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时间:2023-06-07 09:08: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第1篇

一、悦纳孩子,不把“问题学生”丢在路上。

面对这样特殊的问题学生,我首先端正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宽容、平和的态度接纳他,不仅把他当作自己的学生,还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如既往地关心他、鼓励他、辅导他。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若心存抗拒、讨厌,自然就会放弃。因此我用爱的雨露浸润他的心田,想方设法地转变他落后的局面,让他认识自我,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

二、究其成因,对症下药。

1.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懒惰任性,学会攻击他人的,归根到底是自孩子年幼起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正确。学龄前的王×因父母工作忙,由奶奶带大,因为王×是唯一的孙子,所以特别娇宠,孩子一哭闹,奶奶就张慌失措,想尽办法满足其愿望和要求,若无法满足,他就闹个不停或做出报复的行为,如,乱撒尿等,过分的迁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习惯。父母不在身边,学前教育更不用说,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他不会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做事马虎懒惰、贪玩好动、没有学习兴趣。

2.好动贪玩、注意力分散、没有学习兴趣,是厌学的主要原因。

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王×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桌上的一支笔、一把尺子,甚至自己的手指都能玩上一节课。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加之过去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课后不想做作业,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交白卷,学习成绩很差。

三、用爱去感化、用心去交流、用理去引导,一如既往地给予鼓励与关怀。

1.营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集体氛围

要让学生认识到王×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们不能歧视他、嘲笑他、欺负他。他有困难应主动给予帮助,他有进步应为之高兴,乐意与他交朋友。在班里时常发生王果与男同学争执打闹的情景,每次我都会教育学生谅解他、宽容他,这样不仅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还令他开开心心地融入这个集体。同时还经常教育他:“要想同学爱你,你首先要爱同学、爱集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理会他人的感受,做事之前想想是否伤害了同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肩负起教育家长的责任,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只会令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因而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纠正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树立其科学的教育观。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把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交谈的口吻不是命令,而是建议、商量与鼓励,常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见家长不是投诉,而是及时反映孩子的动态,既报忧又报喜,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进步,树立其教好孩子的信心。过去王果的家长对学校、老师存有偏见,总认为老师歧视和放弃他的孩子,经常迁怒于学校、老师、同学。经过一年多的沟通,家长改变了态度,也得到了正确的认识。

3.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事情折射着大问题,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学生出现的点滴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不要让它滋生蔓延。针对王果任性、行为习惯差的问题,我从小事抓起,持之以恒地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予以严拒和批评,加强孩子的自控力。为他创造自控的情景,让他确立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励,从内心的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长喜悦。例如,为了培养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我要求和督促他每天放学后收拾抽屉和书包,不能在教室随便摆放自己的东西,不允许乱扔纸屑,见到纸屑杂物马上捡起,每天要把座位周围的卫生搞好。课间不允许坐楼梯、坐地、乱吐口水,还每天坚持晨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初步形成习惯,个人卫生也好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

四、案例反思

第2篇

素质教育要求面对全体学生。对于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对全体”就必然面对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柳斌)。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一定有后进学生或者问题学生存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孩子。”在与问题学生的“斗智斗勇”中,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我们的教师生涯有时会因为他们而精彩。那么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促使他们的转化呢?笔者结合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案例描述】

案例1:

上学期我们的班的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极差,屡次被任课老师投诉(该生因为沉迷网络,夜宿网吧,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后来经过多番教育,虽然决心认真学习,无奈此时已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课堂经常上发出怪声,说话等)。在尝试过多种教育方法无效后,只好叫家长过来,当时我陪他一起去打电话,以防“失踪”。走到电话亭,他突然折回来,对我说:“老师,我妈妈现在肯定在睡觉,能不能迟点再打,先让她休息下。”(他家里开超市,他妈妈负责夜班,当时下午正好在家休息,而且那段时间她身体有点不适)。我当时一惊,被他的这份体贴和孝心感动。因为这个学生在我心目中,有点“冥顽不灵”,任凭我们老师家长如何劝导,都难以改变,反而行为举止越加过分,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已经没什么弱点好攻克,同样亲情对他也毫无作用。但是刚才他的表现,让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我答应了他的请求,暂时不叫家长。当然我也不放过这个机会,我要求他和我去操场走走,在轻松的氛围中,他跟我说了很多(以前他在我们面前,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沉默对待)。他比较听他妈妈的话,而且也能体会妈妈的辛苦,但是因为一时沉迷网络,学习下降,等他想回来好好学习的时候,课堂上已经完全听不懂了,于是他只能弄点小把戏来打发上课时间。他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控制不住,就因为表现不好,他叔叔都不让他的表弟跟他玩,怕被带坏。由他的真诚的倾诉,神情以及最后的泪水,我发现我得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个学生,也就是这次以后我感觉他乐于跟我说他的想法,也比较信任我了。所以至此后我经常找他谈话,他也慢慢主动过来跟我倾诉了,答应我的事情也慢慢能做到。

我想即使再怎么难以教育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脆弱和孤独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弱点和软肋。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采用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指责,或许我们更应该静下来,想想办法,让他们开口说说他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心情以及他们的感受,真正关心他们,耐心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所感悟吧。

案例2:

我们班当时还有个男生,初一刚进来时,成绩比较好,但是他的青春期叛逆来得特别明显,说话比较冲,不爱学习,爱打扮和玩闹,总是和任课老师出冲突。家里父母对他比较宠爱,虽然表面上有批评教育,但是内心很宠溺,对他也有求必应,他也清楚父母对他的爱,但是就是很难改正自己的陋习去认真学业。多番的谈话连我都有点放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碰到这样的学生,“自恋自私”。又一次他在语文课上和老师起了争执,当时的他异常生气和激动,甚至放出狠话,我看情形不对,只能先带他回家。一路上,一个175个子的男生,一直在掉眼泪,这是不曾有过的,我想他可能受了很大的委屈。认识到这点,我心里对他的“偏见”暂时搁下,慢慢问出事情的原委。平时感觉到差生老是会用一些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者说谎或者“轻描淡写”,但是那天,在送他回家的三轮车上,我感觉到他是真诚的,所说的全是事实。他的父母亲看到儿子回家,心里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阻止了欲嘀咕孩子的家长,观察了他家的环境以及他的学习环境。他妈妈对我说,自己的儿子这学期开始,明显懂事多了,自己一个人坐到“地下室”小隔间里(因为一楼他们家租过来做生意,平时顾客上门比较吵闹,小隔间比较安静)打算初三认真努力一年,因为他想考二高。他妈妈还对我说,孩子真的认真多了,每天回来先做作业,单元测试前也紧张地睡不好。这跟他之前给我的印象完全不同。后来,我就特别关注他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时不时主动关心他的学习,他也能对我报以感激和心领神会的微笑,当然他也在慢慢的变化和进步当中。

这件事也让我看到,往往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心中都已经有了“模子”,他们得到比较少的关爱,他们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掉,这样的忽视以致于扑灭了他们原本想改变自己的决心。

【案例反思】

繁重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初为人师缺乏教学经验的我对经常犯错的学生失去了那份冷静,少却了那份耐心和真心,就知道简单的说教和无奈且无情的责骂,有时甚至搬出家长来救场。当这些都无效的时候,就可能消极,或者对个别学生放弃,冷处理。其实学生毕竟是孩子,偶有一些过失,在所难免,教师应该想办法用真心去敲开他们紧闭的心门,唤回他们迷失的心灵,我们应该相信 “拨开乌云总能见彩虹”,对于逆境中的孩子更应该给予帮助。

