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时间:2023-06-07 09:08: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第1篇

矿山火灾事故是矿山重大灾害之一,由于矿山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作业分散、人员多、作业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设备设施多、不安全因素多等,所以矿山火灾事故极易发生。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煤矿存在自然起火的问题,这其中国有的重点煤矿中有近一半的矿井存在自然起火隐患,矿井自然起火约占据近自然起火次数的95%。矿山火灾不仅燃烧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可能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甚至引起爆炸事故,而且可能烧毁大量机械设备,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因此可以看出,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始终影响着矿山的安全生产的前进的脚步。

外在原因引起的火灾预防措施

外在原因引起火灾时,起火迅速,发火迅猛,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为降低火灾引起的后果,矿山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火灾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应对火灾。

1 井下火灾的预防措施

矿井下设施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自救器,以便发生火灾时可以自救,尤其是在危险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要随身携带自救器以防止火灾引起的突发事故。在矿井下的柴油等油类物品要专门存放在硐室中,承装油的容器应严格密封。井下火灾的预防措施应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实施:矿井下生产所用的柴油设备及液压机械等要严格检修,严禁发生漏油现象,另外每台机器上应装备有便利的灭火设备;要定期更换木支架进风井筒等建筑物,对木支架支护的竖、斜井井架等设施旁要设置消防水管;对于进风井筒等建筑物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等等,这样都是为了及时应对火灾。

2 矿山生产中地面过载的防治措施

在矿山地面管路设计中要紧密结合生活激水管路的设计,设计安全的消防水管系统;各厂房和建筑物之间,要建立消防通道,以利于消防车辆通行,实施救援;对于各类易燃易爆物等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完善制度,并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 在焊接过程中对火灾的防治措施

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焊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矿井口的建筑物内或者矿井下进行焊接和切割的操作过程中,专业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针对具体矿山环境,制定有效地防火措施。在每次焊接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检查工作现场并进行安全隐患的清理。

4 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的预防措施

在一般金属矿山工作过程中,爆破是其必备的工序。在操作爆破工作中,专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对炸药库及相关设施进行定期的严格检查;同时应该注意工作的一些照明用的线路安全,防止因线路短路或产生火花照成的炸药的引燃,造成重大火灾。在爆破现场,应当仔细检查运药的线路,保证安全顺畅,从而防止因电气短路而引起火灾。对于有爆炸危险的矿山填塞好炮泥,以防止矿石过分破碎和爆破时喷出明火。在爆破过程中和爆破后应采取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降低火灾发生几率。

5 一些明火引发火灾的有效防治

不允许用明火用直接接触的方式来加热井内的空气,不允许使用明火来进行井内基础设施维护等。矿井生产所使用过的蜡纸、费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容器内,并进行妥善保管或处理。在较大的爆破作业中,应该谨慎防止炸药以及其包装材料与明火直接接触,引发爆炸、燃烧等,从而引发火灾。

内在原因引起火灾的预防措施

有自燃可能的矿山就是内在的原因引起火灾的案例,一旦发现某一区域自热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闭和隔离,切断与空气发生氧化的过程,将发生火灾的概率降到最低。如果遇到火灾应该首先采取有效地隔离措施,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将火灾的损失减低到最低。经实践表明,内部因素引发的火灾经常发生在通风系统紊乱、漏风严重的矿井内,因而在具有存在自燃隐患严重的矿山中,通风工作需要满足一下各方面的要求。

1 尽量地防止井下漏风。及时密闭采空区及废弃巷道,加强通风构筑物的检查管理,严防采空区漏风。

2 采用机械通风。扇风机主扇应有反风装置,风压的大小应适当。

矿区防灭火技术

1 均压防灭火技术

它是采用通风的方法减少压差,降低漏风量使之接近于零,以此来切断氧气的来源,达到灭火的效果。此技术对工作面及掘进面初期发现的高温预兆点有较好的效果。

2 灌注无机固化材料防灭火技术

灌注的水砂浆、煤矸石泥浆、粉煤灰、石膏等是现用的防灭火填充材料,它们形成的浆液对煤体起包裹作用,避免煤与氧气接触,起到隔离灭火的作用。

3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常用的阻化剂是卤化物及其水溶液能够浸入煤体的内部缝隙中,部分覆盖在煤体的外表面,使煤体与外界隔绝,无法与氧气接触,从而起到灭火作用。

除此之外,惰气防灭火技术、泡沫防灭火技术、胶体防灭火技术等均在防灭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瓦斯爆炸、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加强管理、预防爆炸。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70-01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1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 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

1.2 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 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

例:南山煤矿现开采的15#层和18#层,均为容易自燃煤层,最短发火期为37天,一般发火期3~6个月,煤层自燃发火是影响南山矿煤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15号煤层、18-1号煤层、18-2号煤层已由有资质鉴定部门进行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煤尘爆炸指数30.65%~35.44%,有爆炸危险。

经过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突出矿井。

1.2.2 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1994年9月17日17时30分左右,南山煤矿西一区南部七层235普放区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6人死亡,11人受伤。

这起事故主要是涉及该区的通风设备较多,通风系统复杂、不稳定,上山角风机停运,造成瓦斯大量涌出到工作面及上山角,而引起瓦斯积聚:在工作面上出口处,采煤工在架梁过程中,使用手锤敲打铰接顶梁联结销时产生的火花而引起瓦斯爆炸。

1.2.3 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据统计在多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大部分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起爆炸的也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1.2.4 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经过特大瓦斯事故处理调查后得知,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5 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 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 加强瓦斯管理、制定技术措施、预防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1 加强预防措施管理

2.1.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提高瓦斯抽放率,主要对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

例:南山煤矿使用的ZY-300型钻机、ZY-750型钻机对井下采取采前预抽、边掘边抽、采后边采边抽、上隅角埋管抽、顶板巷打高位孔抽等方法,真正做到了多措并举治理瓦斯,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1.2 提高监测技术管理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 KJ95. KJ73. KJ66. KJ2000. KJ2000N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

例:现南山煤矿安装了KJ2000N型号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

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冲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 ⑧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预报系统,对采空区内“三带”温度变化能够进行同时监测,提高了发火点精准定位。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 加强井下火源管理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加强管理、制定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所以加强明火管理,严格动火制度,可以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2 隔爆措施管理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水袋棚、隔爆岩粉棚装置。

被动式隔爆水袋棚、隔爆岩粉棚因成本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具有适应性强,安装、拆卸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例:南山煤矿井下对各主要运输大巷、运输机道、采煤工作面、煤掘工作面进行安设隔爆水袋棚,经核定安设44处隔爆水袋棚,实际安设46处隔爆水袋棚。

3 结论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加大安全投入,才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第3篇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 设备监控 运用 优化

中图分类号:TD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011-01

前言

带式输送机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主要运输设备,常用于长距离或上行下行大角度运输,实际带式输送机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带式输送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带式输送机事故不仅仅指设备本身发生的故障、失效和破损,而且包含产生不良后果的事故。带式输送机发生的事故主要有火灾事故、输送带跑偏事故、输送带撕裂事故等。

1 带式输送机发生事故的原因

1.1 火灾事故的原因

井下带式输送机是矿井主要易发火灾区域,由于井下环境密闭,火灾一旦发生就会发展迅速,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可能因为火势扩大而诱发瓦斯爆炸,引发严重后果。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有足够的热量使输送带温度升高以致燃烧。打滑事故是产生足够热量的主要原因,打滑的原因有很多:由于拉紧装置产生的拉紧力太小或者选用的输送带弹性伸长量太大而造成的输送带松弛;重载启动时、输送带载重量过大时或者输送带与驱动滚动、转向滚筒亦或托辊之间摩擦力太小所引起的输送带负载过大;输送带埋在煤中或淤泥中,而使输送带卡阻。另外也有电气设备失爆、电线短路甚至于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带而引起带式输送机火灾的情况发生。

1.2 输送带跑偏事故的原因

输送带跑偏是带式输送机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它不仅会影响生产,损坏输送带,当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时,还会因跑偏增加输送带运行阻力,使输送带打滑,可能引起矿井火灾事故。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输送带运行的基本规律:偏大不偏小、偏高不偏低、偏紧不偏松、偏后不偏前,为预防和处理事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带式输送机运行时输送带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它会影响煤矿生产环节的稳定,而且极其容易损坏输送带,造成煤矿生产环节成本的提升。造成输送带跑偏的原因主要有:

