退缩,放弃学习。

二、围绕如何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已有的研究建议

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该教学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其中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均明确提出了对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而且对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更高层次要求,听力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口语表达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阅读方面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书面表达要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翻译方面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然而目前还没有与课程要求相配套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设置。因此,各高校各专业只能各自为阵安排专业英语的教学。

围绕如何改进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多角度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陈冬纯(2001)提出专业英语的教学要突出“完整性”、“连贯性”和“阶段性”。据此,将专业英语的学习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并提出不同阶段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各自突出的主攻方向。周桂英(2009)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指出提高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明确课程的目标;增加课时,实现英语学习不断线;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国内教材质量,精选国外原版教材;提高教师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张杰(2005)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融合,通过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提高对英语的掌握能力。韩萍等(2003)设计了新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信息输入―学习与思考―实践―总结与反思的步骤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满足专业英语教学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较高层次和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仅仅在大四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掌握语言的综合技能。为了达到循序渐近、持续的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需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教授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专业英语知识。

合理的教材是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国家应该统一规划,安排一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编写教材。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而国内拥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流高校,很多课程已经使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这些教师很多有国外留学背景,不但能把握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具备编写高水平教材的能力。

(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如实训性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技能,其中包括业务处理技能与专业软件操作技能等,主要项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包括会计帐务处理业务、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企业管理实务、商业银行业务、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经济活动分析等,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外贸交易系统、企业决策与计划制订系统、证券交易与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及SAS统计软件等(周玉玺等,2010)。这些系统中很多一部分是英文系统,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使用非汉化的软件,通过英文软件的学习,自然地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创造语言学习的应用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和国际接轨,来开展今后的工作。在实习环节中,如撰写简单的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预测报告或外贸电函等,可以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提交简单的英文报告,并选派代表对核心内容做英文陈述,着重解决英语应用文的写作和口语能力。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精读5~10篇该研究方向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学术论文,了解一些该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内容。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使用《Marketing Management》教材中,由于所教对象是普通大学的学生,总体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为此,要告诉他们,我们和一流大学用的教材是一样,如果掌握了这样的知识,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不亚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及时赞扬,告诉他们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心理暗示迫使学生不愿意放弃当一名优秀学生的机会,使得他们更加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找工作、就业辅助作用不明显,很多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将来就业不可能去外企,学专业外语有什么用呢?”。对待这些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正面引导。通过让他们了解正面的就业形势,树立向上的学习态度。据《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的信息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人才缺口较大,需求人数将达到79万。蓝皮书指出,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加上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需要200万-300万人。而大学生要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就必须充实自己,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导,也可以起到解答学生心中疑惑,纠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4):66-71.

[2]郁凯元,汤崇熙,任祖平.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2,(6):26-27.

第11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5202

《管理学原理》是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好《管理学原理》对其打好专业基础,养成良好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本人长期从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常常思考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什么要开设管理学课程?”、“管理学课程老师讲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管理学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评价学的效果?”等问题,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现将其总结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1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必要性思考

1.1《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面向的专业类型

《管理学原理》课程面向的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学科门类和管理学学科门类。经济学学科门类包括0201经济学类、0202财政学类、0203金融学类、0204经济与贸易类。管理学学科门类包括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2工商管理类、1203农业经济管理类、1204公共管理类、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7工业工程类、1208电子商务类、1209旅游管理类。

1.2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必要性

《管理学原理》在经济类专业中的地位。哲学教给学生如何认识问题,经济学教给学生如何解析问题,管理学教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认识问题、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有必要解决问题,《管理学原理》正是教给学生解决经济运行中一般操控和综合操控问题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在管理类专业中的地位。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管理学原理吸收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法学、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精华,加上管理学的核心知识,从而形成专门管理的管理技术和基本理论(管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专业管理学(工业管理学、农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商业管理学、行业管理学)、职能管理学(管理预测学、管理决策学、管理计划学、管理控制学)、综合管理学(管理体制学、管理方法学、管理艺术学)、基础管理学(管理哲学、管理历史学)。从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以看出,《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综合管理课程、部门管理课程、要素管理课程、过程管理课程的基础。

1.3《管理学原理》的前置课程和后置课程

前置课程:哲学、经济学基础、经济应用数学。理由:哲学、经济学基础是认识问题、解析问题,是管理学解决问题的基础。经济应用数学是管理学的分析工具。

后置课程:综合性的管理课程,如企业战略管理、商务策划管理;行业管理课程,如工业管理、商务管理、旅游管理;要素管理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过程管理课程,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由:《管理学原理》是一般的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是综合性的管理课程、行业管理课程、要素管理课程、过程管理课程的基础。

2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思考

2.1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能力和一般管理能力的任务。教学是64学时,4学分。

课程目标。《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计划知识、决策知识、组织设计和人事管理知识、领导和沟通知识、激励知识、控制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般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设计协调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激励能力、控制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管理学原理》的素质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政治文化素质、较强的一般管理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2.2课程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总结为“一条主线”、“两大理论前提”、“三大管理基础”、“七大管理能力”。“一条主线”是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能力为主线;“两大理论前提”是指管理、管理学脉络理论前提和管理理论形成与演变理论前提;“三大管理基础”是指管理的环境、管理的原理、管理的方法;“七大管理能力”是指管理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设计和协调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激励能力、控制和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2.3课时分配

3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改革思考

3.1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专业属性的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的是文科生、有的是理科生,文科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专业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

学生知识架构的分析。大一学生具有较好的数理化或史地生理论素养,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经济学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课程的滞后或平行开设,造成前置课程的知识不足;90后耐心不足。