一、用公正的心对待学生,给他们表现的空间

对于问题生来讲,教师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无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起头,不仅对自己还能学好失去信心,更会扭曲他们的心灵,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与教师而言,我们的不公正,会让我们丧失重新认识一个学生的机会,我们可能偏执地认为“朽木不可雕也”,从而不给他们任何重新来过的机会。其实“朽木可逢春”,教师公正地对待问题学生,才能让他们有改进的信心和勇气,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公正地对待逆境中的孩子,对于他们的丁点进步都给予由衷的赞赏,给他们表现的空间。

二、用真诚的爱心温暖学生,给他们成长的“阳光”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处于逆境中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别人真诚的关爱。他们行为表现偏差,总由一定的原因造成,事实上这阶段的孩子还是很单纯的。如案例中的学生,一个是由于父母生意繁忙,疏于关爱;一个是父母有点溺爱,他的叛逆情绪没好好疏导。其实班主任老师只要真诚的关心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及时帮助,我相信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在管理班级时,我们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得到孩子真诚的信赖。真诚的爱心,给予学生充足的成长“阳光”,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用坚韧的耐心感化学生,给他们转变的机会

第3篇

但新教育专业写作。与许多通常所见到的所谓教育写作不同。不是抒情性的“教育随笔”,不是努力学院化的“学术论文”。不是为了发表而修饰过的“教育故事”,也不是其他种种功利目的的“教师写作”。新教育专业写作。主要是指真枪实弹教研中产生的教学案例,经过详细跟踪调查的教育案例,以及通过书信、绘画、随笔等方式进行的师生共写随笔案例。

除师生共写随笔案例外,新教育的专业写作,具有很强烈的现象学写作的特征。举一个例子,新教育教学案例中,怎样描述一节课(还不包含分析)?

假如你把这一节课上老师和学生所说的所有的话记下来,用“某某说”的方式,就像通常的课堂实录那样,这不是现象学方法。因为这样只是事无巨细地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对话。没有让现象学意义上的“事实”即有价值、有意义的“冲突”浮现出来,从而削弱了教育学意义,不利于形成“经验”。而现象学方法,不但要对对话本身进行重新讲述,而且还有可能要描写相关的情境。那么,一个现象学的课堂描述,它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呢?

首先,它可能会选取教室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进行描写,选取哪些环境,取决于这些环境对于教师及学生的意义。有些时候,教室里的桌椅摆放、黑板报、贴图等,都会透露出某些信息,比如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班级文化等等。而这种环境,又与课堂本身有一种微妙的互动。这种环境还包括即时环境,比如突然进入的观察者(听课教师)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师生表情及行为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到并描述下来。

更重要的是,运用现象学方法,必然不会把课堂看成是一个均匀的时空,而是一个有结构、有起伏、有冲突、有意味的“故事”。因此书写者会既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课堂的结构,又对有意味的细节能够精雕细刻地捕捉描绘。课堂的结构,更多地体现为教者的整体安排和基本流程,除此之外,书写者更多地把目光聚集在课堂上的“冲突”或者“破裂”处。“冲突”是多种类型的,有学生或者教师在课堂上遭遇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希望突破的重点或者难点),也包括未被教者意识到的潜在的“破裂”或“冲突”。比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可能只是根据回答问题的学生或者集体问答来判断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书写者则在观察课堂数个个体学生的时候,发现未被教者察觉的问题,对这些“破裂”的细节的捕捉和描写非常具有教育学意义。除此之外,书写者可能还会观察到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紧张与松懈,包括表情的变化以及纪律上的起伏不定,也包括教者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状态,投入或者焦虑。当然,你还可以沿着历史维度继续延伸,比如教者课前的准备特别是对课的思考,以及教后各方对课的感受和评议等等。

显而易见,这种书写本身就是一种蕴含在描述中的“解释”,而写作的专业化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素养。

教育案例(包含教育叙事)的写作,内在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真正优秀的教育案例,必定像小说一样精彩。因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决定了他会如何选材并组织文章,他能够真正地发掘出教育经验中的“破裂”处并给人以惊异。但与教学案例的写作不同,教育案例的写作。除了同样需要对儿童的深刻理解外,还需要对事件或者问题儿童全面深入的跟踪记录以及调查研究。

我们给专业写作实验者的建议一般是,每学期给自己定下目标:

1、常记录每月不少于15篇,最好是天天记录。

2、每学期提供两个完整的清晰的高质量的教育案例。

3、若有可能,在网上(或者自己的博客里)建立一个专题帖,既是相当于备份,也方便交流。但千万要记住,专业写作不是交际手段,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相互跟帖附和而不是研讨问题是很愚蠢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文字都必须尽可能有意艾。

如何做日常记录?首先要明白,日常记录不是为了炫耀,实用并尽可能地节约时间是基本原则,因此我们不主张那种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的抒情性日记。不妨将日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清单式的,既是当天工作的概述,又是次日工作的清单,例如,今日要事:

1、教室门坏了,中午课间去总务处备案。

2、王磊英语课上频繁小动作,英语老师罚站。

3、陈安琪夸天表现极好,测试得满分,短信告诉家长。

4、放学后与陈玲琳家长单独交流。主要是她的写字姿势的问题需要纠正。

5、继续整理第三单元语文知识,为期中考试设计练习题。

6、重读《静悄悄的革命》中关于主体性神话一节,继续读《苏菲的世界》。

明日清单:

1、与组长研究自己设计的练习题。

2、继续观察王磊的表现,明晚家访。

3、张长春下周生日,开始为他准备生日诵诗。

4、继续读《苏菲的世界》。

5、后天听孙老师公开课,明天要去教务处调课。

第二部分则为当天的观察描述,可长可短,甚至可有可无,视情形而定。主要记录:

1、班级突发事件。要尽可能地记录前因后果以及详细经过。

2、问题学生的跟踪观察。可长短,重点跟踪研究的学生每日的表现要做详细记录。

这种记录,要求做到要素齐全,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背景都要有,按顺序详细记录。

在这些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案例来。而能够真正代表专业写作水平的,就是案例的质量。那么,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是如何写出来的?