(1)设备本身的问题,如托辊转动不灵活,滚筒的外圆圆柱度误差较大,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的轴线平行度误差较大等;

(2)安装调试方面,如滚筒、托辊、中间架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另外受料点的位置有偏差,也可能造成输送带偏载使之跑偏;

(3)维护方面,主要是由于清扫不及时,带式输送机滚筒或托辊上沾有煤尘,不及时清理,致使其局部直径变大使输送带跑偏。

(4)滚筒或托辊上豁结物料或倾斜、变形、表面不平等。

(5)托辊调节不正常,头尾辊与皮带运行角度不对;幼巷道变形使机架倾斜或变形;

1.3 撕裂事故的原因

(1)漏斗磨损严重,致使矸石及煤块直接砸输送带或矸石及其它物品卡输送带造成撕裂。

(2)输送带严重跑偏被刮撕裂。

(3)输送带接头强度太低或因负荷太大使输送带接头发生断裂。

2 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的预防

2.1 火灾事故的预防

(1)使用合格的阻燃输送带,即使发生火灾,也能保证控制火势不迅速发展。

(2)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测与维护,防止因电气事故引起的火灾。

(3)加强管理,保持巷道清洁,输送带上没有浮煤、无水、无油、无杂物,机头,机尾无堆煤。提高操作及维护人员的素质,随时保持输送机的良好运行状态。

(4)输送机要安装检测监控装置,如驱动滚筒及改向滚筒温度监控装置,烟雾报警装置和一旦发生火灾的自动洒水装置。

2.2 跑偏事故的预防

(1)购买由国家确认的合格产品,避免由设备制造精度不够而引起输送带跑偏事故。

(2)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安装尺寸精度:a.安装调试中发现输送带在滚筒处跑偏,应校正滚筒的水平度和平等度,传动滚筒、转向滚筒的安装要求其宽度中心线与输送带中线重合度不超过2mm,其轴心线与输送带中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千分之二,滚筒轴的水平度不超过0.3/1000。b.如果发现输送带在空载时总向一侧跑偏,应调整托辊支架。c.如果发现输送带在空载时不跑偏,而重载时向一侧跑偏,说明输送带出现偏载,应调整泄煤斗的位置。

(3)加强日常维护:a.及时清除输送机滚筒、托辊、接料处等主要部位的煤尘,防止因滚筒、托辊上沾有煤尘导致输送带跑偏。b.及时调整输送带在运行中发生的跑偏现象,及时检查输送带边缘及接头的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修补。

(4)安装输送带跑偏的监测装置,一旦输送带跑偏就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维修人员采取措施。

2.3 跑偏事故的处理

(1)单侧立辊调偏。输送带始终向一侧跑偏,可在输送带的一侧跑偏范围内加若干立辊,使输送带复位。当输送带跑偏碰到侧边的立辊时,立辊带动回转架转动,使输送带向中心移动,则槽形托辊和平行托辊亦随之摆动,使跑偏的输送带被纠正过来。

(2)适度拉紧调偏。当输送带忽左忽右,方向不定时,说明输送带过松,可适当调整拉紧装置以消除跑偏。

(3)调整滚筒调偏。输送带在滚筒处跑偏,检查滚筒是否异常或窜动,调整滚筒至水平位置正常转动,消除跑偏。驱动滚筒与换向滚筒的调整是胶带跑偏调整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条带式输送机至少有2一5个滚筒,所有滚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垂直于输送机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若偏斜过大必然发生跑偏。其调整方法与调整托辊组类似。

2.4 撕裂事故的预防

(1)及时修补已磨损的漏斗,避免矸石及煤块直接砸向输送带。(2)及时处理跑偏故障,以免撕裂输送带。(3)设置输送带纵向撕裂监测装置,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结语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矿山机械设备,而要做好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一方面需要对现场工作人员素质进行提升,逐渐熟悉带式输送机的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另一方面要确保对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通过对设备环节的有效运用,对相关问题的正确分析,以确保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结合现场工作人员和设备研究人员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使用、维护、保养带式输送机,搞好安全生产,促进煤炭行业高效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辉.煤矿带式输送机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研究,2014.

第4篇

[关键词]煤矿 通风 瓦斯防治 煤尘防治 预防火灾

中图分类号:TB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74-01

煤矿企业采取的“一通三防”技术指的是安装好齐全的通风设施,防治瓦斯、预防火灾以及防治煤尘。煤矿企业要依据安全操作标准,将保证通风安全作为工作中心,以预防瓦斯事故作为工作重点,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一通三防”技术贯穿在煤矿工作中。

一、矿井通风技术

为了确保矿井的生产安全,必须要确保矿井具有良好的通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通风主要通过机械设备或自然风将新鲜的空气输送到分布在矿井中的用风点,主要起到维持矿井作业人员的呼吸,对有害气体进行稀释,以及降低矿井温度的效果,从而使矿井获得舒适的生存环境,并且一旦矿井出现重大事故和灾害,可以对通风进行调节,并将其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机械化不断普及,煤炭开采技术、巷道和支护技术都有了巨大进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矿井生产中得到应用,矿井通风技术有了较大提升。通风管理工作目前已经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到通风工作中。

1.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

矿井通风系统包括了排出污染气体的方式、不同的通风方式、通风网络以及控制通风的设施等。

通过对矿井自身特点和通风要求进行分析,将通风系统从中央式改为中央对角式混合通风。为了使矿井达到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当工作区域的产量在1Mt/a以上时,可以把矿井分为多个区域进行开采。这时就需要构建不同区域的通风系统,即不同区域各有一组进出风井,而不同区域的通风技术都是相互独立的。

分区域通风的优点是通风线路较短、风力阻碍小、干扰程度低、安全性高,并且节能效果较好,使矿井具有良好的通风,能够积极对灾害进行预防,主要用于规模比较大的矿井以及矿井依据地质情况分为不同区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矿井属于新建并且规模比较大的类型,通常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域的通风系统,而矿井属于扩建类型时主要采用混合式。

为了使通风机在矿井生产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进行了以下研究:

(1)为了更好地适应通风系统的优化要求以及达到集约化的目的,我国在80年代研制出了不同系列的轴流式风机,如2K60系列以及GAF系列,以及不同系列的离心式风机,如G4-73和K4-73系列。在90年代,我国又研制出了对旋式风机。这种风机的特点是能耗低、效率高,目前在煤矿企业中普遍应用。

(2)通过对通风机和配件进行积极的维护,使风机内部受到的阻力以及漏风情况大大减少,使通风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了解矿井中旧风机的运行状态,发现了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不匹配的原因,主要原因是通风机型号过大,转速偏高,造成电机功率过高,风机长时间工作在效率较低的状态。改进措施为,将旧风机的机芯进行更换、将叶轮和叶片进行改进,从而提升风机的运行效率。

2.矿井通风新技术

当前矿井通风先进技术中,均压通风技术是其中的代表。它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矿井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均压通风,并且还有配套的其他技术,如均压监测技术、漏风检查设备、新型的阻漏技术等,共同起到了避免漏风和出现自燃的情况。

(1)可控循环风技术

可控循环风技术指的是将作业区域回风的一部分返回到进风中,并且监控进入该区域的空气质量以及流量,并做好及时的预防措施。可控循环风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被严格控制,需要慎重使用。

(2)工作面下行通风技术

工作面下行通风能够使工作面的温度出现下降,而进风流由于不从工作区的运输巷通过,因此不会因为机电设备大量发热而使进风温度升高。该技术的缺点是回风流会通过运输巷,因此会对机电设备管理造成困难,降低了使用安全性。所以必须提高通风管理、瓦斯管理以及机电设备管理,保障下行通风的安全。

(3)灾变通风技术

当矿井出现火灾或爆炸时,为了确保人员的自身安全,要对风的方向进行调控,防止有毒气体进入人员撤离和救灾的通道中,降低人员和经济损失。

调控风流流向通常是将巷道的风流进行反转,并且要依据灾害出现的地点以及矿井内部结构,分析采用局部反风或采用全矿反风,从而保障通风的顺畅和安全。

二、防治瓦斯的措施

瓦斯防治的重点区域:(1)采煤工作区域的回风隅角。这个区域内瓦斯会发生聚集,当采用无煤柱开采方法时,进风隅角和切顶线都会发生瓦斯超限。(2)煤采空区周围。瓦斯在墙内聚集,墙外瓦斯超出上限。(3)掘进区域。由于煤炭开采逐渐加深,使煤层内部的瓦斯大量溢出,导致瓦斯超出上限。由于煤炭掘进区域属于矿井通风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提高通风,严格控制该区域的瓦斯含量。