学习管理学课程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思维方式转换困难。同学们高中阶段多为形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一下子转到较为复杂的抽象思维必定出现理解的困难。这表现为感觉《管理学原理》枯燥、单调、乏味。同时,知识底蕴、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造成对管理学理论理解的困难。

3.2教学方法的思考

《管理学原理》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推理引证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教学法、课堂宣讲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推理引证法又叫逻辑推理论证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重要的逻辑分析法。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指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引证法是引用经典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用推理引证法介绍量、本、利分析法,先从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产量成本函数和产量收入函数,再进一步推导出保本点的公式、目标利润产量公式、产品定价公式等。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教给受训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对“美国联合邮包公司的科学管理”进行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分析出联合邮包公司是如何进行动作-时间研究制定劳动定额,如何应用标准化原理,如何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如何科学培养第一流的工人。问题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用问题讨论教学法讨论“谁能拯救红塔?”、讨论褚时健要不要复出?同学们踊跃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既理解了管理的职能,又深刻认识了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宣讲教学法是结合课程知识围绕一个专题,学生上讲台宣讲。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中组织“沟通宣讲会”,让学生上讲台讲沟通理论,讲沟通故事,谈沟通经历,演沟通情景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的计划章节组织学生撰写“开店计划书”,既让学生掌握了制定计划的技巧,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业意识。

3.3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学生实践方面进行创新。在教学手段创新方面,我们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我们制作课程录像、开发精品课程让学生课后观摩,我们建立《管理学原理》课程QQ群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教学措施创新方面,我们可以配备管理游戏道具寓教于乐,我们可以请企业家进校园现身说法讲管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策划中用管理。在学生实践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管理认知实训基地,见证管理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湖北新三友机床有限公司,见证铁块如何变成数控机床的流程,并认识其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机制。又如我们带领同学参观武汉量贩店和沃尔玛,了解其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事管理。

4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

4.1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过程考核保障体系。形成学生期中教学信息反馈、期末学生评教评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企业人员评价的教学过程评价考核体系。

4.2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发展;研究

引言

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竞争因素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直截了当的。由于当前的发展形势,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一批高级管理人才。而我们知道,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为了有利地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我国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人才的培育就更要重视。高校管理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知识,能够在基层综合管理上达到灵活的管理。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在管理学科上应当采取高度的重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人才。

1 现下高校管理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在现代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内容不仅包含社会科学,还设计到了自然科学。因此,我们该如何把握好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当下的高校管理学教育中,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找准基点进行发展,我们将实际的问题概况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理念方面

在很多高校的学生当中,对于管理学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大多数人认为管理学就是一门空洞的理论性学科,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某些教师都形成了不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管理学没有什么可以教的,只是依照形式进行讲授。这致使师生在课堂上无法深入地交流,这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最大的,学生们没有学到实际的内容,从而会越来越失去对于管理学的兴趣,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

1.2 教学内容方面

在管理学的授课时,许多教师只会单一乏味地宣读课文,没有实际的理论与解释,导致教学的内容较为抽象深奥,学生无法理解知识。在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无法与知识点相结合的情况,教学的内容极其单调,难以将真正有用的知识传达给学生。

1.3 教学方法方面

我们要意识到,之所以开设管理学这门学科,其主要的意义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对于问题做出自我的分析理解。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就应当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帮助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单调地进行讲授,课堂没有相互研讨的氛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老师也不能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教授学生。

1.4 教学体制方面

在当今的教育时代,我们希望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僵化的传统教学机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要加强实践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我们还要有一套灵活的考核体系,要能让每一个学生将动手动脑的能力全部调动起来进行培养。

2 管理学教育改进措施

对于管理学的教学,我们要紧跟时代,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为了适应发展,同时发展管理学教育本身,我们要积极改进管理学教育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早日达到我们改进的目标:

2.1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生培养转化成为以开展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平时我们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倡导对于学生的综合性培养。

2.2 改革教学内容

在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要努力从内容精炼、观点新颖的方向上发展。我们要及时淘汰教材中过时的内容,保持知识的更新,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一些新的课程,在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的人才时要从多途径进行办学,可以多次举行一些科技文化活动,让学生能有机会实际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2.3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时用到的教学案例要考虑到适当的背景,同时最好要关联到当今的国际化趋势。对于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我们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优秀的教学队伍,达到以先进、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手法上要敢于突破传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力。我们要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的观念由应付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

2.4 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让学生能早日的感受到管理学知识的作用,我们要做好实践教学平台的创建。我们要及时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地点,让他们能早日适应管理学专业的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在学生的实习中,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感知能力,同时优秀的毕业生可能会有直接被工作单位聘用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安排联系一些社会上的相关单位的业界人士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们在这种可以近距离直接与专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受益,随时地感知专业的社会动向。

3 高校管理学教育发展方向预测

在未来,在高校的管理学教育中,校方要随时跟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管理学专业人才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了能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人才,主要考验的是专业学生们的计划、组织、领导能力,要求专业学生能够在社会建设中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生产。由此可见,这是一门考验综合能力的学科,学校在育人的环节中应当要重视对于学生应对、处理事件的能力,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务实的作用,教学模式要具备灵活性和新颖性,培养综合性的专业人才。

4 结束语

管理学是一门分支很多的学科,针对不同范围、不同对象的管理各不相同,但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同一体系上的。站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格局上来看,管理学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学校是直接培养专业学生的地方,因此对于管理学专业的教育措施要不断跟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达到培养出真正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志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结合的探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