以问题学生为例,要做好以下充分准备:

1、坚持日常观察记录,积累大量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这是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的依据。

2、与问题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历史”。这种背景调查很重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情况,病史等等。(可参照新教育问题儿童背景调查表)

3、对其他科任教师、前任教师以及同学进行访谈(要慎重并注意研究伦理,以免造成伤害),积累相关的资料。

4、搜集问题学生的作品,包括各科作业特别是作文与随笔,低年级还包括绘画作品等等。对有分析价值的作品可以保存在档案袋中。(可用拍照的方式保存)

在对一个问题学生的资料收集相当齐备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案例写作了。案例书写的基本原则是:

1、以顺叙为主。时间线索清晰。如果有上学以前的信息,就从上学以前写起。避免倒叙等手法,这固然可以产生戏剧效果。但对案例写作意义不大。之所以强调时间线索清晰,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一样。

2、选材要典型。要选择比较集中地反映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意义的案例,典型案例的选择,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眼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细节的书写,要尽可能通过叙述完整地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

3、尽可能地使用学生原生态的语言,这要求日常记录时

就要注意,要通过描摹尽可能地还原场景。

4,教师可以如实地描写自己在处理问题儿童事件中的心理变化包括情绪,但不可以主观化地情绪化地在文字中宣泄对问题学生的不满。

这样持之以恒地书写,是一种比较好的专业练习方法。

但是对新教育专业写作而言,首要的还不是专业能力,而是要弄清楚写作的目的,并真正理解专业写作与专业阅读以及专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旦真正为了改进实践而写。为了反思而写,为了理解自我而写,或者说,是带着对孩子的爱来写,一切便将不同。你会用爱的眼光去捕捉你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的表情、语言,那些被你捕捉到的细小而有意义的细节,融着他们的性格、情绪的细节。你也会写自己。写下自己的暴躁、冲动、伤心、无奈、无助、愤怒、怨抑。你会自然地剪裁,却不是为了自我掩饰,而是为了让事情本身浮现出来。这里面需要诚实以待、生命以待。

一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对教育本身的深沉热烈的爱,你的注意力便会集中于对象而不是你自身,你才能够真正客观地描写事实本身。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现象学意义上的深度描绘才成为可能,因为深描的前提是一种对事实带有理解的敏锐,而只有真正的关切才能够产生这种敏锐,只有爱才能够产生关切。

自觉的写作,意味着将专业性的反思融入到书写中。这种反思,本身就是对自身可能对事实进行修改以及避蔽的警惕。

这种书写的意义何在?如你能想到的,首先你的情绪会因为这种宣泄而渐渐平复,就像暴怒的河流重新回到了河道。其次,通过书写,你看到了“学生”,而许多时候,没有书写,你的记忆中留不下“学生”。因为人的记忆首先是情绪记忆。你只记住了学生让你失望甚至伤害了你。他们不理解你的好心――这一群“恩将仇报”的家伙!但是当你描绘下那些细节,你会慢慢地看到学生的逻辑,学生的需要,才会理解事情本身,并以对话的姿态调整自己。

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了自己,一个平时不知道的自己。你知道自己有时候是软弱的,有时候是粗暴的甚至狰狞的。你的内心有许多个自我,有的温和有的粗暴,有的能干有的无助。通过书写,你看到了自己,你就会逐渐明白,哪些是真正的自己,哪些只是一些虚无的影子,是情绪演变而成的幽灵。这样想的时候,阳光会照射进来,许多时候,你就是这样一天天地走向美好的。

最重要的是,通过书写,我们进一步赋予生活以意义。生活混乱而无序,像行将崩溃的硬盘,亟需磁盘整理。书写的过程,是赋予意义的过程,而意义源于未来,源于你的镜像,源于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没有书写,你就没有真正的属于你个人的历史。只有一个碎片般的过去。而一旦没有了历史,其实也就没有了现在,没有了未来。未来孕育在历史之中,历史又不断地被未来所修改――因为历史其实也是书写出来的,是怀着未来书写出来的,历史与未来在当下相遇,形成意义。

对意义的确认。最终是对“我”的存在、“我”的完整性的确认。而“我”从来不是孤独无依的,“我”既存在于对话(阅读、交往),也存在于反思(书写)中。

第4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 成因分析; 对策

一、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缺乏责任感,没有温馨的家庭气氛,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过于溺爱、放任自流等种种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十分有害的负面影响。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姑息、迁就,放松对孩子要求,使他们养成不思进取,吃喝玩乐,得过且过的恶习。有的因为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形成孤僻、自封的性格。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超过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时,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上的异化,当读书、升学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而学生倾力而为,也觉得愿望难以实现时,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滋长,转而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刺激,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打工潮”,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初中学生,许多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才两年时间,月薪就达2000元左右,比教他们的老师工资都多多了呢,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抬头,价值观

发生偏移。于是不少学生及家长把学习目标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也就是混日子,不求上进,无聊度日,寻刺激,找乐子。反正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同样是赚钱,学不学都一样,在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在家长的默许下,学生也就抱着混个初中毕业的思想,迷上网吧,染上打牌赌博,抽烟喝酒等恶习,再也没有心思去啃书本了。

三、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产生的负面效应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定优劣,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未能牢固树立,导致问题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教育,德育的首要地位虚化,造成问题学生在学校被边缘化,不良心理逐渐加重,问题越出越多,越来越严重。

“教育不是万能,但没有教育万万不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问题学生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特别是享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育者,要针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因人施教,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下面就我校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略谈一二。

1.教师以情动人,注重激励差生

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对待问题学生,老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亲近他,定期和不定期的经常找他聊一聊,谈家庭,谈社会,谈学习,谈生活,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要等问题出了才找来一顿训斥。这样只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僵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无论课堂还是课余,发现优点以至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肯定主流,注重激励。

2.发动学生帮扶,互助扬长避短

问题学生也有思想,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某些方面也有特点和优势,必须改变对差生老师和学生联合打击、使其在班级中孤立的错误做法,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促使问题学生时时感受到同学的关心,集体的温暖,能够扬长避短,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特别是在班集体活动中,不要使他们感觉被遗忘,一旦他们自成一体,势必会使问题成几何级数递增。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3.教育持之以恒,转化循序渐进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所以不要企望一次谈话,一顿训斥就能使之转化,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这也许是一个螺旋式回环往复的教育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还要特别注意与同班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经常互通情况,达成一致,形成教育转化的合力,不然也很难取得成效。

第5篇

问题学生一般头脑聪明、自尊心强、情感丰富,但爱好单一、性格孤僻、敏感、冲动,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和品德明显落后,属于后进生。如果让他们长时间的生活在缺乏温暖的家庭或班集体里,长期处于被歧视、轻视或忽视环境中,必然严重扭曲他们的人格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对此类学生,我认为应动之以情、哺之以情,情动而教化至。

一、一片冰心在玉壶——爱

“爱”是软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武器,当前,服软不服硬的中学生比较多,采用压服或者其他强硬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我认为,关爱的缺乏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缺亲情、友情,被轻视、忽略,是这类学生出现性格和行为习惯问题重要因素。他们中,父母离异、家庭残缺者不乏其人。偏激的心理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渴求被爱,一方面又自我封闭;一方面自我膨胀,一方面又自惭形秽。在这种种因素制约之下,如果教育者置之不理或者体察不到,在这种失望和失落情绪笼罩下,迫使他们走进虚拟世界、走进不良群体,最终用谈恋爱、小偷摸、打架等方式麻醉自己、逃避现实。

面对这一切,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担负起父母、朋友等角色,用真诚走进他们的生活。爱,首先做到真诚。真诚是指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对学生过失表现出过分的关心。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的热情来追求向往的成效。对那种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其次做到宽容。问题学生在情感上容易受伤害,容易为小事而难过愤怒,其习惯性的反应是攻击,教师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校正他们,让他们学着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教他们学习如何控制愤怒。

爱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成为优秀的心理教育专家。耐心、细心和热心是软化问题学生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确实是在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他们才会有改变旧我的内在要求。教师的忽视和无原则的严惩重罚,必将导致师生对立,再好的方法也会失效。