三、防治煤尘措施

煤尘和岩尘是煤矿粉尘的两种主要类型。煤尘一般在采掘过程中产生,出现原因包括煤炭爆破、煤炭装卸、煤炭运输以及通风等;岩尘一般在进行岩石巷道开采中出现。

通过对煤尘产生的原因和出现区域进行分析,防治煤尘主要应用“预防为主,综合防尘”的措施,防治方式包括降尘、除尘以及补尘等,还要准备粉尘检测仪器,构建系统的防尘洒水系统。矿区依据粉尘出现的原因和地点,采取了综合防治和个体化防治措施:

当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后,空气中仍存在细微的矿尘,部分区域仍不能符合卫生要求。因此针对接触粉尘的开采人员采用个体化防护措施,工作在掘进区域的人员装有压风呼吸器,而开采区域的人员佩带防尘口罩,从而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粉尘。

四、火灾防治

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1)设计安全性高的巷道系统。

(2)选择恰当的采煤方式:如运用单一倾斜长壁法。

(3)避免煤体出现破碎,开采过程中缩短煤巷时间,提高支护强度,尽量避免煤炭接触到空气。

(4)依据规范的回采顺序进行开采,首先在工作区域使用前进式,然后推进工作面时使用后退式,保持合理的回采顺序,能够避免采空区大量漏风,可以避免煤层出现自燃的情况。

2.通风方面的措施

回采时运用后退式方法,通风方式选择“U”型,避免新鲜空气和回风通过采空区,减少了漏风量,不易出现自燃,要将通风设备安装在围岩坚固的地方,还要防止采空区周边的煤柱出现裂缝,提高漏风量;同时还要应用相关对策降低开采区域进、回风巷的负压差,防止出现漏风;还可以在回采区域和输送巷之间安装双向风门,实现全区反风,避免火灾出现扩大。

结语:

矿井工作过程中,煤炭企业要积极做好“一通三防”工作,提高通风质量,制定严格的检查和验收标准,确保较高的通风质量。要加强瓦斯防治力度,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尘管理,保证矿井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要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使矿井保持良好的通风,最终确保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先杰,崔满生,胡鹏华,王尔奇,谢叙兴.留矿法铀矿井通风降氡技术[J].铀矿冶,2011(3).

[2] 吕明飞,陈志平.综放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通风安全技术[J].煤矿安全,2011(6).

[3] 解贵生.浅谈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2).

[4] 刘江妮,兰桂斌.矿井通风防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第5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21文献标识码: A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如,地裂缝、地面坍塌、滑坡、泥石流等。按照成灾与灾祸爆发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和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更多的按照灾祸成因关系和空间分布来分类。

1、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1矿坑火灾

矿坑火灾常见于矿井外部,针对硫化矿床,硫化物在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自燃,从而引起矿山火灾。矿山火灾危害巨大,不仅造成了对矿物资源不可挽回的浪费,而且对于当地的树木、农作物、水质等都造成了永久性的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1.2地热

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地热危害逐渐明显起来,而且随着矿井的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地热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矿山一般含硫成分比较高,这更加造成了地层的温度升高。地热造成了开采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开采中的设备和机器在高温下受到破坏,对整个开采进程造成了阻碍,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运转。

2、地下水位引起的灾害

2.1矿坑突水涌水

矿坑突水涌水是常见的地下水位引起的灾害。由于地下水含量丰富而且分布不均等特点,如果挖掘工作之前对当地的水位和聚水地区勘测不准确,造成开采工作中打破水层或者水窟,就会导致大量的水涌进矿井被淹。矿坑突水涌水严重损害了矿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破坏矿井的采掘设备,对整个采掘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2.2溃沙涌泥

坑内溃沙涌泥是伴随着矿坑突水涌水的一种地质灾害,采掘过程中如果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聚集着大量的泥沙和岩屑,这些泥沙和岩屑会随着突水和涌水灌到矿井和巷道中,另外一些地裂缝和透水断层也会使浅部第四纪的沉积物随着径流涌入矿井中。这种矿山地质灾害造成了人员被掩埋,机器被阻塞,严重时危害整个矿井的,对矿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岩土体变形灾害

3.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的坍塌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是岩土体变形造成的灾害之一。地面坍塌主要发生在地下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由于保留矿柱不足,或者矿柱受损造成支撑能力不强,就会造成地面坍塌。地面坍塌发生频率最高的在矿体埋藏比较浅,产状比较平缓的矿区。对于矿体埋藏较深的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采空区,当踩空部分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造成大面积坍塌。除此之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为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坍陷。

3.2矿山冲击

矿山冲击是常见的的矿山地质灾害,又称为坑内岩爆。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向坑内喷射,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3.3采矿诱发地震

采矿过程中要进行矿井的挖掘,这个过程会触及地层,这就可能诱发地震。由于矿山工程的采掘工作大部分在地下进行,竖井和主体井巷的结构复杂,而且依靠矿柱支撑,一旦发生地震,震源会比较浅,即使震级小也会对地下工作的矿场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时导致整个矿井坍塌,对工作人员和矿场挖掘设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1.1TSP方法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由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专门为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目前世界上物探方面最为先进的地质预报设备。TSP203采用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约24个炮点布成1条直线)用小药量激发产生。TSP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预报精度高,既可用于极软岩层,也可用于极硬岩层的地质超前预报。预测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300~500m,有效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150m。

1.2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在地下隧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隧道内的供电电极在隧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特征取决于岩石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使用全空间电场处理和解释,就可找到隧道周围岩石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规律,从而解释判断围岩的含水、导水地质构造,包括断层、溶洞、陷落柱、岩溶裂隙等。

2、不同层次防治区的防治对策

2.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5)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6)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2.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2.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3、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是当前开展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向矿山企业、人民群众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提高矿山企业的重视度,有效利用人民群众的监督反馈作用,提高全民的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紧急自救常识,避免或减轻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4、统计监测

加强矿区地质环境监测,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为掌握矿区地质灾害规律提供数据,为制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建立监测网络系统是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在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建立监测网络系统,对灾害进行较准确的、超前的预报预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结束语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大多数是由于人们在进行矿产开采时没有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会引发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地质灾害,为矿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破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产开采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提高矿产开采水平,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生产带来的地质破坏,根据不同的矿产类型和开采方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尽可能的降低矿山地质因遭受破坏而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矿井漏电;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煤矿井下漏电的原因

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 如空气不流通、潮湿、空间狭小、条件恶劣及设备本身等原因,漏电事故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发生漏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设备本身的原因

在设备方面,往往由于供电设备、线路本身的质量不好,不到报废年限,就可能发生破损、脱落、老化等现象,造成漏电事故发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供电设备、线路等超出报废年限,没有及时更换,却仍在使用,这也是发生漏电事故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井下特殊的环境,致使供电设计、线路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导致设备的内部元件绝缘不好,致使设备漏电;还有是因为真空开关没有进行阻容保护,在分断时容易产生过电压,从而使设备在瞬间击穿而产生漏电。

1.2管理不当的原因

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制度不健全,对于用电安全没有详备的规章制度在根本上进行约束,致使一些安装工人在操作上不规范。比如,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电缆、电线等,有些工人员只是在接头部分进行了简单的防漏电处理;对于浸泡在水中的电缆,不经过特殊处理,致使其长期受井下水的酸、碱性物质的腐蚀,造成绝缘表面被破坏而导致漏电事故发生;

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约对于长期处理密封、潮湿环境下的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及时的检修、更换,使一些部件的老化现象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处理等。

1.3工作人员操作规范

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也是导致漏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操作不当有:电缆接线错误,如零线未接地,通电后会导致漏电发生;电缆接头违反接线要求,如不使用线缆接线盒而采用明线接头,这种做法容易使线缆在潮气的环境下发生漏电事故;电缆、电线与设备相连接时,接头接处不牢固、压板不紧、封堵不严等,设备移动或长期使用过程中接头部分易松动或脱落,使电缆、电线接地或直接搭接而导致漏电引发事故。