二、青山着意化为桥——情

研究证明,决定教师能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是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分成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健康的教育期待,其核心就是“情”。

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从表面现象上认识学生,形成自己的好恶,对那些表露在外面的违反课堂秩序,以及攻击性性格和行为比较容易引起重视,对那些性格孤僻,具有退避、回归性行为特征的学生却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教师对自己所喜欢的学生容易感知他们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易感知道他们的缺点。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在个别交往层次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建立一般要经过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不同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从满往的的需要转变求知欲和人格完善等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既要可敬,又要可亲,这样,去除学生的生疏感、惧怕感,与教师相处才会有安全感。学生在与教师相处中,感到了与教师关系的和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会主动去亲近教师,产生与教师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师的言行所感动,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最终与教师倾心相交,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在困难矛盾中期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内心世界的高度统一。

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心胸豁达。心胸豁达所含的重要品质是灵活性,人的参照系不可能不变,越是能反映自己的参照系,以适应外界情境的需要和标准,那么,我们越是理解并适应种种变化,表现为一种接纳。教师在与问题学生交往中,首先要悦纳他们,处理好他们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宽容他们与一般学生在性格上的某些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从了解并认可他们的爱好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和真切感,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平等交流。

三.病树前头万木春——理

问题学生一般在人生观、是非观,理想、自信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教师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认识的指导意义。

1.正面典型软化。要在学生中,尤其是在问题学生周围寻找各种典型,树立不同层次的榜样,让学生既感到典型的可信,又感觉到可亲、可学,让学生在平等的空间里见贤思齐。

2.反面典型教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让学生认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让学生从反面典型中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又能找到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中幡然醒悟。

3.典型案例引导。教师要善于从中学生各种典型案例中找素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就业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的生存忧患意识、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4.具体事例指导。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教师的立场、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大多知道自己所陷不良嗜好的消极影响,但或苦于自救方法缺乏、或抱着及时行乐、或抱着侥幸心理而得过且过,最终难以自拔。教师要针对每个问题学生建立教育指导档案,持持以恒的贾亦应到帮助。

四、一切尽在不言中——境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我们在这个地方所指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在学校中,教师要提供一个能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帮助问题学生减轻焦虑和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学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1.营造公平透明的人际交往环境。问题学生一般都是双差生,成绩差,品德差,其中不少学生属于攻击型性格。他们常常误认为别人轻视他或对他充满敌意,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很孤立,而这个孤立的充满愤怒的学生对不公不义的事格外敏感,常认为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牺牲品,教师在软化问题学生时,创造公平的人际交往环境很重要,尤其在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时,要让他们感到公平。

2.发挥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特殊作用。学生同伴群体一般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是非观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局在一起,批此间有很大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家长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找准契机,从群体的某个点入手,逐步施加影响,调控其集体舆论,推动健康发展。

3.搞好一帮一结对活动。一是从学习、品德、个人兴趣特长三方面实行一帮一,帮助问题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依感和主人翁感。二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和问题学生建立一帮一活动链。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问题学生 谈话艺术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问题学生转化,教师与问题学生的谈话需要讲究艺术,使谈话达到预期效果,让问题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问题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问题学生纪律意识差,成绩居班级下游,给班主任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压力,也因此成为师生关注和帮助的对象。在生活和学习上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细心、耐心、精心和恒心来教育、培养和引导,把握住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心理,巧妙地察学生之言,观学生之色,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和方式,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问题学生顺利地走出阴影,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1.尊重学生,运用引导式语言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成绩不好,上课也不守纪律,存在对抗和防御心理,有时很自卑,因而他们害怕和老师谈话,上课也不敢发言,对老师常常是敬而远之。著名的教育家爱默森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不要把学生带到办公室谈话,因为办公室老师比较多,学生不会跟老师交心。教师可以选择课外活动场地与学生不经意间随便聊聊,消除问题学生的对立情绪,用引导式的语言进行规劝,教师态度要诚恳,语言委婉,并多表扬,让学生发自耐心地接受教师的意见,从而收获教育园地的和谐美好。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我班新转来一个同学叫吴桐,他聪明,脑子灵敏,反应快,上课发言积极,爱争强好胜,经常滋事生非。当他和同学闹矛盾时,老师批评他,但他总是“歪理十八条”,就是不认错,有时把老师弄得下不了台。一次午间,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吴桐俩人,我亲切地和他聊家常,然后话题一转问:“你为什么总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呢,经常和老师唱反调?”他很强硬地说:“你为什么总是一味地指责我?你有时很不公平。”我立刻回忆起自己对他的态度,也许我的批评已经伤到了他的自尊心。我立刻对他道歉:“老师看到你犯错误太着急了,态度有时粗暴,竟然当大家的面批评你,说话很难听,老师向你说对不起。”听了我的话后,他满脸通红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学生。”我抚摸着他的头说:“那好,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我们现在就来个君子协定,以后不管你烦什么错误,我都和你私下解决,你也不要在同学面前顶撞我。”吴桐一声不吭,对我不信任。我让他当图书管理员,他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因为借书,他和一个同学打了起来,我急忙制止。事后我单独和他谈心,他承认了自己行为过激,愿意和我交流了。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班主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巧妙化解了尴尬,既尊重了学生,又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引导式的语言沟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2.关爱学生,运用激励式语言

问题学生是班级里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特殊家庭:有的温饱没解决;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是留守儿童……可谓千差万别,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认可。因为经常被老师训话、教育,存在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与班主任之间筑起了心理防线。问题学生本平就缺少爱,更谈不上和老师的情感交流。这就需要班主任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觉地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与体贴。班上有一个叫李亮的学生,母亲离婚改嫁走了,父亲整天喝酒赌博,稍不顺心就拿孩子出气,他身上经常有伤痕,性格变得偏激,孤独暴力,谁要惹他,轻辄谩骂重辄拳脚相加,对学习失去信心。有一次,他在网吧待了一天一夜。我急忙通知家长,家长找到后又要打骂他,我急忙阻拦。把他带到僻静处,耐心了解情况。原来他迷上了一款叫《传奇》的网络游戏,我急忙引导他加入学校的足球队,远离网络游戏的诱惑。我没有严厉批评他,只是说;“我相信你能行!”自此,他远离网吧,积极参加足球队的训练,经常找我汇报学习情况,各方面都进步很快。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班主任工作更需要一颗宽容博爱的心。

3.信任学生,运用赞赏式语言

问题学生很爱面子,他们犯错误时,班主任如果直接指正他的错误,那么他们会觉得很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不会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更不会低头认错。即使勉强承认错误,内心也不会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反而变本加厉,我行我素。如果对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用赞赏的语言激励每一位问题学生,做到不指责、不难为、不放纵学生,那么,学生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上进。班上有一位调皮大王小杨,父母整天忙生意,由爷爷奶奶照顾他。小杨整天偷鸡摸狗和人打架,班上同学不理他,他父亲也对他失去了信心。有一次,班上一位女同学的20元钱不翼而飞,我细致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下课时其他同学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只有他和其他两名同学,那两个同学在聚精会神地看故事书,只有小杨单个在教室内,我立刻向他投去了严厉的目光。小杨却急忙说:“我真的没有拿他的钱,不信,你可以翻我的书包。”他反守为攻,我平静地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老师也相信你没有拿同学的钱,你帮助找找吧!”他默默地点了一下头,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我离开教室,等我再回到教室的时候,小杨手里拿着钱说:“老师,我在讲台底下找到了她的钱。”我高兴地说:“多谢你帮了大忙。”他脸红了,低头说:“老师,其实我……”我摸摸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他变了,之后再也没有偷同学的东西。老师的赏识性语言,能激发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重新燃起自信之火,成为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总之,小学班主任老师和问题学生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摆正师生间的平等关系,静下心来用睿智的眼睛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不歧视他们。要客观、冷静、积极地面对问题学生。用爱心点亮心灯,载梦想远航。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1."残缺家庭"因素

"家庭残缺"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这一因素在当今社会,更加凸显。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主要表现为: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学习勤奋,效率低下。

2."过失家庭"因素

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因犯罪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这种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这类问题学生相对较少,但不可忽视。

3."留守孩子"因素

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这种学生,估计在各个班中都存在。

4、"不当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2)父母"不当行为"暗示:如偷税漏税、行贿受贿、公车私用、蔑视老师、这些行为对学生造成价值观错位,法纪观淡薄。

二、"问题学生"管理策略

1、班主任心态要平和,要帮助而不是抱怨。

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学生的出现是必然的。班主任不应抱怨他们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也不要老是抱怨自己手气差。必须平和自己的心态。否则,自己和学生都会很痛苦。无法自拔。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主观上都不希望自己坏,绝大部分"问题学生"本质是好的。你的存在是去帮助他们,而不是去抱怨他们。

2、榜样引导。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每个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班主任的影子。

问题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更加深刻。始终认为,以暴制暴,不尊重学生,效率低下,或许一时解决得了问题,但是学生心里不服气,无法治标,反而会降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问题学生易偏激,笔者认为,用尊重的态度,理性的思维,去触及他的心灵。即使惩罚他,也必须让他知道是规则在惩罚他,让他体面的接受惩罚。这样会给这些学生一个很好的暗示:老师讲程序,不是人治,老师讲尊重,没有歧视。老师是榜样。或许他会成为你的粉丝,就好办了。即使效果不好,自己也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3、丰富教育手段,丰富交流平台。

(1)、重视德育课,增加学生法律素养。我在给学生粗略的介绍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借用一些案例(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当事人隐私)。学生兴趣很大。有的学生还对这个专业很向往。

(2)班级日记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另一条路子。这个日记本充分的言论自由,在上面可以辩论,可以写心情,可以写对班级,同学,老师的建议,可以写检讨,可以向其他人道歉,可以祝福他人,可以写自己的目标,给一个发泄、复仇的渠道。班主任不干涉,但是要注意正面引导,有时候可以在上面写几句,如果上面有骂自己的,一定要宽恕。这是榜样,这是魅力。

(3)不要和问题学生正面冲突,尤其不可在其他人前,不可在自己情绪激动时。问题学生问题多,容易激起教师的不满情绪,因此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师生的冲突可能给人以教师无能之感,对于教师的权威有很大影响,因此这时一定要避其锋芒,通过冷静的思考和一段时间的降温解决问题。人在情绪激动时处理问题往往过于偏激,往往无法使用最佳方式,甚至采用过激方式。因此,在情绪激动、头脑发热时一定规避问题,待冷静后处理是最佳选择。(如果还压抑,晚上下班找几个同事出去K歌发泄嘛)

(4)、不可走得太近,保持老师威信。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学生,往往是具有讲义气、重情感、有古惑仔倾向的学生,因此年轻教师很可能"沦为"他的朋友,甚至称兄道弟。这是极不可取的做法。走得越近,你的约束就越无力,你能够发挥的教师的作用就小。

(5)、不可走的太远,保持有效沟通。刚才说了,他们都是重感情的学生,因此接触过少,彼此间信任程度减少,很可能使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抗情绪,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

(6)、控制家长,即为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为保护自己。老师只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更有效果的是家长的作用,因此,家校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家校间合作,在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家长一定要客气要微笑(心中讥笑一下还是可以),叫家长用生活费约束、鼓励学生,生活费多少取决于班主任的评价,问题学生往往可能做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事,如果缺乏跟家长的有效沟通,老师则可能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即使"问题学生"因特别重大违纪离开了学校,班主任也应善意的给他或他家长指条后路,比如建议他读职业学校,民办高校。说不定这些学生哪一天就突然懂事了呢?多说句好听话,没什么。既是保护自己,也是职业道德所需要。

第8篇

背景陈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走向了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外地,形成一波一波的打工潮,而留在家中的只是老人和小孩,有的甚至家中就一个小孩在学校就读,这给小孩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也成为我国现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学生,便是学校的一种责任与挑战。

案例主题:如何促进留守问题学生的转化,使问题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本案例就如何转化留守问题学生,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问题由来:我们班有个叫洋洋(化名)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常年不归,把洋洋托付给爷爷、奶奶监管照看,这就成了一个留守学生。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如果有一方教育不能及时跟上,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从现实情况来看,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特别是儿子儿媳把孙子交到自己手上之后,就更不得了。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唯恐“小祖宗”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小孩都是最聪明的,一次得逞就掌握了你的规律,能次次得逞,只要一使出“杀手锏”,他们就投降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娇气也就惯出来了,再想笼住他的心就难了。因此,爱也是需要有节度的,一味的溺爱到头来就不是爱,而成了害。洋洋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对小洋洋往往只负责照顾吃饭、穿衣等生活事项,而在洋洋的思想、品行、习惯、学业等方面教育简单,甚至放任不管,同时由于网吧与成绩不理想诸多因素的影响;洋洋变成了留守问题学生。作为洋洋的班主任我深感忧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怎么教育、帮助洋洋进步呢?便是我思考的问题。

情景再现:怎么帮助洋洋进步,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我与洋洋的父母取得电话联系,对他们说:作为父母,谁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于是你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到外面打工赚钱。可是你们的良苦用心,孩子又是否知道?孩子又是否理解?可能你们重视物质供给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教育。要知道育人更是育心!与孩子相隔千山万水,但并不代表你们不能心心相应。如今社会交通和通讯都非常发达,一个电话,一句嘘寒问暖,抓住一两天的假期来看看孩子,这都是举手之劳,可这却是你们和孩子沟通的桥梁。问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状态,发现孩子有不对的苗头适时地教育,或者和孩子说说你们打工的辛酸,钱来得多么不容易,读书有多么重要。只要和孩子能经常这样交交心,聊聊天,我相信你们父母也能够做到“远程教育”的。于是他们答应每星期与洋洋电话联系至少一次,通过亲情电话热线,让他觉得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时刻“看”着自己、关心自己、鼓励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也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这样他便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从而正常地学习、生活。

2、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就是天职。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外,还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得爱,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班主任是一班的家长,尤其是留守问题学生的父母,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除了做好教学教育本职工作外,还充当第二角色――家长。对洋洋我除了在物质上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帮助,通过交流沟通,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父母一样关心他的成长。

3、我引导班级其他同学争做洋洋的朋友,同辈之间更容易亲近交流更容易相处。在学习上多帮助,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思想上多交流,使真挚的友情变成汩汩流淌的“亲情”,让洋洋有在“家”里的感觉,甚至比在家里更温暖。