1.4维修过程中的损坏

有些工作人员在移动设备时过度用力,使电线、电缆受到拉、压、挤、绞等作用,也会造成漏电现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小心将电缆碰伤,没有引起注意;还有就是工作人员检修不彻底,遗留在设备内的金属碎片、线头等没有完全清除干净,或将小零件等忘在设备内部,这些东西碰到设备内的电线接头,通电后也非常容易发生漏电。

另外由于意外事故引起的漏电也时有发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煤矿井下电网漏电造成的危害

煤矿井下电网在开采区分布及为广泛,环境潮湿,通风条件差,同时煤矿井下又是生产设备和工作人员非常集中的地区,如果发生漏电事故,将会导致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员方面

当线路或设备绝缘受到损坏而导致设备外壳带电或环境内的金属物品带电时,接触到设备或物品的工作人员会发生人身触电事故,轻者造成人身伤害重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2引起沼气或煤尘爆炸

国内大部分煤矿普遍存在有一定量的沼气和煤尘,当井下空间的沼气活或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有爆炸的危险。而井下的火源相当一部分是电火花,而由于漏电产生的电火花就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当设备单相碰壳或电网单相接地时,在接地点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火花,当电火花达到足够能量时,沼气和煤尘被点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2.3电线、电缆、电气设备老化,引起火灾。电线、电缆、电气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里,恶劣的环境里,老化使其存在的一定的漏电电流,而漏电电流在通过设备老化损坏处时散发出大量的热,使老化处进一步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火灾。

2.4短路引发的事故

通过对煤矿井下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约有30%的单相接地故障最终发展成为短路事故,从而产生更大的电气故障,严重威胁矿井安全。

2.5事故影响生产效益

按煤矿管理有关规定,煤矿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必须停电整顿、处理,这将对整个煤矿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导致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而一般漏电事故的处理少则数小时,多则达几个班次甚至几天。另一方面,停电又会使局部,通风条件更加恶化,沼气积聚,这无疑又对矿井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3、煤矿井下预防漏电的措施

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漏电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其他企业。所以,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电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井下的实现情况,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3.1对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矿业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对于电力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法规,杜绝由于安全知识掌握不到位造成的漏电事故的发生。

3.2严格要求煤矿井下电力工作人员按操作范进行接线,确保电气接头部位密封,防止潮湿造成电气内部短路受潮引发事故;全部电缆、电线及电气设备的接头全部土封闭在线盒内,尽量使接线部位不暴露在潮湿环境下;对井下电缆、电线进行整齐、有序悬挂,严禁出现“压、挤、淋、埋、摩、砸”的现象,从而大大效减少漏电事故的发生。

3.3对煤矿井下电缆、电线及正在使用的电气设备的及时维护,对电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对设备的现状、性能指标所查项目做好记录,对于未达到要求的,及时更换,做到防患于未然。

3.4随时检查手持式电动工具绝缘把手上的绝缘材料,要求工作人员保证做到每次工具使用前,都要先对工具进行检查,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工具拒绝使用,以防止由于工具不安全造成的漏电事故的发生

3.5保证煤矿井下通风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转,确保各个通风口在任何情况下的畅通,尽量改善井下环境潮湿的不利条件,避免由于潮湿导致的漏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认识到煤矿井下漏电事故的危害,切实加强防范措施,才能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减轻井下供电线路的漏电故障,从而减少职工伤亡事件,减轻企业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郝声云.中国矿难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J].前沿2007

第7篇

关键词:煤矿 井下 漏电 危害 预防

煤矿井下空气比较潮湿,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绝缘容易受潮,再加上井下空间相对狭窄,掩饰(煤块)垮落和矿车掉道时有发生,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绝缘也易遭到机械损伤,因而发生漏电和触电的可能性远比地面大。漏电的存在不仅会增加触电的危险,而且是引起井下沼气煤尘爆炸、提前引爆电雷管以及酿成井下电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对井下的触电和漏电,必须有完善的防护措施。

1、煤矿井下电网漏电的原因

煤矿井下漏电主要是交流电网漏电和直流杂散电流,此两种漏电造成的危害最大。

1.1 交流漏电的原因

井下产生交流漏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网绝缘电阻降低所造成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部及时,使用操作不当。1)电缆在井下被砸,过分弯曲而使电缆外皮出现裂隙。2)开关、电动机受潮或进水,而使绝缘降低。3)设备、电缆不能定期升井检修干燥,常年在井下使用使绝缘降低。

(2)电气设备、电缆选择不合适,造成长期过负荷而发热使绝缘下降。

(3)两台变压器并联,电缆线路长度太长,开关、电动机等设备台数很多也会使绝缘电阻下降。

1.2 直流杂散电流的产生的原因

煤矿井下杂散电流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但以直流杂散电流较严重。直流杂散电流主要是由电机车的牵引网络所致。

在电机车牵引网路中,轨道是作为回电的导电体,处负荷状态。即电流时通过牵引变流所得正极,流向架空线,经电机车流向轨道,返回牵引变流所的负极,构成牵引网路的供电回路。因为轨道与大地是接触的,轨道之间也有接头间隙、井下的路基及空气较为潮湿,所以总有一部分电流流向巷道的四面八方。而管路和电缆与大地也不是绝对的绝缘。所以它们就构成了牵引网路外的导电体,也经管线和电缆返回牵引变流所的负极,即整个井下大巷是一个空间电流场,这些经管路、电缆外皮及大地流回牵引变流所的电流即为杂散电流。

2、漏电的危害

电网漏电又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集中性漏电,是指在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由于电网某处(或某点)的绝缘损伤而发生的漏电。分散性漏电则是由于整条线路或整个电网的绝缘水平降低,而沿整条线路或整个电网发生的漏电。无论是集中性漏电或是分散性漏电,漏电电流增大,都会增加人身触电和引起沼气煤尘燃烧爆炸的危险。长期漏电,会使绝缘发热、老化,进而扩大成两相短路。此外,漏电发生在爆破作业的工作面附近,由于漏电电流在它通过的路径上要产生电压降,漏电电流越大,电压降也越大,因而当电雷管两端的引爆线不慎与漏电电路上具有一定电位差的两点相接触时,就可能造成电雷管先期爆炸事故。因为井下漏电具有以上各项危害,所以煤矿井下必须要有漏电保护。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种:

(1)人身触电。当电气设备的外壳受到损坏而不能产生绝缘作用时,而工作人员又接触此外壳时,就可能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此时入地电流的一部分将从人体流过,其数值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给造成工作人员带来伤害,甚至威胁他们的生命。

(2)引起短路事故。据有关部门统计,约有30%的单相接地故障发生为短路,从而造成更大的电气故障。

(3)引爆电雷管。漏电电流在其通过的路径上会产生电位差,如果电雷管两端引线不慎与漏电回路上具有一定电位差的两点相接触,就可能引爆电雷管,发生爆炸事故。

(4)引起瓦斯及煤尘爆炸。我国大部分煤矿都有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或煤尘达到爆炸浓度且有能量达到或超过0.28mj的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

(5)引起火灾。长期存在的漏电电流,尤其是两相经过渡电阻接地的漏电电流,在通过设备绝缘损坏处时将散发出大量的热,使绝缘进一步损坏,甚至使可燃性材料(如非阻燃性套电缆)着火燃烧。

3、预防漏电的措施

(1)加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电气备进行检查和试验,性能不达标的立即给予更换。确保设备的达标率为100%。

(2)将带电导体、电缆接头和电气元件等,都封闭在坚固的外壳内。在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盖子间设置可靠的机械闭锁装置,采取这一措施能有效地防止因带电检修造成的人身触电事故。

(3)对于那些不能封闭在外壳内的带电裸导体,如电机车用的架空导线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六五十条规定:应将其安装在一定的高度,以避免人身接触可能。

(4)加强手持式电动工具把手的绝缘。这类把手在正常时本来是不带电的,但是当带电部分的绝缘损坏时,手便有可能带电而引起触电事故。因此必须在把手上再加一层绝缘套,以形成双重保护。

(5)对人员接触机会较多的电气设备,采用较低的额定电压。例如手持式电钻、 照明设备及信号装置等的额定电压不得超过127V,而井下各种电气控制回路的额定电压则限制在12~42V安全电压内。

(6)井下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禁止直接接地,以减小漏电或触电电流。井下若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则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此时,漏电或触电电流入地后就直接经过接地极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由于接地极的电阻很小(数欧姆),使得电源相电压几乎全部加在漏电过渡电阻或人体电阻上,危险性极大。

4、结语

总之,煤矿井下电网一旦发生漏电,将会给煤矿带来极大地灾害,必须认清漏电产生的危害,并熟练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坚持不懈地用用漏电保护装置,以确保井下用电的安全,从而促进煤矿健康、安全、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思沛,聂文龙等.煤矿供电[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第8篇

[关键词]煤矿 电气设备 管理

企业要发展,加强管理是关键。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神经与人体的关系。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二是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该系统由“软件”、“硬件”及“人”三部分组成。“软件”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各类设备管理,安全用电检修等规章制度。“硬件”是指:①能对电气设备入矿进行安全、性能等综合检验的仪器、仪表;②安装、维修电气装备时使用的各类保安工具;③为避免事故而设置的各类保护器具。“人”是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都要靠人来掌握和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失败、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为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1 避免发生电气火灾事故

电气火灾一般是指由于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的热能,如高温、电弧、电火花以及非故障性释放的能量,如电热器具的炽热表面,在具备燃烧条件下引燃本体或其他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也包括由雷电和静电引起的火灾。电气火灾主要包括漏电火灾、短路火灾、过负荷火灾、接触电阻过大火灾等。对此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对用电线路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在设计和安装电气线路时,导线和电缆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网路的额定电压,绝缘子也要根据电源的不同电压进行选配,防止超负荷使用。

(3)安装线路和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划伤、磨损、碰压导线绝缘,并注意导线连接接头质量及绝缘包扎质量。

(4)在特别潮湿、高温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内,严禁绝缘导线明敷,应采用套管布线,在多尘场所,线路和绝缘子要经常打扫,勿积油污。

(5)严禁乱接乱拉导线,安装线路时,要根据用电设备负荷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截面的导线。并且,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建筑构件之间及固定导线用的绝缘子之间应符合规程要求的间距。

(6)定期检查线路熔断器,选用合适的保险丝,不得随意调粗保险丝,更不准用铝线和铜线等代替保险丝。

(7)检查线路上所有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要求附近不得存放易燃可燃物品。

1.2 避免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这些漏电部分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应带电的)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

(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

(2)设置保护接地;

(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

(5)维修时使用保安工具。

1.3 避免电气设备失爆、雷电、漏电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

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满足煤矿井下需要,国家制定了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各种类型防爆设备的防爆措施不同,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3836执行,保证各类防爆措施有效。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还不能完全控制雷害的发生,但通过必要的防雷措施,可以减少雷害的发生,避雷针和避雷线是防止雷直击电力设备或建筑物的有效措施。

漏电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两种。前者指电网某一处发生漏电;后者指某条线路的整体绝缘水平降到安全值以下。漏电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第视。预防措施主要有:

(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刺而使电缆损坏;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

(3)不增加额外部件;

(4)设置保护接地;

(5)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6)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1.4 避免电网过流故障

所谓的过流是指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大于额定的电流值。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设备烧毁,引发电气火灾,引爆瓦斯、煤尘。

预防措施主要依靠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1.5 避免矿井监控系统失控

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环境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控有关气体(CH4,CO2,O2等)浓度、风速、负压,湿度、温度等数据,从风门、风窗主要设备开停状态,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及风―电闭锁控制等。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也是机电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

2当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矿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煤炭行业受资金、人才的影响较大,目前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表现在:

2.1 硬件方面

设备存在的隐患比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增大了工作难度。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无法对购进设备进行必要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监测;维修、检修用配件、工具不足;运行中的大型设备及电网供电采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

2.2 软件方面

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章,但实施力度不够。同时,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的综合治理,对机电方面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具体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对各类制度、措施的实施大打折扣,留下了许多重大隐患。

2.3 人员方面

我矿仍然存在人员素质差,知识、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等问题。许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日常工作中对需严格执行的规章、措施,执行力度不够。

3解决对策

要切实做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建立机电安全管理系统,并使之正常运转起来。在机电设备管理上,我们应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合理安排设备资金,在购进设备时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设备保护齐全且灵敏可靠,对在用的设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我矿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

3.1 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设备台账、卡片、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安装调试、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从制度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建立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并给以必要的检测,确保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3.2 严格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安全投入 激励措施 安全星级矿井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87-02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中,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使煤矿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速,虽然煤矿安全问题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针对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在矿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措施,没有形成适合长远发展的体系。{2}鉴于煤炭行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探讨安全星级矿井制度的建立,这在长远发展上有助于解决煤炭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煤炭产业的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竞争的不公平是由于各矿区的自身特点(区位、赋存的煤质、厚薄、深浅、致灾条件和破坏环境等)和经济管理上的缺陷形成的。成本改革是利益再分配问题。{3}这样,煤炭产业的市场化会使当地政府、煤炭企业工作重心更加偏重于煤炭产出量,使安全问题更加边缘化。在利益驱动下进行野蛮采矿,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4}。

在市场没有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不会引导企业主动投入资金改善工作环境。{5}

三、问题的分析

以煤矿为例,一项工作具备安全保障的月工资是¥5000,不具有安全保障是¥4800。一个工人的收入由工资、安全度和比较满意度三方面组成。⑥即:

收入=工资+安全度+比较满意度⑦

说明:其中工资就是工人每月实际领到的数额,安全度就是工作环境按大众的认可度折合的数额,比较满意度就是和同事的收入相比较按大众的认可度折合的数额。

安全度为¥300,也就是说按大众观念,工作环境具有安全度值¥300。比较满意度也为¥200,也就是说按大众观念,比同事工资高,满意度值¥200。

以下通过分析在完全市场环境下,工人选择工作环境的情况。

(1)工人B选择Safe job,A选择Risky job,

B收入=¥4800+¥300-¥200=¥4900

A收入=¥5000+¥200=¥5200

(2)工人B选择Risky job,A选择Risky job,

B收入=¥5000+¥200=¥5200

A收入=¥4800+¥300-¥200=¥4900

通过计算得到下表的结果:

结论:a.不管工人B选择什么工作,工人A始终选择Risky job。

b.市场条件下,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策略选择,他们最后都会选择Risky job。

c.在一定的约束下,如果每个人都选择Safe job,工人的收入将会比自由选择获得多¥100。

必须指出的是S状态下A、B工人实际都是拿到的是¥4800的工资,要少于R状态¥5000的工资,但是产出的效益是最大¥5100 for each,因为产出的效益里包含每人¥300的安全度收入。即:

S状态Safe的实际工资

S状态Safe的产出效益>R状态Risky的产出效益

煤炭企业处于R状态,如何由R状态向S状态过渡,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激励措施来改善。

四、安全星级矿井的提出与建立

1.安全星级矿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点:

a.人们把安全度作视为收入的一部分

b.从工资中投入到安全度的资金产生的效益要高于其在工资部分产生的效益

2.评价体系的建立模式:

a.政府税收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适当减税政策

b.加重煤企领导政绩评比中安全投入的权重

c.在前两项促使部分矿井建立安全星级矿井后,安全星级矿井可以用低于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的工资来招聘员工,降低的部分应保证能适应市场规律。

说明:(1)市场的真正激励措施是通过第三点,即c来实现的。市场环境是实现不了通过煤企的产品煤炭来在安全方面激励的,所以我们选择通过降低成本来激励。(2)安全星级矿井可以用低于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的工资来招聘员工,但必须指出,通过安全度收入,这部分资金由员工的实际工资转化到安全成本上来,从而实现上面例子中由R向S的过渡。(3)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如果人们将安全纳入收入看的话,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的工资降低是可以接受的。完全的市场激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安全度>工资减少的部分+2*比较满意度

(4)通过安全星级矿井的建立,可以引导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主动建立。一方面可以继续通过政策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可以通过市场激励,因为安全星级矿井被市场认可后,未建立安全星级的矿井将受到招聘员工时工资高于安全星级矿井成本的约束。