4、情感的沟通仅仅是第一步,这还不够,要转化洋洋还需要实施第二步:教会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陪养认真听课的习惯;洋洋平时放纵惯了,上课老是不能够专心听讲。针对情况,我就着重培养洋洋认真听课的习惯,安排一位品学兼优的同桌,一方面是给洋洋做示范成为他最直接的榜样,另一方面是时刻提醒洋洋注意听课成为他最好帮手。

二是培养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洋洋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学习“磨蹭”得很,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着重训练洋洋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并逐渐增加。每次按要求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后,我都给一定的自由时间,让他玩个开心,使他懂得“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的道理。要求他一坐到书桌边,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当天的作业必须在当天完成。这样坚持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洋洋逐渐形成了专时专用的习惯。

实效反思:留守学生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个群体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转化留守问题学生,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它需要我们大家通力协作,需要我们对留守问题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和引导,还需要我们对留守问题学生多一份爱心与耐心。我相信,只要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我们一定能够稳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9篇

一、案例描述:

晚上准备休息时,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心想都这会了,会是谁呢?原来秦优扬妈妈着急的给我说:“秦优扬被同学打了”。当时一愣,秦优扬同学可是班里面的乖乖女,品学兼优,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安慰完孩子家长后,久久难以入睡,恨不得马上去班里问清楚事情的原由。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学校,先是叫过来秦优扬同学进行“调查”,原来是和同学在一起打闹过程中,有个脾气暴躁的同学杨睿珍下手重,踢到秦优扬同学的肚子上,然后我问说既然是自习课下课时间,为什么第一时间找老师?秦优扬同学说:“我害怕给老师说了,他们以后不和我玩”,当时我立马想到孩子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离异,现在就跟着奶奶在运城生活。

同时杨睿珍在和同学玩闹中为什么情绪变化那么大,与她的家庭环境也分不开!进行教育后,当时还不敢保证孩子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刚来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放着杨睿珍的作业本,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多些引导,多些关注,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简要案例分析

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我个人认为可以对学生本人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对全班学生的引导三方面着手进行引导,加以帮助。

1. 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相信问题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问题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生”,并努力寻找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在班级教育中“问题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

3.耐心与家长是关键

第10篇

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转正,是我们教师正面临的一大任务,许多教师也正在为之奋斗与努力,笔者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尝试着运用多种方法去转化问题学生。效果最好的是运用“扬长避短”的教育法,给点阳光,让其灿烂。

一、转化问题学生基本立足点 ——满足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呈现层次性的发展的五个阶段,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问题学生,会因其带着问题学生的帽子而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缺乏父爱、母爱、师爱;甚至可以说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常常面对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备,所以缺乏一种“安全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真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指出学生的“问题”,更重的是要真正去关心问题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原因及改正得到方法,如果教师付出真诚的关怀,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这种“爱”,如果学生在老师长期的关心、温暖下,他们的心理上能得到满足,那么要转化他们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想,这是我们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听一位班主任课余谈论)有一初三学生甲,家境比较富裕,成绩平平,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也不端正,性格比较外向,平时喜动,活泼有余沉稳不足,无论上课还是下课,常常是手动脚动嘴不停,害得老师常常到班主任处告状,结果是可想而知,往往是被班主任以扰乱课堂纪律而狠狠地批评一通。另外更为严重的是,他喜欢课余在教室里追追打打,经常与其他同学闹矛盾,同学反映到班主任处,往往倒霉的就是他(名声在外);而且有时追打,也会损坏一些公物。由于屡教不改,班主任对他是恨之入骨,只要一有错处,不是点名批评,就是拉到办公室去好好地教育一番。而且班主任厉害的是把该生所犯的错误一一登记在案,每一次批评教育,班主任都要把他的旧帐翻出来,一一数落一通。应该说这位班主任的工作极为细致、严格,学生有错了应该对他批评教育,可是效果呢,可以说是微乎甚微,也可以说是没有,因为这位学生一直是这样,也许他习以为常了,至于他内心如何,他没有吐露。

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在学习了《心声》一文后,叫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把自己埋藏在心里的话也一吐为快。这位学生就在作文里一吐心声:他也认识到了自己这样做是不好,对自己不负责,对班级有影响,也妨碍了同学的学习,他也想改,可是他自制力比较差,一时半会改不过来;但是班主任又不给他机会,总是严厉地批评指责,而且总是新帐老帐一起算,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希望老师给他时间与机会,相信他,信任他,给他一点关心与指导,让他能改邪归正……

看了这则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并不是一味的严厉,就能教育好学生(因为过分的严厉常常带给学生的是压抑的环境和心态)。

二、转化问题学生有效出发点 ——长善救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其实是告诫我们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去正确认识自我,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优点”,最终引导学生去作自我肯定,以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同样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可确认的心理缺陷,通常可以改变现状,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并最终成为合格的、以致优秀的社会成员。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名“问题学生”,他们都有向良好方向发展的愿望,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也希望自己的成绩好、表现好,能被老师、父母、同学看得起,问题就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引导,疏渠开源,打破偏见,以其所长克其所短,充分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做到“长善而救失”。

上个学年我所教的董扬洋是一个颇为“有名”的人物,纪律差,常常惹祸闹事,字迹潦草,作业拖欠,成绩很差,当面听教,背后一套,令所有教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疼。

我想:与其一味的批评教育,何不寻找一下他的闪光点,诱发他主动改过的内驱力呢?但是他那么调皮,我真的想不到他的优点,拿什么来表扬呢?但是我可以为他创造条件啊。

这天有一位老师借我们班上课,我在后面听课。那位老师让学生朗读文章。他高高地举起了手,那个老师也不知道他的实际情况,就叫了他。没有想到他朗读地出乎大家的意料,特棒,老师冲他笑了笑,并提高声音表扬说:“读得很不错,很有感情。”我看到他先是一愣,接着红着脸把身子挺了挺,明亮的眸子向我扫视了一下。我明白那眼神里满含着惊讶、期盼和自信。他一定没有想到,谁都不喜欢的他还会受到表扬。后来,有朗读的时候,我就请他朗读,并表扬他的朗读天赋。久而久之,他在同学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许多,尤其是在上语文课时。慢慢地,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字也写端正多了,能按时完成作业,遇到不会的能主动地问教师了,看到他一点一点进步了,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广,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防差转差也就成了每个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从董扬洋的转变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爱,有直接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才能信师道,听师教,主动转变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对问题学生我们只要关心、爱护他们,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因此我认为,这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有效出发点。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理想点——自我教育

《学习的革命》一文中提出的四个层面学习说指出,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层次的需求,并渴望得到满足,而他们在学习上是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与赏识,他们内心的潜动力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发出来,从而上升到高层次的追求……相反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即使是无意的,轻微的,也往往会留下心理的创伤,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转化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其转化的心理需求寻找符合其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实效。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教育的艺术,内化水平的体现。自我教育主要指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等进行自我的解剖与评价,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和支配,对外界的影响进行自我的分辨与取舍。简言之: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能自己提出任务,主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记得刚刚接手的初三的一个班级,其中有一个女生上课分神,作业马虎随便甚至高兴则做,不高兴就不做,但是她也不和你针锋相对,就是不理你。我耐心细致地找了她几次,说了好多理,也对她满怀期望,但是,她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该怎样还是怎样。怎么才能真正促动她,使她能够转化,我也想了好久。和其他老师交谈其她,他们也是这么认为,没有办法,只是把她晾在一边。我想这个女生肯定没有受过表扬,或者没有收到老师的真心表扬,这也许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开始注意怎么样为她创造一些被老师赞扬或让她感受到老师真爱的机会。一次诗句默写,她成绩比较理想,我马上抓住机会,表扬来她,我看到表扬的时候,她低下了头。又过了几天,语文测试她得成绩又进步来不少,于是我又借机把她和另一位比较优秀而且也取得进步的女生放在一起表扬,她同样低来头,面上有些红晕,我知道这是她激动和高兴缘故。现在这个女生已经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了,人也变得活泼大方了。