3.评价体系的流程:一份详细的评价体系可以由专业部门和评级机构来制定和实施,其中专业部门和评级机构应是两个独立的机构。

如果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评级:在施工前请专家来进行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专业部门提出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交给评级机构。最后评级机构依据企业对地质条件的勘探详细程度和企业对专业部门做出的预防措施的采用与否以及措施的实施程度来评分定级。见评价体系流程图。

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在矿井的施工、生产期间继续建立评价项目,增加评比项目。安全星级煤矿需要定期由专业部门审核,定时评价(时间周期可以按出煤量或工程项目周期为准),伴随煤矿的生产给出整改意见,整改意见可列入考核项目,进行评价。

4.评价体系的方法。为了使不同地区的矿井能在排除地理、地质等自然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公平竞争,评价体系应满足以下条件:

(1)评级体系应排除对地理、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

(2)评级体系能适应不同矿井的地质条件;

(3)评级体系应以企业为保障安全做出的程度为考核对象。

5.评级方法的提出:

列举评价项目:

(1)勘探地质条件,勘探详细程度评分A

(2)在1的基础上,专业部门对可能出现事故(可包括顶板、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火灾等方面)作出预防措施建议,交给评价机构和被考核企业,然后评价机构根据被考核企业采取措施的与否和实施程度进行评分为B1、B2…Bn

说明:a.其中a项权重为W1,b项权重为W2

b.考察矿有n个方面可能出现事故,则对b项的权重均分,各项为W2/n;

最后的得分:

M=W1*A+(W2/n*B1+W2/n*B2+・…+W2/n*Bn)

=W1*A+W2*(B1+B2+…+Bn)/n

其中W1+W2+…+Wi=1

如果A和B1、B2…Bn以百分制评,最后的得分在一个段内为一个等级,其中100-90为一个等级,90-80为下一个等级,分数高为高等级,以此类推。

6.安全星级矿井制度建立的市场作用:

a.变事后惩罚为引导企业积极主动预防

b.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c.可以逐步提升煤矿整个行业的形象

安全星级煤矿制度的建立会使煤企从自身的利润中拿出资金来预防事故。通过安全星级煤矿制度的建立,会将改变因市场化而导致的煤企一味追求产量、冒着安全问题生产的局面,从根本上做到预防为先,防治结合。

五、结语

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发展需要技术、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良好结合。现阶段煤炭行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市场化,它的运行需要行政制度方面的约束。如果在现阶段煤炭行业事故不断的情形下,完全靠市场,只会使煤矿安全事故作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安全星级制度的提出可以在制度方面加以约束和激励,做到事故的提前预防,尤其是建立一个适用于不同矿井、不同地区的评价体系,对形成安全、高效的煤矿竞争环境有很大的必要性。

注释:

{1}许家林,钱鸣高.绿色开采的理念与技术框架[J].科技导报(研究报告),2007,25(7):61-65

{2}宋洋洋.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企业论坛,2006(6):372-373

{3}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J].煤炭学报,2006(1):1-7

{4}王立杰,孔寅.我国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的实现路径分析[J].中国矿业,2009(9):49-52

{5}⑥⑦【美】Robert H.Frank Ben S.Bernanke. Principle of Macroeconomic[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矿业领域;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511-02

Summarizing th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ining Field

GU Hai-xia1,WAN Wei2

(1.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2.Yancheng Institut of Technicion,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ality in mining field are discussed. An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in mining fiel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ulating the mine production course dynamically, virtually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mine production equipment, accident simulation and diagnoses and fire damp explosion.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mining field; application status quo

1 前言

虚拟现实技术已在矿业领域很多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显示出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业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目前国外从事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研究的主要有英国诺丁汉大学化工、环境与采矿工程学院所属的人工智能及其矿业应用研究所(简称AIMS)、南非工业与科研委员会(CSIR)矿业技术部的A.Squlch、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采矿工程系的C.J.Bise、德国柏林工业大学B.M.Winkler等。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采矿工程模拟、技术培训、事故分析、风险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

2 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的许多工业组织和科研院校纷纷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积极开发和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新领域。目前虚拟现实在国内外矿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2.1 矿山生产环境的风险评价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AIMS Solutions公司开发出一系列矿山VR模型,如露天矿单斗-卡车作业系统、矿井开采系统模拟模型等。通过应用VR技术辅助识别和评价对象(如设备、人员等)的风险状况,从而得出更客观的风险评价。这种VR计算机系统可动态的进行生产环境的风险分析。采矿设备周围的风险区域是动态的,它依据当前时刻虚拟环境中所处的状态对回采工作的多个工序进行风险评价。

2.2 矿井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与技术培训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矿山生产环境具有逼真、交互作用的特点。应用VR技术制作出的软件或录像,可以直观模拟采矿环境及其作业过程、适于矿山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诺丁汉大学AIMS研究室应用VR技术开发的房柱式开采模拟系统VR-MINE、蓄电池机车模型、露天矿单斗-卡车工艺生产系统等可分别用于相应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培训。该系统在南非的一个金矿用于培训井下工人识别矿井开采危害及岩石冒落事故的发生。系统所建立的三维环境是该矿最忙碌且事故频发的工作面,其危害主要来自岩体冒落和设备运行。一旦训练者进入虚拟环境中的某个危险区,而又未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系统在屏幕底部显示出一系列图标来表征不同的反应),系统就会以图像和声音形式模拟出这种灾害的动态发展过程。同时记录每个训练者的成绩,以供评价和比较。南非金矿的应用表明,矿工通过这种训练,不仅强化了安全意识,也增强了事故识别能力,达到了减小矿山灾害发生及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2.3 煤矿生产设备的虚拟设计和制造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大型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已有许多成功的实例。把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对煤矿新设备的设计方案进行性能评估,则更显示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由于井下场地狭窄,环境恶劣,因此煤矿设备的虚拟设计和制造,其意义不仅仅是节约资源和时间,而是完成在地面或在常规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工作。例如采煤机虚拟设计中,设计人员不必等到样机制造出来后再去修改其中不太理想、不太合理的部分,因为VR系统可以容许他们“进入”电脑中的三维空间图像,借助多种交互手段直接对采煤机的设计进行观察、讨论和修改,从而大大缩短设备的研制周期,节省研制费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开发了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采煤机和支架的虚拟现实系统,可以通过采煤机和支架的基本参数来模拟其在特定力的作用下的运动,也可以利用VR传感器或三维鼠标进行控制,对所建模型的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观察,进一步优化结构,改进设计方案。

2.4 矿井事故模拟与调查分析

应用计算机绘图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以一系列三维图像在计算机屏幕上再现各种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调查者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观测、分析事故发生的过程,找出事故原因,包括系统设计和现场人员的动作行为。这个在公安部门的案例分析中已有应用,在矿业领域还没有涉及。中国的煤矿事故发生率非常高,通过对事故的事后调查,可以明确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防止其它与此相关或类似的潜在事故的再次出现。矿山事故预防的关键在于创造并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宣传并执行安全的作业行为,从而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应用VR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在计算机屏幕上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调查者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观测、分析事故发生过程,从而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图1为通过VR技术再现的井下矿车事故发生的情景。通过交互式改变该模型中的环境参数来模拟再现事故过程,可以找到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和工人安全注意事项。

2.5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模拟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在灾变条件下复杂通风网络的快速解算成为可能,从而指导井下火灾发生时正确地控制风流,确保井下工作人员安全撤出,防止火灾和有害气体、烟尘等的蔓延。近几年来,计算流体动力学 (简称CFD)已广泛用于工业火灾、爆炸和煤矿火灾,CFD通过解算与火灾和爆炸物相关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火区附近的温度、火风压及其燃烧产物的实时分布状况。

AIMS的研究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矿井火灾VR系统的开发。该系统通过模拟某个真实的矿井作业环境,并结合网络分析和CFD模拟的结果,可以逼真地展示出火灾或爆炸发生的动态过程。除了模拟火烟弥漫状况外,该系统还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显示出人为因素, 如反风、灭火措施等对这整个通风网络的影响。此类系统的开发,无疑可以广泛地用于矿井火灾的防治、救灾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采用粒子系统对矿井火灾进行了三维可视化研究。在应用VC6.0 和open GL API 开发的程序中,设计了地下井巷真实感模型和火灾烟气与火焰模型,并考虑了风向对火焰以及烟流形态的影响、巷道高度受限影响等因素。图2所示为该系统完成的巷道火灾模拟结果。

该系统可以说只是矿井火灾的示意图,没有逼真体现矿井火灾的效果,为了能使研究成果应用在生产实际中去,必须进一步增加火灾环境的真实性和火灾模拟算法的研究。

2.6 生态重建

采矿无论是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会导致地表遭到破坏,破坏后的重建一般不是最初环境的简单恢复,而是按照采矿的时空发展顺序和最终符合当地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积极的安排和调控,重建一个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生态重建的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的过程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把各种不同的方案在计算机中逼真的体现出来,给决策者提供一种直观形象的辅助决策手段,对于方案中不完美之处可以快速修改,这对于生态重建最优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校区)进行了露天矿生态重建的研究,应用于霍林河矿的生态重建,取得较好效果[2]。图3是露天矿生态重建后的仿真效果图。

图1 应用VR进行矿车事故的调查与再现

图2 采用粒子系统算法的矿山巷道火灾

图3 露天矿生态重建后的仿真效果图

3 国际动态

加拿大已制定出一项拟在2050年实现的远景规划,即将加拿大北部边远地区的一个矿山实现为无人矿井,从萨得伯里通过卫星操纵矿山的所有设备,实现机械自动破碎和自动切割采矿;芬兰采矿工业于1992年宣布了自己的智能采矿技术方案,涉及采矿实时过程控制、资源实时管理、矿山信息网建设、新机械应用和自动控制等28个专题;瑞典制定了向矿山自动化进军的“Grountecknik 2000”战略计划。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也相继开展了采矿机器人(MR)、矿山地理信息系统(MGIS)、三维地学模拟(3DGM)、矿山虚拟现实(MVR)、矿山GPS定位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随着实时矿山测量、GPS实时导航与遥控、GIS管理与辅助决策和3DGM的应用,国际上一些大型露天矿山(包括我国的平朔、霍林河矿区)已可在办公室生成矿床模型、矿山采掘计划,并与采场设备相联系,形成动态管理和遥控指挥系统。

在我国,首个数字化矿井技术通过验收,是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泰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翟镇煤矿,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合作研制。据说该系统在我国首次全面开展了基于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开采领域的集成和应用研究,首次全面开展了集巷道和地层为一体的煤矿专用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首次实现了基于地测基础数据的生产图形的一体化管理,使矿井图形的自动化处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取得了实用化的成果。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矿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动态,目前虚拟现实在国内外矿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矿山生产环境的风险评价、矿井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与技术培训、煤矿生产设备的虚拟设计和制造、煤矿生产设备的虚拟设计和制造、矿井事故模拟与调查分析、生态重建几个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已从多个角度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在选煤系统方面的应用尚很少见,因此将该技术引入到选煤系统,构建选煤系统的三维仿真系统及其虚拟生产系统,为基于虚拟选煤厂的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搭建一个直观、逼真的三维平台,对提高选煤厂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等,都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1篇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进入冬季以来,因低温天气的持继造成职工生病、凝冻路滑伤人、供电中断造成生产停止运行及矿井通风中断、取暖设施不到位或损坏造成职工受冻、供水管路冻结造成生产生活的不便、供电线路结冰造成线路的中断及接地伤人、因取暖造成煤气中毒身忘、车辆在雪凝天气因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等。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冬季三防“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非常大,会不同程度造成职工的人身伤亡、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给矿井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及打击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现场遇险人员坚持“紧急避灾、积极营救、安全撤离“的原则。

2.2救援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快而有效地使遇险人员尽快脱险,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的损害及事故影响程度。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应急组织形式

专业应急救护队伍与生产区队业余抢险小组相结合。

3.1.2ⅰ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ⅰ级应急组织机构执行综合预案。

3.1.3ⅱ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组织机构由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安全部、生产技术科、救护小队、矿医疗急救站、事故生产连队、运转班组、警卫队、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供销部等组成。

3.1.4ⅲ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ⅲ级应急组织机构由生产连队内部组建。由队长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成员由连队有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组成。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ⅰ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ⅰ级指挥机构及职责执行综合预案。

3.2.2ⅱ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3.2.2.1指挥机构

为迅速处理矿井发生的“冬季三防“灾害事故,公司成立“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指挥部(下称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调度室,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和对外信息工作。指挥部下设七个专业组,分工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3.2.2.2指挥部成员职责

指挥部成员在接到发生“冬季三防“事故的通知后(见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联系表),必须迅速到公司调度室集合,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范围及预计事故发展的程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机电副总经理):是“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的总指挥。负责在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计划,下达救援命令,指挥、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副总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部长):根据应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对应急救援的安全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

(调度室主任):负责向“冬季三防“总指挥报告灾情,及时向下传达“冬季三防“总指挥的应急救援命令,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并随时调度“冬季三防“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对外信息工作。

救护队长(两月轮换一次):根据应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组织救护人员及救护设备进行紧急救援。

(后勤保障部部长):负责指挥协调遇险人员的运送;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及时运送到事故地点,满足应急救援需要。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医疗急救站):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机电队书记):负责组织遇险人员的运送;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及时运送到事故地点,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机电队队长):负责查对发生灾害区域内的人员,采取可靠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 地点。将灾害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应急救援任务。

李成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应急救援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3.2.2.3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职责

指挥部下设七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⑴现场抢险救灾组

组长:

职责:负责制定并实施现场处置方案,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并及时向指挥部反馈现场处置情况。

成员:、、、、、、。

⑵技术组

组长:

职责: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和措施,提供必要的图纸资料,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

成员: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

⑶物资供应组

组长:

职责:负责保证应急救援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成员:由供销部有关人员组成

⑷警戒保卫组

组长:

职责:负责“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

成员:警卫队队员

⑸医疗救护组

组长:

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和检测检疫工作。

成员:医疗急救站医疗救护抢险小组成员

⑹后勤保障组

组长:

职责: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成员:由综合办公室、接待中心有关人员组成

⑺善后处理组

组长:

职责:负责事故分析和上报工作,受伤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成员:安全部部长、生产技术部分管副部长及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负责人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4.1.1.1“冬季三防“事故监控方式、方法:组织人员检查冬季防火、防冻和防煤气中毒工作,确保职工及家属安全过冬。

加强冬季供暖、供电、供水设备监控力度,重点抓好对供暖锅炉、管路、供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检修、排查工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积极做好设备及管道的防冻保温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过冬。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位消防管理,对消防器材、防火设施及各场所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整改。强化现场管理,采取不定期检查方式,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明确整改责任人,对冬季“三防“工作存在的问题,限期落实整改。针对冬季社区居民多用煤火取暖的实际情况,该处广泛开展预防煤气中毒相关知识及宣传活动,加强和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

4.1.2预防措施

4.1.2.1“冬季三防“事故预防措施

1、对架空线路,需认真计算其强度,合理选型导线截面,防止冻断线;

2、加强对供水管路的防冻措施,采取包扎管路,防止管路冻结,对供水管路理行全面检查维护

3、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加强设备管理,保障设备不因检修不到位而发生故障。

4、加强水泵司机培训,特别是凝冻期间的防冻意思及安全意识。

5、机电队组织人员对供水配件的检查,包括法兰盘、闸阀、水笼头等,有损坏的要立即进行更换。

6、加强对水源净化站的水池、高位水池进行防冻措施,避免凝冻期间供水中断。

7、加强对锅炉房二台开水锅炉的检修,防止锅炉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爆炸。

8、对热水池加强管理,水池四周应设安全警戒线,防止人员掉入水池。

9、对供水管路进行维护检修,防止热水管线漏水。

10、对澡堂洗浴室的沐水器等进行检修。

11、对办公室加强供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保障办公室取暖设施正常使用。

12、办公室及单身宿舍的取暖问题,由综合部安排准备20台燃煤铁炉子,预防在全矿停电的情况下,保障职工的取暖问题。

13、加强线路巡查,由机电队安排专人对煤矿两趟供电线路进行巡查,对有问题的电杆,瓷瓶,线路等立即安排进行更换及检修,保障供电线路的完好。

14、加强对矿区道路的防滑措施,在冰冻的行人路面上要安排人员撒煤炉灰及煤渣等防止路面因冰冻路滑而伤人。

15、加强职工“冬防三防“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不当班人员减少外出的机会,尽量因天气恶劣带来伤害。