具有自我教育的人,他总能既将自己作为自身的主体,又能作为客观的对象,通过对个人的认识、实践及外界的信息的反馈,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及言行,克服或减少不利于集体的言行,以使自己更符合集体的要求。只有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内化成为自我需要的人,才能达到“自我期望”的思想境界。因此,不引导初中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德育教育就失去意义。在学校培养自我教育的人,这不单单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教师要追求的一个理想。达到来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不教”的最高境界了。

第11篇

关健词 揭示现象 问题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一、调查“问题学生”的成因

1.“单亲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这一因素在当今社会,尤为凸显。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的累赘,在经济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诿。

2.“过失家庭”因素。指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生活作风不良,因犯罪而被判刑。这些家庭由于一方的服刑,会带来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予祖父母或成了孤儿,往往成为“问题学生”,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远离同学。

3.“留守孩子”因素。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问题研究方案与实施:

1.对我校问题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问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和各自的特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2.实施关爱教育,问题学生需要教育者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3.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问题学生良好的情操、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4.开发家庭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二、针对性教育实施步骤

在这里对第三种因素中问题学生小阎(男生)为例:对他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观察、了解、分析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对症下药。这个学生属于“留守孩子”过于溺爱型。

案例描述:

体育课堂表现:学生小阎(男生)独子,在家中是小皇帝,说一不二,性格倔强、任性。父母在外经商,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在家发脾气时,就连爷爷的手机也敢摔家里无人能管。在学校,不管是在什么场合,我行我素,对于老师地批评不理不采,上课时随意走动,不与同学一起活动,课上用的体育器材归他一人所有,同学想碰器材他就拳头伺候。不管是谁的东西只要想拿就当做是自已的。不管是哪个学科,课堂上只要有他在,这个班级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连班主任也拿他没办法,让老师们感到万分头疼。

分析及教育策略:

2011年9月1日 观察阶段

新一年入学第一节室内体育课。走进教室听见学生哭,问其原因是小阎(问题学生)拿了他的文具盒他不让小阎便打他。我批评小阎时他默不作声,我安慰那名被打的学生,说下课后再解决。开始上课不到2分钟小阎又动手打了那位同学,理由是他说那位同学不好好坐着。我把小阎调到最前面的座位,他什么也不听一直在课桌下面东爬西串玩到下课。

了解分析教育策略:通过观察发觉这个学生表现叛逆,不服管教,而且对老师丝毫没有害怕的表现。属于“问题学生”,课后我把他留下来,问他年龄、家住在哪、是和爷爷奶奶住一起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他回答问题时语言清晰说得很明白,但使终不看我一眼,说话时走来走去,话没说完就跑掉了,我开始观察和留心他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并向班主任询问情况,班主任表明这个学生“与众不同”。

第二天室外体育课,学生在站排,但小阎不在学生排里,蹲在一旁用石头敲打地面,我叫他站在排里,他站了两分钟就跑掉了。我边上课边用眼睛观察着他,他在领操台上跑上跑下,找同学去叫,老师亲自去叫都不回来。一周四次体育课他就是“自由活动”。

9月5日 与家长沟通

我请来小阎的母亲,本着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思想,与孩子的母亲坦诚地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要求家长与教师长期配合,实施转变方案。

9月15日 寻找优点,鼓励教育

上课时我提问:“跑步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同学们回答:“可以锻炼身体、可以跑得快,”再没有其它答案了,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时小阎从地上站起来跑到我面前说:“可以锻炼肺呼吸”我高兴的拉着他的手,不去评价他说的是对还是错,抓住机会对全班同学说:“小阎说的最好,我对全班同学“解释”了他的回答,并且说他可以当体育委员。”小阎听了很高兴,马上站到排前面说:“我是体育委员,我是体育委员”!高兴地跳起来。他组织起排来还真向那么回事。但只有当体育委员时,他才以为与他有关,其余的事都与他无关了,老师开始上课他又跑了。我马上喊回他,告诉他:“体育委员要做表率,其他同学都在向你学习,你是他们的榜样,你要是上课乱跑,他们都会跑的,那你去给谁当体育委员?”他马上点头同意不离开队伍。本周在我的提醒中没有离开集体,但不管排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9月29日 抓住“病源”,讲明道理,让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严重性。

我以体育委员的身份要求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守纪律,他在我的不断提醒下可以坚持到下课,但总是因为一些小事上手打人。我对他说:“你上课时不听老师的话,老师有打你吗?你打同学,他们就不会听你的话,因为他们不喜欢打人的体育委员”。他听了觉得有道理开始有所收敛,但不能完全改正。

10月13号 展现优势、增长自信。

体育课上学一些简单的动作我会叫他到前面来做示范。他头脑很聪明,身体协调性较好,一点就透。有些动作做得很带样,同学们看到让他做示范,而且他做得还春茫同学们的表情明显有些吃惊。在同学心目中,他是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总是挨老师的批评。能做出这么好的动作,同学们显然不相信。我立刻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他。“每个人都有最强的一面,也有最弱的地方,不能只看弱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优秀的一面,你们说对吗?”同学们听了,大声回答“对”!我转身表扬小阎说“你很棒!”小阎也好像在这次示范中找到了自信,昂首葱氐幕氐搅俗约旱奈恢蒙稀R唤诳蜗吕矗他站象站样,玩有玩样,非常听话,就连同学不小心踩了他,他都表现得很大度。我看得出他是“装着的”只要他能装得住,就要帮着他装,直到这种“装相”变成现实。

10月27号 挫折教育、学会换位思考。

班主任选个新体育委员,在体育课上让他站在排里,开始时小阎服从,过不了二分钟就开始捣乱,站在排里前推后拥。导致新体育委员无法管理同学。我教导他,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能听从别人的指挥,别人才会服从你。他站回排里,表情不高兴。我见到他不信服,就对全体同学说:“小阎是位非常优秀的体育委员,现在他能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别的同学也体验一下管理班级时若同学们不配合体育委员,体育委员是不是很难过?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再当体育委员的,你们欢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欢迎”。他听完很高兴,想着还能当上体育委员就不再捣乱了。

11月4号 时刻提醒、认清位置

体育委员的职位由他和那位同学轮流担任,我在体育课上坚持着对小阎同学的帮助、鼓励和关注,他才能一点点的坚持着改掉自己爱动手的毛病。赢得同学们的友谊。课堂上如果再出现不守纪律的现象,我就时刻提醒他,“你是一名体委,大家都看着你呢”他就会立刻收敛。