16、车辆防冻问题,由综合部副部长安排对全矿车辆进行一次彻底检修,保障全矿车辆在凝冻期间车况完好,备足油料。加强车辆因低温天气造成打不起火,发动不了的防范措施。

电源线路停电

17、对架空线路,需认真计算其强度,合理选型导线截面,防止冻断线;

18、对直接向井下供电的开关柜,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19、采用符合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配足灭火砂;

20、下井电缆电进风井入井,敷设高度和悬垂度符合要求;

21、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钢丝或钢带、铅皮,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需接地。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的电线。

22、必须接地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23、主接地极就埋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24、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电气设备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芯线的电阻,不得超过1ω。

25、制定并贯彻落实操作规程。

26、对转动或移动部件采用安全防护。

27、对大型设备安装、搬运、检查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28、机电队组织人员对十华线、平齐华线两趟架空线路进行彻底巡查,对发现的倒杆、瓷瓶损坏、线路中断等要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保障线路在冰雪天气的巡全运行。

29、作好各季防凝冻工作。对架空线要考虑除冰措施,防止断线事故。

30、地面火灾由“三防“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检查,对各机房硐室及办公楼、综合楼、单身宿舍加强用电检查,特别是因火取暖而可能造成的火灾。

31、加强职工培训,认真开展“冬季三防“知识的宣传上,对骑摩托车上班的职工,尽量安排好住宿,减少骑车上路的危害性,为职工安全着想。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条件

4.2.1.1冬季凝冻出现下列情况的进行预警:供电线路停电、路面冻结、供水管路冻结、车辆冻结及无油、供暖设备损坏、气温在0℃以下等。

4.2.1.2防火灾方面出现下列情况进行预警:煤气中毒、各机房出现烟雾、停电 线路短路、消防器材失效、供电及供水管路中断或冻结等。

4.2.2预警方式、方法

符合事故预警条件,现场人员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用电话向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同时并立即组织受威胁区域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同时看护好现场,等待命令。(调度室电话号码为8088、),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值班领导,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及伤人事故发生,并及时汇报分管公司领导。要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4.2.3事故预警信息的程序

现场人员调度室三防总指挥。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利用公司现有程控电话系统作为报警系统。

5.2现场报警方式

现场使用电话方式报警,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运输转载点、巷修工作地点、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站、底部车场等地点均设置了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接通公司调度室、地面“冬季三防“人员手机及公司办公室电话均可直接报警。

5.2.1煤矿调度室电话:8088

5.2.2矿救护队电话:

5.2.3急救站值班电话:

5.2.4机电队电话:8031

5.3与相关部门通讯联络方式

5.3.1“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公司调度室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将事故情况用电话上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5.3.2安全部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4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使用电话方式向调度室求援。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ⅲ级(一般事故)响应、ⅱ级(较大事故)响应、ⅰ级(重大事故)响应。

6.1.1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轻伤,或造三级非伤亡事故。

6.1.2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重伤,或造成3人及以上轻伤,或造成二级非伤亡事故。

6.1.3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i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造成3人及以上重伤,或造成一级非伤亡事故。

6.2响应程序

“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命令,指挥应急行动,调配应急资源,组织制定并实施应急避险措施,决定是否扩大应急响应程序。

公司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应根据事故响应等级并按照信息报告程序立即电话报告矿值班领导或生产副总经理。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冬季三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6.2.1ⅲ级响应

由单位负责人及现场人员负责启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必要时请求“冬季三防“总指挥启动煤矿运输事故ⅲ级应急预案。

6.2.2ⅱ级响应

由“冬季三防“总指挥负责启动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预案,必要时请求总经理启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6.2.3i级响应

由总经理启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必要时请求集团公司救援。

6.3处置措施

6.3.1“冬季三防“事故处置措施

6.3.1.1发生“冬季三防“事故时,现场人员要及时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向公司调度室和本单位值班领导进行汇报。

6.3.1.2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现场人员应同时现场进行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对因挤、压、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员,应采取利用绷带、毛巾包扎止血,出血严重的用包扎法止血;对因外伤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员,应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抢救,然后护送上井。

6.3.1.3实施救援前,在事故区域前后设置警戒标志,救援期间严禁与救援无关的车辆通行。

6.3.1.4平时要采取制度及可靠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6.3.2.3实施救援前,必须切断绞车电源,并将开关闭锁、挂牌。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第12篇

【关键词】井下供电系统 漏电原因 危害 解决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煤矿事业也不断的扩大,对现代机械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但是我国大部分煤炭都藏在地下,所以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漏电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的原因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包括很多设备,如:用电设备、互感器、电缆、开关。在供电系统进行工作时,会出现很多问题,而漏电也是其中一种,并且由不同的原因导致。

(一)供电系统设备不完善,质量存在问题。

我国煤矿开采业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增多。而许多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却没有进行及时更新,供电设备不足。使供电设备超负荷工作,加快了供电设备的老化的速度,容易发生漏电现象。如:煤矿开采机械在不断增加,而供电电缆却没有进行更新。还有一些煤矿企业的供电设备的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缺陷,就像电缆的绝缘体不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现象。

(二)供电设备工作环境差,延长了使用期限。

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处在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降低了它的运行安全。如果井下通风、散热不及时,都会加快其老化的速度,或者供电设备受到挤压,容易出现破损,造成漏电故障。例如:电缆的绝缘体被金属物刺破,导致煤矿漏电现象发生。而有些企业的供电设备超过了使用年限,内部零件出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进行处理,也容易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如:电动机长时间使用,绝缘体变质,导致金属外壳漏电。

(三)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低,操作存在失误。

供电设备的安装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一些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对设备的零件了解不全面,在设备安装时存在失误,在使用时容易损坏设备,导致漏电现象的发生。比如电缆和电动机的连接存在问题,对设备中的金属没能进行及时清理,这些都能造成漏电现象。

(四)煤矿企业对供电系统的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井下容易生渗水现象。当电缆或供电设备在水中浸泡时,电缆的绝容缘体可能受损、供电设备可能进水,容易导致漏电现象。或者供电系统超负荷工作,不能及时散热,也可能使电缆或供电设备受到损坏,引发漏电事故。

当供电设备投入使用时,要定期的进行维护和修理。而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减了对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使一些漏电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导致一些漏电事故,造成不良影响。

二、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带来的危害

(一)触电导致人员伤亡。

在煤矿开采时,许多工作人员在井下工作。如果井下供电系统受到损坏,有漏电的设备,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进行整修,而工人在无意中触摸时,容易被电击,导致人员伤亡。

(二)容易引起爆炸或火灾事故。

如果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发生漏电现象,在设备损坏处会产生大量的热,有可能引起可燃性材料的燃烧,发生火灾。而且在煤矿井下含有大量的煤尘和瓦斯等容易爆炸的成分,如果通风不及时,就会引起易燃物的爆炸。

(三)影响煤矿正常开采工作的进行。

根据相关规定,当煤矿供电系统漏电问题时应该及时处理,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进行开采工作。而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维修时,会影响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减慢工作进度,影响煤矿的效益。

三、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进行的处理措施

(一)对供电系统的设备进行完善,并提高设备的质量。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供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只有供电系统的完善,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进行,保障煤矿开采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该提高煤矿供电设备的质量,才能减小漏电现象发生的几率,有效的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供电设备工作环境,在规定周期内进行使用。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延长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使供电系统更加安全。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矿井通风、渗水等工作的进行。同时企业应该对一些落后设备进行淘汰,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使用,防止漏电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工作失误。

我国的许多煤矿工人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对供电设备不深入的进行了解。在对供电设备进行操作时可能存在失误,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工人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正确的对供电设备进行操作,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存在的漏洞,并对其进行处理。

(四)对供电系统进行规范管理。

在煤矿供电设备的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容易导致漏电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操作规定,并及时的进行监测。对违规操作进行处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

煤矿企业应该加大对供电设备维修资金的投入,及时的对供电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定期的对供电系统进行检测、维修,并进行严格的记录。以延长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

四、结语

我国的煤矿事业迅速发展,其供电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为了防止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产生其它事故,煤矿企业应该提高对煤矿井下供电设备的重视,对漏电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加强井下供电设备的监管力度,促进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勇强,杨旭彬,许颖.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产生的原因浅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05.