11月25号 学会沟通、建立友谊

只会管理不会与同学在一起交流合作是不行的,我试着找几名比较懂事的学生上课前告诉他们体育课上有活动时要把小阎分到他们组,这几名同学表示愿意帮助他。课上四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篮球,在这三名同学的带领和谦让下,小阎和同组同学玩得很开心。他开始能和同学共同参与活动了,并且没被同学告状。以前没人愿意与他一组,总是玩一会就打起来。但这次让他感受到与同学在一起交往的快乐,所以到了下课他还想去找那几名同学和他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因为他“专权”没人敢和他玩,他自己就认为没有同学喜欢他。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用同样的方法让找不同的学生让他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并时常与他谈心,小阎告诉我和同学在一起玩很开心,以后不能再打人了,打人就没有朋友,同学会不喜欢他。我告诉他,同学们非常喜欢他,只要他不打人,不独占体育器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就会有很多好朋友。

就这样坚持了半个学期,小阎比刚来学校时有很大进步,就连其他课任教师都说上课时,发现小阎变得守规矩了。以前只要有他在班级,纪律简直无法管理。

12月份 “病愈”

小阎生病了,一个星期没来上学。再上体育课时,我发现小阎来了,站在排里用眼睛偷偷的看着我笑,一直咬着手。我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来上学说明你的病全好了。”他笑着说:“老师我可想你和同学们了”我告诉他,大家也非常想他,我们要在一起高高兴兴的上课。他听完十分高兴。

生病后回来的这段时间显得很乖,大概是因为自己在家时很孤独,以前没有朋友,现在和同学们相处的很好,体会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所以一直努力表现着。我就把赞许的语言改成了微笑,盼望着他能全然不顾老师的存在而和其他同学一样相处融洽开心。

2012年3月1日 家长反馈

寒假结束了,小阎的母亲带着儿子来看我,高兴地说:“他的儿子说最喜欢上体育课,最想体育老师,这个新年他的儿子能和亲威家的孩子一起玩了,不像以前那样只有自己能玩,很少打架。以前做家长最担心的事,最苦脑的事,竟然在这个假期里有了明显好转。

这个学期我依然没有减少对他的关注,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他就会每天进步多一点。

通过几年来对问题学生的观察和研究,针对不同的类型对其进行转化教育使我总结出:1.体育教学对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起到了重要作用。2.体育锻炼可以减缓紧张、忧愁、压抑等不良情绪,使人心情舒畅。3.能使擅长体育项目的问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信。4.体育是一项竞争和合作性均很强的运动,活动中需要密切配合和合作。否则难以完成任务,因而,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精神,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12篇

刚接手三年级这个班时,原来班主任严老师就告诉我:“本班有一位名叫许XX的学生,谁也管不了,偶尔对他严厉一点,他还会发飙。你可得注意哟,奉劝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自然成长,别跟自己较劲,届时自找没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开学后,我就开始留心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眉清目秀,样子长得挺可爱,乍一看没什么不良感觉。我有些不太相信:难道这个孩子真的如严老师说的那样?可看他平时都很乖的样子,难不成是我被他的外表所骗?果然,几天后发生的一幕,证明事实的确如此。忽然有一天,教数学的林老师急匆匆地走来,边走边叫喊着:“江老师,你快看看!哪有这样的小孩,不许别人说他,我刚说了他几句,他就掀翻了课桌,自己僵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眼睛还瞪得老大!他还反了呢!赶紧叫他爷爷来(他父母外出打工,他一直就和爷爷奶奶住)!”我听后,直往教室奔去。来到教室一看,只见班上所有孩子都围住了许XX,并对他议论纷纷。而他呢?仍然杵在那儿,书本散落了一地,课桌也翻过来了。我心里的“火”蹭地窜了上来,真想马上把他赶出教室,好好惩罚他一下。但刹那间我愣住了,脑子里一闪,这样做有用吗?多年工作经验告诉我,像他这样的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你越跟他来硬的,他越犟,到最后还是“无疾而终”。思忖一会儿,我决定换种方法,先让围观的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疏散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迅速地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于是……

我默默地扶好课桌,摆放好,蹲下身子把他的书本捡起来,亲切地对他说:“书本对于学生就好比手枪对于士兵一样重要,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珍惜它们。你看,它们多希望自己的小主人能够爱惜它们呀,你说是不是?”说完,我拉起他的手,隐约感到他的手颤抖了一下,手心里全是汗,我心里明白,这个孩子已经有点后悔,其实很害怕老师惩罚的,只不过自己没法找个台阶下,只得愣在那儿。我平静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知道吗?许XX同学今天是用了一个特别的方式告诉大家,他有话要跟老师说。不过,老师觉得以后同学们还是不用这种方式表现,好不好?”我转过身子,面对着他轻声问:“许XX,你说是不是?”他先是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随后,我带他来到办公室。

经过我的询问,我慢慢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上数学课时,数学老师让大家做黑板上的习题,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只有他一个人在玩耍。于是数学老师很生气,让他在黑板上做,可他不愿意,叫他、拉他,都不听。直到老师批评了几句,他就怒不可遏地掀翻了课桌。我故作醒悟状:“哦,老师知道了,你是因为担心做不来,害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所以才不上去,对吧?”他急忙争辩道:“不是的,这些题目我都会做,我只是不愿意上去而已。”

我沉默了好久,一直在想许XX说的那番话。他只是不想上去而已,可我们老师往往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觉得我们说的话就是“圣旨”,学生一定得听,一定得照着做,否则就是挑战老师的权威,伤害老师的自尊心。殊不知,我们在强迫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我们在乎过吗?

以后的那段时间,我总找许XX谈心。每次谈话时,我总是主动去握他的手。开始握到的是一只僵硬的手,慢慢的,手变软了,再到后来,我感受到的是一只温暖的、有力量的小手。有一次,我们谈到了他的家,知道了在家奶奶是毫无原则地惯着他、宠着他;爷爷呢,则是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脾气异常暴躁。在这样的环境中,造成了他肆无忌惮的性格,遇到事不顾后果。我开始明白,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多么渴望别人也能和善地对待他。于是,我和许XX约定好,以后有什么事,我们都会尊重他的意见,也希望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同学们商量好再去做,并且在做之前,大家必须握一下手。这就是我和他之间的“牵手公约”。

后来,许XX再也没有在班上发过飙,和同学们也能和睦相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我相信,我们的“牵手公约”定会带领孩子走入一个温馨的港湾。

2.案例分析

一个班级总有一些“问题学生”常令班主任头痛,经常搅得班里鸡犬不宁。有的班主任实行强压政策,用各种手段让这些“问题学生”服帖;有的班主任用回避政策,在班级里孤立这些“问题学生”。这些做法看起来一时有效,但会使这些“问题学生”心灵更加封闭,性情更加古怪,会使用更多的古怪方法引起师生的注意,使班级“永无宁日”。

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有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可分为: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原因、身体心理发展原因等。他们的教育对班主任来说,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种考验。

3.经验提炼

(1)要有爱心。很多“问题学生”在家庭缺少关爱与温暖。不能因为学生老出问题,班主任就讨厌他,从心底里疏远他。班主任要从心底里去关心他,只有这样才能接纳这些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他们。

(2)要有宽容心。“问题学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些不良习惯需要较长时间去矫正,工作中肯定会出现反复,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3)要对症下药。不同的“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班主任要调查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